专业硕士博士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发展总体方案

合集下载

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教育部关于印发《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发展方案(2020-2025)》的通知

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教育部关于印发《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发展方案(2020-2025)》的通知

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教育部关于印发《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发展方案(2020-2025)》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教育部•【公布日期】2020.09.25•【文号】学位〔2020〕20号•【施行日期】2020.09.25•【效力等级】部门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学位管理与研究生教育正文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教育部关于印发《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发展方案(2020-2025)》的通知学位〔2020〕20号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学位委员会,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学位委员会,军队学位委员会,各研究生培养单位:国务院学位委员会第三十六次会议已审议通过《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发展方案(2020-2025)》,现印发给你们,请结合实际认真贯彻执行。

附件: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发展方案(2020-2025)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教育部2020年9月25日附件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发展方案(2020-2025)为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全会精神,全面贯彻落实全国教育大会和全国研究生教育会议精神,根据《中国教育现代化2035》和《加快推进教育现代化实施方案(2018-2022年)》,加快推进新时代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高质量发展,特制定本方案。

一、成就与挑战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是培养高层次应用型专门人才的主渠道。

自1991年开始实行专业学位教育制度以来,我国逐步构建了具有中国特色的高层次应用型专门人才培养体系,为经济社会发展作出重要贡献。

一是完善了我国学位制度,开辟了高层次应用型专门人才的培养通道,实现了单一学术学位到学术学位与专业学位并重的历史性转变。

二是探索建立了以实践能力培养为重点、以产教融合为途径的中国特色专业学位培养模式。

三是培养输送了一大批人才。

截至2019年,累计授予硕士专业学位321.8万人、博士专业学位4.8万人。

四是有力支撑了行业产业发展,针对行业产业需求设置了47个专业学位类别,共有硕士专业学位授权点5996个,博士专业学位授权点278个,基本覆盖了我国主要行业产业,部分专业学位类别实现了与职业资格的紧密衔接。

中医博士研究生培养方案(专业学位)

中医博士研究生培养方案(专业学位)

中医博士研究生培养方案(专业学位)一、培养目标1.热爱祖国,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坚持四项基本原则,遵纪守法,品行端正,具有良好的医德医风,积极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

2.掌握有关学科坚实、宽广的基础理论和系统的专门知识,对本学科的最新进展和发展趋势有深入的理解,熟悉并了解相关学科的重要理论和技术。

3.具有独立从事科学研究工作的能力,能创造性地研究和解决本学科中的有关理论和实际问题。

在科学或专门技术上做出创造性的成果。

4.胜任本学科高校讲师和研究所助理研究员所承担的教学及科研任务。

5.熟练掌握和运用一门外国语,能熟练地阅读本专业的外文资料,并具有一定的写作能力和进行国际学术交流的能力。

二、适用范围适用于中医学下设各二级学科的博士研究生,包括:中医内科学、中医儿科学、中医外科学、中医妇科学、中医针灸学;以及中西医结合临床各二级学科的博士研究生。

三、学习年限博士研究生学习年限一般为3年,因培养需要延期培养者最长可延期2年。

四、课程培养要求博士研究生课程分为公共必修课、必修课和选修课。

公共必修课、必修课70分为及格,选修课60分为及格。

课程共计需修满6.0学分,至少选择4门课程,必修课学分可以替代选修课学分。

1.公共必修课:共3.0学分外语(英语):72学时,3.0学分2.必修课:至少2门,不低于2.0学分生命理论进展课程一门,1.0学分,从以下几门课程中选择:细胞生物学研究进展:1.0学分分子生物学研究进展:1.0学分神经科学研究进展:1.0学分医学免疫学研究进展:1.0学分中医药学研究进展:1.0学分专业基础课程或实验技术课程一门,1.0学分,从以下几门课程中选择:细胞学实验技术:1.5学分组织化学和免疫组织化学实验技术:2.0学分消化生理学:2.5学分神经生理学:1.0学分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实验原理:1.5学分细胞和分子免疫学:1.0学分医学免疫学实验技术:1.5学分医学实验数据处理方法:1.5学分实验动物学(理论):1.0学分实验动物学(实验)——动物实验基本技术:1.0学分转基因动物技术:1.5学分针灸治疗临床进展:1.0学分中医内科学临床研究进展:2.5学分急性冠脉综合征:1.5学分呼吸内科学:1.5学分危重症医学:2.0学分中医外科诊疗特色研究与展望:2.0学分中西医结合肿瘤学临床实践与进展:1.0学分中医妇科学临床研究进展:2.0学分11。

学科教育(语文教育)专业博士、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040120)

学科教育(语文教育)专业博士、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040120)

学科教育(历史教育)专业博士、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一、培养目标博士研究生能运用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分析问题,具有较深厚的教育理论素养和开阔的学术视野;系统掌握学科教育的基本理论,熟悉与使用相关的教育技术手段,熟练地掌握与应用一门外国语,把握国内外学科教育理论的最新动态与发展趋势;在本学科前沿问题的探索中,有锐意进取、勇于创新的意识,独立研究、坚持实践的能力,学术对话、科研合作的精神;德才兼备,身心健康,毕业后能够胜任相关学科领域的课程设计、开发与研究以及教学、培训等工作。

硕士研究生能运用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分析问题,具有比较扎实的教育理论素养和开阔的学术视野;较为系统地掌握课程教学的基本理论,了解与初步应用相关的教育技术手段,掌握一门外国语,关注国内外课程与教学理论的发展过程和最新动态;在本学科前沿问题的探索中,有积极参与的意识、学术对话的能力、科研合作的精神;德才兼备,身心健康,毕业后能够从事相关领域的课程开发与研究以及教学、培训等工作。

二、培养方式与学习年限1 .培养方式采取导师负责制与集体指导相结合的培养方式;主要采用自学—指导、小组讨论、专题研究与论文写作,以及集体授课、学术报告的教学方式。

2 .学习年限博士研究生:学制三年,最长不超过六年。

硕士研究生:学制三年,最长不超过五年。

在完成培养要求的前提下,对少数学业优秀的研究生,可申请提前毕业。

在学习年限内,必须保证规定的在校学习时间。

三、研究方向1 .历史教育基本理论研究2 .历史课程开发与教材编制3 .历史课堂教学模式分析与教学设计4 .历史教育心理研究5 .历史学科测量与评价研究6 .历史学科教育史研究四、课程设置与学分博士研究生(总学分不少于18 学分)(一)必修课程1 .学位公共课(8 学分)政治理论 3 学分第一外语 4 学分专业外语 1 学分2.学位专业课(不少于 6 学分)教育学术前沿理论专题讲座 3 学分历史课程与教学论研究 3 学分历史课程教材与资源研究 3 学分(二)选修课程1 .专业选修课(不少于 4 学分)历史课堂教学技术与艺术研究 2 学分历史教学模式及其设计与评价 2 学分历史课程教学改革实践研究 2 学分学科课程与教学设计 2 学分2 .跨学科或跨专业课程(至少在史学课程中选一门) 2 学分3 .学术活动或讲座1 学分(三)实践环节和科研训练 2 学分1 .教育实习或社会实践或参与课题研究,累计不少于40 学时;2 .教育类期刊公开发表1 篇学术论文可折算1 学分。

数学教育专业博士学位研究生培养方案

数学教育专业博士学位研究生培养方案

数学教育专业博士学位研究生培养方案一、培养目标1.具备深厚的数学理论基础和广阔的学科前沿知识;2.具备扎实的研究方法和科学研究能力,能够开展独立深入的原创性数学教育研究;3.熟悉高校数学教育教学工作的基本方针、政策及其实施环境;4.具备高水平的科学研究论文撰写和学术交流能力;5.具备系统的高等数学教育教学理论和操作技能;6.具备高校数学教育课程中各类教材、教法和教学资源的开发编写和实施能力。

二、培养方式和培养期限1.学制:博士研究生学制为3年,最长不得超过5年。

2.导师:每位研究生配备一名主导师和一到两名副导师,导师须具备数学教育专业博士学位,并有一定的学术影响力和科研成果。

3.培养计划:研究生入学后,导师根据学生的兴趣和研究方向制定个性化培养计划,明确研究方向和要求。

4.培养环节:博士研究生的培养环节包括课程学习、科研论文撰写、学术交流、教学实践等。

三、培养内容1.课程学习:博士研究生应完成一定数量的学分要求,同时参加学术讲座、研讨会、学术报告等活动,拓宽学术视野。

2.学术研究:研究生需参与课题研究,开展独立的科学研究工作,完成学术论文,向国内外学术刊物发表研究成果。

3.学术交流:博士研究生应积极参加学术会议、学术交流活动,发表学术报告,并与国内外知名学者进行学术交流。

4.教学实践:研究生应参与高校的本科生数学教学实践,亲身体验教学过程,并积累教学经验。

四、培养考核与发展1.培养考核:研究生培养过程中将进行周期性的学习进展考核、研究工作评估和中期答辩等,以确保研究生按时完成培养计划。

2.学位论文要求:研究生需要在导师的指导下,完成一篇具有科学研究创新性的学位论文,并通过学位论文答辩。

五、总结数学教育专业博士学位研究生培养方案以培养高级专门人才为目标,注重学术研究和教学实践的有机结合,通过特定的培养方式、内容和考核,确保研究生具备深厚的数学理论基础和广阔的学科前沿知识,具备扎实的研究方法和科学研究能力,能够独立进行高水平的科学研究和高等数学教育教学工作。

西南大学教育博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方案

西南大学教育博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方案

西南大学教育博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方案为有效开展教育博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工作,根据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教育博士专业学位设置方案》和教育部《关于开展教育博士专业学位教育试点工作的通知》要求,特制定教育博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方案。

一、培养目标教育博士专业学位教育的培养目标是造就教育、教学和教育管理领域的复合型、职业型的高级专门人才。

教育博士专业学位获得者应对教育事业发展具有强烈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具有良好的人文科学素养、扎实宽广的教育专业知识,能够创造性地运用科学方法研究和解决教育实践中的复杂问题,胜任教育教学和教育管理等领域的高层次实际工作。

二、招生对象教育博士专业学位招生对象是具有硕士学位、有5年以上教育及相关领域全职工作经历、具有相当成就的中小学教师和各级各类学校管理人员。

三、学习年限及培养方式教育博士培养采用学分制和弹性学制,学习年限一般为4至6年,分为两个阶段:第一阶段为课程学习,在2年内完成,学员脱产在校学习时间不少于一年;第二阶段为学位论文的撰写,在2~4年内完成。

采用集中学习与自学相结合的教学方式。

培养过程包括课程学习、综合考试、论文写作与答辩等环节。

教育博士专业学位研究生的培养实行课程学习阶段导师小组集体指导,论文阶段导师负责。

四、课程设置和教学教育博士专业学位课程体系应符合教育发展对专业化管理者和决策者、专家型教师及教育家培养的总体要求,课程内容要反映当代教育理论与实践的前沿水平;课程结构应体现综合性、专业性和实用性;课程教学采用模块课程和学分制;课程教学要重视运用团队学习、专题研讨、现场研究、案例分析及教育调查等方法,并加强课前自学、课后作业和网上辅导等环节,提高课程教学质量。

根据培养目标的要求,教育专业博士研究生需要完成的课程总量应不少于20学分。

五、综合考试综合考试的主要目的是评价学生课程学习状况和论文写作资格。

考生需围绕主要研究方向,在理论运用、文献述评、案例研究三方面各完成一篇不少于8000字的研究报告。

关于做好青岛大学2021版研究生培养策划方案

关于做好青岛大学2021版研究生培养策划方案

关于做好青岛大学2021版研究生培养策划方案一、修(制)订对象学校目前各类各层次研究生培养方案,具体包括各学术学位博、硕士研究生和各专业学位类别(领域)博、硕士研究生的培养方案。

二、总体要求(一)坚持立德树人坚持德育为先、育人为本、全面发展的教育理念,围绕培养目标,构建以学生为中心的培养体系,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促进学生全面成长发展。

(二)突出问题导向各单位应围绕学校办学定位,紧密结合学校发展战略,对原培养方案的执行情况进行全面梳理,听取学科带头人、导师、任课教师、教学管理人员、用人单位等对本学科或学位类别(领域)培养的意见,邀请校内外专家参加培养方案修(制)订和论证,找准突出问题和关键环节;以问题为导向,深入调研双一流大学研究生培养经验、培养体系和课程要求等,按照一流人才的培养标准,进一步完善培养方案。

(三)推进分类培养全面审视研究生培养全过程,统筹安排硕士和博士培养阶段,调整课程结构,促进课程学习和科学研究相结合,强化学术学位研究生的科研创新能力培养;促进课程学习和生产实践相结合,强化专业学位研究生的实践创新能力培养。

(四)符合要求、体现特色培养方案的修(制)订应全面把握教育部有关研究生培养方面的政策导向,严格遵照国务院学位委员会《一级学科博士、硕士学位基本要求》和专业学位教育指导委员会制订的指导性培养方案等要求执行。

对于指导意见中指定的必修环节、必修课程不能省略简化,对于可以自主安排的环节和课程要突出特色。

三、组织实施(一)学校成立研究生培养方案制定工作专家组,专家组负责审定各学科或专业学位类别(领域)的研究生人才培养方案。

(二)学院(学部)成立研究生培养方案修(制)订工作小组(以下简称工作小组),负责组织实施培养方案修(制)订工作,在制定方案过程应充分发挥学位评定分委员会、学科带头人、导师和骨干教师作用。

学科分布在多个学院的,各学院至少推荐1名专家作为工作小组成员。

学院(学部)应邀请校外专家参与培养方案修(制)订,充分研讨论证。

中组部工程硕士博士培养方案最新

中组部工程硕士博士培养方案最新

中组部工程硕士博士培养方案最新一、引言为了适应社会经济发展对高级工程人才的需求,中组部工程硕士博士培养方案是为了加强工程硕士和博士研究生的培养,培养高级专业技术人才,提高我国高端人才的培养质量,积极推进工程研究生教育体系改革,增强我国工程科技创新能力。

本方案旨在规范和完善工程硕士和博士研究生的培养工作,提高研究生培养的质量和水平。

二、工程硕士培养方案1. 培养目标工程硕士研究生是培养具有工程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的高级工程技术人才。

培养目标是在掌握本学科的基础理论和专业知识的基础上,培养掌握现代工程技术的发展动态,具有良好的科学素养和创新精神,能够在工程领域中进行独立研究和工程应用技术开发的高级工程技术人才。

2. 培养方式中组部工程硕士培养方案采用学科导师制培养模式,通过课程学习、科研训练和工程实践,培养学生的专业理论和技能,并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

培养过程中,学生要积极参与科学研究和工程项目,提高综合素质和实践能力。

3. 培养内容(1)学术课程:研究生课程设置包括专业必修课程、选修课程和研究生学术活动课程。

必修课程包括专业核心课程和专业基础课程,选修课程根据学生的研究方向和兴趣进行选修。

(2)科研训练:科研训练是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科研素养的重要环节,研究生学习阶段要参与学术科研项目和论文写作,提高科研水平和学术能力。

(3)工程实践:工程实践是培养工程硕士人才的重要环节,通过工程实践,学生可以掌握工程项目的实际操作和管理经验,提高工程技术应用能力。

4. 培养要求(1)课程学习:学生要完成学习计划中的课程学习,取得合格的成绩,通过考核。

(2)科研训练:学生要参与科研项目,参加学术会议,发表学术论文,培养科研能力和学术素养。

(3)工程实践:学生要积极参与工程项目,学习工程实际操作和管理经验,提高工程应用能力。

5. 学位授予工程硕士研究生须修完规定的学分,通过学位论文答辩、学位考试和学术评议,经学位评定委员会审定,由学校授予工程硕士学位。

中国药科大学攻读全日制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方案总则

中国药科大学攻读全日制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方案总则

中国药科大学攻读全日制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方案总则
中国药科大学攻读全日制硕士专业学位
研究生培养方案总则
为规范我校各类全日制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过程,提高我校全日制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质量,根据《教育部关于做好全日制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工作的若干意见》(教研〔2009〕1号)、《硕士、博士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发展总体方案》(学位〔2010〕49号)、《教育部、国家发展改革委员会、财政部关于深化研究生教育改革的意见》(教研〔2013〕1号)精神,并结合我校实际情况,特制定中国药科大学全日制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方案总则。

一、培养目标及要求
1、培养目标
培养相关应用领域具有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的高层次应用型专门人才。

各类别专业学位根据自身特点提出具体目标,培养目标的确定应着重体现应用实践能力和职业指向性。

2、培养要求
(1)掌握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具有良好的政治素质和职业道德。

(2)掌握某一专业(或职业)领域坚实的基础理论和宽广的专业知识,具有较强的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能够承担专业技术或管理工作;具备或基本具备特定职业从业基本条。

2023 专业硕士 培养方案 指导意见

2023 专业硕士 培养方案 指导意见

2023 专业硕士培养方案指导意见为指导2023年专业硕士培养工作,确保人才培养质量,提高专业硕士的综合素质,以下是一份详细的培养方案指导意见。

一、培养目标1.知识目标:使学生掌握扎实的专业基础知识,熟悉相关领域的理论体系,具备较强的实际问题分析能力。

2.能力目标:培养学生具备良好的实践操作能力、创新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能够独立承担专业技术或管理工作。

3.素质目标:培养学生具备良好的职业道德、敬业精神和社会责任感,具备较强的沟通能力、心理素质和应变能力。

二、课程设置1.公共课程:主要包括政治理论、英语、数学等,旨在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2.专业课程:根据不同专业领域,设置相应的专业核心课程,强化学生的专业知识体系。

3.实践课程:包括实验、实习、实训等,注重培养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

4.选修课程:提供丰富的选修课程,满足学生个性化发展需求。

三、培养环节1.导师制:实行导师负责制,为学生提供学术指导和生活关怀。

2.学术交流:鼓励学生参加国内外学术交流活动,拓宽视野,提高学术素养。

3.创新实践:设立创新实践项目,支持学生开展课题研究、技术研发等活动。

4.职业规划:开展职业规划指导,帮助学生明确职业发展方向,提高就业竞争力。

四、质量保障1.教学质量:加强教学质量监控,确保教学活动规范、高效。

2.学位论文:严格学位论文质量,加强论文选题、开题、中期、答辩等环节的管理。

3.师资队伍: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提高教师的专业素养和教学能力。

4.教育评价:建立完善的教育评价体系,全面评估学生的综合素质和能力。

五、就业与发展1.就业指导:为学生提供全方位的就业指导服务,提高就业率。

2.校企合作:加强与企业的合作,为学生提供实习、就业机会。

3.职业发展:关注毕业生职业发展,提供职业晋升、转岗等支持。

教育部关于深入推进学术学位与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分类发展的意见

教育部关于深入推进学术学位与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分类发展的意见

教育部关于深入推进学术学位与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分类发展的意见文章属性•【制定机关】教育部•【公布日期】2023.11.24•【文号】教研〔2023〕2号•【施行日期】2023.11.24•【效力等级】部门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高等教育正文教育部关于深入推进学术学位与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分类发展的意见教研〔2023〕2号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教育厅(教委),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教育局,有关部门(单位)教育司(局),部属各高等学校、部省合建各高等学校:为深入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的重要论述和研究生教育工作的重要指示精神,深入推进学术学位与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分类发展、融通创新,着力提升拔尖创新人才自主培养质量,建设高质量研究生教育体系,现提出如下意见。

一、总体思路1.指导思想。

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深入贯彻落实全国教育大会和全国研究生教育会议精神,推进教育强国建设,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遵循学位与研究生教育规律,坚持学术学位与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两种类型同等地位、同等重要,以提高拔尖创新人才自主培养质量为目标,以深化科教融汇、产教融合为方向,以强化两类学位在定位、标准、招生、培养、评价、师资等环节的差异化要求为路径,以重点领域分类发展改革为突破,推动学术创新型人才和实践创新型人才分类培养,健全中国特色学位与研究生教育体系,为加快建设教育强国、科技强国、人才强国提供更有力支撑。

2.基本原则。

问题导向,聚焦制约两类学位研究生教育分类发展的关键问题,提出针对性政策举措,增强改革的实效性。

尊重规律,坚持先立后破、稳中求进,注重对现有人才培养过程的改造升级,增强改革的可操作性。

整体推进,加强人才培养的全链条、各环节改革措施的衔接配合,增强改革的系统性。

机制创新,大力推动培养单位内部体制机制改革,提升人才培养链、工作管理链的匹配度,增强改革的长效性。

国家出台专业学位教育发展总体方案

国家出台专业学位教育发展总体方案

新浪教育讯从中国学位与研究⽣教育信息获悉,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前下发《关于印发〈硕⼠、博⼠专业学位研究⽣教育发展总体⽅案〉和〈硕⼠、博⼠专业学位设置和授权审核办法〉的通知》,对我国硕⼠、博⼠专业学位教育未来⼗年的发展做出战略性规划。

专业学位(professional degree)是针对社会特定职业领域的需要,培养具有较强的专业能⼒和职业素养、能够创造性地从事实际⼯作的⾼层次应⽤型专门⼈才⽽设置的⼀种学位类型。

我国⾃1990年开始设置和试办专业学位教育,截⾄⽬前,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已批准设置38个硕⼠专业学位(其中19个为今年新增)和4个博⼠专业学位。

截⾄2008/2009学年,我国累计授予硕⼠专业学位近50万⼈,授予博⼠专业学位7千余⼈。

《硕⼠、博⼠专业学位研究⽣教育发展总体⽅案》(以下简称《总体⽅案》)和《硕⼠、博⼠专业学位设置和授权审核办法》(以下简称《审核办法》)由国务院学位委员会第⼆⼗七次会议上审议通过,是我国专业学位研究⽣教育发展的纲领性⽂件,具有划时代的重要意义。

通知指出,专业学位⼈才培养与学术型学位⼈才培养是⾼层次⼈才培养的两个重要⽅⾯,具有同等重要的地位和作⽤。

积极促进学位与研究⽣教育结构的调整和优化,培养适应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需要的⾼层次应⽤型专门⼈才,是当前和今后我国学位与研究⽣教育改⾰和发展的重要内容。

《总体⽅案》结合国际国内的经济社会、教育发展状况,明确了发展硕⼠、博⼠专业学位教育的指导思想和原则,确定了专业学位研究⽣教育发展的近期⽬标和中期⽬标:到2015年,实现硕⼠研究⽣教育从以培养学术型⼈才为主向以培养应⽤型⼈才为主的战略性转变,硕⼠层次的专业学位类别增加⼀倍左右;稳步发展博⼠层次专业学位教育,本着“成熟⼀个、发展⼀个”的精神,深⼊论证,有序推进;到2020年,实现我国研究⽣教育从以培养学术型⼈才为主转变为学术型⼈才和应⽤型⼈才培养并重,专业学位教育体系基本完善,研究⽣教育结构和布局进⼀步优化,培养质量明显提⾼,研究⽣教育能够更好地适应经济社会发展需要和满⾜⼈民群众接受研究⽣教育的需求。

学术学位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总体框架及要求

学术学位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总体框架及要求

学术学位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总体框架及要求为进一步做好学术学位研究生培养方案的修订工作,全面提升研究生培养质量,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学位条例》、《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关于修订研究生培养方案的指导意见》(教研办【1998】1号)、《关于加强和改进研究生培养工作的几点意见》(教研【2000】1号)、《关于深化研究生教育改革的意见》(教研【2013】01号)、《教育部办公厅关于进一步规范和加强研究生培养管理的通知》(教研厅【2019】1号)等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教育部有关文件精神,结合我校实际,特制定本指导意见。

一、培养目标把立德树人作为研究生教育的根本任务,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有国家使命感和社会责任心,遵纪守法,品行端正,诚实守信,身心健康,掌握本学科坚实的基础理论和系统的专门知识,具有从事科学研究工作或独立担负专门技术工作的能力,富有科学精神和国际视野的高素质、高水平创新人才。

各学科根据国家有关规定,参考国务院学位委员会第六届学科评议组编写的《学位授予和人才培养一级学科简介》中培养目标要求,结合本学科的特点,阐明对本学科研究生学位获得者在基础理论和专业知识方面应达到的广度和深度、科学研究能力或独立承担专门技术工作的能力以及政治思想、道德品质、身心健康等方面的具体要求。

二、修业年限(学制)硕士研究生学制为2.5年,最长学习年限为4年。

三、研究方向培养方案按学位类别(领域)制定,具体与招生归口一致。

一级学科培养方案的主要研究方向,列出我校当年招生的所有二级学科,无需详细罗列各二级学科的研究方向。

二级学科培养方案的主要研究生方向,需要根据本学科师资队伍建设和研究生培养目标,列出富有活力且相对稳定的研究方向。

研究方向要突出重点,体现特色和优势,要紧密结合国家经济社会发展对职业人才的需求。

四、培养方式硕士生的培养采用导师负责制。

硕士生培养采取课程学习和论文研究工作相结合的方式。

通过课程学习和论文研究工作,系统掌握所在学科领域的理论知识,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专业硕士博士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发展总体方案

专业硕士博士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发展总体方案

专业硕士博士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发展总体方案一、目标与任务1.目标:通过提高研究生培养质量,培养具有创新精神、高层次科研能力和全面发展素质的高级专门人才。

2.任务:a.加强专业硕士和博士研究生培养的体系建设,提高学科交叉融合和综合能力培养;b.提高研究生导师队伍的质量和数量,加强导师培训和评价体系建设;c.改进研究生培养管理制度,提高研究生教育质量和学术规范;d.加强研究生创新能力培养,提高科研项目的申报成功率;e.深化国际化办学,拓宽研究生国际交流合作渠道。

二、体制与机制1.加强研究生导师队伍建设:a.建立导师资格评价制度,明确导师的资格要求和职责义务;b.加大导师培训力度,提高导师的教学和指导能力;c.建立定期导师评价制度,对导师进行绩效考核和优胜劣汰。

2.完善研究生培养管理制度:a.加强学术不端行为的监管,严厉打击学术造假行为;b.建立健全研究生学术道德教育体系,培养学术规范意识;c.完善研究生进退学制度,提高培养质量和效率;d.强化研究生课程设置,促进学术交叉融合和学科综合发展。

三、质量与效果1.提高研究生培养质量:a.完善研究生培养计划,从学科建设需求出发,设置合理的研究生培养目标;b.加强研究生的学术道德教育,培养学术诚信意识;c.加强毕业答辩制度,评价研究生培养效果;d.完善研究生就业指导,提高就业率和就业质量。

2.加强创新能力培养:a.建立科研项目申报指导体系,提供申报支持和指导;b.加强研究生科研训练,提高研究能力和创新意识;c.鼓励研究生参与学术交流和科研竞赛,提升学术影响力。

四、国际化与交流合作1.拓宽研究生国际交流渠道:a.加强与国外高校和研究机构的合作,推动合作项目的开展;b.提供留学机会和奖学金,鼓励研究生赴国外学习和交流;c.建立国际化课程体系,拓宽研究生的国际视野。

2.加强国际化办学水平:a.提高研究生的外语水平,强化英语教学;b.完善国际学术交流与合作机制,加强国际合作项目的管理和推广。

专业学位研究生发展方案

专业学位研究生发展方案

专业学位研究生发展方案1. 引言该文档旨在为专业学位研究生制定一份发展方案,旨在帮助他们在学术、职业和个人层面得到全面发展。

本发展方案将涵盖以下几个方面:学术研究生涯规划、职业发展和个人成长。

2. 学术研究生涯规划2.1 学术课程学习为了获得专业学位研究生资格,学生必须完成一系列的学术课程。

这些课程将涵盖该专业领域的核心知识和技能。

学生需要根据个人兴趣和职业目标,选择合适的选修课程,深入研究相关领域,提高专业素养。

2.2 科研项目参与学生应积极参与科研项目,通过实际操作和研究,提升科研能力和创新能力。

可以在导师的指导下参与教师的课题研究,并将成果发表在学术期刊上。

这样可以提高学生在学术界的知名度和研究能力。

2.3 学术论文写作学术论文是专业学位研究生毕业的重要要求之一。

学生应该学会撰写高质量的学术论文。

在学术论文写作过程中,学生需要确保论文的结构合理,逻辑清晰,并保证实验、数据分析和结果的准确性。

同时,学生还应积极参与学术会议,向学术界展示研究成果。

2.4 学术交流与合作学术交流与合作是专业学位研究生发展的重要环节。

学生应经常参加学术讲座、学术会议等学术活动,并与其他学生和专业人士展开交流。

通过交流与合作,学生可以借鉴他人的经验和见解,并开展多学科的合作研究。

3. 职业发展3.1 实习与就业为了提高职业素养和实践能力,学生应积极参加实习活动。

通过实习,学生可以接触实际工作场景,并将所学知识应用到实践中。

同时,学生还应关注就业信息,了解行业的发展趋势和人才需求,为毕业后顺利就业做好准备。

3.2 职业导师指导为了帮助学生顺利就业,学校将提供职业导师指导。

职业导师将为学生提供个人简历编写、面试技巧、职业规划等方面的指导,帮助他们更好地了解并适应职场环境。

3.3 继续深造与进修对于希望进一步深造和提高职业水平的学生,可以考虑继续攻读博士学位或参加进修课程。

这将有助于他们在学术界或工业界取得更高的成就,并开展更深入的研究。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专业硕士、博士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发展总体方案专业学位(professional degree),是随着现代科技与社会的快速发展,针对社会特定职业领域的需要,培养具有较强的专业能力和职业素养、能够创造性地从事实际工作的高层次应用型专门人才而设置的一种学位类型。

专业学位具有相对独立的教育模式,具有特定的职业指向性,是职业性与学术性的高度统一。

专业学位是现代社会发展的产物,科技越发达、社会现代化程度越高,社会对专业学位人才的需求越大,是现代高等教育学位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

随着社会生产力的进一步发展,社会分工日趋精细,职业实践越来越复杂,专业学位在丰富人才培养类型,促进知识经济产业成长,提升社会现代化水平等方面发挥了独特的作用。

我国自1990年开始设置和试办专业学位教育,截至目前,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已批准设置19个专业学位,具有专业学位授予权的院校达到476所,累计招生85万人,初步建立了具有中国特色的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制度,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培养了一批高层次应用型人才。

目前,我国正处于加快转变经济增长方式,提高国际竞争力,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

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增长,居民消费结构逐步升级,产业结构调整和城镇化进程加快,国际影响力与日俱增,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逐步完善,社会政治保持长期稳定,有力地促进了学位与研究生教育规模的扩大。

与此同时,提高自主创新能力、推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建设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构建和谐社会、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促进国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等一系列国家发展战略,对专业学位与研究生教育提出了新的和更高要求。

二战以后,欧美各国大力调整研究生教育结构,积极发展专业学位教育。

美国在经济社会快速发展的推动下,专业学位发展迅速,已成为美国高等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

以英国和澳大利亚为代表的英联邦国家,已形成了较完善的专业学位教育体系。

法国的高等教育直接划分为大学教育和工程师教育,工程师教育是面向工程领域应用需求而开展的由本科到研究生的职业性教育。

日本和韩国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也高度重视和大力发展专业学位教育,并在短期内形成了独立的专业学位教育系统。

2007年,国务院学位委员会第23次会议提出,要适应经济社会发展需要,宏观设计,总体规划,积极发展专业学位教育,积极探索和建立中国特色的专业学位教育制度。

一、发展硕士、博士专业学位教育的指导思想、原则和目标(一)指导思想发展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以人为本,以质量为核心,以培养大批适应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的高层次应用型专门人才为目标,统筹规划,优化结构,健全机制,创新模式,分步实施,稳步推进,努力开创专业学位教育蓬勃发展的新局面,积极促进研究生教育更好地为创新型国家和人力资源强国建设做出重要贡献。

(二)原则---适应社会需求,强化职业导向。

进一步发展专业学位教育,必须紧密结合经济社会发展趋势,紧密结合特定职业领域人才需求,紧密结合职业资格认证体系。

---创新培养模式,突出自身特色。

发展专业学位教育,要充分借鉴、吸收发达国家和地区专业学位教育的有益经验,要着眼于我国的国情和教育的实际情况,积极创新培养模式,勇于探索中国特色的专业学位教育制度。

---优化结构布局,着力完善体系。

按照科学、合理、适时原则,不断扩大专业学位类别,不断完善专业学位体系,推进更多地方院校、特色高等学校积极开展专业学位教育。

---完善保障机制,注重提高质量。

发展专业学位教育,要以提高质量为核心,进一步加强对专业学位授权、研究生培养、学科建设、师资队伍等方面的质量保障体系建设,努力形成培养单位、教育主管部门、用人单位和社会等多层面的、健全的质量监控体系。

(三)目标---到2015年,积极发展硕士层次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实现硕士研究生教育从以培养学术型人才为主向以培养应用型人才为主的战略性转变;硕士层次的专业学位类别增加一倍左右;稳步发展博士层次专业学位教育,本着“成熟一个、发展一个”精神,深入论证,有序推进。

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质量不断提高,社会适应能力日益增强。

--- 到2020年,实现我国研究生教育从以培养学术型人才为主转变为学术型人才和应用型人才培养并重,专业学位教育体系基本完善,研究生教育结构和布局进一步优化,培养质量明显提高,研究生教育能够更好地适应经济社会发展需要和满足人民群众接受研究生教育的需求。

二、加快创造和完善有利于专业学位教育发展的宏观环境(一)积极引导、鼓励行业、企业及社会力量支持、参与专业学位教育努力创造专业学位教育良好的社会环境。

中央和地方政府应通过制定有关政策,引导并鼓励行业、企业与社会团体、专业组织积极介入专业学位教育,指导教学过程,参与教学评估,设立见习岗位,提供实习条件,把校企(行业)联合培养专业学位人才作为重要社会责任。

全国各专业学位教育指导委员会应吸收更多实践部门有丰富实践经验的专业人士担任委员,推进教育指导委员会主动与行业组织、协会加强沟通、合作,共同谋划办学,使校企(行业)真正成为专业学位教育的办学共同体。

(二)加大专业学位研究生人才选拔改革力度1.改革招生计划分配方式从2010年起,国家在下达硕士研究生招生计划时,将学术型研究生与专业学位研究生分列下达,明确招生单位招收学术型研究生和专业学位研究生的规模。

新增硕士研究生招生计划主要用于全日制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招生,同时,要求具有专业学位授权的招生单位按不低于5%减少学术型招生人数,减出部分用于增加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招生。

将在职攻读硕士专业学位纳入国家统一的硕士生招生计划。

2. 改革入学考试方式从2010年起,对学术型和专业学位研究生招生,采取“分类报名考试、分别标准录取”的方式进行,按照“科目对应、分值相等、内容区别”的原则设置专业学位研究生招生考试科目和内容。

考试内容突出考查考生运用基础知识和基本理论分析问题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同时,对专业学位硕士生实施推免生政策,提升专业学位吸引力和生源质量。

积极研究、不断深化改革专业学位入学考试选拔标准。

※来源:专硕考研网(三)加快完善专业学位设置与授权审核制度1.改革硕士、博士专业学位设置审批办法(1)制定与学术型学位学科目录相对应的硕士、博士专业学位授予与人才培养目录,作为专业学位授权审核、学位授予和人才培养以及教育统计分类等工作的依据。

(2)根据有关行业主管部门、行业协会或有关学位授予单位提出设置与调整专业学位的建议,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办公室组织专家进行论证,统一规划、动态调整硕士、博士专业学位类别设置。

(3)硕士层次专业学位类别设置一般每五年调整一次。

博士层次专业学位设置,根据实际需要,逐一论证,适度发展。

(4)硕士、博士专业学位类别设置与调整由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审批。

2.改革专业学位授权点审核办法(1)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办公室制定各类别硕士、博士专业学位授权点基本标准和审核要求。

(2)不断扩大省级学位与研究生教育主管部门统筹区域内专业学位授权点的审核权限,增强专业学位教育为地方经济社会发展服务的能力。

(3)不断扩大部(委)属高等学校在专业学位授权点方面的审核权,扩大专业学位教育办学自主权。

(4)专业学位的授权点审核,以相应学科作为基础,但不以是否具有硕士、博士学位授权点作为专业学位授权的必要条件。

(四)大力推进专业学位教育与职业资格考试的衔接专业学位教育与职业资格考试的紧密衔接,是专业学位教育的突出特色,也是专业学位教育的重要发展方向。

积极推动专业学位与职业资格考试的多种形式的衔接。

拟采取的衔接方式有以下几种:1.完全对接。

学生在学期间,所学课程和培养要求,得到职业资格考试的认可,学生毕业时,既获得学位证书,也获得职业资格证书。

2.课程豁免。

在校学生或毕业生,参加国家职业资格考试,可豁免一定的考试科目。

3.缩短职业资格考试实践年限。

学生如获得相应专业学位,可提前一定时间具备参加职业资格考试的资格。

4.与国际职业资格考试衔接。

在校学生或毕业生,可具备参加有关国际职业资格考试条件,并可豁免一定的考试科目。

5.任职条件之一。

获得相应专业学位,成为某些职业领域专业人员职业发展的必备条件之一。

(五)建立健全硕士、博士专业学位教育宏观管理与质量保障体系建立和完善高校自主办学、中央和省级政府宏观调控、行业组织积极参与的宏观管理体系。

1.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教育部统筹制定专业学位教育发展的宏观政策、规划;组织设立全国专业学位教育指导委员会并委托其开展相关教学指导和质量认证等工作。

2.省级学位与研究生教育主管部门,负责制定本省(自治区、直辖市)专业学位教育发展规划,组织专业学位授权点审核,开展教育质量评估和检查等。

3.全国专业学位教育指导委员会,负责制定指导性培养方案、教学基本要求和专业学位授予标准,开展教材与案例库建设,促进师资建设,加强合作与交流,实施办学质量认证和评估等。

4.培养单位根据国家、地方政府和教育指导委员会的有关政策,积极探索硕士、博士专业学位教育发展新模式,努力提高人才培养质量。

5.社会行业组织作为独立的第三方,参与硕士、博士专业学位教育的质量评价、监督和指导,将政府监管机制和市场监控机制有机结合,充分发挥市场机制对专业学位教育质量的保障作用。

三、创新人才培养模式,不断提高培养质量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在培养目标、课程设置、教学理念、培养模式、质量标准和师资队伍建设等方面,与学术型研究生完全不同。

专业学位获得者要具备特定职业所要求的专业能力和素养,具备从业基本条件,能够运用一定的理论、知识和技术有效地从事专业工作。

(一)创新人才培养模式1.建立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办学新模式切实转变办学观念,强化目标导向,与实际部门建立长期、稳定、实质性的联合培养机制,搭建高水平的合作培养平台,积极构建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新的办学模式。

教学组织、教学过程、教师构成、教学方式、教学评价都要紧紧围绕教学目标而实施。

突出实践教学,保证不少于半年的实践教学,加大实践教学学分比重。

改革创新实践教学模式,坚持一线实践,建立多种形式的实践基地;对实习实践进行全过程的管理、服务和质量评价,确保实践训练质量。

2.建立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的课程体系和教学方法课程设置要充分反映职业领域对专门人才的知识与能力要求,以实际应用为导向,以满足职业需求为目标,以综合素养和应用知识与能力的提高为核心,将行业组织、培养单位和个人职业发展要求有机结合起来。

教学方法强调以学生为本、以能力培养为本、以职业导向为本;重视运用团队学习、案例分析、现场研究、模拟训练等方法,注重培养学生研究实践问题的意识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建立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的论文标准和考核办法专业学位的学位论文,必须强化应用导向,形式可多种多样。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