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级生物安全实验室评价标准

二级生物安全实验室评价标准
二级生物安全实验室评价标准

二级生物安全实验室检查验收标准作者:大白兔项目评价内容和方法

设施布局及相关配置1实验室建筑布局与流程安全、合理;实验区与办公区、生活区分开。实验区分清洁区、半污染区和污染区;人流、物流、信息流有效分隔。

2 实验人员的办公区或生活区应当有饮水和休息的场所,有存放私人物品的设施(衣橱)。

3 实验区设有门禁系统。

4 实验区入口处有警示语提示,如"特殊工作区,未经允许, 请勿入内";有生物危险警示标志,警示标志标明生物危险级别。

5所有二级生物安全实验室入口处有生物危险标识、授权人员方可进入警示语、生物危险级别、危险因子、责任人、紧急联系电话等信息。

6实验室入口处设有更衣区或挂衣装置,个人便装与实验工作服分开放置且有标识 (使用与未使用的工作服也要分开放置)。

7实验室出口处有在黑暗中可辨认的照明或发光指示标志,紧急出口有区别于普通出口的标识,紧急发光疏散指示标识在黑暗中可辨认。

8实验室按功能分区,各功能区标识清楚:采血区,样本接收区和检测区明确分开。

9实验室门带锁,能自动关闭,有可视窗;在门上或其上方、左右侧有实验室工作状态的文字或灯光讯号显示。

10应保障实验室的通风和换气,可采用自然通风,如采用机械通风,应定期监测空气流向和速度,应保证有不少于每小时3-4次的通风换气次数;自然通风的实验室窗户应能打开,并有防节肢动物进入的纱窗,有防止啮齿类动物进入的相关措施。

11每间实验室靠近门口处设有洗手池,水龙头为感应式或采用肘动,膝动,脚踏操作。

12 将可能产生过多热量、烟雾、蒸汽、气味或有害物质的设备与普通工作区隔离,并安装适当的排风罩。

13 有可靠的电力供应和应急照明,能保证重要设备的不间断供电。

14 实验室内必须有足够的空间,以满足安全操作、清洁、维护的需要。

15 实验室内有足够的储存空间来摆放随时使用的物品,以免实验台和走廊的混乱;在实验室的工作区外应有供长期使用的储存间。

16实验室墙壁、天花板和地面平整、易于清洁、不渗水、耐腐蚀、不易附着灰尘、防静电;地面防滑,不得铺设地毯。

17实验室的采光或人工照明满足工作需要,无强光和反射光;室温可控制,应使工作人员感到舒适(16 ℃~28 ℃);采取有效措施降低工作区的噪音(≤60 dB)。

18重点位置应备有急救物品,显著位置张贴医疗救助电话等信

息。

19实验室有洗眼设施,必要时有应急喷淋装置。

20实验台面光滑、不透水、耐腐蚀、耐热和易于清洁;实验台、架、设备的边角以圆弧过渡,不得有突出的尖角、锐边、沟槽;相互间保持一定距离,必要时采取防倾倒措施。

21合理设置,摆放适宜的灭火器具,以及其他常用工具如锤子、扳手、螺丝刀、梯子和绳子等。

生物安全管理体系建设22二级生物安全实验室,应按《四川省可感染人类病原微生物二级生物安全实验室备案管理规定(试行)》的规定办理备案手续,并将所开展的实验活动报受理备案的卫生行政部门备案后才可

开展相应的实验活动。

*23单位设有生物安全管理委员会,委员会成员由机构负责人、实验室管理者、安全员、感染控制人员、检验技术人员等相关人员组成;主要职责是:①制定本单位的生物安全政策和操作规范,审议实验室管理制度;②审查开展的实验项目是否符合本单位生物安全要求,对操作的生物因子进行危险度评估;③审查操作程序,监督检查相关政策、法律法规和规程的执行情况;④审查突发事故应急预案,对实验室安全事件进行风险评估,提出处理和改进意见;⑤监督工作人员的准入、培训与健康监护等;⑥其他有关生物安全管理的事宜。

24实验室设立单位的法定代表人对本单位实验室生物安全负责,授权主管领导及实验室负责人具体负责实验室生物安全工作;实验室负责人是实验室生物安全第一责任人,负责制定安全制度和程序,实施实验室安全计划。安全计划应包括教育、培训、审核及评估等。

25实验室任命一名有适当资质和经验的实验室安全员协助管理安全事宜,安全员应是生物安全管理委员会成员,有权阻止不安全活动。

26生物安全管理委员成员应熟悉微生物风险评估的目的,确定防护等级,制定SOP,选择个体防护装备,防止感染,避免不必要的恐慌;明确微生物生物风险评估包括的内容:生物因子的种类、来源、传染性、致病性、传播途径、在环境中的稳定性、感染剂量与浓度、预防和治疗等。

27生物安全政策、法律法规及标准收集齐全。包括(但不限于):①《病原微生物实验室生物安全管理条例》;②《医疗废物管理条例》及《医疗卫生机构医疗废物管理办法》;③《实验室生物安全通用要求》;④《生物安全实验室建筑技术规范》;⑤《医学实验室安全要求》;⑥《可感染人类的高致病性病原微生物菌(毒)种或样本运输管理规定》;⑦《人间传染的病原微生物名录》;

⑧《人间传染的高致病性病原微生物实验室和实验活动生物安全审批管理办法》;⑨《微生物和生物医学实验室生物安全通用准则》;⑩ WHO《实验室生物安全手册》第三版(2004)。

*28编制有实验室生物安全手册。手册内容包括 (但不限于):①介绍实验室概况,描述生物安全质量方针、目标、编制手册目的、依据、使用范围,并对手册的发布,修订和更新做出规定;②实验室安全管理要求:包括管理体系及组织结构,各级管理人员和部门职责,实验室管理制度等;③实验室安全技术要求:包括风险评估,健康监护,安全计划审核检查,实验室事件报告,人员培训,个体防护,内务管理,安全工作行为,各种应急预案和应急程序,样本运送,废弃物处置等;④具体检测项目的微生物风险评估报告,实验操作技术规程等。

*29建立有生物安全管理制度。包括(但不限于):①准入制度;

②设施/设备监测,检测和维护制度;③健康监护制度;④生物安全工作自查制度;⑤实验室资料档案管理制度;⑥生物安全管理及实验人员的培训制度;⑦意外事件处理与报告制度;⑧实验室安全保卫制度;⑩ 实验室内务管理制度。

*30实验室编制有操作规程和技术规范。至少包括:①生物安全实验室操作规程;②针对感染性材料的实验操作规程;③仪器设备的使用规程;④个人防护用品的使用规范;⑤实验室消毒规程;

⑥废弃物的生物安全处理规程;⑦尖锐器具的安全操作规程;⑧紧急情况处理规程及应急预案等;⑨生物安全柜操作规程;⑩移液管和移液辅助器使用规程;○11 离心机使用规程;○12 匀浆器、搅拌器和超声处理器使用规程;○13 样本分离操作规程等。*31实验室有生物安全管理体系运行记录。包括(但不限于):①实验室安全记录;②实验原始记录;③设备条件监控及检测记录;

④消毒记录;⑤事故(职业暴露)记录;⑥人员培训记录;⑦员工健康档案;⑧废弃物处理记录。

32实验室主任认真履行职责:①熟悉生物实验室安全防护知识和有关法律法规、标准、制度、规程;②负责实验室管理、实验技术和生物安全工作;③对在本实验室从事实验活动的人员进行生物安全培训;④对进入实验室的工作人员进行审核和授权;⑤监督法规和规程的执行,纠正违规行为并有权停止相关活动;⑥负责实验室紧急情况及事故的处置,并向生物安全委员会或主管领导报告;⑦制定规定和程序确保实验室设施、设备、个人防护设备、材料等符合国家有关安全要求;⑧定期检查、维护、更新以确保实验室设施、设备、个人防护设备、材料等不降低其设计性能。

33实验室安全员应履行以下职责:①须熟悉实验室生物安全防护知识,负责实验室的安全检查;②随时监督检查实验室技术规范和操作规程的落实情况;③发现不符合规定的行为或安全隐患,有权要求有关人员进行纠正;④对于发现的严重问题及时向实验室主任报告或直接向生物安全管理委员会报告;⑤负责向生物安全管理委员会提交所开展项目的“微生物风险评估报告”

和“实验微生物操作规程”;⑥在获得批准后,负责项目相关实验按有关法规和操作规程执行;⑦项目结束后,应与实验室主任进行交接和记录。

生物安全管理体系建设34实验活动相关人员应进行上岗前培训。相关人员包括管理、技术、辅助人员及运输和清洁员;培训内容包括正确操作、工作及实验设施中潜在风险、消防知识、化学和放射安全、生物危险和传染预防、急救知识等,保证所有员工掌握生物安全防护知识,实验技术规范,操作规程和相关技能,并经考核合格后,持证上岗,并有培训相关记录。

35对已取得上岗资格的工作人员,至少每2年应进行实验室生物安全相关技术、法律法规、标准的培训,有培训记录。

36设置实验室生物安全管理部门,配备专(兼)职管理人员,定期对实验室生物安全工作进行检查和监控;实验室定期组织生物安全自查,生物安全管理委员会每年至少组织一次生物安全检查,并有相关记录。

37建立实验档案,记录实验活动情况和生物安全检查情况。对高致病性病原微生物实验活动的档案,其保存期不得少于20年。38在同一个实验室的同一个独立安全区内,只能同时从事一种高致病性病原微生物的相关实验活动。从事高致病性菌(毒)种及样本的相关实验活动有2名以上工作人员共同进行。

39发生实验室感染或实验室工作人员出现与从事病原微生物实验活动相关的临床症状或感染体征时,应及时向单位报告,并派专人陪同就诊。

40实验室应建立健全生物安全事故应急预案,定期演习,并有记录。

41菌(毒)种及样本发生被盗、丢失、泄漏或人体感染等重大事故时,应采取必要的控制措施,并在2小时内报上级主管部门,同时报所在地卫生行政部门;发生被盗、丢失、泄漏的还应及时向公安机关、环保部门报告。

安全设备及个体防护42实验仪器有状态标识(是否正常运行,负责人等信息)。

43实验室所在建筑内或实验室内有高压蒸汽灭菌器(蒸汽能被回收),每年定期检查和校验;并由经过培训的人员负责操作、维护和灭菌效果监测,有相关记录。

44实验室内配备有Ⅰ级或Ⅱ级生物安全柜,所有可能使致病微生物溅出或产生气溶胶的操作都必须在生物安全柜内进行,生物安全柜应定期检查和验证,需要时更换高效过滤装置,有相关记录。45重要设备如培养箱、冰箱等要进行温度监测,并有记录。

46离心机等设备机械性能处于良好状态,离心桶及转子定期检查,定期清除污染,建议使用螺旋盖的离心管或可密封的离心桶(安全杯)。

*47实验室配有足够的与风险水平相应的洁净个体防护设备(如手套、防护服、实验用鞋、口罩、帽子和面部防护装备等)以及其他安全设备(如喷溅罩、移液辅助器、一次性接种环或接种环加热器、螺口盖瓶子或管子、微生物样本运送容器等)。个人防护防护设备和安全设备实验室工作人员能够正确使用。

48实验室内工作人员穿戴与操作相符合的个体防护用具(进入实验室应穿防护服、工作时应戴口罩和帽子等)。

49操作感染性材料或接触污染容器要佩戴手套;手套使用前要进行气密性检查,手套用完后先消毒再摘除,随后洗手;接电话,开门或离开实验室时摘除手套。

50实验室内不得穿露脚趾的鞋,工作鞋为舒适、防滑、不渗液体的平底鞋,当从事可能出现漏出的操作时可穿防水鞋。

51高速离心机或其他可能产生气溶胶的设备应置于负压罩或其他排风装置(通风橱、排气罩等)之中,并将其可能产生的气溶胶经高效过滤后排出。

52实验室应确保检测报告的生物无害性,宜采用电子通讯方式在清洁区打印,发放报告。在污染区出具的检测报告,需经消毒处理,达到生物安全后方可发出。

菌毒种及样本管理53菌(毒)种及样本必须有唯一性标识,并指定专人管理。

54菌(毒)种及样本有严格的安全管理制度,内容包括菌(毒)种及样本的收集、运输、保藏、领用、开启、传代和销毁等。

55菌(毒)种及样本的收集:及时将收集、分离的有一定价值的菌(毒)种或样本及相关资料送专业实验室进行检测、鉴定、复核或保藏。

56对引进或购买的病原微生物菌(毒)种或样本进行登记、检测、鉴定及复核。

57菌(毒)种及样本的运输:菌(毒)种或样本的运输需要三层包装系统,由内到外分别为主容器、辅助容器和外包装。①主容器必须防水、防漏,建议采用密闭,带螺旋盖的塑料容器,并贴上指示内容物的标签;②辅助容器为防水、防漏、结实及能密闭的塑料管或瓶,在主容器和辅助容器之间应填塞足量的吸收性材料;

③在外包装内附有详细的检验申请单或样本、菌毒种信息单,在外包装外醒目位置贴有生物危险标识。

58由艾滋病筛查实验室向确证实验室运送HIV标本时,标本一般为血清或血浆。运送应采用三级包装系统,第一层容器内装带盖的有HIV标本的试管,要求防渗漏;第二层容器保护第一层容器,要求耐受性好,防渗漏;第三层容器为外层包装,应易于消毒。在第三层容器外面要贴标签(数量、收、发件人)。HIV标本应由专人运送。

59样本、培养物等在本建筑设施内传递时,采用两层包装,即主容器和运输容器;运输容器应为金属或塑料制品,可耐高压灭菌或耐受化学消毒剂作用,有容器盖,能密封不渗漏,容器需定期清毒;运输时将主容器固定在架子上使装有标本的容器保持直立,并由专人运送。

60菌(毒)种及样本的保藏:有专人负责菌(毒)种及样本的保藏。61保藏的菌(毒)种及样本有详细的背景与实验资料和档案记录,出入库和存储有相关记录。

62保藏的菌(毒)种和样本应设立专册(卡),详细记录名称、编号、来源、鉴定日期和结果、鉴定者、所用培养基、保藏的方法、传代次数等。

63有菌(毒)种的开启、复苏、鉴定、保存标准操作程序。

64本单位领取和使用菌(毒)种及样本时要经实验室负责人批准,并有相关的使用和流向等记录。

65实验室应建立菌(毒)种和生物样本的销毁制度,销毁菌(毒)种和样本应经实验室负责人批准,必要时经单位负责人批准,并在专册(卡)上注销并注明原因、时间、方法、数量、经办人等。66菌(毒)种及样本的销毁:按照感染废弃物处理方法进行销毁,有相关人员监督,有销毁及监督记录。

感染控制67有实验室工作相关人员的免疫计划,并进行相应的免疫接种,有免疫接种记录。

*68实验室有适当,有效的消毒设备(如喷雾器和甲醛熏蒸器等),合理安装紫外线灯或三氧消毒机,定期维护和检测紫外线强度,有维护、强度检测和使用记录;实验室配备有有效的消毒液,有配制记录。

69实验结束后对使用场所要清场,每天对实验室物表地、表和空气进行消毒,并有消毒记录。

70不得对任何利器剪、弯、折断;注射器双手重新戴套。

71破碎或有缺口的玻璃器皿应丢弃而不重复使用,破碎玻璃不能用手捡,应用毛刷、簸箕、镊子或夹子等器具,最好用塑料代替玻璃制品。

72在工作区内不应配带戒指、耳环、腕表、手镯、项链和其他珠宝,长发应束在脑后。

73发生感染性或潜在感染性物质溢出时,应立即用沙布或纸巾覆盖,在上面倒上消毒液,并作用适当时间(30分钟),然后将沙布,纸巾及破碎物品移置于废物盛装容器,随即用消毒液擦拭污染区域;并向实验室负责人报告,做好相关记录(时间、地点、溢出物、处理方法及效果)。

74对职业暴露进行正确处理和记录。实验室人员不得瞒报职业暴露事件及安全隐患。

医疗废物处理*75每间实验室配有大小适宜,符合规范要求的医疗废物专用包装物和盛装容器,利器(包括针头、小刀、金属和玻璃等)应直接弃置于利器盒或耐扎容器内,包装物和容器上有生物危险标识。76实验室废物产生地点有废物分类收集标识。

77感染性、病理性、损伤性医疗废物放入废物盛装容器后不得取出;医疗废物达到包装物和容器的四分之三时,应使用有效的封口方式封口,并及时从工作区运走。

78从工作区运出的每个包装物和容器外表面应有警示标识,警示说明和中文标签,中文标签的内容包括:医疗废物产生单位、产生日期、医疗废物类型(如感染性、损伤性、病理性、化学性、药物性和其它废物)以及需要的特殊说明等。

79包装物或容器的外表面被感染性废物污染时,应对被污染处进行消毒处理或增加一层包装;在操作、搬动或搬送医疗废物过程中发现容器有破损、渗漏等情况,应立即采取重新封装等措施,并作相应的消毒处理。

80洁净的破损手套、口罩、帽子、隔离衣等废弃物,不得作为普

通生活垃圾遗弃,应与医疗废物一同处置。

81实验室有废物处置专职管理人员从事废物收集、运送、贮存、管理等;相关人员接受过法律法规、专业技术、安全防护以及紧急处理等知识的培训,考核合格后方可上岗,有培训及相关记录。82对从事废物收集运送、贮存的工作人员配备必要的个体防护用品,定期进行健康体检及免疫接种。

*83所有病原体的培养基、标本、菌种、毒种保存液、高致病性或潜在高致病性标本等在运出实验室之前应进行压力蒸汽灭菌

或化学消毒处理后,再按感染性废物收集处理。

84实验室污水须经无害化处理后排放。

*85实验室有废物转运、交接记录,并保存登记记录。

检验科微生物实验室生物安全事件应急预案

检验科微生物实验室生物安全事件应急预案 This manuscript was revised by JIEK MA on December 15th, 2012.

检验科微生物实验室生物安全事件应急预案为了有效的预防微生物实验室生物污染,有效应对实验室突发污染事件,保证实验结果的科学准确,保障实验工作人员的健康、生命财产安全,防止实验室污染对周围环境造成严重污染,加强检验工作的质量控制和实验室的管理,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条例》和《实验室生物安全通用要求》等相关法律法规的规定,特制定本预案,确保一旦发生实验室污染事件及安全事故时,能及时、规范、科学、迅速有效地控制。 一、适用范围 本预案适用于微生物实验室发生的、与实验室安全相关的、危害科室工作人员健康以及社会公众健康和社会稳定的所有事件。主要包括:1.病原微生物的实验室污染事件; 2.工作人员受到实验室内有毒病原微生物的感染或侵害; 3.病原微生物被泄漏出实验室事件。 4.由于停电、火灾等不可预测因素所引起的实验室其他污染事件。 当出现以上适用范围中的任意情况,启动本预案。 二、应急管理小组 有微生物实验室生物安全事件应急管理小组,科主任任组长,制定实验室生物安全防护指导方针,规划对实验室的硬件建设、组织实施科学管理。在实验室生物安全事件发生时,决策指挥,调动人员,全面部署。发生突发事件后应急处理小组全体成员,应立即按实验室污染突发事件处理

的技术规范,采取有效措施控制事件、调查原因,减少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 三、预防措施 1.加强实验室标准化建设,对实验室设备的配置、个人防护和实验室安全行为应按《实验室生物安全通用要求》做出明确规定。 2.建立实验室病原微生物专库,对于传染病病原样本建立严格的监督管理制度。 3.增强安全意识,合理完善实验室生物安全的各项规章制度。把生物安全管理责任和措施落到实处,消除安全隐患。实验室工作人员应自觉遵守实验室生物安全管理规定,严格按照操作规程和技术规范开展研究工作。 4.提高警惕,加强安全保卫,防止不法之徒盗窃病原微生物和有毒有害化学试剂,用于对人群进行生物化学恐怖攻击,对公众健康产生严重损害,影响社会稳定。 5.建立有效的预警机制,为各种病原微生物和有毒有害化学试剂建立档案和使用纪录,填写准确。每次使用后及时登记,发现遗失或被盗,立即报告。 6.建立实验室工作人员健康档案,定期体检。发现与实验室生物安全有关的人员感染或伤害应立即报告。 7.定期开展自查,及时发现安全隐患,发出预警通报。 四、应急控制措施

一二级生物安全实验室标准表

一级生物安全实验室验收标准 一、单位基本信息 1、单位名称:法人:电话: 2、实验室名称:负责人:电话:EMAIL: 3、实验室生物安全负责人:电话:EMAIL: 4、实验室性质: 5、实验活动涉及的微生物种类:种,属级病原微生物; 6、实验室生物安全防护申请验收级别:级 二、一级生物实验室安全防护内容 1、生物安全手册 从实验室立项、建设、使用维护的全过程生物安全防护综合措施均要纳入生物安全手册。(含实验活动危险度评估报告) 2、一级防护屏障 A安全设备:超静工作台、排风装臵、离心机要有安全密封的专用离心杯等。 B个人防护:防护服、口罩、手套、消毒剂等防护用品。 3、二级防护屏障 ⒈在出口处设洗手池;⒉门口处要有挂衣处,个人便装与实验室内工作服要分开;⒊墙壁、开花板、地面要平整、易清洁、不渗水、耐化学品、消毒剂腐蚀,地面防滑、不铺地毯;⒋台面要防水、耐腐蚀、耐热;⒌厨柜和实验台应牢固、两者之间要有一定距离便于清洁; ⒍有专门放微生物废弃物容器;⒎有开启的窗户应设纱窗;⒏有保证

工作照明的电力、避免强光、反射光;⒐有适当的消毒设施。 4、安全操作规程 ⒈禁止非工作人员进入;⒉接触微生物后、脱手套后、离开实验室前要洗手;⒊禁止在工作区饮食、吸烟、处理隐形眼镜、化妆、存放食品等非工作用具;⒋禁止口吸滴定管;⒌按尖锐器安全操作规范尽可能少的使用尖锐器;⒍按安全操作规程、尽可能降低病原微生物的溅出和气溶胶的产生;⒎每天至少消毒一次台面,活性物溅出要随时消毒;⒏培养物、废弃物在运出实验室前必须进行高压锅灭活,并放专用密闭容器中,由2人以上专运;⒐防虫、防鼠措施。 5、管理制度 A实验室布臵和准入:⒈实验室主工作区要合理设臵清洁区、半污染区、污染区;⒉非实验人员不得进入,外来实验者、进修、学习人员要经负责人批准;⒊禁止在主工作区饮食及其他非业务活动。 B实验室工作人员资格和培训:⒈固定的工作人员具备正规院校医学或生物学教育经历,具有医师或技师等专业技术资格,⒉经过生物安全技术专业培训,考核合格方可工作。 C工作人员健康管理:⒈上岗前应被告知有潜在危险,并接受安全教育、自愿从事实验室工作;⒉建立健康档案、接受可能接触微生物免疫、并有记录。 D实验室各项制度、规定、操作规程 (A)实验室涉及病原微生物实验活动的危害评估报告制度 (B)实验室人员准入制度 (C)实验室人员生物安全培训制度

病原微生物实验室生物安全管理

七、病原微生物实验室生物安全管理(共15分) 1、一、二级实验室备案证明☆ (1)法律依据:《病原微生物实验室生物安全管理条例》第二十五条。 (2)检查内容:查一、二级病原微生物实验室是否向设区的市级卫生计生行政部门备案。 (3)检查方法:查备案材料或资格证书。 (4)结果评价:此项不合格则该项目整体不得分。 (5)监督关键点:①一、二级实验室的备案与实际情况是否相符;②有无存在未备案的一、二级实验室。 *2、三级、四级实验室开展高致病性病原微生物实验活动资格证书(重点项☆,或合理缺项) (1)法律依据:《病原微生物实验室生物安全管理条例》第二十条、第二十一条。 (2)检查内容:查三级、四级实验室是否经国家认可并取得从事高致病性病原微生物实验活动资格证书。 (3)检查方法:查备案材料或资格证书。 (4)结果评价:此项不合格则该项目整体不得分。 (5)监督关键点:三、四级实验室是否存在未取得资格证书从事高致病性病原微生物实验活动。 3、实验室建立生物安全委员会,建立健全实验室生物安全管理体系和感染应急预案(1分) (1)法律依据:《病原微生物实验室生物安全管理条例》第三十一条、第三十二条、第四十条,《实验室生物安全通用要求(GB19489-2008)》7.1。 (2)检查内容:实验室生物安全委员会的建立文件,成员应体现其组织及学科的专业范围,具体职责包括①制定生物安全规章制度、操作规程和标准操作程序等;②建立实验活动风险评估的工作制度和程序,组织开展风险评估工作; ③负责本单位生物安全的日常监督、检查;④对本单位实验室开展的第一、第二类病原微生物的实验活动进行审查。 实验室生物安全管理体系:生物安全管理手册、程序文件、作业指导书和记录。 感染应急预案:结合本单位实际制定。从事高致病性病原微生物相关实验活动的实验室制定的预案应向所在地省级卫生计生行政部门备案。 (3)检查方法:查阅生物安全管理体系、预案等文件。

实验室生物安全标准操作规程

实验室生物安全标准操作规程 ZHCADC-PGC-2015 (第二版) 受控状态:Y □ N □ 受控编号: 持有人: 2015年1月11日发布 2015年1月20日实施 哈尔滨市动物疫病预防控制中心

修订表

目录 ZHCADC-PGC01-2010BSL-2实验室个人防护装备的总体要求ZHCADC-PGC02-2010实验室人员进出实验室 ZHCADC-PGC03-2010实验室检测样品采集 ZHCADC-PGC04-2010实验室检测样品包装和运送 ZHCADC-PGC05-2010实验室检测样品接收 ZHCADC-PGC06-2010样品检测操作规程 ZHCADC-PGC07-2010电气设备操作规程 ZHCADC-PGC08-2010实验室消毒剂配制标准操作规程ZHCADC-PGC09-2010无菌间使用标准操作规程 ZHCADC-PGC10-2010实验室废弃物处理标准操作规程

ZHCADC-PGC11-2010实验室消毒标准操作程序 ZHCADC-PGC12-2010实验室意外事故处理 1 目的 个人防护装备是减少操作人员暴露于气溶胶、喷溅物以及意外接种等危险

的一个屏障。为了实验人员的安全,以保证实验室人员的安全及实验室环境不被污染。 2 适用范围 适用于生物安全实验室选用个人防护装备(防护口罩、防护手套、防护服与防护鞋)的质量控制。 3 职责 实验室组织有关人员采购符合要求的个人防护装备,并且严格控制其质量。 4 过程要求 实验室所用的个人防护装备应符合国家标准GB19489-2008《实验室生物安全通用要求》。在生物因子危害评估的基础上,按不同级别的防护要求选择适当的个人防护装备。 防护口罩 根据《病原微生物实验室生物安全管理条例》、GB19489-2008《实验室生物安全通用要求》、《医用防护口罩技术要求》,生物安全实验室选用P2级的防护口罩,必须满足GB 19083-2003以下条件: (1)长方形口罩展开后中心部分尺寸:长度不小于17cm、宽度不小于17cm;密合型拱形口罩尺寸:横径不小于14cm,纵径不小于14cm。 (2)口罩表面不得有破洞、污渍;口罩带应调节方便,应有足够强度固定口罩位置。每根口罩带与口罩体连接点的断裂强力应不小于10N。 (3)口罩滤料的颗粒过滤效率应不小于95%;经环氧乙烷灭菌的口罩,其环氧乙烷残留量应不超过10μg/g;不能从防护口罩中检出致病菌;口罩对皮肤无刺激。

最新二级生物安全实验室规定

二级生物安全实验室管理规定 1 2 第一条为加强病原微生物实验室(以下简称实验室)生物安全管理,保护实验室人3 员和公众健康,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和《病原微生物实验室生物安全管理4 条例》(以下简称《条例》),制定本规定。 5 第二条本规定所称病原微生物,是指能够使人致病的微生物。 6 本规定所称实验室,是指医疗卫生机构的病原微生物实验室。 7 本规定所称实验活动,是指实验室从事与病原微生物菌(毒)种、样本有关的研究、8 检测、诊断等活动。 9 本规定所称实验室生物安全,是指为了避免危险生物因子造成实验室人员暴露、向实10 验室外扩散并导致危害的综合措施。 11 第三条实验室生物安全管理严格执行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坚持“预防为主、依法管理、12 科学规范”的原则。 13 第四条病原微生物管理按照卫生部《人间传染的病原微生物名录》(以下简称名录)分14 类进行。 15 第五条采集病原微生物样本必须具有下列条件: 16 (一)配备与采集病原微生物样本所需要的生物安全防护水平相适应的设备; 17 (二)从事采集病原微生物样本工作人员必须经过培训,掌握相关专业知识和操作技18 能; 19 (三)具有防止病原微生物扩散和感染的措施,对样本的来源、采集过程和方法等作20 详细记录。 21 (四)具有保证病原微生物样本质量的技术方法、手段和储存条件。 22 第八条省内国家指定的菌(毒)种保藏单位,应当严格按照国家保藏机构管理办法,23 承担集中储存实验室送交的病原微生物菌(毒)种和样本,并向实验室提供病原微生物菌(毒)24

种和样本的任务。 25 第九条新建、改建或者扩建二级实验室,应当向省辖市卫生行政主管部门备案。 26 第十条实验室设立单位负责实验室生物安全管理。实验室负责人为实验室生物安全27 的第一责任人,负责实验室日常活动的生物安全管理。 28 第十一条实验室的设立单位应成立生物安全委员会,其职责是: 29 ㈠按照国家法律法规、标准和技术规范的有关规定,负责管理和实施本单位的生物安30 全工作。 31 ㈡制定实验室管理规章制度; 32 ㈢对本实验室所操作生物因子的生物危险程度评估,审查和批准在实验室开展的实验33 项目; 34 ㈣审查操作程序,监督和检查有关法规和操作规程的执行; 35 ㈤审查突发事故应急预案,对实验室事故进行评估,提出处理和改进意见; 36 ㈥对实验室人员实施医务监督等。 37 第十二条实验室的设立单位必须建立生物安全管理体系,编制实验室生物安全手册,38 制定科学、严格的生物安全管理制度及安全保卫措施。 39 实验室生物安全手册内容包括:生物危险、消防设施、电气安全、化学品安全和危险40 废物处理等。 41 生物安全管理制度包括:实验室人员培训制度、实验室准入制度、实验室设施设备的42 监测、检测和维护制度、健康医疗监督制度、事故和职业性疾病报告制度、生物安全工作自43 查制度、实验室资料档案管理制度、安全保卫防盗、防火制度等。 44 第十三条实验室应根据国家标准和实验室技术规范有关要求,编制本实验室标准操45 作规程,包括:实验室生物安全标准操作规程、检测研究实验操作规程、相关仪器设备使用46 规程、个人防护设备使用规程、实验室消毒规程、危险废弃物的处置规程、尖锐器具的安全47 操作规程和实验紧急情况处理规程等。 48 实验室人员应当严格遵守标准操作规程。实验室负责人应当指定专人监督检查实验室49

微生物实验室生物安全操作规程

微生物实验室生物安全操作规程 tiger 一、目的 制订本规则,保证实验室工作人员的健康安全、实验设备安全卫生以及防止对外界环境造成污染。 二、适用范围 适用于微生物实验室人员人身安全、卫生健康安全管理及设备安全。 三、职责 实验室工作人员必需严格遵守安全操作规程。 四、安全操作规程: 1.员工安全操作规程 1.1 实验室入口处须贴上生物危险标志,注明危险因子、生物安全级别、负责人姓名和电话、进入实验室的特殊要求及离开实验室的程序。 1.2 禁止非工作人员进入实验室。参观实验室等特殊情况须经实验室负责人批准后方可进入,做好卫生防护,并在有关人员陪同下方可进入,同时注意做好环境维护及保密工作。 1.3 进行感染性实验时,禁止他人进入实验室,或必须经实验室负责人同意后方可进入。免疫耐受或正在使用免疫抑制剂的工作人员必须经实验室负责人同意方可在实验室工作。 1.4 接触微生物或含有微生物的物品后,脱掉手套后和离开实验室前要洗手。 1.5 禁止在工作区饮食、吸烟、处理隐形眼镜、化妆及储存食物。 1.6 尽量以移液器吸取液体,禁止口吸。 1.7 实验过程中,严格按有关操作规程操作,降低溅出和气溶胶的产生。 1.8 每天至少消毒一次工作台面,活性物质溅出后要随时用75%乙醇或巴氏消毒液消毒。 1.9 工作人员应接受必要的免疫接种和检测(如乙型肝炎疫苗、卡介苗等)。工作人员要接受有关的潜在危险知识的培训,掌握预防暴露以及暴露后的处理程序。每年要接受一次最新的培训。人员暴露于感染性物质时,及时向实验室负责人汇报,并记录事故经过和处理方案。 1.10禁止将无关动物带入实验室。 2.无菌室安全操作规程 2.1无菌培养室每天都要用0.2%的新洁尔灭拖洗地面一次(拖布专用),紫外线照射消毒30min以上,超净工作台台面每次实验前要用75%酒精擦洗。然后紫外线消毒30min。操作用具如移液器、废液缸、污物盒、试管架等用75%酒精擦洗后置于台内同时紫外线消毒。 2.2无菌室应保持清洁,严禁堆放杂物,以防污染。 2.3无菌室应备有工作浓度的消毒液,如5%的甲酚溶液,75%的酒精,0.1%的新洁尔灭溶液,等等。 2.4无菌室应定期用适宜的消毒液灭菌清洁,以保证无菌室的洁净度符合要求。 2.5需要带入无菌室使用的器械、平皿等一切物品,均应包扎严密,并应经过适宜的方法灭菌。 2.6工作人员进入无菌室前,必须用肥皂或消毒液洗手消毒,然后在缓冲间更换专用工作服,鞋,帽子,口罩和手套(或用75% 乙醇等消毒剂再次擦拭双手),方可进入无菌室进行操作。 2.7无菌室使用前必须打开无菌室的紫外灯辐照灭菌30分钟,并且同时打开超净台进

四川省可感染人类病原微生物二级生物安全实验室备案管理规定(试行)

附件: 四川省可感染人类病原微生物二级生物安全 实验室备案管理规定(试行)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加强病原微生物实验室生物安全管理,保障人体健康和公共卫生安全,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病原微生物实验室生物安全管理条例》(以下简称《条例》),结合我省实际,制定本规定。 第二条本规定所称病原微生物是指卫生部颁发的《人间传染的病原微生物名录》(以下简称《名录》)中公布的病原微生物,以及其它未列入《名录》的与人体健康有关的病原微生物。 第三条病原微生物二级生物安全实验室(以下简称二级实验室)是指符合国家有关规定,达到二级生物安全防护水平的实验室。 第四条本规定适用于四川省行政区域内可感染人类病原微生物二级实验室的备案和管理。 第五条省级卫生行政部门负责全省二级实验室的备案组织管理;市(州)卫生行政部门负责本辖区内二级实验室的具体备案工作,并组织开展生物安全监督管理。 第二章管理 第六条二级实验室的设立单位须按《实验室生物安全通用要求》、《生物安全实验室建筑技术规范》和卫生部《微生物和生物

医学实验室安全通用准则》要求,进行实验室的设计和建造,配臵必要的生物安全防护设备。 第七条二级实验室的设立单位应建立健全生物安全管理体系,采取有效措施,保障实验室生物安全: (一)成立以实验室设立单位法定代表人为主任的生物安全管理委员会,负责实验室生物安全管理工作; (二)设臵实验室生物安全管理部门,配备专(兼)职管理人员,定期对实验室生物安全工作情况进行检查; (三)建立健全生物安全管理制度文件,包括生物安全手册、管理程序、相关制度、实验室操作规程、病原检测的标准操作程序、各种规范的记录单(表格)等; (四)对与实验活动相关的工作人员进行培训,经考核合格后方可上岗。对已取得上岗资格的工作人员,至少每2年应进行实验室生物安全相关技术、法律法规、标准的培训; (五)对与实验活动相关的工作人员应建立健康档案,每年组织工作人员进行职业健康检查,必要时进行预防接种。 第八条二级实验室应严格按照《条例》、《名录》及相关规章、标准、规范等,开展与病原微生物菌(毒)种和样本有关的实验活动,加强实验室生物安全管理: (一)实验室负责人为实验室生物安全的第一责任人; (二)实验室应任命一名有适当资质和经验的实验室安全员,负责协助管理安全事宜;

二级生物安全实验室

世界卫生组织(WHO)根据致病能力和传染的危险程度等,将传染性微生物划分为4类;根据设备和技术条件,将生物实 验室也分为4级(一般称为P1、P2、P3、P4实验室),1级最低,4级最高。P1实验室一般适用于对健康成年人无致病作用的微生物;P2适用于对人和环境有中等潜在危害的微生物; P3适用于主要通过呼吸途径使人传染上严重的甚至是致死疾病的致病微生物或其毒素;P4适用于对人体具有高度的危险性,通过汽溶胶途径传播或传播途径不明、目前尚无有效疫苗或治疗方法的致病微生物或其毒素。 P2实验室即二级生物安全实验室,相当于BSL-2实验室。 一、主要技术指标的确定 BLS-2 实验室主要用于初级卫生服务、诊断和研究,其实验对象的危害等级为Ⅱ级(中等个体危害,有限群体危害),具体定义为“能引起人类或动物发病,但一般情况下对健康工作者、群体、家畜或环境不会引起严重危害的病源体。实验室感染不导致严重疾病,具备有效治疗和预防措施,并且传播风险有限”。据此,待颁布的国标《生物安全实验室建筑技术规范对 BLS-2实验室规定了以下技术指标(静态): 1、洁净度:无要求 2、最小换气次数:可开窗通风 3、与室外方向相邻相通房间的压差:无要求

4、温度℃:18~27 5、相对湿度%:30~70 6、噪声dB(A):≤60 7、最低照度lx:300 *上诉指标是建立BLS-2实验室的最低要求,建设者可根据实际需要 适当提高相应指标,如洁净度、压差等。 二.建筑、结构和装修要求 现在BLS-2实验室大多数是在原有建筑物内进行改建,不同于新建的BLS-2实验室(国标中,要求新建BLS-2实验室宜离开公共场所一段距离),在与相邻其他房间之间,存在着一个相对隔离问题。所以在原有建筑物中改建BLS-2实验室,应重点注意以下几个问题。 1、在共用建筑物中建BLS-2实验室,应设可自动关闭的带锁的门,必要时,可设立缓冲区域,如缓冲间等。

检验科实验室生物安全承诺书

生物安全承诺书 本人现在_______________医院医学检验科从事医学检验工作,本实验室属于二级生物安全实验室,我对所从事检验工作的风险及危害已充分了解,为保障人民群众和自身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自觉维护社会稳定和社会安全,保证单位实验室不发生生物安全事件,现郑重承诺: 1、本人在从事检验检测工作,特别是病原微生物检测中,自觉遵守《病原微生物实验室生物安全通用准则》、《实验室生物安全通用要求》、《传染病防治法》、《病原微生物实验室生物安全管理条例》及相关的法律、法规、规章、制度、技术标准的规定,严防责任事故的发生。 2、本人已完全了解本实验室生物安全手册等相关文件,意识到本实验室存在各种已知和未知病原微生物获得性感染的风险和危害,对所读内容无任何疑义,对内容已完全清楚和全面了解,并能认真履行责任义务,遵守实验室各项规章制度,全面接受各级卫生行政部门的监督管理。 3、本人将严格按照生物安全实验室备案的内容,从事相应级别的病原微生物检测工作,不擅自改变病原微生物检测项目范围,不更改病原微生物技术操作流程,严格规范执行各种标准化操作程序,认真如实填报各项实验记录,认真履行病原微生物实验室消毒和灭菌等规则及规范,认真维护保养仪器设备,保证生物安全设施设备的正常运行。

4、积极参加生物安全知识培训,提高警惕,加强安全防护意识,在做好自我防护的基础上,杜绝发生群体生物安全事件。 5、有权拒绝违反实验室生物安全的一切操作,对实验室存在的生物安全等所有缺陷或隐患有权向实验室负责人、科主任或生物安全委员会进行书面报告并保留有效文件备查。同时有义务完成上级生物安全管理部门交办的其他相关任务。 6、本人保证:如违反国家有关病原微生物实验室生物安全管理的法律、法规等相关规定,将承担由此产生的相应法律责任。 承诺人: 日期:

微生物实验室的生物安全分类(1)

兽医微生物实验室的生物安全分类(2005年版)凡涉及微生物及其提取物或基因工程产物操作的实验室,根据对病原微生物不同种类的生物安全要求。实验室的设计、设施也有所不同。目前国际公认的微生物实验室分为生物安全(biosafety level,BSL)1至4级。其中BSL-1最低,BSL-4最高。BSL-1~4俗称P1~4。 BSL-1实验室可从事已知不会对健康成人造成危害、但对实验室工作人员和环境可能有微弱危害的、有明确特征的微生物实验工作。实验室与建筑物中的一般通道不隔开,一般在试验台上操作,不要求使用或经常使用专用封闭设备。 BSL-2实验室与BSL-1相似,适用于那些对人及环境有中度可能危害的微生物实验工作。其不同点在于:工作人员要经过操作病原因子的专门培训,并由能够胜任的专业人员进行指导和管理;工作时限制外人进入实验室;某些产生传染性气溶胶或溅出物的工作要在生物安全柜或其他封闭设备内进行;对污染的锐器采取高度防护措施。凡从事微生物基因的操作,均需在BSL-2实验室进行。 BSL-3实验室供处理危险病原体使用,适用于可以通过吸入途径引起严重的或致死性疾病病原体的实验工作,例如从事高致病性禽流感、口蹄疫和艾滋病研究或检测的实验室BSL-3实验室的实验人员在处理病原体方面要经专门培训,并由有关专家进行监督管理。传染性材料的所有操作均要在生物安全柜或其他物理防护设施内进行,工作人员要穿适宜的防护服。BSL-3实验室要经过专业的设计和建造。 BSL-4实验室有造成气溶胶感染和危及生命的病原微生物,如埃波拉病毒、尼帕病毒等研究的实验室,必须达到BSL-4的安全水平。BSL-4实验室对防止微生物扩散到环境中有特殊的工程和设计要求。每一名实验室工作人员在处理病原微生物方面均要有特殊和全面的培训;要具有法定资格的科学家监督管理。实验室主任要严格控制进入实验室的人员。实验室均应是毒力的建筑物或是建筑物内的隔离区。要实施特殊的实验室安全工作细则。 在此种实验室的工作区内,所有的工作都要限制在II级生物安全柜或者是安全柜与一套由生命维持系统工期的正压个人工作服联合使用。

生物安全责任书承诺书(完整版)

生物安全责任书 为确保原微生物实验室生物安全,按照《传染病防治法》、《病原微生物实验室生物安全管理条例》(国务院令第号)、卫生计生委相关法规文件及省市相关文件精神要求,特制订本安全责任书如下: 1、按照责任化分的管理原则,各室主要负责人为本室生物安全管理第一责任人。 2、确保本室人员在实验室从事病原微生物实验中严格遵守《传染病防治法》、《病原微生物实验室生物安全管理条例》及相关的法律、法规、规章、制度、技术标准的规定。如违反规定发生实验室生物安全事件的将依法追究责任并根据情节轻重报院领导作相应处理。 3、确保本室在病原微生物菌、毒种及样本采集、保藏、运输及实验活动中严格遵守《可感染人类的高致病性病原微生物菌、毒种或样本运输管理规定》、《人间传染的高致病性病原微生物实验室和实验活动生物安全审批管理办法》等规定,杜绝病原微生物菌、毒种特别是高致病性病原微生物菌、毒种被盗、被抢、丢失、泄漏、扩散等事故发生。 4、按要求进行实验室生物安全情况检查,发现隐患,及时整改。 5、建立组各项实验室生物管理制度,对实验室工作人员进行培训,保证落实到位 6、建立完善实验室生物安全事件应急预案,确保实验室人员熟知预案,保证突发事件发生时能够及时采取有效应对措施。 责任科室: 科室负责人: 免疫室负责人: 化学室负责人: 临检室负责人: 微生物室负责人: 急诊检验负责人: 日期:年月日

病原微生物实验室生物安全承诺书 根据国家、省、市级相关法律法规的要求和本院制定的有关病原微生物实验室生物安全管理的一系列规章制度的规定,现将相关病原微生物实验室生物安全承诺如下: 1、本人已熟读了本实验室生物安全手册等相关受控文件,意识到本实验室存在病原微生物获得性感染的风险和危害,对所读内容无任何疑义,对部门告知单内容已完全清楚和全面了解,并能认真履行告知的义务,全面接受各级卫生行政部门的监督管理。 2、在实验室病原微生物检测工作中,自觉遵守《传染病防治法》《病原微生物实验室生物安全管理条例》《实验室生物安全通用要求》《病原微生物实验室生物安全环境管理条例》《人间传染的病原微生物名录》等相关的规章、规范性文件、技术标准和规范的规定及病原微生物实验室管理的要求。 3、根据标准的内容从事病原微生物检测工作,不擅自改变病原微生物检测项目范围;不更改病原微生物技术操作流程,严格规范执行各种标准化操作程序,认真如实填报各项实验记录,认真履行病原微生物实验室消毒和灭菌规则及规范。 4、有权拒绝违反实验室生物安全的一切操作,对实验室存在的生物安全等所有缺陷或隐患有权向生物安全责任人或生物安全主管进行书面报告并自留有效文件备查。同时有义务完成上级生物安全管理专业委员会交办的其他相关任务。 5、本人已知在实验室工作,有可能感染《人间传染的病原微生物名录》确定的已知的各种病原微生物,如病毒性肝炎、艾滋病、梅毒等感染性疾病及由于医学学科发展的局限性等尚未了解的其他病原微生物的感染。 6. 本人保证:如违反了国家有关病原微生物实验室生物安全管理的法律、法规、规章、标准、规范、规范性文件的规定,本人将承担由此产生的所有法律责任和民事责任。 7. 对于上述内容和有关实验室安全的其他相关文件内容,本人已被详细告知并能全面遵章执行,本人愿意亲笔签署“知情并同意”意见,同时,自签名

国家标准实验室生物安全通用要求

国家标准实验室生物安全通用要求 前言 本标准的编制主要参考了ISO15190:2003(E)《医学实验室—安全要求》和WHO《实验室生物安全手册》[第二版( 修订版),2003].本标准与ISO15190:2003(E)不同的是,本标准不仅使用于医学实验室,而且适用于进行生物因 子操作的各类实验室;此外,增加了对实验室生物安全的要求。本标准吸纳了WHO《实验室生物安全手册》中进 行高危害生物因子操作实验室的有关内容,但考虑到我国实验室安全管理的整体状况,增强了对该类实验室设 施的要求,以确保安全。 本标准由中华人民共和国科学技术部和国家认证认可监督管理委员会提出。 本标准由全国认证认可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归口。 本标准负责起草单位:中国实验室国家认可委员会。 本标准参加起草单位:中国军事医学科学院、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北京军区总医院、广东出入境检验检疫 局、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部全国畜牧兽医总站。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车凤祥、李劲松、王秋娣、吕京、何铁春、林志雄、田克恭、翟培军、何兆伟。 实验室生物安全通用要求 1 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实验室生物安全管理和实验室得建设原则,同时,还规定了生物安全分级、实验室设施设备的配 置、个人防护和实验室安全行为的要求。本标准为最低要求,此类实验室还应同时符合国家其他相关规定的要 求。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标准。 2.术语与定义 2.1 生物因子 biological agents 一切微生物和生物活性物质。 2.2 病原体 pathogens 可使人动物和植物致病的生物因子。

2.3 危险废弃物 hazardous waste 有潜在生物危险可燃易燃腐蚀有毒放射和起破坏作用的对人环境有害的一切废弃物。 2.4 危害 risk 伤害发生的概率及其严重性的综合。 2.5 气溶胶 aerosols 悬浮于气体介质中的粒径一般为0.001微米~100微米的固态或液态微小粒子形成的相对稳定的分散体系。 2.6 生物安全 biosafety 避免危险生物因子造成实验室人员暴露,向实验室外扩散并导致危害的综合措施。 2.7 高效空气过滤器 high efficiency particulate air filter(HEPA) 通常以滤除大于等于0.3微米微粒为目的,滤除效率符合相关要求的过滤器。 2.8 安全罩 safety hood 置于实验室工作台或仪器设备上的负压排风罩,以减少实验室工作者的暴露危险。 2.9 生物安全柜 biological safety cabinet(BSC) 负压过滤排风柜。防止操作者和环境暴露于实验过程中产生的生物气溶胶。 2.10 个人防护装备 personal protective equipment(PPE) 用防止人员受到化学和生物等有害因子伤害的的器材和用品。 2.11 实验室分区 laboratory area 按照生物因污染概率的大小,实验室可以进行合理分区。 2.12 缓冲间 buffer room 设置在清洁区半污染区和污染区相临两区之间的缓冲密闭室,具有通风系统,其两个门具有互锁功能,且不能 同时处于开启状态。 2.13 气锁 air lock 气压可以调节的气密室,用于联结气压不同的两个相邻区域,其两个门具有互锁功能,不能同时处于开启状态 。在实验室中用作特殊通道。 2.14 定向气流 directional airflow 在气压低于外环境大气压的实验室中,从污染概率小且相对压力高处向污染概率高且相

二级生物安全实验室管理规定

二级生物安全实验室管理规定 第一条为加强病原微生物实验室(以下简称实验室)生物安全管理,保护实验室人员和公众健康,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和《病原微生物实验室生物安全管理条例》(以下简称《条例》),制定本规定。 第二条本规定所称病原微生物,是指能够使人致病的微生物。 本规定所称实验室,是指医疗卫生机构的病原微生物实验室。 本规定所称实验活动,是指实验室从事与病原微生物菌(毒)种、样本有关的研究、检测、诊断等活动。 本规定所称实验室生物安全,是指为了避免危险生物因子造成实验室人员暴露、向实验室外扩散并导致危害的综合措施。 第三条实验室生物安全管理严格执行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坚持“预防为主、依法管理、科学规范”的原则。 第四条病原微生物管理按照卫生部《人间传染的病原微生物名录》(以下简称名录)分类进行。 第五条采集病原微生物样本必须具有下列条件: (一)配备与采集病原微生物样本所需要的生物安全防护水平相适应的设备; (二)从事采集病原微生物样本工作人员必须经过培训,掌握相关专业知识和操作技能; (三)具有防止病原微生物扩散和感染的措施,对样本的来源、采集过程和方法等作详细记录。 (四)具有保证病原微生物样本质量的技术方法、手段和储存条件。 第八条省内国家指定的菌(毒)种保藏单位,应当严格按照国家保藏机构管理办法,承担集中储存实验室送交的病原微生物菌(毒)种和样本,并向实验室提供病原微生物菌(毒)种和样本的任务。 第九条新建、改建或者扩建二级实验室,应当向省辖市卫生行政主管部门备案。 第十条实验室设立单位负责实验室生物安全管理。实验室负责人为实验室生物安全的第一责任人,负责实验室日常活动的生物安全管理。 第十一条实验室的设立单位应成立生物安全委员会,其职责是:

生物安全责任书承诺书

病原微生物实验室生物安全责任书 为确保我院病原微生物实验室生物安全,按照《传染病防治法》、《病原微生物实验室生物安全管理条例》(国务院令第424号)、卫生计生委相关法规文件及省市相关文件精神要求,特制订本安全责任书如下: 1、按照责任化分的管理原则,各室主要负责人为本室生物安全管理第一责任人。 2、确保本室人员在实验室从事病原微生物实验中严格遵守《传染病防治法》、《病原微生物实验室生物安全管理条例》及相关的法律、法规、规章、制度、技术标准的规定。如违反规定发生实验室生物安全事件的将依法追究责任并根据情节轻重报院领导作相应处理。 3、确保本室在病原微生物菌、毒种及样本采集、保藏、运输及实验活动中严格遵守《可感染人类的高致病性病原微生物菌、毒种或样本运输管理规定》、《人间传染的高致病性病原微生物实验室与实验活动生物安全审批管理办法》等规定,杜绝病原微生物菌、毒种特别就是高致病性病原微生物菌、毒种被盗、被抢、丢失、泄漏、扩散等事故发生。 4、按要求进行实验室生物安全情况检查,发现隐患,及时整改。 5、建立组各项实验室生物管理制度,对实验室工作人

员进行培训,保证落实到位 6、建立完善实验室生物安全事件应急预案,确保实验室人员熟知预案,保证突发事件发生时能够及时采取有效应对措施。 责任科室:医院病原微生物实验室 科室负责人: 免疫室负责人: 化学室负责人: 临检室负责人: 微生物室负责人: 急诊检验负责人: 日期: 年月日

病原微生物实验室生物安全承诺书 根据国家、省、市级相关法律法规的要求与本院制定的有关病原微生物实验室生物安全管理的一系列规章制度的规定,现将相关病原微生物实验室生物安全承诺如下: 1、本人已熟读了本实验室生物安全手册等相关受控文件,意识到本实验室存在病原微生物获得性感染的风险与危害,对所读内容无任何疑义,对部门告知单内容已完全清楚与全面了解,并能认真履行告知的义务,全面接受各级卫生行政部门的监督管理。 2、在实验室病原微生物检测工作中,自觉遵守《传染病防治法》《病原微生物实验室生物安全管理条例》《实验室生物安全通用要求》《病原微生物实验室生物安全环境管理条例》《人间传染的病原微生物名录》等相关的规章、规范性文件、技术标准与规范的规定及病原微生物实验室管理的要求。 3、根据标准的内容从事病原微生物检测工作,不擅自改变病原微生物检测项目范围;不更改病原微生物技术操作流程,严格规范执行各种标准化操作程序,认真如实填报各项实验记录,认真履行病原微生物实验室消毒与灭菌规则及规范。 4、有权拒绝违反实验室生物安全的一切操作,对实验室存在的生物安全等所有缺陷或隐患有权向生物安全责任人

2020515实验室生物安全管理制度完整版

2020515实验室生物安全管理制度完整版 一、准入制度 二、设施设备检测维护制度 三、健康监护制度 四、生物安全自查制度 五、实验室资料档案管理制度六、生物安全实验室人员培训、考核制度七、意外事件处理及报告制度八、实验室安全保卫制度九、实验室生物安全防护制度、医疗废弃物处理程序 一、感染性材料管理制度实验室人员准入制度 一、目的明确实验室人员的资格要求避免不符合要求的人员进出实验室或承担相关工作造成生物安全事故。 二、范围适用于进入实验室检验科、病理科、核医学科所有工作人员。 三、职责 1、实验室生物安全负责人负责实验室人员准入工作的监督和实施。 2、进入实验室所有人员必须以本规定规范自己的工作。 四、制度要求 1、所有实验室工作人员必须在接受相关生物安全知识、法规制度培训并考试合格。 2、从事实验室工作人员必须进行上岗前体检由单位生物安全委员会组织

实施。体检指标除常规项目外还应包括与准备从事工作有关的特异性抗原、抗体检测。 3、从事实验室技术人员必须具备相关专业教育经历相应的专业技术知识及工作经验熟练掌握自己工作范围的技术标准、方法和设备技术性能。 4、从事实验室技术人员应熟练掌握与岗位工作有关的检验方法和标准操作规程能独立进行检验和结果处理分析和解决检验工作中的一般技术问题有效保证所承担环节的工作质量。 5、从事实验室技术人员应熟练掌握常规消毒原则和技术掌握意外事件和生物安全事故的应急处置原则和上报程序。 6、实验室人员在下列情况进入实验室特殊工作区需经实验室负责人同意 ⑴身体出现开放性损伤⑵患发热性疾病⑶呼吸道感染或其它导致抵抗力下降的情况⑷正在使用免疫抑制剂或免疫耐受⑸妊娠 7、实验活动辅助人员废气物管理人员、洗刷人员等应掌握责任区内生物安全基本情况了解所从事工作的生物安全风险接受与所承担职责有关的生物安全知识和技术个体防护方法等内容的培训熟悉岗位所需消毒知识和技术了解意外事件和生物安全事故的应急处置原则和上报程序。 8、外单位来实验室参观、学习、工作人员进入实验室控制区域应有相关领导批准并遵守实验室的生物安全相关规章制度。进入实验室的一般申请由实验室负责人的批准一个月及以上的准入需到医务部备案。 设施/设备监测检测和维护制度设施/设备监测检测和维护制度

生物安全二级实验室的基本情况

生物安全二级实验室的基本情况 一、分级: 一级对人体、动植物或环境危害较低,不具有对健康成人、动植物致病的致病因子。 二级对人体、动植物或环境具有中等危害或具有潜在危险的致病因子,对健康成人、动物和环境不会造成严重危害。有有效的预防和治疗措施。 三级对人体、动植物或环境具有高度危险性,主要通过气溶胶使人传染上严重的甚至是致命疾病,或对动植物和环境具有高度危害的致病因子。通常有预防治疗措施。 四级对人体、动植物或环境具有高度危险性,通过气溶胶途径传播或传播途径不明,或未知的、危险的致病因子。没有预防治疗措施。 二、二级生物安全实验室要求规范 按照BSL-2标准建造的实验室,也称为基础生物实验室。在建筑物中实验室无需与一般区域隔离。实验室人员需经一般生物专业训练。其具体标准微生物操作、特殊操作、安全设备、实验室设施要求如下。 2.1标准操作 工作一般在桌面上进行,采用微生物的常规操作和特殊操作。工作区内禁止吃、喝、抽烟、用手接触隐形眼镜和使用化妆品。食物贮藏在专门设计的工作区外的柜内或冰箱内。使用移液管吸取液体,禁止用嘴吸取。操作传染性材料后要洗手,离开实验室前脱掉手套并洗手。

制定对利器的安全操作对策。所有操作均须小心,以减少实验材料外溢、飞溅、产生气溶胶。每天完成实验后对工作台面进行消毒。实验材料溅出时,要用有效的消毒剂消毒。所有培养物和废弃物在处理前都要用高压蒸汽灭菌器消毒。消毒后的物品要放入牢固不漏的容器内,按照国家法规进行包装,密闭传出处理。昆虫和啮齿类动物的控制应参照其它有关规定进行。妥善保管菌、毒种,使用要经负责人批准并登记使用量。 2.2特殊操作 负责人要告知工作人员工作中的潜在危险和所需的防护措施(如免疫接种),否则不能进入实验室工作。操作病原微生物期间,在实验室入口必须标记生物危险信号,其内容包括微生物种类、生物安全水平、是否需要免疫接种、研究者的姓名和电话号码、进入人员必须佩戴的防护器具、遵守退出实验室的程序。实验室人员需操作某些人畜共患病病原体时应接受相应的疫苗免疫或检测试验(如狂犬病疫苗和TB 皮肤试验)。应收集和保存实验室人员和其他受威胁人的基础血清,进行试验病原微生物抗体水平的测定,以后定期或不定期收取血清样本进行监测。实验室负责人应制定具体的生物安全规则和标准操作程序,或制定实验室特殊的安全手册。实验室负责人对实验人员和辅助人员要进行针对性的生物危害防护的专业训练, 定期培训。必须防止微生物暴露、学会评价暴露危害的方法。必须高度重视污染利器包括针头、注射器、玻璃片、吸管、毛细管和手术刀的安全对策。培养

2019年病原微生物实验室生物安全培训

病原微生物实验室生物安全培训试题 科室______ 姓名______ 分数______ 1.气溶胶是指悬浮于气体介质中粒径一般为()的固态或液态微小粒子形成的相对稳定的分散体系。分散 相含有生物因子的气溶胶。?? 1. A.??μm 2. B.??μm 3. C.??μm 4. D.??μm 2.?? 去除生物污染不一定杀灭微生物。所以操作中需要:()。?? 1. A.??安全柜内操作 2. B.??向室外排放的空气要用高效空气颗粒 (high-efficiency particulate air, HEPA滤器过滤, 3. C.??排出的废水和废物要进行高压灭菌, 对传出的仪器和样本容器表面进行消毒。 4. D.??以上都是 3.?? 下列不属于实验室一级防护屏障的是()。?? 1. A.??生物安全柜 2. B.??防护服 3. C.??口罩 4. D.??缓冲间 4.《病原微生物实验室生物安全管理条例》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令第424号于2004年11月5日国务 院第69次常务会议通过()公布,自公布之日起施行。?? 1. A.??2004"年"12"月"1"日" 2. B.??2004"年"11"月"12"日" 3. C.??2005"年"1"月"1"日" 4. D.??2005"年"6"月"1"日" 5.生物实验室中产生微生物气溶胶的操作有()。?? 1. A.??接种环操作:培养和划线培养、在培养介质中“冷却”接种环、灼烧接种环等 2. B.??吸管操作:混合微生物悬液、混合微生物悬液、吸管操作液体溢出在固体表面等 3. C.??针头和注射器操作:排除注射器中空气、从塞子里拔出针头、接种动物、针头从注射器脱落 等 4. D.??其他操作:离心、搅拌、混合、灌注和倒入液体、打开培养容器、感染性材料溢出、在真空 中冻干和过滤、接种鸡胚和培养物收取等 5. E.??以上都是 6.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卫生主管部门和兽医主管部门负责()级实验室的备案。?? 1. A.??一 2. B.??二 3. C.??三 4. D.??一和二 7.生物安全实验室所在单位的上级主管部门设立的生物安全专家委员会职责有()。?? 1. A.??对涉及感染因子、动物使用、重组DNA以及基因修饰物质等研究方案进行审查和分析危害程 度评估; 2. B.??负责对下属单位生物安全的日常监督、检查;

二级生物安全实验室建设设计方案SICOLAB

二级生物安全实验室建设(设计方案)SICOLAB 依据《生物安全实验室建筑技术规范》GB50346—2004、《实验室生物安全通用要求》GB19489—2008、《微生物与生物医学实验室生物安全通用准则》WS233—2002、《洁净厂房设计规范》GB50073—2001、《洁净室施工及验收规范》GB50591—2010、《建筑安装工程施工技术操作规程通风空调》等规范中相关条例的规定,对实验室场地的建筑特色进行了分析,SICOLAB本着以人为本、方便操作、生物安全的设计理念,在尽量满足使用方实验人员操作需求的前提下完成了本次方案设计。 1平面布局 (一级屏障)根据实验人员操作需要的场地空间,设计1个建筑面积为23 m2的微生物实验区,其中包括1个P2主实验室、1个一更缓冲间、1个二更缓冲间、1个洗刷消毒间。考虑到生物安全实验室应该同时实施一级屏障与二级屏障的要求,其中一级屏障主要体现在微生物实验区的平面布置与维护结构方面,二级屏障主要体现在空调净化系统方面。在平面布置方面,把人流与物流分隔开,防止人与物的交叉感染,即实验操作人员通过一更缓冲间与二更缓冲间进入P2主实验室;实验物体通过2个互锁式传递窗进出P2主实验室,其中1个互锁式传递窗设在主实验室与准备间之间,另外1个设在主实验室与洗刷消毒室之间,保证了洁净物不受感染,也保证了污染物尽快传进洗刷消毒室进行消毒灭菌。 2围护结构与装璜装饰 实验室主体框架为彩钢板玻璃隔断,颜色为哑白色,彩钢板每面厚度为0、426 mm,彩钢岩棉夹芯板燃烧性能为不燃性,等级为A级;隔断玻璃厚度为5 mm;为防止沉积灰尘,窗料使用R 25 mm铝合金圆弧压线;所有二维连接处的内侧均使用R 50mm铝合金内圆角,暴露在外的二维连接线的外侧则用R 100 mm铝合金外圆角连接;彩钢板的三维连接处使用三维接点过渡,而彩钢板与墙面地面则用铝合金槽铝联接。吊顶材料亦为彩钢板。微生物区室内地面为环氧树脂材料,具有无缝隙、耐腐蚀、平整、容易清洗的特性。地面地角线用阴角铝材装饰,美观且严密性好。通过科学设计、精心施工,实验室内形成坚固、无缝、平滑、美观、不反光、不积尘、不生锈、防潮、抗菌、性能优良的无菌表面与内壳,从而解决了气密性与保洁等问题。室内所有设备均嵌入墙内,使整间实验室墙面均光滑平整无缝,防止积尘,方便清洁、消毒。 3基本配置 3、1互锁式传递窗P2实验室配有2个传递窗,保证实验室物流的安全性。互锁式传递窗内有紫外线灯,将污染过的物品在拿出实验室前进行消毒;保证了室外与室内空气的隔绝;室内、室外都可控制传递窗,减少了实验人员进出实验室的次数,方便了实验人员的物品传递。 3、2自动闭门器根据国家规范要求,在洁净实验室门上安装有自动闭门器。 3、3互锁门主实验室设置一套两门互锁的电子互锁,当其中有一扇门未关时,另外一扇门将无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