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寒节气介绍教学内容
幼儿园大班大寒小寒活动教案(精选5篇
幼儿园大班大寒小寒活动教案(精选5篇一、教学内容本教案依据幼儿园大班课程要求,以《幼儿园大寒小寒主题活动》教材第3章“感知冬季的变化”和第4章“探索大寒小寒的习俗”为主要教学内容。
详细内容包括:了解大寒小寒的气候特点,观察冬季植物的变化,探索大寒小寒的民间习俗以及开展相应的实践活动。
二、教学目标1. 让幼儿了解大寒小寒的气候特点,培养幼儿观察自然的能力。
2. 培养幼儿对民间习俗的兴趣,提高幼儿的传统文化素养。
3. 培养幼儿动手操作、合作交流的能力,激发幼儿探索自然的欲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让幼儿理解大寒小寒的气候特点及其对生活的影响。
教学重点:培养幼儿观察自然、了解民间习俗的能力,以及动手操作、合作交流的能力。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PPT、图片、视频、实物(如冬季植物、节气卡片等)。
学具:画笔、彩纸、剪刀、胶棒等。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PPT展示冬季的图片,引导幼儿观察并讨论冬季的气候特点。
2. 讲解:详细讲解大寒小寒的气候特点,让幼儿了解这两个节气对生活的影响。
3. 实践活动:带领幼儿观察校园内的冬季植物,让幼儿亲身体验冬季的变化。
4. 例题讲解:讲解大寒小寒的民间习俗,以图片和视频的形式展示,让幼儿了解传统文化。
5. 随堂练习:让幼儿分组讨论,分享自己了解的大寒小寒习俗。
7. 作业布置:布置课后作业,要求幼儿与家长一起完成。
六、板书设计1. 大寒小寒的气候特点2. 冬季植物的变化3. 大寒小寒的民间习俗4. 实践活动:观察冬季植物七、作业设计作业题目:与家长一起收集大寒小寒的习俗,并以绘画或手工的形式展示。
答案示例:绘制一幅大寒小寒的习俗画,如贴春联、包饺子等。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2. 拓展延伸:鼓励幼儿在生活中继续观察冬季的变化,了解更多的民间习俗,激发幼儿对传统文化的兴趣。
同时,开展家长活动,让家长参与到幼儿的学习过程中,增进亲子关系。
重点和难点解析1. 教学难点与重点的确定2. 实践活动的安排与实施4. 作业设计及答案示例5. 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的落实详细补充和说明:一、教学难点与重点的确定重点和难点解析:教学难点与重点的确定是教学设计的核心。
大寒教案精选通用版
大寒教案精选通用版一、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大寒节气的特点、时间和由来。
2、帮助学生认识大寒节气与农业生产、生活的关系。
3、引导学生感受中国传统文化中节气的智慧和价值。
二、教学重难点1、重点(1)大寒节气的气候特征和传统习俗。
(2)理解大寒节气在农业生产中的重要意义。
2、难点(1)如何让学生深入体会大寒所蕴含的文化内涵。
(2)如何引导学生将节气知识与实际生活相联系。
三、教学方法讲授法、讨论法、实践法四、教学过程1、导入通过展示一些大寒时节的图片或视频,如冰天雪地的景象、人们穿着厚衣服等,引起学生的兴趣,提问学生对大寒的初步印象,从而导入课程。
2、知识讲解(1)介绍大寒的时间,一般在每年的 1 月 20 日前后。
(2)讲解大寒的气候特点,如天气寒冷到极致,寒潮频繁,是一年中最寒冷的时期。
(3)讲述大寒的由来,从古代的天文观测和农业生产实践说起,让学生了解古人是如何确定这个节气的。
3、大寒与农业(1)讲解大寒时节对农业生产的影响,比如此时是冬小麦等作物的越冬期,需要加强田间管理,保暖防寒。
(2)介绍一些与大寒相关的农谚,如“大寒见三白,农人衣食足”,让学生理解这些农谚所蕴含的农业智慧。
4、大寒的习俗(1)饮食习俗介绍大寒时节的特色饮食,如吃糯米饭、八宝粥等,让学生了解这些食物的寓意和营养价值。
(2)祭祀习俗讲述一些地方在大寒时节的祭祀活动,如祭祀祖先、神灵等,让学生感受传统祭祀文化中的敬畏之心。
5、实践活动(1)组织学生制作大寒主题的手抄报,要求内容包括大寒的特点、习俗等。
(2)让学生回家后和家长一起制作一道大寒时节的美食,并分享制作过程和感受。
6、课堂总结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强调大寒节气的重要性和文化价值,鼓励学生在生活中关注节气变化,传承和弘扬传统文化。
五、教学延伸1、让学生观察大寒时节的自然现象,如霜、冰等,并记录下来。
2、组织学生开展关于节气与生活的主题班会,分享各自的观察和体会。
六、教学反思通过这节课的教学,学生对大寒节气有了一定的了解,但在教学过程中,发现部分学生对于节气与农业生产的关系理解不够深入,在今后的教学中,可以增加实地观察或农业实践活动,让学生亲身体验农业生产与节气的紧密联系。
大寒节气的特点及传统习俗
大寒节气的特点及传统习俗教案:大寒节气的特点及传统习俗一、节气简介大寒是二十四节气中的最后一个节气,通常出现在公历的1月20日左右。
大寒节气标志着冬季进入最寒冷的时期,天气寒冷干燥,气温逐渐降低。
二、大寒节气的特点1. 气温骤降:大寒节气是一年中最寒冷的时期,气温骤降,寒冷程度逐渐加深。
2. 干燥寒风:大寒节气的天气干燥,寒风刺骨,人们需要做好保暖措施。
3. 多雨雪天气:大寒节气常常伴随着雨雪天气,尤其是北方地区,降雪量较大。
三、大寒节气的传统习俗1. 食用腊八粥:腊八粥是大寒节气的传统食物,由多种杂粮和豆类熬煮而成,具有温暖身体、增强抵抗力的功效。
2. 过大寒:在大寒这天,人们会举行祭祀活动,祈求来年平安顺利。
3. 祭祀祖先:大寒节气也是祭祀祖先的重要时刻,家人会整理祖坟,烧香祭拜,表达对祖先的敬意和思念之情。
4. 冬泳:有些地区的人们会在大寒节气的寒冷天气中进行冬泳活动,认为这样可以锻炼身体、增加抵抗力。
5. 换新衣:大寒节气过后,人们会更换厚重的冬装,穿上新衣,以迎接新的一年。
四、大寒节气的意义1. 健康养生:大寒节气的寒冷天气对人体健康有一定的影响,因此要注意保暖,合理饮食,增强体质。
2. 传承文化:大寒节气的传统习俗代表了中国传统文化的一部分,通过传承和弘扬这些习俗,可以让更多的人了解和认识中国文化。
3. 调整生活节奏:大寒节气是冬季的最后一个节气,也是人们备战春天的时刻,可以借此机会调整生活节奏,为新的一年做好准备。
五、教学活动设计1. 观察气温变化:让学生观察大寒节气的气温变化,并记录下来,了解寒冷天气对人体的影响。
2. 制作腊八粥:让学生参与制作腊八粥,了解传统食物的制作过程,并品尝其味道。
3. 讲解传统习俗:通过图片、视频等形式,向学生讲解大寒节气的传统习俗,增加对中国传统文化的了解。
4. 体验冬泳活动:在适当的条件下,组织学生进行冬泳活动,体验冬天的寒冷,并了解冬泳对身体的好处。
幼儿园大寒节气教案:二十四节气大寒(第24节)大寒节气の年味、天气农谚
幼儿园大寒节气教案:二十四节气大寒(第24节)大寒节气の年味、天气农谚一、教学目标:1. 了解大寒节气和二十四节气的概念和特点。
2. 了解大寒节气的气候特点和农事特点。
3. 学习大寒节气的天气农谚,了解其文化内涵。
二、教学重点:1. 大寒节气的气候特点和农事特点。
2. 大寒节气的天气农谚。
三、教学难点:1. 大寒节气的文化内涵和历史渊源。
2. 学生对天气农谚的理解和应用。
四、教学过程:1. 大寒节气的概念和特点介绍二十四节气的概念,培养学生对节气的认识和理解;谈论大寒节气的时间、特点和节气含义。
让学生了解此节气活动的文化内涵和历史渊源,提高学生的文化素养水平。
2. 大寒节气的气候特点和农事特点介绍大寒节气的气候特点和农事特点。
让学生了解此节气是寒冷的冬季末期,是天气最冷的时候。
大寒过后,春节就要来到了,气温也将逐渐回暖。
同时也介绍农事特点,让学生了解此节气对农民朋友们的重要性。
3. 大寒节气的天气农谚引导学生通过天气农谚了解大寒节气的天气特点和农业生产条件。
如“大寒到,寒潮到,大寒前后不出钓,大寒后来开怀”,“大寒前后无阳光,科头上长疮”和“大寒没冷,年中没粮”。
四、教学方法:1. 讲解法、问答法2. 图像展示法3. 课堂互动法五、教学评价:1. 课前讲解大寒节气,让学生掌握此节气的气候特点和农事特点,了解其文化内涵和历史渊源。
2. 课堂通过多个天气农谚了解大寒节气的气候特点和农事特点。
3. 通过互动的方式,让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教学,提高了学生的课堂兴趣和专注度。
以上是本人为大家准备的一份幼儿园大寒节气教案,希望广大的幼儿园教师可以参考借鉴。
大寒的节气知识与传统习俗介绍
大寒的节气知识与传统习俗介绍大寒是中国二十四节气中的最后一个节气,也是冬季的最后一个节气。
在大寒这一天,太阳到达黄经300°。
大寒通常出现在公历1月20日左右,这个时候寒气达到最强,意味着寒冷的冬季即将结束,春天将会到来。
一、大寒的节气知识在中国传统农历中,将一年分为24个节气,以反映季节变化和农事活动。
大寒作为农历的最后一个节气,与农民生活和农事密切相关。
1. 阴阳变化大寒标志着冬季阴气到达最强,阳气开始逐渐增长。
这意味着以后的日照时间将会逐渐增多,天气将会逐渐变暖,寒冷的冬季即将过去,一年的希望和新生将会到来。
2. 气候特点大寒的气候特点是寒冷干燥。
在大寒这段时间,寒气最强,温度最低,寒冷的天气给人们的生活带来了很多不便。
此时,人们需要注意保暖,以免受到寒冷天气的侵袭。
3. 农事活动大寒是农民们冬季收尾和春耕备耕的重要时刻。
尤其是在南方地区,大寒之后就是春耕的开始,农民开始准备播种和犁地的工作。
因此,大寒在农事活动上具有重要意义,也给人们带来了一定的希望和期盼。
二、大寒的传统习俗介绍1. 食疗在大寒这一节气中,人们注重食疗,以提高机体的免疫力,御寒保暖。
常用的食物包括糯米、红枣、核桃、蜂蜜等,这些食物有温暖身体、滋养脾胃的功效,有助于抵抗寒冷的天气。
2. 饮食禁忌由于大寒时天气寒冷,人们需要更加注意饮食习惯。
大寒这一天,人们要远离辛辣刺激的食物,如辣椒、花椒等,以免刺激胃肠道,影响消化和温暖身体。
同时,还应避免大量饮用冷饮和吃生冷食品,以免刺激胃肠,并增加感冒风险。
3. 踏雪行冰大寒节气的另一个传统习俗是踏雪行冰。
在一些北方地区,人们喜欢在大寒这一天踏着厚厚的积雪或冰面行走,以锻炼身体,并体验冰天雪地的纯净与乐趣。
4. 小寒大寒祭灶在大寒节气,人们还会举行祭灶的仪式。
祭灶是一种传统习俗,人们将糖果、水果和糯米糕放在厨房的灶台上,以示感谢灶神给人们带来的温暖和福祉,祈求来年的丰收和好运。
大寒冰雪二十四节气教案
大寒冰雪二十四节气教案大寒是中国传统的农历二十四节气之一,它标志着冬季进入了最寒冷的时期。
在这个节气里,冰雪盛行,寒冷逼人。
为了帮助大家更好地了解和学习大寒节气,我设计了以下的教案。
一、教案目标1.了解大寒节气的基本知识;2.认识与大寒节气相关的气候、风俗和习惯;3.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表达能力。
二、教学准备1.图片或视频资料,用以展示大寒节气相关的气候特点;2.黄历,用于解释大寒节气的出现时间和重要农事活动。
三、教学过程1.引入(5分钟)通过展示图片或视频,向学生介绍大寒节气的特点。
可以展示冰雪覆盖的景象,以及人们在大寒时节的穿衣习惯等。
2.主体部分(25分钟)a.讲解大寒的概念和特点通过介绍大寒节气的出现时间和气候特点,让学生明确大寒是指冬季最寒冷的节气,并且寒冷是大寒的主要特点。
b.了解大寒的风俗与习惯解释大寒这一节气与中国传统习俗的关系,例如,人们在大寒时节饮食上的注意事项,以及此时的传统节日和祭祀活动等。
c.观察大寒的气象变化布置观察任务,让学生通过黄历或观察气象变化来了解大寒节气的变化特点。
例如,观察温度的变化、风向的转变等。
d.分享观察结果请学生分享他们的观察结果,并引导他们总结大寒节气的特点和气候变化。
3.拓展活动(15分钟)a.创作寒冷的冬日诗歌或散文鼓励学生运用所学知识,通过写诗歌或散文来表达大寒节气给人们带来的感受。
可以以“大寒的冬日,雪花飘落,冰冷逼人”为开端,展开写作。
b.制作大寒节气的手工作品鼓励学生制作与大寒有关的手工作品,例如,折纸雪花、剪纸冰雪图案等,以表现大寒的特点。
四、教学总结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们对大寒节气有了初步的了解,并且通过观察和表达活动,培养了他们观察能力和表达能力。
五、课后延伸1.让学生自主收集关于大寒节气的资料,并制作大寒的小报或海报;2.了解大寒节气在其他国家的名称和庆祝方式,进行比较研究。
以上是关于大寒冰雪二十四节气教案的内容,通过本教案的设计,希望能够帮助学生更好地了解和学习大寒节气,培养他们的观察能力和表达能力,并让他们发现和感受大寒节气带给人们的寒冷与美丽。
二十四节气大寒的教案
二十四节气大寒的教案一、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大寒节气的时间、特点和意义。
2、引导学生感受大寒节气中的传统文化和民俗风情。
3、培养学生对自然的观察和感知能力,激发学生对传统文化的热爱。
二、教学重难点1、重点(1)掌握大寒节气的气候特点和物候现象。
(2)了解大寒节气的传统习俗和文化内涵。
2、难点(1)引导学生理解大寒节气与生活、农业生产的关系。
(2)如何让学生在实践中感受大寒节气的魅力。
三、教学方法讲授法、讨论法、实践法、多媒体辅助教学法四、教学过程(一)导入同学们,我们已经了解了很多二十四节气,今天我们要一起来学习二十四节气中的最后一个节气——大寒。
在这个寒冷的节气里,又有着怎样独特的魅力呢?让我们一起走进大寒。
(二)大寒的时间大寒一般在每年公历 1 月 20 日前后。
此时太阳到达黄经 300°。
(三)大寒的气候特点1、寒冷加剧大寒是一年中最冷的时期,此时寒潮频繁南下,风大,低温,地面积雪不化,呈现出冰天雪地、天寒地冻的严寒景象。
2、干燥在寒冷的同时,空气也较为干燥,很多人会感到皮肤干裂、口干舌燥。
(四)大寒的物候现象1、鸡乳大寒节气开始,母鸡可以孵小鸡了。
2、征鸟厉疾征鸟盘旋于空中到处寻找食物,以补充身体的能量抵御严寒。
3、水泽腹坚此时江河湖泊的冰一直冻到水中央,且最结实、最厚。
(五)大寒的传统习俗1、尾牙祭尾牙源自于拜土地公做“牙”的习俗。
所谓二月二为头牙,以后每逢初二和十六都要做“牙”,到了农历十二月十六日正好是尾牙。
这一天,买卖人要设宴,白斩鸡为宴席上不可缺的一道菜。
据说鸡头朝谁,就表示老板第二年要解雇谁。
因此现在有些老板一般将鸡头朝向自己,以使员工们能放心地享用佳肴,回家后也能过个安稳年。
2、吃糯米饭在我国南方一些地区,有大寒吃糯米饭的习俗。
糯米味甘、性温,食之具有御寒滋补功效。
3、喝鸡汤到了大寒时节,南京人的日常饮食多了炖汤和羹。
传统的“一九一只鸡”的食俗仍被不少市民家庭所推崇,选择的多为老母鸡,或单炖、或添加参须、枸杞、黑木耳等合炖,寒冬里喝鸡汤真是一种享受。
中国传统二十四节气——大寒 节气教育介绍 教学PPT
春 节 就 要
货 , 因 为 中
着 除 旧 饰 新
样 酷 寒 。 这
所 以 不 会 像
虽 然 寒 冷 ,
中 的 最 后 一
是 大 寒 , 也
,
不香生在子有新到按
——
可甜、这
一,大我
或美栗一
个扫寒国
缺味子天腊对尘节的
的的、,八于洁,风 一腊红人,北物人俗
腊
道八枣们即方,们,
主粥、用阴人购便特
食,莲五历非置开别 。是子谷十常年始是
。
,
》,
大 寒 三 候
壹
已 冻 到 河
全 年 之 最
江 河 湖 泊
三 候 水
湖 中 很 深
, 且 冰 面
水 面 结 冰
泽 腹 坚
的坚的
“硬厚
腹,度
部水也
”一达
了般到
。
贰
量 抵 御 严
到 处 寻 找
能 力 极 强
鹰 隼 之 类
二 候 征
寒
食 物 , 以
的 状 态 中
的 征 鸟 ,
鸟 厉 疾
补,却
充盘正
风 大 , 低 温 , 地 面 积 雪
中 国 部 分 地 区 一 年 中 的
"
谓 大 寒 。 这 时 寒 潮 南
……
寒 , 故 谓 之 大 寒 气
:"
礼 义 宗 》 大 寒 为 中 者
·
小 寒 。 《 授 时 通 考
七 十 二 候 集 解 》 十 二
:"
防业温门、严不最下之,天月
冻上、要石寒化冷频逆上时中
要大特油景呈时繁极形引解《
加雪别、象现期,,于《见月
传统二十四节气《大寒》节气知识科普宣传教育PPT课件
• 炖肉时不妨加几块萝卜,或搭配素炒萝卜丝、蒸萝卜糕等食用,可以防止冬 季进补太过造成的脾胃消化不良。
PART
睡宜早,养精蓄锐藏阳气
在起居上,应注意早睡晚起,保证充足的睡眠时间,以利阳气的潜藏。 正如《黄帝内经素问•四气调神大论》所说,冬三月,“早卧晚起,必待日光……此冬气之应,养藏之道 也。”冬天不妨“偷点懒”,日出而作,日落而息。
1
传说,灶王爷是玉皇大帝派到每个家中监察人们平时善恶的神,每
年岁末回到天宫中向玉皇大帝奏报民情,让玉皇大帝定赏罚。
2
因此,送灶时,人们在灶王像前的桌案上供放糖果、清水、料豆、
秣草。
3
祭灶时,还要把关东糖用火化开,涂抹在灶王爷嘴上,这样做的目
的是为了不让灶王爷说坏话。
PART
• 大寒节气正值“三九”严寒,北方民间有“画图数九”的习俗,图样有铜钱形、梅花形、 文字形、葫芦形等多种,其中以“庭前垂柳珍重待春风”最为著名。
除旧饰新
腌制年肴
准备年货
扫尘洁物
PART
——岭南民谚有云:“小寒大寒,无风自寒。”
在传统节气中极冷的一天,广东民间形成吃糯米饭的习俗。如今在 广东,常见这样的情景:
• 大寒来临前,家家户户煮上一锅香喷喷的糯米饭,拌入腊味、虾米、干鱿 鱼、冬菇等,以迎接传统节气中最冷的一天。
• 糯米味甘、性温,食之具有御寒滋补功效。安徽安庆则有大寒炸春卷的习 俗。
表示天气寒冷程度的节气,大寒是天气寒冷到极致的意思。
大寒,意谓酷寒,极冷
02
是一年中的寒冷时期,温低,风大,地表积雪不化,呈现出冰天雪地、地冻天寒的
严寒景象。汉董仲舒《春秋繁露·阴阳出入上下》:“小雪而物咸成,大寒而物毕
二十四节气大寒介绍-课件PPT
在农业生产中,大寒节气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农民可以根据节气的特点,安 排春季耕种、施肥、灌溉等农事活动,以确保作物正常生长和丰收。
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发展
节气文化的传承
大寒作为二十四节气之一,承载了丰富的传统文化和民俗习 惯。通过传承大寒节气的文化内涵,人们可以了解古代天文 学、哲学和历史等方面的知识,促进文化交流与传承。
文学作品中的体现
许多古代文学作品都以大寒节气为背景,描绘了当时的自然 景观、风俗习惯和人物形象。这些作品不仅丰富了文学艺术 的表现形式,还为后人了解历史文化和民俗风情提供了宝贵 资料。
对现代生活的启示和影响
健康养生的指导
大寒节气期间,气温较低,天气寒冷,人们容易感冒或患上呼吸道疾病。因此, 人们应该注意保暖,加强锻炼,提高免疫力。同பைடு நூலகம்,根据节气的特点,适当调整 饮食结构,多吃温热食物,有助于保持身体健康。
节气起源与传说
起源
大寒是二十四节气中最后一个节气,通常出现在公历1月20日左右。它反映了气候变化 和农事活动的规律,是中国古代农耕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传说
关于大寒的起源,有一个古老的传说。相传在远古时代,有一只名为“年”的怪兽,每 年冬季都会出来作乱,直到有一天人们发现它害怕红色和火花,于是便在冬季举行盛大 的庆祝活动,燃放烟花爆竹,穿红衣,贴红对联,以此驱赶“年”。从此以后,人们便
将这个庆祝活动固定在每年冬季的最后一个节气——大寒。
节气习俗
食补
大寒时节,人们会食用一些温热 性的食物来驱寒保暖,如糯米饭 、红枣、桂圆、核桃等。此外, 还有一些地方会吃饺子、汤圆等
传统食品。
赏梅
大寒时节也是赏梅的好时节,梅 花在严寒中盛开,给人们带来了 生机和活力。人们会前往公园或 花园欣赏梅花,感受其清香和美
二十四节气之大寒教学设计
大寒一、教材分析大寒是二十四节气中最后一个节气,在每年1月20日前后。
过了大寒又立春,即迎来新一年的节气轮回。
这时寒潮南下频繁,是中国部分地区一年中的最冷时期,风大,低温,地面积雪不化,呈现出冰天雪地、天寒地冻的严寒景象。
这个时期,铁路、邮电、石油、海上运输等部门要特别注意及早采取预防大风降温、大雪等灾害性天气的措施。
农业上要加强牲畜和越冬作物的防寒防冻。
“爆竹声中一岁除”,春节不少年份是在大寒节气内。
教材中作家冰心的《腊八粥》描述的便是佳节前夕人们的生活习俗,让人眼前不由得浮现起二十三糖瓜粘、二十四扫房子、二十五做豆腐、二十六煮煮肉……辽阔的祖国大地,气象更新,人们欢庆一年一度的传统佳节。
二、教学目标1.了解和大寒节气有关的农谚、古诗、风俗、养生知识等。
2.感受大暑节气“寒”的特点。
3.在活动中激发学生探知节气的兴趣,激发对大寒节气的热爱。
三、教学重难点重点:让学生感受寒冬腊月之“寒”。
难点:在让学生感受大寒的寒冷的同时,激发语文学习的兴趣,提升语文能力。
四、教学准备材料准备:白萝卜、盐、辣椒、冰糖、白醋、干净的罐头、标签贴、密封罐五、预设教学流程(一)说文解字,谈“寒”导入1.知识回顾我们在二年级下册已经学过了节气歌,你还记得吗?一起来背一背节气歌里告诉我们24节气,利用图数一数,一年中的最后一个节气是什么呢?引入“大寒”,知道大寒是24节气中的最后一个节气。
在每年公历1月20日前后。
2.说文解字说到这个“寒”字,你的脑海中浮现出了哪些和它有关的词语?(预设:寒冷、寒假、寒冬腊月)说文解字中这样说:寒,冻也。
古人认为,凉是冷之始,寒是冷之极。
男女分读,发现共同点“寒冷”。
3.字源出发,认识大寒。
大寒,是天气寒冷到极点的意思。
《授时通考·天时》引《三礼义宗》:“大寒为中者,上形于小寒,故谓之大......寒气之逆极,故谓大寒。
”这时寒潮南下频繁,是我国大部地区一年中的寒冷时期,风大,低温,地面积雪不化,呈现出冰天雪地、天寒地冻的严寒景象。
幼儿园大班大寒小寒活动教案(精选5篇
幼儿园大班大寒小寒活动教案(精选5篇一、教学内容本活动依据幼儿园大班课程要求,结合季节变化特点,选定人教版《幼儿园教育活动指导手册》中“冬季里的快乐”章节,详细内容主要包括:大寒与小寒的气候特征、动植物的变化、以及相关的节气习俗。
二、教学目标1. 让幼儿了解和感受大寒与小寒的气候特点,认识到季节变化对生活的影响。
2. 通过活动,培养幼儿对自然科学的兴趣,激发他们的观察力和想象力。
3. 增进幼儿对我国传统文化和节气习俗的了解,培养民族自豪感。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让幼儿理解并记住大寒与小寒的气候特点和习俗。
教学重点:培养幼儿观察季节变化的能力,引导他们关注大自然。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冬季景象图片、动植物图片、节气习俗图片、PPT课件。
学具:画纸、彩笔、手工制作材料。
五、教学过程1. 导入(5分钟):通过PPT展示冬季景象,让幼儿观察并描述所看到的画面,引导他们关注季节变化。
2. 讲解(10分钟):介绍大寒与小寒的气候特点、动植物变化,以及相关的节气习俗。
3. 实践情景引入(5分钟):组织幼儿进行“寻找冬天”的游戏,让他们在游戏中体验冬天的乐趣。
4. 例题讲解(10分钟):讲解一道关于大寒与小寒的谜语,引导幼儿开动脑筋,培养他们的思考能力。
5. 随堂练习(10分钟):让幼儿根据所学知识,绘制一幅冬季景象画。
六、板书设计1. 大寒与小寒的气候特点2. 冬季动植物变化3. 节气习俗介绍七、作业设计1. 观察家里的植物,记录它们在冬天的变化。
2. 了解并描述自己家庭成员在冬天的取暖方式。
3. 采访家人,了解他们小时候的冬天游戏,并尝试一起玩。
答案:根据实际情况填写。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本节课通过多种形式让幼儿了解了大寒与小寒的特点和习俗,培养了他们的观察力和思考能力。
课后,教师可鼓励幼儿关注季节变化,了解其他节气的知识,将所学内容与生活实际相结合,让幼儿在愉快的氛围中学习成长。
同时,教师还需关注幼儿在活动中的表现,针对不同特点的幼儿进行个别指导,以提高他们的综合素质。
中国传统民俗二十四节气之大寒(精品课件)
饮食文化习俗
吃糯米饭
在广东佛山地区,大寒时节有吃糯米饭的习俗。当地人会在大寒来临前,将糯米、大米、赤小豆、薏米、莲子、 枸杞子、桂圆肉、大枣等一起用旺火蒸熟,然后加点白糖,寓意从年头到年尾都暖乎乎。
喝鸡汤
在江苏南京地区,大寒时节有喝鸡汤的习俗。当地人会炖老母鸡汤,加入一些枸杞、黑木耳等食材,寒冬里喝鸡 汤真是一种享受。
市场营销模式创新尝试
电商平台推广
利用电商平台,将大寒特色产品推向全国乃至全球市场,提高产品 知名度。
线上线下融合
实现线上线下融合营销,如线上预约、线下体验、社群营销等。
跨界合作
与其他产业进行跨界合作,共同推广大寒特色产品,如与旅游业合 作开发旅游线路等。
大寒社会影响力评
10
价及意义总结
对自然环境影响分析
发展
随着时间的推移,大寒逐渐成为一个 重要的节日和农事活动的时间节点。 在古代,人们会在大寒时节举行祭祀 、庆祝丰收等活动。
大寒文化内涵
养生文化
大寒时节,人们注重养生保暖,民间流传着许多关于大寒养生的谚 语和习俗,如喝腊八粥、炖羊肉等。
诗词文化
大寒作为中国传统文化中的重要节气,许多文人墨客都以大寒为题 材创作了诗词歌赋,赞美大自然的鬼斧神工和生命的力量。
气温变化
大寒时节,全国大部分地区进入一年中最冷 的时期,呈现出冰天雪地、天寒地冻的严寒 景象。
降水变化
大寒时节,北方地区降雪量增多,南方地区 则可能出现冻雨、雾凇等天气现象。
大寒的农事活动
北方农事
加强牲畜防寒保暖,做好春耕备耕工作,检 修农机具,准备种子、化肥等。
南方农事
加强小麦、油菜等作物的田间管理,做好防 寒防冻工作,同时抓好春播作物的备种工作
大寒节气的教案
大寒节气的教案一、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大寒节气的特点和意义。
2、帮助学生认识大寒节气的相关习俗和文化内涵。
3、引导学生感受大自然的变化,培养学生对传统文化的兴趣和尊重。
二、教学重难点1、重点(1)大寒节气的气候特点和物候现象。
(2)大寒节气的传统习俗和文化意义。
2、难点(1)如何让学生理解大寒节气与农业生产、生活的关系。
(2)如何引导学生传承和弘扬大寒节气的文化内涵。
三、教学方法讲授法、讨论法、实践法四、教学过程(一)导入同学们,我们已经了解了很多节气,今天我们要来认识一年中最后一个节气——大寒。
大家想一想,在寒冷的冬天里,大寒这个节气又会有怎样特别的地方呢?(二)大寒节气的特点1、气候特征大寒是二十四节气中最冷的一个节气,此时天气寒冷到了极点。
在我国大部分地区,经常会出现大风、低温、降雪等天气。
提问:同学们,你们能说一说在大寒节气里,自己感受到的寒冷是什么样的吗?2、物候现象大寒有三候:一候鸡乳;二候征鸟厉疾;三候水泽腹坚。
(1)鸡乳:母鸡开始孵小鸡,意味着阳气逐渐上升,春天即将到来。
(2)征鸟厉疾:猛禽变得更加凶猛,因为它们要在严寒中寻找更多的食物。
(3)水泽腹坚:河流湖泊的冰已经冻到了最厚的程度,中心部分坚实无比。
(三)大寒节气的习俗1、食糯在大寒这天,人们有吃糯米饭的习俗。
糯米性温,有御寒滋补的功效。
可以让同学们分享一下自己吃过的糯米饭是什么样的,有什么特别的味道。
2、喝粥大寒节气,喝一碗热气腾腾的腊八粥,既能温暖身体,又有祈福的寓意。
讨论一下腊八粥里都有哪些食材,为什么要选择这些食材。
3、尾牙祭尾牙源自于拜土地公做“牙”的习俗。
在大寒这一天,商家们会设宴款待员工,感谢他们一年来的辛勤工作。
(四)大寒节气与农业生产大寒节气对于农业生产也有着重要的意义。
此时,农民们要做好农作物的防寒保暖工作,还要为来年的春耕做准备。
例如:给农作物加盖塑料薄膜、修剪果树的枝条等。
(五)大寒节气的文化内涵1、诗词中的大寒展示一些与大寒节气相关的诗词,如陆游的《大寒出江陵西门》,让学生感受古人对大寒的描绘和感悟。
大寒教案通用版
大寒教案通用版一、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大寒的含义、时间和特点。
2、使学生知晓大寒时节的气候特征和对生活的影响。
3、帮助学生掌握大寒时节的传统习俗和文化内涵。
4、引导学生感受大自然的变化,培养学生对节气的观察和感知能力。
二、教学重难点1、重点(1)大寒的特点和气候特征。
(2)大寒的传统习俗和文化意义。
2、难点(1)如何让学生理解大寒与其他节气的区别和联系。
(2)如何引导学生将节气知识与实际生活相结合,感受传统文化的魅力。
三、教学方法讲授法、讨论法、实践法四、教学过程(一)导入通过播放一段关于冬天寒冷景象的视频或展示一些冬天的图片,如冰雪覆盖的大地、寒风中的树木等,引起学生对寒冷的直观感受,从而导入本节课的主题——大寒。
(二)知识讲解1、大寒的含义和时间大寒是二十四节气中的最后一个节气,通常在每年公历 1 月 20 日左右。
大寒的意思是天气寒冷到极致,此时是一年中最冷的时期。
2、大寒的气候特征(1)温度极低:大寒时节,我国大部分地区气温都在 0℃以下,北方地区常常出现零下十几度甚至更低的严寒天气,南方也会感受到明显的寒意。
(2)降雪频繁:在北方,大寒期间降雪较为常见,大雪纷飞,银装素裹。
而南方的一些地区也可能会有雨夹雪或小雪的天气。
(3)干燥多风:由于冬季气温低,空气湿度小,加上冷空气活动频繁,大寒时节往往干燥多风。
3、大寒与生活(1)保暖防寒:提醒学生在大寒时节要注意增添衣物,戴帽子、围巾、手套等,保护好身体的各个部位,防止受寒感冒。
(2)饮食调整:介绍大寒时节适合吃的食物,如温热的羊肉、牛肉、红枣、桂圆等,以补充身体所需的能量和营养,增强抗寒能力。
(3)运动锻炼:鼓励学生在天气较好的时候进行适当的运动,如慢跑、跳绳、踢毽子等,但要注意避免在寒冷的户外长时间运动,以防冻伤。
4、大寒的传统习俗(1)尾牙祭尾牙源自于拜土地公做“牙”的习俗。
所谓二月二为头牙,以后每逢初二和十六都要做“牙”,到了农历十二月十六日正好是尾牙。
传统节气大寒的教案
传统节气大寒的教案一、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大寒节气的特点、由来和相关习俗。
2、引导学生感受传统文化的魅力,培养学生对传统文化的兴趣和尊重。
3、通过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动手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
二、教学重难点1、重点(1)大寒节气的气候特点和物候现象。
(2)大寒节气的传统习俗及其文化内涵。
2、难点(1)理解大寒节气与农业生产、人们生活的关系。
(2)引导学生在现代生活中传承和发扬大寒节气的文化传统。
三、教学方法讲授法、讨论法、实践法四、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通过展示冬天的图片或播放与冬天相关的视频,引导学生回忆冬天的特点,然后提问:“在冬天最冷的时候,有一个特殊的节气,你们知道是什么吗?”从而引出大寒节气。
(二)知识讲解1、大寒的定义和时间大寒是二十四节气中的最后一个节气,一般在每年公历 1 月 20 日前后。
此时太阳到达黄经 300°。
2、大寒的气候特点(1)寒冷:大寒是一年中最冷的时期,气温极低,常常伴有大风、降雪等天气。
(2)干燥:此时空气干燥,人体容易出现皮肤干裂、口干舌燥等现象。
(3)冰冻:江河湖泊等水域会大面积结冰,冰层加厚。
3、大寒的物候现象(1)鸡乳:大寒节气开始,母鸡可以孵小鸡了。
(2)征鸟厉疾:鹰隼之类的征鸟,处于捕食能力极强的状态中,盘旋于空中到处寻找食物,以补充身体的能量抵御严寒。
(3)水泽腹坚:在一年的最后五天内,水域中的冰一直冻到水中央,且最结实、最厚。
4、大寒的由来大寒节气的由来可以追溯到古代中国的农耕文化。
古人根据太阳的运行规律和气候变化,将一年分为二十四节气,以指导农业生产和生活。
大寒作为冬季的最后一个节气,标志着冬季即将结束,春天即将到来。
5、大寒的习俗(1)食糯:在大寒这天,人们有吃糯米制作的食物的习俗,如糯米饭、年糕等,寓意温暖和团圆。
(2)喝粥:大寒时节,喝一碗热气腾腾的腊八粥,既能驱寒保暖,又有祈福的意义。
(3)除旧迎新:大寒临近春节,人们会进行大扫除,清洗衣物、打扫房屋,准备迎接新年的到来。
农历节气大寒的教案
农历节气大寒的教案一、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大寒节气的时间、气候特点和传统习俗。
2、引导学生感受中国传统文化中二十四节气的魅力。
3、培养学生对自然的观察和感知能力,以及对传统文化的尊重和传承意识。
二、教学重难点1、重点介绍大寒节气的气候特征和相关的农事活动。
讲述大寒节气的传统习俗及其背后的文化内涵。
2、难点如何让学生理解大寒节气与日常生活、农业生产的紧密联系。
引导学生体会传统文化中蕴含的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智慧。
三、教学方法讲授法、讨论法、实践法四、教学过程1、导入提问学生:“同学们,你们知道一年中最冷的时候是什么时候吗?”引发学生的思考和讨论。
引出主题:“今天我们就来了解一下农历节气中的大寒,看看它有哪些特别之处。
”2、知识讲解介绍大寒的时间:大寒一般在每年公历 1 月 20 日左右。
气候特点:大寒是二十四节气中的最后一个节气,此时天气寒冷到极点,常常出现大风、低温、降雪等天气。
农事活动:此时农田基本处于休耕状态,但农民们会为来年的春耕做准备,如积肥、修农具等。
3、传统习俗食糯:大寒节气这天,人们有吃糯米制作的食物的习俗,如糯米饭、年糕等,寓意温暖和吉祥。
喝鸡汤:鸡汤是大寒时节进补的美味,能够补充营养,抵御寒冷。
尾牙祭:尾牙源自于拜土地公做“牙”的习俗。
每月的初二、十六,是福建商人祭拜地基主和土地公神的日子,称为“做牙”。
二月初二为最初的做牙,叫做“头牙”;十二月十六的做牙是最后一个做牙,所以叫“尾牙”。
这一天,商家们会设宴款待员工,感谢他们一年的辛勤工作。
4、文学作品中的大寒展示与大寒相关的诗词,如陆游的《大寒出江陵西门》:“平明羸马出西门,淡日寒云久吐吞。
醉面冲风惊易醒,重裘藏手取微温。
”引导学生感受诗人通过文字所描绘的大寒景象和情感。
5、讨论与交流组织学生讨论:“大寒节气的到来对我们的生活有哪些影响?”鼓励学生分享自己家在大寒节气的一些特别的活动或习惯。
6、实践活动让学生回家后和家长一起制作一道与大寒节气相关的美食,如糯米饭。
传统大寒节气介绍主题教育带内容PPT
大寒之习俗
The custom of the great cold
大寒之习俗
迎接新年
按我国的风俗,特别是在农村,每到大寒节, 人们便开始忙着辞旧迎新,扫尘洁物,购置 年货。其间还有一个对于北方人非常重要的 日子——腊八,即阴历十二月初八。在这一 天,人们用五谷杂粮加上花生、栗子、红枣、 莲子等熬成一锅香甜美味的腊八粥,是人们 过年中不可或缺的一道主食。
大寒之习俗
食八宝粥
此时天气虽然寒冷,但因为已近春天,所以不会像 大雪到冬至期间那样酷寒。这时节,人们开始忙着 除旧饰新,腌制年肴,准备年货,因为中国人最重 要的节日——春节就要到了。其间还有一个对于北 方人非常重要的日子——腊八,即阴历十二月初八。 在这一天,人们用五谷杂粮加上花生、栗子、红枣、 莲子等熬成一锅香甜美味的腊八粥,是人们过年中 不可或缺的一道主食。
大寒之习俗
迎灶神
常用的灶神联上也往往写着“上天言好事,回宫降吉祥。”及“上天言好事,下界保平安。”之类的字句。另外, 大年三十的晚上,灶王还要与诸神来人间过年,那天还得有“接灶”、“接神”的仪式。所以俗语有“二十三日 去,初一五更来”之说。在岁末卖年画的小摊上,也卖灶王爷的图像,以便在“接灶”仪式中张贴。图像中的灶 神是一位眉清目秀的美少年,因此我国北方有“男不拜月,女不祭灶”的说法,以示男女授受不亲。也有的地方 对灶王爷与灶王奶奶合祭的,便不存在这一说法了。
大寒的诗歌
释义
在冬日大寒时节,白居易同情劳动者。 冬日天寒,白居易穿着皮袍盖着棉被,不论坐卧都有余温。 可辛苦的农人们就没有这么幸运了,遍观村里所有人家, 十有八九户小家贫。寒风吹来好似利剑,衣衫单薄不能遮
24节气大寒教案
24节气大寒教案24节气大寒教案一.“大寒”节气的由来大寒是二十四节气的最后一个,在今年1月20日。
大寒时,太阳到达黄经300°。
《月令七十二候集解》:“十二月中,解见前(小寒)。
”《授时通考·天时》引《三礼义宗》:“大寒为中者,上形于小寒,故谓之大……寒气之逆极,故谓大寒。
”二.“大寒”饮食1、八宝饭民间有大寒节气吃糯米的说法,因为糯米能够补养人体正气,吃了后会周身发热,起到御寒、养胃、滋补的作用。
而糯米制作的`食品,最典型的就是八宝饭。
糯米蒸熟,拌以糖、猪油、桂花,倒入装有红枣、薏米、莲子、桂圆肉等果料的器具内,蒸熟后再浇上糖卤汁即成。
味道甜美,是节日和待客佳品。
2、年糕吃“消寒糕”的习俗在北京由来已久。
“消寒糕”是年糕的一种,不但因其糯米比大米含糖量高,食用后全身感觉暖和,有温散风寒、润肺健脾胃的功效,而且老百姓选择在“大寒”这天吃年糕,还有“年高”之意,带着吉祥如意、年年平安、步步高升的好彩头。
3、鸡汤到了寒冬季节,南京人的日常饮食多了炖汤和羹。
大寒已是农历四九前后,传统的一九一只鸡食俗仍被不少市民家庭所推崇,南京人选择的多为老母鸡,或单炖、或添加参须、枸杞、黑木耳等合炖,寒冬里喝鸡汤真是一种享受。
4、糯米饭古语有云:“小寒大寒无风自寒”。
小寒、大寒早上吃糯米饭驱寒是传统习俗。
民间认为糯米比大米含糖量高,食用后全身感觉暖和,利于驱寒。
中医理论认为糯米有补中益气之功效,在寒冷的季节吃糯米饭最适宜。
加之糯米饭寓意温暖,从年头到年尾“暖笠笠”,更是有吉祥之意。
小磨提醒:大寒节气饮食上应多吃温散风寒的食物,以防御风寒邪气的侵扰。
这类食物包括生姜、大葱、辣椒、花椒、桂皮,还有羊肉。
中医专家认为在温热食物中,羊肉性价比最高,可以用山药、当归、胡萝卜、芡实搭配,佐以生姜、大葱等调料,每周吃一次,这样更有利于冬季养生。
三.小磨教学腊八粥食材:八宝米、麦仁、薏米、小米、糯米、红米、荞麦、芝麻、红枣、枸杞、葡萄干、桂圆、花生、核桃、杏仁、栗子、红糖。
幼儿园大寒的教案
幼儿园大寒的教案背景介绍大寒是二十四节气中的第二十四个节气,时间是每年的农历正月廿三或廿四日,通常是我国的休冬时节。
幼儿园是孩子最早接受教育的阶段,教师应当根据季节特点,为孩子们制定相应的教学活动。
教学目标1.了解大寒这个节气的特征和意义;2.能够简单描述大寒的气候特点和影响;3.培养孩子们的观察力和动手能力;4.提高孩子们的学习积极性和自主学习能力。
教学内容节气科普1.通过教师的口头讲解和幻灯片演示,让孩子们了解大寒这个节气的特征和意义;2.引导孩子们自主发问、思考和交流,增强孩子们的兴趣。
大寒主题手工1.给孩子们准备好制作手工所需的材料,如棉花、毛线、纸张、卡纸等;2.让孩子们按照教师的示范,参照自己的想象和创意,制作与大寒主题相关的手工作品,如冰雪人、雪花、手套等;3.鼓励孩子们在制作手工的过程中,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和动手能力,锻炼孩子们的动手能力和创造力。
大寒故事绘本1.为孩子们准备一些与大寒主题相关的绘本,如《雪孩子》、《白雪公主》等;2.通过朗读绘本和教师与孩子的互动,让孩子们更好地理解大寒的意义和影响;3.激发孩子们的阅读兴趣,为孩子们的阅读之路打下基础。
教学方法1.小组活动:将幼儿园的孩子们分成小组,通过小组活动的形式,激发孩子们的自主学习能力;2.演示教学:通过幻灯片和手工示范来引导孩子们的学习与探索;3.游戏化学习:在教学中穿插一些寓教于乐的游戏,增加孩子们的学习趣味性。
教学流程1.初识大寒:通过幻灯片和教师讲解及时进行介绍;2.主题手工制作:教师示范并给予鼓励和指导;3.故事绘本阅读:教师与孩子互动,引发课堂讨论;4.小组展示:分组讨论并汇报学习成果;5.教师点评:对孩子们的学习成果进行点评和鼓励。
教学评估1.学习成果展示:让每个小组对自己的成果进行展示;2.学习笔记:让孩子们做一个大寒主题的学习笔记;3.口头回答:教师轮流向孩子们出题,孩子们通过回答来检验自己的学习成果。
教学反思教师应在教学结束后,认真对教学过程和教学效果进行反思,以此为借鉴,不断完善教学方法,提高教学质量,达到更好的教育效果。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大寒节气介绍
大寒节气介绍
今冬的大寒节气是2015.1.20——2.3,“大寒……寒气之逆极,故谓大寒。
” 大寒是24节气中的最末一个节气了,过了大寒,将迎来新一个节气轮回。
大寒冷到顶点,日后天渐暖。
此节气也进入了五运六气的“初之气”,是春季萌发前的关键积累时期,养生要讲究养精蓄锐,“保暖、节欲、安神”。
不宜大汗、疲劳,宜早睡晚起,食补养胃。
平和体质大寒饮食小贴士
适宜:韭菜、蘑菇、香菇、橘子、柚子、金橘、洋葱、鲫鱼、豆腐
大寒在24节气之尾,过此节气就是立春,与春季相连,所以在饮食上也要顺应季节的变化,适当做一些调整。
首先进补应逐渐减少,饮食应逐渐清淡,以为春天的清淡饮食做准备;其次过了冬至,阳气就开始慢慢生发,不妨多吃些疏通气机兼以生发阳气的食物,如韭菜、蘑菇、香菇、橘子、柚子、金橘、洋葱、生姜等,让阳气像发芽的种子一样慢慢茁壮成长。
此外,还不能忽视风寒的影响,祛寒润燥还是有必要的。
鲫鱼萝卜汤、鱼头豆腐汤等汤品可以常吃多吃。
另外,每季度的最后十八天脾旺,肾气不足,应遵从“季月各十八日省甘增咸以养肾气”和“宜减甘增苦,补心助肺,调理肾脏”的原则,小米、乌鸡、鸭肉、海带、海蜇、墨鱼、莴笋、芹菜、桔梗、牛蒡等咸味或苦味食物宜多吃。
少吃:爆米花、饼干、锅巴、炒货、胡椒、肉桂、辣椒
饮食切忌粘硬、生冷,防止损害脾胃阳气;大寒节气已经是冬季的最后一个节气,进补要减少肥甘厚味的食品;加之气候干燥,大热伤阴之物少吃,如:爆米花、饼干、锅巴、炒货(花生、瓜子、各种豆)、胡椒、肉桂、辣椒等。
肺为娇脏,性喜润而恶燥,有暖气的地区,燥邪犯肺,轻则干咳少痰、痰粘难咯;重则痰中带血,大便干结,萝卜、白菜滋阴润燥,鱼生火、肉生痰,痰咳信号不可忽视。
忌吃:生薤、霜烂果菜、虾、蟹、花椒、葵菜、腰子
《千金方》:“勿食生薤,勿食霜烂果菜,勿食蚌蟹鳖虾鳞虫之物,勿食獐肉,勿食生椒(花椒),勿食葵菜。
”因为
易生热和动气的生薤不利于人体“冬藏精”;花椒易宣散太多伤人体阳气;霜烂果菜,如冻柿子、冻梨等,因有寒气易伤害胃肠,不要吃为好。
另有《金匮要略》曰:“冬三月,勿食猪羊等肾。
”
平和体质大寒运动小贴士:慢跑,自行车,快步走,跳绳
大寒是冬季的最后一个节气,寒冷还要持续一段时间,还应注意做好驱寒、散寒的工作,风从脑后入,寒从脚底生,为防气血阻滞不通,筋脉拘挛抽搐,关节屈伸不利,宜做慢跑、自行车、快步走、跳绳等运动,不拘时间,最好隔天有半小时的运动,帮助你呼出胸中浊气,通畅气血,一身俱暖。
平和体质大寒起居小贴士:小宣去寒
“季冬之月,天地闭塞,阳潜阴施,万物伏藏,去冻就温,勿泄皮肤、大汗,以助胃气。
勿甚温暖,勿犯大雪,宜小宣,勿大全补。
众阳俱息,勿犯风邪,勿伤筋骨”《遵生八笺》。
阴历十二月自然气候寒冷,万物伏藏,在这一月要注意保暖,但不要过热,过热则使皮肤开泄,出大汗,伤人体卫气。
卫气来源胃气,适当保暖又不出大汗,这就有助于胃气,小宣去寒,大补、过补生内热而致汗出,故宜小宣而忌大全补。
平和体质大寒情绪小贴士:节其章光,爱其神明
这是冬季节精爱气的最后一个节气了。
“节其章光,爱其神明”,意思是节约和爱护自己的精气神,凡事不可过度,冬天精神应内守;也要尽量避免相互攀比,否则心气浮荡、消耗精力。
不如意事十常八九,牢骚和抱怨一年和一年也没什么不同,所以不如顺适着自己的资质而给予,恬静以处,不要使尽了全部的精神和气力耽溺。
能够经常保持充沛的精神气力,就是最大的快乐。
平和体质大寒茶饮小贴士:黑豆汤
黑豆一小把,生地、熟地各3克,一起放入锅中,水沸后再小火煮15分钟,加入冰糖调味即可代茶饮。
生地味甘、寒,清热凉血,养阴生津,润肠。
熟地味甘,微温质润,既补血滋阴,又能补精益髓。
黑豆则具有活血、利水、祛风、清热解毒、滋养健血、补虚乌发的功能。
三者搭配是冬日滋阴润燥的很好饮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