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高考小说阅读答题技巧(超全)讲课讲稿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小说阅读答题技巧

一.考纲解读

(一)考纲要求

文学类文本阅读。

阅读鉴赏中外文学作品。了解小说、散文、诗歌、戏剧等文学体裁的基本特征及主要表现手法。文学作品阅读鉴赏,注重审美体验。感受形象,品味语言,领悟内涵,分析艺术表现力;理解作品反映的社会生活和情感世界,探索作品蕴含的民族心理和人文精神。

命题材料以散文、小说为主,也可以选择合适的诗歌和戏剧作品。

(二)小说的考点

高考中小说的命题指向四个关键词:情节、人物、环境、主题、手法、语言。具体来说可以分为以下几方面:

1.把握故事情节;

2.揣摩人物形象;

3.注意环境描写;

4.概括主题内容;

5.品味语言特色;

6.分析写作技巧。

二.考点分类

(一)概括主题内容

小说的主题是小说的灵魂,是作者的写作目的之所在,也是作品的价值意义之所在。主题的深浅往往决定着作品价值的高低,因此,欣赏小说必须欣赏小说的主题。

1. 主题挖掘的基本途径:

对主题的挖掘一般可从以下几方面:从作者背景看、从人物特征看、从情节发展看、从语言情感色彩看、从整体倾向看。

2. 主题的表现形式大致有以下几种:

①以小说主要人物的性格特点、道德风貌、品格等揭示人性中的真善美和假丑恶。

②用故事的形式针砭时弊。

③通过寓言,寄寓人生哲理。

④虚构生活经历,反映人物生存状态和心理状态。

3. 常见题型:

①找出体现小说主题的句子(或用自己的话概括作品的主题);

②读了全文后,文章让你明白了什么道理(本文对你有何启迪?谈谈你的一点体会);

③结合全文主题,谈谈你对某一句话(某一个问题)的理解或看法。

4.对主题的概括常用这样一些基本术语:

①歌颂、赞扬、张扬……②讽刺、批判、揭露、谴责……③揭示……人生道理。④对……现象的反思。⑤表达了……情感。

答题模式:小说通过描绘XX故事情节,暗示了……刻画了……抒发了(呼吁)……

如《孔乙己》:通过对断腿前后的孔乙己遭遇的描写(情节),刻画了受封建文化和封建科举制度毒害的下层知识分子形象(形象),控诉了封建文化和封建科举制度的罪恶。

(二)故事情节

情节是由人物之间的关系、矛盾和性格冲突所产生的一系列生活事件。情节一般是通过描写人物思想性格和情感欲望的冲突以及由此引起的人物关系、人物命运的变化来展开的。在情节的展开中,通过人物的外貌、行为和心理状态,再现活生生的鲜明个性。因此,欣赏人物形象,应从情节入手,据情论人。

情节组成要素:序幕、开端、发展、高潮、结局、尾声

分析小说的故事情节,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入手:①抓住场面;②寻找线索;③理清小说的结构。

分析小说故事情节时要注意两点:

①情节的发展变化是矛盾冲突发展的体现,分析小说的情节时必须抓住主要的矛盾冲突;

②分析情节不是鉴赏小说的目的,而是手段,是为理解人物性格、把握小说主题服务的。所以,在分析情节的过程中,要随时注意体会它对人物性格的形成及对揭示小说主题的作用。

1.概括故事情节

(1)整体把握

①小说写了谁,各自做了什么事请?主人公是谁?作者是如何刻画的?

②全篇:把握故事的起因、发展、高潮、结局;局部:把握故事的发展、一连串的细节

③抓住主要人物,把各事情串联起来,组成语句通顺的单句或复句。

(2)概括故事情节的两种方法。

①小标题式概括(适用于篇幅较长的小说)

②表述式概括(适用于篇幅较短的小说或试题中)

答题格式:何时何地何人做何事(文中没有涉及的除外,“何人”“做何事”不能省)

(2)线索

①线索是贯穿整个作品情节发展的脉络。可作线索的有:事、物、人、情、时间、空间,如《药》中的“人血馒头”、《故乡》中的“我”等。

②线索有单线和双线结构,一明一暗,相互交织。但必须注意的是明暗交织的双线必须是有一个共同点来连接。

线索分以下几种——

(1)事物线:以某一贯穿始终的物品为线索来组织材料。如:《项链》。

(2)事件线:以事件的发展经过为贯穿全文的线索来组织材料。如《杜十娘怒沉百宝箱》、《林教头风雪山神庙》、《鲁提辖拳打镇关西》。

(3)人物活动线:以某时某地人物的各种活动为主来贯穿全文。如《乌米》中以“我的活动”为线索组织材料。

(4)人物感情线:以人物的情感发展变化为主来组织材料贯穿全文。如《记念刘和珍君》。

2. 情节的作用

⑴ 交代人物活动的环境; ⑵ 设置悬念,引起读者阅读的兴趣。⑶ 侧面烘托,为后面的情节发展作铺垫或埋下伏笔。 ⑷ 照应前文。 ⑸线索或推动情节发展。 ⑹ 刻画人物性格。⑺ 表现主旨或深化主题。

思考角度: 与环境的关系:突出(烘托、交代)人物活动环境,使环境

更具体典型

与人物的关系:塑造了……的人物形象;表现了人物……的

性格或精神;刻画了人物……的心理等。 与主题的关系:揭示(表达、寄托、暗示)了……的主题,

深化主题,突出主旨等

与读者的关系:设置悬念,吸引读者注意力,引起读者兴趣、

思考等

结构上:情节本身的作用及与其他情节的关系:埋下伏笔。设置悬念、铺垫

照应、推动情节发展、对比衬托、承上启下等

3.小说各个情节的作用

⑴ 就全文来说有一波三折式。作用是引人入胜,扣人心弦,增强故事的戏剧性、可读性。

(2)就开头结尾来说有首尾呼应式。作用是使结构紧密、完整。

(3)开头的作用

①一般开头作用:

作用:A.开门见山,点明题旨;B.引出下文,为后面的情节做铺垫;C.交代故事发生的时间、地点。

②倒叙式(把结局放到开头来写),如《祝福》,先写祥林嫂的死,然后再写祥林嫂是怎样一步步被封建礼教逼向死亡之地的。起到制造悬念的作用。

③设疑法(悬念法):提出疑问,然后在行文过程中或结尾才回答疑问。作用是造成悬念,引出下文,并引起读者的思考,吸引读者把小说读下去。A.引起读者的思考;

B.引出下文的情节;

C.突出人物形象;

D.揭示小说的主题。(点题、引出下文、总领全文、为下文做铺垫、设置悬念、渲染气氛等)

④写景法。如《药》的第一段写秋天下半夜阴暗、凄清、恐怖的环境,暗示了小说主人公的不幸命运。再如《荷花淀》开头写月下院子里的美景,烘托了水生嫂的美好心灵。

(4)结尾的作用

就结尾来说有戛然而止,留下空白式。此外,有出人意料式、悲剧、喜剧式等。 ①出人意料式(欧·亨利式结局)。(思维方向)好处:

第一,从结构安排上看,它使平淡的故事情节陡然生出波澜,产生震撼人心的力量。如《项链》。

内容上 情节作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