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版学前教育史第五章著名教育家的学前教育思想与实践
幼儿教育思想史陈鹤琴篇

重视生活和儿童的中心地位是两个基本原则。
原则一:生活原则 陈鹤琴认为幼稚园的课程主要是帮助儿童目前的生活,
而不是做将来生活的准备。
原则二:从儿童自身出发原则 陈鹤琴认为幼稚园活动必须以儿童的生活和经验为基
础,但又不是儿童个体经验的简单重复延续,所以他反对 两种极端的幼稚园课程组织方法。
做
身
人
体
智
情
力
绪
论家庭教育
家庭教育必须建立在了解、尊重儿 童身心发展特点和教育规律的基础上。
了
解
儿 童 、 作为前提 研 和基础 究 儿 童
实 施 儿 童 教 育
了解儿童的喜怒哀乐
了解儿童的知识和思想
了解儿童的环境
了解儿童由新生到成熟整个 成长过程中所产生的一切变 化与现象。
儿童心理:好游戏、好模仿、好奇、喜欢 成功、喜欢野外生活、喜欢合群、喜欢称赞等。
1906年, 陈鹤琴在家读了六年私塾后,在姐 夫的赞助下进入杭州蕙兰中学学习。
1911年春,陈鹤琴考入上海圣约翰大学,半年 后考入清华学堂高等科。
1914年夏,陈鹤琴结束了他在清华的学业,赴 美留学。留美期间,先在霍普金斯大学学习普通 科获得文学学士学位。从1917下半年开始,在哥 伦比亚大学师范学院攻读教育学和心理学。1919 年8月,因5年休学时间满回到国内。
以积极的暗示和鼓励为主的原则。
根据儿童好模仿喜欢称赞的心理特点。
暗示对于教育的意义在于利用特定的情境去影响受教育者的认 识与情感。
暗示还在于创 造一种情景和氛围。
父母的这种以身作则 体现在生活的极细微方面。
暗示以一种潜移默化的方式影响儿童。
论幼稚园教育
《我们的主张》 ——关于幼稚园教育的系统观点
5学前教育简史 (第五章 近现代学前教育家的教育思想)

1941年9月,张宗麟接到上海地下党的通知,不得不离开上海,来到新四军淮南 二师驻地工作,在江淮大学任秘书长。
北京解放后!张宗麟曾任北京军管会教育部接管部副部长、高等教育委员会秘书长。 中央教育部成立后!他担任高等教育部副部长“ 直到1976年!他因脑中风病逝!享年77 岁。
张宗麟(1899—1976),浙江绍兴人,他四岁便开始识字 读诗,1915年小学毕业,并顺利考取了绍兴的浙江第五师范学 校,两年后转入位于宁波的浙江第四师范学校。毕业后,他回 自己的母校——绍兴敏勇小学任教。
1921年秋,张宗麟考入南京高等师范学校(1922年经扩建 后更名为东南大学)教育系,四年后以优异成绩毕业。
第二节 张雪门的学前教育思想
二、 儿童本位与社会本位相结合的儿童观
在20世纪二三十年代,我国的幼稚园教学兴起了一场学习和效仿西方的改 革浪潮,该时期内杜威的实用主义教育理论中的“儿童中心主义”备受国内外学者 们认可,张雪门也是其中一位。
三、 幼稚园行为课程
₪ 课程内容源于生活经验又高于生活经验 ₪ 课程目标既重视儿童个体身心发展,又关注社会需求 ₪ 课程应综合而不分科 ₪ 课程实施强调儿童在“做中学”
陈鹤琴(1892—1982),浙江上虞人。父亲 为经营杂货店的商人,家中共有6个孩子,陈鹤琴 是最小的一个。陈鹤琴6岁时,父亲去世,家境贫 困;8岁时入私塾,勤奋刻苦,成绩优异;15岁时 在姐夫的资助下进入了由美国基督教浸礼会创办的 杭州蕙兰中学。在此期间,他十分珍惜这来之不易 的学习机会,每天坚持读书十几个小时,时刻把 “勤学”和“钻研”装在心里,并取得了优异的成绩。
自考学前教育史第五章

第五章著名教育家的学前教育思想与实践第一节蔡元培的学前教育思想一、生平和主要教育活动1、被毛泽东誉为“学界泰斗,人世楷模”的著名教育家是蔡元培2、蔡元培在1916年12月至1927年担任了北京大学校长二、论教育方针1、1912年,蔡元培发表了《对于教育方针之意见》的重要文章2、军国民主教育,即体育3、实利主义教育,即智育4、德育主义教育,即公民道德教育三、对传统儿童教育的批判和“尚自然”“属个性”的主张1、把批判传统的儿童教育、发展儿童个性,作为民国教育改革传统教育的起点的教育家是蔡元培2、《新教育与旧教育之歧点》的讲话中,提出了“尚自然、展个性”儿童教育主张的教育家是蔡元培四、论学前美育1、论美育与德、智、体各育并重2、论学前美育的实施(1)蔡元培设想通过育胎教院、婴堂、幼稚园三级机构实施学前儿童美育五、简答题1、简述预算拨款的原则(1)按预算和计划拨款(2)按事业进度和资金使用情况拨款(3)按用途拨款(4)按预算级次领拨经费2、试述蔡元培学前美育实施的途径(1)家庭美育或胎教院、育婴堂的美育,主张儿童出生后最好实行公育,他的理想是以儿童公育代替家庭教育(2)学校美育,主张儿童三岁入幼稚园(3)社会美育,接受社会美育的影响,注重观察和引导3、蔡元培的教育方针及其意义(1)教育方针包括军国民主义教育、实利主义教育、德育主义教育、世界观教育、美育教育(2)意义:否定了中国封建的、半殖民地半封建的旧教育宗旨,是历史的进步,成为民国初年国家颁行教育方针的理论基础和指导思想,培养儿童成为德、智、体、美和谐发展的人才六、名词解释第二节陶行知的学前教育理论与实践一、生平和主要教育活动1、陶行知怀着“爱满天下”的大爱之心,将毕生献给了人民教育事业和民族民主运动二、生活教育理论1、生平教育理论的产生与确立(1)陶行知的生活教育理论、是根据杜威的理论形成的2、生活教育的主要内容(1)陶行知强调“教学做合一”的中心是做为中心(2)陶行知生活教育的主要内容是“生活即教育、社会即学校、教学做合一”三、论普及幼儿教育1、改变漠视小孩教育的态度,认识幼儿教育的意义(1)陶行知认为小学教育是建国之根本(2)陶行知指出“认为小孩子的教育不关重要,早点,晚点没有多大关系这种成见是要不得,必须根本化除这种漠视小孩子的态度(3)“教人要从小教起幼儿比如幼苗,必须培养得宜,方能发荣滋长,否则幼年受了损伤,即不夭折,也难成材。
学前教育思想史

南京师范大学I 课程性质与设置目的《学前教育思想史》是江苏省中小学幼儿园教师自学考试学前教育专业(本科)课程中的必修课、必考课,也是该专业自学考生的专业基础理论课。
本课程是以历代教育家的学前教育思想为主线,研究古今中外学前教育思想的发展与演变的学科。
其特点是:具有教育学科和历史学科的双重性质,着重于理论视野的拓宽和学科历史感的养成。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系统地了解中外、古今学前教育思想发展的基本过程及一般规律,能以“古为今用、洋为中用”的原则,继承发扬本国与外国学前教育思想的精华,为深入学习学前教育基本理论打好基础。
Ⅱ、课程内容(注)与考核目标上编中国学前教育思想第一章古代学前教育思想[学习目的与要求]通过本章的学习,了解古代学前教育思想的代表人物贾谊、颜之推、朱熹、王守仁的儿童教育思想,掌握各自的主要教育主张。
[学习内容]第一节贾谊的太子儿童教育思想一、论幼年太子教育的意义二、论“早谕教”(一)胎教(二)学前教育三、论师保博第二节颜之推的儿童家庭教育思想一、论学前家庭教育的意义二、论学前家庭教育的内容三、论学前家庭教育的原则、方法(一)及早施教(二)严慈结合(三)均受勿偏(四)熏渍陶染四、《颜氏家训》述评第三节朱熹的儿童教育思想一、论儿童教育的意义二、论学“眼前事”与编著《小学》三、首创《须知》、《学则》的教育形式,编著《童蒙须知》第四节王守仁儿童教育思想一、对传统儿童教育的揭露和批判二、论儿童教育的目的、内容三、顺应性情,激发兴趣四、量力施教,“随人分限所及”[考核知识点](一)贾谊的太子学前教育理论(二)颜之推的儿童家庭教育理论及《颜氏家训》(三)朱熹的儿童教育思想(四)王守仁对传统儿童教育的批判和改革儿童教育的主张[考核要求](一)识记1、贾谊、早喻教、选左右、师保傅。
2、颜之推、《颜氏家训》。
3、朱熹、《小学》、《童蒙须知》。
4、王守仁、顺应性情、量力施教。
(二)理解分析1、贾谊论太子獐教育的目的和实施。
5张雪门的学前教育思想

1912年“壬子癸丑学制” 《学校系统令》
蒙养园
3
幼儿园
5
1951年《关于改革学制的决定》
1902年“壬寅学制”《钦定学堂章程》 我国第一个现代学制
1
4
1922年“壬戌学制”《学校系统改革令》
幼稚园
2
1904年“癸卯学制”《奏定学堂章程》 我国第一个实施的学制
蒙养院
1.行为课程形成背景
(2)理论来源:国内外教育思想的影响
行为主义
心理学 中国传统
教育思想 外国
教育思想
• 认为人的一切复杂行为都决定于外界环境 的影响
• 王阳明:知是行之始,行是知之成 • 陶行知:生活教育理论、陈鹤琴:活教育
• 杜威:实用主义思想、福禄贝尔、蒙台梭 利
1.行为课程形成背景
(3)实践基础
宁波办学时期(1981—1920):初识幼稚教育 1918 年,张雪门创办了宁波市第一所由中国人自己办的幼稚
抗战时期(1937—1945):后方的不懈努力
1931年后,张雪门的思想有了较大变化,他认识到中国社会的半殖 民地半封建性质,同时认识到今日之幼童就是未来的主人翁,此时他 开始了幼儿园行为课程的研究。
1.行为课程形成背景
台湾创业时期(1946—1973):艰辛的创业
• 1946 年 7 月,张雪门创办台北育幼院。在数年间,已具有完整的 从婴儿到小学的儿童教育机构。
一 、生平及教育活动
1918年,创立宁波第一所中国人自办的幼稚园——星荫幼稚园。 1924年,在北大教育系学习,细心研究了福禄倍尔、蒙台梭利以及世界各国
的幼儿教育。 1930年,应熊希龄之聘,任北平幼稚师范学校校长. 九一八事变之后,开始了系统的幼稚园行为课程的研究。 1946年,前往台湾办儿童保育院,后因工作繁重,患上眼疾,并于1952年
学前教育史,章节测试 第五章

第五章著名教育家的学前教育思想与实践一、单项选择题1.提出“知教者,与其守成法,毋宁尚自然;与其求划一,毋宁展个性”的近代教育家是()A.蔡元培B.张雪门C.陶行知D.陈鹤琴【解析】A本题考查的是对传统儿童教育的批判和“尚自然”“展个性”的主张。
蔡元培把批判传统的儿童教育、发展儿童个性,作为民国教育改造传统教育的起点,他说:“知教者,与其守成法,毋宁尚自然;与其求划一,毋宁展个性。
”2.将美育第一次列入国家教育方针的是()A.张宗麟B.陶行知C.熊希龄D.蔡元培【解析】D本题考查的是美育与德、智、体各育并重。
蔡元培认为美育是培养健全人格不可缺少的。
他任教育总长时,将美育第一次列入国家教育方针,将其视为与德、智、体三育并重的部分。
3.下列不属于美育实施途径的是()A.家庭美育B.学校美育C.课堂美育D.社会美育【解析】C本题考查的是学前美育的实施。
蔡元培将美育实施的途径归为三类:家庭美育、学校美育、社会美育。
4.“人生两个宝,双手与大脑。
用脑不用手,快要被打倒”的提出者是()A.陈鹤琴B.闻一多C.陶行知D.宋庆龄【解析】C本题考查的是陶行知生平和主要教育活动。
陶行知是有名的大众诗人,他的诗歌集多次出版。
其中有很多儿童诗,如《手脑相长歌》“人生两个宝,双手与大脑。
用脑不用手,快要被打倒。
用手不用脑,饭也吃不饱。
手脑都会用,才算是开天牌地的大好佬。
”5.五四运动期间,以身家作保,到警厅保释学生的是()A.李大钊B.鲁迅C.陈独秀D.蔡元培【解析】D本题考查的是蔡元培生平和主要教育活动。
1916年12月至1927年,蔡元培担任北京大学校长。
1919年五四运动期间,他同情和支持学生,以身家作保,到警厅保释学生。
6.提出“大学之道在明民德,在亲民,在止于人民之幸福”的教育家是()A.李公朴B.张雪门C.陶行知D.闻一多【解析】C本题考查的是陶行知生平和主要教育活动。
陶行知提出,“大学之道在明民德,在亲民,在止于人民之幸福”。
[学前教育史课件]学前教育史第五章第六章
![[学前教育史课件]学前教育史第五章第六章](https://img.taocdn.com/s3/m/6529a437ae1ffc4ffe4733687e21af45b307fe3f.png)
[学前教育史课件]学前教育史第五章第六章一、教学内容本节课我们将学习《学前教育史》教材的第五章和第六章。
第五章主要介绍了我国近现代学前教育的发展历程,包括清末民初的学前教育、民国时期的学前教育、新中国成立后的学前教育等阶段。
第六章则重点阐述了国外学前教育的发展情况,包括欧美国家的学前教育、日本的学前教育等。
二、教学目标1. 了解我国近现代学前教育的发展历程及其特点。
2. 掌握国外学前教育的发展趋势及对我国学前教育的启示。
3. 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能力和国际视野。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难点:国外学前教育的发展特点及其对我国学前教育的影响。
重点:我国近现代学前教育的发展历程及其阶段特征。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
2. 学具:教材、笔记本、文具。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一组国内外学前教育发展对比的图片,引发学生思考,引出本节课的主题。
2. 讲解:详细讲解第五章和第六章的内容,结合教材和多媒体课件,分析我国近现代学前教育的发展历程、国外学前教育的发展特点等。
3. 实践情景引入:邀请学生分享自己了解到的国内外学前教育案例,分析其优缺点。
4. 例题讲解:针对本节课的重点和难点,给出典型例题,进行讲解和分析。
5. 随堂练习:布置与例题类似的题目,让学生进行课堂练习,巩固所学知识。
7. 互动环节: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探讨国内外学前教育的发展趋势及对我国学前教育的启示。
六、板书设计1. 第五章:我国近现代学前教育发展历程清末民初的学前教育民国时期的学前教育新中国成立后的学前教育2. 第六章:国外学前教育发展概况欧美国家的学前教育日本的学前教育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简述我国近现代学前教育的发展历程。
(2)分析欧美国家学前教育的发展特点及其启示。
(3)谈谈你对我国学前教育未来发展的看法。
2. 答案:(3)学生可结合自身观点进行回答。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本节课的教学效果是否达到预期,学生掌握程度如何,有哪些需要改进的地方。
现代教育家的学前教育思想与实践--PPT课件

第六讲
二、张雪门的学前教育思想与实践 (一) 生平和幼儿教育实践
NARRATIV
BOARYT
1932年,在民国大学,讲授《幼稚教育》课程并编写讲义 1934年,在北京阜成门外罗道庄开办了“乡村教育实验区” 1938年,南幼稚师范在桂林东华门大街成立,张雪门任校长 1946年,在台北开办了儿童保育院,招收战后贫寒儿童入学 1973年,脑病复发,抢救无效,于4月18日病逝,享年83岁
行为课程是张雪门课程理论的核心,他指出幼稚园课程应强调直接经验。行 为课程首先应注意的是实际行为,从行动中所得认识,才是真实的知识;从 行动中所发生的困难,才是真实的问题;从行动中所获得的胜利,才是真实 的驾驭环境的能力。
第六讲
二、张雪门的学前教育思想与实践
(三) 论幼稚园的“行为课程”
2 行为课程的内容 幼稚园课程必须适合儿童的年龄特点。他指出幼稚园课程应该有以下几
陶行知,安徽歙县人,1891年10月18日生, 是“五四”前后中国教育改造的旗手,他坚持 从中国国情出发,创办中国人民所需要的教育。 他用毕生精力践行着“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 根草去”的诺言,矢志为中国教育“寻觅曙 光”,他的“生活即教育”、“社会即学校”、 “教学做合一”的理论,形成了中国生活教育 思想体系,极大地推动了我国学前教育事业的 发展,为中国人民的教育事业做出了突出的贡 献。毛泽东主席称他为“伟大的人民教育家”
一是组织参观,时间一个学期。 二是引导见习,时间一个学期。 三是指导试教,时间一个学年。 四是积极辅导,时间一个学年
第六讲
三、陈鹤琴的学前教育思想与实践
三、陈鹤琴的学前教育思想与实践
陈鹤琴,浙江上虞人,生于1892 年。我国现 代教育史上名望卓著的儿童心理学、幼儿教育 和儿童教育专家,也是我国教育改革家。他长 期从事儿童心理学、幼儿教育和儿童教育的科 学研究和实践,为我国教育事业贡献了毕生的 精力,是中国的儿童心理学和幼儿教育学研究 的开创者。
5陶行知的学前教育思想

五、论“创造的儿童教育”
陶行知认为要帮助儿童的发展,一方面要了解儿童的 心理和身体发展规律、另一方面要激发儿童的创造力。
陶行知认为,儿童有很强的创造力,但在旧社会儿童 往往受到各种封建礼教的束缚,身心得不到充分发展, 因此要解放和培养儿童的创造力。如何解放儿童的创 造力?
2.社会即学校使“读书”的教育变成“行动”的教育。在真实社 会生活中进行的教育才是真正有效的教育。
3.社会即学校可使教育对象从“小众”的教育变成“大众”的教 育。教育不再是少数人的特权,而是普通大众的基本权利。
(三)教学做合一
教学做合一是生活教育理论在教学方法上的体现。 教的方法要根据学的方法,学的方法要根据做的方法。教与
平民教育
杭州广济医 学堂
政治学硕士
伊利诺伊大 学
普及教育运 动
六大解放
南京高等师 范学校
金陵大学
乡村教育
国难教育运 动
艺友制
山海工学团
哥伦比亚大 学
生活教育 理论
小先生制
南京燕子矶 幼稚园
南京晓庄师 范学校
二、生活教育理论
1. 生活教育理论形成背景 2. 生活教育理论思想内涵 3. 生活教育理论历史意义
1.生活教育理论的形成背景
理论基础: • 对中国传统教育思想的批判与继承 • 对西方实用主义教育思想的吸收与创造
王阳明:知是行之始,知行合一 行是知之始 杜威:教育即生长、教育即生活、学校即社会 陶行知:生活即教育、社会即学校
实践基础: • 根植晓庄试验乡村师范学校,形成生活教育理论 • 愚贫弱私——教育救国——平民教育、乡村教育 社会基础: • 结合中国具体的教育实情,探索适合中国国情的教育途径
3.为生活而教育
著名幼儿教育家的学前教育思想PPT资料(正式版)

(二)福禄贝尔的学前教育思想
3.关于幼儿教育的思想
• (1)教育应当追随儿童发展之自然。
• 福禄贝尔认为儿童有4种本能,即活动的、认识的、 艺术的、宗教的本能。其中活动的本能是最重要的本 能,因此,注重幼儿园开展活动,让幼儿身心都得到 发展。
一、福禄贝尔的学前教育思想
• (5)强调作业的重要性 • 作业活动是幼儿的体力、智力和道德和谐发展的
一个主要方面。通过作业活动可以对幼儿进行初 步的教育。 • 他制定一套详细的幼儿园作业大纲,要求作业活 动严格遵循从简单到复杂的原则。 • 在作业活动中,教师应当对幼儿进行及时的指导 和帮助,培养幼儿集中注意力和认真作业的习惯, 促进其表现力和创造力的发展。
• 1、教育功能观与目的观
• 她承认教育具有影响社会发展的功能。(是通 过影响个体的发展来实现)
• 指出,教育具有双重目的:生物学的目的(教 育能够帮助个体自然发展);社会学方面的目 的(教育是培养个人适应环境环境)
• 2、儿童发展观与教育观(儿童心理发展的影 响因素
• 3、幼儿教育方法的基本特征(儿童之家的教学实践) • 4、教师观
(世界上第一所幼儿园)
一、福禄贝尔的学前教育思想
(一)福禄贝尔生平
• 福禄贝尔(1782-1852),1782年4月21日出生 于德国中部图林根的一个牧师家庭。
• 1837年福禄贝尔在德国的勃兰根堡创建了第一所 “幼儿学校”(学前教育机构),1840年正式命 名为“幼儿园”,这是世界上第一所幼儿园,因 此他被称为“世界幼儿教育之父”。
• 不同儿童有不同的节律,应该让每个儿童按照自己的 节律自由发展。(节律:个体成熟的不同阶段会表现 出不同感官的敏感期)
第5节:【学前教育史】主观题汇总学前教育史

学前教育史
目录
第一章古代儿童教育的实施 (3)
第二章古代学前教育思想 (4)
第三章清末的学前教育 (4)
第四章民国时期的学前教育 (5)
第五章著名教育家的学前教育思想与实践 (6)
第六章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学前教育 (8)
第七章古代东方国家及古希腊、古罗马学前教育 (10)
第八章中世纪和文艺复兴时期学前教育 (11)
第九章近现代西方各国学前教育实践 (11)
第十章近现代欧美学前教育思想 (14)
第一章古代儿童教育的实施
第二章古代学前教育思想
第三章清末的学前教育
第四章
民国时期的学前教育
第五章著名教育家的学前教育思想与实践
第六章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学前教育
第七章古代东方国家及古希腊、古罗马学前教育
第八章中世纪和文艺复兴时期学前教育
第九章近现代西方各国学前教育实践
第十章近现代欧美学前教育思想。
最新自考00402学前教育史-特训5

第五章 著名教育家的学前教育思想与实践一、生平和主要教育实践活动考点1:张雪门【单选】(1)张雪门,浙江宁波人,生于1891年3月10日,是将毕生献给学前教育事业的著名教育家。
(2)在他耋耄之年,眼睛几近失明、手脚失灵、耳朵失聪,还以坚强的意志写下了《幼稚教育》、《幼稚园课程活动中心》、《实习三年》、《幼教论丛》等十余部专著。
(3)他在《芙蓉》诗中说“年来心似秋光浅,却忆西山一片红”。
真题实战【单选题】在耄耋之年,眼睛几近失明、手脚失灵、耳朵失聪,还以坚强的意志撰写幼儿教育专著的教育家是( )A.蔡元培B.陶行知C.张雪门D.陈鹤琴真题实战【单选题】在耄耋之年,眼睛几近失明、手脚失灵、耳朵失聪,还以坚强的意志撰写幼儿教育专著的教育家是( )A.蔡元培B.陶行知C.张雪门D.陈鹤琴【答案】C真题实战【单选题】诗句“年来心似秋光浅,却忆西山一片红”的作者是( )A.张宗麟B.陶行知C.陈鹤琴D.张雪门真题实战【单选题】诗句“年来心似秋光浅,却忆西山一片红”的作者是( )A.张宗麟B.陶行知C.陈鹤琴D.张雪门【答案】D二、论幼儿教育的目的考点1:张雪门论幼儿教育的目的【单选、简答】(1)20世纪30年代初以前,他认为幼儿教育的目标是发展儿童个性;(2)20世纪30年代初,提出了“以改革中华民族为目标的幼稚教育”;(3)张雪门认为幼稚教育工作就是要实验寻求出“社会的需要和儿童身心衔接”的方法,满足和实现这两方面的要求。
三、论幼稚园的行为课程考点1:幼稚园课程【单选】(1)幼稚生看宇宙的一切,是整个的,编制课程不能把自然界的和人事界的内容分得太清楚;(2)对幼稚生,满足其个体的需要,要甚于社会的希求;(3)课程要根据儿童自己的直接经验来设置。
三、论幼稚园的行为课程考点2:幼稚园行为课程【单选、名词解释】张雪门在经过反复实验、研究、总结的基础上提出的“行为课程”理论,成为他的课程理论的核心和特点。
(1)生活就是教育:五六岁的孩子们在幼稚园生活的实践,就是行为课程;(2)这份课程包括了工作、游戏、音乐、故事等材料,也和一般的课程一样;(3)这份课程,完全根据于生活。
学前教育学--第二章 著名幼儿教育家的学前教育思想2014

第二阶段:萌芽阶段(16世纪以后)
• 教育学已从哲学中分离出来,成为一门独立的科 学,与此同时,也产生了一批很有影响的教育专 著。在不少论著中都概述了学前教育的思想。
• 捷克教育家夸美纽斯的《大教论》 • 英国哲学家洛克的《教育漫话》 • 法国启蒙思想家卢梭的《爱弥儿》 • 瑞士教育家裴斯泰洛齐的《林哈德和葛笃德》 • 德国教育家赫尔巴特的《普通教育学》
• “作业”是福禄贝尔为儿童设计的各种游戏活动, 要求将恩物的知识应用于实践。也是幼儿园确定 的一种教育活动形式,通过作业对幼儿进行初步 教学。
(二)蒙台梭利的学前教育思想
• 蒙台梭利(1870-1952)是 20世纪初欧洲著名的意大利 女教育家。他在幼儿教育和 缺陷儿童教育方面卓有成就。 玛丽亚·蒙台梭利
– 教师要热爱儿童,平等地对待儿童,要启发儿童,尊重儿 童的人格,不能恐吓和打骂儿童。
陈鹤琴的学前教育思想
• (3)要求对儿童进行全面发展的教育。
– 使儿童成为“体魄强壮、品德良好和智力发达”的祖 国的幼苗。
• (4)他提出幼儿教育要注意多样性。
– 儿童是在游戏、作业、劳动生活、自然社会等丰富多 彩的活动中得到成长的。要竭尽全力为儿童创造良好 的游戏环境,并组织幼儿童参加一些力所能及的劳动, 随时随地向大自然、社会获取教育资源。他注重室内 外、园内外活动。
第一阶段:孕育阶段(15世纪以前)
• 在十五世纪以前,学前教育学思想散见在各种著 作之中。
• 魏晋南北朝时,颜之推(531——不详)著有《 颜氏家训》
• 宋代司马光著有《家范》 • 南宋朱熹编《童蒙须知》和《小学》 • 古希腊哲学家柏拉图在他的著作《理想国》第一
次提出了儿童从出生起就在专门机构中养育的学 前公共教育思想。 • 古希腊哲学亚里士多德著作《政治论》 • 罗马教育家昆体良《论演说家的教育》
第五章第三节陈鹤琴学前教育思想

“儿童好游戏乃是天然的。近世教育利用 这种活泼的本能,以发展儿童之个性与造就 社会之良好分子。”
8
(5)喜欢成功
“小孩子固然喜欢动作,但更是喜欢动作 有成就的。”
(6)喜欢合群
(7)喜欢野外生活
喜欢成功
“小孩子都喜欢野外生活。到门外去就欢
喜,终日在家里就不十分高兴。”
(8)喜欢称赞
9
2、根据儿童心理发展的特点,教育 才会有好的效果
19
(二)幼稚园的课程理论 1、幼稚园的课程原则
(1)从生活出发的原则 指幼稚园的课程应以当时当地儿童在整体
上表现的生活和经验特征为基础。 “不能把外国的课程搬到中国来直接应用,
也应该知道在一国之中所定的课程也不是一 成不变的” 。
20
“教育的刺激,是在日常所有的刺激以外, 再加上许多不是在一处地方所能接受得到的。 所谓搜罗各地方之特别事物来刺激儿童,使 儿童能因之生出种种新需要,教师再设法适 应他们的新需要。” (2)从儿童自身出发的原则
25
(二)“活教育”的课程论
“大自然、大社会,都是活教材”。 *传统的书本主义教育严重脱离了自然、 社会和儿童的生活。 “把学校与社会、自然隔离的,社会上发 生的事情,自然界发生的现象,完全漠不相 关,把学校变成‘知识的牢狱’。”
26
*书本主义的传统教育限制了儿童的视野, 束缚了儿童的思想。
“把一本教科书摊开来,遮住了儿童的 两只眼睛。”
15
四、论幼稚园教育
(一)《我们的主张》——关于幼稚 园教育的系统观点
1、幼稚园要适合国情
“现在中国所有的幼稚园,差不多都是美国式的。幼稚生听 的故事是美国的故事,看的图画是美国的图画,唱的歌曲是美 国的歌曲,玩的玩具,用的教材,也有许多是从美国来的。就 连教法,也不能逃出美国化的范围。这并不是说美国化的东西 是不应当用的,而是因为两下国情上的不同。有的是不应当完 全模仿的,尽管在他们美国是很好的教材和教法,但是在我国 采用起来到底有许多不妥当的地方。要晓得我们的小孩子不是 美国的小孩子,我们的历史,我们的环境均与美国不同,我们 的国情与美国的国情又不是一律;所以他们视为好的东西,在
第五章现代教育家的学前教育思想——陈鹤琴的学前教育理

第五章现代教育家的学前教育思想——陈鹤琴的学前教育理论与实践一、生平和主要教育活动1923年创办南京鼓楼幼稚园,亲任园长。
不久建立我国第一个幼教实验中心,开展幼稚园的课程、设备、故事、读法以及幼稚生应有的习惯和技能等项试验研究。
创立我国最早的幼稚教育研究刊物《幼稚教育》。
1929年,中华儿童教育社成立,陈鹤琴被选任为主席。
1928年任华人教育处处长。
1940年创建我国第一所公立幼稚师范学校——江西省立试验幼稚师范学校。
陈鹤琴毕生致力于中国教育的改造和儿童的教育事业。
他开创了我国儿童心理、学前教育的科学研究工作,并促使家庭教育科学化、幼儿师范教育系列化。
陈鹤琴无愧于我国现代著名的教育家和幼儿教育专家。
二、活教育理论“教活书,活教书,教书活;读活书,活读书,读书活”。
陈鹤琴的活教育理论体系,包括三大纲领:目的论、课程论、方法论以及教学原则、训育原则等。
1.目的论。
陈鹤琴指出活教育的目的就是“做人、做中国人。
做现代中国人”。
这样的人应该具备怎样的条件:第一要有强健的身体;第二要有建设的能力;第三要有创造能力;第四要有合作的态度。
抗战胜利后,他进一步提出“做人、做中国人、做世界人”,要“爱国家、爱人类、爱真理”。
2.课程论。
陈鹤琴指出:“大自然、大社会,都是活教材。
”3.方法论。
活教育方法论的基本原则是“做中教、做中学,做中求进步”。
4.教学原则。
陈鹤琴的教学原则可以概括为活动性原则、儿童主题性原则、教学法多样化原则、利用活教材原则、积极鼓励原则和教学相长的民主性原则。
5.训育原则。
从小到大;从人治到法治;从法治到心理;从对立到一体;从不觉到自觉;从被动到自动;从自我到互助;从知到行;从形式到精神;从分家到合一;从隔阂到网络;从消极到积极;从“空口说到”到“以身作则”13条训育原则。
三、论儿童的发展与教育1.儿童期对人生和教育方面的意义。
他认为:“儿童含两方面的意思:一方面儿童期是发展能力的时期,一方面儿童期具有可以发展的性质,此即所谓可塑性活谓可教性。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4年版学前教育史第五章著名教育家的学前教育思想与实践第五章著名教育家的学前教育思想与实践第一节蔡元培的学前教育思想“学界泰斗,人世楷模”,这是毛泽东同志对蔡元培先生光辉一生的高度评价。
论教育方针1、军国民主义教育,即体育2、实利主义教育,也就是智育3、德育主义教育,即公民道德教育,基本内容:自由、平等、博爱4、世界观教育,是“超轶乎政治的教育”5、美育教育,可以“陶冶吾人之感情啊,使有高尚纯洁之习惯”蔡元培的德、智、体、美、劳五育并举的教育方针,否定了中国封建的、半封建半殖民地的旧教育宗旨,是历史的进步,成为民国初年国家颁行教育方针的理论基础和指导思想,培养儿童成为德、智、体、美和谐发展的人才也从此起步。
对传统儿童教育的批判和“尚自然”“展个性”的主张蔡元培把批判传统的儿童教育、发展儿童个性,作为民国教育改造传统教育的起点。
蔡元培说:“知教者,与其守成法,毋宁尚自然;与其求划一,毋宁展个性。
”蔡元培列举了托尔斯泰的的自由学校、杜威的实用主义教育、蒙台梭利的儿童教育等,说明这种小教育的特点。
他还指出,要做到尊重儿童个性、选择正确的教育方法,必须进行儿童心理研究与儿童心理实验,教师还必须有充分的知识,才能足以适应这种新的儿童教育。
三、论学前美育(一)、论美育与德、智、体各育并重美育:蔡元培在《美育》一文中指出:“美育者,应用美学之理论于教育,以陶养感情为目的者也。
”蔡元培认为美育是培养健全人格不可缺少的。
(二)、论学前美育的实施蔡元培将美育实施的途径归为三类:家庭美育、学校美育、社会美育。
1、家庭美育或胎教院、育婴院的美育首先是接受家庭美育,但蔡元培因怀疑家庭教育的功能,主张儿童出生后最好是实行公育,他的理想是以儿童公育代替家庭教育。
胎教院的美育,蔡元培将之视为对儿童实施美育的起点。
胎教院要处处包含美育的因素,院址选择、建筑、环境、布置、设施、人员等都要适合孕妇生活和胎儿成长。
2、幼稚园的美育蔡元培主张,儿童满三岁入幼稚园。
舞蹈、唱歌、手工,都是美育的专课。
就是教他计算、说话,也要从排列上、音调上适合他们的美感,不可用枯燥的算法与语法。
3、社会的美育诸如美术馆、美术展览、音乐会、剧院、博物馆、动物园、植物园,甚至街道、房舍、店铺的美化等,都包含着丰富的美感教育因素,只要注重观察和引导,对陶冶儿童美的兴趣、美的感觉、美的表达都起着良好的作用。
第二节陶行知的学前教育理论与实践宋庆龄称他是“万世师表”。
毛泽东亲笔题词:“痛悼伟大的人民教育家陶行知先生千古!”一、生活教育理论(一)、生活教育理论的产生于确立陶行知创立的生活教育理论,是在批判传统教育、吸收改造美国杜威实用主义教育思想、探索普及大众教育的实践中产生的。
(二)、生活教育的主要内容主要内容是:生活即教育、社会即学校、教学做合一1、生活即教育生活即教育包含的含义:(1)、生活是教育的源泉,教育与生俱来,与生同去。
(2)、是生活就是教育。
(3)、是供给人生需要的教育,不是作假的教育、2、社会即学校陶行知认为杜威的“学校及社会,是把社会生活组织到学校中来,使学生在学校里受到“大社会”所需要的“训练”。
他认为这种做法,仍然是鸟笼式的教育,就像为了让鸟儿接触“大自然”的机会,把一两根树枝或捉几只生物,放进囚鸟中的笼中。
但鸟笼毕竟不是鸟的世界,必须把鸟笼打开,把受教育者放到真正的大自然、大社会中去,叫他们自由翱翔。
3、教学做合一陶行知说:“教学做合一,是以生活为中心——怎样做,就怎样学,怎样学,就怎样教。
”实际的学问,只有通过“做”,在解决实际问题中才能获得。
陶行知的生活教育理论是对杜威实用主义教育理论的吸取与改造,是适合中国当时国情的,是他苦心探索普及大众教育的“穷办法”,因为大众无钱、无闲受学校教育,因为不能叫他们丢掉饭碗受教育,他们只能在生活中受教育,在大社会中,向一切有专长的人学习。
二、论普及幼儿教育陶行知用专文《如何使优质教育普及》,指出优质教育普及,要有三个步骤:一要改变我们的态度;二要改变幼稚园的办法;三要改变训练教师的制度。
(一)、改变漠视小孩教育的态度,认识幼儿教育的意义陶行知指出,一般人认为小孩子的教育不关重要,早点、晚点没有多大关系。
他认为这种成见是要不得的,必须根本化除这种漠视小孩子的态度。
幼儿教育是人生最基础的教育,必须早打基础,人生的一些重要的习惯、倾向、态度,多半是在6岁以前形成的,这个时期是人格陶冶最重要的时期。
(二)、开辟幼稚园之新大陆——工厂与农村陶行知认为,普及幼稚教育的方向是工厂与农村,并号召开辟幼稚园教育新大陆。
陶行知向社会呼吁,发起幼稚园下厂下乡运动,对工人、农民的孩子,用他在上海办公学团的办法:来者不拒,不能来者送上门去。
在托幼机构、设备、内容、方法等都要按省钱的方针,以适应工人、农民的实际。
(三)改变训练教师的制度,采用艺友制开展师范教育艺友制是指凡用朋友之道教人学做艺术或手艺便是艺友制。
学做教师两种途径,一是从师,二是访友艺友制的根本方法是教学做合一。
论创造的儿童教育(一)、认识儿童的创造力陶行知说:“我们要真正承认小孩子有创造力,才可以不被成见所蒙蔽。
小孩子多少都有其创造的能力。
”(二)、解放儿童的创造力陶行知曾提出对儿童要有六大解放:第一,解放儿童的头脑第二,解放儿童的双手第三,解放儿童的眼睛第四,解放儿童的嘴巴第五,解放儿童的空间第六,解放儿童的时间这六大解放,是新儿童观的体现,是对中国传统而通关的否定,至今也不失其现实意义。
(三)、培养儿童的创造力对于培养儿童创造力的措施,陶行知指出:第一,需要充分的营养第二,需要建立良好的习惯第三,发扬民主民主应用在教育上有三点(1)、教育机会均等(2)、宽容和了解(3)、在民主生活中学民主第三节张雪门的学前教育理论与实践一、论幼儿教育的目的张雪门的教育中心是:幼稚教育一方面要满足儿童个性心身发展的需要,同时也要联系社会的需要。
张学门提出的幼稚园教育目的:以改造中华民族为目标的幼稚教育是把社会的需要组织在儿童的生活里,而在另一方面又正合儿童的能力,容易引起他们动作的反应。
二、论幼稚园的行为课程(一)、幼稚园课程幼稚园课程:就是给三足岁到六足岁的孩子所能够做而且喜欢做的经验的预备。
课程包括两类:一是满足儿童个体的需要,二是满足社会的需要。
关于组织幼稚园课程,张雪门提出要注意的三点:第一,幼稚生看宇宙的一切,都是整个的,编制幼稚园课程不能把自然界的和人事界的内容分得太清楚;第二,对幼稚生,满足其个体的需要,要甚于社会的需求;第三,课程要根据儿童自己的直接经验来设置。
(二)、幼稚园行为课程在课程理论的基础上,又经过反复实验、研究、总结,张雪门越益认为,儿童的一切知识、能力都源于个体与环境的接触,从而得到直接经验,儿童成长的第一步是“接触环境的行为”,但这并不为人所认识。
张雪门说:“生活就是教育;五六岁的孩子们在幼稚园生活的实践,就是行为课程。
这份课程包括了工作、游戏、音乐、故事等材料,也和一般的课程一样,然而这份课程,完全根据于生活:它从生活而来,从生活而开展,也从生活而结束。
不像一般的完全限于教材的活动。
”(三)、行为课程的教材与教法教材:教材的功能在满足儿童的需要,自应在儿童生活里取材。
教材在他方面,又是社会群体遗传下来的经验;如果抛弃了这一种经验,便不能适应社会的生活。
张雪门说:“幼稚园教学法所根据的重要原则,只有一条,便是‘行动’。
儿童怎样做,就是怎样学,就该怎样教。
教学的过程,就是依着正确的行动过程。
”这种行为不是随随便便的瞎干,必须有行动的正道,有教育的价值,否则就失掉了教学的意义。
正确的“行动”,或叫“做”,是“有目的,有计划,能实践,能有结果;结果虽有成败,但都足以改进经验。
三、论幼稚师范教育(一)、幼稚师范教育的意义和目的意义:张雪门说:“幼教的良窳,由于主持幼教者的师资;而师资的由来,实由于师范教育的培植。
如果我们研究幼教仅限于幼稚园的教育,抛弃了师范教育,这无异于清溪流者不清水源,整枝叶者不整树本,决不是彻底的办法。
”目的:在培养为普及平民幼稚教育、具有改造民族素养的新一代国民而献身的幼儿教育师资。
(二)、论“有系统组织的实习”师范生的实习要安排在三年全部学习过程中,共分四大段:第一是参观,时间为一学期。
第二是见习,时间为一学期。
第三是试教,时间是一学年,二年级的师范生要学习从幼稚园招生、课程、管理等所有事项。
第四是辅导,时间也是一个学年,毕业班的三年级师范生主要是扩大实习范围和空间,把实习从幼稚园延伸至婴儿园、托儿所和小学低年级。
第四节陈鹤琴的学前教育理论与实践一、论儿童心理发展与教育(一)、儿童观及儿童教育观陈鹤琴说:“儿童不是‘小人’,儿童的心理与成人的心理不同样,儿童的时期不仅作为成人之准备,亦具他的本身的价值,我们应当尊敬儿童的人格,爱护他的烂漫天真。
”陈鹤琴认为幼稚时期,是一生教育的关键时期,是人生可塑性最大的时期。
(二)、儿童心理特点与教育儿童心理特点:1、好动心2、模仿心3、儿童是易受暗示的4、好奇心5、游戏心6、喜欢成功7、喜欢野外生活8、喜欢合群9、喜欢称赞(三)、儿童年龄分期与教育陈鹤琴将学龄前细分四个阶段:第一,新生婴儿期——新生第二,乳儿时期——1个月至12个月左右第三,步儿时期——12个月至3.5岁左右第四,幼儿时期——3.5岁至6岁左右了解了该时期心理发展特点的基础上应怎样进行教育,针对四个年龄阶段的不同,从不同的方面,阐述儿童心理发展和教育。
二、论学前家庭教育(一)、幼儿家庭教育的意义陈鹤琴指出,“家长是子女的第一个老师,父母应尽到教育好孩子的责任。
幼儿在父母那里学说话,认识周围事物,模仿父母言行,在父母影响下形成性格。
”因此必须十分重视对幼儿的家庭教育。
他认为,父母能教育好小孩子,中国美好的前景即在其中了。
(二)、学前家庭教育的科学基础从陈鹤琴幼儿家庭教育论看,这个科学基础有二个:一是懂得儿童的生理与心理特点;二是明了儿童学习理论。
1、要研究儿童的生理与心理2、儿童学习的性质与原则(三)、培养幼儿德、智、体、美、劳和谐发展的健全人格1、幼儿的身心保健身心健康,是儿童成长的基础。
2、儿童家庭品德教育3、儿童家庭智育4、儿童家庭美育5、儿童家庭劳动教育(四)、更新观念,民主施教陈鹤琴一贯主张,要尊重儿童的人格,尊重他们的自主性、独立性,父母要民主、平等地对待孩子,极力反对“父为子纲”“养儿防老”“天下无不是的父母”等错误观念和家长作风。
四、论幼稚园教育(一)、轮幼稚园教育要适合国情陈鹤琴反对“完全模仿”,但并不反对借鉴那些具有“世界的教材与教法”,但“总以不违反国情为唯一的条件”。
(二)、论幼稚园保教内容幼儿在幼稚园的活动,都在保教内容之内,课程可以视为其核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