认识的还原.

合集下载

三阶魔方还原公式(高清彩色图解)

三阶魔方还原公式(高清彩色图解)

三阶魔方还原公式认识魔方魔方由六个面和二十六个小方块组成。

六个在面中心称为中心块,八个在角上称为角块,十二个在棱上称为棱块。

认识还原公式中字母的含义会出现的字母和符号有U(上)、D(下)、F(前)、B(后)、L(左)、R(右)、’(逆时针旋转90度)、2(旋转180度)U(上)D(下)F(前)R(右)公式:R公式:R’还原魔方第一步——拧出白色面十字(自己琢磨,无需公式!)第二步——白色面棱块和中心块对其(自己琢磨,无需公式!)第三步——完成第一层(自己琢磨,无需公式!)第四步——还原中间层可能出现的情况1公式:R’ U’ R’ U’ R’ U R U R可能出现的情况2公式:F U F U F U’ F’ U’ F’可能出现的情况3公式:R U U R’ U R U U R’ U F’ U’ F 最后的样子第五部——拧顶层十字(顶层会有很多种不同的情况,反复做一个公式变为十字即可)公式:F R U R’ U’ F’第六步:顶面拧出“小鱼”(在上一步中出现了黄色十字的样子。

现只需将任意单独的黄色面的小块放于左后方,后做公式即可。

如一次公式不能变为小鱼,则重复多次)公式:R’ U’ R U’ R’ U’ U’ R第七步——顶面复原(重复第六步的公式,即可将黄色面复原。

如一次公式不能复原,则重复多次即可)第八步——顶面角块归位(只需找出角块已经归位的面,后将此面朝下,黄色面朝向前,做公式即可。

如没有出现角块已经归位的,任意面反复操作即可)如图:红色面顶层角块已经归位,则把此面朝下,黄色面朝前即可公式:R U’ R B2 R’ U R B2 R2第九步——顶面棱块归位(只需将已经复原的一个面或者任意一个面朝前,黄色面朝上,反复做公式即可)公式:R’ U R’ U’ R’ U’ R’ U R U R2恭喜你已经完成了魔方!!。

高一化学氧化还原反应经典总结

高一化学氧化还原反应经典总结

氧化还原反应1、从得失氧的角度认识氧化还原反应:根据反应物中物质是否得到氧或者失去氧,将化学反应分为氧化反应和还原反应;注:氧化反应和还原反应一定是同时发生的;2、从化合价升降角度认识氧化还原反应:元素化合价升高的反应时氧化反应;元素化合价降低的反应是还原反应;注:凡是有元素化合价升降的反应都是氧化还原反应,氧化还原反应不一定有氧的得失;3、从电子转移角度认识氧化还原反应:①从电子得失的角度分析,失电子,化合价升高,被氧化;得电子,化合价降低,被还原;②从共用电子对角度分析,非金属原子间不易得失电子形成化合物,它们通过共用电子对达到8(2)个电子的稳定结构。

电子对常偏向其吸引力较强的原子(显负价),而偏离其吸引力较弱的原子;注:氧化还原反应的本质:有电子转移(电子得失或共用电子对偏离)的反应;氧化反应的本质:元素失去电子或者共用电子对偏离的反应;还原反应的本质:元素得到电子或者共用电子对偏向的反应;4、氧化还原反应与四种基本反应类型的关系:化合反应:有单质参加的化合反应都是氧化还原反应;分解反应:有单质生成的分解反应都是氧化还原反应;置换反应:所有的置换反应都是氧化还原反应;复分解反应:复分解反应都不是氧化还原反应;注:有单质参加的反应不一定都是氧化还原反应,例如氧气在放电的情况下可以生成臭氧;5、氧化剂:在氧化还原反应中得到电子的物质;还原剂:在氧化还原反应中失去电子的物质;氧化剂具有氧化性:物质中所含元素的原子或离子得电子能力越强,则物质的氧化性就越强;还原剂具有还原性:物质中所含元素的原子或离子失电子能力越容易,则物质的还原性就越强;氧化产物:物质失电子被氧化的生成物,具有得电子的性质(氧化性);还原产物:物质得电子被还原的生成物,具有失电子的性质(还原性);注:还原剂:有还原性,被氧化,化合价升高,失电子,发生氧化反应,转化成氧化产物氧化剂:有氧化性,被还原,化合价降低,得电子,发生还原反应,转化成还原产物6、常见的氧化剂和还原剂:常见的氧化剂:①活泼的非金属单质:O2,Cl2,Br2,I2②高价金属阳离子:Fe3+,Cu2+,Ag+③高价或较高价含氧化合物:MnO2、KMnO4、K2Cr2O7、HNO3、H2SO4、KClO3④其他:H2O2,Na2O2;常见的还原剂:①活泼或较活泼金属:K,Na,Ca,Mg,Al,Zn,Fe;②某些非金属单质:C,H2;③低价金属阳离子:Cu+,Fe2+;④非金属阴离子:S2-,I-,Br-,Cl-;⑤较低价化合物:CO,SO2,H2S,NH3;注:若元素处于最高价态,则只表现氧化性,作氧化剂;若元素处于最低价态,则只表现还原性,作还原剂;若元素处于中间价态,则既表现氧化性又表现还原性,既可作氧化剂又可作还原剂;7、氧化剂、还原剂强弱的判断;①根据金属活动顺序判断:在金属活动顺序表中,从左到右原子的还原性逐渐减弱,但其对应阳离子的氧化性逐渐增强;例如:还原性:MgZnCu氧化性:Cu2+Zn2+Mg2+②根据反应方向判断:若下列反应能向右进行,氧化剂+还原剂还原产物+氧化产物则氧化性强弱:氧化剂>氧化产物还原性强弱:还原剂>还原产物例如:2FeCl3+Cu2FeCl2+CuCl2氧化性:Fe3+>Cu2+还原性:Cu>Fe2+③根据物质所含元素反应前后价态不同判断:④当不同的氧化剂(还原剂)作用于同一种还原剂(氧化剂)时,氧化产物(还原产物)所含元素价态相同,可根据反应条件的难易进行判断。

高中化学认识氧化还原反应

高中化学认识氧化还原反应

创新设计 目录பைடு நூலகம்
新知自主预习
创新设计
(2)以Fe+CuSO4===Cu+FeSO4为例。
装置及操作
现象
解释
①Fe+Cu2+===Fe2++Cu, ①碳棒表面析出_红__色__物__质___;
Fe2+为绿色,Cu为红色; ②溶液_蓝__色__变__浅___;
②反应过程中有电子转移, ③电流表指针_发__生__偏__转___
CONTEN TS
新知自主预习 ///////
课堂互动探究 ///////

课堂达标训练 ///////

课后巩固训练 ///////
1
新知自主预习
目录
新知自主预习
一、氧化还原反应的特征和实质 1.从化合价变化角度认识化学反应
创新设计
化学反应
四种反应类型 化合反应 置换反应
置换反应 复分解反应
目录
课堂互动探究
创新设计
3.有以下5个反应:
A.Na2O+CO2===Na2CO3 C.2KClO3=M=△n=O==2 2KCl+3O2↑
B.CH4+2O2=点==燃==CO2+2H2O D.2Na+2H2O===2NaOH+H2↑
E.CaCO3+2HCl===CaCl2+H2O+CO2↑ 属于化合反应的有________(填字母,下同),属于分解反应的有__________, 属于置换反应的有__________,属于复分解反应的有__________,属于氧化还
目录
课堂互动探究
一、氧化还原反应的相关概念
1.氧化还原反应相关概念的关系
创新设计
目录
课堂互动探究
2.氧化还原反应的实质与特征

化学知识演变的历程氧化还原反应的认识

化学知识演变的历程氧化还原反应的认识

化学知识演变的历程氧化还原反应的认识化学知识演变的历程 - 氧化还原反应的认识化学作为一门自然科学,经历了漫长的发展历程。

在这个过程中,人们不断探索、研究并认识化学现象。

其中,氧化还原反应作为化学领域的基础知识,经历了演变和认识的过程。

本文将探讨氧化还原反应的历史演变以及人们对其认识的不断深入。

1. 古代认知阶段在古代,人们对氧化还原反应的认知主要停留在实践层面。

例如,古代冶金工匠通过炼金术技术,掌握了某些金属氧化与还原的方法。

在这一阶段,人们对氧化还原反应的认识还十分有限,缺乏系统的理论指导。

2. 重要发现的标志 - 定氧概念18世纪末到19世纪初,化学界发生了一系列重要的变革和发现,促进了氧化还原反应的认识迈向新的阶段。

这一时期,著名的法国化学家拉瓦锡提出了定氧概念,认为氧是氧化物的组成部分。

他通过实验观察到一些常见金属在与空气接触时形成的金属氧化物,进一步确立了定氧概念,这对于氧化还原反应的研究与认识具有重要意义。

3. 氧化还原反应的定电荷理论到了19世纪中叶,围绕氧化还原反应的认识进一步发展。

瑞典科学家伯塞利乌斯提出了电荷概念,认为氧化还原反应实质上是电荷转移的过程。

他发展了定电荷理论,将氧化还原反应归结为各种物质中电荷的流动。

这一理论极大地推动了氧化还原反应的研究,被公认为氧化还原反应认识的重要里程碑。

4. 氧化还原电位的发现到了20世纪初,荷兰化学家尼克尔斯和美国科学家纳塔尔森相继发现了氧化还原电位的概念。

他们通过实验测定了不同物质的氧化还原电位值,并建立了氧化还原电位表。

这一发现使得人们可以定量地描述氧化还原反应中电子转移的能力差异,并从热力学角度认识了氧化还原反应的本质。

5. 氧化还原反应的分子机制研究随着化学实验与理论的进一步发展,人们开始揭示氧化还原反应的分子机制。

比如,氧化还原反应中电子的流动路径、催化剂的作用机制等等。

这些研究不仅丰富了我们对氧化还原反应的认识,也为相关领域的应用和发展提供了理论基础。

认识氧化还原反应导学案

认识氧化还原反应导学案

高一化学导学案课题第三节第1课时编辑郝继平审核化学组课型新授时间2019年11月15日序号 1学习目标学习目标:1.理解氧化反应,还原反应的概念2.初步掌握用化合价升降和电子转移的观点分析氧化还原反应评价目标:1.通过对高炉炼铁等具体氧化还原反应的判断和分析,诊断并发展学生对氧化还原反应本质的认识2.对四大反应类型进行分析,理解四大基本反应类型与氧化还原反应的关系重点: 掌握用化合价升降和电子转移的观点分析氧化还原反应【预习自测】思考一下:泡好的日照绿茶放置一段时间,从很漂亮的浅绿色变成了棕黄色,是什么原因呢?【任务1】判断下列反应分别属于哪种基本反应类型?(1) 2Na+Cl2 === 2 NaCl()(2) CaO+H2O === Ca(OH) 2()(3) CaCO3 ==== CaO+CO2↑()(6) CuO + H2===Cu+ H2O ()(7) NaOH+HCl==NaCl+H2O()(8) CaCl2+Na2CO3 = 2NaCl+CaCO3↓()(9) Fe2O3 +3CO ====2Fe + 3CO2()(10) CuO + CO=== Cu+ CO2()【探究一】从得失氧原子的角度认识氧化还原反应(初中要求,有一定的局限性)Fe2O3 +3CO高温2Fe + 3CO2从得失氧原子的角度,Fe2O3 氧原子,发生反应;CO 氧原子,发生反应。

氧化反应:物质氧原子的反应。

还原反应:物质氧原子的反应。

【探究二】从化合价升降的角度认识氧化还原反应Zn + 2HCl = ZnCl 2 + H 2↑思考一下:锌与盐酸的反应没有氧原子的得失,也属于氧化还原反应,该如何理解呢?【任务2】标注出以下反应各元素的化合价,并观察有什么特点?H 2 + CuO = Cu + H 2O3CO + Fe 2O 3 = 2Fe + 3CO 2Zn + 2HCl = ZnCl 2 + H 2↑结论:有 的化学反应叫氧化还原反应。

有机化学中的氧化反应和还原反应

有机化学中的氧化反应和还原反应

有机化学中的氧化反应和还原反应安徽省太和中学化学学科段子杰有机化学中的氧化反应和还原反应太和中学化学组:段子杰一. 教学目标1. 理解氧化反应、还原反应的实质及发生条件2. 从加(脱)氢、脱(加)氧和碳原子的氧化数变化两个角度认识还原(氧化)反应。

3. 能够从试剂、条件、产物等不同角度判断有机化学反应类型。

二. 教学重点、难点从加(脱)氢、脱(加)氧和碳原子的氧化数变化两个角度认识还原(氧化)反应。

三.教学思路分析先由复习有机化学反应中常见的化学反应类型入手,结合无机化学中的氧化反应和还原反应的概念,自然过渡到有机化学中的氧化反应和还原反应的概念,然后逐步深入分析加(脱)氢、脱(加)氧的本质,结合无机化学中的氧化还原反应的本质和特征,引出氧化数的概念,然后逐渐过渡到也可以从有机化合物中碳原子的氧化数来预测或判断该有机化合物是否有可能发生氧化还原反应。

这样做,符合由表及里的认识顺序,更能加深学生对“结构决定性质”的认识。

最后结合化学键的类型和氧化数来分析有机反应类型,让学生进一步掌握有机化学反应类型。

四.教学过程复习上一节内容,进一步加深学生对加成反应、取代反应和消去反应的认识(幻灯片)过渡不同的分类标准可以得到不同的结果,如我们初中学习了无机化学反应中的四种基本类型反应,而在高一时又接触了氧化还原反应。

我们有机化学也学习了三种基本类型的反应——取代反应、加成反应和消去反应。

既然无机化学中有氧化还原反应,那有机反应中有没有呢?如果有,如何表示呢?这就是我们这一节课所要探讨的内容。

板书:有机化学中的氧化反应和还原反应1.氧化反应⑴定义:有机物化合物分子中增加氧原子或减少氢原子的反应称为氧化反应。

⑵常见的氧化反应:①醛的氧化,如:2CH3CHO + O2→2CH3COOH②醇的氧化,如:2CH3CH2OH+O2→CH3CHO+2H2O③有机物的燃烧。

④烯烃、炔烃、酚、醛等有机物使酸性高锰酸钾溶液褪色。

第一课多角度认识氧化还原反应

第一课多角度认识氧化还原反应
第二章 第三节 氧化还原反应
永州市第四中学 高一化学备课组专用课件
一、多角度认识氧化还原反应
1.从得失氧的角度认识氧化还原反应(不全面)
对于反应2CuO+C
高温 =====
2Cu+CO2↑:
(1)氧化铜 失去 氧,发生 还原 反应,被碳 还原 。
(2)碳 得到 氧,发生 氧化 反应,被氧化铜 氧化 。
B.2NO+O2===2NO2
C.CuO+H2
△ =====
Cu+H2O
√D.CaCl2+Na2CO3===CaCO3↓+2NaCl
解析 选项A中镁元素的化合价由0价升高到+2价,氢元素的化合价由+1价降到0价; 选项B中氮元素的化合价由+2价升高到+4价,氧元素的化合价由0价降到-2价; 选项C中氢元素的化合价由0价升高到+1价,铜元素的化合价由+2价降到0价; 选项D中各元素的化合价都无变化。
2.日常生活中的许多现象与化学反应有关,下列现象与氧化还原反应无关的是 A.铜器出现铜绿[Cu2(OH)2CO3] B.铁制菜刀生锈
√C.大理石雕像被酸性较强的雨腐蚀毁坏
D.铝锅表面生成致密的薄膜(Al2O3)
解析 选项C中发生的反应为CaCO3+2H+===Ca2++H2O+CO2↑。
3.海水提溴过程中,将溴吹入吸收塔,使溴蒸气和吸收剂二氧化硫发生作用以达到
富集的目的,化学反应为Br2+SO2+2H2O===2HBr+H2SO4,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该反应不是氧化还原反应
√B.该反应中有化合价的变化
C.该反应为复分解反应
D.该反应既是化合反应又是氧化还原反应
NaCl形成示意图
Na +11 2 8 1
+11 2 8
Na+ Cl-

氧化还原反应

氧化还原反应

表示氧化还原反应中的电子转移 情况还有一种更简单的方法!
单线桥法
+2
4e-
2CuO + C == 2Cu + CO2
1.标出变化了的元素化合价; 书写步骤: 2.箭头总是从失电子的元素指向得 电子的元素;
0高温
0
+4
3.在箭桥上标出转移电子数目,不 写“得”” 失”。
用单线桥表示下列氧化还原反应
化合价降低,还原反应
+7 -2
+6
+4
0
练有所得!
• 只要是氧化还原反应,就一定有元素化 合价发生变化,这是氧化还原反应的重要特 征! • 只要反应前后有元素化合价发生变化, 则该反应就一定是氧化还原反应。这是判断 氧化还原反应的依据。 • 氧化还原反应中,化合价有升必有降。 • 氧化还原反应中不一定有氧原子的得失。
在氧化还原反应中 元素化合价为什么会有 升降?
2Na + Cl2 = 2NaCl
点燃
氧化反应(化合 价升高)的实质是原 子失去电子的过程。 还原反应(化合 价降低)的实质是原 子得到电子的过程。
H2 + Cl2 = 2HCl H
H Cl
光照
Cl
化学反 应的本质是 原子之间的 重新组合
在生成的氯化氢分子中,一对共用电子对偏 向于Cl原子而偏离于H原子,使H从0→+1价,发 生氧化反应;同时使Cl从0→-1价,发生还原反 应。
得ne-
氧化剂
(较强氧化性)
+
还原剂
(较强还原性)
= 还原产物 + 氧化产物
(弱还原性) 失ne(弱氧化性)
• 例2:根据下列反应判断有关的物质还原性由 强到弱的顺序是

魔方还原公式大全

魔方还原公式大全

魔方还原公式大全认识还原公式中字母的含义会出现的字母和符号有U(上)、D(下)、F(前)、B(后)、L(左)、R(右)、(逆时针旋转90度)、2(旋转180度)(例:R——右顺时针旋转90度,B2——下旋转180度,R——右逆时针旋转90度)第一步——拧出白色面十字(自己琢磨,无需公式!)第二步——白色面棱块和中心块对其(自己琢磨,无需公式!)第三步——完成第一层(自己琢磨,无需公式!)第四步——还原中间层可能出现的情况1公式:R、 U、 R、 U、 R、 U R U R可能出现的情况2公式:F U F U F U、 F、 U、 F、可能出现的情况3公式:R U U R、 U R U U R、 U F、 U、 F第五步——拧顶层十字(顶层会有很多种不同的情况,反复做一个公式变为十字即可)公式:F R U R、 U、 F、第六步:顶面拧出“小鱼”(在上一步中出现了黄色十字的样子。

现只需将任意单独的黄色面的小块放于左后方,后做公式即可。

如一次公式不能变为小鱼,则重复多次)公式:R、 U、 R U、 R、 U、 U、 R第七步——顶面复原(重复第六步的公式,即可将黄色面复原。

如一次公式不能复原,则重复多次即可)第八步——顶面角块归位(只需找出角块已经归位的面,后将此面朝下,黄色面朝向前,做公式即可。

如没有出现角块已经归位的,任意面反复操作即可)公式:R U、 R B2 R、 U R B2 R2第九步——顶面棱块归位(只需将已经复原的一个面或者任意一个面朝前,黄色面朝上,反复做公式即可)公式:R、 U R、 U、 R、 U、 R、 U R U R2。

氧化性与还原性 课件

氧化性与还原性 课件
所含元素化合价降低的物质是氧化剂,所含元素 化合价升高的物质是还原剂
↓ 得到电子或电子对偏向的物质是氧化剂, 失去电子或电子对偏离的物质是还原剂
2.常见的氧化剂和还原剂
氧化剂
还原剂
备注
①活泼的非金属单质: ①活泼或较活泼金属:
F2、O2、Cl2、Br2、I2 等;
K、Ca、Na、Mg、Al、 Zn、Fe等;
【答案】 B
典例透析
(2015·经典习题选萃)已知 M2O2n-可与 R2-作用,R2-被氧化为 R 的单质,M2O2n-的还原产物中,M 为+3 价,又知 c(M2O2n-)= 0.3 mol·L-1 的溶液 100 mL 可与 c(R2-)=0.6 mol·L-1 的溶液
150 mL 恰好完全反应,则 n 值为( )
(2015·福建省龙岩市一级达标校高一期末)根据以下几个反应: ①Cl2 + 2KI===2KCl + I2 ②2FeCl2 + Cl2===2FeCl3
③2FeCl3 + 2KI===2FeCl2 + 2KCl + I2 ④I2 + SO2 + 2H2O===H2SO4+2HI
C 判断还原性由强到弱的顺序是( )
(4)根据反应的条件及反应的剧烈程度比较 反应条件要求越低,反应越剧烈,对应物质的氧化性或还 原性越强,如是否加热、反应温度高低、有无催化剂和反应物 浓度大小等。例如: MnO2+4HCl(浓)==△===MnCl2+Cl2↑+2H2O 2KMnO4+16HCl(浓)===2KCl+2MnCl2+5Cl2↑+8H2O 氧化性:KMnO4>MnO2
有关氧化还原反应的简单计算
1.计算依据——电子得失守恒 发生氧化还原反应时,氧化剂得到的电子总数一定等于还原剂 失去的电子总数。从化合价角度分析,氧化剂降低的化合价总 数一定等于还原剂升高的化合价总数。

进一步认识氧化还原反应

进一步认识氧化还原反应

滴加CCL4
溶液由无色变成棕黄色
上层无色 下层紫红色
化学方程式:2 KI+Br2
2KBr+I2
活泼性:Br2>I2
实验4:
NaCl 滴加溴水 溶液
滴加CCL4
溶液由无色变成黄色
实验5:
无反应
上层无色 下层橙色
NaCl 滴加碘水 溶液
滴加CCL4
溶液由无色变成黄色
上层无色 下层紫红色
实验6:
无反应
NaBr 滴加碘水 溶液
溶液由无色变成棕黄色
上层无色 下层紫红色
实验4:
NaCl 滴加溴水 溶液
滴加CCL4
溶液由无色变成黄色
上层无色 下层橙色
实验5:
NaCl 滴加碘水 溶液
滴加CCL4
溶液由无色变成黄色
上层无色 下层紫红色
实验6:
NaBr 滴加碘水 溶液
滴加CCL4
溶液由无色变成黄色
上层无色 下层紫红色
实验1:
NaBr 溶液
得电子能力逐渐减弱 单质的活泼性逐渐减弱
思考: 如何鉴别三瓶无色溶液:KCl、 KBr、 NaI ?
需要其他试剂吗?
作业:复习氯、溴、碘的性质 练习册 P16
拓展: 寻找能证明氯、溴、碘化 学活泼性变化规律的其他 证据
实验二:取1滴管KI溶液于试管中,滴加1滴管新制氯水振 荡,观察现象,再滴入1滴管CCl4后振荡,观察现象。 实验三:取1滴管KI溶液于试管中,滴加1滴管溴水振荡,观 察现象,再滴入1滴管CCl4后振荡,观察现象。 实验四:取1滴管NaCl溶液于试管中,再滴加1滴管溴水振 荡,观察现象,再滴入1滴管CCl4后振荡,观察现象。 实验五:取1滴管NaCl溶液于试管中,再滴加1滴管碘水振 荡,观察现象,再滴入1滴管CCl4后振荡,观察现象。

新人教高中化学必修1讲义07 第一章第三节第1讲 氧化还原反应概念及表示

新人教高中化学必修1讲义07 第一章第三节第1讲  氧化还原反应概念及表示

第一章 物质及其变化 第一节 氧化还原反应 第1讲 氧化还原反应概念及表示【讲】知识点1多角度认识氧化还原反应 1.从得失氧的角度认识氧化还原反应氧化反应:物质得到氧的反应叫做氧化反应,如:S + O 2SO 2 C + O 2CO 2还原反应:物质失去氧的反应叫做还原反应,如:2CuO +C=====高温2Cu +CO 2↑对于反应2CuO +C=====高温2Cu +CO 2↑:(1)氧化铜失去氧,发生还原反应,被碳还原,铜单质是 还原 产物,氧化铜是 氧化 剂。

(2)碳得到氧,发生氧化反应,被氧化铜氧化,二氧化碳是 氧化 产物,碳是 还原 剂。

失去氧的物质,发生还原反应,被还原,对应产物是还原产物,本身是氧化剂。

得到氧的物质,发生氧化反应,被氧化,对应产物是氧化产物,本身是还原剂。

氧化还原反应:一种物质得到氧发生氧化反应,同时另一种物质失去氧发生还原反应的反应。

2.从元素化合价升降的角度认识氧化还原反应(特征) (1)对于有氧元素参加的反应,分析化合价变化2CuO +C=====高温2Cu +CO 2↑ CuO +H 2=====△Cu +H 2O Fe 2O 3+3CO=====高温2Fe+3CO 2①碳化合价 升高 ,碳 得 氧,碳发生 氧化 反应,碳被氧化铜 氧化 ,二氧化碳是 氧化 产物,碳是 还原剂 剂。

②)氧化铜化合价 降低 ,氧化铜 失 氧,氧化铜发生 还原 反应,氧化铜被碳 还原 ,铜单质是 还原 产物,氧化铜是 氧化剂 剂。

化合价降低的物质,发生还原反应,被还原,对应产物是还原产物,本身是氧化剂。

化合价升高的物质,发生氧化反应,被氧化,对应产物是氧化产物,本身是还原剂。

氧化还原反应:凡是有元素 变化 的反应(2)对于无氧元素参加的反应Fe +CuSO 4=====△Cu +FeSO 4:①铁元素元素化合价 升高 ,铁单质发生 氧化 反应,铁单质被 氧化 ,FeSO 4是 氧点燃点燃化产物 ,铁单质是 还原剂 剂。

初中化学认识化学反应的氧化和还原过程

初中化学认识化学反应的氧化和还原过程

初中化学认识化学反应的氧化和还原过程化学是一门研究物质的性质和变化的科学,而化学反应是物质发生变化的基本过程。

在化学反应中,氧化与还原是非常重要的过程。

本文将详细介绍初中化学中认识化学反应的氧化和还原过程。

一、氧化与还原的基本概念氧化与还原是指在化学反应中,某种物质失去电子称为氧化,而另一种物质获得电子称为还原。

氧化和还原过程是相互联系、相互影响的,它们总是同时进行。

二、氧化与还原反应的特征氧化与还原反应具有以下特征:1. 电子转移:在氧化和还原过程中,电子被转移。

氧化物能够接受电子,成为还原剂,而还原剂能够失去电子,成为氧化剂。

2. 氧化与还原是共生的:氧化和还原过程总是同时进行的,它们是相互联系的。

3. 氧化与还原过程可以发生在同一物质中:在某些反应中,一个物质不仅能够同时氧化和还原,还可以是氧化剂和还原剂。

三、氧化和还原反应的实例氧化和还原反应在日常生活中随处可见,以下是一些常见的实例:1. 金属的氧化:金属与氧气反应会生成金属氧化物,如铁与氧气反应生成铁氧化物(生锈)。

2. 非金属的还原:氧气与非金属反应会发生还原。

例如,氧与碳反应生成二氧化碳。

3. 金属和非金属的反应:金属和非金属的反应也涉及到氧化和还原过程。

例如,铜和硫反应生成硫化铜。

四、氧化还原反应的符号表示方法氧化还原反应可以用化学方程式来表示,其中有两种常用的方法:1. 变价法:变价法是根据元素的氧化态变化来表示。

例如,将铁与氧气反应的方程式用变价法表示为:Fe + O₂ → Fe₂O₃2. 氧化数法:氧化数法是根据元素的氧化数(元素的电荷状态)来表示。

例如,铁的氧化数从0变为+3,氧的氧化数从0变为-2:Fe⁰ + O₂⁰ → Fe³⁺ + O²⁻五、氧化剂和还原剂在氧化还原反应中,氧化剂接受电子,还原剂失去电子。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氧化剂和还原剂:1. 氧化剂:氧气(O₂)、过氧化氢(H₂O₂)和高锰酸钾(KMnO₄)等都是常见的氧化剂。

认知偏差解决方法

认知偏差解决方法

认知偏差解决方法
1、多角度出发。

对待同样的事物,要学会通过不同的角度观察,突破原有的思维方式,往往会有不同的认识。

2、避免从众心理,道听途说,人云亦云,大部分人的想法不一定是正确的,只有回到事物本原,排除一系列的干扰,才能够还原事物最真实的一面。

3、学习理论的知识,从客观的角度去看问题,避免受到感官的欺骗。

例如放在水中的筷子,它折射出来的样子使我们误认为筷子折断了,实际上只是错觉。

4、行动起来。

只有空想,是不能够促进认知发展的。

想要避免认知偏差,直接去沟通,去研究,去亲身经历,才能有机会全面认知。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认识的还原
——读胡塞尔《现象学的观念》有感
江晓涛
与哲学的本体论一样,哲学的认识论也有其基本问题,即认识能不能够把握其对象,认识又是如何把握其对象的。

与本体论不同的是认识论的这一基本问题提出之初自身就存着逻辑悖论。

既然认识论的任务是解决认识可能性的问题,那么,哲学的认识论在提出其基本问题时认识的可能性就已受到怀疑;同时,对认识论基本问题本身的认识和认识能力也因此受到怀疑。

这样一来,于认识论基本问题的任何解答都是受到怀疑的认识和受到怀疑的认识能力在解答;这就是认识论基本问题的悖论。

由于这一悖论,认识论基本问题便不能成立。

于是,怀疑主义哲学就出现了。

怀疑主义认为认识对象不可知。

为了应对怀疑主义哲学,胡塞尔的现象学也出现了。

在回答怀疑主义的诘问时胡塞尔姑且承认其认识有效性不能成立,但不是所有认识有效性不能成立,至少有一种认识存在是不容怀疑的。

胡塞尔认为,认识可能性虽受到怀疑,但认识本身的存在是不容怀疑的,它是不需要论证的,它是在人的认识过程中被直观地把握的,这种在认识过程中直观地把握到的认识,也即对认识本身存在的认识是不容怀疑的。

用胡塞尔的话说就是“在体验过程中和对体验的朴素反思中,思维和体验的存在是无可怀疑的;直观地直接把握和获得思维就已经是一种认识,诸思维是最初的绝对被给予性。

”打个比方,我现在看到一只瓶子,我正在思维这只瓶子里有没有我需要的东西。

这里,我们且不管对瓶子里有没有我需要的东西的思维结果是否能成立,先把目光集中于我思维这只瓶子里有没有我需要的东西这一过程本身。

我们会发现这一思维过程本身的存在是确定无疑的,不需要论证的,不需要任何外在的认识能力来加以认识的;但同时又能被认识直截了当地加以掌握;因为在这里认识和这一思维过程是自身的同一。

而这一思维过程就是胡塞尔所说的现象或认识现象。

这种方法就是胡塞尔称之为认识还原的方法。

这里胡塞尔把笛卡尔“我思故我在”的命题正好倒了个个,成为“我在故我思”。

即我存在着,我思维着,这是不需要论证的。

于是,胡塞尔把有关对象的学说统统宣布为无效,用胡塞尔自己的话说,“所有超越这物都必须给以无效的标志,即:它们的存在,它们的有效性不能作为存在和有效性本身,至多只能作为有效现象。

这样还不够,胡塞尔继续说,“只有还原了的纯粹的现象才是绝对的被给予性。

”在这里,“体验着的自我、客体、世界时间中的人……都不是绝对被给予性。

”这样一来,“我在故我思”中的“我”及思维中的一切内容都被宣布为无效。

只有纯粹的认识现象本身是自身被给予性的,是有效的。

这样,我在故我思中的经验自我也给排除了出去。

经过这样的还原,有效性的东西就只有“诸思维是最初的绝对被给予性”。

这种诸思维是最初的绝对被给予性,胡塞尔把它称之为实在内在。

所谓实在内在就是认识在自身之内直观地把握自身。

在这里“实在内在”必须和“实体内在”区别开来,实在内在就是指“思维的自身被给予性”,所谓思维的自身被给予性就是指认识直观地把握自身。

实体内在是心理学意义上的内在,它把人的认识过程作为认识的对象来研究。

而现象学讲的内在是指“实在内在”。

这里“诸思维是最初的绝对被给予性”的论证,在胡塞尔是一种认识开端的论证,是对认识活动自身存在的认识的有效性的论证;但不管他愿不愿意,事实上他还在论证认识活动自身的存在。

下面,我们来模拟胡塞尔的论证过程:
我思维着,我认识到我在思维,我的思维和我认识到我在思维是直接的同一,是直观的把握,因此,我认识到我在思维这一认识的有效性是不容怀疑的,是不需要论证的。

胡塞尔用的基本观点出来了:一、直观。

二、现象。

通过直观的方法,在还原的第一阶段把认识对象等同于认识现象。

很清楚,这里胡塞尔是通过论证认识活动的存在来支持认识的有效性。

看起来,胡塞尔的第一步论证成立了,但仔细考问一下,它真能成立吗?于是我们又发现了问题。

首先,从逻辑上讲是循环论证。

它通过认识的存在来论证认识的有效性,同时,认识存在又必须通过认识的有效性来证明。

这里,既然“诸思维是最初的绝对被给予性”,不是通过认识的有效性来论证认识存在又是什么。

其次,用本体论来论证认识论,再用认识论来论证本体论。

但归根到底是用认识存在论证认识有效性。

我们知道,认识存在应该是认识有效性的论证结果,而不是相反。

不过,胡塞尔通过认识存在论证认识有效性的做法事实上开启了存在主义道路。

但胡塞尔的还原并未到此为止,有关认识存在的认识的有效性并不等同于所有认识的有效性。

也就是说,认识是如何超越自身的。

于是胡塞尔开始了新一轮的论证。

所谓“超越”是指认识超出自身把握对象。

用胡塞尔自己的话就是“思维的直观认识是内在的,客观科学、自然科学和精神科学,仔细考察一下的话还包括数学,它们的认识是超越的。


为解决这一问题,胡塞尔提出“本质直观”。

在直观中,认识把握的是认识现象自身,在本质直观中,认识切中对象。

比如,对于“这只杯子是空的”这一认识来说,直观只是把握“这只杯子是空的”这一认识现象本身;而本质直观则同时把握“杯子”、“空”等现象;但这些现象的把握必须是直观地把握,是直观认识的自身被给予,而非被逻辑、理论所把握。

换句话说,就是直观把握认识自身,本质直观还把握认识内容,当然这内容也是认识自身给予的。

用胡塞尔的话说就是直观地把它的一般对象提高到一般意识之中,于是一种认识的本质学说就成为可能了。

在这里,对象不是在认识直观之外,是在认识直观之中。

于是,本质客观性也产生了。

胡塞尔之所以把这种认识称为本质直观,我想是因为认识的本质就是把握对象,而实在内在只是直观把握诸思维自身,而不关乎对象。

这儿有几点须要注意:
1.对象的把握是通过直观,即使是逻辑推演和归纳,究其根本也是无数的直观。

比如“红”这个概念,我们对许多个别的红的把握,或大红、或浅红、或桃红等的把握是直观的,最后我们直观到了“红”。

2.对象是在认识中认识自身被给予的,认识对对象的把握并非超越自身之外,而是在自身之中完成的,因而是一般内在或本质内在。

在这儿胡塞尔区别了实在内在和一般内在。

实在内在前面已讲过。

这儿解释一下一般内在或本质内在。

在认识活动中,对一般之物的认识是个别的东西,但明证性中(所谓明证性是指在直观中不言自明的意思)被给予的一般之物本身不是一种个别的东西。

比如仍旧是“这只杯子的空的”这一认识,认识对“杯子”和“空”的把握本身是一种个别的东西,但被认识把握到的“杯子”和“空”却不是个别的东西,而是一般的东西。

由于这种一般的东西在认识自身中的存在,被直观地把握,因此认识在自身中,并未超出自身之外,因此它是在实在内在的意义上实现的超越。

于是胡塞尔说:当我们拥有被直观到的现象时,似乎我们也就拥有了现象学。

这样,所有假说、事实、公理中科学地演绎出、归纳出的有效性真实性等等仍然有效,只是只能作为现象在直观中存在着。

用胡塞尔的话说:它的地盘是在绝对自身被给予性之中的先天。

这就是说,实在内在中认识直观地把握认识现象自身,认识、认识现象是自身同一的。

3.现象的观念。

既然对象的把握是通过直观,那么,直观把握的自然只能是现象。

何为现象?胡塞尔用声音作比喻。

声音被还原显现的被给予性和显现物的被给予性;显现的被给予性就是“听声音”这一过程,这一过程中,“听声音”这一认识直观地直接把握自身,它是直观认识的自身直接同一。

显现物的被给予性就是作为对象的声音,声音在这里是被听声音这一认识活动直观地把握。

至此,胡塞尔的认识还原结束。

通过以上表述可以看出,胡塞尔现象学力图解决的是二个困扰哲学界几个世纪的老问题。

一、即
前面所说的认识有效性问题。

二、现象与本质的关系问题。

前一个问题几个世纪以来一直遭到怀疑论的纠缠。

后一问题从康德以来一直处于二元对立状态。

而胡塞尔则通过把本质与现象的二元对立统一于认识现象,从而一举解答了这二个问题,也附带着表明了他对本体论基本问题的看法。

(下转第48页)(上接第45页)
胡塞尔对这二个问题的解答真能成立吗?未必!
一、正如萨特所认为的,现代哲学把表象与本质的对立还原为现象,看起来解决了问题,其实引起了新的怀疑论。

因为任何对象作为现实的现象都是有限。

作为可能性来说都是无限。

这种有限与无限的对立究其实质仍旧是表象和物自体的对立。

二、认识在给予自身对象时是不可能把握其无限性的。

那么,它对其有限性的把握就是有过去、现在、未来的分别。

这种分别认识主体又是何以形成的。

三,胡塞尔说的本质直观实际上仍未超出康德经验知识的范围,本质直观的方法究其本质也仍然是经验的方法。

那么康德所说的纯粹知识在胡塞尔的现象学中又该如何被把握。

抑或是胡塞尔压根就不承认纯粹知识。

作者:江晓涛常州市文化馆
(责任编辑:汤继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