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人遗忘的民国才女——雷妍
民国才女吕碧城你只看到她的孤独却不懂她的高贵
![民国才女吕碧城你只看到她的孤独却不懂她的高贵](https://img.taocdn.com/s3/m/f7f9ae9cb84ae45c3a358ce4.png)
民国才女吕碧城你只看到她的孤独却不懂她的高贵1929年春天,维也纳万国保护动物大会上,一位衣衫金翠辉煌,头戴珍珠抹额的优雅女士,正在声情并茂地用英文进行演说。
她高调的装扮,流利的口才,诚挚的感情,深深征服了在场的观众。
这个光彩夺目的女子,正是民国才女吕碧城。
在她身上,有太多和“第一”有关的标签:中国新闻史上第一位女编辑,第一位女权运动提倡者,中国第一位女校长。
这一连串耀眼的成就,即便放在百年后的今天,也令很多人望尘莫及。
但透过悠长岁月回望,人们最津津乐道的依旧是她终身未嫁,小姑独处的经历。
孤独,似乎成了吕碧城身上无法回避,贯穿一生的关键词。
经得起风雨,在孤独中绽放吕碧城出生在安徽一个书香世家,母亲能诗能文,父亲任山西学政,后来辞官回家,潜心教育儿女。
在父亲的栽培下,年幼的吕碧城很快显露出了过人的天分。
她五岁作诗,七岁作画,小小年纪就能写出“夜雨谈兵,春风说剑”这样浑厚有力的诗句。
能够舞文弄墨的才女并不少见,但像吕碧城这样下笔矫健,意气凌云的却是凤毛麟角。
文字藏着一个人的胸襟和命运:这个女孩的身上,没有脂粉之气,却有林下之风。
她的世界,断然不会只禁锢在这青瓦白墙的闺阁之中。
十二岁时,吕碧城平静的生活被划上了句点。
这一年,父亲因病去世。
家中没有男丁,觊觎财产的族人闻风而至,甚至不惜将吕碧城的母亲软禁。
鲁迅先生曾经说过:“有谁从小康人家而坠入困顿的么,我以为在这途中,大概可以看见世人的真面目。
”这句话拿来形容吕碧城当时的处境,再贴切不过。
亲人们的因利反目让人齿冷,更雪上加霜的是,两年前就已经和吕碧城定亲的同乡汪家,见她家颓势败,也趁机提出退婚。
失去了父亲的荫庇,又被未来的夫家抛弃。
年少的吕碧城茕茕独立,既留不住过往,也看不到未来。
成长有时是很漫长的事,有时却只在一瞬间,接连的打击让吕碧城迅速成熟起来。
她压抑住心中的悲愤,四处联络父亲的朋友寻求援助,最终救出了母亲。
风雨来袭的时候,她孤立无援,却竭力成为亲人的依靠。
民国四大才女是哪四位
![民国四大才女是哪四位](https://img.taocdn.com/s3/m/bd6f182677c66137ee06eff9aef8941ea76e4b94.png)
民国四大才女是哪四位民国时期涌现出了众多才华横溢的优秀女性,其中的吕碧城、萧红、石评梅、张爱玲更是被称为“民国四大才女”。
为此店铺为大家推荐了一些民国四大才女的知识,欢迎大家参阅。
1912年,统治中国两千多年的封建王朝覆灭,中华民国正式成立。
紧随其后的五四新文化运动使民主和科学深入人心,根深蒂固的封建思想渐渐开化。
中国文坛上出现了一大批女性文学作家及作品。
她们以其独具特色的创作风格及审美倾向而独树一帜,令当时的男性作家耳目一新。
尤其是她们将自身大胆的人生情爱追求和不懈探索精神,渗透融合于文学作品之中,达到了更鲜活更新奇的效果,成为当时文学中的一股强劲的新鲜血液。
其中的吕碧城、萧红、石评梅、张爱玲更是被称为“民国四大才女”。
民国四大才女之一:吕碧城简介吕碧城生于1883年,父亲吕凤岐是光绪三年丁丑科进士及第,曾任国史馆协修、山西学政等,家有藏书三万卷。
12岁那年,父亲去世,因吕家无男子,族人便以其无后继承财产为名,霸占吕家财产,与吕碧城9岁时便议定婚约的汪氏,见吕家变故,也连忙退婚。
1904年,吕碧城结识了天津《大公报》总经理英敛之,并以绝妙文采,得到英敛之的赏识,成为该报第一位女编辑。
从此,吕碧城声誉鹊起,一发不可收。
此后,她兴办女学、提倡女权、出国游学,后因不屑袁世凯称帝,毅然辞去了大总统秘书的职位。
动荡的时代,新旧擅递,社会剧烈的变革,个人不同寻常的境遇,使碧城的词别开生面,多姿多彩,倍受世人瞩目。
吕碧城是那个时代特立独行的新女性,也是近代杰出的女词人,她的诗词创作,有着极高的天赋和才华,作为辛亥革命前后着名的文学团体——南社的重要成员,被称为“近三百年来最后一位女词人”。
龙榆生《近三百年名家词选》录六十六位名家词作四百九十八首,吕碧城五首殿后,有“一代词媛”之称。
文学家潘伯鹰形容她的词“足与易安俯仰千秋,相视而笑”近人钱仲联先生作《南社吟坛点将录》将吕碧城目为“地慧星一丈青扈三娘”,认为“(碧城)近代女词人第一,不徒皖中之秀。
一半尘土里安详,一半空中飞扬
![一半尘土里安详,一半空中飞扬](https://img.taocdn.com/s3/m/ca6121d5aef8941ea76e0596.png)
一半尘土里安详,一半空中飞扬作者:若晴天来源:《莫愁·智慧女性》2018年第05期可以接受命运的安排,但决不陷于泥淖。
梦回民国,最惹人迷恋的,莫过于一群女作家。
她们是时代的反叛者,婚姻却大都不圆满。
情感挣扎被文字娓娓道来,让人更了解一个悲欢离合的年代。
沉樱,在近代女作家群中承上启下。
然而,她被许多人遗忘,因为她解放前去了台湾,大陆少见她的作品。
她著有《欲》《喜筵之后》等小说,理性思考着狂热爱情下的危机。
这些创作,来源于她人生中深层的痛,以及思考。
17岁时,沉樱入读上海大学中文系,并开始发表作品。
此前,复旦剧社并无女学生,演戏时经常需要男扮女装。
剧社领导人洪深厌恶这种反串,便要物色一位女生,实行男女同演。
内外皆秀的沉樱,自然被选中。
她主演了《咖啡店的一夜》,出乎意料地成功。
表演中,“复旦第一帅”马彦祥与沉樱合作默契,后来又合作了几部戏,便假戏真做坠入爱河。
不久,沉樱被招入复旦,成为该校第一批女学生。
同在一个校园,她与马彦祥更亲密了。
1928年冬,由洪深主婚,马彦祥与沉樱办了新式婚礼,双方家长都不在场。
从此,两人开始了“戏剧般的”夫妻生活。
马彦祥的父亲叫马衡,是北大教授、故宫博物院院长。
可以说,马彦祥算是公子哥,浪漫有余,贴心不足。
沉樱怀孕时,马彦祥要去各地演戏,就把沉樱送到父母家里。
他常年在外,两人聚少离多。
雪上加霜的是,1930年,因为揭露“东陵盗宝案”,公公马衡被迫出走,家里留下沉樱和婆婆、小姑相依生活。
沉樱喜欢参加社会活动,每天早出晚归。
小姑喜欢这位新派嫂子,婆婆却多次表达不满。
此时,马彦祥又移情别恋。
对于凋零的初恋,沉樱只是伤心,并没有哭闹挽留。
她带着孩子,毅然离开了马家。
后来,晚年的马彦祥多次要求相见,沉樱都严词拒绝。
马彦祥通过两人的女儿马伦,送给沉樱两幅扇面,沉樱也拒收。
第一段婚姻的结局猝不及防,沉樱并未丢失自尊。
她很清楚,她不懂他,他也不懂她。
他们的相识,不过是舞台上爱情的衍生,泡沫一般。
民国四大才女
![民国四大才女](https://img.taocdn.com/s3/m/b0fc596af242336c1eb95ee8.png)
小说
《不幸的她》上海圣玛利女校年刊《凤藻》总第十二期,1932年,为作者处 女作。 《牛》《霸王别姬》,《沉香屑第一炉香》, 《茉莉香片》《心经》,《倾城之恋》,《琉璃瓦》,《金锁记》,《封 锁》,《连环套》, 散文
《迟暮》,《秋雨》,《论卡通画之前途》,《牧羊者素 描》,《心愿》,《烬余录》,《谈女人》《论写作》 《童言无忌》 学术论著
她是被时光之河湮没的一朵奇葩,亦是一个不老的传奇。 聪颖早慧,却少年失怙,家产被夺、夫家退婚,在一连串 打击之后,只能过着寄人篱下的生活。这样的遭遇足以摧 毁一个脆弱的灵魂,却没能阻挡她前行的脚步。 她主笔《大公报》,被誉为“中国第一位女编辑”。 她才北洋女子公学,成为“近代教 育史上女子执掌校政第一人”。 涉足政界,角逐商海,游历欧美,“手散万金而不措意, 笔扫千人而不自矜”,将人生的每一步都走得风生水起的 她,最后却勘破了世事和繁华。 女性的自立、自觉、自醒是一个永不过时的话题,而100 年前的她,早已用自身的故事,为我们留下了一份完好的 答案。
家乡多么好呀,土地是宽阔的,粮食是充足的,有顶黄的金 子,有顶亮的煤,鸽子在门楼上飞,鸡在柳树下啼着,马群 越着原野而来,黄豆像潮水似地在铁道上翻涌。 东北流亡同胞,为了失去的地面上的大豆,高粱,努力 吧!为了失去土地的年老的母亲,努力吧!为了失去的地面 上的一切的记忆,努力吧! ——萧红《给流亡异地的东北同胞书》(1941)
民国四大才女
中 文 名:张爱玲 外 文 名:Eileen Chang 别 名:张瑛(父母取名) 国 籍 :中国 民 族:汉族 出 生 地:上海市静安区 出生日期:1920年09月30日 逝世日期:1995年09月08日 职 业:作家 毕业院校:香港大学、圣约翰大学(皆辍学) 代表作品:《金锁记》、《倾城之恋》、 《半生缘》、《红玫瑰与白玫瑰》等 丈 夫:胡兰成;赖雅(美国) 笔 名:梁京 祖 籍:河北省唐山市丰润区
雷妍小说的女性视角
![雷妍小说的女性视角](https://img.taocdn.com/s3/m/cc7c8ed5a58da0116c174967.png)
雷妍小说的女性视角姓名:杨静班级:研12中文学号:12010030摘要:雷妍是 20 世纪40 年代北平沦陷区的重要作家之一,其小说取材广泛,既有现代都市,又有田园乡村;既有上层显贵,又有市井贫民。
但不管取材如何广泛,其创作总是贯穿着对女性命运的关注,对女性自身懦弱的审视以及对封建男权社会的批判,这也正体现了其创作的显著的女性文学特色。
本文将从女性悲惨命运的申诉,女性自由意识的觉醒以及女性本体的审视三个方面来探讨雷妍小说的女性视角。
关键词:雷妍,女性命运,自由意识,女性本体进入1990年代,大陆学者对沦陷区作家和作品的研究出现了一个高潮,借着这个高潮,张爱玲研究成为显学,苏青、梅娘的研究也都日渐深入,但是“中国现代文学史,至少中国现代女性文学史,到现在还遗漏了一个雷妍,就像以前曾经遗漏张爱玲、苏青、梅娘她们一样。
”[1]雷妍是北平沦陷区重要的女作家,其创作生命期只有短短十几年的时间,但是在这短短的十几年间,她出版了《良田》《白马的骑者》《奔流》《鹿鸣》《少女湖》《凤凰》六个小说集,还有很多小说和散文未收入集子,算得上是当时创作颇丰的作家。
沦陷区文学是在整个中华民族抗日的总形势下的一个子文学区,身处这样一个受到异族的统治的现实环境,为了让自己和自己的文学作品有生存之路,雷妍和其他大多数的沦陷区作家一样,选择规避政治,转而通过描摹日常生活来言说当局不准说而自己想说且应该说的话。
这对日常琐碎生活的关注就是对“人”的关注,且雷妍在关注“人”的同时更关注的是“女人”,这就使得我们在研究雷妍时无法不研究雷妍笔下所表现的各式各样的女性以及其抒写女性是所选取的视角。
一、女性悲惨命运的申诉雷妍的小说虽然题材广泛,体裁多变,但是始终没有脱离两性话题,其小说体现出了其对女性爱情、婚姻、职业和生存状态的真切关怀,从其作品中我们可以“听到中国妇女的呼声,这声音虽然软弱、脆细、无可依靠,然而则确是发自千万妇女的胸腑,这是真的中国妇女的呼号,毫无假借或做作。
徘徊在理想与现实之间——1940年代雷妍小说创作论论文
![徘徊在理想与现实之间——1940年代雷妍小说创作论论文](https://img.taocdn.com/s3/m/ca556017b42acfc789eb172ded630b1c59ee9bfb.png)
摘要雷妍是20世纪40年代北平地区重要的作家之一。
在十年的创作过程中,她为后人留下了六部小说集以及许多单篇小说和散文,但在此后几十年的文学研究中,她和她的作品都极少得到应有的关注。
雷妍走上文学创作道路和她的人生经历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
少女时代良好的教育、故乡的纯美与温馨,父母的开明与爱护,这些正面的因素使雷妍的小说创作表现出对美好情感的理想化追求。
然而,婚恋的失败、战争的摧残、家庭的重负,这接连发生的变故又使她的小说具有强烈的现实色彩。
本文尽可能地搜集了雷妍的大部分小说,以她的自身遭遇为切入点,以申诉女性命运、渴望人性自由、理想故园的回归、讽刺及控诉都市虚伪文明等方面为角度,对雷妍小说进行了分析研究。
封建的旧式婚姻关系、畸形对立的婆媳角色,卑微的社会地位,使女性在传统的宗法制社会难有立足之地,从而产生对自由的无限渴望。
故乡永远是心灵的理想家园,雷妍小说呈现出的对故乡的怀念、依恋以及理想故园的失落,都表达了追求美好情感的愿望。
此外,雷妍为数不多的都市题材小说讽刺了都市文明的虚假,控诉了都市社会的黑暗和不公。
从雷妍的小说中我们体会出其价值观、人生观在理想与现实之间的徘徊与挣扎。
雷妍作品表现出对美好人性的依恋源于她内心的理想元素,但在战争阴霾笼罩的都市里,现实一次又一次破碎着她的理想。
所以,无论是在真实的生活还是在理想的文学世界中,雷妍和她的作品都让我们感悟到在纷乱的年代里她对理想的坚持和憧憬,以及对现实的反抗与斗争。
关键词雷妍理想现实女性命运AbstractLeiYan was the 1940’s one of the most important writers in Beiping region. In 10 years of the process of creation,she left for later generations six story collections as well as many single novels and prose,she and her works were rarely given due attention in the later decades of literary study. LeiYan’s literary creation had a close relationship with her life experiences.A good education of girlhood,her hometown of beauty and warmth,enlightenment and love of the parents,these positive factors made LeiYan’s novels showing idealized pursuit of good feelings. However,love and marriage in failure,the ravages of war,the burden of the family,these spate of misfortunes made her novels having a strong practical color.This paper collected most novels of LeiYan as much as possible and analyzed them with her own experience as a starting point,to appeal to the fate of women,the desire to human freedom,the regression of ideal hometown and the satire and indictment of urban false civilization. Feudal customary marriage relationship,the role of the deformity and opposite mother-and daughter,humble social status make women difficult to have a foothold in the traditional community,resulting in an infinite desire for freedom. Hometown will always be the ideal home of the soul. The nostalgia and attachment for hometown as well as loss of the ideal hometown,had expressed its desire to pursue a better emotional. In addition,LeiYan’s few urban novels satirized urban false civilization and complained the darkness and injustice of the urban society. We appreciated LeiYan’s values and outlook on life in between the ideal and the reality of wandering and struggle.The ideal elements of LeiYan made her show of the attachment of human nature in works,but during the war of the shadow city,her ideal was broken once again and again by the reality. Therefore,whether in real life or in literary works,LeiYan all let us comprehend of her ideal of persistence and vision in the chaotic years,as well as to the reality of the resistance and struggle.Key words LeiYan Ideal Reality The fate of women目 录引言 (1)第1章“为生存而艺术” (6)1.1 从幸福女儿到艰辛女人 (6)1.2 短暂但丰富的创作历程 (10)第2章女性视角的观照 (14)2.1 申诉女性命运 (14)2.2 渴望自由的心灵诉求 (19)第3章故园:心灵的理想家园 (24)3.1 充满依恋、希望的乡土之情 (24)3.2 理想故园的失落 (27)第4章都市:人性的沦陷之地 (29)4.1 对都市文明的讽刺 (29)4.2 情色物欲间的相互利用 (31)4.3 控诉社会的强音 (33)结语 (36)参考文献 (37)附录 (39)致谢 (41)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科研成果 (42)引言从1931年“九·一八”事变到1945年抗日战争胜利,中国的东北、华北、华东、华南等地区相继沦陷,范围之大,包括像长春、北京、上海、南京、武汉、广州这样的许多中心城市。
细数民国的六大才女
![细数民国的六大才女](https://img.taocdn.com/s3/m/9462c8cf49649b6649d74703.png)
细数民国的六大才女关于民国的四大才女,有好几种版本,第一种:吕碧城、萧红、陆小曼和石评梅;第二种:吕碧城、萧红、石评梅、张爱玲;第三种:张爱玲、林徽因、陆小曼、萧红。
下面,本站就从网络上整理一下所有上榜才女的概括,归结为民国的六大才女,以飨读者。
民国六大才女之吕碧城啼鸟惊魂,飞花溅泪,山河愁锁春深。
倦旅天涯,依然憔悴行吟。
几番海燕传书到,道烽烟故国冥冥。
忍消他、绿醑金卮,红萼瑶簪……这首愤词是上个世纪初,一位旅居海外的女词人,在知道祖国大地兵荒马乱、生灵涂炭的情景下悲愤而成,名曰《高阳台》的上半阙。
这位民国公认的四大才女之一曾经叱咤词坛,在民国动荡时期演绎了一出神奇起伏的人生戏剧。
这,便是吕碧城。
也许今天,提起吕碧城已经少有人知了。
但是,吕碧城,这个屡遭变故、经历风云百态的女人,却是民国四大才女之首。
她的才情是一座无法超越的丰碑,可谓后来女子无越之者。
民国六大才女之萧红每个人的生命本是一条清澈纯粹的河流。
眼前,一条唤作呼兰的河流波光粼粼。
泪水、叹息、美丽的忧伤似那缓缓河水一般,流淌出了寂寞与荒凉的灵魂——萧红。
萧红,这个20世纪30年代红极一时的女作家,也被誉为民国四大才女之一。
有人说,萧红是“饥饿”的,这是我认为最精准的评价。
萧红本名张乃莹,1911年6月出生在黑龙江呼兰县一个乡绅之家,继母费尽心机地虐待她,压抑与伤害雕刻了她低沉、忧郁、感伤的性格。
中学时的萧红,结识了哈尔滨政法大学的一名青年,第一次有了被呵护的感觉,于是她不顾一切地奔向他。
抗拒家里的包办婚姻,随他远山北平。
然而开门迎接他们的却是一个梳着发髻的少妇……破碎的初恋,让她重返哈尔滨,被迫和那场包办婚姻中军阀的儿子王恩甲同居于旅馆。
拖欠大量食宿费用后,他一去不回了。
房东遂将身怀六甲的萧红扣为人质,并欲卖到妓院。
惊恐之中,她写信向《国际协报》求救。
来营救她的萧军成了她的宿命,他的义胆柔肠打动了她,她的文学才情征服了他。
二人结为夫妻,开始一段一贫如洗,共患难的生活。
历史趣谈:民国第一才女是谁?为何终身不嫁 终成绝代剩女
![历史趣谈:民国第一才女是谁?为何终身不嫁 终成绝代剩女](https://img.taocdn.com/s3/m/2224a101a8114431b90dd846.png)
如对您有帮助,可购买打赏,谢谢民国第一才女是谁?为何终身不嫁终成绝代剩女导语:她们有出众的容貌、才学、家境、成就,有传奇的情感、故事、遭遇、人生,在当时也是影响巨大、闻名遐迩、人人赞叹。
但是,由于历史的风烟滚她们有出众的容貌、才学、家境、成就,有传奇的情感、故事、遭遇、人生,在当时也是影响巨大、闻名遐迩、人人赞叹。
但是,由于历史的风烟滚滚来去,浓雾遮蔽,大浪淘沙,如今她们当中很多人已鲜为人知。
今天再介绍一位——吕碧城。
她是“被时光之河湮没的一朵奇葩,亦是一个不老的传奇”。
她被称为“民国四大才女”(说法很多,其中一种说法是吕碧城、石评梅、萧红、张爱玲;此外还有林徽因、庐隐、陆小曼、白薇、苏雪林等人,倒不妨搞个“民国十大才女”的名单来)之一,也有人说她就是“民国第一才女”,还是女词人中“三百年来第一”、“近代教育史上女子执掌校政第一人”、“北洋女学界的哥伦布”;她又是“吕氏四姐妹”(吕惠如、吕美荪、吕碧城、吕坤秀)之一和之首,且有人称她是“风华绝代民国剩女”,独身终老;她还与秋瑾齐名,号称“民国南北二女侠”。
她是作家、报人、旅行家、教育家、社会活动家。
她既美丽又聪慧,琴棋书画、诗词文赋样样精通,古典文学造诣冠绝天下,乃近代第一女词人、女报人;还工书画、擅琴艺,会说6国语言,包括一口流利的英语。
她一直坚持只用文言创作,反对“五四”时期开始的白话文运动。
有论者说,以她的艺术感觉和描写功力,如果能用白话文创作,成就可能超过新文学史上其他任何女性作家。
曾是天津《大公报》第一位女编辑、主笔;参与创办北洋女子公学,出任总教习、监督;担任袁世凯总统府机要秘书、参政;留学美国哥伦比亚大学;参加世界动物保护委员会,创办中国保护动物会,倡导动物保护与戒杀,自己晚年也彻底吃生活常识分享。
民国第一才女吕碧城之谜
![民国第一才女吕碧城之谜](https://img.taocdn.com/s3/m/3df7fd71168884868762d6f2.png)
些 端 倪 ,比如 英 敛 之 10 年 5 1 94 月 3 日见 到 吕碧 城 后 写 的 日记 中 ,说 自
出了 名 的 吕碧 城 曾不 无 得 意 地 说 : “ 由是京津 闻名来访者踵相 接 ,与督
己 “ 怨艾 颠倒 ,心猿意 马”什么 的 ,
并 且 ,英 敛 之 的 夫 人 在 吕 碧 城 来 过 的 几 天 后 ,执 意 要 去 北 京 读 书 。这
些 , 已可 以说 明 一 些 问题 。
署诸 幕僚 诗词 唱 和无 虚 日。 ”试 想 ,
吕碧 城2 岁时 就成 为 北洋 女 子师 范 3
学 堂 的 总 教 习 也 就 是 校 长 , 没 有 英
吕贤 基 来 安 徽 之 后 不 久 ,在 舒 城 一
役 中战败 ,投 水 自杀 。算 起来 ,吕
贤 基 应 该 是 吕凤 岐 的 曾 祖 父 。 吕贤
基 是管 工 部 的 ,那 时候 的工 部 ,负
样 的 地 位 和 权 力 ,在 建 官 府 工 程 的
作为她 的乡贤 ,我刚工作时去过 责 全 国各 地官 府设 施 的建 设 ,以这 同 时 ,为 自己 家 谋 这 样 一 个
溏派 臭 { 鎏
J NH A NH I G U I SI A WE
之谜 民国第一才女吕碧城
赵 焰
近 磊善 昙 _
的 经 历 ,她 的 思 想 和 结 局 ,在 很 大 程 度 上 ,都 称 得 上 是 一 个 谜 。 旌 德 庙 首 的 吕 家 大 屋 ,那 屋 真 大 , 总 共 有 几 十 间 ,黑 漆 漆 阴 森 森 的 , 像 是 栖 着 无 数 幽 灵 的 中世 纪 古 堡 。 我 在 里 面 走 得 晕 头 转 向 ,一 直 担 心
民国四大才女分别是谁_民国四大才女有哪些人
![民国四大才女分别是谁_民国四大才女有哪些人](https://img.taocdn.com/s3/m/59153fc9f705cc17552709ff.png)
民国四大才女分别是谁_民国四大才女有哪些人在民国时期,出现了四大才女,她们分别是谁呢?以下是为大家整理的民国四大才女分别是谁,欢迎大家阅读。
民国四大才女:萧红萧红(1911-1942),原名张乃莹,笔名萧红,悄吟,出生于黑龙江省呼兰县一个地主家庭。
为了逃婚出走,困窘间向报社投稿,并因此结识萧军,两人相爱,萧红也从此走上写作之路,两人一同完成散文集《商市街》。
1934年,萧红完成长篇《生死场》,在鲁迅帮助下作为“奴隶丛书”之一出版。
萧红由此取得了在现代文学史上的地位。
萧红带有左翼现实主义风格的小说还有一部长篇小说《马伯乐》。
她更有成就的长篇是写于香港的回忆性长篇小说《呼兰河传》,以及一系列回忆故乡的中短篇如《牛车上》、《小城三月》等。
被誉为“30年代的文学洛神”的萧红,是民国四大才女中命运最为悲苦的女性,也是一位传奇性人物,她有着与女词人李清照那样的生活经历,并一直处在极端苦难与坎坷之中,可谓是不幸中的更不幸者。
然而她却以柔弱多病的身躯面对整个世俗,在民族的灾难中,经历了反叛、觉醒和抗争的经历和一次次与命运的搏击。
她的作品虽没有直接描述她的经历,却使她在女性觉悟的基础上加上一层对人性和社会的深刻理解。
她把“人类的愚昧”和“改造国民的灵魂”作为自己的艺术追求,她是在“对传统意识和文化心态的无情解剖中,向着民主精神与个性意识发出深情的呼唤”。
萧红的一生是不向命运低头,在苦难中挣扎、抗争的一生,应该说直接影响其命运并引发她开始文学创作的是萧军的出现,并走进了她的生活。
这位没有受过高等教育却有着写作天才的女性命运悲凉,1942年1月22日死在香港时,她生命中的两个男人都不在身边。
(宇慧)民国四大才女:吕碧城吕碧城(1883年-1943年),安徽旌德人,生于1884年。
父亲吕凤歧,光绪三年进士及第(与清末著名诗人樊增祥同年),曾任山西学政,家学渊源。
吕家有姐妹四人,吕碧城是老三。
吕碧城和她的姐姐吕惠如、吕美荪都以诗文闻名于世,号称“淮南三吕,天下知名。
高考作文人物素材---一生被四次抛弃的“民国才女”--萧红
![高考作文人物素材---一生被四次抛弃的“民国才女”--萧红](https://img.taocdn.com/s3/m/a010697df242336c1eb95e43.png)
一生被四次抛弃的“民国才女”--萧红女人一生最需要的是爱!她一生渴望爱,追逐爱,却被总爱的苦恼纠缠!萧红,这个被称为民国时期的李清照,被誉为“30年代的文学洛神”的“民国四大才女”,一生苍凉,是不幸中的最不幸者,她爱情的经历,似乎比其作品诱人。
童年的不幸福是一生不幸的开始!萧红本名张乃莹,父亲是呼兰县的名流,严厉又冷漠,母亲的早逝更让她远离了爱。
压抑与孤寂、自卑与敏感、忧郁与感伤伴随她的童年。
正当她编织着自己爱情梦时,父亲却把她许给一个大军阀的儿子汪恩甲。
汪恩甲虽说相貌堂堂还接受过新式教育,可他就象现在的“官二代”一样,一身纨绔之气,要命的是他还吸食鸦片。
天性反叛的萧红没有让步,经过绝食、生病的抗争,她为自己争取到北平上学机会。
知识改变命运,同样也改变了萧红的命运!在北平萧红谈恋爱了,对象是已有老婆的表哥陆振舜。
初恋不懂爱情,她就稀里糊涂地和表哥搅合在一起。
马克思的“经济基础决定着上层建筑”永远不会过时,在他们身上的钱花完后,表哥迫于家中断绝经济来源的压力,把萧红丢下回了东北。
回到老家后,因有辱门庭,她被父亲幽禁乡下。
任何人也关不住率性而叛逆的她。
萧红很快逃了出来,因无依无靠,便投奔未婚夫汪恩甲。
汪家自然不能再接受这样的媳妇,可长着一双迷人大眼睛,野性中带着的文静的萧红让汪恩甲心动不已,俩人偷偷在哈尔滨的旅馆过上幸福的小日子,很快她怀孕了。
可她的第二次不幸很快降临。
在他们身上钱花光后,还欠着旅馆一大笔住宿费时,汪恩甲悄悄地抛下了身怀六甲的萧红,飘然而去。
等待她的是:产后卖入下等妓院抵债。
“白马王子”把她从大水中救起萧红没向家庭低头,更不会向命运低头。
她向《国际协报》写信求助,还见到了自己喜欢的作家“三郞”(萧军笔名)。
可出现在她面前的“三郎”却身穿一身蓝色粗布长衫,一条带着补丁的裤子,脚上一双裂了口子的破皮鞋,头发更是乱成一团。
这是曾经幻想过的西装革履的绅士“三郎”么?他见到的是一个落魄、气色苍白的孕妇,可她美丽忧伤的大眼睛却闪动着异样的光彩。
作文素材 民国四大才女倾情一生,绝美文字惊艳了时光
![作文素材 民国四大才女倾情一生,绝美文字惊艳了时光](https://img.taocdn.com/s3/m/4ca936d448d7c1c709a1457a.png)
民国四大才女倾情一生,绝美文字惊艳了时光古有西施、貂蝉、王昭君、杨玉环四大美女,她们“美在相貌”;民国则有张爱玲、萧红、林徽因、冰心四大才女,她们“美在才华”。
所谓民国才女,就在于她们拥有独特的才华和魅力。
就像同样是形容“时光催人老”,别人说“岁月是把杀猪刀”,而林徽因却能写下:“昨天又昨天,美还逃不出时间的威严。
”她们,就是才华横溢的民国女子,可以将一字一句都写得如此唯美动人,连文字里深藏的灵魂都别有一番滋味。
今天,就一起走近她们,品一品她们的神仙文笔吧~Part 1:林徽因《一片阳光》(节选)那时大概刚是午后两点钟的光景,一张刚开过饭的八仙桌,异常寂寞地立在当中。
桌下一片由厅口处射进来的阳光,泄泄融融地倒在那里。
一个绝对悄寂的周围伴着这一片无声的金色的晶莹,不知为什么,忽使我六岁孩子的心里起了一次极不平常的振荡。
那里并没有几案花香,美术的布置,只是一张极寻常的八仙桌。
如果我的记忆没有错,那上面在不多时间以前,是刚陈列过咸鱼、酱菜一类极寻常俭朴的午餐的。
小孩子的心却呆了。
或许两只眼睛倒张大一点,四处张望,似乎在寻觅一个问题的答案。
为什么那片阳光美得那样动人?赏读:美丽的文字常常来自于敏感的心灵。
林徽因自小就很懂事,情感非常细腻,她的文字也体现了这一特质。
在《一片阳光》中,林徽因写下的是一次美丽无比的遇见——澄黄一片的阳光射进屋内,猛然与“我”相遇,“我”由此笔随心走、连连感怀。
那片阳光,恬静而闲逸,让人开始恍惚,不禁游离于现实之外,想起幼时也曾有一片阳光,以无声的金色的晶莹让那个小小的“我”为之神迷——原来,寻寻常常的事物,就可以美丽非凡。
而忙碌的我们,只有“意外遇见”,才会惊觉它们的美。
因着这份对生命的敏感,因着这份对生活的珍重,《一片阳光》的字里行间,都流露着真挚的情感,这种发自内心的表达,也让我们更认识到林徽因的美。
Part 2:张爱玲《倾城之恋》(节选)流苏突然叫了一声,掩住自己的眼睛,跌跌冲冲往楼上爬,往楼上爬……上了楼,到了她自己的屋子里,她开了灯,扑在穿衣镜上,端详她自己。
浅析民国女作家雷妍作品中的女性形象
![浅析民国女作家雷妍作品中的女性形象](https://img.taocdn.com/s3/m/7c6de0bedd3383c4bb4cd225.png)
春的活力 , 日渐衰老 ,最 终导致丈夫 的厌 恶和出轨 。 《 幽
伴 随着 “ 五 四 ”的时 代解 放之 音 , 除 了对 旧式 女性
灵 》 意 在 表 现 被 封 建 家 庭 伦 理 和 夫 权 戕 害 下 的 残 破 不 堪 的 的 同情 、对 乡村女性 的褒赞外 ,雷妍 的作品 《 轻烟 》 《 林 奔流》也延伸 到对有 了 “ 人 的 觉 醒 ” 的知 识 新 女 性 灵魂 。 《 浣 女》中婆婆作 为男权社会 的实施 者 ,极力扮演 珊 》 《
和力 量大胆去开辟幸 福 自由的生活 。 《 山洪 》中 黑云子 女人是丈夫 的依附 ,她忍痛放 弃 了自己的爱情 ,毅然决 然 展现 了女子身上 原始 的伟大生命 力,用 自己的力量保 护孩 地 独 自走 向未 来 事 业 的 奋 斗 中 去 , 去 追 求 女 性 的 生 命 价
子 , 经 营 着 自己 的 理 想 家 园 。一 切 都 充 满 着 温 馨 和 希 望 。 值。 《 轻 烟 》 的 方 青 有 着 妇 女 解 放 时 代 独 立 的 婚 恋 观 和 道 林 珊 》 里 人 物 形 象 生动 饱 满 ,林 珊 因 父 亲 的破 产 《 浣 女 》 竹 娇 饱 受 封 建 家 庭 的 折 磨 ,在 失 去 孩 子 之 后 , 毅 德 观 。 《
沦陷区遗落的一粒珍珠--论雷妍创作的思想内涵与艺术特色
![沦陷区遗落的一粒珍珠--论雷妍创作的思想内涵与艺术特色](https://img.taocdn.com/s3/m/c3216f2610661ed9ad51f325.png)
及 国 共 内 战 的 北 平 ,在 民 族 救 亡 的 危 难 时 刻 , 她 先 后 出 版 美 , 仿 佛 作 家 站 在 故 事 角落 的 一 隅 ,没 有 走 进 去 ,但 是 却 了六 个 小 说 集 , 成 为 当 时 北 平 沦 陷 区 , 乃 至 整 个 华 北 沦 陷 拥 有 看 透 一 切 的 熟 练 和 冷 静 。 雷 妍 的客 观 叙 述 只 是 老 老 实 区 文 坛 与 梅 娘 齐 名 的 女 作 家 。但 是 历 史 对 雷 妍 却 不 公 平 ,
创 作 并 非 追 求 情 节 的 曲折 怪 诞 ,而 是 创 造 了一 种 温 婉 而 朴 则是 揭 示 人 性 的本 真 状态 ,寄 予对 追 求 自由生 命 的 向: 住 ,企 实 的 诗 化 意 境 , 渲 染 了 一 种 强 烈 的 人 性 美 和 人 情 美 ,给 读 图构 建 真 善 美 的和 谐 人 性世 界 。正 因 为她 作 品 中众 多对 人 性
说过 , “ 这个领受过西方文学精华 ,浸淫着祖国璀璨文化的 贴入 微 。 小妇人,用无尽 的柔情 ,只讲身边 琐事 ,为 暗如磐石 的祖 综上所述 ,雷妍通过人 性叙述方式真 真切切地描 摹诉 国、暗如磐石 的家 乡,送致 了赤子 的赤情 。”[ z ] ( ㈨ 雷妍的 说 其 眼 中 的世 间 百 态 。 她 书 写 人 性 的表 象 特 征 的背 后 , 实
被遗忘的民国才女雷妍
![被遗忘的民国才女雷妍](https://img.taocdn.com/s3/m/887a81d97cd184254a353540.png)
被遗忘的民国才女雷妍作者:冯慧莲来源:《作文与考试·高中版》 2014年第12期冯慧莲提起民国才女,都会想到“南玲北梅”,张爱玲被说得太多,知晓梅娘的人也不少,但是,与她们同时代的女作家雷妍,就很少有人提及了。
刘植莲是雷妍的本名。
她1910 年4 月6 日出生在北平附近昌黎县,父亲与李大钊是中学同班同学,后来在天津金融业供职。
因父亲开明,雷妍从小就接受现代教育,她酷爱文学,喜欢英国勃朗特三姐妹的作品,更喜欢一些唯美主义作家如王尔德、梅里美和乔治·桑的小说。
在北平女子中学毕业后,她以优异的成绩考入国立北平大学女子文理学院英国文学系就读,进一步受到西方文化的熏陶。
1937 年初,卢沟桥事变发生,日军占领北平。
她在北平沦陷后,只能靠借贷、典当、做女红和到私人学馆任教维持家人的生活。
被逼无奈,她就试着写小说,投给杂志,很快被采用并寄来了稿费。
从此,她开始尽力发挥自己多年积攒的文学才能,为稻粱谋写了一篇又一篇文章,换取稿酬。
在日伪的残酷统治下,她既不愿写美化日伪统治的作品,又不能写揭露敌人和对敌反抗斗争的作品,只好去写一些乡村、城市的日常生活的场景与故事,这是“为吃饭而艺术”。
当她稍有名声后,她的母校慕贞女中决定聘她做国文教师。
她教书异常敬业,学生尊称她为“国文妈妈”。
在教书之余,她也不懈地读书、写作,在北平、上海、东北和日本等地的报刊,用“雷妍”、“沙芙”、“芳田”、“刘萼”、“端木直”、“东方卉”等笔名发表小说、散文、诗歌、寓言等。
她写都市人物,文笔秀丽疏朗;写乡村故事,多用白描手法,文风质朴,与乡野环境和谐。
她文字简约、准确,耐人咀嚼。
短短几年时间,她便成为北平,乃至整个华北沦陷区文坛与梅娘齐名的女作家。
上世纪四十年代中国女作家的创作,南方的张爱玲、苏青绽放出光彩,北方却渐趋式微。
而雷妍便越发显示其价值,她与梅娘令萧疏的北方文苑增添了亮色。
雷妍著作有中篇小说《良田》和文集《奔流》《少女湖》《鹿鸣》《凤凰》等,在上世纪四十年代,相继被多家出版社出版。
遗落的“明珠”--浅论沦陷区女作家雷妍作品
![遗落的“明珠”--浅论沦陷区女作家雷妍作品](https://img.taocdn.com/s3/m/4bb76bb76aec0975f46527d3240c844768eaa049.png)
遗落的“明珠”--浅论沦陷区女作家雷妍作品林尚平【期刊名称】《泉州师范学院学报》【年(卷),期】2014(000)003【摘要】LeiYan was a Strange Writer Compare with Eileen Chang、SuQing who had a higher visibility in occupied area where was a special time and space.In addition to Strange,she brought fresh、pure and courage what was lack in occupied area for readers.owing to unknown,she escaped the overflow reading.I think it is luck for her.%在沦陷区这个特殊的时间和空间领域里,雷妍是一个相对于张爱玲、苏青等人较为陌生的女作家。
然而,她不仅陌生,而且她的创作带着那个领域所不具有的纯善和勇气,在她所构造的清新的乡村图景中寄寓了世间缺乏的纯良人性,构建了远离喧嚣战争的世外桃源。
她没有响亮的名气,后人也就没有掘地三尺般的解读,这对于她而言,不妨是种幸运。
兹于此,以意识形态作为解析沦陷区文学惯性思维被打破,回到“文学还是人学”的单纯路径,或许更能得到永恒性的解答。
【总页数】5页(P64-68)【作者】林尚平【作者单位】福建师范大学文学院,福建福州 350007【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I207.42【相关文献】1.沦陷区女性文学论析——论上海沦陷区女作家的创作 [J], 闫顺玲;侯琰婕2.沦陷区女性文学论析——论东北沦陷区女作家的创作 [J], 闫顺玲;侯琰婕3.浅析民国女作家雷妍作品中的女性形象 [J], 曹洪辉4.沦陷区遗落的一粒珍珠--论雷妍创作的思想内涵与艺术特色 [J], 张招娣5.明珠鲍鱼:遗落民间的明珠 [J], 唐莹莹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被人遗忘的民国才女——雷妍
【士仑】被人遗忘的民国才女——雷妍(随笔)
民国才女群星璀璨。
在这璀璨的星群中,我们是否忽略了一颗明亮的星?遗忘了一名民国才女。
雷妍(1910-1952),本名刘植莲,笔名刘咏莲、刘植兰、芳田、端木直、田田、田虹等。
1935年毕业于北平大学女子文理学院英国文学系,1937年从湖南回北平娘家生孩子时,适逢“七七事变”而不能南返。
生活的重压反而促使她拿起笔在虚构的世界中释放着她的才华。
作品的发表与出版使她迅速蹿红,成为当时备受欢迎的作家。
在很短的才女生涯中,雷妍出版了《良田》、《白马的骑者》、《奔流》、《少女湖》、《鹿鸣》和《凤凰》等六本小说;还有一些未编入集的散文诗歌作品。
中篇小说《良田》是雷妍重要的作品。
曾有人说,《良田》可与另一位“女星”赛珍珠的《大地》媲美;如果不以性别类分而以地域划分的话,又有人提出:(湖)南有《边城》,(河)北有《良田》。
《良田》以林家和何家两个家族为轴心,在天灾人祸的背景下,或铺陈、或穿插、或暗示,自然、缜密地演绎着生存、情爱和生老病死的人间沧桑。
林二奶奶的老实羸弱,
林二爷的无赖好色,何大的正直多情,小凤的机敏天真,乡妓小红鞋的逢场作戏,女儿一枝花的率性求真等等,都被作者准确简练地勾勒得栩栩如生。
而众多人物中,作者极具功力地描写出林大奶奶独特的性格属性。
她为人贤淑敦厚,对何大心存好感却并不表露;品性刚强而处事干练,屡屡用智慧化解了多次危难。
林大奶奶,是现代文学史上少见的负载中庸伦理的典灾、求雨等场面均有细密逼真的描写的人物。
此外,作者将广袤天穹和大地竟如此与赖以生存的“人”浑然贴切在一起。
“我们发现,雷妍的笔名有如此多的“田”、如此多的“植物”,是否与作者生命深处对大自然近乎于偏执的爱恋相关?
有理由以为:《良田》是现代文学中具有教科书意义的中篇小说。
连同她其他文学作品取得的成就,雷妍本不应该既在当今读者中湮没无闻,也在学人中长期得不到公正的地位。
为什么呢?
穷其原因,雷妍的作品多发表于北平沦陷后那种特殊时期;相对于沦陷前文艺的繁华和喧闹,国难当头,“大刀向鬼子们的头上砍去”成为主流。
而解放后的雷研,恰逢此时盛年早逝。
建国后至今没有再版过雷妍的作品。
倒是雷妍的后人,自费出版了《雷妍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