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建铁路西安至延安线环境影响报告书

合集下载

洛川2025铁路规划

洛川2025铁路规划

洛川2025铁路规划11月4日,《新建西安至延安铁路西安至铜川段控制性工程先期开工段站前工程施工单价承包招标公告》及《新建西安至延安铁路西安至铜川段工程监理招标公告》发布,西延高铁西安至铜川段将于12月中旬正式开工建设,工期3年。

2018年12月国家发改委批复了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后因富平、阎良段线站位调整,需重新进行可研报批,西延高铁采取分段建设。

其中铜川至延安段控制性工程新延安隧道已于2020年1月开工,全线于2021年4月正式开工。

随着西延高铁西安至铜川段将于12月份正式开工,至此,西延高铁全线即将正式动工建设,工期整体协调一致,项目预计将于2025年底建成通车。

一、项目概况新建西安至延安铁路西安至铜川段已由《国家发展改革委关于新建西安至延安铁路可行性研究报告的批复》(发改基础函(2018)1855号)批准建设,项目业主(招标人)为西成铁路客运专线陕西有限责任公司。

建设规模:新建西安至延安高速铁路自西安北站、西安东站引出,经西安市高陵区、阎良区,渭南市富平县,铜川市耀州区、王益区、印台区、宜君县,延安市黄陵县、洛川县、富县、甘泉县和宝塔区,至既有包西铁路延安站。

项目正线全长287.10公里,设计时速350公里/小时。

工期4.5年。

可研批复投资估算589.2亿元。

工程投资568.4亿元,动车组购置费20.8亿元。

项目资本金276.98亿元,其中国铁集团出资116.29亿元,其余资本金160.69亿元(含征地拆迁44.4亿元)、单列投资16亿元(含征地拆迁3.6亿元)和高陵站位及铜川站规模调整增加19.28亿元由陕西省承担,资本金以外资金使用国内银行贷款。

西延高铁西安东站(不含)至铜川站(含)段正线线路长度91.162公里。

线路依次经西安市、渭南市和铜川市。

设计时速350公里/小时。

项目资本金为总投资的50%,国铁集团、陕西省出资,资本金以外的资金使用国内银行贷款。

项目出资比例为国铁集团42%,陕西省58%。

铁路线路改造项目环境影响评价报告

铁路线路改造项目环境影响评价报告

铁路线路改造项目环境影响评价报告1.引言铁路线路改造项目作为一项重要的基础设施建设工程,其环境影响评价具有重要的意义。

本报告旨在全面评估铁路线路改造项目对环境的潜在影响,为决策者提供科学依据,以确保项目的可持续发展。

2.项目背景铁路线路改造项目旨在提高铁路运输能力,缩短行程时间,提高服务质量,同时降低运营成本。

该项目计划改造既有线路,包括轨道、道岔、信号设备等,以适应不断增长的旅客和货物运输需求。

3.环境评价方法3.1 环境影响评价指标本报告将从以下几个方面对铁路线路改造项目的环境影响进行评价:大气环境影响、水环境影响、噪音和振动影响、生态环境影响和社会影响。

3.2 数据收集和分析为了评估项目对环境的影响,我们收集了相关的环境监测数据,并对其进行了分析。

同时,我们还进行了现场调查和实地观察,以获取更加全面准确的信息。

4.环境影响评价结果4.1 大气环境影响铁路线路改造项目对大气环境影响主要表现为施工过程中的扬尘污染,以及列车运行过程中的气体排放。

针对这些问题,我们提出了以下对策:对施工现场进行严格的封闭管理,采取湿法施工等措施来控制扬尘;推动使用清洁能源列车,减少尾气排放。

4.2 水环境影响铁路线路改造项目对水环境的主要影响包括对地下水的开采和对河流水质的影响。

我们建议在项目实施过程中,严格控制地下水的开采量,确保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采用合理的水土保持措施,减少土壤侵蚀对河流水质的影响。

4.3 噪音和振动影响铁路线路改造项目对周边居民的主要噪音来源是列车行驶过程中的轮轨噪音和运营设备的噪音。

为了减少噪音和振动对居民的影响,我们建议在新线路设计中考虑隔音措施,加装噪音屏障,调整车辆运行速度等。

4.4 生态环境影响铁路线路改造项目对生态环境的主要影响包括动植物迁徙、生境破坏等。

我们建议在工程实施过程中保护重要的生态系统,采取合理的生态补偿措施,以减轻对生态环境的不利影响。

4.5 社会影响铁路线路改造项目对社会的影响主要包括对周边居民和交通运输的影响。

铜川市人民政府关于做好西安至延安高速铁路铜川段征地拆迁和环境保障工作的通告

铜川市人民政府关于做好西安至延安高速铁路铜川段征地拆迁和环境保障工作的通告

铜川市人民政府关于做好西安至延安高速铁路铜川段征地拆迁和环境保障工作的通告文章属性•【制定机关】铜川市人民政府•【公布日期】2021.05.21•【字号】铜政发〔2021〕11号•【施行日期】2021.05.21•【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土地资源正文铜川市人民政府关于做好西安至延安高速铁路铜川段征地拆迁和环境保障工作的通告西安至延安高速铁路(以下称西延高铁)是国家包海高铁大通道和我省“米”字型高铁网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加快完善国家高速铁路网布局、提升我省在全国铁路网枢纽地位,带动铜川等革命老区红色旅游和经济社会高质量全面转型发展具有重大意义。

近期西延高铁将全面开工建设,为做好铜川段征地拆迁和环境保障工作,现就有关事项通告如下:一、广泛宣传动员。

各级、各部门要加大宣传力度,进一步提高全市上下对建设高速铁路重要性的认识,引导广大群众顾全大局,全力支持西延高铁建设。

各新闻媒体要及时宣传报道西延高铁建设的重要意义、有关政策、建设动态和好人好事,为西延高铁建设营造良好的舆论氛围。

二、加强组织领导。

实行区县政府、市新区管委会及市级部门负责制,明确任务,严格考核,坚持依法行政,强化服务意识,切实做好项目要素保障,及时协调解决工程建设中的矛盾和问题。

工程建设环境保障工作实行“一个窗口”对外,封闭式管理,凡国家和省政府明令取缔的收费项目,一律不得收取费用。

坚决查处乱收费、乱摊派、乱罚款等违规行为,以优质高效的服务创造良好的建设环境。

三、保障建设用地。

工程建设用地由所在区县政府、市新区管委会统一征用,按照西延高铁铜川段征地拆迁补偿标准,及时兑付给土地所有权者。

施工临时用地由用地单位报区县、市新区管委会自然资源部门按有关规定审批。

土地被征用、临时占用的单位和个人应积极配合,不得借故拖延、阻挠施工。

四、依法实施拆迁。

各区县政府、市新区管委会要严格落实相关政策,对沿线被征迁的土地、青苗及其他合法财产,按照相关规定给予补偿。

陕西省人民政府关于新建西安至延安铁路工程建设有关问题的通知-陕政函〔2020〕55号

陕西省人民政府关于新建西安至延安铁路工程建设有关问题的通知-陕政函〔2020〕55号

陕西省人民政府关于新建西安至延安铁路工程建设有关问题的通知制定机关公布日期2020.04.23施行日期2020.04.23文号陕政函〔2020〕55号主题类别铁路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正文:----------------------------------------------------------------------------------------------------------------------------------------------------陕西省人民政府关于新建西安至延安铁路工程建设有关问题的通知西安、咸阳、渭南、铜川、延安市人民政府,省人民政府各工作部门、各直属机构:新建西安至延安铁路(以下称西延高铁)工程是国家包海高铁大通道和我省“米”字型高铁网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振兴铜川、延安等革命老区,带动红色旅游发展的重要交通基础设施,对加快完善国家高速铁路网布局、提升我省在全国铁路网枢纽地位具有重要的意义。

西延高铁工程建设涉及西安市未央区、经开区、灞桥区、国际港务区、浐灞生态区、临潼区、阎良区、高陵区,咸阳市三原县,渭南市富平县,铜川市王益区、印台区、耀州区、铜川新区、宜君县,延安市黄陵县、洛川县、富县、甘泉县、宝塔区共5市20个县(区),建设工期45年。

为确保西延高铁工程建设顺利进行,现就有关事项通知如下:一、关于征地拆迁工作西延高铁征地拆迁工作由省自然资源厅代表省政府实施统征,沿线市政府是实施征地拆迁的责任主体,全面负责辖区内征地拆迁及群众安置等工作。

西安、咸阳、渭南、铜川、延安五市政府负责组织实施,并负责将工程征地拆迁及建设环境保障工作纳入各市重点项目年度目标责任考核,督促所辖沿线县(区)政府、管委会做好征地拆迁及建设环境保障工作。

沿线县(区)政府、管委会及其自然资源部门负责具体实施,要坚持依法征地拆迁,保证工作进度,按时完成征地拆迁各项工作任务,妥善处理好征地拆迁和项目建设中出现的矛盾和问题,切实维护被征迁群众的合法权益,确保社会稳定。

新建城际西安至韩城铁路二次环评简本

新建城际西安至韩城铁路二次环评简本

新建城际铁路西安至韩城线环境影响报告书中铁第一勘察设计院集团有限公司(国环评证甲字第3611号)二○一七年四月西安目录1项目由来 ............................................................................................................... - 1 - 2建设项目概况 ....................................................................................................... - 1 -2.1 项目概况..................................................................................................... - 1 -2.2 建设项目投资........................................................................................... - 10 - 3工程分析 ............................................................................................................. - 11 -3.1 施工期环境影响分析............................................................................. - 11 -3.2 运营期环境影响分析............................................................................. - 14 - 4项目建设地区环境质量现状 ............................................................................. - 16 -4.1生态环境质量现状.................................................................................... - 16 -4.2声环境质量现状........................................................................................ - 16 -4.3振动环境质量现状.................................................................................... - 17 -4.4水环境质量现状........................................................................................ - 17 -4.5环境空气质量现状.................................................................................... - 17 -4.6 电磁环境现状........................................................................................... - 17 - 5环境影响预测与评价 ......................................................................................... - 18 -5.1 生态环境影响评价................................................................................. - 18 -5.2 声环境影响评价..................................................................................... - 19 -5.3 振动环境影响评价................................................................................. - 19 -5.4 水环境影响评价..................................................................................... - 20 -5.5 大气环境影响评价................................................................................. - 20 -5.6 固废环境影响评价................................................................................. - 20 -5.7 电磁辐射影响评价................................................................................. - 20 - 6环保措施 ............................................................................................................. - 20 -6.1 生态环境保护措施................................................................................. - 20 -6.2 噪声防治措施......................................................................................... - 23 -6.3 振动环境防治措施................................................................................. - 24 -6.4 电磁环境治理措施................................................................................. - 25 -6.5 水污染治理措施..................................................................................... - 25 -6.6 大气污染治理措施................................................................................. - 26 -6.7 固体废物治理措施................................................................................. - 26 - 7竣工环保设施验收 ............................................................................................. - 28 - 8评价总结论 ......................................................................................................... - 29 -1项目由来关中城市群属国家“十大城市群”,作为“全国内陆型改革开放新高地”和国家“一带一路”发展战略新起点,承载着西部大开发和我国向西开放的战略桥头堡作用,已逐步成为陕西乃至国家西部经济建设的重要载体,未来将成为连接“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综合交通枢纽。

西安城市轨道交通建设规划(2017~2023年)环评公示

西安城市轨道交通建设规划(2017~2023年)环评公示

韦曲南站至常宁站
3.4
4

1

昆明池至鱼化寨
8.3
3 三号线二期
保税区至水流路站
2.0
6

1

4 七号线一期
子午路至朝阳路
42.0
27
1
1

5
八号线
环线
50.5
36
1
1
2
十号线主线一 康复路至水景公园
40.0
17
6
期及支线
绳刘村站至高泾中路站
18.9
6
1
1
2
1

1
3
西安市城市轨道交通建设规划(2017~2023 年)环境影响报告书
耗、经济发展、文物古迹、旅游环境的影响。其中,对城市土地利用、文物古迹(主要为
振动影响)产生的是负面影响,对道路交通、能源消耗、经济发展、旅游环境带来的是正
建设规划环评公示专用 面效应。比如轨道交通运行后,由于更多乘客采用轨道交通,整个交通系统的安全性得到
提高,产生更多的社会经济效益;由于轨道交通系统能够节约出行时间,提高了社会劳动 生产率;地铁的载运容量很大,可以提高能源的利用效率,减少能源消耗。 3.1.3 规划实施对城市各环境要素的影响
江新区、浐灞区、经开区、国际港务区、航天产业基地等各开发区和产业基地的发展起到 支撑带动作用,同时线路经过的各行政区及各开发区都希望尽早建设轨道交通,给轨道交 通的建设出财出力,为西安市的轨道交通建设的持续发展创造了良好条件。
随着《关中-天水经济区发展规划(2009)》的贯彻落实,陕西省建设厅组织编制了《关 中城市群核心区战略规划(2015)》。为了实现“以西安(咸阳)为核心的大都市”的构建、 《关中城市群核心区战略规划(2015)》的落实,紧密结合未来都市区空间发展,发挥城 市轨道交通的功能和作用,在《西安市城市轨道交通线网规划(修编)》的基础上,进一 步深化、优化推荐方案,形成《关中城市群都市区城市轨道交通线网规划研究》规划方案。 规划方案由 23 条轨道交通线路组成,总规模 986.0km,其中西安市境 691.1km,西咸新区 境内 238.4km,咸阳境内 56.5km。

中国铁路西安局集团有限公司_企业报告(代理机构版)

中国铁路西安局集团有限公司_企业报告(代理机构版)
目标单位: 中国铁路西安局集团有限公司
报告时间:
2023-02-07
报告解读:本报告数据来源于各政府采购、公共资源交易中心、企事业单位等网站公开的招标采购 项目信息,基于招标采购大数据挖掘分析整理。报告从目标企业的业绩表现、市场分布、服务能力、 服务客户和信用风险 5 个维度对其招标代理行为全方位分析,为目标企业招投标管理、市场拓展 和风险预警提供决策参考;为目标企业相关方包括但不限于业主单位、竞争对手、供应商、金融机 构等快速了解目标企业的业务能力、影响力、服务能力和风险水平,以辅助其做出与目标企业相关 的决策。 报告声明:本数据报告基于公开数据整理,各数据指标不代表任何权威观点,报告仅供参考!
主要资质:
一、代理项目
1.1 总体指标
近 1 年(2022-03~2023-02):
代理项目数(个)
18
同比增长:157.1%
代理项目金额(万元)
(不含费率与未公示金额)
¥0.00
同比增长:0.0%
项目平均金额(万元)
¥0.00
同比增长:0.0%
平均节支率
0.0%
同比增长:0.0%
*平均节支率是指,项目节支金额与预算金额的比值的平均值。(节支金额=项目预算金额-中标金额)
2022-12-06
6
新建西安至延安铁路西安至铜川段 中国铁路西安局集团
西安枢纽联络线施工监理
有限公司
\
2023-01-12
7
新建西安至延安铁路西安至铜川段 中国铁路西安局集团
西安枢纽联络线工程
有限公司
\
2022-12-05
8
中国铁路西安局集团有限公司西安 中国铁路西安局集团北站Βιβλιοθήκη 发层卫生间改造有限公司西安站

陕西省境内铁路隧道施工废水处理应用分析

陕西省境内铁路隧道施工废水处理应用分析

陕西省境内铁路隧道施工废水处理应用分析闫宏晔(中铁第一勘察设计院集团有限公司,西安710043)摘要:铁路隧道施工废水处理技术的应用是工程建设中落实环保措施的重要环节㊂近年来陕西省铁路建设进展良好,隧道工程占比大是陕西省铁路工程的突出特点,而对于秦岭的环境保护更是关注的焦点,也是设计与管理各方建设者需重点关注的课题㊂通过对陕西省境内铁路隧道建设过程中施工废水处理工程的论述,重点总结了黄韩侯铁路㊁西成客专的设计经验,针对铁路隧洞施工废水水质特点,以 混凝+沉淀+过滤 为主要处理工艺,并适时按照不同水质增加投放絮凝剂㊁中和剂和隔油气浮工艺,可有效提高SS 去除率,改善出水pH 值,处理后水质满足GB 8978 1996‘污水综合排放标准“一级标准的要求,可为陕西省铁路建设类似工程提供参考㊂关键词:铁路隧道;施工废水处理;设计应用APPLICATION AND SUMMARY OF WASTEWATER TREATMENT IN RAILWAYTUNNEL CONSTRUCTION IN SHAANXI PROVINCEYan Hongye(China Railway First Survey and Design Institute Group Co.,Ltd,Xi an 710043,China)Abstract :The application of the treatment technology of waste water in railway tunnel construction is very important for puttingforward the anti-pollution measures to engineering construction.In recent years,it`s very favoring about the development of railway construction in Shaanxi province.As is well-known,tunneling is a large proportion in Shaanxi railway engineering,which is a characteristic of Shaanxi railway engineering.And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of Qinling Mountains had been focuswith national attention.It s also a crucial problem for designers and administrators.The cases about Huanghanhou Railwayand Xicheng Passenger Dedicated Line engineering were summarized in this paper by discussing the treatment technology of waste water in Shaanxi railway tunnel construction.In view of the water quality characteristics of railway tunnel constructionwastewater,the main treatment process was "coagulation +sedimentation +filtration",and flocculant,neutralizer and oil-gas separation floatation process were added in accordance with different water quality in time.The SS removal rate and pH valueof effluent could be effectively improved.The treated water met the Requirements for Level I Standards of Comprehensive Wastewater Discharge Standard (GB 8978 1996),which provided valuable experience for Shaanxi province to take similar engineering.Keywords :tunneling;the treatment technology of waste water;designing application㊀㊀㊀㊀㊀㊀㊀㊀收稿日期:2019-05-250㊀引㊀言随着铁路线网规划和建设项目的迅速发展,陕西省已建成以陇海㊁包西线为东西㊁南北主轴,以西安枢纽为中心的 两纵五横三枢纽 铁路骨架网,其中 两纵 指包西-西康(宁西)㊁宝中-宝成线, 五横 有神朔㊁太中银㊁黄韩侯㊁陇海及阳安-襄渝线, 三枢纽 指西安㊁宝鸡㊁安康枢纽㊂同时,以西安为中心 米 字型高速铁路网初具雏形,郑西㊁西宝㊁大西㊁宝兰㊁西成高速铁路相继投入运营㊂ 十三五 陕西省铁路网将形成高铁覆盖全部地级市,达到 市市通高铁㊁关中通城际㊁快速通全国 的发展目标㊂陕西省南北地势地貌差异明显,从黄土高原至秦巴山地,铁路项目中隧道长㊁占线路比重大的特点尤为典型㊂近年来,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早已深入人心,大秦岭国家中央公园更是举国关注的焦点,铁路隧道施工所带来的环境影响亦日益引起重视㊂铁路隧道施工所产生的废水被认为是污染源之一,其主要来源于隧道施工面钻孔废水㊁降尘废水㊁喷射混凝土㊁注浆产生的废水以及被污染的基岩孔隙水㊁裂隙水和岩溶水等㊂隧道施工废水一般呈碱性,主要污染因子包括悬浮物(SS)㊁化学需氧量(COD)㊁氨氮(NH+4-N)和石油类等㊂如果隧道施工废水不经过净化处理而直接排放,势必会对环境造成污染㊂本文通过梳理已建成和在建铁路项目的隧道施工废水处理工程措施,将工程应用中的工艺特点及经验教训进行小结,以供参考㊂铁路隧道施工废水处理工程在行业内作为施工大型临时工程措施的一部分,在项目的勘察设计阶段即开始研究,根据隧道选线布点确定的隧道进出口㊁斜井等辅助坑道选址,采用地下水动力学法计算预测的隧道施工正常涌水量确定废水处理设施的规模,按照施工废水排放的受纳水体及环评批复的要求确定各个工点的废水处理工艺,在隧道辅助坑道施工的同时建设施工废水处理站,施工进展过程中根据水量㊁水质监测变化再适时调整处理站设施,一直贯穿到隧道施工结束,保证施工废水达标排放㊂1㊀铁路隧道施工废水处理技术要点1.1㊀铁路隧道施工废水的来源1)隧道施工排放的地下水㊂铁路隧道施工中遇到的地下水类型主要分为孔隙水㊁裂隙水和岩溶水,其水量变化较大,受施工的工作面地质条件影响极大,难以进行准确预测㊂由于涌水通常为地下水,一般情况下水质良好,但有时在某些特殊地质条件下,涌水中Fe3+㊁Ca2+㊁Mg2+㊁K+㊁Na+㊁SO2-4和Cl-等离子浓度较大,从而涌水表现为高盐度㊁高矿化度的特性㊂另外,该部分水在排出隧道外的过程中易被粉尘㊁机械泄露的油脂等污染㊂2)钻孔和爆破产生的废水㊂目前,铁路隧道施工主要采用钻爆法和TBM盾构法,其中钻爆法是最常用的施工方法,钻爆过程中,经常采用水喷淋去降温降尘,因而此类废水中会含有大量粉尘㊂同时,爆破使用的炸药残留物及硝铵等反应产物也会在喷淋降尘过程中进入水中㊂3)喷锚支护和注浆产生的废水㊂隧洞开挖后需要进行支护作业,在开挖山体涌水㊁渗水现象严重时,还需进行注浆堵水作业㊂喷射水泥是常用的支护作业原料,注浆材料通常为水泥水玻璃溶液㊂在作业过程中,水泥砂浆㊁注浆的流失使得隧道施工废水的pH 值偏高㊂并且喷射混凝土及注浆液中所含有的减水剂以及凝固剂等化学物质直接随施工废水排放,也会造成一定污染㊂4)施工机械油脂泄露产生的废水㊂隧道内大型机械的施工过程中,由于施工机械的工况及维护等因素,常会发生燃料油㊁润滑油㊁液压油等油脂泄漏,这部分机械油脂在泄露过程中也会产生一定的污染㊂1.2㊀隧道施工废水中污染物种类通常认为,钻爆法施工所产生的废水中污染物一般为岩土等固体颗粒物㊁炸药爆炸后残余污染物以及支护作业流失的混凝土浆液等,其主要污染物指标为pH㊁SS㊁石油类㊁NH+4-N及COD等㊂隧道施工废水及污染物具有以下特征:1)隧道施工废水受地质及施工影响显著,其水质水量变化大;2)隧道施工废水中SS含量高,通常高达500~2000mg/L;3)隧道施工废水中石油类污染物含量不高,约0.1~8mg/L,普遍<5mg/L;4)隧道施工废水中多以无机污染物为主,有机污染物含量较低,COD值一般为20~50mg/L;5)隧道施工废水中氮㊁磷等污染物含量普遍较低;6)隧道施工废水pH普遍表现为弱碱性㊂1.3㊀铁路隧道施工废水处理工艺针对铁路隧道施工排水的水质情况,铁路隧道施工废水处理站普遍采用以下6种工艺组合:1)隧道施工废水ң沉砂ң排水;2)废水ң沉砂ң混凝ң沉淀ң排水;3)废水ң沉砂ң混凝ң沉淀ң过滤ң回用;4)废水ң沉砂ң混凝ң沉淀ң气浮ң排水;5)废水ң沉砂ң混凝沉淀ң气浮ң过滤ң排水;6)废水ң沉砂ң混凝沉淀ң隔油ң过滤ң排水㊂2㊀陕西省境内隧道施工废水处理工程应用根据陕西省境内近年来铁路隧道施工废水处理设施的建设情况,可以划分为2类:1)关中至陕北黄土高原区域的黄土隧道,包括近年来建成的包西铁路㊁太中银铁路㊁黄韩侯铁路及郑西客专㊁西宝㊁宝兰客专等,在建的西安至银川高铁㊁西安至延安榆林高铁等;2)为穿越秦岭及巴山区域的岩土隧道,包括建成的西成客专,在建的阳安二线㊁西安至十堰高铁等㊂2类中较为典型的为黄韩侯铁路及西成客专隧道施工废水处理工程㊂2.1㊀黄韩侯铁路如意隧道废水处理根据已建成黄土隧道的建设经验数据,黄土隧道一般情况下施工过程涌水量较小,多不超过50~ 100m3/d,而隧道掌子面施工用水按30m3/h,排出隧道的水量很小,如郑西客专的秦东隧道,以及包西铁路的大部分隧道,仅需在洞口设置沉砂池沉淀处理,甚至在黄土高原缺水地区,少量隧道涌水排出后显得格外珍贵,均被综合利用㊂黄韩侯铁路新建线路自包西线北塬站引出,经陕西省白水㊁澄城㊁合阳县,至侯西铁路芝阳站,主要经过黄土梁峁沟壑区㊁渭北黄土台塬区,共3座长度>5km 的隧道:北塬隧道(8353m)㊁张庄隧道(7182m)㊁如意隧道(9812m)㊂北塬隧道与张庄隧道各个斜井工区施工出水量较小,均<100m 3/d,采用工艺1);如意隧道在施工过程中涌水量巨大,隧道施工采取了一系列增强排水措施,且如意隧道1号斜井施工出水进入徐水沟上游冲沟,下游进入合阳县水源保护区红旗水库,2 4号斜井施工出水进入冲沟,下游进入合阳县灌溉养殖水库,按照环保要求施工废水处理工程相应也采用了特殊工艺㊂如意隧道1号斜井施工正常涌水量6300m 3/d,2号为3275m 3/d,3号为4277m 3/d,4号为3720m 3/d㊂隧道内涌水主要为地下水,成分较纯净,主要污染物为沿途混入的固体悬浮物㊂根据隧道施工出水水质检测报告,1号斜井主要污染物为无机SS 1525.6mg /L,主要为黄土隧道施工过程中大量红胶泥微粒混入水中形成泥沙胶体SS,造成隧道出水在色度和浊度上感观较差,常规的沉砂及沉淀处理工艺不能有效去除废水中的胶泥微粒,即使长时间的水力停留,隧道出水色度发红无法缓解,见图1,由于冲沟下游进入水源保护区范围,按照环保要求‘生活饮用水水源水质标准“规定色度ɤ15度,并不得呈现其他异色,浑浊度ɤ3,经现场试验分析后,采取设混合池投加絮凝剂,絮凝剂采用聚合氯化铝,经絮凝搅拌后进入沉淀池,改善了沉淀出水效果,同时因下游水源保护区的环保高标准要求,增加了砂滤罐过滤,见图2,废水处理站工艺流程见图3㊂图1㊀如意隧道1号废水处理站洞口临时沉砂池如意隧道1号斜井处理站设计处理能力为Q=图2㊀如意隧道1号废水处理站全景图3㊀如意隧道废水处理站工艺流程300m 3/h㊂以每日24h 运行设计㊂隧道施工废水经平流式沉砂池去除较重的无机颗粒后,经混合池加药絮凝搅拌,流入隔油沉淀池,混凝沉淀后的废水经过砂滤罐深度处理达到GB 8978 1996‘污水综合排放标准“的一级标准后进入回用水池,处理后废水部分回用,其余部分经ϕ300mm 铸铁管6km 排放至红旗水库下游泄洪渠内㊂事故时少量含油废水沉淀后增设一体化两级气浮过滤设备处理后进入回用水池,处理后废水尽量回用㊂沉砂池和沉淀池外设置集油筒收集浮油,集油桶内含油排渣等定期收集后,运至地方环保部门指定地点填埋㊁焚烧处理㊂沉砂池与隔油沉淀池沉淀的泥砂应及时进行清淤,泥砂一并运至隧道弃渣场㊂砂滤罐根据设计处理流程在线检测数据,适时投入使用,并应加强管理,根据滤罐运行情况,对滤料进行反冲洗㊂反冲洗用水采用回用水池贮存水,反冲洗出水经废水泵井抽升至混合池处理㊂主要处理构筑物及设备功能及规格:1)沉砂池:去除无机颗粒㊂设计采用平流式沉砂池,按两格设计㊂沉砂池砂斗的容积按2d 的沉砂量计算,采用人工排砂㊂2)隔油沉淀池:油水分离,泥砂沉淀㊂有效水深:H =2.0m㊂停留时间:2h㊂3)一体化两级气浮过滤设备:主要功能:除油㊁悬浮物㊂处理能力:Q =20m 3/h,数量:1套㊂4)砂滤罐:废水深度处理㊂处理能力:Q =300m 3/h㊂5)药物投加:分别在废水排至处理站的混合池和气浮池前设反应药物投加,加药机采用一体化自动加药装置,加药泵采用二用一备,交替使用,保证连续混凝剂制备投加,采用2个储药桶,药桶容积为2m3㊂采用水质在线检测仪表,实现自动加药混凝和助凝㊂混凝剂采用PAC,助凝剂采用PAM㊂根据废水处理站前进水水质检测报告,进水碱度较高,pH>8,为了保证混凝剂聚合氯化铝投加取得的效果,可适量投加酸性中和剂,加药量及浓度应根据处理水量和SS浓度,现场试验确定㊂黄韩侯如意隧道废水处理是该院首次在湿陷性黄土地区隧道建设中完成的施工废水处理工程项目,施工过程中经过参建各方共同努力,根据如意隧道施工涌水量的新变化和地方环保诉求,适时变更设计建造废水处理站,较好地解决了地方饮用水源保护区对施工废水处理的高标准要求,对黄土地区高浊度水处理工艺进行了研究和探索㊂后续承担的西安至银川高铁㊁西安至延安榆林高铁等项目黄土隧道工区均相应设置了施工废水处理站,根据各个工点的水质水量进行废水处理工艺设计,保证隧道建设的同时满足环保要求㊂2.2㊀西成客专隧道废水处理工程西安至成都客运专线位于陕西省南部和四川省中北部地区,行径秦巴山地,连接关中平原㊁汉中盆地和成都平原㊂秦岭山区山峦重迭,沟壑纵横狭窄,植被茂密,本线隧道工程密集分布在秦岭山区(隧道长度125.7km㊁线路长度133.8km)和大巴山区(隧道长度63.3km㊁线路长度72km),陕西省境内长度> 5km的隧道共14座,其中特长隧道(ȡ10km)7座㊂根据长隧道辅助坑道工点设置和施工出水受纳水体要求,从项目可研阶段开始,全线共设置隧道施工废水处理站61处,工程投资约7267万元㊂西成客专隧道施工出水处理的特点有以下3点: 1)出水量大㊂秦岭山区的地下水整体而言,以弱富水为主,在褶皱发育核部㊁侵入接触带㊁节理密集带及浅埋通过沟谷等地段为中等富水区;局部沿区域断裂㊁岩溶现象发育地段为强富水区㊂全线长隧道各个工点区间采用地下水动力学法计算,预测正常涌水量均>3000m3/d,有的隧道工区>12000m3/d,如大秦岭隧道出口㊁老安山隧道2号斜井㊁福仁山隧道出口等等㊂实际建设过程中,得利隧道2号斜井甚至出现了实测高达23550m3/d的涌水㊂2)环保要求高㊂秦岭山区地表水以秦岭为界,岭北为黄河水系,岭南为长江水系㊂岭北的各支沟河流自西向东主要有黑河㊁涝峪㊁沣峪等,均汇入渭河;秦岭南坡较缓,形成源远流长的河谷,主要有酉水河㊁金水河㊁椒溪河㊁蒲河㊁西河等,均汇入汉江㊂沿线Ⅱ类水体和生态敏感区河流分布广泛,如秦岭天华山保护区㊁菜子坪大熊猫走廊带及娘娘山大熊猫栖息地路段,朱鹮新增觅食地酉水河湿地等等,环评批复要求严禁排放废弃物和废污水,施工污水应处理后回用,不得排入水体㊂3)隧道洞口用地紧张,建造废水处理站地形狭窄㊂秦岭中地势陡峻,隧道进出洞口及辅助坑道所在的沟峪均岸坡高陡,可利用的场地受限,在隧道施工营地及生产设施占地中,布置临时废水处理站场地更显紧张,需要结合洞口场地平整提前统筹考虑,同时根据废水处理工艺将各个构筑物分区域布置,采用管道进行连接㊂西成客专隧道施工废水处理站工艺设计基本参考工艺2)和工艺6),工艺流程见图4,根据各个工点受纳水体的要求不同,区别在于是否增设气浮过滤设备㊂在实际建设过程中,根据水质检测结果,隧道施工废水中石油类基本在0.5mg/L以下,均未超过GB 8978 1996中的一级标准允许排放浓度5mg/L,主要为西成客专隧道施工出水量较大,而施工机械的油脂泄露事故概率比值较低㊂另外由于施工过程中钻爆法炸药的使用和水泥喷锚等措施原因,很多工点的废水pH值偏高,pH>10呈碱性,为达到出水处理效果,在处理站工艺均考虑适量投加酸性中和剂㊂图4㊀西成客专隧道废水处理站工艺流程西成客专隧道施工废水中SS部分工点较高,主要由于隧道施工过程中混入岩土的原因,多为较重的无机颗粒,经过废水处理站处理后水质得到明显改善,达到污水排放或回用要求㊂经过5年的建设,西成客专2017年12月通车,全线隧道施工废水处理及排放在环保监理单位监测均达标㊂在后续承担的西安至十堰高铁㊁西安至重庆高铁等穿越秦岭项目的隧道设计中,均借鉴西成客专经验进行废水处理站设计㊂3㊀结束语铁路隧道施工废水处理技术的应用是工程建设中保护环境的重要一环, 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 ,这一理念应始终贯彻落实到从设计到施工㊀㊀(下转第94页)。

包西铁路大保当至延安段增建二线地质灾害类型及防治对策

包西铁路大保当至延安段增建二线地质灾害类型及防治对策
峁 ,梁塬 顶部地形 比较平 缓 。河 谷呈宽 “ U”形 ,河床宽 阔平坦 ,两岸 岸 坡高 陡 ,地 表 一般
覆 盖风积 砂 。
收 稿 日期 :2 0 — 1 一 O 09 2 8
作 者 简介 :穆 冬林 ,男 , 8岁 , 高级 工程 师 .长 期从 事铁 路 勘察 设 计 工作 。 l
磅{{ 三 鹭 ;
第2卷 8 第l 期
GEOLOGY OF SH AANXI 2l ̄6 OO l f
文章编 号 :1 O — 6 9 (0 0 1 0 8 —0 O 1 9 6 2 1 )O — 0 6 6
包西 铁 路 大保 当至延 安段 增建 二 线 地 质灾 害类 型及 防治 对策
年最 大降水 量 8 1 0mm,年平 均蒸发 量 1 1 . ~ 2 4 . 7 . 6 8 2 3 2 2mm,最 大风速 为 1  ̄2 . s 0 0 2m/ 。
路 线带属 黄河 流域 ,与拟 建 工程 相关 的主要 河 流有 无 定 河 、秀延 河 、延 河 、洛 河 水 系
等 。流域 内植 被覆盖 差 ,水 土流失严 重 ,河水 流量变化 大 ,为季 节性河 流 。
穆 冬 林
(中铁 第 一 勘 察设 计 院 集 团有 限 公 司 ,西 安 70 4 10 3)
摘 要 :分析 了包 西铁路大保 当至延 安段增建 二线在 自然条件 下 ,地质 灾 害 的现 状
分 布 与特 征 ,进 一步探 讨 了地质 灾害 的成 因与地 质环境条件 之 间的关 系,提 出对地
岩组 和碎屑 岩类裂 隙含水 岩组 。
松 散土体 类孔 隙含水 岩组 ,分布 在较大 河谷 中冲洪积砂 砾 卵石层 中 ,潜水 含水 层 厚 2 ~ 1 0m,水 位埋深 3 1 ~ 0m,单 位涌水 量 1 1 / m,富水 性 中等 ,水质 良好 。 ~ Om。h・ 碎 屑岩类 裂 隙水含水 岩组 ,含水层 为下侏 罗系延 安组宝 塔 山段 与下 白垩系 志丹群 厚层 中 粗 粒砂岩 ,以基岩 孔隙 一裂 隙水 为 主 ,富水 性 中等 的分 布 在延 安 一 带 ,泉水 流 量 一般 00 .4

西延铁路线

西延铁路线

西延铁路线西延铁路线自陕西西安市(陇海铁路西安城东新丰镇)至陕西延安市七里铺,是包西铁路的组成部分。

正线全长334公里。

途经蒲城、白水、宜君、黄陵、洛川、富县、甘泉等7县,总投资12.5亿元人民币。

是铁道部与陕西省合资修建的地方铁路。

设计年运力近期2500万吨,远期3000万吨;通过能力近期7对/ 日,远期24对/日。

1973年1月全线开始建设,1991年11月铺轨至延安。

西延铁路在西安与陇海铁路、侯西铁路、神朔铁路及包西铁路相连,在延安与神延铁路相接。

简介西延铁路全长332.072公里,南起陇海线新丰车站,北至神延线延安车站。

途经临潼区、阎良区、富平县、蒲城县、白水县、宜君县、黄陵县、洛川县、富县、甘泉县、宝塔区等11区(县)。

早在1973年,西延铁路就开工修建,经过长达24年的建设周期,于1997年8月全线修通并交付运营。

扩能改造将采用国铁I级标准,内燃机车牵引,预留电气化条件。

西延铁路与包西线、西康线、襄渝线、川黔线、黔桂线组成了西部地区南北方向的”包柳通道”,是中国铁路网主骨架”八纵八横”建筑布局的重要组成部分。

西延铁路扩能改造工程被国家发改委列为2006年第六批开工的固定资产投资的大中型项目,是陕西省铁路”脊梁骨”的关键一段,也是铁路跨越式发展战略中重点建设的十大煤运通道之一。

铁路组成西延段西延段南起陇海线新丰镇车站,北至延安北站,从1973年开始修建,至1994年7月31日全部建成。

西延段全长332.972公里,其中新(丰镇)张(桥)段41公里由西安铁路局管理,钟家村(不含)至延安北段全长284公里,属国家Ⅰ级干线(单线),全线有桥梁259座,总延长23.885公里;隧道103座,总延长59.718公里;线路最大坡度为12.5&permil;;最小曲线半径400米;设计车站29个,已开站24个;到发线有效长度黄陵(含)以南850米,黄陵以北650米;延安等9站为色灯电锁器联锁,黄陵等15站为6502电气集中联锁;闭塞设备为64D继电半自动闭塞;牵引定数上行1700吨,下行3500吨;列车允许速度为每小时75公里。

陕西省人民政府关于商请开行西安至延安动车组列车的函

陕西省人民政府关于商请开行西安至延安动车组列车的函

陕西省人民政府关于商请开行西安至延安动车组列车
的函
文章属性
•【制定机关】陕西省人民政府
•【公布日期】2012.04.13
•【字号】陕政函[2012]73号
•【施行日期】2012.04.13
•【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
•【时效性】现行有效
•【主题分类】铁路
正文
陕西省人民政府关于商请开行西安至延安动车组列车的函
(陕政函〔2012〕73号)铁道部:
近年来,在贵部的大力支持下,陕西铁路建设取得长足发展,铁路网逐步完善,铁路在全省经济社会中的地位更加重要、作用更加凸显。

2011年,包西铁路建成运营,我省把开行西安至延安动车组列入重点工作,并积极加以推进。

开行西安至延安动车组列车具有十分重要的政治意义,延安是革命圣地,红色旅游资源丰厚,动车组列车开行,将大大改善西安至延安的交通条件,缩短延安与全国的时空距离,既方便老区人民出行,也有利于各地参观者到延安旅游和接受红色教育、促进延安经济社会特别是红色旅游产业的发展。

对此前有关新线设备质量不稳定、电气化设备外部电源可靠性不足、线路设备未经受雨季考验、沿线人畜上道频发、部分公路上跨立交未装安全防抛网等影响动车组开行的因素,我省专题研究并提出了解决方案,在资金等方面作出安排,省级有关部门和西安铁路局做了大量基础性工作,及时整治安全隐患,做好了动车组开行的各项准备工作。

目前包西铁路开通运营一年多,线路质量和设备技术条件已基本稳定,恳请铁道部给予大力支持,争取使造福老区人民的西安至延安动车组列车2012年7月1日前开行。

此函。

陕西省人民政府
二○一二年四月十三日(联系人:张丰庆************)。

铁路建设项目环评报告

铁路建设项目环评报告

铁路建设项目环评报告一、前言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铁路交通作为一种高效、环保、安全的交通方式,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和发展。

为确保铁路建设项目的可持续发展,保护生态环境,促进社会经济的协调进步,进行铁路建设项目环境评价是必不可少的。

本报告旨在全面、客观地评估铁路建设项目对环境产生的影响,并提出相应的环境保护措施和改进建议。

二、项目概况本项目为某条新建铁路线路的建设,线路起点为XX城市,终点为XX城市,全长XXX公里。

项目计划采用XX方式进行铺设,预计工期为XX年。

本项目的主要目标是提高交通效率,满足人民群众对于出行的需求,推动当地经济的发展。

三、环境评价方法为确保环境评价的科学性和可信度,本次环境评价采用了XXX方法,该方法是国内外广泛应用的环境评价方法之一。

通过对项目的整体布局和具体实施方案进行评估,确定项目在建设和运营过程中可能对环境产生的影响,并提出相应的环境管理措施。

四、环境影响评价结果通过对项目进行综合评估,得出以下环境影响评价结果:1. 大气环境影响本项目建设过程中,可能会产生一定的大气污染物排放,包括施工机械的尾气排放和露天爆破产生的颗粒物等。

但通过合理的施工管理和排放控制措施,可将对大气环境产生的不利影响降到最低。

2. 水环境影响铁路建设项目在施工和运营过程中可能产生一些废水排放,如材料清洗废水、车辆冲洗废水等。

为减少这些废水对水环境的影响,项目将配套建设污水处理设施,并采用可行的水资源回收措施。

3. 土壤环境影响铁路线路的修建需要进行大量的土方开挖和填方工程,可能导致土壤质量的变化。

为减少对土壤环境的不利影响,本项目将采用适当的土壤保护措施,如土壤覆盖、植被恢复等。

4. 噪声影响铁路建设和运营过程中可能会产生一定的噪声污染。

为减少对周边居民的影响,项目将采取隔声、隔振等技术措施,同时调整列车运行时刻表,减少夜间列车运行对居民休息的影响。

五、环境管理措施针对以上评价结果,本报告提出以下环境管理措施:1. 施工过程管理严格控制施工机械的排放标准,合理优化施工方案,减少对大气环境的污染。

西安至延安高铁可行性研究方案通过审查

西安至延安高铁可行性研究方案通过审查
近 期 , 我 委 外 贷 办 编 写 的
“ 世 行 贷 款 陕 两农 村 安 全 饮 水 与
服 务 贫 闲 人 群 的 交 付 水 平 ,建 立
共享繁荣的t f { =界。
目的 设计 标 准 、线路 走 向 、站 点 设
置、 程 造 价 等技 术方 案 ,为项 目 日获批 建设 奠定 了基 础 。
向 的高铁 建 设预 留 了条 件 ,I 司步
门 对 我 省 外 贷 项 目工 作 的 肯 定 ,
展 示 了 我 省 外 资 项 目管 理 的 良好
建 设 西 安 枢 纽 联 络 线 、动 车 段 等 配 套 T 程 ,正 线 伞 长约2 8 0 公里,
总 投资约5 6 ( ) 亿 元 (含 枢 纽 相 关 T :
例 。 其 中 包 括 陕 西 农 村 安 全 饮 水 与环 境 牛 项 目 。 去 年 以 来 ,按 照 财 政 部 的 要 求 ,在 世 行 专 家 的
I : 的 储 备 项 目 , 南 中 目 铁 路 总 公 一 J 与我 省 共 同 m 资 建 设 。 线 路 南
西 安 枢纽 北 客站 引 f { { ,经高 陵 、
阎 良 、富 平 、铜 川 I、 黄 陵 、富 县
等 市 县 (区 ), 引 入 延 安 枢 纽 延
辅 导 帮 助 下 , 我 办 组 织 力 量 对 案
例 进 行 了 多 次 修 改 和 完 善 ,最 终 达 到 要 求 ,脱 颖 而 出 。该 案 例 的 成 功 入 选 ,是 世 行 和 国 家 有 关 部
S HAANX l DE VE L OP M E N T& R E F OR M
项l 目动态
西 安 至 延 安 高 铁 可 行

落实责任

落实责任

并及 时召 开 了计 统 、 管 、 建 土地 房 产 管理 处 , l 总T 室 , 业分 局 , 林 各工 程指挥 部参 加 的前 期 工作推 进 会 。 明确 了环评 ( 保 ) 理责 任 部 门为 计 统 处 ; 水 办 文 物和征 地手 续 办理 责 任 部 门 为建 管 处 ; 担 建 承 设任 务 的相应 工程 指 挥 部 为 配合 单 位 , 责 前 期 负 工作 办理 环节 的 配合 和必 要 的 费用 保 证 ; 他 同 其 地 方政府 有 业 务 往 来 的 部 门尽 力 发 挥 好 既 有 优
涉及 环 度 高 、 要求 时 间紧 、 部 审批周期 长 、 工作 任务重 、 专业 人员 少 的特点 , 路局 主管领 导高 度重 视该项 工作 ,
亲 自听 取 环 评 水 保 前 期 工 作 办 理 情 况 工 作 汇 报 ,
根据 《 华 人 民 共 和 国环 境 影 响 评 价 法 》、 中 《 中华人 民共 和 国环 境 保 护法 》、 《中华 人 民共 和
收 稿 日期 :0 20 . 修 订 日期 :0 2 o —9 2 1 _2 1 4; 2 1 _32
作 者 简 介 : 会荣 ( 93 ) 男 , 西 汉 中 人 , 王 16 一 , 陕 工程 师 , 事 环 从
7 05 1 0 4)
摘 要 : 西 安 局 是 20 0 5年 重 新成 立 的铁 路 局 , 此 以 在 前 , 少 接 触 和 直 接 办 理 大 中 型 建 设 项 目环 评 和 水 保 前 很 期 审 批 l 作 。而 “ 一 五 ” 间 , 安 局 铁 路 重 点 建 设 项 T 十 期 西 目多 达 1 0项 , 因此 如 何 及 时 完 成 建 设 项 目环 评 和 水 保 前 期 审 批 工 作 , 为 摆 在 我 们 面 前 的 新 内 容 和 难 题 。本 文 成 重 点 总结 了 有 关 经 验 , 供 相 关 部 门 参 考 。 可

关于报送新建西安至重庆高速铁路安康至重庆段环境影响报告书的函

关于报送新建西安至重庆高速铁路安康至重庆段环境影响报告书的函

关于报送新建西安至重庆高速铁路安康至重庆段环境影响报告
书的函
尊敬的XXX部门:
我公司计划在安康至重庆段新建一条高速铁路,现需要报送该段的环境影响报告书,特向贵部门提交申请。

该高速铁路的建设对该地区的环境影响较大,为了保护环境并遵守相关法律法规,我们希望提前进行环境影响评价,并编写报告书以对建设过程中可能产生的环境影响进行全面评估和预测。

申请报告书的编制和报送,我们将按照国家相关规定进行。

报告书将包括项目背景、工程布置、周边环境概况、影响评价、环境保护措施等内容,以及可能对该地区经济、生态环境和社会发展带来的影响。

我们将与相关部门合作,尽力做好这项工作,并愿意为保护环境和协调发展作出自己的贡献。

请贵部门指定相关负责人,与我们联络,并提供相关报告书编制所需的支持和资料。

谢谢您的关注和支持,我们期待与贵部门的合作。

此致
敬礼
XXX公司。

包西铁路通道大保当至张桥段延安车站改造工程

包西铁路通道大保当至张桥段延安车站改造工程

包西铁路通道大保当至张桥段延安车站改造工程一、设计依据(一) 2006年2月铁道部打算司铁计函(2006)78号《关于包西铁路通道延安车站改造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的批复》(签报稿)。

(二) 2006年2月铁道部工程设计鉴定中心铁鉴函(2006) 83号《关于延安车站站房改造工程初步设计的批复》(签报稿)。

(三) 2006年2月8日西安铁路局建设治理处《关于延安车站改造工程施工招标需设计配合有关事项的函》。

二、设计范畴及年度(一) 设计范畴1. 设计范畴既有延安车站K502+800~K505+200范畴内的站场改扩建工程及新建站房设计。

2. 设计分工延安车站改造工程总体设计由铁道第一勘察设计院承担,中南建筑设计院承担新建站房设计,两单位设计分工如下:(1) 铁道第一勘察设计院延安车站车场布置、站场线路、路基、桥涵、差不多站台挡土墙以南各站台、跨线地下通道及信号楼设计、车站客运信息设计及上述设计范畴内的管网设计、旅客引导系统、旅客广播系统、列车到发系统、旅客问询查询系统、综合显示屏系统、电视监控及防盗系统、客票发售与预定系统、站房及站场通信系统;延安车站及站房总概算汇总。

(2) 中南建筑设计院延安车站站房和站前广场及站台风雨朋设计、差不多站台挡土墙以西至都市道路边线之间红线范畴内的建筑、结构、给排水、采暖通风、消防、电气(变配电、供电、照明、防雷、接地)、弱电(有线电视、运算机网络、)、室内公共部分精装修设计;一站台加宽部分设计;室外管网、配套设施设计;整个站房区域内的管网系统设计;站房概算编制工作。

(二) 设计年度近期2020年,远期2030年。

三、建设项目的地理位置及在国民经济与路网中的意义和作用(一) 建设项目的地理位置延安车站位于陕西省延安市,是包西铁路通道中客运量较大的客运车站之一,北距包头车站645km,南距西安车站335km。

既有车站位置位于延安市宝塔区城南七里铺延河支流南川河右岸上,1992年12月26日建成投入使用。

2022阳新高铁路线规划

2022阳新高铁路线规划

2022阳新高铁路线规划
据悉,此次批复中明确调整了xx高铁xx至xx段线路的走向。

线路自xx东站引出,向北经xx区、阎良区、富平县至xx市,线路总长93.4公里,较2018年12月国家发改委批复的xx高铁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增加12.7公里。

线路设港务区东站、xx站、xx南站、xx站,同步实施栎阳线路所。

此外,xx站站场规模由2台4线调整为3台7线,站房面积由6000平方米调整为12000平方米。

至此,xx高铁全线建设方案最终确定。

线路全长约300公里,设计时速350公里,自xx东站北端引出,沿途设港务区东站、xx、富平南、xx、xx北、宜君、黄陵西、洛川、富县北、甘泉北、延安11座车站。

xx高铁开通后,xx至延安的运行时间将缩短至1小时左右。

有分析人士表示,xx高铁是分段开工:没有调整的xx至延安段,全长208公里,2021年4月开工建设;有所调整的xx至xx段尚未开工。

而自2018年12月国家生态环境部批复《新建铁路xx至延安线环境影响评价报告书》,2019年12月国家发改委批复了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据公开可查信息显示,xx至xx段线路变更2次。

第一次线路调整发生在2020年,线路变化段落原xx站、富平阎良站
调整为栎阳站、富平南站,原线路方案经过咸阳市三原县,这次线位东移后不再经过,新增xx市阎良区。

第二次可查线路调整发生在2021年,当年10月20日陕西发改委在“政民互动”板块回复中提到:xx高铁xx至xx段正在调整设计,包括相关站点设置,按目前研究成果,拟按xx设站、栎阳设线路所方案推进,具体依项目最终批复为准。

这次披露之后,明确了xx恢复设站,此前拟设置的栎阳站在最新规划中则被调整为线路所,不再设站。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新建铁路西安至延安线环境影响报告书(简本)建设单位:西成铁路客运专线陕西有限责任公司评价单位:中铁第一勘察设计院集团有限公司(国环评证甲字第3611号)二○一八年八月西安新建铁路西安至延安线环境影响报告书目录新建铁路西安至延安线地理位置图西延至延安高速铁路线路平、纵断面示意图1 总则 (1)2 工程概况及工程分析 (38)3 沿线环境概况 (99)4 工程选线选址的环境合理性分析 (109)5 环境影响预测与评价 (112)6 环境保护措施 (123)7 结论 (138)1 总则1.1 项目由来及概况新建铁路西安至延安线(以下简称“西延线”)是国家《中长期铁路网规划》(201 6年)中规划“八纵八横”高速铁路主通道包(银)海通道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也是《陕西省“十三五”综合交通运输发展规划》中“米”字型高铁网主骨架的重要构成。

西延线向南连接“大西安”都市圈,规划向北延伸经榆林、鄂尔多斯至包头与京包兰通道衔接,可充分满足陕北、蒙西与西安、中南、西南等地的区际旅客出行需求,兼顾陕北与关中地区的城际客流,形成纵贯西部地区、沟通呼包鄂和关中城市群的快速客运大通道,对完善国家高速铁路网布局,优化包西通道综合运输体系,满足旅客快速出行需求具有重要意义。

西延线位于陕西关中及陕北地区。

线路在西安枢纽自西安东站北端引出,向北经西安市灞桥区、临潼区、高陵区,咸阳市三原县,渭南市富平县,铜川市耀州区、王益区、印台区、宜君县,延安市黄陵县、洛川县、富县、甘泉县和宝塔区,引入既有包西线延安站。

西延线正线全长286.954km,其中新建正线长度281.799km,利用既有包西线5.155km。

正线工程所经西安地区长度40.837km,咸阳地区长度11.375km,渭南地区长度24.309km,铜川地区长度82.449km,延安地区长度127.984km。

本项目主要技术指标为新建客运专线,双线,速度目标值350 km/h,电力牵引。

本次环境影响评价范围主要包括西安东站(不含)北端至延安站(含)正线工程以及引入西安枢纽、延安地区等相关配套工程。

其中正线全长286.954km;引入西安枢纽配套工程包括耿镇线路所至西安北站上行联络线长18.079km,下行联络线长18.280km;成都至延安上行客车疏解线兼兰州至武汉方向疏解线兼北京至延安立折疏解线长1.88 7km,延安至成都下行客车疏解线兼武汉至兰州方向疏解线长2.266km;建港务区站至港务区东站联络线,下行线长6.204km,上行线长6.092km;引入延安地区配套工程包括还建包西线段落长度6.449 km(含延安站普速场工程)。

工程区间线路采用60kg/m 钢轨,一次铺设跨区间无缝线路设计,原则采用无砟轨道结构;全线正线设置特大桥、大中桥共67座,总长度90.726km;设隧道43座,总长度166.14km;桥隧总长共计2 56.866km,占新建正线长度的91.1%。

全线正线设置路基长度25.971km;新建车站11处,设置线路所2处,接轨于既有延安站,并对延安站进行技术改造;全线新建牵引变电所6座,还建牵引变电所1座。

工程共扰动地表面积1700.85hm2,其中永久征地7 62.73hm2,临时用地938.12hm2。

主体工程土石方填挖总量5683.91万m3,其中,填方817.77 万m3,挖方4866.14万m3,挖方大于填方;工程借方量444.35万m3,产生弃土弃渣量4492.72万m3;全线设置取土场共计13处,弃土弃渣场150处;工程建设共设置施工便道380.00km,其中整修既有道路140.80km,新建便道239.2km;全线设置制(存)梁场10处、铺轨基地1处、临时材料厂4处(利用既有车站)、拌合站80处(包括11处填料拌合站,不含梁场);全线新增房屋总面积142566 m2,新增定员127 4人;工程建设需拆迁建筑物、构筑物共96.29万m2,砍伐树木共54.85万余株。

工程投资估算总额为5417107.28万元,其中静态投资4936904.91万元,由中国铁路总公司、陕西省政府合作建设;项目计划于2018年底开工建设,总工期4.5年。

1.2 评价目的及评价原则1.2.1 评价目的(1)通过对拟建工程开展环境影响评价,在了解和掌握沿线区域的自然、社会环境质量现状的基础上,确定工程建设对区域环境质量影响的范围和程度,从环境保护角度论证线路方案的合理性,为项目实施提出决策依据。

(2)对工程设计文件中提出的环保措施进行可行性和合理性的论证分析,提出减缓和避免环境危害的环保措施方案与建议,反馈并指导工程设计,实现工程建设与环境保护措施的同步开展,将不利环境影响降至最低,促进项目建设在经济效益、环境效益和社会效益三个方面的协调发展。

(3)综合权衡项目实施产生的有利和不利影响,并采用入户公众意见调查、报刊网络公示、宣传公告、座谈会、接受电话咨询等多种方式,鼓励沿线居民积极参与到项目论证中来,使论证过程和评价结论更具民主性和科学性,同时对宣传环保法律法规、增强民众环保意识也起到了正面作用。

(4)从环境保护角度出发,辅以经济分析,论证该项目建设的可行性,为环境保护工程设计及项目的环境管理提供依据。

1.2.2 评价原则在充分了解和掌握工程设计和环境现状的基础上,以国家和地方有关环境保护法律、法规为依据,以环评导则为指导,根据本工程的特点,采用以环境敏感区为重点、点线结合的评价原则。

充分利用已有资料,补充必要的现状监测、类比监测资料,按不同的评价要素选择不同的线路区段(长大隧道、特大桥、高填深挖路基等)及保护目标(自然保护区、风景名胜区、森林公园、湿地公园、地质公园、饮用水源保护区等环境敏感区)作为重点进行评价。

依据评价结果提出技术上可行、经济上合理的防护、治理措施和建议。

1.3 评价工作等级1.3.1 生态环境:一级本项目线路长度大于100km,工程穿越陕西太安省级自然保护区为特殊敏感区,穿越三原清峪河国家湿地公园、富平石川河国家级湿地公园、福地湖国家级湿地公园、黄帝陵国家级风景名胜区、洛川黄土国家级地质公园、延安国家级森林公园等重要敏感区。

根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生态影响》(HJ19-2011)中的规定,确定本项目生态环境影响评价等级为一级。

1.3.2 声环境:一级本工程为新建的大型建设项目,经过区域适用于《声环境质量标准》(GB3096-2008)规定的4类、2类标准的地区,沿线敏感目标分布较为密集、受影响人群较多,项目实施前后线路两侧敏感点噪声级增加5dB以上。

参照HJT2.4-2009《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声环境》第5.2.2条,确定本次声环境影响评价等级为一级。

1.3.3 地表水环境:三级本工程建成后各车站新增污水排放总量为509m3/d,小于1000m3/d;污水性质为生活污水,属非持久性污染物;需预测浓度的水质参数目小于7,污水水质的复杂程度为“简单”;受纳水体水域规模较小,水域功能为Ⅲ类、Ⅳ类水体。

污水排入市政污水管网、回用或排入附近沟渠,根据HT/J2.3-93《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地面水环境》规定,确定本项目地表水环境评价等级为三级。

1.3.4 地下水环境根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地下水环境》( HJ 610-2016) 附录A 地下水环境影响评价行业分类表中,新建铁路需要编制环境影响报告书的项目,除机务段为Ⅲ类外,其余均为Ⅳ类;导则4.1 一般性原则规定,Ⅰ、Ⅱ、Ⅲ类项目的地下水环境影响评价应执行本标准,Ⅳ类项目不开展地下水环境影响评价。

本项目无机务段、动车运用所、存车场等场段工程,属于Ⅳ类项目,因此不开展地下水环境影响评价。

1.3.5 大气环境:三级本工程运营期大气污染源仅为宜君车站新增燃气锅炉排放的废气,主要污染因子为烟尘、SO2、NOx。

根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大气环境》(HJ2.2-2008)中大气评价工作等级划分方法,对新增燃气锅炉的烟尘、SO2、NOx的最大地面浓度分别进行计算,确定本工程Pmax=7.98%,小于10%。

因此,本次环境空气评价等级确定为三级。

本项目污染物Pi计算结果表表1.3-11.4 评价范围及时段1.4.1 工程设计范围新建铁路西安至延安线包括正线工程,以及相关联络线与疏解线工程,主要包括:1、正线工程新建西安东站(不含)至延安站(含),线路长度286.954km,其中新建正线长度281.799km,利用既有包西铁路(K578+481.63~K573+327.03)长度5.155km。

2、相关联络线与疏解线工程(1)新建引入西安北站联络线工程,耿镇线路所至西安北站上行联络线(XWK0+000~CLZK18+078.7514)长18.079km,下行联络线(XWK0+000~CLYK18+303.1131)长18.280km;(2)新建成都至延安疏解线工程,成都至延安上行客车疏解线兼兰州至武汉方向疏解线兼北京至延安立折疏解线(CDLZK0+000~CDLZK1+887)长1.887km,延安至成都下行客车疏解线兼武汉至兰州方向疏解线(CDLYK0+000~CDLYK2+266)长2.266km;(3)新建港务区站至港务区东站联络线,下行线(XWK12+800~XWK19+000)长6.204km,上行线(XWK12+800~XWYK19+000)长6.092km;(4)延安地区还建包西线(GK572+800.07~GK579+329.18)段落长度6.449km(含延安站普速场工程)。

1.4.2 各环境要素评价范围本次环境评价范围为工程设计范围。

根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和《铁路工程建设项目影响评价技术标准》中的规定和区域环境特征,确定工程设计范围内各环境要素的评价范围。

本工程各环境要素的评价范围详见表1.4-1。

拟建工程评价范围一览表表1.4-11.4.3 评价时段(1)设计年度初期:2025年;近期:2030年;远期:2040年。

(2)评价时段本次分别对施工期和运营期进行评价,其中施工期按4.5年考虑。

运营期影响评价以设计近期(2030年)为主,兼顾远期(2040年)。

1.5 评价内容及重点1.5.1 评价内容根据沿线区域环境现状和工程特点,本次评价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工程分析、工程选线选址的环境合理性分析、生态环境影响评价、声环境影响评价、振动环境影响评价、电磁环境影响评价、废(污)水污染排放分析、废气污染排放分析、固体废物影响分析、社会经济环境影响分析、环境影响经济损益分析、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环境管理与监测计划、公众参与、环境保护措施及其技术经济论证等。

1.5.2 评价重点根据本工程特点及沿线环境特征,确定本次评价施工期以生态环境影响评价为重点;运营期以声环境、振动环境与水环境影响评价为重点。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