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讲《弟子规》第二十讲

合集下载

《弟子规》全文简释整理

《弟子规》全文简释整理

《弟子规》全文简释整理《弟子规》简介《弟子规》,原名《训蒙文》,是清朝康熙年间秀才李毓秀所作。

它的内容采用《论语》学而篇第六条:“弟子入则孝,出则弟,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仁,行有余力,则以学文”的文义,以三字一句、两句一韵编纂而成,分为五个部份加以演述;具体列举出为人子弟在家、出外、待人接物和求学应有的礼仪与规范,特别讲求家庭教育与生活教育。

后来,经过清朝贾存仁的修订与改编,并且改名为《弟子规》,是启蒙养正,教育子弟敦伦尽份、防邪存诚,养成忠厚家风的最佳读物。

【总叙】弟子规圣人训首孝悌次谨信泛爱众而亲仁有余力则学文易解:弟子规这本书,是依据至圣先师孔子的教诲而编成的生活规范。

首先,在日常生活中要做到孝顺父母,友爱兄弟姊妹。

其次,在一切日常生活言语行为中要小心谨慎,要讲信用。

和大众相处时要平等博爱,并且亲近有仁德的人,向他学习,这些都是很重要非做不可的事。

如果做了之后,还有多余的时间精力,就应该好好的学习六艺等其他有益的学问。

【入则孝】父母呼应勿缓父母命行勿懒父母教须敬听父母责须顺承易解:对父母的呼唤,应该及时回答,不要慢吞吞的很久才答应;父母有事交代,要立刻动身去做,不可拖延或者推辞偷懒。

父母教导我们做人处事的道理,是为了我们好,应该恭敬的聆听。

做错了事,父母责备和教诫的时候,应当虚心接受,不可强词夺理,使父母亲生气伤心。

冬则温夏则凊晨则省昏则定出必告反必面居有常业无变易解:侍奉父母要用心体贴,二十四孝的黄香,为了让父亲安心睡眠,夏天睡前帮助父亲把床铺扇凉,冬天寒冷时为父亲温暖被窝,实在值得我们学习。

早晨起床之后,应该先探望父母,并向父母请安问好。

下午回家之后,要将今天在外的情形告诉父母,向父母报平安,使老人家放心。

外出离家时,须告诉父母要到那里去,回家后还要当面禀报父母回来了,让父母安心。

平时起居作息,要保持正常有规律,做事有常规,不要任意改变,以免父母忧虑。

事虽小勿擅为苟擅为子道亏物虽小勿私藏苟私藏亲心伤易解:纵然是小事,也不要任性,擅自作主,而不向父母禀告。

《弟子规》讲解

《弟子规》讲解

[1] 字不敬:指字写不端正。 [2] 虽有急,卷束齐:即使有急事,也要把书收整好。 [3] 暴:糟蹋、损害。 [4] 驯致:逐渐达到。
•谨
朝起早 夜眠迟 晨必盥 兼漱口 冠必正 纽必结 置冠服[2] 有定位 衣贵洁 不贵华 对饮食 勿拣择 年方少 勿饮酒 步从容 立端正
老易至 便溺回[1] 袜与履 勿乱顿[3] 上循分 食适可 饮酒醉 揖深圆
惜此时 辄净手 俱紧切 致污秽 下称家[4] 勿过则[5] 最为丑 拜恭敬
[1] 溺:读niào,同尿。 [2] 置:放置。 [3] 顿:处理。 [4] 上循份,下称家:指穿着上要根据自己的身份地位来,也要与自己家庭的情况相称。 [5] 则:准则,指量。
信为先 不如少 秽污词 勿轻言 勿轻诺 重且舒 此说短
诈与妄[1] 惟其是 市井气 知未的[4] 苟轻诺 勿急疾 不关己
奚可焉[2] 勿佞巧[3] 切戒之 勿轻传 进退错 勿模糊 莫闲管
[1] 妄:胡乱,不负责任。 [2] 焉:语气词。 [3] 佞巧:谄佞巧诈。 [4] 未的:未看到,不知道真相。 [5] 凡道字,重且舒,勿急疾,勿模糊:说话时,吐字清楚,语速缓慢;不要太快、模糊不清。
[2] 怡吾色:和颜悦色。有“色养”之意。《论语·为政》:“子游问孝。子曰:‘今之孝者,是谓能养。 ’……子夏问孝。子曰:‘色难。’”朱熹集注:“色难,谓事亲之际,惟色为难也。”例:《世说 新语·德行》:“王长豫为人谨顺,事亲尽色养之孝。”
[3] 号泣随:指哀求。 [4] 挞:读tà,用鞭棍等打人。
丧三年 常悲咽 居处变[1] 酒肉绝 丧尽礼 祭尽诚 事死者 如事生
• 出则悌
兄道友[2] 财物轻 或饮食 长呼人[4]
弟道恭 怨何生 或坐走 即代叫

弟子规全文精讲

弟子规全文精讲

弟子规全文精讲弟子规是孩子们学习礼仪和道德规范的经典读物,是中华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通过学习弟子规,孩子们可以从小培养良好的行为习惯和道德观念,塑造他们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

本文将全面解读弟子规全文,让大家更深入地了解其中的内容和意义。

弟子规的第一篇是“弟子规则”,共有十六条。

这些规则主要针对孩子们在家庭中的行为表现和与父母、师长的关系进行规范。

第一条规定了孝顺父母的重要性,“父母呼,应勿缓,父母命,行勿懒”。

这条规则告诉我们,孩子们应该尊敬父母,听从他们的话,不应该有任何的怠慢和懒散。

紧接着,弟子规列举了一系列与父母的互动规则,如“父母教,须敬听”、“父母教,须敬问”、“父母教,勿违背”等。

这些规则都强调了孩子们应该尊重父母的教诲,不违背他们的意愿,并且要保持良好的沟通和互动。

接下来,弟子规详细规定了孩子们与师长相处的行为准则。

其中的规则主要包括“师道尊严”、“师之制,宜严”、“温敬以诚”等。

这些规定要求孩子们要尊重师长,遵守师长的教导,不得擅自违背师长的意见,在言行间要保持温和和诚实。

弟子规的第二篇是“弟子行”,主要规定了孩子们在日常生活中的行为举止和待人接物的准则。

其中的规则涉及到如何对待兄弟姐妹、与朋友交往以及与他人相处等方面。

通过这些规定,弟子规教育孩子们要懂得友善待人,宽容尊重他人,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

弟子规的第三篇是“弟子信”,主要强调了孩子们要诚实守信的重要性。

这一篇规定了一系列关于讲话和行为诚实守信的规则,譬如“见利思义,见害而作”,“说察而后信”,“事勉而后成”等。

这些规则要求孩子们要讲真话,不欺骗他人,履行承诺,言行一致。

总结起来,弟子规全文共分为三篇,分别涵盖了学生在家庭、学校和社会中的行为规范。

这些规定都是为了培养孩子良好的道德品质和行为习惯,让他们从小学会尊重他人、团结交往、诚实守信。

通过学习弟子规,我们可以更好地了解中华传统文化的精髓,培养出有品德、有责任心的未来人才。

弟子规国学教案20篇范文(精选3篇)

弟子规国学教案20篇范文(精选3篇)

弟子规国学教案20篇范文(精选3篇)【篇1】弟子规国学教案20篇国学培训总结还记得那时钱文忠在电视上讲解《弟子规》,但是那时我不过是粗粗看过就抛之脑后了。

但是通过为期两天的国学讲座,我对《弟子规》有了更为深刻的认识和体悟。

对先贤的思想进行扬弃,取其精华去其糟粕,让先贤思想的精髓引导人们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和人生观。

有良好道德素养的人才能组成一个和谐的社会。

《弟子规》为清朝康熙年间秀才李毓秀所作。

采用《论语·学而》中“弟子入那么孝,出那么悌,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仁。

行有余力,那么以学文〞的文义,具体列举出为人子弟在家、出外、待人接物、求学应有的利益和标准。

我们都知道,人一生出来,与我们最接近的就是家庭。

有良好的家庭,才能孕育优秀的下一代。

所以我们看到现在社会表达出的各种问题,我们可以说源于家庭教育的不健全。

想要改善社会,首先要从教育着手。

而教育的根本,就在家庭中。

家庭教育是一切教育的根本,有良好的家庭教育,才有可能学校的教育,社会教育才有可能更进一步的发挥出来。

《弟子规》启蒙养正,教育子弟敦厚尽分、防邪存诚、养成忠厚家风。

在如今呼唤圣贤教育回归道德回归的当下,《弟子规》是最通俗的良好读本。

人常道:百善孝为先。

我们都曾通过各种方式了解到二十四孝的故事。

黄香暖席,彩衣娱亲,卧冰求鲤等等几乎都是耳熟能详。

还记得小时候发烧时父母焦急地样子吗?还记得在楼梯上就能闻到的母亲的饭菜香吗?还记得犯错时父亲严厉但又不失温和的责骂吗?还记得那时考试考砸父母无声的抚慰吗?还记得获得了一点荣誉,父母就绽放的欣慰微笑吗?一点点,一滴滴。

父母的爱渗透在生活的各个角落。

我们怎能不向父母尽一点孝心呢。

“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

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

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

〞陆游的《游子吟》几乎没有人会不曾读过。

“冬那么温,夏泽凊。

晨那么省,昏那么定。

〞我们或许做不到这样。

但是我们可以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小事来聊表孝心。

哪怕刷一双筷子,洗一个碗,倒上一杯水,一个微笑一句问候。

《弟子规》ppt优秀课件

《弟子规》ppt优秀课件
看到别人的优点,要想着向他们看齐;即使差距很大,也要努力逐步 赶上。
篇章结构特点及内在联系
《弟子规》采用三字一句、两句一韵 的形式编写而成,全文共360句、 1080个字。
全书分为七个部分,即“总叙”、“ 入则孝”、“出则悌”、“谨”、“ 信”、“泛爱众”、“亲仁”、“余 力学文”,每个部分都围绕一个中心 思想展开。
《弟子规》原名《训蒙文》,为清朝康熙年间秀才李毓秀所作。其内容采用《论语》“学而篇”第六条“弟子, 入则孝,出则悌,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仁,行有余力,则以学文”的文义,列述弟子在家、出外、待人、接物 与学习上应该恪守的守则规范。
作者介绍
李毓秀(1647-1729),字子潜,号采三。新绛县城关人,国学注选县丞,生于清代康熙年间,卒于乾隆年间, 享年83岁。清初著名学者、教育家。从师党冰壑游历近二十年。精研大学中庸,创办敦复斋讲学。来学者多出其 门下。著有《弟子规》三卷、《次礼》等。
《弟子规》ppt优秀课件
CATALOGUE
目 录
• 弟子规简介与背景 • 弟子规核心思想与内容 • 弟子规在家庭教育中应用 • 弟子规在学校教育中推广实践 • 弟子规在社会道德建设中作用 • 当代青少年如何践行《弟子规》精

01
CATALOGUE弟子规简介与来自景《弟子规》概述及作者介绍
《弟子规》概述
THANKS
感谢观看
06
CATALOGUE
当代青少年如何践行《弟子规 》精神
认知自我,明确人生目标和价值追求
了解自己的兴趣爱好 、优势和不足,树立 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 观。
不断学习和提升自己 的能力和素质,为实 现人生目标打下坚实 的基础。
确定自己的人生目标 和追求,制定可行的 计划和行动方案。

《弟子规》完整版及其解读

《弟子规》完整版及其解读

《弟子规》完整版及其解读第一篇:“父母呼,应勿缓,父母命,行勿懒。

”这句话告诉我们,孝顺父母是最基本的道德要求,对于父母的召唤和命令,不能有任何迟疑和懒惰。

第二篇:“父母教,须敬听,父母责,须顺承。

”这句话告诉我们,要尊重父母的教诲和指导,不得轻视或反抗;同时,在父母的责难和批评面前,要虚心接受,认真改正自己的错误。

第三篇:“冬则温,夏则凊,晨则省,昏则定。

”这句话告诉我们,要遵循自然规律,根据季节和时间的变化,调整自己的生活方式和习惯。

第四篇:“出必告,反必面,事必问,错必改。

”这句话告诉我们,在行动中要保持诚实守信,出门要告知家人,回家要面对家人;在做事情时要认真思考和请教他人,发现错误及时改正。

第五篇:“有德之人,先难后获;无德之人,先获后难。

”这句话告诉我们,只有具备道德品质和修养的人才能够经受住困难和挫折的考验,最终取得成功和成就。

第六篇:“言必信,行必果,硕学力行,不舍昼夜。

”这句话告诉我们,要言出必信,行出必果,同时要具备坚韧不拔、孜孜以求的精神,不断积累知识和实践经验,锤炼自己的实际能力和素质。

第七篇:“有始有终,无咎无誉。

”这句话告诉我们,做事情要有始有终,不能中途放弃或半途而废;同时,做事情不要只是为了追求名利,而是应该以责任和心态为先。

第八篇:“言必信,行必果,胜人一步,不可夺也。

”这句话同第六篇,重申了言行一致的原则,并强调了抢先一步的重要性。

第九篇:“事勿忙,访思定。

即思勿疑,有容乃大。

”这句话告诉我们,在做事情时不要急躁,要冷静思考、周密计划,遇到困难要及时调整方案;同时,对于别人的言行要给予充分的容忍和理解。

第十篇:“仁者见仁,智者见智,明主闻之,资政育民。

”这句话告诉我们,不同人有不同的意见和看法,作为领导者要听取不同观点的建议,尽可能做到公正、客观;同时,以此为基础进行治理和教育。

第十一篇:“欲速则不达,见小利则大事不成。

”这句话告诉我们,做事情不能急功近利,要有耐心和恒心,只有脚踏实地,才能取得真正的成功。

《弟子规》全文及解释

《弟子规》全文及解释

《弟子规》全文及解释篇一:《弟子规》全文及解释篇二:《弟子规》全文及解释《弟子规》全文及解释总序●弟子规,圣人训,首孝悌,次谨信。

译:作为子弟所要谨守的规戒,古圣先贤所传下的教训,第一就是要我们在家能孝顺、出外能敬长,其次是敬业而守信用。

●泛爱众,而亲仁。

有余力,则学文。

译:多关爱众生,亲近有仁德的人。

如果德行培养差不多了,就可以去学习吸收经典的知识。

入则孝●父母呼,应勿缓;父母命,行勿懒。

译:父母叫我们,不可以慢吞吞的;父母交代事情,要勤快认真,不可以懒惰懈怠。

●父母教,须敬听;父母责,须顺承。

译:父母亲有所教导,要恭敬听取;父母有所责备,也要承担接纳。

●冬则温,夏则凊;晨则省,昏则定。

译:天冷或天热,要关心父母亲的寒暖;早起或晚睡,定时的问候父母起居安好。

●出必告,反必面。

居有常,业无变。

译:出门或返家,都向父母报告一声;居家作息有一定的规矩,工作行业则不要经常更换。

●事虽小,勿擅为;苟擅为,子道亏。

译:虽然是小事情,也不可擅作主张;如果擅自作主,就不合作为子弟的身分了。

●物虽小,勿私藏;苟私藏,亲心伤。

译:虽然是小东西,也不可私自收藏;如果个个藏为己有,就会惹父母亲难过伤心了。

●亲所好,力为具;亲所恶,谨为去。

译:父母亲所喜欢的事物,我们要尽力准备妥当;父母亲不喜欢的,我们要留意避免。

●身有伤,贻亲忧;德有伤,贻亲羞。

译:身体如果受伤了,会让父母亲担忧;品德如果败坏了,会让父母亲蒙羞。

●亲爱我,孝何难;亲憎我,孝方贤。

译:父母亲喜欢我,要孝顺一点都不难;父母亲不喜欢我,我仍然孝顺那才是真贤能。

●亲有过,谏使更,怡吾色,柔吾声。

译:父母亲有过错,想办法劝谏让他们改正,但是要和颜悦色,要声音柔婉。

●谏不入,悦复谏,号泣随,挞无怨。

译:如果父母不听劝谏,和悦的再劝,甚至用哭泣来求父母答应,就算被责打也无怨言。

●亲有疾,药先尝;昼夜侍,不离床。

译:父母有了病痛,侍奉汤药冷热苦甘亲自尝过;早晚照顾,不离父母身边。

《弟子规》全文拼音带解释(打印版)

《弟子规》全文拼音带解释(打印版)

dìzǐ guī弟子规弟子:一般有两种意义:一是年纪较小为人弟和为人子的人;二是指学生。

这里是用一种意义上的“弟子”。

弟子规原名(训蒙文)为清朝康熙年间秀才李毓秀所作,其内容采用《论语》学而篇第六条:“弟子入则孝,出则弟,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仁,行有余力,则以学文。

”的文义,记录了孔子的108项言行,共有360句、1080个字,以三字为一句,两句一韵编篡而成,分为五个部分加以演述;具体列举出为人弟子在家、出外、待人接物、求学应有的礼仪与规范,特别讲求家庭教育与生活教育。

后经清朝贾存仁修订改编,并改名为(弟子规),是启蒙养正,教育子弟敦伦尽份防邪存诚,养成忠厚家风的最佳读物。

zǒng xù【总叙】dì zǐ guī shèng rén xùn shǒu xiào tì cì jǐn xìn弟子规圣人训首孝悌次谨信解读:弟子规这本书,是依据至圣先师孔子的教诲而编成的生活规范。

首先在日常生活中,要做到孝顺父母,友爱兄弟姊妹。

其次在一切日常生活言语行为中要小心谨慎,要讲信用。

fàn ài zhòn g ér qīn rén yǒu yú lì zé xué wén泛爱众而亲仁有余力则学文解读:和大众相处时要平等博爱,并且亲近有仁德的人,向他学习,这些都是很重要非做不可的事,如果做了之后,还有多余的时间精力,就应该好好的学习六艺等其他有益的学问。

rù zé xiào【入则孝】在日常生活中要孝顺父母fù mǔ hū yìng wù huǎn fù mǔ mìng xíng wù lǎn 父母呼应勿缓父母命行勿懒解读:父母呼唤,应及时回答,不要慢吞吞的很久才应答,父母有事交代,要立刻动身去做,不可拖延或推辞偷懒。

《弟子规》全文及解释

《弟子规》全文及解释

《弟子规》全文及解释总序●弟子规,圣人训,首孝悌,次谨信。

译:作为子弟所要谨守的规戒,古圣先贤所传下的教训,第一就是要我们在家能孝顺、出外能敬长,其次是敬业而守信用。

●泛爱众,而亲仁。

有余力,则学文。

译:多关爱众生,亲近有仁德的人。

如果德行培养差不多了,就可以去学习吸收经典的知识。

入则孝●父母呼,应勿缓;父母命,行勿懒。

译:父母叫我们,不可以慢吞吞的;父母交代事情,要勤快认真,不可以懒惰懈怠。

●父母教,须敬听;父母责,须顺承。

译:父母亲有所教导,要恭敬听取;父母有所责备,也要承担接纳。

●冬则温,夏则凊;晨则省,昏则定。

译:天冷或天热,要关心父母亲的寒暖;早起或晚睡,定时的问候父母起居安好。

●出必告,反必面。

居有常,业无变。

译:出门或返家,都向父母报告一声;居家作息有一定的规矩,工作行业则不要经常更换。

●事虽小,勿擅为;苟擅为,子道亏。

译:虽然是小事情,也不可擅作主张;如果擅自作主,就不合作为子弟的身分了。

●物虽小,勿私藏;苟私藏,亲心伤。

●亲所好,力为具;亲所恶,谨为去。

译:父母亲所喜欢的事物,我们要尽力准备妥当;父母亲不喜欢的,我们要留意避免。

●身有伤,贻亲忧;德有伤,贻亲羞。

译:身体如果受伤了,会让父母亲担忧;品德如果败坏了,会让父母亲蒙羞。

●亲爱我,孝何难;亲憎我,孝方贤。

译:父母亲喜欢我,要孝顺一点都不难;父母亲不喜欢我,我仍然孝顺那才是真贤能。

●亲有过,谏使更,怡吾色,柔吾声。

译:父母亲有过错,想办法劝谏让他们改正,但是要和颜悦色,要声音柔婉。

●谏不入,悦复谏,号泣随,挞无怨。

译:如果父母不听劝谏,和悦的再劝,甚至用哭泣来求父母答应,就算被责打也无怨言。

●亲有疾,药先尝;昼夜侍,不离床。

译:父母有了病痛,侍奉汤药冷热苦甘亲自尝过;早晚照顾,不离父母身边。

●丧三年,常悲咽,居处变,酒肉绝。

译:父母去世守丧三年,心存哀苦,居家作息有所改变,酒肉美食暂时不去享用。

●丧尽礼,祭尽诚;事死者,如事生。

《细讲弟子规》40课 每课思考题 1-29

《细讲弟子规》40课 每课思考题 1-29

《细讲弟子规》1至29集主题框架第一集研讨内容重点如下:1.人生有哪些地方需要抉择?2.家长要如何把孩子教好?3.成功的人具备哪些特质?4.《说文解字》中「教」「育」两字的涵意为何?5.德行的根本在哪里?第二集研讨内容重点如下:1.为什么要用正确的判断力选书?2.抉择思想的重要性?3.英国汤恩比教授认为解决21世纪的社会问题只有哪两种学说?为什么?4.如何做出正确的生涯规划?第三集研讨内容重点如下:1.孩子从小接受圣贤教育对个人及社会有何益处?2.一个人的仁慈之心要从哪里开始培养?3.「立志」的重要性为何?如何做到「为往圣继绝学」?4.何谓「学贵力行」?第四集研讨内容重点如下:1.「学贵力行」的意涵为何?2.学习的次序为何?3.学习的方法讲究「一门深入,长时熏修」,其中的「一门」所指为何?4.男女相处有哪些应经的过程?5.何谓真正的爱?6.现代的夫妻都将教育孩子的责任留给谁?有何弊端?7.家庭生活有哪二大主轴?现代家庭较偏重经济层面,容易发生何种问题?该如何解决?第五集研讨内容重点如下:1.上一代的人物质生活虽然较穷困,但却培养了哪些美德?反观现代年轻人生活富裕反而发生了何种问题?2.财富之因为何?3.财布施的方式有哪些?最重要的原则为何?4.为人夫者,要做到哪些「夫义」?5.为人妻者,要遵守哪四德?6.教育孩子要如何恩威并施?7.现代父亲要如何扮演好为人父的角色?8.学习弟子规如何做到「解行相应」「长时熏修」?9.「弟子规」三字的涵意为何?为何我们自己要先学?第六集研讨内容重点如下:1.周朝为何可以延续八百年?靠的是何种治家的精神?2.孔门四科为「德行、言语、政事、文学」为何言语的重要性仅次于德行?3.亲近仁德之人有何益处?4.现在的孩子叛逆,原因为何?有何解决之道?5.孩子为何会自私?有何解决之道?1.孩子懒惰的根源为何?孩子为何生活没有规律?2.知恩报恩,请感念父母亲生育、养育之辛劳。

3.如何落实「父母呼、应勿缓」?4.如何落实「父母命、行勿懒」?更进一步应该达到何种境界?5.「父母教、须敬听,父母责、须顺承」该如何活学活用?6.如何教导孩子体会父母责罚孩子的心?第八集研讨内容重点如下:1.「父母呼,应勿缓」是在培养何种态度?对于家人、长辈言语态度为何格外重要?2.「父母命,行勿懒」引申涵意为何?3.「父母责,须顺承」其中的「顺」字该如何落实?4.「父母教,须敬听」可以延申到哪些层面?5.「冬则温,夏则凊」可以从「存心」和「形式」来解读,两者有何不同?6.我们如何「养父母之身」?7.如何「养父母之心」?8.如何「养父母之志」?第九集研讨内容重点如下:1.「晨则省昏则定」的涵意为何?该如何落实?2.对哪些人我们必须「出必告反必面」?理由为何?3.「居有常业无变」所指的「业」包含哪些层面?4.该如何协助孩子建立好的读书习惯?5.夫妻如何共同经营「家业」?第十集研讨内容重点如下:1.「勿以善小而不为,勿以恶小而为之」一个小动作或小小的坏习惯对孩子有何影响?2.养成孩子「物虽小、勿私藏」的态度有何重要性?3.「亲所好、力为具」,现代的父母到该「好」些什么?4.一般人对「成功」的定义是什么?「富」的真正涵义又为何?5.一般的大企业家最后常有几种结果?第十一集研讨内容重点如下:1.何谓「富」?何谓「贵」?是否有权位之人才称得上贵?2.什么才是真正的快乐?孟夫子提到人生有哪三乐?3.文天祥曰:「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汉青。

[弟子规讲解蔡礼旭]弟子规讲解

[弟子规讲解蔡礼旭]弟子规讲解

[弟子规讲解蔡礼旭]弟子规讲解一:[弟子规讲解]《弟子规》全文讲解《弟子规》,是清朝康熙年间的秀才李毓秀所作。

他祖籍山西,是清初著名的学者、教育家。

这部论典最初叫《训蒙文》,后经贾有仁先生修订,改名为《弟子规》,一直流传至今,对人类文明起了很大作用。

释题:弟子规所谓“弟子”,狭义是指父母的孩子、老师的学生。

广义来讲,所有的人均可称为弟子,我们佛教徒是三宝弟子、上师的弟子,非佛教徒则是老师的弟子,人人都应活到老、学到老,所以永远是“弟子”。

而弟子在日常生活中的行为规范,就叫做“规”。

因此,不管大人还是小孩,要想做一个合格的弟子,就应当学习这部论典。

总叙“总叙”,相当于佛教论典中的立誓句。

在下面两偈中,可以涵摄整部论典的内容。

学《弟子规》其实很简单,它只有九十个颂词,三字一句、两句一韵,读起来特别顺口,所以我要求智悲学校的学生早上读诵。

对小孩子而言,可能有些内容懂,有些不一定懂,但只要慢慢记在心中,长大后这些道理就会随口而出,很容易运用于日常生活中。

不管佛教理论还是世间格言,只要用得上,对自己心行起到断恶修善的作用,就是善法。

心善则善、心恶则恶,所以,本论也是诸佛菩萨的一种加持。

弟子规圣人训首孝悌次谨信泛爱众而亲仁有余力则学文“弟子规,圣人训”:《弟子规》这部论典是圣人的教诲。

所谓“圣人”,狭义上指儒教的创始者——孔老夫子;广义上,所有的古德圣贤、高僧大德皆可包括其中。

二:[弟子规讲解]弟子规讲解引导语:《弟子规》,它是一本教我们如何做人的一些基础规范。

每一个人能了解你应当如何做人,不但你个人的修身会得到进步,在家庭也能得到幸福美满,子孙也都可以兴旺,都可以得到这些良好优秀的贤子孝孙。

所以在古时候,他们非常重视儿童教育,从小就了解应该如何把小孩教好。

为什麽他们这麽重视因为小孩一生出来,他没有受到社会的污染,他很纯洁。

在这个时候你好好的教他,你教他善,他就是善;你教他恶,他就变成恶。

你教他读书,他就会琅琅上口;你教他跟兄弟姊妹友爱,他会友爱。

《弟子规》原文及解释

《弟子规》原文及解释

弟子规zǒng xù总叙dì zǐ guīshèng rén xùn shǒu xiào tìcì jǐn xìn弟子规圣人训首孝弟次谨信fàn ài zhòng ér qīn rén yǒu yú lìzé xué wén泛爱众而亲仁有余力则学文【解释】《弟子规》这本书,是依据至圣先师孔子的教诲而编成的生活规范。

首先在日常生活中,要做到孝顺父母,友爱兄弟姐妹。

其次在一切日常生活言语行为中要小心谨慎,要讲信用。

和大众相处时要平等博爱,并且亲近有仁德的人,向他学习,这些都是很重要非做不可的事,如果做了之后,还有多余的时间精力,就应该好好的学习六艺等其他有益的学问。

rù zé xiào入则孝fù mǔ hūyìng wù huǎn fù mǔ mìng xíng wù lǎn父母呼应勿缓父母命行勿懒fù mǔ jiào xū jìng tīng fù mǔ zéxū shùn chéng父母教须敬听父母责须顺承【解释】父母呼唤,应及时回答,不要慢吞吞的很久才应答,父母有事交代,要立刻动身去做,不可拖延或推辞偷懒。

父母教导我们做人处事的道理,是为了我们好,应该恭敬的聆听。

做错了事,父母责备教诫时,应当虚心接受,不可强词夺理,使父母亲生气、伤心。

(君子闻过则喜,小人闻过则怒。

)dōng zé wēn xià zé jìng chén zé xǐng hūn zé dìng冬则温夏则凊晨则省昏则定chū bì gào fǎn bì miàn jū yǒu cháng yè wú biàn出必告反必面居有常业无变【解释】侍奉父母要用心体贴,在二十四孝故事里,九岁的黄香,为了让父亲安心睡眠,夏天睡前会帮父亲把床铺扇凉,冬天寒冷时会为父亲温暖被窝,实在值得我们学习。

《弟子规》原文及译文

《弟子规》原文及译文

《弟子规》原文及译文弟子规》原文及译文一、《弟子规》简介《弟子规》是依据至圣先师孔子的教诲编写而成,教导学生为人处世的规范,做到与经典同行为友。

《弟子规》是儒家的基础,人性的基础。

所谓“弟子”的意思有两个:一是指孩子;二是指学生;“规”就是规范、规矩。

《弟子规》原名《训蒙文》,原作者李毓秀是清朝康熙年间的秀才。

以《论语》“学而篇”第六条:“弟子入则孝,出则悌,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仁,有余力,则以学文”的文义以三字一句,两句一韵编纂而成。

分为五个部分,具体列述弟子在家、出外、待人、接物与学习上应该恪守的守则规范。

后来清朝贾存仁修订改编《训蒙文》,并改名《弟子规》,是启蒙养正,教育子弟敦伦尽份防邪存诚,养成忠厚家风、教育孺子的最佳读物。

《弟子规》这本书,影响之大,读诵之广,仅次于《三字经》。

《弟子规》共360 句(1080 字),概述简介,通俗易懂,是灌输儒家文化的精髓。

二、弟子规作者生平李毓(y U)秀(1647-1729),字子潜,号采三。

山西省西南部的新绛(ji eng)县龙兴镇周庄村人,生于清代顺治年间,卒于雍正年间,享年83岁。

清初著名学者、教育家。

从师党冰壑游历近二十年。

精研大学中庸,创办敦复斋讲学。

来听课的人很多,门外满是脚印。

太平县御史王奂曾多次向他请教,十分佩服他的才学,被人尊称为李夫子。

平生只考中秀才,主要活动是教书。

弟子规共分七课来讲,第一课是“入则孝”、第二课是“出则弟”、第三课是“谨”、第四课是“信”、第五课是“泛爱众”、第六课是“亲仁”、第七课是“余力学文”。

总叙【译文】即使很小的东西,也不要偷偷的私藏起来。

如果私自收藏了,父母知道后会非常的zh <3n g zh <3n g长者立幼勿坐长者坐命乃坐【译文】假如长辈还站立的时候,晚辈就不可以先坐下,长辈坐下以后,让你入座时,你才可以坐下。

zh Sn g尊长前声要低低不闻却非宜【译文】在尊长面前,说话的声音要低一些,但若低到尊长听不清楚的程度,那也是不适宜g u an l u冠必正纽必结袜与履俱紧切【译文】就是帽子一定要戴端正,衣服上的纽扣要扣好,袜子和鞋子都要穿整齐,鞋带也要系紧。

弟子规学习版(含释义)

弟子规学习版(含释义)

dìzǐguī弟子规弟子:一般有两种意义:一是年纪较小为人弟和为人子的人;二是指学生。

这里是用一种意义上的“弟子”。

zǒng xù【总叙】dìzǐguīshèng rén xùn shǒu xiào tìcìjǐn xìn 弟子规圣人训首孝悌次谨信解读:弟子规这本书,是依据至圣先师孔子的教诲而编成的生活规范。

首先在日常生活中,要做到孝顺父母,友爱兄弟姊妹。

其次在一切日常生活言语行为中要小心谨慎,要讲信用。

◇「首孝弟次谨信」:「弟」读音tì,通「悌」;fànài zhòngér qīn rén yǒu yúlìzéxuéwén 泛爱众而亲仁有余力则学文解读:和大众相处时要平等博爱,并且亲近有仁德的人,向他学习,这些都是很重要非做不可的事,如果做了之后,还有多余的时间精力,就应该好好的学习六艺等其他有益的学问。

rùzéxiào【入则孝】fùmǔhūyìng wùhuǎn fùmǔmìng xíng wùlǎn 父母呼应勿缓父母命行勿懒解读:父母呼唤,应及时回答,不要慢吞吞的很久才应答,父母有事交代,要立刻动身去做,不可拖延或推辞偷懒。

fùmǔjiào xūjìng tīng fùmǔzéxūshùn chéng 父母教须敬听父母责须顺承解读:父母教导我们做人处事的道理,是为了我们好,应该恭敬的聆听。

做错了事,父母责备教诫时,应当虚心接受,不可强词夺理,使父母亲生气、伤心。

(君子闻过则喜,小人闻过则怒。

)dōng zéwēn xiàzéqìng chén zéxǐng hūn zédìng 冬则温夏则凊晨则省昏则定解读:侍奉父母要用心体贴,二十四孝的黄香(香九龄),为了让父亲安心睡眠,夏天睡前会帮父亲把床铺扇凉,冬天寒冷时会为父亲温暖被窝,实在值得我们学习。

弟子规精讲

弟子规精讲

弟子规精讲
《弟子规》是中国古代儿童教育的经典教材,主要是对儿童进行行为规范的教育。

以下是对《弟子规》的精讲:
1. 规矩篇:
- 弟子应当遵守规矩,要尊重师长,尊重他人的意见。

- 行动要有纪律,不乱动,不背规。

- 言语要规范,不说脏话,不说坏话。

2. 未曾有心篇:
- 弟子应当言行一致,不要心里想着坏事而表现出好的样子。

- 不要偷偷摸摸地做坏事,要在公开场合时也能保持良好的
行为。

3. 责成篇:
- 儿童应当学会承担责任,自觉地做好他们的职责。

- 不要推卸责任,要尽力去做,尽量做到最好。

4. 无偷篇:
- 不要偷东西,即使其他人不在场,要有清白的内心。

- 不虚伪,不欺骗,不作弄别人。

5. 无尤篇:
- 不要嫉妒他人,应当心怀善意和宽容。

- 不要抱怨,要学会满足自己的现状,努力做到更好。

6. 林则徐说诗篇:
- 心里要有敬畏之心,要时刻记得孝敬祖父母和父母。

- 学习要虚心,不要自以为是。

- 学习要踏实,不要浮躁,要持之以恒。

《弟子规》的内容简练明快,深入浅出地对儿童提出了一系列明确的行为准则,有利于帮助儿童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道德观念,并培养良好的行为习惯。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精讲《弟子规》第二十讲标签:传统文化作者:秦东魁老师我们看下一段“闻誉恐,闻过欣,直谅士,渐相亲”。

我们遇到别人称赞、赞叹、夸赞我们的时候,不得意忘形,反而会自省,唯恐自己做得不够,做得不好,继续努力,这样就好了。

当别人批评自己的过失时,不但不生气,还能欢喜接受,那么真正诚信的人,就会渐渐喜欢和我们亲近了。

陕西博爱书馆每年的11月间,志愿者回去会做一个总结,总结什么呀?总结我们这一年来所犯的过错,一定不总结我们今年送了多少书、做了多少事情。

总结过错,我们送书的过程中是不是给人家学校、给政府部门添麻烦了,我们要求去的时候自己带书,去的时候自己带饭钱,一定去学校、捐赠部门不吃人家的饭。

当时有个政府部门非要请我们吃饭,我们的志愿者特别有意思,就说领导,你别请我们吃饭了,吃这一顿饭,我们还能捐几百本《弟子规》了。

所以那一句话以后,这个领导以后请我们吃饭就一碗面,再不敢一请花几百块钱了。

所以我们的坚持还是可以得到别人的支持的。

如果能做到“闻誉恐,闻过欣;直谅士,渐相亲”,正直、诚信的人就会渐渐喜欢我们,良师益友才能亲近我们,让我们的人生更圆满,犯错更少。

我们现在很多人就是承受不起别人的称赞,别人一旦夸我们几句,我们就会得意忘形。

我们就不会去想一想,别人称赞我们的目的是什么,我们自己的德行修养是不是如他夸赞的一样。

现在很多人经常做打肿脸充胖子的事情。

别人一夸你,就洋洋自得,然后别人再找你借钱啊,找你办事啊,你也不好意思不给人家办,就统统答应下来。

别人夸我们,我们首先要想想自己是否真正做好了,如果没有,那我们就应该“闻誉恐”,要好好反省自己,使自己真正去提高、去进步。

这样才能真正提高我们的德行修养。

我们现在都爱听好话,都知道良药苦口利于病,都知道这个话,可是我们不愿意吃;都说忠言逆耳利于行,我们都不愿意听,听到别人一说我们不好,一下这个脸和苦瓜脸一样长。

当别人指责我们的时候,我们要“闻过欣”,就是要感觉到高兴,千万不能生气。

因为当一个人指责你的时候,第一,他把你当成好朋友了。

现在的人们没有几个愿意得罪人的,他这样指责你,是恨你不成器,恨铁不成钢啊。

所以你感恩戴德都来不及,你怎么还能迁怒于他呢。

第二,他觉得你是个人才,如果不指出来,那你这个人才就毁了,很可惜啊。

所以说他是在体谅你,爱护你。

可你如果把他当成敌人,当成小人,那就是你的问题啦。

所以说我们人生在世,如果天天听人夸,那你就走到悬崖边了。

你只有常常反省自己,听得进去别人的指责,久而久之,真正的好朋友,知心朋友才会全部被吸引到你身边来。

当你有如此多的良师益友之后,你何愁不成功?人不成功的原因大多是结交恶友,让我们染上恶的习惯。

一个恶的习惯可以把十几年的成功毁于一旦。

所以“闻誉恐,闻过欣,直谅士,渐相亲”。

用这种方法,你的良师,你的益友,就全部会出现,慢慢聚集到你身边,使你少走很多弯路啊。

我们来看苏东坡的故事。

苏东坡是北宋时的文学家。

他同佛印禅师交情很好。

一天苏轼坐在蒲团上,觉得身心很轻安,很有境界,就随性写了一首诗,“稽首天外天,佛光照大千,八风吹不动,端坐紫金莲”。

他写完后觉得很欢喜,就派人把这首诗送去给佛印禅师,准备让佛印禅师大大称赞他一番。

结果呢,佛印禅师就写了一个“屁”字,给送回来了。

他看完后当场就很生气。

马上就坐船去找佛印禅师辩论。

到了寺院门口,看到佛印禅师在门口贴了两行字,“八风吹不动,一屁打过江”。

你看,佛印禅师才是他的善知识啊。

因为你说你都“八风吹不动”,我就写一个“屁”,没想到一个“小屁风”都把你吹过来了,可想而知你的定力,你的境界都是假的嘛。

苏轼看后觉得很惭愧,同时也觉得自己修行真的还不够,就乖乖地回去了。

真正的功夫要从境界上练,要能历事练心。

苏轼自称“八风吹不动”,结果一“屁”就把他气得过了江。

我们想没想过,现在很多人都是“闻誉喜,闻过怒”。

别人一夸他就高兴得不得了,一说他不好,真的是能把人家当成敌人,当成小人啊。

其实我们碰到的小人、敌人都是我们的恩人啊。

因为他的指责是为了让你更上一层楼。

苏东坡就了不得,他听佛印禅师一讲,就很惭愧,知道自己的修为不够,还需修炼。

不论我们受到别人的诽谤还是赞叹,都不应该心里波涛汹涌,应该立刻提起圣人教诲,“不怕念起,只怕觉迟”。

当别人赞叹我们的时候,或者攻击我们的时候,我们既不要动怒,也不要过喜,要在内心里反省。

他为什么今天说我,说我的原因是什么。

我要是犯错了,那他说我我就要感恩戴德,因为他来纠正我啊,这是知心朋友才能说的话。

那我要没有做错,他说我我还要感恩戴德。

因为他在提醒我,让我不要犯错。

当我们有这样的警觉性,每天都在练这种工夫的时候,我们的修学境界也同样天天都会提升,这在我们人生道路上很关键。

一个人只有能控制自己的情绪,才能控制未来。

你连你的脾气都控不住,连你的喜好都控制不住,那你就的人生就会遇到很大问题。

如果我们不能控制自己的心性,一听到别人的指责,就怒火心中起,就会火烧功德林啊;如果一听到别人赞美自己,就得意忘形,说明心性不够稳定,会容易被别人牵着鼻子走。

我们的心性永远应该是自信、自立、自强。

在自信中提升我们的德行,在自立中提升我们的能力,在自强中用我们美丽的言词,庄严的形象,善良的心性,去得到别人的赞许。

我们下来再看这一段“无心非,名为错,有心非,名为恶”。

无心之过称为错,若是明知故犯,有意犯错便是罪恶啊。

你看这个恶底下是个“心”字,就是说你是根坏了。

错是什么啊,是枝叶坏了,枝叶坏了修修剪剪,善根还在。

那要是明知道错,可你还要去犯,那就是根出问题了。

所以我经常讲,人最爱的是谁,是自己,我们天天为自己犯错找借口。

我们要学习圣贤教育,就要去落实,我们要对自己的缺点斩尽杀绝,要对自己要求再要求,要对别人更加包容,更加理解,这样才会更好。

我们来看底下这个卫仲达的故事。

宋朝的卫仲达在翰林院做官,有一天他在夜间做梦,梦见到了冥界,阎王爷叫鬼族把他叫去了。

抓去之后,判官就调查他一生所造的善恶。

结果他造的那些恶的案件,堆积如山,善的只有一卷;换句话说,他一生造的善只有一桩事情。

看了这个情形之后,他就问阎王爷,说我年纪还不到四十岁,哪会犯这样多的过失罪恶呢。

阎王爷说了,这些事的造作是你起心动念,你起一个恶念,阴曹地府就有一个档案存在那里,并不等待你造,起一个恶念,你就留了一个档案。

你造作的话,罪就更重更深。

看到他这么多恶念,阎王就很生气,吩咐把冥府的良心秤拿来,称一称这些案卷。

没想到满屋子恶的案卷反而很轻,他唯一做的一次善事,那一小卷善事反而重。

阎王爷看到这个结果立马从怒变喜。

卫仲达看完也觉得很奇怪,就问主审官:你看看我那个小册子是什么啊,怎么那么重。

阎王爷叫主审官一看,原来是皇帝有一次曾想要兴建一个大工程,修三山石地方的石桥,卫仲达上奏劝阻皇帝,劝皇帝不要兴建,说会劳民伤财。

卫仲达说,我虽然说过,但是皇帝不听,还是动工了,我并没有起到阻止作用啊。

怎么还能有如此大的力量。

阎王爷就讲了,说你过去作恶,无非针对某一件事,某一个人,可是你做的这个善事是你真心为百姓所想,你是真心想为百姓谋福,这就是所谓的量大福大。

阎王爷还说他本来命中该做宰相的,可他起的恶念太多,福气已经受损了。

后来他果然做到了吏部尚书,而没有做到宰相。

过去我见过一个朋友,我和他聊天的时候就问他:要是我们人心中没有丝毫之恶,是不是可以称为全体都是善良的呢。

他也比较认可,他说善恶在心性上。

心性的善,用行为表露出来,这种善是表里如一,真正之善。

那要是心中很恶,表面上为了获得大众欢喜的这种行为也是恶,并非是善。

我近期碰到了咱们国家的一个环球小姐冠军。

她就讲,她当时在国外参加环球小姐比赛的时候,其他国家的选手见了都一个个搂搂抱抱地打招呼,唯独没有人理她。

她当时心里就很难过,但她想自己一定要为国家争光,不能让人看不起中国人。

没想到最后真是她得了冠军,当时所有的外国人都在注视着她,她说她当时真的感觉13亿中国人都是她的后备力量。

可自从那次得奖以后,她就起了傲慢心,过去得冠军是为了国家,现在要开始为自己得奖了。

可奇怪的是,自从她起了这个念以后,就再也没得过奖了,她慢慢地也感觉到量大福大。

就像最近我碰到了一个老板,他十几年前在开车的过程中,不小心把一个老人家给撞了,他把老人家送进了医院,并掏钱给老人做手术。

当时他所有的朋友都劝他放弃救这个老人,因为她是孤寡老人,死了就死了,无非掏几千块钱火葬费而已,要救还会花很多钱。

可他却说,就因为她是孤寡老人,我才更应该去救她。

后来总共花了12万元人民币,在当时也是蛮多的。

这个人真是做人很到位。

他把老人治好后,还给老人找了个敬老院,每年还给敬老院里捐钱。

这个人确确实实犯的是无心的错,犯错后,他积极地救治老人,之后还一直照顾老人这么多年。

这样的人我们现在已经很少见了,现在很多司机撞完人以后一看没人注意,赶紧来回再碾几下。

因为他觉得人死了是一次性的赔偿,好像也就20万吧,可要是治病,不知道得治多少年,花多少钱。

所以宁愿把人弄死。

可我们想没想过,我们是人,不是畜生。

请问,如果车底下轧的就是你家的儿子,车底下轧的就是你的老婆,你会不会还这么做。

你这么做就是“有心非,名为恶”。

恶是根坏了,根要是坏了,枝叶一定也是腐烂的。

你的根坏了,你的子女怎么办,跟你学习啊。

所以说我们的心性直接影响到子孙后代。

我还要告诉大家一个道理,那就是行善不能等。

我们最近看到很多飞机失事、火车失事、公交汽车失事,多少人瞬间就没了。

可能前一天你刚吃了一顿五千块钱的饭,却不知道今天就将一命呜呼。

所以你有钱也没有用,也不能化险为夷。

更何况我们人挣的钱啊,会有五种贼来盗取,而这五种贼都是我们人没有办法预防的。

第一是水灾,我们看到近期的水灾,真的是让很多人流离失所;第二是火灾,水火无情啊,有多少人被无情的大火吞噬;第三是病灾,你去医院里头,医生让你掏多少,你掏多少,没有讲价的余地啊,恨不得把钱全给人家,让医生来救你;第四是被偷,被盗。

这个灾也很重啊,你不要认为直接抢你叫抢你,你看金融危机来了,你的钱就像被盗了一样,几个亿的资产让你缩成几千万。

缩水也是被盗啊,你还没有办法控制。

第五是不肖子孙。

这是最重的一个灾啊,因为你挣得越多,不肖子孙给你败得越多。

五种贼都很厉害啊,所以你想想,钱多了,也并不能化险为夷。

因此行善事坚决不能断,我们要随时随地都有善行善念。

在美国的“9•11”事件中,两栋金融大厦瞬间垮下,请问这两栋大厦里面有多少人,太多人了。

而且因为这两栋大厦里都是全世界连锁金融行业的总部,因此大厦里的这些人的财富都是顶尖的,可他们连同那些财富都随着大厦的倒下烟消云散了。

但是也有例外。

有一位在大厦中工作了几十年的老者就躲过了这一劫。

这个老人非常善良,他长期做慈善。

有趣的是,他在大楼里工作了几十年,从来都没有迟到过,却在“9•11”那天迟到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