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金朝的货币发行及其经济影响
宋金元纸币的发展演变及其影响
![宋金元纸币的发展演变及其影响](https://img.taocdn.com/s3/m/55848f6bae45b307e87101f69e3143323868f566.png)
$number {01}宋金元纸币的发展演变及其影响日期:汇报人:目录•宋金元时期的历史背景•宋金元纸币的起源与发展•宋金元纸币的种类与特点•宋金元纸币的影响与作用•宋金元纸币的历史意义与价值•总结与展望01宋金元时期的历史背景03宋朝的纸币最早出现在公元10世纪末,是世界上最早的纸币之一。
01宋朝是中国历史上的一个朝代,建立于公元960年,分为南宋和北宋两个时期。
02宋朝时期,中国的经济、文化和科技得到了空前的发展,出现了许多重要的历史事件和文化名人。
金朝时期,中国的政治、经济和文化都受到了很大的影响,金朝的货币制度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
金朝的纸币最早出现在公元12世纪初,是在宋朝纸币的影响下出现的。
金朝是中国历史上的一个朝代,建立于公元1115年,是由女真族建立的一个王朝。
元朝是中国历史上的一个朝代,建立于公元1271年,是由蒙古族建立的一个王朝。
了多次变革。
元朝的纸币最早出现在公元13世纪末,是在金朝纸币的影响下出现的。
02宋金元纸币的起源与发展123宋朝纸币的起源官方认可与推广宋朝政府逐渐认识到纸币的潜力,开始大力推广,并设立专门机构进行纸币的发行和管理。
商业繁荣与金属货币不足宋朝时期,随着商业活动的繁荣,金属货币的数量不足以满足日益增长的经济需求,这为纸币的兴起提供了契机。
四川地区的创新在四川地区,由于铁钱缺乏,当地商人开始使用纸质货币进行交易,这种做法逐渐传到其他地区。
吸收宋朝经验金朝在建立初期,借鉴了宋朝的货币制度,并逐步发展出自己的纸币体系。
官方推动与法令保障金朝政府通过制定一系列法令和政策,保障纸币的权威性和流通性,同时加强了对纸币发行的管理和监督。
纸币的流通与普及随着金朝政权的稳固和经济的恢复与发展,纸币逐渐在金朝境内普及,成为主要流通货币。
元朝建立后,继承了宋朝和金朝的货币制度,并对纸币发行和管理进行了进一步的完善和创新。
继承与发展元朝政府设立了专门负责纸币发行和管理的机构,并加强了对纸币流通的控制和监管。
中国古代的货币与经济体系
![中国古代的货币与经济体系](https://img.taocdn.com/s3/m/0b41d65624c52cc58bd63186bceb19e8b8f6ec2d.png)
中国古代的货币与经济体系中国古代的货币与经济体系是一个印证中国古代经济繁荣的重要方面。
在悠久的历史长河中,中国以其独特的货币形式和广泛的经济贸易活动闻名于世。
本文将探讨中国古代的货币系统,分析其对经济的影响,并对其对中国古代社会的意义进行思考。
一、中国古代货币的演变历程中国古代货币的演变经历了几个重要的阶段。
首先是原始货币阶段,人们使用贝壳、鸟羽等自然物品进行交换。
然后是青铜货币时代,青铜贝、青铜刀等逐渐被作为流通手段和财富的象征。
随着经济的发展,铜币逐渐成为主流货币。
再后来,铸币技术的进一步发展,出现了以黄金和白银为基础的贵金属货币体系。
最后,在宋元明清时期,纸币逐渐发展成为主要的货币形式之一。
二、中国古代货币的功能与价值中国古代货币的功能主要包括价值尺度、流通手段和贮藏手段。
作为价值尺度,货币可以衡量商品和服务的价值,为经济活动提供了基准。
作为流通手段,货币在交易中发挥了至关重要的作用,方便人们进行市场交换。
作为贮藏手段,货币可以保存财富并转移价值。
中国古代货币的价值也随着时间的推移而发生了变化。
在原始货币阶段,货币的价值主要体现在其实用功能上。
而后,随着货币的铸造和流通,货币本身的贵金属成分成为界定其价值的关键。
例如,在元谋号点金币中,黄金的含量直接决定了其价值。
到了纸币时期,货币的价值变得更加虚拟,依赖于人们的共同信任和政府的信用背书。
三、中国古代货币对经济的影响中国古代货币的发展对经济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首先,货币的使用促进了贸易的繁荣与经济的发展。
货币作为交易媒介,简化了交换过程,提高了效率,促进了商品的流通。
其次,货币的流通带动了各行各业的发展,推动了手工业和商业的兴起。
例如,在宋代,货币的发展催生了繁荣的市井文化和商业文明。
最后,货币的稳定与信用对经济的稳定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货币流通体系的稳定与政府信用的可靠性是一个繁荣经济体系的基石。
四、中国古代货币体系的意义与启示中国古代货币体系的发展和演变体现了中国古代经济繁荣的历史足迹。
【钱币赏析】金朝钱币以及铸造史
![【钱币赏析】金朝钱币以及铸造史](https://img.taocdn.com/s3/m/79ee5332df80d4d8d15abe23482fb4daa58d1dbe.png)
【钱币赏析】金朝钱币以及铸造史金的建立打破了辽、西夏、北宋三足鼎立的局面。
金虽成立于北宋末年,但发展十分迅猛,经济、文化水平也要比辽、西夏高出不少。
公元1127年金灭北宋,康王赵构南逃至临安建立南宋政府,此后中国仿佛又一次回到了南北朝时期。
金先与辽兵对抗,遂又采取与宋结盟的策略,一举灭辽。
金灭辽不久,看出北宋的外强中干,对宋大举进攻,很快包围北宋都城汴京,生擒徽钦二帝,灭掉了北宋。
金是女真族建立的国家,建国前受辽国统治多年,所以金的钱币制度多受辽国铸钱的影响。
辽钱一般实行五等钱制,即:小平、折二、折三、折五、折十,金朝的钱币是不是效仿辽朝,也实行五等钱制呢?从至今已发现的金朝钱币来看,这种可能性很大。
泰和通宝钱分五等已是事实。
而如今,贞祐通宝五等钱笔者都已见过,唯有贞祐元宝只见小平和折三钱。
另外原来不见谱载的金朝折十大钱业已发现多种,如折十通宝有:明昌通宝,天会通宝,阜昌通宝,贞元通宝,开兴通宝,金国通宝等。
折十的重宝钱有:收国重宝,天辅重宝,天眷重宝,皇统重宝,承安重宝,元光重宝,正大重宝等。
可以说金朝实行的不是三等钱制,而是五等钱制。
至于金朝五等钱的大小分级,按笔者手头实物和所见的资料,个人以为其大小分级可为:小平:24毫米左右;折二:28毫米左右;折三:32毫米左右;折五:37毫米左右;折十:42毫米左右。
本人所藏的一枚贞祐通宝--直径43毫米,应为折十,一枚贞祐元宝直径33毫米,应为折三。
金的钱币铸行,并未完全搬用辽朝旧规,还吸纳了宋钱币的优点。
如:辽钱没有篆书,没有对子钱,也没有重宝(或许是没发现),可是金朝的钱币则多是元宝、通宝、重宝“三宝同铸”,既有篆书钱,也有重宝钱。
关于重宝钱,本文笔者辽金泉已有论述。
金钱钱文,多用真书,篆书两种字体,形成了“对子钱”。
钱的铸造质量,精美程度显著高于辽朝,甚至超过宋钱,如备受泉家钟爱的阜昌钱,泰和钱等实属美轮美奂之品。
关于对子钱。
已发现的金朝对钱,就笔者所及,有铸造早于贞祐的天眷,皇统,阜昌,泰和,崇庆,至宁;在贞祐之后的--兴定,元光,还有金朝的最后一个钱“天兴”。
对于金代货币史的几点思考
![对于金代货币史的几点思考](https://img.taocdn.com/s3/m/4e63352969eae009581becdb.png)
对于金代货币史的几点思考.txt不要放弃自己! -------(妈妈曾经这样对我说,转身出门的一刹那,我泪流满面,却不想让任何人看见!)看到这一句小编也心有感触,想起当初离家前往几千里外的地方的时候,妈妈也说过类似的话,但是身为男儿,必须创出一片天,才能报答父母的养育之恩!!对于金代货币史的几点思考一问题的提出金代是中国货币史上非常重要的历史时期。
金朝发行了大量的纸币,并保证了其所发行纸币在一定时期的稳定,既促进了本朝的经济发展,也为后世纸币的发行提供了经验。
不过,在其后期,由于纸币的滥发造成了大范围、大规模的纸币通货膨胀,很大程度上加速了王朝的崩溃。
因此考察金朝的兴衰就不得不把它的货币制度的变化作为考察的重点之一。
乔幼梅曾在其《金代货币制度的演变及其对社会经济的影响》把金朝的货币发行划分为如下几个时段:一自lll5年建国至1153年统治广大的北中国,随着女真势力向先进的中原地区推进,由原来的以物易物跃进到了货币贸易的阶段;二 1154年到I189年,随着北中国经济的恢复,货币流通由于商品经济的发展而扩大,金代货币制度进入了以钱为主、钱钞并用的鼎盛时期;三而自1190年以后至1234年灭亡,由于国内外各类矛盾的激化,经济的衰败,以及女真贵族统治集团日益腐朽和丧失统治能力,金国货币制度也陷于紊乱以至崩溃。
而货币制度的紊乱和崩溃又分为两个阶段,自明昌元年至承安五年(1190——1200年),可以成为危机形成期;自泰和元年至金亡(1201——1234年),可称之为恶性发展期。
笔者基本同意以上的分期,但是笔者认为金朝货币制度的危机并不是在明昌元年到承安五年之间的10年间形成的,而是在金朝正隆、大定年间开始发行纸币和铜钱并使之并行的时期即已形成。
在上述的三个时期中,第一个时期,金朝占领了辽、宋大面积的领土,但是其制度仍处于与中原靠拢和结合的时期,因此制度上大量接受辽、宋的旧制,也接受了两朝的钱币,在货币制度上并没有新的创造;第三个时期中的后半期,金朝在蒙古和南宋的双重军事压迫中,经济和财政陷入绝境,而且为了解决财政危机又滥发纸币,使得国内出现严重的恶性通货膨胀,因此货币制度完全没有振兴的希望,只能一步步的走向崩溃。
中国历史上的货币制度与金融市场
![中国历史上的货币制度与金融市场](https://img.taocdn.com/s3/m/ed26a2e4f424ccbff121dd36a32d7375a417c6d0.png)
中国历史上的货币制度与金融市场中国作为一个拥有悠久历史的国家,其货币制度与金融市场的发展也具有独特的特点。
本文将从中国古代至现代的角度,探讨中国历史上的货币制度与金融市场的演变过程,并分析其对经济发展的影响。
一、古代中国的货币制度古代中国的货币制度起源于公元前2000年左右的商代,那时人们使用贝类、石、布帛等物品进行交换。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牛、羊、刀、斧等实物货币开始出现,形成了质朴而独特的货币体系。
在春秋战国时期,铜币开始成为主要交换媒介。
不同国家和地区都发行了自己的铜币,如齐国的“孔子钱”、鲁国的“燕钱”等。
这些铜币的形状和重量各不相同,具有强烈的地域特色。
秦朝的统一铸币制度为中国古代货币制度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统一的铸币制度使得货币的形状、重量、大小等方面具有了更高的一致性,有利于交易的便捷与稳定。
此后,汉朝、唐朝等时期也陆续采用了铜钱作为主要交换媒介。
二、金元、纸币及其影响到了元朝,中国出现了金币与银币的流通,促进了货币的多元化和金融市场的发展。
金币与银币在经济活动中的使用不仅提升了交易的效率,还促进了手工业和农业的发展。
此外,元朝还发行了世界上最早的纸币,称为“交子”,为后来纸币的制度化奠定了基础。
明清时期,纸币逐渐成为主要的货币形式。
而铜钱由于生铁产量的增加而逐渐退出流通领域。
纸币的发行量不断增加,给经济带来了通货膨胀的问题,但仍然推动了商业和工业的繁荣。
清朝末年,由于社会动荡和政府财政困难,纸币的信用逐渐破产,导致经济崩溃。
三、近代货币制度变革与金融市场的发展近代以来,中国经历了一系列的货币制度变革与金融市场的发展,这些变革对中国经济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1912年,中华民国成立后,实行了银本位制度。
国民政府在此基础上创立了中国银行、中国国民银行等机构,培育了中国现代金融体系的雏形。
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中国货币制度再次发生重大变革。
新中国成立初期,政府实行了计划经济体制,将货币发行权牢牢掌握在自己手中,货币的使用主要依靠配给和特定商品的购买券。
古代中国的金融与货币制度
![古代中国的金融与货币制度](https://img.taocdn.com/s3/m/8ad77d20dcccda38376baf1ffc4ffe473268fd64.png)
古代中国的金融与货币制度在古代中国的历史长河中,金融与货币制度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凭借着先进的金融与货币制度,中国古代王朝在政治、经济和社会发展上取得了长足进步。
本文将从货币种类、兑换制度、经济活动、财政政策等几个方面来探讨古代中国的金融与货币制度。
货币种类是金融制度的基石之一。
古代中国的货币种类包括金、银、铜、纸币等。
在早期,贝壳、玉石、布匹等也被广泛使用作为交换媒介。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金属货币逐渐成为主要的流通媒介。
在春秋战国时期,铜钱作为主要的货币开始流通,其后的历代王朝陆续发行各种铸币。
唐代是中国古代货币的鼎盛时期,有着独具特色的铸币技术。
此外,汉代还出现了世界上最早的纸币-“飞钞”,这在世界金融史上具有重要地位。
兑换制度是古代中国金融制度的核心之一。
不同货币之间的兑换关系直接影响着经济的发展和贸易的繁荣。
古代中国的兑换制度较为复杂,货币流通主要依靠值的兑换。
例如,在唐朝时期,各地发行的铜钱并非一律通用,需要根据不同地区的价值进行兑换。
同时,大唐还实行了被称为“通宝”的一统货币制度,这在当时具有划时代意义。
金融与货币制度在促进经济活动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
古代中国的金融系统包含了银行、票据、保险等机构。
商业繁荣的唐宋时期,金融机构成为国家财政和经济活动的支撑。
例如,宋代出现了“对数法”和“窑户法”,用于保护商人免受海盗袭击和商品损失的风险。
此外,古代商业区域的兴起为金融机构提供了发展的土壤,各类银行和货币兑换点在商业中心纷纷涌现,为经济活动提供了安全、便捷的金融服务。
古代中国的财政政策也紧密联系着金融与货币制度。
不同王朝制定了各自独特的财政政策,以维持国家的经济稳定和繁荣。
例如,北宋时期实行了“均输法”,通过向每个农田征收一定量的农税,确保了国家财政的收入稳定。
在明清时期,官府设立了专门的税收机构和财政部门,包括典库、钱监等,以征收税收和铸币等财政活动。
综上所述,古代中国的金融与货币制度在货币种类、兑换制度、经济活动和财政政策等方面表现出了丰富多样的特点。
金代的货币制度
![金代的货币制度](https://img.taocdn.com/s3/m/aa0a166a76232f60ddccda38376baf1ffc4fe3ce.png)
金代的货币制度引言金代是中国历史上的一个朝代,位于北宋和南宋之间,执政者是金国的皇帝。
金代的货币制度在当时起到了重要的作用,对经济和社会发展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本文将对金代的货币制度进行全面详细、完整且深入的探讨。
金代货币的起源金代货币的起源可以追溯到金国建立之初,当时金朝的经济基础主要是农耕经济,但随着朝廷的发展和对外贸易的推动,货币逐渐成为交换手段的重要形式。
最初,金代的货币主要采用宋代遗留下来的通行货币,如官银、官铁等。
但由于金国国力的增强和经济的发展,金代很快开始铸造自己的货币。
金代货币的形式金代货币的形式多种多样,主要分为金币、银币、铜钱等几种。
其中,金币是最重要的货币形式,也是金代货币的代表。
金币分为官铸金币和民铸金币两种。
官铸金币由朝廷负责铸造,民铸金币由私人铸造。
银币在经济交流和贸易中也扮演了重要的角色,银币通行程度较大。
铜钱则作为小额交换的货币形式,在民间广泛流通。
金代货币的特点金代货币制度相对于其他朝代的货币制度有其独特的特点。
首先,金币的铸造数量相对较少,但其重量和纯度较高,因此价值较大。
其次,金代货币的流通范围广泛,不仅限于朝廷内部,还广泛流通于社会民众之间,这对促进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繁荣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另外,金代货币的重要性也反映在政治和军事方面,金朝曾经利用货币来加强对内地的统治,同时也用金币作为赏赐和军事报酬。
金代货币的影响金代货币制度对当时的经济和社会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首先,货币的广泛流通促进了商品经济的发展,推动了贸易和商业的繁荣。
其次,金币的重要性促进了冶金技术的发展,提高了金属加工的水平。
此外,金代货币的制度还带动了金融业的发展,鼓励了人们对财富和利益的追求。
货币的流通也为文化交流和知识传播提供了方便,促进了社会的进步和发展。
结论金代的货币制度在当时起到了重要的作用,对经济和社会发展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金代货币的形式多样,特点独特,影响深远。
货币的流通促进了经济的繁荣和社会的进步,推动了文化的交流与发展。
论金代货币流通
![论金代货币流通](https://img.taocdn.com/s3/m/b81be13202020740be1e9b68.png)
论金代货币流通本文从网络收集而来,上传到平台为了帮到更多的人,如果您需要使用本文档,请点击下载按钮下载本文档(有偿下载),另外祝您生活愉快,工作顺利,万事如意!女真人是由隋唐时期的黑水靺鞨逐渐演变而来。
辽朝末年,完颜部女真人统一了女真各部,完颜阿骨打于辽天庆五年(1115 年)建立金国,国号大金,定都上京会宁府(今哈尔滨市阿城区)。
在女真族采取联宋灭辽再灭北宋;并于贞元元年(1153 年)三月,迁都燕京(今北京通州)等重大政治军事行动后,使金朝国都由北部边疆阿城迁到中原汉族居住地区,随后又经过几次重要的经济、包括币制改革,逐步由一个落后的奴隶制王朝发展成为强盛的封建制王朝。
疆域从东北到日本海、鄂霍茨克海,北到外兴安岭,西北到今蒙古人民共和国,西到陕西、甘肃与西夏接界,南以秦岭、淮河与南宋接界,最终成为与南宋对峙的统一中国淮河以北的王朝。
金朝覆灭于公元1234 年,历时120 年。
2007 年7 月1 日开始,至2011 年12 月31 日结束,哈尔滨市第三次全国可移动文物普查确认松花江流域,在阿什河、加板河、元宝河、淘淇河、兜嘴河、少陵河等沿岸和哈尔滨境内的金代文化遗存非常丰富,达到500 余处。
仅阿城区就达200 余处,遗址最为密集,也最具特色。
其周围的香坊区、平房区、双城区、尚志市、五常市和宾县、方正县、巴彦县也多有金代城址、遗址分布。
其中具有重大历史、艺术和科学价值的金代不可移动文物被公布为文物保护单位。
其中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是:金上京会宁府遗址、亚沟石刻、土城子城址;平乐城址、城子村遗址、团山子遗址、方台穆昆城址、金太祖完颜阿骨打陵址、小岭东川冶铁遗址、松峰山道教遗址、常安古城、仁合古城、永宁城址、太平山金墓、黑河口城址、前、后对面城古城、营城子古城、靠河寨墓地、娄福屯古城、驸马城遗址、半拉城遗址、小城子城址等被批准公布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1126 年—1127 年金兵攻陷北宋的东京城开封(汴梁),女真族开始进入我国中原地区,1153 年海陵王完颜亮将金朝开国京都从上京会宁府迁都到北京后,在东北开垦荒地,发展农业种植;在西北发展畜牧业生产,使用宋辽旧钱,改变以物易物的流通方式。
古代货币经济的发展及其影响
![古代货币经济的发展及其影响](https://img.taocdn.com/s3/m/965ff241f705cc1754270949.png)
古代货币经济的发展及其影响论点:古代货币经济的形成与发展伴随着古代商品经济的发展而发展;货币经济的发展,一方面促进了商业的发展与繁荣,另一方面也对社会经济结构的变革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论据:中国古人使用货币的时代是很早的。
远在渔猎、游牧时代,古人就用石刀、石斧、皮革、龟甲、贝壳等当作货币使用,当中尤其以龟背的流通时间最长。
《说文》云:“古者货贝而龟宝”,即以龟为宝,以贝为交换媒介。
商周时期,贝币仍然在使用,直到西周铜器的发展,到春秋末期铜钱和黄金开始进入流通界,货币也开始迈入了一个新时代,即逐渐开始用金、铜等贵金属作为货币。
中国货币的历史长远,但有了货币,不等于就发展了货币经济,因为这些简单的自然货物,其本身也是一种具有使用价值的物品,其货币职能仅仅是在交换时作为一个交换媒介,在人们的经济生活中还不起什么重要作用,因为这种交换行为是偶然的和不经常的。
总之,没有发达的经济和伴随而生商品经济的发展,货币经济是不会形成的。
中国古代的货币经济,大体上是从春秋末年开始萌芽,到了战国年间,随着商业的大量发展,货币经济亦发展得非常迅速。
春秋时期,还只是变化的开端,商品经济还没有充分发展,因为货币经济也发展得很不充分。
金属货币特别是贵金属货币虽然在流通中渐露头角,日益占据重要地位,但其他自然货币如龟贝、皮革、刀布等仍然在继续流通。
所以,春秋时期,只能说是商品经济和货币经济的萌芽时期,进一步的发展变化是从战国年间开始的。
战国期间的商品生产已经相当发达,这大大地促进了商业的发展,商业的发展有孕育着商业都市的勃兴,在被地域限制的狭小市场上,不可能有大规模的商业。
所以商业一发展,首先就必须先冲破人为的政治疆界,自由出入于全国市场,所以富商大贾必然要“周流天下”,必然要“贾郡国,无所不至”。
随着商业往来的频繁和商业运输的发达,一些位居于交通运输要道和商货聚散的枢纽地点的城市,都逐渐发展成为重要的商业都市。
商业都市的勃兴,又进一步的促进了商业的进一步发展,荡商品经济在迅速发展时,与之并行的货币经济亦正在以同一的速度和规模发展到同一的高度。
古代中国的钱币制度与经济发展
![古代中国的钱币制度与经济发展](https://img.taocdn.com/s3/m/117efd6e443610661ed9ad51f01dc281e53a56cd.png)
古代中国的钱币制度与经济发展中国作为世界上最早发展货币制度的国家之一,其古代的钱币制度在经济发展中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由于中国自古以来就形成了农耕经济为主的社会结构,因此钱币制度在农业社会中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
本文将探讨古代中国的钱币制度及其对经济发展的影响。
古代中国的货币形式主要有贝、布帛、铜钱和金银等。
最早使用的是贝,古人用大贝贝币来作为交换的媒介。
然而,由于贝币数量不便携带并且存储不方便,逐渐被布帛取代。
布帛作为古代中国最早的纸币形式,其使用便捷性和易于储存使其成为了古代中国人民的首选货币形式。
然而,由于布帛容易损坏并且不便携带,古代中国的货币形式进一步发展为铜钱。
铜钱是古代中国最常见的货币形式,其以铜为材质,形状为圆形,中间有一个方孔。
铜钱的发展可以追溯到春秋战国时期,但直到秦朝统一六国后才实施统一铸造和使用。
铜钱除了作为交换媒介外,还在农田中广泛应用,用作计算土地面积和管理农业税收。
铜钱的广泛流通促进了商品经济的发展,对古代中国的经济具有重要意义。
此外,金银也是古代中国的重要货币形式。
金银作为贵金属,其价值稳定且不易受到通货膨胀的影响,因此在贵族和官员之间广泛流通。
金银的使用推动了商业贸易的繁荣,同时也促进了中国与西方世界的经济交流。
古代中国的钱币制度对经济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
首先,钱币的出现使得交换变得更为便捷和规范,推动了贸易的发展。
货币作为交换媒介,为商品流通提供了方便,使得人们可以更加有效地进行交换和合作。
其次,钱币的出现促进了商业发展和产业分工。
在钱币出现之前,商品交换主要通过物物交换的方式进行,这种方式限制了商品交换的规模和范围。
有了货币之后,人们可以更加灵活地选择自己需要的商品和服务,从而促进了商业活动的发展。
再者,钱币的流通也为防止财富积聚在特定个体手中提供了保障。
通过货币的发行和流通,财富的分配变得更加公平和合理,人们的财富也可以获得更好的流动性。
然而,古代中国的钱币制度也存在着一些问题和挑战。
中国历史上的货币制度与金融市场
![中国历史上的货币制度与金融市场](https://img.taocdn.com/s3/m/40575cbfc9d376eeaeaad1f34693daef5ef713f5.png)
中国历史上的货币制度与金融市场写在前面:中国历史悠久而丰富多样,货币制度与金融市场在其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本文将从不同历史时期出发,探讨中国古代的货币制度和金融市场的发展。
我们将了解不同时期的货币形式、制度演变以及对中国经济发展的影响。
一、古代中国的货币制度古代中国的货币制度可以追溯至商代和周代时期。
在这个时期,贝壳、布帛等物品作为流通媒介被广泛使用。
然而,到了春秋战国时期,金属货币开始出现并逐渐成为主流。
春秋战国时期的货币形式多样,有小刀、印章等金属货币。
这些货币除了作为交换媒介,还具备了储值和计量的功能。
随着秦统一天下,货币制度进一步规范化。
秦朝制定了以黄金为主的金银货币制度,推行了全国统一的货币制度,铸造标准化的金银币。
这一制度奠定了中国古代货币制度的基本框架。
二、中世纪至现代的货币制度演变随着历史的演进,中世纪至现代的货币制度发生了多次演变。
1. 宋元时期宋朝是中国历史上货币制度最发达的时期之一。
在宋朝,以铜钱为主要交换媒介,流通的铜钱种类繁多,品位也有所不同。
此外,它还发行了纸币——交子,使交易更加便捷。
2. 元明时期元代的货币制度主要以铜钱为主,同时也有银币的使用。
此外,元代引进了纸币——宝钞。
明代继承了元代的货币制度,但同时也开始出现明代铸造的银币。
3. 清朝时期清朝是中国历史上铸币量最多、种类最繁多的时期之一。
清朝货币制度主要以铜钱为主,同时也使用了银币和纸币。
清朝铸币技术的发展为后来的货币制度奠定了基础。
三、中国金融市场的发展除了货币制度,中国历史上的金融市场也经历了多次变革与发展。
1. 古代的钱庄与票号古代中国的钱庄与票号是金融市场的重要组成部分。
钱庄提供贷款、兑换货币等服务,而票号则提供汇票、兑现等业务。
这些机构在推动商业发展、促进贸易往来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2. 近代银行业的兴起近代中国的金融市场在西方文明的影响下逐渐兴起。
清朝末年兴办的通商银行、光绪年间出现的大清银行等都开创了中国现代银行业的先河。
略论金代纸币流通
![略论金代纸币流通](https://img.taocdn.com/s3/m/cb145e652b160b4e767fcf71.png)
略论金代纸币流通作者:陶然来源:《活力》2010年第20期女真族进入我国中原地区后,大力发展农牧业生产,开发开垦大片土地,使社会经济迅猛发展,前后使用过四种货币:铜钱、铁钱、纸币、银币。
到了金朝后期,铜钱被废除,纸币交钞成了商品流通领域中唯一使用的货币,使得金朝成为我国历史上第一个普遍使用纸币的国家。
一、金代产生交钞的历史背景(一)使用辽宋旧钱公元1115年初,女真首领完颜阿骨打在会宁府(今黑龙江阿城)立国称帝后,广泛使用货币,改变了以前“买卖不用钱,唯以物相贸易”的落后局面。
1132年,金朝在黄龙府设置了钱帛司,这是金朝最早管理钱帛的机构,它表明金朝已经开始使用货币。
钱帛司这一机构只负管理、调配、收支等责,而无铸造发行货币之职。
这时的金政府并不忙于铸造新币,而是在境内使用宋辽旧钱。
金朝建立40余年,没有铸造发行本国货币,究其原因大致有二。
一是金初从反抗辽朝统治到大肆征伐辽朝和宋朝,其战略重点放在了加强军事战备、扩张领土疆域上面;二是金朝由偏于一隅的部落式统治到建立其封建统治,客观上需要一个较长的过渡时期和发展阶段。
因此,金朝立国之初无暇制造和发行本国货币。
(二)铜币的发行不能满足日益增长的商品经济发展需要金朝境内铜资源十分匮乏,金代所用铜钱主要来源是辽、宋战争的掠夺,铜币铸造成本昂贵,数量很少。
主要有海陵王的正隆通宝、正隆元宝;金世宗的大定通宝、大定元宝,及明昌通宝、泰和重宝;此外传世的还有崇庆、至宁、贞花、天兴等钱,为数更少。
金朝先后在代州雁门关、五台山及天山以北地区采集铜矿,但采矿冶铜的成本太高,到了大定二十九年便停止了采矿。
随着商品贸易的繁荣,市场对铜钱的需求也越来越迫切,为了解决这个棘手的问题,金朝再次采取广泛收购民间铜器的做法,颁布诏令:“(铜)镜每个三百十四文,镀金御金花腰带十七贯六百七十一文。
”但对政府的优惠政策,民间响应者寥寥无几,不但没有起到遏止储铜现象,反而更加促使民间销钱铸铜行为,这是因为用销熔铜钱后所得的铜料,来改铸成铜镜或铜腰带所得的利润远比铜钱本身的价值要高得多,所以民间屡禁不止;另一个方面官吏富豪们为了控制商品,操纵市场,长期占有社会财富,将大量的铜钱贮藏起来。
金史中经济发展的历史进程及其对后世的影响
![金史中经济发展的历史进程及其对后世的影响](https://img.taocdn.com/s3/m/652a64b2afaad1f34693daef5ef7ba0d4b736d04.png)
金史中经济发展的历史进程及其对后世的影响金朝,作为中国历史上一个重要的朝代,其经济发展有着独特的历史进程,并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金朝初期,经济基础相对薄弱。
女真族原本是以渔猎和畜牧为主的民族,在建立政权并进入中原地区后,开始逐渐接触和吸收中原地区的农业生产方式。
这一时期,金朝政府采取了一系列措施来促进农业的发展。
例如,鼓励垦荒,将荒地分配给农民耕种,并提供一定的农具和种子支持。
同时,减轻农民的赋税负担,以提高他们的生产积极性。
随着时间的推移,金朝的农业生产有了显著的进步。
耕地面积不断扩大,农作物的种类也日益丰富。
在农业技术方面,金朝吸收了中原地区的先进经验,如改进灌溉技术、推广优良品种等。
这使得农业产量大幅提高,不仅满足了国内的需求,还有部分剩余可供贸易。
金朝的手工业也呈现出繁荣的景象。
在官营手工业方面,政府设立了专门的机构来管理和组织生产。
其中,冶铁业尤为发达,生产出的铁器不仅用于军事,还广泛应用于农业和日常生活。
此外,陶瓷、纺织、造纸等行业也取得了一定的成就。
在私营手工业方面,民间工匠的技艺不断提高,各种手工艺品在市场上流通,丰富了人们的物质生活。
商业的发展是金朝经济的另一个重要方面。
金朝的城市逐渐兴起,成为商业活动的中心。
其中,中都(今北京)等大城市人口密集,商业繁荣。
市场上商品种类繁多,交易活跃。
金朝还发行了自己的货币,促进了商业交易的便利和规范化。
此外,金朝与周边国家和地区的贸易往来频繁,通过丝绸之路与中亚、西亚等地进行贸易,将本国的商品输出,同时也引进了其他地区的特色商品和文化。
金朝经济的发展对后世产生了多方面的影响。
在农业方面,金朝推广的一些农业技术和政策,为后世的农业发展提供了一定的借鉴。
例如,重视垦荒和减轻农民赋税的做法,在后来的朝代中也有所延续和发展。
金朝时期形成的农业生产格局,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后世北方地区的农业布局。
手工业方面,金朝的冶铁技术和工艺对后来的冶铁业发展有着一定的启示作用。
金史中经济发展的历史进程
![金史中经济发展的历史进程](https://img.taocdn.com/s3/m/55542188b04e852458fb770bf78a6529647d35b3.png)
金史中经济发展的历史进程金朝,这个在中国历史上占据重要地位的朝代,其经济发展经历了一个复杂而多变的历程。
从初建时的百废待兴,到鼎盛时期的繁荣昌盛,再到后期的逐渐衰落,金朝的经济如同一条波澜起伏的河流,承载着无数的故事和变迁。
金朝建国初期,面临着诸多经济困境。
由于长期的战乱和动荡,农业生产遭到严重破坏,土地荒芜,人口锐减。
但金朝统治者很快意识到农业对于国家稳定和发展的重要性,开始采取一系列措施来恢复和发展农业。
他们鼓励垦荒,将荒地分配给农民耕种,并提供一定的农具和种子。
同时,减轻农民的赋税负担,使得农民有更多的积极性投入到农业生产中。
这些政策的实施,使得金朝的农业逐渐复苏,粮食产量逐步提高,为国家的经济基础打下了坚实的根基。
在农业发展的同时,金朝的手工业也开始崭露头角。
金朝的工匠们继承了辽和北宋的工艺技术,并在此基础上不断创新和发展。
其中,冶铁业尤为发达,金朝生产的铁器不仅质量上乘,而且种类繁多,广泛应用于农业生产和军事领域。
此外,陶瓷业、纺织业、造纸业等也取得了显著的成就。
金朝的陶瓷制品工艺精湛,图案精美,深受人们喜爱;纺织业生产出的丝绸和棉布质地优良,不仅满足了国内的需求,还远销周边国家;造纸业的发展则为文化的传播和记录提供了重要的物质基础。
随着农业和手工业的发展,金朝的商业也日益繁荣。
城市逐渐兴起,成为商业活动的中心。
开封、北京等城市成为当时重要的商业都市,店铺林立,交易频繁。
商业的繁荣促进了货币的流通,金朝开始铸造自己的货币,如“正隆通宝”“大定通宝”等。
货币的统一和流通,进一步推动了商业的发展,加强了地区之间的经济联系。
金朝的对外贸易也颇为活跃。
他们与周边的南宋、西夏、蒙古等政权有着广泛的贸易往来。
通过贸易,金朝获得了丰富的物资和财富,同时也促进了文化的交流和融合。
金朝出口的商品主要有铁器、陶瓷、丝绸等,进口的则有茶叶、药材、珠宝等。
在贸易的过程中,金朝不仅学习了其他国家和地区的先进技术和管理经验,还丰富了自身的物质文化生活。
金朝铸币史:不惜工费,力求精好,金之“泰和重宝”精美不输宋钱
![金朝铸币史:不惜工费,力求精好,金之“泰和重宝”精美不输宋钱](https://img.taocdn.com/s3/m/de9a9e00fbd6195f312b3169a45177232f60e4d8.png)
金朝铸币史:不惜工费,力求精好,金之“泰和重宝”精美不输宋钱不惜工费,力求精好的金朝铸币1,金废帝(海陵王)铸币金代正式铸造铜钱始于海陵王完颜亮正隆年间(1156~1161年)。
1149年,完颜亮杀金熙宗自立为皇帝,史称金废帝。
正隆二年(1157年)开始讨论铸钱,由于金境内产铜较少,为解决铸币铜料紧缺的问题,于当年十月禁止铜料出境,并收缴民间铜器,令陕西、南京两路交到京兆,其他各路均交到中都。
'(正隆三年)二月,中都置钱监二,东目宝源,西曰宝丰。
京兆置监一,日利用。
监铸钱,文日'正隆通宝',轻重如宋小平钱,而肉好字文峻整过之,与旧钱通用'。
但《金史・食货志》中却把'正隆元宝'写成'正隆通宝'。
《金史》一字之误,前辈学者已做过考证。
如盛大士《泉史》说'按今所见者皆元宝,疑史有误'。
夏荃《退庵钱谱》中说'今正隆钱皆元宝而无通宝,志称钱文正隆通宝而不及元宝者,史文略也'。
正隆元宝翁树培在《古泉汇考》中,认为《金史》及《续通考》两书俱作'通宝','而今所见钱皆作元宝,则通字之误可知'。
这一点便是我们常说的收藏研究钱币,可以'以钱证史,可以校其误也'的典例。
正隆元宝钱有两种版别,分別是普通版和五笔版。
普通正隆元宝钱'正'字上横略长,起笔藏锋,收笔回锋,均重按,最后竖、横两笔相连不出头。
传世另有一种正隆钱,'正'字上横倾斜,左右高,起笔、收笔不重按,第四笔竖画起笔处亦不重按,第五笔横画较长,与小竖相连且出头,钱币学界称之为'五笔正隆',存世罕见。
因五笔正隆钱传世稀少,文物价值高,历来多有伪造。
正隆元宝直径2.5厘米,重3.4克左右。
钱文仿效北宋大观通宝小平钱,楷书,旋读,光背。
文字秀美,肉好明净,边廓整齐铸造精工,为中国古钱中的精品。
金朝金融史
![金朝金融史](https://img.taocdn.com/s3/m/d77b7b1aa300a6c30c229f1f.png)
金朝简介
金(1115年-1234 年),或称大金、金 国、金朝,是位于今 日中国东北地区的女 真族建立的一个政权, 全盛时:东北到日本 海、黑龙江流域一带; 西北到河套地区;西 边接壤西夏;南边以 秦岭到淮河一线与南 宋交界,1234年灭于 蒙宋联盟
金朝货币
• 大定二十九年章宗即位后取消了交钞的 “以七年为一期,到期换新钞”的七年厘 革制度。从此交钞“收敛无术,出多入少, 民侵(渐)轻之”。走上了贬值之路。 • 到天兴三年(1234年)金亡,金朝的物价 至少上涨了200亿倍以上。而且,主要发生 在短短的20年时间内。金末的恶性通货膨 胀,对当时及后世造成了深刻的印象。
金朝的信用和金融机构
(一)政府的赈贷 • 金朝随着国土的开拓,实行了移民政策。 天辅七年(1123年),太祖下诏所在有司 对前后起迁的民户深加存恤,“衣食不足 者,官赈贷之”。同年太宗即位,改元天 会。十二月,免除民间的贷息。熙宗皇统 四年(1144年),立借贷饥民酬赏格,对 赈贷饥民的富户实行奖励政策。
金代第一钱:正隆元宝
泰和重宝和泰和通宝
• 金钱中最杰出的代表 是金章宗的“泰和重 宝”和“泰和通宝” 钱,因其铸造精美, 深受后世藏家的珍视 和喜爱,并将其与王 莽和宋徽宗三代所铸 之钱并称为“钱币三 绝”。
泰和重宝
• 《金史·食货志》载:(泰 和)四年(1204年)八月, 定从便钱法。后铸大钱, 一值十,文曰泰和重宝, 与钞并行。铸行的泰和重 宝当十钱,玉箸篆书,顺 读,素背。“宝”字为长 冠书,有大样、小样之别。 泉家郑家相曾说过,“小 样狭缘细字,流传甚多。 大样阔缘肥字,则不易 得。”另有折三钱一种, 极珍罕。据传说泰和重宝 四字钱文是当时的大书法 家党怀英书写。
说说金朝的钱币——金章宗
![说说金朝的钱币——金章宗](https://img.taocdn.com/s3/m/5e2ca4eb9f3143323968011ca300a6c30c22f12a.png)
说说金朝的钱币——金章宗泉藏古藏论古今,不管唐宋元明清方圆之间天地大,古往今来岁月明时光流逝,洪流滚滚。
多少风流人物,多少奇珍异宝,淹没在历史的洪流中。
下面小编就给读者说说时间掩埋下的珍宝。
明昌年号为金章宗的年号,金章宗统治年间使用了三个年号(明昌、承安、泰和),明昌在历史上经历了七年(1190~1196年)后改元承安后又改成泰和。
历史上对明昌年是否铸造发行了钱币都没有确切的记载,。
但在金上京博物馆的展柜里却陈列着“明昌通宝”,是有明确出土地点的一枚钱币。
实物已证明了在金代明昌年确实铸造和发行了“明昌”钱币。
承安宝货是金章宗完颜璟承安元年至五年(1197年~1200年)铸造的货币。
旧的泉谱曾载有几种拓图,均为真书顺读的方孔铜钱,此钱真假曾存在争议,纯为假砖家伪学者不识货也。
泰和通宝,金章宗泰和年铸,历时八年。
泰和通宝史志不载,传世有小平、折二、折三、当十、当百等,均极希罕。
面文“泰和通宝”四字楷书,直读,瘦金体味甚浓,章法华美,制作精良,光背无文。
元人曾仿制大小“泰和通宝”充作筹码,存世亦伙,故今泉家对通宝钱之真伪尚存疑义。
泰和重宝是折三、当十钱,该钱体态浑厚,制作精美。
面文为盘篆,由书法家党怀英书写,字体洒脱典雅,精纯俊秀,使人有不能增损之感。
其钱文笔画有肥瘦之分,“和”字的“禾”旁有阔狭之异。
“泰和通宝”钱则史书多失载,但已发现的小平、折二、折三、折十四种,面文皆为楷书,似瘦金体,应为完颜璟所书。
该钱钱文章法华美,端庄精湛,及其少见。
据【金史】记载:“时交钞所出数多,民间成贯例者难于流转”。
金代末期由于经济困难,政府大量发行纸币造成货币贬值,乃至民间抵制一贯面值以上交钞的流通,最终使购买边防军需物资和发放官兵工资受到影响。
承安二年十二月政府下令改铸“承安宝货”一至十两共分五等,与交钞搭配使用。
承安宝货旦线板状,两端椭圆,中部束腰。
底有蜂窝状孔洞。
从出土之“一两半”宝货测得:一般通长4.8厘米,两端宽约3厘米,腰宽2.1厘米,厚度0.6厘米,重59克左右。
古代帝国的货币制度与经济管理
![古代帝国的货币制度与经济管理](https://img.taocdn.com/s3/m/bfdb662d1fb91a37f111f18583d049649b660e8b.png)
古代帝国的货币制度与经济管理在古代帝国中,货币制度和经济管理是帝国发展的关键因素。
古代帝国的货币制度起源于交换经济时代的物物交换,逐渐演变为具有国家认可的金银货币,并通过一系列经济管理手段来促进帝国的繁荣。
一、货币制度的起源和发展古代帝国的货币制度起源于原始社会的物物交换,人们通过互换商品来满足生活需要。
随着生产力的发展和贸易活动的增加,物物交换逐渐显得繁琐不便。
于是,黄金和白银被作为流通媒介,成为早期货币的象征。
在古代帝国中,金银货币逐渐被国家认可并加以管理,成为交换的主要手段。
二、货币制度的作用和影响货币制度在古代帝国中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首先,货币的出现和流通使得经济活动更加便捷和高效。
人们可以使用货币来交换商品和服务,无需再进行物物交换,大大提高了交易的效率。
其次,货币的使用也促进了贸易的发展。
不同地域之间的商品可以通过货币交换,从而促进了各地经济的繁荣和交流。
此外,货币制度还为帝国提供了收税和管理经济的手段,有利于维护政权稳定和财政收入的增加。
三、古代帝国的经济管理手段为了保证货币制度的有效运行和经济的稳定发展,古代帝国采取了一系列的经济管理手段。
其中最常见的就是货币发行和管理。
帝国会设立专门的机构负责货币的发行和管理,如央行或财政部门。
这些机构会制定货币供应的政策,确保货币的稳定价值和流通性。
此外,帝国还会通过税收政策来管理经济。
税收对于财政收入的增加和经济调控都起到了重要作用。
帝国会根据财政需求和经济状况制定不同的税收政策,以达到收入平衡和资源分配的目的。
此外,帝国还会制定各种法律法规来规范市场行为和保护市民的权益,以保证经济的正常运行。
四、古代帝国的货币与社会发展古代帝国的货币制度与社会发展密切相关。
货币的使用使得经济活动更加自由和方便,也促进了商业的发展。
帝国通过发展商业和贸易,扩大市场和经济规模,进而加强了政权的统治和帝国的繁荣。
同时,货币的流通也带来了社会分工的加强和经济结构的改变。
金朝铜币的生产及管理探析
![金朝铜币的生产及管理探析](https://img.taocdn.com/s3/m/0cfd24e1b8d528ea81c758f5f61fb7360a4c2b4d.png)
金朝铜币的生产及管理探析第一篇范文金朝铜币的生产及管理探析摘要:金朝铜币作为当时社会经济交往的重要媒介,其生产与管理具有重要的历史价值。
本文以金朝铜币为研究对象,通过收集整理最新最全的相关资料,对金朝铜币的生产及管理进行探析,以期对金朝铜币的历史地位及其影响有更深入的认识。
一、金朝铜币的生产金朝铜币的生产主要集中在铜矿丰富的地区。
金朝政府设立了专门管理铜矿的机构,对铜矿进行勘探、开采和炼制。
铜矿开采采用官营和民营两种方式,官营铜矿由政府直接管理,民营铜矿则由民间资本家经营。
炼制铜币的工艺主要有火法炼铜和湿法炼铜两种,其中火法炼铜为主。
二、金朝铜币的管理金朝政府对铜币的管理主要包括发行、流通、兑换和回收四个环节。
首先,政府根据经济发展需要制定发行计划,确定铜币的面值、重量和质量等标准。
其次,政府设立专门的货币发行机构,负责铜币的发行和流通。
此外,政府还对铜币的兑换和回收进行严格管理,以确保铜币的稳定流通。
三、金朝铜币的影响金朝铜币的生产与管理对于当时的社会经济发展具有重要的影响。
首先,铜币的发行与流通促进了金朝商品经济的发展,加速了社会财富的积累。
其次,铜币的管理有助于维护金融稳定,防止通货膨胀和货币贬值。
最后,铜币的回收与兑换机制有利于政府对经济的宏观调控,提高政府治理能力。
第二篇范文3W1H与BROKE模型视角下的金朝铜币生产与管理探析3W1H模型,即What(是什么)、Why(为什么)、Who(谁)、How(如何)和When(何时)五个方面的缩写,是一种全面分析问题的方法。
BROKE 模型,即Barriers(障碍)、Rewards(奖励)、Opportunities(机会)、Challenges(挑战)和Enduring impacts(持久影响)五个方面的缩写,则是一种评估问题的方法。
本文将运用这两个模型,以全新的视角对金朝铜币的生产及管理进行探析。
What(是什么):金朝铜币是金朝时期流通的一种货币,其生产与管理对当时的社会经济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国古代金朝的货币发行及其经济影响
摘要:本文主要是通过对金朝货币发行及其货币制度发展的阶段进行描述,其中包括各个时期金朝皇帝的货币政策及其对经济的影响,以及同时期的其他朝代的货币政策及发行来进行对比,来分析各个阶段货币的经济影响。
以此来了解中国古代金朝的货币制度及其对社会经济的影响。
关键字:金朝货币发行经济影响
金自崛起至覆灭,历时约一百二十年,其货币制度的演变大致经历了以下三个阶段:自1115年建国至1153年统治广大的北中国,随着女真势力向先进的中原地区推进,由原来的以物易物跃进到了货币贸易的阶段;1154年到1189年,随着北中国经济的恢复,货币流通由于商品经济的发展而扩大,金代货币制度进入了以钱为主、钱钞并用的鼎盛时期,而白1190年以后至1234年灭亡,由于国内外各类矛盾的激化,经济的衰败,以及女真贵族统治集团日益腐朽和丧失统治能力,金国货币制度也陷于紊乱以至崩溃。
一、从物物交易走上货币交易的阶段(公元1115——1153年)
金国建立之前,完颜部已经统一女真诸部,进入阶级社会。
但是,这个时期不论是女真诸部之问,还是女真族同邻近的契丹等族之间的交换,均处于以物易物的状态,并没有使用金属货币。
这种情况,直到1125年即金建国后的十年,在其居住的松辽地区,仍未改变。
自金建国以后,随着对辽、对宋战争的节节胜利,女真贵族不仅囊括了辽国的绝大部分地区,而_且夺得了原来北宋统治的淮水以北
广大地区,.二、三十年间一跃而成为一个大国。
随着这一急剧变化而来的是金的贸易、货币制度也发生了巨大的跃进性的变化。
这就是从原来的以物易物的原始交换阶段,跃进到以金属货币为等价物的贸易阶段。
金国开始建立了它的真正的货币制度。
女真在建国时时,奴隶制已臻于成熟,其国家制度是在女真族内在的阶级冲突日益加剧的条件下建立起来的,因而当权的奴隶主贵族的掠夺欲也就特别强烈。
在战争过程中,由于女立贵族的掠夺烧杀,俘获生口作奴隶,使辽宋故地的社会经济受到不小的破坏,商品货币经济有倒退的趋势。
但是,这些地区有着女真贵族所需要的包括手工业产品在内的各种社会财富所以它不可能绝对排斥商品生产,而是需要商品生产为它服务。
因此,随着女真族统治者越向商品经济发达的地区推进,就越必须适应那些地区的经济生活,形势驱使他们不能不改变单纯用金银储藏社会财富的态度,在进入辽宋故地、建立自己统治的过程中,这些金银铜钱就逐渐从储藏变而投到市场上去了。
女真贵族越是要在北中国巩固它的统治,就越发不可避免地使它自己走向封建化,因而也越发能够适应这个地区的社会经济,金银铜钱的货币职能也就越能够得到发挥。
金国从物物交换跃进到货币贸易,以及尔后货币制度的更进一步发展,就是在这一客观条件(北中国社会经济)与主观条件(女真贵族对北中国社会经济的适应)相结合的基础上实现的。
女真统治者在战争过程中掠夺到的辽宋金银铜钱,正是实现从物物交换跃进到货币贸易的催化剂。
辽、宋、齐掠夺到的巨额金银铜币,
使女真人能够较快地适应商品经济,并且提供了从物物交换转变为货币贸易的物质条件。
二、以钱为主、钱钞并用的阶段(公元1154-1189年)
自海陵王贞元二年(公元1154年)迁都燕京,至金世宗大定廿九年(公元1189年),金国货币制度进入高度发展的阶段。
为适应北方大统一局面下商品交换的需要,金王朝开始印制纸币一一交钞和铸造铜钱,并大力吸收宋钱,从而形成了以钱为主,钱沙并用的局面。
宋元明清历代政府都是先铸造铜钱而后发行纸币,金代却别开生面先印行纸币而后铸造铜钱。
这是因为,金统治下的地区铜矿贫乏,北宋时虽曾在徐州、太原府、河南府登封、华州等地铸钱,但远不能同南方相比,北方铜产量占总产量不过百分之几。
到金初,这些铜矿又经过停顿、破坏,短时期内更难以恢复。
金统治者就只有印行纸币来解决这个课题了。
先印纸币,后铸铜币,这是金代在中国古代货币史上的一个特例。
贞元二年(公元1154年)经户部尚书蔡松年的倡议,金政府便第一次印制了交钞,以铜钱为本位,与辽宋钱并行。
印造、发行和管理交钞的机构,在中央是交钞库、印造钞引库和物料场,地方机构则称随处交钞库、抄纸坊。
这一时期金代货币史上的另一件大事就是白铸铜钱。
金代大量铸钱是在金世宗时代。
世宗继位之后,便积极筹措铜源,为铸钱作准备。
一是收括民间现存铜货。
二是广察铜矿,许民开采。
经过十几年的筹措,政府已经掌握了相当数量的铜,乃于大定十八年(公元1178年)在代州立阜通监铸钱,文日大定通宝和大定元宝(35) 。
在金代历史上,大定年间被认为是社会经济相当繁荣的时期。
之所以如此,原因是多方面的,但金政府以铜钱为主、钱钞并行的货币政策执行得当,较好地适应了商品经济发展的要求,无疑也是一个重要的因素。
事实上,由于货币制度的稳定发展,人们乐于用钞,钱荒有所缓和,确实给商品经济的发展增添了活力。
三、金代货币制度的混乱和崩溃(公元1190-1234年)
从章宗明昌元年至哀宗天兴三年金亡为止。
这个时期的特点是货币制度随着财政经济危机不断加深而日趋混乱,终于不可收拾,陷入绝境。
金代货币制度的衰败,经历了前后两个时期,自明昌元年至承安五年,可以称之为危机形成期,自泰和元年至金亡,可称之为恶性发展期。
先说危机形成期。
金代的经济发展,世宗大定年间达到顶峰,此后便逐渐走向下坡。
由于政治日益腐败,官僚搜括,黄河成灾,农村经济极大破坏,阶级矛盾激化,政治经济已危机四伏,铸钱成本太高,“病民而多费”,交钞阻滞,钱荒严重等等问题相继出现。
为了摆脱这种困境,金朝君臣竭尽全力,采取了以下几项主要措施:一是消极铸钱。
二是积极限钱。
三是发行银币。
四是疏通交钞。
总之,在明昌、承安年间,金统治者虽然竭力调整货币政策,企图消除财政危机,但由于这些措施只是治表不能治本,没有从根本上解决造成危机的原因,其结果必然是每采取一项修补漏洞的措施,漏洞反而越大,危机反而越深,终于进入了恶性发展期。
自金哀宗始,已日暮途穷,货币制度也彻底败坏。
虽然在金亡前
数月还发行过最后一次“天兴宝会”纸币,无异于又增加一堆废纸而巳。
历史证明,金的通货膨胀政策,违背经济规律,必然招致失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