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智慧图书馆的应用及设计要点的研究

关于智慧图书馆的应用及设计要点的研究
关于智慧图书馆的应用及设计要点的研究

关于智慧图书馆的应用及设计要点的研究

标准化管理部编码-[99968T-6889628-J68568-1689N]

关于智慧图书馆的应用及设计要点的研究

赵文彬

郑州大学西亚斯国际学院图书馆河南省 451150 摘要:智慧图书馆是在网络时代一种运用了云计算技术的智能设备工具,其运作模式充分体现了书与人、书与书以及人与人之间的关系,这种新型的图书馆为用户提供了简单快捷的智能服务。

关键词:智慧图书馆;计算机技术;智能设备

在国家“十二五”规划的指引下,借助科技飞速发展的力量,智慧城市、智慧校园已经成为发展方向和重点。图书馆随着一次又一次的网络信息技术的升级也在不断的发生变化,当人们的眼界里呈现云计算、网络以及智能科技的时候,就意味着复合型图书馆和数字化图书馆已经过时了,而走进人们视野里的是新型的智慧图书馆。社会的热门主题也逐渐转变为智慧图书馆及其服务方式。

1 智慧图书馆的概念

智慧图书馆与云计算、互联网、复合图书馆以及数字图书馆有着密切的联系。根据国内智慧图书馆的发展情况可知,智慧图书馆的构建机制是以事物和智慧为基础的,并结合了数字图书馆和复合图书馆的各自优势。智慧图书馆离不开科学化、网络化和智能化这一系列先进的技术,智慧图书馆的核心是人与事物之间的联系,逐渐从知识服务转变成智能服务,而智能服务则是智慧图书馆的精髓。

慧图书馆的外貌特征充分体现里目前最先进的科学技术,而它的内在优势就是每时每刻都在供给服务,包括文件服务、知识服务、信

息服务以及人性智能化的服务,运用全方位的服务来满足人们日益变换的需求。由此可见,未来的智慧图书馆离不开智能的服务模式,它是图书管转型变革的有效途径。

智慧图书馆的核心是图书馆全面信息化,同时实现整合的文献搜索,并通过数据挖掘系统,实现管理和服务的智能化和个性化。智慧图书馆是数字图书馆建设和发展的重要阶段,仅仅是服务理念、管理和服务水平有所不同,不能取代数字图书馆而独立存在。

2 智慧图书馆的意义

利用智慧图书馆实施流程化管理和精细化管理。随着数字图书馆的建设和发展,图书馆在技术手段上发生了重要变化,而互联网的广泛应用,也让用户需求发生了重要变化,在这样的背景下,通过智慧图书馆实现工作流程再造成为必然,从而实现对业务流程的重新梳理、精简和优化。

提升图书馆文献服务能力。通过知识社区对图书馆提供的文献服务进行整合,通过全面信息化系统对图书馆管理进行整合,通过文献搜索整合传统资源和数字资源,通过数据挖掘实现各系统的智能化、个性化,将极大地方便读者,提升图书馆的整体文献服务能力和水平。

拓展图书馆文献服务范围,提高图书馆社会影响力。目前百度、谷歌和亚马逊等信息服务的互联网公司,在新时期对图书馆产生了巨大的压力,其根源是图书馆文献服务能力和范围还没有能跟上技术进步和社会需求,而智慧图书馆可以通过完善的、科学的文献服务构

建,通过各种信息技术,拓展到其他行业中随时提供文献服务,使图书馆无处不在,图书馆的社会影响力必将大幅提高。

3 智慧图书馆智能管理系统的特点

主动性。智能系统开发的图书馆应用系统使得读者不再被动地接受信息,可以根据自己的需求选择图书馆提供的服务并且定制、推送,让读者具有自主性和随意性。

全天候、即时性的信息服务。实现24小时一星期7天的连续服务模式。读者可以在任何时间通过Internet、无线网络等方式体验图书馆的信息服务,其所有的信息直接来源于图书馆丰富的文献资源与专业服务,获取丰富的信息资源。

开放性。在现代图书馆的环境下,开放式获取是重要目标,主要是开放获取期刊中的信息。

共享性。随着无线网络的发展,利用智能手机、IPAD等移动终端设备,通过智能系统以无线方式接收图书馆服务的服务模式。但由于当前的手机操作系统各异,如何实现数据兼容是主要需要解决的问题。现阶段智能系统主要在android开源平台、ios平台、blackberry平台和windows mobile等平台上运行。

方便、便捷性。智能手机、IPAD等移动终端设备是访问图书馆智能管理系统的主要载体,由于体积小、重量轻、易携带。可以方便、快速地进行图书订阅、续借、查找等一般服务。

4智慧服务平台的构建原则

服务主导原则。在图书馆智慧信息服务体系的构建中,技术、资源和服务是相互依存、相互支撑的关系。技术是必备的手段,资源奠定了内容基础,而服务是最终的结果。在物联网和云计算环境下可以看作资源是为了用的,资源利用是图书馆服务的根本所在。技术是图书馆智慧信息服务体系的支撑,资源是智慧信息服务体系的核心竞争力。服务是智慧信息服务体系构建的根本目的,是智慧服务平台构建的立身之本。

资源集成原则。资源集成是智慧图书馆服务与管理的技术基础,图书馆需要借助云计算技术、物联网技术建立起文献感知服务系统和整合集群管理系统。这里讲的资源包括印刷型、数字型、网络型各类载体的资源。资源集成就是在各个文献信息机构、各类文献之间建立起跨系统应用集成、跨部门信息共享、跨库网转换互通、跨媒体深度融合、跨馆际物流速递的服务与管理模式。

以人为本原则。在资源集成的基础上,实现资源与人的时时相联,其中既包括资源与馆员的互通相联,也包括资源与用户的互通相联。这是智慧图书馆服务与管理的关键,体现出以人为本的图书馆发展理念与实践。通过后台强大的管理系统和集成化服务,实现了馆员资源用户的互通互联,依靠现代信息技术满足了用户的信息需求,体现出图书馆服务以用户为中心、以人为本的原则。

5智慧图书馆提供智慧服务的途径

智慧图书馆的构建。依现今的发展局势来看,智慧图书馆是目前最高端的图书馆,它修复了数字图书馆和复合图书馆的不足之处,将

二者的优点进行了有效整合。在网络时代运用云计算技术,通过智能手段,将人与书,人与人,书与书之间复杂的联系得以实现,给予用户智能化的服务。智慧图书馆是由网络技术、情报服务以及智能设备这三个元素组成,它的结构又分为技术水平层,服务水平层和物理层这三部分,其中技术水平层是智慧图书馆的关键,服务水平层则是其核心。这三个层次互相作用,缺一不可,一起完成智慧图书馆的构建。

智慧服务平台的构建。建设智能服务技术平台,使其具有开放性、异质性、集成、互操作性、流动性等特性。为智慧图书馆建设这样的服务平台主要用于图书馆的管理,包括安全、智能接入、环境监管,金融商业、紧急救援以及网络技术和云计算信息管理服务等。服务平台的建设主要围绕以下三个方面:首先是底层支撑平台包括互联网、云PC、云存储以及操作系统。其中互联网又包括互联网,RF传感器技术和智能信息处理技术。其次是数字资源建设。智慧图书馆的关键就在于数字库资源一定要全面,其中应该包含数字的化纸资源,购买或自建的数字资源,智慧,搜索数字整合资源等。最后是智能服务系统。用户是服务的核心,有效利用收集信息资源的新方法,结合各服务平台,着重发展网络服务,移动OPAC,虚拟参考咨询,短信制定,互动,服务协作等。

智慧图书馆员的素养。智能图书馆由馆员、知识和用户这些根本的元素构成,期中馆员是根本,是智能图书馆的服务基础。一位图书馆信息专家这样说道“想成为一名合格的智慧图书馆员,必须要有活

到老学到老的进取精神和对创造的无限渴求以及积极的参与到公共活动中去的意识”也有人说“智慧图书馆员,一定是具有广泛的知识、良好的能力、工作的热情和沟通能力的”由此可知一名优秀的智慧图书馆员是可以用其极强的专业素质来调控和解析专业知识的形态或价值;良好的操控和运用错综复杂的信息技术和各项智能运算;具有对物质的理性的理财计划,而且有着足够的知识储备量,以此来完成各项任务的搜集、归纳、分类、进行理性解决的素质。如此多的要求和元素是可以通过政府机构、其他图书馆机构、以及相关信息机构、馆员等合作完成。

图书馆的智慧服务。智慧服务是智慧图书馆的特征,它不仅仅指采用了RFID技术、实现了自助办证、自助借还、智能盘点、馆藏架位智能管理、智能安全门禁等服务功能,而且能够实现书与书、书与人、人与人的关联,以及随时、随地、随心提供服务,这种“智能”体现在图书馆服务的每一个方面,需要图书馆IT系统照顾到每一个细节需求。与物联网相似,自动感知、情境相关和基于语义,是智慧图书馆服务的三大特点。SoLoMo扩展了智能服务的范围和空间,使智能服务真正名副其实。目前线上服务和线下服务是割裂的,资源组织与用户需求缺乏动态关联,图书馆的各个业务子系统也缺乏相关性,信息搜索不能基于位置和用户的个性化需求等等。虽然不是说采用了SoLoMo,就能够立即解决所有这些问题,但至少是向智慧型服士务前进了一步。图书馆要实现智慧服务,首先需要将自己的服务触角延伸到任何已有的SoLoMo平台中去,攻城掠地,争取足够的疆域、接触面

和曝光率。通过进驻“街旁”、“切客”、“四方”等,在各类社会性网络和地理信息平台中让图书馆“无所不在”,让读者方便地找到图书馆和图书馆的服务。图书馆应该珍视自己的品牌,积极组织各类活动,进行品牌营销。众多微博、人人网等SNS社区也是发布信息、联系网民的渠道和读者互动的空间。物理空间和虚拟空间的联系正是SoLoMo着力解决的问题,有助于智能感知和情境相关的实现。SoLoMo 的大量技术都是关于位置感知的,这也是它最大的突破。基于此,才有以签到为基础的各类自动感知服务的研发和应用,并且正在混搭出为数众多的充满创意的服务。

6 智慧图书馆系统架构的设计

构建起完整的基础理论体系。智慧是对事物能迅速、灵活、正确地理解和解决的能力,图书馆要具备这种能力,必须在技术、理念、管理等方面得到根本性提升,因此目前的研究和局部实践主要有两方面不足:一是缺乏以实践为基础的系统理论架构支撑,更多的是展望和设想,而智慧图书馆依托于数字图书馆建设、图书馆建设和发展,只有构建起完整的基础理论体系,才能真正指导实践,引领发展方向;二是智慧图书馆具体的建设和发展缺乏有效的整体解决方案,多是就某个局部的应用进行阐述。智慧图书馆表面上看在相当程度上是数字化、网络化和智能化的技术问题,但从深层次的角度观察,智慧图书馆实际上是服务理念、管理水平和环境构建问题,是现代图书馆的发展战略问题,也是未来图书馆的发展模式问题。

智慧图书馆的系统架构结构。在设计过程中要实现各种管理和服务的前提,这属于顶层设计的范畴,智慧图书馆应紧密围绕“资源”和“服务”两个核心进行管理系统架构研究,因为这是体现智慧图书馆发生、发展、变化的根源。智慧的资源管理和服务管理在实际工作是相辅相成、互相制约而不可分离的,它们的不断发展和变化推动了图书馆的发展,只有将“资源”、“服务”进行有机结合,使之相互制约和影响,实施图书馆流程再造计划,通过合理的流程设计、决策分析、技术、数据挖掘等新技术应用,重构图书馆管理系统架构是实现智慧图书馆的根本保障。根据数字图书馆和图书馆的建设经验,可以通过三大数据平台和四大应用系统的顶层设计架构,实现智慧图书馆建设目标。见图1。

智慧图书馆系统组成。一是全面图书馆管理系统,致力于将图书馆的各类管理工作的信息化,除了纸质图书的流转,还应包括图书馆管理的方方面面,如人力资源、资产与设备、文献服务等,并有合理的业务流程。二是读者搭建知识社区,实现读者与图书馆的交互,读者之间的交互,提供各种相关应用系统,全面实现文献服务的网络化。三是文献搜索,整合图书馆的全部文献资源,以及组织必要的文献服务,并能提供系统级的数据服务,让其他行业的业务系统能够实时获得图书馆文献支持。四是数据挖掘系统,在数据仓库的基础上构建各种分析模型,支撑决策和运行管理。以四大应用系统引导智慧图书馆发展。智慧图书馆由四大应用系统支撑,其中整合各种资源的文献搜索和数据挖掘系统,是实现智慧图书馆的关键。传统OPAC系统需

要升级为数字化文献资源的搜索服务,整合各类网络文献服务的全新门户系统,建设成为图书馆第一门户,这才符合读者最根本的文献诉求。而数据挖掘系统是实现智慧管理、精细化管理的关键。

7结束语

随着世界发展水平的提高,目前来看,智慧图书馆不论是理论还是实践都才刚刚起步,需要进行更加深入的探索和研究。以网络技术与云计算为基础,智慧图书馆应该着重发展信息技术设备和集群管理。有效利用网络技术和云计算,大力支持高层次的智慧和空间服务技术,进一步完善和提高图书馆的服务水平。合理有效利用现代化先进的技术,掌握各种渠道的资源信息,并全方位的进行安全传送和智能处理,紧随当代信息的更新速度,有效利用智能相关的文献库,实施集中合理的管理方式,结合用户的需求,实现与智能服务一体化,这样才能达到智慧图书馆的标准。

参考文献;

[1] 姜永常.基于知识构建的知识服务实现机理研究[J].情报资料工作,2011(2):76-81.

[2] 董晓霞,龚向阳,张若林.智慧图书馆的定义、设计以及实现[J].现代图书情报技术,2011(2):76-80.

[3] 杨志刚,周凤飞,李洁.技术主导的数字图书馆人文服务体系[J].图书与情报,2012,10(2):87-92.

[4]王世伟.未来图书馆发展的新模式·智慧图书馆[J].图书馆建设,2011,(12): 1-5.

[5]严栋.基于物联网的智慧图书馆[J].图书馆学刊,2010,(7):65-68.

关于智慧图书馆的应用及设计的研究汇编

关于智慧图书馆的应用及设计要点的研究 赵文彬 郑州大学西亚斯国际学院图书馆河南省 451150 摘要:智慧图书馆是在网络时代一种运用了云计算技术的智能设备工具,其运作模式充分体现了书与人、书与书以及人与人之间的关系,这种新型的图书馆为用户提供了简单快捷的智能服务。 关键词:智慧图书馆;计算机技术;智能设备 在国家“十二五”规划的指引下,借助科技飞速发展的力量,智慧城市、智慧校园已经成为发展方向和重点。图书馆随着一次又一次的网络信息技术的升级也在不断的发生变化,当人们的眼界里呈现云计算、网络以及智能科技的时候,就意味着复合型图书馆和数字化图书馆已经过时了,而走进人们视野里的是新型的智慧图书馆。社会的热门主题也逐渐转变为智慧图书馆及其服务方式。 1 智慧图书馆的概念 1.1智慧图书馆与云计算、互联网、复合图书馆以及数字图书馆有着密切的联系。根据国内智慧图书馆的发展情况可知,智慧图书馆的构建机制是以事物和智慧为基础的,并结合了数字图书馆和复合图书馆的各自优势。智慧图书馆离不开科学化、网络化和智能化这一系列先进的技术,智慧图书馆的核心是人与事物之间的联系,逐渐从知识服务转变成智能服务,而智能服务则是

智慧图书馆的精髓。 1.2慧图书馆的外貌特征充分体现里目前最先进的科学技术,而它的内在优势就是每时每刻都在供给服务,包括文件服务、知识服务、信息服务以及人性智能化的服务,运用全方位的服务来满足人们日益变换的需求。由此可见,未来的智慧图书馆离不开智能的服务模式,它是图书管转型变革的有效途径。 1.3智慧图书馆的核心是图书馆全面信息化,同时实现整合的文献搜索,并通过数据挖掘系统,实现管理和服务的智能化和个性化。智慧图书馆是数字图书馆建设和发展的重要阶段,仅仅是服务理念、管理和服务水平有所不同,不能取代数字图书馆而独立存在。 2 智慧图书馆的意义 2.1利用智慧图书馆实施流程化管理和精细化管理。随着数字图书馆的建设和发展,图书馆在技术手段上发生了重要变化,而互联网的广泛应用,也让用户需求发生了重要变化,在这样的背景下,通过智慧图书馆实现工作流程再造成为必然,从而实现对业务流程的重新梳理、精简和优化。 2.2提升图书馆文献服务能力。通过知识社区对图书馆提供的文献服务进行整合,通过全面信息化系统对图书馆管理进行整合,通过文献搜索整合传统资源和数字资源,通过数据挖掘实现各系统的智能化、个性化,将极大地方便读者,提升图书馆的整体文献服务能力和水平。

国内外城市竞争力研究综述

国内外城市竞争力研究综述 摘要:近年来,城市竞争力问题已成为全球性的热点课题。随分经济全球化的趋势加快,城市之间的竞争更加激烈,世界各国正积极致力于提高城市竞争力。本文较详细阐述了当今国内外城市竞争力的研究现状,并对国内城市竞争力研究现状进行了评析,指出尚待深入研究的内容。 关键词:城市竞争力,研究,综述 经济全球化和区域一体化的发展,使世界各国的城市面临着发展的机会和竞争的压力。如何促进城市经济持续快速地发展从而提升城市竞争力成为理论和实践中的一个热点问题。世界银行把城市问题作为1999---2000年度发展报告的主题,2000年新加坡全球经济地理大会也把城市竞争力作为重要议题。国内学术界最近两三年开始重视城市竞争力的研究,并引起各级政府的广泛关注。 一、城市竞争力研究的理论基础

城市竞争力的研究源于竞争力的研究。竞争是市场经济的产物。从微观角度来看,众多的现实生产者和潜在生产者都正在、或试图通过利用 国外关于城市竞争力研究起步较早。从研究城市竞争力的地域分布来看,全球城市竞争力研究集中在北美、欧洲及亚太地区。 在北美,美国城市竞争力及其相关研究比较深入。美国的彼得教授从20世纪80年代开始就对这个问题做了开拓性的探索。他提出城市竞争力的评价框架是显示性框架 和解释性框架的结合。彼得认为城市竞争力没有直接被测量分析的性质,人们只能通过它投下的影子来估计它的质和量。在解释城市竞争力时,彼得了现代经济增长理论,选择了一套解释竞争力的变量:城市竞争力(UC)=F(经济因素,战略因素)。经济因素:生产要素+基础设施+区位+经济结构+城市 环境;战略因素:政府效率+城市战略十公私部门合作+制度灵活性。他选取了零售额、制造业增加值和商业增加值三个指标,体现城市竞争力;同时又选取了一些构成指标,

国内外智慧政府研究现状与发展情况综述

国内外智慧政府研究现状与发展情况综述 标准化管理处编码[BBX968T-XBB8968-NNJ668-MM9N]

国内外智慧政府研究现状与发展情况综述 行政管理秦高文 【摘要】随着信息的高速化发展以及经济全球化的发展,电子政务日益成熟并进入了一个全新的发展阶段——智慧政府。本文通过对近年来对公开发表的学术论文进行内容分析,研究梳理了国内外智慧政府建设发展的情况,结合智慧政府主要的研究视角和研究内容开展文献综述,希望得以了解国内外智慧政府研究的整体进展情况。总结归纳了智慧政府研究取得的进展和成绩,并对未来智慧政府研究发展趋势进行了展望。 【关键词】电子政务;智慧政府;智慧城市;政府信息化;公共服务 一、引言 现代政府事务日益复杂,传统政府的智能水平已经难以应付这种新的形势,伴随着新兴信息技术的高速化发展,政府信息化建设也在紧跟时代的步伐,在历经传统政府、数字政府、电子政务、移动政务等多个阶段后,“智慧政府”的概念便应运而生。 “智慧政府”是电子政务发展的高级阶段,是提高党的执政能力的重要手段。政府的四大职能是经济调节、市场监管、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智慧政府”就是要实现上述职能的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精细化。 与传统电子政务相比,“智慧政府”具有移动性、社会性、虚拟性、个性化等特征。「1」这些新特征是信息技术进步和电子政务应用创新两者融合演化发展到更高级实践阶段的必然结果。「2」智慧政府的概念正是在这样的大背景下提出的,这一概念具有明显

的实践先于理论的特点,它的建设尚处于探索阶段,世界各国政府机构都是在探索中先行先试。 二、智慧政府在国内外的探索实践 2011年11月,美国加利福尼亚州为提高政府服务的绩效及服务能力,提出智慧政府建设框架(Smart Government Framework)。「3」2012年6月,韩国政府公共行政与安全部顺应时代发展构建了智慧政府实施计划(Smart Government Implementation Plan),使得韩国始终居于联合国电子政务指数排名中的领先位置。「4」2013年6月,迪拜专门成立智慧政府部门(Dubai Smart Government Department),负责指导和监督迪拜电子政务的转型与实施,迪拜智慧政府项目通过各部门共同努力取得了重要成就,是该地区为企业和社区生活提供政府在线服务的开创性举措,标志着迪拜开始进入智慧政府时代。「5」2014年3月,新加坡资讯通信发展管理局推出“资讯媒体总体规划2025”(Infocomm Media Masterplan 2025),该规划的重要目标是将新加坡政府建设成为智慧政府,使新加坡成为全球领先的ICM技术使用者和倡导者,通过有效的安全措施保护个人的隐私和交易,促使企业提高生产率和收入,帮助政府利用数据更好地分析城市问题,从而制定更适当的政策。「6」 国内在政策方面,中央网络安全和信息化领导小组办公室、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工业和信息化部等主管部门发布了《国务院关于促进信息消费扩大内需的若干意见》《“宽带中国”战略及实施方案》《信息化发展规划》《关于印发促进智慧城市健康发展的指导意见的通知》《关于加快实施信息惠民工程有关工作的通知》等文件,要求电子政务向智慧化和服务化转变。在建设实践方面,中国已经有超过两百个城市提出智慧城市的建设发展计划,而智慧政府则是智慧城市建设的首要任务。「7」北京、上海、南

智慧城市国内外现状研究

智慧城市国内外现状研究 国外现状 国外智慧城市最早可追溯到1992年新加坡首次提出“智慧岛”计划,随着信息技术不断快速地发展,社会水平不断进步,很多国家和地区开始进行智慧城市建设。21世纪初期,美国、英国、德国、荷兰、日本、韩国、新加坡等国均开展了智慧城市的实践,全球掀起了智慧城市建设的热潮,其中,欧洲和亚洲是智慧城市建设开展较为积极的地区。

国内现状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城镇化发展迅速,据国家统计局统计,我国的城镇化率从2005年的42.99%上升至2015年的56.1%。据预测,到2030年中国城镇化率将达到65%左右,这意味着每年还将有1000多万人口进入城市。我国在城镇化过程中积累了一系列“城市病”,城市发展与人口、环境、资源的矛盾不断突出。如何解决城市发展的突出矛盾,实现有限资源的合理分配,并不断深化城市功能以提高利用效率成为城市管理者面临的重大难题,而城市信息化建设无疑是提升城市管理效率的重要方式。智慧城市是城市信息化的高级阶段,是信息化与城镇化结合的最佳模式,将充分发挥产业辐射作用,带动整个经济的转型。 我国智慧城市建设经历了两个阶段的发展:萌芽期和推进期。2010年是我国智慧城市建设的重要节点,在此之前我国智慧城市建设处于萌芽阶段。继2010年宁波市在政府的全面推动下实施智慧城市建设以来,其他城市纷纷效仿,智慧城市在我国的建设风生水起,不少城市提出了具体的建设目标和行动方案,甚至有些地区把智慧城市建设列入了“十二五”规划,如北京、上海、广州、天津、深圳、武汉、株洲、佛山等。截止2016年初,全国已经有597个智慧城市相关试点。 2016年,我国将智慧城市和数字社会技术等八大技术作为未来一段时间内发展的主要方向。“十三五”期间,26部委将共推100各个“新型智慧城市”试点。 根据《2015年智慧城市发展水平评估报告》显示,我国智慧城市整体发展水平处于领先地位的有:无锡、上海、北京、杭州、宁波、深圳、珠海、佛山、厦门、广州等。我国智慧城市发展水平参差不齐,城市整体智慧化程度较低,建设能力及落地性有待进一步提升。其中智慧城市的建设也表现出区域差异,华南地区与华东地区发展良好,而东北、西北、西南等相对偏远区域,发展较为落后。智慧城市在各省份、各领域的发展也不尽相同。 中投顾问的《2016-2020年中国智慧城市深度调研及投资前景预测报告》中研究表明,如今,我国智慧城市建设已全面展开,推进速度较快的已进入建设阶段,其它城市也开始进行规划与设计等。建设智慧城市是一个渐进式的过程,有的城市可能需要2-3年时间,而有的城市可能则需要10年甚至更久,但在建设智慧城市的过程中既可以全面推进,也可以重点突破。当前,我国正在通过“两

国内外研究现状和发展趋势

北京市绿化隔离带可持续经营技术及效益评价 二、项目所属领域国内外研究开发现状和发展趋势 1、由城市绿地到城市林业的发展 城市绿地是城市中一种特殊的生态系统,它是城市系统中能够执行“吐故纳新”负反馈调节机制的子系统。这个系统一方面能为城市居民提供良好的生活环境,为城市生物提供适宜的生境;另一方面能增强城市景观的自然性、促进城市居民与自然的和谐共生。它是城市现代化和文明程度的重要标志。 绿地(greenspace)一词,各国的法律规范和学术研究对它的定义和范围有着不同的解释,西方城市规划概念中一般不提城市绿地,而是开敞空间(OpenSpace),我国建国以来一直延用原苏联的绿地概念,包括城市区域内的各类公园、居住区绿地、单位绿地、道路绿化、墓地、农地、林地、生产防护绿地、风景名胜区、植物覆盖较好的城市待用地等。 尽管各国关于开敞空间(或绿地)的定义不尽相同,但它们都强调了开敞空间(或绿地)在城市中的自然属性,即都是为了保持、恢复或建立自然景观的地域。绿地作为城市的一种景观,是城市中保持自然景观,或使自然景观得到恢复的地域,是城市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的综合体现,是城市中最能体现生态性的生态空间,是构成城市景观的重要组成部分。在结构上为人工设计的植物景观、自然植物景观或半自然植物景观。绿地在城市中的功能和作用主要包括:组织城市空间的功能、生态功能(改善生态环境的功能、生物多样性保护功能)、游憩休闲功能、文化(历史)功能、教育功能、社会功能、城市防护和减灾功能。 城市绿地发展和研究进程包括:城市绿地思想启蒙阶段、城市绿地规划思想形成阶段、城市绿地理论和方法的发展阶段、城市绿地生态规划和建设阶段。

智慧图书馆研究综述

“智慧图书馆”研究综述
摘要 文章从“智慧图书馆”的定义及产生背景入手,对“智慧图书馆”的发展状况做 了一个简要概述,指出虽然当前有关“智慧图书馆”的研究不断增多,但整体缺乏实证研究 和理论创新。研究人员的研究往往强调“智慧图书馆”的服务高效、互联、便利,但对知识 的组织以及其表现形式却涉及甚少,无法体现“智慧服务”的真正精髓。可视化技术发展至 今有 20 年历史,知识可视化研究对象与目的和图书馆完全契合,将成为打破目前“智慧图 书馆”发展瓶颈的利器。 关键词:智慧图书馆 智慧服务 信息可视化 随着大数据时代的来临,物联网的蓬勃发展和智能化设备的普及,在发展“产业中国” 、 “智慧中国”的今天,一个崭新的“物联网”和“云计算”的智慧互联网时代, “智慧中国” 将把任何智能技术应用到社会各个方面。 “智慧图书馆”也就应运而生,成为继计算机、互 联网与移动通信之后的又一次产业革命。 作为未来图书馆的新模式, 智慧图书馆将成为图书 馆创新发展、转型发展和可持续发展的新理念和新实践。 1、智慧图书馆 1.1 智慧图书馆定义 “智慧图书馆”一词最早出现在 2003 年国外芬兰奥卢大学图书馆 Aittola 等发表的《智 慧图书馆:基于位置感知的移动图书馆服务》一文中,文章指出, “智慧图书馆” ( Smart Library) 是一个不受空间限制且可被感知的移动图书馆。 时至今日, 大家众说纷纭, 对于 “智 慧图书馆”尚没有一个完全统一、确切的解释。从技术方面来看,2010 年,严栋在《基于 物联网的智慧图书馆》[1]一文中,指出图书馆是一种利用新一代信息技术改变用户和图书馆 系统信息资源相交互的方式,以提高交互的明确性、灵活性和相应速度,从而实现智慧化服 务和管理。从服务方面来看,2011 年董晓霞、龚向阳等人在《智慧图书馆的定义、设计以 及实现》[2]一文中,指出“智慧图书馆”应该是感知智慧化和数字图书馆服务智慧化的综合。 从模式方面来看,2012 年乌恩在《智慧图书馆及其服务模式的构建》[3]一文中,提到“智慧 图书馆” 是一种建立在物联网和数字图书馆基础上的新型图书馆, 具有物联网和数字图书馆 的双重特征, 是将智能技术运用到图书馆建设中而形成的一种现代化建筑, 是智能化建筑与 高度自动化管理的数字图书馆的有机结合和创新。 而从综合维度来看, 王世伟在 2011 年 《未 [4] 来图书馆的新模式—智慧图书馆》 一文中提到的才算更为确切。他指出:当一个公共图书 馆既重视信息技术的重要作用, 又重视用户的知识服务和公共文化的社会与环境担当; 既重 视文献资源的智能管理, 又将以上要素作为共同推动公共图书馆可持续发展并追求更高品质 的图书馆服务时,这样的公共图书馆可以被定义为“智慧图书馆” 。 数字化、网络化和智能化是智慧图书馆的信息技术基础,以互联、高效、便利为主要特 征, 以绿色发展和数字惠民为本质追求, 是现代化图书馆科学发展的理念和实践。 总之, “智 慧图书馆”的内在本质是以人为本,以满足日益增长的读者的信息需求。 “智慧图书馆”是 未来图书馆发展的新模式,将使图书馆真正迈向可持续发展。 1.2 智慧图书馆产生背景 1.2.1 社会背景 随着知识经济的不断发展和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 我们所处的世界正在进入一个全新的 知识经济时代。在这里,知识生产力是社会生产力中具有决定意义的主导力量,知识代替了
1

【word】国内外餐馆经营研究综述

国内外餐馆经营研究综述 四川烹饪高等专科学校2009..6 国内外餐馆经营研究综述 谢益民 (湖南人文科技学院,湖南娄底417000) 摘要:随着餐饮业的蓬勃发展,学界对餐馆经营的研究日益重视.本文通过对国外SSCI和国内CNKI引用的学术期刊 所发表的相关文献的梳理,较为系统地对国内外相关研究进行了归纳和评述.国外有关餐馆经营的研究内容涉 及两个方面,从餐馆经营者角度来看,包括餐馆定价与成本,餐馆服务,餐馆收益及经营管理,基于餐馆顾客角 度,则集中体现在对顾客行为,顾客体验,顾客满意和顾客忠诚的研究,而国内的研究内容主要体现为对经营策 略的探讨.在对比国内外餐馆经营研究的基础上,本文对我国餐馆经营研究进行了展望. 关键词:餐馆;餐馆经营;研究综述 中图分类号:F719文献标识码:A 餐饮业有”百业以餐饮为王”之说,一向被视为一枝独 秀,也是最具吸引力的行业之一.随着社会经济发展水平 的提高,人们的饮食越来越多地需要通过社会服务来满

足,并朝着追求个性化,能产生深刻记忆并提供精神享受和社交愉悦的服务趋势发展.在餐饮业蓬勃发展的同时, 学界对这一现象在理论上取得了很多的成果,从目前的研究现状来看,众多学者从不同视角对餐馆经营的不同侧面进行了不同程度的探讨.本文通过对比评述国内外餐馆经营的研究,对我国旅游餐馆经营研究进行了展望,以期为国内餐馆经营者在餐馆筹备和经营发展的不同阶段提供有益的指导. l国内理论界的研究 国内理论界对餐馆经营的研究,可以划分为两大类 别:一是基于餐馆经营者角度的研究,二是基于餐馆顾客角度的研究. 1.1餐馆经营者角度 从餐馆经营者角度来看,主要包括三个方面: 1.1.1环境氛围 薛庆平(2004)从环境氛围的全局考虑,细致分析了餐 厅的环境要素(餐厅内部环境氛围,店址和交通,美观因素)以及它对顾客行为意向的影响,认为餐厅环境因素是影响顾客满意度,进而影响顾客行为意向的重要因素. 在该研究成果的基础上,王璇璇,王斯亮(2005)提出餐厅选址的原则及影响因素,穆桂松(2006)分析了大中城市 风味餐厅选址常见误区,提出了选址的原则.

大数据的国内外研究现状与发展动态分析报告

大数据的国内外研究现状及发展动态分析大数据的概念 产生的背景与意义 上世纪60年代到80年代早期,企业在大型机上部署财务、银行等关键应用系统,存储介质包括磁盘、磁带、光盘等。尽管当时人们称其为大数据,但以今日的数据量来看,这些数据无疑是非常有限的。随着PC的出现和应用增多,企业内部出现了很多以公文档为主要形式的数据,包括Word、Excel文档,以及后来出现的图片、图像、影像和音频等。此时企业内部生产数据的已不仅是企业的财务人员,还包括大量的办公人员,这极大地促进了数据量的增长。互联网的兴起则促成了数据量的第三次大规模增长,在互联网的时代,几乎全民都在制造数据。而与此同时,数据的形式也极其丰富,既有社交网络、多媒体等应用所主动产生的数据,也有搜索引擎、网页浏览等被动行为过程中被记录、搜集的数据。时至今日,随着移动互联网、物联网、云计算应用的进一步丰富,数据已呈指数级的增长,企业所处理的数据已经达到PB级,而全球每年所产生的数据量更是到了惊人的ZB级。在数据的这种爆炸式增长的背景下,“大数据”的概念逐渐在科技界、学术界、产业界引起热议。在大数据时代,我们分析的数据因为“大”,摆脱了传统对随机采样的依赖,而是面对全体数据;因为所有信息都是“数”,可以不再纠结具体数据的精确度,而是坦然面对信息的混杂;信息之“大”之“杂”,让我们分析的“据”也由传统的因果关系变为相关关系。 大数据热潮的掀起让中国期待“弯道超越”的机会,创造中国IT企业从在红海领域苦苦挣扎转向在蓝海领域奋起直追的战略机遇。传统IT行业对于底层设备、基础技术的要求非常高,企业在起点落后的情况下始终疲于追赶。每当企业在耗费大量人力、物力、财力取得技术突破时,IT革命早已将核心设备或元件推进至下一阶段。这种一步落后、处处受制于人的状态在大数据时代有望得到改变。大数据对于硬件基础设施的要求相对较低,不会受困于基础设备核心元件的相对落后。与在传统数据库操作层面的技术差距相比,大数据分析应用的中外技术差距要小得多。而且,美国等传统IT强国的大数据战略也都处于摸着石头过河的试错阶段。中国市场的规模之大也为这一产业发展提供了大空间、大平台。大数据对于中国企业不仅仅是信息技术的更新,更是企业发展战略的变革。随着对大数据的获取、处理、管理等各个角度研究的开展,企业逐渐认识数据已经逐渐演变成“数据资产”。任何硬件、软件及服务都会随着技术发展和需求变化逐渐被淘汰,只有数据才具有长期可用性,值得积累。数据是企业的核心资产,可以是也应该是独立于软硬件系统及应用需求而存在的。大数据是信息技术演化的最新产物,确立了数据这一信息技术元素的独立地位。正因为数据不再是软硬件及应用的附属产物,才有了今天爆炸式的数据增长,从而奠定了大数据的基础。

国内外旅游“民宿”研究综述

国内外旅游“民宿”研究综述 摘要:“民宿”是一种提供有别于传统饭店、宾馆等的住宿体验,给游客温馨亲切的家的感觉的旅游接待设施。国内对于旅游“民宿”的研究逐渐成熟。文章对国内外旅游“民宿”研究的相关内容进行了归纳和评述。指出民宿从低端单一产品、同质化开发、个体经营、分散布点向高级且有特色的休闲产品、差异化发展、企业操作和集群布局转变的发展趋势,并提出未来国内旅游“民宿”的研究方向。 关键词:民宿,农家乐,家庭旅馆,乡村旅游,研究综述 一、引言 大众旅游背景下,乡村旅游已经成为促进乡村经济、社会和文化发展的重要途径。当前,乡村旅游接待设施建设是以招待所、小宾馆、农家乐等形式为主。一方面接待能力有限,另一方面考虑到维护乡村景观特色,住宿设施也不需要照搬城市酒店的形制与规模。民宿作为一种多利用自家闲置房屋,家庭经营,提供多种特色服务的接待设施,可以较好满足以上两项需要。 在中国,台湾是较早发展民宿的地区。早在20世纪80年代,台湾垦丁国家公园为解决住宿不足的问题,衍生出一种简单的住宿形态:有空屋人家挂起民宿招牌或直接到饭店门口、车站等地招徕游客,从而兴起民宿业[1]。大陆的民宿起步较晚,发展迅猛,丽江、拉萨、阳朔、成都等地的民宿数量增长较快,品质也很高。但国内很大一部分民宿仍停留在简单提供住宿或餐饮的初级阶段。 目前,民宿的蓬勃发展也引起了旅游学者对于相关问题的研究。本文试图通过文献综述,归纳和评述其研究进展,对推动乡村民宿业的发展提供理论启发。 二、国内外研究进展 (一)国外研究综述 为了解近年来国外对民宿的研究概况,笔者在Science Direct、Springer中按照“篇名”“关键词”“摘要”键入“bed and breakfast”进行了检索,不限时间段,并对所得到的文献进行了筛选,选取与旅游专业相关的期刊共48篇。其中,《The Cornell Hotel and Restaurant Administration》8篇,《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Hospitality Management》6篇,《Tourism Management》6篇,《Procedia-Social and Behavioral Sciences》5篇,《Annals of Tourism Research》3篇;其他期刊如《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Contemporary Hospitality Management》《Asia Pacific Journal of Hospitality Management》《Journal of Travel & Tourism Marketing》等20篇。 国外学者认为,“民宿”一般指B&B(Bed and Breakfast),并有一系列的家族性词汇来表示同样含义,如Family Hotel,Family Inn,House Hotel,House Stay,Guesthouse 等。国外民宿业经过较长时期的发展已相当成熟,其显著特点是:①业已形成行业协会组织; ②经营中高度关注人性化和个性化;③服务内容呈现多样化;④民俗化、本地化、家庭化。与其成熟发展的状况相匹配的是,民宿研究也相对系统。研究对象包括民宿业主、民宿行业管理以及游客。民宿市场和业主与游客关系的研究是其中的重点。研究涉及了管理学、经济学、社会学、心理学、消费者行为学等多学科。从研究方法上看,量化研究和质性研究并举,采用了问卷调查、访谈、文本分析和传记等。 1.民宿市场研究 (1)需求方研究 一些国外学者的研究发现,选择民宿的游客其主要特征表现为收入和受教育水平相对较高,对“家”的氛围敏感。如Jones D.等(2011)调查了香港游客对中国大陆民宿的偏好,发现年轻、接受中高等教育、中等收入水平的女性是大陆民宿的主要目标群体[2]。Chen L.

智慧城市发展现状及其面临的问题研究

智慧城市发展现状及其面临的问题研究 近年来,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进步,国内外发起了智慧城市建设的热潮,我国对于智慧城市的建设受到政府的高度重视。然而国内智慧城市建设过程中还存在一定的障碍和风险,合理促进智慧城市建设是实现城市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保障。 标签:智慧城市;技术模式;可持续发展 1 智慧城市定义 2008年,IBM公司首次提出了“智慧的地球”这一理念,进而引发了全球范围的智慧城市建设热潮。2013版智慧城市白皮书对于什么是智慧城市作出了科学的解释:智慧城市就是借助现代信息通讯技术来感测、传送、分析、协同、整合城市运行的各项关键信息,从而对包括民生、环保、安全、公共服务、工商业活动等在内的各种需求做出智慧响应[1]。具体地说,是指充分利用信息化的先进技术,借助物联网、云计算、智能移动终端、大数据处理平台等,通过监测、分析、整合以及智能响应的方式,综合各职能部门,整合优化现有资源,加强城市规划、建设、管理和服务的新模式。 2 国内外智慧城市建设相关借鉴 2.1 国外智慧城市建设案例 美国智慧城市建设脚步一直十分稳健,自从智慧地球这一概念提出后,美国出台了一系列支持智慧城市建设的政策与法律条文。例如,2009年奥巴马发布的《经济复苏计划》等;日本于2009年7 月推出“i-japan(智慧日本)战略2015”,其目标是将数字信息技术应用于人民生活的方方面面。主要着眼点放在信息化政府治理、信息化医疗服务、信息化教育培养等领域。目前日本通过建设试点城市的方式来发展智慧城市,例如北九州市主要从新能源、能源管理、智慧交通为发展点进行全面打造;韩国早在2004年即开始进行城市信息技术应用等基础设施建设,2009年随着国际智慧城市建设热潮的不断推进也开始更进一步的研究城市智能信息服务。 2.2 国内智慧城市建设相关案例 科技部、标准委、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先后公布了国家智慧城市试点名单,这些试点城市将是中国未来智慧城市建设的先导力量。上海市智慧城市的建设以浦东开发新区为试点进行逐步展开。上海市于2011-2013年已经完成全市的宽带建设,部分信息化的建设完成的较好。上海市区的市民拥有电子健康档案,智能交通也已经初具规模,相关的产业发展激励城市软硬件的进一步升级。信息产业和规模的不断扩大为上海市进一步建设智慧城市奠定了良好的基础;武汉市预计用10年时间打造智慧城市,构建基于“中国云”的智慧城市基础设施及智能处理基

智慧城市国内外发展现状和趋势

智慧城市国内外发展现状和趋势 智慧城市是城市数字化向更高层次的发展,核心是体现以人为本、智能运行的理念,利用物联网、云计算等新一代信息技术全面感知城市的运行状态,提高人与物、物与物之间交互的明确性、灵活性、执行效率和响应速度;对物理现实空间中的各种实体对象更加精确、智能和直观的控制和展现,提高对各种实体系统的整体优化掌控、实现信息虚拟空间和物理现实空间的同步互动;通过海量的信息收集和存储分析能力,深入挖掘各种系统间的直接或间接联系、发现规律并提出方法,为更智慧的决策和行动提供支持;达到提高政府公共服务水平、企业竞争力和市民生活质量的目标。 目前,很多国家已经开始智慧的建设,主要集中分布在美国、欧洲的瑞典、爱尔兰、德国、法国,以及亚洲的中国、新加坡、日本、韩国,大部分国家的智慧城市建设都处于有限规模、小范围探索阶段。韩国作为全球第四大电子产品制造国,物联网国际标准制定主导国之一,通过智慧城市建设培育新产业。美国将智慧城市建设上升到国家战略的高度,并在基础设施、智能电网等方面进行重点投资与建设。新加坡被公认为政府服务最好的国家,信息通信技术促进经济增长与社会进步方面都处于世界领先地位,智慧城市建设注重服务公众。 我国的智慧城市建设刚刚起步,城市信息化建设正处于重要的结构转型期,即从信息技术推广应用阶段转向了信息资源的开发利用阶段。中国正在通过“两化融合”、“五化并举”、“三网融合”等战略部署,积极利用物联网、云计算等最新技术,推进智慧城市建设。目前,

我国智慧城市建设主要有三种建设模式,分别是:以物联网产业发展为驱动的建设模式,如无锡;以信息基础设施建设为先导的建设模式,如武汉;以社会服务与管理应用为突破口的建设模式,如北京、重庆。 “智慧城市/平安城市”解决方案 1.智慧城市/平安城市的概念模型 智慧城市(平安城市)建设,就是要从更好地满足市民、企业(机构)和城市运营管理的特定需求出发,充分利用物联网、云计算、新一代宽带无线通信等先进的信息技术,通过打造城市统一一体的、互联互通的、协同共享的信息基础设施(包括感知监控体系、通信网络、数据共享平台等),从技术上逐步消解行业之间的信息壁垒、突破职能部门之间的条条框框,进而实现社会管理与服务的业务模式创新,从而在更大的范围和更深的层次提高城市运行效率、挖掘城市承载潜力、提高城市服务质量,为实现平安、幸福、繁荣、和谐、开放等城市目标而努力。 2.基于物联网和云计算技术的城市智能化管理整体架构 基于物联网和云计算技术的城市智能化管理体系架构从下到上分为感、传、知、用四层: 感知层:采用视频采集、卫星定位、RFID等多种感知技术手段进行信息采集; 传输层:通过光纤、2G/3G、卫星等各种传输网络实现信息的可靠传输; 认知层:搭建公共应用支撑平台,提供统一的信息接入、信息整

国内外智慧政府研究现状与发展情况综述

国内外智慧政府研究现状与发展情况综述 行政管理1402 4302140226 秦高文 【摘要】随着信息的高速化发展以及经济全球化的发展,电子政务日益成熟并进入了一个全新的发展阶段——智慧政府。本文通过对近年来对公开发表的学术论文进行内容分析,研究梳理了国内外智慧政府建设发展的情况,结合智慧政府主要的研究视角和研究内容开展文献综述,希望得以了解国内外智慧政府研究的整体进展情况。总结归纳了智慧政府研究取得的进展和成绩,并对未来智慧政府研究发展趋势进行了展望。 【关键词】电子政务;智慧政府;智慧城市;政府信息化;公共服务 一、引言 现代政府事务日益复杂,传统政府的智能水平已经难以应付这种新的形势,伴随着新兴信息技术的高速化发展,政府信息化建设也在紧跟时代的步伐,在历经传统政府、数字政府、电子政务、移动政务等多个阶段后,“智慧政府”的概念便应运而生。 “智慧政府”是电子政务发展的高级阶段,是提高党的执政能力的重要手段。政府的四大职能是经济调节、市场监管、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智慧政府”就是要实现上述职能的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精细化。 与传统电子政务相比,“智慧政府”具有移动性、社会性、虚拟性、个性化等特征。「1」这些新特征是信息技术进步和电子政务应用创新两者融合演化发展到更高级实践阶段的必然结果。「2」智慧政府的概念正是在这样的大背景下提出的,这一概念具有明显的实践先于理论的特点,它的建设尚处于探索阶段,世界各国政府机构都是在探索中先行先试。 二、智慧政府在国内外的探索实践 2011年11月,美国加利福尼亚州为提高政府服务的绩效及服务能力,提出智慧政府建设框架(Smart Government Framework)。「3」2012年6月,韩国政府公共行政与安全部顺应时代发展构建了智慧政府实施计划(Smart Government Implementation Plan),使得韩国始终居于联合国电子政务指数排名中的领先位置。「4」2013年6月,迪拜专门成立智慧政府部门(Dubai Smart Government Department),负责指导和监督迪拜电子政务的转型与实施,迪拜智慧政府项目通过各部门共同努力取得了重要成就,是该地区为企业和社区生活提供政府在线服务的开创性举措,标志着迪拜开始进入智慧政府时代。「5」2014年3月,新加坡资讯通信发展管理局推出“资讯媒体总体规划2025”(Infocomm Media Masterplan 2025),该规划的重要目标是将新加坡政府建设成为智慧政府,使新加坡成为全球领先的ICM 技术使用者和倡导者,通过有效的安全措施保护个人的隐私和交易,促使企业提高生产率和收入,帮助政府利用数据更好地分析城市问题,从而制定更适当的政策。「6」国内在政策方面,中央网络安全和信息化领导小组办公室、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工业和信息化部等主管部门发布了《国务院关于促进信息消费扩大内需的若干意见》《“宽带中国”战略及实施方案》《信息化发展规划》《关于印发促进智慧城市健康发展的指导意见的通知》《关于加快实施信息惠民工程有关工作的通知》等文件,要求电子政务向智慧化和服务化转变。在建设实践方面,中国已经有超过两百个城市提出智慧城市的建设发展计划,而智慧政府则是智慧城市建设的首要任务。「7」北京、上海、南京、广东、浙江等沿海发达城市和地区,已经率先启动智慧政府的建设工作,并且取得了阶段性的成果。在学术研究上,各领域的学者也产生了激烈的碰撞。有学者认为,从“智慧地球”“智慧国家”到“智慧城市”,再到“智慧政府”,只是概念的炒作和滥用,甚至认为仅是相关领域企业开拓市场的策略;

国外城市历史街区保护与开发研究综述

国外城市历史街区保护与开发研究综述 当历史保护从文物建筑保护走向历史文化环境整体保护时,一个极为重要的概念“历史街区”出现了。历史街区是城市发展的见证,“人类的每一种功能作用,人类相互交往中的每一种实验,每一项技术上的进步,规划建筑方面的每一种风格形式,所有这些,都可以在它拥挤的市中心区找到(芒福德)”。从20世纪70年代以来,人们开始从事城市历史街区的保护与开发研究,并对历史街区赋予了文化遗产的意义。本文以20世纪80年代以来的英文文献为研究对象,对国外关于城市历史街区的保护与开发研究进行了综述,总结出城市历史街区保护与开发研究的八个方面,以期对我国城市历史街区保护开发有所启发。 一、城市历史保护街区概念及发展研究 从目前发表的文献看,城市历史街区(historicurban quarters)应该是保护区(conservation place)和城市街区(urban quarters)两个概念的融合体。最早正式提出保护区概念的是1967年的英国的《城市休闲法案》。而城市街区这个概念出现于后现代主义思潮中,Tim Heath等人将之归纳为“具有相对较小尺度、混合功能、良好的步行环境(满足但不鼓励使用汽车)、不同类型与尺度的建筑以及使用权的多样化”。 历史街区的保护经历了三次保护思潮。第一次保护思潮注意力集中在保护单体建筑上。第二次保护思潮保护范围扩大到历史建筑群、城市景观和建筑环境上。Burtenshaw对此评价为“除了视觉的、建筑的和历史的品质外,对地区功能特征以及对保护建筑有利的经济功能的考虑都作为了保护的重点。”到了第三次保护思潮时期,具有针对性的地方性保护政策的制订成为主角。与早期的保护政策关注遗产本身的历史特性相比,现在的保护政策更注重遗产的未来。Ashworth和Tun-bridge认为当前与未来的土地利用、交通系统、地区人口及社会结构等,都应包括在实施保护时所必须考虑的问题中。 二、城市历史街区保护政策研究 国外城市历史街区保护立法较早,可以追溯到1967年的《城市休闲法案》,政府在立法保护中起到了重要的作用。John Pendlebury认为涉及历史地段的政策最早可以追溯到1877年的《莫里斯宣言》。政府在立法保护角色上,Steven Tiesdell认为地方政府应当在城市历史地段的保护与复兴中担当引导者的角色(Proactive role) E41。在保护方法上政府通常采用目录法。Binney在《我们的辉煌遗产》一书中提到了英国伦敦的考文特广场区通过负责环境事务的国务大臣开列的一份历史建筑清单,有效地阻止了考文特广场区大规模的开发项目,100多栋历史建筑才得以保存下来。同时政府还关注保护与其他方面的关系。Ian Strange探讨了英国历史城镇在经济与政治平衡上的努力所带来的意义。 三、城市历史街区保护与开发关系研究 20世纪60年代开始,随着新理性主义的产生,在城市保护与开发关系上出现了两种指导思想。一种是新老结合的思想。采取渐进和插建的开发政策(而不是全面的综合性开发),保护现有历史街区的环境和社区结构,Kolb称之为“累进重读过程”(incremental rereading)。另一种是辨证思想。Rogers认为要正确处理保护和发展的关系,就不能肆意开发,也不能过度控制。保护和开发不是孤立存在的,两者之间存在着长期的辩证关系。关键是要把握好允许变化的程度和规模,并且制定出保护街区历史特征的控制方法。Lichfield和 Richards均在文章中提到了这一思想。 更多的研究者把目光放到了具体的案例研究上。Sim Loo Lee以新加坡为例,对城市历史街区保护与开发这对关系进行了研究。Florian Stein-berg则对发展中国家城市更新过程中历史街区和历史建筑的复兴和保护进行了研究。LU Junhua以北京的城市发展为个案,研究了历史性城市在城市建设大发展的背景下如何保护城市的历史文化特征。 四、城市历史街区复兴中社区参与研究 国外研究者认为,政府在决策制定过程中参与过多,而公众,尤其受保护政策影响较大

大数据的国内外研究现状及发展动态分析

产生地背景与意义 上世纪年代到年代早期,企业在大型机上部署财务、银行等关键应用系统,存储介质包括磁盘、磁带、光盘等.尽管当时人们称其为大数据,但以今日地数据量来看,这些数据无疑是非常有限地.随着地出现和应用增多,企业内部出现了很多以公文档为主要形式地数据,包括、文档,以及后来出现地图片、图像、影像和音频等.此时企业内部生产数据地已不仅是企业地财务人员,还包括大量地办公人员,这极大地促进了数据量地增长.互联网地兴起则促成了数据量地第三次大规模增长,在互联网地时代,几乎全民都在制造数据.而与此同时,数据地形式也极其丰富,既有社交网络、多媒体等应用所主动产生地数据,也有搜索引擎、网页浏览等被动行为过程中被记录、搜集地数据.时至今日,随着移动互联网、物联网、云计算应用地进一步丰富,数据已呈指数级地增长,企业所处理地数据已经达到级,而全球每年所产生地数据量更是到了惊人地级.在数据地这种爆炸式增长地背景下,“大数据”地概念逐渐在科技界、学术界、产业界引起热议.在大数据时代,我们分析地数据因为“大”,摆脱了传统对随机采样地依赖,而是面对全体数据;因为所有信息都是“数”,可以不再纠结具体数据地精确度,而是坦然面对信息地混杂;信息之“大”之“杂”,让我们分析地“据”也由传统地因果关系变为相关关系.文档收集自网络,仅用于个人学习 大数据热潮地掀起让中国期待“弯道超越”地机会,创造中国企业从在红海领域苦苦挣扎转向在蓝海领域奋起直追地战略机遇.传统行业对于底层设备、基础技术地要求非常高,企业在起点落后地情况下始终疲于追赶.每当企业在耗费大量人力、物力、财力取得技术突破时,革命早已将核心设备或元件推进至下一阶段.这种一步落后、处处受制于人地状态在大数据时代有望得到改变.大数据对于硬件基础设施地要求相对较低,不会受困于基础设备核心元件地相对落后.与在传统数据库操作层面地技术差距相比,大数据分析应用地中外技术差距要小得多.而且,美国等传统强国地大数据战略也都处于摸着石头过河地试错阶段.中国市场地规模之大也为这一产业发展提供了大空间、大平台.大数据对于中国企业不仅仅是信息技术地更新,更是企业发展战略地变革.随着对大数据地获取、处理、管理等各个角度研究地开展,企业逐渐认识数据已经逐渐演变成“数据资产”.任何硬件、软件及服务都会随着技术发展和需求变化逐渐被淘汰,只有数据才具有长期可用性,值得积累.数据是企业地核心资产,可以是也应该是独立于软硬件系统及应用需求而存在地.大数据是信息技术演化地最新产物,确立了数据这一信息技术元素地独立地位.正因为数据不再是软硬件及应用地附属产物,才有了今天爆炸式地数据增长,从而奠定了大数据地基础.为了充分利用数据资产,大数据产业也呼之欲出.大数据时代来临,使商业智能、信息安全和云计算具有更大潜力.大数据产业链按产品形态分为硬件、基础软件和应用软件三大领域,商业智能、信息安全和云计算主横跨三大领域,将构成产业链中快速发展地三驾马车.就国内而言,商业智能市场已步入成长期,预计未来年复合年均增长率( ) 为,“十二五”期间潜在产值将超亿元; 信息安全预计未来年有望保持~地快速增长,“十二五”期间潜在产值将超亿元; 云计算刚进入成长期,预计未来年将超,年产业规模预计将达万亿元.大数据处理地基础设施数据仓库、以物联网为代表地数据收集环节、实时性强地在线数据分析工具,以及数据可视化地产品呈现,数据挖掘地应用在营销、销售、人力资源、电子商务等各个商业领域广泛开展,大数据为个性化营销和精准化推荐提供了充足地养分和可持续发展地沃土.同时大数据研究会给企业管理变革带来巨大冲击.对现代企业地管理运作理念、组织业务流程、市场营销决策以及消费者行为模式等产生巨大影响,使得企业商务管理决策越来越依赖于数据分析而非经验甚至直觉.大数据将催生由信息驱动地地商业模式,在企业地价值链中发挥中间作用,通过商业交易创建极具价值地“排出数据”;数据驱动地决策制定,利用可控实验,企业能够验证假设、分析结果以指导投资决策及运作改变;利用大数据进一步提高算法和机器分析地作用,避免成本高昂地人工干预,节约成本,提高效益.文档收集自网络,仅用于个人学习

国内城市休闲旅游研究综述

自2007年11月,国家取消“五一”黄金周,增加了清明、端午、中秋三个传统节日,法定节假日天数由原来的114天增加到115天,这一新休假制度对城市休闲旅游的发展更为有利。对于城市居民而言,由于每个时段的天数限制,都市及其周边休闲旅游成为首选。因此,城市休闲旅游的发展成为关注的热点,已有众多学者对其内涵、意义、功能定位、产品体系、要素体系、运行机制等进行研究论证,并取得了一批有价值的研究成果,为我国城市休闲旅游的发展提供了借鉴和指导。 一、城市休闲旅游概念的界定 目前对城市休闲旅游还没有一个明确的定义,王冬萍(2007)在其课题研究中对城市休闲旅游的概念为:指城市居民利用闲暇时间在城市及其周边地区通过各种度假、健身、娱乐、游憩等活动,以满足恢复身心、开阔视野、自我实现等需求的旅游形式。王琳、杜小平(2007)认为城市休闲旅游要素主要包括城市休闲旅游资源要素、休闲城市环境要素、休闲旅游服务要素和城市休闲旅游管理要素,通过理论分析城市休闲旅游要素之间的因果关系和相互作用。 二、城市休闲旅游地资源类型研究 城市休闲旅游地资源是城市休闲旅游运行的核心要素,舍此一切无从谈起。由于我国地域广阔,地形地貌类型各异,因此,反映在旅游地资源类型上,在不同的地域或不同空间上,旅游地类型种类多、资源丰富各异,具有生物、生态、景观多样的特点。不同的学者,根据研究需要和不同标准,划分的种类各有不同。 很多学者按照旅游地复合分类法即根据旅游地的资源属性和旅游活动的性质将旅游地分为9种类型:自然观光旅游地、自然娱乐旅游地、自然运动休闲旅游地、人文观光旅游地、人文娱乐旅游地、人文休闲旅游地、人造观光旅游地、人造娱乐旅游地、人造运动休闲旅游地(苏平、党宁、吴必虎,2004;刘顺伶,2007)。沈和江、张天平(2009)依据上述划分,并结合北京周边旅游地的实际情况,总结城乡交错带旅游地资源类型为:自然观光旅游地、人文观光旅游地、人工娱乐旅游地和运动休闲旅游地。 在对旅游地类型划分基础上,一些学者对旅游地资源类型进行了系统的划分。如刘红芳(2008)从郑州市近郊区和远郊区角度将旅游资源进行说明,笔者发现无论是近郊还是远郊其旅游资源主要是自然景观。卢冬梅、简王华(2007)将南宁市城郊休闲旅游景区(点)分为观光农业园型旅游、休闲度假 国内城市休闲旅游研究综述 李秋月,由亚男 (新疆财经大学,乌鲁木齐830012) 文摘编号:1005-913X(2010)06-0118-CA 摘要:笔者对城市休闲旅游相关文献进行梳理和总结, 分析城市休闲旅游的研究热点和取得的成就。笔者认 为,目前国内城市休闲旅游研究主要集中在概念、旅游 地资源类型、旅游地资源开发与管理、发展模式、空间 结构、旅游产品和发展对策研究等方面。 关键词:城市休闲旅游;国内研究;综述 中图分类号:F592.3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913X(2010)06-0118-05 A Summary of Domestic Research on Urban-leisure Tour in Recent Years LI Qiu-yue,YOU Ya-nan (Xinjiang University of Finance and Economy, Urumqi830012) Abstract:In this paper,urban leisure travel sort out and summarize relevant literature,a comprehensive description of urban leisure tourism hot spot and achievements. According to my analysis,the domestic urban leisure tourism research focused on the concept of national urban leisure travel,travel to resource type,tourism resources exploitation and management,development model,spatial structure,Development of tourism products and research areas,and summary of relevant research. Keywords:urban-leisure tour;domestic research; summary 收稿日期:2010-01-04 基金项目:新疆维吾尔自治区高校科研计划科学研究重点项目(XJEDU2007I29) 作者简介:李秋月(1984-),女,天津人,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新疆外经贸;由亚男(1962-),女,乌鲁木齐人,教授,副院长,研究方向:旅游管理和环境经济学。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