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花(附:番红花)

相关主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红花(附:番红花)

红花(《图经本草》)

为菊科二年生草本植物红花的干燥花。主产于河南、湖北、四川、云南、浙江等地。均为栽培。夏季开花,当花色由黄变红时采摘,阴干或微火烘干。药材性状:气微香,味微苦。均以花片长、色鲜红、质柔软者为佳。

【历史】红花在古代文献中多沿袭《金匮要略》称之为红蓝花,因花红色,叶颇似蓝而得名,后简称为红花。《图经本草》亦日:“红蓝花,即红花也。”此外,本品异名有黄蓝(《博物志》),红蓝(崔豹《古今注》),刺红花(《四川中药志》),草红花(《陕西中药志》)等,但历来少用。

《图经本草》谓红花:“主产后血病为胜。”指出了红花为妇科常用血药,但较为笼统。《开宝本草》谓其:“主产后血运口嗦,腹内恶血不尽,绞痛,胎死腹中,并酒煮服。亦主蛊毒下血。”比较具体地指出了主治病证及其服用方法。《本草蒙筌》指出本品还能主治:“喉痹噎塞不通。”因此,《本草纲目》归纳本品功用为“活血,润燥,止痛,散肿,通经。”此后,《本草正》和《本草再新》还分别补充了“达痘疮血热难出,散斑疹血滞不消。”和“利水消肿,安生胎,堕死胎”的作用。至此,本草对红花功用的认识已基本趋于完善。现代通过对该药进行成分、药理等方面研究,对功效的认识更为全面,临床应用也更为广泛。

【性能】辛,温。主归心、肝经。

【功效】活血通经,散瘀止痛。

【应用】

一、血滞经闭、痛经

红花辛散温通,“色红入血”,为通瘀活血之要剂。擅长通经,故常用于因血瘀所致的痛经、经闭。单用即可奏效,如《金匮要略》中红蓝花酒,即以本品一味与酒煎服,以治“妇人六十二种风及腹中

血气刺痛”。为增强效果,后世亦常以之与其他理气活血之品同用,如《医林改错》膈下逐瘀汤、《医宗金鉴妇科心法》桃红四物汤等均以之与桃仁、当归等配伍;与醋香附、醋三棱、醋莪术等配伍,如《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临床用药须知》)(2010年版)妇科通经丸。上述处方不但用于气滞血痳之痛经、经闭,还可用于气滞血瘀所致的月经后期、月经过少、月经先后不定期等月经不调证。现代临床将本品制成红花注射液,采用穴位注射的方法治疗原发性痛经(取穴:关元、中极、地机、肾俞、三阴交),于经前1周每穴注射1ml,每日1次,连续注射10天,重复治疗3个月经周期,总有效率98.0%,且无明显不良反应,安全性好[中国中医急症,2011,20(8):1332]。

二、产后瘀滞腹痛、血晕、胎死腹中、胞衣不下

红花性温,《本草汇言》认为其能“主胎产百病”。凡产后腹内恶血不尽,脐腹绞痛,恶露不行,甚至血晕口噤,以及胎死腹中,胞衣不下,尽可用之。

1. 产后瘀阻腹痛、恶露不行产后脏腑虚弱,血室正开,若起居不慎,风寒乘虚而入,血为寒凝,结而为瘀,瘀阻冲任,胞脉失畅,不通则痛,发为腹痛或恶露不行。红花性温辛散,为活血通经止痛之要药,也是产科血瘀病证的常用药,如《济生拔萃》红花散即是红花配荷叶、蒲黄、当归、牡丹皮等同用。以产妇安胶囊(红花、桃仁、当归、益母草、川芎、干姜、甘草)治疗产后42天以后恶露淋沥不净或不规则子宫出血,其效果显著,且无明显毒副作用,适于哺乳期用药[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2009,30(1):26]。

2. 产后血晕产后胞脉空虚,寒邪乘虚内侵,血为寒凝,瘀滞不行,恶露涩少,血瘀气逆,扰乱心神,而致晕厥。红花性温,活血力量较强,对于血晕的病证,外用煮汤熏蒸即可取效,《本草汇言》就有“新昌一妇,病产晕已死,但胸膈微热……血闷也,速购红花数十斤乃可活”的记载。

3. 妇人难产或胞衣不下外感邪气或内伤情志等多种原因导致冲任失畅,胞宫瘀滞,不能运胎,以致难产或经脉失畅,血不归经,致瘀结胞中,胞衣阻滞而不下。《本草汇言》认为“是皆临产诸证,非

红花不能治”,以本品与当归、川芎及芒硝配伍;《景岳全书》脱花煎以之与牛膝、川芎、当归等同用。现代临床用红花10g,以米酒1碗煎成半碗,分2次温服。治疗产后腹痛上下攻窜,部位不定并伴纳呆、便秘者2例,均3剂痊愈[浙江中医杂志,1986,21:302]。

三、癥瘕积聚

红花有良好的活血通经化瘀作用,通过活血,能够达到怯瘀消癥之效,可用来治疗因气滞血阻日久,瘀停不消所致的癥瘕积聚。单用力缓势弱,临床常与活血消癥之品大黄、虻虫等配伍,如《宣明论方》大红花丸;《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临床用药须知》)(2010年版)化癥回生丹用本品配伍苏木、桃仁、乳香、没药,共奏破血散瘀化积之功。

四、胸痹心痛

瘀血阻滞胸中,阻碍气机,则胸痛日久不愈。红花作为活血化瘀药,一方面善于通经,另一方面善于止痛,广泛地用于各种疼痛的病证,尤其在现代临床应用于冠心病胸痹心痛方面。《医林改错》血府逐瘀汤即是本品配以桃仁、当归、枳壳等,用于胸中血瘀病证。临床用于瘀血闭阻型胸痹患者,并与银杏叶片对照,治疗组总有效率94.1%,对照组总有效率70.6%,证明血府逐瘀汤治疗瘀血闭阻型胸痹疗效显著[中国实用医药,2012,7(1):168]。用舒胸胶囊(红花、川芎、三七)治疗冠心病心绞痛患者315例,对缓解心绞痛的症状以及心电图的改变方面均有很好的疗效[实用中医内科杂志,1998,12(3):冠心康颗粒(丹参、红花、赤芍、川芎、降香)用于治疗明确诊断为冠心病心绞痛患者,一次1袋,一日3次,1个月为1个疗程。结果显示冠心康颗粒在改善冠心病心绞痛患者的临床症状、心电图表现以及伴随症状方面疗效肯定,安全性高[按摩与康复医学,2011,60(24):74]。

五、跌打损伤

跌仆损伤可致气血瘀积,《医学发明》复元活血汤以红花配伍大黄、柴胡、当归、桃仁等活血祛瘀、疏肝调气之品,用以治疗跌打损伤,瘀血留于胁下,痛不可忍之证。红花治疗跌打损伤,不仅可以内

服,外用效果也很显著。如《医方集腋》七厘散,以红花配伍血竭、麝香等八味药,研极细末,取七厘冲服,后用烧酒调敷。《急救便方》以红花配伍木香、川麻、甘草同用,治疗跌打及墙壁压伤。对挫伤、捩伤的皮下积瘀、青紫肿痛,可用红花油或红花酒(用乙醇浸成红花酊或用米酒煎煮)外搽。现代用红花制成5%注射液,在痛点或循经取穴注射,治疗急、慢性肌肉劳损,有效率达90.8%,治疗过程中未见不良反应[医药科技动态,1972,(10):25]。用红花酊剂(0.5%)局部外敷,治砸伤与扭伤,可使局部充血、肿胀较快消退。对亚急性腱鞘炎亦有较好效果,834例中806例有效,占96.6%[药学通报,1959,7(11):567]。取红花、凤仙花各50g,白矶少许,加60度白酒浸泡24小时制成醇提液。用沾有此药液的纱布局部外敷,对因挤压伤造成骨折出现肢体肿胀病例有效,共治25例,24例有效[辽宁中医,1977,(试刊):41]。另以红花、白芍、栀子各9g,研为细末,加蛋清调成糊状制成复方红花糊剂,局部外敷用治疗急性关节扭伤30例,皆有效[人民军医,1975,(2):71]。

六、经行吐衄

瘀阻气逆,经血随冲脉之气上逆,而成经行吐衄,治疗可以本品配伍桃仁、牛膝、枳壳、当归等,如血府逐瘀汤(《医林改错》)。若因阴虚肺燥所致经行吐舰,可与当归、白芍、生地黄、天花粉等养阴生津之品配伍,如《医方集解》活血润燥生津汤。

七、回乳

《景岳全书》云:“女人乳汁,乃冲任气血所化,故下行为经,上行为乳。”《女科撮要》有“夫经水,阴血也,属冲任二脉主,上为乳汁,下为月水”之说。因此可采用活血通经、引血下行以回乳,如《济阴纲目》免怀散以本品与赤芍、当归尾、川牛膝等配伍,用于回乳或漏乳日久不止者。

八、头痛、眩晕、中风

1. 头痛、眩晕瘀阻头面,不通则痛,可致头痛、眩晕,《医林改错》通窍活血汤以红花与赤芍、川芎、麝香等配伍进行治疗。经期头痛可与桃仁、川芎、川牛膝等合用,如经期头痛验方(《中医妇科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