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Bachman交际语言测试理论的实用英语课程测试设计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基于Bachman交际语言测试理论的实用
英语课程测试设计
摘要:本文在Bachman交际语言测试理论的指导下,剖析了职业院校实用英语课程测试存在的测试题目缺乏真实语言材料、测试评价缺乏统一标准、命题者跨文化意识和语言交际意识薄弱等三方面问题,设计改进了测试模式、内容和评价方法,从而更加准确地评估学习者的英语交际能力。
关键词:Bachman交际语言测试理论;语言测试命题;英语测试;英语教学
一、引言
在英语课程知识、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位一体教学目标中,能力目标指的是学习者的语言交际能力,需学生重点掌握。教师综合运用情景教学法、任务教学法等方法,注重对学生语言交际能力的培养和提升,从而在价值层面培塑国际化素养、强化兼容并蓄的多元文化意识。语言教学与语言测试相辅相成,通过测试,教师评估学生的掌握情况,且测试结果对教学也有着反向促进作用。本研究以Bachman交际语言测试理论为指导,设计改进职业院校实用英语课程测
试,以期得到更加客观、科学的测试结果,进而提升语言交际能力。
二、Bachman交际语言测试理论概述
上世纪90年代,美国应用语言学家Lyle. F. Bachman等人提出了交际语言测试理论模式。该理论从交际语言能力模式、测试方法层面模式和测试评价原则等三部分阐释了语言交际是一个发生在语境、说话人/听话人和话语之间动态交互的过程。语言测试应关注语言交际能力。
(一)交际语言能力模式
Bachman(1990)语言能力观认为:语言能力应包括语法规则知识和如何使用语言达到特定交流目的的知识。交际语言能力有机结合了语言使用者的语言能力和其对社会和世界的知识结构。它由三个部分组成:语言能力、策略能力及心理生理机制。语言使用是一个动态的过程,各成分之间相互作用。因此,语言测试必须符合语言交际的现实。
(二)测试评价原则:有用性
语言测试理论的核心问题之一是以何种标准和原则来评价试题质量的优劣和可行性。Bachman和Palmer(1996)提出了外语测试设计和评价的“有用性”原则。该原则共有六个特性:信度、构想效度、真实性、相互作用性、反拨作用和
适用性。Bachman和Palmer认为:如果某项测试有较高的真实性,那么对测试任务中所表现出的语言能力的评价就可以推断出受试者在真实语言环境中的语言能力。真实性能潜在影响受试者对测试的接受程度。真实性高的测试会激发受试者对测试任务的积极反应,从而有助于他们发挥最佳水平。
综上,根据Bachman的交际语言测试理论,语言测试的目的是测试受试者运用语言的能力。受试者测试成功的标准并不是形式上的正确,而是交际上的有效。
三、实用英语课程测试存在的问题
实用英语课程测试采用形成性测试和终结性测试相结合的方式,其中形成性测试是在授课过程中对前一阶段所学内容的阶段性检测,测试形式为口语和笔试。期末考试作为终结性测试,题型包括听力、阅读、英汉互译和写作等。然而,在实施的过程中仍存在如下问题:
(一)测试题目缺乏真实的语言材料
尽管实用英语课程强调其内容实用性,但在实施过程中受限于学习者的学习能力和语言水平,学习内容在某种程度上偏离真实的语言环境,从而使得取自于学习内容的测试题目比较固定,并且素材宽泛庞杂没有突出职业特点以及在特定语言场景中的语言应用及应变能力。
(二)测试评价缺乏统一的评价标准
形成性测试一般是授课过程中由任课教师组织开展的,特别是口语环节,由于各任课教师对考核内容、组织形式和侧重点有不同理解,加之所带学生水平能力差异,因此,测试没有形成统一的规范和标准,从而无法准确测量受试者在真实语言环境中的语言能力进而无法有效反哺教学。
(三)命题者跨文化意识和语言交际意识薄弱
当前,职业院校的英语教师缺少在英语语言环境交流的机会,自身也鲜少同英语母语者交流,因此英语教师作为命题者自身跨文化意识和语言交际意识薄弱,而测试内容仅取自校本教材和网络素材,很难贴近真实的语言使用。
四、基于Bachman交际语言测试理论的实用英语课程测试设计
针对以上问题,基于Bachman交际语言测试理论的实用英语课程测试应在考察学生语言知识、技能和应用的基础上,从原有的以终结性测试为中心转向以形成性测试为中心,同时有机融合测试性评估和非测试性评估,提高学生语言交际能力。本研究构建的多元化测评模式如图:
图1 基于Bachman交际语言测试理论的实用英语课程测评模式图该模式依托情境教学,在授课时加强学生在真实环境中完成语言交际任务、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的培养。
在测试题目上,在卷面测试语言知识的基础上引入实践考核,创设真实情境,把语言考核设定在具体工作场景中。在测试方式上,内在地契合“交际语言测试”的发展要求。测试性评估中,更加丰富口语测试的形式,如开展角色扮演、讲演辩论、情境对话等,在书面测试环节,更加注重试题的交际性,如写作时在题型和话题上注重真实性,写作主题贴近真实生活,弱化作文模板的作用,考查学生完成任务的交际语言能力。将测试任务化,更能检测出学生在真实语言情景中进行交际时的语言能力,还能够对学生的语言能力本身(如语言的准确度、流利度和复杂度)进行准确测量。在非测试性评估中综合学生课堂表现、课外作业、第二课堂、自我评价等,重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倡导“学为主体”。建构主义学习观强调学生是语言学习的建构者,通过积极主动的建
构过程在新知识内部和新旧知识之间建立联系,是在与客观环境相互作用的过程中积极地建构知识框架,从而促进知识与能力的双向提升。
还应注意,在测试内容上,以职业特点为导向。根据学生专业的不同,增设专业英语语言知识。以机电专业为例,在测试内容上,以英文维修任务单的形式,既考察学生英文能力,又考察专业能力。对于命题者跨文化意识和语言交际意识薄弱的问题,加强相关方面学术研究,找准问题症结;另外要“走出去,请进来”相结合,分批分层参加培训交流、执行涉外任务;同时邀请外国高水平学者讲学,弥补短板。
五、结语
根据Bachman交际语言测试理论,运用语言需调动语言知识、专业知识、逻辑思维、综合分析、书面表达等能力以及情感因素等等,而在职业教育本科化的发展背景下,英语学习也有助于培养高素质技能型人才的综合能力。因此,英语教学也应顺应时代发展,通过测试准确评价学生语言交际能力进而也反向推动英语教学的改进,摒弃“哑巴英语”。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