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经济作物简介

江西经济作物简介

江西农业生产所依赖的气候条件优越、土地资源丰富,全年光照充足,雨量充沛,生态

条件好。江西有丰富多样的地貌类型和

丰富的光热水资源,适于农林牧副渔全

面发展,是我国重要的“粮仓”。粮食

生产以水稻为主,小麦、豆类、甘薯、

玉米等次之。如万年贡米,万年位于江

西省东北部,乐安河下游,鄙阳湖东南

岸.属亚热带湿润性季风区。万年是人

工栽培稻起源地和贡米的原产地。万年

有着灿烂的远古文明,境内大源仙人洞

和吊捅环古文化遗址闻名于世.是当今

所知世界上最早的栽培稻遗址之一。当万年仙人洞的原始先人移植下第一棵水稻时,华夏原始的农耕文化――稻作文化从此开始。从1万多年前开始,原始先民就过上了“饭稻羹鱼”的农业生活。

江西经济作物种类多,包括油菜

籽、花生、芝麻在内的油料作物约占

江西经济作物播种面积的70%,其中

油菜籽占40%以上。油茶是省内主要

的木本油料,面积约100万公顷,略

少于湖南,居全国第二位。宜春、遂

川、永丰、兴国等县盛产油条.素有

江西“油库”之称。

棉花主要产于赣北、赣中和赣东

北三大棉区,其中:以赣北棉区最为

重要,是省内最主要的棉花集中产区。江西是中以赣北棉区最为重要,是省内最主要的棉花集中产区。江西是中国南方九省(区)产蔗区之一,以南的赣南、赣中地区面积最多,约占全省蔗区面积的70%以上,产糖员约占全省80%。芝麻为江西具有全国意义和地方特色肋传统经济作物,其分布以瑞昌、上高尤为集中。黄红麻以余江、金溪为主要产地。烤烟主要分布于赣南。

江西是中国著名江南茶区的组成部分,茶园以赣东北的上饶地区、景德镇市及赣西北的

修水流域员为集中。婺源所产“婺绿”同修水一带

所产红茶,被誉为“绝品”。庐山所产的“庐山云

雾茶”被列为中国十大名茶之一。水果以南丰蜜橘、

遂川金橘、南康早熟袖等为名贵地方品种,其中南

丰蜜橘品质特佳.驰名国内外。柑持栽培集中于新

干、清江、抚河流域和赣南三大片。

江西是中国东南重要的木材、毛竹产地之一,为华东边区仅次于福建的木、竹生产基地。全省森林覆盖率约为33.1%,活立木蓄积量达2.54亿立方米,竹树蓄积量为8.8亿株。森林以樟、桶、柏、拷、栋类等

闲叶树居多,针叶树则有杉木、

马层松等。山地丘陵中还广泛分

布有油茶、油桐、乌相等多种经

济林木。全省森林主要集中分布

于三南、安寻、上犹江、遂川、

幕阜山等11个林区。

全省有四个产业区列入《国

家农势农产品区域布局规规划》。

即长江中下游出口河蟹优势产

区、赣南湘南桂北柑稿带、“双低”油菜长江中下游产区、长江流域优势棉区。

本文由江西下蛋网编辑:https://www.360docs.net/doc/2519379754.html,/

我国主要农作物分布

我国主要农作物分布 我国主要农产品的地理分布农业是人类利用植物或动物生长、繁殖机能,通过人工培育,获得食物、工业原料和其他农副产品,以解决人们吃、穿、用等基本生活资料的生产部门。它既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首要条件,又是国民经济其他部门得以存在和发展的基础。一般来说,农业单指种植业(或耕作业),全面而言,则包括种植业、林业、畜牧业、副业和渔业。 一、粮食作物中国立国几千年来的一条根本治国经验是:“国以民为本,民以食为天”,“有粮则安,无粮则乱”。对于人口众多的中国来说,解决粮食问题,始终是国家的重要问题。目前,我国粮食生产的主要问题是:粮食生产不稳定,年际变化大;各地粮食生产不平衡,中低产面积广,问题较多;粮食单位面积产量低,劳动生产率低,商品率低。因此,我国粮食生产丝毫不能放松,必须抓得狠、抓得紧。充分调动广大粮农的积极性,在国家大政方针指引下,因地制宜,合理安排种植业生产结构,广泛应用新的科学技术,改善粮食生产投资环境,增加投入,是粮食增产的基本途径。粮食生产在我国农业中一直占重要地位。我国粮食作物构成比较复杂,而且地域不同种类也有异,但主要作物仍然大体类似,有稻谷、小麦、玉米、高粱、谷子和薯类。 (一)主要粮食作物的生产与分布1.稻谷稻谷是我国主要粮食作物之一。我国种植稻谷有着悠久的历史,是世界上产稻谷最多的国家。稻谷在全国粮食生产和人民生活消费中均占第一位。稻谷按其对土壤、水分的适应性大小,可分为旱稻和水稻两类,我国主要是水稻,旱稻种植极少。水稻按其品种不同,可分为籼稻、粳稻和糯稻;按其成熟期可分为早稻、中稻和晚稻。水稻在我国分布很广,除了个别高寒或干旱地区以外,从北纬18.5°的海南岛到北纬52°的黑龙江呼玛县,从东部的台湾到西部的新疆都有分布。水稻的分布广而不均,南方多而集中,北方少而分散。大致分为两大产区,见图5-1。 (1)南方稻谷集中产区秦岭—淮河以南,青藏高原以东的广大地区,水稻面积占全国的95%左右。按地区差异,又可分为三个区。①华南双季籼稻区。包括南岭以南的广东、广西、福建、海南和台湾等五省区。该区属于热带和亚热带湿润区,水、热资源丰富,生长

江西经济作物简介

江西经济作物简介 江西农业生产所依赖的气候条件优越、土地资源丰富,全年光照充足,雨量充沛,生态 条件好。江西有丰富多样的地貌类型和 丰富的光热水资源,适于农林牧副渔全 面发展,是我国重要的“粮仓”。粮食 生产以水稻为主,小麦、豆类、甘薯、 玉米等次之。如万年贡米,万年位于江 西省东北部,乐安河下游,鄙阳湖东南 岸.属亚热带湿润性季风区。万年是人 工栽培稻起源地和贡米的原产地。万年 有着灿烂的远古文明,境内大源仙人洞 和吊捅环古文化遗址闻名于世.是当今 所知世界上最早的栽培稻遗址之一。当万年仙人洞的原始先人移植下第一棵水稻时,华夏原始的农耕文化――稻作文化从此开始。从1万多年前开始,原始先民就过上了“饭稻羹鱼”的农业生活。 江西经济作物种类多,包括油菜 籽、花生、芝麻在内的油料作物约占 江西经济作物播种面积的70%,其中 油菜籽占40%以上。油茶是省内主要 的木本油料,面积约100万公顷,略 少于湖南,居全国第二位。宜春、遂 川、永丰、兴国等县盛产油条.素有 江西“油库”之称。 棉花主要产于赣北、赣中和赣东 北三大棉区,其中:以赣北棉区最为 重要,是省内最主要的棉花集中产区。江西是中以赣北棉区最为重要,是省内最主要的棉花集中产区。江西是中国南方九省(区)产蔗区之一,以南的赣南、赣中地区面积最多,约占全省蔗区面积的70%以上,产糖员约占全省80%。芝麻为江西具有全国意义和地方特色肋传统经济作物,其分布以瑞昌、上高尤为集中。黄红麻以余江、金溪为主要产地。烤烟主要分布于赣南。 江西是中国著名江南茶区的组成部分,茶园以赣东北的上饶地区、景德镇市及赣西北的 修水流域员为集中。婺源所产“婺绿”同修水一带 所产红茶,被誉为“绝品”。庐山所产的“庐山云 雾茶”被列为中国十大名茶之一。水果以南丰蜜橘、 遂川金橘、南康早熟袖等为名贵地方品种,其中南 丰蜜橘品质特佳.驰名国内外。柑持栽培集中于新 干、清江、抚河流域和赣南三大片。

江西省吉安市泰和县县情简介

江西省泰和县简介 一、简介: 泰和县是江西省吉安市所辖的一个县,位于江西省中部偏南的吉泰盆地腹地,横跨赣江两岸。“泰和”之名寓“地产嘉禾,和气所生”之意。全县面积2666平方公里,中部是平缓的赣江河谷平原,东部与西部则是山地和丘陵地区。2007年底,全县人口52.6万,99%为汉族。当地通行的方言为泰和话,属赣语吉茶片。乌鸡是泰和县最著名的特产。 二、历史: 泰和县历史悠久,西汉豫章郡庐陵县县治即位于今泰和县城西南三公里处的白口城[2]。在此之前的春秋战国时期,泰和县境先后属吴国、越国、楚国,秦代则属九江郡。 从沿革上来说,泰和县最早的建制是东汉兴平元年(194年)孙策所置的西昌县。当时分豫章郡置庐陵郡,同时置西昌县,郡县同治白口城[2]。晋太康年间,庐陵郡迁治石阳县(今吉水县东北10公里)。 “泰和”之名则始于隋朝。隋开皇十年(590年),废西昌、东昌、遂兴(今遂川、万安)、广兴(今莲花县)、永新等县,设安丰县。次年(591年)安丰县以“地产嘉禾,和气所生”而更名泰和县。唐初更名为太和县。元代升为太和州。明初废州,复为泰和县。清代则沿袭明制。 民国28年(1939年),因日军侵占南昌,江西省政府及各其各部门南迁至泰和城西的上田(现属县城澄江镇),泰和县成为抗日战争时期的临时省会,繁华一时,同时亦成为日机轰炸的重点[3]。1945年1月江西省政府再迁宁都县,直至8月日本投降才回迁南昌。 1949年7月28日,泰和县人民政府成立。 三、地理: 1、区位 泰和县位于东经114度17分~115度20分,北纬26度27分~26度58分,居赣江中游,北倚吉安县和青原区,西连永新县、井冈山市和遂川县,南与万安县接壤,东南与赣州市所辖兴国县相邻。南北最长处约57公里,东西最宽处约102公里,面积2666平方公里。 2、地形与地貌 泰和县位于吉泰盆地腹地,基本地形为东西高、中间低。东南部为雩山山脉余脉,西部属罗霄山脉余脉,山地占全县面积的15.9%;中部是海拔较低、地势平缓的赣江河谷平原,占全县面积的29.6%;河谷与东西两侧山地之间则是占全县面积达54.5%的丘陵。 全县共有海拔500米以上的山峰30座。主要山峰有玉华山、武山、十八排、天湖山、紫瑶山、五峰山、白云山等。十八排位于水槎乡,海拔1176米,为全县最高峰。 泰和县河流众多。赣江为境内最大的河流,自西南的万安县入境,折而向东过县城南面,再向东北流入吉安县,将县境分为河西、河东两部分,境内流程59.1公里,古代因“水流澄澈”而被称为“澄江”[5]。其他主要河道均为赣江支流,自东、西部的山地呈羽状汇入中部的赣江。自东南方向起,按顺时针方向依次有东岸的仁善河、仙槎河、珠林江(云亭河)、东沔河、(珠林江支流,又名水槎河)、西岸的蜀水、?水(牛吼河)、六七河(?水支流)、禾水。 境内无面积较大的天然湖泊,主要湖泊均为人工水库,包括南车水库(又名白鹭湖)、老营盘水库、洞口水库、缝岭水库、芦源水库等。 四、气候 泰和县位于亚热带季风气候地区,四季变化明显,春秋季较短,冬夏季较长。多年平均气温18.7度,极端最高气温41.5度(2003年8月2日),极端最低气温-6.0度(1991年12

江西油茶产业发展调研报告

江西油茶产业发展调研报告 江西是中国著名的茶叶产区之一,素有“茶叶的故乡”之称。油茶是江西特色的茶叶品种之一,也是当地的重要经济作物。本次调研旨在了解江西油茶产业的现状和发展情况,为进一步推动油茶产业的长远发展提供参考。 一、油茶产业概况 1. 产区分布:江西的油茶主要分布在赣南、赣中和赣北地区。 2. 栽培面积:江西油茶的栽培面积逐年扩大,目前已达到XX 万亩。 3. 品种特点:江西油茶种植的主要品种有长叶油茶、短叶油茶、滇油茶等,具有叶片大、产量高、油脂含量高等特点。 二、油茶产业发展现状 1. 生产规模:江西油茶产业已逐步形成了一定的规模化生产,许多农户从事油茶种植成为主要收入来源。 2. 产量增长:近年来,江西油茶的产量逐年递增,年均增长率达到XX%。 3. 油茶产品加工:江西的油茶产品加工领域逐渐壮大,涉及油茶油、油茶果干等多种产品。 三、油茶产业存在的问题 1. 种植技术不完善:部分农户在油茶的种植技术和管理上存在欠缺,需要加强科技指导和培训。 2. 产品质量参差不齐:由于加工技术落后和管理不善,部分油茶产品的质量无法保证,影响整个产业的形象和竞争力。 3. 市场开发不充分:虽然江西的油茶产量不断增加,但对外市

场的开发相对较弱,需要进一步推动油茶产品的品牌建设和营销工作。 四、油茶产业发展的对策和建议 1. 加强科技指导:加大对油茶栽培技术的研究和推广,提高农户的栽培技能。 2. 建立质量监控体系:加强对油茶产品质量的监控和检测,加强对加工企业的管理和监管。 3. 加强市场开发:鼓励油茶企业加大市场开发的力度,推动油茶产品的品牌建设和营销工作。 4. 加强合作与交流:鼓励油茶企业之间的合作与交流,共同解决产业发展中的问题,提高整个产业链的效益。 五、总结 江西油茶产业有着广阔的发展空间和巨大的经济潜力。在政府的支持和推动下,通过加强科技指导、提高产品质量、开拓市场等措施,江西油茶产业将进一步壮大,为当地的农民增加收入、带动地方经济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

最新导游证《地方导游基础知识》第十四章辅导:江西省基本概况

导游证《地方导游基础知识》第十四章辅导:江西省基本概 况 江西省位于长江中游南岸赣江两岸,山清水秀,人文荟萃,红色文化闻名中外。因公元733年唐玄宗设江南西道而得省名,又因省内河流为赣江而简称“赣”。 【地理环境】 江西省地处中国东南部,东邻浙江省、福建省,南连广东省,西接湖南省,北毗湖北省、安徽省,属于华东地区。江西省东西最宽约490千米,南北最长约620千米,全省面积16.69万平方千米。 江西省的地形以江南丘陵、山地为主;盆地、谷地广布,略带平原。全省地势由南向北倾斜。省境东、西、南三面环山地,中部丘陵和河谷平原交错分布,北部则为鄱阳湖平原。 赣中南以丘陵为主,海拔200~500米。丘陵之中,间夹有盆地,多沿河作带状延伸,较大的盆地有吉泰盆地、赣州盆地。山地大多分布于省境边缘,主要有:东北部的怀玉山,东部沿赣闽省界延伸的武夷山脉,南部的大庾岭和九连山,西北与西部的幕阜山脉、九岭山和罗霄山脉等。黄岗山(2157米)为省内点。 鄱阳湖平原与两湖平原同为长江中下游的陷落低地,由长江和省内五大河流泥沙沉积而成;其北狭南宽,面积近2万平方千米;地表主要覆盖红土及河流冲积物,红土已被切割,略呈波状起伏。湖滨地区还广泛发育湖田洲地;水网稠密,河湾港汊交织,湖泊星罗棋布。 江西全省共有大小河流2400多条,除边缘部分分属珠江、湘江流

域及直接注入长江外,其余均发源于省境山地,汇聚成赣江、抚河、信江、饶河、修河五大河系,最后注入鄱阳湖,经湖口县汇入长江,构成以鄱阳湖为中心的向心水系。 鄱阳湖是中国第一大淡水湖。 【气候特征】 江西省气候属亚热带温暖湿润季风气候,四季分明,春季潮湿,夏季暑热,秋季凉爽,冬季湿冷。年均温度16.2qC~19.7℃,一般自北向南递增。夏季较长,高温天气频繁出现,极端温几乎都在40aC 以上,成为长江中游最热地区之一。冬季较短。全省冬暖夏热,无霜期长达240~307天。江西年降水量1341。1940毫米。地区分布上是南多北少,东多西少;山地多,盆地少。庐山、武夷山、怀玉山和九岭山一带是全省4个多雨区,年均降水量1700。1943毫米。 【行政区划】 江西辖11个地级行政区,包括南昌、九江、上饶、抚州、宜春、吉安、赣州、景德镇、萍乡、新余、鹰潭.100个县级行政区(县、县级市、市辖区),1个新区。省会为南昌市. 【历史沿革】 早在距今约5万年前,江西境内已经有了人类活动。新石器时代江西人口逐渐增加,原始人类活动日趋频繁。 商朝时期,江西地区已进入青铜器时代,与中原地区的经济文化发展水平一致。春秋战国时期,吴、越、楚三国在江西地区展开激烈争夺。江西地区原有的古越族文化与吴越文化、楚文化互相交流互相

主要商品粮基地

主要商品粮基地 商品粮基地是指在一定生产条件下,以产粮为主,并能够稳定地提供数量较多的商品粮的农业地区。 一、我国商品粮基地,大致可划分为四种类型。 1、南方高产商品粮基地包括长江三角洲、江汉平原、鄱阳湖平原、洞庭湖平原、珠江三角洲、成都平原。这些地区人多地少,但自然条件优越,劳动力充足,精耕细作,集约化水平高,粮食单产和商品率较高,每年提供的商品粮占全国各基地商品粮的60%以上,是我国重要的商品粮基地。 2、东北低产商品粮基地包括三江平原和松嫩平原。本区土地辽阔,土质肥沃,人少地多,粗放经营,粮食单产水平低,但总产量高,粮食商品率高达35%,每年能向国家提供20%的商品粮,是我国发展潜力最大的商品粮基地。 3、西北干旱区商品粮基地包括河西走廊、河套平原和银川平原。本区气候干旱,历来是依河流灌溉发展农业生产,是我国旱涝保收的商品粮基地。 4、淮河平原商品粮基地该商品粮基地,地跨江苏、山东、河南、安徽四省。虽然单产不高,但粮食商品率已高达20%,能为国家提供相当数量的商品粮。 二、经济作物经济作物又称技术作物。是轻工业的主要原料和人民生活吃、穿、用的农作物。经济作物的种类繁多,可分为纤维作物、油料作物、糖料作物、水果和其他经济作物。 (一) 纤维作物纤维作物是纺织工业的重要原料,主要有棉花、麻类和蚕茧等。 1、棉花我国是世界主要产棉国之一。棉花是重要的经济作物,其种植面积居经济作物之首,约占经济作物播种面积的1/3左右。棉花是纺织工业的重要原料,国防、化工、医药等工业也离不开棉花,棉杆可造纸,棉籽可榨油,棉籽饼是优质饲料。所以棉花生产在国家建设和人民生活等方面都有重要意义。我国棉花产地分布广泛,按照自然条件、栽培管理水平和种植的历史条件,将全国划分为三个主要棉区。(1)黄河流域棉区。包括秦岭—淮河以北、长城以南、六盘山以东的山东、河北、河南、山西、陕西及北京、天津七省市。棉花产量以山东、河南、河北三省最多。本区植棉历史悠久,自然条件优越,区内地势平坦,秋雨少,日照充足,有利于棉花的生长,成为我国最大的棉花产区,其种植面积占全国棉田面积的1/2。(2)长江流域棉区本区包括上海、浙江、江苏、安徽、江西、湖南、湖北等省、市,湖北、江苏两省产量最多。本区植棉历史悠久,技术水平较高,劳动力充足,区内纺织业发达,运输条件便利,使该区成为全国棉花单产和商品率最高的棉区,也是我国第二大产棉区。但秋天雨多,湿度大,日照较少,影响棉花吐絮,棉花质量不如黄河流域棉区。(3)西北内陆棉区包括新疆和甘肃河西走廊地区。本区地处干旱地区,降水少,光照条件优越,温差大,病虫害少,棉花品质好,是我国第三大产棉区,也是我国优质长绒棉产区。 2.麻类麻类是一种古老的纤维作物。我国是世界上主要产麻国之一,也是麻类品种最多的国家,主要品种有黄麻、红麻、苎麻、亚麻等。(1)黄麻。喜温湿多雨,要求深厚肥沃的土壤,主要分布于广东、广西和浙江等地。黄麻纤维吸湿性强,结构疏松,是织麻袋的优质材料。(2)红麻。是从国外引进的品种,对气候、土壤适应性较强,用途与黄麻类似。分

几种热带经济作物

剑麻: 【形态特征】:凤尾兰常年浓绿,数株成丛,高低不一,开花时花茎高耸挺立,繁多的白花下垂,姿态优美。 【分布与习性】:原产北美东部和东南部。喜温暖湿润和阳光充足环境,耐寒,耐阴,耐旱也较耐湿,对土壤要求不严。 喜温暖湿润和阳光充足环境,亦耐阴,抗污染,萌芽力强,适应性强,花后顶端停止生长,旁边自叶痕发生侧芽。性强健,耐寒、耐旱、耐湿、耐瘠薄,对土壤、肥料要求不严。生长强健,对土壤肥料要求不高,但喜排水良好的沙土。能抗污染。对有害气体如SO2、HCl、HF等都有很强的抗性,除盐碱地外均能生长。有粗壮的肉质根,茎易产生不定芽,很容易生长萌蘖,扩展植株,更新能力很强。 【繁殖】 播种、分株、扦插方式繁殖。 【分株】 在春季2—3月根蘖芽露出地面时可进行分栽。分栽时,每个芽上最好能带一些肉根。先挖坑施肥,再将分开的蘖芽埋人其中,埋土不要太深,稍盖顶部即可。也可截取茎端簇生叶的部分,带9-12cm长的一段茎,把叶子摘掉一部分,留7片叶左右,埋人12—15cm深的坑中,埋后浇水。 【扦插】 扦插,在春季或初夏,挖取茎干,剥去叶片,剪成10厘米长,茎干粗可纵切成2-4块,开沟平放,纵切面朝下,盖下5厘米,保持湿度,插后20-30天发芽。分株,每年春、春秋挖取带叶茎干直接栽植。 【播种】 剑麻 种子繁殖需经人工授粉才可实现。人工授粉以5月份为好,授粉后约70天种子成熟,当年9月下旬播种,经一个月出苗,出苗率约40%以上。亦可将种子干藏至春季播种。扦插容易成活。在春季或初夏,取茎干去叶

片,按每段10厘米锯断,粗的能纵切成2块或4块,开沟平放,纵切面朝下,盖土5——10厘米厚,插后注意土壤不能太湿,防止茎块腐烂。取肉质根作扦插材料更好。凤尾兰在黄河下游及其以南地区,可露地越冬。由于凤尾兰叶片密生广展,顶端尖锐,起掘时应先行捆扎,裸根或带宿土均可。定植前施足基肥,定植后浇透水,解除捆扎物,放开叶子。养护管理极为简便,只需修剪枯枝残叶,花后及时剪除花梗。生长多年后,茎干过高或倾斜地面,可截干更新。秋季在植株周围挖掘环状沟,施入一些有机肥料。 【栽培】 定植后管理简便,只需随时剪除枯枝残叶,花后及时剪去花梗,刮风下雨后扶整植 剑麻 Agave sisalana 株。植株生长过高或生长势减弱时可重新栽植更新。 【管理】 扦插及分株育成的植株,掘起后带宿土栽植,只要浇水几次,即可成活。日常管理要注意适当培土施肥,以促进花序的抽放;发现枯叶残梗,应及时修剪,保持整洁美观。丝兰的害虫有蓑蛾类危害叶片,应注意防治。 【病虫害】 常发生裼斑病和叶斑病危害,可用70%甲基托布津可湿性粉剂1000倍液喷洒。虫害有介壳虫、粉虱和夜蛾危害,可用40%氧化乐果乳油1000倍液喷杀。

【江西导游词】-江西概况经典导游词

【江西导游词】江西概况经典导游词 物华天宝、人杰地灵誉称的江西省位于长江中下游南岸,省内最大、最长的河流--赣江,自南而北纵贯全省,故而江西简称为赣。《禹贡》把江西划归为扬州之域,春秋、战国时期,江西分属吴、楚。秦统一中国,江西大部分属九江郡。汉设豫章郡,三国时,江西大部属扬州,南朝齐属江州,唐代属江南西道,"江西"之名也由此而来。两宋时期,江西的大部属江南西路,元设江西行中书省,所辖包括今江西、广东两省的大部地区。明设江西布政司,辖区相当今日江西省,清置江西省,沿袭至今。现全省面积为16.69平方公里。 江西既有灿烂的古代文明,又是具有光荣革命传统的地方,是中国革命的摇篮,毛泽东和刘少奇曾在萍乡安源组织发动我国最早的工人运动,周恩来、朱德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在南昌领导了震惊全国的"八一"起义,井冈山是毛泽东同志创立的全国第一个农村革命根据地,瑞金是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中央工农民主政府所在地,素有"红色之都"的美誉,震憾世界的二万五千里长征由此而迈出了第一步。 江西东有怀玉山、武夷山,与浙江和福建接壤,南有大庚岭、九连山和广东毗邻,西有九岭山、武功山,万洋山等与湖南相倚,形成了一个东、南、西三面山地丘陵环绕,向北开口的不闭合盆地,所承雨水,由赣、抚、信、修、昌五大水系汇于我国最大的淡水湖--鄱阳湖后,经湖口流入长江,北部以长江为界与湖南、安徽两省相邻。 江西属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年平均气温16-20℃,大体为南高北低,一月3-9℃,七月27-31℃。江西资源丰富,盛产稻米,为我国主要商品粮基地之一,鄱阳湖,赣江等江湖水域盛产鱼类,素有江南"鱼米之乡"之称。江西风景名胜繁多,文化资源丰富,庐山、井冈山、三清山、龙虎山、仙女湖、三百山6个国家级风景名胜区名扬天下。有南昌市、景德镇市、赣州市3个国家级历史文化名城,有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26处,国家级自然保护区15处,省级旅游景区景点2406处。 江西省地处中华人民共和国东南部,位于北纬24°29′~30°05′,东经113°34′~118°29′之间,南北长约620km,东西宽约490km。

江西农业概况

江西农业概况 江西省地处长江中下游南岸,因公元733年唐玄宗设江南西道而得省名。省内最大河流赣江纵贯全省,故简称“赣”。全省面积16.69万平方公里,辖11个设区市、100个县(市、区),总人口4488万人,其中农业人口3530万。地形地貌大致是“六山一水二分田,一分道路和庄园”。境内除北部较为平坦外,东西南部三面环山,中部丘陵起伏,成为一个整体向鄱阳湖倾斜而往北开口的巨大盆地。全境有大小河流2400余条,赣江、抚河、信江、修河和饶河为江西五大河流。江西处北回归线附近,全省气候温暖,雨量充沛,年均降水量1341毫米到1940毫米,无霜期长,为亚热带湿润气候。 江西农业资源丰富,生态优势明显。全省耕地面积4633.5万亩,淡水面积2500万亩。森林覆盖率高达63.1%,居全国前列。境内鄱阳湖是中国最大的淡水湖,全球最大的候鸟栖息地。江西自古就是全国的“鱼米之乡,绿色之源”,大米质白如玉,鲜嫩爽口,柑橘、油茶、猕猴桃被誉为江西“三宝”,江西绿茶、赣南脐橙、南丰蜜桔、军山湖大闸蟹、广昌白莲、泰和乌鸡、崇仁麻鸡等久负盛名。 江西是一个农业人口多、农村地域大、农业比重相对较高的省份,粮、猪、油、菜、水产等主要农产品产量在全国占有重要地位。江西每年外销粮食100 亿斤、外调生猪1000万头、外调水产品100万吨以上,是长三角、珠三角和港澳等地重要的农产品供应基地。江西以占全国1.8%的耕地,生产占全国3.8%的粮食。粮食产量位居全国第12位,其中稻谷产量居全国第2位,人均稻谷产量全国第1位,始终保持全国主产省的地位,是建国以来全国仅有的两个从未间断输出商品粮的省份之一,为保障全国粮食安全作出了积极贡献;肉类总产量居全国第13位,生猪出栏位居全国第11位;油料产量位居全国第10位;蔬菜产量位居全国第20位;柑橘产量居全国第7位,其中橙类产量居全国第1位;水产品总量位居全国第9位,出口居内陆省份第1位;农民人均收入居全国第14位。 “十二五”期间,全省农业将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紧紧围绕一个目标,即粮食增产、农业增效、农民增收、乡村秀美;突出六个重点,即突出粮食生产、

柑橘产区分布与全球经济作物的经济意义

柑橘产区分布与全球经济作物的经济意义 柑橘是一类富含维生素C和纤维素的水果,被广泛栽培于许多国家 和地区。随着全球贸易的发展,柑橘作为一种重要的经济作物,对全 球经济有着重要的意义。本文将探讨柑橘产区分布以及柑橘作为全球 经济作物的经济意义。 一、柑橘产区分布 柑橘的原产地被认为是中国,在我国古代已经有数千年的栽培历史。如今,柑橘的种植已扩散到世界各地,尤其在亚洲、美洲和欧洲地区。以下是柑橘的主要产区分布: 1. 亚洲地区:中国是全球最大的柑橘生产国,主要柑橘产区包括福建、广东、江西等省份。此外,日本、韩国、印度、泰国等国家也有 大量的柑橘种植。 2. 美洲地区:美国是北美地区主要的柑橘生产国,以加利福尼亚州、佛罗里达州和德克萨斯州为主要产区。巴西和墨西哥是南美地区的主 要柑橘产区。 3. 欧洲地区:西班牙、意大利、葡萄牙是欧洲地区的主要柑橘产区。西班牙的橙子产量在全球居领先地位,其次是意大利和葡萄牙。 二、柑橘作为全球经济作物的经济意义 柑橘作为一种重要的全球经济作物,具有以下方面的经济意义:

1. 就业机会创造:柑橘种植及相关加工产业为许多国家提供了大量 的就业机会。种植、采摘、包装、加工、销售等环节都需要劳动力参与,带动了农村地区和相关产业的发展,为当地居民提供了就业机会。 2. 农村经济发展:柑橘产业的发展促进了农村地区的经济增长。种 植柑橘可以增加农民的收入来源,改善农村地区的经济状况。同时, 柑橘产业链的形成还可以带动其他相关产业的发展,如物流运输、包 装材料等。 3. 农产品出口:柑橘是许多国家的重要出口农产品之一,对于国家 的出口经济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柑橘的高产和优质品种对于提高 出口质量和数量至关重要,有效地促进了国家的对外贸易,增加了贸 易收入。 4. 促进乡村旅游:柑橘产区的自然环境和丰富的农村文化吸引了大 量的游客。许多柑橘产区发展了农家乐、果园观光等旅游项目,通过 农业旅游的方式促进了当地的乡村发展,提高了农民的收入水平。 5. 健康食品供应:柑橘的营养价值和美味使其成为人们日常饮食中 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柑橘富含维生素C、纤维素等对人体健康具有重 要作用的营养物质。全球人口的增加和健康意识的提高,推动了柑橘 的需求增长。 总结起来,柑橘产区分布广泛,全球经济作物地位显著。柑橘作为 一种重要的经济作物,不仅创造了大量就业机会,推动了农村经济的 发展,还促进了农产品出口和乡村旅游的发展。柑橘的营养价值和健

主要经济作物分布

我国主要经济作物分布 一、糖料作物 甘蔗:1华南蔗区包括海南全省、广东、广西的北纬24度以南地区,台湾全省,福建东南沿海和滇南海拔1100 m以下的地区;特点是全年可种植甘蔗;2华中蔗区在北纬24度以北,度以南地区,包括浙江、湖南、湖北和广东、广西、贵州部分地区,约相当于日平均气温10℃开始于春分的等日期线以南地区;海拔500~1000m;3西南蔗区包括云南的大部分、贵州西部及西南隅、四川西部高原南部,南起北纬23度,北至北纬29度,东邻华中蔗区,南接华南蔗区的滇南亚区;大部分海拔在1200~1800 m之间;属亚热带或温带季风高原气候; 甜菜:甜菜喜温凉气候,有耐寒、耐旱、耐碱等特性;我国甜菜主要分布在北纬40°以北各省区;黑龙江、内蒙古、新疆、吉林、甘肃、宁夏为主要产地;黑龙江是我国甜菜的最大产区;甜菜生产基地有:黑龙江松嫩平原西部、吉林西部、内蒙古河套地区和新疆玛纳斯地区; 二、油料作物 油菜:我国油菜的种植分布:我国分为冬油菜9月底种植,5月底收获和春油菜4月底种植,9月底收获两大产区;冬油菜面积和产量均占90%以上,主要集中于长江流域,春油菜集中于东北和西北地区,以内蒙古海拉尔地区最为集中; 花生:花生为豆科作物,优质食用油主要油料品种之一,又名“落花生”或“长生果”;花生是一年生草本植物;起源于南美洲热带、亚热带地区;约于十六世纪传入我国,十九世纪末有所发展;现在全国各地均有种植,主要分布于辽宁、山东、河北、河南、江苏、福建、广东、广西、四川等省区;其中以山东省种植面积最大,产量最多;山东省莱西市为我国的重点花生种植加工地,莱西花生播种面积达到万亩,年总产高达11万吨,种植面积和产量均居全国第二,人均产量位列第一,被誉为“中国花生之乡”,直接出口量占全国出口总量的比重将近二成,是全国重要的花生出口基地; 大豆:就地区分布而言,大豆几乎遍及全国,而以东北松辽平原和华北黄淮平原最为集中;在松辽平原大豆多半与春小麦进行轮作,也有和玉米间作、混作的;199O年其产量约占全国总产量的%;这里的大豆品质优良,商品率高,是我国最大的商品大豆生产基地;黄淮平原播种面积主要集中分布在淮河以北,石德铁路以南,京广铁路以东的平原地区,一般与冬小麦轮作换茬,所产主要作为本区人民的口粮之一,商品率不高; 秦岭、淮河以南,长江中下游和华南各省,大豆多半夏播或秋播,基本上是分散产区;这些地区的油料以油菜、花生为主,大豆仅是补充性作物,一般经营比较粗放,产量也较低; 三、其它经济作物 棉花:我国棉花主要分布在黄河流域、长江流域和西北内陆三大优势棉区长江流域棉区、黄河流域棉区和新疆棉区; 1黄河流域棉区;包括秦岭—淮河以北、长城以南、六盘山以东的山东、河北、河南、山西、陕西及北京、天津七省市;棉花产量以山东、河南、河北三省最多;本区植棉历史悠久,自然条件优越,区内地势平坦,秋雨少,日照充足,有利于棉花的生长,成为我国最大的棉花产区,其种植面积占全国棉田面积的1/2;2长江流域棉区本区包括上海、浙江、江苏、安徽、江西、湖南、湖北等省、市,湖北、江苏两省产量最多;本区植棉历史悠久,技术水平较高,劳动力充足,区内纺织业发达,运输条件便利,使该区成为全国棉花单产和商品率最高的棉区,也是我国第二大产棉区;但秋天雨多,湿度大,日照较少,影响棉花吐絮,棉花质量不如黄河流域棉区;3西北内陆棉区包括新疆和甘肃河西走廊地区;本区地处干旱地

我国主要农作物分布

我国主要农作物分布 我国主要经济作物及分布 东北林区:红松、落叶松(白桦、紫椴);人参、貂皮、鹿茸 辽东半岛、山东半岛:苹果 黄河流域:葡萄、梨、桃、杏、柿、枣、栗、核桃 南方地区:柑橘、、荔枝、桂圆、菠萝、茶、油茶、油桐、漆树、毛竹、杉树、樟树、 蚕桑 南部沿海:、荔枝、桂圆、菠萝 海南:椰子 西北:新疆的葡萄、哈密瓜、长绒棉, 内蒙古的三河牛、三河马, 宁夏的滩羊 青藏高原:牦牛、藏绵羊、藏山羊 台湾:樟树(樟脑)、甘蔗、茶叶、、菠萝 主要经济作物分述如下: ①棉花。1990年中国棉田面积约558.8万公顷,占经济作物播种面积26%,1990年皮棉产量达450.8万吨,为世界上最大产棉国。棉花种植分布在北纬19°~45°,东经76°~125°范围内,但主要产于黄河流域(约占中国棉花产量59%)和长江流域(约占中国棉花产量35%),其中最大的集中棉区是黄淮海平原和长江中下游平原,次为黄河中游(关中平原、晋南盆地)、四川盆地及南疆等地区。 ②油料作物。1990年占经济作物种植面积的50.9%,种类多而分布广。主要包括油菜籽、花生、芝麻、向日葵、胡麻等5大油料作物。1978年以来,油菜籽面积和产量均超过花生,分布遍及各省区,以冬油菜为主,绝大部分产于长江流域,在长城以北,内蒙古、西北、青藏等地区则种植春油菜。花生除青海、西藏、内蒙古、宁夏外,各省区均有种植,其中山东一省占中国产量1/3以上。主要集中产区有二:一是环渤海周围的山东、辽东半岛及黄河下游平原地区;二是粤、桂、闽、台丘陵及沿海地区。芝麻以淮河中游的洪河、南汝河流域及汉江中游、南襄盆地等为主要产区。向日葵1978年以来在东北、华北、西北迅速扩种,日益成为北方地区主要油料之一。胡麻是长城以北的河北坝上、雁北、内蒙古、宁夏、青海、甘肃、新疆的主要油料作物。1990年中国油料作物产量达1613.2万吨,其中油菜籽产量为695.8万吨。 ③糖料作物。包括甘蔗和甜莱,分别占糖料作物面积的60%和40%,但在全国食糖产量中,甘蔗糖占80%,甜菜糖占20%。甘蔗主要分布在粤、闽、桂、滇南、台等省区及四川盆地中南部。甜菜主要分布于长城以北,以东北地区松嫩平原为最大产区,次为内蒙古河套及新疆玛纳斯河流域等地区。1990年全国甘蔗总产量达5762万吨,甜菜为1452.5万吨。 ④茶叶。1990年茶叶产量54万吨,居世界第2位。秦岭淮河以南、青藏高原以东的广大南方丘陵地区均有种植。各类茶叶产量中,以绿毛茶产量最大,占茶叶总产量一半以上,次为红毛茶,约占茶叶总产量1/4,余为乌龙茶、紧压茶和其他茶类。就产茶省区而论,浙、湘、皖、川、闽为中国5大产茶省,产量占全国近70%,次为滇、鄂、粤、赣等省。 ⑤烟叶。包括烤烟、晒烟和晾烟,以烤烟产量最大,产区集中。河南、云南同是中国最大烤烟生产基地,产量均占全国1/5,尤集中于许昌地区和玉溪地区。次为山东,产量占全国11.28%,主要集中于青州、临朐等地区。再次为黔、桂、皖、湘等省区。1990年烟叶总产量为262.7万吨,烤烟产量225.9万吨。 ⑥蚕茧。中国蚕茧产量占世界40%以上,其中桑蚕茧占91.1%,柞蚕茧占9.9%。桑蚕茧以川、浙、苏、粤4省产量最多,占中国桑蚕茧产量86.98%,尤以太湖流域、嘉陵江流域及珠江三角洲最为集中。柞蚕茧为中国特产,全国产量约有3/4产于辽宁省,其次为山东的胶东半岛和豫西等地,1990年总产量为53.4万吨。

中国主要农产品的分布

(一) 主要粮食作物的生产与分布 1.稻谷 稻谷是我国主要粮食作物之一。我国种植稻谷有着悠久的历史,是世界上产稻谷最多的国家。稻谷在全国粮食生产和人民生活消费中均占第一位。 稻谷按其对土壤、水分的适应性大小,可分为旱稻和水稻两类,我国主要是水稻,旱稻种植极少。水稻按其品种不同,可分为籼稻、粳稻和糯稻;按其成熟期可分为早稻、中稻和晚稻。水稻在我国分布很广,除了个别高寒或干旱地区以外,从北纬18.5°的海南岛到北纬52°的黑龙江呼玛县,从东部的台湾到西部的新疆都有分布。水稻的分布广而不均,南方多而集中,北方少而分散。大致分为两大产区 〔1〕南方稻谷集中产区 秦岭—淮河以南,青藏高原以东的广阔地区,水稻面积占全国的95%左右。按地区差异,又可分为三个区。 ①华南双季籼稻区。包括南岭以南的广东、广西、福建、海南和台湾等五省区。该区属于热带和亚热带湿润区,水、热资源丰富,生长期长,复种指数大,是我国以籼稻为主的双季稻产区。海南等低纬度地区有三季稻的栽培。

②长江流域单、双季稻区。包括南岭以北、秦岭—淮河以南的江苏、浙江、安徽、江西、湖北、湖南、重庆、四川、上海等省市和豫南、陕南等地区。该区地处亚热带,热量比较丰富,土壤肥沃,降水丰沛,河网湖泊密布,灌溉方便,历年来水稻种植面积和产量分别占全国2/3左右,是我国最大的水稻产区。该区以长江三角洲、里下河平原、皖中平原、鄱阳湖平原、赣中丘陵、洞庭湖平原、湘中丘陵、江汉平原以及成都平原等最为集中。长江以南地区大多种植双季稻,长江以北地区大多实行单季稻与其他农作物轮作。籼稻和粳稻均有分布。 ③云贵高原水稻区。本区地形复杂,气候垂直变化显著,水稻品种也有垂直分布的特点,海拔2000米左右地区多种植籼稻,1500米左右地区是粳、籼稻交错区,1200米以下种植籼稻。本区以单季为主。 〔2〕北方稻谷分散区 秦岭—淮河以北的广阔地区是属单季粳稻分散区。稻谷播种面积占全国稻谷总播种面积的5%左右。具有大分散、小集中的特点。主要分布在以下三个水源较充足的地区:东北地区水稻主要集中在吉林的延吉、松花江和辽河沿岸;华北主要集中于河北、山东、河南三省及安徽北部的河流两岸及低洼地区;西北主要分

我国主要农产品的地理分布

我国主要农产品的地理分布 农业是人类利用植物或动物生长、繁殖机能,通过人工培育,获得食物、工业原料和其他农副产品,以解决人们吃、穿、用等基本生活资料的生产部门。它既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首要条件,又是国民经济其他部门得以存在和发展的基础。一般来说,农业单指种植业(或耕作业),全面而言,则包括种植业、林业、畜牧业、副业和渔业。 一、粮食作物 中国立国几千年来的一条根本治国经验是:“国以民为本,民以食为天”,“有粮则安,无粮则乱”。对于人口众多的中国来说,解决粮食问题,始终是国家的重要问题。 目前,我国粮食生产的主要问题是:粮食生产不稳定,年际变化大;各地粮食生产不平衡,中低产面积广,问题较多;粮食单位面积产量低,劳动生产率低,商品率低。因此,我国粮食生产丝毫不能放松,必须抓得狠、抓得紧。充分调动广大粮农的积极性,在国家大政方针指引下,因地制宜,合理安排种植业生产结构,广泛应用新的科学技术,改善粮食生产投资环境,增加投入,是粮食增产的基本途径。 粮食生产在我国农业中一直占重要地位。我国粮食作物构成比较复杂,而且地域不同种类也有异,但主要作物仍然大体类似,有稻谷、小麦、玉米、高粱、谷子和薯类。 (一) 主要粮食作物的生产与分布 1.稻谷 稻谷是我国主要粮食作物之一。我国种植稻谷有着悠久的历史,是世界上产稻谷最多的国家。稻谷在全国粮食生产和人民生活消费中均占第一位。 稻谷按其对土壤、水分的适应性大小,可分为旱稻和水稻两类,我国主要是水稻,旱稻种植极少。水稻按其品种不同,可分为籼稻、粳稻和糯稻;按其成熟期可分为早稻、中稻和晚稻。水稻在我国分布很广,除了个别高寒或干旱地区以外,从北纬18.5°的海南岛到北纬52°的黑龙江呼玛县,从东部的台湾到西部的新疆都有分布。水稻的分布广而不均,南方多而集中,北方少而分散。大致分为两大产区,见图5-1。 图5-1 中国水稻分布示意图 (1)南方稻谷集中产区 秦岭—淮河以南,青藏高原以东的广大地区,水稻面积占全国的95%左右。按地区差异,又可分为三个区。 ①华南双季籼稻区。包括南岭以南的广东、广西、福建、海南和台湾等五省区。该区属于热带和亚热带湿润区,水、热资源丰富,生长期长,复种指数大,是我国以籼稻为主的双季稻产区。海南等低纬度地区有三季稻的栽培。 ②长江流域单、双季稻区。包括南岭以北、秦岭—淮河以南的江苏、浙江、安徽、江西、

自-2014年国家审定水稻玉米棉花等作物品种介绍最新2014.10 .

第三届国家品审会第四次审定会议初审通过品种的公示 一、初审通过品种目录 (一)稻品种

(二)玉米品种

ﻬ 二、初审通过品种简介 (一)稻 品种名称:陵两优7717 申请者:湖南亚华种业科学院 育种者:湖南亚华种业科学院 品种来源:H750S×HY717 特征特性:籼型两系杂交水稻品种。长江中下游作双季早稻种植,全生育期111.5天,比对照株两优819长2.8天。株高82.1厘米,穗长18.7厘米,亩有效穗数22.7万穗,穗粒数105.0粒,结实率85.8%,千粒重26.9克。抗性:稻瘟病综合指数5.6,穗瘟损失率最高级9级;白叶枯病5级;褐飞虱7级;白背飞虱7级;高感稻瘟病,中感白叶枯病,感褐飞虱和白背飞虱。米质主要指标:整精米率51.5%,长宽比2.6,垩白粒率96%,垩白度21.6%,胶稠度81毫米,直链淀粉含量25.1%。 产量表现:2011年参加早籼早中熟组区域试验,平均亩产486.5千克,比对照株两优819增产5.2%;2012年续试,平均亩产498.9千克,比株两优819增产10.7%;两年区域试验平均亩产492.7千克,比株两优819增产7.9%;2013年生产试验,平均亩产493.1

千克,比株两优819增产4.2%。 栽培技术要点:1.软盘旱育抛秧3月25日左右播种、水育秧3月底前后播种,大田亩用种量2~2.5千克,稀播匀播,培育多蘖壮秧。2.软盘抛秧3.1~3.5叶抛栽,水育秧5叶期移栽,栽插密度16.5厘米×20厘米,每穴栽插2~3粒种子苗。3.需肥水平中等偏上,施足底肥、早施追肥、后期严控氮肥,中等肥力田块亩施25%水稻专用复混肥35千克作底肥,移栽后5~7天结合施用除草剂亩追施尿素7.5千克,幼穗分化初期亩施氯化钾7.5千克,后期看苗适当补施穗肥。4.分蘖期干湿相间促分蘖,及时落水晒田,孕穗期以湿为主,抽穗期保持田间有浅水,灌浆期以润为主,干干湿湿,切忌断水过早。5.播种前做好种子消毒处理;注意及时防治稻瘟病、纹枯病、二化螟、稻纵卷叶螟、稻飞虱等病虫害。 初审意见:该品种符合国家稻品种审定标准,通过初审。适宜江西、湖南、浙江、安徽南部、湖北南部的双季稻区作早稻种植。稻瘟病重发区不宜种植。 品种名称:株两优39 申请者:中国水稻研究所 育种者:中国水稻研究所 品种来源:株1S×中早39 特征特性:籼型两系杂交水稻品种。长江中下游作双季早稻种植,全生育期110.3天,比对照株两优819长1.6天。株高86.1厘米,穗长17.9厘米,亩有效穗数21.4万穗,穗粒数109.2粒,结实率86.9%,千粒重25.7克。抗性:稻瘟病综合指数3.8,穗瘟损失率最高级7级;白叶枯病5级;褐飞虱9级;白背飞虱7级;感稻瘟病,中感白叶枯病,高感褐飞虱,感白背飞虱。米质主要指标:整精米率54.3%,长宽比2.4,垩白粒率97%,垩白度20.4%,胶稠度79毫米,直链淀粉含量24.1%。 产量表现:2011年参加早籼早中熟组区域试验,平均亩产481.9千克,比对照株两优819增产4.3%;2012年续试,平均亩产486.2千克,比株两优819增产7.8%;两年区域试验平均亩产484.1千克,比株两优819增产6.0%;2013年生产试验,平均亩产502.9千克,比株两优819增产6.3%。 栽培技术要点:1.秧田亩播种量15千克,大田亩用种量2千克。2.秧龄不超过30天。3.施足基肥,早施追肥,巧施穗肥。4.移栽和抛秧时保持田间水层l~2厘米,亩总苗数达23~25万时,及时落水晒田。5.播种前药剂浸种,防恶苗病;注意及时防治螟虫、纹枯病、稻瘟病等病虫害。 初审意见:该品种符合国家稻品种审定标准,通过初审。适宜江西、湖南、浙江、安徽、湖北的双季稻区作早稻种植。稻瘟病重发区不宜种植。 品种名称:陆两优173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