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下册平行线知识点

合集下载

七年级下平行线的知识点

七年级下平行线的知识点

七年级下平行线的知识点平行线是初中数学的一个重要知识点,涉及到初中数学中的几何知识,属于数学较为基础的内容之一。

在初中数学课程中,平行线的知识点较其它知识点更为简单,但需要学生注意的是,初中数学的基础知识要牢固,才能为高中数学的学习打好基础。

1. 垂线与平行线理解垂线是一条与另一条线段在直角交点上相交的线,是数学中重要的概念之一。

在垂线的概念中,垂线被平分为两个相等的部分,且这两个部分具有相等的长度,这是垂线的特征之一。

平行线则是指在同一个平面内,不相交的两条直线。

平行线具有一些特征,例如它们的斜率相等,从而它们在平面上始终平行。

2. 平行线的判定方法在实际生活中,我们经常需要用到平行线的判定方法。

那么有哪些方法可以判断出两条线段是否平行呢?(1)同位角定理:同位角的特点是相等,如果两条线段的同位角相等,那么这两条线段就是平行线。

(2)平行线性质:两条平行线与第三条穿过它们的交线交角相等。

(3)平行线截距定理:如果两条线段的截距比相等,那么这两条线段就是平行线。

3. 实际应用场景平行线在实际应用场景中有广泛的应用,常见的场景包括房屋建筑、道路建设、园林景观等。

例如,在建筑房屋时常常需要用到平行线的知识,以保证建造出来的房屋是处于稳定的平衡状态。

在一个三角形中,如果有两条平行边,而第三边的长度已知,那么可以使用平行线的知识计算出三角形的各个角度和边长等信息。

平行线的知识点在初中数学中是比较简单的,但是在以后的学习中,将会在各个领域中修建上更加深入的应用,所以在初中阶段就需要好好掌握平行线的基础知识,逐步打好数学知识的基础。

七年级下册数学平行线及其判定

七年级下册数学平行线及其判定

七年级下册数学平行线及其判定数学是一门严谨的学科,它涵盖了许多重要的概念和定理。

在这篇文章中,我们将讨论平行线及其判定。

平行线是指在二维平面上没有交点的直线。

在几何学中,平行线的性质和判定方法是非常重要的,我们将通过详细的解释和例子来帮助同学们更深入地理解这一概念。

1.平行线的定义首先,让我们来看一下平行线的定义。

在几何学中,两条直线是平行线,当且仅当它们在同一平面上且永远不相交。

这意味着无论我们如何延长这两条直线,它们也永远不会相交。

通过这个定义,我们可以很容易地理解什么是平行线。

但是,实际中我们如何判断两条直线是否平行呢?接下来,我们将讨论几种常见的平行线判定方法。

2.平行线的判定2.1直线与直线的判定首先,让我们来看一下两条直线是否平行的判定方法。

根据几何学的知识,我们知道,如果两条直线的斜率相等,那么它们就是平行线。

这是因为斜率代表了直线的倾斜程度,如果两条直线的斜率相等,那么它们的倾斜程度也相等,这就意味着它们是平行的。

举个例子,假设我们有两条直线,分别是y=2x+3和y=2x-1。

我们可以很容易地计算出它们的斜率都是2,这意味着这两条直线是平行的。

2.2点与直线的判定除了两条直线的斜率相等之外,我们还可以利用点与直线之间的关系来判定两条直线是否平行。

具体来说,如果一条直线上的一点到另一条直线的距离为0,则这两条直线是平行的。

这是因为如果两条直线是平行的,那么它们的距离永远不会改变,所以一个点到另一条直线的距离也永远是不变的。

举个例子,假设我们有一条直线L:y=2x+3,还有一点A(1,5),我们需要判断这个点到直线L的距离。

我们可以利用点到直线的距离公式来计算,如果计算出来的距离为0,那么这个点和直线是平行的。

2.3垂直线的判定有时候,我们也需要判断两条直线是否是垂直的。

其实,判断两条直线是否垂直与判断两条直线是否平行是类似的。

如果两条直线的斜率的乘积为-1,那么这两条直线是垂直的。

七年级相交线平行线知识点

七年级相交线平行线知识点

七年级相交线平行线知识点在数学学科中,相交线和平行线是非常基础的知识点。

在七年级学生学习中,这个知识点也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

本文将着重介绍七年级相交线平行线知识点,以期能够让同学们更好地掌握这个知识点,并且在考试中获得高分。

一、相交线和平行线的定义相交线是指在同一平面内,两条直线交叉成交的情况。

而平行线则是指在同一平面内,两条直线永不相交的情况。

二、相交线和平行线的性质1.同侧内角相加定理同侧内角指的是两条平行线被一条相交线所穿过后,位于两条平行线同侧的两个角。

同侧内角相加定理指的是,两个同侧内角之和等于180度。

2.同侧外角相等定理同侧外角指的是两条平行线被一条相交线所穿过后,位于两条平行线同侧的两个角。

同侧外角相等定理指的是,在平行线上,同侧外角的度数相等。

3.对顶角相等定理对顶角指的是,一条直线穿过两条平行线所形成的角对称角之间的角。

对顶角相等定理指的是,在两条平行线相交的情况下,对顶角的度数相等。

三、相交线和平行线的判定方法1. 同线测量法同线测量法是指,在已知两个角相等或者加起来等于180度的前提下,用直尺量出另外两条线段,并且测量它们的长度是否相等。

如果相等,则这两条线段构成的两条直线是平行的。

2. 画辅助线法画辅助线法是指,在有一条直线上已知两个角,想要判定与这条直线平行的另一条直线,可以画一条相交于原直线的辅助线,从而形成三角形或者四边形,在结合一些定理进行推导,从而得到所需要的结论。

3. 角平分线法角平分线法是指,在一个角内,构造一条角平分线,使得这条角平分线将原角分成两个相等的角,则这两个角所在的直线互相垂直。

四、练习题1.已知图中AB // CD,AC与BD相交于点O,则∠AOC+∠BOD=2.在图中的平行线AB和CD交于点P,∠APD=110°,则∠CPD=3.在图中的平行线AB和CD交于点P,AP:PB=3:2,则CP:PD=答案:1.180度2.70度3.4:3总结:相交线和平行线是基础知识,但是在数学学习中非常重要,同学们一定要认真学习、掌握相关知识点,并且多做练习题来加深对知识的理解。

七年级下册数学平行线与相交线

七年级下册数学平行线与相交线

第一讲 两条直线的位置关系知识点一 :相交线、平行线的概念(1)相交线平行定义:若两条直线只有一个公共点,我们称这两条直线为相交线 (2)平行线定义:在同一平面内,不相交的两条直线叫做平行线(3)两套直线的位置关系:在同一平面内,两条直线的位置关系有相交和平行两种 (4)两条直线是指不重合的两条直线注意:1、两条直线在同一平面内2、我们有时说两条射线或线段平行,实际上是指它们所在的直线平行 知识点二:关于对顶角的定义和性质定义 对顶角:像这样直线AB 与直线CD 相交于O ,∠1与∠2有公共顶点,它们的两边互为反向延长线,这样的两个角叫做对顶角.注意:对顶角的判断条件:⎪⎩⎪⎨⎧无公共边有公共顶点两条直线相交另外,从对顶角的定义还可知:对顶角总是成对出现的,它们是互为对顶角;一个角的对顶角只有一个。

性质 同角或等角的对顶角相等。

一般题型 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有公共顶点,并且相等的角是对顶角 B .如果两个角不相等,那么它们一定不是对顶角 C .如果两个角相等,那么这两个角是对顶角 D .互补的两个角不可能是对顶角 练习 1、如图2-1,共有________对对顶角.图2-1知识点三: 互为余角、互为补角的概念及其性质定义:互为余角:如果两个角的和是直角,则这两个角互为余角. 互为补角:如果两个角的和是平角,则这两个角互为补角 钝角没有余角注意: 互为余角、互为补角只与角的度数有关,与角的位置无关. 性质 同角或等角的余角相等,同角或等角的补角相等一般例题 ⑴∵1∠和2∠互余,∴=∠+∠21_____(或2_____1∠-=∠) ⑵∵1∠和2∠互补,∴=∠+∠21_____(或2_____1∠-=∠)练习1、若∠α=50º,则它的余角是 ,它的补角是 。

若∠β=110º,则它的补角是 ,它的补角的余角是 。

2若∠1与∠2互余,∠3和∠2互补,且∠3=120º,那么∠1= 。

人教版七年级数学下册相交线与平行线知识点

人教版七年级数学下册相交线与平行线知识点

一相交线与平行线1.相交线➢关键词:邻补角、对顶角、同位角、内错角、同旁内角➢性质:对顶角相等..2.垂线➢关键词:垂直、垂足、➢定义:两条直线相交所成的四个角中;有一个角是直角时;就说这两条直线互相垂直.其中一条直线叫另一条直线的垂线;它们的交点叫垂足..➢性质:1在同一平面内;过一点有且只有一条直线与已知直线垂直.2直线外一点与直线上各点连结的所有线段中;垂线段最短.简称:垂线段最短.该垂线段的长度称为点到直线的距离..3.平行线➢定义:在同一个平面内;不相交的两条直线叫做平行线.平行用符号“//”表示..如图一;直线AB与CD是平行线;记作“AB//CD” ;读作“AB平行于CD”.在同一个平面内;两条直线的位置关系只有两种:相交或平行.图一➢判定:1同位角相等;两直线平行..2内错角相等;两直线平行..3 同旁内角互补;两直线平行..4 平行于同一直线的两直线平行..5垂直于同一直线的两直线平行..➢性质:1 两条平行线被第三条直线所截;同位角相等.2 两条平行线被第三条直线所截;内错角相等.3 两条平行线被第三条直线所截;同旁内角互补.4.命题➢定义:判断一件事情的语句;叫做命题.➢一般形态:1“如果……;那么…….”2“若……;则…….”3“倘若……;那么…….”➢分类:1正确的命题:如果题设成立;那么结论一定成立的命题.2如果题设成立;不能保证结论总是成立的命题.5. 数学名词➢定理:用推理的方法判断为正确的命题叫做定理;如“内错角相等;两直线平行”、“两直线平行;内错角相等”等等.➢公理:人们在长期实践中总结出来的得到人们公认的真命题;叫做公理;如“同位角相等;两直线平行”、“两直线平行;同位角相等”等.➢证明:判断一个命题的正确性的推理过程叫做证明.二平面直角坐标系1. 有序数对➢定义:有顺序的两个数a与b组成的数对a;b叫做有序数对..➢应用:找出平面上点的坐标..2. 平面直角坐标系➢平面直角坐标系:由平面内两条互相垂直、原点重合的数轴组成..水平的数轴称为 X轴或横轴;竖直的数轴称为y轴或纵轴..➢用坐标表示地理位置:➢用坐标表示平移:1一般地;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将点x;y向右或左平移 a个单位长度;可以得到对应点x+a;y或x-a;y;将点x;y 向上或下平移b个单位长度;可以得到对应点表示x;y+b或 x;y-b..2一般地;将一个图形一次沿两个坐标轴方向平移所得到的的图形;可以通过将原来的图形作一次平移得到..3一般地;在平面直角坐标系内;如果把一个图形各个点的横坐标都加或减去一个正数a;相应的新图形就是把原图形向上或向下平移a个单位长度..三二元一次方程组1.概念➢二元一次方程:含有两个未知数;并且未知数的指数都是1;像这样的方程叫做二元一次方程;一般形式是ax+by=ca≠0;b≠0..➢二元一次方程的解:一般地;使二元一次方程两边的值相等的未知数的值叫做二元一次方程组的解..➢二元一次方程组:把两个二元一次方程合在一起;就组成了一个二元一次方程组..➢二元一次方程组的解:一般地;二元一次方程组的两个方程的公共解叫做二元一次方程组的解..2.消元法➢定义:将未知数的个数由多化少;逐一解决的想法;叫做消元思想..➢代入消元:将一个未知数用含有另一个未知数的式子表示出来;再代入另一个方程;实现消元;进而求得这个二元一次方程组的解;这种方法叫做代入消元法;简称代入法..➢加减消元法:当两个方程中同一未知数的系数相反或相等时;将两个方程的两边分别相加或相减;就能消去这个未知数;这种方法叫做加减消元法;简称加减法..习题一一、选择题1. 如图;∠1和∠2是同位角的是A. ① ② B . ① ③ C . ② ③ D. ② ④① ② ③ ④2. 张雷同学从A 地出发沿北偏东500的方向行驶到B 地;再由B 地沿南偏西200的方向行驶到C 地;则∠ABC 的度数为A. 400B. 300C. 200D. 00 3.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 相等的两个角是直角B. 同旁内角互补C. 一个角的补角一定是钝角D. 如果同位角不相等;两条直线一定不平行4.如图1;一个宽度相等的纸条;如图那么折叠一下;∠1等于 度A. 150º B . 120º C. 60º D. 75º5.点B-3;0在 上A 、 在x 轴的正半轴上B 、 在x 轴的负半轴上C 、 在y 轴的正半轴上D 、 在y 轴的负半轴上6.点C 在x 轴上方;y 轴左侧;距离x 轴2个单位长度;距离y 轴3个单位长度;则点C 的坐标为 A 、2;3 B 、 -2;-3 C 、 -3;2 D 、3;-2 7.若点Mx ;y 的坐标满足x +y =0;则点M 位于A .第二象限B .第一、三象限的夹角平分线上C .第四象限D .第二、四象限的夹角平分线上 8.某同学的座位号为2;4;那么该同学的所座位置是A 、 第2排第4列B 、 第4排第2列C 、 第2列第4排D 、 不好确定9.二元一次方程组32325x y x y -=⎧⎨+=⎩的解是A .3217 (23)0122x x x x B C D y y y y =⎧⎧===⎧⎧⎪⎪⎨⎨⎨⎨==-=⎩⎩⎪⎪=⎩⎩ 10.关于x;y 的二元一次方程组59x y kx y k +=⎧⎨-=⎩的解也是二元一次方程2x+3y=6的解;则k 的值是•A .k=-34 B .k=34 C .k=43 D .k=-43 11.如果方程组1x y ax by c +=⎧⎨+=⎩有唯一的一组解;那么a;b;c 的值应当满足A .a=1;c=1B .a ≠bC .a=b=1;c ≠1D .a=1;c ≠112.方程3x+y=7的正整数解的个数是A .1个B .2个C .3个D .4个2112121213.已知x;y 满足方程组45x m y m+=⎧⎨-=⎩;则无论m 取何值;x;y 恒有关系式是A .x+y=1B .x+y=-1C .x+y=9D .x+y=9 二 填空题1.如图1所示;点A 的坐标为_______;点B 的坐标为_______;点C 的坐标为_______;点D 的坐标为_______;2.如图2所示;添加条件:_______________只需写一个;可以使AB ∥CD;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ODECBAOD ECBA3. 如图3;直线AB 、CD 相交于点O ;OE ⊥AB ;O 为垂足;如果∠EOD = 38°;则∠AOC = ;∠COB = .4.写出一个解为12x y =-⎧⎨=⎩的二元一次方程组__________.5.a -b=2;a -c=12;则b -c 3-3b -c+94=________.6.已知32111x x y y ==-⎧⎧⎨⎨==⎩⎩和都是ax+by=7的解;则a=_______;b=______. 三、解答题:1.已知:如图;AD ∥BC ;∠D =100°;AC 平分∠BCD ;求∠DAC 的度数.2.已知y=3xy+x;求代数式2322x xy yx xy y+---的值.4321BAED C xy2341-1-2-3-4-3-2-12143(1)DC B A1 2 3。

七年级数学下《平行线的性质》知识点总结归纳

七年级数学下《平行线的性质》知识点总结归纳

七年级数学下《平行线的性质》知识点总结归纳一、平行线的性质1.同位角相等:两条平行线被一条横截线所截,形成的同位角相等。

2.内错角相等:两条平行线被一条横截线所截,形成的内错角相等。

3.同旁内角互补:两条平行线被一条横截线所截,形成的同旁内角互补,即角度和为180°。

二、性质的应用1.计算平行线的距离:利用平行线的性质,可以计算两条平行线之间的距离。

2.判断角度大小:利用平行线的性质,可以判断两条直线之间的角度大小。

3.解决实际问题:平行线的性质在实际生活中有广泛的应用,如建筑、机械制造等领域。

三、注意事项1.平行线的性质是在同一平面内,两条不相交的直线所具备的属性。

因此,确定两条线是否平行,首先需要确定它们是否在同一平面内。

2.平行线的性质需要通过横截线来体现,因此在证明或应用性质时,需要明确横截线的位置。

3.在实际应用中,需要根据具体情境判断两条线是否平行,并选择适当的方法来解决问题。

四、相关定理与概念1.平行线的判定定理:同位角相等、内错角相等、同旁内角互补等。

2.垂直线的性质:垂直于同一条直线的两条直线互相平行。

3.平行公理:经过直线外一点,有且只有一条直线与已知直线平行。

五、易错点提醒1.学生在应用性质时,容易出现混淆,将判定定理和性质混淆使用。

需要明确的是,判定定理用于判断两条直线是否平行,而性质用于说明平行线之间的关系或推导其他结论。

2.对于同旁内角互补的理解,学生容易出现误区,认为同旁内角之和为90°而非180°。

需要强调的是,同旁内角互补是指它们的角度和为180°,不是90°。

3.在实际解决问题时,学生容易忽略题目中的限制条件或隐藏条件,导致解题错误。

需要提醒学生认真审题,注意细节,以免出现不必要的错误。

第05讲 平行线的判定(1个知识点+5类热点题型讲练+习题巩固)(解析版)七年级数学下册

第05讲 平行线的判定(1个知识点+5类热点题型讲练+习题巩固)(解析版)七年级数学下册

第05讲平行线的判定课程标准学习目标①平行的判定方法1.掌握同位角相等判定两直线平行,内错角相等判定两直线平行,同旁内角互补判定两直线平行,并能够熟练选择判定方法。

2.能够利用平行公理的推论以及垂直于同一直线的两直线平行判定两直线平行。

知识点01平行线的判定1.同位角相等,两直线平行:①判定内容:两条直线被第三条所截,如果同位角相等,那么这两条直线平行。

简单说成同位角相等,两直线平行。

②符号语言:若∠NEB=∠NFD,则AB∥CD。

2.内错角相等,两直线平行:①判定内容:两条直线被第三条所截,如果内错角相等,那么这两条直线平行。

简单说成内错角相等,两直线平行。

②符号语言:若∠AEM=∠DFN,则AB∥CD。

3.同旁内角互补,两直线平行:①判定内容:两条直线被第三条所截,如果同旁内角互补,那么这两条直线平行。

简单说成同旁内角互补,两直线平行。

②符号语言:若∠BEM+∠DFN=180°,则AB∥CD。

利用同位角、内错角以及同旁内角判定平行时,平行线一定是这些角不公共的边。

4.平行公理的推论判定平行:①判定内容:平行于同一直线的两直线平行。

②符号语言:若a∥b,a∥c,则b∥c5.垂直判定平行:①判定内容:垂直于同一直线的两直线平行。

②符号语言:a⊥b,a⊥c,则b∥c【即学即练1】1.如图,点E在BC延长线上,下列条件中,不能推断AB∥CD的是()A.∠4=∠3B.∠1=∠2C.∠B=∠5D.∠B+∠BCD=180°【分析】根据平行线的判定定理对各选项进行逐一判断即可.【解答】解:A、∵∠3=∠4,∴AD∥BC,无法得出AB∥CD,故本选项错误;B、∵∠1=∠2,∴AB∥CD,故本选项正确;C、∵∠B=∠5,∴AB∥CD,故本选项正确;D、∵∠B+∠BCD=180°,∴AB∥CD,故本选项正确.故选:A.【即学即练2】2.对于同一平面内的三条直线a,b,c,下列命题中不正确的是()A.若a∥b,b∥c,则a∥c B.若a⊥b,a⊥c,则b⊥cC.若a∥b,a⊥c,则b⊥c D.若a⊥b,a⊥c,则b∥c【分析】根据平行公理的推论“如果两条直线都和第三条直线平行,那么这两条直线平行”和“垂直于同一条直线的两直线平行”进行分析判断.【解答】解:A.a∥b,b∥c,则a∥c,正确;B.a⊥b,a⊥c,则b∥c,故错误;C.a∥b,a⊥c,则b⊥c,正确;D.a⊥b,a⊥c,则b∥c,正确;故选:B.题型01确定判定两直线平行的条件【典例1】如图,能推断AB∥CD的是()A.∠3=∠5B.∠2=∠4C.∠1=∠2+∠3D.∠D+∠4+∠5=180°【分析】根据平行线的判定定理(①同位角相等,两直线平行,②内错角相等,两直线平行,③同旁内角互补,两直线平行)判断即可.【解答】解:A、∵∠3=∠5,∴BC∥AD,不能推出AB∥CD,故本选项错误;B、∵∠2=∠4,∴AB∥CD,故本选项正确;C、∵∠1=∠2+∠3,∴∠1=∠BAD,∴BC∥AD,不能推出AB∥DC,故本选项错误;D、∵∠D+∠4+∠5=180°,∴BC∥AD,不能推出AB∥DC,故本选项错误;故选:B.【变式1】如图,下列条件中,不能判定l1∥l2的是()A.∠1=∠3B.∠2+∠4=180°C.∠2=∠3D.∠4+∠5=180°【分析】直接利用平行线的判定方法分别分析得出答案.【解答】解:A、∵∠1=∠3,∴直线l1∥l2,故此选项不合题意;B、∵∠2+∠4=180°,∴直线l1∥l2,故此选项不合题意;C、∠2=∠3,不能得出直线l1∥l2,故此选项符合题意;D、∵∠2=∠5,∠4+∠5=180°,∴∠4+∠2=180°,∴直线l1∥l2,故此选项不合题意.故选:C.【变式2】如图,下列推理中正确的是()A.若∠1=∠2,则AD∥BC B.若∠1=∠2,则AB∥DC C.若∠A=∠3,则AD∥BC D.若∠3=∠4,则AB∥DC 【分析】根据平行线的判定判断即可.【解答】解:A、根据∠1=∠2不能推出AD∥BC,故本选项错误;B、根据∠1=∠2能推出AB∥DC,故本选项正确;C、根据∠A=∠3不能推出AD∥BC,故本选项错误;D、根据∠3=∠4不能推出AB∥DC,故本选项错误.故选:B.【变式3】如图,点D是△ABC的边BC延长线上一点,射线CE在∠ACD内部,下列条件中能判定AB∥CE的是()A.∠A=∠ACE B.∠B=∠ACB C.∠A=∠ECD D.∠B=∠ACE【分析】根据平行线的判定方法即可求解.【解答】解:A选项,∠A=∠ACE,内错角相等,两直线平行,故符合题意;B选项,∠B=∠ACB,不能判定AB∥CE,故不符合题意;C选项,∠A=∠ECD,不能判定AB∥CE,故不符合题意;D选项,∠B=∠ACE,不能判定AB∥CE,故不符合题意;故选:A.【变式4】如图,下列推理中正确的是()A.∵∠1=∠4,∴BC∥ADB.∵∠BCD+∠ADC=180°,∴BC∥ADC.∵∠2=∠3,∴AB∥CDD.∵∠CBA+∠C=180°,∴BC∥AD【分析】结合图形分析相等或互补的两角之间的关系,根据平行线的判定方法判断.【解答】解:A、∵∠1=∠4,∴AB∥CD,故选项错误,不符合题意;B、∵∠BCD+∠ADC=180°,∴AD∥BC,故选项正确,符合题意;C、∵∠2=∠3,∴BC∥AD,故选项错误,不符合题意;D、∵∠CBA+∠C=180°,∴AB∥CD,故选项错误,不符合题意.故选:B.【变式5】如图,直线a,b被直线c所截,现给出下列四个条件:①∠1=∠3;②∠4=∠8;③∠1+∠6=180°;④∠5+∠8=180°.其中能判定a∥b的条件的个数有()A.1个B.2个C.3个D.4个【分析】根据平行线的判定方法一一判断即可.【解答】解:能判断a∥b的条件是:②∠4=∠8;③∠1+∠6=180°;故选:B.【变式6】若将一副三角板按如图所示的方式放置,则下列结论正确的是()A.∠1=∠2B.如果∠2=30°,则有AC∥DEC.如果∠2=45°,则有∠4=∠DD.如果∠2=50°,则有BC∥AE【分析】根据平行线的判定和性质一一判断即可【解答】解:∵∠CAB=∠DAE=90°,∴∠1=∠3,故A错误.∵∠2=30°,∴∠1=∠3=60°∴∠CAE=90°+60°=150°,∴∠E+∠CAE=180°,∴AC∥DE,故B正确,∵∠2=45°,∴∠1=∠2=∠3=45°,∵∠E+∠3=∠B+∠4,∴∠4=30°,∵∠D=60°,∴∠4≠∠D,故C错误,∵∠2=50°,∴∠3=40°,∴∠B≠∠3,∴BC不平行AE,故D错误.故选:B.【变式7】以下四种沿AB折叠的方法中,不一定能判定纸带两条边线a,b互相平行的是()A.如图A,展开后测得∠1=∠2B.如图B,展开后测得∠1=∠2且∠3=∠4C.如图C,测得∠1=∠2D.如图D,测得∠1=∠2【分析】根据平行线的判定定理,逐一进行分析,即可解答.【解答】解:A、∠1=∠2,根据内错角相等,两直线平行进行判定,故正确,不符合题意;B、∵∠1=∠2且∠3=∠4,由图可知∠1+∠2=180°,∠3+∠4=180°,∴∠1=∠2=∠3=∠4=90°,∴a∥b(内错角相等,两直线平行),故正确,不符合题意;C、测得∠1=∠2,∵∠1与∠2既不是内错角也不是同位角,∴不一定能判定两直线平行,故错误,符合题意;D、∠1=∠2,根据同位角相等,两直线平行进行判定,故正确,不符合题意;故选:C.题型02添加判定条件判定平行【典例1】如图,请填写一个条件∠2=∠4,使a∥b.【分析】根据平行线的判定定理求解即可.【解答】解:填写条件∠2=∠4,理由如下:∵∠2=∠4,∴a∥b(内错角相等,两直线平行),故答案为:∠2=∠4(答案不唯一).【变式1】如图,要得到AE∥BG的结论,需要添加的条件是∠EDC=∠BCD(答案不唯一).(写出一个正确答案即可)【分析】∠EDC与∠BCD为内错角,可利用内错角相等,两直线平行判定平行线.【解答】解:要得到AE∥BG的结论,则需要角相等的条件是∠EDC=∠BCD(答案不唯一).故答案为:∠EDC=∠BCD(答案不唯一).【变式2】如图:请写出一个条件:∠B=∠BCD,使AB∥CD.理由是:内错角相等,两直线平行.【分析】可以写一个条件内错角∠B=∠BCD,所以两直线AB∥CD.【解答】解:可以写一个条件:∠B=∠DCE;∵∠B=∠BCD;∴AB∥CD(内错角相等,两直线平行);故答案为:∠B=∠BCD.题型03根据判定条件求值【典例1】如图,已知∠1=85°,下列条件能判断AB∥CD的是()A.∠2=75°B.∠3=85°C.∠3=95°D.∠4=95°【分析】根据平行线的判定条件逐一判断即可.【解答】解:A、∵∠1=85°,∠2=75°,∴∠1≠∠2,∴AB与CD不平行,不符合题意;B、∵∠1=85°,∠3=85°,∴∠1+∠3=170°≠180°,∴AB与CD不平行,不符合题意;C、∵∠1=85°,∠3=95°,∴∠1+∠3=180°,∴AB∥CD,符合题意;D、由∠1=85°,∠4=95°无法证明AB∥CD,不符合题意;故选:C.【变式1】如图是小明探索直线平行的条件时所用的学具,木条a,b,c在同一平面内,经测量,要使木条a∥b,∠2=110°,要使木条a与b平行,则∠1的度数应为()A.20°B.70°C.110°D.160°【分析】先求出∠2的对顶角的度数,再根据同旁内角互补,两直线平行解答.【解答】解:如图,∵∠2=110°,∴∠3=∠2=110°,∴要使b与a平行,则∠1+∠3=180°,∴∠1=180°﹣110°=70°.故选:B.【变式2】如图,分别将木条a,b与固定的木条c钉在一起,∠1=50°,∠2=80°,顺时针转动木条a,下列选项能使木条a与b平行的是()A.旋转30°B.旋转50°C.旋转80°D.旋转130°【分析】根据平行线的判定定理即可求解.【解答】解:在图中标注出∠3,如图所示:若a∥b,则∠2=∠3,∵∠1=∠3,∴∠1=∠2=50°,故应将木条a顺时针转动30°.故选:A.【变式3】如图,将木条a,b与c钉在一起,∠1=85°,∠2=50°,要使木条a与b平行,木条a旋转的度数至少是()A.15°B.25°C.35°D.50°【分析】根据同位角相等两直线平行,求出旋转后∠2的同位角的度数,然后用∠1减去即可得到木条a 旋转的度数.【解答】解:∵∠AOC=∠2=50°时,OA∥b,∴要使木条a与b平行,木条a旋转的度数至少是85°﹣50°=35°.故选:C.【变式4】如图,直线EF上有两点A、C,分别引两条射线AB、CD,∠DCF=60°,∠EAB=70°,射线AB、CD分别绕A点,C点以1度/秒和4度/秒的速度同时顺时针转动,在射线CD转动一周的时间内,使得CD与AB平行所有满足条件的时间=秒或秒.【分析】分①AB与CD在EF的两侧,分别表示出∠ACD与∠BAC,然后根据内错角相等两直线平行,列式计算即可得解;②CD旋转到与AB都在EF的右侧,分别表示出∠DCF与∠BAC,然后根据同位角相等两直线平行,列式计算即可得解;③CD旋转到与AB都在EF的左侧,分别表示出∠DCF与∠BAC,然后根据同位角相等两直线平行,列式计算即可得解.【解答】解:∵∠EAB=70°,∠DCF=60°,∴∠BAC=110°,∠ACD=120°,分三种情况:如图①,AB与CD在EF的两侧时,∠ACD=120°﹣(4t)°,∠BAC=110°﹣t°,要使AB∥CD,则∠ACD=∠BAC,即120°﹣(4t)°=110°﹣t°,解得t=;②CD旋转到与AB都在EF的右侧时,∠DCF=360°﹣(4t)°﹣60°=300°﹣(4t)°,∠BAC=110°﹣t°,要使AB∥CD,则∠DCF=∠BAC,即300°﹣(4t)°=110°﹣t°,解得t=;③CD旋转到与AB都在EF的左侧时,∠DCF=(4t)°﹣(180°﹣60°+180°)=(4t)°﹣300°,∠BAC=t°﹣110°,要使AB∥CD,则∠DCF=∠BAC,即(4t)°﹣300°=t°﹣110°,解得t=﹣,∴此情况不存在.综上所述,当时间t的值为或秒时,CD与AB平行.故答案为:秒或秒.【变式5】如图,已知∠1=(3x+24)°,∠2=(5x+20)°,要使m∥n,那么∠1=75(度).【分析】直接利用邻补角的定义结合平行线的性质得出答案.【解答】解:如图所示:∠1+∠3=180°,∵m∥n,∴∠2=∠3,∴∠1+∠2=180°,∴3x+24+5x+20=180°,解得:x=17,则∠1=(3x+24)°=75°.故答案为:75.题型04平行公理的推论以及判定平行【典例1】如果b∥a,c∥a,那么b∥c.【分析】根据平行公理推论求解即可.【解答】解:如果b∥a,c∥a,那么b∥c(平行于同一直线的两直线平行),故答案为:b∥c.【典例2】同一平面内三条直线a、b、c,若a⊥b,c⊥b,则a与c的关系是:a∥c.【分析】根据平行线的性质:垂直于同一直线的两条直线互相平行可知直线a与直线c的关系是平行.【解答】解:∵a⊥b,c⊥b,∴a∥c.故答案为:a∥c.【变式1】若直线a,b,c,d有下列关系,则推理正确的是()A.∵a∥b,b∥c,∴c∥d B.∵a∥c,b∥d,∴c∥dC.∵a∥b,a∥c,∴b∥c D.∵a∥b,c∥d,∴a∥c【分析】根据平行公理及推论,逐一判断即可解答.【解答】解:A、∵a∥b,b∥c,∴c∥a,故A不符合题意;B、∵a∥c,b∥d,∴c与d不一定平行,故B不符合题意;C、∵a∥b,a∥c,∴b∥c,故C符合题意;D、∵a∥b,c∥d,∴a与c不一定平行,故D不符合题意;故选:C.【变式2】a、b、c是直线,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若a⊥b,b∥c,则a∥c B.若a⊥b,b⊥c,则a⊥cC.若a∥b,b⊥c,则b∥c D.若a∥b,b∥c,则a∥c【分析】根据平行公理以及平行线的性质判断即可.【解答】解:A、在同一平面内,若a⊥b,b∥c,则a⊥c,原说法错误,不符合题意;B、在同一平面内,若a⊥b,b⊥c,则a∥c,原说法错误,不符合题意;C、在同一平面内,若a∥b,b⊥c,则a⊥c,原说法错误,不符合题意;D、若a∥b,b∥c,则a∥c,正确,符合题意.故选:D.【变式3】同一平面内有四条直线a、b、c、d,若a∥b,a⊥c,b⊥d,则c、d的位置关系为()A.互相垂直B.互相平行C.相交D.没有确定关系【分析】作出图形,根据平行公理的推论解答.【解答】解:如图,∵a∥b,a⊥c,∴c⊥b,又∵b⊥d,∴c∥d.故选:B.题型05平行线的判定证明【典例1】如图,一个弯形管道ABCD的拐角∠ABC=120°,∠BCD=60°,这时说管道AB∥CD对吗?为什么?【分析】由已知∠ABC=120°,∠BCD=60°,即∠ABC+∠BCD=120°+60°=180°,可得关于AB ∥CD的判定条件:同旁内角互补,两直线平行.【解答】解:说管道AB∥CD是对的.理由:∵∠ABC=120°,∠BCD=60°∴∠ABC+∠BCD=180°∴AB∥CD(同旁内角互补,两直线平行).【典例2】直线AB,CD被直线EF所截,∠1=∠2,直线AB和CD平行吗?为什么?【分析】根据对顶角相等可得∠1=∠3,再根据∠1=∠2,可推出∠2=∠3,根据同位角相等,两直线平行可推出AB∥CD.【解答】解:AB∥CD,理由:∵∠1=∠2,∠1=∠3,∴∠2=∠3,∴AB∥CD.【典例3】如图,∠1=47°,∠2=133°,∠D=47°,那么BC与DE平行吗?AB与CD呢?为什么?【分析】由于∠1=47°,∠2=133°,则∠ABC+∠2=180°,根据平行线的判定方法得到AB∥CD;然后利用平角的定义计算出∠BCD=180°﹣133°=47°,则∠BCD=∠D,根据平行线的判定即可得到BC∥DE.【解答】解:BC∥DE,AB∥CD.理由如下:∵∠1=47°,∠2=133°,而∠ABC=∠1=47°,∴∠ABC+∠2=180°,∴AB∥CD;∵∠2=133°,∴∠BCD=180°﹣133°=47°,而∠D=47°,∴∠BCD=∠D,∴BC∥DE.【变式1】如图,GH分别交AB、CD于点E、F,∠AEF=∠EFD.(1)试写出AB∥CD的依据;(2)若ME是∠AEF的平分线,FN是∠EFD的平分线,则EM、FN平行吗?若平行,请说明理由.【分析】(1)根据内错角相等,两直线平行,推出即可;(2)根据角平分线定义求出∠MEF=∠NFE,根据内错角相等,两直线平行,推出即可.【解答】(1)证明:∵∠AEF=∠EFD,∴AB∥CD(内错角相等,两直线平行).(2)EM∥FN,证明:∵ME是∠AEF的平分线,FN是∠EFD的平分线,∴∠MEF=∠AEF,∠NFE=∠EFD,∵∠AEF=∠EFD,∴∠MEF=∠NFE,∴EM∥FN(内错角相等,两直线平行).【变式2】已知:如图,直线EF分别与直线AB,CD相交于点P,Q,PM垂直于EF,∠1+∠2=90°.求证:AB∥CD.【分析】先根据垂直的定义可得∠APQ+∠2=90°,再结合∠1+∠2=90°可得∠APQ=∠1,然后根据“内错角相等,两直线平行”即可证明结论.【解答】证明:∵PM⊥EF(已知),∴∠APQ+∠2=90°(垂直定义).∵∠1+∠2=90°(已知),∴∠APQ=∠1(同角的余角相等),∴AB∥CD(内错角相等,两直线平行).【变式3】已知:如图,∠C=∠1,∠2和∠D互余,BE⊥FD于点G.求证:AB∥CD.【分析】先由BE⊥FD,得∠1和∠D互余,再由已知,∠C=∠1,∠2和∠D互余,所以得∠C=∠2,从而证得AB∥CD.【解答】证明:∵BE⊥FD,∴∠EGD=90°,∴∠1+∠D=90°,又∠2和∠D互余,即∠2+∠D=90°,∴∠1=∠2,又已知∠C=∠1,∴∠C=∠2,∴AB∥CD.1.下列画出的直线a与b不一定平行的是()A.B.C.D.【分析】根据平行线的判定定理即可解答.【解答】解:A.直线a与b不一定平行,故本选项符合题意;B.根据同旁内角互补,两直线平行可得a∥b,故本选项不符合题意;C.根据平行线的定义可得a∥b,故本选项不符合题意;D.根据同位角相等,两直线平行可得a∥b,故本选项不符合题意;故选:A.2.如图,点E在AC的延长线上,下列条件中能判断AB∥CD的是()A.∠3=∠4B.∠D+∠ACD=180°C.∠D=∠DCE D.∠1=∠2【分析】根据平行线的判定定理分别进行分析即可.【解答】解:A、∠3=∠4可判断DB∥AC,故此选项错误;B、∠D+∠ACD=180°可判断DB∥AC,故此选项错误;C、∠D=∠DCE可判断DB∥AC,故此选项错误;D、∠1=∠2可判断AB∥CD,故此选项正确;故选:D.3.如图,下列四组条件中,能判断AB∥CD的是()A.∠1=∠2B.∠3=∠4C.∠ABC+∠BCD=180°D.∠BAD+∠ABC=180°【分析】根据平行线的判定方法一一判断即可.【解答】解:∵∠ABC+∠BCD=180°,∴AB∥CD.故选:C.4.蜂房的顶部由三个全等的四边形围成,每个四边形的形状如图所示,其中∠α=109°28′,∠β=70°32′.则这个四边形对边的位置关系为()A.平行B.相等C.垂直D.不能确定【分析】先计算两角的和得180°,再根据平行线判定定理“同旁内角互补,两直线平行”即可得出这个四边形对边的位置关系.正确识别“三线八角”中的同位角、内错角、同旁内角是正确答题的关键.【解答】解:如图标字母,∵∠BAD=∠α=109°28′,∠ADC=∠β=70°32′∴∠BAD+∠ADC=∠α+∠β=109°28′+70°32′=179°60′=180°,∴AB∥CD(同旁内角互补,两直线平行)∵∠BAD=∠α=109°28′,∠ABC=∠β=70°32′∴∠BAD+∠ABC=∠α+∠β=109°28′+70°32′=179°60′=180°,∴AD∥BC(同旁内角互补,两直线平行).故选:A.5.如图所示,由下列条件能判定AB∥CD的是()A.∠BAC=∠DAC B.∠DAC=∠ACBC.∠BAC=∠DCA D.∠D+∠DCB=180°【分析】根据平行线的判定定理判断求解即可.【解答】解:由∠BAC=∠DAC,不能判定AB∥CD,故A不符合题意;∵∠DAC=∠ACB,∴AD∥BC,故B不符合题意;∵∠BAC=∠DCA,∴AB∥CD,故C符合题意;∵∠D+∠DCB=180°,∴AD∥BC,故D不符合题意;故选:C.6.如图所示,下列条件中,能判断AB∥CD的是()A.∠BAD=∠BCD B.∠1=∠2C.∠BAC=∠ACD D.∠3=∠4【分析】两条直线被第三条所截,如果内错角相等,那么这两条直线平行,据此进行判断即可.【解答】解:A.根据∠BAD=∠BCD,不能判断AB∥CD;B.根据∠1=∠2,只能判断AD∥BC;C.根据∠BAC=∠ACD,能判断AB∥CD;D.根据∠3=∠4,不能判断AB∥CD;故选:C.7.如图,固定木条b、c,使∠1=80°,旋转木条a,要使得a∥b,则∠2应调整为()A.70°B.80°C.90°D.100°【分析】根据同旁内角互补两直线平行,求出∠2的度数即可.【解答】解:要使得a∥b,则需满足∠1+∠2=180°,∵∠1=80°,∴∠2=100°,故选:D.8.如图,下列推理不正确的是()A.∵∠1=∠2,∴AB∥CD B.∵∠1=∠2,∴AD∥BCC.∵∠3=∠4,∴AD∥BC D.∵∠4=∠5,∴AB∥CD【分析】根据平行线的判定定理判断求解即可.【解答】解:∵∠1=∠2,∴AB∥CD,故A正确,不符合题意;∵∠1=∠2,∴AB∥CD,故B不正确,符合题意;∵∠3=∠4,∴AD∥BC,故C正确,不符合题意;∵∠4=∠5,∴AB∥CD,故D正确,不符合题意;故选:B.9.在同一平面内,将两个完全相同的三角板按如图摆放,可以画出两条互相平行的直线l1与l2这样画的依据是()A.内错角相等,两直线平行B.同位角相等,两直线平行C.两直线平行,同位角相等D.两直线平行,内错角相等【分析】根据题目的已知条件并结合图形进行分析,然后根据内错角相等,两直线平行,即可解答.【解答】解:在同一平面内,将两个完全相同的三角板按如图摆放,可以画出两条互相平行的直线l1与l2这样画的依据是:内错角相等,两直线平行,故选:A.10.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a、b、c是直线,若a⊥b,b∥c,则a∥cB.a、b、c是直线,若a⊥b,b⊥c,则a⊥cC.a、b、c是直线,若a∥b,b⊥c,则a∥cD.a、b、c是直线,若a∥b,b∥c,则a∥c【分析】根据平行线的性质和判定逐个判断即可.【解答】解:A、∵a⊥b,b∥c,∴a⊥c,故本选项错误;B、在同一平面内,当a⊥b,b⊥c时,a∥c,故本选项错误;C、当a∥b,b⊥c时,a⊥c,故本选项错误;D、当a∥b,b∥c时,a∥c,故选项正确;故选:D.11.如图,点E在AC的延长线上,请添加一个恰当的条件∠1=∠2(答案不唯一),使AB∥CD.【分析】利用平行线的判定定理进行分析即可.【解答】解:当∠1=∠2时,利用内错角相等,两直线平行可判定AB∥CD;当∠A=∠DCE时,利用同位角角相等,两直线平行可判定AB∥CD;当∠A+∠ACD=180°时,利用同旁内角互补,两直线平行可判定AB∥CD;当∠ABD+∠D=180°时,利用同旁内角互补,两直线平行可判定AB∥CD;故答案为:∠1=∠2(答案不唯一).12.三个完全相同的含30°角的三角板如图摆放,可以判断AB与EC平行的理由是同位角相等,两直线平行(答案不唯一).【分析】根据“同位角相等,两直线平行”求解即可.【解答】解:∵∠ACB=60°,∠ACE=90°,∠ECD=30°,∴∠ACB+∠ACE+∠ECD=180°,∴B、C、D在一条直线上,∵∠B=30°=∠ECD,∴AB∥EC(同位角相等,两直线平行),故答案为:同位角相等,两直线平行(答案不唯一).13.如图,下列条件:①∠1=∠3;②∠2=∠3;③∠4=∠5;④∠2+∠4=180°中,能判断直线l1∥l2的有3个.【分析】根据平行线的判断方法,可以判断出各个小题中的条件是否可以得到直线l1∥l2,从而可以解答本题.【解答】解:∵∠1=∠3,∴l1∥l2,故①符合题意;当∠2=∠3时,无法判断l1∥l2,故②不符合题意;∵∠4=∠5,∴l1∥l2,故③符合题意;∵∠2+∠4=180°,∴l1∥l2,故④符合题意;故答案为:3.14.如图,在下列四组条件中:①∠1=∠2,②∠3=∠4,③∠BAD+∠ABC=180°,④∠BAC=∠ACD,能判定AD∥BC的是①②③.【分析】根据平行线的判定,逐一判断即可解答.【解答】解:①∵∠1=∠2,∴AD∥BC;②∵∠3=∠4,∴AD∥BC;③∵∠BAD+∠ABC=180°,∴AD∥BC;④∵∠BAC=∠ACD,∴AB∥CD;所有,能判定AD∥BC的是①②③,故答案为:①②③.15.将一副三角板中的两块直角三角尺的直角顶点C按如图方式叠放在一起(其中∠A=60°,∠D=30°,∠E=∠B=45°),当∠ACE<180°,且点E在直线AC的上方时,满足三角尺BCE有一条边与斜边AD平行,那么此时∠ACE=120或165或30.【分析】根据平行线的判定和性质定理即可得到结论.【解答】解:①当AD∥CE时,∵AD∥CE,∴∠DCE=∠D=30°,∴∠ACE=90°+30°=120°;②当BE∥AD时,过点C作CF∥AD,∵BE∥AD,CF∥AD,∴BE∥AD∥CF,∴∠ECF=∠E=45°,∠DCF=∠D=30°,∴∠DCE=30°+45°=75°∴∠ACE=90°+75°=165°.③如图中,当AD∥BC时.∵AD∥BC,∴∠D=∠BCD=30°,∵∠ACE+∠ECD=∠ECD+∠DCB=90°,∴∠ACE=∠DCB=30°.故答案为:120或165或30.16.如图,点A在射线DE上,点C在射线BF上,∠B+∠BAD=180°,∠1=∠2.求证:AB∥CD.请将下面的证明过程补充完整.证明:∵∠B+∠BAD=180°(已知),∠1+∠BAD=180°,∴∠1=∠B,∵∠1=∠2(已知),∴∠2=∠B(等量代换),∴AB∥CD(同位角相等,两直线平行).【分析】根据“同角的补角相等”得出∠1=∠B,等量代换得出∠2=∠B,根据“同位角相等,两直线平行”即可得解.【解答】证明:∵∠B+∠BAD=180°(已知),∠1+∠BAD=180°,∴∠1=∠B,∵∠1=∠2(已知),∴∠2=∠B(等量代换),∴AB∥CD(同位角相等,两直线平行).故答案为:∠B;∠B;等量代换;同位角相等,两直线平行.17.如图,直线a,b被直线c所截,∠1=50°,请你再添加一个条件,可以说明直线a与b平行,并说明理由.【分析】根据平行线的判定定理求解即可.【解答】解:添加∠4=50°(添加条件不唯一),可以说明直线a与b平行,∵∠1=50°,∠4=50°,∴∠1=∠4,∴a∥b(内错角相等,两直线平行).18.如图所示,直线AF,BD相交于点C,过点C作射线CE,使得CD平分∠ECF,连接AB,若∠B=∠ACB,试说明AB∥CE.【分析】根据角平分线定义得出∠ECD=∠DCF,根据对顶角相等得出∠ACB=∠DCF,结合已知条件∠B=∠ACB,等量代换得出∠B=∠ECD,然后根据同位角相等,两直线平行即可证明AB∥CE.【解答】证明:∵CD平分∠ECF,∴∠ECD=∠DCF,∵∠ACB=∠DCF,∠B=∠ACB,∴∠B=∠ECD,∴AB∥CE.19.如图,已知∠A=∠C,∠1与∠2互补,求证:AB∥CD.【分析】首先由∠1、∠2互补,可判定AD、BC平行,即可得∠A、∠ABC互补,通过等量代换,可求得∠ABC、∠C互补,即可判定AB∥CD.【解答】证明:∵∠1与∠2互补,即∠1+∠2=180°,∴AD∥BC,∴∠A+∠ABC=180°,∵∠A=∠C,∴∠C+∠ABC=180°,∴AB∥CD.20.如图,直线EF分别与直线AB,CD相交于点P和点Q,PG平分∠APQ,QH平分∠DQP,并且∠1=∠2,说出图中哪些直线平行,并说明理由.【分析】首先根据角平分线的性质可得∠1=∠GPQ=APQ,∠2=∠PQH=∠EQD,根据条件∠1=∠2,可得∠GPQ=∠PQH,∠APQ=∠PQD,根据内错角相等两直线平行可证明AB∥CD,PG∥QH.【解答】解:AB∥CD,PG∥QH,理由:∵PG平分∠APQ,QH平分∠DQP,∴∠1=∠GPQ=APQ,∠2=∠PQH=∠EQD,∵∠1=∠2,∴∠GPQ=∠PQH,∠APQ=∠PQD,∴AB∥CD,PG∥QH.。

七年级下册数学知识点归纳

七年级下册数学知识点归纳

七年级下册第五章相交线与平行线一、知识结构图相交线相交线垂线同位角、内错角、同旁内角平行线平行线及其判定平行线的判定平行线的性质平移命题、定理二、知识定义邻补角:两条直线相交所构成的四个角中,有公共顶点且有一条公共边的两个角是邻补角。

对顶角:一个角的两边分别是另一个叫的两边的反向延长线,像这样的两个角互为对顶角。

垂线:两条直线相交成直角时,叫做互相垂直,其中一条叫做另一条的垂线。

平行线:在同一平面内,不相交的两条直线叫做平行线。

同位角、内错角、同旁内角:同位角:∠1与∠5像这样具有相同位置关系的一对角叫做同位角。

内错角:∠2与∠6像这样的一对角叫做内错角。

同旁内角:∠2与∠5像这样的一对角叫做同旁内角。

命题:判断一件事情的语句叫命题。

平移:在平面内,将一个图形沿某个方向移动一定的距离,图形的这种移动叫做平移平移变换,简称平移。

对应点:平移后得到的新图形中每一点,都是由原图形中的某一点移动后得到的,这样的两个点叫做对应点。

三、定理与性质对顶角的性质:对顶角相等。

垂线的性质:性质1:过一点有且只有一条直线与已知直线垂直。

性质2:连接直线外一点与直线上各点的所有线段中,垂线段最短。

平行公理:经过直线外一点有且只有一条直线与已知直线平行。

平行公理的推论:如果两条直线都与第三条直线平行,那么这两条直线也互相平行。

平行线的性质:性质1:两直线平行,同位角相等。

性质2:两直线平行,内错角相等。

性质3:两直线平行,同旁内角互补。

平行线的判定:判定1:同位角相等,两直线平行。

判定2:内错角相等,两直线平行。

判定3:同旁内角相等,两直线平行。

第六章平面直角坐标系一、知识结构图有序数对平面直角坐标系平面直角坐标系用坐标表示地理位置坐标方法的简单应用用坐标表示平移二、知识定义有序数对:有顺序的两个数a与b组成的数对叫做有序数对,记做(a,b)平面直角坐标系:在平面内,两条互相垂直且有公共原点的数轴组成平面直角坐标系。

横轴、纵轴、原点:水平的数轴称为x轴或横轴;竖直的数轴称为y轴或纵轴;两坐标轴的交点为平面直角坐标系的原点。

苏教版七年级数学下册 7.2 探索平行线的性质 知识点

苏教版七年级数学下册 7.2 探索平行线的性质 知识点

7.2 探索平行线的性质知识点知识点一、平行线的性质性质1:两直线平行,同位角相等;性质2:两直线平行,内错角相等;性质3:两直线平行,同旁内角互补.PS:只有当两直线平行时,才会有同位角相等、内错角相等以及同旁内角互补.例:如图,将长方形纸片ABCD沿对角线BD折叠,点C的对应点为E.若∠CBD=35°,则∠ADE的度数为()A.15°B.20°C.25°D.30°【分析】根据折叠的性质和平行线的性质,可以得到∠ADB和∠EDB的度数,然后即可得到∠ADE的度数.【解答】解:由折叠的性质可得,∠CDB=∠EDB,∵AD∥BC,∠CBD=35°,∴∠CBD=∠ADB=35°,∵∠C=90°,∴∠CDB=55°,∴∠EDB=55°,∴∠ADE=∠EDB﹣∠ADB=55°﹣35°=20°,故选:B.【点评】本题考查平行线的性质,解答本题的关键是明确题意,利用数形结合的思想解答.知识点二、平行线的判定与性质的区别条件结论作用判定同位角相等两直线平行由角的数量关系确定直线的位置关系内错角相等两直线平行同旁内角互补两直线平行从角的关系得到两直线平行,是平行线的判定;从平行线得到角相等或互补关系,是平行线的性质. 例:下列说法中:①过一点有且只有一条直线与已知直线平行;②同旁内角互补,两直线平行;③直线外一点到这条直线的垂线段就是这个点到这条直线的距离;④同一平面内两条不相交的直线一定平行.其中正确的有()A.1个B.2个C.3个D.4个【分析】依据平行公理,平行线的判定,点到直线的距离的定义判定即可.【解答】解:①过直线外一点有且只有一条直线与已知直线平行,故本选项错误;②同旁内角互补,两直线平行,故本选项正确;③直线外一点到这条直线的垂线段的长度就是点到直线的距离,故本选项错误;④同一平面内两条不相交的直线一定平行,故本选项正确,综上所述,说法正确的有②④共2个.故选:B.【点评】本题考查了平行线的性质与判定,过直线外一点有且只有一条直线与已知直线平行等,熟记各性质是解题的关键.巩固练习一.选择题(共12小题)1.如图,将长方形纸片ABCD沿EF折叠后,点C,D分别落在点C′,D′处,若∠AFE=68°,则∠C′EF等于()A.68°B.80°C.40°D.55°2.将一张长方形纸片(足够长)折叠成如图所示图形,重叠部分是一个三角形(△ABC),BC为折痕,若∠1=42°,则∠2的度数为()A.48°B.58°C.60°D.69°3.如图,直线a∥b,直线l与a、b分别相交于A、B两点,过点A作直线l的垂线交直线b于点C,若∠1=60°,则∠2的度数为()A.60°B.40°C.30°D.20°4.如图,AB∥CD,∠EGB=50°,∠CHF=()A.25°B.30°C.50°D.130°5.如图,将矩形纸片ABCD沿BD折叠,得到△BC′D,C′D与AB交于点E,若∠1=40°,则∠2的度数为()A.25°B.20°C.15°D.10°6.如图,已知直线AB∥CD,直线EF分别与AB、CD交于点M、N,点H在直线CD上,HG⊥EF于点G,过点作GP∥AB.则下列结论:①∠AMF与∠DNF是同旁内角;②∠PGM=∠DNF;③∠BMN+∠GHN=90°;④∠AMG+∠CHG=270°.其中正确结论的个数是()A.1个B.2 个C.3个D.4个7.如图,CD∥AB,点O在AB上,OE平分∠BOD,OF⊥OE,∠D=120°,∠AOF的度数是()A.20°B.30°C.40°D.60°8.如图,l1∥l2,则∠1、∠2、∠3关系是()A.∠2>∠1+∠3 B.无法确定C.∠3=∠1﹣∠2 D.∠2=∠1+∠39.如图,给出下列条件:①∠1=∠2;②∠3=∠4;③AB∥CE且∠ADC=∠B;④AB∥CE且∠BCD=∠BAD;其中能推出BC∥AD的条件为()A.①②B.②④C.②③D.②③④10.如图,AC∥BD,AE平分∠BAC交BD于点E,若∠1=64°,则∠2=()A.116°B.122°C.128°D.142°11.如图,AB∥CD,∠1=∠2,∠3=130°,则∠2等于()A.30°B.25°C.35°D.40°12.如图,AD∥BC,∠D=∠ABC,点E是边DC上一点,连接AE交BC的延长线于点H.点F是边AB 上一点.使得∠FBE=∠FEB,作∠FEH的角平分线EG交BH于点G,若∠DEH=100°,则∠BEG的度数为()A.30°B.40°C.50°D.60°二.填空题(共12小题)13.如图,已知a∥b,∠2=95°,∠3=140°,则∠1的度数为.14.一副三角板按如图所示放置,AB∥DC,则∠CAE的度数为.15.如图,点F在∠BAC的平分线AP上,点E在AB上,且EF∥AC,若∠BEF=40°,则∠AFE=°.16.如图,直线AB∥CD,∠A=60°,∠D=40°,则∠E=.17.如图,一束光线从点C出发,经过平面镜AB反射后,沿与AF平行的线段DE射出(此时∠1=∠2),若测得∠DCF=100°,则∠A=.18.将一把直尺和一块含30°角的三角板ABC接如图所标的位置放置,如果∠CDE=42°,那么∠BAF的度数为.19.如图,若AB∥CD,BF平分∠ABE,DF平分∠CDE,∠BED=90°,则∠BFD=.20.如图,如果∠1=∠3,∠2=64°,那么∠4的度数为.21.如图,AB∥CD,∠A=50°,则∠1=.22.如图,已知AM∥CN,点B为平面内一点,AB⊥BC于B,过点B作BD⊥AM于点D,点E、F在DM 上,连接BE、BF、CF,BF平分∠DBC,BE平分∠ABD,若∠FCB+∠NCF=180°,∠BFC=3∠DBE,则∠EBC的度数为.23.如图,已知AB∥DE,∠ABC=76°,∠CDE=150°,则∠BCD的度数为°.24.如图,已如长方形纸片ABCD,O是BC边上一点,P为CD中点,沿AO折叠使得顶点B落在CD边上的点P处,则∠OAB的度数是.三.解答题(共6小题)25.几何说理填空:如图,F是BC上一点,FG⊥AC于点G,H是AB上一点,HE⊥AC于点E,∠1=∠2,求证:DE∥BC.证明:连接EF∵FG⊥AC,HE⊥AC,∴∠FGC=∠HEC=90°().∴∥().∴∠3=∠().又∵∠1=∠2,∴∠1+∠3=∠2+∠4.即∠DEF=∠EFC∴DE∥BC().26.如图,∠1=∠BCE,∠2+∠3=180°.(1)判断AC与EF的位置关系,并说明理由;(2)若CA平分∠BCE,EF⊥AB于F,∠1=72°,求∠BAD的度数.27.如图,∠ABC=∠ADC,BF平分∠ABC,DE平分∠ADC,∠1=∠2.问AB与CD,AD与BC平行吗?请说明理由.28.如图:已知,∠HCO=∠EBC,∠BHC+∠BEF=180°.(1)求证:EF∥BH;(2)若BH平分∠EBO,EF⊥AO于F,∠HCO=64°,求∠CHO的度数.29.如图,直线AB∥CD,CD∥EF,且∠B=30°,∠C=125°,求∠CGB的度数.30.已知EM∥BN.(1)如图1,求∠E+∠A+∠B的大小,并说明理由.(2)如图2,∠AEM与∠ABN的角平分线相交于点F.①若∠A=120°,∠AEM=140°,则∠EFD=.②试探究∠EFD与∠A的数量关系,并说明你的理由.(3)如图3,∠AEM与∠ABN的角平分线相交于点F,过点F作FG⊥BD交BN于点G,若4∠A=3∠EFG,求∠EFB的度数.一.选择题(共12小题)1.如图,将长方形纸片ABCD沿EF折叠后,点C,D分别落在点C′,D′处,若∠AFE=68°,则∠C′EF等于()A.68°B.80°C.40°D.55°【分析】根据平行线的性质,可以得到∠CEF的度数,然后根据折叠的性质,即可得到∠C′EF的度数,本题得以解决.【解答】解:∵∠AFE=68°,AD∥BC,∴∠AFE=∠CEF=68°,由折叠的性质可得,∠CEF=∠C′EF,∴∠C′EF=68°,故选:A.【点评】本题考查平行线的性质,解答本题的关键是明确题意,利用数形结合的思想解答.2.将一张长方形纸片(足够长)折叠成如图所示图形,重叠部分是一个三角形(△ABC),BC为折痕,若∠1=42°,则∠2的度数为()A.48°B.58°C.60°D.69°【分析】根据平行线的性质,可以得到∠1=∠4,∠4=∠5,再根据∠1=42°和折叠的性质,即可得到∠2的度数,本题得以解决.【解答】解:如右图所示,∵长方形的两条长边平行,∠1=42°,∴∠1=∠4=42°,∠4=∠5,∴∠5=42°,由折叠的性质可知,∠2=∠3,∵∠2+∠3+∠5=180°,∴∠2=69°,故选:D.【点评】本题考查平行线的性质、折叠的性质,解答本题的关键是明确题意,利用数形结合的思想解答.3.如图,直线a∥b,直线l与a、b分别相交于A、B两点,过点A作直线l的垂线交直线b于点C,若∠1=60°,则∠2的度数为()A.60°B.40°C.30°D.20°【分析】根据平行线的性质可得∠1+∠2+90°=180°,由∠1=60°可求解∠2的度数.【解答】解:∵a∥b,∴∠1+∠2+∠BAC=180°,∵∠ABC=90°,∠1=60°,∴∠2=30°,故选:C.【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平行线的性质,掌握平行线的性质是解题的关键.4.如图,AB∥CD,∠EGB=50°,∠CHF=()A.25°B.30°C.50°D.130°【分析】根据平行线的性质可得∠EHD=∠EGB=50°,再利用对顶角的性质可求解.【解答】解:∵AB∥CD,∠EGB=50°,∴∠EHD=∠EGB=50°,∴∠CHF=∠EHD=50°.故选:C.【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平行线的性质,对顶角的性质,属于基础题.5.如图,将矩形纸片ABCD沿BD折叠,得到△BC′D,C′D与AB交于点E,若∠1=40°,则∠2的度数为()A.25°B.20°C.15°D.10°【分析】根据矩形的性质可得CD∥AB,∠1+∠CBD=90°,可求解∠CBD的度数,由平行线的性质可求解∠ABD的度数,结合折叠的性质可得∠2+∠ABD=∠CBD,进而可求解.【解答】解:在矩形ABCD中,∠C=90°,AB∥CD,∴∠1+∠CBD=90°,CD∥AB,∵∠1=40°,∴∠CBD=50°,∠ABD=∠1=40°,由折叠可知:∠2+∠ABD=∠CBD,∴∠2+∠ABD=50°,∴∠2=10°.故选:D.【点评】本题主要考查矩形的性质,平行线的性质,折叠与对称的性质,由折叠得∠2+∠ABD=∠CBD 是解题的关键.6.如图,已知直线AB∥CD,直线EF分别与AB、CD交于点M、N,点H在直线CD上,HG⊥EF于点G,过点作GP∥AB.则下列结论:①∠AMF与∠DNF是同旁内角;②∠PGM=∠DNF;③∠BMN+∠GHN=90°;④∠AMG+∠CHG=270°.其中正确结论的个数是()A.1个B.2 个C.3个D.4个【分析】由平行公理的推论可求AB∥CD∥GP,利用平行线的性质和三角形的外角性质依次判断可求解.【解答】解:∵∠AMF与∠DNF不是同旁内角,∴①错误;∵AB∥CD,GP∥AB,∴AB∥CD∥GP,∴∠PGM=∠CNM=∠DNF,∠BMN=∠HNG,∠AMN+∠HNG=180°,故②正确;∵HG⊥MN,∴∠HNG+∠GHN=90°,∴∠BMN+∠GHN=90°,故③正确;∵∠CHG=∠MNH+∠HGN,∴∠MNH=∠CHG﹣90°,∴∠AMN+∠HNG=∠AMN+∠CHG﹣90°=180°,∴∠AMG+∠CHG=270°,故④正确,故选:C.【点评】本题考查了平行线的性质,垂线的性质,同位角,内错角,同旁内角的定义,掌握平行公理的推论是本题的关键.7.如图,CD∥AB,点O在AB上,OE平分∠BOD,OF⊥OE,∠D=120°,∠AOF的度数是()A.20°B.30°C.40°D.60°【分析】根据平行线的性质可得∠AOD=60°,易得∠DOB=120°,利用角平分线的性质可得∠DOE=60°,由角的和差易得结果.【解答】解:∵CD∥AB,∠D=120°,∴∠AOD+∠D=180°,∴∠AOD=60°,∠DOB=120°,∵OE平分∠BOD,∴∠DOE=60°,∵OF⊥OE,∴∠FOE=90°,∴∠DOF=90°﹣60°=30°,∴∠AOF=∠AOD﹣∠DOF=60°﹣30°=30°.故选:B.【点评】此题考查平行线的性质,关键是根据平行线的性质解答.8.如图,l1∥l2,则∠1、∠2、∠3关系是()A.∠2>∠1+∠3 B.无法确定C.∠3=∠1﹣∠2 D.∠2=∠1+∠3【分析】过∠2的顶点,作射线l,使l∥l1,利用平行线的性质得到∠1、∠2与∠α、∠β的关系,从而得出∠1、∠2、∠3关系.【解答】解:过∠2的顶点,作如图所示的射线l,使l∥l1,∵l1∥l2,l∥l1,∴l1∥l2∥l.∴∠1=∠α,∠2=∠β.∵∠α+∠β=∠2,∴∠1+∠3=∠2.故选:D.【点评】本题考查了平行线的性质,作l与l1平行并利用平行线的性质是解决本题的关键.9.如图,给出下列条件:①∠1=∠2;②∠3=∠4;③AB∥CE且∠ADC=∠B;④AB∥CE且∠BCD=∠BAD;其中能推出BC∥AD的条件为()A.①②B.②④C.②③D.②③④【分析】根据平行线的判定条件,逐一判断,排除错误答案.【解答】解:①∵∠1=∠2,∴AB∥CD,不符合题意;②∵∠3=∠4,∴BC∥AD,符合题意;③∵AB∥CD,∴∠B+∠BCD=180°,∵∠ADC=∠B,∴∠ADC+∠BCD=180°,由同旁内角互补,两直线平行可得BC∥AD,故符合题意;④∵AB∥CE,∴∠B+∠BCD=180°,∵∠BCD=∠BAD,∴∠B+∠BAD=180°,由同旁内角互补,两直线平行可得BC∥AD,故符合题意;故能推出BC∥AD的条件为②③④.故选:D.【点评】此题主要考查了平行线的判定,关键是掌握判定定理:同位角相等,两直线平行.内错角相等,两直线平行.同旁内角互补,两直线平行.10.如图,AC∥BD,AE平分∠BAC交BD于点E,若∠1=64°,则∠2=()A.116°B.122°C.128°D.142°【分析】根据邻补角定义可得∠3+∠4的度数,再根据角平分线定义可得∠4的度数,根据两直线平行同旁内角互补即可求出∠2的度数.【解答】解:∵∠1=64°,∴∠3+∠4=180°﹣64°=116°,∵AE平分∠BAC,∴∠3=∠4=116°÷2=58°,∵AC∥BD,∴∠2+∠4=180°,∴∠2=180°﹣58°=122°.故选:B.【点评】本题考查了平行线的性质,解决本题的关键是掌握平行线的性质.11.如图,AB∥CD,∠1=∠2,∠3=130°,则∠2等于()A.30°B.25°C.35°D.40°【分析】先根据平行线的性质求出∠GAB的度数,再根据邻补角的定义求出∠BAE的度数,最后根据∠1=∠2求出∠2即可.【解答】解:∵AB∥CD,∠3=130°,∴∠GAB=∠3=130°,∵∠BAE+∠GAB=180°,∴∠BAE=180°﹣∠GAB=180°﹣130°=50°,∵∠1=∠2,∴∠2∠BAE50°=25°.故选:B.【点评】本题主要考查了平行线的性质.解题的关键是掌握平行线的性质:两直线平行,同位角相等.12.如图,AD∥BC,∠D=∠ABC,点E是边DC上一点,连接AE交BC的延长线于点H.点F是边AB 上一点.使得∠FBE=∠FEB,作∠FEH的角平分线EG交BH于点G,若∠DEH=100°,则∠BEG的度数为()A.30°B.40°C.50°D.60°【分析】AD∥BC,∠D=∠ABC,则AB∥CD,则∠AEF=180°﹣∠AED﹣∠BEG=180°﹣2β,在△AEF中,100°+2α+180°﹣2β=180°,故β﹣α=40°,即可求解.【解答】解:设FBE=∠FEB=α,则∠AFE=2α,∠FEH的角平分线为EG,设∠GEH=∠GEF=β,∵AD∥BC,∴∠ABC+∠BAD=180°,而∠D=∠ABC,∴∠D+∠BAD=180°,∴AB∥CD,∠DEH=100°,则∠CEH=∠F AE=80°,∠AEF=180°﹣∠FEG﹣∠HEG=180°﹣2β,在△AEF中,在△AEF中,80°+2α+180﹣2β=180°故β﹣α=40°,而∠BEG=∠FEG﹣∠FEB=β﹣α=40°,故选:B.【点评】本题考查的是平行线的性质,涉及到角平行线、外角定理,本题关键是落脚于△AEF内角和为180°,即100°+2α+180°﹣2β=180°,题目难度较大.二.填空题(共12小题)13.如图,已知a∥b,∠2=95°,∠3=140°,则∠1的度数为125°.【分析】根据三角形的内角和外角的关系,可以求得∠5的度数,再根据平行线的性质,即可得到∠1的度数,本题得以解决.【解答】解:∵∠3=140°,∠3+∠4=180°,∴∠4=40°,∵∠2=95°,∠2=∠5+∠4,∴∠5=55°,∵a∥b,∴∠1+∠5=180°,∴∠1=125°,故答案为:125°.【点评】本题考查平行线的性质,解答本题的关键是明确题意,利用数形结合的思想解答.14.一副三角板按如图所示放置,AB∥DC,则∠CAE的度数为15°.【分析】根据题意和图形,利用平行线的性质,可以得到∠BAE的度数,再根据∠2=30°,即可得到∠CAE的度数.【解答】解:由图可知,∠1=45°,∠2=30°,∵AB∥DC,∴∠BAE=∠1=45°,∴∠CAE=∠BAE﹣∠2=45°﹣30°=15°,故答案为:15°.【点评】本题考查平行线的性质,解答本题的关键是明确题意,利用数形结合的思想解答.15.如图,点F在∠BAC的平分线AP上,点E在AB上,且EF∥AC,若∠BEF=40°,则∠AFE=20°.【分析】根据平行线的性质和角平分线的性质,可以得到∠AFE的度数.【解答】解:∵AP平分∠BAC,∴∠BAP=∠CAP,∵EF∥AC,∴∠EF A=∠CAP,∴∠BAP=∠EF A,∵∠BEF=40°,∠BEF=∠BAP+∠EF A,∴∠BAP=∠EF A=20°,即∠AFE=20°,故答案为:20.【点评】本题考查平行线的性质、角平分线的性质,解答本题的关键是明确题意,利用数形结合的思想解答.16.如图,直线AB∥CD,∠A=60°,∠D=40°,则∠E=20°.【分析】根据平行线的性质,可以得到∠1的度数,再根据∠1=∠E+∠D,即可得到∠E的度数.【解答】解:∵AB∥CD,∠A=60°,∴∠A=∠1=60°,∵∠1=∠E+∠D,∠D=40°,∴∠E=∠1﹣∠D=60°﹣40°=20°,故答案为:20°.【点评】本题考查平行线的性质,解答本题的关键是明确题意,利用数形结合的思想解答.17.如图,一束光线从点C出发,经过平面镜AB反射后,沿与AF平行的线段DE射出(此时∠1=∠2),若测得∠DCF=100°,则∠A=50°.【分析】由平行线的性质可得∠1=∠2=∠A,由外角的性质可求解.【解答】解:∵DE∥AF,∴∠2=∠A,∵∠1=∠2,∴∠1=∠2=∠A,∵∠DCF=∠A+∠1=2∠A=100°,∴∠A=50°,故答案为:50°.【点评】本题考查了平行线的性质,掌握平行线的性质是本题的关键.18.将一把直尺和一块含30°角的三角板ABC接如图所标的位置放置,如果∠CDE=42°,那么∠BAF的度数为12°.【分析】由DE∥AF得∠AFD=∠CDE=42°,再根据三角形的外角性质可得答案.【解答】解:由题意知DE∥AF,∠CDE=42°,∴∠AFD=∠CDE=42°,∵∠B=30°,∴∠BAF=∠AFD﹣∠B=42°﹣30°=12°,故答案为:12°.【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平行线的性质,解题的关键是掌握两直线平行同位角相等与三角形外角的性质.19.如图,若AB∥CD,BF平分∠ABE,DF平分∠CDE,∠BED=90°,则∠BFD=45°.【分析】根据平行线的性质和角平分线的性质,可以求得∠BFD的度数,本题得以解决.【解答】解:∵AB∥CD,∴∠ABE=∠4,∠1=∠2,∵∠BED=90°,∠BED=∠4+∠EDC,∴∠ABE+∠EDC=90°,∵BF平分∠ABE,DF平分∠CDE,∴∠1+∠3=45°,∵∠5=∠2+∠3,∴∠5=∠1+∠3=45°,即∠BFD=45°,故答案为:45°.【点评】本题考查平行线的性质,解答本题的关键是明确题意,利用数形结合的思想解答.20.如图,如果∠1=∠3,∠2=64°,那么∠4的度数为116°.【分析】根据∠1=∠3,可以得到AB∥CD,从而可以得到∠2=∠5,再根据∠5+∠4=180°,即可得到∠4的度数.【解答】解:∵∠1=∠3,∴AB∥CD,∴∠2=∠5,∵∠2=64°,∴∠5=64°,∵∠5+∠4=180°,∴∠4=116°,故答案为:116°.【点评】本题考查平行线的性质和判定,解答本题的关键是明确题意,利用数形结合的思想解答.21.如图,AB∥CD,∠A=50°,则∠1=130°.【分析】由平行线的性质可得出∠2,根据对顶角相得出∠1.【解答】解:如图:∵AB∥CD,∴∠A+∠2=180°,∵∠A=50°,∴∠1=∠2=180°﹣∠A=180°﹣50°=130°.故答案为:130°.【点评】本题考查了平行线的性质,解题的关键是能够根据两直线平行,同旁内角互补和对顶角相等进行分析解答.22.如图,已知AM∥CN,点B为平面内一点,AB⊥BC于B,过点B作BD⊥AM于点D,点E、F在DM 上,连接BE、BF、CF,BF平分∠DBC,BE平分∠ABD,若∠FCB+∠NCF=180°,∠BFC=3∠DBE,则∠EBC的度数为105°.【分析】先过点B作BG∥DM,根据角平分线的定义,得出∠ABF=∠GBF,再设∠DBE=α,∠ABF=β,根据∠CBF+∠BFC+∠BCF=180°,可得(2α+β)+3α+(3α+β)=180°,根据AB⊥BC,可得β+β+2α=90°,最后解方程组即可得到∠ABE=15°,进而得出∠EBC=∠ABE+∠ABC=15°+90°=105°.【解答】解:过点B作BG∥DM,如图:∵BF平分∠DBC,BE平分∠ABD,∴∠DBF=∠CBF,∠DBE=∠ABE,由(2)可得∠ABD=∠CBG,∴∠ABF=∠GBF,设∠DBE=α,∠ABF=β,则∠ABE=α,∠ABD=2α=∠CBG,∠GBF=β=∠AFB,∠BFC=3∠DBE=3α,∴∠AFC=3α+β,∵∠AFC+∠NCF=180°,∠FCB+∠NCF=180°,∴∠FCB=∠AFC=3α+β,△BCF中,由∠CBF+∠BFC+∠BCF=180°,可得(2α+β)+3α+(3α+β)=180°,①由AB⊥BC,可得β+β+2α=90°,②由①②联立方程组,解得α=15°,∴∠ABE=15°,∴∠EBC=∠ABE+∠ABC=15°+90°=105°.故答案为:105°.【点评】本题主要考查了平行线的性质的运用,解决问题的关键是作平行线构造内错角,运用等角的余角(补角)相等进行推导.余角和补角计算的应用,常常与等式的性质、等量代换相关联.解题时注意方程思想的运用.23.如图,已知AB∥DE,∠ABC=76°,∠CDE=150°,则∠BCD的度数为46°.【分析】根据平行线的性质,可以求得∠BCF和∠DCF的度数,从而可以得到∠BCD的度数.【解答】解:过点C作CF∥AB,∵AB∥DE,∴AB∥DE∥CF,∴∠ABC=∠BCE,∠CDE+∠DCF=180°,∵∠ABC=76°,∠CDE=150°,∴∠BCF=76°,∠DCF=30°,∴∠BCD=46°,故答案为:46.【点评】本题考查平行线的性质,解答本题的关键是明确题意,利用数形结合的思想解答.24.如图,已如长方形纸片ABCD,O是BC边上一点,P为CD中点,沿AO折叠使得顶点B落在CD边上的点P处,则∠OAB的度数是30°.【分析】根据折叠,得出相等的线段和相等的角,根据中点得出DP AP,进而得出∠DAP=30°,再根据折叠对称,得出答案.【解答】解:由折叠得,∠BAO=∠OAP,AB=AP,∵长方形纸片ABCD,∴AB=CD,∠D=∠DAB=∠B=90°,∵P为CD中点,∴PC=PD CD AP,在Rt△ADP中,∠DAP=30°,∴∠OAB=∠OAP(90°﹣30°)=30°,故答案为:30°.【点评】考查矩形的性质,直角三角形的边角关系,折叠轴对称的性质等知识,根据折叠对称相等的角和线段,是解决问题的关键.三.解答题(共6小题)25.几何说理填空:如图,F是BC上一点,FG⊥AC于点G,H是AB上一点,HE⊥AC于点E,∠1=∠2,求证:DE∥BC.证明:连接EF∵FG⊥AC,HE⊥AC,∴∠FGC=∠HEC=90°(垂直的性质).∴FG∥HE(同位角相等,两直线平行).∴∠3=∠4(两直线平行,内错角相等).又∵∠1=∠2,∴∠1+∠3=∠2+∠4.即∠DEF=∠EFC∴DE∥BC(内错角相等,两直线平行).【分析】要证明DE∥FC,可证明∠DEF=∠EFC,由于∠1=∠2,可证明∠3=∠4,需证明EH∥FG,可通过垂直的性质得到.【解答】证明:连接EF∵FG⊥AC,HE⊥AC,∴∠FGC=∠HEC=90°(垂线的性质).∴FG∥HE(同位角相等,两直线平行).∴∠3=∠4(两直线平行,内错角相等).又∵∠1=∠2,∴∠1+∠3=∠2+∠4.即∠DEF=∠EFC∴DE∥BC(内错角相等,两直线平行).故答案为:垂线的性质;FG,HE,同位角相等,两直线平行;4,两直线平行,内错角相等;内错角相等,两直线平行.【点评】本题考查了平行线的性质和判定,掌握平行线的性质和判定并学会分析是解决本题的关键.26.如图,∠1=∠BCE,∠2+∠3=180°.(1)判断AC与EF的位置关系,并说明理由;(2)若CA平分∠BCE,EF⊥AB于F,∠1=72°,求∠BAD的度数.【分析】(1)由∠1=∠BCE,可得到直线AD与EC平行,可得到∠2与∠4间关系,再由∠2+∠3=180°判断AC与EF的位置关系;(2)由(1)的结论及垂直可得到∠BAC的度数,再由平行线及角平分线的性质得到∠2的度数,利用角的和差关系可得结论.【解答】解:(1)AC∥EF.理由:∵∠1=∠BCE,∴AD∥CE.∴∠2=∠4.∵∠2+∠3=180°,∴∠4+∠3=180°.∴EF∥AC.(2)∵AD∥EC,CA平分∠BCE,∴∠ACD=∠4=∠2.∵∠1=72°,∴∠2=36°.∵EF∥AC,EF⊥AB于F,∴∠BAC=∠E=90°.∴∠BAD=∠BAC﹣∠2=54°.【点评】本题考查了平行线的性质和判定、角平分线的性质及垂直的性质等知识点,综合性较强,掌握平行线的性质和判定是解决本题的关键.27.如图,∠ABC=∠ADC,BF平分∠ABC,DE平分∠ADC,∠1=∠2.问AB与CD,AD与BC平行吗?请说明理由.【分析】先根据角平分线的定义得到∠2∠ABC,∠CDE∠ADC,由于∠ABC=∠ADC,则∠2=∠CDE,根据∠1=∠2,可得∠1=∠CDE,然后根据同旁内角互补,两直线平行得到AB∥CD,再根据平行线的性质由AB∥CD得到∠ADC+∠A=180°,由于∠ABC=∠ADC,则∠ABC+∠A=180°,再根据同旁内角互补,两直线平行可判断AD∥BC.【解答】解:AB与CD,AD与BC平行.理由如下:∵BF平分∠ABC,DE平分∠ADC,∴∠2∠ABC,∠CDE∠ADC,∵∠ABC=∠ADC,∴∠2=∠CDE,∵DE∥BF,∴∠1=∠2,∴∠1=∠2=∠CDE,∴AB∥CD,∴∠ADC+∠A=180°,∵∠ABC=∠ADC,∴∠ABC+∠A=180°,∴AD∥BC.【点评】本题考查了平行线的判定与性质:内错角相等,两直线平行;同旁内角互补,两直线平行;两直线平行,同位角相等;两直线平行,同旁内角互补.28.如图:已知,∠HCO=∠EBC,∠BHC+∠BEF=180°.(1)求证:EF∥BH;(2)若BH平分∠EBO,EF⊥AO于F,∠HCO=64°,求∠CHO的度数.【分析】(1)要证明EF∥BH,可通过∠E与∠EBH互补求得,利用平行线的性质说明∠EBH=∠CHB 可得结论.(2)要求∠CHO的度数,可通过平角和∠FHC求得,利用(1)的结论及角平分线的性质求出∠FHB 及∠BHC的度数即可.【解答】证明:(1)∵∠HCO=∠EBC,∴EB∥HC.∴∠EBH=∠CHB.∵∠BHC+∠BEF=180°,∴∠EBH+∠BEF=180°.∴EF∥BH.(2)∵∠HCO=∠EBC,∴∠HCO=∠EBC=64°,∵BH平分∠EBO,∴∠EBH=∠CHB∠EBC=32°.∵EF⊥AO于F,EF∥BH,∴∠BHA=90°.∴∠FHC=∠BHA+∠CHB=122°.∵∠CHO=180°﹣∠FHC=180°﹣122°=58°.【点评】本题考查了平行线的性质和判定、角平分线的性质等知识点,理解题意学会分析是解决此类问题的关键.29.如图,直线AB∥CD,CD∥EF,且∠B=30°,∠C=125°,求∠CGB的度数.【分析】根据平行公理的推论可得直线AB∥CD∥EF,根据平行线的性质得出∠BGF=∠B=30°,∠C+∠CGF=180°,求出∠CGF=55°,即可得出答案.【解答】解:∵AB∥CD,CD∥EF,∴AB∥CD∥EF,∵∠B=30°,∠C=125°,∴∠BGF=∠B=30°,∠C+∠CGF=180°,∴∠CGF=55°,∴∠CGB=∠CGF﹣∠BGF=25°,【点评】本题主要考查了平行线的性质以及平行公理的推论,牢记“两直线平行,内错角相等”等平行线的性质是解题的关键.30.已知EM∥BN.(1)如图1,求∠E+∠A+∠B的大小,并说明理由.(2)如图2,∠AEM与∠ABN的角平分线相交于点F.①若∠A=120°,∠AEM=140°,则∠EFD=60°.②试探究∠EFD与∠A的数量关系,并说明你的理由.(3)如图3,∠AEM与∠ABN的角平分线相交于点F,过点F作FG⊥BD交BN于点G,若4∠A=3∠EFG,求∠EFB的度数.【分析】(1)过A作AQ∥EM,判定AQ∥BN,根据平行线的性质可求解;(2)①由(1)的结论可求解∠ABN=100°,利用角平分线的定义可求∠DEF=70°,∠FBC=50°,再结合平行线段的性质可求解;②可采用①的解题方法换算求解;(3)设∠EFD=x,则∠A=2x,根据4∠A=3∠EFG列方程,解方程即可求解.【解答】解:(1)过A作AQ∥EM,∴∠E+∠EAQ=180°,∵EM∥BN,∴AQ∥BN,∴∠QAB+∠B=180°,∵∠EAB=∠EAQ+∠QAB,∴∠E+∠EAB+∠B=360°;(2)①由(1)知∠AEM+∠A+∠ABN=360°,∵∠A=120°,∠AEM=140°,∴∠ABN=100°,∵∠AEM与∠ABN的角平分线相交于点F,∴∠DEF=70°,∠FBC=50°,∵EM∥BN,∴∠EDF=∠FBC=50°,∴∠EFD=180°﹣∠DEF﹣∠EDF=180°﹣70°﹣50°=60°,故答案为60°;②由(1)知∠AEM+∠A+∠ABN=360°,∴∠ABN=360°﹣∠AEM﹣∠A,∵∠AEM与∠ABN的角平分线相交于点F,∴∠DEF∠AEM,∠FBC∠ABN,∵EM∥BN,∴∠EDF=∠FBC∠ABN,∴∠EFD=180°﹣∠DEF﹣∠EDF=180°∠AEM∠ABN=180°(360°﹣∠A)∠A,即∠A=2∠EFD;(3)设∠EFD=x,则∠A=2x,由题意得4•2x=3(90+x),解得x=54°,答:∠EFB的度数为54°.【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平行线的性质与判定,角平分线的定义,三角形的内角和定理,注意方程思想的应用.。

第3课时平行线及其性质七年级数学下册考点知识清单+例题讲解+课后练习(人教版)(原卷版)

第3课时平行线及其性质七年级数学下册考点知识清单+例题讲解+课后练习(人教版)(原卷版)

第3课时——平行线及其性质(答案卷)知识点一:平行线:1.平行线的定义:在同一平面内,的两条直线叫做平行线。

若直线a平行于直线b,则记作,读作。

注意:一定要在同一平面内。

且一定要时直线。

2.平行线的画法:过直线外一点画直线与已知直线平行的具体步骤:①将直角三角板的一条直角边与已知直线重合。

②将直尺与三角尺的另一直角边紧靠在一起。

③固定直尺不变,平移三角尺,使三角尺原来与已知直线重合的直角边与已知点重合。

④沿着三角尺该直角边画直线。

【类型一:确定平行线】1.在同一个平面内,不重合的两条直线的位置关系是()A.平行B.相交C.平行或相交D.无法确定2.在长方体中,对任意一条棱,与它平行的棱共有()A.1条B.2条C.3条D.4条3.观察如图所示的长方体,与棱AB平行的棱有几条()A.4B.3C.2D.1【类型二:作图】4.如图所示,在∠AOB内有一点P.(1)过P画l1∥OA;(2)过P画l2∥OB;(3)用量角器量一量l1与l2相交的角与∠O的大小有怎样关系?5.在下面的方格纸中经过点C 画与线段AB 互相平行的直线l 1,再经过点B 画一条与线段AB 垂直的直线l 2.知识点二:平行公理及其推论:1. 平行公理:经过直线外一点, 条直线与这条直线平行。

有且只有:存在且唯一。

2. 平行公理的推论:如果两条直线都与第三条直线平行,那么这两条直线也互相平行。

即若c b b a ∥,∥, 则a c 。

3. 垂直于同一直线的两直线平行:若c a b a ⊥⊥,,则b c 。

【类型一:对平行公理及其推论的判断理解】6.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垂直于同一条直线的两直线互相垂直B .经过一点有且只有一条直线与已知直线平行C .如果两条直线被第三条直线所截,那么同位角相等D .从直线外一点到这条直线的垂线段的长度,叫做点到直线的距离7.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a 、b 、c 是直线,若a ⊥b ,b ∥c ,则a ∥cB .a 、b 、c 是直线,若a ⊥b ,b ⊥c ,则a ⊥cC .a 、b 、c 是直线,若a ∥b ,b ⊥c ,则a ∥cD .a 、b 、c 是直线,若a ∥b ,b ∥c ,则a ∥c8.同一平面内有四条直线a、b、c、d,若a∥b,a⊥c,b⊥d,则c、d的位置关系为()A.互相垂直B.互相平行C.相交D.没有确定关系9.下列说法中,正确的个数为()(1)过一点有无数条直线与已知直线平行(2)如果a∥b,a∥c,那么b∥c(3)如果两线段不相交,那么它们就平行(4)如果两直线不相交,那么它们就平行A.1个B.2个C.3个D.4个10.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过马路的斑马线是平行线B.100米跑道的跑道线是平行线C.若a∥b,b∥d,则a⊥dD.过直线外一点有且只有一条直线与已知直线平行知识点三:平行线的性质:1.两直线平行,同位角相等:两条平行线被第三条直线所截,同位角相等。

七年级数学下册平行线的性质【十大题型】(举一反三)(人教版)

七年级数学下册平行线的性质【十大题型】(举一反三)(人教版)

专题5.2 平行线的性质【十大题型】【人教版】【题型1 平行线的判定与性质的运用(计算与证明)】 (1)【题型2 平行线的判定与性质(书写过程)】 (5)【题型3 平行线与三角尺(直角顶点在平行线上)】 (9)【题型4 平行线与三角尺(直角顶点不在平行线上)】 (11)【题型5 平行线的判定与性质综合(角度之间的数量关系)】 (16)【题型6 平行线的判定与性质综合(求定值)】 (21)【题型7 平行线的判定与性质综合(规律问题)】 (31)【题型8 平行线的性质(折叠问题)】 (36)【题型9 平行线的应用(转角问题)】 (41)【题型10 平行线的判定与性质综合(旋转)】 (46)【知识点平行线的性质】【例1】(2022·西藏·林芝市广东实验中学七年级期中)如图,点D,E在AC上,点F,G分别在BC,AB上,且DG∥BC,∠1=∠2.(1)求证:DB∥EF;(2)若EF∠AC,∠1=50°,求∠ADG的度数.【答案】(1)见解析(2)∠ADG=40°【分析】(1)利用两直线平行,内错角相等,再根据同位角相等,两直线平行即可得证;(2)先求出∠C,再根据两直线平行,同位角相等,即可得解.(1)证明:∠DG∥BC,∠∠1=∠DBC.又∠∠1=∠2,∠∠2=∠DBC,∠DB∥EF.(2)∠EF∠AC,∠∠CEF=90°.∠∠2=∠1=50°,∠∠C=90°-50°=40°.∠DG∥BC,∠∠ADG=∠C=40°.【点睛】本题考查平行线的判定和性质.熟练掌握平行线的性质和判定是解题的关键.【变式1-1】(2022·湖北·五峰土家族自治县中小学教研培训中心七年级期末)已知:如图,AE⊥BC,FG⊥BC,∠CEA=∠FGB,∠D=∠ABC+50°,∠CBD=70°.(1)求证:AB∥CD;(2)求∠C的度数.【答案】(1)证明见解析(2)∠C=30°【分析】(1)先证明AE∥GF,可得∠EAB=∠FGB,再证明∠CEA=∠EAB,从而可得答案;(2)由AB∥CD,可得∠D+∠CBD+∠ABC=180°,再把∠D=∠ABC+50°,∠CBD=70°代入进行计算即可.(1)证明:∵AE⊥BC,FG⊥BC,∠AE∥GF,∴∠EAB=∠FGB,∵∠CEA=∠FGB,∴∠CEA=∠EAB,∠AB∥CD;(2)解:由(1)得,AB∥CD,∴∠D+∠CBD+∠ABC=180°,∵∠D=∠ABC+50°,∠CBD=70°,∠∠ABC+70°+∠ABC+50°=180°∴∠ABC=30°,∴∠C=∠ABC=30°.【点睛】本题考查的是平行线的判定与性质,方程思想的应用,掌握“平行线的判定与性质”是解本题的关键.【变式1-2】(2022·重庆·巴川初级中学校七年级期中)如图,∠ABC中,∠BAC的角平分线交BC于D,点F在BA的延长线上,点E在线段CD上,EF与AC相交于点G,且∠BDA+∠CEG=180°.(1)求证:AD∥EF;(2)若点H在FE的延长线上,且∠EDH=∠C,则∠F与∠H相等吗?请说明理由.【答案】(1)见详解(2)∠F=∠H,说明见详解【分析】(1)根据∠BDA+∠CEG=180°,∠DEF+∠CEG=180°,可得∠BDA=∠DEF,根据同位角相等,两直线平行可判定AD∥EF;(2)根据∠EDH=∠C,可得DH∥AC,继而得到∠H=∠EGC,由对顶角∠AGF=∠EGC,可得∠H=∠AGF,由(1)AD∥EF可得∠DAG=∠AGF,∠BAD=∠F,再因为AD是∠BAC的角平分线,有∠DAG=∠BAD,即可证明∠F=∠H.(1)证明:∠∠BDA+∠CEG=180°,∠DEF+∠CEG=180°,∠∠BDA=∠DEF,∠AD∥EF.(2)解:∠F=∠H,理由如下:∠∠EDH=∠C,∠DH∥AC,∠∠H=∠EGC,∠∠AGF=∠EGC,∠∠H=∠AGF,∠AD∥EF,∠∠DAG=∠AGF,∠BAD=∠F,又∠AD是∠BAC的角平分线,∠∠DAG=∠BAD,∠∠F=∠H.【点睛】本题考查了平行线的判定与性质,角平分线的定义,熟练掌握并应用平行线的判定与性质是解答本题的关键.【变式1-3】(2022·湖北·武汉市新洲区阳逻街第一初级中学三模)如图,已知AD⊥BC,EF⊥BC,∠1=∠2.(1)求证:EF∥AD;(2)求证:∠BAC+∠AGD=180°.【答案】(1)见解析(2)见解析【分析】(1)根据垂直得出∠EFB=∠ADB=90°,根据平行线的判定得出EF∥AD;(2)根据平行线的性质得出∠1=∠BAD,由∠1=∠2得出∠2=∠BAD,根据平行线的判定得出DG∥BA,再根据平行线的性质即可得解.【详解】(1)证明:∠AD⊥BC,EF⊥BC,∠∠EFB=90°,∠ADB=90°(垂直的定义),∠∠EFB=∠ADB(等量代换),∠EF∥AD(同位角相等,两直线平行);(2)证明:∠EF∥AD,∠∠1=∠BAD(两直线平行,同位角相等),又∵∠1=∠2(已知),∠∠2=∠BAD(等量代换),∠DG∥BA(内错角相等,两直线平行),∠∠BAC+∠AGD=180°(两直线平行,同旁内角互补).【点睛】本题主要考查了平行线的判定与性质,熟记平行线的判定定理与性质定理是解题的关键.【题型2 平行线的判定与性质(书写过程)】【例2】(2022·黑龙江·哈尔滨市风华中学校七年级期中)如图,∠1=∠2,∠A=∠D.求证:∠B=∠C.(请把下面证明过程补充完整)证明:∵1=∠2(已知)又∵∠1=∠3(____________)∴∠2=∠3(____________)∴AE∥FD(_____________)∴∠A=∠_____(______________)∵∠A=∠D(已知)∴∠D=∠BFD(等量代换)∠_____∥CD(__________________)∴∠B=∠C(____________)【答案】对顶角相等;等量代换;内错角相等,两直线平行;BFD;两直线平行,内错角相等;AB;内错角相等,两直线平行;两直线平行,内错角相等.【分析】先利用对顶角的性质证明∠2=∠3,再证明AE∥FD,可证明∠A=∠BFD,可得∠D=∠BFD,再证明AB∥CD,从而可得答案.【详解】证明:∵1=∠2(已知)又∵∠1=∠3(对顶角相等)∴∠2=∠3(等量代换)∴AE∥FD(内错角相等,两直线平行)∴∠A=∠BFD(两直线平行,内错角相等)∵∠A=∠D(已知)∴∠D=∠BFD(等量代换)∠AB∥CD(内错角相等,两直线平行)∴∠B=∠C(两直线平行,内错角相等)【点睛】本题考查的是对顶角的性质,平行线的判定与性质,熟练的利用平行线的判定与性质进行证明是解本题的关键.【变式2-1】(2022·黑龙江·哈尔滨市萧红中学校七年级阶段练习)阅读并完成下面的证明过程:已知:如图,AB∥EF,∠1=∠2,BE、CE分别平分∠ABC和∠BCD,求证:BE⊥CE.证明:∠BE、CE分别平分∠ABC和∠BCD.∠ABC∠∠ABE=∠EBC=12∠2=________=1∠BCD(角平分线定义)2又∠∠1=∠2,∠∠1=∠ECD()∠EF∥CD()又∠AB∥EF(已知)∠________________()∠∠ABC+∠BCD=180°()(∠ABC+∠BCD)=90°,∠∠ABE+∠2=12又∠AB∥EF,∠∠ABE=∠BEF()∠∠BEF+∠1=90°,∠∠BEC=90°,∠BE⊥CE()【答案】∠ECD;等量代换;内错角相等,两直线平行;AB∥CD;如果两条直线都与第三条直线平行,那么这两条直线也互相平行;两直线平行,同旁内角互补;两直线平行,内错角相等;垂直定义.【分析】根据平行线的性质、平行线的判定以及垂直的定义进行分析即可解答.【详解】证明:∠BE、CE分别平分∠ABC和∠BCD.∠ABC∠∠ABE=∠EBC=12∠BCD(角平分线定义)∠2=∠ECD=12又∠∠1=∠2,∠∠1=∠ECD(等量代换)∠EF∥CD(内错角相等,两直线平行)又∠AB∥EF(已知)∠AB∥CD(如果两条直线都与第三条直线平行,那么这两条直线也互相平行)∠∠ABC+∠BCD=180°(两直线平行,同旁内角互补)(∠ABC+∠BCD)=90°,∠∠ABE+∠2=12又∠AB∥EF,∠∠ABE=∠BEF(两直线平行,内错角相等)∠∠BEF+∠1=90°,∠∠BEC=90°,∠BE⊥CE(垂直定义).故答案为:∠ECD;等量代换;内错角相等,两直线平行;AB∥CD;如果两条直线都与第三条直线平行,那么这两条直线也互相平行;两直线平行,同旁内角互补;两直线平行,内错角相等;垂直定义.【点睛】本题主要考查了平行线的判定与性质、垂直的定义等知识点,灵活运用平行线的判定与性质是解答本题的关键.【变式2-2】(2022·湖南·株洲景炎学校七年级期中)完成下面证明过程并写出推理根据:已知:如图所示,∠BAP与∠APD互补,∠1=∠2.求证:∠E=∠F.证明:∠∠BAP与∠APD互补(已知),即∠BAP+∠APD=180°,∠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BAP=∠APC(_____________________).又∠∠1=∠2,∠∠BAP-∠1=∠APC-∠2(等式的性质),即∠3=∠4,∠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E=∠F(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AB;CD;同旁内角互补,两直线平行;两直线平行,内错角相等;AE;FP;内错角相等,两直线平行;两直线平行,内错角相等【分析】根据平行线的判定与性质,结合图形完成填空即可求解.【详解】∠∠BAP与∠APD互补(已知),即∠BAP+∠APD=180°,∠AB∥CD(同旁内角互补,两直线平行),∠∠BAP=∠APC(两直线平行,内错角相等).又∠∠1=∠2,∠∠BAP-∠1=∠APC-∠2(等式的性质),即∠3=∠4,∠AE∥FP(内错角相等,两直线平行),∠∠E=∠F(两直线平行,内错角相等)故答案为:AB;CD;同旁内角互补,两直线平行;两直线平行,内错角相等;AE;FP;内错角相等,两直线平行;两直线平行,内错角相等.【点睛】本题考查了平行线的性质与判定进行证明,掌握平行线的性质与判定是解题的关键.【变式2-3】(2022·重庆·巴川初级中学校七年级期中)推理填空:完成下面的证明过程.如图,已知∠1+∠2=180°,∠B=∠DEF,求证:.DE∠BC证明:∠∠1+∠2=180°()∠2=∠3(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3=180°∠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B=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B=∠DEF(已知)∠∠DEF=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DE∠BC()【答案】已知;对顶角相等;AB;EF;同旁内角互补,两直线平行;∠EFC;两直线平行,同位角相等;∠EFC;等量代换;内错角相等,两直线平行【分析】由于∠1+∠2=180°,∠2=∠3,则∠1+∠3=180°,根据同旁内角互补,两直线平行得到AB∥EF,则利用平行线的性质得∠B=∠CFE,由于∠B=∠DEF,所以∠DEF=∠CFE,于是根据平行线的判定得到DE∥BC.【详解】证明:∠∠1+∠2=180°(已知)∠2=∠3(对顶角相等)∠∠1+∠3=180°∠AB∥EF(同旁内角互补,两直线平行)∠∠B=∠EFC(两直线平行,同位角相等)∠∠B=∠DEF(已知)∠∠DEF=∠EFC(等量代换)∠DE∥BC(内错角相等,两直线平行)【点睛】本题考查了平行线的判定与性质:内错角相等,两直线平行;同旁内角互补,两直线平行;两直线平行,同位角相等.掌握平行线的判定与性质是解题的关键.【题型3 平行线与三角尺(直角顶点在平行线上)】【例3】(2022·辽宁·阜新实验中学七年级期末)如图,含有30°角的直角三角板的两个顶点E、F放在一个长方形的对边上,点E为直角顶点,∠EFG=30°,延长EG交CD于点P,如果∠3=65°,那么∠2的度数是()A.100°B.105°C.115°D.120°【答案】C【分析】根据直角三角形两锐角互余得到∠1=25°,根据平角的定义得到∠AEF=90°-∠1=65°,根据平行线的性质即可得到结论.【详解】解:∠∠D=90°,∠3=65°,∠∠1=25°,∠∠FEG=90°,∠∠AEF=90°-∠1=65°,∠AD∥BC,∠∠2=180°-∠AEF=115°,故选:C.【点睛】本题考查了直角三角形两锐角互余和平行线的性质,关键是得出∠AEF与∠2互补.【变式3-1】(2022·浙江·金华市第四中学九年级阶段练习)将一直角三角板与两边平行的纸条如图所示放置,下列结论:(1)∠1=∠2;(2)∠3=∠2;(3)∠2+∠4=90°;(4)∠4+∠5=180°,其中正确的个数是()A.1B.2C.3D.4【答案】D【分析】根据两直线平行同位角相等,内错角相等,同旁内角互补,及直角三角板的特殊性解答.【详解】解:∠纸条的两边平行,∠(1)∠1=∠2(两直线平行,同位角相等);(2)∠3=∠4(两直线平行,内错角相等);(4)∠4+∠5=180°(两直线平行,同旁内角互补)均正确;又∠直角三角板与纸条下线相交的角为90°,∠(3)∠2+∠4=90°,正确.故选:D.【点睛】本题考查平行线的性质,正确识别“三线八角”中的同位角、内错角、同旁内角是正确答题的关键.【变式3-2】(2022·山东青岛·七年级期中)将一块直角三角板ABC按如图方式放置,其中∠ABC=30°,A,B两点分别落在直线m、n上,∠1=20°,添加下列哪一个条件可使直线m∥n ()A.∠2=20°B.∠2=30°C.∠2=45°D.∠2=50°【答案】D【分析】根据平行线的判定定理求解即可.【详解】解:由平行线的判定可知,当∠2=∠ABC+∠1时,m∥n,即∠2=∠ABC+∠1=30°+20°=50°,故选:D.【点睛】本题考查了平行线的判定,熟练掌握平行线的判定定理是解题的关键.【变式3-3】(2022·河南南阳·二模)小明把一副三角板按如图所示方式摆放,直角边CD与直角边AB相交于点F,斜边DE∥BC,∠B=30°,∠E=45°,则∠CFB的度数是()A.95°B.115°C.105°D.125°【例4】(2022·全国·八年级专题练习)如图,a∥b,一块含45°的直角三角板的一个顶点落在直线b上,若∠1=58°54′,则∠2的度数为()A.103°6′B.104°6′C.103°54′D.104°54′【答案】C【分析】设∠2的同位角为∠3,∠3的邻补角为∠5,三角板的一个锐角为∠4,根据等腰三角板的特点可求出∠4,根据三角形内角和即可求出∠5,再根据平角的性质即可求出∠3,进而根据两直线平行同位角相等即可求出∠2.【详解】设∠2的同位角为∠3,∠3的邻补角为∠5,三角板的一个锐角为∠4,如图,∠直角三角板含一个45°的锐角,∠该三角板为等腰三角形,∠∠4=45°,∠∠1=58°54′,又∠在三角形中有∠1+∠4+∠5=180°,∠∠5=180°-(∠1+∠4)=180°-(58°54′+45°)=180°-103°54′=76°6′,∠∠3+∠5=180°,∠∠3=180°-∠5=180°-76°6′=103°54′,∠a∥b,∠∠2=∠3,∠∠2=103°54′,故选:C.【点睛】本题主要考查了平行线的性质以及三角形的内角和等知识,掌握两直线平行同位角相等是解答本题的关键.【变式4-1】(2022·山西晋中·七年级期末)用一块含60°角的直角三角板和一把直尺按图中所示的方式放置,其中直尺的直角顶点与三角板的60°角顶点重合,直尺两边分别与三角板的两条直角边相交,若∠1=50°,则∠2的度数为()A.25°B.22.5°C.20°D.15°【答案】C【分析】如图,根据题意得到∠C=90°,AB∠DE,∠CDF=60°.先根据三角形内角和求出∠ABC=40°,再根据平行的性质求出∠CDE=40°,即可求出∠2=20°.【详解】解:如图,由题意得∠C=90°,AB∠DE,∠CDF=60°.∠∠C=90°,∠1=50°,∠∠ABC=180°-∠C-∠1=40°,∠AB∠DE,∠∠CDE=∠CBA=40°,∠∠CDF=60°∠∠2=∠CDF-∠CDE=20°.故选:C【点睛】本题考查了三角形的内角和定理,平行线的性质,熟知两个定理并理解题意得到已知条件是解题的关键.【变式4-2】(2022·福建·莆田市城厢区南门学校七年级阶段练习)如图,AB∥CD,将一副直角三角板作如下摆放,∠GEF=60°,∠MNP=45°.下列结论:①GE∥MP;②∠EFN=150°;③∠BEF=75°;④∠AEG=∠PMN.其中正确的是_______.【答案】①②③④【分析】①由题意得∠G=∠MPN=∠MPG=90°,利用内错角相等,两直线平行即可判定GE∥MP;②由题意得∠EFG=30°,利用邻补角即可求出∠EFN的度数;③过点F作FH⊥AB,可得FH∥CD,从而得到∠HFN=∠MNP=45°,可求得∠EFN=105°,再利用平行线的性质即可求出∠BEF;④利用角的计算可求出∠AEG=45°,从而可判断.【详解】解:①∵∠G=∠MPN=∠MPG=90°,∴GE∥MP,故①正确;②∵∠EFG=30°,∴∠EFN=180°−30°=150°,故②正确;③过点F作EH∥AB,如图,∵AB∥CD,∴FH∥CD,∴∠HFN=∠MNP=45°,∴∠EFN=150°−45°=105°,∵FH∥AB,∴∠BEF=180°−105°=75°;故③正确;④∵∠GEF=60°,∠BEF=75°,∴∠AEG=180°−60°−75°=45°,∴∠AEG=∠PMN=45°,故④正确.故答案为:①②③④.【点睛】本题考查平行线的性质与判定,解题的关键是熟记平行线的判定条件与性质并灵活运用.【变式4-3】(2022·山东淄博·期末)如图所示,将一直角三角板放在AB,CD两条平行线之间:(1)图甲中,容易求得∠1+∠2=90°,请直接写出图乙中∠1,∠2的数量关系;(2)请问图丙中∠1,∠2的数量关系是什么?并加以说明;(3)请直接写出图丁中∠1,∠2的数量关系.【答案】(1)∠1+∠2=270°(2)∠2-∠1=90°;见解析(3)∠1=∠2+90°【分析】(1)过三角板的直角顶点作AB的平行线MN,得AB∥MN∥CD.根据两直线平行,同旁内角互补,即可得∠1,∠2的关系.(2)过三角板的直角顶点作AB的平行线MN,得AB∥MN∥CD.根据两直线平行,内错角相等,平角互补,即可得∠1,∠2的关系.(3)过点O作AB的平行线MN,得AB∥MN∥CD,据两直线平行,内错角相等,即可得∠1,∠2的关系.(1)如图,过三角板的直角顶点作AB的平行线MN,得AB∥MN∥CD∠∠1+∠3=180°,∠2+∠4=180°又∠∠3+∠4=90°∠∠1+∠3+∠2+∠4=180°+180°∠∠1+∠2=360°−90°=270°∠∠1+∠2=270°.(2)如图,过三角板的直角顶点作AB的平行线MN,得AB∥MN∥CD∠∠1=∠3,∠2+∠4=180°又∠∠3+∠4=90°∠∠1+180°−∠2=90°∠∠2−∠1=90°.(3)如图,过点O作AB的平行线MN,得AB∥MN∥CD∠∠MOC=∠2∠∠1=90°+∠MOC∠∠1=90°+∠2.【点睛】本题考查平行线的性质,解题的关键是掌握两直线平行,内错角相等,同旁内角互补;平角互补.【题型5 平行线的判定与性质综合(角度之间的数量关系)】【例5】(2022·黑龙江鹤岗·七年级期末)如图①,AB∥CD,M为平面内一点,若BM∠MC,则易证∠ABM与∠DCM互余.(1)如图②,AB∥CD.点M在射线EA上运动,猜想点M在点A和D之间时,∠BMC与∠ABM、∠DCM之间的数量关系,并证明.(2)在(1)的条件下,当点M在射线EA的其它位置上时(不与点E,A,D重合)请直接写出∠BMC与∠ABM、∠DCM之间的数量关系.又∠AB∥CD,∠MF∥CD,∠∠DCM=∠FMC,∠∠ABM+∠DCM=∠BMF+∠CMF=∠BMC;(2)解:当点M在E、A两点之间时,如图3,∠BMC=∠DCM-∠ABM;过M作MF∥AB,交EC于F,则∠ABM=∠BMF,又∠AB∥CD,∠MF∥CD,∠∠DCM=∠FMC,∠∠BMC=∠CMF-∠BMF=∠DCM-∠ABM;当点M在AD的延长线上时,如图4,∠BMC=∠ABM-∠DCM.过M作MF∥AB,交EC于F,则∠ABM=∠BMF,又∠AB∥CD,∠MF∥CD,∠∠DCM=∠FMC,∠∠BMC=∠BMF-∠CMF=∠ABM-∠DCM.【点睛】本题考查了平行线的判定和性质,关键是构建平行线,利用平行线的性质进行解答.解题时注意分类思想的运用.【变式5-1】(2022·辽宁·兴城市第二初级中学七年级阶段练习)已知,点A,点B分别在线段MN,PQ上,且∠ACB-∠MAC=∠CBP.(1)如图1,求证:MN∥PQ;(2)分别过点A和点C作直线AG、CH使AG∥CH,以点B为顶点的直角∠DBI的两边分别与直线CH,AG交于点F和点E,如图2,试判断∠CFB、∠BEG之间的数量关系,并证明;(3)在(2)的条件下,若BD和AE恰好分别平分∠CBP和∠CAN,并且∠ACB=80°,求∠CFB 的度数.(直接写出答案)【答案】(1)见解析(2)∠CFB−∠BEG=90°,证明见解析(3)∠CFB=130°【分析】(1)过C作CE∥MN,根据平行线的判定和性质即可得到结论;(2)过B作BR∥AG,根据平行线的性质得到∠BEG=∠EBR,∠RBF+∠CFB=180°,等量代换即可得到结论;(3)过E作ES∥MN,根据平行线的性质得到∠NAE=∠AES,∠QBE=∠BES,根据角平分线的定义得到∠NAE=∠EAC,∠CBD=∠DBP,根据四边形的内角和即可得到结论.(1)解:如图,过C作CE∥MN,∠∠1=∠MAC,∠∠2=∠ACB-∠1,∠∠2=∠ACB-∠MAC,∠∠ACB-∠MAC=∠CBP,∠∠2=∠CBP,∠CE∥PQ,∠MN∥PQ;(2)如图,过B作BR∥AG,∠AG∥CH,∠BR∥HF,∠∠BEG=∠EBR,∠RBF+∠CFB=180°,∠∠EBF=90°,∠∠BEG=∠EBR=90°-∠RBF,∠∠BEG=90°-∠RBF=90°-(180°-∠CFB),∠∠CFB-∠BEG=90°;(3)如图,过E作ES∥MN,∠MN∥PQ,∠ES∥PQ,∠∠NAE=∠AES,∠QBE=∠BES,∠BD和AE分别平分∠CBP和∠CAN,∠∠NAE=∠EAC,∠CBD=∠DBP,∠∠CAE=∠AES,∠∠EBD=90°,∠∠EBQ+∠PBD=∠EBC+∠CBD=90°,∠∠QBE=∠EBC,∠∠EBC=∠BES,(360°−∠ACB),∠∠AEB=∠AES+∠BES=∠CAE+∠EBC=12∠∠ACB=80°,∠∠AEB=140°,∠∠BEG=40°,∠∠CFB-∠BEG=90°,∠∠CFB=130°.【点睛】本题考查了平行线的判定和性质,余角的性质,四边形的内角和,正确的作出辅助线是解题的关键.【变式5-2】(2022·湖北·宜昌市第九中学七年级期中)如图,∠1=∠2,∠D=∠CMG.(1)求证:AD∥NG;(2)若∠A+∠DHG=180°,试探索:∠ANB,∠NBG,∠1的数量关系;(3)在(2)的条件下,若∠ANB:∠BNG=2:1,∠1=100°,∠NBG=130°,求∠A的度数.【答案】(1)见解析(2)∠NBG+∠1−∠ANB=180°(3)∠A=105°【分析】(1)由∠1=∠2,∠1=∠GFC,得到∠2=∠CFG,于是得到CM∥DE,根据平行线的性质得到∠D=∠ACM,等量代换得到∠CMG=∠ACM,于是得到结论.(2)过B作BP∥AN交NG于P,由于AD∥NG,于是得到∠D=∠DHG,等量代换得到∠A+∠D=180°,得到AN∥DH,根据平行线的判定得到BP∥CM,由平行线的性质得到∠PBG+∠1=180°,等量代换即可得到结论;(3)由∠1+∠PBG=180°,∠1=100°,得到∠PBG=80°,由于∠NBG=130°,于是得到∠ANB=∠NBP=50°,根据已知条件得到∠ANB:∠BNG=2:1,即可得到结论.(1)证明:∠∠1=∠2,∠1=∠GFC,∠∠2=∠CFG,∠CM∥DE,∠∠D=∠ACM,∠∠D=∠CMG,∠∠CMG=∠ACM,∠AD∥NG;(2)解:∠NBG−∠ANB+∠1=180°;理由如下:过B作BP∥AN交NG于P,∠∠ANB=∠NBP,∠AD∥NG,∠∠D=∠DHG,∠∠A+∠DHG=180°,∠∠A+∠D=180°,∠AN∥DH,又∠CM∠DH,∠BP∥CM,∠∠PBG+∠1=180°,∠∠PBG=∠NBG−∠NBP=∠NBG−∠ANB,∠∠NBG−∠ANB+∠1=180°;(3)解:∠∠1+∠PBG=180°,∠1=100°,∠∠PBG=80°,∠∠NBG=130°,∠∠ANB=∠NBP=50°,∠∠ANB:∠BNG=2:1,∠∠BNP=25°,∠∠ANG=75°,∠∠A=105°.【点睛】本题考查了平行线的判定和性质,对顶角的性质,正确的作出辅助线是解题的关键.【变式5-3】(2022·湖北·潜江市高石碑镇第一初级中学七年级期中)如图1,AB∥CD,直线AE分别交AB、CD于点A、E.点F是直线AE上一点,连结BF,BP平分∠ABF,EP平分∠AEC,BP与EP交于点P.(1)若点F是线段AE上一点,且BF∠AE,求∠P的度数;(2)若点F 是直线AE 上一动点(点F 与点A 不重合),请写出∠P 与∠AFB 之间的数量关系并证明. 【答案】(1)45°(2)当F 点在A 点上方时,∠BPE =12∠AFB ,当F 点在A 点下方时,∠BPE =90°﹣12∠AFB【分析】(1)过点P 作PQ ∥AB ,过点F 作FH ∥AB ,由平行线的性质得∠ABP +∠CEP =∠BPE ,∠ABF +∠CEF =∠BFE ,再由垂直定义和角平分线定义求得结果;(2)分三种情况:点F 在EA 的延长线上时,点F 在线段AE 上时,点F 在AE 的延长线上时,分别进行探究便可.(1)解:过点P 作PQ ∥AB ,过点F 作FH ∥AB ,∠AB ∥CD ,∠AB ∥CD ∥PQ ∥FH ,∠∠ABP =∠BPQ ,∠CEP =∠EPQ ,∠ABF =∠BFH ,∠CEF =∠EFH ,∠∠ABP +∠CEP =∠BPQ +∠EPQ =∠BPE ,∠ABF +∠CEF =∠BFH +∠EFH =∠BFE ,∠BF ∠AE ,∠∠ABF +∠CEF =∠BFE =90°,∠BP 平分∠ABF ,EP 平分∠AEC ,∠∠ABP +∠CEP =12(∠ABF +∠CEF )=45°, ∠∠BPE =45°;(2)①当点F 在EA 的延长线上时,∠BPE =12∠AFB ,理由如下:如备用图1,过点P作PQ∥AB,过点F作FH∥AB,过点P作PQ∥AB,过点F作FH∥AB,过点P 作PQ ∥AB ,过点F 作FH ∥AB ,∠AB ∥CD ,∠AB ∥CD ∥PQ ∥FH ,∠∠ABP =∠BPQ ,∠CEP =∠EPQ ,180°﹣∠ABF =∠BFH ,∠AEC =∠EFH ,∠∠CEP +∠ABP =∠EPQ +∠BPQ =∠BPE ,∠BFH ﹣∠EFH =180°﹣∠ABF ﹣∠AEC =∠AFB , ∠BP 平分∠ABF ,EP 平分∠AEC ,∠∠CEP +∠ABP =12(∠AEC +∠ABF )=12(180°﹣∠AFB ), ∠∠BPE =90°﹣12∠AFB ;综上,当E 点在A 点上方时,∠BPE =12∠AFB ,当E 点在A 点下方时,∠BPE =90°﹣12∠AFB . 【点睛】此题考查平行线的性质:两直线平行内错角相等,两直线平行同位角相等,两直线平行同旁内角互补,以及角平分线的性质,在相交线问题中通常作平行线利用平行线的性质解答,将角度转化由此求出答案.解题中运用分类思想解答问题.【题型6 平行线的判定与性质综合(求定值)】【例6】(2022·湖南·株洲二中七年级期末)实验证明,平面镜反射光线的规律是:射到平面镜上的光线和被反射出的光线与平面镜所夹的锐角相等.如图1,一束光线m 射到平面镜a 上,被a 反射后的光线为n ,则入射光线m 、反射光线n 与平面镜a 所夹的锐角∠1=∠2.(1)如图2,一束光线m 射到平面镜a 上,被a 反射到平面镜b 上,又被b 反射.若被b 反射出的光线n 与光线m 平行,且∠1=50°,则∠2= °,∠3= °.(2)请你猜想:当射到平面镜a 上的光线m ,经过平面镜a 、b 的两次反射后,入射光线m 与反射光线n 平行时,两平面镜a 、b 间的夹角∠3的大小是否为定值?若是定值,请求出∠3,若不是定值,请说明理由.(3)如图3,两面镜子的夹角为α°(0<α<90),进入光线与离开光线的夹角为β°(0<β<90).试探索α与β的数量关系,并说明理由.【答案】(1)100;90;(2)90°(3)2α+β=180°【分析】(1)根据平面镜反射光线的规律得∠1=∠4=50°,再利用平角的定义得∠5=80°,然后利用平行线的性质计算出∠2=100°,则∠6=40°,再利用三角形内角和定理计算∠3;(2)当∠3=90°时,根据三角形内角和定理得∠4+∠6=90°,则2∠4+2∠6=180°,利用平角的定义得到∠2+∠5=180°,然后根据平行线的判定得到m∥n;(3)由(1)可得,∠5=180°-2∠2,∠6=180°-2∠3,再根据∠2+∠3=180°-∠α,即可得出∠β=180°-∠5-∠6=2(∠2+∠3)-180°=2(180°-∠α)-180°=180°-2∠α.(1)解:如图:∠∠1=∠4=50°,∠∠5=180°-2×50°=80°,∠m∥n∠∠2+∠5=180°,∠∠2=100°,(180°-∠2)=40°,∠∠6=12∠∠3=180°-∠4-∠6=90°;故答案为:100,90;(2)当∠3=90°时,m∥n理由如下:∠∠3=90°,∠∠4+∠6=90°,∠2∠4+2∠6=180°,∠∠2+∠5=180°,∠m∥n;(3)解:如图3,由(1)可得,∠5=180°-2∠2,∠6=180°-2∠3,∠∠2+∠3=180°-∠α,∠∠β=180°-∠5-∠6=2(∠2+∠3)-180°=2(180°-∠α)-180°=180°-2∠α,∠α与β的数量关系为:2α+β=180°,故答案为:2α+β=180°.【点睛】本题考查了平行线的判定与性质以及三角形内角和定理,解题时注意:同旁内角互补,两直线平行;两直线平行,同旁内角互补.【变式6-1】(2022·河北保定·七年级阶段练习)如图,直线AB∠CD,点M,N分别在直线AB,CD 上,H为直线CD下方一点.(1)如图1,MH和NH相交于点H,求证:∠MHN=∠AMH−∠CNH.(温馨提示:可过点H 作AB的平行线)(2)延长HN至点G,∠BMH的平分线ME和∠GND的平分线NE相交于点E,HM与CD相交于点F.①如图2,若∠BME=50°,∠END=30°,求∠MHN的度数;②如图2,当点F在点N左侧时,若∠BME的度数为x°,∠END的度数为y°,且x+y的值是一个定值,请问∠MHN的度数是否会随x的变化而发生改变?若不变,求出∠MHN的度数;若变化,请说明理由.③如图3,当点N在点F左侧时,②中其他条件不变,请问∠MHN的度数是否会随x的变化而发生改变?若不变,直接写出....∠MHN的度数;若变化,请说明理由.【答案】(1)见解析(2)①20°;②不变,180°−2(x°+y°);③不变,2(x°+y°)−180°【分析】(1)过点H作HQ∥AB.可得HQ∥CD,从而得到∠AMH=∠MHQ,∠CNH=∠NHQ,即可求证;(2)①根据∠BME=50°,∠END=30°,可得∠BMH=100°,∠GND=60°,从而得到∠AMH=180°−∠BMH=80°,∠CNH=60°.再由∠MHN=∠AMH−∠CNH,即可求解;②根据题意可得∠AMH=180°−2x°,∠CNH=2y°,再由∠MHN=∠AMH−∠CNH,即可求解;③过点H作OH∠AB,根据平行线的性质,可证得∠MHN=∠OHM−∠OHN=∠BMH−∠DNH.从而得到∠MHN=2x°+2y°−180°=2(x°+y°)−180°,即可求解.(1)证明:如图,过点H作HQ∥AB.∠HQ∥AB且AB∥CD,∠HQ∥CD,∠∠AMH=∠MHQ,∠CNH=∠NHQ,∠∠MHN=∠MHQ−∠NHQ=∠AMH−∠CNH;(2)解:①ME平分∠BMH,∠BME=50°,∠∠BMH=100°,∠NE平分∠DNG,∠DNE=30°,∠∠GND=60°,∠∠AMH=180°−∠BMH=80°,∠CNH=60°.由(1)可知:∠MHN=∠AMH−∠CNH=80°−60°=20°.∠∠MHN=20°;②∠ME平分∠BMH,∠BME=x°,∠∠BMH=2x°,∠NE平分∠DNG,∠DNE=y°,∠∠GND=2y°,∠∠AMH=180°−2x°,∠CNH=2y°,∠∠MHN=180°−2x°−2y°=180°−2(x°+y°).∠x+y为一个定值,∠∠MHN不会随x的变化而发生改变,度数为180°−2(x°+y°);③不变,∠MHN的度数为2(x°+y°)−180°.理由如下:如图,过点H作OH∥AB,∠∠BMH=∠OHM,∠AB∥CD,∠OH∥CD,∠∠DNH=∠OHN,∠∠MHN=∠OHM−∠OHN=∠BMH−∠DNH.∠ME平分∠BMH,∠BME=x°,∠∠BMH=2x°∠NE平分∠DNG,∠DNE=y°,∠∠GND=2y°,∠∠DNH=180°−2y°,∠∠MHN=2x°−(180°−2y°),∠∠MHN=2x°+2y°−180°=2(x°+y°)−180°.∠x+y为一个定值,∠∠MHN不会随x的变化而改变.【点睛】本题主要考查了平行线的性质和判定,有关角平分线的计算,熟练掌握平行线的性质和判定,利用类比思想解答是解题的关键.【变式6-2】(2022·福建龙岩·七年级期末)如图1,点A、D分别在射线BM、CN线上,BM∥CN,BM∠BC于点B,AE平分∠BAD交BC于点E,连接DE,∠1+∠2=90°.(1)求证:AE∠ED;(2)求证:DE平分∠ADC;(3)如图2,∠EAM和∠EDN的平分线交于点F,试猜想∠F的值是否为定值,若是,请予以证明;若不是,请说明理由.【答案】(1)见解析(1)证明:如图1,过点E作EG∥BM,则∠1=∠3,∠BM∥CN,∠EG∥CN,∠∠4=∠2,∠∠3+∠4=∠1+∠2=90°,∠∠AED=90°,∠AE∠ED.(2)证明:∠ AE平分∠BAD,∠∠BAD=2∠1,∠BM∥CN,∠∠BAD+∠CDA=180°,∠2∠1+∠CDA,(3)∠F为定值.证明:如图2,过点F作FH∥BM,设∠AFH=α,∠DFH=β,∠BM∥CN,∠FH∥CN,∠∠α+∠β=∠6+∠7,∠∠EAM和∠EDN的平分线交于点F,∠∠α+∠β=12(180°−∠1)+12(180°−∠2)=180°−12(∠1+∠2)=180°−45°=135°,∠∠F=∠α+∠β=135°,∠∠F为定值,∠F=135°,故答案为:∠F=135°.【点睛】本题主要考查垂线、角平分线的性质,解题的关键是掌握垂垂线的概念和角平分线与∠CFM互补(1)如图1,试判断直线AB与直线CD的位置关系,并说明理由.(2)如图2,∠BEF与∠EFD的平分线交于点P,EP的延长线与CD交于点G,H是MN上一点,且GH⊥EG,求证:PF∥GH.(3)如图3,在(2)的条件下,连接PH,K是GH上一点,使∠PHK=∠HPK,作PQ平分∠EPK,求证:∠HPQ的大小是定值.【答案】(1)平行;理由见解析(2)见解析(3)见解析【分析】(1)根据同旁内角互补,两条直线平行,即可判断直线AB与直线CD平行;(2)先根据两条直线平行,同旁内角互补,再根据∠BEF与∠EFD的角平分线交于点P,可得∠EPF=90°,进而证明PF∥GH;(3)根据角平分线定义,及角的和差计算即可求得∠HPQ的度数.(1)解:结论:AB∥CD;理由如下:∠∠MEB与∠CFM互补,∠MEB=∠AEF,∠∠AEF与∠CFM互补,∠AB∥CD.(2)∠EG平分∠BEF,∠∠PEF=1∠BEF,2又∠FP平分∠EFD,∠∠EFP=1∠EFD,2由(1)知AB∥CD,∠∠BEF+∠EFD=180°,∠∠PEF+∠EFP=90°,∠∠EPF=90°,【例7】(2022·辽宁·鞍山市第十四中学七年级阶段练习)如图,已知AB//CD,若按图中规律继续划分下去,则∠1+∠2+⋯+∠n等于()A.n•1800B.2n•1800C.(n−1)•1800D.(n−1)2•1800【答案】C【分析】根据第1个图形∠1+∠2=180°,第2个图形∠1+∠2+∠3=2×180°,第,3个图形∠1+∠2+∠3+∠4=3×180°…,进而得出答案.【详解】(1)∠AB∠CD,∠∠1+∠2=180°(两直线平行,同旁内角互补);(2)过点E作一条直线EF平行于AB,∠AB∠CD,∠AB∠EF,CD∠EF,∠∠1+∠AEF=180°,∠FEC+∠3=180°,∠∠1+∠2+∠3=360°;(3)过点E、F作EM、FN平行于AB,∠AB∠CD,∠AB∠EM∠FN∠CD,∠∠1+∠AEM=180°,∠MEF+∠EFN=180°,∠NFC+∠4=180°;∠∠1+∠2+3+∠4=540°;(4)中,根据上述规律,显然作(n-1)条辅助线,运用(n-1)次两条直线平行,同旁内角互补.即可得到n个角的和是180°(n-1).故选:C.【点睛】此题主要考查了平行线的性质,正确得出图中变化规律是解题关键.【变式7-1】(2022·湖南·邵阳市第六中学八年级阶段练习)如图,已知直线AE,BF被直线AB所截,且AE//BF,AC1,BC1分别平分∠EAB,∠FBA;AC2,BC2分别平分∠BAC1和∠ABC1;AC3,BC3分别平分∠BAC2,∠ABC2…依次规律,得点C n,则∠C n的度数为()A.90−902n B.180−902n−1C.902n−1D.1802nAB∠CD.试求:(1)图(1)中∠A+∠C的度数,并说明理由.(2)图(2)中∠A+∠APC+∠C的度数,并说明理由.(3)图(3)中∠A+∠AEF+∠EFC+∠C的度数,并简要说明理由.(4)按上述规律,∠A+……+∠C(共有n个角相加)的和为【答案】(1)180°,理由见解析;(2)360°,理由见解析;(3)540°,理由见解析;(4)180°(n-1)【分析】(1)据两直线平行,同旁内角互补可得∠A+∠C=180°;(2)沿P作一条平行A B、CD的平行线PM,由两直线平行,同旁内角互补可得∠A+∠APM=180°,∠MPC+∠C=180°,故∠A+∠APC+∠C=360°;(3)根据第二题,同理可得∠A+∠AEF+∠EFC+∠C=540°;(4)由以上规律,有两个角时,和为180°;有三个角时和为360°;有四个角时和为540°…故可得有n个角时,和为180°(n-1).【详解】解:(1)∠AB∠CD,∠∠A+∠C=180°(两直线平行,同旁内角互补);(2)过点P作一条直线PM平行于AB,∠AB∠CD,∠AB∠PM,∠CD∠PM∠AB,∠∠A+∠APM=180°,∠MPC+∠C=180°,∠∠A+∠APC+∠C=360°;(3)分别过点E、F作EM、FN平行于AB,∠AB∠CD,∠AB∠EM∠FN∠CD,∠∠A+∠AEM=180°,∠MEF+∠EFN=180°,∠NFC+∠C=180°;∠∠A+∠AEF+∠EFC+∠C=540°;(4)由以上规律,有两个角时,和为180°;有三个角时和为360°;有四个角时和为540°…故可得有n个角时,和为180°(n-1).【点睛】本题主要考查两直线平行,同旁内角互补的性质,并考查学生通过计算总结规律的能力,是一道好题.【变式7-3】(2022·浙江·七年级阶段练习)阅读并探究下列问题.(1)如图①,将长方形纸片剪两刀,其中AB∥CD,则∠2与∠1、∠3有何关系?请进行证明.(2)如图②,将长方形纸片剪四刀,其中AB∥CD,则∠1、∠2、∠3、∠4、∠5的关系为.(3)如图③,将长方形纸片剪2016刀,其中AB∥CD,则共剪出个角.若将剪出的角(∠A、∠C除外)分别用∠E1、∠E2、∠E3…表示,则被剪出的这些角的关系为.(4)如图④,直线AB∥CD,∠EF A=∠HMN=x°,∠FGH=3x°,∠CNP=y°|2x+y−102|+√x+y−72=0由上述结论求∠GHM的度数.【答案】(1)∠1+∠3=∠2,证明见解析;(2)∠1+∠3+∠5=∠2+∠4;(3)2017,∠A+∠C+∠E2+∠E4+…+∠E2014=∠E1+∠E3+…+∠E2015.(4)48°.【分析】(1)过E点作EF∠AB,则EF∠CD,根据两直线平行,内错角相等得到∠AEF=∠1,∠CEF=∠3,即有∠2=∠1+∠3;(2)分别过E、G、F分别作EM∠AB,GN∠AB,FP∠AB,根据两直线平行,内错角相等,同(1)一样易得到∠2+∠4=∠1+∠3+∠5;(3)综合(1)(2)易得开口向左的角的度数的和等于开口向右的角的度数的和.(4)利用(3)的结论得到∠BFG+∠GHM+∠MND=∠FGH+∠HMN,易计算出∠GHM.。

湘教版七年级下册数学第四章相交线与平行线知识点归纳

湘教版七年级下册数学第四章相交线与平行线知识点归纳

湘教版七年级下册数学第四章相交线与平⾏线知识点归纳第四章(相交线与平⾏线)知识点集合⼀、相交与平⾏1.平⾏线的定义:在同⼀平⾯内,不相交的两条直线叫做平⾏线.注意:平⾏线的定义包含三层意思:(1)“在同⼀平⾯内”是前提条件;不在同⼀平⾯内的两条直线,叫异⾯直线。

(2)“不相交”就是说两条直线没有交点;(3)平⾏线指的是“两条直线”⽽不是两条射线或两条线段.两条射线平⾏,指的是这两条射线所在的直线平⾏。

两条线段平⾏,指的是这两条线段所在的直线平⾏。

2.在同⼀平⾯内,两条直线的位置关系只有平⾏与相交两种.3.平⾏线的基本事实(也称平⾏公理):过直线外⼀点有且只有⼀条直线与这条直线平⾏.4.平⾏线的推论(平⾏线的传递性):平⾏于同⼀条直线的两条直线平⾏⼏何语⾔表达:∵a//c , c//b(已知)a//b(平⾏于同⼀条直线的两条直线平⾏)判断正误:过⼀点有且只有⼀条直线与已经直线平⾏,对吗?()⼆.相交直线所成的⾓对顶⾓的定义:如果⼀个⾓的两边是另⼀个⾓的两边的反向延长线,那么这两个⾓互为对项⾓。

如图,⼀共有对对项⾓,分别是⼀共有对邻补⾓,分别是已知:直线AB 与CD 相交于O点(如图),试证明:∠1=∠3,∠2=∠4.对顶⾓相等的⼏何应⽤格式:∵直线 AB 与CD 相交于O点∴∠1=∠3,∠2=∠4(对顶⾓相等)或者由图知:∠1=∠3,∠2=∠4(对顶⾓相等)如图,直线a与直线b交于点0,若∠2是∠1的 3倍,则∠1,∠2,∠3,∠4各个⾓的度数分别为三线⼋⾓图:内错⾓,同位⾓,同旁内⾓的识别,截线与被截线的识别顾名思义法理解内错⾓,同位⾓,同旁内⾓内错⾓:就在是两条被截线的内部,并且在截线两边错开的两个⾓同位⾓:就是在相同位置的两个⾓同旁内⾓:在两条被截直线的内部,并且在截线同旁的两个⾓。

三.平移1.平移的定义:把图形上所有的点都按同⼀⽅向移动相同的距离,图形的这种变换叫做平移。

2.平移的两个要素是:平移的⽅向和平移的距离3.要判断⼀个运动是不是平移,要紧扣平移的特点:⼀变三不变,图形的位置发⽣改变,但是图形的⼤⼩,形状和⽅向不变。

七年级下册数学相交线与平行线知识点归纳

七年级下册数学相交线与平行线知识点归纳

七年级下册数学相交线与平行线知识点归纳相交线与平行线1、两条直线相交所成的四个角中,相邻的两个角叫做邻补角,特点是两个角共用一条边,另一条边互为反向延长线,性质是邻补角互补;相对的两个角叫做对顶角,特点是它们的两条边互为反向延长线。

性质是对顶角相等。

2、三线八角:对顶角(成正比),邻补角(优势互补),同位角,内错角,同旁内角。

3、两条直线被第三条直线所截:同位角f(在两条直线的同一旁,第三条直线的同一侧)内错角z(在两条直线内部,位于第三条直线两侧)同旁内角u(在两条直线内部,坐落于第三条直线同侧)4、两条直线相交所成的四个角中,如果有一个角为90度,则称这两条直线互相垂直。

其中一条直线叫做另外一条直线的垂线,他们的交点称为垂足。

5、横向三要素:横向关系,横向记号,像距6、垂直公理:过一点有且只有一条直线与已知直线垂直。

7、垂线段最长。

8、点到直线的距离:直线外一点到这条直线的垂线段的长度。

9、平行公理:经过直线外一点,存有且只有一条直线与这条直线平行。

推论:如果两条直线都与第三条直线平行,那么这两条直线也互相平行。

如果b//a,c//a,那么b//c10、平行线的认定:①同位角相等,两直线平行。

②内错角成正比,两直线平行。

③同旁内角互补,两直线平行。

11、推断:在同一平面内,如果两条直线都旋转轴同一条直线,那么这两条直线平行。

(一)正负数1.正数:大于0的数。

2.负数:小于0的数。

3.0即不是正数也不是负数。

4.正数大于0,负数小于0,正数大于负数。

(二)有理数1.有理数:由整数和分数组成的数。

包括:正整数、0、负整数,正分数、负分数。

可以写成两个整之比的形式。

(无理数是不能写成两个整数之比的形式,它写成小数形式,小数点后的数字是无限不循环的。

如:π)2.整数:正整数、0、正数整数,泛称整数。

3.分数:正分数、负分数。

(三)数轴1.数轴:用直线上的点表示数,这条直线叫做数轴。

(画一条直线,在直线上任取一点表示数0,这个零点叫做原点,规定直线上从原点向右或向上为正方向;选取适当的长度为单位长度,以便在数轴上取点。

第8讲 平行线的性质与用尺规作角七年级数学下册同步精品讲义

第8讲  平行线的性质与用尺规作角七年级数学下册同步精品讲义

第8讲平行线的性质与用尺规作角目标导航1.掌握平行线的性质,并能依据平行线的性质进行简单的推理;2.了解平行线的判定与性质的区别和联系,理解两条平行线的距离的概念;3、理解尺规作图的含义;4、能用尺规作一些基本的图形;5、通过尺规作图的理解进行一些线段和角的计算。

知识精讲知识点01平行线的性质一、平行线的性质性质1:两直线平行,同位角相等;性质2:两直线平行,内错角相等;性质3:两直线平行,同旁内角互补.要点诠释:(1)“同位角相等、内错角相等”、“同旁内角互补”都是平行线的性质的一部分内容,切不可忽视前提“两直线平行”.(2)从角的关系得到两直线平行,是平行线的判定;从平行线得到角相等或互补关系,是平行线的性质.二、平行的传递性如果两条直线都与第三条直线平行,那么这两条直线也互相平行.三、两条平行线的距离同时垂直于两条平行线,并且夹在这两条平行线间的线段的长度,叫做这两条平行线的距离.要点诠释:(1)求两条平行线的距离的方法是在一条直线上任找一点,向另一条直线作垂线,垂线段的长度就是两条平行线的距离.(2) 两条平行线的位置确定后,它们的距离就是个定值,不随垂线段的位置的改变而改变,即平行线间的距离处处相等.【知识拓展1】(2021秋•本溪期末)如图,将一个含有30°角的直角三角板放置在两条平行线a,b上,若∠1=115°,则∠2的度数为()A.85°B.75°C.55°D.95°【即学即练1】(2021秋•成都期末)如图,直线AB∥CD,点E在AC上,若∠A=130°,∠D=20°,则∠AED=()A.70°B.75°C.80°D.85°【即学即练2】(2021秋•武侯区期末)如图,把三角板的直角顶点放在直尺的一边上,已知直尺的对边平行,若∠1=25°,则∠2的度数为()A.25°B.55°C.65°D.75°【即学即练3】(2021秋•普宁市期末)如图,在△DEF中,点C在DF的延长线上,点B在EF上,且AB ∥CD,∠EBA=60°,则∠E+∠D的度数为()A.60°B.30°C.90°D.80°【即学即练4】(2021秋•铁西区期末)如图,AB∥CD∥EF,若∠ABC=125°,∠CEF=105°,则∠BCE的度数为.【即学即练5】(2021秋•宽城区期末)如图,直线m∥n.若∠1=40°,∠2=30°,则∠3的大小为度.【知识拓展2】(2021秋•成都期末)如图,AE∥BC,且∠ABD=∠ADB,∠DAE=∠E,若∠ABC=63°,求∠DBC的度数.【即学即练1】(2021秋•宝安区期末)生活中常见的探照灯、汽车大灯等灯具都与抛物线有关.如图,从光源P点照射到抛物线上的光线P A,PB等反射以后沿着与直线PF平行的方向射出,若∠CAP=α,∠DBP=β,则∠APB的度数为()A.2αB.2βC.α+βD.(α+β)【即学即练2】(2021秋•香坊区期末)如图,AD∥BC,∠C=30°,∠ADB:∠BDC=1:2,∠EAB=72°,以下四个说法:①∠CDF=30°;②∠ADB=50°;③∠ABD=22°;④∠CBN=108°;其中正确说法的个数是()A.1个B.2个C.3个D.4个【即学即练3】(2021秋•道里区期末)如图,AB∥CD,AD与BC相交于点F,BE平分∠ABC,DE平分∠ADC,∠AFB=96°,则∠BED的度数为度.【即学即练4】(2021秋•罗湖区期末)请解答下列各题:(1)阅读并回答:科学实验证明,平面镜反射光线的规律是:射到平面镜上的光线和被反射出的光线与平面镜所夹的角相等.如图1,一束平行光线AB与DE射向一个水平镜面后被反射.此时∠1=∠2,∠3=∠4.①由条件可知:∠1=∠3,依据是,∠2=∠4,依据是.②反射光线BC与EF平行,依据是.(2)解决问题:如图2,一束光线m射到平面镜a上,被a反射到平面镜b上,又被b镜反射,若b射出的光线n平行于m,且∠1=42°,则∠2=;∠3=.【即学即练5】(2021秋•南关区期末)如图,已知AB∥DC,AC⊥BC,AC平分∠DAB,∠B=50°,求∠D的大小.阅读下面的解答过程,并填括号里的空白(理由或数学式).解:∵AB∥DC(),∴∠B+∠DCB=180°().∵∠B=(已知),∴∠DCB=180°﹣∠B=180°﹣50°=130°.∵AC⊥BC(已知),∴∠ACB=(垂直的定义).∴∠2=.∵AB∥DC(已知),∴∠1=().∵AC平分∠DAB(已知),∴∠DAB=2∠1=(角平分线的定义).∵AB∥DC(已知),∴+∠DAB=180°(两条直线平行,同旁内角互补).∴∠D=180°﹣∠DAB=.【即学即练6】(2021秋•长春期末)已知AM∥CN,点B在直线AM、CN之间,AB⊥BC于点B.(1)如图1,请直接写出∠A和∠C之间的数量关系:.(2)如图2,∠A和∠C满足怎样的数量关系?请说明理由.(3)如图3,AE平分∠MAB,CH平分∠NCB,AE与CH交于点G,则∠AGH的度数为.知识点02 用尺规作角1.作图—尺规作图的定义(1)尺规作图是指用没有刻度的直尺和圆规作图.只使用圆规和直尺,并且只准许使用有限次,来解决不同的平面几何作图题.(2)基本要求它使用的直尺和圆规带有想像性质,跟现实中的并非完全相同.直尺必须没有刻度,无限长,且只能使用直尺的固定一侧.只可以用它来将两个点连在一起,不可以在上画刻度.圆规可以开至无限宽,但上面亦不能有刻度.它只可以拉开成你之前构造过的长度.2、作一个角等于已知角作一个角等于已知角的主要作用是作三角形和作平行线等.利用尺规作一个角等于已知角.已知:∠AOB(如图2-4-22所示).求作:∠A′O′B′,使∠A′O′B′=∠AOB.图2-4-22作法:(1)如图2-4-23所示,作射线O′B′;(2)以点O为圆心,以任意长为半径作弧,交OA于点D,交OB于点C;(3)以点O′为圆心,以OC长为半径作弧,交O′B′于点C′;(4)以点C′为圆心,以CD长为半径画弧,交前面的弧于点D′;(5)过点D′作射线O′A′.则∠A′O′B′就是所求作的角.图2-4-23【知识拓展1】(2021秋•无为市期末)下列尺规作图的语句正确的是()A.延长射线AB到DB.以点D为圆心,任意长为半径画弧C.作直线AB=3cmD.延长线段AB至C,使AC=BC【即学即练1】(2020秋•大连期末)下列作图语句中,叙述正确的是()A.延长线段AB到点C,使BC=ABB.画直线AB的中点CC.画直线AB=6cmD.延长射线OA到点B【即学即练2】只用的直尺和进行的作图称为尺规作图.【即学即练3】(2021春•铁岭月考)下列作图语句错误的个数是()①以点O为圆心作弧;②延长射线OM到点A;③延长线段AB到C,使BC=AB;④过三点A,B,C作直线.A.1个B.2个C.3个D.4个【即学即练4】(2021春•龙口市月考)下列画图语句中,正确的是()A.画射线OP=3cm B.画出A、B两点的距离C.延长射线OA D.连接A、B两点【即学即练5】(2011春•巴东县校级期末)作图题的书写步骤是、、,而且要画出,写出,保留.【即学即练6】(2019秋•成安县期末)下列画图语句中,正确的是()A.画射线OP=3cm B.连结A、B两点C.画出直线AB的中点D.画出A、B两点的距离【即学即练7】(2018秋•宁阳县期末)下列语句是有关几何作图的叙述.①以O为圆心作弧;②延长射线AB到点C;③作∠AOB,使∠AOB=∠1;④作直线AB,使AB=a;⑤过三角形ABC的顶点C作它的对边AB 的平行线.其中正确的有.(填序号即可)【即学即练8】如图,利用尺规,在△ABC的边AC上方作∠CAE=∠ACB,在射线AE上截取AD=BC,连接CD,并证明:CD∥AB(尺规作图要求保留作图痕迹,不写作法)【即学即练9】下列语句表示的图形是(只填序号)①过点O的三条直线与另条一直线分别相交于点B、C、D三点:.②以直线AB上一点O为顶点,在直线AB的同侧画∠AOC和∠BOD:.②过O点的一条直线和以O为端点两条射线与另一条直线分别相交于点B、C、D三点:.能力拓展类型一、平行线的性质例1、如图,已知AB∥CD,AP平分∠BAC,CP平分∠ACD,求∠APC的度数.【变式】如图,直线AB∥CD,∠C=44°,∠E为直角,则∠1等于()A.132°B.134°C.136°D.138°类型二、两平行线间的距离例2、如图,已知,l1∥l2,C1在l1上,并且C1A⊥l2,A为垂足,C2,C3是l1上任意两点,点B在l2上.设△ABC1的面积为S1,△ABC2的面积为S2,△ABC3的面积为S3,小颖认为S1=S2=S3,请帮小颖说明理由.【变式】下图是一个方形螺线.已知相邻均为1厘米,则螺线总长度是厘米.类型三、平行的性质与判定综合应用例3、如图所示,在长为50m,宽为22m的长方形地面上修筑宽度都为2 m的道路,余下的部分种植花草,求种植花草部分的面积.【变式】如图①,在宽为20m、长为30m的矩形地面上修建两条同样宽度的道路,余下部分作为耕地.根据图中数据,可得耕地的面积为()A.600m2B.551m2C.550m2D.500m2例4、如图所示,∠ABC的边BC与∠DEF的边DE交于点K,下面给出三个论断:①∠B=∠E;②AB∥DE;③BC∥EF.请你以其中的两个论断为条件,填入“已知”栏中,以一个论断为结论,填人“试说明”栏中,使之成为一个完整的正确命题,并将理由叙述出来.已知:如图所示,∠ABC的边BC与∠DEF的边DE交于点K,________,________,试说明________.【变式】已知,如图,∠1=∠2,∠3=65°,则∠4= .例5、如图,AB∥CD,点M,N分别为AB,CD上的点.(1)若点P1在两平行线内部,∠BMP1=45°,∠DNP1=30°,则∠MP1N=;(2)若P1,P2在两平行线内部,且P1P2不与AB平行,如图,请你猜想∠AMP1+∠P1 P2N与∠MP1 P2+∠P2ND的关系,并证明你的就论;(3)如图,若P1,P2,P3在两平行线内部,顺次连结M,P1,P2,P3,N,且P1P2,P2P3不与AB平行,直接写出你得到的就论.【变式】如图所示,一条公路修到湖边时,需拐弯绕湖而过,如果第一次拐角∠A是120°,第二次拐的角∠B是150°,第三次拐的角是∠C,这时的道路恰好和第一次拐弯之前的道路平行,则∠C是()A.120°B.130°C.140°D.150°类型四:尺规作图的定义例6.下列作图属于尺规作图的是()A.用三角尺作AB的平行线B.用刻度尺画线段AB=3 cmC.用直尺和圆规作直线AB的平行线D.用量角器画∠AOB的平分线OC类型五:作一个角等于已知角例7.如图2-4-24所示,已知∠AOB,求作∠CBO,使∠CBO=∠AOB,交OA于点C.图2-4-24类型六:作已知角的和、差、倍例8.如图2-4-25所示,已知∠α,∠β,求作一个角,使它等于∠α与∠β的和.图2-4-25分层提分题组A 基础过关练一.选择题(共5小题)1.(2021秋•杜尔伯特县期末)如图,已知l1∥l2,∠A=45°,∠2=100°,则∠1的度数为()A.50°B.55°C.45°D.60°2.(2020秋•历下区期末)如图,将长方形纸片ABCD沿对角线BD折叠,点C的对应点为E,若∠CBD=35°,则∠AFB的度数为()A.70°B.75°C.80°D.85°3.如图,AB∥EF,∠C=90°,则α、β和γ的关系是()A.β=α+γB.α+β+γ=180°C.α+β﹣γ=90°D.β+γ﹣α=180°4.下列画图语句中,正确的是()A.画射线OP=3 cm B.画出A、B两点的距离C.画出A、B两点的中点D.连接A、B两点5.在下列各题中,属于尺规作图的是()A.利用三角板画45°的角B.用直尺和三角板画平行线C.用直尺画一工件边缘的垂线D.用圆规在已知直线上截取一条线段等于已知线段二.填空题(共3小题)6.(2021秋•道里区期末)如图,∠AOB内有一点P,过点P画PC∥OB,PD∥OA,∠AOB=60°,则∠CPD的度数为度.7.(2019秋•辉县市期末)一个小区大门的栏杆如图所示,BA垂直地面AE于A,CD平行于地面AE,那么∠ABC+∠BCD=度.8.(2020秋•石狮市期末)如图,AB∥CD,∠EGB=50°,则∠CHG的大小为.三.解答题(共4小题)9.(2021秋•临漳县期末)探究:如图①,DE∥BC,EF∥AB,若∠ABC=50°,求∠DEF的度数.请将下面的解答过程补充完整,并填空.解:因为DE∥BC,所以∠DEF=().因为EF∥AB,所以=∠ABC().所以∠DEF=∠ABC(等量代换).因为∠ABC=50°,所以∠DEF=°.应用:如图②,DE∥BC,EF∥AB,若∠ABC=65°,求∠DEF的度数.10.(2021春•原州区期末)如图,AD∥BC,∠CAE的平分线是AD,∠C=65°.请你计算出∠DAE、∠CAB和∠B的度数.11.(2021春•敦化市期末)如图,已知:AE∥BF,∠A=∠F,证明:∠C=∠D.12.(2021春•南丹县期末)如图,在△ABC中,点D、E、F分别在边AB、AC、CB上,且DE∥BC,EF ∥AB,若∠ABC=65°,求∠DEF的度数.请将下面的解答过程补充完整:解:∵DE∥BC(),∴∠DEF=∠CFE(),∵EF∥AB,∴∠CFE=∠ABC(),∴∠DEF=∠ABC().∵∠ABC=65°,∴∠DEF=.题组B 能力提升练一.选择题(共6小题)1.(2020秋•南岸区期末)如图,D是∠ABC的边BC上一点,DE∥BA,∠CBE和∠CDE的平分线交于点F,若∠F=α,则∠ABE的大小为()A.αB.αC.2αD.2.(2021秋•上思县期中)如图所示,若AB∥DE,且∠E=55°,则∠B+∠C的度数是()A.135°B.125°C.55°D.45°3.(2021•临沭县模拟)如图,已知AB∥CD,∠A=56°,∠E=18°,则∠C的度数是()A.32°B.34°C.36°D.38°4.(2021•河南模拟)将含30°角的直角三角尺如图摆放,直线a∥b,若∠1=65°,则∠2的度数为()A.45°B.50°C.55°D.60°5.(2021秋•常州期中)下列作图语句正确的是()A.连接AD,并且平分∠BAC B.延长射线ABC.作∠AOB的平分线OC D.过点A作AB∥CD∥EF6.下列作图不是尺规作图的是()A.用直尺和圆规作线段a等于已知线段B.用直尺和圆规作一个角等于已知角C.用刻度尺和圆规作一条10cm的线段D.用直尺和圆规作一个三角形二.填空题(共4小题)7.(2021秋•南岗区期末)如图,m∥n,l⊥n,垂足为点A,l交m于点B,点C在直线n上,请在直线m 上取一点D,连接CD,过点D作DE⊥CD交直线l于点E,若∠BED=60°,则∠ACD=度.8.(2021秋•道里区期末)如图,a∥b,∠1=∠2,∠3=40°,则∠4等于度.9.(2020秋•成都期末)如图,把一条两边边沿互相平行的纸带折叠,若∠β=56°,则∠α=.10.(2021春•沙坪坝区校级期中)如图,将一张长方形的纸片沿折痕EF翻折,使点B、C分别落在点M、N的位置,且∠AFM=∠EFM,则∠NED=°.三.解答题(共4小题)11.(2021秋•农安县期末)已知直线AB∥CD,P为平面内一点,连接P A、PD.(1)如图1,已知∠A=50°,∠D=150°,求∠APD的度数;(2)如图2,判断∠P AB、∠CDP、∠APD之间的数量关系为.(3)如图3,在(2)的条件下,AP⊥PD,DN平分∠PDC,若∠P AN+∠P AB=∠APD,求∠AND的度数.12.(2021秋•嵩县期末)已知一角的两边与另一个角的两边分别平行,试探索这两个角之间的关系,并说明你的结论.(1)如图1所示,AB∥EF,BC∥DE,则∠1与∠2的关系是;(2)如图2所示,AB∥EF,BC∥DE,则∠1与∠2的关系是;(3)经过上述探索,我们可以得到一个结论(试用文字语言表述):;(4)若两个角的两边分别平行,且一个角比另一个角的2倍少30°,则这两个分别是多少度?13.(2021秋•虎林市期末)(1)如图(1),AB∥EF.求证:∠BCF=∠B+∠F.(2)当点C在直线BF的右侧时,如图(2),若AB∥EF,则∠BCF与∠B、∠F的关系如何?请说明理由.14.(2020秋•开江县期末)当光线经过镜面反射时,入射光线、反射光线与镜面所夹的角对应相等.例如:在图①、图②中都有∠1=∠2,∠3=∠4.设镜子AB与BC的夹角∠ABC=α.(1)如图①,若α=90°,判断入射光线EF与反射光线GH的位置关系,并说明理由.(2)如图②,若90°<α<180°,入射光线EF与反射光线GH的夹角∠FMH=β.探索α与β的数量关系,并说明理由.(3)如图③,若α=130°,设镜子CD与BC的夹角∠BCD为钝角,入射光线EF与镜面AB的夹角∠1=x(0°<x<90°).已知入射光线EF从镜面AB开始反射,经过n(n为正整数,且n≤3)次反射,当第n次反射光线与入射光线EF平行时,请直接写出∠BCD的度数(可用含x的代数式表示).题组C 培优拔尖练一.选择题(共1小题)1.(2021春•红谷滩区校级期末)如图,将长方形ABCD沿线段EF折叠到EB'C'F的位置,若∠EFC'=100°,则∠DFC'的度数为()A.20°B.30°C.40°D.50°二.填空题(共7小题)2.(2021秋•香坊区校级期中)已知AB∥CD,∠ACD=60°,∠BAE:∠CAE=2:3,∠FCD=4∠FCE,若∠AEC=78°,则∠AFC=.3.(2021春•东港区校级期末)把一张对边互相平行的纸条,折成如图所示,EF是折痕,若∠EFB=32°,则下列结论:①∠C'EF=32°;②∠AEC=1480';③∠BGE=64°;④∠BFD=116°.正确的有个.4.(2021春•涡阳县期末)如图,AB∥CD,P2E平分∠P1EB,P2F平分∠P1FD,若设∠P1EB=x°,∠P1FD =y°则∠P1=(x+y)度(用x,y的代数式表示),若P3E平分∠P2EB,P3F平分∠P2FD,可得∠P3,P4E平分∠P3EB,P4F平分∠P3FD,可得∠P4…,依次平分下去,则∠P n=度.5.(2021春•辛集市期末)把一张长方形纸片ABCD沿EF折叠后ED与BC的交点为G,D、C分别在M、N的位置上,若∠EFG=49°,则∠2﹣∠1=.6.(2021春•乐清市期末)将一副三角板如图1所示摆放,直线GH∥MN,现将三角板ABC绕点A以每秒1°的速度顺时针旋转,同时三角板DEF绕点D以每秒2°的速度顺时针旋转,设时间为t秒,如图2,∠BAH=t°,∠FDM=2t°,且0≤t≤150,若边BC与三角板的一条直角边(边DE,DF)平行时,则所有满足条件的t的值为.7.(2021春•钦州期末)如图,已知AB∥CD,BE、DE的交点为E,现作如下操作:第一次操作,分别作∠ABE和∠CDE的平分线,交点为E1,第二次操作,分别作∠ABE1和∠CDE1的平分线,交点为E2,第三次操作,分别作∠ABE2和∠CDE2的平分线,交点为E3,…第n(n≥2)次操作,分别作∠ABE n﹣1和∠CDE n﹣1的平分线,交点为E n,若∠E n=α度,则∠BED=度.8.(2021春•奉化区校级期末)如图,AB∥CD,∠DCE的角平分线CG的反向延长线和∠ABE的角平分线BF交于点F,∠E﹣∠F=33°,则∠E=.三.解答题(共5小题)9.(2021秋•农安县期末)如图,点P是∠AOB的边OB上的一点,过点P画OB的垂线,交OA于点C;(1)过点P画OA的垂线,垂足为H;(2)线段PH的长度是点P到的距离,是点C到直线OB的距离.线段PC、PH、OC这三条线段大小关系是(用“<”号连接)10.(2021秋•南岗区校级期中)已知,AB∥DE,点C在AB上方,连接BC、CD.(1)如图1,求证:∠BCD+∠CDE=∠ABC;(2)如图2,过点C作CF⊥BC交ED的延长线于点F,探究∠ABC和∠F之间的数量关系;(3)如图3,在(2)的条件下,∠CFD的平分线交CD于点G,连接GB并延长至点H,若BH平分∠ABC,求∠BGD﹣∠CGF的值.11.(2021•泉州模拟)如图,已知AB∥CD,BE平分∠ABD,DE平分∠BDC.(∠ABD的度数大于90°小于120°)(1)求证:∠BED=90°;(2)若点F为射线BE上一点,∠EDF=α,∠ABF的角平分线BG与∠CDF的角平分线DG交于点G,试用含α的式子表示∠BGD的大小;(3)延长BE交CD于点H,点F为线段BH上一动点,∠ABF邻补角的角平分线与∠CDF邻补角的角平分线DG交于点G,探究∠BGD与∠BFD之间的数量关系,请直接写出结论:.(题中所有的角都是大于0°小于180°的角)12.(2021春•靖江市期末)当光线经过镜面反射时,入射光线、反射光线与镜面所夹的角对应相等.例如:在图①、图③中,都有∠1=∠2,∠3=∠4.设镜子AB与BC的夹角∠ABC=α.(1)如图①,若α=90°,判断入射光线FE与反射光线GH的位置关系,并说明理由;(2)如图②,若α=135°,设镜子CD与BC的夹角∠BCD=θ(90°<θ<180°),入射光线FE与镜面AB的夹角∠1=m(0°<m<90°),已知入射光线FE从镜面AB开始反射,经过3次反射后,反射光线与入射光线FE平行,请用含有m的代数式直接表示θ的度数;(3)如图③,若90°<α<180°,∠1=20°,入射光线FE与反射光线GH的夹角∠FMH=β.若△MEG为锐角三角形,请求出α的取值范围.13.(2021春•江汉区期中)问题探究:如图①,已知AB∥CD,我们发现∠E=∠B+∠D.我们怎么证明这个结论呢?张山同学:如图②,过点E作EF∥AB,把∠BED分成∠BEF与∠DEF的和,然后分别证明∠BEF=∠B,∠DEF=∠D.李思同学:如图③,过点B作BF∥DE,则∠E=∠EBF,再证明∠ABF=∠D.问题解答:(1)请按张山同学的思路,写出证明过程;(2)请按李思同学的思路,写出证明过程;问题迁移:(3)如图④,已知AB∥CD,EF平分∠AEC,FD平分∠EDC.若∠CED=3∠F,请直接写出∠F的度数.。

七年级下册数学平行线及其判定

七年级下册数学平行线及其判定

七年级下册数学平行线及其判定平行线及其判定一、什么是平行线在数学中,平行线指的是两条线段在共线的情况下,两条线段的端点不重合,其余点在这两条线段上都存在。

它们在每一条垂直于这两条线段的直线上,都有两个相对对称的直线,这样它们才能称之为平行线。

二、平行线判定1、直角三角形平行线判定一个直角三角形有两条斜边,如果其中任意一条斜边与直角边平行,则另外一条斜边也必定与直角边平行,因此斜边两条线段相互也是平行的。

2、锐角三角形平行线判定对于锐角三角形,根据角平行定理,其中任意两条边所对的角是相等的,那么当两条边所在的直线交于相同的角点时,这两条边所在的线段就是平行线。

3、同长角相等平行线判定倘若一个四边形有两条对角线,其中任意两个角的长度和两个角的大小都相等,那么对角线所在的线段便是平行的。

4、直角三角形内连接平行线判定如果一个三角形是直角三角形,它的两个斜边上各准备了一条连接线,则两条连接线在垂直于直角边的水平线上,一定是平行的,因为斜边所在的两条线段也是平行线。

三、平行线的性质(1)平行线恒有相同距离,任何两个任意点(包括其端点)到平行线的投影都有相同的距离;(2)平行线内任何一条线段,到两个平行线的投影都有相同的距离;(3)平行线之间任何一点的投影到平行线的端点都有相同的距离;(4)在两个平行的线段上的一点,它到两条平行线的距离都是相等的。

四、结论平行线是数学中一个重要的概念,它在解决几何问题中有着重要的作用。

因为之前的分析,我们可以得出,平行线有其特殊的性质,其中比较重要的是恒有相同距离,可以给几何问题带来极大的方便,可以帮助我们准确地判断两条线段是否是平行线。

人教版七年级下册数学《平行线及其判定》期末复习讲义(含知识点和习题)

人教版七年级下册数学《平行线及其判定》期末复习讲义(含知识点和习题)

第五章《相交线与平行线》期末复习讲义5.2平行线及其判定【知识回顾】一.平行线1.定义:在同一平面内,__________的两条直线叫做平行线2.要点剖析(1):平行线的特征:在同一平面内;是直线;没有公共点。

(2)在同一平面内,不重合的两条直线的位置关系只有相交和平行两种,重合的直线视为一条直线。

(3)平行线是指的两条直线的位置关系,两条射线或线段平行,是指的它们所在的直线平行。

二.平行线的画法1.“一落”把三角尺的一边落在已知直线上2.“二靠”用直尺紧靠三角尺的另一边3.“三推”把三角尺沿着直尺推到三角尺的一边刚好过已知点的位置4.“四画”沿三角尺过已知点的边画直线三.平行公理及其推论1.平行公理:经过直线外一点,_________一条直线与这条直线平行2.平行公理的推论:如果两条直线都与_________直线平行,那么这两条直线也互相平行四.平行线的判定1.同位角相等,两直线_________2.内错角相等,两直线_________3.同旁内角互补,两直线___________4.在同一平面内,垂直于_______________的两条直线互相平行题型拓展题型1 平行公理及其推论的应用例1:1.如图,取一张长方形的硬纸板ABCD,将硬纸板ABCD对折使CD与AB重合,EF 为折痕.把长方形ABEF平放在桌面上,另一个面CDEF无论怎么改变位置,总有CD∥AB存在,你知道为什么吗?例2:2.如图,取一张长方形的硬纸片ABCD对折,MN是折痕,把ABNM平摊在桌面上,另一个面CDMN不论怎样改变位置,总有MN∥∥.因此∥.题型2 综合运用各种判定方法判定两条直线平行例1:3.如图,∠1=47°,∠2=133°,∠D=47°,那么BC与DE平行吗?AB与CD呢?为什么?例2:4.阅读下面的推理过程,在括号内填上推理的依据,如图:因为∠1+∠2=180°,∠2+∠4=180°(已知)所以∠1=∠4,()所以a∥c.()又因为∠2+∠3=180°(已知)∠3=∠6()所以∠2+∠6=180°,()所以a∥b.()所以b∥c.()题型3 平行线判定的开放探究题例1:5.如图,∠A=60°,∠1=60°,∠2=120°,猜想图中哪些直线平行,并证明.例2:6.如图,直线a,b被c所截,∠1=50°,若要a∥b,则需增加条件(填图中某角的度数);依据是.题型4 平行线的判定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例1:7.如图所示,给你两块同样的三角板和一根直尺(直尺比桌子长),请你设计一个方案,检验桌子的相对边缘线是否平行?例2:8.在铺设铁轨时,两条直轨必须是互相平行的,如图,已经知道∠2是直角,那么再度量图中已标出的哪个角,就可以判断两条直线是否平行?为什么?课后提高训练9.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平行于同一条直线的两直线平行B.两直线平行,同旁内角互补C.对顶角相等D.同位角相等10.如图,下面哪个条件不能判断AC∥EF的是()A.∠1=∠2B.∠4=∠C C.∠1+∠3=180°D.∠3+∠C=180°11.如图,平面内有五条直线l1、l2、l3、l4、l5,根据所标角度,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l1∥l2B.l2∥l3C.l1∥l3D.l4∥l512.如图,在下列条件中,能判断AB∥CD的是()A.∠1=∠4B.∠BAD=∠BCDC.∠BAD+∠ADC=180°D.∠2=∠313.如图所示,下列推理正确的是()A.∵∠1=∠4(已知)∴AB∥CD(内错角相等,两直线平行)B.∵∠2=∠3(已知)∴AE∥DF(内错角相等,两直线平行)C.∵∠1=∠3(已知)∴AB∥DF(内错角相等,两直线平行)D.∵∠2=∠2(已知)∴AE∥DC(内错角相等,两直线平行)14.下列说法中正确的个数为()①过一点有且只有一条直线与已知直线垂直②两条直线被第三条直线所截,同位角相等③经过两点有一条直线,并且只有一条直线④在同一平面内,不重合的两条直线不是平行就是相交A.1个B.2个C.3个D.4个15.如图,下列能判定AB∥CD的条件有(填序号)①∠B+∠BCD=180°;②∠2=∠3;③∠1=∠4;④∠B=∠5;⑤∠D=∠5.16.如图,要使BE∥DF,需补充一个条件,你认为这个条件应该是(填一个条件即可).17.一副三角板按如图所示叠放在一起,其中点C、D重合,若固三角板定ABC,改变三角板AED的位置(其中A点位置始终不变),当∠CAD=时,ED∥AC.18.如图,直线a、b被直线c所截,现给出的下列四个条件:①∠4=∠7;②∠2=∠5;③∠2+∠3=180°;④∠2=∠7.其中能判定a∥b的条件的序号是.19.已知:∠A=∠C=120°,∠AEF=∠CEF=60°,求证:AB∥CD.20.如图,若∠1=42°,∠2=53°,∠3=85°,则直线l1与l2平行吗?判断并说明理由.21.如图,已知CD⊥AD于点D,DA⊥AB于点A,∠1=∠2,试说明DF∥AE.解:因为CD⊥AD(已知),所以∠CDA=90°().同理∠DAB=90°.所以∠CDA=∠DAB=90°().即∠1+∠3=∠2+∠4=90°.因为∠1=∠2(已知),所以∠3=∠4().所以DF∥AE().22.完成下列证明过程,并在括号内填上依据.如图,点E在AB上,点F在CD上,∠1=∠2,∠B=∠C,求证AB∥CD.证明:∵∠1=∠2(已知),∠1=∠4(),∴∠2=∠4(等量代换),∴().∴∠3=∠C().又∵∠B=∠C(已知),∴∠3=∠B(等量代换),∴AB∥CD().参考答案与解析1.解:∵四边形FECD是矩形,∴CD∥EF;又∵四边形ABEF是矩形,∴AB∥EF,∴CD∥AB.2.解:∵长方形的硬纸片ABCD对折,MN是折痕,∴MN∥AB,MN∥CD,即MN∥AB∥CD,∴AB∥CD(平行于同一直线的两条直线互相平行).故各空依次填AB、CD、AB、CD.3.解:BC∥DE,AB∥CD.理由如下:∵∠1=47°,∠2=133°,而∠ABC=∠1=47°,∴∠ABC+∠2=180°,∴AB∥CD;∵∠2=133°,∴∠BCD=180°﹣133°=47°,而∠D=47°,∴∠BCD=∠D,∴BC∥DE.4.解:因为∠1+∠2=180°,∠2+∠4=180°(已知),所以∠1=∠4,(同角的补角相等)所以a∥c.(内错角相等,两直线平行)又因为∠2+∠3=180°(已知)∠3=∠6(对顶角相等)所以∠2+∠6=180°,(等量代换)所以a∥b.(同旁内角互补,两直线平行)所以b∥c.(平行于同一条直线的两条直线平行).故答案为:同角的补角相等;内错角相等,两直线平行;对顶角相等;等量代换;同旁内角互补,两直线平行;平行于同一条直线的两条直线平行.5.解:如图,∵∠A=60°,∠1=60°,∴∠A=∠1,∴DE∥AC.又∵∠A=60°,∠2=120°,∴∠A+∠2=180°,∴EF∥AB.6.解:∵∠3=50°,1=50°,∴∠1=∠3,∴a∥b(同位角相等,两直线平行).故答案为:∠3=50°;同位角相等;两直线平行.7.解:(1)将直尺放在桌面上,使其与桌面一组对边相交;(2)将三角板一边贴近直尺,斜边贴近桌面边缘;(3)使另一个三角形同样方法放置,如果相符合说明对边平行,原理如图所示,若∠1=∠2则a∥b,再检查另一组对边是否平行.8.解:①通过度量∠3的度数,若满足∠2+∠3=180°,根据同旁内角互补,两直线平行,就可以验证这个结论;②通过度量∠4的度数,若满足∠2=∠4,根据同位角相等,两直线平行,就可以验证这个结论;③通过度量∠5的度数,若满足∠2=∠5,根据内错角相等,两直线平行,就可以验证这个结论.9. D10.C11.D12.C13.B14.B15.解:选项①中∵∠B+∠BCD=180°,∴AB∥CD(同旁内角互补,两直线平行),所以正确;选项②中,∵∠2=∠3,∴AD∥BC(内错角相等,两直线平行),所以错误;选项③中,∵∠1=∠4,∴AB∥CD(内错角相等,两直线平行),所以正确;选项④中,∵∠B=∠5,∴AB∥CD(同位角相等,两直线平行),所以正确;选项⑤中,∠D=∠5,∴AD∥BC(内错角相等,两直线平行),所以错误;故答案为:①③④.16.解:添加条件为:∠D=∠COE.理由如下:∵∠D=∠COE,∴BE∥DE(同位角相等,两直线平行).故答案为:∠D=∠COE(答案不唯一).17.解:如图所示:当ED∥AC时,∠CAD=∠D=30°;如图所示,当ED∥AC时,∠E=∠EAC=60°,∴∠CAD=60°+90°=150°;故答案为:30°或150°.18.解:当∠4=∠7时,a∥b,故①正确;当∠2=∠5时,无法证明a∥b,故②错误;当∠2+∠3=180°时,无法证明a∥b,故③错误;当∠2=∠7时,a∥b,故④正确;故答案为:①④.19.证明:∵∠A=∠C=120°,∠AEF=∠CEF=60°,∴∠A+∠AEF=180°,∠C+∠CEF=180°,∴AB∥EF,CD∥EF,∴AB∥CD.20.解:直线l1与l2平行,理由:∵∠1=∠4,∠2=∠5,∠1=42°,∠2=53°,∴∠4=42°,∠5=53°,又∵∠3=85°,∴∠3+∠5=85°+53°=138°,∴∠3+∠5+∠4=138°+42°=180°,∴l1∥l2(同旁内角互补,两直线平行).21.解:因为CD⊥AD(已知),所以∠CDA=90°(垂直的定义),同理∠DAB=90°.所以∠CDA=∠DAB=90°(等量代换),即∠1+∠3=∠2+∠4=90°.因为∠1=∠2(已知),所以∠3=∠4(等式的性质1),所以DF∥AE(内错角相等,两直线平行).22.证明:∵∠1=∠2(已知),∠1=∠4(对顶角相等),∴∠2=∠4(等量代换),∴CE∥BF(同位角相等,两直线平行).∴∠3=∠C(两直线平行,同位角相等).又∵∠B=∠C(已知),∴∠3=∠B(等量代换),∴AB∥CD(内错角相等,两直线平行).故答案为:对顶角相等;CE∥BF;同位角相等,两直线平行;C;两直线平行,同位角相等;内错角相等,两直线平行.。

七年级数学下册 专题 第6讲 平行线重点、考点知识总结及练习

七年级数学下册 专题 第6讲 平行线重点、考点知识总结及练习

专题第6讲平行线知识点1 平行公理及推论1. 在同一平面内,不重合的两条直线只有两种位置关系:相交和平行.直线a与直线b不相交时,直线a与b互相平行,记作a∥b.2. 平行公理:经过直线外一点,有且只有一条直线与已知直线平行.平行公理的推论:如果两条直线都与第三条直线平行,那么这两条直线也互相平行. 【典例】1.如图,直线a,点B,点C.(1)过点B画直线a的平行线,能画几条?(2)过点C画直线a的平行线,它与(1)中所作的直线平行吗?【解析】解:(1)由平行公理可知,过直线a外的一点B画直线a的平行线,有且只有一条直线与直线a平行;(2)过点C画直线a的平行线,它与(1)中所作的直线平行.理由如下:如图,∵b∥a,c∥a,∴c∥b.【方法总结】本题考查了平行公理及其推论.平行公理:经过直线外一点,有且只有一条直线与这条直线平行.在公理中,要准确理解“有且只有”的含义.从作图的角度说,它是“能但只能画出一条”的意思.推论:如果两条直线都与第三条直线平行,那么这两条直线也互相平行.平行公理的推论是判定两直线平行的一种常用方法,要牢固掌握.【随堂练习】1.下列说法中错误的个数是()(1)过一点有且只有一条直线与已知直线平行;(2)过一点有且只有一条直线与已知直线垂直;(3)在同一平面内,两条直线的位置关系只有相交,平行两种;(4)不相交的两条直线叫做平行线.A.1个B.2个C.3个D.4个【解答】解:(1)在同一平面内,过直线外一点一点有且只有一条直线与已知直线平行,原来的说法错误;(2)在同一平面内,过一点有且只有一条直线与已知直线垂直,原来的说法错误;(3)在同一平面内,两条直线的位置关系只有相交,平行两种是正确的;(4)在同一平面内,不相交的两条直线叫做平行线,原来的说法错误.故说法中错误的个数是3个.故选:C.2.请你动手试试,过一条直线外的一点作这条直线的平行线,能作几条?由此能得出一个什么数学结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解答】解:过一条直线外的一点作这条直线的平行线,能做1条,理由是:过直线外一点有且只有一条直线与这条直线平行.故答案为:能做一条,过直线外一点有且只有一条直线与这条直线平行.知识点2 平行线的判定1. 平行线的判定方法:判定方法1 两条直线被第三条直线所截,如果同位角相等,那么这两条直线平行.简单说成:同位角相等,两直线平行.如图1,∵∠4=∠2,∴a∥b.判定方法2 两条直线被第三条直线所截,如果内错角相等,那么这两条直线平行.简单说成:内错角相等,两直线平行.如图2,∵∠4=∠5,∴a∥b.判定方法3 两条直线被第三条直线所截,如果同旁内角互补,那么这两条直线平行.简单说成:同旁内角互补,两直线平行.如图3,∵∠4+∠1=180°,∴a∥b.2. 重要结论:在同一平面内,垂直于同一条直线的两条直线互相平行.注意:条件“同一平面”不能缺少,否则结论不成立.【典例】1.如图,BE平分∠ABD,DE平分∠BDC,且∠E为直角,AB与CD平行吗?试说明理由.【解析】解:AB∥CD.理由:∵BE平分∠ABD(已知),∴∠ABD=2∠α(角平分线的定义).∵DE平分∠BDC(已知),∴∠BDC=2∠β(角平分线的定义),∴∠ABD+∠BDC=2∠α+2∠β=2(∠α+∠β)(等量代换).∵∠E为直角,即∠E=90°(已知),∴∠α+∠β=90°(直角三角形的两个锐角互余),∴∠ABD+∠BDC=180°(等量代换).∴AB∥CD(同旁内角互补,两直线平行).【方法总结】首先根据角平分线的定义可得∠ABD=2∠α,∠BDC=2∠β,根据等量代换可得∠ABD+∠BDC=2(∠α+∠β).由∠E为直角可得∠α+∠β=90°,进而得到∠ABD+∠BDC=180°,然后根据“同旁内角互补,两直线平行”可得答案.此题主要考查了平行线的判定,关键是掌握角平分线的定义和平行线的判定方法.【随堂练习】1.完成下面的证明,括号内填根据.如图,直线a、b、c被直线l所截,量得∠1=65°,∠2=115°,∠3=65°.求证:a∥b证明:∠1=65°,∠3=65°∴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115°,∠3=65°∴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a∥b【解答】证明:∵∠1=65°,∠3=65°∴∠1=∠3,∴a∥c(同位角相等,两直线平行),∵∠2=115°,∠3=65°∴∠2+∠3=180°,∴b∥c(同旁内角相等,两直线平行)∴a∥b(如果两条直线都与第三条直线平行,那么这两条直线也互相平行)故答案为:∠1=∠3;a∥c(同位角相等,两直线平行);∠2+∠3=180°;b ∥c(同旁内角相等,两直线平行).2.如图,BE平分∠ABD,DE平分∠BDC,且∠1+∠2=90°.求证:AB∥CD.【解答】解:∵BE平分∠ABD,DE平分∠BDC(已知),∴∠ABD=2∠1,∠BDC=2∠2(角平分线定义),∵∠1+∠2=90°,∴∠ABD+∠BDC=2(∠1+∠2)=180°,∴AB∥CD(同旁内角互补,两直线平行).3.如图,已知∠1=30°,∠B=60°,AB⊥AC,将证明AD∥BC的过程填写完整.证明:∵AB⊥AC∴∠_____=____°(______)∵∠1=30°∴∠BAD=∠_____+∠___=_____°又∵∠B=60°∴∠BAD+∠B=_____°∴AD∥BC(______________)【解答】证明:∵AB⊥AC∴∠BAC=90°(垂直定义)∵∠1=30°∴∠BAD=∠BAC+∠1=120°又∵∠B=60°∴∠BAD+∠B=180°∴AD∥BC(同旁内角互补,两直线平行)故答案为:BAC,90,垂直定义,BAC,1,120,180,同旁内角互补,两直线平行.知识点3 平行线的性质平行线的性质:性质1 两条平行线被第三条直线所截,同位角相等.简单说成:两直线平行,同位角相等.如图1,∵a∥b,∴∠4=∠2.性质2 两条平行线被第三条直线所截,内错角相等.简单说成:两直线平行,内错角相等.如图2,∵a∥b,∴∠4=∠5.性质3 两条平行线被第三条直线所截,同旁内角互补.简单说成:同旁内角互补,两直线平行.如图3,∵a∥b,∴∠4+∠1=180°.【典例】1.如图1,对于直线MN同侧的两个点A,B,若直线MN上的点P满足∠APM=∠BPN,则称点P为A,B在直线MN上的反射点.已知如图2,MN∥HG,AP∥BQ,点P为A,B在直线MN上的反射点,判断点B是否为P,Q在直线HG上的反射点,并说明理由.【解析】解:点B是P,Q在直线HG上的反射点,理由:∵点P为A,B在直线MN上的反射点,∴∠APM=∠BPQ,又∵HG∥MN,∴∠APM=∠BAP,∠BPQ=∠PBA,∴∠PAB=∠PBA,又∵AP∥BQ,∴∠PAB=∠QBG,∴∠PBA=∠QBG,∴点B是P,Q在直线HG上的反射点.【方法总结】依据点P为A,B在直线MN上的反射点,即可得到∠APM=∠BPQ,再根据平行线的性质,即可得到∠PAB=∠PBA,经过等量代换可得∠PBA=∠QBG,所以点B是P,Q在直线HG 上的反射点.本题是新定义题,正确理解“反射点”的概念和特征,并熟练应用平行线的性质是解题的关键.【随堂练习】1.如图,已知AB∥CD,点E在AC的右侧,∠BAE,∠DCE的平分线相交于点F.探索∠AEC与∠AFC之间的等量关系,并证明你的结论.【解答】解:∠AEC=2∠AFC.理由:如图,分别过E,F作EG∥AB,FH∥AB,则EG∥CD,FH∥CD,∴∠AEG=∠BAE,∠CEG=∠DCE,∴∠AEC=∠AEG+∠CEG=∠BAE+∠DCE,同理可得∠AFC=∠BAF+∠DCF,∵∠BAE,∠DCE的平分线相交于点F,∴∠BAE=2∠BAF,∠DCE=2∠DCF,∴∠AEC=2(∠BAF+∠DCF)=2∠AFC.2.课上教师呈现一个问题:已知:如图1,AB∥CD,EF⊥AB于点O,FG交CD于点P,当∠1=30°时,求∠EFG的度数.甲、乙、丙三位同学用不同的方法添加辅助线解决问题,如图:甲同学辅助线的做法和分析思路如下:辅助线:过点F作MN∥CD.分析思路:①欲求∠EFG的度数,由图可知只需转化为求∠2和∠3的度数之和;②由辅助线作图可知,∠2=∠1,从而由已知∠1的度数可得∠2的度数;③由AB∥CD,MN∥CD推出AB∥MN,由此可推出∠3=∠4;④由已知EF⊥AB,可得∠4=90°,所以可得∠3的度数;⑤从而可求∠EFG的度数.(1)请你根据乙同学所画的图形,描述辅助线的做法,并写出相应的分析思路.辅助线:_________________分析思路:(2)请你根据丙同学所画的图形,求∠EFG的度数.【解答】解:(1)辅助线:过点P作PN∥EF交AB于点N.分析思路:①欲求∠EFG的度数,由辅助线作图可知,∠EFG=∠NPG,因此,只需转化为求∠NPG的度数;②欲求∠NPG的度数,由图可知只需转化为求∠1和∠2的度数和;③又已知∠1的度数,所以只需求出∠2的度数;④由已知EF⊥AB,可得∠4=90°;⑤由PN∥EF,可推出∠3=∠4;AB∥CD可推出∠2=∠3,由此可推∠2=∠4,所以可得∠2的度数;⑥从而可以求出∠EFG的度数.(2)如图,过点O作ON∥FG,∵ON∥FG,∴∠EFG=∠EON∠1=∠ONC=30°,∵AB∥CD,∴∠ONC=∠BON=30°,∵EF⊥AB,∴∠EOB=90°,∴∠EFG=∠EON=∠EOB+∠BON=90°+30°=120°.3.问题情境:(1)如图1,AB∥CD,∠P AB=130°,∠PCD=120°.求∠APC度数.小颖同学的解题思路是:如图2,过点P作PE∥AB,请你接着完成解答问题迁移:(2)如图3,AD∥BC,点P在射线OM上运动,当点P在A、B两点之间运动时,∠ADP=∠α,∠BCP=∠β.试判断∠CPD、∠α、∠β之间有何数量关系?(提示:过点P作PE∥AD),请说明理由;(3)在(2)的条件下,如果点P在A、B两点外侧运动时(点P与点A、B、O三点不重合),请你猜想∠CPD、∠α、∠β之间的数量关系.【解答】解:(1)过P作PE∥AB,∵AB∥CD,∴PE∥AB∥CD,∴∠APE=180°﹣∠A=50°,∠CPE=180°﹣∠C=60°,∴∠APC=50°+60°=110°;(2)∠CPD=∠α+∠β,理由如下:如图3,过P作PE∥AD交CD于E,∵AD∥BC,∴AD∥PE∥BC,∴∠α=∠DPE,∠β=∠CPE,∴∠CPD=∠DPE+∠CPE=∠α+∠β;(3)当P在BA延长线时,∠CPD=∠β﹣∠α;理由:如图4,过P作PE∥AD交CD于E,∵AD∥BC,∴AD∥PE∥BC,∴∠α=∠DPE,∠β=∠CPE,∴∠CPD=∠CPE﹣∠DPE=∠β﹣∠α;当P在BO之间时,∠CPD=∠α﹣∠β.理由:如图5,过P作PE∥AD交CD于E,∵AD∥BC,∴AD∥PE∥BC,∴∠α=∠DPE,∠β=∠CPE,∴∠CPD=∠DPE﹣∠CPE=∠α﹣∠β.知识点4 平行线的判定与性质的综合运用两直线平行⇔同位角相等.两直线平行⇔内错角相等.同旁内角互补⇔两直线平行.“⇔”叫做“等价于”,即由左边能推出右边,由右边也能推出左边.【典例】1.如图,已知∠1=∠2,∠3=∠4,∠5=∠A,试说明:BE∥CF.【解析】解:如图,∵∠3=∠4(已知),∴AE∥BC(内错角相等,两直线平行),∴∠EDC=∠5(两直线平行,内错角相等).∵∠5=∠A(已知),∴∠EDC=∠A(等量代换),∴DC∥AB(同位角相等,两直线平行),∴∠5+∠ABC=180°(两直线平行,同旁内角互补),即∠5+∠2+∠3=180°.∵∠1=∠2(已知),∴∠5+∠1+∠3=180°(等量代换),即∠BCF+∠3=180°,∴BE∥CF(同旁内角互补,两直线平行).2.学习完平行线的性质与判定之后,我们发现借助构造平行线的方法可以帮我们解决许多问题.(1)小明遇到了下面的问题:如图1,l1∥l2,点P在l1、l2内部,探究∠A,∠APB,∠B的关系.小明过点P作l1的平行线,可证∠APB,∠A,∠B之间的数量关系是:∠APB=____________________.(2)如图2,若AC∥BD,点P在AC、BD外部,∠A,∠B,∠APB的数量关系是否发生变化?(3)已知:如图3,三角形ABC,试说明:∠A+∠B+∠C=180°.【解析】解:(1)如图1,过P作PE∥l1,∵l1∥l2,∴PE∥l1∥l2,∴∠APE=∠A,∠BPE=∠B,∴∠APB=∠APE+∠BPE=∠A+∠B,故答案为:∠A+∠B.(2)如图2,过点P作PE∥AC,则∠A=∠1.∵AC∥BD,∴PE∥BD,∴∠B=∠EPB.∵∠APB=∠BPE﹣∠1,∴∠APB=∠B﹣∠A;(3)如图3,过点A作MN∥BC,则∠B=∠1,∠C=∠2.∵∠BAC+∠1+∠2=180°,∴∠BAC+∠B+∠C=180°.【方法总结】平行线的判定是由角的关系得到两直线平行,平形线的性质是由两直线平行得到角之间的关系,他们都可以作为说理的依据.其他常见的说理依据有:已知、等量代换、对顶角相等、等角的余角相等、等角的补角相等、平行于同一条直线的两条直线互相平行、三角形的内角和等于180°等.【随堂练习】1.如图,DE⊥AB,∠1=∠A,∠2+∠3=180°,试判断CF与AB的位置关系,并说明理由.【解答】解:CF⊥AB,理由如下:∵∠1=∠A(已知)∴AC∥FG(同位角相等,两直线平行)∴∠2=∠ACF(两直线平行,内错角相等)∴∠2+∠3=180°(已知)∴∠ACF+∠3=180°∴DE∥CF(同旁内角互补,两直线平行)∴∠DEF=∠1+∠2∵DE⊥AB∴∠1+∠2=90°∴CF⊥AB2.如图1,直线AG与直线BH和DI分别相交于点A和点G,点C为DI上一点,且CE⊥AG,垂足为点E,∠DCE﹣∠HAE=90°.(1)求证:BH∥DI.(2)如图2:直线AF交DC于,AM平分∠EAF,AN平分∠BAE,证明:∠AFG =2∠MAN.【解答】证明:(1)因为∠DCE+∠ECG=180°,∠CEG+∠CGA+∠ECG=180°,所以∠DCE=∠CEG+∠CGA因为CD⊥AG所以∠DCE﹣∠CGA=∠CEG=90°又因为∠DCE﹣∠HAE=90°所以∠CGA=∠HAE所以BH∥DI(2)因为AM平分∠EAF AN平分∠BAE所以∠EAM=∠F AM∠EAN=∠BAN又因为∠MAN=∠EAN﹣∠EAM所以∠MAN=∠BAN﹣∠F AM又因为∠BAN=∠BAF+∠F AN∠F AM=∠MAN+∠F AN所以∠MAN=∠BAF﹣∠MAN所以∠BAF=2∠MAN又所以BH∥DI所以∠AFG=∠BAF所以∠AFG=2∠MAN.知识点5 命题、定理、证明1. 命题:判断一件事情的语句叫做命题.数学中的命题常可以写成“如果……那么……”的形式,“如果”后接的部分是题设,“那么”后接的部分是结论.2. 真命题:如果题设成立,那么结论一定成立,这样的命题叫做真命题.假命题:题设成立时,不能保证结论一定成立,这样的命题叫做假命题.3. 定理:经过推理证实的真命题叫做定理.判断一个命题正确性的推理过程叫做证明.4. 判断一个命题是真命题,需要进行证明;判断一个命题是假命题,只要举出一个例子(反例),它符合命题的题设,但不满足结论就可以了.【典例】1.判断下列命题是真命题还是假命题.如果是真命题,请证明,如果是假命题,请举出反例.(1)两个锐角的和是钝角;(2)在同一平面内,垂直于同一条直线的两条直线互相平行.【解析】解:(1)“两个锐角的和是钝角位”是假命题,如30°和40°的和为70°;(2)“在同一平面内,垂直于同一条直线的两条直线互相平行”为真命题.已知:如图,在同一平面内,直线b⊥a,直线c⊥a.证明:如图,∵b⊥a,c⊥a,∴∠1=90°,∠2=90°,∴∠1=∠2,∴b∥c.【方法总结】要说明一个命题的正确性,一般需要推理、论证,而判断一个命题是假命题,只需举出一个反例即可.(1)任意找两个锐角,使它们的和为锐角或直角即可;(2)写出已知、求证,作出图形,利用平行线的判定即可证明命题为真命题.【随堂练习】1.已知:三条不同的直线a、b、c在同一平面内:①a∥b;②a⊥c;③b⊥c;④a⊥b.请你用①②③④所给出的其中两个事项作为条件,其中一个事项作为结论(用如果…那么…的形式,写出命题,例如:如果a⊥c、b⊥c、那么a∥b).(1)写出一个真命题,并证明它的正确性;(2)写出一个假命题,并举出反例.【解答】解:(1)如果a⊥c、b⊥c、那么a∥b;理由:如图,∵a⊥c、b⊥c,∴∠1=90°,∠2=90°,∴∠1=∠2,∴a∥b.(2)如果a⊥c、b⊥c、那么a⊥b;反例:见上图,如果a⊥c、b⊥c、那么a∥b.2.如图,有三个论断:①∠1=∠2;②∠B=∠C;③∠A=∠D,请你从中任选两个作为条件,另一个作为结论构成一个命题,并证明该命题的正确性.【解答】已知:∠1=∠2,∠B=∠C求证:∠A=∠D证明:∵∠1=∠3又∵∠1=∠2∴∠3=∠2∴EC∥BF∴∠AEC=∠B又∵∠B=∠C∴∠AEC=∠C∴AB∥CD∴∠A=∠D综合运用1.“垂直于同一直线的两直线平行”的题设: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结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两条直线都垂直于同一条直线这两条直线互相平行【解析】解:把命题可以写成“如果…那么…”,则如果后面为题设,那么后面为结论.“垂直于同一直线的两直线平行”改写成为“如果…那么…”的形式为:如果两条直线都垂直于同一条直线,那么这两条直线互相平行.题设:两条直线都垂直于同一条直线;结论为:这两条直线互相平行.故答案为:两条直线都垂直于同一条直线这两条直线互相平行2.如图,已知长方形ABCD,将△BCD沿对角线BD折叠,记点C的对应点为C',若∠ADC'=24°,则∠BDC的度数为______________.【答案】57°【解析】解:如图,设AD与BC′交于点E.∵四边形ABCD是矩形,∴∠C=90°,AD∥BC,∠ADC=90°,∴∠3=∠4,∠1=∠2+∠4.∵△BDC′是由△BDC翻折得到,∴∠2=∠4,∠C=∠C′=90°,∠BDC=∠BDC′∴∠2=∠3,∵∠ADC′=24°,∴∠1=90°﹣∠EDC′=66°,∵∠1=∠2+∠4=2∠2,×66°=33°,∴∠2=∠3=12∴∠BDC=∠D-∠3=90°-33°=57°.故答案为57°.3.在同一平面内三条直线交点有多少个?甲:同一平面三直线相交交点的个数为0个,因为a∥b∥c,如图(1)所示.乙:同一平面内三条直线交点个数只有1个,因为a,b,c交于同一点O,如图(2)所示.以上说法谁对谁错?为什么?【解析】解:甲、乙说法都不对,都少了三种情况.a∥b,c与a,b相交如图(1);a,b,c两两相交如图(2),所以三条直线互不重合,交点有0个或1个或2个或3个,共四种情况.4.如图,如果CD∥AB,CE∥AB,那么C,D,E三点是否共线?你能说明理由吗?【解析】解:C,D,E三点共线.理由:因为过直线AB外一点C有且只有一条直线与AB平行,直线CD、DE都经过点C 且与AB平行,所以直线CD、DE重合,所以点C、D、E三点共线.5.如图,已知AC⊥AE,BD⊥BF,∠1=35°,∠2=35°,AC与BD平行吗?AE与BF平行吗?【解析】解:因为∠1=35°,∠2=35°(已知),所以∠1=∠2.所以AC∥BD(同位角相等,两直线平行).又因为AC⊥AE(已知),所以∠EAC=90°(垂直的定义).所以∠EAB=∠EAC+∠1=125°.同理可得,∠FBG=∠FBD+∠2=125°.所以∠EAB=∠FBG(等量代换).所以AE∥BF(同位角相等,两直线平行).6.判断下列命题是真命题还是假命题;如果是假命题,请举一个反例.(1)两个锐角的和是锐角;(2)若a>b,则a2>b2;【解析】解:(1)假命题.反例为:两个锐角分别为40°,60°,它们的和为100°,为钝角;(2)假命题.反例为:a=1,b=﹣3,但是a2=1<b2=9.7.如图,AB∥CD,△EFG的顶点F,G分别落在直线AB,CD上,GE交AB于点H,GE 平分∠FGD,若∠EFG=90°,∠E=35°,求∠EFB的度数.【解析】解:∵∠EFG=90°,∠E=35°,∴∠FGH=180°-∠EFG-∠E=180°-90°-35°=55°.∵GE平分∠FGD,∴∠FHG=∠HGD=55°.∵AB∥CD,∴∠FHG=∠HGD =55°.∴∠FHE=180°-∠FHG=180°-55°=125°.在△EFH中,∠EFB=180°-∠FHE-∠E=180°-125°-35°20°.8.如图,已知:AB∥CD,∠1=∠2,∠3=∠4,求证:(1)∠4=∠DAC;(2)AD∥BE.【解析】证明:(1):∵AB∥CD,∴∠4=∠BAF(两直线平行,同位角相等).∵∠1=∠2(已知),∴∠1+∠CAF=∠2+∠CAF(等式的性质),即∠BAF=∠DAC,∴∠4=∠DAC,(2)∵∠4=∠DAC,∠3=∠4,∴∠3=∠DAC,∴AD∥BE(内错角相等,两直线平行).。

七年级下册数学相交线与平行线知识点

七年级下册数学相交线与平行线知识点

七年级下册数学相交线与平行线知识点七年级下册数学相交线与平行线知识点文字像精灵,只要你用好它,它就会产生让你意想不到的效果。

所以无论我们说话还是作文,都要运用好文字。

只要你能准确灵活的用好它,它就会让你的语言焕发出活力和光彩。

下面,店铺为大家分享七年级下册数学相交线与平行线知识点,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七年级下册数学相交线与平行线知识点篇11.平面上不相重合的两条直线之间的位置关系为_______或________2.两条直线相交所成的四个角中,相邻的两个角叫做邻补角,特点是两个角共用一条边,另一条边互为反向延长线,性质是邻补角互补;相对的两个角叫做对顶角,特点是它们的两条边互为反向延长线。

性质是对顶角相等。

P3例;P82题;P97题;P352(2);P353题3.两条直线相交所成的四个角中,如果有一个角为90度,则称这两条直线互相垂直。

其中一条直线叫做另外一条直线的垂线,他们的交点称为垂足。

4.垂直三要素:垂直关系,垂直记号,垂足5.做直角三角形的高:两条直角边即是钝角三角形的高,只要做出斜边上的高即可。

6.做钝角三角形的高:最长的边上的高只要向最长边引垂线即可,另外两条边上的高过边所对的顶点向该边的延长线做垂线。

7.垂直公理:过一点有且只有一条直线与已知直线垂直。

8.垂线段最短;9.点到直线的距离:直线外一点到这条直线的垂线段的长度。

10.两条直线被第三条直线所截:同位角F(在两条直线的同一旁,第三条直线的同一侧),内错角Z(在两条直线内部,位于第三条直线两侧),同旁内角U(在两条直线内部,位于第三条直线同侧)。

P7例、练习111.平行公理:过直线外一点有且只有一条直线与已知直线平行。

12.如果两条直线都与第三条直线平行,那么这两条直线也互相平行。

如果b//a,c//a,那么b//cP174题13.平行线的判定。

P15例结论:在同一平面内,如果两条直线都垂直于同一条直线,那么这两条直线平行。

P15练习;P177题;P368题。

相关主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七年级下册平行线知识点
平行线是我们在学数学时一定要了解的一个重要概念,它也是
解决很多数学问题的重要前提。

在七年级下册数学中,平行线是
一个知识点,让我们来仔细学习一下。

一、平行线的定义
平行线是指在同一个平面内,永远不相交的两条直线。

这里的“永远不相交”指的是无论如何延长这两条直线,它们也不会相交。

二、平行线的标志
当我们在图形中看到两条线分别被加了一条横线,并且这两条
横线是平行的时候,我们就可以判断这两条线是平行线。

三、平行线的性质
1. 平行线上的任意两个点到第三个直线的距离相等。

2. 平行线上的内角相加为180度。

也就是说,如果有两条平行线被一条横线切割成两个三角形,那么这两个三角形的内角和一定是180度。

3. 平行线上的对应角相等。

当两条平行线被一条横线切割成两条锐角和两条钝角时,锐角和锐角、钝角和钝角之间的对应角是相等的。

四、平行线判定定理
1. 如果一条直线与另外两条直线分别相交,并使内角相加小于180度,则这两条直线平行。

2. 如果一个三角形中有一对边与另一个角的两条平行线平行,则这两条平行线分别与这对边成比例。

3. 如果两个三角形的两个角分别相等,并且它们的两个边分别平行,则这两个三角形全等。

五、平行线的应用
1. 在图中已知两条平行线和一个交点,我们可以根据平行线的性质推导出最后的答案。

2. 在图中已知两条平行线和一个三角形,我们可以根据平行线的性质和判定定理推导出最后的答案。

3. 在图中已知一些角的度数和两条平行线的距离,我们可以根据平行线的性质和三角形内角和等于180度的公式推导出最后的答案。

六、小结
平行线是一个重要的数学概念,在七年级下册数学中也是一个重要的知识点。

如果我们能够掌握平行线的基本定义、标志和性质,以及各种平行线的判定定理和应用场景,就可以轻松地解决各种数学题目。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