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教学与核心素养

合集下载

在语文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

在语文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

在语文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语文教学核心素养的认识“核心素养”指学生应具备的适应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需要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突出强调个人修养、社会关爱、家国情怀,更加注重自主发展、合作参与、创新实践。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课程是一门研究语言文字运用的综合性、实践性课程。

”“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

语文学科的核心素养是什么?在知识教学时代,曾提出过“字、词、句、语、修、逻、文”的说法,把语文学科素养用这七个维度的内容进行了概括。

语文的课堂教学也基本上都是紧扣这七个维度的问题进行“授业解惑”。

教为考服务,考什么教什么。

后来,大家普遍接受行为要点的概括,表现为:读说听写思,突出了能力的培养。

一、从“知识核心时代”走向“核心素养”时代“核心素养”指学生应具备的适应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需要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突出强调个人修养、社会关爱、家国情怀,更加注重自主发展、合作参与、创新实践。

语文学科的核心素养是什么?在知识教学时代,曾提出过“字、词、句、语、修、逻、文”的说法,把语文学科素养用这七个维度的内容进行了概括。

语文的课堂教学也基本上都是紧扣这七个维度的问题进行“授业解惑”。

教为考服务,考什么教什么。

后来,大家普遍接受行为要点的概括,表现为:读说听写思,突出了能力的培养。

今天,我觉得应该概括为:读说听写思新美。

除了装入知识、能力之外,还需要把创新思维、文学审美、文化价值、思想价值等纳入。

特别是基于我国国情的“核心素养”模型,是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圆心来构建的。

所以,一方面,核心素养指导、引领、辐射语文教学,彰显语文教学的育人价值,使之自觉为人的终身发展服务,另一方面,学生核心素养的达成,也依赖语文学科独特育人功能的发挥、学科本质魅力的发掘,只有乘上开放而富有活力的语文教学之筏,从“知识核心时代”走向“核心素养”时代,才能使学生顺利抵达核心素养的彼岸。

这正如《九年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所说:“语文课程致力于培养学生的语言文字运用能力,提升学生的综合素养,为学好其他课程打下基础;为学生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形成良好个性和健全人格打下基础;为学生的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打下基础。

小学语文教学中的核心素养有哪些

小学语文教学中的核心素养有哪些

小学语文教学中的核心素养有哪些一、读:语文教学之本语文课的第一要务是让学生学习语言,而读是学习语言的重要途径。

叶老说:多读作品,多训练语感,必将能驾驭文字”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要让学生充分地读,在读中整体感知,在读中有所感悟,在读中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可见一堂优秀的语文课,是离不开循序渐进地读的,读是语文“发展课堂”之本。

1、充分发挥教师的朗读示范作用小学生有很强的向师性,模仿能力极强。

特别是中低年级的学生,对朗读的技巧掌握还不够,教师在课堂上声情并茂的范读,不仅可以激发学生的朗读兴趣,而且使学生很快就能在模仿中感悟如何断句,如何停顿,以及语气的变化。

高年级的学生尽管掌握了一些朗读技巧,但教师的范读仍很必要。

好的范读可以创设良好的教学情境,让学生直接领略文本所要表达的感情进而体会文本的思想内容和感情基调。

教师该范读时要范读,且不可简单使用录音代替,失去范读的直观作用。

实践证明:教师的朗读示范作用发挥得越好,学生的朗读水平就提高得越快。

2、充分保证课堂上读书的时间语文课上,教师应留给学生一定的读书时间,让学生多读,充分地读。

古人云:书读百遍,其义自见。

谓读得熟,则不待解说,则自晓其义也。

有效的朗读胜过教师透彻的讲解,所以语文教师要在课堂上留出时间让学生去读,在读中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

让课堂上繁琐冗长的“讲讲、问问、答答”让位给朗读,让花俏形式的,没有实效的小组讨论让位给朗读。

3、精心设计朗读的目标和要求当前,小学语文教材中。

有很多课文文质兼美,可读性强,人文性强。

在教学中,教师应根据文章体裁、内容的不同,设计朗读的目标和要求。

说明文、科普小品文一般适用于介绍性的语气读,不宜进行朗读训练。

而叙事写人的作品,言辞优美,故事情节曲折,感情变化跌宕;描景抒情的文章语言华丽,感情色彩浓厚;古诗文和现代诗歌节奏感强,含义深远。

这些题材的文章都适合进行朗读训练。

一般说来,体现文章中心的段落和语句,最能表现文章的主要内容和思想感情,教师把这些内容作为朗读训练的重点,更能准确地把握文章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浅谈中学语文课堂教学怎样落实核心素养

浅谈中学语文课堂教学怎样落实核心素养

浅谈中学语文课堂教学怎样落实核心素养中学语文课程的核心素养是指在语文学科中,一个学生应该具备的核心素养。

包括:文化素养、语言素养、思维素养、学习素养、人文素养和美育素养。

这些素养是培养学生综合素质、使他们成为具有国际视野和全球竞争力的人才的关键。

在中学语文课堂教学中,怎样落实核心素养呢?本文将结合我的教学实践和反思,从以下几个方面给出建议。

一、文化素养文化素养是指学生应该具备的对国家和民族优良传统文化的认知、接受、理解和传承能力。

在语文教学中,如何落实文化素养?我认为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首先,教师可以在选题方面下功夫,选择蕴含丰富文化信息的作品。

比如说,我们在【红楼梦】中教学时,可以结合元曲、评话、传统诗词、字画等多种形式进行文化比对,系统讲授“闲情逸致”的文化底蕴。

在【三体】的教学中,可联系中国古代哲学思想展开讨论,强调中国人自古以来对宇宙的态度及人类存在的意义。

这种多元化的关系可以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不仅学习到丰富的文化知识,更能够从中体会和领略中国传统文化的魅力。

其次,我们可以运用多媒体教学手段,增强学生的文化自信心。

比如说,在【史记】的教学中,我们可以导入古代文字的演变过程,通过讲解甲骨文、小篆、隶书的发展,让学生了解到中国汉字的独特魅力。

同时,教师还可以为学生缩时采访专家、导演、编剧等人,了解现代人对文化的认识与思考,让学生认识到我们的传统文化在当今社会中的重要地位和价值。

二、语言素养语言素养是指学生成为能够运用语言交流的人,具备清晰、准确、生动表达和理解的能力。

如何在语文教学中落实语言素养?首先,教师可以在课堂教学中设置口语表达环节,通过讨论、辩论、演讲、说唱等途径拓展学生的口才训练。

在语文课堂中,以思维训练为基础,注重语言的表现形式,进行口语表达的实践训练。

比如,在讲述《庐山谣》这一课文时,可以要求学生组织小组,用现代语言重新演唱该谣,提高学生对传统文化语言的理解和感受。

其次,教师可以精心设计写作项目,通过写作训练,让学生养成正确、流畅、多样的写作习惯。

小学语文学科核心素养核心素养

小学语文学科核心素养核心素养

小学语文学科核心素养核心素养小学语文学科核心素养_老师如何提高语文核心素养语文素养是一种以语文能力为核心的综合素养。

一个人的语文素养至少包括他的语文能力、语言积累、语文知识、学习方法和习惯以及认知能力、人文素养等。

新课程性质与地位里明确指出:语文课程应致力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与发展。

语文素养是学生学好其他课程的基础,也是学生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的基础。

“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它既要求我们在语文教学中抓好学生的语文基本功——多思、多读、多写,又要进行文化思想的熏陶和道德情感的培养。

因此如何通过语文课堂教学全面提高学生语文素质,是语文教育工作者必须深入思考和研究的问题。

为实现语文素养培养目标,我们必须重视和加强语文教学环境的建设与优化工作,让学生的语文素养能在各种环境和多种力量的共同作用下得以真正的提高。

语文学习不能局限于教材。

大语文教学的语文学习材料应是广泛、多样、大量的,现有的教材只是这些学习材料中的一部分。

语文学习不能局限于课堂。

知识来源于生活、社会、自然,如仅限于课堂学习,只是井底之蛙,所识有限。

而大语文教学的学习不仅是课堂上的学习,还应该与学校、社会、家庭、自然这个大环境结合起来。

如在教学写景的文章时,就可由文章内容灵活地进行扩展:可以用画面引发学生对旅游的兴趣,关注旅游广告语;可以自由发言,说说自己和父母游览了哪些旅游胜地;还可以以亲近自然的形式,让学生走进大自然,和大自然进行一次对话,把想对大自然说的话无拘无束地说出来,把收集到的一些有景点特色的广告语进行交流。

这样,学生在语文的学习中自然而然地就和家庭、社会、自然紧密地联系在一起了。

“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这是对语文课程性质的最新认识.语文教学中的工具性和人文性问题,是进入新课改以来老师们普遍关注的热点问题。

毋庸讳言,以往的语文教学更多地注意体现语文的工具,更多地注意字词句段篇的训练,相对而言,语文自身的人文性特征被有意无意地忽略了。

如何将核心素养融入语文课堂

如何将核心素养融入语文课堂

如何将核心素养融入语文课堂在当今社会,核心素养的培养已成为教育的重要目标。

对于语文学科而言,如何将核心素养融入课堂,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不断提升自己的能力,是每位语文教师需要思考的问题。

一、语言建构与运用语文课堂是培养学生语言建构与运用能力的重要场所。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引导学生通过阅读、写作、口语表达等方式,积累语言知识,理解语言规律,掌握语言技能,从而提升学生的语言建构与运用能力。

例如,在阅读教学中,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深入文本,品味语言,领悟文本内涵,从而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在写作教学中,教师可以引导学生生活,发现素材,运用语言文字表达自己的思想情感,从而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在口语表达教学中,教师可以引导学生积极参与课堂讨论、演讲等活动,锻炼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

二、思维发展与提升思维发展与提升是语文核心素养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通过多种方式激发学生的思维活力,帮助学生掌握思维方法,形成科学的思维方式。

例如,教师可以引导学生通过比较、分析、归纳等方法,深入理解文本内涵;可以通过问题设置、小组讨论等方式,引导学生独立思考、合作探究,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可以通过举办辩论赛、演讲比赛等活动,激发学生的思维活力,提升学生的思维品质。

三、审美鉴赏与创造审美鉴赏与创造是语文核心素养的重要内容之一。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引导学生美、发现美、欣赏美、创造美。

例如,在文学作品教学中,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品味语言文字的美感,领悟文学作品的内涵;可以通过鉴赏诗歌、小说、散文等不同类型的文学作品,培养学生的审美鉴赏能力;可以通过写作练习、文学创作等方式,引导学生创造美的作品。

四、文化传承与理解语文学科是传承中华优秀文化的重要载体。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引导学生深入了解中华文化的精髓和特点,增强学生的文化自信。

例如,在古诗词教学中,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深入了解古代诗人的思想感情、文化背景和时代特点;可以通过讲解传统文化知识、介绍传统节日习俗等方式,帮助学生了解中华文化的源远流长和博大精深;可以通过组织学生参加传统文化讲座、文化交流活动等,促进中华文化的传承和发展。

语文教学中如何提升学生的核心素养

语文教学中如何提升学生的核心素养

语文教学中如何提升学生的核心素养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如何优化语文教学,提升学生核心素养,笔者在本文中重点论述了现阶段如何优化小学语文教学,发展学生的理解、表达、思维和审美能力,在小学语文教学中让核心素养落地。

一、牢记使命,提升学生核心素养小学语文整体教学改革更需要一流的教师参与,有一流的教材支撑,进行让语文核心素养落地的教学。

因此,优化语文教学,提升学生核心素养迫在眉睫。

认识语文素养不是一种纯粹的语言技能,而是一种综合的文明素养,是个体融入社会、自我发展不可或缺的基本修养。

崔峦先生是这样论述:“素养不是先天就有的,而是后天形成的。

素养的形成过程,主要是习得的过程,习得过程不是一次能够完成,而是经过多次培养、反复训练才能够具备。

”从《教学大纲》到《课程标准》,我们的语文教学有了质的飞跃。

语文核心素养的提出,使语文教学在传承民族文化,注重语言的准确、鲜明、实用,满足国家现代化生产的基本要求,与防止把人工具化,注重创新思维的培养、人文精神的熏陶、完美人格的塑造,这几者中寻求一种平衡。

这是对《语文教学大纲》的历史性超越。

新课程标准颁布六年,与之配套的新教材,才在一年级开始实行。

大多数教师都是用新理念教学老版本教材,如何让我们的语文教学不仅高大上,而且更便于操作,是我们共同努力的目标。

从“三维目标”到“核心素养”的提出,我们的语文教学体系日臻完善。

语文教学从“三维目标”到“核心素养”的转向,是让我们的教学更加扎实有效。

当然,要快速提升学生语文核心素养,我们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小学语文教学改革,首先得适应未来社会发展变革对人才观、质量观的需求,核心素养不能面面俱到,不能轻重不分,陈先云理事长明确指出:“语文的核心素养是语言理解能力、语言运用能力、思维能力、初步的审美能力。

语言的理解与运用,是处于语文核心素养整体结构的基础层面,而语言与思维的发展是相辅相成,思维和审美能力的培养,是以对语言的理解与运用为基础,是在培养、提升语言理解与运用能力的过程中实现的。

语文教学要重视培养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

语文教学要重视培养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

语文教学要重视培养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随着社会和教育事业的发展,语文课程更加强调要以核心素养为本。

”“学生通过学习逐步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

”语文教学要重视培养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直接关系到他们的综合素质和未来发展。

然而,有的高中语文教师在语文教学中受高考升学率的影响往往忽视培养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

很多学生在语文学习中存在诸多问题,如语言表达能力不足、阅读理解能力差等。

因此,如何提高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成是摆在我们每一位语文教师面前的一项新课题。

一、正确理解语文核心素养的内涵《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2017年版2020年修订)指出:“语文学科核心素养是学生在积极的语言实践活动中积累和构建起来,并在真实的语言运用情境中表现出来的语言能力及其品质,是学生在语文学习中获得的语言知识与语言能力,思维方法与思维品质,情感、态度、价值观的综合体现,主要包括语言的构建与运用、思维发展与提升、审美鉴赏与创造、文化传承与理解四个方面。

”这四个方面是一个整体。

它体现了一个人综合运用语言的能力,强调语言表达的准确性和流畅性。

一个具有良好语文核心素养的人,能够清晰、流畅地表达自己的观点和思想。

语文核心素养要注重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

学生通过阅读不同类型的文本,理解并获取其中的信息,抓住主题和中心思想,进而进行理解分析和评价。

这种能力不仅可以提高学生对文学作品的欣赏和理解,还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应对学习和生活中的各种问题。

语文核心素养要求学生对文学作品和传统文化的深入理解和鉴赏,对传统文化进行深入思考和探讨,从文学作品中领悟人类的情感和智慧。

二、培养学生语文核心素养的重要性语文核心素养是一种综合素养。

培养学生语文核心素养是提高个人综合素质的重要途径。

学生通过学习语文,积累知识,培养思维能力和创新精神,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和竞争力。

通过阅读、写作和演讲等活动,提高他们的表达能力,培养他们的情感表达和逻辑思维能力。

如何在语文学科中落实核心素养

如何在语文学科中落实核心素养

如何在语文学科中落实核心素养语文学科中的核心素养是指学生在语文学习过程中所培养的核心能力和素养,包括语文表达能力、思辨能力、文化素养和创新能力等。

这些核心素养的落实对学生的综合素质和未来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

下面将从课程内容、教学方法和评价方式三个方面阐述如何在语文学科中落实核心素养。

首先,在课程内容方面,语文学科可以通过广泛地涵盖经典文本和现代文本来培养学生的文化素养和对不同文本的理解能力。

在经典文本方面,可以选择《红楼梦》、《西游记》等经典名著,使学生能够体验到传统文化的魅力和深厚的人文内涵。

在现代文本方面,可以选择一些当代作品或者网络文学,使学生能够了解现代语言和文化的发展趋势。

同时,还可以通过课外阅读、作文以及口头表达等方式来培养学生的语文表达能力和创新能力。

通过多样的课程内容,可以使学生接触到丰富多样的文本,从而提高他们的综合素质。

其次,在教学方法方面,语文学科可以采用多元化的教学方法,如问题导向的教学、合作学习和项目式学习等。

问题导向的教学可以提供丰富多样的问题和情境,引导学生思考和研究。

合作学习可以促进学生之间的交流和合作,培养他们的合作精神和团队合作能力。

项目式学习可以通过学生自主选择课题、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方式来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

通过多样化的教学方法,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和主动性,培养他们的创造力和问题解决能力。

最后,在评价方式方面,语文学科可以尝试多样化的评价方式,包括课堂表现评价、作品评价、口头表达评价等。

课堂表现评价可以评价学生的思考和表达能力,鼓励学生多次展示自己的成果。

作品评价可以评价学生的作文、翻译和阅读理解等作品,强调学生的创造性和综合能力。

口头表达评价可以通过学生的演讲、朗读和辩论等方式来评价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通过不同形式的评价方式,可以全面地了解学生的核心素养,并针对性地进行引导和改进。

综上所述,落实语文学科的核心素养需要从课程内容、教学方法和评价方式三个方面入手。

语文教学总结:核心素养和语文教学目标

语文教学总结:核心素养和语文教学目标

语文教学总结核心素养和语文教学目标一、明晰概念(一)核心素养(1)何谓"核心素养".经过学者专家的研究与辨析,核心素养较为通行的定义是:指学生在接受相应学段的教育过程中,逐渐形成的适应个人终生发展和社会发展需要的必备品格与关键能力,浅谈语文学科核心素养对高中语文教学目标确定的几点启示:它是关于学生知识、技能、情感、态度、价值观等方面的综合体;它指向过程,关注学生在其培养过程中的体悟,而非结果导向;同时,核心素养兼具稳定性与开放性、发展性,是一个伴随终身可持续发展、与时俱进的的动态化过程,是个体能够适应未来社会、促进终身学习、实现个体全面发展的基本保障。

核心素养不仅能够促进个体的发展,同时也有助于形成良好的社会。

(1)在上述描述中,核心素养提出的目标在于促进学生的全面可持续发展,而评价方法则指向: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和情感态度价值观三个维度。

(2)何谓"语文学科核心素养".关于语文学科核心素养的表述最为权威的是最新版《高中语文课程标准》(下文简称新课标)中的表述,新课标将语文学科的核心素养表述为:语言建构与运用,思维发展与提升,审美鉴赏与创造,文化传承与理解;并在阐释语文学科的课程目标时将之进一步细化,语言建构与运用细化为:语言建构与积累,语言交流与沟通,语言梳理与整合;思维发展与提升细化为:发展形象思维,发展逻辑思维,提升思维品质;审美鉴赏与创造细化为:增进对祖国语文的美感体验,鉴赏文学作品,美的表达与创造;文化传承与理解细化为:传承中华文化,理解多样文化,关注参与当代文化。

[2]纵观课程标准中关于语文学科核心素养以及课程目标的表述,其基本指向是强调语文学科教学的中心任务应围绕"语言、思维、审美、文化"展开,而学校教育就应当在日常教育教学活动中贯彻课程标准提出的中心任务指向。

(二)教学目标(1)何谓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是指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所需要达成的某些目标,在描述过程中一般从"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三维角度进行描述。

核心素养与语文教学的关系

核心素养与语文教学的关系

核心素养与语文教学的关系
核心素养是指在不同的学科和领域中,学生所需要具备的基本知识、能力和品德。

语文教学是培养学生语言表达和沟通能力的过程。

核心素养与语文教学有着密切的关系,可以互相促进和补充。

首先,语文教学有助于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

语文教学强调的是学生的语言文字表达能力,通过阅读、写作和演讲等活动,学生能够提高理解能力、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

这些能力都是核心素养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

其次,核心素养的培养也能够提升语文教学的效果。

核心素养包括批判性思维、解决问题能力、跨学科合作等,这些能力能够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语文知识,并将其运用到实际生活中。

例如,在阅读一篇文章时,学生可以通过批判性思维来深入理解文章的意义和作者的观点,并能够用语言准确地表达自己的看法。

此外,核心素养和语文教学的关系还可以通过相关内容的融入来进一步加强。

比如,在语文教学中引入科学、历史、地理等相关的知识,可以使学生更全面地理解和运用语言。

同时,培养学生的
核心素养也需要语文教师的指导和支持,语文教师应注重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创造性思维和沟通能力,从而更好地促进学生的核心素养的发展。

综上所述,核心素养和语文教学是相互促进和补充的关系。

语文教学能够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而核心素养的培养也能够提升语文教学的效果。

因此,在语文教学中应注重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通过相关内容的融入和教师的指导来实现。

这样能够更好地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和提高语文教学的质量。

800 字。

2022年新课标语文核心素养

2022年新课标语文核心素养

2022年新课标语文核心素养是新课标下语文教学的一个重要内容,旨在通过教学活动,培养学生健康、全面、综合的语文素养。

2022年新课标语文核心素养的主要内容有:
一是具备良好的语言表达能力,能够熟练运用文字表达思想、感受、体验和分析问题,并具有较强的文字表达能力。

二是具备良好的阅读能力,能够理解文字内容,掌握文字信息,并能够从中获得感悟
与经验。

三是具备良好的文学鉴赏和创新能力,能够熟练掌握文学鉴赏技巧,理解创新思想,
并能够将之融入到自己的文学作品中。

四是具备良好的语文知识,能够熟练掌握语文知识,理解文学作品的内涵,并能够从
中获得感悟与经验。

五是具备良好的文化意识,能够理解文化的内涵,理解文化传统,并具有较强的文化
自觉和自信。

六是具备良好的语文学习习惯,能够乐于探索,勇于创新,乐于实践,乐于学习,善
于思考,善于总结,善于比较,善于积累。

2022年新课标语文核心素养的实施,将是一个复杂的过程,需要教师和学生共同努力,在学习过程中共同思考,共同探索,共同创新,共同培养学生全面、综合的语文素养。

小学语文教学如何培养学生核心素养

小学语文教学如何培养学生核心素养

教学创新|教学内容摘 要:促进学生核心素养的提升是小学语文教学目标中最为重要的一部分。

基于新课改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对学生进行核心素养培养的新要求,小学语文教师应当在深刻理解核心素养内涵和要求的基础上,积极地开展相应的核心素养教学活动,从实际出发,将核心素养融入语文教学的各个教学课程版块之中,在潜移默化中促进学生良好核心素养的形成,全面完成小学语文的教学目标。

本文将从小学语文核心素养的深刻内涵入手,结合具体的教学实际,对在语文教学中落实核心素养的相关教学策略进行探究。

关键词:小学语文;教学策略;核心素养一、小学语文核心素养的深刻内涵1.人文性语文本就是一门工具性和人文性相结合的学科,对于小学语文核心素养教学目标的设定而言,人文性就更是重要的组成部分。

学生在语文学习的过程中,人文理念随着语文知识的不断地深入而逐渐内化,在无形中促进了学生思维品质和表达交流能力的良性发展,核心素养也得到了有效的提升。

2.层次性在小学语文教学中落实核心素养的培养也不是一蹴而就的,而是循序渐进、逐步深入、分层次有计划的完成的。

对于小学低年级学生而言,核心素养应主要落实在基础的对于语言文字的听说读写上,而对于高年级的学生而言,教师则需要更加注重学生语言文字综合应用能力的培养上,诸如作文构思、口语交流和表达创造。

总的来说,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应当是呈现出一种螺旋式的上升趋势,层层深入,有序发展。

3.综合性小学语文的教学目标常常是由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维度组成。

学生在语文学习的过程中不仅需要掌握基础的汉字拼读,还需要学会学会连字成词、连词成句、连句成文,更进一步的还需要具备良好的阅读理解能力,从而最终促进学生人文思维核心素养的形成,终身受益。

二、小学语文核心素养的培养策略1.语言文字应用能力小学语文教学的最重要内容之一,就是对学生的语言文字应用能力的培养。

学生只有在小学阶段具备了一定的语言文字应用能力,才能在下一阶段的学习中取得良好的学习效果。

语文学科的核心素养

语文学科的核心素养

语文学科的核心素养
语文学科的核心素养是一种以语文能力为核心的综合素养,主要包括“语言建构与运用”“思维发展与提升”“审美鉴赏与创造”“文化传承与理解”四个方面。

1. 语言建构与运用:这是指学生在语文学习中,通过积累和运用语言材料,掌握语言文字的特点及其运用规律,形成自己的语言经验,进而能够在实际生活中正确、有效地运用语言文字进行交流和沟通。

2. 思维发展与提升:学生在语文学习过程中,通过语言运用,获得直觉思维、形象思维、逻辑思维和创造思维能力的发展,以及思维的深刻性、敏捷性、灵活性、批判性和独创性等思维品质的提升。

3. 审美鉴赏与创造:学生在语文学习中,通过审美体验、评价等活动构建起来的审美意识、审美情趣与审美品位,以及在此过程中逐步掌握的表现美、创造美的能力。

4. 文化传承与理解:学生在语文学习中,能够理解和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形成对中华文化的认同感和自豪感,同时理解和尊重不同文化,培养跨文化交流的能力。

除了以上四个方面,语文学科的核心素养还包括文化自信。

文化自信的要素包括文化认同、文化理解、文化积淀和文化参与。

在教学中培养文化自信,可以通过引导学生深入了解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增强对中华文化的认同感和自豪感。

同时,可以开展各种形式的文化活动,让学生积极参与其中,亲身体验中华文化的魅力。

总之,语文学科的核心素养是学生在语文学习中需要掌握和形成的综合素养,对于学生的全面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在教学中,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这些核心素养,为学生未来的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语文教学与核心素养当前中学语文课标的修订提出并突出了核心素养这一概念,从课标修订及有关表述来看,核心素养的培养已是中小学各科教学的主要目标,甚至可以说是终极目标.语文教学对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有其特别的优势,是其他学科无法企及的,因此具有无法取代的极其重要的地位.在语文教学中落实核心素养的培训,是检验我们的教学是否遵从教学规律,是否具有时代性、科学性、实效性的重要标准.要在教学中落实核心素养,我们首先要弄明白什么是素养,什么是核心素养.一、何为素养素养是指一个人的修养,与素质同义.从广义上讲,包括道德品质、外表形象、知识水平与能力等各个方面.在知识经济的今天,人的素养的含意大为扩展,它包括思想政治素养、文化素养、业务素养、身心素养等各个方面.二、何为核心素养核心素养,与素养不同.在内涵上都是谈素养,可是加上“核心”,就保留了最重要的东西.核心素养是学生在接受相应学段的教育过程中,逐步形成的适应个人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需要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核心素养综合表现为9大素养,具体为社会责任、国家认同、国际理解、人文底蕴、科学精神、审美情趣、身心健康、学会学习、实践创新.用当今学科教学的术语来表述,核心素养就是知识、技能、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方面的综合素质.从这个定义可以看出,核心素养包括知识、技能、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等几个方面的内容,是这几个方面在人心灵里融汇内化而形成的综合素质.那么语文的核心素养具体指什么呢三、语文的特质和语文核心素养的确立语文科的核心素养是什么过去语文教育专家做过很多总结,在知识教学时代,提出过“字、词、句、语、修、逻、文”的说法,把语文知识素养用这七个维度的内容进行了概括.现在看,有一点狭隘了.之后,有人又认为语文素养是听说读写思.听说读写是四种能力,后来觉得思考也是语文科不可或缺的,就补上“思”这个重要行为.这些是能力要点的核心.前面两种说法都不够全面,第一种只是知识素养,第二种只是能力素养.语文素养尤其是核心素养,除了知识、能力之外,还需要把文学审美、文化价值、思想价值等纳入.因此,语文核心素养应该包括语文基础知识、基本能力、情感态度及价值观.下面我来说说自己对专家们的观点的理解.教育专家们的理论把语文核心素养细分为四个方面三个层次这个划分明确了核心素养包括语言构建、思维发展与提升、审美鉴赏与创造、文化传承与创新等四个大的方面,而每个方面又分为三个层次,这三个层次是逐层递进的,后一个层次是前一个层次的发展提升.这一个划分,让我们明白,核心素养中的初级阶段是语言建构与运用,就是语言知识的积累和运用,也就是“字、词、句、语、修、逻、文”七种语言知识的积累和运用.这一素养的培养首先要进行知识的积累,培养起语感.在此基础上,进步到培养整合信息、分析与构建语理语言逻辑思路,进而再上升到适应各种语言环境的交流能力的培养.如令尊、呈送、恳望这一阶段素养的培养重点是读,即通过阅读广泛涉猎,积累语言知识,学会整合信息,学会分析文章思路,把握作者的语理,进而培养起阅读者初步的逻辑思维能力——语理,再进一步学会适应各种语言环境的口头与书面表达交流.语文素养的第一阶段要特别重视阅读.有专家认为,语文科一定要守住语言学习、据于文本,这就是语文课程的核心,其他都是从这里长出来的.这个观点是非常正确的.在阅读方面,不同学段要求不一样,初级学段阅读量少一些,要求浅一些,在高学段就增加一些,学习能力强的人都多涉猎一些.在语言学习上,可以分出初级语文和高级语文两个阶段.初级语文,要过说话关,重视口语训练,重视语言的交际性.在高级语言阶段,增加了文学的学习,语言的艺术化要求提高了,需要了解这个文化圈子里的人怎么想事、怎么做事.因而语文的阶段大致分为两个阶段:初级语言阶段,重视词汇积累,可以进行口语交际;高级语言阶段,可以阅读本民族从古至今的优秀文学作品,具有良好的领悟能力.一个人的语言发展与年龄认知特点是匹配的,任何语言的学习都需要从基础语言的词汇积累开始,而且要积累很多文章,也就是用典范的文章垫底——打下精神的底子.在现代社会,不识字的文盲少见了,可是因为缺乏经典文章垫底,少了精神根基的人很多,由此让一部分人成为文化盲、思想盲、精神盲.词语提供的简要信息,这是低年级孩子容易获得的.到了高年级,文章的内容也由浅入深,增加了思想含量、文化含量也有变化了.核心素养需要具有稳定、基础性特点,与学科双基的要求具有关联性,也就是说,我们培养学生语文核心素养首先要要落实双基——基础知识和基本能力,基础知识字、词、句、语、修、逻、文、基本能力听说读写思应该成为核心素养的重要组成部分.当然,我们重视稳定性、基础性的同时,也不要漠视学生学习的发展性.核心素养的第二个阶段是思维发展与提升.这一阶段首先是学会利用直觉与灵感、联想与想象,进而发展到实证与推理,再提升到批判与发现的层次.这一阶段是利用第一阶段知识积累运用培养起来的直觉和灵感、联想和想象,通过口头与书面的表达,从记叙、描写、抒情到议论实证与推理、评述批判与发现的思维能力的发展与提升.这一阶段素养的培养途径,主要是表达的训练,重点是书面表达即写作训练.核心素养的第三阶段是审美鉴赏与创造,有第一层次的体验与感悟,再上升到欣赏与评价层次,进而发展到表现与创新的层次.这一阶段是在前两个素养培养的基础上,通过阅读体验、感悟作品内容、思想、情感及技巧,学会欣赏和和评价,进而达到表现甚至创新.这一阶段的阅读比第一阶段的阅读层次上已有较大的提升,已不是简单地知识积累和运用,而是在体验感悟基础上欣赏和评价,进而学会表现,甚至达到创新、培养创新能力的高度.这一个阶段素养的培养途径,是通过现代诗文阅读鉴赏、古诗文阅读鉴赏、外国文学的阅读鉴赏及各类文体的创作来实现,要求的层次是很高的,其中包括创新思维,创造能力的培养.核心素养的第四阶段是文化传承与创新.这一阶段的第一层次是对文化具备独自的意识态度,进而发展到学会选择与继承,包容与借鉴,最终发展到自觉关注与参与的境界.这一阶段,要求对传统文化、现代文化具有辨别精华、糟粕的能力,具备独自的意识态度.只有这样,才可能把握选择与继承,包容和借鉴,从而自觉地关注与参与.这一个阶段的素养已经是达到了很高的境界了.如“五四”时期的复古、全盘西化、拿来主义,当今中国对西方文化的批判吸收,重新对传统文化的重新重视语文教育专家朱慕菊先生的定义更为简单明了,他说语文学科核心素养主要包括“阅读与鉴赏”,“表达与交流”,“文化传承、理解与创新”三方面.这个说法也可资借鉴.语文学科核心素养集中反映了初高中语文课程总目标的要求,是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在语言文字运用中的综合体现.从专家们对核心素养的定义及分析我们可以这样理解,语文核心素养的培养,就是通过语文教和学的活动积累起语文基础知识,建立起语文知识体系,有了知识基础,就能形成语言学习和运用的初步的能力——语感,在此基础上通过教师引导学生参与的教学活动,使学生在体验、表达交流中逐步发展自己的思维能力,提升自己的人文素养和学习能力,进而朝着审美鉴赏与创造能力的发展迈进,并逐步发展到具备基本的文化传承与创新的意识态度,能够把握对古今中外文化的继承与选择,甚至步入自觉关注参与的思想意识境界,并具备一定的参与能力.要注意的是,重视核心素养,落实核心素养,不是改变教学内容,也不是抛弃以前我们使用的所有教学方式方法,更不是放弃基础知识的积累.只是改变教学观念,把以知识传授为中心变为培养核心素养为中心,变教师讲授为主为学生学习为主,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正确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四、“三教+”教学理念与核心素养培养吕传汉教授提出的“三教+”理念与核心素养的教育思想十分吻合,这种教育理念与模式有利于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且操作方便,容易把握.在中学语文教学中,我们可以用教思考,教体验,教表达的理念和模式,来培养学生核心素养.教思考,重在培养思辨能力;教体验,重在积淀核心素养;教表达,重在培养交际能力.1 教思考1思考什么如何思考教思考,就是教学生把握文本思路和思想方法.思想方法的把握包括两个方面:把握并学习文本在哲学层面的思想方法如抽象、概括、归纳、演绎、分析、综合等;把握宏观的思想方法整体及微观的思想方法局部.2教学生思考的要求教学生思考什么, 首先教师要思考:A 该教学内容体现哪些思想方法;可以理解为文本思想内容及表现方法B有关的思想方法在知识、技能中是如何呈现的;如荷塘月色中的文眼、荷塘景物特征的描写、江南采莲的联想对表现主题的作用C 应如何进行辩证思考.如荷塘月色与纪念刘和珍君思想之比较;日本中学生学历史老师让讨论旧金山条约安保条约签订的利与弊.美国小学生讨论并写论文二战时,假若你是美国总统,你会不会在广岛长崎放原子弹——就是要求教师要深入钻研教材,理清文本思路,把握文章思想方法,拟定核心问题.然后用核心问题引导学生参与学习、思考、探究,学会思考,培养思考能力.2、教体验体验与经验不同,要注意区别.经验:由实践得来的知识或技能有直接经验与间接经验. 体验:通过实践来认识周围的事物;亲身经历. 可见,体验的特征:具有实践、探究的过程性;强调亲身经历;具有个性化特征,是个体内化的经验.学习体验的理解学习体验,离不开学生自己的学习活动;学习体验,是学生在活动经验基础上的反思、领悟与升华, 是学生个体内化的经验;学习体验,是以学科学习的知识、技能、学科思想方法和情感、态度、价值观为载体 ,并通过学生个体的思考、领悟获得的思维积淀.换句话说,学习体验,必须是学生亲自参与,亲身体验.教学生体验的要求教学生体验什么体验知识的内涵与逻辑脉络;体验知识呈现的思想方法,激发学生的问题意识;在阅读、观察、调查、讨论、辩论、表达等学习活动过程中,获得情感、态度、价值观的体验.其中也包括对学习过程中的艰辛、乐趣的体验.如何教学生获得体验引导学生关注知识内涵与逻辑脉络的学习,重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在知识理解、语言文字运用、解题、实验、实践的反思中体验有关思想方法;引导学生在自主学习、合作探究、讨论辩论中获得勤于思考、敢于质疑、勇于创新的体验.——这一环节的核心是一定要让学生参与学习,让学生做学习的主人,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让学生在积极参与学习中体验知识、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自主、自觉的意识,培养辩证思维及创新能力,更重要的是让他们体验学习的艰辛以及以主人的身份平等的地位参与学习的快乐.3、教表达这一环节特别重视“表达、倾听、交际”能力的训练其中,表达能力是核心这一环节具体做法一是在课堂教学中,抓住阅读、总结、解题表述、交流、讨论,让学生通过口头、书面充分展示自己的学习成果、思想认识及能力进步,训练学生简洁的表达能力;二是在课外活动的交流、游戏、社会活动中,让学生通过口头、书面充分展示自己的学习成果、思想认识及能力进步,训练学生的表达能力.教学生表达的要求引导学生在解题、实验、实践的反思中,通过师生互动、生生互动表述自己的思考;引导学生在合作学习、展示交流、讨论辩论中提升口头表达能力;指导、鼓励学生撰写“学习日记”、“学习心得”、“小论文”等,简要讲述自己感兴趣的见闻,敢于发表自己的意见,培养学生的文字表达能力.课前三分钟的讲话、小作文大作文训练、大小班会活动主持等等都是教表达的很好的方法和表达能力训练的有效途径.五、课时或单元三“核心”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务必要把握课时或单元三“核心”.1、课时核心知识:课时基本知识、方法或知识运用的基本技能等重点内容.这里要特别强调,核心素养教学中知识中心向能力中心的转移,并不是放弃知识教学,而是不以知识积累为终极目标,而是以能力乃至核心素养培养为终极目标.但是,知识积累是核心素养的基础,教学中绝不能忽视知识的教学,而要把它作为教学的重点之一,准确把握课时或单元的核心知识,在教与学的过程中落实这些核心知识,避免教学流于形式而至学生学无所获.2、课时核心问题:基于课时核心知识和学生认知水平、关注核心素养培育、统领课堂教学的情境性问题.“三教+”中教思考、教体验、教表达,以及核心素养,都必须有一个载体,才能落地生根,开花结果.而课堂教学讲究艺术,完整而严谨的教学结构,也是体现教学艺术的重要因素.这些,都要通过课时核心问题来实现.课时核心问题是教学设计的重心,是教学的重难点,是串起并引领课堂教学的的主线.用核心问题引领课堂教学,不仅教学重难点突出,目标明确,而且还将教学由复杂变为简单,便于驾驭、便于操作,自然形成严谨的教学结构.而中国传统的教学法中的启发式教学,实质就是用核心问题统领课堂教学.运用“三教+”教学模式,每个环节都离不开核心问题的引领.那么教师在进行教学内容的设计时,就要在课时核心问题的设计上多下功夫,真正设计出体现文本内容,有利于知识积累、能力乃至核心素养培养的核心问题.3、课时核心素养:知识、技能、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等几个方面的内容在人心灵里融汇内化而形成的综合素质.语文教学,要紧紧围绕核心素养培训这一教学的终极目标,以知识积累为基础,以能力培养为重心,以核心素养培养为目标,通过核心问题的引领,指导学生积极参与体验,让学生在积累一定的知识、技巧,具备一定的学习能力的基础上,向着具有审美能力、思辨能力、创新思维、创造能力的核心素养方面发展.六、“三教+”教学理念适应中、高考命题的新格局:①命题理念和命题指导思想的变化——从知识立意转向能力立意;②试题的设计的创新;③试卷的框架结构——形成了能力立意的试卷框架;④评价理念:选拔展示;⑤强化主干知识,从学科整体意义上命题;⑥注重考查考生的创新意识、阅读和动手能力, 体现自主学习和主动探究精神;⑦强调应用,考查信息处理能力.七、对学科核心素养和语文课程性质特点的再认识语言建构与运用是语文课程独特的课程素养,也是其它素养的基础.只有这一项是唯一或主要属于语文的,也就是语文课独有的.任何学科都可以培养思维能力,健全思维品格,但语言是思维的工具,又是思想的直接现实.所以语文是其它学科的基础,覆盖一切学科,要与所有学科结成联盟.任何学科都包含文化,但语文是以口语和书面语来负载文化信息的,语言文字是文化传播和文化生活建构的不可取代的基础工具,而且,语言本身就是一种文化事象.如果我们把审美界定为正确的价值取向,那么任何学科都面对审美问题.但语文与艺术是审美的专门化.语文的审美是对言语作品审美,在这一点上,语文和艺术属于性质不同的审美,同时语言文字本身也是审美的本体.八、核心素养的其他论述林崇德教授为首席专家的学生核心素养研究课题组认为,学生核心素养总框架的建构应包括社会参与公民道德、社会责任、国家认同、国际视野、自主发展身心健康、自我管理、学会学习、问题解决与创新和文化修养语言素养、数学素养、科技与信息素养、审美与人文素养三个领域十二项核心素养指标.“核心素养”的含义比“知识”和“技能”更加宽广. “知识”与“技能”主要指具体学科领域的知识或者具有“听”、“说”、“读”“写”、“算”等基本技能,素养并不指向某一学科知识,而且强调个体能够积极主动并且具备一定的方法获得知识和技能,它的目的不仅限于满足基本生活需要,更有助于个人追求生活目标、促进个人发展和有效参与社会活动.“核心素养”的含义比“能力”的意义更加宽泛,既包括传统的教育领域的知识、能力,还包括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这一超越知识和技能的内涵,可以矫正过去重知识、轻能力、忽略情感态度价值观的教育偏失,更加完善和系统地反映教育目标和素质教育理念.“核心素养”的功能超出了“职业”和“学校”的范畴.素养的获得既可以使学生升学或更好地进行未来的工作,又能使学生发展成为更为健全的个体,能够更好地适应未来社会的发展变化,并为终身学习、终身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达到促进社会良好运行的目的.语文学科核心素养集中反映了高中语文课程总目标的要求,是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在语言文字运用中的综合体现.九、义务教育阶段语文课程培育的语文素养语文课程应激发和培育学生热爱祖国语文的思想感情,引导学生丰富语言积累,培养语感,发展思维,初步掌握学习语文的基本方法,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具有适应实际生活需要的识字写字能力、阅读能力、写作能力、口语交际能力,正确运用祖国语言文字.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总之,我们首先要明确核心素养的真正内涵,明白提出并实施这一观点的重大意义,然后有效地利用“三教+”理念和模式,在语文教学中紧紧扣住核心知识、核心问题、核心素养教学,就能够较好的落实核心素养的培养.。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