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下空间发展现状和发展前景

相关主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地下空间发展现状和发展前景

摘要:地下空间是一个巨大而又丰富的空间资源,与地表空间比较,具有防护性、密闭性、稳定性、节地性以及一定的经济价值。对城市地下空间的开发利用,既能拓展城市的空间容量,又能满足城市的各种功能需求,本文总结了当前城市地下空间开发的必要性和未来的发展趋势。

关键词:地下空间;防护性;经济价值;发展趋势

1.开发利用城市地下空间的原因

在发展中国家,由于城镇化进程不断加快及经济的快速发展,给城市的发展带来动力的同时也引发许多问题,如城市面积的扩张带来土地资源的减少、城市人口的膨胀给城市基础设施和城市环境所带来的压力与挑战、城市机动化带来的环境污染等。根据《2016中国国土资源公报》,2015年,全国因建设占用、灾毁、生态退耕、农业结构调整等原因减少耕地面积30.17万公顷,耕地是我国的重要战略资源,其可持续发展是实现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前提。目前,中国国土面积最多可供给17亿人口,而目前耕地资源日益枯竭的严峻形势,更是摆在中国各级政府和民众面前的一大难题。目前,我国大力推行可持续发展战略,通过对城市地下空间的开发利用,可以提高地面绿地面积、增加土地利用率、减少人口流量、降低污染、改善环境、促进城市可持续发展。城市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必然结果,而城市所面对的问题则是国家与社会现实状况的反映。在某些大、特大城市,尤其是那些年代久远具有历史意义的老城区或经过改建的大城市,其人口密集,建筑物林立,空间拥挤,交通拥堵的问题屡见不鲜。从城市的角度出发,地下空间是一种宝贵的自然资源,也是一种具有战略意义的战争资源,开发地下空间尤为重要。

2.国内外城市地下空间开发利用现状

2.1新型城镇化进程不断加快带来了城市土地资源的紧张和生态困境

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新型城镇化进程不断加快,根据《第七次

全国人口普查公报》数据显示2020年我国常住人口城镇化率达63.89%,与2010

年相比,城镇人口比重上升14.21个百分点。城镇建设用地规模日益增大,土地

资源急剧减少,人均耕地将日益短缺。然而,在城市土地开发过程中,往往是牺

牲绿地及耕地等资源用于生产生活用地,而非按照规划目标储备或建设绿地,因此,在许多城市,存在着硬景观与软景观的比例严重失衡的现象,导致环境自净

能力大大降低,制约着城市社会的发展。

2.2资源集约型社会发展要求对城市空间充分利用

发展地下空间,促进土地综合利用,推进老城区地上、地下整体改造,减缓

城区扩张速率,降低人均用地面积,由粗放型、平面外延式增量式发展,向节约型、立体内涵式的存量优化发展模式,正成为城市今后土地利用新的发展方向。

2.3环境友好型城市已将地下城市空间的开发锁定为未来的发展重点

目前中国的城市正在快速发展,以目前的发展速度,必然会面临交通、能源、生态等诸多问题。与地表建筑相比,地下建筑更能保持生态平衡。发展地下公共

设施、地下交通、地下物流、地下综合管廊、垃圾处理等地下工程,对于整合人

类活动和保护城市环境具有重大意义。同时,对城市地下空间的合理利用,也是

促进生态文明建设的必然要求。

3.我国城市地下空间发展存在的问题

3.1地下空间使用权法律问题

我国城市发展迅速,当前中国城市地下空间开发利益牵涉面广,产权及管理

都缺乏顶层设计支撑,随着科技的进步,土地的立体开发与利用已成为现实,而

地下空间的所有权则是一种崭新的物权。对地下空间进行分层利用,在没有阻碍

原用地使用人权益的前提下,根据相关法规,合理利用地下空间,从而确定其所

依存的地下空间的界限,并规定由土地使用人按照规定或约定合理使用,并在中

国立法中加以完善。

3.2规划和管理上,对地下空间资源的认识不足

由于我国在城市空间综合开发和利用方面起步较晚,在理论上对城市尤其是

当代城市的立体空间的研究还不够全面、系统,导致部分城市规划者和管理者没

有正确认识到这一点,没有从可持续发展的观点出发进行开发和利用。

3.3地下空间开发中交通作用不明显

目前,我国城市道路的交通功能大多是以平面结构为主,其抗干扰能力较弱,安全性较差。在城市发展过程中,没有充分发挥城市的交通作用,通过地下空间

与城市道路的联系,可以有效地解决城市道路交通问题。

3.4已有开发规模小、程度浅,未形成系统

目前,除了对地铁线路进行统一的规划与施工,其它的地下交通设施只是在

局部地区进行了简单的发展,并未形成规模。

4.我国城市未来地下空间发展前景分析

4.1还原地表自然环境,对城市大环境起到改良作用

目前,我国城市建设的先决条件主要是以自然环境为代价,随着城市规模的

不断扩张,生态环境受到的损害会越来越严重。采用适宜居住的地下建筑,可以

有效地遏制城市在平面上的无限膨胀,使其向立体发展转变。这样,就有更多的

机会可以利用地面空间来恢复自然环境,把建筑改成地下,既节省了土地,又能

重建城市的绿色空间。“一退一进”的建筑和绿地,极大地提高了城市的整体环境。同时,地下建筑的隔热性能也很好,它在温度控制上的能耗会受到一定程度

的限制,既可以用来发电,也可以用来减少能耗。

4.2积极利用新能源新技术,打造节能型地下建筑

地下建筑是一种对建筑设备高度依赖的建筑,它的照明、通风、给排水、温

度控制都需要大量的电能,所以它的能耗也很高。尽管建筑本身的隔热效果比地

面建筑要好,但是其它方面的能耗仍然很高。所以,对于新能源的应用,现代地

下建筑应该有一个更好的解决办法。目前,地热技术已经发展到了一定程度,并

逐步应用到了现代化的小区,为居民提供了洁净的能源。在今后的地下工程中,

可以借鉴这种技术,将其应用到建筑物的能源供应中。

4.3引入现代建筑技术和材料技术

建设牢固的地下空间结构,保证建筑物本身的安全性和抗灾能力。地下人防

建筑,其建筑设计的根本目标是在战时最大限度地保障民众的生命财产和抵抗外

来入侵,其建筑结构的强度有很高的要求。目前的国际形势比较平静,地下空间

等在战争时期的利用价值还不能完全发挥出来,与地面建筑相比,这些地下空间

并没有直接暴露在地面上,因此很难受到地面上的自然灾难的影响。地下空间的

安全是第一位的,因为一旦被摧毁,它的破坏力会比地面更大,疏散和营救工作

将会变得更加艰难。所以,在进行地下建筑的设计时,要充分吸取国内外有关地

下建筑的经验,确保能够进行高标准、高强度的强度建设现代化的地下建筑空间。在保证建筑物的稳定性的前提下,要充分考虑在建筑物受到损害时,对人身财产

的最大保护。根据目前的救援技术与方法,制订出一套切实可行的撤离方案。在

地震发生后,地下空间的人员要迅速、安全的撤离到地面,并为不能直接逃离的

民众提供临时掩体,以保证在救援人员抵达前能保证他们的生命。所以,在当代

地下建筑设计和使用中,必须从多个方面考虑安全问题,以保证人们的生命和财

产的安全。

4.4.建造更大更多样的地下空间

需要确保地下空间既能满足居住在空间上的需求,又能满足现代商业模式下

的建筑空间需求。未来对地下空间的需求多种多样,这就决定了这一类型的建筑

必须更加宽敞、更加舒适。从空间规模上看,未来的地下空间将会摆脱高度的局限,创造出更大的内部空间,以满足人们居住需求的多元化需求,如商业、餐饮、影院等。只有达到了一定的空间规模,方能从根本上达到应用的需要。此外,还

可以通过强化地下建筑内部的绿化与室外空间的交互作用,在视觉和心理上达到

有机的结合,确保人们在室内的舒适度。

结束语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