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临床诊疗术语国家标准(疾病部分)1

合集下载

关于中药学的一些书籍

关于中药学的一些书籍

关于中药学的一些书籍:中药学权威书籍:《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中药大辞典》、《中华药海》、《中国药材学》、《常用中药成分与药理手册》、《中华本草》中国关于中药药对书籍:《中医临床常用药对手册》(王立群,学苑出版社)、《中药药对190种》(沈敏南,上海中医药大学出版社)、《中药药对大全》(胥庆华,中国中医药出版社)、《施今墨对药》(吕景山,人民军医出版社)。

中国中药化学成分书籍:《植物活性成分辞典》(共三册,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主编:陈蕙芳,副主编:马永华,卞学玮。

2001年1月第一版)、《植物药有效成分手册》(人民卫生出版社1986)、《中药有效成分药理与应用》。

藏医药名著:《月王药诊》、《四部医典》、《祖先口述》、《(四部医典)蓝琉璃》、《晶珠本草》。

瑶药学关于著作:《中国瑶药学》《中华本草》《中药大辞典》《中草药学》等。

方剂现代应用参考:《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卫生部部颁药品标准--中药成方制剂》。

临证用药配伍指南参考:《临证用药配伍指南》(由杨济、季绍良、冀春茹主编,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1996年第一版),全部为中药单味药配伍方法。

国家基本药物:《国家基本药物》。

有毒中药与合理应用:《有毒中药现代研究与合理应用》一书(本书由杜贵友、方文贤主编,人民卫生出版社2003年出版)药物不良反应:《药物不良反应》第3版(主编孙定人、齐平、靳颖华,人民卫生出版社,2006年)、《中药及其制剂不良反应大典》(主编欧明、王宁生,辽宁科学技术出版社,2002年5月)、《药物不良反应与合理应用》(张鉴、魏爱英、李彦博,山东科学技术出版社,2001年)、《中药不良反应概论》(主编张冰、徐刚,北京大学医学出版社,2005年)。

中医临床诊疗术语国家标准(疾病部分):《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中医临床诊疗术语疾病部分》。

中医临床诊疗术语国家标准(证候部分):《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中医临床诊疗术语证候部分》。

中医临床诊疗术语国家标准(治法部分):《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中医临床诊疗术语治法部分》。

中医临床诊疗术语

中医临床诊疗术语

个人资料整理,仅供个人学习使用中医临床诊疗术语证候部分(修订版)范围本标准规定了中医临床812种常见证及其定义。

本标准适用于中医医疗、卫生统计、中医病案管理、中医临床医疗质量评定、科研、教学、出版及国内外学术交流等领域。

引用标准下列标准所包含的条文,通过在本标准中引用而构成为本标准的条文。

本标准出版时,所列示版本均为有效。

所有标准都会被修订,使用本标准的各方应同时探讨使用下列标准最新版本的可能性。

GB/T 15657-1995 中医病证分类与代码GB/T 16751.1-1997 中医临床诊疗术语疾病部分ZY/T 001.1~001.9-94 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3基本虚证类basic syndromes of deficiency type3.1气虚证syndrome of qi deficiency元气不足,脏腑机能衰退,以气短乏力,神疲懒言,自汗,舌淡,脉虚等为常见症的证候。

3.2气陷证syndrome of qi sinking气虚无力升举,中气下陷,以头晕眼花,少气倦怠,脘腹坠胀,脱肛,内脏、子宫下垂,舌淡苔白,脉弱等为常见症的证候。

3.3气脱证syndrome of qi collapse真气因某种原因而急骤外泄,以突然面色苍白,口唇青紫,汗出,肢冷,呼吸微弱,舌淡,脉细数为常见症的危重证候。

同义词:元气虚脱证3.4血虚证syndrome of blood deficiency血液亏虚,脏腑、经络、形体失养,以面色淡白或萎黄,唇舌爪甲色淡,头晕眼花,心悸多梦,手足发麻;妇女月经量少,色淡,愆期或闭经,脉细等为常见症的证候。

3.4.1血虚动[生]风证syndrome of blood deficiency [generating] stirring wind血液亏损,形体失养,虚风内动,以面色无华,爪甲不荣,夜寐多梦,视物模糊,头晕眼花,肢体麻木,皮肤瘙痒等为常见症的证候。

3.4.2血虚风燥[盛]证syndrome of blood deficiency and wind dryness [exuberance]血虚风胜化燥,皮毛、筋脉失养,以皮肤粗糙,干燥脱屑,瘙痒,或枯皱皲裂,毛发失荣脱落,肌肤麻木,手足拘急,面白无华,爪甲淡白,头晕眼花,舌淡,脉细等为常见症的证候。

关于中医病名、证候、症状、体征、病状、临床表现等术语规范化_Standardization_of_T

关于中医病名、证候、症状、体征、病状、临床表现等术语规范化_Standardization_of_T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中医学, 2021, 10(6), 762-766 Published Online November 2021 in Hans. /journal/tcm https:///10.12677/tcm.2021.106105关于中医病名、证候、症状、体征、病状、 临床表现等术语规范化王志国,李思婷中国中医科学院中医临床基础医学研究所规范标准中心,北京收稿日期:2021年9月27日;录用日期:2021年11月1日;发布日期:2021年11月8日摘要 目的:促进中医病名、证候、症状、体征、病状、临床表现等术语分类规范化。

方法:通过文献研究,明确上述术语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给出作者相应的建议。

结果:症状术语最为混乱,症状、体征未严加区分,尚无症状、体征术语标准等。

结论:规范化是一个长期的过程,需要达成共识,养成习惯,坚持遵守。

病名、证候、症状、体征、病状、临床表现这几个术语的内涵有一些共性,就是都与疾病有关,用于描述、记载或诊断疾病,但临床上存在使用混乱,界限不清的问题。

虽然内容完整准确是学术成果的基础,但随着信息化时代的到来,内容分类的规范,名词术语的统一也成为必然,这有利于查询和检索。

本文的目的就是明确以上术语的内涵,推动术语分类规范化。

关键词病名,证候,症状,体征,病状,临床表现,规范化Standardization of TCM Terms Such as Disease Names, Syndromes, Symptoms, Signs, Symptoms and Clinical ManifestationsZhiguo Wang, Siting LiStandard Center of Institute of Clinical Basic Medicine of Chinese Academy of Chinese Medical Sciences, BeijingReceived: Sep. 27th , 2021; accepted: Nov. 1st , 2021; published: Nov. 8th , 2021AbstractObjective: To promote the classification and standardization of TCM terms such as disease names,王志国,李思婷syndromes, symptoms, signs, symptoms and clinical manifestations. Methods: Through literature research, the present situation and existing problems of the above terms were clarified, and the corresponding suggestions were given. Results: Symptom terminology is the most confusing, symptoms and signs are not strictly distinguished, and there is no standard of symptom and sign terminology. Conclusion: Standardization is a long-term process, and it is necessary to reach con-sensus, form habits and adhere to them. The connotations of the terms disease name, syndrome, symptoms, signs, symptoms and clinical manifestations have some commonalities, that is, they are all related to diseases and used to describe, record or diagnose diseases, but there are some prob-lems in clinical use, such as confusion and unclear boundaries. Although the integrity and accuracy of content are the academic foundation, with the advent of the information age, the standardiza-tion of content classification and the unification of terminology have become inevitable, which is beneficial to query and retrieval. The purpose of this paper is to clarify the connotation of the above terms and promote the standardization of terminology classification.KeywordsDisease Name, Syndrome, Symptom, Signs, Disease Status, Clinical Manifestations, NormalizeThis work is licensed under the Creative Commons Attribution International License (CC BY 4.0)./licenses/by/4.0/1. 引言病名、证候、症状、体征、病状、临床表现这几个术语的内涵有一些共性,就是都与疾病有关,用于描述、记载或诊断疾病,但临床上存在使用混乱,界限不清的问题。

中医疾病术语标准

中医疾病术语标准
国内国际交流 医院中的医疗、科研与教学
医院管理的需要 社保医疗付款制度
负责进每行修年订出、版推一广本和应用工 《世界卫生年鉴》
收列了各国的死亡原因 的统计资料。
• 经卫生部批准,世界 卫生组织于1981年 1月在北京协和医院 建立疾病分类合作 中心,在我国引进和 推广国际疾病分类.
• 为了把我国的出院 病人统计工作与世 界卫生组织的统计 工作接轨.从1990年 我国开始推广使用 ICD-9,2000年开始 推广使用ICD-10
诊断学、临床各科等八大类3543个词条。
• 其中包括400条症状及体征术语,400条证候术语, 500条病名术语及100~200条治疗术语。术语语种为 英文及中文。
• 研究始于2004年,经过中国、日本、韩国、英国、美国、澳大 利亚等多国专家的多次研究讨论,现己完成初稿。
• 其使用对象定位于西方国家传统医学学生及从业人员,运用领域 包括传统医学临床、信息、教育及科研。
1990年世界主要死因构成
死因
发达国家
心血管疾病 恶性肿瘤 慢性阻塞性肺疾患 传染病、寄生虫病 损伤和中毒 围产期死亡
其他 合计
47.47 21.15 3.41 4.37 7.60 0.79 15.21 100.00
发展中国家
全世界
16.88
23.89
7.01
10.25
6.49 44.16
5.79 35.04
ICD-10
• ICD-10 《疾病和有关健康问题的国际统计分类》
International Classification of Diseases 组织编写单位: 世界卫生组织 中文翻译单位: 北京协和医院世界卫生组织疾病
分类合作中心 中文版出版单位: 人民卫生出版社 出版年份: 1998

中医药 中西医结合临床术语系统分类框架-最新国标

中医药 中西医结合临床术语系统分类框架-最新国标

中医药中西医结合临床术语系统分类框架1 范围本文件规定了中西医临床术语系统的核心分类框架。

本文件适用于中西医结合电子病历,包括中西医专业临床术语以及电子医疗记录中的非临床术语。

2 规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中的内容通过文中的规范性引用而构成本文件必不可少的条款。

其中,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该日期对应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T 15237.1-2000 术语工作词汇第1部分:理论与应用GB/T 38324-2019 健康信息学中医药学语言系统网络框架ISO 14813-5:2020 Intelligent transport systems — Reference model architecture(s) for the ITS sector Part 5: Requirements for architecture description in ITS standards ISO/IEC/IEEE 24765:2017 Systems and software engineering — Vocabulary3 术语和定义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概念 concept通过对特征的独特组合而形成的知识单元。

注:概念不受语种限制,但受社会或文化背景的影响。

[来源:GB/T 15237.1-2000,3.2.1]概念体系 concept system根据概念间相互关系建立的结构化的概念集合。

[来源:GB/T 15237.1-2000,3.2.11]术语 terminology在特定专业领域中一般概念的词语指称。

[来源:GB/T 15237.1-2000,3.4.3]术语系统 terminological system根据术语之间的关系构成的一组术语集合,每个术语由符号表示。

[来源:GB/T 15237.1-2000,3.50, 有修改]类 class描述一组具有相同属性、操作、方法、行为、关系和语义的对象。

中医病证分类与代码

中医病证分类与代码

中医病证分类与代码1中医病证分类与代码1 1 范围本标准规定了中医病证的分类与代码。

本标准适用于中医医疗、卫生统计、中医病案管理、中医临床医疗质量评定、科研、教学、出版及国内外学术交流等领域。

2 2 引用标准下列标准所包含的条文,通过本标准中引用而构成本标准的条文。

本标准出版时,所列示版本均为有效。

使用本标准的各方应同时探讨使用下列标准最新版本的可能性。

ZY/T001.1~001.9-94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GB/T__.1-1997中医临床诊疗术语疾病部分GB/T__.2-1997中医临床诊疗术语证候部分3 术语、符号3.1术语3.1.1中医病证分类中医病证分类是将中医各种病、证按照某些既定原则归入类目及系统的方法。

3.2符号3.2.1圆括号“()” 圆括号中的词与圆括号前的词属于同一类别,采用同一类别代码。

3.2.2破折号“――” 破折号后内容是对破折号前内容的进一步解释。

3.2.3方括号“[ ]” 方括号中的词可以代替部分前面的词,采用同一类别代码。

4 4 编制原则4.1中医病证分类中医的临床诊断要求在明确病名诊断后还需确定其证候,以指导临床治疗。

因此,中医的病、证是中医诊断不可分割的二个重要组成部分。

据此,本标准规定对病名和证候分别予以分类。

4.1.1病名分类原则本标准规定病名的分类以该病所属的临床科别和专科系统进行类目和分类目分类。

4.1.1.1科别类目本标准规定病名的科属类别为内科、外科、男科、妇科、儿科、眼科、耳鼻咽喉口齿科、骨伤科,共计八个类目(参见表1)。

4.1.1.2专科系统分类目本标准规定病名的专科系统分类目以病名科属中的二级专科划分为依据进行分类(参见表2)。

2 4.1.1.3专科系统细类目本标准规定病名的专科系统细类目以病名科属中的三级专科划分为依据进行分类(参见表3)。

4.1.2证候分类原则本标准规定证候分类以中医学辨证系统归划类目;以各类目中的证候属性为依据对分类目、细类目进行分类。

2022年华医网公需课专业课考试题及答案-精品

2022年华医网公需课专业课考试题及答案-精品

2021年华医网公需课专业课考试题及答案赵炳南先生通过长期的探索和临床筛选,认为《证治准绳》中()方剂加减是治疗、巩固疗效红斑狼疮的基本方A、二妙丸B、逍遥丸C、秦充丸D、四物散E、参苓白术散正确答案:C黑布药膏的主要药味组成A、五倍子,金头娱蚣,蜂蜜,老黑醋,冰片B、乳香、没药、牛黄、菖蒲、麝香C、红花、当归、赤芍、生地、川苜、水蛭D、黄芭、当归、川苜、桃仁、红花、赤芍、地龙E、五倍子,娱蚣,地骨皮,白矶,丹参,威灵仙,黑醋正确答案:A儿童、体重较小的成人适合于A、心肺联合移植B、单肺移植C、双肺移植D、肺叶移植正确答案:D前国内有()家医院经过国家认证进行肺移植手术A、3B、5C、7D、10正确答案:C瘢痕疙瘩瘀毒结聚内治可选用A、四君子汤加减B、桃红四物汤加减C、补阳还五汤加减D、血府逐瘀汤加减E、当归四逆汤加减正确答案:B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中医临床诊疗术语部分(GB/T16751-1997)将瘢痕疙瘩的中医病名规定为A、蟹足肿B、黄瓜痈C、肉疙瘩D、蟹足疮E、锯痕症正确答案:A肺移植失败的原因,不包括A、供体肺保存不佳B、感染及排斥反应控制不力C、技术缺陷导致感染D、受体选择不当正确答案:C瘢痕疙瘩内治以()为主A、清热除湿、活血化瘀、补益气血B、疏肝解郁、养心安神、软坚散结C、温阳利水、健脾益气、软坚散结D、清热解毒、活血化瘀、祛湿散结E、温经散寒、活血化瘀、行气止痛正确答案:D下列哪项属于单肺移植受体选择的适应证A、肺黏液分泌粘稠症,肺血管疾病B、慢性阻塞性肺部疾病C、病人的年龄W45岁D、囊性肺纤维化正确答案:B下列对于肺移植成功的关键,说法错误的是A、围手术早期避免使用类固醇药物B、合理应用环抱素C、围手术早期使用类固醇药物D、采用网膜包裹气管吻合口技术正确答案:C肺移植手术时,关于开放循环的说法错误的是A、开放肺循环前应该首先进行肺充气B、肺循环的开放首先开放肺静脉然后开放肺动脉C、肺循环的开放首先开放肺动脉然后开放肺静脉D、开放肺循环时,如果肺动脉压力较高,应缓慢逐步开放肺动脉,压力阶梯状下降减轻灌注损伤E、移植肺充分通气,有助于减轻灌注性肺损伤正确答案:C供肺灌注获取的注意事项中错误的是A、注意灌注管深度,避免单侧灌注B、肺动脉主干插管进行供肺灌注时,灌注管插管越深越好C、肺动脉主干插管进行供肺灌注时,灌注管插管深度,避免插管过深导致单侧肺灌注D、离断气管时,注意保持肺半膨胀状态及气道两断端闭合E、沿食管气管间隙自上而下游离气管,过程中注意避免损伤食管,因为食管的损伤会污染手术区正确答案:B肺移植手术时,适于单侧肺移植的手术切口是A、lamshell切口B、改良Clamshell切口C、胸骨正中切口D、后外侧切口E、双前外侧切口正确答案:D肺移植手术中,关于肺动脉的吻合说法错误的是A、缝合方法有端一端连续外翻缝合和端一端间断外翻缝合B、肺动脉吻合时,如果口径相差不多,可以通过针距调整口径C、肺动脉吻合时长度修剪尽量长一些,便于手术操作D、肺动脉吻合时后壁缝合尽量细密,因为补针困难E、动脉吻合时准确定位上下缘防止扭转正确答案:C肺移植手术切除病肺的过程中,需要特别注意的事项错误的是A、肺静脉的游离尽量保留足够长的残端,便于吻合B、肺动脉钳夹尽量贴近起始部,尽量保留残端足够长C、支气管周围的软组织不要分离,要保留用于包埋。

中医临床诊疗术语国家标准(治法部分)

中医临床诊疗术语国家标准(治法部分)

【中医临床诊疗术语国家标准(治法部分) 】NO.1[分类]治则[治法名称]急则治标[注释]与缓则治本相对而言。

在大出血、暴泻、剧痛等标症甚急的情况下.应及时救治标病,如止血、止泻、止痛等,然后治其本病的治疗原则。

NO.2[分类]治则[治法名称]缓则治本[注释]与急则治标相对而言。

在病势缓和、病情稳定的情况下,应当采取以调理、补益为主的治疗原则。

NO.3[分类]治则[治法名称]标本兼[同」治[注释]在病证出现标本并重的情况下,可采用治标与治本相结合的治疗原则。

NO.4[分类]治则[治法名称]因时制宜[注释]在治病时,应考虑到时令气候等的不同,而选择适宜的方法、药物等进行治疗的原则。

NO.5[分类]治则[治法名称]因地制宜[注释]在治病时,应考虑到地域环境等的不同,而选择适宜的方法、药物等进行治疗的原则。

NO.6[分类]治则[治法名称]因人制宜[注释]在治病时,应考虑到病人体质等个体差异,而选择适宜的方法、药物等进行治疗的原则。

NO.7[分类]治则[治法名称]扶正祛[达]邪[注释]对于正虚为主、因虚而实的病证,应采取扶助正气为主,使正气加强,从而达到驱除病邪目的的治疗原则。

[分类]治则[治法名称]扶正固[培」本[注释]对于正气亏虚的病证,宜采用培补正气以愈病的治疗原则。

NO.9[分类]治则[治法名称]祛邪扶[安]正[注释]对于邪气实而正气偏虚的病证,应采取以消除病邪为主,扶助正气为辅,使邪去而正安或正复的治疗原则。

NO.10[分类]治则[治法名称]攻补兼施[注释]对于虚实夹杂,或虚实病情相当的病证,可采用既扶正又祛邪,即祛邪与扶正并重的治疗原则。

NO.11[分类]治则[治法名称]先攻后补[注释]先攻邪后培补的治疗原则,用于体弱正虚而又有急须攻下或攻破之症的病证。

NO.12[分类]治则[治法名称]先补后攻[注释]先补虚后攻邪的治疗原则,用于需攻破或攻下而又正虚体弱不堪攻的病证。

NO.13[分类]治则[治法名称]寓攻于补[同义词]补中寓攻[注释]为治疗虚实平杂病症的一策略。

中医临床诊疗术语 2023版

中医临床诊疗术语 2023版

中医临床诊疗术语2023版全文共四篇示例,供读者参考第一篇示例:中医临床诊疗术语是中医学中的重要内容之一,它是中医临床实践中经常出现的专业术语,用于描述疾病的症状、诊断和治疗方法等。

在中医临床实践中,掌握和正确运用临床诊疗术语是非常重要的,它有助于提高医生的诊断能力和治疗效果,也有助于医患双方之间的沟通和理解。

随着中医学的不断发展和进步,中医临床诊疗术语也在不断更新和完善。

2023年版的中医临床诊疗术语涵盖了大量临床实践中常见的症状、疾病和治疗方法,是医生们在日常工作中必备的工具书。

以下将介绍一些2023年版的中医临床诊疗术语。

首先是关于症状的术语。

气滞、气郁、气滞血瘀、气血虚弱等是中医常见的症状,可以用来描述患者的症状表现。

还有寒热、疼痛、肿胀、囊块、结节、瘀斑等术语,用于描述患者的症状特征。

其次是关于疾病的术语。

2023年版的中医临床诊疗术语包括了各种常见疾病的名称和描述,如感冒、发热、头痛、失眠、消化不良、肝炎、痛风、高血压等。

这些术语有助于医生准确诊断患者的疾病,并采取相应的治疗措施。

另外是关于诊断的术语。

中医诊断是中医临床实践的核心内容,准确的诊断有助于确定治疗方案和预后。

2023年版的中医临床诊疗术语包括了中医诊断中常见的术语,如气虚、血瘀、阴虚、阳虚、湿热、痰湿等。

医生可以根据患者的症状和体征,采用这些术语进行诊断,指导治疗。

最后是关于治疗的术语。

中医治疗有多种方法,包括针灸、中药、推拿、气功等。

2023年版的中医临床诊疗术语包括了这些治疗方法的名称和描述,如针刺、灸疗、汤剂、丸剂、敷贴等。

医生可以根据患者的病情和体质特点,选用适当的治疗方法,提高治疗效果。

2023年版的中医临床诊疗术语是中医学发展的产物,它反映了中医临床实践中的经验和理论,对提高中医临床医生的诊断能力和治疗效果具有重要意义。

医生们应该熟练掌握和正确运用这些术语,不断提升自己的医疗水平,为患者的健康服务。

【中医临床诊疗术语2023版】让中医诊疗更加规范,为广大患者带来更好的医疗体验。

传染科肝病科7个病种中医临床路径.

传染科肝病科7个病种中医临床路径.

目录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中医临床路径....................................349 慢性乙型肝炎中医临床路径.............................................352 积聚(肝硬化)中医临床路径.............................................355 急性病毒性肝炎中医临床路径..........................................360 时行感冒(甲型 H 1N1 流感)中医临床路径..............................367 手足口病(普通型)中医临床路径.......................................370 流行性出血热(轻型)中医临床路径 (373)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中医临床路径一、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中医临床路径标准门诊流程(一)适用对象第一诊断为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ICD-10 编码:K76.001)。

(二)诊断依据1.疾病诊断诊断标准:参照 2006 年中华医学会肝脏病学分会制定的《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诊疗指南》。

2.证候诊断参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十一五‟重点专科协作组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诊疗方案”。

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临床常见证候:肝郁脾虚,痰湿阻滞证痰阻血瘀,湿郁化热证湿郁血瘀,肝阴不足证(三)治疗方案的选择参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十一五‟重点专科协作组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诊疗方案”及《中医内科常见病诊疗指南》(中华中医药学会发布,ZYYXH/T93-2008)。

1.诊断明确,第一诊断为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

2.患者适合并接受中医治疗。

(四)标准治疗时间为≤84 天。

(五)进入路径标准1.第一诊断必须符合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ICD-10 编码:K76.001)。

2.患者空腹血糖≤7.0mmol/L,甘油三酯≤5.0mmol/L。

中医推拿术语-2023最新标准

中医推拿术语-2023最新标准

目 次1范围 (1)2规范性引用文件 (1)3中医推拿基础术语 (1)4中医推拿手法术语 (3)5中医推拿功法术语 (10)6小儿推拿特定穴术语 (22)中医推拿术语1范围本标准规定了中医推拿基础术语、中医推拿手法术语、中医推拿功法术语和小儿推拿特定穴术语及其定义。

本标准适用于中医医疗、卫生统计、中医病案管理、中医临床医疗质量评定、科研、教学、出版及国内外学术交流等领域。

2规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应用必不可少。

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注日期版本适用于本文件。

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修改)适用于本文件。

GB/T16751.1-2021中医临床诊疗术语第1部分:疾病GB/T16751.2-2021中医临床诊疗术语第2部分:证侯3中医推拿基础术语3.1推拿Tuina按摩在人体体表一定部位或穴位施以各种手法,或借助一定器械,或配合药物等外用介质,或配合特定肢体活动,或配合功法练习的中医诊疗方法。

3.2推拿学Theory and Practice of Tuina阐述推拿作用原理及其诊治规律的中医学分支学科。

3.3一指禅推拿Yi Zhi Chan Tuina以“一指禅推法”作为核心手法,临床诊疗与预防疾病的一类流派推拿方法。

3.4㨰法推拿Rolling Tuina以“㨰法”作为核心手法,临床诊疗与预防疾病的一类流派推拿方法。

3.5点穴推拿Acupoint Pressing Tuina指压推拿以手指点、按、压人体经络腧穴作为核心手法,临床诊疗与预防疾病的一类流派推拿方法。

脏腑推拿Zang Fu Tuina腹诊推拿在腹部望诊和触诊基础上,运用手法临床诊疗与预防疾病的一类流派推拿方法。

3.7内功推拿Nei Gong Tuina以擦法为核心手法,并配合指导患者练习功法,临床诊疗与预防疾病的一类流派推拿方法。

3.8正骨推拿Bone Setting Tuina整骨推拿以正骨为核心手法,临床诊疗与预防疾病的一类流派推拿方法。

中医基本名词术语中英对照国际标准

中医基本名词术语中英对照国际标准

中医基本名词术语中英对照国际标准一、介绍在讨论中医基本名词术语的中英对照国际标准之前,我们需要先了解一下中医的基本概念。

中医是我国传统的医学体系,其理论基础包括阴阳学说、五行学说、气血理论等。

中医强调整体观念,注重防治和调理,因此在临床实践中有着丰富的实践经验和独特的治疗方法。

二、中医基本名词术语中英对照国际标准1. Yin and Yang - 阴阳在中医理论中,阴阳是最基本的概念之一。

阴阳学说是一种辩证法,用来分析和描述事物的相对、对立和统一的关系。

阴阳不仅可以用来说明自然界和生命体的结构和运动规律,还可以用来分析和指导临床诊疗。

2. Five Elements - 五行五行学说是我国古代哲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中医学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

五行学说包括金、木、水、火、土五种元素,它们之间相互克制、相生相克,体现了自然界万物之间的相互作用和联系,也被运用到了中医的临床实践中。

3. Qi and Blood - 气血气血是中医理论中的重要概念,它们是人体内最基本的物质和能量。

气血的流通和运动对人体的生命活动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在中医临床中,调理气血的平衡是维护健康的重要手段之一。

4. Meridian - 经络经络是中医理论中的重要概念,是人体内气血运行的通道。

中医认为,经络是连接脏腑、肢体、头面等各个部位的通道,它们的畅通与否对身体的健康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在中医临床中,针灸、推拿等手法的应用就是通过调理经络来治疗疾病。

5. Acupuncture - 针灸针灸是中医的重要治疗方法之一。

通过刺激人体特定穴位,调节气血运行,达到治疗疾病的目的。

针灸不仅在我国传统医学中有着悠久的历史,也受到了世界各国的广泛关注和认可。

6. Herbal Medicine - 中药中药是中医药的主要表现形式之一,利用植物、矿物、动物等天然药材制成,具有独特的药理作用。

中药以其独特的疗效和较低的副作用,在临床应用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国标”疾病部分的创新与意义

“国标”疾病部分的创新与意义

“国标”疾病部分的创新与意义湖南中医学院(410007) 朱文锋主题词国家标准疾病病名中医诊断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中医临床诊疗术语疾病部分》(GB/T 1675.1 -1997)(以下简称“国标”),于1997年10月1日起实施。

“国标”遵循中医药基本理论,突出中医特色,其疾病部分共编定疾病术语930条(不包括骨伤科疾病),症状性术语49条,在学术内容上有许多创新之处。

1、明确区分症、病、证概念“症”、“病”、“证”是中医诊断中既密切相关而又有区别的三个概念。

现代中医学一般认为:“症”指疾病中出现的单个症状及体征,为疾病的现象,是诊病与辨证的重要依据。

“病”指具体的病种,某“病名”是该具体病种的代名词,一般应反映该病种全过程的特点与规律,代表着该病种的基本矛盾。

“证”是对疾病当前阶段的病位与病因病性等本质所作的概括,该病理阶段所表现的症状及体征称为“证候”,其辨证结论则为“证名”。

“病名”与“证名”皆为诊断结论,均是对疾病本质的认识,但“病”是疾病全过程的本质,“证”则是疾病当前阶段的本质,“病”的全过程可有不同的“证”,而“证”又可见于不同的病种之中,因此,“病”与“证”可理解为是一种“纵横交错”的关系。

由于“病”与“证”的诊断均以“症”为主要依据,许多病种更是根据主症而命名,且二者对病理本质认识的概念主要都是病位与病因病性,所以中医学历史上对“病”、“证”、“症”的概念缺乏严格的区分,三个概念常常混淆在一起,因而又有证病名(如风寒感冒,湿热疾病),症病名(如头痛、带下)等概念或泛称“病证”(如“咳嗽为肺系常见病证”),或将一类疾病统称为一个名称(如痹证或痹病,水肿等)。

“国标”对“病”、“证”、“症”概念作了明确区分,并妥善处理了症病名、证病名、类别名与具体名等相互混淆的术语,使之尽量达到规范的目的。

如对以往所称阳水、阴水,阳黄、阴黄等对主症的分类,气淋、血淋,水臌、气臌血臌、虫臌等疾病的辨证分类,均未作为独立病种列出。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医临床诊疗术语国家标准(疾病部分) 】NO.1[分类]皮肤病类[疾病名称](白)秃疮[注释]因剃发感染,风热凝滞所致。

以头部脱片状白屑,久则发失光泽、折断,自觉瘙痒为主要表现的皮肤病。

NO.2[分类]胎、产及其疾病[疾病名称](产后)恶露不绝[净][注释]多因血热、血瘀、气虚,气血运行失常,或感染邪毒所致。

以恶露持续3周以上仍淋漓不净为主要表现的产后疾病。

NO.3[分类]胎、产及其疾病[疾病名称](产后)恶露不下[注释]多因血瘀所致。

以胎盘娩出后,胞宫内的余血浊液停留不下,或下亦甚少,并伴小腹疼痛等症为主要表现的产后疾病。

NO.4[分类]疮疡病类[疾病名称](穿)胁痈[注释]多由肝胆火郁所致。

生于季肋处的痈病类疾病。

NO.5[分类]躯体痹、痿、瘤等病类[疾病名称](腓踹)转筋[注释]因下肢受寒着凉,经气不利,使肢体(常见于小腿)肌肉挛急。

以小腿或指、趾发作性筋肉剧痛、僵硬,屈伸不利为主要表现的痛病类疾病。

NO.6[分类]皮肤病类[疾病名称](肺风)粉刺[注释]因肺风、胃热或肝瘀所致。

以面及背部见黑头或白头粉刺、丘疹、脓疱、结节、囊肿及疤痕为主要表现的皮肤疾病。

NO.7[分类]男性前阴病类[疾病名称](肾)囊痈[注释]因肝肾湿热下注,或外湿内侵蕴酿成毒所致。

以阴囊红肿热痛,肾子(睾丸)不肿大为主要表现的痈病类疾病。

[分类]眼病类[疾病名称](时复)目痒[注释]因时邪与湿热交阻所致。

以发病时白睛红赤,奇痒难忍,每年至期而发,过期乃愈,呈周期性反复发作为主要表现的外障类疾病。

NO.9[分类]传染病、寄生虫病类[疾病名称](时疫)霍乱[注释]因饮食不洁、感受疫疠之邪,损伤胃肠,升降失司,清浊相干。

以骤起剧烈吐泻米泔水样物,目眶凹陷,小腿转筋,津气严重耗损,甚至因厥脱而毙为特点的烈性疫病类疾病。

NO.10[分类]新生儿病、小儿特发病[疾病名称](小儿)客忤[注释]小儿由于神气未定,因骤见生人、突遇异物等所致。

以突然惊叫啼哭,甚或面色变异、吐泻腹痛等为主要表现的小儿疾病。

NO.11[分类]眼病类[疾病名称](小儿)通[斗]睛[注释]因禀赋不足、筋脉失调,或高热伤津所致。

以双眼向内偏斜为主要表现的外障类疾病。

NO.12[分类]胎、产及其疾病[疾病名称]暗产[注释]多因肾虚、肝郁、房室不节等所致。

指受孕而早早自然流产,常不知受孕而误认为是一次月经的疾病。

NO.13[分类]皮肤病类[疾病名称]白疕[同义词]白壳疮[注释]因禀赋素弱,或血虚风燥,湿滞血瘀所致。

以皮肤起多形红斑、银屑,刮去鳞屑可见点状出血为主要表现的皮肤疾病。

NO.14[分类]皮肤病类[疾病名称]白驳风[注释]因气血不和,外受风邪所致。

以皮肤见大小形状不一的白斑,周边可有色素沉着变黑,并不痒痛为主要表现的皮肤疾病。

[分类]传染病、寄生虫病类[疾病名称]白喉[注释]燥热疫毒之邪搏结于咽喉,耗伤阴液。

以发热,咽痛,咽、喉、鼻等处出现白色假膜不易剥脱为主要表现的疫病类疾病。

NO.16[分类]眼病类[疾病名称]白睛青蓝[注释]因火邪郁结气轮所致,常出现于火疳的后期。

以傍黑睛缘发生紫红色肿胀隆起,反复发作,日久白睛深层遂变青蓝为主要表现的外障类疾病。

NO.17[分类]眼病类[疾病名称]白睛溢血[注释]因热邪郁肺,血热妄行,或小儿顿咳、女子逆经及外伤所致。

以白睛浅层下见血色鲜红,状如胭脂为主要表现的外障类疾病。

NO.18[分类]眼病类[疾病名称]白膜侵睛[注释]因肺火上炎,或阴虚火旺所致。

以白色翳膜自白睛侵入黑睛为主要表现的翳病类疾病。

NO.19[分类]眼病类[疾病名称]白涩症[注释]因阴虚津亏,目失濡养所致。

以自觉两眼干涩不爽,但无红肿为主要表现的外障类疾病。

NO.20[分类]皮肤病类[疾病名称]白屑风[注释]因风热血燥,肌肤失养,湿热蕴肤所致。

以头部、颜面等处皮肤出现糠状白屑,瘙痒为主要表现的皮肤疾病。

NO.1[分类]脑系病类[疾病名称]百合病[注释]多继发于急性热病,或中毒、脑部疾患等之后,余邪未尽,阴液亏损,气血失调,经脉失调,经脉失养,心神惑乱。

以神情恍惚,行、卧、饮食等皆觉不适为主要表现的脑神疾病。

[分类]传染病、寄生虫病类[疾病名称]百日咳[同义词]顿咳[注释]时行疫邪犯肺,阻于气道而肺气上逆。

以阵发呛咳,咳后有鸡鸣样回声为主要表现的疫病类疾病。

NO.3[分类]眼病类[疾病名称]斑脂翳[注释]呈斑状,色黄白如脂,瞳仁欹侧不圆的宿翳。

NO.4[分类]肾系病类[疾病名称]膀胱癌[注释]可能因结石长期刺激,或长期接触有毒物质等所致。

以无痛性尿血为早期临床表现,发生于膀胱的癌病类疾病。

NO.5[分类]传染病、寄生虫病类[疾病名称]包虫病[注释]因包虫卵在人体内发育为幼虫,主要寄着于肝、肺等处,与痰瘀水湿相搏结而形成包块。

以局部囊肿,检查有包虫征候为主要表现的寄生虫病。

NO.6[分类]男性前阴病类[疾病名称]包茎[注释]多因先天所致。

以包皮口细小,包皮不能上翻,龟头不能外露为主要表现的男性前阴疾病。

NO.7[分类]眼病类[疾病名称]胞[睥]虚如球[注释]因脾肾阳虚,水湿上泛所致。

以眼胞肿胀,皮色正常,虚软如球为主要表现的外障类疾病。

NO.8[分类]眼病类[疾病名称]胞轮[眼胞]振跳[注释]困风邪侵袭,气血不和等所致。

以眼睑经常不自主牵拽跳动为主要表现的外障类疾病。

NO.9[分类]眼病类[疾病名称]胞生[睑]痰核[注释]因痰湿凝集胞睑所致。

以胞睑皮下产生核状硬结,不红不痛不痒,推之不能移为主要表现的外障类疾病。

NO.10[分类]胎、产及其疾病[疾病名称]胞衣[膜]先[早]破[注释]多因气虚下陷,或外伤致胎膜破损。

以临产前胎衣已破裂,胎水外流,影响分娩进程或致胎儿死亡的产科疾病。

NO.11[分类]胎、产及其疾病[疾病名称]胞衣不下[注释]胎儿娩出后超过0.5小时,胞衣仍不能娩出为主要表现的产科疾病。

NO.12[分类]眼病类[疾病名称]胞肿如桃[注释]因实热壅盛,脉络阻滞所致。

以胞睑高度红肿、疼痛,其状如桃为主要表现的外障类疾病。

NO.13[分类]胎、产及其疾病[疾病名称]胞阻[同义词]妊娠腹痛[注释]多因胞脉、胞络气血运行不畅所致。

指妊娠期间小腹隐隐疼痛,时作时止,尚未引及胎元的妊娠疾病。

NO.14[分类]疮疡病类[疾病名称]抱头火丹[注释]发于头面部的丹毒。

NO.15[分类]眼病类[疾病名称]暴风客热[注释]因风热之邪侵目所致。

以白睛卒然红赤,生眵流泪为主要表现的外障类疾病。

NO.16[分类]肺系病类[疾病名称]暴咳[注释]肺咳之属于新起,病程短暂者。

NO.17[分类]传染病、寄生虫病类[疾病名称]暴痢[注释]因饮食不洁,湿热疫毒之邪经口而入,壅滞肠间,阻遏气机,损伤肠络。

以骤起发热,腹痛腹泻,里急后重,大便下脓血为特点的痢疾。

NO.18[分类]耳鼻咽喉口齿病类[疾病名称]暴聋[注释]因脏腑失调,气血瘀滞,或邪毒壅盛,上犯耳窍所致。

以单耳或双耳听力骤然减退,或伴眩晕、耳鸣等为主要表现的耳病。

NO.19[分类]眼病类[疾病名称]暴盲[注释]因目系脉络阻塞,气机郁闭,或阳亢血热,络损出血,或视衣脱离,神光离散等所致。

以外眼端好,视力急骤下降而失明为主要表现的内障类疾病。

NO.20[分类]脾系病类[疾病名称]暴泻[注释]因邪袭肠道,传化失调,水谷清浊不分。

以急起腹痛、腹泻为主要表现的泄泻类疾病。

NO.1[分类]耳鼻咽喉口齿病类[疾病名称]暴喑[注释]因邪客于喉所致。

以突然声哑,声带充血水肿为主要表现的咽喉疾病。

NO.2[分类]脑系病类[疾病名称]卑惵[注释]因心气亏损,胆虚神怯,或气郁胆气不宁所致。

以抑郁,胆怯,自卑(卑),恐惧(惵)为主要表现的郁病类疾病。

NO.3[分类]疮疡病类[疾病名称]背疽[注释]泛指生于背部的有头疽。

因所生部位及形态的不同,而有不同的名称,如上、中、下搭手,上、中、下发背,对串肩搭疽、莲子发、肩疽、发背、莲蓬发、体疽发、腰疽、脾肚发、对心发、对脐发疽等。

NO.4[分类]症状性名称[疾病名称]崩漏[注释]妇女非正常行经而阴道下血如崩或淋漓不尽的症状。

势急而出血量多者为崩;势缓而出血量少、淋漓不断者为漏。

多由血热、湿热、气虚、血瘀、外伤等所致。

妇女月经病变,崩漏病,以及石瘕、胎漏、异位妊娠、新产血崩、产后恶露不绝,疫斑热、紫癜病、血溢病等病中皆可出现崩漏。

NO.5[分类]妇女经、带、杂病类[疾病名称]崩漏病[注释]多因肾虚、脾虚、血热、血瘀.冲任不能约制经血所致。

以月经周期紊乱,子宫出血如崩似漏为主要表现的月经类疾病。

NO.6[分类]妇女经、带、杂病类[疾病名称]崩中[注释]多因血热而迫血妄行,或瘀血阻滞,血不循经,或气虚冲任不固所致。

以月经周期紊乱,子宫出血量多而势急如崩为主要表现的月经类疾病。

NO.7[分类]疮疡病类[疾病名称]鼻疔[注释]生于鼻前庭或鼻翼、鼻尖部的疔疮。

NO.8[分类]耳鼻咽喉口齿病类[疾病名称]鼻窦痰包[注释]因湿热痰浊蕴结,熏蒸头面鼻窍所致。

以鼻塞,嗅觉障碍,头昏胀闷,鼻内泌出蛋清样涕,或按压局部胀痛不适等为主要表现的鼻部痰包类疾病。

NO.9[分类]耳鼻咽喉口齿病类[疾病名称]鼻疳[疮][注释]因风热湿邪上犯,熏蒸鼻窍肌肤所致。

以鼻前庭皮肤红肿糜烂、结痂、痒痛,并反复发作为主要表现的疮疡类疾病。

NO.10[分类]耳鼻咽喉口齿病类[疾病名称]鼻槁[注释]因脏腑虚弱,鼻窍失养所致。

以鼻内干燥,鼻腔宽大,鼻气腥臭,肌膜萎缩、结痂,嗅觉减退为主要表现的鼻病。

NO.11[分类]症状性名称[疾病名称]鼻衄[注释]鼻中出血的症状。

可因鼻部疾患或外伤,肺、胃、肝经火热上扰,脾虚不能统血等所致。

其他疾病如麻疹、丹毒、烂喉丹痧、时行感冒、风眩、髓劳、血溢病、鼓胀、肾厥等,皆可导致鼻衄。

NO.12[分类]耳鼻咽喉口齿病类[疾病名称]鼻腔异物[注释]因各种异物误入鼻腔,以鼻塞,鼻痒,喷嚏,流鼻涕等为主要表现的鼻病。

NO.13[分类]耳鼻咽喉口齿病类[疾病名称]鼻鼽[注释]因禀质特异,脏腑虚损,兼感外邪,或感受花粉、粉尘及不洁之气反致。

以突然或反复的鼻痒,喷嚏频频,清涕如水,鼻塞等为主要表现的鼻病。

NO.14[分类]耳鼻咽喉口齿病类[疾病名称]鼻损伤[注释]因鼻部遭受外力撞击等所致。

以鼻部淤肿,皮肉破损,鼻梁骨折或鼻衄等为主要表现的损伤类疾病。

NO.15[分类]耳鼻咽喉口齿病类[疾病名称]鼻息肉[同义词]鼻痔[注释]因湿热邪毒壅结鼻窍所致。

以鼻塞日久,鼻窍内见有表面光滑、半透明、触之柔软而不痛的赘生物,有碍气息为主要表现的瘤病类疾病。

NO.16[分类]耳鼻咽喉口齿病类[疾病名称]鼻血瘤[注释]因先天原因,或后天损伤,使鼻腔血络淤滞所致。

以鼻腔赘生血络缠绕的赤色扁平肿块,触之易出血不止为主要表现的瘤病类疾病。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