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眼科病证诊断疗效标准
中医眼科病证诊断疗效标准
三、中医眼科病证诊断疗效标准1主题内容与适用范围本标准规定了中医眼科46个病证的病证名、诊断依据、证候分类、疗效评定。
本标准适用于中医临床医疗质量评定,中医科研、教学亦可参照使用。
2针眼的诊断依据、证候分类、疗效评定针眼是因感受外邪,胞睑边缘生小硬结,红肿疼痛,形如麦粒的眼病。
相当于麦粒肿。
2.1诊断依据2.1.1初起胞睑痒痛,睑弦微肿,按之有小硬结,形如麦粒,压痛明显。
2.1.2局部红肿疼痛加剧,逐渐成脓,起于睑弦者在睫毛根部出现脓点,发于睑内者,睑内面出现脓点,破溃或切开排出脓后,症情随之缓解;2.1.3严重针眼,胞睑漫肿,皮色暗红,可伴有恶寒发热,耳前常有^核,发于外眦部,每易累及白睛浮肿,状如鱼胞。
2.1.4本病有反复发作和多发倾向。
2.2证候分类2.2.1风热外袭:针眼初起,痒痛微作,局部硬结,微红微肿,触痛明显。
苔薄黄,脉浮数。
2.2.2热毒炽盛:胞睑红肿疼痛,有黄白色脓点,或见白睛壅肿,口渴便秘。
舌红,苔黄或腻,脉数。
2.2.3热毒内陷:胞睑肿痛增剧,伴见头痛,身热,嗜睡。
局部皮色暗红不鲜,脓出不畅。
舌质绛,苔黄糙,脉洪数。
2.2.4脾虚湿热:针眼屡发,面色少华,多见于小孩,偏食,便结。
舌质红,苔薄黄,脉细数。
2.3疗效评定。
2.3.1治愈:红肿消散或脓液排出,疮口平复。
2.3.2好转:红肿缩小,症状减轻。
2.3.3未愈:症状未改善,或溃后硬结不消复发。
3胞生痰核的诊断依据、证候分类、疗效评定胞生痰核是因痰湿凝集胞睑皮下生核状硬结,不红不痛,皮色如常,推之能移的眼病。
相当于霰粒肿。
3.1诊断依据3.1.1胞睑皮下可触及圆形大小不等核状硬结,按之不痛,皮肤推之能移,核大者皮肤面稍隆起,睑内呈紫红色。
3.1.2若自行破溃,在睑内排出胶样物,并可在睑内形成肉芽。
3.1.3核小者无不适,核大者有重坠感,若复感外邪,可出现红、肿、痛;若自睑内穿破者、可引起磨疼。
3.2证候分类3.2.1痰湿结聚:胞睑内生硬结,隆起,不红不痛,皮肤推之能移,病程缓慢,逐渐增大。
眼科消渴目病中医诊疗方案2013(修改后)
消渴目病(糖尿病视网膜病变)中医诊疗方案(2013年)消渴病是由于先天禀赋不足,复因情志失调、饮食不节等原因所导致的以阴虚燥热为基本病机,以多尿、多饮、多食、乏力、消瘦,或尿有甜味为典型临床表现的一种疾病。
消渴目病是消渴病的严重并发症之一,是以视网膜血管闭塞性循环障碍为主要病理改变特征的致盲性眼病。
一.诊断(一)疾病诊断1.中医诊断标准:(1)消渴病史。
(2)不同程度视力减退,眼前黑影飞舞,或视物变形。
(3)眼底出血、渗出、水肿、增殖,晚期可致血灌瞳神后部、视衣脱离而致暴盲甚或失明。
(4)可并发乌风内障、青风内障及金花内障等内障眼病。
2.西医诊断标准(1)糖尿病病史:包括糖尿病病程、既往血糖控制水平、用药史等。
(2)眼底检查可见微动脉瘤、出血、硬性渗出、棉絮斑、静脉串珠、黄斑水肿、新生血管、视网膜前出血及玻璃体积血等。
(3)眼底荧光血管造影可帮助确诊。
(二)分级标准1.阴虚燥热证:眼底查见微血管瘤、出血、渗出等;兼见口渴多饮,消谷善饥,或口干舌燥,腰膝酸软,心烦失眠;舌红,苔薄白,脉细数。
2.气阴两虚证:视物模糊或眼前有黑影飘动,眼底可见网膜、黄斑水肿,视网膜渗出、出血等。
面色少华,神疲乏力,少气懒言,咽干,自汗,五心烦热;舌淡,脉虚无力。
3.脾肾两虚证:视物模糊或眼前有黑影飘动,眼底可见网膜、水肿、棉绒斑、出血;形体消瘦或虚胖,头晕耳鸣,形寒肢冷,面色萎黄或浮肿,阳痿,夜尿频,量多清长或混如脂膏;舌淡胖,脉沉弱。
4.淤血内阻证:视物模糊,眼前有黑影飘动,眼底可见网膜新生血管,反复发生大片出血、视网膜增殖膜;兼见胸闷,头晕目眩,肢体麻木;舌暗,有瘀斑,脉弦或细涩。
5.痰瘀阻滞证:视物模糊,眼前有黑影飘动,眼底可见视网膜水肿、渗出,网膜新生血管、出血,玻璃体可有灰白增殖条索或与视网膜相牵、视网膜增殖膜;形盛体胖,头身沉重,身体某部位固定刺痛,口唇或肢端紫暗;舌紫有瘀斑,苔厚腻,脉弦滑。
(四)鉴别诊断:1中医鉴别诊断靑盲:目系病变为主,色淡、苍白,边界清晰,部分可见筛孔,脉管变细,视衣色淡。
探讨中医药在眼科疾病中的应用
通过国际学术会议、国际合作项目等方式, 提高中医药在眼科领域的国际影响力,推动 中医药在国际上的广泛应用。
谢谢聆听
提高治疗效果。
中医药治疗眼科疾病的优势与
05
局限性
优势分析
整体调理
中医药注重整体观念和辨证论治 ,在治疗眼科疾病时,能够综合 考虑患者的全身症状,进行个性
化治疗。
副作用小
相比西医药物,中医药的副作用相 对较小,能够减少患者的不适感和 药物依赖。
疗效持久
中医药治疗眼科疾病通常需要较长 时间,但疗效相对持久,能够有效 地改善患者的长期预后。
与西医治疗方法的比较
治疗方法不同
01
中医药治疗眼科疾病主要采用中药内服、外用、针灸、推拿等
非手术治疗方法,而西医则注重手术和药物治疗。
疗效评价标准不同
02
中医药和西医在治疗眼科疾病时的疗效评价标准存在差异,难
以进行直接比较。
适用范围不同
03
中医药和西医在治疗眼科疾病时各有其适用范围,应根据患者
的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治疗方法。
局限性讨论
1 2
疗效缓慢
中医药治疗眼科疾病通常需要较长时间才能看到 明显疗效,对于一些急性病症可能无法及时缓解 。
诊断标准不明确
中医药在诊断眼科疾病时缺乏统一、明确的标准 ,可能存在主观性和经验性较强的问题。
3
难以推广
中医药治疗眼科疾病的方法和技术相对复杂,需 要专业的中医师进行操作,难以在广大基层医疗 机构推广。
研究中医药在眼科手术围手术期的应用,如术前调理、术后恢复等,提高手术效果,减少 并发症。
创新药物和治疗方法探索
基于传统中药的新药研发
眼科 视瞻昏渺(高度近视单纯型黄斑出血)中医诊疗方案(试行版)
视瞻昏渺(高度近视单纯型黄斑出血)中医诊疗方案一、诊断(一)疾病诊断1.中医诊断标准参照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医药行业标准《中医病症诊断疗效标准》(ZY/T001.5-94)。
主症:视物模糊,视物遮挡。
2.西医诊断标准参照《中华眼科学》(李凤鸣主编,人民卫生出版社,2005年)。
(1)屈光度>-6.00D。
(2)眼底检查:高度近视眼底改变,伴黄斑区片状出血。
(3)眼底荧光血管造影:片状遮挡荧光;条纹或网样高荧光;无脉络膜新生血管性荧光渗漏。
(二)证候诊断1.阴虚火旺证:视物模糊,视物遮挡,或有变形。
头晕目眩,咽干,目涩,心烦失眠,腰膝酸软,遗精盗汗。
眼底见黄斑出血。
舌质红,少苔,脉细数。
2.气不摄血证:视物模糊,视物遮挡,或有变形。
面乏华泽,肢体乏力,纳食不馨,口淡无味,视物疲劳,不能久视,或有便溏泄泻。
眼底见黄斑出血。
舌质淡,有齿痕,苔薄白,脉细弱。
3.气滞血瘀证:视物模糊,视物遮挡,或有变形。
久视则眼球酸胀,干涩疼痛,目眶紫暗,眉棱骨疼,或见情志不舒、头晕、耳鸣、视疲劳。
眼底见黄斑出血。
舌暗,脉弦细。
二、治疗方法(一)辨证选择口服中药汤剂、中成药1.阴虚火旺证治法:滋阴降火。
推荐方药:知柏地黄汤合生蒲黄汤加减。
知母、黄柏、熟地、山茱萸、山药、泽泻、茯苓、丹皮、丹参、生蒲黄、旱莲草、荆芥炭、郁金等。
中成药:知柏地黄丸等。
2.气不摄血证治法:益气摄血。
推荐方药:归脾汤加减。
黄芪、党参、白术、当归、丹参、陈皮、炙甘草、酸枣仁、远志、仙鹤草、白及等。
中成药:归脾丸等。
3.气滞血瘀证治法:行气活血。
推荐方药:血府逐瘀汤加减。
生地、桃仁、红花、赤芍、川芎、桔梗、柴胡、当归、川牛膝、甘草、枳壳等。
中成药:血府逐瘀颗粒等。
(二)辨证选择静脉滴注中药注射液根据病情,辨证选用中药注射剂,如血栓通注射液等。
(三)针灸治疗根据患者病情辨证施治,主穴选:睛明、承泣、风池、攒竹。
根据证侯辨证选择配穴。
(四)健康指导1.生活起居:生活要有规律,养成良好用眼习惯,减少近距离用眼时间,避免突然用力、剧烈咳嗽、外伤、剧烈活动如蹦极、跳水等。
中医病证诊断疗效评定标准
中医病证诊断疗效评定标准一、前言为了规范中医病证诊断和疗效评定,提高中医临床诊疗水平,根据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编制原则》和《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编制要求》,特制定本标准。
本标准适用于各级各类中医医疗机构,是中医临床诊疗、科研、教学的重要依据。
二、范围本标准规定了中医常见病证的诊断和疗效评定标准,包括内科、外科、妇产科、儿科、眼科、耳鼻喉科、皮肤科等病证。
三、中医病证诊断标准1. 诊断原则:根据中医学的整体观念和辨证论治原则,综合分析患者的病史、症状、体征、舌脉等情况,做出正确的病证诊断。
2. 诊断方法:采用望、闻、问、切四诊法,必要时结合现代医学检查方法,进行全面诊断。
3. 病证分类:中医病证分为实证、虚证、寒证、热证、湿证、燥证等六类。
四、中医病证疗效评定标准1. 疗效评定原则:以患者的主观感受和客观表现为依据,结合中医病证的特点,对治疗效果进行综合评定。
2. 疗效评定方法:采用症状积分法、证候积分法、实验室检查法等,对治疗前后的病情变化进行量化评估。
3. 疗效评定标准:根据病情轻重、病程长短、治疗难易等因素,将疗效分为治愈、好转、无效三个等级。
- 治愈:症状、体征完全消失,实验室检查正常,生活质量得到明显提高。
- 好转:症状、体征明显减轻,实验室检查有改善,生活质量有所提高。
- 无效:症状、体征无明显改善,实验室检查无变化,生活质量未提高。
五、实施与监督1. 本标准由国家中医药管理局负责解释和监督管理,各级中医药管理部门负责组织实施。
2. 各级中医医疗机构应按照本标准进行临床诊疗和疗效评定,不断提高中医诊疗水平。
3. 中医药科研、教学单位应结合本标准,开展相关研究,促进中医药事业的发展。
六、附则本标准自发布之日起实施,如有未尽事宜,由国家中医药管理局负责适时修订。
{content}。
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医药行业标准_中医证候诊断标准
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医药行业标准中医内科中医外科中医妇科中医儿科中医皮肤科中医耳鼻喉科中医眼科中医骨伤科中医肛肠科中医内科病证诊断疗效标准 ZY/T001.1-94主题内容与适用范围本标准规定了中医内科57个病证的病证名、诊断依据、证候分类、疗效评定。
本标准适用于中医临床医疗质量评定,中医科研、教学亦可参照使用。
2感冒的诊断依据、证候分类、疗效评定感冒病系外感风邪,客于肺卫,以鼻塞、流涕、咳嗽、恶寒、发热、头身疼痛为主要临床表现。
2.1诊断依据2.1.1 鼻塞流涕,喷嚏,咽痒或痛,咳嗽。
2.1.2 恶寒发热,无汗或少汗,头痛,肢体酸楚。
2.1.3 四时皆有,以冬春季节为多见。
2.1.4 血白细胞总数正常或偏低,中性粒细胞减少,淋巴细胞相对增多。
2.2 证候分类2.2.1 风寒束表:恶寒、发热、无汗、头痛身疼,鼻寒流清涕,喷嚏。
舌苔薄白,脉浮紧或浮缓。
2.2.2 风热犯表:发热、恶风、头胀痛,鼻塞流黄涕,咽痛咽红,咳嗽。
舌边尖红,苔白或微黄,脉浮数。
2.2.3 暑湿袭表:见于夏季,头昏胀重,鼻塞流涕,恶寒发热,或热势不扬,无汗或少汗,胸闷泛恶。
舌苔黄腻,脉濡数。
临床尚有体虚感冒,以及挟湿、挟滞等兼证。
2.3 疗效评定2.3.1 治愈:症状消失。
2.3.2 好转:发热消退,临床症状减轻。
2.3.3 未愈:临床症状无改善或加重。
3 咳嗽的诊断依据、证候分类、疗效评定咳嗽是因邪客肺系,肺失宣肃,肺气不清所致,以咳嗽、咯痰为主要症状的病症。
多见于急、慢性支气管炎。
3.1 诊断依据3. 1. 1 咳逆有声,或伴咽痒咳痰。
3. 1. 2 外感咳嗽,起病急,可伴有寒热等表证。
3. 1. 3 内伤咳嗽,每因外感反复发作,病程较长,可咳而伴喘。
3.1.4 急性期查血白细胞总数和中性粒细胞增高。
3.1.5 两肺听诊可闻及呼吸音增粗,或伴散在干湿性罗音。
3.1.6 肺部X线摄片检查,正常或肺纹理增粗。
3.2证候分类3.2.1风寒袭肺:咳嗽声重,咯痰稀薄色白,恶寒,或有发热,无汗。
中医眼科单病种难点分析及优化(国家重点专科)
消渴目病(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一、概述消渴目病是由消渴病引起的内障眼病,相当于西医学之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为糖尿病的严重并发症之一,是以视网膜血管闭塞性循环障碍为主要病理改变的致盲性眼病。
二、诊断(一)中医分型辨证(参照《中医眼科学》第二版教材、参照《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医药行业标准、中医眼科病证诊断疗效标准(ZY/T001.5-94)》)1、肝肾阴虚证:消渴日久燥热伤阴,肝肾阴亏虚火内生,火性炎上灼伤目中脉络、血溢络外。
故而眼底可见微血管瘤、出血、渗出等,伴口渴喜饮、多食易肌、腰膝酸软,舌红苔黄,脉细数。
2、气阴两虚证消渴日久,阴液耗损,日久则气阴俩虚目失所养,或因虚致瘀血行不畅、血溢络外故眼底可见视网膜、黄斑水肿、视网膜渗出、出血等。
视力下降,或眼前黑影飘动。
并有伴口渴喜饮、多食易肌腰膝酸软,舌红苔黄,脉细数3、阴阳两虚证:消渴日久阴液耗损,日久阴损及阳,而致阴阳两虚,或因虚致瘀,故见眼底视网膜、黄斑水肿、视网膜渗出、出血等。
甚至玻璃体积血,视力下降,或眼前黑影飘动,或视物不见。
伴形寒怯冷,面白无华,耳鸣腰酸,时有潮热冷汗,四肢欠温,大便溏薄,小便清长,阳萎早泄,舌质淡红,体胖嫩,边有齿痕,苔薄白或白腻,脉沉细或细数无力。
[西医诊断](西医《眼科学》第六版教材)1、病史:糖尿病病史2、症状:眼部以视力变化,视力下降为主要表现,或急,或缓,或黑影飘动,或视物遮档。
3、眼部检查:可见程度不同的视网膜微血管瘤;软性或硬性渗出;视乳头水肿;视网膜新生血管;及糖尿病黄斑病变。
4、实验室检查:WHO糖尿病诊断标准:(1)有糖尿病症状,任何时间血糖≥11.1mmol/L(200mg/L),或空腹血糖≥7.8mmol/L (140mg/IL)(2)有糖尿病症状而血糖未达到上述标准,进行75g口服葡萄糖试验(OGTT),2小时血糖≥11.1mmol/L(200mg)(3)如无糖尿病症状,除上述标准外须另加一项标准,即OGTT 1小时血糖≥11.1mmol/L 或另一次OGTT 2小时血糖≥11.1mmol/L,或另一次空腹血糖7.8mmol/L。
视瞻昏渺病(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浆液性PED期)中医临床路径
视瞻昏渺病(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浆液性PED期)中医临床路径(2018年版)路径说明:本路径适合于西医诊断为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浆液性PED期住院患者。
一、视瞻昏渺病(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浆液性PED期)中医临床路径标准住院流程(一)适用对象中医诊断:第一诊断为视瞻昏渺病(TCD编码:BYT080)。
西医诊断:第一诊断为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浆液性PED期(ICD-1O编码:H35.311)。
(二)诊断依据1.疾病诊断(1)中医诊断标准:参考《中医眼科学》(廖品正主编,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986)。
(2)西医诊断标准:采用中华医学会眼科学分会眼底病学组中国老年性黄斑变性临床指南与临床路径制订委员会主编2013年发布的《中国老年性黄斑变性临床诊断治疗路径》。
2.证候诊断参照全国中医药行业规划教材《中医眼科学》、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发布的《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及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中医临床诊疗术语·证候部分》视瞻昏渺病(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浆液性PED期)临床常见证候:肝肾不足证肝脾不调证脾失健运证(三)治疗方案的选择参照视瞻昏渺病(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浆液性PED期)协作组经验方。
1.诊断明确,第一诊断为视瞻昏渺病(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浆液性PED期)。
2.患者适合并接受中医药治疗。
(四)标准住院日为≤21天(五)进入路径标准1.第一诊断必须符合视瞻昏渺病和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浆液性PED患者。
2.患者同时具有其他疾病,但在治疗期间不需特殊处理,也不影响第一诊断的临床路径流程实施时,可以进入本路径。
3.老年性黄斑变性出现CNV或合并其他眼部病变(如高度近视眼底病变、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高血压性视网膜病变(3~4期)等),不进入本路径。
(六)中医证候学观察四诊合参,收集该病种不同证候的主症、次症、舌、脉特点;注意证候的动态变化。
(1)肝肾不足证:耳鸣健忘,或失眠多梦,或口燥咽干,或五心烦热,或面红目赤,或盗汗,舌红少苔,脉弦。
中医在治疗眼科疾病中的应用与展望
中医在治疗眼科疾病中的应用与展望摘要:本文深入探讨了中医在眼科疾病治疗中的独特优势、面临的挑战以及未来的发展前景。
通过综合分析中医理论体系、临床实践及现代研究进展,本文阐述了中医治疗眼科疾病的整体观念和辨证施治原则,并详细介绍了中药内服、外敷、针灸等多种治疗方法的疗效机制和应用实例。
本文也指出了中医眼科研究中存在的一些问题,如标准化程度不足、作用机制尚不明确等,并提出了相应的解决策略,包括加强基础研究、推动中西医结合、提升临床研究质量等。
本文还展望了中医眼科未来的发展趋势,强调了个性化治疗和精准医疗的重要性,以及中医药现代化和国际化的必要性。
本文旨在为中医眼科的发展提供理论支持和实践指导,促进中医眼科学术水平的提升和临床疗效的提高。
关键词:中医;眼科疾病;治疗方法;研究进展;个性化治疗;精准医疗;中医药现代化;国际化一、引言中医作为中国传统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拥有数千年的历史和丰富的实践经验。
在眼科疾病的治疗中,中医以其独特的理论体系和治疗方法,为患者提供了另一种选择。
随着现代医学技术的不断发展,中医眼科也在不断地吸收和融合现代科技成果,以提高治疗效果和患者的生活质量。
二、中医眼科的基本理论2.1 阴阳五行与眼科疾病的关系中医认为,人体是一个有机的整体,各个部分之间相互联系、相互影响。
阴阳五行学说是中医理论的基础之一,它揭示了自然界和人体内部的普遍规律。
在眼科疾病中,阴阳失衡和五行相克往往导致眼部结构和功能的异常。
例如,肝肾阴虚可能导致视力下降、眼干涩等症状;而肝火上炎则可能引发目赤肿痛等炎症反应。
通过调和阴阳、平衡五行,可以恢复眼部的正常功能,达到治疗眼科疾病的目的。
2.2 脏腑经络与眼科的联系脏腑经络学说是中医另一重要的理论基础。
脏腑是人体内脏的总称,包括五脏(心、肝、脾、肺、肾)和六腑(胆、胃、大肠、小肠、膀胱、三焦)。
经络是运行气血、联络脏腑肢节、沟通内外的通路。
在眼科疾病中,脏腑功能的失调和经络的阻塞往往导致眼部病变。
56 眼科 瞳神紧小(前葡萄膜炎)中医诊疗方案(2017年版)
瞳神紧小(前葡萄膜炎)中医诊疗方案(2017年版)一、诊断(一)疾病诊断1.中医诊断标准参考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医药行业标准《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ZY/T001.5-94)。
瞳神紧小,抱轮红赤,黑睛后壁有灰白色细小或如羊脂状物附着,神水混浊,黄仁纹理不清,甚或黄液上冲,血灌瞳神。
或黄仁与晶珠粘连,形成瞳神干缺。
或见白膜粘着瞳神边缘,甚则闭封神瞳。
可有畏光,流泪,目珠坠痛,视物模糊,或见眼前有似蚊蝇飞舞。
2.西医诊断标准参考中华医学会眼科学分会眼免疫学组,“我国急性前葡萄膜炎临床诊疗专家共识(2016年)”.中华眼科杂志.2016,52(3):164-166.眼红、眼痛、畏光、流泪、视力下降等。
睫状充血、角膜后沉着物(KP)、房闪、房水浮游物、前玻璃体混浊;虹膜纹理不清,或有虹膜结节;瞳孔变小,对光反射迟钝。
急性前葡萄膜炎:自然病程在3个月以内。
慢性前葡萄膜炎:反复发作,自然病程,超过3个月。
(二)证候诊断急性期1.肝经风热证:瞳神紧小,畏光流泪,目珠坠痛,头额痛,视物模糊。
抱轮红赤,黑睛后壁灰白色点状沉着物,神水不清,黄仁肿胀,纹理不清,发热恶风,头痛身痛,舌质红,苔薄白或微黄,脉浮数或弦数。
2.肝胆火炽证:瞳神紧小,目珠坠痛拒按,痛连眉棱、颞颥,视力锐减,畏光、灼热、多泪。
抱轮红赤或白睛混赤,黑睛后壁灰白色沉着物密集,神水混浊重,黑睛与黄仁之间或见黄液上冲,或见血液沉积,口苦咽干,烦躁不眠,便秘溺赤,口舌生疮,舌红苔黄而糙,脉弦数。
3.风热夹湿证:瞳神紧小或偏缺不圆,目珠坠痛,痛连眉骨,颞颥闷痛,视物昏朦或自觉眼前黑花飞舞,羞明流泪。
抱轮红赤持久不退或反复发作,黑睛后有灰白色羊脂样沉着物,神水混浊,黄仁纹理不清,多伴有头晕身重,骨节酸痛,或小便不利,或短涩灼痛,舌红苔黄腻,脉滑数。
慢性期1.虚火上炎证:病势较缓或病至后期,瞳神紧小或干缺,赤痛时轻时重,反复发作,眼干涩不适,视物昏花。
检查见眼前部炎症较轻,头晕耳鸣,口燥咽干,五心烦热,失眠多梦,舌红少苔或苔干乏津,脉细数。
中医药在眼科疾病中的应用
白内障
01
中药汤剂
治疗白内障常用的中药汤剂有 杞菊地黄丸、明目蒺藜丸等, 具有滋补肝肾、明目退翳等功
效。
02
针灸治疗
针灸治疗白内障可选取睛明穴 、承泣穴等穴位进行刺激,以 促进眼部血液循环,延缓病情
发展。
03
手术配合中药治疗
对于严重白内障患者,手术治 疗是首选方法。术后可配合中 药汤剂调理身体,促进恢复。
辨证论治
中医药治疗眼科疾病注重辨证论治,根 据患者的具体症状、体质等因素,制定 个性化的治疗方案。
副作用小
相比西医治疗,中医药治疗眼科疾病的 副作用较小,对患者身体的损伤也较轻 。
预防保健
中医药不仅关注眼病的治疗,还注重眼 病的预防和保健,通过调整饮食、起居 等方面来维护眼睛健康。
02
常见眼科疾病及中医药治 疗
06
结论与建议
结论
中医药在眼科疾病治疗中具有一定的疗效和优 势,特别是在一些慢性、难治性疾病方面,如 青光眼、白内障、视网膜病变等。
中医药治疗眼科疾病的方法多样,包括中药内 服、外用、针灸、推拿等,具有安全、副作用 小、患者依从性好等优点。
中医药在眼科疾病治疗中的作用机制可能与调 节免疫功能、改善微循环、抗氧化应激、抑制 炎症反应等多方面有关。
中药复方及单味药治疗眼科疾病的研究
中药复方及单味药在眼科疾病治疗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一些具有明目、退翳、清热等功效 的中药,如枸杞、菊花、石斛等,被广泛应用于眼科疾病的治疗。同时,一些中药复方制 剂也取得了良好的临床疗效。
中医药治疗眼科疾病的机制研究
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进步,中医药治疗眼科疾病的机制研究不断深入。研究人员通过动物 实验、细胞实验等手段,揭示了中药在抗氧化、抗炎、抗凋亡等方面的作用机制,为中医 药在眼科疾病治疗中的应用提供了科学依据。
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
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一、中医内科病证诊断疗效标准1.主题内容与适用范围本标准规定了57个中医内科病证的病证名、诊断依据、证候分类和疗效评定。
该标准适用于中医临床医疗质量评定,也可供中医科研和教学参考使用。
2.感冒的诊断依据、证候分类和疗效评定感冒是一种因外感风邪客于肺卫而引起的疾病,其主要临床表现为鼻塞、流涕、咳嗽、恶寒、发热和头身疼痛。
诊断依据:鼻塞流涕、喷嚏、咽痒或痛、咳嗽。
恶寒发热、无汗或少汗、头痛、肢体酸楚。
四季皆有,以冬春季节为多见。
血白细胞总数正常或偏低,中性粒细胞减少,淋巴细胞相对增多。
证候分类:风寒束表:恶寒、发热、无汗、头痛身疼,鼻寒流清涕,喷嚏。
舌苔薄白,脉浮紧或浮缓。
风热犯表:发热、恶风、头胀痛,鼻塞流黄涕,咽痛咽红,咳嗽。
舌边尖红,苔白或微黄,脉浮数。
暑湿袭表:见于夏季,头昏胀重,鼻塞流涕,恶寒发热,或热势不扬,无汗或少汗,胸闷泛恶。
舌苔黄腻,脉濡数。
临床尚有体虚感冒,以及挟湿、挟滞等兼证。
疗效评定:治愈:症状消失。
好转:发热消退,临床症状减轻。
未愈:临床症状无改善或加重。
3.咳嗽的诊断依据、证候分类和疗效评定咳嗽是一种以咳嗽、咯痰为主要症状的疾病,其发生原因是邪气侵袭肺系,导致肺失宣肃,肺气不清。
多见于急性和慢性支气管炎。
诊断依据:咳逆有声,或伴咽痒咳痰。
外感咳嗽,起病急,可伴有寒热等表证。
内伤咳嗽,每因外感反复发作,病程较长,可咳而伴喘。
急性期查血白细胞总数和中性粒细胞增高。
两肺听诊可闻及呼吸音增粗,或伴散在干湿性XXX。
肺部X线摄片检查,正常或肺纹理增粗。
证候分类:风寒袭肺:咳嗽声重,咯痰稀薄色白,恶寒,或有发热,无汗。
舌苔薄白,脉浮紧。
风热犯肺:咳嗽气粗,咯痰粘白或黄,咽痛或咳声嘶哑,或有发热,微恶风寒,口微渴。
舌尖红,苔薄白或黄,脉浮数。
燥邪伤肺:干咳少痰,咯痰不爽,鼻咽干燥,口干。
舌尖红,苔薄黄少津,脉细数。
痰热壅肺:咳嗽气粗,痰多稠黄,烦热口干。
《中医眼科学》课程标准
中医学专业《中医眼科学》课程标准学时:40学分:2适用专业:中医学1.课程概述:《中医眼科学》是在中医基础及中医眼科理论的指导下,研究眼的解剖生理、病因病机、辩证论制及预防护理的临床学科。
因为临床的需要,课程中加入部分西医眼科的基础知识,教学内容符合中医院校中医师教学要求,内容实用,精炼,通过多媒体、眼科模型、图片、病例分析等的教学,使学生能够达到初步掌握中西医眼科基本理论,常见疾病的诊治及简单技能操作的目的。
2.课程目标:2.1 知识目标(1)掌握眼的解剖生理、病因病机、辩证论制及预防护理。
(2)掌握眼部重要疾病症状,病因病机,治疗方法。
2.2技能目标:1.通过教学,使学生能够运用望闻问切四诊知识诊断眼部相关疾病。
2.通过教学,使学生在了解中医眼科学的基础上,培养学生树立民族自信心,增强民族自豪感,巩固专业思想。
2.3素质目标:1.使学生能够达到初步掌握中西医眼科基本理论,常见疾病的诊治及简单技能操作的目的;2.通过授之以渔,课堂中应用安全有效的方法治疗学生疾病,让学生切实看到疗效,建立对中医的信心,鼓励学生积极探索现代医学以外的医疗方案。
4.教学建议:4.1教学方法:以课堂讲授、多媒体演示、教具示教为主,结合课堂提问、布置复习思考题等方法进行教学。
通过大量的多媒体演示图,尽量给学生以生动直观的印象,培养其对眼科疾病的认识、诊断及处理能力,使其深刻领会中医眼科内涵与精髓,掌握眼科辩证法在临床中的实际应用。
考试或考查应以把握基本内容和基本规律为主,切忌偏怪冷僻内容,以免学生学习重点和方向的偏离。
4.2评价方法:学生的知识水平和能力水平,应通过学生出勤情况、平时测验提问及理论考试综合评价。
4.3教材选编:彭清华主编,《中国眼科学》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21年6月第5版。
4.4资源开发与利用教学资源本课程既强调理论教学,更强调案例教学,具备多媒体和网络教学条件。
执笔:审核:审定: 2022年月日。
7——中医病证诊断疗效实用实用标准ZY/T001[1].1-94
目录一、中医内科病证诊断疗效标准 (1)1主题内容与适用范围 (1)2感冒的诊断依据、证候分类、疗效评定 (1)3 咳嗽的诊断依据、证候分类、疗效评定 (2)4风温肺热病的诊断依据、证候分类、疗效评定 (3)5肺痈的诊断依据、证侯分类、疗效评定 (4)6肺痨的诊断依据、证候分类、疗效评定 (4)7咯血的诊断依据、证候分类、疗效评定 (5)8悬饮的诊断依据、证侯分类、疗效评定 (6)9喘病的诊断依据、证候分类、疗效评定 (7)10哮病的诊断依据、证侯分类、疗效评定 (8)11胃脘痛的诊断依据、证侯分类、疗效评定 (9)12噎膈的诊断依据、证侯分类、疗效评定 (10)13呕吐的诊断依据、证候分类、疗效评定 (11)14吐血的诊断依据、证侯分类、疗效评定 (12)15便血的诊断依据、证候分类、疗效评定 (13)16痢疾的诊断依据、证候分类、疗效评定 (14)17泄泻的诊断依据、证候分类、疗效评定 (15)18黄疸的诊断依据、证候分类、疗效评定 (16)19水臌的诊断依据、证候分类、疗效评定。
(17)20便秘的诊断依据、证候分类、疗效评定 (18)21紫癜的诊断依据、证候分类、疗效评定 (18)22湿温的诊断依据、证侯分类、疗效评定 (19)23霍乱的诊断依据、证侯分类、疗效评定 (20)24中暑的诊断依据、证侯分类、疗效评定 (21)25疟疾的诊断依据、证侯分类、疗效评定 (22)26血吸虫病的诊断依据、证候分类、疗效评定 (23)28钩虫病的诊断依据、证侯分类、疗效评定 (27)29丝虫病的诊断依据、证侯分类、行效评定 (27)30蛔虫病的诊断依据、证侯分类、疗效评定 (28)31蛲虫病的诊断依据、证侯分类、疗效评定 (29)32胸痹心痛的诊断依据、证侯分类、疗效评定 (30)33心悸的诊断依据、证候分类、疗效评定 (31)34不寐的诊断依据、证候分类、疗效评定 (32)35自汗、盗汗的诊断依据、证候分类、疗效评定 (32)36郁病的诊断依据、证候分类、疗效评定 (33)37癫病的诊断依据、证候分类、疗效评定 (34)38狂病的诊断依据、证候分类、疗效评定 (35)39痫病的诊断依据、证候分类、疗效评定 (35)40头风的诊断依据、证候分类、疗效评定 (36)41眩晕的诊断依据、证候分类、疗效评定 (37)42痿病的诊断依据、证候分类、疗效评定 (38)43中风的诊断依据、证候分类、疗效评定 (39)44水肿的诊断依据、证候分类、疗效评定 (40)45消渴的诊断依据、证候分类、疗效评定 (41)46热淋的诊断依据、证候分类、疗效评定 (42)47石淋的诊断依据、证侯分类、疗效评定 (43)48乳糜尿的诊断依据、证候分类、疗效评定 (44)49癃闭的诊断依据、证侯分类、疗效评定 (44)50阳痿的诊断依据、证侯分类、疗效评定 (45)51遗精的诊断依据、证候分类、疗效评定 (46)52风湿痹的诊断依据、证候分类、疗效评定 (47)53尪痹的诊断依据、证候分类、疗效评定 (47)54骨痹的诊断依据、证候分类、疗效评定 (48)55 肌痹的诊断依据、证侯分类、疗效评定 (49)二、中医肛肠科病证诊断疗效标准 (52)1 主题内容与适用范围 (52)2 内痔的诊断依据、证候分类、疗效评定 (52)3 外痔的诊断依据、证候分类、疗效评定 (53)4 混合痔的诊断依据、证候分类、疗效评定 (54)5 肛裂的诊断依据、证候分类、疗效评定 (54)6 肛痈的诊断依据、证候分类、疗效评定 (55)7 肛漏的诊断依据、证候分类、疗效评定 (55)8 脱肛的诊断依据、证候分类、疗效评定 (56)9 悬珠痔的诊断依据、证候分类、疗效评定 (57)10 骶尾部畸胎瘤的诊断依据、证候分类、疗效评定 (58)11 骶尾部囊肿窦的诊断依据、证候分类、疗效评定 (58)12 息肉痔的诊断依据、证候分类、疗效评定 (59)13 肛门直肠狭窄的诊断依据、证候分类、疗效评定 (59)14 肛门失禁的诊断依据、证候分类、疗效评定 (60)15 直肠前突的诊断依据、证候分类、疗效评定 (61)16 盆底肌痉挛综合征的诊断依据、证候分类、疗效评定 (61)17 肛门湿疡的诊断依据、证候分类、行效评定 (62)18 锁肛痔的诊断依据、证候分类、疗效评定 (63)三、中医眼科病证诊断疗效标准 (64)1 主题内容与适用范围 (64)2 针眼的诊断依据、证候分类、疗效评定 (64)3 胞生痰核的诊断依据、证候分类、疗效评定 (65)4 睑弦赤烂的诊断依据、证候分类、疗效评定 (65)5 眼丹的诊断依据、证候分类、疗效评定 (66)6 风赤疮痍的诊断依据、证侯分类、疗效评定 (67)7 沙眼的诊断依据、证候分类、疗效评定 (67)8 目刽的诊断依据、证候分类、疗效评定 (68)10 胞虚如球的诊断依据、证候分类、疗效评定 (70)11 上胞下垂的诊断依据、证候分类、疗效评定 (70)12 胞轮振跳的诊断依据、证候分类、疗效评定 (71)13 冷泪症的诊断依据、证候分类、疗效评定 (72)14 漏睛疮的诊断依据、证候分类、疗效评定 (72)15 暴风客热的诊断依据、证候分类、疗效评定 (73)16 天行赤眼的诊断依据、证候分类、疗效评定 (74)17 时复症的诊断依据、证候分类、疗效评定 (74)18 神水将枯的诊断依据、证候分类、疗效评定 (75)19 金疳的诊断依据、证候分类、疗效评定 (76)20 火疳的诊断依据、证候分类、疗效评定 (77)21 聚星障的诊断依据、证候分类、疗效评定 (77)22 凝脂翳的诊断依据、证候分类、疗效评定 (78)23 花翳白陷的诊断依据、证候分类、疗效评定 (79)24 混睛障的诊断依据、证候分类、疗效评定 (80)25 风轮赤豆的诊断依据、证候分类、疗效评定 (81)26 疳积上目的诊断依据、证候分类、疗效评定 (81)27 血翳包睛的诊断依据、证候分类、疗效评定 (82)28 宿翳的诊断依据、证候分类、疗效评定 (83)29 瞳回神紧小的诊断依据、证候分类、疗效评定 (83)30 黄液上冲的诊断依据、证候分类、疗效评定 (84)31 血灌瞳神的诊断依据、证候分类、疗效评定 (85)32 绿风内障的诊断依据、证候分类、疗效评定 (85)33 圆翳内障的诊断依据、证候分类、疗效评定 (86)34 云雾移睛的诊断依据、证候分类、行效评定 (87)35 视瞻昏渺的诊断依据、证候分类、疗效评定 (88)36 视直如曲的诊断依据、证候分类、疗效评定 (89)37 暴盲的诊断依据、证候分类、疗效评定 (89)39 高风雀目的诊断依据、证候分类、疗效评定 (94)40 能近怯远的诊断依据、证候分类、疗效评定 (95)41 目偏视的诊断依据、证候分类、疗效评定 (95)42 辘轳转关的诊断依据、证候分类、疗效评定 (96)43 眉棱骨痛的诊断依据、证候分类、疗效评定 (97)44 鹘眼凝肋的诊断依据、证候分类、疗效评定 (97)45 突起睛高的诊断依据、证候分类、疗效评定 (98)46 振胞瘀痛的诊断依据、证候分类、疗效评定 (99)47 物损真睛的诊断依据、证候分类、疗效评定 (99)四、中医耳鼻喉科病证诊断疗效标准 (101)1 主题内容与适用范围 (101)2 耳胀、耳闭的诊断依据、证候分类、疗效评定 (101)3 脓耳的诊断依据、证候分类、疗效评定。
近视病中医诊疗方案
近视病(近视)中医诊疗方案一、诊断(一)疾病诊断1.中医诊断:参照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医药行业标准《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ZY/T001.5-94)。
(1)近视力正常,裸眼远视力低于1.0,但能用凹球透镜矫正;(2)屈光度≤-3.00D为轻度近视;(3)青少年裸眼远视力在短期内下降,休息后视力又有提高,使用阿托品麻痹睫状肌后,检影近视度数消失或小于-0.50D,为假性近视;(4)年龄6~18岁。
2.西医诊断:参考全国高等医药教材建设研究会规划教材《眼科学》(赵堪兴、杨培增主编,人民卫生出版社,2008年)。
(1)近视力正常,裸眼远视力低于1.0,但能用凹球透镜矫正;(2)轻度近视:≤-3.00D;(3)青少年裸眼远视力在短期内下降,休息后视力又有提高,使用阿托品麻痹睫状肌后,检影近视度数消失或小于-0.50D,为假性近视;(4)年龄6~18岁。
(二)证候诊断1.心阳不足证:视近清楚,视远模糊。
全身证见面色晄白,心悸神疲,健忘乏力,多梦,情绪抑郁或烦躁易怒,口燥咽干,目涩少泪,舌淡脉弱。
2.肝肾两虚证:近视日久,眼前渐生黑花,眼部检查可见玻璃体混浊,眼底可见近视弧形斑,网膜呈豹纹状改变,全身可见头晕耳鸣,腰膝酸软,夜眠多梦,舌淡苔薄白,脉细弱。
3.脾气亏虚证:视近清晰,视远模糊,视疲劳,喜垂闭。
或病后体虚,食欲不振,四肢乏力,舌淡红,舌边齿痕,苔薄白,脉弱。
4.气滞血瘀证:近视清晰,远视模糊,久视则眼球酸胀,干涩疼痛,目眶紫暗,眉棱骨疼,或见情志不舒、头晕、耳鸣、视疲劳,舌暗脉弦细。
二、治疗方案(一)针刺治疗(针灸可采用梅花针或针灸手法仪)主穴:精明、承泣、风池、攒竹。
配穴:肝肾亏虚配光明、养老、肝俞;心肾不交配肾俞、神门。
穴位也可选百会、神庭、头维、合谷、太阳等。
方法:毫针针刺每日一次,留针30分钟,留针期间行针3~5次(精明穴除外)。
(二)温灸疗法将中药配方桂枝、丹参、高良姜、藿香、小茴香、麝香、艾绒制成艾条,放到温灸治疗仪内点燃,将温灸治疗仪戴在头部,每日两次,每次30分钟。
眼科中医诊疗方案(1)
白涩症(干眼病)诊疗方案一、诊断(一)疾病诊断1.中医诊断标准:干眼病相当于中医学中白涩症和神水将枯,参照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医药行业标准《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神水将枯(ZY/T001.5-94)。
(1)目珠干燥失却莹润光泽,白睛微红,有皱褶,眵黏稠呈丝状,黑睛暗淡,生翳。
(2)眼干涩、摩擦痛、畏光、视力下降,同时口鼻干燥,唾液减少。
(3)泪液分泌量测定,多次Schirmer法少于10mm/5min。
虎红染色试验阳性,荧光素染色试验阳性。
(4)多见于50岁左右女性,双侧发病,常伴有多发性关节炎。
(5)必要时作自身抗体(类风湿因子、抗核抗体)及免疫球蛋白IgG、IgM、IgA测定、血沉检查。
2.西医诊断标准:参照《眼表疾病学》(刘祖国编著,人民卫生出版社,2003年)。
(1)主观症状(具有以下前五项中一项或一项以上者为阳性):干燥感、异物感、烧灼感、视疲劳、畏光、疼痛、流泪、视物模糊、眼红。
(2)泪膜不稳定:泪膜破裂时间(BUT)≤10秒为异常。
(3)泪液减少:泪液分泌试验(Schirmer法)≤10mm/5min;乳铁蛋白含量≤0.9ug/ml 为异常。
(4)眼表面损害: 荧光素染色≥3和/或虎红染色≥3;印迹细胞学检查表现杯状细胞密度降低,细胞核浆比降低,出现蛇形染色质,鳞状上皮化生增加。
排除其他原因的同时,具有1+2(≤5秒)或1+2(≤10秒)+3即可作出干眼诊断,如同时出现(3)及(4)则可加强诊断。
(二)证候诊断1.肺阴不足证:目珠干涩不爽,磨痛异物感,久视疲劳,时常白睛隐隐发红,舌红少津,脉细数。
2.气阴两虚证:目珠干燥无光泽,涩磨畏光,眼极易疲劳,视力模糊,甚至眼睑痉挛,口干少津, 神疲乏力,舌淡红,苔薄,脉细。
3.肝经郁热证:目珠干燥,灼热刺痛,口苦咽干、烦躁易怒、大便干或小便黄,舌红,苔薄黄或黄厚,脉弦滑数。
二、治疗方案1.辨证选择口服中药、中成药(1)肺阴不足证治法:滋阴润肺。
眼科 肝劳(视疲劳)中医诊疗方案(试行版)
肝劳(视疲劳)中医诊疗方案一、诊断(一)疾病诊断1.中医诊断标准参照全国高等中医药院校规划教材《中医眼科学》(曾庆华主编,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03年)。
(1)久视后有视物模糊、眼胀、头额痛、眼眶胀痛、睑沉重、眼干涩等症状,休息后可缓解或消失。
(2)可能有屈光不正或老视。
(3)眼压不高,视野正常。
2.西医诊断标准参照《临床诊疗指南·眼科学分册》(中华医学会编著,人民卫生出版社,2006年)。
(1)轻度患者用眼后自觉眼部不适、视物模糊、眼部发干、烧灼感、压迫感、轻度钝痛、鼻根部或颞部酸胀感、畏光、流泪、视物双像等。
(2)重度自觉眼痛、头痛,甚至胸部胀满、面色苍白、心动徐缓、肩部酸痛、恶心、眩晕或呕吐。
常有精神萎靡、思睡、记忆力减退和失眠等精神症状。
(3)导致视疲劳的原因可能为:①眼部因素:屈光方面问题:如屈光不正(远视、散光)、屈光参差、未配戴合适的矫正眼镜等。
调节功能障碍:如老视眼、调节衰弱、调节痉挛等。
眼肌功能障碍:如外隐斜、内隐斜、集合无力、融合无力等。
眼病所致的视力不良:如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早期,可以视疲劳为主要症状。
注视一个目标太久。
②全身因素:身体衰弱、久病恢复期、内分泌紊乱、哺乳期、更年期、神经衰弱、神经官能症、过度疲劳。
③环境因素:光线过强或过暗、阅读材料过于细小。
字体与背景对比度低、视标不稳定。
长期工作在显示器前(显示器终端综合症)。
(二)诊断要点1.根据病史;2.检查是由于屈光不正、调节和眼肌等原因引起的视疲劳;3.眼部无其他器质性病变的情况。
(三)证候诊断1.肝肾不足证:视物模糊,头晕耳鸣,腰膝酸楚。
舌红,苔薄,脉细。
2.气血亏虚证:神疲乏力,失眠健忘,腰酸肢冷。
舌淡胖少津或有瘀点,或唇舌紫暗,脉沉细无力。
3.肝郁气滞证:不耐久视,视久则眼胀昏花,怕光流泪,眼眶、眉棱骨痛;全身可见精神抑郁,头晕头痛,心烦欲吐,口苦胁胀痛。
舌红苔黄,脉象弦细。
4.脾虚气弱证:喜垂闭,或病后体虚,食欲不振,四肢乏力,大便溏泄。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医眼科病证诊断疗效标准三、中医眼科病证诊断疗效标准1 主题内容与适用范围本标准规定了中医眼科46个病证的病证名、诊断依据、证候分类、疗效评定。
本标准适用于中医临床医疗质量评定,中医科研、教学亦可参照使用。
2 针眼的诊断依据、证候分类、疗效评定针眼是因感受外邪,胞睑边缘生小硬结,红肿疼痛,形如麦粒的眼病。
相当于麦粒肿。
2.1 诊断依据2.1.1 初起胞睑痒痛,睑弦微肿,按之有小硬结,形如麦粒,压痛明显。
2.1.2 局部红肿疼痛加剧,逐渐成脓,起于睑弦者在睫毛根部出现脓点,发于睑内者,睑内面出现脓点,破溃或切开排出脓后,症情随之缓解;2.1.3 严重针眼,胞睑漫肿,皮色暗红,可伴有恶寒发热,耳前常有臖核,发于外眦部,每易累及白睛浮肿,状如鱼胞。
2.1.4 本病有反复发作和多发倾向。
2.2 证候分类2.2.1 风热外袭:针眼初起,痒痛微作,局部硬结,微红微肿,触痛明显。
苔薄黄,脉浮数。
2.2.2 热毒炽盛:胞睑红肿疼痛,有黄白色脓点,或见白睛壅肿,口渴便秘。
舌红,苔黄或腻,脉数。
2.2.3 热毒内陷:胞睑肿痛增剧,伴见头痛,身热,嗜睡。
局部皮色暗红不鲜,脓出不畅。
舌质绛,苔黄糙,脉洪数。
2.2.4 脾虚湿热:针眼屡发,面色少华,多见于小孩,偏食,便结。
舌质红,苔薄黄,脉细数。
2.3 疗效评定。
2.3.1 治愈:红肿消散或脓液排出,疮口平复。
2.3.2 好转:红肿缩小,症状减轻。
2.3.3 未愈:症状未改善,或溃后硬结不消复发。
3 胞生痰核的诊断依据、证候分类、疗效评定胞生痰核是因痰湿凝集胞睑皮下生核状硬结,不红不痛,皮色如常,推之能移的眼病。
相当于霰粒肿。
3.1 诊断依据3.1.1 胞睑皮下可触及圆形大小不等核状硬结,按之不痛,皮肤推之能移,核大者皮肤面稍隆起,睑内呈紫红色。
3.1.2 若自行破溃,在睑内排出胶样物,并可在睑内形成肉芽。
3.1.3 核小者无不适,核大者有重坠感,若复感外邪,可出现红、肿、痛;若自睑内穿破者、可引起磨疼。
3.2 证候分类3.2.1 痰湿结聚:胞睑内生硬结,隆起,不红不痛,皮肤推之能移,病程缓慢,逐渐增大。
苔薄腻,脉滑。
3.2.2 痰热搏结:痰核处皮色微红肿,初硬渐软,按压疼痛,相应睑结膜面呈紫红色。
舌红苔薄黄腻,脉滑数。
3.3 疗效评定3.3.1 治愈:痰核消散,创口愈合。
3.3.2 好转:痰核缩小。
3.3.3 未愈:痰核大小无改变,或反复发作。
4 睑弦赤烂的诊断依据、证候分类、疗效评定睑弦赤烂是由风湿热邪蕴结引起,以胞睑边缘赤肿溃烂,刺痒灼痛为主要表现的眼病。
相当于睑缘炎。
4.1 诊断依据4.1.1 睑弦红赤,肿胀,睫毛根部有脓泡,结痴皮,清除后可见溃疡、出血、溢脓,睫毛脱落稀疏,日久形成睫毛乱生、秃睫、睑弦肥厚、变形。
或睑弦、睫毛根部有鳞屑,无溃疡无脓点,睫毛脱落可复生。
亦有红赤糜烂仅限于两眦者。
4.1.2 患眼刺痒灼痛,伴有干涩、羞明。
4.2 证候分类4.2.1 风热外袭:睑弦红赤,有鳞屑脱落,刺痒灼痛,干涩不适。
舌红,苔薄黄,脉数。
4.2.2 湿热壅盛:睑弦红肿溃烂,垢腻胶粘,或有小出血,睫毛脱落,痒痛兼作。
舌红,苔黄腻,脉数。
4.2.3 心火上炎:内外眦部为主,睑弦红赤,刺痛皲裂,小便短赤。
舌红,苔黄腻,脉数。
4.2.4 血虚风燥:睑弦红赤反复发作,皮肤燥裂,或有脱屑,痒涩不舒。
舌淡,苔薄黄,脉细。
4.3 疗效评定4.3.1 治愈:睑弦红赤消退,溃疡愈合,诸症消除。
4.3.2 好转:睑弦红赤减轻,溃疡缩小,诸症好转。
4.3.3 未愈:睑弦红赤溃烂无好转,反复发作。
5 眼丹的诊断依据、证候分类、疗效评定眼丹是因热毒内蕴,引起胞睑红肿高起,质硬,边界清楚,皮色光滑,鲜红如徐丹砂的眼病。
相当于眼睑丹毒。
5.1 诊断依据5.1.1 初起胞睑肿胀,高起,色红如丹,肿硬重坠,睁眼困难,患部边界清楚,有小疱疹。
若病情加重,深部出现硬结,化脓破溃。
5.1.2 患部疼痛,压痛,伴有发热,头痛。
甚则神昏。
5.2 证候分类5.2.1 风热外袭:胞睑红肿,边界清,边缘有小疱疹。
发热,恶寒,头痛。
苔薄白,脉浮数。
5.2.2 热毒炽盛:胞睑漫肿暗红,肿硬重坠,剧痛,或深部硬结处变软,成脓。
身壮热,口渴欲饮,溲赤便干。
舌红,苔薄黄,脉数。
5.3 疗效评定5.3.1 治愈:患部红肿消退,症状消失。
5.3.2 好转:患部红肿减轻,症状减轻。
5.3.3 未愈:病变未控制,或引起周围组织、眼眶及颅内病变,症状加重。
6 风赤疮痍的诊断依据、证侯分类、疗效评定风赤疮痍是因脾胃湿热,复感风邪,客於胞睑,以致胞睑皮肤红肿疼痛,起丘疹,小泡,继则引起脓疱,溃烂的眼病。
相当于某些眼睑皮肤炎症。
6.1 诊断依据6.1.1 胞睑皮肤红亦,肿胀.出现小泡或丘疹,继则成脓疱,破溃出脓血,或溃烂浸淫。
6.1.2 局部刺痒或灼痛,或有畏光,流泪,初起或有发热,头痛等症。
重症、变症可见高热、头痛、恶心、呕吐。
6,2 证侯分类6.2.1 风热外侵:胞睑红赤,出现丘疹、小泡、刺痒或灼痛,或伴有发热、恶寒、头痛。
苔薄黄,脉浮数。
6.2.2 湿热壅盛:胞睑红肿,疱疹,脓疱溃烂浸淫,或有胸闷、纳呆,大便干结。
舌红苔白贰或黄腻,脉滑数。
6.2.3 热毒炽盛,胞睑红赤,疼痛难忍,疱疹群集成簇,其分布不超过颜面中线,日久成脓疱,破溃后结痂遗留瘢痕,并可引起黑睛生翳,瞳神紧小等并发症。
6.2.4 气阴两伤,胞睑红肿渐减,痂皮剥落,神疲乏力,纳食不馨,大便溏薄,口干欲饮。
苔薄,舌红少津,脉细。
6.3 疗效评定6.3.1 治愈:胞睑红肿消退,溃烂愈合,症状消失。
6.3.2 好转:胞睑红肿减轻,溃烂逐渐收敛,症状减轻。
6.3.3 未愈:胞睑红肿,溃烂加重,症状加剧,或迁延不愈。
7 沙眼的诊断依据、证候分类、疗效评定沙眼是由沙眼衣原体感染引起的传染性结膜角膜炎。
7.1 诊断依据7.1.1 本病始发于上睑内面,尤以两眦为先,椒疮、粟疮相杂布生。
表面粗糙,血管模糊,继之睑内面漫布,波及风轮,赤膜下垂,赤膜前端星翳迭起。
后期,上睑内面,出现白色条状瘢痕。
7.1.2 起病缓慢,双眼罹患,初起睑内微痒,稍有干涩及少量粘眵。
病情重者,羞明流泪,沙涩难睁,视物模糊,白睛红赤,眼眵粘稠等。
7.2 证候分类7.2.1 风热壅盛:睑内面血管模糊,眦部红赤颗粒累累,目痒涩痛,生眵、流泪。
舌红,苔薄黄,脉浮数。
7.2.2 湿热蕴结:睑内面红赤及颗粒丛生,血管模糊,垂坠难开,或有赤脉下垂,痒痛交作,羞明泪粘。
舌红,苔黄腻,脉濡数。
7.2.3 血热瘀滞,胞睑厚硬,颗拉红坚,或有白色条纹,风轮受侵,赤膜下垂,星翳迭起,畏光泪出,涩痛难睁。
舌暗红,苔薄黄,脉数有力。
7.2.4 沙眼分期:I (进行期)上穹窿部和上睑结膜有活动性病变,血管模糊,乳头增生,滤泡形成。
II (退行期)有活动性病变,同时出现瘢痕。
III(完全结瘢期)仅有瘢痕而无活动件病变。
诊断沙眼之轻重,将上睑分成三等分,活动性病变未超过睑结膜1/3者为轻"+",1/3~2/3者为中"++",超过2/3者为重"+++"。
7.3 疗效评定7.3.1 治愈:症状消失,无活动性病变,椒疮、粟疮消退,瘢痕形成。
7.3.2 好转:症状减轻,椒疮、粟疮大部消失,疤痕形成。
7.3.3 未愈:症状无改善。
8 目刽的诊断依据、证候分类、疗效评定目刽是风邪侵目或精血不足,目失濡养引起的以胞睑频频眨动,不能自主控制的状态,常见于沙眼、浅层点状角膜炎、角膜软化症等。
8.1 诊断依据8.1.1 双眼胞睑频频眨动,不能自主。
或感痒涩,畏光。
8.1.2 轻者眼外观如常人,重者可兼见睑内面红赤,颗粒丛生,白睛干燥无泽或黑睛星翳等。
8.1.3 多见于小儿。
8.2 证候分类8.2.1 肝经风热:胞睑频频眨动,干涩,刺痒,畏光,白睛微红,睑内面颗粒丛生或有眵干结。
舌红,苔薄,脉数。
8.2.2 脾虚肝旺:双眼胞睑频频眨动,眼干涩,常喜揉拭,白睛微红,干燥无泽,形体消瘦,烦躁喜怒,饮食偏嗜。
舌红,苔薄白,脉弦细。
8.2.3 肺阴不足:胞睑频频眨动,干涩刺痒,白睛淡红,泪少,畏光,口咽干燥。
舌红少津,脉细数。
8.3 疗效评定8.3.1 治愈:胞睑开合正常,目涩及其他症状消除。
8.3.2 好转:胞睑频频眨动次数明显减少,目涩及其他症状基本消除。
8.3.3 未愈:胞睑频频眨动,不能自主,目涩等症状无改善。
9 胞肿如桃的诊断依据、证候分类、疗效评定胞肿如桃是因实热雍盛,脉络阻滞,以胞睑高度红肿。
垂肿如桃,疼痛等为主要表现的眼病。
相当于重度眼睑炎性水肿。
9.1 诊断依据9.1.1 胞睑赤肿高起,睑闭不开。
9.1.2 甚则并见突起睛高,转动不灵,白睛赤肿高起。
9.1.3 初起胀痛,或有畏光、流泪,伴发热、恶寒、头痛身疼。
重症恶心呕吐,甚则神昏、抽搐。
9.2 证候分类9.2.1 风热邪毒:胞睑红肿如桃,睑闭不开,目赤、畏光、流泪,身热恶风、头痛。
舌红,苔薄、脉浮数。
9.2.2 热毒炽盛:胞肿如桃,白睛赤肿高起,热泪频流,口渴引饮,溲赤便秘。
舌红,苔薄黄,脉数。
9.2.3 热毒内陷:胞睑漫肿,皮色暗红,灼热疼痛,眼珠突起,转动不灵,壮热口干,头痛或见神昏谵语。
舌绛,苔薄,脉数。
9.3 疗效评定9.3.1 治愈:胞睑红肿消退,其他症状消失。
9.3.2 好转:胞睑红肿减退,眼部及其他症状减轻。
9.3.3 未愈:胞睑红肿如故,诸症无好转或加重。
10 胞虚如球的诊断依据、证候分类、疗效评定胞虚如球是因脾虚气弱,水湿上泛,以胞睑肿胀,皮色正常,虚软如球,按之不痛为主要症状的眼病。
相当于眼睑非炎性水肿。
10.1 诊断依据10.1.1 胞睑肿胀,皮色正常,按之虚软,无压痛。
10.1.2 眼部自觉症状不明显,可为某些全身性疾病的眼部症状。
10.1.3 起病缓,多数为双眼发病。
10.2 证候分类10.2.1 脾虚气弱:胞肿虚软如球,皮色正常,喜按,喜热熨,时发时止,神疲乏力,咳嗽气短,食少便溏。
舌淡,苔白,脉弱。
10.2.2 心脾两虚:胞肿虚软如球,神气困顿,虚烦失眠,怔忡健忘。
舌淡红,苔白,脉细无力。
10.2.3 脾肾阳虚:胞虚如球,皮色发白,或兼面肿,腰膝酸痛,倦怠无力,小便清长。
舌淡胖嫩,脉细弱无力。
10.3 疗效评定10.3.1 治愈:双眼胞睑肿胀消退,胞睑开合正常。
10.3.2 好转:双眼胞睑肿胀减轻,胞睑开合尚有不适。
10.3.3 未愈:胞睑肿胀无改善。
11 上胞下垂的诊断依据、证候分类、疗效评定上胞下垂是因气虚不能上提,血虚不能养筋,或风邪中络而致,以上睑提举无力或不能抬起以致睑裂变窄,甚至遮盖部分或全部瞳神,影响视力的一种眼病。
即上睑下垂。
11.1 诊断依据11.1.1 上胞下垂,两眼自然睁开向前平视时,上胞遮盖黑睛上缘超过2mm,甚至遮盖瞳神,影响视觉,紧压眉弓部,上胞抬举困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