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疾病分类编码

合集下载

中医疾病分类与代码

中医疾病分类与代码

疾病名称
儿科癌病 儿科虫病(小儿蛔虫病) 儿科虫病(小儿绦虫病) 儿科虫病(小儿钩虫病) 儿科虫病(小儿蛲虫病) 儿科虫病(小儿囊虫病) 儿科虫病(小儿丝虫病) 儿科虫病(小儿血吸虫病) 儿科虫病(小儿姜片虫病) 儿科瘤病 儿科时行病(麻疹病) 儿科时行病(水痘病) 儿科时行病(白喉病) 小儿感冒病 奶麻病 风痧病 丹痧病 痄腮病 顿咳病 软脚瘟病 小儿疫毒痢病 疰夏病 夏季热病 胎黄病 赤游丹病 脐风病 济湿病 脐血病 脐突病 小儿咳嗽病 肺炎喘嗽病 哮喘病 鹅口疮病 小儿口疮病 小儿乳蛾病 厌食病 积滞病 疳病 小儿呕吐病 小儿腹痛病 小儿泄泻病 小儿脱肛病 小儿痫病 惊风病 急惊风病
子肿病 子满病 子晕病 子痫病 子悬病 子病 子嗽病 子淋病 转胞病 难产病 胞衣不下病 孕痈病 月经先期病 月经后期病 月经先后无定期病 月经过多病 月经过少病 经期延长病 痛经病 经间期出血病 闭经病 崩漏病 经行乳房胀痛病 经行发热病 经行头痛病 经行眩晕病 经行身痛病 经行口糜病 经行风疹块病 经行吐衄病 经行泄泻病 经行浮肿病 经行情志异常病 绝经前后诸病 瘕病 阴挺病 脏躁病 不孕病 阴痒病 阴疮病 阴吹病 热入血室病 创伤病 骨折病 骨伤科瘤病 伤筋病
ZYB SZB YSB YSB RLB SLB QLB XLB GLB LLB RMNB NZB NXB YNB LBB GGB SSB YTB YJB MYB HJB ZXB YWB EMAELB EMB ELB NKQTBJQB NSFRB XLB WB HB ZHB DHB TFB XKB FSBB BB GBB JBB MTB MTB CB JFB JWB WB BB
LZB LJFB WWB TBNSB XBNSB FBNSB SSCXB SSTTB SHFRB SSHJB SHLBB SSWRMMB SSXYB SSCKB CBHCB CBNCB CBGCB CBNCB CBJPCB CBSCB CBXXCB CBTCB KSB WGKSB NSKSB FWB FYB XB CB BCB FZB FLB LXB BNB SYB FSB XTB HDB YHB YHB JHB WHB JJB JB JB GZB

中医临床基础编码

中医临床基础编码

在中医临床基础编码中,通常使用国际疾病分类(ICD)编码。

ICD 编码是由世界卫生组织(WHO)制定的一套国际标准,用于对疾病、症状、手术和医疗操作进行分类和编码。

在中医临床基础编码中,主要使用ICD-10(第十次修订版)编码。

ICD-10编码包括了对疾病、症状、手术和医疗操作的详细描述和分类,以及相关的编码信息。

这些编码信息可以帮助医生和医疗机构准确记录和管理患者的病历信息,提高医疗质量和效率。

在中医临床基础编码中,还可以使用中医药分类与代码(TCMC)编码。

TCMC编码是对中医药进行分类和编码的一种标准,包括了对中药、中医诊疗方法和中医疾病等方面的编码信息。

这些编码信息可以帮助中医药机构和医生准确记录和管理中医药治疗的信息,促进中医药的发展和应用。

中医临床基础编码在中医医疗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可以帮助医生和医疗机构准确记录和管理患者的病历信息,提高医疗质量和效率。

ICD-10+及中医病证分类及编码1

ICD-10+及中医病证分类及编码1

第 3 页,
制作人: 刘向前 2011-8-17
共 8 页
小寨坝镇中心卫生院
R49.101 R49.251 R49.851 R49.852 R49.853 R61.951 R62.051 R62.052 R62.851 R62.852 R62.853 R62.951 S44.051 S44.151 S44.251 S44.301 S44.451 S44.551 S44.751 S44.851 S44.951 S45.351 S46.051 S46.151 S46.201 S46.302 S46.303 S46.751 S46.851 S47.X01 S48.951 S49.751 S49.851 S49.951 S53.001 S53.051 S53.101 S53.151 S53.152 S53.251 S53.301 S53.401 S53.451 S54.001 S54.002 S54.101 S54.102 S54.151 S54.201 S54.351 S54.751 S54.851 S54.951 S55.001 S55.102 S55.151
先天性仰趾足 先天性足畸形 先天性(足)拇外翻 先天性母(足)外翻 先天性足变形 NOS 面不对称 面受压[扁脸] 先天性斜颈 先天性胸骨乳突肌性斜颈 先天性胸骨乳突肌挛缩 先天性手畸形 先天性手爪形 先天性指畸形 先天性膝关节畸形 先天性膝关节脱位 先天性膝屈曲挛缩 先天性股骨弓形 先天性胫骨和腓骨弓形 腿弓形 先天性踝关节畸形 先天性上肢畸形 先天性下肢畸形 先天性肘关节脱位 先天性肘外翻 先天性桡骨小头半脱位 先天性高位肩胛症 先天性锁骨畸形 先天性关节畸形 先天性肘关节畸形 先天性胫腓骨畸形 先天性肩胛骨异常 副指 副拇指 副趾 多指[趾] 并指[指融合] 完全并指伴有骨性结合 蹼指 简单并指不伴有骨性结合 趾融合 完全并趾伴有骨性结合 蹼趾 多指[趾]和并指[趾] 并指(并趾) NOS 先天性上肢完全缺如 先天性上臂和前臂缺如,伴有手的存在 先天性前臂和手的缺如 先天性指缺失 先天性手缺如 桡骨纵形短缺缺陷 尺骨纵形短缺缺陷 虾爪状手 先天性短上肢 上肢短缺缺陷 NOS 先天性下肢完全缺如 先天性大腿和小腿缺如伴有足的存在

2021版《中医病证分类与代码》编码规则

2021版《中医病证分类与代码》编码规则

附件1:《中医病证分类与代码》(GB/T15657-2021)编码规则一、编码原则以“A”代表疾病名术语的标识符,以“B”代表证候名术语的标识符,以“C”代表治法名术语的标识符,用“.”表示疾病或证候的分类层级,每层用2位数字作为分类的标识符,代码末尾的“.”表示该疾病具有类目属性,一般不适合用于临床诊断;如果分类的最后一层也带点(阴证和阳证除外),则该术语可以用于诊断。

二、编码结构类目按学术体系分类排列,其下位术语按概念等级关系排列;同级术语按数字顺序排列。

示例1:暑脱中暑暑病外感时令类病外感病类术语疾病标识符图1编码结构分层示例暑脱“暑脱”的编码是“A01.01.02.03.01”,其中“A”表示它是中医疾病概念属性,4个“.”表示它是该疾病术语范畴内疾病分类四个层级下的疾病名术语,4个分类层级从大到小(即从左至右)依次是:外感病类术语(A01.)、外感时令类病(A01.01.)、暑病(A01.01.02.)、中暑(A01.01.02.03),它是在“中暑”疾病分类中序号为01的疾病名术语。

示例2:余湿未尽证余邪未尽证正虚邪衰证正邪相搏证邪证类病因证候类术语证候标识符图2编码结构分层示例余湿未尽证“余湿未尽证”的编码是“B02.01.01.03.01.02”,其中“B”表示它是中医证候概念属性,5个“.”表示它是该证候术语范畴内证候分类五个层级下的证候名术语,5个分类层级从大到小(即从左至右)依次是:病因证候类术语(B02.)、邪证类(B02.01.)、正邪相搏证(B02.01.01.)、正虚邪衰证(B02.01.01.03.)、余邪未尽证(B02.01.01.03.01.),它是在“余邪未尽证”证候分类中序号为02的证候名术语。

三、编码长度在《中医病证分类与代码》(GB/T15657-2021)中,编码的长度与其所代表术语所在的分类层级相关,疾病、证候、治法的最长编码分别如下:疾病最长18个字符:如“慢性附骨疽”的代码为A08.02.05.02.01.02,由13个字母和数字组成,再加上5个点,共占位18个字符。

ICD-10 及中医病证分类及编码

ICD-10 及中医病证分类及编码

第 3 页,
制作人: 刘向前 2013-1Fra bibliotek-30共 560 页
小寨坝镇中心卫生院
A08.001 A08.101 A08.151 A08.152 A08.153 A08.154 A08.155 A08.201 A08.351 A08.401 A08.402 A08.451 A08.452 A15.001 A15.051 A15.052 A15.053 A15.054 A15.101 A15.151 A15.152 A15.153 A15.154 A15.201 A15.251 A15.252 A15.253 A15.254 A15.351 A15.352 A15.353 A15.354 A15.355 A15.451 A15.452 A15.453 A15.501 A15.551 A15.552 A15.553 A15.554 A15.601 A15.651 A15.751 A15.851 A15.852 A15.853 A15.854 A15.951
性别限制 疗效限制
第 1 页,
制作人: 刘向前 2013-12-30
共 560 页
小寨坝镇中心卫生院
A03.301 A03.801 A03.802 A03.851 A03.901 A03.902 A03.903 A03.904 A03.905 A03.951 A03.952+ A04.001 A04.002 A04.051 A04.101 A04.102 A04.151 A04.201 A04.202 A04.301 A04.302 A04.401 A04.402 A04.403 A04.404 A04.501 A04.601 A04.701 A04.751 A04.801 A04.802 A04.803 A04.804 A04.805 A04.806 A04.807 A04.808 A04.809 A04.810 A04.851 A04.901 A04.902 A04.903 A05.001 A05.101 A05.151 A05.201 A05.202 A05.203 A05.251 A05.252 A05.253 A05.301 A05.451

中医病证分类及编码

中医病证分类及编码

BFY010 月经先期病 BFY020 月经后期病 BFY030 月经先后无定期病 BFY040 月经过多病 BFY050 月经过少病 BFY060 经期延长病 BFY70 痛经病
BWL010 气瘤病 BWL020 血瘤病 BWL030 肉瘤病 BWL040 筋瘤病
BFY080 经间期出血病 BFY090 闭经病 BFY100 崩漏病 BFY110 经行乳房胀痛病
BNF010 咳嗽病 BNF011 外感咳嗽病 BNF012 内伤咳嗽病 BNF020 肺痿病 BNF030 肺痈病 BNF040 哮病 BNF050 喘病 BNF0051 暴喘病 BNF060 肺胀病 BNF070 肺痨病 BNF080 咯血病 BNF090 鼻衄病 BNF100 失音病 BNF110 肺衰病 BNX 心系病类
BNX010 心悸病 BNX0 11 惊悸病 BNX012 怔忡病 BNX020 胸痹心痛病 BNX021 卒心痛病 BNX030 心衰病 BNX040 不寐病 BNX050 多寐病
BNG010 胁痛病 BNG020 黄疽病
BNX060 健忘病 BNX070 癫狂病 BNX071 癫病 BNX072 狂病 BNX080 痫病 BNX090 昏迷病 BNX091 神昏病 BNX100 痴呆病 BNX110 抽搐病 BNX120 薄厥病 BNX130 卒死病 BNP 脾系病类 BNP010 胃脘痛病
BWN010 子痈病 BWN020 子痰病 BWN030 囊痈病 BWN040 脱囊病 BWN050 阴茎痰核病 BWN060 血精病 BWN070 精浊病 BWN080 精癃病 BWP 皮肤病类
BWP010 热疮病 BWP020 蛇串疮病 BWP030 疣病 BWP031 扁瘊病 BWP032 疣目病 BWP033 鼠乳病 BWP040 黄水疮病 BWP050 登豆疮病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中医病证分类与代码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中医病证分类与代码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GB/T15657-1995中医病证分类与代码ClassificationandcodesofdiseasesandZHENGOfTraditionalChineseMedicine1范围本标准了中医病证的分类与代码.本标准适用于中医医疗、卫生统计、中医病案治理、科研、教学、出版及国内外学术交流。

2引用标准以下标准所包含的条文,通过在本标准中引用而构成为标准的条文。

本标准出版时,所示版本均为有效。

所有标准都会被修订,使用本标准的各方应探讨使用以下标准最新版本的可能性。

ZY/T0011-001.9-94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3术语、符号3.1术语中医病证分类中医病证分类是将中医的各种病、证按照某些既定的原那么回进类目及系统的方法。

3.2符号圆括号“〔〕〞圆括号中的词与圆括号前的词属于同一属性类不,采纳同一属性类不代码。

破折号“――〞破折号后的内容是对破折号前面内容的进一步解释。

4编制原那么4.1中医病证分类中医的临床诊断要求在明确病名诊断后还需确定其证候,以指导临床治疗。

因此,中医的病、证是中医诊疗不可分割的二个重要组成局部。

据此,本标准对病名和证候分不予以分类。

病名分类原那么本标准病名的分类以该病所属的临床科不和专科系统进行类目和分类目分类。

.1科不类目本标准病名的科属类不为内科、外科、儿科、眼科、耳鼻喉科、骨伤科,共计七个类目〔参见表1〕。

.2专科系统分类目本标准病名的专科系统分类目以病名科属中的二级专科划分为据分类〔参见表2〕。

证候分类原那么本标准证候分类以中医学辨证系统回划类目;以各类目中的证候属性为分类目、细类目进行候分类。

.1证侯类目本标准将证侯类目分为病因、阴阳气血津液痰、脏腑经络、六经、卫气营血等六大类〔参见表4〕,并将某些属性不明确而暂无法回类的证候均回进“其他证侯类〞中。

.2证候分类目本标准证候的分类目以该证候的第一个内涵属性〔参见表5〕为据分类。

.3证候细类目本标准证候的细类目以该证候的第二个内涵属性〔参见表5〕为据分类。

中医病证分类与代码

中医病证分类与代码
本标 准 规 定证候的分类目以该证候的第一个内涵属性(参见表 5)为据分类。 4.1.2.3 证候细类目
本标 准 规 定证候的细类目以该证候的第二个内涵属性(参见表 5)为据分类。 4.2 中医病证分类编码 4.2.1 病名分类编码方法
本标 准 规 定病名分类编码采用汉语拼音字母和阿拉伯数字符混合编码方式 ,其编码结构如下:
华、沈绍武 。 本标 准 委 托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全国中医医院信息管理中心负责解释。
中华人 民共和 国国家标 准
中医病 证 分 类 与代 码
Classification and codes of diseases and ZHENG
of t ra d it io n al C h in ese m edicine
证候分类 目位 : 以该 证 候 的第一个内涵属性名称(参见表 5)的第一个汉字的拼音首字母作为该证候分类 目标识
符。
证候细类 目位: 以该 证 候 的第二个内涵属性名称(参见表 5)的第一个汉字的拼音首字母作为该证候的细类目标识
符。若该证候中仅内涵一个证候属性 ,则以所有仅含该属性的证候在本码位和证候序号位所构成的双码
破 折 号后 的内容是对破折号前面内容的进一步解释 。
4 编制原则
4.1 中医病证分类 中医 的 临 床诊断要求在明确病名诊断后还需确定其证候 ,以指导临床治疗。因此 ,中医的病、证是中
医诊疗不可分割的二个重要组成部分。据此,本标准规定对病名和证候分别予以分类。 4.,.1 病名分类原则
本标 准 规 定病名的分类以该病所属的临床科别和专科系统进行类 目和分类 目分类。 4.1.1.1 科别类 目
Ga/T 15657-1995


疾 病分 类已成为用于疾病、损伤和死亡原因统计分类的工具 ,采用统 一的疾病分类和代码是医疗质

[doc] 浅析《中医病证分类与代码》

[doc] 浅析《中医病证分类与代码》

[doc] 浅析《中医病证分类与代码》浅析《中医病证分类与代码》//信息版务现代医院2008年7月第8卷第7期医院管理篇ModemHospitalJul2008Vol8No7浅析《中医病证分类与代码》杨玲杨淑贞姚怀国INITIALANALYSISONTHECLASSIFICATIONANDCODEOFTCMDISEASECATEGORYYANG肠,YANGShuzhen,YAOHuaigll,O《中医病证分类与代码》(以下简称《代码》)是由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制定,国家技术监督局批准,并于1996年1月1日起在全国实施的一项中医药行业的国家标准.《代码》是中医诊断名称和证候名称编码的依据,它是中医诊断规范化和标准化的基础工作,有助于中医医疗,科研,教学及国内外学术交流的需要,更有利于中医病种质量管理,中医疾病分类和中医医院的统计.早在1993年我院已在临床病案书写及病案管理中推广使用1992年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医政司编的《中医病分类编码》,1996年转用新的国家标准《代码》,经过几年的实践,使这项工作基本上走入正轨.现就使用《代码》谈谈体会.1中医病证分类的依据中医对病,证的命名,是建立在中医理论基础上,由中医学术体系所决定的.中医病名的命名方法:有以病因(中暑,伤寒,惊悸),病理(痰饮,白内障),病机(中风,痹)为依据的;有以病理加病位(肺痈,乳痈),还有病机加病位(胸痹,肺痿),时令(秋燥,冬温),比喻(羊癫风,鹅口疮)为依据;有以症状(如咳嗽,呕吐,盗汗等)证候(如厥证,闭证,脱证等)为依据的.中医学源远流长,医学文献浩如烟海,历代均有发展,诸家各有创新,形成了中医病,证博大精深,庞杂纷纭的局面.近代中医前辈不断提出统一中医病名和证候的建议和意见,作了很多努力,取得了卓越的成就——《代码》.2中医病证分类的原则中医理论体系和临床诊断要求在确定病名后,还需进一步确定证候.中医学的”病”是在病因作用和正虚邪凑的条件下,人体出现的具有一定发展规律的邪正交争,阴阳失调的全部演变过程.”证”则是病在演变发展过程中的本质反扬玲扬淑贞姚怀国:广东省中医院广东广州510120映,是病在一定阶段中病因,病位,病性,病机,病势的发展趋势和规律,是”辨证论治”的依据.”病”和”证”是中医诊断学不可分割的2个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医学的特点.因此《代码》确定采用病,证并列分类编码的原则,临床使用时可根据病情,进行病证排列组合方式确定中医诊断,从而较好地体现了中医学术的特色和其实用价值.2.1病名分类原则中医学传统分类是按类及门的方法分类,如杂病,4,JI.,妇人等类以及诸风门,妊娠门,产难门等. 《代码》的病名分类沿用这种2级分类方法,即分为类目(类),分类目(门).《代码》在借用传统分类的基础上,结合目前临床实际,规定中医病名分类的类目(84别),为内,外,妇,儿,眼,耳鼻喉,骨伤等7科病类.分类目即专科系统,以各科病类为准分列,如内科病类分列肺,心,脾,肝,肾,外感热病等专科系统病类;妇科病类分列经,带,胎,产等专科系统病类;眼科病类分列睑,眦,睛,瞳神等专科系统病类.2.2证候分类原则中医证候的分类,是按证候的内涵属性类别,分为3级.第1级为类目,系按中医辨证的不同系统进行归类,如病因证候辨证系统,脏腑经络证候辨证系统,阴阳气血津液痰证候辨证系统,六经证候辨证系统,卫气营血证候辨证系统以及其它证候辨证系统等6大类.第2级为分类目,是根据证候中的第1个证候属性进行归类,如风证类,心证类等.第3级为细类目,是根据该证候中的第2个证候属性进行归类,如风,寒的证类,心,血的证类等.?证候分类中的”阴阳气血津液痰”类目:由于八纲辨证是中医辨证的总纲,因此,在《代码》中不列为具体的辨证类目.而在《代码> 中的证候类目中”阴”和”阳”.其内涵是阴(精)和阳(气),他们和气血津液一样.是指具体的生命活动的物质基础,故《代码》中将他们归为一个类目中;又因痰饮是病理概念,但源自津液,所以也归为此类,在《代码》中将其定名为”阴阳气血津液痰”证候分类目.?其它证候分类目在所收录的证候(接上页)行后付费的制度,而美国等发达国家采用以DRGs(Diagnosis RelatedGroupsSystem诊断相关分类系统)为基础的预付费补偿制度(PPs,ProspectivePaymentSystem).政府按照医院收治的不同病例制定相应的补偿标准.既可以避免医务人员诱导需求的情况发生,又有利于节约和控制医疗费用开支,解决医院的经费补偿难题,降低医疗成本.但按DRGs付费必须依托高水平的医疗成本核算,因此搞好医疗成本核算工作的研究与实践,是为我国医院支付制度的改革积累经验,进而实现与国际收费制度接轨的目的.参考文献[1]武广华.DRGs的发展及我国的相关研究[J].中国医院管理,2007(7):10—12.[2]来伟文.医院实行成本核算管理的模式探讨[J].中国医院管理,2006(5):39—40.[3]吴晋科.医院财会公文写作与会计报表编制分析,审查方法大全[M].银声音像出版社,2004.现代医院2008年7月第8卷第7期医院管理篇ModemHospitalJul2008Vol8No7 名称中,有少数尚无法根据前述分类原则进行归类,如疹前期,溃脓期等,《代码》中则将其列入其他证候分类目.?病因证候类目中的分类目:在这一类目中除六淫外邪疫疠外,也应包括各种精神,饮食因素致病时所表现的证候,如情志,饮食等,《代码》将他们分别列为病因证候类目中的分类目.3中医病证分类代码中医病证分类代码是依据中医病和证的内涵特点,采用6位汉语拼音字母和阿拉伯数字混合编码.3.1病名分类编码方法病名标识位,科别类目位,专科系统分类目位各占1位,病名序号占2位,尾码占1位,共6位码长.病名分类编码采用汉语拼音字母和阿拉伯数字符混合编码方式.第1病名标识位:以汉字”病”的拼音首字母“B”作为病名标识符.第2科别类目位:以科别名称的第一个汉字的拼音首字母为科别类目标识符.第3科专科系统分类目:以其专科系统名称的第一个汉字拼音字母为专科系统分类目标识符.第4病名序号位:为在同一个科别类目和专科系统分类目的多种病名序号位,以保证每一病名有一个不重复的独立编码.第5,6病名尾码位:当一个病名需要进一步细分时,在这一尾码位进行标识,其标识符为阿拉伯数字.3.2证候分类编码方法证候标识位,证候类目,证候分类目,证候细类目,证候序号,证候尾码各占1位,共6位码长. 其中证候序号位,由1位数的数字组成,若在该证候细类目中证候超过9个时,以A代替10,以B代替11,余类推,进行续编.《代码》中证候分类编码采用汉语拼音字母和阿拉伯数字符混合编码方式:第1证候标识位:以汉字证的拼音首字母”z”为证候标识符.第2证候类目位:以该证候类目名称的第一个汉字的拼音首字母作为该证候类目的标识符. 第3证候分类目位:以该证候的第一个内涵属性名称的第1 个汉字的拼音首字母作为该证候分类目标识符.第4证候细类目位以该证候的2个内涵属性名称的第一个汉字的拼音首字母作为该证候的细类目标识符.第5证候序号位:在一个证候分类目中,相同证候属性的一组证候的顺序号位,即0—9数字符顺编,可继以A—z字母符续编.第6证候尾码位:当一个证候需要进一步细分或几个证候意义相似时, 在本尾码位进行标识,其标识符为阿拉伯数字.在《代码》中,”病”的科别类目,专科系统分类目名称均以其第1个汉字拼音首字母作为标识符,同样对”证”的类目,分类目,细类目名称也以其名称的第1个汉字拼音首字母作为标识符. 因此,形成了汉语拼音首字母和阿拉伯数字混合代码方式, 其优点是能见病证名即可编分类码和见分类码即能掌握病, 证的归类及属性,而且占位少,容量大,易于操作.例如:根据代码BNSO30即能分辨出他是内科肾系病类的一个病名即石淋病;根据代码班ZFR1O即能分辨出他是病因证候类目中,风证类中的风,热的证类即风热壅盛证.4中医病证分类存在问题和解决措施4.1存在问题4.1.1《代码》开放性和扩展性不够《代码》的分类体系结构不够开放,能够扩展的范围相对较窄.《代码》一书只注明中医病证分类原则和分类代码的说明,并没有对中医病证143分类代码每一级分类作出详细的说明和应用作出指引.这样很难满足中医病证博大精深,庞杂纷纭和的需求.临床出现各种各样中医病,证;甚至于用西医诊断作为中医病名,由于《代码》没有详细阐述和指引使得病案管理编码者很难准确地补充新的病证分类代码.现在许多中医院对中医病名和证候的编码主要是以向上靠或近量匹配为原则.4.1.2医生对《代码》认识不足在推荐使用《代码》时,并不是人手一册,另外医院新医生并没有对其进行《代码》学习培训.而且现在临床学习和使用的是《中医临床诊疗术语》1997年10月01日全国实施的为指导的中西医病名目录对照,使得临床医生对《代码》认识不足,使得其在病历书写过程都参考《中医临床诊疗术语》中的中西医病名目录对照,使得医生在中医病证诊断时更多都不与《代码》相符合. 使得病案管理工作者在编码中医病证时遇到不少问题,很难在《代码》找到一一对应的中医病证代码.4.1.3对《代码》的重视不够现在所有中医院的中医医疗, 卫生统计,病案管理,科研,教学,医院管理重点都是西医诊断(ICD一10分类)为依据.上级卫生机构对《代码》的提取和应用很少,本机构的对《代码》应用需求也不是很大,导致大家对中医诊断病证分类的重要性认识不够,以致对《代码》扩充和维护滞后,满足不了临床的需求.4.2解决措施因中医病名存在着病名复杂,定位,定性不明确,难以量化,不便于他人重复应用,也难很好地发挥《代码》在中医医疗,卫生统计,科研,教学,出版及国内外学术交流中的作用.不利于《代码》的贯彻实施,为此,建议制定一个明确规范,且具权威性的开放性《代码》这是发展中医事业,促进中医现代化必须解决的一个十分严峻的课题.许多专家学者对此进行了有益的尝试,取得了一定成绩,但仍不尽人意.随着中医学术标准化工作的深入开展,我们期待国家成立专门的机构来负责,使得《代码》的使用能在临床实践中不断充实,完善,更具科学性,实用性,最终形成一个中医病案管理标准化,规范化的独具特色体系.《中医病证分类与代码》作为第一个中医学术国家标准,它的应用不仅促进中医临床诊断的规范化和标准化,而且在建立全国统一的中医医疗质量监测网络,开展中医病证疾病监测,跟踪临床中医病证疾病动态,应用统一的机构动态的扩充和维护《中医病证分类与代码》,满足临床需求.同时将《代码》的使用和有关的中医药行业标准《中医病案书写规范》,《中医病症诊断疗效标准》联系起来保持一致, 这样《代码》的实行才能真正落到实处.中医临床诊断的规范化和标准化过程是个长期不断完善的过程,需要一个机构长期的跟踪和完善.另外,an强宣传,提高认识在今后的医疗实践中,中医同行们必须从以往的习惯认识中,逐步统一到对推荐使用《代码》的认识中来,这样才能使《代码》在工作中的地位和意义真正得以体现.要使中医药同行们都认识到推荐使用《代码》是对中医药事业发展的贡献,任重道远.但我们有信心把这项前所未有的工作做好,这样才能不断适应中医药现代化事业的进程.参考文献[1]陈佑邦,潘筱秦,金棣生,等.中医病证分类与代码[M].北京: 中国标准出版社,1995.。

中医症候分类及代码

中医症候分类及代码

中医病证分类编码简介
"中医病证分类编码"是一套符合中医学术理论体系的中医疾病分类和代码系统,以满足中医医疗、教学、科研、病案管理、卫生统计、出版和国外学术交流的需要。

并有利于提高中医医疗质量,促进中医学术开展,加强与国际医学的交流、接轨,使中医学以全新的面貌走向世界。

中医疾病名称与分类代码表
表3〔续〕
表3〔续〕
表3〔续〕
表3〔续〕
表3〔续〕
表3〔续〕
表3〔续〕
表3〔续〕
表3〔续〕
5.2 中医证候分类与代码表
5.2.1 证候标识符、证候类目名称和代码表表4 证候标识符、证候类目名称和代码表
5.2.2 证候类目名称、证候属性名称和代码表表5 证候类目名称、证候属性名称和代码表
表5〔完〕
5.2.3 中医证候名称与分类代码表表6 中医证候名称与分类代码表
表6 〔续〕
表6 〔续〕
表6 〔续〕
表6 〔续〕
表6 〔续〕
表6 〔续〕
表6 〔续〕
表6 〔续〕
表6 〔续〕
表6 〔续〕
表6 〔续〕
表6 〔续〕
表6 〔续〕
表6 〔续〕
表6 〔续〕
表6 〔续〕
表6 〔续〕
表6 〔续〕
表6 〔续〕
表6 〔续〕
表6 〔续〕
表6 〔续〕
表6 〔续〕
表6 〔续〕。

最新的国际疾病分类标准编码[ICD-10]手术编码(ICD-9-CM-3)中医病证分类与代码(TCD)

最新的国际疾病分类标准编码[ICD-10]手术编码(ICD-9-CM-3)中医病证分类与代码(TCD)

2 1 1 1 3 2 1 1 1 1 1 1 1 2 1 1 1 1 1 2 1 2 1 2 1 1 1 1 2 1 1 1 1 1 1 3 1 2 1 1 1 2 1 1 1 1 1
乳头状鳞状细胞癌 内翻性乳头状瘤 乳头状瘤病 NOS 鳞状细胞原位癌 表皮样癌 棘细胞癌 鳞状细胞癌 转移性鳞状细胞癌 角化的鳞状细胞癌 非角化的大细胞鳞状细胞癌 非角化的小细胞鳞状细胞癌 梭形细胞鳞状细胞癌 假腺性鳞状细胞癌 腺样鳞状细胞癌 鳞状细胞原位癌伴有可疑间质侵袭 (D06.-) 显微镜下侵袭性鳞状细胞癌 (C53.-) 宫颈、外阴和阴道的上皮内肿瘤(重度发育不良Ⅲ级) 凯拉氏增殖性红斑(龟头原位癌) (D07.4) 鲍恩病(癌前皮炎、搏温氏病) (D04.9) 表皮内鳞状细胞原位癌 淋巴上皮癌 施明克氏癌(鼻咽癌) 基底细胞瘤 (D48.5) 基底细胞癌 NOS (C44.-) 色素性基底细胞癌 多中心基底细胞癌 (C44.-) 硬斑性基底细胞癌 (C44.-) 纤维上皮性基底细胞癌 (C44.-) 混合型基底鳞状细胞癌 基底鳞状细胞癌 (C44.-) 异型癌 (C44.-) 雅达逊表皮内上皮瘤 (D23.-) 毛发上皮瘤 (D23.-) 毛发毛囊瘤 (D23.-) 毛发神经膜瘤 (D23.-) 钙化[马勒布]上皮瘤 毛发基质瘤 NOS (D23.-) 毛基(母)质瘤 毛基质癌 (C44.-) 移行细胞乳头状瘤 NOS 膀胱上皮乳头状瘤(软性乳头状瘤) 膀胱息肉 (D41.4) 移行细胞原位癌 移行细胞癌 NOS 施奈德乳头状瘤 内翻性移行细胞乳头状瘤 施奈德氏癌
国际疾病分类标准编码[ICD-10]
序号 28001 28002 28003 28004 28005 28006 28007 28008 28009 28010 28011 28012 28013 28014 28015 28016 28017 28018 28019 28020 28021 28022 28023 28024 28025 28026 28027 28028 28029 28030 28031 28032 28033 28034 28035 28036 28037 28038 28039 28040 28041 28042 28043 28044 28045 国际ICD编码 XH M80000/0 M80000/1 M80000/1 M80000/3 M80000/3 M80000/3 M80000/6 M80010/0 M80010/1 M80010/3 M80020/3 M80030/3 M80040/3 M80100/0 M80100/2 M80100/3 M80100/3 M80100/3 M80100/6 M80100/6 M80110/0 M80110/3 M80120/3 M80200/3 M80210/3 M80220/3 M80300/3 M80310/3 M80320/3 M80330/3 M80340/3 M80400/1 M80410/3 M80420/3 M80430/3 M80440/3 M80450/3 M80500/0 M80500/2 M80500/3 M80500/6 M80510/0 M80510/3 M80520/0 M80520/3 FM 1 2 1 2 1 3 1 1 1 1 1 1 1 1 1 2 1 3 2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疾病名称 良性肿瘤 多房囊肿 (D39.1) 良性或恶性未肯定肿瘤 恶性肿瘤 溃疡癌变 息肉恶性变 转移性肿瘤 良性瘤细胞 良性或恶性未肯定瘤细胞 恶性瘤细胞 恶性小细胞型肿瘤 恶性巨细胞型肿瘤 (D48.0) 恶性梭形细胞型肿瘤 良性上皮肿瘤 原位癌 NOS 癌 NOS 恶性上皮细胞瘤 球形细胞癌 癌病 (C80) 转移性癌 NOS 良性上皮瘤 恶性上皮瘤 大细胞癌 NOS 未分化型癌 NOS 间变的癌(间变型癌) NOS 多形性癌 巨细胞和梭形细胞癌 巨细胞癌 棱形细胞癌 假肉瘤性癌 多角细胞癌 微小瘤 小细胞癌 NOS 燕麦细胞癌 (C34.-) 梭形细胞型小细胞癌 (C34.-) 中间细胞型小细胞癌 (C34.-) 大细胞癌-小细胞 (C34.-) 乳头状瘤 (除外膀胱乳头状瘤 M8120/1) NOS 乳头状原位癌 乳头状癌 NOS 转移性乳头状癌 疣状乳头状瘤 疣状癌 NOS 鳞状细胞乳头状瘤 表皮样乳头状癌

中医病证分类及编码(中医疾病名称与分类、中医证候名称与分类代码表)

中医病证分类及编码(中医疾病名称与分类、中医证候名称与分类代码表)

BNX060 健忘病 BNX070 癫狂病 BNX071 癫病 BNX072 狂病 BNX080 痫病 BNX090 昏迷病 BNX091 神昏病 BNX100 痴呆病 BNX110 抽搐病 BNX120 薄厥病 BNX130 卒死病 BNP 脾系病类 BNP010 胃脘痛病
BNG070 眩晕病 BNG080 中风病 BNG090 痉病 BNG100 厥病 BNG101 气厥病 BNG102 血厥病 BNG103 痰厥病 BNG104 食厥病 BNG105 寒厥病 BNG106 热厥病 BNG110 郁病 BNG120 瘿病
BGZ030 脏躁病
BGZ040 不孕病
BGZ050 阴痒病
BGZ060 阴疮病
BNF110 肺衰病
BNX 心系病类
BNX010 心悸病
BNX0 11 惊悸病
BNX012 怔忡病
BNX020 胸痹心痛病
BNX021 卒心痛病
BNX030 心衰病
BNX040 不寐病
BNX050 多寐病
代码 中医疾病分类名称 BNP020 胃痞病 BNP030 吐酸病 BNP040 反胃病 BNP050 呕吐病 BNP051 暴吐病 BNP060 呃逆病 BNP070 嘈杂病 BNP080 噎膈病 BNP090 腹痛病 BNP091 卒腹痛病 BNP100 腹胀满病 BNP110 泄泻病 BNP111 暴泻病 BNP120 吐血病 BNP130 便血病 BNP140 齿衄病 BNP150 紫癜病 BNP160 痰饮病 BNP170 悬饮病 BNP180 溢饮病 BNP190 支饮病 BNP000 脾系病(便秘病) BNG 肝系病类 BNG010 胁痛病 BNG020 黄疸病
BNG021 阴黄病 BNG022 阳黄病 BNG023 急黄病 BNG030 萎黄病 BNG040 积聚病 BNG041 积病 BNG042 聚病 BNG050 臌胀病 BNG051 水臌病 BNG052 气臌病 BNG053 血臌病 BNG054 虫臌病 BNG060 头痛病 BNG061 头风病 BNS190 耳鸣、耳聋病 BNS191 耳鸣病 BNS192 耳聋病 BNW 外感热病类 BNW010 感冒病 BNW011 时行感冒病 BNW020 外感高热病 BNW030 风温病 BNW031 风温肺热病 BNW040 春温病 BNW050 暑温病 BNW060 冒暑病

中医病证分类与代码

中医病证分类与代码

中医病证分类与代码111范围本标准规定了中医病证的分类与代码。

本标准适用于中医医疗、卫生统计、中医病案管理、中医临床医疗质量评定、科研、教学、出版及国内外学术交流等领域。

22引用标准以下标准所包含的条文,通过本标准中引用而构本钱标准的条文。

本标准出版时,所列示版本均为有效。

使用本标准的各方应同时探讨使用以下标准最新版本的可能性。

ZY/T001.1~001.9-94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GB/T16751.1-1997中医临床诊疗术语疾病局部GB/T16751.2-1997中医临床诊疗术语证候局部3术语、符号3.1术语3.1.1中医病证分类中医病证分类是将中医各种病、证按照某些既定原那么归入类目及系统的方法。

3.2符号3.2.1圆括号“〔〕〞圆括号中的词与圆括号前的词属于同一类别,采用同一类别代码。

3.2.2破折号“――〞破折号后内容是对破折号前内容的进一步解释。

3.2.3方括号“[]〞方括号中的词可以代替局部前面的词,采用同一类别代码。

44编制原那么4.1中医病证分类中医的临床诊断要求在明确病名诊断后还需确定其证候,以指导临床治疗。

因此,中医的病、证是中医诊断不可分割的二个重要组成局部。

据此,本标准规定对病名和证候分别予以分类。

4.1.1病名分类原那么本标准规定病名的分类以该病所属的临床科别和专科系统进行类目和分类目分类。

4.1.1.1科别类目本标准规定病名的科属类别为内科、外科、男科、妇科、儿科、眼科、耳鼻咽喉口齿科、骨伤科,共计八个类目〔参见表1〕。

4.1.1.2专科系统分类目本标准规定病名的专科系统分类目以病名科属中的二级专科划分为依据进行分类〔参见表2〕。

24.1.1.3专科系统细类目本标准规定病名的专科系统细类目以病名科属中的三级专科划分为依据进行分类〔参见表3〕。

4.1.2证候分类原那么本标准规定证候分类以中医学辨证系统归划类目;以各类目中的证候属性为依据对分类目、细类目进行分类。

4.1.2.1证候类目本标准将证候类目分为风寒暑湿燥热火毒邪证候、情志饮食虫外伤证候、阴阳气血精髓津液证候、瘀痰饮浊水石证候、脏腑经络证候、肌肤筋骨证候、六经病证候、卫气营血证候、其他证候、期度型十大类〔参见表5〕,并规定将某些属性不明确而暂无法归类的证候均归入“其他证候类〞中。

如何做好中医病证分类与代码(TCD)编码工作

如何做好中医病证分类与代码(TCD)编码工作

如何做好中医病证分类与代码(TCD)编码工作摘要:《中医病证分类与代码》是我国中医疾病分类国家标准,它的应用促进了中医临床诊断的规范化和标准化,能提高中医医疗质量,促进学术发展,加强内外交流。

要搞好中医编码工作,必须了解开展这项工作的意义,配备必要的专业书籍,工作人员要加强中医基础知识学习,要熟练掌握TCD的编码规则和方法。

关键词:中医病证;编制原则;分类代码我院是一家二级甲等中医医院,在日常的编码工作中需要对西医诊断、中医病名和证候进行编码。

我国在卫生信息管理的教学中没有相关的中医编码内容,后期的继续教育也少有对中医编码的培训,为此许多中医医院的同仁对于中医编码的工作都比较茫然。

本文就如何做好中医病证分类与代码工作进行了总结。

1 配备必要的工具书及中医专业书籍,加强中医基础知识学习目前在中医医院从事中医病证分类与代码工作的人员基本上都没有接触过中医,中医基础薄弱。

要想做好这项工作,首先科室必须配备相应的中医专业书籍和工具书。

我们医院病案科购买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中医病证分类与代码》、《中医临床诊疗术语》、《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中医证病名大辞典》和《中医诊断与鉴别诊断学》等多种专业书籍,方便工作人员随时查阅学习。

同时聘请医院高年资的老中医为我科工作人员讲解中医基础理论,学习了中医病、证的基础知识。

2 了解开展中医病证分类与代码工作的意义那么为什么要进行中医病证分类与代码工作呢?我们只有认识到这项工作的重要性才能更积极主动的去完成好这项工作。

中医学有自己的理论体系和辩证论治规律,它完全不同于西医不能沿用《疾病和有关健康问题的国际统计分类》分类方法。

1996年1月起在全国采用《中医病证分类与代码》(下文中简称TCD)对中医病证进行分类。

实行中医病证分类有利于提高中医医疗质量,促进学术发展,加强内外交流。

3 熟练掌握TCD的编码规则和方法要做好中医病证分类与代码工作最重要的是了解TCD是一个怎样的分类系统并熟悉掌握它的操作方法。

中医病证代码分类及编码(95版)

中医病证代码分类及编码(95版)

ZB ZB ZB ZB ZB ZB ZB ZB ZB ZB ZB ZB ZB ZB ZB ZB ZB ZB ZB ZB ZB ZB ZB ZB ZB ZB ZB ZB ZB ZB ZB ZB ZB ZB ZY ZY ZYZY ZY ZY ZY ZY ZY ZY ZY ZY ZY ZY ZY ZY ZY ZY ZY ZY ZY ZY ZY ZY ZY ZY ZY ZY ZY ZY ZY ZY ZY ZY ZY ZY ZY ZY ZY ZYZY ZY ZY ZY ZY ZY ZY ZY ZY ZY ZY ZY ZY ZY ZY ZY ZY ZY ZY ZY ZY ZY ZY ZY ZY ZY ZY ZY ZY ZY ZY ZY ZY ZY ZY ZY ZYZY ZY ZY ZY ZY ZY ZY ZY ZY ZY ZY ZY ZY ZY ZY ZY ZY ZY ZY ZY ZY ZY ZY ZY ZY ZY ZY ZY ZY ZY ZY ZY ZY ZY ZY ZY ZYZY ZY ZY ZY ZY ZY ZY ZY ZY ZY ZY ZY ZY ZY ZY ZY ZY ZY ZY ZY ZY ZY ZY ZY ZY ZY ZY ZY ZY ZY ZY ZY ZY ZY ZY ZY ZYZY ZY ZY ZY ZY ZY ZY ZY ZY ZY ZY ZY ZY ZY ZY ZY ZY ZY ZY ZY ZY ZY ZY ZY ZY ZY ZY ZY ZY ZY ZY ZY ZY ZY ZY ZY ZYZY ZY ZY ZY ZY ZY ZY ZY ZY ZY ZY ZY ZY ZY ZY ZY ZY ZY ZY ZY ZY ZY ZY ZY ZY ZY ZY ZY ZY ZY ZY ZY ZY ZY ZY ZY ZYZY ZY ZY ZY ZY ZY ZY ZY ZY ZY ZY ZY ZY ZY ZY ZY ZY ZY ZY ZY ZY ZY ZY ZY ZY ZY ZY ZY ZY ZY ZY ZY ZY ZY ZY ZY ZYZY ZY ZY ZY ZY ZY ZY ZY ZY ZY ZY ZY ZY ZY ZY ZY ZY ZY ZY ZY ZY ZY ZY ZY ZY ZY ZY ZY ZY ZY ZY ZY ZY ZY ZY ZY ZYZY ZY ZY ZY ZY ZY ZY ZY ZY ZY ZY ZY ZY ZY ZY ZY ZY ZY ZY ZY ZY ZY ZY ZY ZY ZY ZY ZY ZY ZY ZY ZY ZY ZY ZY ZY ZYZY ZY ZY ZY ZY ZY ZY ZY ZY ZY ZY ZY ZY ZY ZY ZY ZY ZY ZY ZY ZY ZY ZY ZY ZY ZY ZY ZY ZY ZY ZY ZY ZY ZY ZY ZY ZYZY ZY ZY ZY ZY ZY ZY ZY ZY ZY ZY ZY ZY ZY ZY ZY ZY ZY ZY ZY ZY ZY ZY ZY ZY ZY ZY ZY ZY ZY ZY ZY ZY ZY ZY ZY ZYZY ZY ZY ZY ZY ZY ZY ZY ZY ZY ZY ZY ZY ZY ZY ZY ZY ZY ZY ZY ZY ZY ZY ZY ZY ZY ZY ZY ZY ZY ZY ZY ZY ZY ZY ZY ZYZY ZY ZY ZY ZY ZY ZY ZY ZY ZY ZY ZY ZY ZY ZY ZY ZY ZY ZY ZY ZY ZY ZY ZY ZY ZY ZY ZY ZY ZY ZY ZY ZY ZY ZY ZY ZYZY ZY ZY ZY ZY ZY ZY ZY ZY ZY ZY ZY ZZ ZZ ZZ ZZ ZZ ZZ ZZ ZZ ZZ ZZ ZZ ZZ ZZ ZZ ZZ ZZ ZZ ZZ ZZ ZZ ZZ ZZ ZZ ZZ ZZZZ ZZ ZZ ZZ ZZ ZZ ZZ ZZ ZZ ZZ ZZ ZZ ZZ ZZ ZZ ZZ ZZ ZZ ZZ ZZ ZZ ZZ ZZ ZZ ZZ ZZ ZZ ZZ ZZ ZZ ZZ ZZ ZZ ZZ ZZ ZZ ZZZZ ZZ ZZ ZZ ZZ ZZ ZZ ZZ ZZ ZZ ZZ ZZ ZZ ZZ ZZ ZZ ZZ ZZ ZZ ZZ ZZ ZZ ZZ ZZ ZZ ZZ ZZ ZZ ZZ ZZ ZZ ZZ ZZ ZZ ZZ ZZ ZZZZ ZZ ZZ ZZ ZZ ZZ ZZ ZZ ZZ ZZ ZZ ZZ ZZ ZZ ZZ ZZ ZZ ZZ ZZ ZZ ZZ ZZ ZZ ZZ ZZ ZZ ZZ ZZ ZZ ZZ ZZ ZZ ZZ ZZ ZZ ZZ ZZZZ ZZ ZZ ZZ ZZ ZZ ZZ ZZ ZZ ZZ ZZ ZZ ZZ ZZ ZZ ZZ ZZ ZZ ZZ ZZ ZZ ZZ ZZ ZZ ZZ ZZ ZZ ZZ ZZ ZZ ZZ ZZ ZZ ZZ ZZ ZZ ZZZZ ZZ ZZ ZZ ZZ ZZ ZZ ZZ ZZ ZZ ZZ ZZ ZZ ZZ ZZ ZZ ZZ ZZ ZZ ZZ ZZ ZZ ZZ ZZ ZZ ZZ ZZ ZZ ZZ ZZ ZZ ZZ ZZ ZZ ZZ ZZ ZZZZ ZZ ZZ ZZ ZZ ZZ ZZ ZZ ZZ ZZ ZZ ZZ ZZ ZZ ZZ ZZ ZZ ZZ ZZ ZZ ZZ ZZ ZZ ZZ ZZ ZZ ZZ ZZ ZZ ZZ ZZ ZZ ZZ ZZ ZZ ZZ ZZZZ ZZ ZZ ZZ ZZ ZZ ZZ ZZ ZZ ZZ ZZ ZZ ZZ ZZ ZZ ZZ ZZ ZZ ZZ ZZ ZZ ZZ ZZ ZZ ZZ ZZ ZZ ZZ ZZ ZZ ZZ ZZ ZZ ZZ ZZ ZZ ZZZZ ZZ ZZ ZZ ZZ ZZ ZZ ZZ ZZ ZZ ZZ ZZ ZZ ZZ ZZ ZZ ZZ ZZ ZZ ZZ ZZ ZZ ZZ ZZ ZZ ZZ ZZ ZZ ZZ ZZ ZZ ZZ ZZ ZZ ZZ ZZ ZZZZ ZZ ZZ ZZ ZZ ZZ ZZ ZZ ZZ ZZ ZZ ZZ ZZ ZZ ZZ ZZ ZZ ZZ ZZ ZZ ZZ ZZ ZZ ZZ ZZ ZZ ZZ ZZ ZZ ZZ ZZ ZZ ZZ ZZ ZZ ZZ ZZZZ ZZ ZZ ZZ ZZ ZZ ZZ ZZ ZZ ZZ ZZ ZZ ZZ ZZ ZZ ZZ ZZ ZZ ZZ ZZ ZZ ZZ ZZ ZZ ZZ ZZ ZZ ZZ ZZ ZZ ZZ ZZ ZZ ZZ ZZ ZZ ZZZZ ZZ ZZ ZZ ZZ ZZ ZZ ZZ ZZ ZZ ZZ ZZ ZZ ZZ ZZ ZZ ZZ ZZ ZZ ZZ ZZ ZZ ZZ ZZ ZZ ZZ ZZ ZZ ZZ ZZ ZZ ZZ ZZ ZZ ZZ ZZ ZZZZ ZZ ZZ ZZ ZZ ZZ ZZ ZZ ZZ ZZ ZZ ZZ ZZ ZZ ZZ ZZ ZZ ZZ ZZ ZZ ZZ ZZ ZZ ZZ ZZ ZZ ZZ ZZ ZZ ZZ ZZ ZZ ZZ ZZ ZZ ZZ ZZZZ ZZ ZZ ZZ ZZ ZZ ZZ ZL ZL ZL ZL ZL ZL ZL ZL ZL ZL ZL ZL ZL ZL ZL ZL ZL ZL ZL ZL ZL ZL ZL ZL ZL ZL ZL ZL ZL ZLZL ZL ZL ZL ZL ZL ZL ZL ZL ZL ZL ZL ZL ZL ZL ZL ZL ZL ZL ZL ZL ZL ZL ZL ZL ZL ZL ZL ZL ZL ZL ZL ZL ZL ZL ZL ZLZL ZL ZL ZL ZL ZL ZW ZW ZW ZW ZW ZW ZW ZW ZW ZW ZW ZW ZW ZW ZW ZW ZW ZW ZW ZW ZV ZV ZV ZV ZV ZV ZV ZV ZV ZV ZVZV ZV ZV ZV ZV ZV ZV ZV ZV ZV ZV ZV ZV ZV ZV ZV ZV ZV ZV ZV ZV ZV ZV ZV ZV ZV ZV ZV ZV ZV ZV ZV ZV ZV ZV ZV ZVZV ZV ZV ZV ZV ZV ZV ZV ZV ZV ZV ZV ZV ZV ZV ZV ZV ZV ZV ZV ZV ZV ZV ZV ZV ZV ZV。

中医疾病编码

中医疾病编码

感冒病 时行感冒病 外感高热病 风温病 风温肺热病 春温病 暑温病 冒暑病 暑秽病 中暑病 湿温病 湿阻病 伏暑病 秋燥病 温燥病 凉燥病 大头瘟病 烂喉痧病 疫毒痢病 太阳病 少阳病 阳明病 太阴病 少阴病
BNS100 BNS110
尿血病 遗尿病
BNS120
癃闭病
BNS130
关格病
BNS140 BNS150 BNS160 BNS161 BNS162 BNS170 BNS180
产后发热病
BES050
产后感染发热病 BES060
产后汗病
BES070
产后自汗、盗汗病 BES080
产后身痛病
BES090
产后缺乳病
产后乳汁自出病
不寐病 多寐病 健忘病 癫狂病 癫病 狂病 痫病 昏迷病 神昏病 痴呆病 抽搐病 薄厥病 卒死病
BNP BNP010
脾系病类 胃脘痛病
BNG010 BNG020 BNG021 BNG022 BNG023 BNG030 BNG040 BNG041 BNG042 BNG050 BNG051 BNG052 BNG053 BNG054 BNG060 BNG061
BGZ040
BFR130
子悬病
BGZ050
BFR140
子病
BGZ060
中医疾病分类名称 产后小便淋沥病 产后尿血病 产后遗尿病 交肠病 妇科瘤病类 妇科瘤病 妇科癌 病类 妇科癌病 妇科其他病类 癥瘕病 阴挺病 脏躁病 不孕病 阴痒病 阴疮病
BFR150 BFR160 BFR170 BFR180 BFR190 BFR200 BFC BFC010 BFC011 BFC020 BFC030 BFC040 BFC050 BFC060 BFC070 BFC080 BFC081 BFC090 BFC091 BFC100 BFC110 BFC120 BFC130 BFC140

中医疾病编码

中医疾病编码

中医病名分类与编码疾病编码疾病名称BNF110肺衰病BNF100失音病BNF090鼻衄病BNF080咯血病BNF070肺痨病BNF060肺胀病BNF051暴喘病BNF050喘病BNF040哮病BNF030肺痈病BNF020肺痿病BNF012内伤咳嗽病BNF011外感咳嗽病BNF010咳嗽病BNX130卒死病BNX120薄厥病BNX110抽搐病BNX100痴呆病BNX091神昏病BNX090昏迷病BNX080痫病BNX072狂病BNX070癫狂病BNX060健忘病BNX050多寐病BNX040不寐病BNX030心衰病BNX021卒心痛病 BNX020胸痹心痛病 BNX012怔忡病BNX011惊悸病BNX010心悸病BNP190支饮病BNP180溢饮病BNP170悬饮病BNP160痰饮病BNP150紫癜病BNP140齿衄病BNP130便血病BNP120吐血病BNP111暴泻病BNP110泄泻病BNP100腹胀满病 BNP091卒腹痛病 BNP090腹胀病BNP080噎膈病BNP070嘈杂病BNP051暴吐病BNP050呕吐病第 1 页,共 12 页疾病编码疾病名称BNP040反胃病BNP030叶酸病BNP020胃痞病BNP010胃脘痛病BNP000脾系病(便秘病) BNG130胆胀病BNG123瘿痈病BNG122肉瘿病BNG121气瘿病BNG120瘿病BNG110郁病BNG106热厥病BNG105寒厥病BNG104食厥病BNG103痰厥病BNG102血厥病BNG101气厥病BNG100厥病BNG090痉病BNG080中风病BNG070眩晕病BNG061头风病BNG060头痛病BNG054虫臌病BNG053血臌病BNG052气臌病BNG051水臌病BNG050臌胀病BNG042聚病BNG041积病BNG040积聚病BNG030萎黄病BNG023急黄病BNG022阳黄病BNG021阴黄病BNG020黄疸病BNG010胁痛病BNS192耳聋病BNS191耳鸣病BNS190耳鸣、耳聋病 BNS180阳萎病BNS170早泄病BNS162滑精病BNS161梦遗病BNS160遗精病BNS150腰痛病BNS140肾衰病BNS130关格病BNS120癃闭病BNS110遗尿病BNS100尿血病BNS090尿浊病BNS080乳糜尿病第 2 页,共 12 页疾病编码疾病名称 BNS070劳淋病BNS060膏淋病BNS050血淋病BNS040气淋病BNS030石淋病BNS020热淋病BNS012阴水病BNS011阳水病BNS010水肿病BNW200厥阴病 BNW190少阴病 BNW180太阴病 BNW170阳明病 BNW160少阳病 BNW150太阳病 BNW140疫毒痢病BNW130烂喉痧病BNW120大头瘟病BNW112凉燥病BNW111温燥病BNW110秋燥病BNW100伏暑病BNW091湿阻病BNW090湿温病BNW080中暑病BNW070暑秽病BNW060冒暑病BNW050暑温病BNW040春温病BNW031风温肺热病BNW030风温病BNW020外感高热病BNW011时行感冒病BNW010感冒病BNW000外感热病(痢疾病) BNW001外感热病(疟疾病) BNW002外感热病(霍乱病) BNC000虫病(蛔虫病)BNC001虫病(囊虫病)BNC002虫病(钩虫病)BNC003虫病(蛲虫病)BNC004虫病(姜片虫病)BNC005虫病(丝虫病) BNC006虫病(血吸虫病) BNC007虫病(绦虫病) BNL000内科瘤病BNL000内科癌病BNV190中毒病BNV180肥胖病BNV170闭病BNV160脱病BNV150厥脱病BNV140急风病第 3 页,共 12 页疾病编码疾病名称BNV130颤病BNV120面瘫病BNV110面痛病BNV100肌痹病BNV090骨痹病BNV080痹病BNV070风湿痹病BNV060消渴病BNV050痛风病BNV042盗汗病BNV041自汗病BNV040汗病BNV030痿病BNV020虚劳病BNV010内伤发热病BNV000内科其他病(脚气病) BWC233胯腹痈病BWC232腋痈病BWC231颈痈病BWC230痰毒病BWC220股肿病BWC210青蛇毒病BWC200脱疽病BWC190褥疮病BWC180臁疮病BWC170流痰病BWC160瘰疬病BWC150内陷病BWC140走黄病BWC133腓疽病BWC132环跳疽病BWC131附骨疽病BWC130无头疽病BWC120流注病BWC110发颐病BWC104少腹疽病BWC103膻中疽病BWC102发背疽病BWC101脑疽病BWC100有头疽病 BWC095足发背病 BWC094手发背病 BWC093腓发病BWC092臀痈病BWC091锁喉痈病 BWC090发病BWC080丹毒病BWC073窝痈病BWC072脐痈病BWC071肘痈病BWC070肘痈病BWC060疫疔病BWC050烂疔病第 4 页,共 12 页疾病编码疾病名称BWC040红丝疔病 BWC035足底疔病 BWC034托盘疔病 BWC033蛇腹疔病 BWC032蛇头疔病 BWC031蛇眼疔病 BWC030手足疔疮病 BWC020颜面疔疮病BWC014蝼蛄疖病BWC013软疖病BWC012石疖病BWC011暑疖病BWC010疖病BWR110粉刺性乳痈病 BWR100乳疽病BWR090乳核病BWR080乳衄病BWR070乳漏病BWR060乳疬病BWR050乳癖病BWR040乳痨病BWR030乳发病BWR020乳痈病BWR010乳头破碎病 BWN080精癃病BWN070精浊病BWN060血精病BWN050阴茎痰核病 BWN040脱囊病BWN030囊痈病BWN020子痰病BWN010子痈病BWP310蟹足肿病BWP300黧足肿病BWP280流皮漏病 BWP270狐惑病BWP260皮痹病BWP250红蝴蝶疮病 BWP240瓜藤缠病 BWP230猫眼疮病 BWP220油风病BWP210酒齄鼻病 BWP200粉刺病BWP190面游风病 BWP180天疱疮病 BWP170白病BWP160紫癜风病 BWP150风热疮病 BWP140风瘙风病 BWP130摄领疮病 BWP120土风疮病 BWP110瘾疹病第 5 页,共 12 页疾病编码疾病名称BWP100药毒病BWP090顽湿聚结病 BWP080火赤疮病 BWP077四弯风病BWP075乳头风病BWP074脐疮病BWP073窝疮病BWP072旋耳疮病BWP071奶癣病BWP070湿疮病BWP067紫白癜风病BWP066圆癣病BWP065灰指(趾)甲病 BWP064脚湿气病BWP063鹅掌风病BWP062肥疮病BWP061白秃疮病BWP060癣病BWP050登豆疮病BWP040黄水疮病BWP033鼠乳病BWP032疣目病BWP031扁瘊病BWP030疣病BWP020蛇串疮病BWP010热疮病BWP000皮肤病(麻风病) BWP000皮肤病(梅毒病) BWP000皮肤病(淋病)BWP000皮肤病(疥疮病) BWP000皮肤病(鸡眼病) BWP000皮肤病(胼胝病) BWG070肛门湿疡病BWG060脱肛病BWG050肛漏病BWG040肛痈病BWG030肛裂病BWG020息肉痔病BWG010悬珠痔病BWG000肛肠病(痔病)BWG001肛肠病(内痔病) BWG002肛肠病(外痔病) BWG003肛肠病(混合痔病) BWL060脂瘤病BWL050骨瘤病BWL040筋瘤病BWL030肉瘤病BWL020血瘤病BWL010气瘤病BWA060锁肛痔病BWA050肾癌翻花病BWA040乳癌病第 6 页,共 12 页疾病编码疾病名称BWA030失荣病BWA020茧唇口BWA010石瘿病BWV020肠痈病BWV012狐疝病BWV011水疝病BWV010疝气病BWV000外科其他病(水火烫伤病) BWV001外科其他病(破伤风病) BWV002外科其他病(毒中咬伤病) BWV003外科其他病(冻疮病)BWV004外科其他病(毒蛇咬伤病) BWV005外科其他病(蜂螫伤病) BWV006外科其他病(狗咬伤病) BWV007外科其他病(蝎螫伤病) BWV008外科其他病(蜈蚣螫伤病) BFY220绝经前后诸病BFY210经行情志异常病BFY200经行浮肿病BFY190经行泄泻病BFY180经行吐衄病BFY170经行风疹块病BFY160经行口糜病BFY150经行身痛病BFY140经行眩晕病BFY130经行头痛病BFY120经行发热病BFY110经行乳房胀痛病 BFY100崩漏病BFY090闭经病BFY060经期延长病BFY050月经过少病BFY040月经过多病BFY030月经先后无定期病 BFY020月经后期病BFY010月经先期病BFD010带下病BFR200孕痈病BFR190胞衣不下病BFR180难产病BFR170转胞病BFR160子淋病BFR150子嗽病BFR140子病BFR130子悬病BFR120子痫病BFR110子晕病BFR100子满病BFR090子肿病BFR080子烦病BFR070胎死不下病BFR060胎萎不长病BFR052小产病第 7 页,共 12 页疾病编码疾病名称BFR051堕胎病BFR050滑胎病BFR040胎动不安病BFR030胎漏病BFR020妊娠腹痛病BFR010妊娠恶阻病BFC180交肠病BFC170产后遗尿病BFC160产后尿血病BFC150产后小便淋沥病 BFC140产后小便频数病 BFC130产后小便不通病 BFC120产后乳汁自出病 BFC110产后缺乳病BFC100产后身痛病BFC091产后自汗、盗汗病 BFC090产后汗病BFC081产后感染发热病 BFC080产后发热病BFC070产后遗粪病BFC060产后大便难病BFC050产后恶露不下病BFC040产后恶露不绝病 BFC030产后腹痛病BFC020产后痉病BFC011产后血崩病BFC010产后血晕病BFL000妇科瘤病BFA000妇科癌病BFZ080热入血室病BFZ070阴吹病BFZ060阴疮病BFZ050阴痒病BFZ040不孕病BFZ030脏躁病BFZ020阴挺病BFZ010瘕病BEX060脐突病BEX050脐血病BEX040济湿病BEX030脐风病BEX020赤游丹病BEX010胎黄病BES100夏季热病BES090疰夏病BES080小儿疫毒痢病 BES070软脚瘟病BES060顿咳病BES050痄腮病BES040丹痧病BES030风痧病BES020奶麻病BES010小儿感冒病第 8 页,共 12 页疾病编码疾病名称BES000儿科时行病(麻疹病) BES001儿科时行病(水痘病) BES002儿科时行病(白喉病) BEZ250小儿汗病BEZ240小儿紫癜病BEZ230夜啼病BEZ220小儿水肿病BEZ210小儿遗尿病BEZ200尿频病BEZ190解颅病BEZ180五硬病BEZ170小儿痿病BEZ161佝偻病BEZ160五迟、五软病BEZ152慢惊风病BEZ151急惊风病BEZ150惊风病BEZ140小儿痫病BEZ130小儿脱肛病BEZ120小儿泄泻病BEZ110小儿腹痛病BEZ100小儿呕吐病BEZ090疳病BEZ080积滞病BEZ070厌食病BEZ060小儿乳蛾病BEZ050小儿口疮病BEZ040鹅口疮病BEZ030哮喘病BEZ020肺炎喘嗽病BEZ010小儿咳嗽病BEC000儿科虫病(小儿蛔虫病) BEC001儿科虫病(小儿绦虫病) BEC002儿科虫病(小儿钩虫病) BEC003儿科虫病(小儿蛲虫病) BEC004儿科虫病(小儿囊虫病) BEC005儿科虫病(小儿丝虫病) BEC006儿科虫病(小儿血吸虫病) BEC007儿科虫病(小儿姜片虫病) BEL000儿科瘤病BEA000儿科癌病BYB160倒睫卷毛病BYB150胞肉粘轮病BYB140胞睑外翻病BYB130眼丹病BYB120睑内结石病 BYB110目病BYB100胞轮振跳病 BYB090上胞下垂病 BYB080胞虚如球病 BYB070胞肿如桃病 BYB060风赤疮痍病 BYB050睑弦赤烂病第 9 页,共 12 页疾病编码疾病名称BYB040粟疮病BYB031沙眼病BYB030椒疮病BYB020胞生痰核病 BYB010针眼病BYZ050胬肉攀睛病 BYZ040赤脉传睛病 BYZ030漏睛疮病BYZ020漏睛病BYZ012迎风冷泪病 BYZ011无时冷泪病 BYZ010冷泪病BYM090时复病BYM080白睛溢血病BYM070白涩病BYM060白睛青蓝病BYM050火疳病BYM040金疳病BYM030天行赤眼暴翳病 BYM020天行赤眼病BYM010暴风客热病BYH110宿翳病BYH100血翳包睛病BYH090赤膜下垂病BYH080白膜侵睛病BYH070风轮赤豆病BYH060混睛障病BYH050蟹睛病BYH040黄液上冲病BYH030凝脂翳病BYH020花翳白陷病BYH010聚星障病BYT120血灌瞳神病BYT110视直如曲病BYT100高风雀目病BYT090青盲病BYT080视瞻昏渺病BYT070暴盲病BYT060云雾移睛病BYT050胎患内障病BYT040圆翳内障病BYT030青风内障病BYT020绿风内障病BYT011瞳神干缺病BYT010瞳神紧小病BYW050撞击伤目病BYW040惊震内障病BYW030物损真睛病BYW020振胞瘀痛病BYW010异物入目病BYW000外伤眼病(电光伤目病) BYW001外伤眼病(热烫伤目病) BYW002外伤眼病(酸碱伤目病)第 10 页,共 12 页疾病编码疾病名称BYL000眼科瘤病BYA000眼科癌病BYV080目痒病BYV070神水将枯病BYV060突起睛高病BYV050鹘眼凝睛病BYV040眉棱骨痛病BYV030辘轳转关病BYV020目偏视病BYV010疳积上目病BYV000眼科其他病(近视病) BYV001眼科其他病(老视病) BYV002眼科其他病(远视病) BRE150黄耳伤寒病BRE140脓耳口眼斜病BRE130耳根毒病BRE120聋哑病BRE110耵耳病BRE100异物入耳病BRE090耳眩晕病BRE080久聋病BRE070暴聋病BRE060脓耳病BRE052耳闭病BRE051耳胀病BRE050耳胀、耳闭病BRE040断耳疮病BRE030耳壳流痰病BRE020耳疮病BRE010耳疖病BRB090异物入鼻病BRB080鼻损伤病BRB070鼻息肉病BRB060鼻渊病BRB050鼻鼽病BRB040鼻槁病BRB032鼻窒病BRB031伤风鼻塞病 BRB030鼻塞病BRB020鼻疳病BRB010鼻疔病BRY080异物梗喉病 BRY070梅核气病 BRY060急喉风病 BRY052慢喉病BRY051急喉病BRY050喉病BRY040喉癣病BRY034上颚痈病 BRY033颌下痈病 BRY032里喉痈病 BRY031喉关痈病 BRY030喉痈病第 11 页,共 12 页。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外科癌病
BWA

BWA010 石瘿
BWA020 茧唇
BWA030 失荣
BWA040 乳癌
BWA050 肾癌翻花
BWA060 锁肛痔
外科其他
BWV
病类
BWV010 疝气
BWV011 水疝
BWV012 狐疝
BWV020 肠痈
水火烫伤/冻疮/破伤风/毒虫咬伤/毒蛇咬伤/蜈蚣螫伤/蜂螫伤/水
BWV000 蝎螫伤/水狗咬伤
BFY140 经行眩晕
BFY150 经行身痛
BFY160 经行口糜
BFY170 经行风疹块
BFY180 经行吐衄
BFY190 经行泄泻
BFY200 经行浮肿
BFY210 经行情志异常
BFY220 绝经前后诸
BFD
带下病类
BFD010 带下病
BFR
妊娠病类
BFR010 妊娠恶阻
BFR020 妊娠腹痛
BFR030 胎漏
BNW130 烂喉痧
BNW140 疫毒痢
BNW150 太阳
BNW160 少阳
BNW170 阳明
BNW180 太阴
BNW190 少阴
BNW200 厥阳
BNW000 痢疾/疟疾/霍乱
BNC
虫病类
BNC000 蛔虫病/绦虫病/钩虫病/蛲虫病/姜片虫病/血吸虫病/丝虫病/囊虫
内科瘤病
BNL

BNL000 内科瘤
BYB080 胞虚如球
BYB090 上胞下垂
BYB100 胞轮振跳
BYB110 目剳
BYB120 睑内结石
BYB130 眼丹
BYB140 胞睑外翻
BYB150 胞肉粘轮
BYB160 倒睫卷毛
BYZ
眦病类
BYZ010 冷泪
BYZ011 无时冷泪
BYZ012 迎风冷泪
BYZ020 漏睛
BYZ030 漏睛疮
BWC032 蛇头疔
BWC033 蛇腹疔
BWC034 托盘疔
BWC035 足底疔
BWC040 红丝疔
BWC050 烂疔
BWC060 疫疔
BWC070 痈
BWC071 肘痈
BWC072 脐痈
BWC073 腘窝痈
BWC080 丹毒
BWC090 发
BWC091 锁喉痈
BWC092 臀痈
BWC093 腓月(喘去口)发
BNW011 时行感冒
BNW020 外感高热
BNW030 风温
BNW031 风温肺热
BNW040 春温
BNW050 暑温
BNW060 冒暑
BNW070 暑秽
BNW080 中暑
BNW090 湿温
BNW091 湿阻
BNW100 伏暑
BNW110 秋燥
BNW111 温燥
BNW112 凉燥
BNW120 大头瘟
BNX011 惊悸
BNX012 怔忡
BNX020 胸痹心痛
BNX021 卒心痛
BNX030 心衰
BNX040 不寐BNຫໍສະໝຸດ 050 多寐BNX060 健忘
BNX070 癫狂
BNX071 癫
BNX072 狂
BNX080 痫
BNX090 昏迷
BNX091 神昏
BNX100 痴呆
BNX110 抽搐
BNX120 薄厥
BYZ040 赤脉传睛
BYZ050 胬肉攀睛
BYM
白睛病类
BYM010 暴风客热
BYM020 天行赤眼
BYM030 天行赤眼暴翳
BYM040 金疳
BYM050 火疳
BYM060 白睛青蓝
BYM070 白涩
BYM080 白睛溢血
BYM090 时复
BYH
黑睛病类
BYH010 聚星障
BYH020 花翳白陷
BWP170 白庀
BWP180 天疱疮
BWP190 面游风
BWP200 粉刺
BWP210 酒齄鼻
BWP220 油风
BWP230 猫眼疮
BWP240 瓜藤缠
BWP250 红蝴蝶疮
BWP260 皮痹
BWP270 狐惑
BWP280 流皮漏
BWP290 白驳风
BWP300 黧黑斑
BWP310 蟹足肿
BWP000 麻风/疥疮/鸡眼/胼胝/淋病/梅毒
BNS090 尿浊
BNS100 尿血
BNS110 遗尿
BNS120 癃闭
BNS130 关格
BNS140 肾衰
BNS150 腰痛
BNS160 遗精
BNS161 梦遗
BNS162 滑精
BNS170 早泄
BNS180 阳萎
BNS190 耳鸣、耳聋
BNS191 耳鸣
BNS192 耳聋
外感热病
BNW

BNW010 感冒
BNV140 急风
BNV150 厥脱
BNV160 脱
BNV170 闭
BNV180 肥胖
BNV190 中毒
BNV000 脚气
BW
外科病
BWC
疮疡病类
BWC010 疖
BWC011 暑疖
BWC012 石疖
BWC013 软疖
BWC014 蝼蛄疖
BWC020 颜面疔疮
BWC030 手足疔疮
BWC031 蛇眼疔
BFR040 胎动不安
BFR050 滑胎
BFR051 堕胎
BFR052 小产
BFR060 胎萎不长
BFR070 胎死不下
BFR080 子烦
BFR090 子肿
BFR100 子满
BFR110 子晕
BFR120 子痫
BFR130 子悬
BFR140 子瘖
BFR150 子嗽
BFR160 子淋
BFR170 转胞
BF
妇科病
BFY
月经病类
BFY010 月经先期
BFY020 月经后期
BFY030 月经先后无定期
BFY040 月经过多
BFY050 月经过少
BFY060 经期延长
BFY070 痛经
BFY080 经间期出血
BFY090 闭经
BFY100 崩漏
BFY110 经行乳房胀痛
BFY120 经行发热
BFY130 经行头痛
BNA000 内科癌
内科其他
BNV
病类
BNV010 内伤发热
BNV020 虚劳
BNV030 痿
BNV040 汗
BNV041 自汗
BNV042 盗汗
BNV050 痛风
BNV060 消渴
BNV070 风湿痹
BNV080 尪痹
BNV090 骨痹
BNV100 肌痹
BNV110 面痛
BNV120 面瘫
BNV130 颤
BEX060 脐突
儿科时行
BES
病类
BES010 小儿感冒
BES020 奶麻
BES030 风痧
BES040 丹痧
BES050 痄腮
BES060 顿咳
BES070 软脚瘟
BES080 小儿疫毒痢
BES090 疰夏
BES100 夏季热
BES000 麻疹/水痘/白喉
儿科杂病
BEZ

BEZ010 小儿咳嗽
BWP071 奶癣
BWP072 旋耳疮
BWP073 窝疮
BWP074 脐疮
BWP075 乳头风
BWP076 肾囊风
BWP077 四弯风
BWP080 火赤疮
BWP090 顽湿聚结
BWP100 药毒
BWP110 瘾疹
BWP120 土风疮
BWP130 摄领疮
BWP140 风瘙痒
BWP150 风热疮
BWP160 紫癜风
BWC160 瘰疬
BWC170 流痰
BWC180 臁疮
BWC190 褥疮
BWC200 脱疽
BWC210 青蛇毒
BWC220 股肿
BWC230 痰毒
BWC231 颈痈
BWC232 腋痈
BWC233 胯腹痈
BWR
乳房病类
BWR010 乳头破碎
BWR020 乳痈
BWR030 乳发
BWR040 乳痨
BWR050 乳癖
BFR180 难产
BFR190 胞衣不下
BFR200 孕痈
BFC
产后病类
BFC010 产后血晕
BFC011 产后血崩
BFC020 产后痉
BFC030 产后腹痛
BFC040 产后恶露不绝
BFC050 产后恶露不下
BFC060 产后大便难
BFC070 产后遗粪
BFC080 产后发热
BFC081 产后感染发热
BNG042 聚
BNG050 臌胀
BNG051 水臌
BNG052 气臌
BNG053 血臌
BNG054 虫臌
BNG060 头痛
BNG061 头风
BNG070 眩晕
BNG080 中风
BNG090 痉
BNG100 厥
BNG101 气厥
BNG102 血厥
BNG103 痰厥
BNG104 食厥
BNG105 寒厥
BNF
肺系病类
BNF010 咳嗽
BNF011 外感咳嗽
BNF012 内伤咳嗽
BNF020 肺痿
BNF030 肺痈
BNF040 哮病菌
BNF050 喘
BNF051 暴喘
BNF060 肺胀
BNF070 肺痨
BNF080 咯血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