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低温治疗
亚低温治疗
亚低温治疗护理人员应密切观察病人的神经系统状况,包括意识状态、瞳孔大小、肌张力等,及时发现异常情况并采取相应措施。
同时,应保持病人的舒适,避免过度刺激和过度活动,减少病人的不适感。
3.体温监测护理人员应定时监测病人的体温,包括肛温、皮肤温度等,及时调整降温仪的温度和降温速度,确保病人的体温控制在可控范围内。
4.心肺功能监测护理人员应密切监测病人的心肺功能,包括心率、呼吸、血氧饱和度等指标,及时发现异常情况并采取相应措施。
同时,应定时翻身、拍背、吸痰等,保持呼吸道通畅。
5.营养支持亚低温治疗期间,病人的代谢率降低,营养需求也相应降低,但仍需保证足够的营养供给。
护理人员应定时给予营养支持,包括口服或静脉营养,确保病人的营养状况良好。
6.药物管理护理人员应按照医嘱规定,合理使用冬眠药物,注意药物的剂量和给药途径,避免药物过量或误用。
同时,应定时监测病人的生命体征和药物反应,及时调整药物剂量或停止药物使用。
上头盔,内部装有冷却剂,通过降低头部温度来减少脑部损伤。
但需要注意的是,过度降温可能会导致低血压和心律失常等不良反应,应严密监测患者的生命体征。
2.冰袋敷在局部,可缓解疼痛和肿胀,但也可能引起皮肤冻伤或感染,应注意保护皮肤并定期更换冰袋。
全身降温法1.亚低温治疗是一种常用的全身降温法,但需要注意的是,患者的心血管系统和电解质水平可能会受到影响,应谨慎使用,并严密监测患者的生命体征和电解质水平。
2.其他全身降温法包括冷水浴和冰浴,但这些方法可能会引起低血压、心律失常和呼吸困难等不良反应,应慎重使用,并在严密监测下进行。
总之,无论采用何种降温方法,都需要注意患者的生命体征和并发症的预防和处理。
在临床应用中,应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选择最适合的降温方法,并在严密监测下进行。
为了使用冰帽降温时避免冻伤,需要在患者的后颈部、双耳外部以及接触冰块的部位垫上海绵垫。
由于中枢性高热体温分布不均匀,躯体及头部温度高,而肢体温度不高,因此,使用冰帽可以直接降低脑局部温度,从而减少脑细胞的耗氧量,达到脑保护的作用。
亚低温治疗
亚低温治疗一、概念:亚低温主要是指轻度低温33-35℃(均为体何温度),中度低温29-32℃,在临床上用亚低温治疗又称冬眠疗法或者人工冬眠。
二、适应症:重型和特重型颅脑损伤、广泛性脑挫裂伤、脑水肿、原发性和继发性脑干损伤、难以控制的颅内高压、中枢性高热、心肺复苏术后。
三、作用:1)、主要是积极预防、控制脑水肿和脑缺氧。
(1)、防止由于脑损害而引起的高热、保护血脑屏障,防止脑水肿进一步恶化。
(2)、降低脑组织代谢率和耗氧量,减少兴奋性氨基酸的释放,减低颅内压。
(3)、减少甘露醇用量,相应减少肾功能损害的毒副作用。
2)、降温时间窗:伤后亚低温实施越早对脑组织的保护作用也越明显,尽量在伤后24h内实施。
中心体温在8-12h逐渐降至33-35℃,并维持24-48h为宜。
四、作用机理1)减低脑细胞氧耗量,降低脑能量代谢,减少脑组织乳酸堆积。
2)保护血脑屏障,减轻脑水肿及降低颅内压。
3)抑制有害物质释放,减少对脑组织的损害。
4)抑制氧自由基的产生。
5)增加泛激素的合成,促进脑细胞结构很和功能的修复。
6)减少Ca2+的内流,调节钙蛋白激酶Ⅱ活性。
五、对中枢神经系统的影响:当体温下降至25℃时,脑组织耗氧量仅正常的1/3;体温每下降1℃,脑血流量减少6.7%;但在复温后,氧耗并非恢复到以前水平,而是增加了15%;脑脊液压力也随体温下降而下降,体温每下降1℃,脑脊液压力下降5.5%;体温低于25℃时,脑实质容积约缩小4.1%;体温在18-20℃时,脑循环阻断30分钟是安全的。
六、方法:1)、局部降温:降温:冰袋、冰枕、冰帽、冰毯。
全身降温;冰水浴、亚低温治疗仪。
2)、降温前准备:1.头颅CT检查,如有手术指征,则先行急诊手术。
2.连接各种监护设备。
(使用亚低温治疗仪前要置入带有温度探头的导尿管,行BIS监测)3.保持呼吸道通畅,必要时连接呼吸机(关闭呼吸机的加热装置?)、使用肌松药物。
4.常规化验检查(电解质、血凝等)。
亚低温治疗的正确实施
THANKS
感谢观看Leabharlann 安全性及风险评估安全性
亚低温治疗在专业人员的操作下是相对安全的。然而,由于 患者体温的降低,可能会引发一些并发症,如寒战、心律失 常、肺部感染等。
风险评估
在实施亚低温治疗前,医生会对患者进行全面的评估,包括 病情严重程度、预期治疗效果、并发症风险等。根据评估结 果,医生会制定相应的治疗方案和预防措施,以确保患者的 安全。
操作规范制定
制定详细的亚低温治疗操作规范,包括治疗前的准备工作、治疗过程中的注意事项、治疗后的护理要点等,确保 整个治疗过程的规范化和标准化。同时,建立严格的考核制度,对医护人员的操作技能进行定期考核和评估,不 断提高他们的专业水平。
03
实施过程中的关键步骤和 注意事项
降温方法选择及操作要点
选择适当的降温方法
02
治疗前准备工作
患者评估与筛选标准
评估患者病情及适应症
对患者进行全面评估,包括病史、体格检查、影像学检查等,确定患者是否适合 接受亚低温治疗。
筛选标准制定
根据亚低温治疗的适应症和禁忌症,制定明确的筛选标准,确保治疗的安全性和 有效性。
仪器设备准备及检查流程
亚低温治疗仪准备
选择符合标准的亚低温治疗仪,确保 其性能稳定、安全可靠。
记录要求
详细记录患者的体温变化、降温 方法、设备使用情况等信息,以 便及时调整治疗方案和总结经验 。
并发症预防措施
预防寒战
在降温过程中,注意给患者保 暖,避免寒战发生;如发生寒
战,应及时采取措施缓解。
预防肺部感染
加强呼吸道管理,保持呼吸道 通畅,定期翻身拍背,促进痰 液排出。
预防压疮
对长时间卧床的患者,要定期 更换体位,保持皮肤清洁干燥 ,使用气垫床等减压设备。
亚低温治疗及护理
04
亚低温治疗的护理
性原则
确保治疗过程中的安全, 预防并发症的发生。
舒适性原则
关注患者的舒适度,减轻 治疗带来的不适感。
有效性原则
确保亚低温治疗的有效性 ,促进患者康复。
护理措施
监测生命体征
密切监测患者的体温、 心率、呼吸等生命体征 ,以及时发现异常情况
。
控制低温程度
全身亚低温治疗通常用于治疗新生儿低体温、心肺复苏 等情况。
全身亚低温治疗的方法包括使用冰毯、冰水浴等。
亚低温治疗设备与技术
亚低温治疗设备主要包括温度监 测仪、冷却装置、温度控制仪等
。
亚低温治疗技术包括温度监测、 温度控制、复温等步骤,需要专
业医护人员的操作和监测。
随着技术的不断发展,亚低温治 疗的设备和技术也在不断改进和 完善,以提高治疗效果和安全性
亚低温治疗通常将患者的体温控制在 32℃~35℃之间,这个温度范围既能 降低脑组织代谢率,又不至于引起严 重的并发症。
亚低温治疗原理
降低脑组织代谢率
亚低温治疗通过降低体温,减缓脑组 织的代谢速度,减少脑细胞对氧和能 量的需求,从而减轻脑组织的损伤。
减少钙离子内流
亚低温治疗可以抑制钙离子内流,减 轻钙离子对神经元的毒性作用,有助 于保护脑细胞。
亚低温治疗持续时间
适当的亚低温治疗时间对于疗效的发挥至关 重要。
护理干预
科学合理的护理干预措施有助于提高亚低温 治疗的疗效。
06
亚低温治疗的未来展望
亚低温治疗技术的研究进展
01
亚低温治疗技术的研究不断深入 ,未来将进一步探索其作用机制 ,提高治疗的有效性和安全性。
02
新型亚低温治疗设备的研发和应 用,将为临床提供更加便捷和精 准的治疗手段。
亚低温治疗
亚低温治疗【定义】亚低温治疗指用冬眠药物及物理降温的方法使机体处于亚低温状态的一种治疗措施。
其目的是减轻或消除外界不良因素侵袭而引起的各种反应,保护机体免受过多的消耗,防止疾病的发生与发展。
目前,国际上将低温划分为轻度低温33~35O C、中度低温28~32O C、深度低温17~27O C和超深度低温12~16O C四种。
由于深度低温易发生室颤和凝血功能障碍,故临床上不使用。
若将体温维持在28~35O C即亚低温时可显著降低重型颅脑外伤病人的死亡率,改善颅脑外伤病人的神经功能,预后不产生任何严重并发症。
【适应症】⑴心肺复苏后的病人。
⑵原发性和继发性脑干损伤,尤其是伴有去皮质强直、广泛脑水肿或脑肿胀的重度脑挫裂伤。
⑶GCS<8分,术后严重脑水肿。
⑷难以控制的中枢性高热。
【禁忌症】⑴全身衰竭、失血性休克。
⑵患有严重的心肺疾患。
⑶<16岁儿童或70岁老人。
【护理要点】⑴评估病人一般情况,有无治疗禁忌症。
⑵准备各种用物,并检查评估是否完好。
用物包括氧气、吸痰器、血压计、听诊器、降温或大冰袋、冰帽、呼吸机、监护设备和冬眠、抢救药物等。
安置患者单人房间,光线宜暗,室温18~20o C。
⑶观察并记录生命体征变化,尤其是呼吸情况,亚低温治疗时应用肌松剂的同时,配合使用呼吸机辅助呼吸,并按机械通气护理。
⑷在放置颅内压监护装置的情况下,动态观察颅内压的变化,防止脑灌注不足,维持颅内压在20mmHg以下,脑灌注压在70mmHg以上。
⑸在放置脑氧分压监护装置的情况下,动态观察脑氧分压的变化,防止脑供氧不足,维持脑氧分压在15mmHg以上。
⑹观察、记录降温的时间,肌松剂滴入的速度及肌肉松弛程度。
降温时,先使用冬眠药物待自主神经被充分阻滞,病人御寒反应消失,方可加用物理措施。
降温速度以每小时下降1o C 为宜。
体温降至肛温33~34o C,腋温31~33o C较为理想。
⑺固定好观察脑温、肛温的传感装置,翻身或做治疗时动作要轻,随时检查固定情况,防脱落或滑出,影响测温效果。
亚低温治疗技术
监护要点
❖ 亚低温治疗期间神经系统观察要点 亚低温对脑组织无损害, 但亚低温可能掩盖颅内血肿的状况,应特别提高警惕。复温 过快、发生肌颤易引起颅内压增高。
❖ 亚低温治疗期间呼吸监测 重点监测呼吸频率及节律,冬眠 合剂的影响,中枢神经系统处于抑制状态,因此呼吸频率相 对较慢,但节律整齐。
❖ 亚低温治疗期间循环监测 ❖ 亚低温治疗期间体温监测 应保持病人的体表温度维持在
亚低温治疗技术
亚低温治疗技术
基本概念
❖
亚低温治疗在临床上又称冬眠疗法或人工冬眠,它
是用药物与物理的方法使病人体温降低,以达到治疗的
目的。国际上按体温降低的程度一般将体温分为:轻度
低温33~35℃,中度低温28~32℃,深度低温17~27℃,
轻中度低温被统称为亚低温。
适应证
❖
亚低温治疗适用于广泛性脑挫裂伤、脑水肿、脑肿
胀的病人;脑干损伤的病人;GCS<8分的病人;难以
控制的中枢性高热的病人;பைடு நூலகம்求病人的年龄18~70岁。
亚低温治疗禁用于失血性休克的病人、患有严重的心肺
疾患的病人及<16岁儿童或70岁的老人。
原理与方法
❖ 方法 亚低温治疗采用半导体降温毯+肌松冬眠+呼吸机 辅助呼吸的方法。临床常用药物为卡肌宁200mg+氯丙嗪 100mg+生理盐水250ml静脉滴注或者冬眠号(氯丙嗪、异 丙嗪、哌替啶)或冬眠Ⅱ(海得琴、异丙嗪、哌替啶)。通 常给药速度为20~40ml/h。降温速度控制在2~4h降低1℃, 通常在4~12h,将病人的肛温或脑稳降至32~35℃。当病人 颅内压降至正常范围,维持24h即可停止亚低温治疗。疗程 通常为3~10d。采用自然复温至正常,复温步骤应遵循先停 半导体降温毯,再停肌松冬眠合剂,最后逐渐撤除呼吸机辅 助呼吸的原则
亚低温治疗
亚低温治疗;并发症;预防;护理亚低温治疗在临床上又称冬眠疗法或人工冬眠。
江基尧等于1993年首先将28℃~35℃的轻、中度低温称为亚低温[1]。
随后亚低温这一概念被国内外学者所广泛认同。
现临床上适用于重症脑挫伤而循环功能代偿良好者,躁动不安、高热、丘脑下部或脑干损伤者,以及严重脑水肿导致颅内压居高不降者;还可用于结核性脑膜炎和重症化脓性脑炎高热、重度中暑和重型脑出血及结合溶栓治疗缺血性脑卒中。
但亚低温对抗体免疫有抑制作用,气管切开或气管插管者,其可损害呼吸道自然防御功能,冬眠及肌松药物抑制患者的吞咽功能和咳嗽反射,易发生并发症如静脉炎、肺部和泌尿系统感染、冻伤、电解质紊乱、心律失常、压疮等,因此护理成为至关重要的一环。
1 基础护理加强基础护理,如口腔、皮肤、泌尿道、呼吸道等的护理。
严格无菌操作,备齐各种抢救设备及药物,并处于应急状态,护理记录规范、及时、准确。
抢救病人时应冷静、敏捷、熟练[2]。
严防感染发生及压疮发生。
1.1 口腔护理对亚低温治疗患者口腔护理应每日3~4次,根据口腔pH值选用清洗液,一般pH≥7采用2%~3%的硼酸液,pH<7选用2%碳酸氢钠液,口插管患者每日更换牙垫1~2次[3]。
1.2 亚低温治疗病人最好平卧,使用气垫床,并勤翻身、拍背,但不能让病人坐起、激烈翻动或搬动,以免出现循环不稳,体位性低血压。
1.3 严格无菌操作保持静脉输液、吸氧管等管道的通畅,采用静脉留置针,建立两条静脉通道。
注意各种引流管、深静脉置管的护理及管理。
1.4 加强皮肤观察如皮肤出现花斑说明末梢循环不良,应加强护理、按摩、保暖。
做好皮肤护理,每2h翻身1次,骶尾部、足部使用海绵垫保护,必要时使用气垫床。
防止压疮及冻伤的发生。
1.5 定期监测凝血功能亚低温状态血流相对缓慢,血液粘稠度增加,定时进行凝血功能测定,防止发生凝血功能障碍[4]。
1.6 医护人员勤洗手护理操作的各个环节均应严格无菌操作[3] ,以防引起医院感染。
亚低温治疗
➢ 呼吸、循环意外 冬眠深度不宜过深,以病人进入睡眠状态为宜, 冬眠过深容易出现呼吸循环意外。应密切观察生命体征的变化,尤其 是呼吸的情况,应用肌松药的同时,应掌握好呼吸机辅助呼吸,连续 动态心电监测,及时发现和防止心律失常。
➢ 其他 应定时监测血气分析、血糖、血电解质,病人血清内如存在 冷凝集素,说明低温已产生溶血反应,应立即停止低温疗法。
人工气道护理:注意口腔护理及时吸痰,保持呼 吸道通畅 ,观察患者的呼吸频率、方式、动 脉血气指标等
皮肤护理:观察局部皮肤血液循环,防止冻伤及 褥疮的发生
体位护理 :亚低温治疗中病人最好平卧位,避 免激烈翻动或搬动,否则易出现循环不稳,体 位性低血压
并发症预防与护理
+ 脑部亚低温治疗的临床应用原则
脑保护的治疗与开始低温的时间有关,亚低 温脑损伤的治疗亦存在“治疗时间窗”强调伤 后应尽早,尽快实施亚低温治疗。因此亚低温 开始的时间最好在伤后6~8h内,值得注意的是 长时呈亚低温不但无保护作用,而且可能加重 脑缺血性损害。因此有严重心血管功能紊乱或 凝血机制受损者,建议脑亚低温在35 0C以上; 除此之外则维持于32~34 0C.亚低温治疗时间 一般为3~5d ,最长5~7d
亚低温治疗仪组成
亚低温治疗仪又称降温毯,冰毯冰帽, 控温毯等
一般由主机和外设附件两部分组成 : 主机部分-----制冷系统, 温度控制系
统和水循环控制系统。 外设附件-----水毯,连接管,体温传 感器
加强基础护理,防止感染
严密观察生命体征,严格遵医嘱执行温度调控, 确保体温
维持在32℃~34℃
工作原理
压缩机或者半导体提供冷源 将水箱内水制冷,由温度控制 系统控制临床需要的水温,再 通过水循环系统输出到水毯内 循环,水毯与患者身体接触, 利用温差控制患者的体温,营 造亚低温的环境。
亚低温治疗及护理文档
亚低温治疗及护理一、亚低温治疗原理亚低温治疗是一种利用特定方法降低患者体温至亚低温状态的治疗方式。
通过降低体温,可以抑制脑细胞的代谢和氧化应激反应,从而减轻脑组织的损伤,促进神经功能的恢复。
在脑卒中、脑外伤等中枢神经系统疾病的治疗中,亚低温治疗被广泛应用于减轻脑水肿、降低颅内压、改善神经功能等。
二、适用人群与禁忌人群适用人群:1. 脑卒中、脑外伤等中枢神经系统疾病患者;2. 体温升高或中枢性高热的患者;3. 需要降低机体代谢和氧耗的患者。
禁忌人群:1. 存在严重心肺功能不全或不稳定的患者;2. 存在严重电解质紊乱或肝肾功能不全的患者;3. 存在颅内高压或病情危重的患者。
三、治疗方法与步骤1. 治疗方法:亚低温治疗可以通过物理降温、药物降温等方法实现。
物理降温包括冰敷、冰毯、冰帽等,药物降温包括口服或静脉注射退热药等。
2. 治疗步骤:(1)评估患者情况,确定亚低温治疗适应症和禁忌症;(2)监测患者生命体征,包括体温、呼吸、心率、血压等;(3)选择适当的降温方法,如冰敷、冰毯等;(4)根据患者情况调整降温速度和温度,避免过快或过慢降温;(5)在治疗过程中保持患者舒适,注意保湿和保暖;(6)定期评估治疗效果,调整治疗方案。
四、护理要点与注意事项1. 护理要点:(1)监测体温变化,保持体温在亚低温状态;(2)保持患者呼吸道通畅,及时吸痰和翻身拍背;(3)观察患者意识状态和瞳孔变化,评估病情状况;(4)注意保湿和保暖,预防皮肤冻伤和肺炎等并发症;(5)定期评估治疗效果,调整治疗方案。
2. 注意事项:(1)避免过快或过慢降温,以免影响治疗效果或引发其他并发症;(2)在治疗过程中保持患者舒适,避免过度刺激和躁动;(3)对于存在心肺功能不全或电解质紊乱的患者,需特别注意监测和治疗;(4)注意保护患者的隐私和尊严,尊重其人格尊严。
五、常见问题与解答1. 亚低温治疗是否会对身体造成副作用?答:亚低温治疗对身体的影响较小,但仍存在一定的副作用,如皮肤冻伤、呼吸道干燥等。
亚低温的治疗
谢谢!!
18
脑氧分压的变化,防止脑供氧不足,维持脑氧分压 在15mmHg以上。 5、观察、记录降温的时问,根据脑温及肛温随时 调节冬眠药物的滴速。
6、随时观察温度传感器固定情况,防止脱落或滑 出,影响测温效果。
7、连续动态心电监护.及时发现和防止心律失常。 13
亚低温治疗的并发症
1、呼吸系统:低温可引起呼吸减慢,潮气量下 降甚至呼吸抑制。 2、心血管系统:低温可引起心率减慢,血压下 降及各种心律失常。复温过程中可出现复温性休 克。3、神经系统:低温可能掩盖颅内血肿,应 特别提高警惕。亚低温过程易发生肌颤易引起颅 内压增高。 4、凝血功能障碍,血液黏滞度增加,血流缓慢。
10
亚低温治疗的实施
1、降温实施:首先给予给予冬眠合剂持续缓慢静 滴或静脉泵滴人,使患者肛温控制在32—35℃ , 以保证病人处于昏睡状态,四肢肌张力无增高,皮 肤无毛孔收缩,无寒战,生命体征稳定。同时采用 医用控温毯降温,头部用水帽,背部用降温毯,双 侧颈部、腋下、腹股沟及胭窝大血管处用冰袋,同 时减少盖被,降低室温等。
亚低温治疗适应症重型和特重型颅脑创伤患者广泛性脑挫裂伤脑水肿导致难以控制的颅内高压颅脑创伤或脑血管意外患者出现常规处理无效的中枢性高热各种原因所致的心跳骤停如电击伤溺水一氧化碳中毒所致的急性脑缺血缺氧性脑损伤等患者禁忌症相对禁忌症
亚低温相关概念
• 低温是指人体深部温度(直肠、食管、鼓 室)低于35℃的状态。
14
5、免疫抑制及感染:亚低温治疗期间,病人的 免疫功能受到抑制,易并发呼吸系统及泌尿系 统感染,其中以肺部感染最为常见。 6、内分泌异常,电解质紊乱。 7、复温过程中颅内压反跳。 8、血淀粉酶、脂肪酶增高等。
15
亚低温治疗的护理
亚低温治疗的概述
亚低温治疗的概述马青变冯璐葛洪霞北京大学第三医院急诊科治疗性低温是指在全身麻醉下人工将核心体温控制在低于36℃的水平,临床实践多在28~35.9℃。
国外研究将治疗性低温划为亚低温(33~35℃)、中度低温(28~32℃)、深度低温(17~27℃)和超深度低温(2~16℃)。
许多临床研究表明亚低温治疗对心脏骤停、缺血性脑卒中和创伤性脑损伤等病因所导致的急性脑损伤患者有一定的积极作用。
现从以下几个方面介绍亚低温治疗。
1.亚低温治疗的作用机制亚低温治疗的机制具有多效性和潜在性,其重点在于防止神经元细胞的死亡[1],即通过提高神经组织在急性脑损伤后的功能性输出,从而起到保护作用。
其主要机制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①通过降低脑氧代谢率,为氧的供给和需求之间创造有利的平衡。
②通过降低毛细血管的渗透率,防止或减少血脑屏障受破坏,从而减少脑水肿的形成。
③减少自由基的形成。
④减少受损的脑部的炎症反应、促炎因子和多形核白细胞的释放。
⑤减少继发癫痫发作,继而降低脑代谢率和局部缺血电位。
⑥减少细胞凋亡,特别是各种形式的受损的中枢神经系统细胞。
⑦减少兴奋性神经递质的产生和释放。
2.亚低温治疗的手段降温的方法通常包括诱导和维持两个阶段,对患者实施低温诱导需要实施严格的监控。
目前国内外学者对降温方法的研究多种多样,主要分为体表降温方式和核心降温方式。
其中体表降温方式常用的方法包括冰袋、冰毯和酒精体表擦浴降温等。
Testori[2]等研究表明,对于心脏骤停后恢复的患者利用降温(体表降温)是便捷、安全、有效的降温方法。
目前,较为常用的且有效的核心降温方法包括冰盐水静脉输注降温和血管内导管降温。
3.亚低温治疗的应用范围3.1心脏骤停动物试验和临床研究中发现亚低温治疗对自主循环恢复后的昏迷患者有明显的改善作用[3]。
美国心脏协会《2015年心肺复苏指南》明确提出亚低温治疗对院前心脏骤停患者有着重要的改善预后的作用。
对心脏骤停的亚低温治疗研究主要始于HACA及Bernard等于2002年对患者实施12~24 h的亚低温治疗(32℃~34℃)。
亚低温治疗护理
禁忌症
颅内出血
颅内出血患者不适宜进行亚低温治疗 ,因为它可能引起颅内压进一步升高 ,加重出血。
严重心肺疾病
严重的心肺疾病患者可能无法耐受亚 低温治疗过程中的生理应激。
未经控制的感染
亚低温治疗可能降低机体免疫功能, 使感染易于扩散,因此未经控制的感 染是亚低温治疗的禁忌症。
恶性肿瘤
恶性肿瘤患者不适宜进行亚低温治疗 ,因为它可能促进肿瘤的生长和转移 。
注患者的心理状态,提供必要的心理支持和疏导,帮助患者度过治疗期
。
CHAPTER 04
亚低温治疗护理的注意事项 及挑战
注意事项
温度监控
在治疗过程中,应严密监控患者的体温,确保体温维持在 亚低温状态(32-35℃),避免温度过高或过低对患者造 成不利影响。
镇静与肌松
在治疗过程中,患者可能需要使用镇静药物和肌松剂,以 减轻寒战和不适感,但需注意药物剂量和副作用。
治疗原理
亚低温治疗通过降低体温,减少细胞代谢和氧耗,减轻缺血 、缺氧等病理过程引起的细胞损害,从而达到保护机体的目 的。
治疗效果
亚低温治疗在多种疾病治疗中显示出良好的效果,如脑损伤 、心脏手术、器官移植等。它可以减轻炎症反应、减少细胞 凋亡、促进血管再生等,为患者带来更好的预后。
CHAPTER 02
亚低温治疗的适应症与禁忌 症
适应症
颅脑损伤
亚低温治疗可以降低颅内压,减轻脑水肿, 改善颅脑损伤患者的预后。
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
亚低温治疗能够减轻新生儿脑损伤,改善预 后。
脑卒中
对于缺血性脑卒中患者,亚低温治疗可以缩 小梗死范围,减轻脑损伤。
心脏骤停复苏后
亚低温治疗可以减轻全脑缺血再灌注损伤, 提高复苏成功率。
亚低温疗法
亚低温疗法亚低温疗法(hypothermia therapy)是指采用药物和物理降温的方法,使体核温度降至32~34℃之间,从而达到减轻脑损害、保护脑功能的目的。
临床上多采用两种方法来降低脑部温度,一是用冰袋、冰帽等头部局部降温;二是用药物和物理降温的方法进行全身降温。
一、原理1.降低脑细胞耗氧量和脑代谢率,减轻乳酸堆积。
2.抑制脑损伤后白三烯B4及其他内源性有害因子的生成和释放,减轻脑水肿,有效降低颅内压,在25~37℃,体温每降低1℃颅内压可平均降低5.5%。
3.保护血脑屏障。
有研究表明,在30~33℃时血脑屏障的破坏程度显著减轻。
4.稳定细胞膜的通透性,主要是稳定Na+-K+泵的功能,使细胞内外的钠钾离子恢复正常,以防止脑水肿发展。
5.能显著抑制缺氧所造成的神经元钙离子内流,降低神经细胞内钙离子浓度、阻断钙对神经元的毒性作用。
二、适应范围(一)适应证1.心肺复苏术后。
2.重型颅脑损伤、脑出血、脑缺血。
3.颅内感染、脑干损害,尤其是伴有去大脑强直发作者。
4.持续性中枢性高热者。
5.颅脑外伤后有明显精神症状或谵妄、躁动不安者。
(二)禁忌证1.患儿处全身衰竭状态。
2.合并休克尚未纠正者。
3.未完全排除颅内占位性病变者。
三、操作步骤1.遵医嘱应用冬非合剂冬眠灵(氯丙嗪)和非那更(异丙嗪)各1mg/(kg·次)静脉缓慢注射或肌内注射,以避免机体在物理降温时出现寒战。
2.待患儿进入昏睡状态,对外界的刺激反应明显减弱后开始用物理降温措施。
采用亚低温治疗仪,也可用冰枕、冰帽和颈、腋、腹股沟等处放置冰袋或敷冰水毛巾来降低体温。
3.监测肛温,把患儿的体温控制在肛温32~34℃。
四、护理要点1.低温疗法的效果与开始使用低温的时间有关,凡具有使用低温指征的患儿应尽早使用。
对心肺复苏术后患儿,在心跳呼吸恢复或心跳恢复及机械控制呼吸后即可开始降温,甚至在心脏按压的同时即可在头部用冰袋降温。
因为脑细胞损害和脑水肿在循环停止十几分钟即出现,循环停止后中枢神经细胞功能恢复最重要的两个因素是脑循环状态和脑部温度。
亚低温治疗及护理
汇报人: 2023-12-12
目录
• 亚低温治疗概述 • 亚低温治疗的方法 • 亚低温治疗的适应症和禁忌症 • 亚低温治疗的护理 • 亚低温治疗的并发症及处理 • 亚低温治疗的研究进展与展望
01
亚低温治疗概述
定义
亚低温治疗
一种利用低温技术降低患者体温 ,达到治疗疾病或减轻症状的治 疗方法。
进一步完善亚低温治疗的方案和操作流程 ,提高治疗效果和安全性。
联合其他治疗手段
拓展应用领域
探索亚低温治疗与其他治疗方法(如药物 治疗、手术治疗等)的联合应用,提高综 合治疗效果。
将亚低温治疗应用于更多疾病领域,如肿 瘤、免疫系统疾病等,为更多患者带来福 音。
THANKS
谢谢您的观看
度控制在目标范围内。
并发症预防
亚低温治疗可能引起一些并发症 ,如寒战、心律失常、呼吸抑制 等,需要在治疗过程中密切观察
并及时处理。
护理要点
在亚低温治疗期间,需要做好患 者的心理护理、皮肤护理、饮食 护理等方面的工作,以确保治疗
的顺利进行。
03
亚低温治疗的适应症和禁忌症
适应症
适应症是指亚低温治疗可以用于哪些疾病或状况的治疗。亚低温治疗通常用于治 疗颅脑损伤、脑出血、缺血缺氧性脑病等神经系统疾病,以及癫痫持续状态、高 热惊厥等神经系统功能异常疾病。
全身亚低温治疗
定义
全身亚低温治疗是指将患者整个 身体置于低温环境中,以实现全
身降温。
适应症
常用于治疗心肺复苏、重症中暑、 高热惊厥等全身性疾病。
实施方式
通过将患者送入低温室或使用特殊 设备如冰毯、冰衣等,将患者体温 降低到目标温度,并维持一段时间 。
亚低温治疗的设备与技术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亚低温治疗冬眠低温疗法是应用药物和物理的方法是患者体温下降,以达到治疗的目的。
其作用机理为降低脑氧耗,维持正常脑血流和细胞代谢能量,减轻乳酸堆积和降低颅内压力。
亚低温主要指27~35℃的轻中度低温,但由于32℃以下低温可能引起低血压和心律失常等并发症,所以目前国内多采用32℃~35℃亚低温治疗。
早在20世纪50年代,低温就已应用于心血管直视手术,以保护脑及其他重要脏器,但由于心功能损害,室颤和凝血障碍等严重并发症而被人们放弃,仅被选择性用于某些复杂的心血管直视手术。
20世纪80年代后期,国际上将低温划分为轻度低温(mild hypo~ermia):33—35℃;中度低温(moderate hypo~ermia):28—32℃;深度低温(pm~tmd hypoSermia):17—27℃;超深低温(dtrapmgund hypoSermia):16℃以下,前二者定义为亚低温(MHT)。
20世纪9o年代以来,亚低温对缺血性和外伤性脑损伤后的脑保护作用再次引起国外学者的关注。
临床应用研究发现30—33℃亚低温能显著降低重型颅脑损伤患者的死亡率,改善患者神经功能预后,而不产生任何严重并发症。
国内也陆续开展了这一方面的试验和临床应用研究。
目前对亚低温治疗的方法、条件、机制等诸多方面有了较深入的认识,并且把亚低温治疗应用于临床,已形成一套比较完整的理论和方案。
亚低温对实验动物缺血性脑损伤的保护作用:通过反复试验均证实,在缺血后给予亚低温治疗能减少梗死灶面积,减轻脑神经元结构的破坏。
不同脑区对亚低温的敏感性不同,在全脑缺血模型中,海马CAI区受损程度随亚低温的度数降低而呈线性减轻,而对丘脑网状核的保护作用不明显.为研究缺血后亚低温是永久保护海马CA/区神经元还是仅推迟其损害,Huang等用Koizumi法将SD鼠制作大脑中动脉局灶缺血(middle cerebral artery occlusion,MCAO)模型,缺血3 h再灌注72 h,分别观察缺血期MHT(MHTi),再灌注期MHT(MHTr),(MHTi+MHTr)及常温组的脑梗死灶体积,发现MHTi 组和MHTi+MHTr组梗死灶体积明显较常温组小(P<0.01)。
Ooboshi等研究了19—23 mo龄老龄鼠亚低温的脑保护作用,在20 min暂时性前脑缺血过程中,保持海马区温度在36℃,33℃,30℃,1 wk后测定海马CAI区的神经组织病理损害,33℃组和3O℃组的缺血损害明显好于36℃组。
亚低温治疗的临床试验资料:山东某医院为探讨亚低温冬眠治疗重型颅脑损伤的临床效果,将收治的48例重型颅脑损伤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24例。
治疗组均于伤后24 h内采用亚低温冬眠治疗,并常规应用脱水、激素、止血、抗感染及预防上消化道出血等药物治疗。
对照组除不应用亚低温冬眠疗法以外,其他疗法同治疗组。
结果两组于治疗后第1、3、7天的血糖和颅内压、住院4周内的平均昏迷时间、存活率、死亡率、并发症发生情况;半年后对存活者随诊的治愈、中残、重残、植物存活比较,皆有显著性差异(P<0。
05)。
亚低温脑保护的机制是降低脑组织氧耗量,减少脑组织乳酸堆积,保护血脑屏障,减轻脑水肿;抑制内源性毒性产物对脑细胞的损害作用,减少钙离子内流.阻断钙对神经元的毒性作用;改变遗传信息的传递,促进蛋白质合成的恢复,减少脑细胞结构蛋白破坏,促进脑细胞结构和功能修复;减轻弥漫性轴索损伤;改变脑缺血后各种酶的活性,抑制神经元调亡;抑制自由基清除剂的消耗和脂质过氧化反应;抑制一氧化氮合酶(iNos)的活性;抑制脑损伤缺血、缺氧后的炎性反应,降低颅内压和脑代谢,抑制酶促反应,从而减少氧自由基产生。
亚低温治疗的适应证:(1)重型(GCS 6—8分)和特重型(GCS 3—5分)颅脑损伤、广泛性脑挫裂伤。
(2)原发性和继发性脑干损伤。
(3)弥漫性轴索损伤。
(4)难以控制的恶性高颅压。
(5)中枢性高热。
符合上述诸项之一者,尽可能应用亚低温疗法。
注意以下患者禁忌用亚低温治疗:病人已处于全身衰竭期;合并低血压,休克尚未纠正者;疑有颅内血肿,正在观察阶段的病人;年老且伴有严重心血管功能不良者,婴幼儿患者应慎用亚低温治疗的实施方法:一、降温方法:首先给予给予冬眠合剂I号(氯丙嗪50mg,异丙嗪50mg,杜冷丁100mg 加入生理盐水至50ml)或者冬眠合剂II号持续缓慢静滴或静脉泵滴人,使患者肛温控制在32—35℃。
小儿剂量减半,静脉泵入速度为2~10ml/h,以保证病人处于昏睡状态,四肢肌张力无增高,皮肤无毛孔收缩,无寒战,生命体征稳定的最小剂量为佳。
同时采用医用控温毯降温,头部用水帽,背部用降温毯,双侧颈部、腋下、腹股沟及胭窝大血管处用冰袋,同时减少盖被,降低室温等方法。
因冬眠合剂I号含有杜冷丁,对呼吸有抑制作用,一般慎用冬眠合剂I号,多使用冬眠合剂II号。
二、复温方法:即首先停用物理降温措施,然后逐渐停用冬眠药物,盖上被子,体温一般可自然回升,以平均4小时升高1℃,整个复温过程持续12小时以上,使体温恢复至36℃左右为宜。
在复温过程中,可适当应用肌肉注射肌松剂及镇静剂,以防肌颤导致颅内压增高。
禁止复温过快,以防止发生复温休克(复温过程中,由于升温过快在短时问内周围血管扩张,引起有效循环血容量不足,血压下降,脑组织缺氧水肿,导致颅内压急剧升高等一系列复温性休克的表现)。
一般如需要长时间低温冬眠治疗,可在每2—3天按时复温一次。
目前对于亚低温治疗的最佳时限尚未确定,一般以5~14d为度,颅内高压持续时间长,脑水肿时间长,亚低温就要适当延长。
治疗期间持续心电监护,定期监测患者生命体征、瞳孔、意识、颅内压、血糖、电解质、呼吸道感染、心电图、动脉血气、呼吸频率等指标,必要时使用呼吸机支持互呼吸。
亚低温治疗的注意事项:1、亚低温治疗前,患者应是生命体征平稳者。
2、及时观察生命体征,尤其是呼吸情况,亚低温治疗时应用肌松剂的同时,掌握好用呼吸机辅助呼吸。
3、在放置颅内压监护装置的情况下,动态观察颅内压的变化,防止脑灌注不足,维持脑灌注压在70mmHg以上。
4、在放置脑氧分压监护装置的情况下,动态观察脑氧分压的变化,防止脑供氧不足,维持脑氧分压在15mmHg以上。
5、观察、记录降温的时问,根据脑温及肛温随时调节冬眠药物的滴速。
6、随时观察脑温,肛温传感器固定情况,防止脱落或滑出,影响测温效果。
7、连续动态心电监护.及时发现和防止心律失常。
亚低温治疗的并发症:亚低温使用得当,一般无明显的并发症。
并发症的发生主要与脑损伤本身的严重程度有关,而亚低温本身无大的副作用。
但治疗时问过长或操作不当也可发生较严重的并发症。
1、呼吸系统低温可引起呼吸减慢,潮气量下降甚至呼吸抑制。
另外,中枢镇静、镇痛剂对呼吸中枢也有抑制作用,肌松剂可导致呼吸肌麻痹、呼吸骤停等。
2、心血管系统有学者报道,低温可引起心率减慢,血压下降及各种心律失常。
复温过程中,由于升温过快在短时问内周围血管扩张,引起有效循环血容量不足,血压下降,脑组织缺氧水肿,导致颅内压急剧升高等一系列复温性休克的表现,而使患者突然死亡。
3、神经系统亚低温对脑组织无损害,但低温可能掩盖颅内血肿,应特别提高警惕。
复温过快,发生肌颤易引起颅内压增高。
4、体温体温是亚低温治疗监护的主要内容,肛温和异腔温度应维持在32—35℃比较安全,过高达不到降温的目的。
实验表明,温度每降低l℃,脑血流量平均减少6 7%,脑氧代谢率可降低5.5%,从而增加脑对缺氧的耐受性,达到脑保护的作用。
但体温过低易导致一系列的并发症。
禁忌忽高忽低,为了维持病人体温在32—35℃范围。
5、感染亚低温治疗期间,病人的免疫功能受到抑制,易并发呼吸系统及泌尿系统感染,其中以肺部感染最为常见。
亚低温治疗的几点体会:(1)不能忽视常规的基础治疗,如手术、脱水剂应用、抗炎、止血、抑酸、营养支持治疗、维持水、电解质代谢平衡、注意肝肾功能等,并及时复查头颅CT、胸部X线片等,以便了解病情。
(2)应用亚低温疗法之前,准备工作要到位,所用设备如呼吸机、心电监护仪、微量静脉推注泵、亚低温治疗仪等都要事先调试好,保证正常运行。
(3)冬眠剂对血管刺激较大,应常规放置深静脉针,以防止发生浅静脉炎。
(4)冬眠剂、肌松剂的用量应个体化,在保证患者无寒战、躁动的前提下,可用最小剂量冬眠剂、肌松剂,甚至可以不用。
(5)维库溴铵有体内蓄积的特点,注意停药后的后遗效应,应先停药,观察10 h左右再脱离呼吸机,呼吸平稳后再拔管。
(6)应用时机越早越好,一般在伤后24 h内应用;超过该时段后,亚低温脑保护效果较差,但对于恶性高颅压、中枢性高热仍有一定疗效。
(7)应用时程应根据颅内压及患者恢复情况,短者3—5 d,长者持续应用l0—14 d,当颅内压降至正常、体温降至正常、病情渐趋平稳、好转时,及时停用亚低温疗法。
(8)复温速度要慢,停用冰毯后由其自然复温,整个过程持续12h以上;复温后体温维持在36.0℃左右即可,不可超过38.0℃,否则会加重脑损伤。
亚低温治疗的护理:1、神经系统的护理:24h心电监护,密切观察神志、呼吸、脉搏、瞳孔、ICP、尿量情况,并及时记录。
同时给予持续吸氧,流量为3L/rain,以改善脑细胞耗氧状况。
2、呼吸系统的护理:保持呼吸道通畅,防止缺氧、窒息及预防肺部感染;氧疗;观察呼吸音及呼吸频率、节律并准确描述记录;深昏迷、舌后坠影响呼吸道通常者,早期行气管切开术。
3、循环系统的护理:亚低温对心血管系统的影响可有心律失常、低血压。
因此亚低温治疗患者必须进行24h心电监护;降温和复温速度应严格控制,在体温降至或恢复到35℃时,可维持2—3h再继续降温或复温;观察并维持血压>95/65 mmHg,以保证心肌供血。
4、消化系统的护理:主要是观察和防止胃肠道出血。
应用西咪替丁、雷尼替丁等预防应激性溃疡的发生,同时采用胃粘膜保护剂如硫糖铝制剂、胶原制剂等保护上消化道粘膜。
早期留置胃管,观察胃液颜色、性质及pH值变化;尽早给予鼻饲,减轻胃功能紊乱,增加患者抵抗力。
5、泌尿系统的护理:留置导尿期间每日进行膀胱冲洗2次,每日更换尿袋,定期更换尿管,同时保持会阴清洁,注意引流管通畅,防止扭曲、折叠、脱落。
坚持无菌操作,防止泌尿系统感染。
注意观察并记录24h尿量,定期检测血生化、肾功能,保证电解质和生化功能正常。
6、降温毯使用的护理:亚低温使患者皮肤血管收缩,抵抗力降低,如护理不当,易发生局部冻疮及压疮。
我们用一层毛巾将冰毯与患者身体隔离,这样既不影响降温效果,又可避免冻伤发生。
严密观察降温效果,及时记录降温时间、肌肉松弛程度以及冬眠肌松合剂滴注速度,随时调节冬眠肌松合剂滴速。
注意观察降温机工作情况,管道是否扭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