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级数学第三单元知识点整理
三年级数学上册第三单元知识点(附练习)
三年级数学上册第三单元知识点(附练习)第三单元:测量基本概念:1、常用的长度单位;从小到大:毫米(mm)、厘米(cm)、分米(dm)、米(m);这些长度单位每相邻的两个单位之间的进率是10;计量较长的长度时;用千米(km);(主要用于计量行程;比如车速;两地距离等)。
人步行1千米大约需要15分钟。
记忆方法:结合生活常识用手势比拟;1毫米:两指尖微微张开;即身份证、硬币的厚度;1厘米:指甲盖的长度;即直尺上相邻两个数据之间的距离;1分米:两手指张开的距离;直尺上从0-10之间就是1分米;1米:两手张开;两臂之间的长度;老师上课用的米尺就是1米长。
熟记进率:1米=10分米=100厘米=1000毫米1分米=10厘米=100毫米1厘米=10毫米1千米=1000米2、常用的重量单位;从小到大:克(g)、千克(kg)、吨(t);每相邻的两个重量单位之间的进率是1000;平常我们多用克与千克表示(如食物、人体重量等);计量较重的物体时;用吨做单位(比如大型货物、汽车、轮船、飞机等的载重量)。
记忆方法:结合生活经验;熟记进率;超市里购物;多观察包装袋上所标重量;多用克作单位;人的体重用千克作单位;三年级的学生一般体重在25千克左右;成人体重大约在50-80千克左右;大型货物与车船载重一定用吨作单位。
熟记进率:1吨=1000千克1千克=1000克3、单位换算方法:在熟记单位进率的基础上;小单位化大单位:小单位的数÷进率=大单位的数大单位化小单位:大单位的数×进率=小单位的数基本练习:一、想一想;填一填。
1、在()里填上适当的单位。
(可用实物结合生活经验来判断填写)一棵树高约100()马拉松长跑比赛全长约42()一块橡皮长约4()一桶花生油重5()一只曲别针重约2()一辆货车能载重约10 ()小明的身高约是138()东方明珠电视塔高约468()到天津的铁路长120()一头大象重4()一本数学书的厚约是7()一盏台灯的高约2()一只猫重2()一个同学的体重是25()2、在○里填上>、<或=。
人教版小学三年级数学上册第三单元《测量》知识点总结
三年级上册第三单元《测量》知识点总结-人教版学生姓名学校班级1、在生活中,量比较短的物品,可以用毫米(mm)、厘米(cm)、分米(dm)做单位。
量比较长的物体,常用米(m)做单位。
量比较长的路程一般用千米(km)做单位。
2、运动场的跑道,通常1圈是400米,2圈半是1000米。
3、1枚1分的硬币、尺子、磁卡、小纽扣、钥匙、身份证的厚度大约是1毫米。
4、量比较短的物体的长度或者要求量得比较精确时,可以用毫米作单位。
5、1厘米中间的每一小格的长度是1毫米。
6、在计算长度时,只有相同的长度单位才能相加减;单位不同时,要先转化成相同的单位再计算。
7、表示物体有多重时,通常要用到质量单位。
称比较轻的物品的质量,可以用“克”作单位;称一般物品的质量,常用“千克”作单位;表示大型物体的质量或载质量一般用“吨”作单位。
8、常用长度单位:米、分米、厘米、毫米、千米。
9、长度单位:米、分米、厘米、毫米,每相邻两个单位之间的进率都是10。
1米=10分米, 1分米=10厘米, 1厘米=10毫米1米=100厘米 1千米(公里)=1000米10、质量单位:吨、千克、克,每相邻两个单位之间的进率都是1000 。
1吨=1000千克 1千克=1000克1千克=1公斤=2斤三年级上册第三单元《测量》强化训练题三年级上册第三单元《测量》同步测试卷学生姓名学校班级一、选择1.马拉松长跑比赛全程约42()。
A.米 B.分米 C.千米2.1千米和1千克比较( )。
A.1千米大 B.同样大 C.无法比较3.一支铅笔原长8厘米6毫米,用去了8毫米,现在这支铅笔长( )。
A.6毫米 B.8厘米2毫米 C.78毫米4.比较下面的质量,最重的是()。
A.5050千克 B.5吨500千克 C.590千克5.下面的质量与1吨最接近的是()。
A.1吨2千克 B.9999千克 C.999克二、填空1. 5米=()毫米 2米3厘米=()厘米1075千克=()吨()千克600毫米=()分米2吨60千克=()千克 3000米=()千米2.把2千米、20分米、20厘米、230毫米、2米30厘米按从长到短的顺序排列。
三年级数学上册第三单元的必背知识点
三年级数学上册第三单元的必背知识点一、长度单位1. 长度单位的认识:长度单位包括毫米 (mm)、厘米 (cm)、分米 (dm)、米(m)和千米(km,也叫公里)。
相邻两个长度单位之间的进率通常是10(除千米和米之间是1000外),即1米=10分米,1分米=10厘米,1厘米=10毫米。
特别地,1千米=1000米。
2. 长度单位的换算:换算原则:大单位化小单位乘进率,小单位化大单位除以进率。
例如:将3千米换算成米,即3 ×1000 = 3000米;将4000米换算成千米,即4000 ÷1000 = 4千米。
3. 长度单位的实际应用:在生活中,根据物体的实际长度选择合适的长度单位进行测量和表示。
二、质量单位1. 质量单位的认识:质量单位包括克 (g)、千克 (Kg,也叫公斤)和吨 (t)。
相邻两个质量单位之间的进率是1000,即1千克=1000克,1吨=1000千克。
2. 质量单位的换算:换算原则与大单位小单位的换算相同,即大单位化小单位乘进率,小单位化大单位除以进率。
例如:将5千克换算成克,即5 ×1000 = 5000克;将6000克换算成千克,即6000 ÷1000 = 6千克。
3. 质量单位的实际应用:在生活中,根据物体的重量选择合适的质量单位进行表示和计算。
三、几何图形的初步认识1. 四边形的认识:有四条直的边和四个角的封闭图形叫做四边形。
能在点子图或方格纸中画出四边形,能在钉子板上围出四边形。
2. 平行四边形的认识:初步感知平行四边形的特征,能辨别哪些图形是平行四边形。
能在点子图或方格纸中画出平行四边形,能在钉子板上围出平行四边形。
了解平行四边形和长方形的联系与区别。
3. 周长的认识:周长是指封闭图形一周的长度。
能用不同的方法测量或计算给定图形的周长,并比较两个图形周长的大小。
4. 长方形和正方形周长的计算:掌握长方形和正方形周长的计算方法,即长方形周长= (长+ 宽) ×2,正方形周长= 边长×4。
三年级数学第三单元米分米换算
# 三年级数学第三单元:米分米换算## 一、引言在三年级的数学学习中,米、分米的单位换算是一个重要的知识点。
通过学习米和分米的关系,孩子们可以更好地理解长度单位的概念,并学会进行相互换算。
## 二、米与分米的定义1. 米:米是长度单位,通常用于衡量较长的距离,如房子的长度、操场的宽度等。
单位符号为m。
2. 分米:分米是长度单位,是米的十分之一,通常用于衡量较短的距离,如书的厚度、桌子的高度等。
单位符号为dm。
## 三、米分米的换算关系在米和分米之间,存在着特定的换算关系:1 米 = 10 分米即 1 米等于 10 分米。
## 四、如何进行米分米的换算孩子们可以通过以下方法进行米分米的换算:1. 将米转换为分米:将米数乘以10即可得到相应的分米数。
例如:3米= 3 × 10 = 30分米。
2. 将分米转换为米:将分米数除以10即可得到相应的米数。
例如:40分米= 40 ÷ 10 = 4米。
## 五、深入理解米分米的换算1. **应用场景**:在日常生活中,米分米的换算常常出现在我们衡量物体长度的过程中。
孩子们可以通过实际的例子,如街道的长短、书桌的高低等,来加深对米分米的换算方法的理解。
2. **数轴理解**:通过绘制数轴,可以帮助孩子们更直观地理解米与分米之间的换算关系。
数轴上,可以清楚地看到每个米和分米之间的划分,从而更好地理解它们之间的转换关系。
3. **与其他单位的换算**:米与分米的换算还可以与其他长度单位的换算联系起来,如厘米、千米等。
通过比较不同长度单位之间的换算关系,可以帮助孩子们更全面地理解长度单位之间的转换。
## 六、个人观点和理解米分米的换算是数学学习中的基础知识,但它对于孩子们的日常生活和未来学习都具有重要意义。
通过深入理解米分米的换算,孩子们可以培养良好的数学思维能力,同时也为日常生活中的实际问题解决提供了便利。
## 七、总结通过本文的介绍,我们对三年级数学第三单元的米分米的换算有了更深入的理解。
最新2020-2021学年人教版三年级数学上册三单元重点难点考点归纳
第三单元:本单元知识盘点:1.毫米的认识。
量比较短的物体的长度或者要求量得比较精确时,可以用毫米(mm)做单位。
1厘米中间的每一个小格的长度都是1 毫米,1厘米=10毫米。
2.分米的认识。
量物体的长度有时也用分米(dm)做单位。
1分米=10厘米,1米=10分米。
3.米、分米、厘米和毫米,每相邻两个长度单位之间的进率都是10。
4.单位换算。
高级单位换算成低级单位,乘进率;低级单位换算成高级单位,除以进率。
5.千米的认识。
计量比较长的路程,通常用千米(也叫公里)做单位,“千米”用字母“km”表示,1千米=1000米。
6.千米和米的换算方法。
把千米换算成米,在千米数的末尾添上3个0;把米换算成千米,去掉米数的末尾的3个0。
7.吨的认识。
计量较重的或大宗物品的质量,通常用吨做单位,吨可以用字母“t”表示,1吨=1000 千克8.吨和千克的换算方法。
把吨换算成千克,就是在吨数末尾添上3个0;把千克换算成吨,就是在千克数末尾去掉3个0。
9.用列表法解决问题。
用列表法解决数学问题能使条件和条件之间,条件和问题之间的关系条理化、明朗化,有利于理清解题思路。
本单元知识点易错汇总:1.毫米是比厘米小的长度单位。
2.米和分米之间的进率是10。
3.测量时,如果起始端刻度不是0,测量结果则要用末端刻度减去起始端刻度。
4.在含有单位的计算中,一定要考虑单位是否统一。
5.在进行物体质量大小的判断时,不要受物体本身材质的影响而误认为质量相等的不同物体的轻重不相同。
6.解决有关质量计算的问题时,要先统一单位,再进行计算。
7.在解决运货问题时,如果运完几次后剩余的货数达不到车的载质量,也需要再运1次。
●本单元重难点内容:1.认识长度单位毫米和分米,能进行单位之间的简单计算、换算(重点)。
2.选用合适的单位测量物体的长度(难点)。
3.建立1千米的长度观念,掌握千米与米之间单位换算的方法(重点)。
4.感受1千米的实际长度(难点)。
5.建立1吨的质量观念,能进行简单的单位换算(重点)。
人教版三年级数学上册第三单元知识梳理
1吨=1000千克。
数的末尾添上3个0
吨
千克
数的末尾去掉3个0
例题演练
例4:8吨=(8000)千克
3500千克-500千克=(3)吨
例1:
例题演练
9
3
8
2. 千米的认识
千米(也叫公里)是比米长得多的长度单位。
1千米 =1000 米。
数的末尾添上3个0
千米
米
数的末尾去掉3个0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例题演练
例2:公路的里程数、汽车的时速等常用千米作 单位。
例3: 9千米 =(9000)米 5000米 =(5)千米
2. 吨的认识
吨一般用来计量较重的或大宗物品的质量。
单元梳理课件
人教版 数学 三年级 上册
第三单元知识梳理
必考知识点
1. 毫米、分米的认识 (1)当测量的长度不是整厘米时,可以用毫米 来表示。 1厘米 =10毫米。 (2)分米可以用来表示比厘米长,比米短的长 度。1分米=10厘米。
(3)生活中的1毫米、1分米。 1分硬币、银行卡、会员卡、电话卡的厚度约 为1毫米;玻璃杯的高度,粉笔盒的高度约为 1分米。
小学三年级上册数学第三单元知识点、教案及练习题
【导语】⼩学低年级数学学习对当前和以后的学习都有着重要的意义,认识⼩学低年级数学学习的重要性将会改变我们对于数学学习的态度与认识,以正确的态度对待⼩学低年级数学的学习,更好地学好数学、认识数学,让数学更好地为⽣活服务。
以下是整理的《⼩学三年级上册数学第三单元知识点、教案及练习题》相关资料,希望帮助到您。
【篇⼀】⼩学三年级上册数学第三单元知识点 四边形: 1、有4条直的边和4个⾓封闭图形我们叫它四边形。
2、四边形的特点:有四条直的边,有四个⾓。
3、长⽅形的特点:长⽅形有两条长,两条宽,四个直⾓,对边相等。
4、正⽅形的特点:有4个直⾓,4条边相等。
5、长⽅形和正⽅形是特殊的平⾏四边形。
6、平⾏四边形的特点: ①对边相等、对⾓相等。
②平⾏四边形容易变形。
(三⾓形不容易变形) 7、封闭图形⼀周的长度,就是它的周长。
8、公式。
长⽅形的周长=(长+宽)×2 正⽅形的周长=边长×4 长⽅形的长=周长÷2-宽 正⽅形的边长=周长÷4 长⽅形的宽=周长÷2-长【篇⼆】⼩学三年级上册数学第三单元教案 【教学内容】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三年级上册第三单元四边形p34——-p48 【教材分析】 1、本单元教材包括五部分内容:四边形、平⾏四边形、周长、长⽅形和正⽅形的周长、估计。
在本单元之前,学⽣已经学习了空间与图形,对长⽅形、正⽅形、平⾏四边形已经有了初步的认识。
它为后⾯学习长⽅形、正⽅形和平⾏四边形的⾯积打下基础。
2、本单元内容编写编写特点之⼀是加强了图形的特征、周长的概念等⼏何初步的教学。
特点之⼆是既注意挖掘⼏何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有提供了⼤量与空间观念密切相关的素材,从⼉童学习数学的客观规律出发,选择了活动化的呈现⽅式,使学⽣在活跃的课堂⽓氛中愉快的学习。
特点之三是充分运⽤了直观⼿段来教学,特备注中学⽣的动⼿能⼒的培养,让学⽣的⼿、脑、眼等多种感官协调参与活动,积累感性认识,发展看空间观念。
人教版三年级数学上册第三单元测量知识点总结
第三单元:测量
1、在生活中,量比较短的物品,可以用毫米(mm )、厘米(cm)、分米(dm)做单位,量的比较精确时也用毫米作单位;量比较长的物体,常用米(m)做单位;测量比较长的路程一般用千米(km)做单位,千米也叫公里
2、长度单位从大到小:千米 > 米 > 分米 > 厘米 > 毫米
3、尺子上1厘米中间的每一个小格是1毫米。
1枚1分的硬币、尺子、磁卡、小纽扣、钥匙的厚度大约是1毫米。
4、长度单位的关系式有:
千米(公里)
1厘米
=10毫米 1分米=10厘米 1米=10分米 10毫米=1厘米 10厘米=1分米 10分米=1米 ( 米、分米、厘米、毫米相邻两个单位之间的进率是10 ) 1米=100厘米 100厘米=1米
1公里 = 1千米 = 1000米 1000米=1千米
5、当我们表示物体有多重时,通常要用到质量单位。
在生活中,称比较轻的物品的质量,可以用 克(g ) 做单位;称一般物品的质量,常10 1000 100 100
用千克(kg) 做单位;计量较重的或大宗物品的质量,通常用吨(t)做单位。
6、一个一次性杯子的质量大约是1克,两瓶普通矿泉水的质量大约是1千克。
一辆小汽车的质量大约是1吨。
7、 吨 千克 克
质量单位大到小:吨 > 千克 > 克
相邻两个质量单位间的进率是1000。
1000克=1千克 1000千克= 1吨
1吨=1000千克 1千克=1000克
8、单位换算:小单位到大单位除以进率,大单位到小单位乘进率。
1000 1000。
2024年小学三年级数学知识点总结(2篇)
2024年小学三年级数学知识点总结一、数的认识与比较1. 数的认识:(1)复习1-100以内的数字,并能正确念读。
(2)认识千位数,了解千位数的意义。
(3)认识数字0,了解0在数中表示的意义。
2. 数的比较:(1)复习1-100以内的数的大小关系,并能使用大小关系进行排序。
(2)认识等于、大于、小于的符号,并能正确运用。
二、数的运算1. 加法和减法:(1)加法的规则:掌握两位数以内的加法计算,能进行进位运算。
(2)减法的规则:掌握两位数以内的减法计算,能进行退位运算。
(3)加法和减法的综合应用:能灵活运用加法和减法进行计算。
2. 乘法和除法:(1)认识乘法和除法的符号,并能正确运用。
(2)乘法口诀表:通过学习乘法口诀表,能快速准确地进行乘法运算。
(3)掌握倍数概念和整除概念,并能灵活运用于解题。
三、数的运算应用1. 长度、重量和容量:(1)认识米、千克和升的单位,并能进行换算。
(2)学习比较长度、重量和容量的大小,并能进行排序。
(3)应用长度、重量和容量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2. 时、钟和日历:(1)认识时钟的刻度和指针,能读取和设置时间。
(2)了解24小时制和12小时制,并能进行相互转换。
(3)认识日历表的结构和内容,能读取和写入日期。
3. 金钱和购物:(1)认识各种面值的纸币和硬币,并能进行简单的金额计算。
(2)学习使用百分号表示折扣,并能进行相关计算。
(3)应用金钱和购物的知识进行实际问题的解决。
四、图形和图形的认识1. 了解和辨认常见的二维图形:(1)认识正方形、长方形、三角形、圆形等基本几何图形。
(2)认识直线、曲线、线段、射线等概念。
2. 图形的属性和运用:(1)学习图形的名称、边和角的基本概念。
(2)掌握图形的轴对称和旋转对称等概念,并能进行相关操作。
(3)应用图形的属性解决实际问题。
五、数据统计与概率1. 数据的收集和整理:(1)了解数据的来源和收集方法,并能进行简单的数据收集。
(2)学习数据的整理方式,如频率表、表格等。
【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知识点汇总
小学数学三年级上册
第三单元加与减
1、在计算脱式计算连加时,按从左到右的顺序,先把前两个数相加,再加第三个数,也可以把三个数直接用一个竖式计算,相同数位对齐,从个位加起,哪一位上的数字满几十就要向前一位进几,不要认为满十进一。
2、在计算三个三位数连加时,如果哪两个数相加能凑成整百,整千数,就先将这两个数相加,再加另外那个数。
3.用脱式计算连减时,按从左到右的顺序,先把前两个数相减,再减第三个数。
也可以先把后两个数相加,写在小括号里面,再用第一个数减去这两个数的和。
4.如果哪两个数相加能凑成整百,整千数,就先将这两个数相加,再加另外那个数。
5.三位数加减混合运算的顺序:没有小括号的按从左到右的顺序依次计算,有小括号的先算小括号里面的,再算小括号外面的。
6.根据里程表提出问题,一般先把里程表转化成线段图来观察,再列式计算。
7.当天行驶的里程数=当天里程表的读数-前一天里程表的读数
8.解答算式谜时,要通过观察推理找到从哪一位先计算,然后一步一步推算出答案。
三年级数学乘法知识点总结
以下是为⼤家整理的关于三年级数学乘法知识点总结的⽂章,供⼤家学习参考!第三单元、乘法单元知识点1.两位数乘整⼗数的乘法:探索因数是整⼗数的乘法计算,找出计算规律。
2.两位数乘两位数(不进位):探索两位数乘两位数(不进位)的乘法经历估算与交流算法多样化的过程。
3.两位数乘两位数(进位) 进⼀步掌握两位数乘两位数(有进位)的计算⽅法。
并能正确进⾏估算和计算。
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4.解决相关的简单实际问题 巩固两位数乘两位数的计算⽅法,使学⽣能够正确进⾏计算,提⾼计算能⼒,从⽽体会数学与实际⽣活的密切联系,感受到数学在实际⽣活中的应⽤。
找 规 律1.乘数是整⼗数的乘法计算规律:⼀个因数不变,另⼀个因数扩⼤若⼲倍,积也扩⼤相同的倍数。
2.在两位数乘两位数的计算中,让学⽣经历交流乘法的过程。
住 新 房1.两位数乘两位数(不进位)的乘法,经历使估算与交流算法多样化的过程。
体验算法的多样化和灵活性。
2.掌握竖式计算的基本⽅法。
注意书写格式要理解对应值要对齐的道理。
3.准确叙述出竖式计算中每⼀步的算理。
电 影 院知识点:1.准确叙述出两位数乘两位数(进位)乘法的计算⽅法。
2.能正确进⾏估算和计算,解决实际⽣活中的问题。
3.进⾏计算的过程中,注意乘法进的进位。
旅 游 中 的 数 学1.租车活动中:渗透列表解决问题的策略思想,了解最省钱的策略是车的座位尽可能坐满,如果不能坐满,空位必须尽可能少。
2.⽤餐活动中:应懂得合理选择的重要性。
复习应⽤⼩数加减法知识。
3.旅游计算中:收集数据,处理数据。
数学三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知识点
数学三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知识点一、长度单位1、我们学过的长度单位有(从大到小):千米(公里)、米、分米、厘米、毫米2、各长度单位之间的关系:1米=10分米 1分米=10厘米 1厘米=10毫米 1米=100厘米 1千米=1000米3、生活中的千米、米:(1)用千米作单位:两地间的距离、长江、长城、黄河、铁路、公路、汽车、火车一些交通工具的速度。
(2)用米作单位:桥的长度。
4、计算、换算(1)直接计算:38毫米 + 13毫米=( 51 )毫米(2)直接换算:300毫米=( 30 )厘米 300毫米=( 3 )分米 6千米=( 6000 )米(3)先换算,再计算:2米45厘米=( 245 )厘米 1米 - 2分米=( 8 )分米200厘米 10分米(4)先计算,再换算:14厘米 + 26厘米=( 4 )分米 8000米 - 6000米=( 2 )千米40厘米 2000米5、比较大小(1)当单位相同时,比较数字,数字大的它就大:8分米(>)6分米(2)当数字相同时,比较单位,单位大的它就大:8千米(>)8米 8分米(>)8毫米(3)当数字和单位都不相同时,要先统一单位,再进行比较:49分米(<)5米 3米(>)200毫米 52毫米(<)4厘米8毫米50分米 300毫米 48毫米6、画一画。
(1)画一条45毫米长的线段。
(2)画一条比7厘米短5毫米的线段。
45毫米 7厘米=70毫米70-5=65(毫米)65毫米二、重量单位1、我们学过的质量单位有(从大到小):吨、千克、克2、各质量单位之间的关系:1吨=1000千克 1千克=1000克3、1千克铁和1千克棉花一样重1吨铁和1吨棉花一样重4、生活中的吨、千克、克:(1)用吨作单位的有:大象、桥的承重量、卡车载重量……(2)用千克作单位的有:人的体重、西瓜、牛、鸡……(3)用克作单位的有:鸡蛋、面包、书、苹果、铅笔……5、计算、换算(1)直接计算:38吨 + 13吨=( 51 )吨(2)直接换算:3吨=( 3000 )千克 6000千克=( 6 )吨 4000克=( 4 )千克(3)先换算,再计算:7吨 + 800千克=( 7800 )千克 7吨80千克=( 7080 )千克7000千克 7000千克1吨- 400千克=( 600 )千克 60吨 - 2000千克=( 58 )吨1000千克 2吨(4)先计算,再换算:1600千克 - 600千克=( 1 )吨 52吨 + 8吨=( 60000)千克1000千克 60吨6、比较大小(1)当单位相同时,比较数字,数字大的它就大: 8吨(>)6吨(2)当数字相同时,比较单位,单位大的它就大: 8吨(>)8千克(3)当数字和单位都不相同时,要先统一单位,再进行比较:8100千克(>)8吨 30千克 + 700千克(<)1吨 8吨30千克(<)8300千克 8000千克 730千克 1000千克 8030千克三、解决问题1、一条彩带,用去15厘米后还剩35厘米,这条彩带原来长多少分米?15+35=50(厘米)50厘米=5分米答:这条彩带原来长5分米。
三年级上数学第三单元测量知识点
第三单元测量知识点
一、长度测量
1、计量比较短的物体的长度或者要求量得比较精确时,可以用(毫米)作单位。
2、1厘米中间的每1个小格长度是1毫米。
1分硬币的厚度约为1毫米;身份证的厚度约1毫米;1张银行卡的厚度约1毫米;
3、计量比较长的路程,通常用(千米)作单位.
4、标准操场的跑道,通常1圈是400米,(2圈半)是1000米。
步行1千米需15分钟(约需)
骑行1千米需4分钟(约需)
开车行1千米需1分钟(约需)
5、常用长度单位及符号
毫米(mm)厘米(cm)分米(dm)米(m)千米(km)
6、进率
1厘米=10毫米1分米=10厘米1米=10分米
1分米=100毫米1米=100厘米1千米=1000米
7、。
三年级上册数学第三单元知识点汇总
小学三年级上册数学第三单元知识点汇总
第三单元:方向
1、上北下南,左西右东。
2、早晨面向太阳,后面是西,右面是南,左面是北;
傍晚面向太阳,后面是东,右面是北,左面是南。
3、东风吹,树叶向西边飘;树木枝叶繁茂的一面是南面。
4、地图通常是按上北、下南、左西、右东绘制的。
5、早晨起床,面向太阳,前面是(东),后面是(西),左面是(北),右面是(南)。
6、东对(西),南对(北),东北对(西南),西北对(东南)。
7、中国古代最著名的四大发明之一是(指南针)。
8、东和南的正中间是(东南),东和北的正中间是(东北),西和南的正中间是(西南),西和北的正中间是(西北)。
9、“四面八方”是个成语。
“四面”是(东)、(南)、(西)、(北)这四个面,“八方”是指(东)、(南)、(西)、(北)、(东北)、(西北)、(东南)、(西南)这八个方向。
10、教学楼在食堂的南面,食堂就在教学楼的(北)面。
11、小明在小林的东南面,小林就在小明的(西北)面。
1。
北师大版小学三年级数学知识点
北师大版小学三年级数学知识点学习从来无捷径。
每一门科目都有自己的〔学习〔方法〕〕,但其实都是万变不离其中的,数学作为主科之一,和语文英语一样,也是要记、要背、要讲练的。
下面是我给大家整理的一些〔三数学〕的学问点,盼望对大家有所关心。
三上册数学第三单元学问点四边形:1、有4条直的边和4个角封闭图形我们叫它四边形。
2、四边形的特点:有四条直的边,有四个角。
3、长方形的特点:长方形有两条长,两条宽,四个直角,对边相等。
4、正方形的特点:有4个直角,4条边相等。
5、长方形和正方形是特别的平行四边形。
6、平行四边形的特点:①对边相等、对角相等。
②平行四边形简单变形。
(三角形不简单变形)7、封闭图形一周的长度,就是它的周长。
8、公式。
长方形的周长=(长+宽)×2正方形的周长=边长×4长方形的长=周长÷2-宽正方形的边长=周长÷4长方形的宽=周长÷2-长三数学年月日学问点1、一年有12个月:一、三、五、七、八、十、十二月是大月,有31天;四、六、九、十一月是小月,有30天;二月平年有28天,闰年有29天。
2、全年天数:平年有365天,闰年有366天。
3、推断平年、闰年:(A)年份能被4除尽而没有余数的是闰年,有余数的。
为平年;(B)整百整千的年份要能被400除尽才是闰年。
4、比年大的时间单位是世纪,1世纪=100年。
5、用24时计时法表示:(A)上午时间直接读出钟面上时间即可;(B)下午的时间在钟面上所指时间的根底上加上12小时。
6、时间单位的换算关系:1小时=60分,1分=60秒,1刻=15分,一昼夜=24小时,1周=7天。
7、经过的天数的计算分为三种状况:(A)头尾都算:结束时间-开头时间+1(B)头尾都不算:结束时间-开头时间-1(C)头尾算其一:结束时间-开头时间。
三上册数学学问点熟悉1、一个物体、一个计量单位或由很多物体组成的一个整体,都可以用自然数1来表示,通常我们把它叫做单位“1〞。
三年级数学上册第三单元知识点(附练习)
三年级上册数学重点知识复习基本概念:1、 常用的长度单位,从小到大:毫米(mm )、厘米(cm )、分米(dm )、米(m ), 这些长度单位每相邻的两个单位之间的进率是 10,计量较长的长度时,用 千米(km ),(主要用于计量行程,比如车速,两地距离等)。
人步行1千米大约需要 15分钟。
记忆方法:结合生活常识用手势比拟,1毫米:两指尖微微张开,即身份证、硬币的厚度;1厘米:指甲盖的长度,即直尺上相邻两个数据之间的距离; 1分米:两手指张开的距离,直尺上从 0-10之间就是1分米;1米:两手张开,两臂之间的长度,老师上课用的米尺就是 1米长。
熟记进率:1米=10分米=100厘米=1000毫米1分米=10厘米=100毫米 1厘米=10毫米 1千米=1000米2、 常用的重量单位,从小到大:克(g)、千克(kg )、吨(t ),每相邻的两个重 量单位之间的进率是1000,平常我们多用克与千克表示(如食物、人体重量等), 计量较重的物体时,用吨做单位(比如大型货物、汽车、轮船、飞机等的载重量)。
记忆方法:结合生活经验,熟记进率,超市里购物,多观察包装袋上所标重量,多用克作单位;人的体重用千克作单位,三年级的学生一般体重在25千克左右, 成人体重大约在50-80千克左右;大型货物与车船载重一定用吨作单位。
熟记进率:1吨=1000千克 1千克=1000克 3、 单位换算方法:在熟记单位进率的基础上,小单位化大单位:小单位的数包率=大单位的数 大单位化小单位:大单位的数泌率=小单位的数基本练习:一、想一想,填一填。
1、 在()里填上适当的单位。
一棵树高约100 ( ) 一块橡皮长约4 ( )一只曲别针重约2 ( ) 小明的身高约是138 ( )北京到天津的铁路长120 ( ) 一本数学书的厚约是7 ( )一只猫重2 () (可用实物结合生活经验来判断填写) 马拉松长跑比赛全长约42 ( )一桶花生油重5 ( )一辆货车能载重约10 ( )上海东方明珠电视塔高约468 ( ) 一头大象重4 ( )一盏台灯的高约2 ( )一个同学的体重是25 ()=。
数学三年级上第三单元
加与减知识点一:两、三位数连加的计算方法例:118+104+951.拆分法把118分成100+18,把104分成100+4,把95看成是100-5,先算100+100+100=300,再算18+4-5=17,最后算300+17=317。
即:118+104+95=(11+100+100)+(18+4-5)=317。
2.脱式计算118+104+95=222+95=3173.分步竖式计算先算118+104=222,再算222+95=317。
1 1 82 2 2+1 0 4 + 9 52 2 23 1 74.用一个竖式计算118+104+95=3171 1 81 0 4+ 9 53 1 7*两、三位数连加的计算方法:可以先把前两个数相加,用所得之和再与第三个数相加;也可以把三个数直接列一个竖式计算,从个位加起,哪一位上满十就向前一位进1。
知识巩固:计算127+296+85 248+196+345 6 25+118+302拓展提升:数形结合思想栋梁家在学校东边500米,甜甜家在学校西边,比栋梁家到学校远150米。
甜甜家距离学校多少米?甜甜家与栋梁家的距离是多少米?解答:500+150=650(米)650+500=1150(米)答:小甜甜家距离学校650米,甜甜家与栋梁家的距离是1150米。
知识点二:三位数连减的计算方法三位数连减的计算方法:通常是按照从左到右的顺序进行计算,也就是把前面两个数相减,得到的结果再减去第三个数;也可以先把两个数相加,再用第一个数减这两个数的和。
知识巩固:计算999-368-427 890-217-384 911-523-178知识点三:三位数连减的验算方法三位数连减的验算方法:可以用差和两个减数相加,看结果是否等于被减数。
知识巩固:竖式计算并验算999-368-427 890-217-384 911-523-178知识点四:三位数加减混合运算的计算方法及运算顺序计算方法同上:运算顺序:通常是按照从左到右的顺序依次计算,不论谁在前。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一节:基本的加减法运算
1.1. 加法运算
1.1.1. 加法原理
在加法运算中,两个或多个数相加,结果为总和。
1.1.
2. 加法公式
a +
b = c
1.1.3. 加法的交换律
加法的交换律指的是,数字a与数字b相加的结果等于数字b与数字a相加的结果。
1.1.4. 加法的结合律
加法的结合律指的是,对于三个数a、b、c,无论先加a与b还是先加b与c,结果都是一样的。
1.2. 减法运算
1.2.1. 减法原理
在减法运算中,从一个数中减去另一个数,结果为差。
1.2.2. 减法公式
a -
b = c
1.2.3. 减法与加法的关系
减法运算可以看作是加法的逆运算。
1.2.4. 减法的借位与不借位
在减法运算中,需要根据情况选择借位或不借位的方式。
第二节:数字的比较与排序
2.1. 比较运算
2.1.1. 大于(>)与小于(<)的概念
大于和小于是比较两个数的大小关系的运算符。
2.1.2. 大于等于(≥)与小于等于(≤)的概念
大于等于和小于等于是表示两个数之间包含相等情况的大小关系的运算符。
2.2. 数字的排序
2.2.1. 升序与降序的概念
升序是指从小到大排列,降序是指从大到小排列。
2.2.2. 数字的比较
比较数字大小并进行排序时,需要根据比较运算符的规则进行。
第三节:数字的分解与组合
3.1. 数字的分解
3.1.1. 十位与个位的概念
在一个两位数中,十位数指的是该数字的十位部分,个位数指的是该
数字的个位部分。
3.1.2. 数字的分解方法
将一个多位数按照各位数字的大小进行分解,有助于进行加减法运算。
3.2. 数字的组合
3.2.1. 十位与个位的组合
在进行数字组合时,需要根据各位数字的大小进行合并。
3.2.2. 数字的组合方法
将各位数字按照位置进行合并,可以得到一个多位数。
第四节:数学游戏与趣味练习
4.1. 数学游戏
4.1.1. 游戏规则
设计数学游戏,可以让学生在游戏中灵活运用所学的加减法知识。
4.1.2. 游戏目的
通过数学游戏,培养学生的数学逻辑思维能力和计算能力。
4.2. 趣味练习
4.2.1. 练习内容
设计趣味练习题目,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进行数学计算练习。
4.2.2. 练习方法
通过趣味练习,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增强他们的学习主动性。
结语:
三年级数学第三单元主要涵盖了加减法运算、数字的比较与排序、数字的分解与组合以及数学游戏与趣味练习等内容。
希望学生能够在老师的指导下,认真学习这些知识点,建立扎实的数学基础,为以后的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