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版五年级下册语文《木笛》说课稿三篇
北京版五年级下册语文教案 木笛教学设计
教 了解有多少?生生交流后课件呈现南京大屠杀的画面及配乐:
学
(解说词:1937 年 12 月 13 日日军侵占南京,当时中国的首都南
过 京陷落了。在华中派遣军司令松井石根和第六师团长谷寿夫指挥下,
程 对中国人民进行了长达六周的血腥大屠杀。东京在狂欢,南京却在燃
设 烧;东京在庆功,南京却成了人间地狱。侵华日军把南京变成了屠杀
问题。自读后与同学交流。 集体交流: 课文以“进入终试—拒绝吹奏,取消资格—纪念碑前吹奏悲乐—
破格录取”为线索,32 个自然段分为 3 大部分。第一部分(1—2 自 然段)写乐团招考条件苛刻,经过激烈竞争,木笛手朱丹进入终试。 第二部分(3—23 自然段)朱丹抽到了演奏欢乐的乐曲卡片。为悼念 南京大屠杀遇难者亡灵,他拒绝吹奏,被取消终试资格。第三部分(24 —32 自然段)其中 24—28 自然段是朱丹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碑 前,冒着漫天大雪吹奏悲凉凄切的乐曲,悼念遇难者亡灵。29—32 自然段写的是主考大师也来到纪念碑前,听完朱丹的吹奏后,告诉朱 丹他已经被乐团破格录取。(也可以分为四部分) 默读课文并思考:课文描写什么比较多?有什么叙述特点?
含
2.说一说,此时有什么感受?(生回答)
时
的确,这是一个令人感动并令人深思的故事。现在,让我们一起
间
走进这个故事,走近故事的主人公。
分
二、熟读课文,在体会中读懂终试过程
配
1.正确流利朗读课文,解决字、词、句疑难。 (1)重点生字出示:苛 苟(字形区别)
卡(笔划笔顺)绽 竞 萌 顷(读音) 组词:苛刻 不苟言笑 (2)词语出示:晕染 冷峻 悲戚 歉疚 翩然 苦涩 如泣如诉 曙色萌动 蓓蕾初绽 悲凉凄切 脉管滴血 正襟危坐 不苟言笑 自由读,读准字音“脉管滴血(xiě)”;指名读,想想词语的意思,该 怎么读?练读,读出词语的感情色彩。哪些词语描写了心情、表情? 哪些词语描写了木笛声? (3)句子出示: 他看上去修长、纤弱,一身黑色云锦衣衫仿佛把他也紧束成了一 株梅树; 临近石碑,只见一片荧荧光亮,像曙色萌动,像蓓蕾初绽,像墨 滴在宣纸上无声晕染;
木笛语文课教案
木笛语文课教案木笛教案篇1学习目标:知识目标:学会本课中的生字,理解课文中出现的词语。
技能目标:有感情的朗读课文,体会月色下的美好意境,培养细致的观察能力和良好的语感。
情感目标:感受作者对自然、生命和艺术的热爱和追求,树立保护环境、热爱自然的意识。
教学重点:理解课文内容,感受作者对自然、生命和艺术的热爱和追求,树立保护环境、热爱自然的意识。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难点:理解课文内容,感受作者对自然、生命和艺术的热爱和追求,树立保护环境、热爱自然的意识。
体会作者的表达方法。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教师讲述笛子的历史和文化背景,引导学生了解中华文化的魅力和音乐的韵味。
板书课题:木笛。
二、讲解课文学生快速阅读课文,思考:(1)作者对木笛有着怎样的情感?(2)作者是按照什么顺序来介绍木笛的?(3)木笛的制作过程有哪些特点?教师讲解:作者在第一段中,对木笛的介绍只有一句话:“我有一支笛子,是用一根木头做的。
”这句话简洁明了,却把木笛的特点和作者的情感都表达出来了。
接下来,作者用了三个自然段,详细介绍了木笛的制作过程和音乐特点,这样写的好处是:(1)使文章的内容更加丰富,更有可读性。
(2)更能吸引读者的阅读兴趣,使他们更加关注作者所要表达的内容。
学生讨论:(1)作者为什么要写这篇文章?(2)作者想通过这篇文章告诉我们什么道理?教师小结:这篇文章用清新的笔触、细腻的情感,向我们介绍了一支普通的木笛,却让我们感受到了作者对自然、生命和艺术的热爱和追求,树立了保护环境、热爱自然的意识。
三、巩固练习学生快速阅读课文,思考:(1)作者在文章中提到了哪些人和事物?(2)这些人和事物与木笛有什么关系?教师讲解:作者在第三段中,对一个卖糖葫芦的小贩进行了描写,这样写的好处是:(1)使文章的内容更加丰富,更有可读性。
(2)更能吸引读者的阅读兴趣,使他们更加关注作者所要表达的内容。
学生讨论:(1)作者为什么要写这篇文章?(2)作者想通过这篇文章告诉我们什么道理?教师小结:这篇文章用清新的笔触、细腻的情感,向我们介绍了一支普通的木笛,却让我们感受到了作者对自然、生命和艺术的热爱和追求,树立了保护环境、热爱自然的意识。
《木笛》说课稿之一_五年级语文
《木笛》说课稿之一_五年级语文我说课的内容是第7课《木笛》,这是一篇写人记事的文章。
主要讲了一个乐园在南京招考演员的终试中,主考大人外国音乐大师让木笛演奏员朱丹任选一首乐曲表现欢乐,可朱丹却因为那天是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日不想演奏欢快的乐曲被取消参赛资格,入夜,当音乐大师以纪念碑前听到了朱丹如泣如诉的笛声后又意外录取朱丹的故事,表现了朱丹爱音乐但更爱自己的同胞的美好情怀。
按事情发展顺序和地点转换顺序可以把文章分成三个部分。
基于以上对教材的理解,我制定了以下教学目标: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主要内容。
2、能凭借课文中具体的语言材料,体会朱丹对遇难同胞深切的怀念之情以及对音乐的热爱。
3、激发学生情感,弘扬民族精神教学重点、难点:理解朱丹爱音乐但更爱自己的遇难同胞是学生理解的一个难点。
教学过程:一、课题入手,质疑导入:直接板书“木笛”,让学生读题质疑:围绕木笛课文写了一件什么事?谁的木笛?为什么要用木笛作题目?(因为通过质疑不仅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还可以从中提出有价值的问题,直扣文章中心。
)二、自读思考,整体感知阅读是学生个性化的行为,不应该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
所以,要强化初读,要拿大量的时间让学生沉下心来读书,让学生对文章有个整体的感悟。
1、初读课文,大声自由朗读,让学生读准字音,读通课文。
思考:课文围绕木笛写了怎样一件事?2、再读课文,思考故事发生的起因、经过、结果。
在交流的过程中,引导学生找出“终试在艺术学院阶梯教室进行”“入夜,朱丹向纪念碑走去”这几个不同的地点,把文章分成三段。
三、精读感悟,体会情感1、讲读课文第一段指名读,交流这段主要写了什么内容?重点要让学生从第二自然段的朗读中知道,考试要求苛刻,高手如林,要在这样的应聘中脱颖而出是非常不容易的。
过渡语:经过严苛的两轮考试后,每种乐器只剩两名乐手,而木笛演奏员只需一名,主人公朱丹是怎样对待接下来的考试的呢?2、讲读第二段(1)指名说第二段主要讲了什么内容?(2)自由读课文,说说你觉得朱丹是个怎样的人?你是从哪些词句中感受到的?这儿重点要让学生理解三点。
《木笛》教学教案优选份
《木笛》教学教案优选份《木笛》教学教案 1叶圣陶提出“就教学而言,精读是主体略读只是补充;但是就效果而言,精读是准备,略读才是应用;略读指导需要提纲挈领,期其自得。
”的思想。
本设计着这一思想在选读课的操作模式上下功夫,从大问题、大背景入手,放手让学生自己学习。
紧扣这悲凉凄切的笛声,捕捉令人感动的画面,让学生走进文本,去感受其中的情,深深地体味朱丹的爱国情怀。
【教学目标】1.运用“要素法”简要明了地概括故事情节。
2.在画面中感悟人物的人格魅力;在感情朗读中体会文中情感。
3.了解南京__这段历史,铭记__,培植民族气节。
【教学重点】在画面中感悟人物的人格魅力;在感情朗读中体会文中情感。
【教学过程】一、谈话导入1.看图片,了解屈辱历史。
2.过渡:有些东西我们不能忘记,也不该忘记。
这一幅幅图片都记录着一段充满屈辱的历史,一段痛苦的记忆。
今天,我们学的《木笛》也叙述着一段让我们永远不能忘却的历史!二、整体感知1.同学们已经预习了课文,现在请你再次快速默读课文,找一找文章中哪些画面让你不能忘却?(随机板书)2.谁能根据同学们的交流,老师的板书,简单地概括一下课文的主要内容?(要求运用“要素法”概括故事情节,语言力求简洁清晰)三、潜心会文(一)抓“紧张画面”,悟“放弃”1.找出最“紧张的'画面”。
2.预设:朱丹拒绝演奏,和大师对话的画面。
3.选择添加朱丹和大师的对话提示语,体会朱丹痛苦的放弃。
(二)抓“感动画面”,悟“笛声”1、过渡:入夜,南京城开始飘雪,朱丹披着雪花,向南京__遇难同胞纪念碑走去,他看到了什么呢?(深情范读)(1)朱丹看到了什么?(生__发言)这样一个下雪的夜里,这么多的孩子,自发聚集起来,祭奠遇难同胞,内悼__,共忆__。
他又看到了什么?(想象说话)此时的朱丹,百感交集,于是小心地从绒套中取出木笛演奏起来。
让我们用“二重读”的方式把“笛声”读出来吧。
(2)如果你是在场的其中一个孩子,你能听懂这如泣如诉的笛声吗?出示:笛声悲凉凄切,犹如脉管滴血,这如泣如诉的笛声正在向人们倾诉着:(试着用上以下词语:遇难同胞告慰亡灵__战争和平。
优秀课例7《木笛》教学设计
优秀课例7《木笛》教学设计优秀课例7《木笛》教学设计作为一位杰出的教职工,时常需要用到教学设计,教学设计是一个系统化规划教学系统的过程。
那么你有了解过教学设计吗?下面是小编整理的优秀课例7《木笛》教学设计,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优秀课例7《木笛》教学设计1教学目标:1、抓朱丹的语言、动作、神态等反复揣摩,感悟他用“笛声”在如泣如诉内心的情怀。
2、做好课前准备,多方面收集资料,适时在课中使用资料。
3、通过“读写拓展”等生动倾情的言语实践活动,发展历练语言。
4、在读中提升情感,唤起对南京大屠杀刻骨铭心的痛楚,体会木笛手朱丹的爱国之情。
教学难点:朗读课文,了解课文内容,结合资料体会朱丹的爱国之情。
教学重点:能够结合上下文理解难句的含义。
教学过程:一、整体入手,导入课文。
回顾课文的主要内容,复习概括课文主要内容的方法。
二、精度感悟。
1、课文到底是用怎样的语句来描写朱丹演奏的那一曲木笛声的呢?2、能不能用文中的四字词语来形容他的笛声?(悲凉凄切、脉管滴血、翩然回旋、如泣如诉)3、指导朗读,想象笛声。
4、听着这样的笛声,你有什么话想问问朱丹?5、引出:南京大屠杀A、交流自己搜集的资料。
B、师适当补充资料,增强学生的感受。
6、过渡:孩子们,这是国耻啊,七十多年前的那一幕幕仿佛又浮现在我们的面前,日本帝国主义任意践踏我们中国人的生命。
朱丹想到今天是我们中华民族的悲痛之日,他又怎么能演奏出欢快的乐曲呢?7、引入拒绝演奏:“看过卡片……私语起来。
”问:只是一个什么句子?用什么来比喻什么?这个比喻恰当吗?为什么?8、朗读大师和朱丹之间的对话:你怎样理解朱丹的做法,你感受到了什么?角色转换:(如果你是朱丹)问:朱丹,此时此刻,你就不为你的前途但用吗?你经过了初试、复试,今天终于到了终试,你就这么放弃了吗?方法总结:你是通过什么把朱丹的内心世界了解得这么深刻的?人物的语言、神态、动作对于了解一个人的情感的重要性。
部编人教版语文五年级上册14《木笛》优质课说课稿
部编人教版语文五年级上册14《木笛》优质课说课稿一. 教材分析《木笛》是人教版语文五年级上册的一篇课文。
这篇课文讲述了一个关于民族文化和传统的故事。
故事主要围绕一个年轻的木匠,他以制作木笛为生,并通过制作木笛来传承民族的文化和传统。
故事描述了他的制作过程,以及他在制作过程中所面临的困难和挑战。
通过这个故事,学生可以了解到我国民族文化的丰富多样性和传统文化的传承。
二. 学情分析五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阅读理解能力,能够理解课文的基本内容和主题。
然而,由于年龄和认知水平的限制,他们在理解一些文化和传统方面可能还存在一定的困难。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课文,体会作者想要传达的思想和情感。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正确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的基本内容和主题。
2.过程与方法:学生通过阅读课文,培养阅读理解和思考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生能够了解我国民族文化的丰富多样性和传统文化的传承,增强对传统文化的认同感。
四. 说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学生能够正确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的基本内容和主题。
2.教学难点:学生能够深入理解课文,体会作者想要传达的思想和情感,了解我国民族文化的丰富多样性和传统文化的传承。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在教学过程中,我将采用问题驱动法和情境教学法。
问题驱动法可以帮助学生主动思考和探索,培养他们的阅读理解和思考能力。
情境教学法可以通过设置具体的情境,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感受课文中的文化和传统。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通过引导学生回顾上节课的内容,激发他们对本节课的兴趣。
2.自读课文:学生自主阅读课文,理解课文的基本内容和主题。
3.讲解课文:对课文进行详细的讲解,帮助学生深入理解课文,体会作者想要传达的思想和情感。
4.小组讨论:学生分组讨论,分享对课文的理解和感受,互相学习和交流。
5.情境教学:设置具体的情境,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感受课文中的文化和传统。
6.总结与反思:对本节课的学习进行总结,引导学生反思自己的学习过程和收获。
2019年(春)五年级语文下册《木笛》教案2 北京版
2019年(春)五年级语文下册《木笛》教案2 北京版教学目标:1.结合上下文和搜集的资料理解朱丹在考场上为什么放弃终试,后来为什么又被破格录取。
2.能够结合上下文理解难句的意思。
3.能分角色朗读课文,体会木笛手朱丹的爱国之情,知道在任何时候都不要忘记祖国的历史。
教学重点:结合上下文和搜集的资料理解朱丹放弃终试和被破格录取的原因,体会他深深的爱国之情。
教学难点:结合上下文理解难句(课后2题)的意思。
教学准备:1.电脑课件(图片、重点词句)2.课前准备:独立搜集有关南京大屠杀的资料,整理之后在小组中进行交流。
教学过程:一、复习导入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第9课,大家齐读课题通过上一节课的学习,谁来说一说课文主要写了一件什么事?指生回答后,出示课件:主要内容,学生读一读。
二、自主学习朱丹的故事情节曲折、生动感人。
请看自学提示:(课件:在考场上,朱丹为什么放弃终试?后来为什么又被破格录取了?画出相关语句,边读边想,简单写写批注。
选择感受最深的情景,有感情地读一读。
)审题:读一读要求,说说让我们做什么。
再按要求学习。
三、共议交流才华横溢的木笛手朱丹经过初试、复试的激烈竞争,进入了终试,谁先来读读给你感受最深的情景,然后再谈谈你的体会。
(一)在考场上放弃终试,被取消考试资格(学生可能先谈拒绝演奏欢乐曲目,也可能直接谈到放弃考试,被取消考试资格。
如果先谈到21、22自然段——放弃考试被取消考试资格。
则追问:朱丹为什么放弃考试。
从而引导到朱丹拿到考题后的表现)1、拒绝演奏欢乐曲目依据学生谈到的内容,相机出示9、10 两个自然段:(1)估计学生能结合“悲戚”体会到:在这个令人悲痛的日子里,抽到这样的考试题,朱丹很难过,沉痛的心情使他无法演奏欢乐的曲目;也可能结合朱丹的动作、语言体会到:他不想演奏欢乐曲目的歉意和对考官的尊重。
(随学生发言将重点词句变色)(2)对于“这轻轻一句话,犹如闷雷在会场爆裂……”的初步理解。
引导1:为什么“这轻轻的一句话”却犹如闷雷爆裂?(这样的考试怎么会允许换题呢?考生怎么能提出这样的要求呢……)引导2;“一时间,所有考官都窃窃私语起来”,想象一下:他们可能会说些什么呢?(他为什么提出了这个要求呢?怎么能换题呢?……)(3)指导朗读:朱丹拿到考题后的表现,让所有的考官震惊,应该怎样读这一部分呢?自由读指名读师读11自然段(过了一会儿,大师冷峻地问“为什么?”)谁来回答我?——师生合作朗读11~16自然段。
部编人教版语文五年级上册14《木笛》课堂说课稿
部编人教版语文五年级上册14《木笛》课堂说课稿一. 教材分析《木笛》这篇课文,讲述了一个关于民族感情的故事。
课文通过描述主人公小男孩木笛,在民族灾难面前,坚定信念,用木笛吹奏出感人至深的乐曲,表达了对祖国的热爱和对民族音乐的执着追求。
这篇课文内容丰富,情感真挚,富有感染力,适合五年级学生阅读。
通过学习这篇课文,学生可以深入了解民族音乐的魅力,培养对民族文化的尊重和热爱之情。
二. 学情分析五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阅读能力和理解能力,对于课文内容能够进行初步的分析和解读。
但学生在民族文化和音乐方面的知识储备相对较少,需要在教学过程中进行引导和补充。
此外,学生对于情感的体验和表达能力有待提高,通过本课的学习,可以培养学生的情感共鸣和表达能力。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课文内容,理解民族音乐在故事中的重要作用,学会课文中出现的生字词。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提高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民族音乐的魅力,培养对民族文化的尊重和热爱之情,激发学生热爱祖国、热爱生活的情感。
四. 说教学重难点1.重点:课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民族音乐在故事中的作用。
2.难点:民族音乐文化的内涵,学生情感的体验和表达。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1.教学方法:采用自主学习、合作探讨、情景教学、情感教育等方法,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课文内容,感受民族音乐的魅力。
2.教学手段:利用多媒体课件、音乐素材、图片等教学资源,丰富教学手段,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参与度。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通过播放民族音乐,引起学生对民族音乐的兴趣,进而引入课文《木笛》。
2.自读课文:学生自主阅读课文,理解故事情节,体会人物情感。
3.合作探讨:分组讨论,分析课文内容,探讨民族音乐在故事中的作用。
4.教师讲解:针对学生的讨论结果,进行讲解,补充民族音乐文化的内涵。
5.情感体验:引导学生进行情感体验,分享自己在课文中的感悟和感动。
北京版五年级下册语文《木笛》说课稿
北京版五年级下册语文《木笛》说课稿一、教材参考与分析本节课的主要教材是北京版五年级下册语文,课文为《木笛》。
通过阅读这篇文章,学生可以了解九州故事“九州是一首歌”中主人公范蠡的形象,感知范蠡用心制作木笛的情感与技艺,体验“不拘一格降人才”的思想,并通过朗读、朗诵和试笛,领略诗歌和音乐的魅力,提高自己的审美素养。
二、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了解《木笛》课文中主人公范蠡的形象和特点,感知他用心制作木笛的情感与技艺。
•理解课文中“不拘一格降人才”思想,体验它的魅力。
•熟悉课文,能够流畅准确朗读、朗诵和试笛。
2.能力目标•培养学生音乐和朗诵的欣赏能力。
•提高学生的朗读和朗诵能力,培养优美的语音语调。
•培养学生“不拘一格降人才”的批判思维能力。
3.情感目标•爱好文艺,热爱音乐和诗歌,领略中华传统文化的魅力。
•感悟“不拘一格降人才”的思想,树立自信心和创新精神。
三、教学重难点本节课的重点是教授《木笛》这篇文章,介绍其中的主人公范蠡和他制作木笛的过程。
难点在于如何让学生感受到文章中“不拘一格降人才”的思想,以及如何让学生通过朗读、朗诵和试笛来领略诗歌和音乐的魅力。
四、教学准备•教案、黑板、笔、教材。
•木笛、音乐、朗诵音频。
五、教学过程1. 导入(5分钟)教师播放音乐,并向学生介绍音乐表演的重要性,简单讲解本节课的教学内容和目标,为学生创设良好的学习氛围。
2. 新授(30分钟)a.阅读课文学生围绕“范蠡制木笛”这一中心,共同理解课文。
教师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采用分段朗读或分组朗读的形式,让学生准确流畅地朗读、理解每段文章。
b.介绍主人公范蠡通过解释范蠡的背景和其在“九州故事”“九州是一首歌”中的角色,解释“不拘一格降人才”的思想及其对今天的启示,让学生逐渐理解范蠡这个人物和他创新的精神。
c.学习制作木笛让学生模仿课文中的制笛过程,使用所准备的木笛材料和工具,亲手制作笛子。
学生的试笛记录,可以制成图表或照片,以帮助学生回忆制作过程和充分发挥创新精神。
北京版五年级语文下册9.木笛 课件
精读领悟
品读第一部分
写乐团招考条件苛刻,经过激 烈竞争,木笛手朱丹进入终试。
精读领悟
品读第二部分
朱丹是在什么情况下放弃了考试?为什么放弃?
朱丹已经进入到终试了,他抽 到了演奏欢乐的曲目,但12月31日 这一天是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袍纪念 日,他不想演奏欢乐的曲目,而被 取消考试资格。
精读领悟 从这部分对话中你知道了什么?
在朱丹的心里,这是一 种永远的痛,这是作为每 一个中国人都应感受得到 的耻辱的痛。
精读领悟
就是这样的日子里,当朱丹接 到这张卡片时,他是怎么说的 ?请你读一读有关段落。
看过卡片,朱丹眼里闪过一 丝悲戚,沉默片刻之后,他向 主考席深深鞠了一躬,然后抬 起头,歉疚地说:“请原谅, 我可以不演奏欢乐的曲目吗?
课堂总结
《木笛》这篇课文讲的是才华横溢的木笛手朱 丹经过初试、复试的激烈竞争,进入了终试, 因为当天是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日,他拒 绝演奏欢乐的曲子而被取消考试资格;晚上, 他在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碑前吹奏悲凉凄 切的乐曲悼念亡灵,又被在场的音乐大师破格 录取。表现了木笛手朱丹深深的爱国情怀。
初读感知
出示 生词
晕染 冷峻 悲戚 歉疚 翩然 苦涩 如泣如诉 曙色萌动 蓓蕾初绽 悲凉凄切 脉管滴血 正襟危坐 不苟言笑
理解 词语
初读感知
晕染:光影色泽模糊的部分。 悲戚:哀痛忧伤。 如泣如诉:好象在哭泣,又象在诉说。形容声音悲切。 曙色萌动:破晓时光的景色,从天边弥漫开来。 蓓蕾初绽:花儿刚刚绽开花骨朵,即将开放。 悲凉凄切:悲哀凄凉。 正襟危坐:整一整衣服,端正地坐着。形容严肃或拘谨 的样子。 不苟言笑:不随便说笑。形容态度庄重严肃。
9.《木笛》
北京版-五年级语文下册
北京版五年级下册语文教案 木笛 3教学设计
1)说自己感动的原因。
2)交流。
3)动笔写下自己想说的话。
六、总结升华:【2】
1、师:朱丹有一颗爱国心,孩子们从小心怀祖国。我们每个人都应该记住这个充满耻辱的日子,在心里装上国耻,装上遇难的同胞!
2、课件出示:铭记国难,不忘国耻!
学生齐声呐喊。
七、作业:写一则读后感。
鼓励学生运用多种方法,灵活理解词语。
总第3页
教
学
过
程
︵
含
时
间
分
配
︶
教学内容及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肃。
悲戚 :悲痛哀伤。
歉疚:歉意,愧疚
窃窃私语:背地里小声说话。
果断:有决断,不犹豫
曙色萌动:破晓时光的景色,从天边弥漫开来。
脉管滴血:指血液一滴滴地滴落。
翩然回旋:自由地飞来飞去。
鞠躬
6、交流:课文写了朱丹的什么事?
3、学习生字。
1)字形指导。
襟:左边是衣字旁。
躬:身做偏旁,横不出头。
碑:注意右边的笔顺。第六笔是撇。
焰:注意右边的笔顺笔画。
2)结合新义组新词。
3)形近字练习。
苛 阶 苟 鞠 躬 疚 谅 碑 焰 翩
河 价 拘 菊 躺 病 晾 啤 馅 篇
柯 芥 驹 掬 躯 疤 掠 脾 掐 骗
5、说说下列词语的意思。
1、交流原因,板书:12月13日——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日。
师:因为今天是个特殊的日子,每一个中国人都不应该忘却的日子。
2、课件出示出示:
南京大屠杀是日本帝国主义在中国犯下的滔天罪行。这场大屠杀持续了40多天,近1000个小时,大约60000分钟,屠杀了近300000人,大约是每分钟杀6个人。
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上册《14.木笛》说课稿
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上册《14.木笛》说课稿一. 教材分析《14.木笛》是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上册的一篇课文。
这篇课文讲述了一个关于民族音乐的故事,通过主人公小木匠的成长历程,展现了民族音乐的魅力和传承。
课文语言优美,情节引人入胜,富有教育意义。
在本课的学习中,学生可以感受到民族音乐的独特魅力,增强对传统文化的认识和热爱。
二. 学情分析五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阅读能力和理解能力,对于故事性的课文兴趣浓厚。
但是,对于民族音乐方面的知识,他们可能了解不多。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引导学生了解民族音乐的特点,感受民族音乐的魅力。
同时,学生可能对课文中的某些词语和句子理解起来有一定难度,需要在教学中加以引导和解释。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能够正确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的大意,了解民族音乐的特点。
2.过程与方法:通过阅读课文,学会欣赏民族音乐,提高音乐素养。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传统文化的热爱,增强民族自豪感。
四. 说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正确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大意,了解民族音乐的特点。
2.教学难点:感受民族音乐的魅力,对课文中的某些词语和句子进行理解。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在教学过程中,采用情境教学法、引导发现法、分组讨论法等多种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他们的阅读理解和欣赏能力。
同时,运用多媒体手段,如音乐、图片等,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课文内容,感受民族音乐的魅力。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通过播放一段民族音乐,引导学生进入学习情境,激发学生对民族音乐的兴趣。
2.阅读理解:让学生自读课文,理解课文大意,对课文中的某些词语和句子进行解释和引导。
3.欣赏与讨论:让学生分组讨论,谈谈自己对民族音乐的看法,感受民族音乐的魅力。
4.总结提升:引导学生总结课文内容,了解民族音乐的特点,培养对传统文化的热爱。
七. 说板书设计板书设计如下:《14.木笛》•民族音乐的故事–小木匠的成长历程–民族音乐的魅力和传承八. 说教学评价教学评价主要通过以下几个方面进行:1.学生朗读课文的情况,是否正确、流利、有感情。
小学五年级语文木笛教案(七篇)
小学五年级语文木笛教案(七篇)小学五年级语文木笛教案(精)一小学五年级语文木笛教案(精)六这是我第一次参与军训,感觉挺简单的。
这次军训只有两天,是去的园山。
到了基地,换上军装,每人领了一瓶水。
段教官介绍了一下基地之后,就开头了第一天上午的训练。
第一天上午主要是练习队列队形。
这对于我来说不是很困难。
中午吃饭时的,要是吃饭时时候讲话的话那就没有饭吃了。
第一天下午又有一个“吸管建塔“的竞赛,就是用吸管建塔,看谁的塔建得最稳、最美。
我们虽然没有拿到第一名,但我们拿了纪律第一还是不错滴。
其次天有一个“闪电报数“,先是选出20名“钢铁战士“声音肯定要有气概,但我在“吸管建塔“喊加油时声音有点哑,所以没选上,只当了拉拉队。
在我们拉拉队排练时,我听到段教官说了一句:“我以前也带了一个五(3),是大浪小学的,他们的时间是1秒50!“不是吧!1秒50!那得多快啊。
竞赛时,我们班以3秒多的时间获得了第一,之前宣布2、3名时,都没我们班,赵一就说没盼望,我立即反对:“我们班肯定是第一!“我只是兴奋一下士气而已,没想到我的乌鸦嘴说中了。
闪电报数完了以后是“领导力与责任心“我们班推选了钟毅和吴雅丹当首领。
先是总教官让我们前一天学的东西,我也觉得没什么难的,可之后我发觉有人做错一个动作就要让首领跑一圈(200米)我们班有20多个错了,意味着首领要跑20多圈,看着奔驰的首领,我哭了,之后台上的张领导说了句:“只要成认错误,你们班的首领就能够不跑。
“张领导说完,我们班许多人举了手说:“对不起,我错了。
“那个场面非常温馨。
两天的军训很快就完毕了,在“结营仪式“上,我们班是优秀班级,得到了一面锦旗。
小学五年级语文木笛教案(精)七我班现有学生59名,百分之八十的学生学习比拟自觉,尚有百分之二十的学生学习主动性不够强。
五年级是小学生活学习最重要的一年。
所以依据本班实际状况,结合新《纲要》与《学校工作规划》,我班制订了如下工作规划。
一、班级存在的主要问题和缘由:(一)问题:从上学期末测试的状况看,我班存在的主要问题是: 1.学生为实现目标而努力的程度不够。
北京版语文五下《木笛》word教案1
小说类阅读题专题教案教学内容:小说阅读题的答题技巧(人物形象)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明确小说阅读的考点,复习并总结小说类阅读题有关小说人物方面的答题技巧。
2、过程与方法:讲练结合,熟练掌握考点的答题模式。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生感受并学习小说中主人公的优良品质。
教学重难点:人物形象的揣摩教学时间:一课时教学方法:讨论法、讲练结合法教学策划:一、引入伴随着优美的旋律,我们聆听了这首优美的歌曲。
是呀,“阳光总在风雨后”,在此,我诚挚地祝愿大家都能决胜高考,都能拥抱属于自己的一缕阳光。
在语文高考试题中,主要有基础题、阅读题和作文题,你们哪一种题型的得分率最低呢?是呀,阅读题的分值就占了全卷总分的40%,。
这节课我们就来探讨复习现代文阅读内容之一的小说类阅读题的答题技巧。
二、我们先来明确小说阅读的考纲考点:三、小说有三要素,是哪些呢?(细节描写:更细腻地展示人物某一特征。
)四、人物形象的揣摩。
既然小说是以塑造人物形象为中心的。
因而命题者自然会从人物这一角度设置试题,下面我们就一起来回顾一下有关小说人物方面的解题技巧。
1、常见题型首先是常见题型,从人物的角度命题,一般有以下三种题型:①指认小说对人物进行描写的具体方法,②概括指出人物的性格特征,③对文中人物进行客观公正的评析(包括作者自身对人物的态度和读者对人物的评价)。
2、解题方略面对这些题型,我们该如何解答呢?一般可从四方面揣摩:第一,重视小说中人物的身份、地位、经历、教养、气质等,因它们直接决定着人物的言行,影响着人物的性格。
如陈奂生是一个才解决了温饱问题的漏斗户主,所以难免会在住一宿招待所花了他两顶帽子的钱时表现出狭隘自私的性格。
第二,通过人物的外貌、语言、行动、心理描写揭示人物的思想感情和性格特征。
如孔乙已面对一群小孩子给他要茴香豆时说的话也是:“不多不多,多乎?,不多也”,这就表现了他迂腐的性格。
第三,小说里的人物都是在一定的历史背景下活动的,所以分析人物就应把他们放在一定的社会历史背景下去理解。
《木笛》教学设计5篇
《木笛》教学设计《木笛》教学设计5篇作为一名教师,就难以避免地要准备教学设计,教学设计要遵循教学过程的基本规律,选择教学目标,以解决教什么的问题。
那么教学设计应该怎么写才合适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木笛》教学设计,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木笛》教学设计1教学目标:1、抓朱丹语言、动作、神态等反复揣摩,感悟他用“笛声”如泣如诉内心的情怀。
2、领悟人物精神与事物品格喻指的高度统一。
3、在读中提升情感,唤起对南京大屠杀刻骨铭心的痛楚,提升不忘历史的民族责任感。
教学过程一、聆听生命心曲师:这节语文课,我们继续随着作者赵恺先生的思绪,再次走进手握木笛的青年朱丹,走进朱丹的内心世界。
通过初读课文,我们了解到朱丹由于拒绝吹奏欢快的乐曲挥泪离开考场,而当他面对一片莹莹烛光时,他却伫立雪中,尽情地吹奏起来,那么课文是用怎样的语句来描写朱丹吹奏的那一曲木笛声呢?请同学们快速浏览课文,找一找,画一画,品一品。
(指向如泣如诉的乐声,直达人物心灵)回答范围:“笛声悲凉凄切,犹如脉管滴血。
寒冷凝冻着这声音,火焰温暖着这声音。
坠落的雪片纷纷扬起,托着笛声在天地间翩然回旋”孩子们在静静地倾听,他们似乎听懂了这如泣如诉的笛声。
师:评价,应对学生发言,从内容的准确,朗读的流利,情感的传递等角度予以引领。
师:真是慧眼识珠,如果我们继续将句子读薄,将描写笛声的语句读成几个词,你认为哪些词最能代表这首木笛曲?生:(回答)师:看来,我们拥有高度的共识。
请看屏幕(悲凉凄切、脉管滴血、翩然回旋、如泣如诉)师:谁来字正腔圆,字字入心地读读这四个词。
生:(回答)师:词语是能够传递情绪的,它还带有母体语句所特有的情感色彩,请你用心的听,静静地想,你一定会听到许多意想不到的声音。
请闭上眼睛,用心倾听、想象。
(师读)师:你好象听到了怎样的木笛声?生:汇报同时请他们把感情带入句子中。
师:最后落在“如泣如诉”泣::(板书“诉”)师:是的,这流着泪的,款款倾诉的笛声在南京城飘雪的夜空中回旋,你们听到了,我们大家都听到了,让我们一起很有感觉的把我们的情绪、感觉递进这些词语中,再来读一读这四个词语。
部编版小学语文木笛优质课教案教学设计
课外阅读《木笛》教案教学目标:1、依据笛声,感受朱丹用笛声倾诉的情怀,了解朱丹这一人物形象。
2、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怀,弘扬朱丹不忘历史,铭记国耻的民族精神。
3、学会摘抄词语句子,学会写读后感。
教学重点:摘抄积累词句。
教学难点: 学会写读后感。
教学时间:一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学好语文,首先要学会读书,读书不做读书笔记犹如雨点落入大海,无影无踪。
做读书笔记虽然费点时间,但是好处颇多:勤作读书笔记可以帮助我们进一步领会和记忆读过书的内容;可以培养独立思考和分析问题的能力;可以丰富知识,积累资料,还可以提高写作能力。
今天我们就以《木笛》这课为例,一起来学习怎样中与欧豪读书笔记。
二、新授(一)1、自由朗读课文,想想这篇文章的主要内容?2、默读课文用,__画出你积累的词语,用~~~线画出你感触最深的句子并体会体会。
苛刻纤弱悲戚伫立晕染冷峻沉寂正襟危坐不苟言笑曙色萌动蓓蕾初绽脉管滴血如泣如诉窃窃私语翩然回旋句子:话音未落,从一排腊梅盆景中站起一个人来,他看上去修长、纤弱,一身黑色云锦衣衫仿佛把他也紧束成了一株梅树。
衣衫的梅花,仿佛开在树枝上。
看过卡片,朱丹眼里闪过一丝悲戚。
沉默片刻之后,他向主考席深深鞠了一躬,然后抬起头,轻轻地说:“请原谅,我可以不演奏欢乐的乐曲吗?听到这句话,朱丹的眼中顿时涌出苦涩的泪水。
他向主考席鞠了一躬,把抽出木笛小心地放回绒套,转过身,默默地走了。
临近石碑,只见一片荧荧光亮,像曙色萌动,像蓓蕾初绽,像墨滴在宣纸上无声晕染。
走近一看,竟是一个由孩子组成的方阵。
有大孩子,有小孩子;有男孩子,有女孩子;他们高矮不一,衣着不一,显然是自发聚集起来的。
他们的头上、肩上积着一层白雪,仿佛一片幼松林。
每个孩子手擎一支红烛,红烛流淌着红宝石般的泪。
书籍好比一架梯子,它能引领人们登上文化的殿堂;书籍如同一把钥匙,它将帮助我们开启心灵的智慧之窗;书籍犹如一条小船,它会载着我们驶向知识的海洋。
他们的头上、肩上积着一层白雪,仿佛一片幼松林。
语文阅读材料《木笛》教案
语文阅读材料《木笛》教案教案标题:《木笛》语文阅读材料教案教学内容:阅读理解、文学赏析教学目标:1. 能够理解并把握文本的大意和细节;2. 能够理解并分析文学作品的主题和情感表达;3. 培养学生对文学作品的赏析能力;4. 提升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和字词积累能力。
教学重点:1. 了解《木笛》的故事情节和主题;2. 分析文学作品中的人物形象和心理活动;3. 理解作者通过《木笛》表达的情感和思考。
教学难点:1. 探究《木笛》中的主题和作者的情感;2. 分析文学作品中的修辞手法和意义。
教学准备:1. 复印《木笛》的文本材料;2. 预先解读《木笛》的内容和主题;3. 准备相关的阅读理解题目和文学赏析问题。
教学过程:步骤一:导入(5分钟)1. 引入《木笛》的背景和作者简介,激发学生对文学作品的兴趣;2. 让学生尝试预测《木笛》的主题和故事情节。
步骤二:阅读理解(15分钟)1. 让学生分组阅读《木笛》的文本材料,并回答相关的阅读理解题目;2. 收集学生的答案,进行讨论和解析;3. 学生可以相互补充和讨论对文本的理解和疑问。
步骤三:文学赏析(20分钟)1. 引导学生分析《木笛》的主题和情感表达,如友情、童真、成长等;2. 分析文学作品中的人物形象和心理活动,如小明和小红的关系、小明的心情变化等;3. 分析文学作品中的修辞手法和意义,如比喻、拟人等;4. 提问学生对文学作品的感悟和思考。
步骤四:课堂练习(10分钟)1. 给学生布置一些练习题目,检验学生对《木笛》的理解和分析能力;2. 学生互相交流答案,并进行讨论和解析。
步骤五:课堂总结(5分钟)1. 总结《木笛》的故事情节和主题;2. 总结《木笛》中的人物形象和情感表达;3. 总结学生对文学作品的赏析能力和阅读理解能力的提升。
教学延伸:1. 邀请学生自主阅读其他文学作品,加深对文学赏析的训练;2. 学生可以尝试自己创作一篇类似的文学作品,练习表达能力和文学创作能力。
《木笛》教案
《木笛》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整体感知课文,把握故事情节。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受朱丹用笛声倾诉的情怀,了解朱丹这一人物形象。
3、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感,弘扬朱丹不忘历史,铭记国耻的民族精神。
教学重点感悟朱丹用如诉如泣的笛声倾述情怀,体会朱丹的爱国热情和民族精神。
教学难点根据课文内容,展开想象,联系上下文感悟笛声寄托的哀思,体会朱丹悲戚的情感世界。
教学准备1、课件2、搜集有关南京大屠杀的资料教学过程:一、导入,了解故事1、板书课题,读题。
2、有“木笛”到“朱丹”“朱丹轻轻走进屋,小心地从绒套中取出木笛。
”“他向主考席鞠了一躬,把抽出的木笛小心地放回绒套……”“朱丹伫立雪中,小心地从绒套中取出木笛吹奏起来。
”“朱丹的手中,紧紧握着木笛。
”根据提示,了解故事内容。
考场上拒绝演奏广场上尽情吹奏根据板书说说课文主要内容二、理解对话,体会真情1、初读对话,知晓原因。
2、12月13日,你知道南京大屠杀吗?(播放课件:南京大屠杀图片资料)看过视频,你现在是什么心情?(愤恨、难过、悲伤、悲戚)3、让我们来看一组数据(出示课件:屠杀持续40多天,近1000个小时,大约60000分钟,屠杀了30万人。
)带着你的感觉读。
(这就是震惊中外、惨绝人寰的南京大屠杀!这一个个数字是被中国人的鲜血染红的,这一个个数字背后就是一个个同胞的生命啊!这一天是中国人民的-----耻辱)4、在这样的日子里,朱丹的眼前仿佛出现了南京大屠杀那悲惨的一幕幕,想到那些无辜被害的同胞,他又怎能吹奏欢快的曲目呀!课件出示:看过卡片,朱丹眼里闪过一丝悲戚。
听到这句话,朱丹的眼中顿时涌出苦涩的泪水。
(男儿有泪不轻弹,只是未到伤心处。
一边关系着自己的前途命运,一边是国耻仇恨,朱丹做出拒绝演奏的决定,内心是怎样的?是多么的(痛苦),但又是多么的(坚定)。
)师指导分角色朗读。
(痛苦的并坚定地读)三、聆听笛声,感受心声1、不忘国耻,放弃前途。
他的内心能向谁倾诉呢?天渐渐黑下来,老天仿佛也悲伤落泪,纷纷扬扬的雪花从空中飘落,不知不觉他来到了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碑前。
北京版五年级下册语文《木笛》说课稿三篇
北京版五年级下册语文《木笛》说课稿三篇【导语】《木笛》是一篇写人记事的文章。
主要讲了一个乐园在南京招考演员的终试中,主考大人外国音乐大师让木笛演奏员朱丹任选一首乐曲表现欢乐,可朱丹却因为那天是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日不想演奏欢快的乐曲被取消参赛资格,入夜,当音乐大师以纪念碑前听到了朱丹如泣如诉的笛声后又意外录取朱丹的故事,表现了朱丹爱音乐但更爱自己的同胞的美好情怀。
准备了以下教案,希望对你有帮助!篇一《木笛》是一篇记事写人的文章。
是江苏作家赵恺《木笛》的三部散文小说中的第一部。
是北京版课改实验教材小学语文第十册第三单元第一篇课文,作为精读课文,分两教时上的。
在人教版中是第九册中的选读课文。
原来,就是打算替换《狼牙山五壮士》的课文。
后因网络关于取消《狼牙山五壮士》一课的反对声过高,才保留了《狼牙山五壮士》,而把《木笛》当作选读课文保留的。
这篇课文是很多名家都爱上的一篇好课文。
课文描写才华横溢的木笛手朱丹到乐团参加终试时,因为当日正值“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日”,拒绝吹奏欢乐的乐曲而被取消考试资格,后来又被破格录取的感人故事。
我把它作为一教时来学习。
根据我的理解,遵循略读课文和本课的特点,决定以感情线贯穿全文,在策略上采用抓住重点句,回环学习,在理解和感情上不断增量的办法。
教学目标:1、学会快速浏览课文并概括课文主要内容的方法。
2、反复揣摩朱丹的语言、动作、神态等语句,感悟他爱国的情怀。
3、感受朱丹的人格魅力,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
教学过程:一、开门见山直接揭题1、出示课题《木笛》。
图片解释木笛。
2、根据课题,你可以提哪些问题?(简单归纳)3、那么让我们走进课本,聆听那是这样的一个故事?二、初读课文初知大意1、自由大声朗读课文,思考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情?三、直奔笛声,正确朗读笛声1、课文是用怎样的语句来描写朱丹吹奏的那一曲木笛声呢?请同学们快速朗读课文,找一找,画一画。
“笛声悲凉凄切,犹如脉管滴血。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北京版五年级下册语文《木笛》说课稿三篇
《木笛》是一篇记事写人的文章。
是江苏作家赵恺《木笛》的三部散文小说中的第一部。
是北京版课改实验教材小学语文第十册第三单元第一篇课文,作为精读课文,分两教时上的。
在人教版中是第九册中的选读课文。
原来,就是打算替换《狼牙山五壮士》的课文。
后因网络关于取消《狼牙山五壮士》一课的反对声过高,才保留了《狼牙山五壮士》,而把《木笛》当作选读课文保留的。
这篇课文是很多名家都爱上的一篇好课文。
课文描写才华横溢的木笛手朱丹到乐团参加终试时,因为当日正值“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日”,拒绝吹奏欢乐的乐曲而被取消考试资格,后来又被破格录取的感人故事。
我把它作为一教时来学习。
根据我的理解,遵循略读课文和本课的特点,决定以感情线贯穿全文,在策略上采用抓住重点句,回环学习,在理解和感情上持续增量的办法。
教学目标:
1、学会快速浏览课文并概括课文主要内容的方法。
2、反复揣摩朱丹的语言、动作、神态等语句,感悟他爱国的情怀。
3、感受朱丹的人格魅力,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
教学过程:
一、开门见山直接揭题
1、出示课题《木笛》。
图片解释木笛。
2、根据课题,你能够提哪些问题?(简单归纳)
3、那么让我们走进课本,聆听那是这样的一个故事?
二、初读课文初知大意
1、自由大声朗读课文,思考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情?
三、直奔笛声,准确朗读笛声
1、课文是用怎样的语句来描写朱丹吹奏的那一曲木笛声呢?请同学们快速朗读课文,找一找,画一画。
“笛声悲凉凄切,犹如脉管滴血。
寒冷凝冻着这声音,火焰温暖着这声音。
坠落的雪片纷纷扬起,托着笛声在天地间翩然回旋。
”
指名朗读,指正读音,读通句子。
齐读句子。
2、师:我们都听到了,孩子们也听到了,他们仿佛听到的是怎么样的笛声呢?
“孩子们在静静地倾听,他们似乎听懂了这如泣如诉的笛声。
”交流理解。
四、揭开历史,再次感知笛声
1、图片表现,教师解说南京大屠杀。
看到这些血淋淋的数字,你想到的是什么?感受到的是什么?(板书国耻)
2、朗读朱丹的笛声。
3、师生对读考场上朱丹和大师的一段对话。
4、、这里,朱丹放弃了什么?他在坚守什么?你想对朱丹说些什么吗?
五、临近石碑,聆听生命心曲
1、找到并画出临近石碑孩子们手捧红烛悼念亡灵是句子。
2、教师引读句子。
3、教师配乐范读,学生想象画面。
4、师生配乐齐读朱丹的笛声。
5、师:同学们,这笛声,为何而泣?又向谁倾诉?在请大家提
起笔,展开想象的翅膀,写一两句话。
(配乐)
六、感悟梅花,奏响爱国乐章
1、找到课文中描写有梅花的句子。
2、阅读理解,体会写法。
3、全班再次齐读朱丹的笛声。
七、总结拓展,铭记爱国之魂
1、探寻大师惊人举动的原因。
2、补充原文对话。
(板书国魂)
篇二
说设计理念:
在这个课时的学习中,我预定尝试“初读整体感知——再读聚焦
感悟——深读情感体验——读得共生共鸣”为主要的设计思路。
首先
引领学生对文本实行整体上的把握,然后抓住“那一曲木笛声”作为
文本解读的突破口,让学生通过研读文本,触摸词句的温度,倾听词
句的声音,更是逐渐引导学生从读薄“笛声”到读厚“笛声”之中,
真真切切的品味国耻国难的痛楚至极,真真切切的感受作者铭记耻辱,誓写国魂的满腔壮志!
说教学目标:
1、引领学生通读课文,限度的促成每个层面的学生,都能将课
文读准确,读通顺,并在此基础上,抓朱丹的语言、动作、神态等反
复揣摩,感悟他用“笛声”在如泣如诉内心的情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