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上册-野望-使至塞上-渡荆门送别-钱塘湖春行教案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2 唐诗五首
学习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背诵并默写这五首诗。
2.理解诗歌主要内容,赏析诗中优美词句。
3.体会诗歌表达的思想情感。
教学重难点:
1.诵读诗歌,领略律诗的韵律之美。
2.结合相关背景,领会诗歌主旨,体会诗人的情感。
3.了解律诗起承转合的结构特点,领会诗人谋篇布局之精巧。
导入新课
唐代是中国古代诗歌发展的巅峰时期,名家辈出,佳作迭现。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走进唐诗中,感受律诗的格律之美。
1.给下面加点的字注音。
东皋.( ) 徙.倚( ) 驱犊.( ) 白沙堤.( ) 萋.萋( ) 燕.然( ) 2.解释下面诗句中加点的词。
(1)薄.暮望( ) (2)徙倚..欲何依( ) (3)来从.楚国游( ) (4)仍怜.故乡水( ) (5)晴川历历..( ) (6)芳草萋萋..
( )
一、导入新课
唐代是中国古代诗歌发展的巅峰时期,名家辈出,佳作迭现。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走进唐诗中,感受律诗的格律之美。
二、教学新课
野 望
目标导学一:了解常识,疏通文义
1.学生自由朗读,指名朗读。教师指导:一定要让学生读准字音,读准节奏。
2.学生参照注释,借助工具书,疏通诗句,理解诗义。
3.学生说说诗句的含义。
目标导学二:理解诗句,概括内容
1.第一、二句描绘了怎样的画面?
明确:描绘了诗人临近黄昏时徘徊在东皋之上,四处眺望,走走停停,不知止于何处,一副若有所思又若有所待的画面。
2.颔联和颈联运用了何种手法?描绘了怎样一幅景象?
明确:这两联运用了动静结合的表现手法,颔联写作者举目四望,山、树一片秋色,在
夕阳余晖中越发显得萧瑟;颈联表现牧歌式的田园气氛,牧人与猎马的出现,使静谧的画面活了起来。这四句宛如一幅山林秋晚图,在闲逸的基调中,透露出几分忧郁和苦闷。
目标导学三:品味分析,体味感情
1.试分析首联在全诗中的作用。
明确:第一句的“东皋”点明地点,“薄暮”点明时间,“望”字领起中间两联的写景。第二句呼应尾联,表现出哀伤的情感,为全诗奠定了感情基调。
2.请从“景”与“情”的关系的角度,赏析本诗的颔联。
明确:诗歌颔联妙在融情于景。诗中描写了漫山遍野树叶枯黄,更兼残阳尽染的萧瑟衰败景象,景中寄寓了诗人孤独、落寞的情怀。
3.诗人在诗中流露了怎样的感情?
明确:首尾两联抒情言事,中间两联写景,借景抒情,表现了诗人百无聊赖的彷徨心情和在现实中孤独无依、只好追怀古人的落寞心绪。
黄鹤楼
目标导学一:检查预习,整体感知
谈谈你所了解的江南三大名楼及与之有关的著名诗文。
明确:湖北:黄鹤楼崔颢《黄鹤楼》
湖南:岳阳楼范仲淹《岳阳楼记》
江西:滕王阁王勃《滕王阁序》
目标导学二:朗读古诗,分析探究
1.读了这首诗,你最喜欢哪一句?为什么?
明确:生1:我喜欢“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因为这两句对仗工整,用词优美,我眼前好像也出现了这么一幅令人陶醉的画面。
生2:我也喜欢这两句。“历历”“萋萋”两个叠词读起来流畅、舒缓,感觉非常宁静。
生3:我喜欢“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这两句虽然没有华丽的辞藻,但它讲述了一个美丽的传说。
2.诗中引用神话传说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
明确:表达了诗人内心的孤寂与苦闷。
3.诗人在最后感叹道:“烟波江上使人愁。”他为何而愁?愁什么呢?
明确:诗人由黄鹤楼的名字由来想到传说中的仙人已乘鹤而去,只留下这座楼和千年不变的悠悠白云;再眺望眼前汉阳城一带,草木茂盛苍翠;继而想起自己的故乡,不禁发出怀旧、思乡的感慨,一股世事苍茫的愁绪涌上心头。
4.第五、六句写看到的繁荣景象,而第七、八两句却写清冷的思乡之情,运用了什么手法?传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
明确:反衬手法,传达出诗人深重的漂泊感以及对归宿的向往。
三、板书设计
黄鹤楼鹤去楼空
白云悠悠愁晴川草树
日暮乡关
使至塞上
目标导学一:了解常识,朗读诗歌
1.作者简介
王维,唐代诗人、画家,字摩诘,号摩诘居士。河东蒲州(今山西运城)人,祖籍山西祁县,官至尚书右丞,世称“王右丞”,有《王右丞集》。其作品最主要的是山水田园诗,是唐代山水田园派的代表,与孟浩然合称“王孟”。晚年无心仕途,专诚奉佛,后世称其为“诗佛”。苏轼评价其:“味摩诘之诗,诗中有画;观摩诘之画,画中有诗。”
2.朗读并划分诗歌节奏。
目标导学二:自主探究,理解诗义
1.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诗歌。小组内互相交流,用自己的话说一说诗歌的大意。
2.概括诗歌主要内容。
明确:诗人出使塞上途中的所见所感。
目标导学三:把握内容,体会情感
1.首联“单车欲问边,属国过居延”有什么作用?
明确:点题并交代地点及事由,衬托出诗人形只影单的孤寂、惆怅。
2.“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在写法上有何特点?含蓄地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思想感情?
背景链接:唐河西节度使崔希逸在对吐蕃的战争中取得了重大胜利,王维奉唐玄宗之命,赴西北边塞慰问,后留在河西节度使幕府任节度判官,实际上是被排挤出了朝廷。这首诗即作于此次出塞途中。
明确:融写景、叙事、抒情于一体,诗人用“征蓬”“归雁”比喻自己,透露出内心的寂寞孤独和飘零之感,表达了诗人内心的幽微难言的怨愤、抑郁以及思乡之情。
3.试赏析“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这一千古名句。
(1)小组合作从炼字的角度赏析,紧扣诗歌内容,言之有理即可。
示例:“大”字,突出了边疆沙漠的浩瀚无边;“直”字,又表现了烽烟的挺拔、坚毅之美;“圆”字,写出了落日之低,突出了在大漠中观落日亲切温暖而又苍茫的特殊感受;“孤”字写出作者被排挤后失意的心情;“长”字,将黄河的壮阔之美写得淋漓尽致。
(2)“诗中有画”,从图画美的角度赏析这一句。
示例:构图美:大漠、烽烟、长河、夕阳——苍茫辽阔;线条美:直烟、曲河、圆日——层次丰富;色彩美:黄沙、青烟、碧水、红日——鲜艳优美。
小结:“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一句描绘出了一幅极其奇特壮观的大漠中黄昏落日的画面。“诗中有画,画中有诗”,不愧是被王国维称为“千古壮观”的名句。
【教学建议】
赏析角度示例:一炼字(大、孤、直、圆等);二写景(画面、构图、色彩等);三情感(情景结合等)。
4.本诗的末尾写到的“燕然”,暗用一个什么典故?有什么作用?
明确:汉将窦宪大胜匈奴于燕然山,刻石记功以还。诗句一则歌颂守边将士为国奋勇杀敌之功,二则暗示自己为国建功立业之心。表现出诗人的达观以及慷慨悲壮的情感。
三、板书设计
使至塞上首联——叙事
颔联——景中含情
颈联——诗中有画
尾联——叙事孤寂愤懑、慷慨达观、
渴望建功立业
可取之处1.重视诵读,并能够引导学生发挥主动性来理解诗歌意思。2.善于及时补充背景知识,让学生更好地把握诗歌情感。
不足之处本诗情感富于变化,在具体解读的时候,还需借助更多的素材,渲染氛围,加深学生的情感体验。
渡荆门送别
目标导学一:译诗,解说内容
请结合文中注解自译全诗。
提示:我驾轻舟一叶,顺流而下,一直远渡到荆门之外,来到楚地游览。山峦从我的视野中一点点消失,江水冲下山峦向着广阔的原野奔腾而去。明月映入水中,如同飞下的天镜;云霞飘飞,如同海市蜃楼一般变幻多姿。还是故乡的水好啊,它不远万里把我送到江汉平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