补液共识2014
麻醉手术期间液体治疗专家共识_(2014版中国麻醉学的指南与专家共识)
麻醉手术期间液体治疗专家共识(2014)于布为王俊科邓小明叶铁虎许幸(共同执笔人)吴新民(负责人)岳云徐建国黄文起(共同执笔人)薛张纲一、概述液体治疗是麻醉手术期间保证循环血容量正常.确保麻醉深度适宜.避免手术伤害性刺激对机体造成不良影响.维持良好的组织灌注.内环境和生命体征稳定的重要措施。
为适应近年来科学研究与医疗实践的进展.特对《麻醉手术期间液体治疗专家共识(2007)》进行修订。
二、人体液体分布人体体液分为细胞内液(ICF)和细胞外液(ECF).由细胞膜所分隔。
通过细胞膜上Na+/K+ATP泵的调节.使细胞内液的容量和成分保持恒定。
细胞外液由组织间液(IFV)和血浆(PV)组成(见附件1).并随年龄增加有一定变化(见附件2).其主要功能是维持细胞营养并为电解质提供载体。
细胞内液以K+为主.细胞外液以Na+为主.Na+是形成细胞外液渗透压的主要物质。
维持正常的细胞外液容量.尤其是有效循环血容量.是液体治疗的关键。
血液是由60%的血浆和40%的红细胞、白细胞和血小板组成.其中15%分布于动脉系统.85%分布于静脉系统。
血浆中含有无机离子(主要是Na+ 和Cl- )和溶于水的大分子有机物(主要是白蛋白、球蛋白、葡萄糖和尿素).白蛋白是维持细胞外液胶体渗透压和血管内血浆容量的主要物质。
组织间液分布于血管与细胞之间.机体代谢产物可在其间进行交换.过多的组织间液将通过淋巴管汇流入血管内。
正常血管内皮允许水分子和小分子物质(如Na+和Cl- )自由通过.但限制大分子物质(如白蛋白或人工合成胶体)的通过.从而使其保留在血管内。
决定血管内液体向血管外流动的因素可通过Starling-Lardis 公式表示:Jv=KhA[ (PMV-PT)-δ(COPMV-COPT)].Jv代表单位时间通过毛细血管壁的净液体量;Kh代表水的液压传导率.即毛细血管壁对液体的通透性.普通毛细血管动脉端的Kh值较静脉端高4倍;A为毛细血管表面积;PMV代表毛细血管静水压;PT为组织静水压;δ为血浆蛋白反应系数.当δ为0时.血浆蛋白分子可自由通过细胞膜.当δ为1时.血浆蛋白分子不能通过细胞膜。
外科病人围手术期液体治疗专家共识(最全版)
外科病人围手术期液体治疗专家共识(最全版)关键词液体治疗;围手术期液体治疗是外科病人围手术期治疗的重要组成部分,目的在于维持电解质平衡,纠正液体失衡和异常分布等。
研究表明,液体治疗能够影响外科病人的预后。
对于围手术期病人,既应避免因低血容量导致的组织灌注不足和器官功能损害,也应注意容量负荷过多所致的组织水肿。
临床上,应针对病人个体化制定,实施合理的液体治疗方案并反复评估,根据不同的治疗目的、疾病状态及阶段不断进行调整和修正。
目前,液体治疗尚存很多争议,如开放性或限制性液体治疗,液体复苏中应用晶体液与胶体液的差异,人工胶体或天然胶体的应用指征等,这些问题有的已形成一定的共识,更多仍在探索之中。
中华医学会外科学分会曾于2008 年制定《外科病人胶体治疗临床应用专家指导意见》[1],但其内容仅涉及胶体治疗。
为进一步指导临床医师规范化、合理开展液体治疗,中华医学会外科学分会组织国内部分专家,遵照循证医学方法,结合近年来液体治疗领域的相关进展,在上述“指导意见”基础上制定本专家共识。
本共识仅适用于不能经口或胃肠道补充液体的病人,否则,应尽早停用或相应减少静脉液体输注量;本共识仅针对外科病人围手术期液体治疗的常见问题,不包括儿童、孕妇、烧伤、肝肾功能不全等特殊病人的液体治疗,不包括临床输血及静脉营养等治疗问题。
本共识不具备强制性,旨在为液体治疗提供参考及指导。
1 人体液体分布体液的主要成分是水和电解质。
体液量与性别、年龄、体重有关。
成年男性的体液量约占体重的60%,女性约占体重的55%。
人体体液分为细胞内液(ICF)和细胞外液(ECF)。
细胞内液绝大部分存在于骨骼肌中,在男性约占体重的40%,女性约占体重的35%。
细胞外液由组织间液(IFV)和血浆(PV)组成,约占体重的20%,其中组织间液量约占体重的15%,血浆量约占体重的5%(表1)。
细胞内液与细胞外液的组成有较大不同,细胞内液以K+为主,细胞外液以Na+为主,由细胞膜分隔,通过细胞膜上Na+/K+ATP 泵的调节,维持细胞内、外离子的不同浓度和渗透压平衡。
《外科补液》
精选课件
31
第四节 酸碱平衡失调
酸中毒:PH值<7.35
碱中毒:PH值>7.45
精选课件
32
精选课件
33
代谢性酸中毒
⒈病因:腹膜炎、休克、肠瘘、肠梗阻等 ⒉表现:呼吸深而快,呼气带酮味,面部
潮红,常伴脱水症状 ⒊治疗:①针对病因,纠正脱水
②碱性溶液静注(碳酸氢钠等)
精选课件
34
代谢性碱中毒
⒈病因:幽门梗阻,输入碱液,低钾血症,利 尿药
⒈缺水<失钠,血清钠↓,细胞外液呈低渗状态 ⒉病因:
①体液丢失(呕吐、长期胃肠吸引、慢性肠 梗阻等)
②饮入大量白开水,输入大量5%葡萄糖 ⒊细胞外液渗透压↓,细胞外水→细胞内→细胞 水肿、抗利尿激素↓
精选课件
15
⒋临床表现:
①轻度缺钠,疲乏,头昏,尿量正常、 比重低,(血清钠130~140mmol/L)
补液内容
① 晶体液(电解质)常用:葡萄糖盐水、等 渗盐水溶、平衡盐液等; ② 胶体液常用:血、血浆 、右旋糖酐等 ③ 补热量常用10%葡萄糖盐水; ④ 碱性液体常用5%碳酸氢钠或11.2%乳 酸钠,用以纠正酸中毒。
补液方法
①补液程序:先扩容,后调正电解质和酸 碱平衡;扩容时,先用晶体后用胶体; ②补液速度:先快后慢。通常每分钟60滴, 相当于每小时250ml。
水、电解质代谢及酸碱平衡失调 外科补液原则
精选课件
1
第一节 水、电解质代谢
体液—水分+溶质(电解质和非电解质)
体液平衡—含量、分布、组成均处于相 对恒定状态(动态平衡
)
精选课件
2
体液的含量:成年 男 60%→52%
(体重百分数)
临床补液怎么补
04
实施补液过程监测与调 整
监测生命体征变化
01
02
03
04
心率
补液过程中应密切监测患者心 率变化,心率过快或过慢可能 提示容量负荷过重或过轻。
血压
血压是反映循环血容量的重要 指标,补液过程中应维持血压
在正常范围内。
体温
体温异常可能提示感染或炎症 反应,补液过程中应注意患者
体温变化。
呼吸
呼吸频率和深度可反映患者酸 碱平衡和肺功能状况,补液过
补液适应症与禁忌症
适应症
脱水、休克、电解质紊乱、酸碱平衡 失调、营养不良等。
禁忌症
心功能不全、肾功能不全、严重水肿 等。
补液原则与策略
原则
先快后慢、先盐后糖、先晶后胶、见尿补钾、适时补碱。
策略
根据病情选择合适的补液途径(口服、静脉等);计算补液 量,制定补液计划;动态监测,及时调整补液方案。
注意事项及误区提示
程中应保持呼吸平稳。
评估器官功能改善情况
肾功能
监测尿量、尿素氮、肌酐等指标胀等症状,结合转氨酶、胆红素等指标评估肝 功能。
神经系统功能
观察患者意识状态、反应能力等,评估神经系统功能改善情况。
及时调整补液速度和量
根据监测结果调整补液速度
如患者心率、血压等生命体征稳定,可适当加快补液速度;如出现异常情况,应减慢补液速度或暂停 补液。
选择合适补液方案
晶体液与胶体液选择依据
晶体液
主要用于补充人体组织间液,维持血容量,包括生理盐水、林格氏液等。选择时 考虑患者水肿情况、心功能状态及电解质水平。
胶体液
主要用于提高血浆胶体渗透压,增加血容量,包括白蛋白、血浆等。选择时依据 患者蛋白水平、凝血功能及肾功能。
补液知识 PPT课件
美凌格 1000ml中含乳酸钠1.12g,氯化 钠1.17g,氯化钾0.60g,葡萄糖37.5g 平衡液 1000ml中含乳酸钠3.10g,氯化 钠6.0g,氯化钾0.3g,氯化钙( CaCl2.2H2O)0.2g 林格氏液 内含氯化钠0.85%,氯化钾 0.03%,氯化钙0.033%
31
2019/9/13
需补充的糖:1800*60%÷4=270g;(1g糖4kcal) 需补充的脂肪乳:1800*40%÷9=80g;(1g脂肪 乳9kcal)
在能量补充充足后才考虑给予氨基酸制品
氨基酸按照1g/kg体重来补充,大约需60g。
29
总热量
总热量: 25-35Kcal/Kg/d
轻度的能量缺乏对于肥胖和危重病人是有益的
①轻度:口渴,失水占体重的2%—4%; ②中度:极度口渴,乏力,尿少,皮肤弹性减退
,眼窝凹陷,烦躁,失水占体重的4%—6%; ③重度:躁狂,幻觉、昏迷,失水占体重的6%
以上。
15
高渗性脱水:
5%葡萄糖溶液 0.45%氯化钠溶液 根据临床表现,估计丧失水量占体重的百分比, 按1%补液400-500ml,分2天补给 按血清钠浓度计算 补水量ml=(血清钠测得值–血清钠正常值)×
2.阳离子交换树脂 15g,po,q6h. 3.透析:腹膜,血液 4. 抗心律失常:用钙剂
21
钙、镁的补充
补钙(10%葡萄糖酸钙0.3ml/kg.d)
多种酶系统的辅助因子 增强骨骼肌及心肌的收缩力 降低毛细血管的通透性及增加毛细血管壁的致密性,减轻毛细血管渗漏 增强凝血功能 抗过敏
补镁(50%硫酸镁0.2-0.4ml/kg, 每 周1-2次)
9
等渗性脱水:治疗原发病 平衡盐溶液或等渗盐水 1.86%乳酸钠与复方氯化钠1:2的混合液 1.25%碳酸氢钠与等渗盐水1:2的混合液 例:脉搏细速、血压下降 估计丧失量达体重5% 快速补液3000ml (60Kg) 血容量不足不明显 上述用量1/2-2/3
补液原则(精讲)
补液的原则〔1〕根据脱水程度的轻重,确定补液总量。
〔2〕根据脱水性质,有无酸中毒及低血钾等,确定补液种类。
〔3〕补液时,一般先快后慢,先浓后淡,先盐后糖,见尿补钾的原则进行。
补液总量应按规定速度补完〔4〕补液应包括3个组成部分:累积损失、继续损失和生理需要量。
〔5〕补液的关键在于第1天24小时,重度脱水、低血容量性休克和严重酸中毒,首先要扩容纠酸,继而继续补充累积损失、异常及继续生理丧失量。
待血循环和肾功能恢复后,机体自身就能调节。
纠正脱水过程中,注意补钾。
液体疗法一:基础问题:1. 张力的概念:这是个首先要明确的概念,许多人就是被这个问题给糊住的。
张力指溶液在体内维持渗透压的能力。
从某种意义上说张力等同于渗透压。
更明确的说是:不能自由出入细胞膜的离子在溶液中维持渗透压的能力。
对于人体而言,钠离子对维持体液渗透压有举足轻重的作用,所以临床所说的张力,几乎都是指钠离子所维持的渗透压。
因此临床都用10%的氯化钠配比不同张力的溶液,以适应不同的需要。
5%糖水是等渗的,但是0张力的,生理盐水,5%糖盐水都是等渗等张液。
5% S B 是高渗液,所以儿科常配成1.4%作为等张液使用。
2. 张力的类型:为了适应临床不同需求,张力配制比较灵活,儿科医生常会配制2:1溶液,等张液,1/2张、2/3张、1/3张、1/5张等含钠量不同的溶液。
3. 张力溶液的配制:教科书中都不具体论述,所以临床配起来感觉无从下手。
基实也是有规律可循的。
临床常用10%氯化钠〔10ml/支〕,5% SB(10ml/支)与5%或10%的糖水等配比不同张力溶液。
10%氯化钠相当于11倍的等张液5% SB相当于3.5倍的等张液明白了这两个倍数关系,那配比就简单多了,具体为何是如此倍数,说起来麻烦,不说也罢。
2:1溶液:很简单,只要记住100+6+10这个公式就是了。
这个公式代表的是:5% G S 100ml + 10%氯化钠6ml +5% SB 10ml =2:1溶液,算起来就是:〔6×11+10×3.5〕÷116=1 ,根据这个公式,你可以灵活运用,想配多少量的2:1溶液都可以。
中国骨髓腔内输液通路临床应用专家共识
骨髓腔内输液通路的建立
3、骨髓腔内输液的穿刺操作 ▪ 以应用最多的胫骨近端穿刺为例,骨髓腔内穿刺步骤如下: (1)定位:伸直下肢,穿刺点位于髌骨下缘约3厘米(2指宽)和 内侧缘约2厘米(1指宽)的胫骨平坦处,见图2。 (2)消毒:戴无菌手套,以穿刺点为中心,直径15厘米,由内向 外对皮肤消毒2-3遍,洞巾覆盖。
▪ 国内研究显示,经胫骨输液速度波动在(6~20)ml/min,加压后可达 (50~125)ml/min。因此,使用加压输液袋或者输液泵进行骨髓腔内 输液,可以达到快速补液的效果。
▪ 推荐意见6:如需快速补液,建议使用输液泵或加压输液袋进行骨髓腔 内输液。
骨髓腔内输液通路的临床应用
1、适应症 ▪ 任何疾病急需经血管通路补液治疗或药物治疗但无法建立常规静
(6)冲管(必要时麻醉): ▪ 用5-10ml生理盐水冲洗骨髓腔输液导管,以便输液顺畅。对于意识清醒
有疼痛感觉的患者,必要时给予利多卡因麻醉。通过骨髓腔内通路输入 2%利多卡因40mg,时间应大于2分钟,然后用5-10ml生理盐水冲洗骨髓 腔输液导管,而后再输入2%利多卡因20mg,时间应大于1分钟。 ▪ 输液期间疼痛时随时重复给予利多卡因,如果通过骨髓腔内通路给予利 多卡因无效时,可考虑全身的疼痛控制。利多卡因过敏者禁忌使用。
骨髓腔内输液技术的发展史
▪ 1986年,美国心脏协会(AHA)正式批准将骨髓腔内输液技术列入儿科的急救复苏程序当中。 1990年,在《新英格兰医学杂志》上发表的一篇关于骨髓腔内输液的文献综述明确指出,任 何可以静脉输注的药物均可经骨髓腔内途径快速进入循环系统被吸收利用。
▪ 2005年AHA、欧洲复苏委员会(ERC)、国际复苏联络委员会(ILCOR)、美国急诊医师委员会 (NAEMSP)的治疗指南中均推荐:在急救的过程中,建立血管通路时应该尽早考虑使用骨髓腔 内通路,如成人在外周静脉穿刺2次不成功应马上建立骨髓腔内通路,骨髓腔内通路至此再 获大力推广。
外科补液与肠外营养支持
葡萄糖注射液提供基本的能量 复方氨基酸注射液提供氮源 脂肪乳剂提供了高的能量 双能源能量供应更合理
营养支持效果明显提高!
营养支持方法
肠内营养(EN)
肠外营养(PN) PN + EN
PN的适应症
不能或不宜进食 >5-7天 消化吸收功能障碍
尤糖代谢紊乱
手术应激
神经内分泌系统
胰岛素抵抗
儿茶酚胺、糖皮质激素 生长激素、胰高血糖素 抗利尿激素
高血糖
糖利用率、糖耐量 糖异生
脂肪乳剂
能量密度较高(9kcal/g)
是较理想的术后能源
有10%、20%、30%
LCT:常用,防止必需脂肪酸缺乏 MCT/LCT:肝病、危重病等
术后脂肪代谢
脂肪氧化增加 脂肪廓清加快 加速利用脂肪
PN时要增加钾的补充, 尤其是应用胰岛素者
一般每供给热卡1000kcal, 增加补氯化钾1g
病 例1
女性,42岁。胃癌行全胃切除术后第2天 消瘦,体重45kg,皮肤稍干燥、舌稍干、无眼球凹陷 昨天尿量1500ml,胃管引出肠液500ml,腹腔引出淡红色
液体200ml T38℃,P80bpm,Bp16/10kPa 血生化:Na+ 138mmol/L,K+ 3.5mmol/L,Cl-
营养支持 近30年一大医学进展
腹部手术
热卡需求量增加10%~30% 氮需求量增加50%~100%
每天总能量和氮需要量
正常 能量(kCal/kg) 25 氮量(g/kg) 0.15
中度增加 30-35 0.2-0.3
大量增加 >40? >0.4?
几类腹部手术后的氮丢失
腹股沟疝修补术 阑尾炎腹腔感染 胃次全切除术 复杂胆囊切除术 溃疡病穿孔修补术 全胃切除术
麻醉手术期间液体治疗专家共识版麻醉学指南与专家共识
麻醉手术期间液体治疗专家共识版麻醉学指南与专家共识Final revision on November 26, 2020麻醉手术期间液体治疗专家共识(2014)于布为王俊科邓小明叶铁虎许幸(共同执笔人)吴新民(负责人)岳云徐建国黄文起(共同执笔人)薛张纲?一、概述液体治疗是麻醉手术期间保证循环血容量正常,确保麻醉深度适宜,避免手术伤害性刺激对机体造成不良影响,维持良好的组织灌注,内环境和生命体征稳定的重要措施。
为适应近年来科学研究与医疗实践的进展,特对《麻醉手术期间液体治疗专家共识(2007)》进行修订。
二、人体液体分布人体体液分为细胞内液(ICF)和细胞外液(ECF),由细胞膜所分隔。
通过细胞膜上Na+/K+ATP泵的调节,使细胞内液的容量和成分保持恒定。
细胞外液由组织间液(IFV)和血浆(PV)组成(见附件1),并随年龄增加有一定变化(见附件2),其主要功能是维持细胞营养并为电解质提供载体。
细胞内液以K+为主,细胞外液以Na+为主,Na+是形成细胞外液渗透压的主要物质。
维持正常的细胞外液容量,尤其是有效循环血容量,是液体治疗的关键。
血液是由60%的血浆和40%的红细胞、白细胞和血小板组成,其中15%分布于动脉系统,85%分布于静脉系统。
血浆中含有无机离子(主要是Na+和Cl-)和溶于水的大分子有机物(主要是白蛋白、球蛋白、葡萄糖和尿素),白蛋白是维持细胞外液胶体渗透压和血管内血浆容量的主要物质。
组织间液分布于血管与细胞之间,机体代谢产物可在其间进行交换,过多的组织间液将通过淋巴管汇流入血管内。
正常血管内皮允许水分子和小分子物质(如Na+和Cl-)自由通过,但限制大分子物质(如白蛋白或人工合成胶体)的通过,从而使其保留在血管内。
决定血管内液体向血管外流动的因素可通过Starling-Lardis公式表示:Jv=KhA[(PMV-PT)-δ(COPMV-COPT)],Jv代表单位时间通过毛细血管壁的净液体量;Kh代表水的液压传导率,即毛细血管壁对液体的通透性,普通毛细血管动脉端的Kh值较静脉端高4倍;A为毛细血管表面积;PMV代表毛细血管静水压;PT为组织静水压;δ为血浆蛋白反应系数,当δ为0时,血浆蛋白分子可自由通过细胞膜,当δ为1时,血浆蛋白分子不能通过细胞膜。
(医学课件)补液常识演示课件
(医学课件)补液常识演示课件2023-10-26•补液概述•补液常识•补液与疾病治疗目录•特殊病人的补液治疗•补液常识教育及推广•总结与展望01补液概述补液是指通过口服或静脉滴注等方式,给予患者适量的水分、电解质和营养物质,以维持人体正常的生理功能。
补液是一种基本的医学治疗手段,用于纠正水、电解质和酸碱平衡紊乱,补充营养,维持机体生命活动。
什么是补液1补液的必要性23当机体丢失大量水分和电解质时,会出现脱水症状,如口渴、尿少、皮肤干燥等,补液可以预防和治疗脱水。
预防和治疗脱水水、电解质和营养物质是维持人体正常生理功能的基本物质,补液可以补充这些物质,维持机体正常生理功能。
维持机体正常生理功能许多疾病需要补液治疗,如腹泻、高热、手术前后等,补液可以辅助治疗这些疾病。
辅助治疗疾病03营养补液给予患者适量的营养物质,如葡萄糖、氨基酸、脂肪乳等,以维持机体正常的生命活动。
补液的分类01口服补液通过口服方式给予液体和电解质,适用于轻度和中度脱水患者。
02静脉滴注补液通过静脉滴注方式给予液体和电解质,适用于重度脱水或无法口服的患者。
02补液常识通过补充体内流失的水分和电解质,维持机体水盐平衡。
纠正水电解质紊乱补液同时也要补充机体所需的营养物质,以维持正常的生理功能。
补充营养物质及时纠正体内缺氧状态,改善微循环,保证重要脏器的血液灌注。
改善微循环适用于轻中度脱水、无明显呕吐、腹胀、腹痛等症状的患者。
口服补液适用于重度脱水、有明显呕吐、腹胀、腹痛等症状的患者。
静脉补液当口服和静脉补液同时进行时,可加快补液速度,但需注意控制液体量和速度。
联合补液补液的注意事项补液时应遵循医生的建议和处方,控制补液量和速度。
遵循医嘱观察病情注意药物配伍饮食调整密切观察患者的病情变化,如体温、脉搏、呼吸、血压等生命体征,以及尿量、皮肤弹性等体征。
补液时应注意药物配伍禁忌,避免不良反应的发生。
在补液期间应注意调整饮食结构,以清淡易消化的食物为主,避免油腻、刺激性食物。
外科补液和肠外营养支持
红色液体200ml ▪ T38℃,P80bpm,Bp16/10kPa ▪ 血生化:Na+ 138mmol/L,K+ 3.5mmol/L,Cl-
01
生理需要量(全补):补液量2000ml,其中生理盐 水或平衡盐溶液500ml,排尿正常者每日补10%KCl 30ml。
02
额外丧失量(全补):有无消化液丧失、发热、出汗、 非显性失水和多尿等。
03
已损失量(先补一半):有无缺水、低钠血症及其程 度,根据前述方法补充。
04
如患者存在血容量严重不足和酸碱平衡紊乱,应先给 予纠正。
慢性严重腹泻 中重度急性胰腺炎 肿瘤大剂量化疗或放疗,胃肠反应重者 炎性肠道疾病 严重的妊娠反应或神经性厌食
总能量供给
能量的供应要适当
“静脉高营养”的提 法已不合理
术后营养总能量供给 一般为
30~ 35kcal/kg/day
● 非蛋白热卡 (NPC)25~ 30kcal/kg/da y
PN中的热量分配
已丧失量
有无失水
○ 轻度(体重4%) ○ 中度(体重
6% ) ○ 重度(体重
7% )
补什么液体
○ 等渗性:补糖 盐各半
○ 高渗性:暂不 补盐水
○ 低渗性:按缺 钠程度计算
当天只补1/2量
特殊的已丧失量
01
02
03
有无低血钾:要 按照补钾原则
有无代谢性酸中 毒:中度以上才 补碱
也是先补1/2量
病例1
糖代谢紊乱
1
手术应激
麻醉手术期间液体治疗专家共识-(2014版我国麻醉学指导与专家共识)
麻醉手术期间液体治疗专家共识(2014)于布为王俊科邓小明叶铁虎许幸(共同执笔人)吴新民(负责人)岳云徐建国黄文起(共同执笔人)薛张纲一、概述液体治疗是麻醉手术期间保证循环血容量正常,确保麻醉深度适宜,避免手术伤害性刺激对机体造成不良影响,维持良好的组织灌注,内环境和生命体征稳定的重要措施。
为适应近年来科学研究与医疗实践的进展,特对《麻醉手术期间液体治疗专家共识(2007)》进行修订。
二、人体液体分布人体体液分为细胞内液(ICF)和细胞外液(ECF),由细胞膜所分隔。
通过细胞膜上Na+/K+ATP泵的调节,使细胞内液的容量和成分保持恒定。
细胞外液由组织间液(IFV)和血浆(PV)组成(见附件1),并随年龄增加有一定变化(见附件2),其主要功能是维持细胞营养并为电解质提供载体。
细胞内液以K+为主,细胞外液以Na+为主,Na+是形成细胞外液渗透压的主要物质。
维持正常的细胞外液容量,尤其是有效循环血容量,是液体治疗的关键。
血液是由60%的血浆和40%的红细胞、白细胞和血小板组成,其中15%分布于动脉系统,85%分布于静脉系统。
血浆中含有无机离子(主要是Na+ 和Cl- )和溶于水的大分子有机物(主要是白蛋白、球蛋白、葡萄糖和尿素),白蛋白是维持细胞外液胶体渗透压和血管内血浆容量的主要物质。
组织间液分布于血管与细胞之间,机体代谢产物可在其间进行交换,过多的组织间液将通过淋巴管汇流入血管内。
正常血管内皮允许水分子和小分子物质(如Na+和Cl- )自由通过,但限制大分子物质(如白蛋白或人工合成胶体)的通过,从而使其保留在血管内。
决定血管内液体向血管外流动的因素可通过Starling-Lardis 公式表示:Jv=KhA[ (PMV-PT)-δ(COPMV-COPT)],Jv代表单位时间通过毛细血管壁的净液体量;Kh代表水的液压传导率,即毛细血管壁对液体的通透性,普通毛细血管动脉端的Kh值较静脉端高4倍;A 为毛细血管表面积;PMV代表毛细血管静水压;PT为组织静水压;δ为血浆蛋白反应系数,当δ为0时,血浆蛋白分子可自由通过细胞膜,当δ为1时,血浆蛋白分子不能通过细胞膜。
麻醉手术期间液体治疗专家共识(
术中液体治疗方案
(5)第三间隙丢失量(液体再分布) 手术操作 炎症、应激、创伤 术中缺氧
根据手术创伤的大小,第三间隙丢失量不 同,应适量补充。
第三间隙丢失量
组织创伤程度
液体额外需要量 (ml,kg-1,g-1)
醉等)均会引起血管扩张 及时输注晶体液或胶体液,以维持有效循
环血容量 达到相同的容量效果,胶体液的用量明显
少于晶体液。
术中液体治疗方案
麻醉导致的血管扩张和有效循环血容量减少 需及时评估和处理的建议: Ⅲ级
不推荐严重脓毒症患者麻醉手术期间采用胶 体液体治疗(证据水平:B)。
(4)术中失血量 手术失血主要包括红细胞和凝血因子丢失及 血容量减少,需进行针对性地处理。精确评 估失血量可采用称重法,切除的器官和组织 会影响失血量的估计。
术中液体治疗方案
(4)术中失血量 补充凝血因子缺乏 新鲜冰冻血浆(FFP) 血浆所有蛋白
凝血因子 主要治疗适应症包括: 逆转华法林抗凝药物的作用。 凝血因子缺乏 FFP 需加温至 37°C 后再输注。
术中液体治疗方案
各种原因引起凝血因子减少并伴有明显手术 创面渗血时应输注 FFP、冷沉淀或相应的凝 血因子的建议:
术中液体治疗方案
重视麻醉手术期间患者的液体需求量的建议: I级 麻醉期间应持续补充患者每日正常生理需要 量(证据水平:A)。 推荐采用目标导向液体治疗(证据水平:B)。 Ⅱa 级 麻醉药物导致的静脉血管扩张推荐有效液体 治疗(证据水平:C)。
术中液体治疗方案
3、术中液体治疗方案 (1)每日正常生理需要量 麻醉手术期间的生理需要量计算应从患者进 入手术室开始,直至手术结束送返病房。 (2)术前禁饮食所致液体缺失量和手术前累 计液体丢失量
补液原则
(二)补多少病人进院第一个24小时内补液最重要,包括“日需量+1/2失衡量+继续损失量”。
1.日需量:成人2000ml,包括等渗盐水500ml,5-10%葡萄糖液1500ml.
2.失衡量:病人已丢失的体液量,a.可根据脱水程度计算,如一位60kg体重的病人,根据表现为中度脱水,失水量占体重的5%,即60kg乘以5/100=3kg为3000ml。b.有条件的课测定CO2cp.血清钠.钾等,再通过公式来计算确定补液量。此量1/2在当天补给,余下1/2在第二天补给。
消瘦20-25kcal/kg/d 35kcal/kg/d 40kcal/kg/d 45-50kcal/kg/d
每日总热量=体重×所需热量(kcal)/kg/d
糖尿病患者所需胰岛总用量的公式(单位)=体重(kg)×1000×0.6×(病人血糖值mmol/l-5.6)÷1000÷11.1
1g葡萄糖在体内完全氧化时,可释放能量约4kcal。脑组织合成糖原能力极低,几乎没有糖原贮备,其所需的能量要依靠血中葡萄糖氧化供应。脑缺氧时1mol糖可以产生2molatp;另有1mol葡萄糖完全氧化成co2 和h2o时可净生成36――38molatp。
Ⅱ度肥胖 35.0――39.9
Ⅲ度肥胖 ≥40
体重 卧床休息轻体力劳动 中等体力劳动 重体力劳动
肥胖 15kcal/kg/d 20-25kcal/kg/d 30kcal/kg/d 35kcal/kg/d
理想体重15-20kcal/kg/d 30kcal/kg/d 35kcal/kg/d 40kcal/kg/d
心静脉压和心电图监测。
比如该患者的补液,就要考虑到如下几个方面:年龄、是否合并其它疾病(如心、肺、肾等)、肠梗阻病因、是否合并严重的呕吐或其它导致酸碱平衡紊乱的症状等。而且补液最好能够监测中心静脉压和尿量,它们才是对补液最有指导意义的!以该患者为例,如果患者没有基础疾病,那么每日的总入液量应在3000ml左右,其中2000ml为补液大袋,其中只需要使用10%的葡萄糖和5%的糖盐水、水溶性维生素及钾即可,每日监测血常规、肝功能、离子,根据结果调整,如果患者有糖尿病,可以在监测血糖时给予胰岛素,1:5起,根据血糖调整(如不足,每日增加4单位)如无糖尿病,可不用胰岛素。如果梗阻病因考虑恶性肿瘤,建议使用TPN,此时有无糖尿病,都要监测血糖并加用胰岛素。
麻醉手术期间液体治疗专家共识2014
80 40 40 34.5 5.5 80(ml/kg)
70 40 30 25 5 80(ml/kg)
血液 60%血浆 40%血细胞 15%动脉系统 85%静脉系统 血浆 无机离子(Na+、Cl-) 有机物(白蛋白、球蛋白、葡萄糖、 尿素) 白蛋白:胶体渗透压 血浆容量
二、人体液体分布
三、监测方法
尚无直接、准确监测血容量的方法 需进行综合监测、评估、判定
无创循环监测指标
心率(HR) 无创血压(NIBP) 尿量、颈静脉充盈 度、四肢皮肤色泽 和温度 脉搏血氧饱和度(SpO2) 超声心动图
有创血流动力学 监测指标
中心静脉压 (CVP) 有创动脉血压(IABP) 肺动脉楔压(PAWP) 心室舒张末期容量(EDV) FloTrac SvO2 ScvO2
专家建议
术中应常规监测血压,并维持患者的血压在正常范围。复杂大手术推荐连续动脉血压监测。 术中连续CVP监测有助于评估患者的容量状况。如果CVP结合HR、ABP、尿量和乳酸监测,则对患者的容量状况的评估有更重要的指导价值。及时监测动脉血气和血电解质水平是有益的。 重症患者和复杂手术中动态血流动力学参数SPV、PPV和SVV在评估患者的容量状况和对液体负荷的反应优于静态血流动力学参数CVP和PAWP。 估计有大出血的外科手术期间应监测血红蛋白和血细胞比容。
相关实验室检测指标
动脉血气、电解 质、血糖、胃黏 膜Ph(pHi)及 血乳酸 血红蛋白(Hb) 和红细胞压积(Hct) 凝血功能
三、监测方法
1、无创循环监测指标 (1)心率(HR) (2)无创血压(NIBP) SBP > 90mmHg MAP > 60mmHg
医学专题外科补液与肠外营养支持
第十六页,共三十页。
总能量 供给 (néngliàng)
能量的供应(gōngyìng)要适当 “静脉高营养”的提法已不合理
术后营养总能量供给一般为 30~35kcal/kg/day
非蛋白热卡(NPC)25~30kcal/kg/day
额外 丧失 (éwài) 量
❖胃肠液:2/3补盐,每1000ml补10%KCl10ml ❖胆汁:参照上述,注意补碱
❖引流液:参照上述,注意补胶体物质
❖发热:每升高1度补生理(shēnglǐ)量的10%,糖盐各半 ❖出汗:中度补500ml,糖盐各半 ❖气管切开:每天1000ml糖水
第二十五页,共三十页。
⑶已损失量(先补一半):有无缺水(quē 、低 shuǐ) 钠血症及其程度,根据前述方法补充。 ⑷ 如患者存在血容量严重不足和酸碱平衡紊 乱,应先给予纠正。
第二页,共三十页。
营养支持(zhīchí)
近30年一大医学进展
第三页,共三十页。
腹部 手术 (fù bù)
热卡需求量增加(zēngjiā)10%~30%
(2)消化道外瘘:TPN增加营养,瘘出↓ (3)短肠综合征:小肠切除>70%
早期需 TPN , TPN→EN (4)胃肠道梗阻:食道、贲门、幽门梗阻
(5)严重创伤:严重感染、严重烧伤(shāoshāng) 多发创伤
第十五页,共三十页。
PN常用 适应证(2) (chánɡ yònɡ)
(6)慢性严重腹泻 (7)中重度急性胰腺炎 (8)肿瘤大剂量化疗或放疗,胃肠反应重者
第十页,共三十页。
术后脂肪 代谢 (zhīfáng)
脂肪氧化增加
脂肪廓清 加快 (kuòqīng)
补液方案——精选推荐
补液⽅案⼀、制定⼊院后24⼩时的补液⽅案:24⼩时内补液内容包括:1、每⽇⽣理需要量2、额外损失量(全部补充)3、已丧失量(先补计算量的1/2)4、纠正酸碱平衡失调5、补钾临床常⽤的液体:1、等渗溶液:(1)5%GNS(含5%葡萄糖,含0.9%NaCl)(2)0.9%NaCl(NS)(3)平衡盐溶液:1.86%乳酸钠和复⽅氯化钠溶液(1:2配制)2、葡萄糖⽔:(1)5%GS (2)10%GS (3)25%GS (4)50%GS补液计算⽅法:1、每⽇⽣理需要量:5%GNS500ml,5-10%GS1500ml,10%KCl30ml2、额外损失量:(应从⼊院后计算,全部补给)(1)发热:(正常37℃)体温每升⾼1℃补3-5ml/Kg(按4ml/Kg计算)5%GNS及5%GS(或10%GS)各1/2(2)出汗:中度(湿透⼀套衬⾐裤)补500ml 重度(湿透两套衬⾐裤)补1000ml5%GNS及5%GS(或10%GS)各1/2(3)胃肠液:补给其损失重量:其中2/3为5%GNS,1/3为5-10%GS每损失1000ml应补10%KCl10ml(4)⽓管切开蒸发损失:每⽇补5-10%GS1000ml3、补充已丧失量:(先补1/2量)(1)估计失⽔程度a、轻度:按失⽔占体重4%计算b、中度:按失⽔占体重6%计算c、重度:按失⽔占体重7%计算(2)糖盐(5%GNS)及糖⽔(5-10%GS)的分配a、等渗性缺⽔:(⾎清Na135-145mmol/L)⽤5%GNS及5-10%GS各补1/2b、⾼渗性缺⽔:(⾎清Na》145mmol/L)全部⽤5-10%GS来补充c、低渗性缺⽔:1、轻度(⾎清Na》130mmol/L)2、中度(⾎清Na120-130mmol/L)3、重度(⾎清Na《120mmol/L)均按如下公式计算:补Na(mmol)量=(142-⾎Na测定值)x体重kgx0.6(⼥性x0.50)并按17mmolNa→1gNaCl计出补NaCl的量,先补1/2量⼀般缺钠可⽤5%GNS或NS补给,余下⽔量⽤5-10%GS来补充严重缺钠可先补⾼渗盐⽔5%NaCl200ml或300ml余下⽤5%GNS来补充(5%NaCl100ml含5gNaCl,5%GNS或NS1000ml含9gNaCl)百分浓度是指100ml溶液中所含溶质质量(mg).⽤符号%(g/ml)表⽰。
补液的方法
下面是补液的方法,供大家参考:成人补液方法1静脉输液推荐使用林格氏乳酸盐溶液,或541溶液,或生理盐水。
541溶液的配方为:1000mL水内氯化钠5g,碳酸氢钠4g、氯化钾1g(内含Na+134mmol,Cl-99mmol,K+13mmol,HCO3-48mmol)。
用时每1000mL另加50%葡萄糖20mL,以防低血糖。
在基层单位为方便应用,可按0。
9%氯化钠550mL,1.4%碳酸氢钠300mL,10%氯化钾10mL和10%葡萄糖140mL配制.补液法a.轻型:轻度脱水以口服补液为主,如有恶心呕吐不能口服者,可予静脉输液3000~4000mL/日,以含糖的541溶液或5%葡萄糖盐水加入氯化钾2~3g和碳酸氢钠6~8g,按每分钟3~5mL速度滴入.呕吐停止后改为口服补液。
b.中型:24h需输入4000~8000mL。
最初2h内快速静脉输入含糖的541溶液或2:1电解质溶液(其配方为生理盐水2份加1.4%碳酸氢钠1份或166.7mmol乳酸钠1份,并补充适量的钾)2000~3000mL.待血压、脉搏恢复正常后,可减慢输液速度为每分钟5~10mL,并继续用541溶液。
原则上应于入院8~12h内补进入院前累计损失量、入院后的继续损失量和每天生理需要量(成人每天约2000mL),以后按排出多少补充多少的原则补液。
补液量完成后,如呕吐停止但仍有腹泻,可改为口服补液。
c.重型:24h输液总量约8000~12000mL或更多。
先由静脉推注含糖541溶液1000~2000mL,按每分钟40~80mL甚至100mL速度进行,约需20~30min,以后按每分钟20~30mL的速度通过两条静脉输液管快速滴注2500~3500mL或更多,直至休克纠正为止。
以后相应减慢速度,补足入院前累计丢失量后即按每天生理需要量加上排出量的原则补液.若呕吐停止可继以口服补液疗法。
d.补钾与纠酸:有腹泻即应补钾,对严重腹泻脱水引起休克、少尿的患者应早期应用含钾量不甚高的541溶液。
儿科补液专家共识(口服静脉)
儿科补液专家共识(口服静脉)液体疗法是通过补充液体及电解质来纠正体液容量及成分的紊乱,以保持机体正常生理功能的一种治疗方法。
在制订液体疗法的方案时要充分考虑到机体的自身代偿能力。
一般情况下,肾脏、肺、心血管及内分泌系统对体内液体平衡有较强的调节作用,只要输入的液体基本适合病情需要,机体就能充分调节,恢复体液的正常平衡。
但如上述器官存在功能不全,则应较严格的选用液体成分、补液量及速度。
并在液体疗法的实施过程中要密切观察病情变化,根据病情及时调整治疗方案。
在制订液体疗法方案时宜简单化、个体化,不宜过于繁杂。
补充液体的方法包括口服补液法和静脉补液法两种。
液体疗法包括补充累积损失量、继续损失量和生理需要量三部分。
1 累积损失量即补充自发病以来累积损失的液体量,根据脱水程度而定。
轻度脱水补充量约为30~50ml/kg,中度50~100ml/kg,重度100~150ml/kg。
2 继续丢失量是指治疗过程中因呕吐、腹泻、胃肠引流等液体的继续丢失。
补充原则为“丢多少、补多少”。
具体丢失量因原发病而异,各种体液的丢失性质见表1。
表1 各种损失液成分表(mmol/L)表2 按照体重计算生理需要量注:正常生理需要量每日不超过2400ml3 生理需要量包括显性(尿和大便)和不显性失水(通过皮肤和肺丢失),其中尿量占60%,不显性失水占35%,大便占5%。
每日需水量可按能量消耗计算,即120~150ml/100 kcal。
年龄越小需水量相对越多,故也可根据体重计算(表2)。
生理需要量用1/4~1/5张含钠液补充。
持续发热体温超过38℃者,每增高1℃使生理需要量增加10%~15%。
呼吸急促和气管切开患儿经肺的不显性失水量增加。
4 口服补液适用于中度以下脱水、呕吐不严重的患儿。
有明显休克、心肾功能不全或其他严重并发症者及新生儿不宜口服补液。
补给累积损失量轻度脱水50~80ml/kg,中度脱水80~100ml/kg。
也可用于重度脱水的扩容后的补液,按100~120ml/kg补给。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麻醉手术期间液体治疗专家共识(2014)2014-08-18 15:40来源:中华医学会麻醉学分会作者:吴新民于布为薛张纲徐建国岳云叶铁虎王俊科邓小明字体大小-|+人体体液分为细胞内液(ICF)和细胞外液(ECF),由细胞膜所分隔。
通过细胞膜上Na+/K+ATP 泵的调节,使细胞内液的容量和成分保持恒定。
细胞外液由组织间液(IFV)和血浆(PV)组成(见附件1),并随年龄增加有一定变化(见附2),其主要功能是维持细胞营养并为电解质提供载体。
概述液体治疗是麻醉手术期间保证循环血容量正常,确保麻醉深度适宜,避免手术伤害性刺激对机体造成不良影响,维持良好的组织灌注,内环境和生命体征稳定的重要措施。
为适应近年来科学研究与医疗实践的进展,特对《麻醉手术期间液体治疗专家共识(2007)》进行修订。
人体液体分布细胞内液以K+为主,细胞外液以Na+为主,Na+是形成细胞外液渗透压的主要物质。
维持正常的细胞外液容量,尤其是有效循环血容量,是液体治疗的关键。
血液是由60% 的血浆和40% 的红细胞、白细胞和血小板组成,其中15% 分布于动脉系统,85% 分布于静脉系统。
血浆中含有无机离子(主要是Na+和CI-)和溶于水的大分子有机物(主要是白蛋白、球蛋白、葡萄糖和尿素),白蛋白是维持细胞外液胶体渗透压和血管内血浆容量的主要物质。
组织间液分布于血管与细胞之间,机体代谢产物可在其间进行交换,过多的组织间液将通过淋巴管汇流入血管内。
正常血管内皮允许水分子和小分子物质(如Na+和Cl-自由通过,但限制大分子物质(如白蛋白或人工合成胶体)的通过,从而使其保留在血管内。
决定血管内液体向血管外流动的因素可通过Starling-Lardis 公式表示:Jv=KhA[(p mv-p t)-δ(COp mv-COp t)],Jv 代表单位时间通过毛细血管壁的净液体量;Kh 代表水的液压传导率,即毛细血管壁对液体的通透性,普通毛细血管动脉端的Kh 值较静脉端高 4 倍;A 为毛细血管表面积:p mv代表毛细血管静水压;p t为组织静水压;δ为血浆蛋白反应系数。
当δ为0 时,血浆蛋白分子可自由通过细胞膜,当δ为 1 时,血浆蛋白分子不能通过细胞膜。
在大多数器官中,血浆蛋白在微血管中的δ值超过0.9 并保持稳定,但在低氧血症、炎症和组织损伤等病理生理状态下则明显降低。
COp mv代表毛细血管内胶体渗透压;COp t为组织中的胶体渗透压。
通常每日液体摄人量成人大约为2000 ml。
每日液体损失量包括(1)显性失水量:尿量800-1500 ml ;(2)隐性失水量:肺呼吸250-450mL、皮肤蒸发250-450ml;(3)消化道液体丢失量,呕吐、腹泻和消化道准备时需考虑。
消化道液体分泌量及成分见附件3。
正常机体可自行调节水的摄入和排出量,保持其平衡。
液体治疗的监测方法目前临床上尚无简便而直接测定血容量的方法,因此需对手术患者进行综合监测及评估,以做出正确的判断。
1、无创循环监测指标(1)心率(HR)麻醉手术期间患者心率突然或逐渐加快,可能是低血容量的早期表现,但需与手术刺激、麻醉偏浅、血管活性药物作用和心脏功能异常等其他原因进行鉴别;(2)无创血压(NIBP)一般维持术中收缩压大于90mmHg 或平均动脉血压(MAP)大于60mmHg;老年、高血压和重症脓毒血症患者,血压应该维持较高。
血压下降除外了麻醉过深或手术操作,应考虑循环血容量不足;尿量、颈静脉充盈度、四肢皮肤色泽和温度尿量是反映肾灌注和微循环灌注状况的有效指标,术中尿量应维持在0.5 mL/kg•h 以上,但麻醉手术期间抗利尿激素分泌增加,可影响机体排尿,故尿量并不能及时反映血容量的变化。
颈静脉充盈度、四肢皮肤色泽和温度也是术中判断血容量状态的指标。
(3)脉搏血氧饱和度(SpO2)SpO2是围术期的重要监测项目,在组织血流灌注良好的情况下,描记的SpO2波形随呼吸变化明显则提示患者血容量不足;SpO2波形不随呼吸变化,不能完全除外患者血容量不足;(4)超声心动图经食道超声心动图(TEE)可有效评估心脏充盈的程度,帮助准确判定心脏前负荷和心脏功能,现逐步成为重症患者术中重要的监测项目。
麻醉手术期间患者需常规监测心率和血压、密切观察尿量和脉搏血氧饱和度波形及其与呼吸的相关变化的建议。
II a 级应该维持患者的血压正常(证据水平:A);确保血压仅是一种手段,维持组织灌注是目的(证据水平:C)。
II b 级既往有过心脏病,而目前临床情况稳定的病人,尚未有明确证据显示经食道超声(TEE)是必须常规的监测项目(证据水平:C)。
注* 采纳应用的建议分类和证据水平法见附件4,以下的建议均采用同样分级方法。
2、有创血流动力学监测指标(1)中心静脉压(CVP)CVP 是术中判断与心血管功能匹配的血管内容量的常用监测指标,重症患者和复杂手术中应建立连续CVP 监测。
通常平卧位时压力传感器需放置在右第四肋间、腋中线水平,侧卧位时则应放置于右第四肋间,胸骨右缘水平,并在呼气末(无论自主呼吸或正压通气)记录,应重视CVP 的动态变化,必要时可进行液体负荷试验;(2)有创动脉血压(IABP)有创动脉血压是可靠的循环监测指标。
连续动脉血压波型与呼吸运动的相关变化可有效指导输液,若动脉血压与呼吸运动相关的压力变化>13%,或收缩压下降>5mmHg,则高度提示血容量不足;(3)肺动脉楔压(PAWP)PAWP 是反映左心功能和左心容量的有效指标,PAWP 异常升高是心脏容量增加或左心室功能异常的表现;(4)心脏每搏量变异(SW)SW 是指在机械通气(潮气量>8ml/kg)时,在一个呼吸周期中心脏每搏量(SV)的变异程度。
据研究此指标对判断血容量有很高的敏感性(79%~94%)和特异性(93%~96%)。
SW 是通过FIoTrac 计算动脉压波形面积得到,SW=(SV max-SV min)/SV mean,SW 正常值为10%~15%,通常>13% 提示循环血容量不足。
收缩压变异(SPV)或脉搏压变异(PPV)亦与SW 具有相似临床指导意义。
大手术的患者需常规监测CVP,重视其动态的变化。
重症和复杂手术的患者还需使用有创监测技术,SVV 是了解循环容量状态的主要指标。
监测血流动力学变化的建议。
I 级复杂大手术的麻醉期间推荐连续有创血压监测(证据水平:B)。
II a 级麻醉手术期间连续中心静脉压监测是合理的(证据水平:C)。
心脏手术和心脏疾病患者麻醉手术期间CO 监测是有益的(证据水平:B)。
3、相关实验室检测指标动脉血气、电解质、血糖、胃粘膜pH(pHi)及血乳酸在循环血容量和组织灌注不足时需及时进行动脉血气监测。
pH 对于维持细胞生存的内环境稳定具有重要意义,二氧化碳分压(PCO2)是反映呼吸性酸碱平衡的重要指标,标准碳酸氢盐(SB)和实际碳酸氢盐(AB)是反映代谢性酸碱平衡的指标,两者的差值可反映呼吸对[HC〇3-] 的影响程度。
电解质、血糖和肾功能指标如尿素氮(BUN)、肌酐(Cr)等的变化也需进行及时的监测。
血乳酸和胃黏膜pH 监测是评估全身以及内脏组织灌注的有效指标,对麻醉手术患者的液体治疗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
(1)血红蛋白(Hb)和红细胞压积(Hct)贫血状态下机体的代偿机制包括:重视术中动脉血气的常规监测,大手术应常规测定Hb 和Hct,以了解机体的氧供情况以及及时了解电解质、酸碱平衡、血糖变化和血乳酸水平的建议。
Ⅱ a 级Ⅱb 级既往有糖尿病,而目前临床血糖情况稳定的病人,尚未有明确证据显示必须测定血糖(证据水平:C)。
Ⅱa 级麻醉手术期间推荐及时监测血红蛋白(Hb)或/ 和红细胞压积(Hct)(证据水平:B)。
Ⅱb 级目前临床情况稳定的病人,尚未有明确证据显示手术结束麻醉恢复期间不需要监测Hb 或/ 和Hct (证据水平C)。
a. 麻醉手术期间及时检测动脉血气是有益的(证据水平:B);b. 麻醉手术期间常规检测血乳酸是有益的(证据水平:C);c. 麻醉手术期间常规检测血电解质是合理的(证据水平:C)。
d. 心输出量增加。
e. 全身器官的血流再分布。
f. 增加某些组织血管床的摄氧率。
g. 调节Hb 与氧的结合能力,遇到术中出血量较多或液体转移量较大时,应监测血红蛋白含量。
(2)凝血功能大量输血输液以及术野广泛渗血时,均应及时监测凝血功能。
凝血功能监测,包括血小板计数、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国际标准化比值(INR)、血栓弹性描记图(TEG)或Sonoclot 凝血和血小板功能分析。
术中液体治疗方案1、术前容量状态评估(1)病史和临床症状最后进食时间呕吐、腹泻、出汗、发热等情况尿量(利尿药物、糖尿病、尿崩症)服泻药,术前肠道准备(可导致2-4L 体液丢失)烧伤、腹膜炎、肠梗阻、胰腺炎、创伤、出血、严重骨折或骨盆骨折临床症状见附件5。
(2)体检体征:意识、脉率、血压、血压的体位变化、颈静脉充盈度、甲床毛细血管充盈时间、皮肤弹性、体温;尿量:≥0.5 ml•kg-1•h.-1;血流动力学状态。
(3)实验室检查红细胞压积、血钠、尿素、肌酐、尿比重。
2、麻醉手术期间液体需要量包括(1)每日正常生理需要量;(2)术前禁食所致的液体缺失量或手术前累计缺失量;(3)麻醉手术期间的液体再分布;(4)麻醉导致的血管扩张;(5)术中失血失液量及第三间隙丢失量。
应有针对性地进行液体治疗,方可达到维持有效血容量的同时,确保氧转运量、凝血功能和水电解质正常及酸碱的平衡,并控制血糖于正常范围。
重视麻醉手术期间患者的液体需求量的建议:I 级麻醉期间应持续补充患者每日正常生理需要量(证据水平:A)推荐采用目标导向液体治疗(证据水平:B)Ⅱa 级麻醉药物导致的静脉血管扩张推荐有效液体治疗(证据水平:C)。
3、术中液体治疗方案(1)每日正常生理需要量麻醉手术期间的生理需要量计算应从患者进入手术室开始,直至手术结束送返病房。
人体的每日正常生理需要量见附件6。
(2)术前禁饮食所致液体缺失量和手术前累计液体丢失量麻醉手术期间生理需要量和累计缺失量应根据上述方法进行补充,主要采用晶体液的建议。
Ⅱa 级Ⅱb 级临床情况稳定的病人,有证据显示术前应采用口服电解质液体治疗术前累计缺失量(证据水平:C)。
Ⅲ级不推荐肺水肿病人继续晶体液治疗(证据水平:C)。
a. 晶体溶液能有效补充机体需要的Na+、K+、Ca++、Mg++、CI-、HCo3-:(证据水平:B)。
b. 胃肠手术患者术前肠道丢掉液体,推荐采用晶体液体治疗(证据水平:C)。
c. 术前禁饮食所致液体缺失量术前禁饮和禁食后,由于机体的正常需要量没得到补充,存在一定程度的体液缺失,此部分体液缺失量应以晶体液补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