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七年级数学上册教案《直线、射线、线段》
人教版七年级数学上册教学设计直线、射线、线段
![人教版七年级数学上册教学设计直线、射线、线段](https://img.taocdn.com/s3/m/0b98c84855270722192ef7f8.png)
直线、射线、线段
课题
教 学 目 标
第 1 课时 直线、射线、
线段的概念
授课人
知识技能 数学思考
在现实情境中理解线段、射线、直线的概念,并会 用不同的方式表示. 通过操作活动,了解“两点确定一条直线”的几何 事实,积累数学活动经验.
教 学
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体现比较、联想、猜想等思维能 问题解决
4
以及与生活中 熟知的情境图 片给学生形成 了线段、射线、 直线的近似形 象,使学生感受 生活中所蕴含 的图形,既活跃 了课堂气氛,也 激发了学生的 学习兴趣.
2
活动 二: 实践 探究 交流 新知
1.知识情景: (1)如果你站在一座足够高的楼上,望着楼底下的
某一个人或建筑物,那么你将能见到什么?大家
都学习过地理,也都曾见过地图册,那么当你看
到北京的时候,你能看到什么?
(2)如果你把一条两头都打结的绳子拉直了,你将 1. 让学生进
能发现什么?
行 自主学
2.知识释疑:
习, 共同
线段:只以一种形象的角度来说明,并没有一个 探索, 通
特定的定义.
过错误加
线段的图形:
深对线段、
射线、直
图 4-2-9
线 的概念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直线的图形:
生进一步
理 解“经
图 4-2-11 表示:直线 AB,直线 d.
过 两点有 且只 有一 条直线 这
一直线的
3
性质,并
让 学生学
会用 数学
3. 知识综合: 对于线段、射线、直线,应该进行综合的比较:
4.知识拓展: 直线的基本事实: 我们要把一根木棍钉紧,只用一个钉子,行吗? 由生活的经验,我们都知道,一个钉子是不够的, 但如果我们再多钉一个,那么这根木棍就可以钉 紧了. 概括:经过两点有一条直线,并且只有一条直 线.
初一数学教案3篇:直线、线段和射线的认识教案
![初一数学教案3篇:直线、线段和射线的认识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3a34ec70590216fc700abb68a98271fe900eaf51.png)
初一数学教案3篇:直线、线段和射线的认识教案在初一数学中,直线、线段和射线是非常重要的基础概念,因此,对于学生来说,深入理解这些概念不仅为学习更高级的数学知识奠定基础,而且对于日常生活也有实际应用。
为此,下面将介绍三篇针对初一数学教学的直线、线段和射线的认识教案,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这些概念。
教案一:认识直线教学目标:1.学习如何定义直线。
2.理解直线在数学和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3.识别直线的不同特征。
教学步骤:1.引入主题:老师可以引入贯穿全文的主题,简要介绍直线,以便学生可以在课程结束后对本次教学的内容形成整体的认识。
2.基础知识介绍:老师可以介绍如何定义一条直线,如何使用符号来表示直线,并简要介绍直线的性质。
3.直线的应用:老师可以让学生通过案例学习直线在数学和日常生活中的应用,例如:直线可以用于测量距离和角度,也可以用于描述建筑结构和市场规则等等。
4.指导学生使用工具和技巧:为了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直线的特征和属性,老师可以用白板或幻灯片展示不同类型的直线,以便学生可以指出它们的共同点和不同点,从而认识直线的各种形态和性质。
5.演练和测试:老师可以通过演练或测试,让学生检验他们对直线的定义和性质的理解,以确保学生正确理解直线的概念。
教案二:认识线段教学目标:1.学习如何定义线段。
2.理解线段在数学和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3.识别线段的不同特征。
教学步骤:1.引导学生思考:老师可以引导学生思考关于线段的定义和性质,以便他们可以更好地理解线段。
2.基础知识介绍:老师可以介绍如何定义线段,如何使用符号来表示线段,并简要介绍线段的性质。
3.线段的应用:老师可以让学生通过案例学习线段在数学和日常生活中的应用,例如:线段可以用于测量长度和面积,也可以用于描述圆形和正方形等等。
4.指导学生使用工具和技巧:为了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线段的特征和属性,老师可以用白板或幻灯片展示不同类型的线段,以便学生可以指出它们的共同点和不同点,从而认识线段的各种形态和性质。
直线、射线、线段-经典教学教辅文档
![直线、射线、线段-经典教学教辅文档](https://img.taocdn.com/s3/m/ddd9d77d0a4c2e3f5727a5e9856a561253d32140.png)
4.2直线、射线、线段(一)教学设计本课题是人教版九年义务教育初中代数第一册第四章第二节“直线、射线、线段”的第一课时,下方我从教材分析、学情分析、教学方法及教学手腕、教学过程、教学预测、板书展现、课后反思这些方面谈谈我对这节课的理解和教学想象。
一、教材分析(一)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本节教材是初中数学七年级上册第四章第二节内容,本节课的次要内容是直线、射线、线段的表示方法和直线的基本性质,它是今后学习几何知识的基础,具有承上启下的作用。
特别是直线的基本性质,它在人们的生活中有着广泛的运用。
因而,本节课看似简单,但在教材中却处于重要的地位。
对于先生来说,不管在知识上,还是在解决实践成绩的能力上,都起着不容忽视的作用。
(二)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进一步理解线段、射线、直线2、掌握线段、射线、直线的表示方法3、理解两点确定一条直线的现实。
[过程与方法]经历在理想情境中理解线段、射线、直线;及两点确定一条直线的探求的过程,领会抽象化,符号化的数学思想过程。
[情感与态度]经过实践操作得出结论,培养先生合作交流的认识和自主探求的精神。
(三)教学重点、难点[重点]线段、射线、直线的进一步理解及表示方法;掌握“两点确定一条直线”的基本现实。
[难点]线段、射线、直线的表示方法,两点确定一条直线的运用.二、学情分析先生之前的学习对简单的几何图形的点、线、面有了初步的认识。
已具有必然的抽象思想能力,能够经过直观感受来认识理解几何图形,参与认识、合作认识较强,并具有初步的观察、分析、概括能力,但对于几何言语的书写还是会产生必然的妨碍,因而我对本节课的习题设计准绳是分层次降低难度,变式训练巩固新知。
三、教学方法及教学手腕本课采用“情景导入-建立模型-解释运用与拓广”的教学模式.教师的教法:突出活动的组织设计与探求方法的引导。
本节课我将采用多媒体辅助教学。
以多媒体手腕为驱动、以成绩为载体,给先生创设一个宽松愉悦的学习氛围,引导先生积极探求、体验成功。
最新人教版七年级数学上册《直线、射线、线段》教案
![最新人教版七年级数学上册《直线、射线、线段》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f1fbe2dabceb19e8b8f6ba8f.png)
4.2 直线、射线、线段第1课时直线、射线、线段【知识与技能】1.进一步认识直线、射线、线段的联系和区别,逐步掌握它们的表示方法.2.结合实例,了解两点确定一条直线的性质,并能初步应用.3.会画一条线段等于已知线段.【过程与方法】能根据语句画出相应的图形,会用语句描述简单的图形.在图形的基础上发展数学语言.【情感态度】初步体验图形是有效描述现实世界的重要手段,并能初步应用空间与图形的知识解释生活中的现象以及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体会研究几何图形的意义.【教学重点】认识直线、射线、线段的区别与联系.学会正确表示直线、射线、线段,逐步使学生懂得几何语句的意义并能建立几何语句与图形之间的联系.【教学难点】能够把几何图形与语句表示、符号书写很好地联系起来.一、情境导入,初步认识1.观察教材第125页图4.2-1.2.学校总务处为解决下雨天学生雨伞的存放问题,决定在每个班级教室外钉一根2米长的装有挂钩的木条.本校三个年级,每个年级八个班,问至少需要买几颗钉子?你能帮总务处的师傅算一算吗?【教学说明】创设实际问题情景,引导学生思考,激发学习兴趣.二、思考探究,获取新知学生按照学习小组,利用打好的小洞,10cm长,1cm宽的硬纸条和撒扣进行实践活动,小组之间交流实践成果,相互补充完善,并解决问题1和2得到直线性质:两画一画要求学生分别画一条直线、射线、线段,教师给出规范表示方法.【教学说明】学生通过动手实践,观察分析,猜想,合作交流,体验并感悟到直线的性质.让学生自己归纳性质,在小组交流中完善表述.(教学中学生用自己的语言描述性质,语言可能不够准确简练、完整细致,面对这种情况,不必操之过急,要允许学生有一个发展的时间与空间.)结合自己所画图形寻找直线、射线、线段的特征,说说它们之间的区别与联系并交流.思考:怎样由一条线段得到一条射线或一条直线?举出生活中一些可以看成直线、射线、线段的例子.设计意图:在自己动手画好直线、射线和线段的基础上,要求学生说出它们的区别与联系,目的是使学生进一步认识线段、射线、直线.完成教科书126页练习,使学生逐步懂得几何语句的意义并能建立几何语句与图形之间的联系.数学活动独立探究:画一条线段等于已知线段a,说说你的想法.小组交流补充.教师边说边示范尺规作图并要求学生写好结论.【教学说明】慢慢让学生读清楚题意并学会按照要求正确画出图形.并让学生自己说出想法,培养学生独立操作、自主探索的数学实验学习能力.三、典例精析,掌握新知例1 动手画一画,邀同伴讨论下列问题:(1)过一个已知点可以画多少条直线?(2)过两个已知点可以画多少条直线?(3)过三个已知点一定可以画出直线吗?(4)经过平面上三点A,B,C中的每两点可以画多少条直线?(5)借鉴(4)的结论,猜想经过平面上四点A,B,C,D中的任意两点画直线会有什么样的结果?如果不能画,请简要说明理由,如能画,画出图来.【分析】解答本题时,要仔细读题,注意体会不同问题间的细微区别,以便求得正确的答案.解:(1)过一点可以画无数条直线.(2)过两个点可以画唯一的一条直线.(3)过三个已知点不一定能画出直线,当三点不共线时,不能作出直线;当三点共线时,(4)当A,B,C三点不共线时,过其中的每两点可以画一条直线,所以共有三条直线;当A,B,C三点共线时,上面画的三条直线重合了,只能画一条直线,如图(一):(5)经过平面内四点中的任意两点画直线有三种结果,如图(二):①当A,B,C,D四个点在同一条直线上时,只可以画出一条直线.②当A,B,C,D四个点有三个点在同一条直线上时,可画出4条直线.③当A,B,C,D四个点中任意三个点都不在同一条直线上时,可画出6条直线.【教学说明】题(3)和题(4)中分别没有明确平面上三点,四点是否在同一条直线上,解答时要分各种可能情况解答,这种解答方法叫分类讨论.运用分类方法时,要考虑到可能出现的所有情形,不能丢掉任何一种,否则就不完整,不全面.例2 如图(1)(2)(3)中给出的直线,射线,线段,根据它们各自性质,判断其能否相交?【分析】这是用几何图形语言给出的已知条件的例题,读懂图形语言是学习几何知识的基础.结合直线、射线、线段的几何性质作出判断.解:图(1)中直线AB与直线CD相交;图(2)中射线CD与直线AB不相交,因为射线CD是以C为端点C向D所在方向延伸的;图(3)中射线CD与线段AB不相交,因为线段AB不能延伸,而射线CD延伸方向为C向D所在方向,故它们不相交;图(4)中线段AB与线段CD不相交,因为线段AB与线段CD都不能延伸.【教学说明】本题解答关键在理解三种基本图形的延伸性质.四、师生互动,课堂小结请学生互相交流我知道了哪些概念?我学会了什么解题方法?我发现了什么新知识?1.布置作业:从教材习题4.2中选取.2.完成练习册中本课时的练习.本课时主要介绍直线、射线、线段的概念、表示方法,以及它们的区别与联系,是典型的概念教学课.教学中,教师应给学生充分探寻直线的基本知识,直线、射线、线段的表示方法的素材和动手动脑、合作交流的时间与空间,鼓励学生在活动观察时感受概念的形成过程,获得数学体验.提醒学生结合生活经验、留心周围事物,借助实物来认识图形.作者留言:非常感谢!您浏览到此文档。
人教版七年级数学上册《直线、射线、线段》教案
![人教版七年级数学上册《直线、射线、线段》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3ae81d48a36925c52cc58bd63186bceb19e8eddc.png)
联系
线段三者之间的区别与联
名称 图形 表示方法 端点 延伸 系。
长度
直线
线段
射线
让学生自己小结,可以
学生自我小结本节课知识,说说有什 培养学生归纳、概括的能力。
么收获?
归
纳
(一)、填空
根据学生的差异,设计
1.种树是,只要定出两个树坑的位 不同层次作业的设计是为了 置,就能确定同一行的树所在的直线,这 符合不同基础学生的需求,
是唯一的意思,也就是说两点确定一条直
线。
模型应用:
通过运用所学的知识来
解释设疑:让学生运用所学的知识来 解释前面留下的疑问,使学
解释前面的疑问。
生体验到成功的喜悦。
探索新知
你能列举出生活中类似运用直线性质
让学生能够把几何语言
的例子吗?
转化成图形,培养学生的作
作图题:已知不在同一条直线上的三 图的能力,并为直线的表示
他们是如何做的,为什么这样做?让学生 的问题入手,诱发其主动探
大胆猜想他们这样做的依据
索问题的欲望。
提出问题:
结合具体情景,发现
讨论实践
要在墙上固定一根木条,至少需要几
并提出问题,让学生初步
个钉子?
学会运用数学的思维方
①在小组中动手试一试,并记录你们
式去观察,并通过动手实
每一步的结果。
践得到答案。同时也为探
②经过探索你能得到什么结论?
索直线的性质作好了铺
探索新知
动画演示:一根木条钉一个钉子
垫。
的情境演示,两个钉子的情境演示一
下。
建立模型:
让学生经历了把钉子抽
画图:①如图,经过一点 O 画直线, 象成点把木条抽象成直线的
人教版七年级上数学《 直线,射线,线段》教案
![人教版七年级上数学《 直线,射线,线段》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510fab545e0e7cd184254b35eefdc8d376ee1433.png)
《直线,射线,线段》教案一、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通过观察、操作、想象,初步认识直线、射线、线段,会用自己的语言描述直线、射线、线段的基本特征。
(二)过程与方法通过操作、比较,会区分直线、射线、线段,并能在实际生活当中认识直线、射线、线段,探索基本事实。
(三)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初步了解平直的线在生活中的运用,培养学数学、用数学的兴趣。
二、教学重难点重点:初步认识直线、射线、线段,会用自己的语言描述它们的基本特征。
难点:掌握直线、射线、线段的表示方法及特性,能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三、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1.创设情境:今天老师给小朋友们带来了三样东西,你们看,这是什么?(教师依次出示直尺、毛线和绳子)2.谈话:这三样东西都是什么形状的?它们都是直直的。
在数学中,我们给这种直直的线起了个名字,叫“直线”。
今天这节课我们就来认识直线。
3.板书课题:认识直线。
(二)探究新知1.认识直线。
(1)教师谈话:你们知道直线有什么特点吗?(可以向两方无限延伸)(2)画直线:下面请同学们试着在本子上画出一条直线。
看看谁画的直线最长!(3)认识直线a,b,c。
学生画完直线后,教师谈话:同学们画出了三条不同的直线,你能给它们取个名字吗?于是学生给三条直线分别取名为:直线a,直线b,直线c。
教师同时在黑板上画出三条不同的直线并标上字母。
(4)直线的读法:教师示范直线的读法。
2.认识射线。
(1)教师谈话:如果只允许这条线段向一个方向延伸,那会是什么样子呢?(教师出示手电筒照射的光线和灯光下的人影子)手电筒发出的光线和灯光下的人影子都可以看作是射线。
(2)画射线:下面请同学们试着在本子上画出一条射线。
看看谁画的射线最长!学生画完射线后,教师谈话:同学们画出了两条不同的线,你能给它们取个名字吗?于是学生给两条线分别取名为:射线a,射线b。
教师同时在黑板上画出两条不同的射线并标上字母。
(3)射线的读法:教师示范射线的读法。
人教版七年级数学上册教案《直线、射线、线段》
![人教版七年级数学上册教案《直线、射线、线段》](https://img.taocdn.com/s3/m/f8c4c72a02768e9950e73827.png)
《直线、射线、线段(1)》◆教材分析本节课是在学生学习过的直线、射线、线段概念的基础上,开始比较系统的研究有关图形的知识。
直线、射线、线段是最简单的几何图形,以后学习的三角形、四边形等都是由它们构成的,所以,直线、射线、线段是今后研究比较复杂图形的必要基础。
从本节课开始出现的几何图形的表示法、几何语言的表达方式,也是今后系统学习几何知识所必须的基础。
因此,本节课在学生今后的整个几何学习中,起着奠基的作用。
◆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目标】1、掌握直线、射线、线段的表示法。
理解两点确定一条直线的事实。
2、掌握直线、射线、线段的联系和区别。
【过程与方法目标】1、通过学习直线、射线、线段的表示法,使学生建立初步的符号感。
2、探究活动,积累一定的操作活动经验,发展有条理的思考与表达能力,培养学生归纳、抽象及用语言表达结论的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通过实际操作得出结论,培养学生合作交流的意识和探索精神。
通过对直线性质的探究,使学生初步认识到数学与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
【教学重点】直线、射线、线段的表示法,理解直线的性质。
【教学难点】几何语言之间的转化。
收集相关文本资料,相关图片,相关动画等碎片化资源。
一、情境引入课件展示图片,学生找出我们生活中的直线、射线、线段。
探究1:如图,要在墙上固定一根木条,使它不能转动,至少需要几个钉子?学生行动:小组合作探究,可以小组派代表到黑板做实验。
教师总结:(1)先钉一个钉子,转动木条,发现木条可轻易地转动。
(2)在木条上再增加一个钉子,发现不能转动木条,说明木条被固定住了。
木条在这里我们可以把它看做线的形象,钉子可以看做点的形象,从上面的实验我们可以得出线与点有什么联系呢?接下来我们就要学习有关线的知识。
二、互动新授问题2:经过一点O 画直线能画出几条?经过两点A 、B 呢?◆教学重难点◆课前准备◆教学过程学生活动:动手画出如下图所示的点,并尝试画直线,小组合作探究所得结果。
数学人教版七年级上册4.2 直线、射线、线段(1)教案
![数学人教版七年级上册4.2 直线、射线、线段(1)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517bfffbd15abe23492f4d1b.png)
4.2 直线、射线、线段(1)【学习目标】:1.认识直线、射线、线段的联系和区别,逐步掌握它们的表示方法;2.结合实例,了解两点确定一条直线的性质,并能初步应用;3.能根据语句画出相应的图形,会用语句描述简单的图形,在图形的基础上发展数学语言。
【学习重点】:认识直线、射线、线段的区别与联系并会正确使用,逐步使学生懂得几何语言的意义 【学习难点】:能够把几何图形与语句表示、符号书写很好的联系起来。
【知识链接】:如果你想将一根细木条固定在墙上,至少需要几个钉子?【学习过程】:一、自主学习(一)动手试一试:(1)过O 点能画几条直线(2)过两点A 、B 又能画几条直线?由以上的动手画图我们可知:直线的基本性质经过两点有 直线,并且 一条直线。
即两点 一条直线。
(二)“两点确定一条直线”的应用 想一想我们现实生活中还有哪些“两点确定一条直线”的例子。
(三)直线的表示:如图,一般我们会用一个小写字母来表示直线(如直线l ),由于两点确定一条直线,所以我们经常用一条直线上的两点来表示这条直线。
·· ( 直线l 或 直线AB ) (四)点与线的关系:如图,· `·点O 在直线l 上(直线l 经过点)) 直线a 和b 相交于点O 点P 在直线l 外(直线l 不经过点P ) 看图表述图中点与线、线与线的关系:1.一个点在一条直线上,也称这条直线 这个点。
2.一个点在一条直线个,也称这条直线 这个点。
3.当两条不同的直线有一个公共点时,我们就称这两条直线 ,这个公共点叫做它们的 。
二、合作探究探究活动1:在前面自主学习我们进一步认识了直线的有关知识,而射线和线段都是直线的一部分,我们又应如何表示它们呢?在画射线和线段的时候要注意什么? a图4.2-1 线段AB 或线段a 图4.2-2 射线OA 或射线l如图,类似于直线的表示,我们可以用图4.2-1的方式来表示 (或线段BA ),其中点A 、点B 是线段的 ;用图4.2-2的方式来表示 ,其中 是射线的端点。
人教版七年级数学上册4.2.1直线、射线、线段的认识教学设计
![人教版七年级数学上册4.2.1直线、射线、线段的认识教学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1e928d1a32687e21af45b307e87101f69f31fb6a.png)
3.教师对学生的总结进行补充,强调本节课的重点,对难点进行解释和说明,巩固学生的认识。
4.布置课后作业,让学生自主巩固所学知识,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五、作业布置
为了巩固本节课所学知识,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几何素养,特布置以下作业:
人教版七年级数学上册4.2.1直线、射线、线段的认识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理解直线、射线、线段的概念,掌握它们的区别与联系,能够在实际情境中正确识别和应用。
2.学会使用直尺、圆规等工具准确画出直线、射线和线段,培养良好的作图习惯。
3.掌握直线、射线、线段的性质,如直线无端点、射线有一个端点、线段有两个端点等,并能运用这些性质解决问题。
(四)课堂练习
1.教师设计具有针对性的练习题,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如画图题、填空题、选择题等。识。
3.教师对学生的练习进行点评,强调重点,突破难点,提高学生的几何素养。
(五)总结归纳
1.教师引导学生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总结直线、射线、线段的概念、性质和应用。
(3)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的疑问,引导学生深入理解直线、射线、线段的概念和性质。
3.实践活动,巩固知识
(1)组织学生动手操作,使用直尺、圆规等工具画出直线、射线、线段,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
(2)设计相关练习题,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巩固对直线、射线、线段的认识。
4.归纳总结,提高认识
(1)引导学生总结直线、射线、线段的性质和区别,加深对知识点的理解。
四、教学内容与过程
(一)导入新课
1.利用多媒体展示生活中含有直线、射线、线段的图片,如火车轨道、阳光、尺子等,引导学生观察并提问:“这些图片中都有哪些共同的几何元素?”
人教版数学七年级上册4.2《直线、射线、线段》》教案1
![人教版数学七年级上册4.2《直线、射线、线段》》教案1](https://img.taocdn.com/s3/m/a3363ebd846a561252d380eb6294dd88d0d23d37.png)
人教版数学七年级上册4.2《直线、射线、线段》》教案1一. 教材分析《直线、射线、线段》是人教版数学七年级上册第四章第二节的内容,主要让学生认识直线、射线和线段的特点,了解它们之间的联系和区别。
本节课的内容是学生学习几何的基础知识,对于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具有重要意义。
二. 学情分析七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直观思维和逻辑推理能力,但对于直线、射线和线段的认识还比较模糊。
通过前面的学习,学生已经掌握了线的基本概念,为本节课的学习奠定了基础。
在导入环节,可以利用学生的生活经验,激发他们对直线、射线和线段的学习兴趣。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让学生掌握直线、射线和线段的定义及特点,能够正确区分它们。
2.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操作、思考、交流等活动,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培养他们勇于探索、积极思考的精神。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直线、射线和线段的定义及特点。
2.难点:直线、射线和线段之间的联系和区别。
五. 教学方法采用直观演示法、操作实验法、分类讨论法、小组合作法等,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发挥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六. 教学准备1.教具:直尺、射线模型、线段模型等。
2.学具:每人一份直线、射线、线段的模型,彩笔、铅笔等。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展示实际生活中的直线、射线和线段图片,引导学生观察、思考,让学生举例说明直线、射线和线段的特点。
2.呈现(10分钟)教师利用多媒体课件,生动形象地展示直线、射线和线段的定义及特点,引导学生初步认识它们。
3.操练(10分钟)学生分组进行操作实验,用彩笔在纸上绘制直线、射线和线段,并互相交流、讨论,进一步巩固对它们的认识。
4.巩固(10分钟)教师提出问题,让学生回答直线、射线和线段的特点,以及它们之间的联系和区别。
教师及时给予反馈,帮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
5.拓展(10分钟)教师引导学生思考:在实际生活中,直线、射线和线段有哪些应用?学生分组讨论,分享自己的观点和体会。
线段射线直线初中数学教案(精选6篇)
![线段射线直线初中数学教案(精选6篇)](https://img.taocdn.com/s3/m/bf15272ca9114431b90d6c85ec3a87c240288a01.png)
线段射线直线初中数学教案〔精选6篇〕线段射线直线初中数学教案〔精选6篇〕线段射线直线初中数学教案篇1教学目的:1、在现实情境中理解线段、射线、直线等简单图形〔知识目的〕2、会说出线段、射线、直线的特征;会用字母表示线段、射线、直线〔才能目的〕3、通过操作活动,理解两点确定一条直线等事实,积累操作活动的经历,培养学生的兴趣、爱好,感受图形世界的丰富多彩。
〔情感态度目的〕教学难点:理解“两点确定一条直线”等事实,并应用它解决一些实际问题教具:多媒体、棉线、三角板教学过程:情景创设:观察电脑展示图,使学生感受图形世界的丰富多彩,激发学习兴趣。
如何来描绘我们所看到的现象?教学过程:1、一段拉直的棉线可近似地看作线段师生画线段演示投影片1:①将线段向一个方向无限延长,就形成了______学生画射线②将线段向两个方向无限延长就形成了_______学生画直线2、讨论小组交流:① 生活中,还有哪些物体可以近似地看作线段、射线、直线?〔强调近似两个字,注意引导学生线段、射线、直线是从生活上抽象出来的〕②线段、射线、直线,有哪些不同之处,有哪些一样之处?〔鼓励学生用自己的语言描绘它们各自的特点〕3、问题1:图中有几条线段?哪几条?“要说清楚哪几条,必须先给线段起名字!”从而引出线段的记法。
点的记法:用一个大写英文字母线段的记法:①用两个端点的字母来表示②用一个小写英文字母表示自己想方法表示射线,让学生充分讨论,并比拟如何表示合理射线的记法:用端点及射线上一点来表示,注意端点的字母写在前面直线的记法:① 用直线上两个点来表示② 用一个小写字母来表示强调大写字母与小写字母来表示它们时的区别〔我们知道他们是无限延长的,我们为了方便研究约定成俗的用上面的方法来表示它们。
〕练习1:读句画图〔如图示〕〔1〕连BC、AD〔2〕画射线AD〔3〕画直线AB、CD相交于E〔4〕延长线段BC,反向延长线段DA相交与F〔5〕连结AC、BD相交于O练习2:右图中,有哪几条线段、射线、直线4、问题2 请过一点A画直线,可以画几条?过两点A、B呢?学生通过画图,得出结论:过一点可以画无数条直线经过两点有且只有一条直线问题3 假如你想将一硬纸条固定在硬纸板上,至少需要几根图钉?为什么?〔学生通过操作,答复〕小组讨论交流:你还能举出一个能反映“经过两点有且只有一条直线”的实例吗?适当引导:栽树时只要确定两个树坑的位置,就能确定同一行的树坑所在的直线。
人教版数学七年级上册4.2《 直线、射线、线段(1)》教案
![人教版数学七年级上册4.2《 直线、射线、线段(1)》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a0e10a1368eae009581b6bd97f1922791788be13.png)
人教版数学七年级上册4.2《直线、射线、线段(1)》教案一. 教材分析《直线、射线、线段(1)》是人教版数学七年级上册第四章第二节的内容。
本节课主要让学生认识直线、射线和线段的特点,理解它们之间的联系和区别。
教材通过生活实例引入直线、射线和线段的概念,接着介绍它们的性质和表示方法,最后运用它们解决实际问题。
本节课的内容是学生学习几何的基础知识,对于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具有重要意义。
二. 学情分析七年级的学生已经掌握了实数的基础知识,具备了一定的逻辑思维能力和空间想象能力。
但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可能对直线、射线和线段的概念理解不深,容易混淆。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通过具体的生活实例和操作活动,帮助学生深入理解这些概念,并能够运用它们解决实际问题。
三. 教学目标1.了解直线、射线和线段的概念及特点。
2.掌握直线、射线和线段的性质和表示方法。
3.能够运用直线、射线和线段解决实际问题。
4.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直线、射线和线段的概念及其特点。
2.直线、射线和线段的性质和表示方法。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生活实例引入直线、射线和线段的概念,让学生在具体的情境中感受和理解这些概念。
2.动手操作法:让学生亲自动手画直线、射线和线段,观察和总结它们的性质,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3.小组合作学习:引导学生分组讨论和探究直线、射线和线段的特点,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4.归纳总结法:在教学过程中,引导学生总结直线、射线和线段的性质,加深学生对这些知识的理解。
六. 教学准备1.教学课件:制作精美的课件,展示直线、射线和线段的图片和实例。
2.教学道具:准备一些直线、射线和线段的模型,方便学生直观地观察和操作。
3.练习题:准备一些有关直线、射线和线段的练习题,用于巩固所学知识。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课件展示一些生活中的直线、射线和线段的实例,如电线、射线等,引导学生思考:这些图形有什么共同的特点?怎样用数学语言来表示它们?2.呈现(10分钟)讲解直线、射线和线段的概念,让学生明确它们的定义和特点。
七年级上册数学教案《直线、射线、线段》
![七年级上册数学教案《直线、射线、线段》](https://img.taocdn.com/s3/m/dd86042b00f69e3143323968011ca300a6c3f68d.png)
教学计划《直线、射线、线段》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准确理解直线、射线、线段的定义,掌握它们的基本性质及表示方法,能区分并识别这三种基本的几何图形。
2.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比较、归纳等数学活动,培养学生抽象思维能力、空间想象能力和逻辑推理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对几何图形学习的兴趣,培养严谨的数学学习态度,增强探索数学奥秘的好奇心和求知欲。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教学重点:直线、射线、线段的定义及其基本性质。
●教学难点:理解直线、射线无限延伸的特性,以及在实际问题中准确应用这些概念。
三、教学过程1. 引入新课(约5分钟)●生活实例引入:通过展示手电筒发出的光线、笔直的马路、书本的边缘等生活实例,引导学生观察并思考这些实例中的共同特征,引出直线、射线、线段的概念。
●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思考这些图形有什么共同点和不同点,激发学生探索新知的兴趣。
●明确目标:简要介绍本节课的学习目标,让学生明确将要学习的内容。
2. 讲授新知(约15分钟)●定义讲解:分别讲解直线、射线、线段的定义,强调直线两端无限延伸、射线一端无限延伸、线段两端有限的特点。
●性质介绍:结合图形展示,介绍直线、射线、线段的基本性质,如直线的平直性、射线的方向性、线段的长度可度量性等。
●表示方法:讲解直线、射线、线段的表示方法,包括名称法、小写字母表示法、大写字母表示法等,并强调表示时的规范性和准确性。
3. 图形辨析(约10分钟)●对比观察:通过多媒体展示多组直线、射线、线段的图形,引导学生对比观察,区分它们的异同点。
●分类练习:给出一些图形,让学生判断它们分别属于哪一类,并说明理由。
●总结归纳:引导学生总结直线、射线、线段的主要特征和区别,形成清晰的概念体系。
4. 实践操作(约10分钟)●绘制图形:要求学生使用直尺和笔在纸上分别绘制直线、射线、线段,并标注名称或字母表示。
●小组讨论:分组讨论如何在实际生活中找到直线、射线、线段的例子,并分享给全班。
七年级数学上册《直线射线线段》教案、教学设计
![七年级数学上册《直线射线线段》教案、教学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b1aa9682d05abe23482fb4daa58da0116c171fd5.png)
5.理解并运用线段的垂直平分线、角的平分线的性质及其在实际问题中学生采用以下方法:
1.通过直观感知和操作体验,让学生从实际中抽象出直线、射线、线段的概念。
2.利用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让学生在小组内讨论直线、射线、线段的性质和特点,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2.培养学生勇于探索、严谨治学的科学态度,让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体验成功的喜悦。
3.培养学生团结协作、互相帮助的精神,使学生学会倾听、学会表达、学会合作。
4.培养学生运用几何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使学生认识到数学在生活中的重要性。
5.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热爱科学的情感,激发学生为国家和民族的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
1.教师出示一张地图,引导学生观察地图上的道路、铁路等线路,并提出问题:“这些线路有什么共同特点?它们在几何学中应该如何表示?”
2.学生通过观察和思考,发现这些线路都是直的,没有弯曲,从而引出直线的概念。
3.教师进一步提问:“除了直线,我们在生活中还见过哪些类似的线?”引导学生回忆射线的例子,如太阳光线、手电筒的光线等。
3.运用比较法,让学生分析直线、射线、线段的相同点和不同点,提高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4.设计丰富的例题和练习,让学生在实际操作中巩固所学知识,培养解决问题的能力。
5.引导学生运用几何画板等教学软件,探索直线、射线、线段的性质,提高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探究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培养学生对几何图形的观察和思考能力,激发学生对数学学科的兴趣和好奇心。
3.介绍线段的和、差、倍、分等基本运算,并通过实例进行讲解。
4.讲解线段的垂直平分线、角的平分线的性质,以及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人教版数学七年级上册4.2《 直线、射线、线段(1)》教学设计
![人教版数学七年级上册4.2《 直线、射线、线段(1)》教学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f59c078427fff705cc1755270722192e44365842.png)
人教版数学七年级上册4.2《直线、射线、线段(1)》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人教版数学七年级上册4.2《直线、射线、线段(1)》是学生在学习了平面几何基本概念的基础上进一步深入学习直线、射线、线段的性质和特点。
本节内容通过实例让学生理解直线、射线、线段的定义,掌握它们之间的联系和区别,能够正确地识别和运用直线、射线、线段解决实际问题。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小学阶段已经接触过直线、射线、线段的概念,但对其本质特征和应用可能理解不深。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从学生的实际出发,通过生动形象的实例,引导学生深入理解直线、射线、线段的内涵和外延,提高他们的空间想象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 教学目标1.了解直线、射线、线段的定义,掌握它们之间的联系和区别。
2.能够识别和运用直线、射线、线段解决实际问题。
3.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直线、射线、线段的定义及其特性。
2.直线、射线、线段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五. 教学方法1.采用实例教学法,通过生动的实例让学生理解直线、射线、线段的定义和特性。
2.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运用直线、射线、线段解决实际问题。
3.采用小组合作学习法,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六. 教学准备1.准备相关的实例和图片,用于讲解直线、射线、线段的概念和特性。
2.准备一些实际问题,让学生练习运用直线、射线、线段解决。
3.准备黑板和粉笔,用于板书重点内容。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通过展示一些生活中的实例,如交通指示灯、射线枪等,引导学生思考直线、射线、线段的概念和特点。
2.呈现(10分钟)讲解直线、射线、线段的定义和特性,用图片和实例进行说明,让学生清晰地理解它们之间的联系和区别。
3.操练(10分钟)让学生分组讨论,每组选择一个实际问题,运用直线、射线、线段解决。
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的疑问。
4.巩固(5分钟)选取一些实际问题,让学生独立解决,检验他们对直线、射线、线段的理解和运用能力。
人教版数学七年级上册4.2《直线射线线段》》教案3
![人教版数学七年级上册4.2《直线射线线段》》教案3](https://img.taocdn.com/s3/m/b147cc61effdc8d376eeaeaad1f34693daef10e7.png)
人教版数学七年级上册4.2《直线射线线段》》教案3一. 教材分析《直线射线线段》是人教版数学七年级上册第四章第二节的内容。
本节内容是在学生已经掌握了直线、射线、线段的含义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
通过本节的学习,使学生能够进一步理解直线、射线、线段的性质,能够正确运用直线、射线、线段解决实际问题,为以后学习几何知识打下基础。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学习本节内容前,已经学习了直线、射线、线段的含义,对直线、射线、线段有一定的了解。
但学生在运用直线、射线、线段解决实际问题时,还会存在一定的困难。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引导学生通过观察、操作、思考、交流等活动,进一步理解和掌握直线、射线、线段的性质,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使学生进一步理解直线、射线、线段的性质,能够正确运用直线、射线、线段解决实际问题。
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观察、操作、思考、交流等活动,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逻辑思维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积极思考、勇于探索的精神。
四.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直线、射线、线段的性质。
2.教学难点:如何引导学生理解和掌握直线、射线、线段的性质,并运用到实际问题中。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生活情境,引导学生理解和掌握直线、射线、线段的性质。
2.活动教学法:通过观察、操作、思考、交流等活动,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逻辑思维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激励教学法:通过鼓励、表扬等方式,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积极思考、勇于探索的精神。
六. 教学准备1.教具准备:直尺、射线、线段等模型。
2.教学课件:制作相关的教学课件,辅助教学。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生活情境,如道路、河流等,引导学生理解和掌握直线、射线、线段的性质。
2.呈现(10分钟)教师通过展示直线、射线、线段的模型,引导学生观察和思考,呈现直线、射线、线段的性质。
七年级数学上册(人教版)4.2直线、射线、线段(第1课时)认识直线、射线、线段优秀教学案例
![七年级数学上册(人教版)4.2直线、射线、线段(第1课时)认识直线、射线、线段优秀教学案例](https://img.taocdn.com/s3/m/231f8f7edc36a32d7375a417866fb84ae55cc351.png)
1.通过观察、操作、思考、交流等活动,让学生自主探究直线、射线、线段的特征。
2.利用教具、模型、多媒体等工具,帮助学生直观地理解直线、射线、线段的概念。
3.引导学生通过小组合作,共同探讨直线、射线、线段的表示方法,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4.设计具有层次性的练习题,让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巩固对直线、射线、线段的理解。
七年级数学上册(人教版)4.2直线、射线、线段(第1课时)认识直线、射线、线段优秀教学案例
一、案例背景
本节课为人教版七年级数学上册第4.2节“直线、射线、线段”,是学生初步接触几何概念的重要一课。直线、射线、线段是基本的几何元素,对于学生理解几何图形、构建几何体系具有重要意义。然而,由于这些概念较为抽象,学生可能难以理解和掌握。因此,本节课的教学旨在让学生通过观察、操作、思考、交流等过程,深入理解直线、射线、线段的特征和区别,提高空间想象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2.问题导向:本节课通过设计具有挑战性和探究性的问题,引导学生主动思考、独立解决问题。这种教学策略能够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提高他们的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教师在问题导向的过程中,能够及时发现学生的思考情况,针对性地进行引导和帮助,提高了教学效果。
3.小组合作: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和合作活动,让学生共同探讨直线、射线、线段的特征和表示方法。这种教学方式培养了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提高了学生的沟通能力。同时,小组合作活动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数学教案:4.2直线、射线、线段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数学教案:4.2直线、射线、线段](https://img.taocdn.com/s3/m/843fb7b7988fcc22bcd126fff705cc1755275f2b.png)
本节课旨在帮助学生建立几何图形的基本概念,培养他们的空间想象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二、核心素养目标
1.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通过直观演示和实际操作,使学生掌握直线、射线、线段的概念和性质,提高他们的空间想象能力。
-实际应用: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举例解释:
-通过图形展示,强调直线无端点、无限延伸的特点,使学生理解直线的概念。
-通过实际操作,让学生感受射线从一个端点出发,单向无限延伸的特性。
-通过测量线段的长度,让学生明确线段有两个端点,长度有限的特点。
2.教学难点
-直线、射线、线段之间的区别与联系:学生容易混淆这三种线的定义和性质,难以把握它们之间的联系。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数学教案:4.2直线、射线、线段
一、教学内容
本节课选自人教版七年级上册数学第四章第二节:“4.2直线、射线、线段”。教学内容主要包括以下三个方面:
1.直线、射线、线段的定义:通过直观的图像和生活实例,使学生理解直线、射线和线段的概念,了解它们之间的区别与联系。
2.直线、射线、线段的表示方法:教授如何用符号表示直线、射线和线段,以及如何用文字描述它们的位置关系。
今天的学习,我们了解了直线、射线、线段的基本概念、重要性和应用。同时,我们也通过实践活动和小组讨论加深了对这些几何图形的理解。我希望大家能够掌握这些知识点,并在日常生活中灵活运用。最后,如果有任何疑问或不明白的地方,请随时向我提问。
五、教学反思
在今天的课堂中,我们学习了直线、射线、线段这一章节。回顾整个教学过程,我觉得有几个地方值得反思。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421直线射线线段教案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421直线射线线段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f754c1b01b37f111f18583d049649b6648d70913.png)
4.2.1直线、射线、线段【出示目标】1.能在现实情境中,经历画图的数学活动过程,理解并掌握直线的性质,能用几何语言描述直线性质.2.会用字母表示直线、射线、线段,会根据语言描述画出图形.掌握三者的联系和区别.3.培养学生的基本画图能力.【预习导学】自学指导看书学习第125、126页的内容,回忆直线、射线、线段的一些基本概念和基本知识,并认真总结下面问题,体会直线的公理.1.直线、射线、线段的端点及延长方向.2.直线、射线、线段的表示方法.3.直线公理.知识探究1.直线、射线、线段的联系与区别2.直线公理:两点确定一条直线.【教师点拨】(1)表示线段、射线、直线的时候,都要在字母前注明“线段”“射线”“直线”.(2)用两个大写字母表示直线或线段时,两个字母可以交换位置,表示射线的两个大写字母不能交换位置,必须把端点字母放在前面.自学反馈根据语句画图:(1)画直线AB经过点P;(2)点C在线段AB上;(3)线段AB与CD相交于O;(4)画线段MN与PQ相交于M.【合作探究】活动1:小组讨论1.已知三点A、B、C.(1)画线段AB;(2)画射线AC;(3)画直线BC.2.三点在同一个平面上可以确定几条直线?活动2:活学活用1.读下列语句,并按照语句画出图形:(1)直线l经过A、B两点,点B在点A的左边;(2)直线AB、CD都经过点O,点E不在直线AB上,但在直线CD上.2.完成课本第126页练习.【课堂小结】1.掌握直线、射线、线段的表示方法.2.理解直线、射线、线段的联系和区别.3.知道直线的性质.4.经过两点有一条直线,并且只有一条直线.【随堂训练】教学至此,敬请使用学案随堂训练部分.。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直线、射线、线段(1)》◆教材分析本节课是在学生学习过的直线、射线、线段概念的基础上,开始比较系统的研究有关图形的知识。
直线、射线、线段是最简单的几何图形,以后学习的三角形、四边形等都是由它们构成的,所以,直线、射线、线段是今后研究比较复杂图形的必要基础。
从本节课开始出现的几何图形的表示法、几何语言的表达方式,也是今后系统学习几何知识所必须的基础。
因此,本节课在学生今后的整个几何学习中,起着奠基的作用。
◆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目标】1、掌握直线、射线、线段的表示法。
理解两点确定一条直线的事实。
2、掌握直线、射线、线段的联系和区别。
【过程与方法目标】1、通过学习直线、射线、线段的表示法,使学生建立初步的符号感。
2、探究活动,积累一定的操作活动经验,发展有条理的思考与表达能力,培养学生归纳、抽象及用语言表达结论的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通过实际操作得出结论,培养学生合作交流的意识和探索精神。
通过对直线性质的探究,使学生初步认识到数学与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
【教学重点】直线、射线、线段的表示法,理解直线的性质。
【教学难点】几何语言之间的转化。
收集相关文本资料,相关图片,相关动画等碎片化资源。
一、情境引入课件展示图片,学生找出我们生活中的直线、射线、线段。
探究1:如图,要在墙上固定一根木条,使它不能转动,至少需要几个钉子?学生行动:小组合作探究,可以小组派代表到黑板做实验。
教师总结:(1)先钉一个钉子,转动木条,发现木条可轻易地转动。
(2)在木条上再增加一个钉子,发现不能转动木条,说明木条被固定住了。
木条在这里我们可以把它看做线的形象,钉子可以看做点的形象,从上面的实验我们可以得出线与点有什么联系呢?接下来我们就要学习有关线的知识。
二、互动新授问题2:经过一点O 画直线能画出几条?经过两点A 、B 呢?◆教学重难点◆课前准备◆教学过程学生活动:动手画出如下图所示的点,并尝试画直线,小组合作探究所得结果。
师生合作探究:经过一点O 画直线,这样的直线只有一条吗?若不是,能画出几条?经过A 、B 两点能画几条直线? 教师总结:经过一点能画出无数条直线,经过A 、B 两点能画出一条直线。
如图:得到一个基本事实:经过两点有一条直线,并且只有一条直线。
简单说成:两点确定一条直线。
问题3:在实际生活中有很多地方利用“两点确定一条直线”的这一性质,类似于两个钉子固定一根木条,你还能举出一些生活实例吗? 学生活动:小组合作探究师生合作探究:本问题的关关键是两点确定一条直线 教师总结:生活实例如:(1)建筑工人砌墙(2)墨盒弹墨线(3)植树问题4:(1)由于两点确定一条直线,因此除了用一个小写字母表示直线(如直线l )外,我们还可以怎么表示直线?BAOBAO从直线的表达式可知,可以用一个 来表示射线和线段,也可以用两个 来表示射线和线段同。
直线表达式的两个字母可以互换吗?线射线呢? 教师总结:可以用一个小写字母来表示线段和射线;直线AB 与直线BA 表示同一直线,线段AB 与线段BA 表示同一条线段,而由于射线有方向,所以射线AB 与射线BA 表示不同的射线,射线的表达式应该先写端点字母。
如图所示:(1)射线AB 或射线l(2)线段AB 或射线a2、下列给线段取名正确的是 ( ) A .线段M B.线段m C.线段Mm D.线段mn3、如图,若射线AB 上有一点C,下列与射线AB 是同一条射线的是( )aBAlBAA.射线BAB.射线ACC.射线BCD.射线CB4、下列语句中正确的个数有 ( )①直线MN与直线NM是同一条直线②射线AB与射线BA是同一条射线③线段PQ与线段QP是同一条线段④直线上一点把这条直线分成的两部分都是射线A.1个B.2个C.3个D.4个问题5:怎样由一条线段得到一条射线或一条直线?学生行动:小组合作探究。
师生合作探究:线段、射线、直线的主要联系与区别在哪里?我们可以从线段、射线、直线的端点个数和延伸情况来考虑。
教师总结:射线、线段、都是直线的一部分。
把线段向两边延伸可以得到一条直线。
把线段其中一边延伸可以得到射线。
教师总结:(1)用直线上的两个点来表示:直线AB或直线l。
(2)一个点在直线上,也可以说这条直线经过这个点;点在直线外,也可以说直线不经过这个点。
点O 在直线l 上(直线l 经过点O ),点P 在直线l 外(直线l 不经过点P )(3)直线a 和直线b 相交于点O ,O 叫做交点。
三、新知应用1、如图,A,B,C,D 四个图形中各有一条射线和一条线段,它们中能相交的是( )2、 经过平面内三点中的两点, 能画几条直线?lbABD3、看图说话:用语言描述下列图形4、按下列语句画出图形:(1)直线EF 经过点C ;(2)点A 在直线a 外; (3)经过点O 的三条线段a 、b 、c ;(4)线段AB 、CD 相交于点B 。
两条直线相交,最多有一个交点,三条直线相交,最多有三个交点,四条直线相交,最多有六个交点。
四、课堂小结1、直线的性质:两占确定一条直线2、点与直线的位置关系。
3、直线、射线、线段表示方法。
4、两条直线相交。
略。
(1)mAmA(2)(3)ab O(4)ABabo◆教材反思《直线、射线、线段(2)》歙县长陔中学曹旺盛◆教材分析本课学习的是与“直线、射线、线段”有关的图形的画法,在图形与几何的教学中,图形的画法是一项重要内容,学生对画图的体会是后续进行“说理论证”的重要基础。
本课要求学生能够画出一条线段等于已知线段,并通过观察、思考探究等活动归纳出“两点之间线段最短”这一基本事实。
◆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目标】1、会画一条线段等于已知线段。
2、结合图形认识线段间的数量关系,学会比较线段的大小。
3、让学生体验到两点之间线段最短,并能初步应用。
4、知道两点之间的距离和线段中点的含义。
【过程与方法目标】1、通过动手操作学会画一条线段等于已知线段,学会基本的尺规作图。
2、探究活动,积累一定的操作活动经验,发展有条理的思考与表达能力,培养学生归纳、抽象及用语言表达结论的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通过分组探究如何画一条线段等于已知线段,怎样比较线段的大小,两点之间线段最短的性质等活动,培养学生合作交流的意识和探索精神。
2、通过对两点之间线段最短的性质探究,使学生初步认识到数学与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感受数学的严谨性以及数学结论的确定性。
◆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线段大小的比较,两点之间线段最短的性质。
【教学难点】线段中点、三等分点、四等分点的表示方法及应用。
收集相关文本资料,相关图片,相关动画等碎片化资源。
一、情境引入问题1:怎样比较两条线段的长短呢?你能从比身高上受到一些启发吗?你以再举出一些比较线段长短的实例吗?学生合作探究教师总结:身高经比较通常是采取两人靠在一起并站在同一平面上,看头部位置来得出高矮,叠合法。
例如:量身高两条线段比较可以采取这种叠合法来得出结果。
那么我们如休何画出书籍的线段呢?这节课我们来学习画线段、比较线段、以及线段间的简单加减运算。
二、互动新授问题:已知线段AB与线段CD,你如何比较它们的长短呢?学生活动:小组合作探究师生合作探究:采用目测法AB<CD◆课前准备◆教学过程A BDC采用度量法:利用直尺量出线段的长度进行比较采用叠合法。
如图,已知线段AB 、CD ,点A 与点C 重合,点B 落在C 、D 之间,这时我们说线段AB 小于CD ,记作AB <CD问题4:利用叠合法比较线段,问题3中什么情况下线段AB 大于线段CD ,线段AB 等于CD ? 学生活动:小组合作探究 师生合作探究:把线段AB 移到线段CD 上,点A 与点C 重合,若点B 落在 延长线上,这时我们说线段AB CD,记作 ;若点B 落在点 上,则线段AB CD ,记作 。
教师总结:把线段AB 移到线段CD 上,点A 与点C 重合,若点B 落在 CD 延长线上,这时我们说线段 AB 大于CD ,记作AB >CD ;若点B 落在点D 上,则线段AB 等于CD ,记作AB=CD 。
跟踪训练:教材128页1题:估计下列图形中线段AB 与线段AC 的大小关系,再用刻度尺或用圆规来检验你的估计。
BDC (A )D (B )C (A )A BBCBA(1)(2)探究:画一条线段等于已知线段问题:如图,已知线段a ,你能在纸上画出与a 相等的线段吗?学生活动:小组合作、交流探究,画出线段,并讨论如何表述作图过程。
师生合作探究:用圆规,你能不经过测量线段的具体长度,画出线段a 吗?教师总结:先画出一条射线AC ,再用圆规在射线上截取线段a ,则得到线段AB 等于a如图:三、范例学习例1 如图,已知线段a ,借助圆规和直尺作一线段使它等于2a 。
在刚才的活动中我们知道了AB<CD,你知道AB 比CD 少多少吗?你能用线段表示吗? 展示课件:学习线段的和差关系随堂练习:已知线段a 、b ,画线段AB ,使AB =2a-b 。
问题: 如图,从A 地到B 地有四条道路,除它们之外能否再修一条从A 地到B 地的最短道路?如果能,请联系你以前所学的知识,在图上画出最短路线。
得出结论:两点的所有连线中,线段最短。
简单地说:两点之间,线段最短。
四、巩固拓展1、为比较两条线段AB 与CD 的大小,小明将点A 与点C 重合使两条线段在一条直线上,点B 在CD 的延长线上,则( )。
A .AB<CDB .AB>CDC .AB =CD D. 以上都有可能B C A(3)解析:由点A与点C重合使两条线段在一条直线上,点B在CD的延长线上,得AB>CD,故选B。
方法总结:比较线段长短时,叠合法是一种较为常用的方法。
2、比较线段a和b的长短,其结果一定是()。
A.a=b B.a>bC.a<b D.a>b或a=b或a<b3、已知线段AB=5㎝,C是直线AB上一点,若BC=2㎝,则线段AC的长为()。
4、如图已知线段a、b、c,画一条线段,使它等于a+b-c。
(用尺规作图)5、直线a上有A、B、C三点,且AB=8cm,BC=5cm,求线段AC的长。
五、课堂小结1、线段比较的方法:度量法、叠合法。
2、线段的画法:尺规作图、度量法两点之间线段最短两点的距离定义。
◆教学反思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