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包身工》教学案
《包身工》教学设计优秀4篇
《包身工》教学设计优秀4篇《作为一名无私奉献的老师,常常要写一份优秀的教案,通过教案准备可以更好地根据具体情况对教学进程做适当的必要的调整。
快来参考教案是怎么写的吧!为了让大家更好的写作包身工教学设计相关内容,作者精心整理了4篇《包身工》教学设计,欢迎查阅与参考。
《包身工》教学设计篇一福建省龙岩市上杭县第二中学谢文初【教学目的】1、理清文章脉络,概括课文的内容要点。
2、理解文中有关语句的概括作用。
3、认识包身工制度的残酷野蛮的反人道本质,接受情感教育。
【教学重点】本文的表达方式和点面结合的写作方法。
【教学难点】典型场面、人物描写和抒情议论片段所表达的深层意思,语言特色。
【教学方法】讲读法;讨论法。
【教学课时】2课时。
【教学过程】一课时一、课文导入《谁是较可爱的人》的文章体裁:报告文学。
《包身工》属于报告文学,中国较早的报告文学的代表作。
报告文学,是文学体裁的一种,散文的一类,是文艺通讯、速写、特写、采访报告等的总称,是文学创作中的“轻骑兵”。
可以写人,可以写事,也可以写问题。
因为它是“报告”,就要求所反映的是真人真事;又因为它是“文学”,就要求反映出来的真人真事是有典型性的,允许一定的艺术加工。
其特点:新闻性、文学性、真实性。
二、介绍作家及作品夏衍:原名沈乃熙,号端先,浙江杭县人。
有名剧作家、电影艺术家、社会活动家。
早年留学日本,1927年加入中国D。
曾参加太阳社,是左翼作家联盟的发起人之一。
抗日战争时期,主编《救亡日报》和重庆《新华日报》副刊。
解放后,任全国文联常务委员、文化部副部长等。
曾写过许多作品,代表作有《上海屋檐下》《法西斯细菌》《考验》等话剧剧本,并把小说《祝福》《林家铺子》等改编为电影文学剧本。
三、文章的结构把握(段落、记叙、说明、议论。
)1~8:(1~5)起床的情景。
(6~8)包身工的来源和身份。
9~17:(9~11)早餐的情景。
(12~17)分析包身工发展的原因。
18~25:(18~23)上工的情景。
《包身工》教案
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了解包身工的背景及历史意义;(2)掌握文章中的关键词汇和表达方式;(3)分析作者的观点和态度。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深入解读文本;(2)学会从多角度审视问题,提高批判性思维能力;(3)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和文本分析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感受包身工的苦难生活,增强社会责任感;(2)认识到劳动者的权益需要得到保障;(3)树立正确的人生态度和价值观。
二、教学内容1. 教学文本:《包身工》2. 教学重点:(1)包身工的生活状况和内心世界;(2)作者的写作手法和表达技巧;(3)文本所反映的社会问题。
3. 教学难点:(1)理解包身工制度的历史背景;(2)分析作者的观点和态度;(3)从文本中提炼出有益于现实生活的启示。
三、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简要介绍包身工的背景;(2)引发学生对劳动者权益的思考。
2. 自主学习:(1)让学生通读全文,了解文章大意;(2)学生自主查找生词释义,分析文章结构。
3. 合作探讨:(1)分组讨论文本中的关键问题;(2)分享讨论成果,进行全班交流。
4. 文本分析:(1)分析作者的写作手法和表达技巧;(2)引导学生关注文本中的社会问题。
5. 情感体验:(1)让学生联系自己的生活实际,谈谈对劳动者权益的认识;(2)分享自己的感悟,树立正确的人生态度和价值观。
四、课后作业1. 熟读课文,巩固知识点;3. 推荐一本关于劳动者的书籍,简要介绍其内容。
五、教学评价1. 课堂表现: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思考问题和回答问题的能力;2. 作业完成情况:检查学生作业的完成质量,了解学生对课堂内容的掌握程度;3. 情感态度:关注学生在课堂上的情感体验,了解学生对劳动者权益的认识和价值观的树立。
六、教学策略1. 案例分析:通过分析包身工的个案,让学生深入了解其生活状况和心理状态;2. 对比分析:将包身工与现代劳动者的权益进行对比,让学生认识到劳动者权益的重要性;3. 小组讨论:分组讨论文本中的关键问题,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批判性思维。
语文《包身工》教学设计教案
语文《包身工》教学设计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通过学习《包身工》,使学生了解作者夏衍及作品背景,掌握作品的基本情节和人物形象,提高阅读理解能力。
2. 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等方式,分析作品的表现手法和艺术特色,提高文学鉴赏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劳动人民的关爱和对社会不公的批判精神,增强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
二、教学内容1. 作品背景介绍:介绍作者夏衍及作品《包身工》的背景,包括时代背景和创作背景。
2. 人物形象分析:分析作品中的主要人物形象,如包身工、雇主等,理解人物性格特点和社会地位。
3. 情节梳理:梳理作品的基本情节,把握故事发展脉络。
4. 表现手法分析:分析作品中的表现手法,如象征、比喻、讽刺等,理解作品的艺术特色。
5. 主题探讨:探讨作品所反映的社会问题,如劳资关系、阶级矛盾等,培养学生对社会现象的批判性思考。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掌握作品的基本情节和人物形象,分析作品的表现手法和艺术特色。
2. 教学难点:深入理解作品所反映的社会问题,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
四、教学方法1. 自主学习:鼓励学生自主阅读作品,了解作品背景,分析人物形象和情节。
2. 合作探讨: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阅读心得,共同探讨作品中的社会问题。
3. 课堂讲解:教师对作品进行详细讲解,解答学生疑问,引导学生深入理解作品。
4. 案例分析:选取具有代表性的案例,让学生分析作品中的表现手法和艺术特色。
五、教学过程1. 课堂导入:以提问方式引导学生思考劳资关系、阶级矛盾等社会问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作品背景介绍:简要介绍作者夏衍及作品《包身工》的背景,为学生阅读作品做好准备。
3. 自主学习:让学生自主阅读作品,了解作品基本情节和人物形象。
4. 人物形象分析: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析作品中的主要人物形象,分享阅读心得。
5. 情节梳理:教师引导学生梳理作品的基本情节,帮助学生把握故事发展脉络。
语文《包身工》教学设计教案
语文《包身工》教学设计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理解课文《包身工》的基本内容,把握作者夏衍的写作背景和写作目的。
(2)学会分析小说中的人物形象、情节设置、主题思想等。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提高学生对课文的理解和分析能力。
(2)学会从不同角度审视文学作品,提高审美情趣。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感受作者对包身工这一特殊群体的关爱和同情,理解劳动者的艰辛。
(2)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民族使命感。
二、教学重点、难点:1. 教学重点:(1)掌握课文《包身工》的基本内容,理解作者的写作意图。
(2)分析小说中的人物形象、情节设置、主题思想等。
2. 教学难点:(1)深入理解课文中所揭示的社会现实和劳动者境遇。
(2)从多角度审视文学作品,提高审美情趣。
三、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简介作者夏衍及课文《包身工》的写作背景。
(2)引导学生关注课题,激发学习兴趣。
2. 自主学习:(1)让学生自主阅读课文,理解故事情节,感知人物形象。
(2)引导学生关注课文中的细节,体会作者的写作技巧。
3. 合作探讨:(1)分组讨论,分析小说中的主题思想。
(2)分享讨论成果,进行全班交流。
4. 情感体验:(1)引导学生感受作者对包身工的同情和关爱。
(2)结合现实生活,思考劳动者境遇的问题。
5. 课堂小结:(1)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巩固知识点。
(2)布置课后作业,拓展学习空间。
四、课后作业:1. 请结合课文《包身工》,谈谈你对劳动者的认识和体会。
2. 选取一部你感兴趣的文学作品,分析其中的人物形象、情节设置、主题思想等,写一篇短文。
五、教学反思:1. 反思本节课的教学效果,是否存在不足之处。
2. 针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调整教学策略,提高教学质量。
3. 关注学生的情感体验,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民族使命感。
六、教学策略1. 互动式教学:通过提问、讨论等方式,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提高他们的思维能力和口语表达能力。
《包身工》教案(通用
编号:__________ 《包身工》教案(通用年级:___________________老师:___________________教案日期:_____年_____月_____日《包身工》教案(通用目录一、教学内容1.1 课文背景介绍1.2 课文内容概述1.3 课文主题分析1.4 相关知识点二、教学目标2.1 知识与技能目标2.2 过程与方法目标2.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三、教学难点与重点3.1 教学难点3.2 教学重点四、教具与学具准备4.1 教具准备4.2 学具准备五、教学过程5.1 导入新课5.2 自主学习5.3 课堂讲解5.4 小组讨论5.5 实践环节5.6 课堂小结六、板书设计6.1 板书内容6.2 板书结构七、作业设计7.1 作业内容7.2 作业要求7.3 作业评价八、课后反思8.1 教学效果评价8.2 教学方法改进8.3 学生反馈意见九、拓展及延伸9.1 相关阅读材料推荐9.2 课堂实践活动建议9.3 课后作业建议教案如下:一、教学内容1.1 课文背景介绍《包身工》是一篇描写中国旧社会包身工悲惨生活的小说,作者通过真实描绘包身工的劳动条件、生活状况和心理状态,反映了当时社会的不公和剥削。
1.2 课文内容概述课文讲述了一个名叫小福子的包身工,她在工厂里受到残酷的剥削和压迫,但她勇敢地抵抗和反抗,得到了解放。
1.3 课文主题分析课文主题是揭示旧社会包身工的悲惨遭遇和对自由的渴望,呼唤社会公平正义和对剥削的抵制。
1.4 相关知识点旧社会的包身工制度、劳动条件、生活状况、心理状态、剥削现象等。
二、教学目标2.1 知识与技能目标通过学习课文,了解旧社会包身工的生活状况和劳动条件,理解课文主题,提高阅读理解能力。
2.2 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自主学习和小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探究能力,通过例题讲解,提高学生的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通过课文的学习,培养学生的同情心和社会责任感,树立公平正义的价值观。
高一语文《包身工》精品教案(精选8篇
高一语文《包身工》精品教案(精选8篇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高中语文必修二,第六单元《报告文学》中的一篇《包身工》。
文章以真实生动的笔触,描绘了20世纪30年代上海纺织厂包身工的生活状况,深刻揭露了旧中国包身工制度的罪恶。
教学内容主要包括:分析文章的主题思想、艺术特色和语言风格;学习报告文学的写作特点;掌握重要词汇、句子和段落。
二、教学目标1. 理解并掌握文章的主题思想,认识到包身工制度的罪恶,增强对劳动人民的同情和关爱。
2. 学习并运用报告文学的写作方法,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
3. 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感受文章的艺术魅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难点:文章深刻的思想内容和独特的艺术特色。
重点:分析文章的主题思想,学习报告文学的写作方法,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师准备: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
2. 学生准备:课本、笔记本、文具。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展示旧上海纺织厂的照片,引发学生对包身工生活的好奇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课堂讲解:(2)分析文章的艺术特色,如:生动的描绘、真实的情感、深刻的思考等。
(3)讲解报告文学的写作方法,如:采访、观察、思考等。
3. 课堂实践:(1)分组讨论:让学生分组讨论文章中的重要句子和段落,分享自己的见解。
(2)例题讲解:分析文章中的精彩句子,学习其修辞手法和表达效果。
(3)随堂练习:让学生运用报告文学的写作方法,写一篇关于身边劳动者的小短文。
六、板书设计1. 《包身工》2. 内容:主题思想:揭露包身工制度的罪恶,关爱劳动人民。
艺术特色:生动的描绘、真实的情感、深刻的思考。
报告文学写作方法:采访、观察、思考。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以身边的一位劳动者为对象,运用报告文学的写作方法,写一篇小短文。
2. 答案示例:《我眼中的环卫工人》通过观察和采访,我了解到环卫工人的辛勤付出和无私奉献。
他们每天起早贪黑,为我们的生活环境付出了巨大努力。
《包身工》教案五篇
《包身工》教案五篇《包身工》教案篇1课时:2第一课时:教学目标:1.感同身受的理解血腥的包身工制度2.初步学习综合多种表达方式的写作方法教学重点:触发学生的真实感受以思考这一事件教学难点:讲解时不失时机地触发学生的思考学情分析:要让学生从现实再回到那个黑暗的时代去感受残酷这本身就是本课需要解决的问题,它有赖于教师的讲解和学生是否能从中受到感染.板书设计:10.包身工夏衍包身工一天的生活清晨四点一刻:起床四点半后:吃饭五点钟:上工下午五点(可能):收工教学程序:教学内容及活动:一.1.板书课题和作者,进而指出课文的作者――夏衍2.在新中国的报告文学史上,曾经有三篇具有里程碑意义的作品。
板书:魏巍《谁是最可爱的人》徐迟《哥德巴赫的猜想》注:简介这两篇作品的内容。
二.在考虑__的导语的时候,我想到了心理震撼这个词汇.用最具有震撼力的语言给学生以最具有冲击力的感受,以促发他们学习的兴趣,其实,这里,学生有的已经不仅仅是兴趣了,可能吸引他们的是那种具有震撼色彩的画面以及动情的讲解.因此,__的前四自然段将是最好的导语.三.在结束了作为导语的前四段的讲解之后,学生的状态可能已经比较激愤.这时,可以不失时机地提出如下问题:这些都是什么人呀?她们的生活状态为什么如此的恶劣?(以上问题可以先让学生提出.教师可以引导以及启发.目的是为了引起下文)四.(一)学生自渎5-8自然段.思考:1.这几个自然段跟前四段在表达方式上有何区别?2.试概括这几个自然段的段落大意?设计小题目:选择5-8自然段的正确结构示意图(二)针对5-8段中的重要内容作针对性的讲解.主要是围绕学生对段意的概括的基础之上的.可讲内容:1.关于包身工的居住环境,联系前四段中的住宿条件.2.关于带工如何到乡下去骗小姑娘的情形.3.关于带工赚钱的血腥,昧良心.五.弹性安排:1.在时间允许的情况下再讲9-11段.2.时间不允许的情况下,可以布置作业.A.写出你对包身工的感受及思考.深入分析一下产生这一情形的原因.(字数不少于800)B.概括各段段落大意,有些特殊段可以合并处理.交上来.六.在以上基础上,如时间尚有剩余,则安排一个小结.(可以让学生来)学生活动:一.在听讲的同时作一些必要的摘记二.接受情感的震动,促发进一步的思考三.思索,提出问题,说出讲前四段的直接感受.四.自读5-8自然段,思考问题.五.完成小练习.六.听讲.随兴的课堂交流.七.学生的小结是一个值得注意的活动.《包身工》教案篇2教学目的要求一、了解旧社会包身工的悲惨生活,认识日本帝国主义和中国封建势力互相勾结,残酷压榨我国劳动人民的罪行。
《包身工》教案集锦5篇
《包身工》教案集锦5篇一、教学内容本教案集合了《包身工》一文的详细教学内容,主要包括教材的第四章第三节,具体内容包括:包身工的定义、历史背景、生活环境、劳动状况、权益保障等方面。
1. 章节内容:a. 包身工的定义及起源b. 包身工制度的历史背景c. 包身工的生活环境与劳动状况d. 包身工的权益保障及现实问题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包身工的定义、历史背景及生活环境,提高对包身工现象的认识。
2. 培养学生关注社会弱势群体,增强社会责任感和人文关怀。
3. 通过分析包身工的劳动状况和权益保障,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问题解决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包身工制度的产生背景、包身工的生活劳动状况、权益保障问题。
2. 教学重点:包身工现象的社会影响、包身工的权益保障及解决途径。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设备、黑板、粉笔。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一组关于包身工的图片,引发学生对包身工现象的关注,提出问题:“什么是包身工?他们为何出现在历史舞台上?”2. 讲解:详细讲解包身工的定义、历史背景、生活环境、劳动状况等内容,让学生对包身工现象有全面了解。
3. 例题讲解:分析包身工权益保障的案例,引导学生探讨包身工权益受损的原因及解决办法。
4. 随堂练习:让学生分组讨论,结合教材内容,分析包身工现象的社会影响及解决途径。
六、板书设计1. 包身工的定义2. 历史背景3. 生活环境与劳动状况4. 权益保障问题5. 社会影响与解决途径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a. 请简述包身工的定义及其历史背景。
b. 分析包身工的生活环境与劳动状况,谈谈你对这一现象的看法。
c. 针对包身工权益保障问题,提出你的解决方案。
2. 答案:a. 包身工是指旧社会里,为了生存而被迫卖身为工的人。
其历史背景主要是封建社会的剥削和压迫,使得一部分农民失去土地,不得不卖身为工。
b. 包身工的生活环境恶劣,劳动强度大,权益得不到保障。
包身工优秀3篇
包身工优秀3篇《包身工》说课稿篇一一、说教材《包身工》是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必修一第四单元的第3篇课文。
这一单元都是新闻文体。
本文是中国报告文学史上划时代的作品,作者以包身工一天的活动来组织材料,采用点面结合的手法,生动地展现了包身工的悲惨生活,同时插叙介绍包身工的来历,说明包身工的制度的产生、发展,揭露了帝国主义、资本家、带工老板的罪恶,对于培养学生社会责任感和人权意识等有着重要的作用。
二、说学情学生对于新闻这种文体是熟悉的,但这种熟悉在很大程度上仅限于生活中的熟悉。
像《包身工》这样的报告文学,由于时代的不同,生活境遇的不同,学生对作品情感的理解有些障碍。
要让学生从今天再回到那个黑暗的时代去感受残酷,这本身就是本课需要解决的问题,它有赖于教师的讲解和学生是否能从中受到感染。
三、说目标根据教材、学情及课标要求,我确定以下的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目标:了解报告文学的一般特征,培养阅读能力和筛选信息的能力。
过程与方法目标:让学生课前做好预习。
课堂上,引导学生反复诵读、圈点批注、分组讨论,学会分析一篇报告文学的主要内容和写作特点。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从新闻现实中认识社会,认识人生,提升明辨是非的能力,培养社会责任感和人权意识,珍惜眼前的幸福生活四、说教学重点和难点重点:1、诵读课文,从不同角度和层面引导学生进行个性化的阅读和探究性的解读。
2、分析本报告文学的中心主题,认识包身工制度的残酷野蛮。
难点:理解报告文学的文学性特征及综合运用多种表达方式和点面结合的记叙手法。
五、说教法和学法教法:1、诵读法;2、问题引导法;2、交流讨论法;3、点拨法。
学法:1、自主学习法——搜集资料、自主思考、主动探究、解决问题。
2、勾画圈点法——勾出文中的重点句,养成不动笔墨不读书的良好阅读习惯。
3、合作探究研讨法——交流讨论,共同研读。
六、说教学过程(长课短教,两个课时,四个环节)①借助情境,导入新课为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我将结合当代社会反应出来的问题引导学生关注生活在社会最底层人们的生活,从而引出夏衍所写的《包身工》。
高一语文《包身工》教案(精选8篇
高一语文《包身工》教案(精选8篇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高中语文教材第一册,第六单元《报告文学》,具体内容为《包身工》。
课文详细描述了20世纪30年代上海纺织厂包身工的苦难生活,展现了旧社会底层工人的悲惨命运。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报告文学的特点,掌握文章的叙述手法和表达技巧。
2. 通过阅读课文,感受作者对包身工苦难生活的同情,培养学生关爱弱势群体的情感。
3. 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培养批判性思维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难点:理解报告文学的特点,分析课文叙述手法和表达技巧。
重点:把握文章的主题思想,体会作者的情感态度。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学具:课文、笔记本、文具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利用多媒体展示旧社会纺织厂的照片,让学生直观地了解包身工的生活环境。
提问:“你们知道这些照片反映了哪个时期的社会现象吗?今天我们要学习一篇关于包身工的报告文学,了解他们的生活状况。
”2. 课文阅读学生自主阅读课文,边读边思考文章主要描述了什么内容,感受作者的情感态度。
3. 分析课文4. 例题讲解a. 针对文章的重点句子,分析其表达技巧和作用。
b. 结合课文内容,讲解如何从叙述中体会作者的情感态度。
5. 随堂练习a. 学生根据所学内容,分析课文中的典型句子。
b. 教师点评,指导学生如何更好地理解文章。
6. 课堂小结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a. 根据课文内容,概括包身工的生活状况。
b. 分析文章中的表达技巧,举例说明。
2. 答案:a. 包身工生活状况:衣、食、住、劳动条件极差,受到工厂主和包身工头的剥削和压迫。
b. 表达技巧:对比、讽刺、抒情等。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本节课是否成功引导学生了解报告文学的特点,体会作者的情感态度?2. 拓展延伸:a. 让学生了解旧社会其他底层人民的生活状况,进行横向对比。
b. 邀请历史老师讲解旧社会的背景,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文章。
《包身工》教案
《包身工》教案人教版《包身工》教案《包身工》这篇课文的教学要让同学们把握课文表现的人文内涵,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人权意识。
以下是店铺精心为大家整理的人教版《包身工》教案,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想了解更多相关信息请持续关注我们店铺!【教学目的要求】1、把握课文表现的人文内涵,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人权意识。
2、了解报告文学的特点。
【教学重点、难点】1、抓住新闻事实和新闻背景,把握课文的线索。
2、通过对文本的解读,理解“包身工”的内涵。
3、学会运用多种表达方式,在复杂记叙中有条理地穿插描写、议论和抒情。
【授课时间】一课时。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教学要点:理解“包身工”的内涵。
一、课前布置预习题1.试讲述包身工的故事;2.试为包身工下定义,指明课文中对包身工的提法,并用课文中的内容具体解释。
二、导入新课在本世纪初的中国,生活着这样的一个特殊的工人阶层,他们住的是十七八个人挤在一起的鸽笼,吃的是豆腐渣熬成的稀汤和烂菜叶,他们的年龄与我们相仿,甚至更小,但他们干的却是每天十二三小时繁重的纱厂劳动。
他们没有阳光,没有欢笑,甚至他们也不能拥有他们自己――这就是包身工,受着帝国主义和封建势力双重压榨、失去人身自由的包身工。
从本世纪的三十年代起,一个伟大的剧作家一直向人们含泪诉说着包身工的苦难生活——由学生简要讲述“包身工”的含义和“芦柴棒”的故事三、整体感知1、疏通字词(1)给加黑字注音:衍(yǎn) 汀(tīng) 游说(shuì) 辊(gǔn)栅(shān) 趾(zhǐ) 骷髅(kū)(2)解释下列词语和短语中的加点词:吆喝:(大声喊叫)生杀予夺:(指统治者掌握了生死赏罚的大权,横行霸道,对人民生命财产随意处置。
生,让人活着;杀,叫人死亡;予,给予;夺,剥夺。
) 呻吟:(病痛时口中发出的声音。
)一听天命:(一,全;听,听凭,听任)契据是实:(是,此)非特不能赚,还要贴补:(不但)2.浏览全文,了解文体特点以及写作背景。
《包身工》高中语文教学教案
《包身工》高中语文教学教案(经典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经典范文,如演讲稿、总结报告、合同协议、方案大全、工作计划、学习计划、条据书信、致辞讲话、教学资料、作文大全、其他范文等等,想了解不同范文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 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In addition, this shop provides you with various types of classic sample essays, such as speech drafts, summary reports, contract agreements, project plans, work plans, study plans, letter letters, speeches, teaching materials, essays, other sample essays, etc. Want to know the format and writing of different sample essays, so stay tuned!《包身工》高中语文教学教案《包身工》发表以后,中国文学史上便出现了报告文学。
包身工教案6篇
《包身工教案》包身工教案(一):《包身工》读写教学设计教学设想:《包身工》一课篇幅很长,可学的知识点很多,所反映的事实是上世纪三十年代的事情,年代久远,针对普通高中学生的学习实际,需要抓住一个比较容易的突破口,所以就抓住学习叙事写人的技巧这个知识点和该册书的写作训练结合起来完成教学过程。
教学目的:1透过包身工日常生活的三个场景了解包身工的悲惨生活2学习点面结合的方法叙事写人教学重点:1把握课文如何以时间为线索介绍包身工一天的悲惨生活2探究作者在描述包身工的群体生活时是如何做到点面结合的。
教学难点:点面结合教学时数:1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老师想问大家一个问题:你们的年纪大概也就十五六岁,你们这个年龄段的孩子们最想干什么?(这时学生们议论纷纷,有说想玩的,有说想看电影的,也有说想考大学的等等。
)你们的这些想法我觉得都会实现,即使暂时不能实现,条件成熟时也会实现,因为你们生活在一个完美的新时代,你们有父母亲人的关爱与呵护。
但是,也有一群和你们年龄相当的女孩子她们的生活境遇和你们竟然有着天壤之别,她们是谁呢?让我们一齐走进夏衍的《包身工》走近她们了解她们。
二、课时目标这是一篇什么文章?(报告文学)该文体有什么特点?(P38)这是一篇报告文学的代表作,篇幅较长,可学的知识点很多,这天这节课我们就学习本文叙事写人的技巧三、资料概括我们先来了解这篇课文的大致资料:请同学们找出时间标志,概括每个时间段都写了包身工的什么日常生活。
明确:四点一刻:起床情形四点半以后:吃早饭五点:上工劳动状况全文以时间为线索,以三个生活片段向我们介绍了包身工一天的生活和工作。
我们了解了课文的大致资料,下面我们具体分析这三个场景。
首先看第一个场景四、具体分析第一个场景:起床情形听录音,听之前先布置问题,听完之后再解决问题。
问题设计(投影展示)1她们什么时间起床?(四点过一刻,晓星才从慢慢地推移着的淡云里面消去)2她们起床时都干什么?(抓她们的动作打哈欠叹气寻衣服穿错鞋子胡乱踏叫喊小便)3这个场面给人一种什么感觉?为什么(乱哄哄)4她们的居住环境如何(七尺阔十二尺深横七竖八十六七个抓这些数字空气充满汗臭粪臭湿气居住狭窄空气污浊环境恶劣)(板书:住恶劣)5她们的精神面貌如何?她们有没有注意到自己的外表装扮?(争夺马桶半裸体起来开门精神迟钝麻木,狼狈不堪为什么?6课文中她们被称作什么?(生物猪猡懒虫这些花季少女,已经失去了作为人的起码称呼,那些老板们也根本没有拿她们当人看非人待遇)(这些豆蔻年华的少女因为长期过着非人的生活疲倦拥挤杂乱失去了腼腆害羞爱漂亮的女孩子的天性)(板书:非人)在那里包身工出场了,那里面,作者并没有具体刻画哪一个人物,而是速写式地描出包身工的群像。
包身工教案6篇
包身工教案6篇包身工教案包身工教案(一):《包身工》读写教学设计教学设想:《包身工》一课篇幅很长,可学的知识点很多,所反映的事实是上世纪三十年代的事情,年代久远,针对普通高中学生的学习实际,需要抓住一个比较容易的突破口,所以就抓住“学习叙事写人的技巧”这个知识点和该册书的写作训练结合起来完成教学过程。
教学目的:1透过包身工日常生活的三个场景了解包身工的悲惨生活2学习点面结合的方法叙事写人教学重点:1把握课文如何以时间为线索介绍包身工一天的悲惨生活2探究作者在描述包身工的群体生活时是如何做到点面结合的。
教学难点:点面结合教学时数:1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老师想问大家一个问题:你们的年纪大概也就十五六岁,你们这个年龄段的孩子们最想干什么?(这时学生们议论纷纷,有说想玩的,有说想看电影的,也有说想考大学的等等。
)你们的这些想法我觉得都会实现,即使暂时不能实现,条件成熟时也会实现,因为你们生活在一个完美的新时代,你们有父母亲人的关爱与呵护。
但是,也有一群和你们年龄相当的女孩子她们的生活境遇和你们竟然有着天壤之别,她们是谁呢?让我们一齐走进夏衍的《包身工》走近她们了解她们。
二、课时目标这是一篇什么?(报告文学)该文体有什么特点?(P38)这是一篇报告文学的代表作,篇幅较长,可学的知识点很多,这天这节课我们就学习本文叙事写人的技巧三、资料概括我们先来了解这篇课文的大致资料:请同学们找出时间标志,概括每个时间段都写了包身工的什么日常生活。
明确:四点一刻:起床情形四点半以后:吃早饭五点:上工劳动状况全文以时间为线索,以三个生活片段向我们介绍了包身工一天的生活和工作。
我们了解了课文的大致资料,下面我们具体分析这三个场景。
首先看第一个场景四、具体分析第一个场景:起床情形听录音,听之前先布置问题,听完之后再解决问题。
问题设计(投影展示)1她们什么时间起床?(四点过一刻,晓星才从慢慢地推移着的淡云里面消去)2她们起床时都干什么?(抓她们的动作打哈欠叹气寻衣服穿错鞋子胡乱踏叫喊小便)3这个场面给人一种什么感觉?为什么(乱哄哄)4她们的居住环境如何(七尺阔十二尺深横七竖八十六七个抓这些数字空气充满汗臭粪臭湿气居住狭窄空气污浊环境恶劣)(板书:住恶劣)5她们的精神面貌如何?她们有没有注意到自己的外表装扮?(争夺马桶半裸体起来开门精神迟钝麻木,狼狈不堪为什么?6课文中她们被称作什么?(生物猪猡懒虫这些花季少女,已经失去了作为人的起码称呼,那些老板们也根本没有拿她们当人看非人待遇)(这些豆蔻年华的少女因为长期过着非人的生活疲倦拥挤杂乱失去了腼腆害羞爱漂亮的女孩子的天性)在那里包身工出场了,那里面,作者并没有具体刻画哪一个人物,而是速写式地描出包身工的群像。
《包身工》教案优秀8篇
《包身工》教案优秀8篇《包身工》教案篇一一、说教材《包身工》是一篇思想性和艺术性都很强的报告文学,是我国报告文学的开山之作。
在教学中,有些新教师授课因为“选材不严”,往往觉得时间不够用,而有些老教师授课因为“开掘不深”,对主题常常没有点“透”,功亏一篑。
怎样体现出它的特点,使教学也呈现出较强的思想性和艺术性呢?经过思索,我打算采用这样一些方法:一、争取时间,长文短教我首先将熟悉课文这样一个程序交由学生在课前预习时完成,通过布置:(1)“思考和练习”五─准备讲述包身工的故事。
(2)请给包身工下个定义,指明课文中对包身工的提法,并用课文中的内容具体解释这样两个作业敦促学生对课文进行琢磨和钻研。
上课时我单刀直入,撇去枝叶,以检查预习的名义直奔主题,先由两名学生讲述“包身工”和“芦些棒”的故事,再由其他学生汇报自己做预习第2题的答案,并在学生讨论,评议的基础上让他们明确:(1)包身工是旧社会一种变相的贩卖奴隶的形式,被贩卖的是女孩子,由承包人送到工厂做工,身体无自由,工钱全归承包人所有。
(2)课文中的提法是“包身工”他们的身体,已经以一种奇妙的方式包给了叫做“带工”的老板。
“包”的标志是事先立了“包身契”。
“奇妙”之处不仅在于这些女孩子近乎被拐骗,而且是一仆二主:一主是日本资本家(工头是拿摩温);另一主是中国二老板,带工的。
日本资本家称她们为“试验工”、“养成工”;中国带工者称她们为“包身工”。
(3)作品实际上是在告诉我们:包身工这一罪恶制度存在的根源,在于半殖民地半封建的反动统治。
(4)标题中的“包身”二字,突出了帝国主义、封建势力对中国女童工的残酷剥削的罪行,控诉了他们的野蛮残暴的统治手段,以激起人们的`义愤和同情,这是全文的中心思想。
在让学生讨论,明确上述内容的同时,我在黑板上设计了如下板书图示,帮助学生理解和记忆。
日本资本家拿摩温半殖民地包身工奇妙一仆二主中国二老板带工的半封建(主题)包包身契通过解释含义,明确了主题之后,我再提纲挈领,让学生设想和揣摩怎样围绕主旨选材和谋篇布局,以及为什么要这样做。
高一语文教案:《包身工》教案
高一语文教案:《包身工》教案一教学目标:1.了解报告文学的基本常识。
2.理解课文围绕中心思想选择材料安排详略的特色。
3.了解包身工制度,深刻认识到包身工被无情剥削的社会根源。
教学重难点:1.本文的选材组材特点是本课教学的重点。
2.理解本文以记叙为主兼用说明、议论、抒情等表达方式行文的写法是本课教学的难点。
教学方法:讲读法、讨论法课时安排:一课时第一课时一、导入。
提问:在以往学习过的新闻类型中大家熟悉的有哪些?明确:消息、通讯、特写。
今天我们要接触到另一类与新闻相关的文学样式——报告文学。
大家出生于上世纪九十年代,对于报告文学可能比较陌生。
报告文学是从新闻报道和纪实散文中生成并独立出来的一种新闻与文学结合的散文体裁。
速写、特写、文艺通讯的总称。
它以叙事纪实为主体,以报告真相为己任,即要求作品中占主体的人与事必须真实,具有新闻性;又经过艺术加工,以形象反映生活,并饱含作家的思想倾向和情感态度,具备文学性。
比较有名的作品有徐迟的《歌德巴赫猜想》,巍巍的《谁是最可爱的人》。
二、作者与背景。
让学生复述课文情节。
以提问方式让学生简要介绍作者与背景。
明确:夏衍,原名沈端先,优秀剧作家,戏剧运动的组织者、领导者,杰出的新闻记者、政论家,主要进行话剧和电影创作,长期而多方面从事创作实践。
著名的电影剧作有《上海屋檐下》、《法西斯细菌》,并改编鲁迅《祝福》、茅盾的《林家铺子》为电影剧本。
解放后任文化部副部长。
《包身工》发表于1936年6月上海《光明》月刊创刊号,是作者仅有的一篇报告文学作品,但在我国报告文学发展史上有较大的影响。
《包身工》之前的报告文学往往存在偏重事实报导而缺乏艺术加工的弊病,而夏衍提炼生活中材料真实而生动,富有鼓动性,成为名副其实的报告文学作品,并产生了很大的社会影响。
作者夏衍当时为了写《包身工》这篇文章,选择一家日本工厂,名叫“三井系”,当时作者靠厂里一位朋友帮忙,以“外头工人”的身份混进工厂,并且对包身工的生活进行观察。
《包身工》教案
《包身工》优秀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包身工》的作者、背景及文学地位。
2. 通过分析《包身工》的文本,使学生掌握现实主义文学的特点。
3. 引导学生关注劳动者的生活和命运,培养学生的同情心和责任感。
4. 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的批判精神。
二、教学内容1. 作者及背景介绍:《包身工》是夏衍所著,反映了20世纪30年代中国江南地区农村劳动妇女的悲惨遭遇。
2. 文本分析:通过详细描绘包身工的生活状况,揭示当时社会的不公和剥削现象。
3. 现实主义文学特点:真实、细腻、深入地反映社会生活,揭示社会矛盾。
4. 劳动者的生活和命运:关注劳动者在生产过程中的地位和权益,反思社会制度。
5. 批判精神:以文学作品为载体,对社会现象进行批判和反思。
三、教学重点、难点1. 教学重点:掌握《包身工》的作者、背景及文学地位;分析现实主义文学特点;关注劳动者的生活和命运。
2. 教学难点:深入理解文本,把握作者的批判精神;将文本内容与现实生活相结合。
四、教学方法1. 讲授法:介绍作者、背景及文学地位,分析现实主义文学特点。
2. 讨论法:引导学生关注劳动者的生活和命运,培养学生的同情心和责任感。
3. 案例分析法:通过分析文本中的具体情节,使学生深入理解作品。
4. 启发式教学:引导学生批判性地思考社会现象,提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五、教学进程1. 第一课时:介绍《包身工》的作者、背景及文学地位,引导学生了解现实主义文学特点。
2. 第二课时:分析文本,深入探讨包身工的生活状况,关注劳动者的生活和命运。
3. 第三课时:通过案例分析,使学生理解作者的批判精神,培养学生的批判意识。
4. 第四课时:结合现实生活,引导学生关注劳动者权益,提高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同情心。
5. 第五课时: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进行课堂讨论,巩固学生的学习成果。
六、教学评估1. 课堂讨论:观察学生在讨论中的参与程度,理解程度以及观点表达的准确性。
包身工语文优秀教案
包身工语文优秀教案包身工语文优秀教案「篇一」教学目的:1、理解本文选材和结构的特点:全文以包身工一天的活动作为记叙主线,穿插有关包身工制度的起因、发展和趋向的说明和议论,二者有机地结合起来表现主题。
2、学习本文记叙、描写、说明、议论、抒情多种表达方式的综合运用以及点面结合的写作方法。
3、体会本文语言的形象、鲜明及句式丰富多变的特点。
4、认识包身工制度的罪恶,认识帝国主义及封建势力残酷压榨中国劳动人民的罪行。
激发学生对包身工的同情,对剥削压迫者的仇恨。
教学设想:本课教学以自读讨论为主,充分发挥教师的指导作用。
教师通过教给方法、提示、引导,达到提高学生自读能力的目的。
1、布置预习,要求学生课前阅读“预习提示”,分析提示要点;阅读全文,按下面的提示进行思考,理清全文脉络,理解全文内容。
①给课文划分层次。
(培养分析能力)②了解包身工一天的生活,按课后“思考和练习”的要求作口述的准备。
(培养口头表达能力)③理解包身工制度的起因、发展和趋向,作简要的概括。
(培养概括能力)2、抓住典型的场面描写、人物描写和抒情议论片断引导学生展开讨论作深入分析,理解作者表达的深层意思,语言的特色,学会精读课文。
重点分析的片断:① 1-4段包身工起床的场面描写。
② 14、15段“芦柴棒”得病备受折磨这一场面描写。
③ 21-23段“小福子”受“文明的惩罚”的记叙。
④ 26段关于包身工悲惨命运的概括描写。
⑤ 最后三段的抒情议论。
3、教学时,老师的讲解和学生的讨论、练习有机地结合起来。
第一课时教学要点:1、分析“预习提示”弄清学习重点。
2、给课文划分层次,理解作者选材、构思的思路,理清文章的脉络。
3、了解包身工一天的生活、居住、饮食、劳动的情况。
4、理解包身工制度的起因、发展和趋向。
教学过程:一、学习课文“预习提示”,理解提示的要点。
提问:“预习提示”有哪些要点?(1)体裁:报告文学。
报告文学是文艺性的通讯、速写、特写的总称,要求有真实性和典型性,能迅速及时反映现实生活。
《包身工》教学设计
《包身工》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1.了解报告文学的特点,掌握报告文学的写作方法。
2.分析包身工的生活状况,体会作者的情感和社会责任感。
3.学习文章的描写手法和议论抒情的表达方式。
二、教学重难点
1.重点:包身工生活状况分析和写作方法学习。
2.难点:社会责任感的培养。
三、教学方法
文本分析法、讨论法、诵读法。
四、教学过程
1.导入
播放一段关于工厂工人的视频或讲述相关历史背景,引出课题。
2.诵读课文
(1)教师范读,学生跟读,注意感情和节奏。
(2)学生自由朗读,体会文章的情感。
3.报告文学特点讲解
(1)介绍报告文学的定义、特点和分类。
(2)分析本文作为报告文学的特点。
4.包身工生活状况分析
(1)分析包身工的工作环境、生活条件和劳动强度。
(2)体会作者对包身工的同情和对社会的批判。
5.写作方法分析
(1)分析文章的描写手法,如场景描写、人物描写等。
(2)学习议论抒情的表达方式对主题的深化作用。
6.社会责任感培养
(1)引导学生思考社会问题,培养社会责任感。
(2)探讨如何改善劳动者的生活状况。
7.总结归纳
总结报告文学特点、包身工生活状况、写作方法和社会责任感。
8.作业布置
写一篇关于社会问题的报告文学。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包身工》教学案
【预习思考】
1.本文题目是包身工,请根据课文内容给“包身工”下一个定义,并思考作者为什么要以包身工为题?题目和课文有什么关系?
2.作者选取了哪些材料来反映包身工的生活?是如何组织的?
3.既然是一天的生活,为什么只写到五点钟上班就中断了呢?再看看课文,还有没有了?4.作者除了写包身工一天的生活外,还写了什么?为什么这样写?删除可以吗?
5.包身工过着怎样的悲惨生活,课文中有哪些提示?为什么要受这样深重的苦难?
6.文章实际写了两部分内容,即包身工一天的生活和关于包身工制度的起因、发展和趋向的议论和说明。
这两部分是穿插进行,有机结合的,这样写有什么好处呢?若将其分开可以吗?
7.分析一下打杂的怎样给芦柴棒“医”病?把第18段中描写打杂的虐待芦柴棒的主要动词找出来,并体会它们的作用。
一、报告文学
报告文学是采用文学手段及时地反映真人真事的一种新闻文体,它是在真人真事的基础上塑造艺术形象,以文学手段及时地反映现实生活的文学体裁。
是文学创作的“轻骑兵”。
其特点有:新闻性、文学性、政论性。
二、走近作者
夏衍(1900-1995),原名沈端先,浙江人。
现代剧作家,杰出的新闻记者、政论家,主要进行话剧创作和电影创作。
1915年入浙江甲种工业学校。
1919年,参与创办并编辑《浙江新潮》,开始走上文学道路。
1920年毕业后赴日本留学,接受马克思主义,参加日本左翼运动。
1927年“四一二”政变后,在上海从事工人运动及翻译工作,译有高尔基的《母亲》等名著。
1929年,与郑伯奇等组织上海艺术社,首先提出“普罗列塔利亚戏剧”的口号,开展无产阶级戏剧活动。
1930年加入“左联”,当选为“左联”执委。
1933年后,任中共上海文委成员。
电影组组长,为中国进步电影的开拓者、领导者。
创作有电影剧本《狂流》、《春蚕》,话剧《秋瑾传》、《上海屋檐下》及报告文学《包身工》,对30年代进步文艺产生巨大影响。
1994年10月,国务院授予“有杰出贡献的电影艺术家”荣誉称号。
《包身工》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第一部报告文学作品。
【社会背景】
作品反映了1932年“一·二八”事变到抗日战争爆发前夕国民党统治区的社会黑暗情况。
这时期的社会背景有几个特点:
1、帝国主义入侵加剧:1929年末,在世界范围内爆发了资本主义的经济危机。
为了转嫁损失和度过难关,资本主义各国纷纷加强对外掠夺。
日本政府迅速法西斯化,加紧了侵占我国的步伐。
1931年发动了“九·一八”事变,侵占了我国东北后,又于1932年在上海发动“一·二八”战争。
战后,日本帝国主义加紧对我国经济的掠夺。
2、农村经济破产:在帝国主义特别是日本帝国主义的经济侵略下,促使我国农村更加破败,又加连年水旱灾荒,东部沿海地区大批破产农民涌向城市谋生,为帝国主义的经济侵略提供了廉价劳动力。
在这种情况下,每年有大批饥饿的农村少女被诱骗到上海做“包身工”。
3、工人运动高涨:随着帝国主义特别是日本帝国主义侵略的步步深入,我国人民的反抗情绪也不断高涨,上海工人运动十分活跃。
为了避免罢工的威胁,日本资本家大量雇用没有任何人身自由的“包身工”代替普通的自由劳动者。
三、速读课文,整体感知
1、包身工指的是哪些人?请根据课文给包身工下一个定义。
答案
3、从你收集到得信息中,可以看出包身工过着怎样的悲惨生活?
劳动强度最重、地位最低、待遇最差、痛苦最深、猪狗般的非人生活
四、合作交流,问题探究
1、日本厂家为何特别愿意大量雇佣包身工?
(1)廉价(工资不及同类男工的三分之一)
(2)安全(与外界隔绝,不受外界工潮的影响)
(3)可靠(身体属于带工老板,没有做或不做得自由)
2、形成包身工制度的根源是什么?
帝国主义经济侵略,加速了中国农村破产,抵抗不了水旱自然灾害;农村破产造成大量劳动力流入城市。
帝国主义和中国封建势力勾结起来拼命压榨剥削。
总之,半殖民地半封建的反动统治,是使农村少女变成双重奴隶的社会根源。
3、从包身工的悲惨生活中我们可以看到怎样的社会矛盾?
五、精读课文,把握主旨
报告文学的特点之一是政论性,本文通过精确的数据、生动的语言,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感情?
揭露帝国主义和中国封建势力相互勾结残酷压榨包身工血汗的罪行,控诉这种不人道的制度,并预言黑暗终将过去,黎明必将来临。
六、忆苦思甜,升华情感
幸福感言
当我看到包身工们吃不饱、穿不暖的时候,我想到了我们的丰衣足食,我感到了幸福。
当我看到芦柴棒身患重病,仍遭到老板毒打的时候,我想到了我们生病时父母的百般呵护,我感到了幸福。
请以“当我看到……的时候,我想到了……,我感到了幸福”为句式,写一段幸福感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