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包身工》导学案+课后作业

合集下载

湖南宁乡一中高一备课组《包身工》导学案

湖南宁乡一中高一备课组《包身工》导学案

湖南宁乡一中高一备课组《包身工》导学案教案2012-04-28 09:26湖南宁乡一中高一备课组《包身工》导学案一、解题:包身工──旧社会一种变相的贩卖奴隶的形式。

被贩卖的多是女孩子由承办人送到工厂做工,无人身自由,所得工资全部归承办人所有,在这种形式下做工的人也称包身工。

包身工是指二三十年代(时间),在上海东洋纱厂里(地点),为外国人工作的女工(工作性质)。

因为这些女工在进厂时已经签订了卖身契,失去了人身的自由权,所以被称为“包身工”。

二、关于报告文学:《包身工》属于报告文学。

报告文学,是文学体裁的一种,散文的一类,是文艺通讯、速写、特写的总称,是文学创作中的“轻骑兵”。

它是一种直接取材于现实生活中有典型意义的真人真事,经过适当的艺术加工,迅速地反映现实生活的文学品种。

可以写人,可以写事,也可以写问题。

因为它是“报告”,就要求所反映的真人真事;又因为它是“文学”,就要求反映出来的真人真事是有典型性的,允许一定的艺术加工。

“报告文学”的特点:新闻性、文学性、政论性。

三、写作背景:本文是作者于1935年,经过几个月的调查研究、实际考察之后写出来的。

1936年春发表在《光明》(左联机关刊物、沈起予主编)的创刊号上。

它所反映的是“一二·八”以后到抗日战争以前这一个时期国统区的黑暗。

那时中国农村在帝国主义特别是日本帝国主义的经济侵略下日益破产,加上地主的剥削,农民生活极为痛苦。

靠近上海的苏北地区,每年有大批无法生活的农家妇女被诱骗到上海做包身工。

日本帝国主义的侵略步步深入,我国人民的抗日情绪不断高涨,上海工人运动十分活跃。

日本资本家为了避免罢工的威胁,就更大量的雇用包身工来代替普通的自由劳动者。

这篇文章针对帝国主义这种残暴掠夺进行了有力地揭发和严厉的抨击,它对于动员人民起来反抗日本帝国主义起了一定的作用。

四、作者简介:夏衍,1900年生,浙江杭州人,原名沈端先,现代剧作家,革命戏剧和电影运动的组织者和领导者。

年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一《包身工》导学案2

年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一《包身工》导学案2

第四单元11 包身工问题导学1.作者是怎样描写包身工这个群体的生活的?2.课文运用了哪些修辞手法?各有什么样的表达效果?3.下面的句子充满了作者强烈的情感,揣摩这些句子,体会作者的感情是如何表达的,有什么样的表达效果。

(1)粥菜?是不可能有的。

有几个“慈祥”的老板到小菜场去收集一些莴苣的菜叶,用盐一浸,这就是她们难得的佳肴。

(2)在这千万被饲养者中间,没有光,没有热,没有温情,没有希望……没有法律,没有人道。

这儿有的是20世纪的烂熟了的技术、机械、体制和对这种体制忠实服役的16世纪封建制度下的奴隶!(3)黑夜,静寂得像死一般的黑夜,但是,黎明的到来,是无法抗拒的。

索洛警告美国人当心枕木下的尸首,我也想警告某一些人,当心呻吟着的那些锭子上的冤魂!自主探究《包身工》作于1935年,至今已经70多年了,今天我们读这篇文章,仍然能感到深深的震撼。

文章为什么具有如此的震撼力?说说你的看法。

思维激活:从作品深刻的人文内涵及作者蕴含其中的强烈的思想情感来谈。

文法导析1.结构安排灵活恰当根据表达的需要,作者采用纵横交错的结构方法,以包身工一天的生活劳动为纵线,写了四个场景:起床、早饭、上工、放工。

收放自如地勾连了包身工的来源,分析“需要”包身工的原因,揭露包身工制度的野蛮,指明其不可避免的灭亡的未来等横向分析,使全篇宛如一条斑斓的彩带缀上一串闪光的珍珠,显得玲珑剔透、严谨精美,从而使作品的结构富于变化,多姿多彩。

2.灵活运用多种表达方式作者根据内容的需要,灵活地运用多种表达方式。

文章从描写包身工们起床的情景开始,然后,就以说明的方式对工房区域作了介绍。

接下去,就写了包身工制度的形成。

这一部分,有描写,有说明。

在描写了包身工早上吃粥的情景之后,就从三个方面介绍包身工制度发展的原因。

第一方面,主要采用描写的方式,第二、三方面,基本上是说明和议论。

在简洁地描写了包身工上工的情景后,作者先用议论的方式概括说明包身工们的遭遇,然后又以叙述、描写的方式作具体介绍。

包身工导学案(教用)

包身工导学案(教用)

《包身工》导学案、限时练答案3、基础积累惺忪()水门汀()弄堂()褴褛()游说()执拗()籼米()莴苣()揩地板()蹒跚()簿子()骷髅( )谄媚()瞌睡()贿赂()怔住()二、思考1、制作包身工档案卡片。

包身工信息档案卡片年龄:十五六岁性别:女绰号:芦柴棒、猪猡、娼妓等工作单位:上海东洋纱厂工作时间:长达 12 个小时以上工作环境:三大威胁(音响、尘埃、湿气)三大危险(殴打、罚工钱、停生意)居住条件:十七八个人挤在一起,蜂房般的格子铺,鸽子笼一般,充满了汗臭、粪臭和湿气。

饮食条件:两粥一饭(乡下用来喂猪的豆腐渣熬成的稀粥和烂菜叶)劳动待遇:每天三角八分(成年人的三分之一)来历(身份):贫苦农村少女从你收集到得信息中,可以看出包身工过着怎样的悲惨生活。

归纳:劳动强度最重,地位最低,待遇最差,痛苦最深,猪狗般的非人生活2、文章在叙述了包身工的新闻事实之后,又引入一些背景材料,试找出这些背景材料,并分析其作用。

包身工制度的根源:帝国主义经济侵略,水旱自然灾害,加速了中国农村破产,造成大量劳动力流入城市。

帝国主义和中国封建势力勾结起来拼命压榨剥削。

总之,半殖民地半封建的反动统治,是使农村少女变成双重奴隶的社会根源)3、读最后三段,体会作者的情感。

三、议论语言鉴赏1、用“饲养”一词是运用了比拟(拟物)的修辞方法,揭露了资本家不把包身工当人,表现了作者愤怒的心情。

2.鉴赏下面的句子:(1)、这是通过反问和褒词贬用(贬词褒用)的修辞手法,含蓄地表达感情。

“慈祥”这个褒义词,在这句中转为贬义了,这说明有的老板提供“粥菜”,看起来好像是为了改善包身工生活,实质上却是心怀鬼胎,为了从包身工身上榨取更多的利润。

“佳肴”本是褒义词,指美味可口的鱼肉等荤菜。

从菜场上收集来的菜叶当然算不上什么佳肴,作者故意称为“佳肴”,变褒为贬,反衬出包身工粥菜之难得及质量之粗,暗含讽刺的意味。

(2).开头连续用了五个“没有……”,用排比的句式表现了作者对包身工处境的同情;又用“没有……”和“有时是……”对比,揭露包身工制度的残酷、野蛮,表现了作者强烈的愤怒。

包身工导学案及答案

包身工导学案及答案

《包身工》导学案【学习目标】1、了解报告文学的一般特征和结构特征,培养阅读能力和筛选信息的能力;2、学习本文综合运用多种表达方式和点面结合的写作方法;3、了解包身工的苦难生活,认识包身工制度的罪恶本质,培养历史使命感、社会责任感。

【重点难点】学习本文综合运用多种表达方式和点面结合的写作方法。

【学法指导】找出课文中标示线索的词句;筛选课文信息,进行整体归纳。

反复诵读文章,提取关键语句;品析重要语句,联系背景,体会作者的情感。

【知识链接】1.作者简介:夏衍(1900——1995),原名沈端先。

优秀剧作家,戏剧运动的组织者、领导者,杰出的新闻记者、政论家,主要进行话剧和电影创作,长期而多方面从事创作实践。

著名的电影剧作有《上海屋檐下》、《法西斯细菌》,并改编鲁迅的《祝福》、茅盾的《林家铺子》为电影剧本。

2.背景资料:《包身工》于1936年发表在左联机关刊物《光明》创刊号上。

它反映的是1932年“一•二八”事变前后到抗日战争前夕这一时期的社会现实。

这个时期,民不聊生,军阀混战,列强的经济入侵日益加剧。

中国的农村在帝国主义特别是日本帝国主义的经济侵略下日益破产,加上地主的剥削和天灾的影响,农民生活极为痛苦。

在靠近上海的苏北地区的农村,每年有大批无法生活的农村女孩沦为了包身工。

“九•一八”事变以后,日本帝国主义对我国的侵略步步深入,我国人民的抗日情绪不断高涨,上海工人运动十分活跃。

日本资本家为了避免罢工的威胁,就更大量的雇用包身工来代替普通的自由劳动者。

这就是包身工产生的时代背景。

3.关于报告文学:1、《包身工》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第一部报告文学作品。

报告文学,是文学体裁的一种,散文的一类,是文艺通讯、速写、特写的总称,是文学创作中的“轻骑兵”。

它是一种直接取材于现实生活中有典型意义的真人真事,经过适当的艺术加工,迅速地反映现实生活的文学品种。

可以写人,可以写事,也可以写问题。

因为它是“报告”,就要求所反映的真人真事;又因为它是“文学”,就要求反映出来的真人真事是有典型性的,允许一定的艺术加工。

包身工导学案

包身工导学案

包身工导学案一、学习目标1、了解报告文学的特点,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和结构。

2、理解包身工的悲惨遭遇,认识包身工制度的罪恶本质。

3、学习本文以点带面、点面结合的写作手法。

二、学习重难点1、重点(1)通过对文本的研读,理解包身工的悲惨生活和包身工制度的罪恶。

(2)分析文中的细节描写、场面描写等,体会其作用。

2、难点(1)探究文章的主题思想,理解作者对包身工制度的批判和对包身工的同情。

(2)学习本文多种表达方式的综合运用。

三、知识链接1、报告文学报告文学是一种在真人真事基础上塑造艺术形象,以文学手段及时反映现实生活的文学体裁。

它的基本特征是新闻性、文学性和政论性。

报告文学往往把关注社会生活中具有重大意义的事件和问题作为自己的使命,具有强烈的时代精神和社会责任感。

2、作者简介夏衍(1900 年 10 月 30 日-1995 年 2 月 6 日),原名沈乃熙,字端先,浙江杭州人。

中国著名文学、电影、戏剧作家和社会活动家,中国左翼电影运动的开拓者、组织者和领导者之一。

四、预习检测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蠕动()拎着()弄堂()游说()赚()骷髅()簿子()谄媚()2、解释下列词语。

①吆喝:大声喊叫(多指叫卖东西、赶牲口、呼唤等)。

②褴褛:(衣服)破烂。

③执拗:固执任性,不听从别人的意见。

④谄媚:用卑贱的态度向人讨好。

五、文本研读(一)整体感知1、快速浏览课文,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

本文以包身工一天的生活为线索,真实地描绘了包身工的悲惨遭遇,揭露了帝国主义和封建势力相互勾结,残酷压榨中国工人的罪行。

2、文章可以分为几个部分?每个部分的主要内容是什么?文章可以分为四个部分。

第一部分(1-8 段):写包身工起床的情景,展现了她们恶劣的居住条件和非人般的生活。

第二部分(9-17 段):写包身工早餐的情景,突出了她们饮食的恶劣。

第三部分(18-25 段):写包身工劳动的情景,揭露了帝国主义工厂对工人的残酷剥削。

第四部分(26-33 段):总结全文,概括包身工的悲惨命运,控诉包身工制度的罪恶。

包身工导学案及答案

包身工导学案及答案

3、作品的主题和思想内涵,包括对现实社会的批判和揭示。
4、《西游记》的艺术风格和文学价值,包括修辞手法、叙事结构等。
四、学习步骤
1、预习:阅读《西游记》原著, 了解故事背景和基本情节。
1、预习:阅读《西游记》原著,了解故事背景和基本情节。
2、导学:通过多媒体课件、网络资源等途径,引导学生深入了解《西游记》 的人物、主题和艺术特点。
二、阅读《包身工》完成下列题目
1、本次演示作者用提行分段来标示包身工们一天的生活,这样写有什么作用? 这样写有下列作用:按时间顺序,将包身工的种种活动凝聚在一天的特定的 时间段内,以点带面,以群体揭示个体的惨状;全文用这种写法将包身工的
二、阅读《包身工》完成下列题目
不幸连缀起来,重点突出,线索清晰;这样的结构安排有利于作者从不同角 度作描写和说明。
二、学习目标
1、理解《西游记》的故事情节 和人物特点。
2、探究《西游记》的主题和思 想内涵。
3、领略《西游记》的艺术风格 和文学价值。
三、学习内容
1、《西游记》的故事背景和情 节梳理。
2、主要人物的性格特点、成长 历程和人物关系。
3、作品的主题和思想内涵,包 括对现实社会的批判和揭示。
4、简述作者如何运用对比的方法来揭示包身工制度的本质。
分钱一斤的猪油全家吃”,年底还“红烧烤鹅的盛宴”。鲜明的对比揭示了 包身工制度的实质是残酷的压榨。
4、简述作者如何运用对比的方法来揭示包身工制度的本质。
又如拿包身工与“外头工人”对比:同是受剥削压迫者——“外头工人”处 境稍好——“住的是洋式的门面和小房子和三层楼二层楼的厂房”;“穿的是工 厂里特有的白制服或蓝制服”;年底有“双诛三奖”等;而包身工则相反—— “住的是凶灾鬼、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一第4单元第11课《包身工》学案1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一第4单元第11课《包身工》学案1

《包身工》导学案【学习目标】1、了解报告文学的基本特征,培养阅读报告文学作品的能力。

2、引导学生关注社会、关心时事,培养学生对于人的尊严和生存权利以及劳动权利的尊重,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人权意识。

【学习重点】掌握文章的主旨大意,了解旧社会包身工的悲惨生活,认识日本帝国主义和中国封建势力互相勾结,残酷压榨我国劳动人民的罪行。

【预习指导】1、结合学案内容,阅读相关资料,对作者的相关文学常识及报告文学有所了解。

2、阅读《包身工》,疏通文字,梳理文章结构。

【知识链接】文体速览报告文学,文学体裁的一种,从新闻报道和纪实散文中生成并独立出来的一种新闻与文学结合的散文体裁,也是一种以文学手法及时反映和评论现实生活中的真人真事的新闻文体。

报告文学简单地说就是运用文学艺术形式真实、及时地反映社会生活事件和人物活动的一种文学体裁,具有“文学轻骑兵”的作用。

报告文学兼有文学性、新闻性和政论性三大特征。

了解作者夏衍(1900-1995)文学家、文艺评论家。

原名沈乃熙,字端先,浙江余杭人。

早年参加五四运动,编辑进步刊物《新浙江潮》。

从浙江省立甲种工业学校毕业后公费留学日本,入明治专门学校学电工技术。

留学期间接触日本共产党,参加日本工人运动和左翼文化运动。

1927年被日本驱逐回国,同年加入中国共产党。

1929年同鲁迅等人筹建中国左翼作家联盟。

左联成立后任执行委员,后发起组织中国左翼戏剧家联盟。

建国后担任上海市委常委、文化部副部长、中国文联副主席等职。

1994年10月,被国务院授予“国家有杰出贡献的电影艺术家”荣誉称号。

他的代表作品有话剧剧本《赛金花》《秋瑾传》《上海屋檐下》《法西斯细菌》等,改编鲁迅的小说《祝福》和茅盾的小说《林家铺子》为电影剧本。

著作甚丰。

【教学过程】一、基础落实1.下列各组词语中加粗字的读音,与所给注音全都相同的一组是(D )A.nòng 弄璋弄堂里弄弄潮儿B.shuō说服说教游说说客C.qì契据带挈默契锲而不舍D.pì开辟譬如睥睨僻壤2.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B )A.迟钝谄媚咳漱做噩梦B.褴褛惺松荤腥轧票处C.蠕动曹杂执拗揩地板D.骷髅嗑睡难堪木栅子3.下面是3月12日北京某报刊发的一则消息,请用一句话概括其主要信息。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一4.11《包身工》导学案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一4.11《包身工》导学案

《包身工》【目标择定】4、通过整体阅读,理解包身工的悲惨生活和对包身工这个群体的认识(明线主线);(让学生在整体阅读的基础上,初步明确文章字面上的主要脉络。

)5、通过对包身工的生存现状的分析说明,认识包身工命运的根源即包身工制度(暗线副线);(本文最大的写作特色就是明线与暗线的有机结合,在前面明确了主线的基础上再深入挖掘暗线,作者的最终写作宗旨就会水落石出。

)6、通过主线副线的交织交汇作用,明确报告文学的基本写作特征;(本文的文体是报告文学,学习本文的基本目标还要对报告文学的写作特征有基本的了解。

)7、通过以上知识内容的认知、评析和感悟,让学生关注弱势群体,培养学生的社会同情心和责任感。

(本文的情感目标就是通过对包身工制度下包身工悲惨生活的了解,让学生树立正确的情感价值观。

)第一部分【探究一径】主问题:本文题目是《包身工》,根据报告文学的特点,怎样理解文中涉及的包身工和包身工制度?1、包身工的生活是悲惨的,那么请问“芦柴棒”们不进工厂的命运是否会比进工厂的命运更好?2、请结合文中包身工一天的生活情景,对“包身工”下一个定义。

3、包身工一天的生活情景与包身工制度的衍生发展是本文两大线索,二者感性与理性结合,虚实相生,共同升华了文章主题。

请根据你对以上两条线索的分析理解,结合本文写作概括出报告文学的基本特点。

4、包身工制度是吃人的制度,包身工是这种吃人制度下绝对的弱势群体,我们的新社会里还局部存在强权势力和弱势现象。

请联系现实生活中的弱势现象,谈谈你对这些现象的看法并提出转化的有效措施。

【再问再新】【助学资料】1、课前或课后阅读《从“包身工”引起的回忆》(夏衍)、《“包身工”余话》(夏衍)和《夏衍报告文学漫议》(张宝华)。

2、百度“新包身工”。

新包身工,中国近两成的公司对员工的网聊记录、电子邮件内容进行监控,而通过QQ、MSN在公司聊天的员工达到90%以上。

针对监控行为,员工和公司各执一词,但调查表明,九成员工因此没有了安全感。

高一语文《包身工》导学案

高一语文《包身工》导学案
二、核心素养目标
1.提升文学素养:通过学习《包身工》,使学生能够感受和理解作者夏衍的文学表达,培养对现当代文学作品的鉴赏能力。
2.增强思维品质:培养学生运用分析、综合等方法,深入剖析课文内容,形成批判性思维,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3.培育文化意识:通过对课文的学习,使学生认识到不同历史时期的社会现象,增强对传统文化的认识,培养民族自豪感。
五、教学反思
在今天的教学中,我尝试通过不同的教学活动引导学生深入理解《包身工》这篇文章。我发现,学生们对于文章中所揭示的包身工制度的不公平现象表现出强烈的兴趣和同情心。在导入新课的时候,我提出的问题能够激发他们的好奇心,使他们迅速进入学习状态。
在讲授新课的过程中,我注意到学生们对于文章结构、修辞手法的理解存在一定难度。这让我意识到,需要用更多具体的例子和对比分析来帮助他们掌握这些知识点。同时,我也发现,通过实践活动和小组讨论,学生们能够更积极主动地参与到课堂中来,这对于提高他们的学习兴趣和思考能力有很大帮助。
(二)新课讲授(用时10分钟)
1.理论介绍:首先,我们要了解《包身工》的背景和主题。这篇文章揭示了旧社会包身工制度的残酷和不公,反映了作者夏衍对这一制度的深刻批判。
2.案例分析:接下来,我们通过分析文中的具体描述,了解包身工的生活状况,以及作者如何运用对比、排比等修辞手法强化主题。
3.重点难点解析:在讲授过程中,我会特别强调文章结构、修辞手法和主题思想这两个重点。对于难点部分,我会通过举例和比较来帮助大家理解。
(三)实践活动(用时10分钟)
1.分组讨论:学生们将分成若干小组,每组讨论一个与文章相关的实际问题,如:“如何看待现代社会中存在的不公平现象?”
2.实验操作:为了加深理解,我们将进行一个简单的写作练习,尝试运用文中的修辞手法来表达自己的观点。

统编版《包身工》导学案(含解析)

统编版《包身工》导学案(含解析)

第二单元7.1 包身工学案学习目标1、了解报告文学的体表特点,了解作者及文章的写作背景。

2、抓往文章线索,把握文章内容和结构。

3、学习课文点面结合和在复杂的记叙中有条理地穿插描写、议论和抒情的写法。

4、认识包身工制度的罪恶,学会关注现实,培养社会责任感。

学习重难点重点:了解报告文学文学性和新闻性相结合的写作特点。

难点:学习课文以包身工问题为中心,在复杂的记叙中有条理地穿插描写、议论和抒情的写作方法。

学习过程一、预习新课作品记述了旧中国时包身工们悲惨的生活和极端恶劣的生存环境,写出了帝国主义及其走狗对工人的野蛮压榨和残酷迫害,揭示了“没有法律,没有人道”的包身工制度必然覆灭的命运。

二、导学基础知识(一)写作背景:20世纪30年代,旧中国农村在帝国主义特别是在日本帝国主义的经济侵略下日渐破产,农民生活日益贫困。

东部沿海地区大批破产农民涌向城市,为帝国主义的经济侵略提供了廉价的劳动力;靠近上海的苏北地区,每年都有大批生活难以为继的农家少女,被诱骗到上海当包身工。

为了避免成年工人罢工的威胁和榨取更大的利润,日本资本家就更大量地雇用包身工来代替普通的劳动者。

包身工没有人身自由,受资本家和包工头的双重剥削。

本文反映的是20世纪30年代上海纱厂县包身工的情远,是作者在1935年经过长期的实地调查之后写出来的,于1936年春发表于《光明》创刊号上。

作者简介:夏衍(1900年10月30日-1995年2月6日),原名沈乃熙,字端先,浙江杭州人,祖籍河南开封,生于浙江省余杭县彭埠镇严家弄,毕业于浙江省立甲重工业学校(浙江理工大学前身)。

中国著名文学、电影、戏剧作家和社会活动家,中国左翼电影运动的开拓者、组织者和领导者之一。

早年参加五四运动,编辑进步刊物《浙江新潮》。

从浙江省立甲重工业学校毕业后公费留学日本。

入明治专门学校学电工技术。

留学期间接触日本共产党,参加日本工人运动和左翼文化运动。

1927年夏衍被日本驱逐回国,同年加入中国共产党。

1 包身工导学案(含答案) 人教版中职语文拓展模块

1 包身工导学案(含答案)  人教版中职语文拓展模块

1.包身工一、预习案1、预习目标(1)了解报告文学的基本特点。

(2)了解旧社会包身工的悲惨生活,认识日本帝国主义和中国封建势力互相勾结,残酷压榨我国劳动人民的罪。

(3)培养阅读比较复杂的记叙文的能力,学习以问题为中心,以一天活动为线索,选取典型生活图景和典型事例的写法。

2、预习要点(1)了解报告文学的基本特点。

(2)培养阅读比较复杂的记叙文的能力,学习以问题为中心,以一天活动为线索,选取典型生活图景和典型事例的写法。

3、达标练习(1)下列各组词语中加点字的注音无误的一项是 ( )A.游说.(shuì)执拗..(zhí niù) 栅.栏(zhà) 水门汀.(tīnɡ)B.蠕.动(rú) 揩.油(kǎi) 谄媚..(chǎn mèi) 锭.子(dìnɡ)C.弄.堂(nònɡ) 轧.钢(zhá)籼.米(xiān) 呻吟..(shēn yín) D.惺忪.(sōnɡ) 分.内(fèn) 拎.着(līnɡ) 供给.(jǐ)(2)下列句子中加点的熟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 )A.干这种职务的人,大半是带工头的亲戚,或者在“地方上”有一点势力的流氓,所以在这种地方,他们差不多有生杀予夺....的权力。

B.打死不干事,在这种情形之下,包身工当然是“人人得而欺之......”了。

C.罚工钱就是减少他们的利润,停生意不仅不能赚钱,还要贴她二粥一饭,于是带工头不假思索....地就爱上了殴打这办法。

D.读完这篇文章,包身工遭受的各种非人的待遇,真是令人叹为观止....。

(3)下面句子中使用的修辞格与其他三句不同的一项是()A.‘芦柴棒’,去烧火!妈的,还躺着,猪猡!B. 她十五六岁,除了老板之外大概很少有人知道她的姓名。

手脚瘦得像芦柴棒一样……C.包身工是一种“罐装了的劳动力”,可以“安全地”保藏,自由地使用,绝没有因为和空气接触而起变化的危险。

《包身工》导学案

《包身工》导学案

《包身工》导学案一、学习目标1、了解报告文学的特点,学习本文以点带面的写作手法。

2、理解文中重点语句的含义,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3、认识包身工制度的罪恶,感受旧中国劳动人民的悲惨命运,激发对新时代美好生活的珍惜之情。

二、学习重难点1、重点(1)掌握报告文学的特点,梳理文章结构和主要内容。

(2)分析文中的人物形象和写作手法。

2、难点(1)理解文中重点语句的深刻含义。

(2)探究包身工制度产生的根源和社会影响。

三、知识链接1、报告文学报告文学是一种在真人真事基础上塑造艺术形象,以文学手段及时反映现实生活的文学体裁。

它具有新闻性、文学性和政论性等特点。

新闻性要求真实、及时;文学性要求形象生动、富有感染力;政论性要求对社会现象进行分析和评论。

2、作者简介夏衍(1900 年 10 月 30 日-1995 年 2 月 6 日),原名沈乃熙,字端先,浙江杭州人,中国近代著名文学、电影、戏剧作家和社会活动家,中国左翼电影运动的开拓者、组织者和领导者之一。

四、预习检测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蠕动()拎着()弄堂()游说()赚()骷髅()簿子()谄媚()2、解释下列词语。

吆喝:执拗:揩油:五、整体感知1、快速阅读课文,概括本文的主要内容。

本文以包身工一天的生活为线索,真实地反映了包身工的悲惨遭遇和帝国主义、封建势力残酷压榨中国工人的罪行。

2、按照时间顺序,梳理包身工一天的生活状况。

六、文本探究1、作者是从哪些方面描写包身工的悲惨生活的?(1)居住条件恶劣:“七尺阔、十二尺深的工房楼下,横七竖八地躺满了十六七个‘猪猡’。

跟着这种有威势的喊声,在充满了汗臭、粪臭和湿气的空气里面,她们很快地就像被搅动了的蜂窝一般骚动起来。

”(2)饮食条件差:“粥菜?是不可能有的。

有几个‘慈祥’的老板到小菜场去收集一些莴苣的菜叶,用盐一浸,这就是她们难得的佳肴。

”(3)劳动强度大:“两粥一饭,十二小时工作,劳动强化,工房和老板家庭的义务服役,猪猡一般的生活,泥土一般的作践——血肉造成的‘机器’终究和钢铁造成的不一样,包身契上写明的三年期限,能够做满的不到三分之二。

包身工导学案

包身工导学案

《包身工》导学案一、学习目标:1.学习课文在复杂记叙的过程中穿插说明、议论和描写的表达方式.2.认识包身工制度的罪恶本质,激发学生憎恨旧社会,热爱新社会,热爱中国共产党。

二、学习重点、难点:1.概括本文的线索──包身工一天的生活情景。

2.学习目标1三、预习指导(自主学习)1.作者介绍:(参见《全程辅导》)2.文体知识:报告文学是散文的一类,是文艺通讯、速写,特写等的总称。

报告文学被誉为文学创作中的“轻骑兵”,能迅速及时地“报告”现实生活中具有典型意义的人物、事件、问题及其发展趋势。

因为它是“报告”,要求所反映的是真人真事,具有真实性;因为它是“文学”,又要求所反映的真人真事要有典型性,并允许一定艺术加工,具有文学性。

3.初读课文:试试25分钟(最多不超过28分钟)能不能读完全文,并标记课文中不认识的生字词(可参见《全程辅导》“字词积累•正字音”及“多音字”’、“形近字"),同时标出你认为重要的句子,找时间做在摘抄本上,积累你的文学底蕴。

(A级)第一课时一、预习检测:【A级】 :1.给加黑字注音:衍()汀()栅()骷髅()谄媚( ) 怔住( ) 锭子( ) 蠕动( ) 拎着( ) 弄堂( ) 游说( ) 抹( ) 辊( ) 执拗( ) 簿子( ) 籼米( ) 莴苣( ) 揩地板( )2.解释下列词语和短语中的加黑词:吆喝:()生杀予夺:()一听天命:()非特不能赚,还要贴补:()二、再读(浏览)课文,标出每个自然段,整体把握,理清作者思路,掌握中心内容。

【B级】请快速读完全文,然后答题。

(请在课文相应地方作批注,作笔记。

这两个题是训练同学们筛选信息、归纳概括的能力。

)(1)先讨论:哪些段落是记叙部分?记叙部分写了几个生活场景?(2)接着讨论:课文哪些段落是说明和议论部分?这些部分写了哪些具体内容?课后作业:找出记叙部分的细节描写,讨论领会这些细节描写的作用第二课时【教学要点】阅读并分析讨论记叙部分的细节描写以及最后部分的议论,体会作者感情品读(精读)课文,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和语言特色。

《包身工》导学

《包身工》导学

《包身工》导学案〘语文必修一〙编写:姚海课时(一)〘学习目标〙1、了解报告文学的一般特征和结构特征,培养阅读能力和筛选信息的能力。

2、学习课文以包身工一天的活动线索来组织材料的写法。

3、了解包身工的苦难生活,认识包身工制度的罪恶本质,体会作者对包身工无限同情,对包身工制度无比愤慨的情感,培养历史使命感、社会责任感。

〘学习重点难点〙1、理清文章脉络,概括课文的内容要点。

2、本文的点面结合的写作方法。

〘学习方法指导〙自主预习、讨论交流、合作探究〘预习案〙〖知识链接〗一、报告文学1、报告文学,是文学体裁的一种,散文的一类,是文艺通讯、速写、特写、采访报告等的总称,是文学创作中的‚轻骑兵‛。

可以写人,可以写事,也可以写问题。

因为它是‚报告‛,就要求所反映的是真人真事;又因为它是‚文学‛,就要求反映出来的真人真事是有典型性的,允许一定的艺术加工。

其特点:新闻性、文学性、真实性。

????2、《包身工》是中国最早的报告文学的代表作。

二、作家作品夏衍:原名沈端先,浙江杭县人。

著名剧作家、电影艺术家、社会活动家。

早年留学日本,1927年加入中国共产党。

曾参加太阳社,是左翼作家联盟的发起人之一。

抗日战争时期,主编《救亡日报》和重庆《新华日报》副刊。

解放后,任全国文联常务委员、文化部副部长等。

曾写过许多作品,代表作有《上海屋檐下》、《法西斯细菌》《考验》等话剧剧本,并把小说《祝福》《林家铺子》等改编为电影文学剧本。

三、创作背景本文是作者于1935年,经过几个月的调查研究,实际考察之后写出来的。

1936年,发表在《光明》(左联机关刊物,沈起予主编)的创刊号上。

它所反映的是‚一〃二八‛以后到抗日战争以前这一时期国民党统治区的社会黑暗情况。

那时中国农村在帝国主义特别是日本帝国主义的经济侵略下日益破产,加上地主的剥削,农民生活极为痛苦。

靠近上海的苏北地区,每年有大批无法生活的农家妇女被诱骗到上海来做包身工。

日本帝国主义的侵略步步深入,我国人民的抗日情绪不断高涨,上海工人运动十分活跃。

《包身工》导学案(学生版)

《包身工》导学案(学生版)

课题: 11. 包身工主备:刘开胜审核:班级组别姓名【学习目的】1.了解报告文学的新闻性和文学性相结合的特点;2.理清文章的线索,理解关键语句的含义;3.学习课文点面结合和运用多种表达方式的写法;4.认识包身工制度的罪恶,了解文章的价值和影响。

第一课时一、导入二、简介报告文学及写作背景1.报告文学属于边缘文体,它脱胎于新闻,又具有一定的文学性,是新闻性与文学性的高度融合。

2.写作背景:20世纪30年代,旧中国农村在帝国主义的侵略下日益破产,加上地主的剥削,农民生活极为痛苦。

靠近上海的苏北地区,每年有大批无法生活的农家妇女被诱骗到上海做包身工。

日本帝国主义的侵略步步深入,我国人民的抗日情绪不断高涨,上海工人运动十分活跃。

日本资本家为了避免罢工的威胁,就更大量的雇用包身工来代替普通的自由劳动者。

这篇文章针对帝国主义这种残暴掠夺进行了有力地揭发和严厉的抨击,它对于动员人民起来反抗日本帝国主义起了一定的作用。

3.作者简介:《包身工》的作者是夏衍,原名沈乃熙,他是现代着名的剧作家,曾创作了《赛金花》《上海屋檐下》《法西斯细菌》等着名剧作,根据同名小说改编的电影剧本《祝福》《林家铺子》等。

三.预习课文1.读课文2.给下列加点的字注音蠕动( ) 拎着( ) 弄堂( ) 游说( ) 抹( ) 辊( ) 执拗( ) 簿子( ) 籼米( ) 莴苣( ) 揩地板( ) 搽粉( ) 蹒跚( ) 骷髅( )谄媚( ) 怔住( ) 锭子( )3.解释词语:怜悯:气烘烘:虐待:虎虎:会心:生杀予夺:四、合作探究1..理清文章脉络,概括课文的内容要点。

第一部分(1-34)按照时间顺序,抓住包身工一天生活的三个主要场景,从住、吃、劳动条件等方面描述包身工的苦难生活。

第1层(1-6)第1个场景,描绘包身工起床的情形,表现她们恶劣的住宿条件。

第2层(7-11)插叙包身工的身份和来历。

第3层(12-14)第2个场景,写包身工早上吃粥的情景,介绍她们恶劣的饮食。

《包身工》导学案及同步练习

《包身工》导学案及同步练习

《包身工》导学案命题人:邓洪霞审题人:沈祥芬2015.12.9【学习目标】1、了解报告文学的一般特征和结构方式;2、理清本文主线和副线两条线索;3、学习本文在复杂记叙的过程中穿插说明、议论和描写的表达方法;4、关注社会,关心时事,培养对人格、生存权和劳动权的尊重,以及社会责任感和人权意识。

【学习重点】1、理清本文主线和副线两条线索;2、学会综合运用多种表达方法,学习本文在复杂记叙的过程中穿插说明、议论和描写的表达方法。

【资料链接】一、解题包身工──旧社会一种变相的贩卖奴隶的形式。

本文所提及的“包身工”即指二三十年代(时间),在上海东洋纱厂里(地点),为外国人工作的女工(工作性质),因为这些女工在进厂时已经签订了卖身契,失去了人身的自由权,所以被称为“包身工”。

二、关于报告文学《包身工》属于报告文学。

报告文学,是文学体裁的一种,散文的一类,是文艺通讯、速写、特写的总称,是文学创作中的“轻骑兵”。

它是一种直接取材于现实生活中有典型意义的真人真事,经过适当的艺术加工,迅速地反映现实生活的文学品种,可以写人,可以写事,也可以写问题。

因为它是“报告”,就要求所反映的是真人真事;又因为它是“文学”,就要求反映出来的真人真事是有典型性的,允许一定的艺术加工,具有文学性。

报告文学的特点:新闻性、文学性、政论性。

三、写作背景本文是作者于1935年,经过几个月的调查研究、实际考察之后写出来的,1936年春发表在《光明》(左联机关刊物、沈起予主编)的创刊号上。

它所反映的是“一二·八”以后到抗日战争以前这一个时期国统区的黑暗。

那时,中国农村在帝国主义,特别是日本帝国主义的经济侵略下,日益破产,加上地主的剥削,农民生活极为痛苦,靠近上海的苏北地区,每年有大批无法生活的农家妇女被诱骗到上海做包身工,日本帝国主义的侵略步步深入,我国人民的抗日情绪不断高涨,上海工人运动十分活跃,日本资本家为了避免罢工的威胁,就更大量的雇用包身工来代替普通的自由劳动者。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11课包身工20世纪初的中国,生活着这样的一个特殊的工人阶层,她们住的是十七八个人挤在一起的鸽笼,吃的是豆腐渣熬成的稀汤和烂菜叶,但她们干的却是每天十二三个小时繁重的纱厂劳动。

没有阳光,没有欢笑,甚至也不能拥有自己——这就是包身工。

从20世纪的30年代起,一个伟大的剧作家向人们含泪诉说着包身工的苦难生活。

夏衍(1900~1995),原名乃熙,字端先,浙江杭县人。

中国新文化运动的先驱者之一,中国著名文学、电影、戏剧作家,文艺评论家、文学艺术家、翻译家、社会活动家。

主要成就:电影剧本《狂流》《春蚕》,话剧《法西斯细菌》《上海屋檐下》,报告文学《包身工》等。

新中国成立后夏衍把茅盾的文学名著《林家铺子》和鲁迅的《祝福》改编为电影剧本。

本文写于1935年。

它所反映的是“一·二八”战争以后到抗日战争以前的国统区的黑暗。

那时在帝国主义特别是日本帝国主义的经济侵略下,农民生活极为困苦。

苏北地区每年都有大批无法度日的农家妇女被诱骗到上海做包身工。

日本帝国主义的侵略步步深入,人民的抗日情绪不断高涨,上海工人运动十分活跃,而资本家为了摆脱罢工的威胁,大量地雇用包身工来代替普通的自由劳动者。

文章是作者在纱厂工人的热心帮助下,深入工厂实地观察了三个月,获得了大量第一手资料的基础上写成的,对于动员人民起来反抗日本帝国主义起了积极的作用。

报告文学报告文学,文学体裁的一种,散文的一类,是文艺通讯、速写、特写等的总称,被誉为文学创作中的“轻骑兵”,能迅速及时地“报告”现实生活中具有典型意义的人物、事件、问题及其发展趋势,迅速地反映现实生活,兼有文学性、新闻性和政论性的特点。

因为它是“报告”,要求反映事实,所以具有真实性;因为它是“文学”,又要求所反映的真人真事要有典型性,并允许一定的“艺术加工”,具有文学性。

《包身工》就是我国现代报告文学的代表作。

1.识记字音2.近义词辨析(1)抱怨·报怨(2)营利·盈利答案(1)①报怨②抱怨(2)盈利营利3.成语辨析判断下列句子中加点成语运用的正误,并解释相关成语。

(1)唐朝后期的皇帝过得很惨,生杀予夺....、大政方针不是出自宦官,就是出自藩镇强帅,朝廷都是别人的朝廷。

()解释:(2)教室里桌椅摆放十分整齐,横七竖八....,真是横看横成行,竖看竖成列。

() 解释:(3)我反正已经尽力了,考上考不上还是一听天命....吧。

()解释:(4)我们班同学凡事都抱成一个团,干事里应外合....,集体荣誉感就是强。

() 解释:(5)当记者问到在中网的ATP选手中有没有她的偶像时,郑洁不假思索....地说:“有呀,他就是莫亚!”()解释:答案(1)√“生杀予夺”形容反动统治者掌握生死、赏罚大权。

(2)ד横七竖八”形容纵横杂乱。

(3)√“一听天命”指完全听从上天的安排。

(4)ד里应外合”指外面攻打,里面接应。

(5)√“不假思索”形容做事答话敏捷、熟练,用不着考虑。

让“包身工”永远成为历史“陈迹”“我好累……”5月30日深夜,广州市海珠区一家服装厂35岁的女工甘红英死在出租屋。

医生注明:死亡原因是猝死。

此前,从5月27日到30日,工厂为了赶活,甘红英每天都是从早上工作到次日凌晨。

四天工作时间达54小时25分钟,累计加班逾22小时。

她生前常提到自己“想好好睡上一觉”。

甘红英原是四川一名女教师,因幼儿园停办南下打工。

(6月2日《南方都市报》) 1936年夏,剧作家夏衍发表了他一生唯一的报告文学《包身工》,我在语文课本上读过,对吃人的包身工制度深恶痛绝。

现今读甘红英之死,越读越像读一篇新版《包身工》。

包身工们在日本人办的工厂“三井系”里,“生活如猪猡”,宿舍是“七尺阔,十二尺深”,平均居住面积0.6个平方;甘红英的宿舍宽敞些,但“房间外侧临近臭水沟,异味很大,屋里肮脏杂乱,连一盏灯都没有”。

包身工4点1刻起床,5点上工,中餐及午休一小时,下午6点收工,每天12小时强劳动;甘红英连续三天工作都超过了14小时,最后一天“坚持不住了”,是10小时20分钟。

包身工面临“殴打、罚工钱、停生意”三大危险;“甘红英们”被打的危险基本可以排除,但扣工资、开除还是家常便饭。

包身工“生死疾病,听天由命”,甘红英的生命权也没有多少保障,以至于劳累死亡。

唯一不同的是,我们生活在一个人民当家作主的时代和国度,有强大的政府和公正的司法为累死的甘红英讨“说法”,有如我一样疾恶如仇的时评作者为她鼓与呼。

就在昨天的《南方都市报》上,也有一个员工劳累致死的报道:深圳华为公司25岁的四川员工因长期加班,劳累过度死亡。

这种“巧合”,似乎告诉我们还有多少私企的员工在过度透支自己的生命。

也许有人说,他们是为了生存,多挣工资。

可报道分明告诉我,三、四两个月,除去伙食费,甘红英净收入1700元,月工资只有850元。

在私企打工,你不按工厂的“纪律”加班,老板一罚款,你是所得无几的。

一个月前的“五一”节期间,媒体报道了各地的劳动保障部门纷纷提醒劳动者莫忘加班费、要维权等。

今天的《信息日报》就有一条工人维权的新闻——《10名工人拒绝超时加班,被指煽动“罢工”遭解雇》,看标题,就知道结果了。

夏衍笔下的包身工是“替带工赚钱的机器”,今天个别企业的个别老板又何尝不是把工人当作廉价的机器?《劳动保障法》在许多工厂是不管用的。

不知劳动保障部门有没有办法对付这些黑心的企业?1959年,夏衍先生在《从“包身工”引起的回忆》中写道:“对现在的年青工人来说,大概这些都已经是历史上的‘陈迹’了,在那个悲惨的时代,今天的青年人还没有出世。

那么,我想,回头才知道一点过去的事情,应该更深刻地感到作为一个毛泽东时代工人的幸福。

”“想好好睡上一觉”的甘红英终于永远地睡去了,已经作古的夏衍先生假如在另一个世界采访甘红英,知道距上海的包身工70年之后,还有少数“陈迹”在广东出现,恐怕又会拿起笔来的。

我坚信:在今天的社会制度下,想靠“包身工”发财的老板终究会受到法律的制裁!我们有能力让“包身工”永远成为历史的“陈迹”![赏析点评]本文语言生动,富有讽刺意味。

作者运用对比手法,将甘红英等工人与20世纪二三十年代上海的“包身工”进行对比,从对比中让人们探寻问题的根源,让人警醒。

作者用犀利的语言告诉人们,昔日的“包身工”并没有成为历史的陈迹。

这又不禁让人想起近几年发生的现代“包身工”的事件:深圳富士康公司的“第N次跳楼”自杀、山西的黑煤窑事件、内蒙古的智障工事件……但愿“包身工”前面不再有“现代”二字。

一、思维建构请把方框中的空缺处补充完整。

答案来历产生(或形成)发展恶果(罪恶)二、内容把握本文通过对的描写,概括了,揭露了,控诉了帝国主义勾结封建势力压榨、虐待中国工人的罪行,表达了,并指出了黑暗必将过去,光明必将来临的历史趋势。

答案包身工一天的生活遭遇'包身工的悲惨生活'包身工制度的罪恶'作者对包身工不幸生活的深切同情1.本文是以什么为线索组织材料的?结合文本简析。

我的答案:答案本文以时间为线索,围绕包身工一天的生活来组织材料,中间穿插一些背景材料和作者的议论。

作者把散乱的不完整的材料,像剪辑电影一样,高度集中地组织在包身工从清晨到晚上一天的做工时间里。

首先是四点一刻包身工起床的情形,展示了她们住宿条件之差以及在种种折磨下精神状态的麻木,之后补叙了包身工的来历,使带工老板承诺的美好与现实条件的糟糕形成对比。

然后是四点半之后包身工吃饭的场景,接着进一步追本溯源,分析了日本资本家特别愿意雇用包身工的原因。

紧接着交代五点钟之后包身工上工的情景以及她们在做工时所遭受的种种威胁和虐待,插叙指出日本纱厂汲取中国工人的血汗迅速庞大的事实,揭露帝国主义对中国工人的压榨掠夺。

如此安排,叙议结合,层次清楚。

2.课文中用到的材料可以分为两类:一类是新闻事实,一类是背景材料。

这两个方面的内容在课文中是如何有机地融合在一起的?我的答案:答案文章在叙述了一些新闻事实之后,往往引入一些背景材料,揭示包身工制度的起源、发展等情况。

这中间会用一些转折性的词句,使得衔接自然流畅。

比如文章在写四点一刻被骂为“猪猡”的包身工起床的情景之后,就以“但是,她们正式的名称却是‘包身工’”一句作为过渡,写这些乡下姑娘是如何被带工老板骗到城里来的。

文章在介绍了四点半之后包身工吃粥的情景后,就用“廉价‘机器’”来衔接,引出了日本厂家特别愿意雇用包身工的原因,对包身工受剥削、受压榨的情况做了具体的、详细的介绍。

3.分析下面句子中加点词语表达的思想感情及表达效果。

(1)有几个“慈祥..”的老板到小菜场去收集一些莴苣的菜叶,用盐一浸,这就。

(第12段)是她们难得的佳肴..(2)一手抓.住了头发,狠命地往地上一摔.,芦柴棒手脚着地,很像一只在肢体上附有吸盘的乌贼。

一脚踢.在她的腿上,照例第二、第三脚是不会少的,可是打杂的很快就停止了。

(第18段)我的答案:答案(1)句中的“慈祥”“佳肴”本是褒义词,在句中转化为贬义了,属于“褒词贬用”,说明老板提供的这些菜叶,对包身工而言已是难得的美食,反衬包身工饮食条件之恶劣,凸显这些老板的歹毒。

这样,就形象地表达了作者对包身工悲惨遭遇的同情和对老板残酷剥削包身工的愤慨。

(2)“抓、摔、踢”三个动作,一个凶似一个,表现了“打杂的”的凶恶,也突出了“芦柴棒”所受的虐待,所处的悲惨状况。

4.“看着这种饲养小姑娘营利的制度”一句中的“饲养”和“……用他们多年熟练了的可以将一根稻草讲成金条的嘴巴,去游说那些无力‘饲养’可又不忍让他们的儿女饿死的同乡”这一句中的“饲养”,其作用与表达的感情有没有不同?我的答案:答案用“饲养”一词是运用了比拟(拟物)的修辞方法,该词在两句中的作用和表达的感情是不同的。

在前一句,揭露了资本家不把包身工当人,表现了作者愤怒的心情;在后一句中是描写农民的贫困,无力抚养儿女,只能像饲养牲畜那样对待他们,表现了作者的同情。

5.文章倒数第2段,运用和两种修辞手法,第一句以排山倒海的气势指斥包身工制度的罪恶。

后一句中,与运用的修辞手法,两种事物结合在包身工身上,揭露了包身工遭受的压迫之深。

答案排比对比“20世纪的烂熟了的技术、机械、体制”“16世纪封建制度下的奴隶”对比6.“黑夜,静寂得像死一般的黑夜,但是,黎明的到来,是无法抗拒的。

索洛警告美国人当心枕木下的尸首,我也想警告某一些人,当心呻吟着的那些锭子上的冤魂!”“某一些人”指。

作者在这里抒情兼,表现了要摧毁包身工这一罪恶制度的。

答案肆无忌惮地压榨中国劳动人民的帝国主义者和一切反动统治者议论强烈愿望7.在日本东洋纱厂内,有着无数的可怜的包身工,作者却只写了芦柴棒、小福子和无名女工。

作者在写这三个人时,所用的笔墨不同,侧重点也不同,请完成下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