毒胶囊事件的回顾与思考(食品安全作业)

合集下载

对于闹的沸沸扬扬的“毒胶囊事件”,你怎么看?

对于闹的沸沸扬扬的“毒胶囊事件”,你怎么看?

【题目】对于闹的沸沸扬扬的“毒胶囊事件”,你怎么看?解析:负面现象。

可以从“危害或社会影响”、“产生原因”(主体分析法)、“解决措施”等角度来答题。

引题、表态:简要说一下“毒胶囊事件”,表明态度或立场。

开门见山。

“毒胶囊事件”的曝光,令人震惊,使得食品药品安全问题再次引起全社会的广泛关注,社会影响极其恶劣,应该引起全社会的高度重视,采取有效措施予以严厉打击(表明立场和态度)。

引出其危害或社会影响(对群众、社会、行业、政府等的影响)。

首先,“毒胶囊事件”的出现,严重危害了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一定程度上引起群众的恐慌,加剧社会的信任危机;影响到医药行业市场的健康发展,不利于医药产业的发展,损害的是整个医药产业界;“毒胶囊事件”出现后,监管部门备受质疑,暴露出了监管力度的不足,严重影响到政府的形象与公信力。

从不同的角度(主体分析法),分析食品药品安全问题的产生原因。

其次,“毒胶囊事件”之类的食品药品事件的频繁发生,原因是多方面的:一是企业诚信缺失、道德滑坡,唯利是图,缺乏行业自律意识和法制意识;二是政府“把关不严、监管不力、管理不到位”,存在一定程度的“庸政、懒政现象”,甚至存在权钱交易等寻租行为;部分地方政府地方保护主义严重;三是法制不健全,执法力度不够,企业违法成本低;四是对于政府监管部门失职渎职行为的问责力度不够,机制不健全,不作为、乱作为的成本低。

提出解决这类问题的措施,针对原因提出有针对性的措施。

最后,食品药品安全是关乎民生的大事儿,需要引起政府及社会各界的高度重视,政府要采取有效措施,多措并举解决食品药品安全问题,以食品药品监管的新成效取信于民。

要加强宣传教育,大力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深化荣辱观教育和法制教育,使企业流淌着道德的血液,增强企业法制意识;政府职能部门要加强监管,建立健全监管机制,打造无缝隙监管体系,形成监管合力;要健全法制,严格依法行政,做到执法必严,违法必究,加大违法行为惩处力度,起到应有的震慑作用,使得企业“不敢为”;要完善行政问责机制,加大对失职渎职行为的责任追究力度,使得监管部门时刻绷紧神经,不敢触碰高压线,对于本次“毒胶囊事件”有关企业的责任人和政府职能部门的负责人要依法严惩和问责;要加强行政检察机关监督、人大监督、政协监督、媒体和社会各界的舆论监督等,形成良好的社会氛围。

毒胶囊问题事件分析

毒胶囊问题事件分析

毒胶囊问题事件分析2012年4月15日,央视《每周质量报告》本期节目《胶囊里的秘密》,对“非法厂商用皮革下脚料造药用胶囊”曝光。

河北一些企业,用生石灰处理皮革废料,熬制成工业明胶,卖给绍兴新昌一些企业制成药用胶囊,最终流入药品企业,进入患者腹中。

由于皮革在工业加工时,要使用含铬的鞣制剂,因此这样制成的胶囊,往往重金属铬超标。

经检测,修正药业等9家药厂13个批次药品,所用胶囊重金属铬含量超标。

随着社会生产力,社会经济的发展,人们可以通过多种途径来发现和解决我们所面临的问题。

药品安全,人命关天,党中央国务院一直高度重视药品质量安全,2012年一月国务院印发了《国家药品安全“十二五”规划》,要求医药企业必须坚持安全第一、科学监管的原则,落实药品安全责任,确保药品质量,降低药品安全风险,并且要求有关部门依法严厉打击制售假劣药品的违法犯罪行为。

《中国药典》规定,生产药用胶囊所用的原料明胶至少应达到食用明胶标准。

按照《食用明胶》行业标准,食用明胶应当使用动物的皮、骨等作为原料,严禁使用制革厂鞣制后的任何工业废料。

“蓝矾皮”是工业皮革废料,由于皮革在工业加工鞣制时使用了含铬的鞣制剂,往往会导致铬残留,使用这种“蓝矾皮”加工的工业明胶,重金属铬的含量一般都会超标。

熬出来的透明胶液,再经过浓缩、凝胶、干燥、粉碎等工序,就摇身一变,成了淡黄色的所谓“蓝皮胶”。

这样的“科学技术”转化为直接和现实的生产力,为人类创造出巨大的物质伤害。

原本科学技术作为第一生产力,它的发展影响着社会生产者的方方面面,并通过解放人们的思想、提高人们的科学文化素质、推动着经济发展和社会变革等表现出来。

但在黑心的产假商家看来,这反而使得其所,药品是来救治病人的,这样的做法违背了事物发展的客观规律,使病人病上加病,铬的超标从另一个方面阻碍了人体健康,毒胶囊带来了负面影响。

而记者潜入这个事件的调查,用实际行动来为我们揭示了这一问题。

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检验的标准不能在纯主观范围里寻找,也不能在纯客观范围里寻找,只能在主观与客观联系的范畴上寻找。

毒胶囊事件分析

毒胶囊事件分析

胶囊事件简介
2012年4月15日,央视《每周质量报告》节 目 《胶囊里的秘密》,对“非法厂商用皮革下脚料 造药用胶囊”曝光。 河北一些企业,用生石灰处理皮革废料,熬制成 工业明胶,卖给绍兴新昌一些企业制成药用胶囊, 最终流入 药品企业,进入患者腹中。由于皮革在 工业加工时,要使用含铬的鞣制剂,因此这样制 成的胶囊,往往重金属铬超标。经检测,修正药 业等9家药厂13个批次药品,所用胶囊重金属铬 含量超标。
解决此类事件的长远对策


企业:增强社会责任感,铭记为人民越多才能赚 得越多,注意公共关系危机的预防 政府:省级药监部门实行垂直管理,建立一个统 一的部门来管理食品安全,避免以前的那种互相 推诿的情况 建立惩罚性赔偿机制,完全剥夺企业造假 的收益 增加监管人员和高技术机械 消费者:增强自身鉴别能力
总结
“毒胶囊”等药害事件的发生并非偶然,其 中既有企业的责任,也有市场机制不健全、 相关制度不完备的问题,还有监管乏力的 弊端。问题产生的原因是综合性的,解决 问题也应当多方治理,否则头疼医头、脚 疼医脚,还有可能重蹈覆辙
THANK YOU!
组员:李小花 王思思 庞晓飞
毒胶囊事件分析
内容简介

胶囊事件简介
胶囊事件产生的原因 胶囊事件的影响
各方对事件的处理
解决此类事件的长远对策
胶囊事件简介
2012年4月15日,央视《每周质量
报告》曝光,河北一些企业用生石 灰给皮革废料进行脱色漂白和清洗 ,随后熬制成工业明胶,卖给浙江 新昌县药用胶囊生产企业,最终流 向药品企业。记者调查发现,9家 药厂的13个批次药品所用胶囊重金 属铬含量超标,其中超标最多的达 90多倍。

各方对事件的处理

2012年危机案例解析——毒胶囊事件

2012年危机案例解析——毒胶囊事件

危机传播管理案例分析——毒胶囊事件解析姓名:王会珍学号:U200917739班级:广告0901班毒胶囊事件:黑心药VS良心药食品为人延续生命,药品则为人挽回健康,当食药品安全得不到保障时,最为普通公众,我们该何去何从?2012年,一把胶囊,一个行业“潜规则”,牵扯出了多少出“皮鞋很忙”的闹剧?毒胶囊事件是自2008年三聚氰胺事件后,食药品领域的又一重大公共危机事件。

“铬超标”、“毒胶囊”严重触动了药品安全的底线,黑心企业丧失了起码的道德底线和商业伦理,一切都让人不寒而栗。

值得注意的是,“毒胶囊”事件所引发的大范围的指责舆论和愤怒情绪,不但指向了涉事的9家药企,更把相关政府部门推向了舆论的风口浪尖上,是对我国政府部门应对突发公共危机事件能力的一次重大考验。

一、案例回顾1.危机周期分析2012年4月9日央视著名主持人赵普在微博上称“不要再吃老酸奶和果冻,内幕很可怕”,引发了人们对工业明胶的关注,问题胶囊浮出水面。

毒胶囊事件自此进入公众视野,并迅速引发了全国医药用品界的轩然大波,公众对我国药品安全问题充满了疑问,导致了社会的恐慌。

这一公共危机事件引起的恶果持续至今,公众对我国药品的质量问题尚未完全消除疑心。

下面我们从危机周期的角度来分析毒胶囊事件。

1.1、 萌芽期(2004年5月~2012年4月14日)2004年,央视《生活》栏目播出了一期名为“入口胶囊 卫生堪忧”的节目,揭露了素有“中国明胶生产基地”之城的河北阜城和山东博兴一些地区的胶囊生产企业,在生产直接入口的药用胶囊时使用来路不明的原料明胶,而且其生产环境恶劣、生产空间不封闭、卫生状况差、工作人员徒手操作等内幕。

图1-1-1央视《生活》栏目曝光垃圾明胶生产过程危机阶段 标志事件不法行为被媒体曝光后,当地政府展开了为期三个月的集中治理整顿。

但问题胶囊只在小范围内得到清查,未得到国家药监局等有关部门的高度重视,没有及时在全国范围内对胶囊行业进行清理,为毒胶囊事件的发生埋下了隐患。

毒胶囊事件反思

毒胶囊事件反思

毒胶囊事件反思【篇一:毒胶囊事件的深刻反思】毒胶囊事件却再一次让我和我可怜的同类目瞪口呆。

我的“性本善”的同胞啊,看到老人跌倒了你不扶也算了,看到被两辆车辗压后奄奄一息的小悦悦你不抱也算了,我理解你,你是“心有余而力不足”,是“防人之心不可无”!我也相信你,那不是你的本意,不是你内心的表达。

可是,现在,面对毒胶囊,我的“性本善”的同胞啊,你又作何解释?你还有脸说“防人之心不可无”么?看看吧,我的亲亲的祖国,你的一位名叫重庆子衣的美丽的女诗人在怎样的无奈和疼痛中写下了这样的诗行:“在五毒俱全的现实里,我们还得对着祖国说爱/还得对这个剧毒中的国度/说着泪水,忧虑,说着应该说着的赞美”!从地沟油到苏丹红,从三聚氰胺到瘦肉精,我们能吃的东西已经越来越少,到如今,连治病救人的药也不能吃了!我曾经说过,口水是诗,下半身是诗,废话是诗,试问,还有什么不是诗?而现在,我只想问,我亲亲的祖国啊,还有什么能吃?【篇二:毒胶囊事件的反思】1、胶囊市场供需关系:本来,空心胶囊市场供大于求,在原料成本的巨大差别下,一些不良企业,为暴利铤而走险。

于是便有了造劣、卖劣的专业链条出现。

2、相关法令法规不健全,执行力度较差:与造劣、卖劣的专业链条对应的是法律法规的弱化。

空心胶囊以前是按药包材管理,近年才划归辅料管理,在《药品管理法》及《药品管理法实施条例》中,对药包材的监管要求比较明确,而对辅料的要求相对较弱。

在2010年版《中国药典》中,有关方面完善了对胶囊用明胶的详细规定,并制订了一些新的标准。

值得注意的是,2010年版标准中对于“明胶空心胶囊”有七大详细要求。

而此次事件却表明了《中国药典》对“明胶空心胶囊”规定的苍白与无力。

3、监管模式存在问题,多部门交叉无法明确责任:监管流于形式、以“罚”代管也是积习已久,“无利不跑”、“脚软难跑”等现象长期存在。

“分段监管为主、品种监管为辅”的食品药品安全监管模式,容易造成监管真空,从而带来责任认定模糊、相互推责等问题。

毒胶囊

毒胶囊

错误
行业“潜规则”
从硫黄熏制生姜是行业“潜规则”, 硫黄粉熏药材是行业“潜规则”,到往蛋 白粉或饲料中加入三聚氰胺是奶粉行业长 久存在的“潜规则”,到潲水油炼制食用 油成油脂行业“潜规则”,再到这次有毒 工业明胶生产药品胶囊成这一行业的“潜 规则”,我们不禁想问,在食品安全领域 到底有多少“潜规则”在危害公众健康与 安全?

在一个共生共荣的社会,每个人都无法 逃避社会道德和义务的承担。面对危害公 众健康与安全的行为“潜规则”,如果每 个知情者都事不关心、高高挂起,那么 “潜规则”的受害者,下一个或许就轮到 你。面对食品安全领域的“潜规则”,每 个人都有义务说
18
值得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思
面对“毒胶囊”事件,我们无法回避这样 的疑问,为什么这个业内公开的“秘密”能为 害如此之久?面对这样的“潜规则”,为何没 有人站出来举报呢?我们的社会和个体面对这 样的“潜规则”,为何出现“集体沉默”的病 症?这值得深思。在我看来,除了归咎于职能 部门的监管不力和法律制度的漏洞外,公众自 身的意识也有值得反思的地方。回到“毒胶囊” 事件,如果生产“皮革明胶”和“有毒胶囊” 的不法企业的员工们,能有一个人站出来揭发 “潜规则”,让“潜规则”暴露在阳光之下, 那么这个所谓的“潜规则”能长久存在吗?可 惜的是,众多的知情者选择了沉默。
1.胶囊制剂在一定时间内销售会快速下滑。 2.国家会对医药包材市场进行整顿。 3.一定时期内合格胶囊包材会价格有上升可 能。 4.医药辅料行业中守法企业会迎来销售和股 市的春天。 5.国外的胶囊包材获得了国内市场空间。
糯米胶囊问世
据了解,问题胶囊事件曝光后,购物网站有卖家开始出售空胶 囊壳,而卖的最好的是糯米胶囊,价格是千粒20元左右,“无色素 纯天然”,“入口即化不含色素”,类似这样的广告语比比皆是。

毒胶囊事件案例报告

毒胶囊事件案例报告

《毒胶囊事件》案例分析报告一、“毒胶囊事件”的概述2012年4月15日,央视《每周质量报告》本期节目《胶囊里的秘密》,曝光河北一些企业,永生石灰处理皮革废料,熬制成工业明胶,卖给绍兴新昌一些企业制成药用胶囊,最终流入药品企业,进入患者腹中。

由于皮革在工业加工时,要使用含铬的鞣制剂,因此这样制成的胶囊,往往重金属铬超标。

经检测,修正药业等9家药厂13个药品,所用胶囊重金属铬含量超标。

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紧急通知的13种胶囊药品是:脑康泰胶囊、愈伤灵胶囊、盆炎净胶囊。

苍耳子鼻炎胶囊、通便灵胶囊、人工牛黄硝锉胶囊、阿莫西林胶囊、诺氟沙星胶囊、羚羊感冒胶囊、抗病毒胶囊、清热通淋胶囊、胃康林胶囊、炎立消胶囊。

目前国家有关机关已经严肃地办理了这起严重的药品安全事件······毒胶囊事件的反响:几年前就有专家披露用蓝矾皮生产的工业明胶被无良商家用来做药用胶囊,可见毒胶囊的存在不是什么新鲜事。

近年来社会反响强烈的食品药品安全事件,不少都是媒体曝光后有关部门才出面进行查处的,可见地方监管部门的失职。

截至17日,河北省阜城县公安机关已抓获涉嫌生产假冒产品的学洋明胶蛋白厂的犯罪嫌疑人8名,其中刑事拘留7名,1人因哺乳期取保候审;公安,质监等部门共查封这家企业的产品200余吨。

二、事件原因分析(一)企业法律意识淡薄,缺乏社会责任,追求利益最大化毒胶囊的问题属于道德问题,是部分医药企业和胶囊生产企业相互勾结,为了谋求利益不顾消费者人身安全,丧失道德底线的丑闻。

原料供应企业明知道自己是用工业废料生产的“工业明胶”,却强迫胶囊生产企业同自己签订“食用明胶”供货合同以推脱责任,而胶囊生产企业为了图便宜居然毫无异议,甚至是药品生产企业明知这种胶囊危及患者身体健康却也投入药品生产使用,明胶厂、胶囊厂、药厂都了解“毒胶囊”来龙去脉,都丧失了企业的道德底线,置企业的社会责任于不顾,侵犯了消费者的合法权益。

毒胶囊事件的反思和体会

毒胶囊事件的反思和体会

品监督管理局通过其官方网站表示,药用空心胶囊铬
超标一事,已经会同当地食品药品监管部门,开展有
关监督检查和产品抽验工作,并对报道涉及的药用空
心胶囊生产企业进行检查,尽快查明所用原料明胶来
源、质量检验、生产工艺及产品销售去向等情况。现
在国家对毒胶囊一事非常慎重,按理说已经不需要老
百姓担忧,但是真的是这样吗?为什么人们的心中还
a
24
a
25
a
26
a
27
a
28
a
29
a
30
释放、吸收、分布、代谢和排泄过程,以到达
延长药物作用。第二类是肠溶胶囊,这类药物
主要是治疗肠道疾病的,为防止药效遭到胃液
的破坏,肠溶胶囊需要在肠道内崩解,才能发
挥最大作用。还有一类药物因为味道特殊,或
许味道太怪、太苦,用胶囊包裹可免去“苦口
〞的痛苦。第四类是药物本身刺激性很大,如
果直接服用会造成食道损伤、烧灼。即使有些
胶囊包裹药粉吞咽。专家提醒,胶囊药是否能拆开吃,
要先向医生或药剂师进行咨询。一般来讲,肠溶胶囊
和缓释胶囊是不能拆开服用的。
网友说:“买一馒头(包子、发糕也可以,要热
软),捏成凹片,拧开胶囊倒药进去捏口成团(为保证
能吞进去,最好分为两颗)。〞还有一些网民表示,自
己现在干脆就把胶囊拆开扔掉,直接吞下药粉。还有
毒胶囊名单13种药品牵涉其中,检测胶
囊中的铬超标,铬,是一种毒性很大的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重金属,容易进入人体细胞,对肝、肾
等内脏器官和DNA造成损伤,在人体内
蓄积具有致癌性并可能诱发基因突变。
• 经检测,被查获的空心胶囊及生产原料 中,重金属铬的含量均超标,最高的超

解读“毒胶囊”事件

解读“毒胶囊”事件

深入探究“毒胶馕”事件为了躲避wan恶的河螃蟹,请自行用word的替换功能将“焗”换成“局”,“胶馕”换成“胶囊”,“怏”换成“央”,“囯”换成“国”,“琺”换成“琺”,“an全”换成“an全”一、“毒胶馕”是怎样炼成的2012年4月15日,怏视《每周质量报告》的节目《胶馕里的秘密》,对一些非琺厂商用皮革下脚料造药用胶馕进行了曝光。

在被称为“全国胶馕之乡”浙江新昌,胶馕厂采用便宜的皮革下脚料加工成的所谓“蓝皮胶”做成药用胶馕。

这些有毒重金属铬含量严重超标的“毒胶馕”,除了偷偷流入一些小药厂、保健品厂、医院和药店之外,甚至还卖到了海外制药、修正药业等一些大药厂。

这种“蓝皮胶”大多来自河北、江西等地。

位于河北省衡水市阜城县的河北学洋明胶蛋白厂正是“蓝皮胶”的来源地。

像一个垃圾回收场,到处各种各样的碎皮子,散发着刺鼻的臭味。

这种碎皮子正是“蓝矾皮”,业内俗称“蓝皮”,实际上就是从皮革厂鞣制后的皮革上面剪裁下来的下脚料。

这些便宜的皮革下脚料被他们加工成所谓的“蓝皮胶”卖给胶馕厂,做成药用胶馕。

那么,这种被明令禁止使用的工业皮革废料究竟是如何变成药用胶馕原料的呢?据有关人士亲眼目睹,这些又脏又臭的碎皮子首先要进行前处理。

主要就是先用生石灰处理,然后经强酸强碱中和进行脱色漂白和多次清洗。

就这样,原本又脏又臭的工业皮革废料,经过生石灰浸渍膨胀、工业强酸强碱中和脱色、多次清洗等一系列工序处理后,变得又白又嫩,看上去跟新鲜动物皮原料没什么两样。

在熬胶车间,清洗后的皮子被放入一口直径达三四米的熬胶锅里熬成胶液,熬出来的透明胶液,再经过浓缩、凝胶、干燥、粉碎等工序,就摇身一变,成了淡黄色的所谓“蓝皮胶”。

这种工业明胶被分别装入两种包装袋,一种包装上赫然印着“工业明胶”的字样,另一种包装上则是一片空白,没有任何产品标识。

标明工业明胶的卖给各种工厂作为工业粘合剂,无任何产品标识的白袋子胶,则卖到浙江等地的胶馕厂加工药用胶馕。

毒胶囊事件案例分析

毒胶囊事件案例分析

一虎一席谈2012-04-28制售企业和相关企业该不该从重处罚?两只老虎,两只老虎,跑得快,跑得快,一只变成了毒胶囊,一只变成了皮鞋,真恐怖,真奇怪。

不能做酸奶的胶囊不是好皮鞋。

宋华琳:药品和食品没有绝对的安全,有风险,是固有的风险,现在由于媒体的关注,公共对于风险的认知不够,政府对于风险信息没有及时的发布,造成我们高估了今天的风险。

西方研究证明,公众的情绪会使风险比原来增加一万倍,我们缺少科学的证据去证明,我们究竟在面临怎样的风险。

孙忠实:生产者使用者都有很大的责任,但是作为消费者应该冷静的对待,现在把胶囊作为洪水猛兽,拆开吃,是不对的,我们国家的标准,一公斤的明胶只允许有两个毫克的铬,按这个标准来讲,我们每一个胶囊,大概只有零点一个微克的铬,我们的身体每天需要50到200个铬,它是必须的营养元素,我们的食品和水里面都含有铬。

这样一算,我们每天吃的铬远远比这六个胶囊多的多。

这是实情发生之后和发生之前的概念,你已经吃了,那么不要恐慌,不是说,你没吃,现在就要六粒的意思。

铬本身是无毒的,有害的铬是六价铬,而我们人体需要的是三价铬,我们大家恐慌的不是铬在胶囊里的危害,我们真正恐慌的是政府的监管,导致了现在一种无序化的状态,是对政府信誉和执政能力的一个怀疑。

我们谈的是冰山已经曝光的部分,那冰山之下呢,是不是还值得大家挖掘。

工业明胶不只是流向工业,更多是流向食品行业。

药品比食品控制严格的多,我们药品GMP认证要求批批需要检验,进来出去紧要检验,总共要过八道关,而食品只过三道关。

对于毒胶囊制造者的责任问题,一,经济上罚的倾家荡产,让制作毒胶囊不合算,而是依法治理,行政处罚,美国有FDA,监管主体非常明确,执法权非常的强大,监管体制相当顺畅,相关的法律也是相当完善的。

中国的集约化生产还没完成。

完善法制,加强监管,推动行政问责力度的加强。

《食品管理法》《药品管理法》明胶的生产环节,药品企业,中间还有一个环节即走胶人,联系明胶的生产厂家和药品企业。

毒胶囊事件引发对社会责任的思考

毒胶囊事件引发对社会责任的思考

由“毒胶囊”事件引发的对企业应承担的社会责任的思考班级:城市经济0901班小组成员:黄微刘长玺冯丹张蔓辰潘琦珍朱梦娇张增正郭占广刘涛孙健褀王振龙小组说明:我们组的讨论主要是围绕一个案例展开,演讲主要以演讲为主,ppt和电子杂志为辅。

小组任务流程:1、大家先自己查资料,找最近一段时间的社会新闻;2、小组第一次开会,确定新闻,确定主题,然后对该主题要从哪些方面讨论分工。

然后从几个方面进行讨论,每个人负责记录一部分,也是自己撰写的那部分。

最后明确分工;3、每个人回去完善自己的那部分;4、第二次开会,资料汇总,细节修改;5、PPT演讲的演练。

小组分工:黄微:案例分析报告的整理汇总修改刘长玺:PPT的制作、电子杂志制作以及演讲冯丹:企业对投资者承担的社会责任的讨论记录与撰写朱梦娇:企业对员工承担的社会责任的讨论记录与撰写张蔓辰:企业对顾客承担的社会责任的讨论记录与撰写潘琦珍:企业对投环境承担的社会责任的讨论记录与撰写郭占广:企业对竞争者承担的社会责任的讨论记录与撰写张增正:企业对社会承担的社会责任的讨论记录与撰写刘涛:视频的收集与剪切孙健褀:PPT模板的筛选王振龙:总结由“毒胶囊”事件引发的对企业应承担的社会责任的思考“上得了厅堂,下得了厨房,爬得了高山,涉得了水塘,制得成酸奶,压得成胶囊,2012,皮鞋很忙。

”这是最近在网络上很火的一句话,说得便是引起各界关注的毒胶囊事件。

近年来,我国可谓食品安全事故不断,从三鹿事件以来,再到双汇瘦肉精、老酸奶加工业明胶等等,让人们选择饮食慎之又慎,然而这些事件还没有淡出人们的记忆,马上有爆出救命药居然使用毒胶囊的消息,这无异于给本来就缺乏可信度的药食企业雪上加霜。

药物本该替人解毒,但没想到它本身成了祸害身体的帮凶。

“毒胶囊”事件引发大家对药物质量的担忧。

毒胶囊的诞生,大概经历这样的流程:以废皮革制成工业明胶,工业明胶被药用,制成空心胶囊,药企采购这样的胶囊,带“毒”药品就产生了。

毒胶囊事件解析

毒胶囊事件解析

• 4月23日 郑州排污明渠, 一夜之间突然出现 大量被丢弃的空心 胶囊,绵延300多米 长,形成“彩虹 河”;修正埋单 “毒胶囊”:召回 全部胶囊产品 。
4月24日 最高检派员督办“问 题胶囊”所涉渎职等职务 犯罪; 武汉15家药企承诺:严格依 法依规清理“毒胶囊”。 4月25日 明星代言毒胶囊赚百 万,难追究责任; 东宝生物10天翻倍, 受益“毒胶囊”事件。
媒体监管治标不治本
但无数事实证明媒体曝光保不了食品安全,也同样无 法保住药品安全,不从监管体制上查找原因,不从监管 上重下功夫,痛定思痛,“毒胶囊”还是会发生的! 此前,媒体已经通过向专业检测机构送检产品得到 了结果,涉嫌药品均存在铬超标情况,有图有真相。国 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相关负责人的说法是,暂不能确 定问题胶囊铬超标,将进行抽检,也就是说,媒体得到 的结果不予采信。 也许这是出于审慎、严谨的考虑,但这一说法,似 乎在把人往模糊的地方引。模糊之处在于,不能确定问 题胶囊铬超标,也就意味着这个事情还说不准,这样一 来,一些地方此前的处理是不是恰当的就成了问题。
• 如果说赵普真的有问题的话,我想这个问题也是在我们预 料之中的。是什么问题呢?
拿比较正式的言辞回答,赵普的言行违背了组织程序, 也就是说赵普有点抢风头的韵味,在央视没有曝光之前, 赵普率先在微薄把这个事捅破,引发了全民关注,此事 一发不可收拾,不仅让央视有点仓促应变,更让相关部 门措手不及,在事件之初有点“失态”。此次曝光的 “胶囊门”成为即瘦肉精、地沟油引爆的食品领域安全 事件后,在药品领域可谓是一个大炸弹,如此的现实不 仅抽大众一个响亮的“耳光”,这恐怕也让相关部门难 堪至极。
赵普(微博)发帖引发职务微博之争
• 这条微博在网上疯传,被视为“问题胶囊”风波的源头。公 众人物特别是媒体人的职务微博,如何处理个人表达和所 供职的媒体关系,在新闻界引发严肃思考。 传媒人张力奋 认为,赵普率 先披露明胶丑 闻,是“基于公 共利益”。还有 人认为微博发 声,有利于冲 破报道阻力,“ 倒逼真相”。

毒胶囊事件感想

毒胶囊事件感想

毒胶囊1、毒胶囊为何出现1)八年前出现过2)药品胶囊价格高,工业明胶胶囊价格低一半3)企业的无道德经营社会整体的经济水平不断的在进步,人民对生活水平的要求越来越高,可在很多光鲜的品质生活背后,隐藏了多少的不为人知的黑幕呢?这些年,或者说一直以来,几乎每一起质量安全事件都是媒体先爆料。

很少是食品药品监督部门查出来的。

监管部门与媒体相比有着信息、技术、知识、职能等多种优势,干什么去了?这是值得追问的,他们是为了社会环境弄个稳定?还是这本身也是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要求之一?弃人民的生命财产安全于不顾,紧抓生产力发展?毒胶囊事件一经爆料,当地的公安、执法人员去一家问题企业要去执法的时候,突然看到这家企业的大楼开始着火。

事后证实,就是该企业的经理在集中销毁与毒胶囊相关生产资料及销售记录,可见他并不是不知道自己所做的事情是违规甚至是违法的。

第二,出问题的地方2004年媒体就报道过,几乎同样的事情为什么时隔8年之后,问题还会再次发生?第三,我们现在面对这样一种行为,就是套用药品管理的相关法规,罚1-3倍,吊销执照,但性质究竟是假冒伪劣,还是投毒或者危害人民的生命健康?2009年当时《南方都市报》的记者对家里开过明胶厂的一个企业主的采访,他说“用处太多,用量太大。

这个行业不是取缔的问题,只要下游还有需求,它就不会停止,禁令打击,只会让它四处游走,或转入地下。

现在是在风头上,很多人都等着东山再起。

”听的惊心吗?是的,这一次还会东山再起?现在我们作为广大消费者的一员最关心两个问题:第一,目前涉及到使用工业明胶来做药物胶囊的企业是否只有记者报道的这几家企业?另外,记者送检的这些药物胶囊当中,目前有13批,涉及9个,其中不乏大企业,13个超标批次的产品是有问题的,是不是只有这9家企业13个批次的胶囊有问题?如果真的只是这样,必须说记者的手实在太准了,为何记者的手能如此之准?是因为这个事情在社会的某个层面已经是公开的秘密?第二,目前查处的方式就是媒体曝光,迅速封厂、抓人、下架。

毒胶囊事件

毒胶囊事件

2012年4月15日,央视《每周质量报告》本期节目《胶囊里的秘密》,曝光河北一些企业,用生石灰处理皮革废料,熬制成工业明胶,卖给绍兴新昌一些企业制成药用胶囊,最终流入药品企业,进入患者腹中。

由于皮革在工业加工时,要使用含铬的鞣制剂,因此这样制成的胶囊,往往重金属铬超标。

经检测,修正药业等9家药厂13个批次药品,所用胶囊重金属铬含量超标。

老酸奶、果冻的“明胶疑云”还未澄清,数量众多的不法企业利用皮革废料中的工业明胶生产的“毒胶囊”再次挑战道德的底线。

一时间,“毒胶囊”事件成为各大媒体关注的焦点,遭到众口一词的口诛笔伐。

从新闻报道内容来看,有批评政府相关部门监管不力的,有指责生产企业主黑心的,有检举利益链驱动下的产业链不良交易的,也有感叹法律惩罚不严的。

这是继三聚氰氨毒牛奶事件以来的又一次重大食品药品安全事件。

公众谴责政府有关部门如卫生、食药监、质监、工商等监管不力,一点也不过份。

近几年食品安全事件不断发生,从中央到地方给予了高度重视并严肃处理,罢免了不少官员,甚至有人为此坐牢。

如此重压下,理应敲响警钟,可为什么还发生如此严重的毒胶囊事件?为何这么大的监管漏洞,非要到媒体曝光才被发现?在这之前监管部门做了什么?若非媒体曝光,民众如何知道?老百姓看病吃药,难免有吃胶囊的药,谁知道吃药同时吃下毒胶囊?有网友感叹:“健康时,吃的一些食品不安全。

生病了,吃一些药物也不安全。

那我们的安全,究竟哪里去了呢?”老百姓的生命和健康如何保障?老百姓的生命和健康受到伤害谁来负责?工业明胶是用皮革废料提炼的,有一点点常识的人都知道这东西有毒,这种有毒材料大量使用在药品和食品行业,肯定不是在媒体曝光的这一时间段才发生的,说不定自从有了胶囊药、胶囊保健品、酸奶、果冻、口香糖等产品,就神不知鬼不觉地被渗入其中。

市场需求,利益驱动,使这类生产企业主胆子越来越大,可谓狗胆包天,由渗入一定比例到100%使用工业明胶。

这些被“贪嗔痴”三毒完全侵蚀的企业主,已经丧失了“什么是该做的事、什么是不该做的事”这种做人最基本、最起码的道德规范,丧失了做人的基本原则和良知。

毒胶囊事件案例分析

毒胶囊事件案例分析

毒胶囊事件案例分析
近年来,毒胶囊事件时有发生,引起了社会各界的高度关注。

毒胶囊事件的发
生不仅给人们的生活带来了极大的危害,也对社会的安全稳定造成了严重威胁。

因此,对毒胶囊事件进行深入分析,找出其发生的原因和解决的办法,对于维护社会的安全和稳定具有重要意义。

首先,毒胶囊事件的发生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点,一是监管不力。

在一些地方,
监管部门对于药品市场的监管不严,导致了一些不法分子有机可乘,生产和销售毒胶囊。

二是利益驱使。

一些不法分子为了谋取暴利,不惜以次充好,生产和销售劣质的毒胶囊,给消费者的健康造成了严重威胁。

三是缺乏有效的技术手段。

当前,对于毒胶囊的检测手段和技术还比较薄弱,一些不法分子往往能够逃避检测,将毒胶囊销售到市场上。

针对毒胶囊事件的发生原因,我们应该采取一系列的解决办法。

首先,加强监
管力度,严格把关。

对药品市场进行全面的监管,加大对毒胶囊生产和销售的打击力度,严厉打击违法行为。

其次,加强技术研发,提高检测水平。

加大对毒胶囊的检测技术研发力度,提高对毒胶囊的检测水平,确保毒胶囊无法逃脱检测。

最后,加大宣传力度,提高公众的防范意识。

通过各种宣传手段,提高公众对毒胶囊的认识,增强对毒胶囊的防范意识,避免不法分子的侥幸心理。

总的来说,毒胶囊事件的发生给社会带来了巨大的危害,需要我们高度重视和
采取有效的措施加以解决。

只有通过加强监管力度、提高技术水平和加大宣传力度,才能有效地遏制毒胶囊事件的发生,维护社会的安全和稳定。

希望社会各界能够共同努力,共同维护一个安全、和谐的社会环境。

毒胶囊事件

毒胶囊事件

各方回应


浙江河北:查封相关问题企业 修正药业:央视报道有所失实 药监局:紧急叫停问题药品 9家铬超标药企:未有1家公开道歉 修正药业、辉南天宇否认其药品存质量问题 海外制药 不做回应 卫生部部长陈竺回应铬含量超标胶囊事件 公安部部署彻查严打“毒胶囊”犯罪 最高检:坚决查处“问题胶囊”事件所涉职务犯罪
毒胶囊告诉我们

பைடு நூலகம்
企业质量管理体系不健全、法律意识淡薄、社 会责任缺失 。 监管部门日常监管责任不落实、工作不到位。 监管体制机制也不顺畅。 市场机制不健全、相关法制不完备。 “毒胶囊”等药害事件的发生并非偶然。问题 产生的原因是综合性的,解决问题也应当多方 治理,否则头疼医头、脚疼医脚,还有可能重 蹈覆辙。
毒胶囊事件详情

药用胶囊是一种药品辅料,主要是供给 药厂用于生产各种胶囊类药品。调查者 在当地发现一个奇怪的现象,这里的胶 囊出厂价差别很大,同种型号的胶囊按 一万粒为单位,价格高的每一万粒卖六 七十元,甚至上百元,低的却只要四五 十元。在新昌县卓康胶囊有限公司,一 名销售经理透露,他们厂生产的药用胶 囊主要供应东北、江西等地一些药厂, 所用原料主要就是明胶,因此胶囊价格 悬殊跟明胶原料有很大关系。《中国药 典》规定,生产药用胶囊所用的原料明 胶至少应达到食用明胶标准。按照《食 用明胶》行业标准,食用明胶应当使用 动物的皮、骨等作为原料,严禁使用制 革厂鞣制后的任何工业废料。
毒胶囊事件始末

河北一些企业,用生石灰处理皮革废料,熬制成工业 明胶,卖给绍兴新昌一些企业制成药用胶囊,最终流 入药品企业,进入患者腹中。由于皮革在工业加工时, 要使用含铬的鞣制剂,因此这样制成的胶囊,往往重 金属铬超标。经检测,修正药业等9家药厂13个批次 药品,所用胶囊重金属铬含量超标。针对此事件, 2012年4月21日,卫生部要求毒胶囊企业所有胶囊药 停用, 药用胶囊接受审批检验。2012年4月22日,公 安部通报,经调查,公安机关已立案7起,依法逮捕 犯罪嫌疑人9名,刑事拘留45人。

浅析毒胶囊事件

浅析毒胶囊事件

题目:浅析毒胶囊事件学院:步长医药学院专业:中药学班级:B1202姓名:赵兆浅析毒胶囊事件中药学B1202 赵兆124402【摘要】:毒胶囊药品事件的发生再一次让人们对药品安全产生质疑,面对近几年的药品安全问题,有关部门必须基于药品市场主体信用评价来构建新的监管模式,即以药品市场主体信用体系的建设与完善为依托,强化药品市场主体的自律意识,实现诚信的药品市场主体与有力的药品安全监管有机结合,最终达到有效监管和保障药品安全的目的。

【关键词】:毒胶囊事件;事件原因;事件处理;解决政策;个人观感;【正文】:一、事件简介2012年4月15日,央视《每周质量报告》播出的节目曝光了部分药用胶囊厂用皮革废料生产的明胶作原料。

经中国检验检疫科学研究院综合检测中心检测确认,9家药厂生产的13个批次的药品,所用胶囊的重金属铬含量超过国家标准规定2m g/k g 的限量值,其中超标最多的达90多倍。

“毒胶囊”事件曝光后,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中央领导同志多次做出重要批示,要求严肃依法查处,确保人民群众利益。

公安部第一时间部署河北、浙江、江西、山东等地公安机关介入侦查,积极会同有关部门开展查处工作。

4月20日,国家食品药品监管局召开全国电视电话会议,明确指出,本次媒体曝光的铬超标药用胶囊事件,是非法使用工业明胶生产药用胶囊及使用铬超标胶囊生产劣药案。

国家食品药品监管局要求相关省食品药品监管局对违法违规企业及其产品继续深入开展调查,严肃查办涉案企业,坚决控制销毁不合格产品。

二、事件原因从企业角度看,由于企业唯利是图,缺乏社会责任,使用皮革塑料生产胶囊成本低,因此不顾消费者安全。

从政府角度看,客观方面由于企业数量与监管力量对比悬殊、监管体制机制不顺畅;主观方面由于地方政府为了税收及当地人员就业而睁一只眼闭一只眼、缺乏执法动力;地方监管部门依法执法,严格执法,本身没有激励政策,相反还会惹来麻烦;缺乏执法压力,不执法,不积极作为,拖延履行职责,也没有人去追究他的责任。

毒胶囊事件简析

毒胶囊事件简析

毒胶囊事件简析摘要:毒胶囊事件引发了社会关于政府职能和商事交易中各种行为的合法性的热烈讨论。

本文旨在简要探讨毒胶囊事件反映出的问题以及解决方法。

关键词:政府管制商主体2012年4月15日,央视《每周质量报告》的《胶囊里的秘密》,对“非法厂商用皮革下脚料造药用胶囊”曝光。

河北一些企业,用生石灰处理皮革废料,熬制成工业明胶,卖给绍兴新昌一些企业制成药用胶囊,最终流入药品企业,进入患者腹中。

由于皮革在工业加工时,要使用含铬的鞣制剂,因此这样制成的胶囊,往往重金属铬超标。

长春海外制药集团有限公司、丹东市通远药业有限公司、吉林省辉南天宇药业股份有限公司、四川蜀中制药股份有限公司、修正药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等九家药厂的十三批次的药品,所用胶囊重金属铬含量超标。

“毒胶囊”事件使政府监管短板再次暴露。

日前,最高检渎职侵权厅派出两个工作组,分赴河北、浙江等地,深挖事件背后执法监管人员渎职等职务犯罪情况。

食品安全事故的蔓延,这基本上都是政府监管不到位造成的。

“监管部门不少,法律法规很多,但监管部门、人员却不负责任。

没有足够有威慑力的惩处机制,使得监管人员觉得无所谓。

尽管时有官员被查,但食品安全问题依然不断,这也意味着对渎职侵权需要建立更为严格的问责机制。

毒胶囊事件,是政府对药品行业的管制力度不到位,也是政府职权缺位的表现。

改变中国的食品药品安全,就要从政府自身做起,加强政府管制力度,加强问责制。

首先,政府管制分为经济管制和社会管制两类。

1.经济性管制。

经济管制是指对价格、市场进入和退出条件、特殊行业服务标准的控制。

一般来说,是对某一个特定行业、特定产业进行的一种纵向性管制。

即“对某些产业的结构及其经济绩效的主要方面的直接的政府规定,比如进入控制、价格决定、服务条件及质量的规定,以及在合理条件下服务所有客户时应尽义务的规定。

”从而从根本上保证消费者的权益。

2.社会性管制。

社会管制主要用来保护环境以及劳工和消费者的健康和安全。

毒胶囊事件案例报告

毒胶囊事件案例报告

《毒胶囊事件》案例分析报告一、“毒胶囊事件”的概述2012年4月15日,央视《每周质量报告》本期节目《胶囊里的秘密》,曝光河北一些企业,永生石灰处理皮革废料,熬制成工业明胶,卖给绍兴新昌一些企业制成药用胶囊,最终流入药品企业,进入患者腹中。

由于皮革在工业加工时,要使用含铬的鞣制剂,因此这样制成的胶囊,往往重金属铬超标。

经检测,修正药业等9家药厂13个药品,所用胶囊重金属铬含量超标。

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紧急通知的13种胶囊药品是:脑康泰胶囊、愈伤灵胶囊、盆炎净胶囊。

苍耳子鼻炎胶囊、通便灵胶囊、人工牛黄硝锉胶囊、阿莫西林胶囊、诺氟沙星胶囊、羚羊感冒胶囊、抗病毒胶囊、清热通淋胶囊、胃康林胶囊、炎立消胶囊。

目前国家有关机关已经严肃地办理了这起严重的药品安全事件······毒胶囊事件的反响:几年前就有专家披露用蓝矾皮生产的工业明胶被无良商家用来做药用胶囊,可见毒胶囊的存在不是什么新鲜事。

近年来社会反响强烈的食品药品安全事件,不少都是媒体曝光后有关部门才出面进行查处的,可见地方监管部门的失职。

截至17日,河北省阜城县公安机关已抓获涉嫌生产假冒产品的学洋明胶蛋白厂的犯罪嫌疑人8名,其中刑事拘留7名,1人因哺乳期取保候审;公安,质监等部门共查封这家企业的产品200余吨。

二、事件原因分析(一)企业法律意识淡薄,缺乏社会责任,追求利益最大化毒胶囊的问题属于道德问题,是部分医药企业和胶囊生产企业相互勾结,为了谋求利益不顾消费者人身安全,丧失道德底线的丑闻。

原料供应企业明知道自己是用工业废料生产的“工业明胶”,却强迫胶囊生产企业同自己签订“食用明胶”供货合同以推脱责任,而胶囊生产企业为了图便宜居然毫无异议,甚至是药品生产企业明知这种胶囊危及患者身体健康却也投入药品生产使用,明胶厂、胶囊厂、药厂都了解“毒胶囊”来龙去脉,都丧失了企业的道德底线,置企业的社会责任于不顾,侵犯了消费者的合法权益。

对毒胶囊事件简述、分析及思考

对毒胶囊事件简述、分析及思考

对毒胶囊事件简述、分析及思考【简述】:毒胶囊事件最早由中央电视台的《每周质量报告》栏目于2012年4月15日在《胶囊里的秘密》这一期节目中曝光的。

随后该事件在社会上引起了广泛关注,同时政府相关部门也高度重视该事件。

该事件为一些胶囊生产企业利用工业明胶生产胶囊并销售给药品生产企业所引起。

全国著名的胶囊之乡位于浙江省新昌县所出产的同种型号的胶囊之间的单位出厂价格差别很大。

调查者对此随即展开调查,一位业内人士透露,胶囊的主要原料是明胶,胶囊价格悬殊跟明胶原料有很大的关系。

为此,调查者展开了更深一步的调查并最终发现了廉价明胶原料大多来自河北、江西等地。

再对明胶原料的生产做进一步调查后发现,生产廉价胶囊的胶囊企业所用的明胶原料为工业明胶,该明胶的生产使用了一种价格低廉的“蓝矾皮”作为原料。

“蓝矾皮”即皮革厂鞣制后的皮革上面裁剪下来的下脚料,重金属铬含量超标严重。

由“蓝矾皮”生产的明胶铬含量严重超标,由这种“蓝皮胶”生产的胶囊铬含量同样超标即为“毒胶囊”。

此事件一经报道,即在社会上引起了强烈的反响,国家有关部门对此也高度。

卫生部长陈竺对毒胶囊事件表示,“胶囊重金属超标要依法管理,有责任的企业家应承担起社会责任。

”卫生部于2012年4月21日要求各级各类医疗机构要积极配合药监部门,召回铬超标药用胶囊事件相关药品生产企业生产的检验不合格批次药品,立即暂停购入和使用相关企业生产的所有胶囊剂药品,随后并发出了《关于召回和暂停使用部分药品生产企业胶囊剂药品的通知》。

与此同时,最高人民检察院表示,要坚决查处毒胶囊事件所涉渎职等职务犯罪。

公安部门高度重视此事件,立即部署有关地方公安介入侦查并积极会同有关部门展开查处工作。

国家食品监督管理局发出紧急通知,“由于涉嫌铬超标,要求对13个药用空心胶囊产品暂停销售和使用。

药用胶囊视同药品进行管理。

”【分析】: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三十条,用含铬超标的工业明胶生产药用空心胶囊并销售的企业以及用铬含量超标胶囊生产药品并销售的企业的行为为单位犯罪,应当负刑事责任。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论文成绩《食品安全与饮食健康》课程论文论文题目毒胶囊事件的回顾与思考学生姓名XX 学号XXXX学院XXXX专业年级XXXXX联系电话XXXXXE-mail XXXXXX填写时间2015年6月7日毒胶囊事件的回顾与思考2014级临床医学专业 XXX摘要:2012年4月15日毒胶囊”事件曝光,药厂采购毒胶囊产品涉及9个药厂生产的13批次药品,涉及企业包括海外制药、四川蜀中、修正药业、通化金马等。

“毒胶囊”事件立即引发了市场的极大震动。

关键字:食品安全;假药;皮革下脚料一、毒胶囊事件的回顾1.毒胶囊的危害毒胶囊之所以有毒,是因为在制作胶囊的途中,要使用含铬的鞣制剂,导致铬超标,从而对人体产生危害。

, 铬金属很容易进入人体细胞,对肝、肾等内脏器官和DNA造成损伤,在人体内蓄积具有致癌性并可能诱发基因突变。

2.事件曝光2012年4月15日央视<每周质量报告>及<东方时空>报道部分明胶厂商用皮革下脚料制造药用胶囊,药厂采购上述胶囊产品涉及9家药厂的13个批次药品所用胶囊重金属铬含量超标,其中超标最多的达90多倍。

毒胶囊事件最近引起社会的广泛关注,华宝证券4月16日发布研报点评此事,研报认为,打击制药造假,有利于树立医药行业正气,利于行业长期健康发展。

国家急需加大医药卫生投入,实践已证明医药招标“唯低价论”在实际操作中不可取,是催生“假药”、“劣药”的因素之一,要引导医药行业朝着健康的方向发展,还有赖于国家加大医疗卫生投入。

医患矛盾的实质问题在于日益增长得医疗卫生需求与政府医疗卫生投入之间出现了较大差距。

政府必须加大医疗卫生投入,保障和进一步提升人民的医疗卫生需求,让社会的建设者分享发展的成果。

针对媒体报道的华星、卓康两家胶囊厂涉嫌使用工业明胶生产药用胶囊事件,上海证券发表研报点评,研报认为,工业明胶制药用胶囊危害大,药用辅料规范化势在必行,这将利好龙头企业。

报告称,随着药用明胶市场的规范,A股市场中以生产正规药用明胶为主营品种的青海明胶与东宝生物或将受益,而辅料行业的龙头企业如尔康制药等也将受益行业景气度提升。

3.事件发展毒胶囊事件央视报道发出后,经过调查发现,目前有企业已经宣布召回问题胶囊。

丹东市通远药业有限公司宣布召回被曝光批次的人工牛黄甲硝唑胶囊,铬含量超标最严重的通化颐生药业股份有限公司也宣布召回被曝光批次的炎立消胶囊。

据报道,对央视关于铬超标胶囊的报道,修正药业方面回应称,其生产的胶囊完全合格,并将委托第三方进行检测。

修正药业集团董事长修涞贵此前向记者表示,修正药业对“羚羊感冒胶囊”的留样进行了自检并未发现铬超标。

他同时表示,随后要将留样送至第三方机构进行检测。

而吉林省辉南天宇药业股份有限公司则于15日在其官网上发出一篇《关于我企业使用抗病毒胶囊壳重金属“铬”含量的说明》。

“说明”中提到,“在2000版药典中,检验标准没有重金属铬的含量测定,只是规定重金属的含量标准为不超过5mg/kg。

曝光的我企业抗病毒胶囊(产品批号:091102),是2009年11月份生产的,正是执行2000版药典标准,所生产抗病毒胶囊(产品批号:091102)为合格产品。

事件中,原料企业涉及河北阜城县学洋明胶蛋白厂,该厂被指用生石灰处理皮革废料进行脱色漂白和清洗,随后熬制成工业明胶(俗称“蓝皮胶”),卖给药用胶囊生产企业。

而在当地警方进厂查处前,该厂莫名失火。

企业经理宋训杰为隐匿伪造销毁证据实施放火,已于2012年4月16日中午被公安机关拘留。

二、毒胶囊事件的反思相关的监管部门应该负主要责任,追根溯源,相关的监管部门应该负的主要责任是:监管不力、监管不作为或失职。

食品药品的质量与安全监督检测是监管部门的职责,而这些职责却“让”给了媒体;与媒体相比,监管有着信息、技术、知识、职能等更专业化的多种优势。

连作为局外人的记者都能“识得庐山真面目”,“身在此庐山中”的监管部门竟浑然不知不觉,还是装聋作哑?监管不力,与现行的监管体制有关。

监管部门过多过滥,存在“踢皮球”、大家都在管,而谁都管不好的现象。

现行的“分段监管为主、品种监管为辅”的食品安全监管模式,涉及药监、质监、卫生、工商等多个部门,各部门间权责不清,管与不管,常常以利益驱动,有利就抢着管,无利就让着管,导致重复监管和监管盲区并存,给质量管理控制埋下了隐患。

这种多头管理,体制不顺、推诿扯皮、效率低下、利益至上、责任心淡薄,能不出问题吗?而生产厂商往往就利用了这些漏洞钻空子,加上利益的驱动,质量的保证靠“良心”和道德的范畴来实现就是一个神话。

一些监管部门的违法操作是出现问题的推手。

相关管理部门插手企业、对企业乱收费,加重企业负担,使得一些企业不得不在产品成本上动脑筋。

中央有“收支两条线”的硬性规定,但仍有少数监管部门以下达罚款指标来解决办公经费、人员工资奖金。

无疑,这些违法企业成了他们的“衣食父母”,自然不愿“一棒子打死”。

加上企业大搞金钱、美女公关,行贿受贿,吃人手短,拿人“脚软”,因此,违规违法行为就在眼皮底下上演,也就睁一只眼闭一只眼了。

笔者筹建一个企业,企业刚开始运作连一分钱的利润还没有的时候,连我想象不到的一个部门:气象台,也跑来要钱!理由是,厂房的防雷设施要重新搞!防雷实施有啊,怎么要重新搞呢?即使重新搞,我们是租用的厂房,也应该找房东啊?只要收钱,什么管理部门都可以与你攀上“亲戚”,实在让人大开眼界!国家有关主管部门如质量监督总局,对企业产品尤其是食品,竟然长期实行免检制度。

四川省社科院研究员、社会学家胡光伟教授认为,多起食品安全事件已经证实此类做法靠不住。

企业本质是为了赚取利益最大化,监管部门把放行权力交给企业自己,就相当于“自废武功”,只能指望厂商的良心,而良心又是靠不住的。

多少免检企业都出过质量事件。

可见在利益面前,以信任代监督将导致法律变为一纸空文。

如此的监管制度,能够约束住那些良心泯灭、道德沦丧、心里失衡,加上社会心态畸形、官场腐败、官商勾结以降低成本牺牲大众生命健康为赚钱捷径的官商吗?监管部门是不是就有理由不作为、不作常态化的检测、监测呢?非要等到问题以井喷的形式爆发出来,把如此好的新闻拱手“让”给媒体呢?我们真的希望从此以后媒体人再也找不到这样的大新闻了。

国家质监总局对关系人民生命健康的食品的监管盲目乐观、漠视现状、疏于监督。

毒饺子事件发生后,质监总局领导人信誓旦旦地说,责任不在中方,国家食品是安全的,甚至比美国和日本的还安全。

这次事件的发生无疑给国家主管部门一记非常响亮的耳光。

地方相关管理部门的责任、干系最大。

记者实地调查发现,使用工业明胶生产药品胶囊已是业内公开的秘密。

相关法律法规的不健全,《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品管理法》第一百四十四条【生产、销售有毒、有害食品罪】的定义:在生产、销售的食品中掺入有毒、有害的非食品原料的,或者销售明知掺有有毒、有害的非食品原料的食品的,处五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处或者单处销售金额百分之五十以上二倍以下罚金;造成严重食物中毒事故或者其他严重食源性疾患,对人体健康造成严重危害的,处五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销售金额百分之五十以上二倍以下罚金;致人死亡或者对人体健康造成特别严重危害的,依照本法第一百四十一条的规定处罚。

第二章第十二条规定“药品生产企业必须对其生产的药品进行质量检验;不符合国家药品标准或者不按照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药品监督管理部门制定的中药饮片炮制规范炮制的,不得出厂。

”在第八章药品监督中,在药品出厂检测环节的确没有对药监部门提出明文硬性要求。

这两条对食品药品的质量安全关系最大。

但我认为,法律对直接生产者的处罚力度过轻,违法者的违法成本太低,法律对他们的威慑力不够,是造成违法者屡屡铤而走险直接原因。

对涉及人民生命、健康的食品、药品,国家法律的惩处力度显得有一些苍白无力;国家在这方面不能对违法者太手软。

我想,这也是广大民众所希望的。

在我们共建和谐社会的今天,每个生产厂商都应坚守道德底线和商业伦理行为,政府和监管部门不能寄希望于企业用良心和道德来自我约束,必须切实履行政府和职能部门应该负起的责任与义务,面对危害公众健康与安全的“潜规则”,每个人都有义务说“不”!三、关于食品安全事件的建议仔细回想这一连串的食品问题,发现并不是偶然巧合,而是目前特殊条件下多方社会经济道德因素共同作用下的结果。

我国目前正处于由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型期间,原有制度在新的经济形势下明显有些“力不从心”,这就给一些不法分子提供了可乘之机,他们利用当前法律的盲点和漏洞,大肆造假,以谋取不法利润。

当前社会大众对食品安全观念的淡漠也大大加重了食品安全的危险,而且当前的政管力度尚需加强也是原因之一,个别地方政府处于对保护地方利益或一己私利的考量,对于食品造假者采取睁一只眼闭一只眼的态度,更加助长了造假的嚣张气焰。

此外,当前社会“金钱至上”“利润第一”的道德观无疑更加深了假者的危害性。

纵观原因种种,我们不难发现目前食品安全问题并不是一个孤立的现象,而是跟我们目前特殊的社会大环境有密不可分的联系,只有从多方面着手,才能真正解决当前问题。

面对当前日益严重的食品安全问题,我们大致可以从三方面着手一、加强食品源头质量监管,严格市场准入制度。

搞好食品安全,必须从源头抓起,切实抓好种植、养殖、生产加工、批发零售和消费四个环节,做到环环相扣,全方位监管。

二、完善相关法律,加大法律的惩治力度。

三、加强食品流通、消费领域的监管,提高上市食品卫生质量安全水平。

食品质量是食品安全的关键所在,加强对食品质量的监管是确保流通、消费领域食品安全的重要任务。

一是充分利用抽查、巡查和专项检查等形式,有组织有计划地开展食品安全的监管工作。

四、会道德教育刻不容缓。

所有那些昧着良心的造假者无一例外的是道德沦丧的德典型。

对于这种“向钱看,向厚赚”的社会风气,只能从加强社会道德教育层面上去解决。

另外,放开媒体监督、允许民办报纸,言者无罪加强对企业的监督。

五、消费者本身在购买商品时应加强自我防范意识,例如:注意看食品包装标识是否齐全,注意食品外包装是否标明商品名称,配料表、净含量、厂名、厂址、电话、生产日期、保质期、产品标准号等内容;注意看食品的生产日期或失效日期,注意食品是否超过保质期等等。

所以,从食品安全入手,做好方方面面的工作,只有这样百姓才能安居乐业,和谐社会才能真正建立。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