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州大学应用技术学院青年教师学术导师制实施方法
大学青年教师导师制实施办法

大学青年教师导师制实施办法为加强学院师资队伍建设,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提升青年教师教育教学和科研水平,结合学院实际,制定本办法。
一、青年教师导师制实施范围和要求从事高校教学或教科研工作不满3年的新进教师或助教及以下职称者,一般需接受导师为期1-2年的指导,履行以下义务。
1.自觉接受导师的指导,积极主动地与导师进行沟通与交流,提交学习计划、教案、研究方向和继续教育(社会实践)计划等相关资料。
2.完成每学期随堂观摩导师不少于5次的听课任务,期末向授课班级所在系提交听课记录。
3.学期末将接受指导情况、工作总结、分析报告和阶段性成果等提交给导师,由导师鉴定意见后提交任课系部和所在部门。
二、导师的基本条件与工作职责(一)基本条件1.师德高尚、治学严谨,具有敢于担当与甘于奉献品质。
2.具有中级及以上职称,从事教学或教科研工作6年以上(含6年)。
3.具有丰富教学经验和良好教学效果,教科研能力较强,学术水平较高,在教师中具有较高认同度和美誉度。
4.能履行本办法规定的导师工作职责。
(二)工作职责1.进行师德教育,加强对青年教师职业道德修养、教书育人责任感的培养,引导青年教师养成严谨踏实、实事求是的工作态度和敬业精神。
2.根据被指导青年教师的具体情况,指导青年教师的职业成长、专业发展和学术研究,制订提高青年教师教学、科研、实践等各方面能力的培养计划,明确培养目标、内容和措施,并结合量化指标督促实施。
3.指导青年教师至少掌握一门课程的教学内容、教学要点以及与本课程相关学科的前沿知识,培养其从事教学、科研的能力,吸收青年教师参与教科研工作。
4.指导青年教师熟悉各教学环节,运用各种教学手段和现代教学技术,进行教学改革实践。
在指导期内,指导青年教师参加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比赛。
5.为青年教师上示范课(每学期不少于2次),深入青年教师课堂听课、评课(每学期不少于4次),并进行评价和指导。
6.指导青年教师开展教学科研项目(纵向)、产学研合作(横向)及实践教学等活动,将青年教师纳入导师主持或主要参与的教研科研团队。
学院青年教师导师制实施办法

学院青年教师导师制实施办法为促进青年教师健康成长,提高其教育教学水平和科研能力,进一步提升师资队伍建设水平,结合学校实际,特制定本实施办法。
一、指导思想以全面提高青年教师教学水平、科研能力和职业素养为目标,遴选一批思想品德好、业务水平高、责任心强的骨干教师担任青年教师的导师,努力打造一支师德高尚、业务优良、充满活力的高素质青年教师队伍。
二、青年教师范围(一)在学校教学科研岗位工作、年龄在35周岁以下,且担任中级职称不足3年的教师或新入职无高校工作经历、副高职称以上教师。
(二)新入职的副教授(不含)以下职称的博士教师以及其他经教务处、二级学院共同认定需要接受指导的教师。
三、青年教师主要职责青年教师的培养指导时间一般为两年,在接受指导期间应完成以下任务:(一)积极主动地争取指导教师在思想、工作上的指导,与导师协商制定培养计划,作为培养期满考核的依据;(二)主动向导师汇报工作中的思想情况、教学科研情况等;(三)积极参与导师科研项目研究、教材编写、课题申报和论文撰写等;(四)完成导师安排的课程学习、教学实践或辅助实验指导任务,每月完成随班听课至少一次;(五)在指导期满后,应对自己所完成的教学科研工作和进修情况进行总结,并向所在学院汇报,同时提供指导期间的有关资料。
四、导师选聘与职责导师是培养教育青年教师的主导力量,应当是热爱教育事业、师德师风高尚、教学效果良好、学术造诣较深的一线专任教师。
导师一般应具备副高及以上专业技术职称且与青年教师具有相同或相近的专业。
(一)选聘程序各教学单位在每学年第一学期前一周,在青年教师与导师双向选择的基础上总体协调安排,原则上每名导师可指导1名青年教师,最多不超过2名,并将导师和青年教师名单报人事处备案。
导师职责1.对青年教师在思想和教学科研工作等方面进行全面指导,为青年教师量身制定培养计划,提出培养目标和措施;2.引导青年教师树立乐教敬业、严谨治学、爱岗奉献的工作态度,帮助青年教师制定教师职业生涯规划。
大学新进青年教师导师培养制实施办法

大学新进青年教师导师培养制实施办法为加强新进青年教师培养工作,充分发挥老教师在教学科研工作中的示范和帮带作用,学校从2020年起,实施为新进青年教师配备导师的措施。
为进一步规范新进青年教师导师培养工作,提升青年教师的思想素质和业务能力,建立一支高水平的青年教师队伍,特制订本办法。
一、指导思想通过实施新进青年教师导师制,帮助青年教师尽快完成角色转换,熟悉教学科研,树立师德师风,提升业务技能,确立职业生涯发展规划,为快速成长奠定良好的基础。
二、培养对象新进青年教师导师制培养对象主要为年龄在40周岁(含)以下、每年新入校的没有高校教学、科研经验的专任教师。
我校其他岗位转入教师岗位系列的青年教师也须按本办法实施导师培养制。
三、导师选任条件聘任在副教授及以上专业技术岗位,在教学科研第一线工作,教龄在10年以上;具有良好的师德和优良教风,爱岗敬业,为人师表,治学严谨,对工作认真负责;具有丰富的教学、科研实践经验,有一定的学术造诣,能够对青年教师进行有效指导;有条件的学院(部)可聘请校外知名专家联合担任导师。
四、导师基本职责根据所指导青年教师的具体情况,制定培养计划;进行师德教育,帮助青年教师树立正确的育人观念,传授科学的教育思想,培养青年教师实事求是、严谨踏实的工作态度和敬业精神;指导青年教师参与课堂教学、专业建设、课程建设,通过检查青年教师备课、试讲、旁听、观摩等手段,强化教学各个环节的训练,帮助青年教师学习和掌握正确的教育理念和教学方法;指导青年教师参与学科建设,融入学科团队和科研团队;帮助青年教师全面了解所在学科科研情况、合理选择研究方向,培养其申请研究课题,独立开展研究工作的能力;协助学院(部)安排并指导青年教师进行教育教学实践工作,提高其实践能力。
五、青年教师培养要求主动接受导师在思想、业务方面的指导,虚心求教、勤奋好学,认真完成培养计划内容;完成导师制定的课程选修、知识学习、科学研究(含教学研究)和实践学习等任务,如实填写《大学青年教师导师培养记录本》;在导师的指导、安排下,每学期至少听课15学时(主要听取北京市教学名师、教学基本功大赛获奖等教学效果优秀的教师讲授的课程),并且配合导师做好课程的助教任务;在导师指导下,掌握所承担或将要承担讲授课程的结构和内容,学会根据教学大纲组织教学内容、选定教材、开展教学活动;在导师指导下,选择科研方向,进入研究团队,参与科学研究,学习科研经验,掌握科研项目申请和开展科研活动的方法,提升科研能力。
大学青年教师导师制实施办法

大学青年教师导师制实施办法为加强对青年教师的培养,帮助他们尽快成才,充分发挥中老年教师的传、帮、带作用,使我校青年教师尽快成长为熟悉高校教学规律、具备本科教学水平与能力的合格教育者,根据学校实际,特制定本办法。
一、实施对象有下列情况之一的教师,必须接受导师为期一年的指导。
1.学校接收的本科以上学历的毕业生,拟承担主讲任务的新教师。
2.未独立承担过高校本科教学任务的人员。
3.根据实际情况,学校或学院认为需要接受指导的教师。
二、担任导师的基本条件1.具有副教授以上职称,教学效果良好。
2.具有良好的师德和优良教风,爱岗敬业,为人师表,治学严谨,对工作认真负责。
3.具有丰富的教学、科研和实践经验,能够对青年教师进行有效的指导。
4.能担负本实施办法所规定的导师工作职责。
三、导师工作职责指导教师要对指导对象的政治思想、业务进行全面的指导和培养。
1.根据所指导青年教师的具体情况,制定指导计划,提出具体措施和要求。
2.进行师德教育,培养青年教师严谨踏实、实事求是的工作态度和敬业精神。
3.指导青年教师至少掌握一门课程的教学内容及其相关的前沿知识,明确该课程在培养计划及课程体系中的地位和作用。
4.指导青年教师熟悉备课、授课、辅导答疑、批改作业、指导实习、实验、考试等各教学环节,使其掌握教学基本功和正确的教学方法。
5.培养青年教师的实验技能和科研能力。
6.指导期满对青年教师进行评价,写出书面报告。
7.每名导师原则上每次指导青年教师不超过两名。
8.导师完成上述任务后,由学院核算其相应工作量。
四、被指导教师职责1.主动接受指导教师在思想、业务方面的指导,参加辅导、批改作业、实验、听课、批改试卷等主要教学环节。
2.参与指导教师的教学、科研工作,学习教学科研基本技能,认真完成指导计划内容。
3.每学期末写出书面总结,交学院存入教师个人档案。
4.接受指导期间至少写出一门课程的完整教案。
5.指导教师认为被指导教师完成任务,达到要求,并签署意见后,被指导教师方能成为主讲教师。
大学青年教师导师制实施办法

大学青年教师导师制实施办法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进一步加强青年教师的培养,加强师资梯队建设,促使青年教师尽快成长,充分发挥中老年教师的示范和帮带作用,提高青年教师的教学水平和能力,建设一支高水平青年教师队伍,结合学校实际,特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实施青年教师导师制,旨在通过对青年教师实施“一对一”的导师指导制度,促使青年教师尽快胜任本职工作,提高青年教师的教学水平和能力。
第三条本办法适用范围(一)进校工作或从事教学工作不满3年的专任教师。
(二)其他经教师教学发展中心、院(部)共同认定需要接受指导的青年教师。
第四条各院(部)根据本单位各学科专业的建设需要和青年教师的专业知识结构制订指导培养计划,负责青年教师导师制的组织实施、协调指导、落实检查等工作。
第五条教务处负责对青年教师导师制的组织考核工作及对实施过程中的教学情况进行检查。
第二章指导教师和青年教师的职责第六条指导教师应具备的条件坚持领导,忠诚教育事业,治学严谨,师德高尚;教学经验丰富,教学效果好,学术水平高,有较强的指导能力;身体健康,能认真执行本办法的教师。
原则上由教龄在10年以上,具有副高级及以上专业技术职务的教师担任。
第七条聘请指导教师的程序(一)制定计划:各院(部)制定切实可行的青年教师培养计划,择优选定指导教师。
(二)具体实施:实行青年教师指导目标责任制,由指导教师和青年教师共同确定指导培养计划,明确培训内容、培养措施和预期目标。
青年教师培养目标计划由院(部)审核后实施。
第八条指导教师的职责(一)关心、关注青年教师思想修养,通过言传身教帮助青年教师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为教育事业献身的理想,帮助青年教师树立崇高的师德,培养青年教师严谨踏实、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和爱岗敬业的精神。
(二)本着“教书育人”的原则,对青年教师进行全面指导,协助青年教师制定培养计划,提出培养措施和目标。
指导期一般为1年。
在指导期内使青年教师达到较好的教学水平。
(三)通过课堂教学示范,使青年教师掌握课堂教学的基本方法、要求和标准。
青年教师导师制实施办法

青年教师导师制实施办法一、实行导师制的青年教师范围和方法凡年龄在三十五周岁以下,新参加工作或从事大学教学工作不满三年、中级(不含中级)以下职称的专任教师均属于实行导师制的范围。
青年教师培养实行“三定”原则,即:定导师、定培养目标、定培养时间。
每一位符合条件的青年教师必须经过青年教师导师制的培养。
培养目标由各系和教研室按照专业和学科建设的要求确定,签订培养目标责任书。
培养时间一般为一至二年,视情况终止或延期。
未接受导师指导或考核不合格的青年教师不能作为基础课程和主要专业课的主讲教师。
二、导师的任职条件和职责(一)担任青年教师的导师必须具备以下条件1.具有教授、副教授职称,与被指导教师的专业或研究方向相同或相近。
2.具有良好的师德和丰富的教学经验,治学严谨,学术造诣较深,工作认真负责。
3.近两年为学生主讲课程,教学效果良好,具备指导青年教师的意愿和能力。
4.导师由各系进行聘任和考核,并报学校教研处备案。
原则上每名导师最多可指导2名青年教师。
导师的确定采取青年教师自选和各系委派相结合的方式,新参加工作的青年教师应在一个月内确定导师。
青年教师的导师要相对稳定,一般情况下,指导期内不得更换。
(二)导师的职责1.全面了解所指导青年教师的思想表现和业务工作情况,注重青年教师师德的培养,并根据其知识结构和拟承担的教学科研任务,明确培养目标,制定出切实可行的培养方案,上报所在系审核同意后实施。
2.督促青年教师参加教学技能培训,提高专业应用能力。
3.结合学科发展、课程建设内容和特点,指导青年教师进行教学改革实践,运用各种教学手段和现代教育技术,提高教学质量。
4.指导青年教师撰写讲课提纲和教案,掌握科学的教学方法,熟悉并把握教学环节和教学规范。
5.在修改教案、指导试讲的基础上,负责向所在系部提出被指导的青年教师是否具有独立开课能力的评价意见,对达不到培养要求的青年教师提出继续培养或调整工作岗位的建议。
6.指导青年教师开设课程,每学期随堂指导青年教师的课堂教学(参加听课)不少于10学时。
大学实施青年教师导师制办法

大学实施青年教师导师制办法源自物业管理资料大学实施青年教师导师制办法为进一步推动师德建设,营造优良的教风和学风,充分发挥中老年教师在选拔和培养青年教师工作中的传帮带作用,帮助、指导青年教师尽快通过“教学,科研关”,促进他们更好地成长,特制定本暂行办法。
一、导师的条件和职责1、导师条件具备副教授以上专业技术职务;思想政治素质好,工作能力强;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风范,有较高水平的教学、科研能力。
2、导师职责--引导青年教师积极参加思想政治学习和师德教育活动,帮助其用科学的观点和方法认识问题、分析问题,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
--确定青年教师培养方案。
--指导青年教师进行教学活动并定期对其教学能力和效果进行评价,不断提高青年教师的教学水平;每学期听课应不少于3次。
--引导青年教师参加科研工作,指导他们独立开展科研课题的研究。
--青年教师的指导期满一年时,各院(部、系)应统一组织对青年教师的教学能力进行测试,提出改进和培养意见。
培养期结束时,导师要撰写工作报告,对培养对象的思想品德、业务能力做出评析和鉴定、对后继发展等方面提出建议。
院(部、系)考核后,签署培养期满意见。
经过培养和考核后不能胜任教师岗位工作的青年教师,导师应本着公正、负责的态度,及时向院(部系)和人事部门报告情况,提出意见。
二、导师制的培养对象及要求1、培养对象凡2002年以来新进硕士和本科学历的教师,均应列为导师制培养对象。
今后每年新进的教师,应在参加岗前培训的同时,确定导师。
2、培养期工作目标--培养对象要遵从所在单位和导师的工作安排,按照导师的培养方案,完成相应的工作任务。
--培养对象要在导师的指导和带领下,认真学习,努力工作,不断提高思想政治觉悟和职业道德修养,端正教风,钻研业务,提高教学、科研能力。
--培养期完成时,培养对象应写出培养总结报告,具备系统开设一门课程的教学能力;完成一篇对确定研究领域的较高水平的综述;在导师指导下,公开发表论文一篇。
苏州大学应用技术学院

苏州大学应用技术学院苏大应教〔2015〕22号关于印发《苏州大学应用技术学院本科生毕业设计(论文)工作条例》的通知各部门、系部、教研室:《苏州大学应用技术学院本科生毕业设计(论文)工作条例》业经院务会审议通过,现印发给你们,请认真遵照执行。
特此通知。
附件:苏州大学应用技术学院本科生毕业设计(论文)工作条例苏州大学应用技术学院二○一五年七月八日主题词:本科生毕业设计(论文)工作条例苏州大学应用技术学院教务处2015年7月8日印发附件:苏州大学应用技术学院本科生毕业设计(论文)工作条例毕业设计(论文)是本科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培养学生综合运用所学基础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提高分析、解决实际问题能力,培育创新创业精神,并进行科学研究初步训练的重要教学环节。
它有利于培养学生良好的工作作风、独立工作能力和创造性思维。
为加强毕业设计(论文)工作的规范管理,提高毕业设计(论文)的质量,特制定本条例。
一、目的和要求1.培养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和技能的能力,加强学生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和独立工作的能力;2.培养学生实验研究的能力、技术经济分析和组织工作的能力、撰写科技论文及学术报告的能力、正确运用国家标准和技术语言阐述理论和技术问题的能力等;3.培养学生调查、收集、加工各种信息的能力和获取新知识的能力;4.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及严肃认真的治学态度和严谨求实的工作作风;5.鼓励本科毕业设计(论文)课题与生产实际紧密结合,在条件许可的情况下,推荐优秀学生到校外单位进行毕业设计(论文);6.各专业应根据学科专业特点制定毕业设计(论文)的教学基本要求,并按教学基本要求开展教学工作。
二、组织领导毕业设计(论文)工作在分管教学副院长领导下,由学院教务处统一协调与管理,各系部具体组织落实。
各系部主任应对本系部毕业设计(论文)工作的组织管理和教学质量全面负责,具体任务为:1.成立系部毕业设计(论文)教学指导小组,组长由系部主任或专业建设负责人担任,成员一般由各专业教师组成;2.根据各专业培养目标和教学基本要求,组织毕业设计(论文)教学指导小组成员制定本专业学生毕业设计(论文)工作的计划和实施细则;3.组织与落实本系部毕业设计(论文)的各项工作:(1)组织毕业设计(论文)教学指导小组成员审核毕业设计(论文)题目,组织学生选题;(2)审核指导教师资格;(3)负责检查学生毕业设计(论文)的进度和质量,协调解决毕业设计(论文)过程中存在的问题;(4)批准设立毕业设计(论文)答辩委员会及答辩小组;(5)负责学生毕业设计(论文)的成绩评定工作;(6)督促并检查毕业设计(论文)的资料归档工作;(7)组织优秀毕业设计(论文)、优秀毕业设计(论文)团队与优秀指导教师的评选和推荐工作。
青年教师导师制试行办法

青年教师导师制试行办法青年教师是我院教师队伍的一支生力军,是学院的未来和希望,实施青年教师导师制是加强青年教师培养的一项重要措施。
为进一步规范青年教师导师制的实施,根据学院师资队伍建设的有关文件精神,借鉴国内部分院校的经验,制定本办法。
一、实施青年教师导师制的基本思路为青年教师配备指导教师,充分发挥中、老年教师在培养青年教师方面的“传、帮、带”作用,使广大青年教师尽快适应高校教师岗位,熟悉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规律,树立良好的师德师风,全面提高教学技能和业务水平,在指导教师的关心和指导下健康成长,承担起教书育人的重任,确保我院人才培养工作质量长期、稳步提高。
二、指导对象青年教师符合下列情形者,一般应为其配备指导教师。
1、新进我院工作的青年教师;2、在我院专职从事教学工作,或在其它管理岗位兼职从事教学工作,缺乏经验的教师,经系部提议、教务处同意认为需要配备指导教师的教师。
三、指导教师(一)指导教师应具备以下基本条件:1、原则上应具有副高及以上专业技术职务,有较强教学能力和较丰富教学经验的优秀教师职称可适当放宽;2、忠诚党的教育事业,具有良好的师德和优良的教风,治学严谨,工作认真负责;3、具有丰富的教育教学经验,教学效果良好,具备指导青年教师的能力;4、身体健康。
(二)指导教师的确定1、指导教师由青年教师所在教研室推荐,由系部会同“教学督导专家组”审核,报学院督导室批准,人事处备案。
2、一般情况下,1名指导教师只能指导1名青年教师,最多不超过2名。
3、指导教师与所指导的青年教师专业应相同或相近。
(三)指导期限1、指导青年教师的指导期一般为1年,各系部可根据被指导教师的实际情况确定具体期限。
2、无特殊情况,中途不得更换指导教师。
四、指导教师的职责(一)针对所指导青年教师的实际情况,确定培养目标,制订整个指导期内的切实可行的整体指导方案和分阶段指导计划,并经所在系部审核后报督导室批准,人事处备案。
(二)关心青年教师思想品德修养,通过言传身教,培养青年教师严谨踏实、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和敬业精神。
学院青年教师导师制暂行办法

学院青年教师导师制暂行办法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进一步加强对我校青年教师的培养,促使青年教师尽快熟悉和适应高等学校的教育教学和科研工作,特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青年教师培养导师制度是充分发挥学术造诣高、经验丰富的优秀教师(以下简称导师)对青年教师的传、帮、带作用,在一段时间内导师集中对青年教师的教育教学和科学研究进行指导和培养,使青年教师尽快达到学校教育教学和科研工作的要求。
第三条各单位负责人应当高度重视青年教师培养工作,并把青年教师培养导师制度作为教师队伍建设、学术梯队建设的组成部分。
切实抓好。
第二章导师的选拔及职责第四条青年教师的导师,原则上应具备高级职称,热爱教育事业,师德高尚,工作认真负责,为人师表,教书育人,积极参加教学改,重视教育思想的学习和研究,业务知识渊博,教学经验丰富,讲课效果优秀,熟悉各教学基本环节。
第五条导师的选拔由教研室提出,各学院联席会商定,在征得导师本人同意后,由院长批准,报人事处和教务处备案。
第六条导师的职责:(一)帮助青年教师树立热爱教育、爱岗敬业、教书育人、忠于职守的思想。
(二)根据青年教师的知识结构和承担的教学任务,帮助青年教师制定培养计划(此培养计划要经教研室主任和学院主管院长审批),定方向、定任务、定目标,指导教学与科研工作。
(三)对青年教师承担的课程,从总体上对结构和内容予以指导,使青年教师能够根据课程教学基本要求和教学大纲组织教学内容。
(四)对教学方法、讲课技巧和各个环节等进行指导,与青年教师讨论所讲授课程的重点、难点、讲授方法以及教学改的突破口。
(五)定期检查青年教师备课情况,一学期至少调阅2次青年教师的教案(每次至少1章(或1个单元)),并对教案提出指导性意见。
导师要听青年教师试讲课程和不定期听青年教师的课堂讲授,每学期不少于4学时,并就听课情况与青年教师交换意见。
(六)与青年教师探讨所授课程的实践环节要求,并就如何在课程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交换意见。
大学青年教师导师制试行办法

大学青年教师导师制试行办法第一条为加强对青年教师的培养,帮助他们尽快成才,同时充分发挥中老年教师的传、帮、带作用,使其将长期教学、科研工作中积累的经验和师德风范在青年教师中得以传承和发扬光大,特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实施青年教师导师制,要求导师在规定时间内对青年教师在师德、教学、科研诸方面进行指导和培养,使青年教师具备较强的教学和科研能力,从而更好地履行岗位职责。
第三条指导对象及时间(一)调入学校不满三年的讲师(含讲师)职称以下的教师。
(二)从事教学工作不满三年,讲师职称以下的教师。
(三)教师所在学院根据实际情况,认为需要配备导师的教师。
第四条导师条件(一)具有良好的师德和优良教风,爱岗敬业,为人师表,治学严谨,对工作认真负责。
(二)具有丰富的教学、科研和实践经验,能够对青年教师进行有效的指导。
(三)在本学科专业有一定造诣,在学术上有较新成果,在教学改革方面有较丰富经验。
(四)具有教授专业技术职称教师或经特批具有副教授职称的教师。
第五条导师职责(一)对青年教师进行师德修养和敬业精神教育,培养青年教师严谨治学、踏实工作、实事求是的工作态度,树立科学的发展观。
(二)根据所指导青年教师的具体情况,制定培养计划,提出具体措施和要求达到的目标。
(三)指导青年教师掌握正确的教学方法,组织并指导青年教师熟悉备课、授课、辅导答疑、批改作业、指导实习、实验、考试等各教学环节,苦练教学基本功,学习和掌握正确的教学方法。
指导青年教师至少掌握一门课程的教学内容及其相关的前沿知识,明确该课程在教学大纲和课程体系中的地位和作用。
(四)训练青年教师的实验技能和科研技能,帮助青年教师掌握各种教学手段和现代教学教育技术,鼓励并指导青年教师大胆进行教改实践,不断提高教学质量。
(五)导师在指导过程中,要认真填写《XXXX大学青年教师导师工作日志》,指导期满应对青年教师进行评价,写出书面考核报告并与青年教师共同拟订其学术发展方向,交学院审核。
科研导师制实施办法15

华北***青年教师科研导师制实施办法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做好青年科研能力的培养工作,提高青年教师的科技创新胜任能力,促进青年教师全面发展,充分发挥校内外科研水平高、研究能力强、科研成果丰硕的教师、专家和学者的示范和传帮带作用,建设一支高水平的科研队伍,根据学校实际,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各教学、科研单位根据本单位青年教师的学科知识结构,安排科研导师,制订指导规划,负责组织实施、协调指导和考查考核等工作;学校科技处负责对青年教师科研导师制实施过程中的科研情况进行检查和督导。
第三条青年教师具有下列情况之一的,教学或科研单位应当为其配备科研指导教师:(一)40岁以下没有获得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社科基金立项的具有博士学位的教学科研岗位教师,简称博士教师;(二)40岁以下没有攻读博士学位的教学科研岗位教师,简称非博士教师;(三)经学校或者学院认定需要接受指导的教师。
第四条每位指导教师每年指导青年教师累计不超过3名。
第二章科研导师的遴选及职责第五条科研导师应当忠诚党的教育事业,治学严谨,学术水平高,研究能力强,有较强的指导能力,具有副教授以上专业技术职务或博士学位。
第六条科研导师不局限于本校,可以是我校的特聘教授、兼职教授、与我校有合作关系的科研院所专家,或我校教师推荐的同行知名专家。
科研导师应在《华北***高层次科研奖励及匹配办法(暂行)》(华水政〔2013〕125号)中规定的期刊发表论文1篇以上,指导博士教师的导师应主持过国家级科研项目或子课题(包括在研项目);指导非博士教师的导师应承担过省级以上科研课题。
第七条科研导师应当履行下列职责:(一)指导青年教师申报国家级项目科研导师要对指导对象的选题和论证过程严格把关,给出详尽、中肯的修改意见,切实提升项目申请质量。
(二)指导青年教师发表高水平论文科研导师要从细节上指导青年教师如何撰写论文,对写好的论文进行详细修改并推荐发表。
(三) 提高青年教师的科研项目实施能力鼓励科研导师邀请培养对象加入自己的科研团队,在共同攻关过程中,科研导师可对培养对象的项目实施能力进行全方位、全过程指导。
大学青年教师导师制实施办法

XXXX大学青年教师导师制实施办法根据《XXXX大学关于进一步加强师资队伍建设的若干意见》(XX大发[20XX]44号)精神,为加快青年教师培养,确保人才培养质量,经研究决定实行青年教师导师制度。
一、指导思想1、有利于提高教师队伍整体教学水平,保证人才培养质量。
2、有利于青年教师尽快适应高校教学岗位,尽快融入学科队伍。
二、实施对象35周岁以下(含)的青年教师,符合下列情况之一,必须接受导师的指导。
1、新来学校在教师岗位上工作的毕业生。
2、从事高校教师工作不满一年的新调入人员。
3、根据实际情况,学校或学院认为需要配备指导教师的青年教师。
三、基本要求1、上述范围的青年教师必须接受导师指导,指导期一般不超过一年,可根据实际效果确定。
2、青年教师一般应在导师指导下完成随班听课、课后辅导、批改作业、试讲、辅助实验指导、参与科学研究等环节内容。
其中,研究生毕业的青年教师原则上要求完成不少于48学时的助课工作,本科毕业的青年教师原则上要求完成不少于96学时的助课工作。
3、青年教师经导师制考核合格后才能承担学校普通本、专科生课程和研究生课程的主讲任务。
未接受导师指导或考核不合格的青年教师不能申请高校教师资格。
四、导师基本条件1、具有副教授以上职务。
2、具有丰富的教学经验和良好的教学效果,师德高尚,治学严谨,学术造诣较深。
3、能担负本实施办法所规定的导师工作职责。
五、导师工作职责1、进行师德教育,传授科学的教育思想,培养青年教师严谨踏实、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和敬业精神。
2、指导青年教师至少掌握一门课程的教学内容、教学要点以及与本课程相关学科的前沿知识,培养其从事教学、科研的能力,吸收青年教师参与科研工作。
3、指导青年教师撰写讲课提纲和教案,掌握正确的教学方法,熟悉并把握教学环节和教学规范。
4、结合课程的内容、特点,运用各种教学手段和现代教学技术,鼓励并指导青年教师进行教学改革实践,提高教学质量。
六、导师聘任1、青年教师导师制采用双向选择原则,由各学院(部)确定导师与被指导青年教师,并自行聘任。
青年教师导师制实施暂行办法(制度)

青年教师导师制实施暂行办法实施青年教师导师制度是促进青年教师健康成长,尽快适应高等教育工作需要,全面提高教学科研能力的重要举措,是加快我校青年教师队伍建设,不断提高教学质量和办学效益的重要措施。
为了切实做好这项工作,根据我校实际情况,制定本办法:一、指导对象本校35周岁以下(含35周岁)的青年教师,凡符合下列情况之一者,应接受导师的指导和院、系(部)两级的考核。
1.从高等院校、科研院所毕业来院从事教学和科研工作不满三年、中级专业技术职务以下的研究生、本科生。
2.从非高等学校调入我院从事教学和科研工作不满三年,且不具备副高级及以上专业技术职务的教师。
3.系(部)、教研室认为有必要安排指导教师对其进行教学科研指导的其他教师。
二、导师的条件1.热爱祖国,忠诚教育事业,师德高尚,工作认真负责,教书育人,为人师表。
2.治学严谨,作风正派,具有本学科坚实的基础理论和系统的专业知识,学术思想活跃,学术造诣较深,富有创新精神;教学经验丰富、教学水平较高、教学效果优良。
3.具有高级技术职务的教师或专业技术人员。
4.指导教师一般在本教研室教师中挑选,也可聘请兼职教授和其他岗位上的人员担任。
三、导师的职责和任务1.帮助指导对象提高思想品德修养,增强教书育人、为人师表的责任感;应培养指导对象严谨踏实、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和工作作风,增强他们的敬业精神。
应切实做好传、帮、带工作,做指导对象的表率和楷模。
2.帮助指导对象明确发展方向,并指导他们就提高教学能力、工程技术实践能力、教研教改和科研能力等诸方面制定中、近期进修培养计划,并督促实施。
3.帮助指导对象制定课程教学规范,掌握正确的教学方法,不断提高教学能力。
在备课、课件制作、试讲、讲课、指导实验、实习、设计、批改作业和课外辅导等各个教学环节上给予认真的关心指导,经常随堂听取指导对象的讲课,帮助他们及时整合教学内容、改进教学方法,提高教学质量,过好教学关,适应本科教学的规律和特点,一般指导教师每学期随堂听课不得少于20节,每次听课后必须提出改进意见并反馈给指导对象。
教师如何开展学生学术导师制项目

教师如何开展学生学术导师制项目近年来,学术导师制项目在教育领域中日益受到重视。
作为教师,如何有效地开展学生学术导师制项目,为学生提供全方位的学术指导和支持,是我们义不容辞的责任。
本文将探讨教师应该如何开展学生学术导师制项目,并提供一些建议和指导。
一、明确学术导师的角色和职责作为学生学术导师,教师需要明确自己的角色和职责。
首先,学术导师应成为学生的导师和指导者,帮助他们制定学术目标,并提供学术指导和建议。
其次,学术导师还应扮演着学生的助手和支持者的角色,帮助他们解决学术困惑和问题。
最后,学术导师也应具备评估学生学术水平和能力的能力,提供有针对性的评估和反馈。
二、建立有效的沟通渠道开展学生学术导师制项目的重要一环是建立良好的沟通渠道。
教师应建立起与学生有效沟通的机制,包括定期面谈、电话或在线交流等方式。
通过沟通,教师能够了解学生的学术发展情况,及时发现问题并提供指导。
同时,学生也能够向教师反馈问题和困惑,获得及时的帮助和支持。
三、制定个性化的学术指导计划针对每位学生的不同特点和需求,教师应制定个性化的学术指导计划。
这需要教师了解学生的学术兴趣、目标和能力水平,并结合学校的课程要求和教学资源,制定相应的指导计划。
该计划应包括每个学期的学习目标、学习方法和评估方式等内容,以确保学生能够获得系统、有针对性的学术指导。
四、提供多样化的学术资源和支持为了帮助学生提升学术能力,教师应提供丰富的学术资源和支持。
这包括但不限于图书馆资源、学术期刊、学术会议和研讨会等。
教师还可以组织学术讲座和讨论,邀请专家和学者分享他们的研究成果和经验。
通过提供多样化的学术资源和支持,教师能够激发学生的兴趣和热情,并为他们的学术发展提供更多的机会。
五、持续评估和反馈教师在开展学生学术导师制项目中应建立起持续的评估和反馈机制。
通过定期的学术评估,教师可以及时发现学生的学术进展和问题,并提供具体的反馈和建议。
评估内容可以包括学术论文的写作和发表能力、学术演讲和报告技巧等方面。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苏州大学应用技术学院青年教师学术导师制实施方法
苏大应 [2011] 13号
为提高学院青年教师的教学和科研水平,帮助青年教师业务成长,经研究我院拟实行青年教师学术导师制,为每位青年教师配备一名责任心强、教学经验丰富,科研水平高并具有高级职称的教师担任学术导师,负责在教学和科研等业务上帮助青年教师的成长。
为此,特制定本办法。
第一章导师资格
第一条指导教师应具有高尚的师德,教书育人成绩突出,能履行本条例规定的导师职责。
第二条指导教师原则上应具有教授职称,积极参加教学改革,业务知识渊博,具有丰富的教学经验和在本学科领先的科研水平。
第三条指导教师可以由本人联系或系科推荐,报教务处审核,由学院批准后聘任。
第二章指导教师职责
第四条根据被指导青年教师的知识结构和承担的教学任务,帮助青年教师制定培养计划,指定进修与本课程有关的相关课程和专业知识。
指导青年教师掌握正确的教学方法、各教学环节的特点,传授讲课艺术及指导教学手段改革。
第五条指导青年教师开展教学研究和科研工作,指导期间导师主持的科研和教研项目应把所指导的青年教师作为主要参与人员,并在青年教师的科研教研项目申报上给予指导,在指导期间指导青年教师以第一作者撰写教学研究论文或科研论文3篇以上(或以负责人身份申请到市厅级以上科研和教研项目一项或在SCI、EIH或一类、二类核心期刊发表论文一篇或以第一作者获得知识产权一项)。
期刊分类参照苏州大学相关规定,各类增刊、专刊、论文集上发表论文不计。
第三章导师任期
第六条任期一般为两年,视工作情况中止或延聘。
第七条每名导师任期内指导1-2名青年教师。
第四章青年教师职责
第八条虚心向指导教师及其他有经验的教师学习求教,积累教学经验,掌握科学的教学方法,并不断提高教学艺术,在每学期的学生评教中,要求达到4.5分以上。
第九条在导师指导下积极开展科研和教学研究工作,在指导期间以第一作者撰写教学研究论文或科研论文3篇以上(或以负责人身份申请到市厅级以上科研和教研项目一项或在SCI、EIH或一类、二类核心期刊发表论文一篇或以第一作者获得知识产权一项)。
期刊分类参照苏州大学相关规定,各类增刊、专刊、论文集上发表论文不计。
第十条每学年末向学院提交一份个人教学和科研工作总结。
第五章考核
第十一条在培养期间,院教学委员会要对青年教师的培养情况组织检查,并及时处理发现的问题,指导培养工作。
第十二条培养经过一个周期后,被培养青年教师要就思想认识、教学观念、态度及方法、教风、业务提高等方面进行认真总结,并经导师审阅后交院系存档。
第十三条培养经过一个周期后,导师需提交书面汇报培养情况,并对培养对象教学和科研进一步发展提出具体意见。
第十四条经全面考核合格后,给予每位导师5000元/人的指导费。
第六章附则
第十五条本条例由教务处组织实施并负责解释。
第十六条本条例自颁布之日起开始执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