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研专业课笔记国际贸易海闻版知识点归纳
考研专业课笔记国际贸易海闻版知识点归纳
国际贸易学习笔记笔记为国际贸易海闻版知识点归纳,考研同学可以拿来参考一下。
知识点是参考老师笔记和教材自己总结的。
国际贸易知识点归纳(章节顺序以海闻版为主)第一章导论考点:1、简述战后国际贸易发展的新趋势。
思路:新趋势包括(1)工业制成品的出口比重加大。
(商品结构)(2)服务贸易越来越普遍。
(3)发达国家间的贸易成为主流。
(4)行业内贸易发展迅速。
(5)区域性自由贸易得到加强。
2、各国间为什么会发生贸易?国际贸易理论又是从那些方面加以解释的?思路:供给方面:A.斯密和李嘉图的技术差异理论;B.赫克歇尔—俄林的资源差异理论;C.保罗.克鲁格曼的生产规模差异理论(规模经济贸易模型);D.弗农的产品生命周期理论。
需求方面:A.偏好差异的需求模型;B.收入差异的林德模型3、从供给角度解释国际贸易的贸易理论对生产技术的假设有何差异?思路:有关生产技术的假设的差异(1)古典学派假设劳动是唯一的要素投入且劳动者生产率在一国内是固定的,所以规模报酬不变。
(2)新古典学派假设有两种以上的要素投入,各种要素的边际产量是递减的而且规模报酬也是递减的。
(3)当代贸易理论假设规模报酬递增或者生产技术会随时间变动。
4、总体均衡与局部均衡的分析方法有什么区别?为什么要用总体均衡的方法来分析国际贸易?思路:区别:局部均衡分析(供求曲线)主要分析一种商品或要素市场的供求、价格和福利变动情况。
总体均衡分析(生产可能性曲线和社会无差异曲线)不仅要分析那种商品或要素市场,还要分析与之相关的商品或要素市场,所以有助于把握任何一种行为和政策对整个经济的影响,我们分析国际贸易对经济的影响时主要用总体均衡的分析方法。
5、生产可能性曲线(PPC):表明一个国家在充分和有效地使用其所有资源时能生产的各种商品数量的组合。
形状取决于各种商品生产的机会成本(即斜率)。
6、社会无差异曲线:反映一国平均消费效用的或反映大多数人消费偏好的无差异曲线。
第二章古典国际贸易理论考点:1、简述重商主义的理论思想。
外贸专业课程知识点总结
外贸专业课程知识点总结外贸专业课程知识点总结导语:外贸专业是培养国际贸易人才的重要专业之一,涉及到国际贸易、国际经济、国际金融、国际市场营销等多个领域的知识。
本文将对外贸专业课程中的主要知识点进行总结,包括国际贸易概论、国际金融、国际市场营销等方面的内容。
一、国际贸易概论1.国际贸易基本概念与发展国际贸易的基本概念、发展历程、重要性及影响因素。
2.国际贸易的主要形式货物贸易与服务贸易、直接贸易与间接贸易的区别与特点。
3.国际贸易的实物流通过程出口、进口、物流、海关、报关等环节的流程与要点。
4.国际贸易的结算方式与支付手段常用的国际贸易结算方式及其优缺点,如现金支付、托收、信用证等。
二、国际金融1.国际金融基本概念与发展国际金融的定义、发展历程、重要性及与国际贸易的关系。
2.外汇市场与汇率形成外汇市场的基本概念、主要功能与特点,即汇率的形成与影响因素。
3.国际支付与融资方式国际结算中的常见支付方式,如信用证、电汇、票汇等,及国际贸易融资方式,如打包贷款、保理等。
4.国际金融风险管理国际贸易中的汇率风险、信用风险、市场风险等的识别与管理。
三、国际市场营销1.国际营销环境与市场分析国际市场营销的环境要素分析,包括政治、经济、社会、文化等因素,以及市场细分与定位等。
2.国际市场调研与推广策略国际市场调研的方法与步骤,如问卷调查、竞争分析等,以及国际市场营销的推广策略、品牌定位等。
3.国际市场市场战略与营销组合国际市场营销的战略选择,如进出口贸易、境外投资等,以及产品、价格、渠道、促销等营销组合的构建与优化。
四、国际贸易实务1.国际贸易法律法规国际贸易中的相关法律法规,如国际贸易的原则、国际贸易促进法等。
2.国际贸易合同与文件国际贸易中的合同类型、签订流程与要点,如进出口合同、采购合同等,以及相关贸易文件的填写与使用。
3.国际贸易操作流程国际贸易的操作流程,如报价、订单、交单、报关、保险等各个环节的处理。
对外经贸研究生国际贸易笔记
对外经贸研究生国际贸易笔记————————————————————————————————作者: ————————————————————————————————日期:第一章货币与货币制度ﻩ错误!未定义书签。
第一节货币的涵义ﻩ错误!未定义书签。
一、什么是经济学意义上的货币 .......................................................................................错误!未定义书签。
(一)货币的定义ﻩ错误!未定义书签。
(二)货币特征....................................................................................................错误!未定义书签。
二、货币与其它相关概念的区别 .......................................................................................错误!未定义书签。
(一)货币与通货................................................................................................错误!未定义书签。
(二)货币与财富ﻩ错误!未定义书签。
(三)货币与收入ﻩ错误!未定义书签。
第二节货币层次的划分:分清货币和非货币,这种货币和那种货币...............................................错误!未定义书签。
一、货币层次划分的依据ﻩ错误!未定义书签。
(一)划分对象:货币存量(货币供应量):银行系统负债的一部分 (9)(二)划分依据:流动性,取决于:ﻩ错误!未定义书签。
二、货币层次划分的结果ﻩ错误!未定义书签。
《国际贸易》需要掌握的知识点复习
《国际贸易》需要掌握的知识点复习第一部分国际贸易概述概念理解:对外贸易、国际贸易间接贸易、直接贸易、转口贸易总贸易体系、专门贸易体系关境与国境对外贸易额与对外贸易量对外贸易依存度贸易条件(净贸易条件)第二部分国际贸易理论二、古典国际贸易理论绝对优势贸易理论李嘉图的比较优势贸易理论内容比较利益的判断与贸易模式贸易利益的总体均衡分析多个国家或多种产品贸易模型的应用二、新古典国际贸易理论1、H-O模型的主要内容H-O模型的生产与贸易模式的应用局部均衡分析模型及应用2、里昂惕夫之谜及其理论解释三、当代国际贸易理论1、不完全竞争和国际贸易不完全竞争下的价格歧视(倾销)的条件区分内外部规模经济具有外部规模经济的竞争行业与国际贸易具有内部规模经济的垄断竞争企业与国际贸易2、产品生命周期与国际贸易模式的变动3、需求相似理论4.产业内贸易及理论解释第三部分国际贸易政策一、关税从量税、从价税、滑准税、普惠制小国、大国征收关税的局部均衡分析有效保护率的计算、应用二、非关税壁垒配额概念类型竞争条件下关税与配额的比较垄断条件下配额与关税的比较生产补贴政策的经济分析以及与关税手段的比较非关税壁垒的其他形式三、出口促进、进口限制等措施生产补贴与出口补贴的经济效应分析货币贬值了解促进出口的政策手段类型四、贸易保护理论1.早期、晚期重商主义思想的主要内容2.幼稚工业论的主要内容以及实践可能存在的问题3.超保护主义——对外贸易乘数理论、就业理论4.战略性贸易保护政策概念及博弈分析第四部分区域经济一体化1、区域经济一体化形式及其特点2、贸易创造与贸易转移效应题型:判断题(每小题 1 分,共15 分)计算题(两大题,共19分)简答题(5题,30分)作图分析题(3题,36分)。
海闻《国际贸易》笔记和课后习题(含考研真题)详解(第1章 导 论)【圣才出品】
第1章导论1.1 复习笔记一、国际贸易的产生和发展1.国际贸易的产生(1)对外贸易和国际贸易的含义对外贸易(Foreign Trade)又称进出口贸易,是指一个国家(或地区)同其他国家(或地区)所进行的商品、技术和劳务交换活动的总称。
有些国家如英国、日本将其称之为海外贸易。
国际贸易(International Trade)又称世界贸易,泛指国际间商品、技术和劳务的交换,它由各国(或地区)的对外贸易构成,是世界各国对外贸易的总和。
对外贸易与国际贸易的观察角度不同。
其中,对外贸易从国家(或地区)角度出发;国际贸易从国际或世界角度出发。
(2)国际贸易的产生①国际贸易产生的前提国际贸易的产生必须具备以下两个条件:a.有可供交换的剩余产品;b.出现了政治实体。
国际贸易属于历史范畴,是人类社会发展到一定历史阶段的产物,是社会生产发展的必然结果。
②国际贸易产生的基础国际贸易产生的基础是生产力的发展和社会分工的扩大。
2.奴隶社会时期的国际贸易(1)特点奴隶社会时期,国际贸易的特点主要有:①范围狭窄,多为近海贸易。
②商品种类少,比重小,贸易品多为奴隶、奢侈品。
③民间自发,政府较少参与。
(2)作用奴隶社会时期,国际贸易的作用主要有:①奴隶买卖,提供了奴隶社会的支撑作用。
②支持了手工业的发展。
③货币作用范围扩大,推动商品经济的发展。
3.封建社会时期的国际贸易(1)贸易范围扩大封建社会时期,国际贸易的范围不断扩大,集中体现为:在欧洲:地中海沿岸→阿拉伯→意大利→北欧,由南向北扩大到整个欧洲。
在亚洲,以中国为中心,与周围国家贸易扩大。
(2)商品结构封建社会时期,国际贸易交换的商品主要是奢侈品,手工业比重上升。
4.地理大发现与国际贸易(1)地理大发现的诱因①欧洲城市的兴起和农业手工业生产力的提高促进了生产分工,也进一步促进了商品市场的发展。
商品经济的发展又需要更大规模的贸易。
②土耳其奥斯曼帝国的崛起和其对小亚细亚、巴尔干半岛及埃及的占领,从欧洲通往波斯、印度和中国的商路几乎中断,欧洲国家不得不努力寻找新的贸易通道。
海闻《国际贸易》课后习题详解
海闻《国际贸易》课后习题详解目录第1章导论第2章古典国际贸易理论第3章新古典国际贸易理论:基本模型第4章新古典贸易模型:扩展与应用第5章当代国际贸易理论第6章生产要素的国际流动第7章进口保护政策:关税第8章进口保护政策:非关税壁垒第9章出口鼓励与其他政策第10章贸易保护的理论第11章经济全球化与世界贸易组织第12章区域性自由贸易与经济合作第13章中国对外经济的改革和发展本书是海闻《国际贸易》教材的学习辅导书,对海闻《国际贸易》教材每章的课后习题进行了详细的分析和解答,并对个别知识点进行了扩展。
课后习题答案久经修改,质量上乘,特别适合应试作答和临考冲刺。
另外,部分高校研究生入学考试部分复试真题就来自于该书课后习题,因此建议考生多加重视。
资料下载地址:/Ebook/8972.html来源:【弘博学习网】或关注公众号【hbky96】获取更多学习资料。
一、概念题1闭关自守答:闭关自守是指关闭关口,不和其他国家来往。
闭关自守具体是指明清政府实行的严格限制对外交通、贸易的外交政策,包括对来华外人的商务活动、居留期限、华夷交往等做出限制,实行“禁海”。
直至1840年的鸦片战争之后到清朝灭亡,中国才被迫打开大门。
2对外开放答:对外开放包含两个方面的含义:一方面是指国家积极主动地扩大对外经济交往;另一方面是指放宽政策,放开或者取消各种限制,不再采取封锁国内市场和国内投资场所的保护政策,发展开放型经济。
3互通有无答:互通有无是指相互间拿自己多余的东西去交换自己所缺少的东西。
古代世界贸易就开始于各地区之间的互通有无,它也是古代中国对外贸易的主要动机。
4殖民贸易答:殖民贸易是指自地理大发现以来,各个殖民国家对殖民地区的大肆掠夺,他们将亚非拉美等殖民地的产品运往欧洲,牟取暴利。
当时国际贸易的主要方式就是殖民贸易。
5奴隶贸易答:奴隶贸易是指15世纪中叶至19世纪末叶,西方殖民主义国家为了向美洲殖民地种植园和矿山提供劳动力,而从其他殖民地掠走大批奴隶,将其远程贩运进行买卖的一种贸易。
海闻《国际贸易》笔记和课后习题详解(新古典国际贸易理论)【圣才出品】
专注考研考证第3章新古典国际贸易理论:基本模型3.1 复习笔记一、新古典贸易理论的形成与发展1.边际收益递减在其他要素的投入量不变时,随着某一要素投入量的不断增长,由此新增的产出(即“边际产出”或“边际收益”)会逐渐减少。
这就是“边际收益递减”原理。
2.新古典贸易理论的发展19世纪末20世纪初,以瓦尔拉斯、马歇尔为代表的新古典经济学逐渐形成,在新古典经济学框架下对国际贸易进行分析的新古典贸易理论也随之产生。
与古典贸易理论相比,新古典贸易理论的发展主要表现在以下两个方面:(1)在两种或两种以上生产要素的框架下分析产品的生产成本。
在两种或两种以上要素的模型中,不同的商品生产使用要素比例不同,生产同种同量的产品,也可以有不同的要素组合,要素的生产率不再是固定的,而是取决于产品生产中对要素比例的选择和要素供给的约束。
产品生产中要素的使用比例(要素需求)和一国的资源储备比例(要素供给)决定要素价格从而影响产品成本,成为决定比较优势和生产贸易模式的重要因素。
(2)运用总体均衡的方法分析国际贸易与要素变动的相互影响。
国际贸易不仅影响贸易双方的产品市场价格,而且造成各国要素市场价格的变动。
产品价格和要素价格的变动也不仅仅影响一国的生产和消费,还会引起各要素之间收入的再分配。
而要素在国内各部门之间的流动或要素储备比例的变动也会反过来影响生产和贸易模式。
二、赫克歇尔一俄林贸易模型1.基本假设(1)两个国家、两种要素、两种产品,即2×2×2模型,这与比较优势理论的假设前提有很大的区别,H-O模型认为商品至少需要两种或两种以上的要素才能生产出来,而李嘉图认为劳动是生产商品的唯一要素,H-O模型的这一假设前提实质上是以要素论代替了劳动价值论,而且也为国际贸易中资本一劳动比的存在、分析不同国家中不同的资本一劳动比对于比较成本的作用确定了前提。
(2)两国在生产同一产品时,技术方法相同,技术水平一样,具有同样的生产函数,产量只是要素投入量的因变量,相同的要素具有同样的生产率,这一假设意味着在两国具有相同的劳动生产率时,贸易仍然可能发生。
《国际贸易》需要掌握的知识点
《国际贸易》需要掌握的知识点第一部分国际贸易概述概念理解:对外贸易、国际贸易间接贸易、直接贸易、转口贸易总贸易体系、专门贸易体系关境与国境对外贸易额与对外贸易量对外贸易依存度贸易条件(净贸易条件)第二部分国际贸易理论二、古典国际贸易理论绝对优势贸易理论李嘉图的比较优势贸易理论内容比较利益的判断与贸易模式贸易利益的总体均衡分析多个国家或多种产品贸易模型的应用二、新古典国际贸易理论1、H-O模型的主要内容H-O模型的生产与贸易模式的应用局部均衡分析模型及应用2、里昂惕夫之谜及其理论解释三、当代国际贸易理论1、不完全竞争和国际贸易不完全竞争下的价格歧视(倾销)的条件区分内外部规模经济具有外部规模经济的竞争行业与国际贸易具有内部规模经济的垄断竞争企业与国际贸易2、产品生命周期与国际贸易模式的变动3、需求相似理论4.产业内贸易及理论解释第三部分国际贸易政策一、关税从量税、从价税、滑准税、普惠制小国、大国征收关税的局部均衡分析有效保护率的计算、应用二、非关税壁垒配额概念类型竞争条件下关税与配额的比较垄断条件下配额与关税的比较生产补贴政策的经济分析以及与关税手段的比较非关税壁垒的其他形式三、出口促进、进口限制等措施生产补贴与出口补贴的经济效应分析货币贬值了解促进出口的政策手段类型四、贸易保护理论1.早期、晚期重商主义思想的主要内容2.幼稚工业论的主要内容以及实践中可能存在的问题3.超保护主义——对外贸易乘数理论、就业理论4.战略性贸易保护政策概念及博弈分析第四部分区域经济一体化1、区域经济一体化形式及其特点2、贸易创造与贸易转移效应题型:判断题(每小题 1 分,共15 分)计算题(两大题,共19分)简答题(5题,30分)作图分析题(3题,36分)。
国际贸易理论 知识点整理
第一章国际贸易概念第二节国际贸易的基本知识1.国际贸易概念:国际贸易是指世界各国之间货物和服务的交换活动,是各国(地区)之间的劳动分工的表现形式,反映了各国(地区)在经济上的相互依存、相互竞争。
P21 2.对外贸易概念:对外贸易是指一国和地区同别国和地区进行货物和服务交换的活动。
P223.净出口:一国在同类产品上既有出口也有进口,其中出口量大于进口量P23 净进口:出口量小于进口量P234.贸易差额:出口总额与进口总额之间的差额,用以表明一国对外贸易的收支状况P23 贸易顺差:出口总额超过进口总额,我国称它为出超,通常以正数表示P23贸易逆差:进口总额超过出口总额,我过称它为入超,通常以负数表示P24贸易平衡:出口总额与进口总额相等P245.总贸易体系:又称一般贸易体系,采用这种体系国家以国境为标准划分贸易进出口P24总进口:凡进入本国国境的商品一律为进口P24总出口:凡离开本国国境的商品一律列为出口P24专门贸易体系:国家以关境为标准划分贸易进出口P246.货物贸易:凡国家(地区)之间进行的货物进出口交易(有形商品贸易)P257.服务贸易:除货物贸易外其他的交易。
在国际交易商品中,运输、保险、金融、旅游、技术劳务的提供与接受等的统称P26特点:多为无形不可储存的;服务提供与消费同时进行;其贸易额在各国国际收支表中只得到部分反映;在各国海关统计中查寻不到8.直接贸易:P27间接贸易:P27转口贸易:P279.对外贸易额:以金额(货币)表示的一国的对外贸易,又称对外贸易值P28 进口贸易总额(进口总额):一定时期内,一国从国外进口货物的全部价值P28 出口贸易总额(出口总额):一定时期内,一国向国外出口货物的全部价值P28 两者相加为进出口货物贸易总额或进出口总额P28国际(世界)货物贸易额:世界进口总额或世界出口总额,通常单指世界出口货物总额P2910.对外贸易量:剔除了价格变动的影响,单纯反映对外贸易的量P2911.贸易条件:在特定年份内,一国出口商品价格与进口商品价格的比率P30 贸易条件=出口价格指数/进口价格指数P3112.对外贸易依存度:一国货物与服务进出口额与其国内生产总值或国民生产总值之比P32出口依存度=出口总额/国内生产总值P32进口依存度=进口总额/国内生产总值P3213.国际分工:世界上各国之间的劳动分工。
国际贸易-海闻02
能在国家之间流动。 (5)规模报酬不变。 (6)完全竞争市场。各国生产的产品价格都等于产品的平均生产成本,
无经济利润。 (7)无运输成本。 (8)两国之间的贸易是平衡的。
二、 绝对优势的度量
(1)劳动生产率,即用单位要素投入的产出率来衡
性越大,当今的贸易应该主要在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展开,但 事实是今天的国际贸易主要发生在发达国家之间。即今天的国际 贸易实践使得人们对于传统的比较利益学说的适用程度产生了疑 问。
李嘉图比较优势学说的评价(2)
(3)李嘉图研究问题的出发点是一个均衡的世界。李嘉图把他的比较利 益论建立在一系列简单的假设前提提出上,把多边的经济世界抽象成静 止的均衡世界。因而所揭示各国获得的利益是静态的短暂的利益,这种 利益是否符合一国经济发展的长远利益则不得而知。
李嘉图比较优势学说的意义
李嘉图的比较优势学说认为贸易的基础是生产技术相对差别以及由此产生的 相对成本的不同,一国欲从出口获利,只需在该产品的生产上有比较优势而 不一定要有绝对优势。一国可能会在所有的产品上都不具有比较优势,但一 定会在某些产品上拥有比较优势。因此,任何国家都可以有能够出口的产品, 都有条件参与国际分工和国际贸易。
(2)比较优势理论在历史上起过重大的进步作用。它曾为英国 资产阶级争取自由贸易提供了有力的理论武器,而自由贸易政策 又促进了英国生产力的迅速发展,使英国成为“世界工厂”。
李嘉图比较优势学说的评价(2)
但是,这一学说也存在明显的局限性: (1)李嘉图学说的假设前提过于苛刻,并不符合国际贸易的实
际情况,如要素在国际间完全不能流动的假设,并不是经济现实。 (2)按照相对优势理论,比较优势相差越大,发生贸易的可能
国际贸易知识点整理
国际贸易知识点整理重要概念一、对外贸易地理方向对外贸易地理方向是指商品流通方向和贸易对象。
二、外贸依存度%G D P对外贸易额 M M 出口依存度=%GDP出口额 M 进口依存度=%GDP进口额 三、国际分工国际分工是指世界上各国之间的劳动分工。
它是社会分工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是国民经济内部的分工超越国家的界限广泛发展的结果。
四、总贸易以国境为标准划分进出口而统计的国际贸易称为总贸易。
五、专门贸易以关境为标准划分进出口而统计的国际贸易称为专门贸易。
六、共同海损在海洋运输途中,船舶、货物或其他财产遭遇共同危险,为了解除共同危险,有意采取合理的救难措施所直接造成的特殊牺牲和支付的特殊费用,称为共同海损。
七、推定全损推定全损是指货物遭受风险后受损,尽管为达实际全损的程度,但实际全损已不可避免,或者为避免实际全损或修复受损货物所需支付的费用和继续将货物运抵目的地的费用之和超过了保险价值。
八、发盘一方当事人提出各项条件并表示按条件成交。
九、进口配额制是一国政府对一定时期内(通常为一年)进口的某些商品的数量或金额加以直接限制;在规定的期限内,配额以内的货物可以进口,超过配额不准进口,或者征收较高关税后才能进口。
十、出口配额制“自动”出口配额,是指出口国家或地区在进口国的要求和压力下,“自动”规定某一时期内(一般为3~5年)某些商品对该国的出口限额,在该限额内自行控制出口,超过限额即禁止出口。
十一、自由贸易区取消关税、取消非关税,商品可以自由流动,但各自仍保留对非成员国的关税税率。
十二、关税同盟取消关税、取消非关税,商品可以自由流动,但统一了对外的关税税率。
十三、对等样品卖方往往会按照买方样品先做一个复制品交买方确认,经确认后即以该复制品作为交货品质的依据。
这种经确认的复制品,称为“对等样品”或“回样”。
问答题一、对外贸易产生条件1、有可供交换的剩余产品(客体)2、国家的产生(主体)二、影响国际分工形成和发展的因素(P13)1、社会生产力——关键因素2、自然条件——基础(地位在下降,科技发展,替代品出现)3、资本流动——纵深发展4、人口多寡、生产规模、市场——制约5、国际生产关系——性质6、上层建筑——政策三、对外贸易在国际经济关系中的地位1、对外贸易是世界各国对外经济关系的核心;2、是对外经济传递的渠道;3、是各国进行整治斗争,维护经贸权益的重要手段。
国贸专业知识点总结
国贸专业知识点总结国际贸易理论的基本假设是:国际交易以自给自足和专业化原则为基础,资源配置与分工是交易的基础。
消费需求与生产能力是国际贸易的基础。
比较优势理论是国际贸易理论的基础,由英国经济学家大卫·里卡多提出。
绝对优势理论是亚当·斯密提出,认为国家应该根据自己的产业优势来选择出口产品。
而中国的专业是国际贸易的发展与变革,随着世界经济一体化步伐加快,国际贸易在世界范围内的地位日益凸显,使得对国际贸易理论与政策产生了更为广泛与深刻的影响。
国际贸易实务方面,主要包括国际贸易政策与管理、国际商法、国际结算与融资、国际物流、国际商务谈判等。
一、国际贸易政策与管理国际贸易政策与管理是国际贸易专业学习的重点内容之一。
国际贸易政策与管理包括国际贸易的基本理论、规范、政策、法律法规、管理方法等。
国际贸易政策是各国关于国际贸易活动的一系列规定的总称,包括关税税则、贸易配额、非关税壁垒等。
国际贸易管理是指国际贸易活动中的管理方法、技巧和策略。
二、国际商法国际商法是研究关于有国际商务方面的法律问题,包括国际贸易法、国际金融法、国际投资法、国际仲裁法等。
在国际商务活动中,各国商事主体之间交往,往往要在一方国家之外履行合同。
因此,国际商法对于国际贸易专业学生来说是非常重要的。
三、国际结算与融资国际结算与融资是指国际贸易活动中的付款和融资问题。
国际结算是指国际贸易中的结算方式,主要包括信用支付、付款保函、跨境担保、跨国贷款等。
国际融资是指国际贸易中的融资方式,主要包括外汇贷款、进口押汇、出口信用保险等。
四、国际物流国际物流是指国际贸易中的物流活动,包括国际货运、仓储、保险、包装等。
国际物流是国际贸易中的重要环节,对于降低国际贸易成本、提高国际贸易效率、保障国际贸易安全具有重要意义。
五、国际商务谈判国际商务谈判是指国际贸易活动中的商务谈判活动,包括商务谈判的技巧、策略、方法等。
国际商务谈判是国际贸易活动中的重要环节,对于提高贸易合作效果、保障商务合作权益具有重要意义。
考研专业课笔记国际贸易海闻版知识点归纳
考研专业课笔记国际贸易海闻版知识点归纳国际贸易是一门复杂但又极具现实意义的学科,海闻版的相关教材为我们提供了系统且深入的知识体系。
以下是对其中重要知识点的归纳。
一、国际贸易的基本概念国际贸易,简单来说,就是指世界各国(地区)之间货物和服务的交换活动。
它反映了各国在经济上的相互依存关系。
在理解国际贸易时,需要明确几个关键概念。
首先是贸易差额,即一国在一定时期内出口总值与进口总值之间的差额。
如果出口大于进口,就是贸易顺差;反之,则是贸易逆差。
其次是对外贸易依存度,它是指一国对外贸易额在该国国内生产总值中所占的比重,反映了该国经济对外贸的依赖程度。
二、国际贸易的理论1、绝对优势理论这一理论由亚当·斯密提出。
他认为,各国应该专门生产自己具有绝对优势的产品,然后通过贸易交换,双方都能获得利益。
比如,A 国生产某种产品的效率比 B 国高,那么 A 国就应该专注于生产这种产品,并与 B 国进行贸易。
2、比较优势理论大卫·李嘉图的比较优势理论更加具有普遍意义。
即使一国在所有产品的生产上都处于劣势,但只要在不同产品生产上的劣势程度不同,仍可以通过生产相对劣势较小的产品,并与他国进行贸易,从而获得利益。
3、要素禀赋理论赫克歇尔和俄林提出的要素禀赋理论认为,各国应出口那些密集使用本国充裕要素生产的产品,进口那些密集使用本国稀缺要素生产的产品。
比如,劳动力丰富的国家应出口劳动密集型产品,资本丰富的国家应出口资本密集型产品。
三、国际贸易政策1、关税政策关税是一国政府对进出本国关境的货物所征收的一种税收。
它可以分为进口关税和出口关税。
进口关税的主要目的是保护本国产业,限制进口;出口关税则是为了控制某些商品的出口。
2、非关税壁垒非关税壁垒的形式多样,包括进口配额、自愿出口限制、技术性贸易壁垒、绿色贸易壁垒等。
这些措施相较于关税,更加灵活和隐蔽。
四、经济一体化经济一体化是指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国家或地区,通过消除贸易壁垒,实现生产要素的自由流动和经济政策的协调。
国际贸易学知识点归纳
国际贸易学第一章国际贸易学的研究1、国际贸易(世界贸易):指世界各国(或地区)之间在商品和服务方面的交换活动,它是各个国家(或地区)在国际分工的基础上相互联系的主要形式。
对外贸易:指从单个国家(或地区)的角度出发,一个特定的国家(或地区)同其他国家(或地区)之间所进行的商品和服务方面的交换活动。
注:国际贸易与对外贸易是一般与个别的关系。
2、进口:当一个国家从其他国家购进商品和服务用于国内生产或消费时,由此而产生的全部贸易活动称为进口。
出口:一个国家向其他国家输出本国商品和服务的活动称为出口。
注:在一定时期内,当某种商品的出口量大于进口量,则为净出口;反之则为净进口。
出口部门:是一国能够将产品销往国际市场的各类产品的总和。
进口竞争部门:是一国与进口产品在本国市场上的各类产业的总和。
3、国际贸易值(额):用货币来表示的一定时期内各国的对外贸易总值,它是一定时期内各国出口值之和。
(对外贸易总值:指一国的出口值与进口值之和。
)国际贸易量:以不变价格计算的国际贸易值。
(对外贸易量:是一国以不变价格计算的进出口值之和。
)4、贸易差额:指在一定时间内,一个国家的出口总值与进口总值的差额。
若出口值大于进口值则为出超(贸易顺差),反之为入超(贸易逆差)5、总贸易:以国境作为统计对外贸易的标准。
总贸易额为一国的总进口额加上总出口额。
专门贸易:以关境作为统计外贸的标准。
专门贸易额为一国的专门进口额加上专门出口额。
注:过境贸易计入总贸易额但不计入专门贸易额。
6、货物贸易:指物质商品的进出口,也称有形贸易。
服务贸易:指服务的进出口,也称无形贸易。
7、直接贸易:在国际贸易中,商品的生产国直接到商品的消费国去销售商品,后者也乐于从前者购买,即出口国为生产国,进口国为消费国。
间接贸易:商品的生产国与消费国不能直接进行交易,而只能通过第三国商人转手来间接地进行交易。
转口贸易:指从商品的生产国进口商品,不是为了本国生产或消费,而是再向第三国出口的贸易形式。
海闻版国际贸易名词解析
第一章闭关自守:源于中国近代史上,明太祖朱元璋为巩固政权,削弱海外反明势力,下令全面禁海,禁止私人出海贸易的“海禁”政策。
闭关自守政策实行近200年,抑制了正常的海外贸易,使中国变得被动落后。
对外开放:扩大对外经济交往,放宽政策限制,允许商品自由进出,使得资本在国际间流动的贸易政策。
互通有无:地理大发现之前,国际贸易的主要动机。
建立在自然经济上,各国之间按自愿原则互相交换,以自己多余的东西换取自己稀缺的东西。
殖民贸易:西班牙等殖民国家通过殖民统治,垄断贸易,把国内的小日常用品运到殖民地,再将殖民地的珍贵物产运外欧洲高价出售,牟取暴利的贸易方式。
奴隶贸易:西班牙等殖民者将非洲黑人贩卖到美洲从事劳动的贸易行为。
不仅为欧洲人获得巨额利润用以购买美洲和亚洲商品,也为在美洲生产商品和原料提供大量廉价劳动力。
制造品贸易:以工业制成品作为贸易商品进行贸易服务贸易:以劳务作为贸易商品进行贸易。
由于二战后科技发展,人们收入不断提高,对服务的需求越来越大,服务贸易日益成为国际贸易重要组成部分。
贸易基础:即贸易发生的原因。
国际贸易的基本原则是低价进口,高价出口。
只有当商品在国家与国家之间存在价格差异时才会发生贸易。
古典贸易理论:由亚当斯密、大卫李嘉图提出的自由贸易理论。
在理论中,劳动是最主要的生产投入,产品的成本由劳动生产率决定,劳动生产率由生产技术决定,由此建立以技术差异来解释贸易基础的古典贸易理论,以绝对优势和比较优势奠定基础。
新古典贸易理论:赫克歇尔和俄林为新古典贸易理论的代表的,他们所提出的关于一国的资源储备相对丰裕程度决定了该国不同产品的生产成本,即用资源的不同配置来解释贸易基础的理论。
当代贸易理论:认为在当代经济中,一个产品的生产规模大小是决定产品成本的重要因素。
当产品市场越大,生产规模越大,平均成本就越低,反之就高。
这一理论主要贡献者有保罗·克鲁格曼等。
总体均衡分析:既包括商品市场上进口与出口两个部门的总体分析,也包括商品市场与要素市场两种市场的总体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