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美利益相关者分析报告材料
国美利益相关者分析
简述:国美之争的起因是,在贝恩三股东是否继续担任董事一事上,黄光裕持反对态度。
由2008年黄光裕控制的两家控股公司,投票反对贝恩的三维股东连任国美董事。
但董事会一致同意推翻股东大会结果,重新任命竺稼、雷彦、王励弘三人继续担任董事。
随后黄光裕要求召开临时股东大会,撤销陈晓董事局主席职务,撤销国美现任副总裁孙一丁执行董事职务。
至此,黄光裕与国美电器现任管理层的矛盾大白天下。
8月5日,国美电器宣布将对公司间接持股股东及前任执行董事黄光裕进行法律起诉,针对其于2008年1月及2月前后回购公司股份,违反公司董事的信托责任及信任的行为寻求赔偿,对黄光裕的行为进行反击。
而黄光裕方面则呼吁投资者支持重组董事局。
在9月28日的股东大会上,黄光裕方面提出的5项议案中,除第四项议案即取消一般授权得以通过外,罢免陈晓等其他4项议案均未通过。
有的人认为这次国美之争是陈晓赢了,而有一部分人则认为是黄光裕赢了。
两派各执己见,当然也有保持中立的人,更多的是看“热闹”的人。
许多媒体认为国美之争是控制权之争,陈晓的董事会主席之位得到保全,拥有执掌大权,是最大的赢家。
其实,一个公司的控制权,不在股份,不在高层团队,而在于公司的文化氛围,在于一个个业务现场的员工,在于公司的一个个利益相关者。
谁能够走进关键利益相关者的心里,谁就控制了公司。
这次国美之争,几乎挑战了所有人的想象力和忍耐力,从公关战、心理战到真刀实枪、欲擒故纵的拉票战,虚虚实实,真真假假。
不管是谁输谁赢,利益相关者都站在深受影响的角色。
一、小股东的利益到底谁来保护?经理人对一个人(如大股东或创业者)还是对全体股东忠诚?国美作为一家上市公司后,大股东与小股东的唯一区别就是股份多少,但在权益保护上并无差别,并非唯大股东意志,而必须做均衡考量。
国美之争中,小股东的选择会对于陈黄有重大影响。
对于国美的小股东而言,这是一个艰难的选择题:一边是创始人黄光裕,曾经带领国美电器走到巅峰;一边是临危受命的陈晓,曾经将国美电器从危机中带领到现在。
国美电器的案例分析
公司治理,国美电器的案例分析一、案例背景国美电器有限公司是一家以经营各类家用电器为主的全国性家电零售连锁企业,创始人黄光裕。
1998年,黄光裕成立了鹏润投资有限公司,约50亿元。
鹏润投资下属企业是国美电器、鹏润地产、鹏泰投资。
2007年1月,国美电器与永乐电器完成合并,原永乐电器董事长陈晓出任国美电器总裁,黄光裕在新公司的股权比例为51.2%,陈晓及其管理团队的持股比例为12.5%。
2008年底,黄光裕因经济犯罪被调查,国美遭遇了严重的资金危机。
为解决资金链断裂问题,陈晓引入贝恩资本的资金,缓解了公司的难题。
在2006年,黄光裕及其家族,为保持其在减持股份后仍然是实际控制人,对国美章程进行了修改,授予了国美电器董事会如下权力:董事会可以随时任命董事,而不必受制于股东大会设置的董事人数限制;国美电器董事会可以各种方式增发、回购股份,包括供股、发行可转债、实施对管理层的股权激励,以及回购已发行股份。
但没想到的是,数年之后黄光裕锒铛入狱,失去了对董事会的控制。
在国美电器2010年5月11日的年度股东大会上,当时拥有31.6%股权的大股东黄光裕夫妇在股东大会的12项决议中连续投了5项否决票,从而导致“委任贝恩投资的竺稼等三名前任董事为非执行董事”的议案未能通过。
而后,董事会一致同意推翻股东大会的决议,重新任命竺稼等三人为非执行董事。
2010年8月4日,黄光裕要求召开,撤销陈晓董事局主席、撤销国美现任孙一丁职务。
9月28日的国美特别股东大会上,黄光裕方面提出的5项议案中,除第四项议案,即取消一般授权得以通过之外,罢免陈晓等其他4项议案均未获通过,黄光裕输给了陈晓。
时隔半年后,2011年3月9日,国美发表一份简短的声明,宣布陈晓辞去一切职务。
国美控制权争夺大战所反映出的正是公司治理中股东、董事、经营层的权利及配置的问题。
二、分析“股东----经营者”代理矛盾及体现在家族制企业或独资企业向现代企业转变的过程中,国美之争使得一些企业所有者产生了观望和忧虑情绪,担心自己对企业控制权的旁落,也使得企业所有者与职业经理人之间产生了相互不信任。
国美财务分析报告
国美财务分析报告1. 引言国美是中国领先的综合性电子商务零售企业,拥有广泛的线上线下销售渠道和完善的供应链体系。
本文将对国美的财务状况进行分析和评估,以了解该公司的经营情况和潜在投资机会。
2. 财务指标分析为了全面了解国美的财务状况,我们将使用以下指标进行分析:2.1 营业收入营业收入是衡量公司销售业绩的重要指标。
通过分析国美的营业收入,我们可以评估其市场份额和销售增长情况。
根据最近三年的财务报告,国美的营业收入呈现稳定增长的趋势,年均增长率约为10%。
2.2 净利润率净利润率是衡量公司获利能力的指标。
通过分析国美的净利润率,我们可以评估其盈利能力和管理效率。
根据最近三年的财务报告,国美的净利润率呈现上升趋势,年均增长率约为5%。
2.3 资产负债率资产负债率是衡量公司财务风险的指标。
通过分析国美的资产负债率,我们可以评估其债务水平和财务稳定性。
根据最近三年的财务报告,国美的资产负债率保持在合理的范围内,表明其财务状况相对稳健。
3. 财务风险评估在分析国美的财务指标后,我们需要对其财务风险进行评估。
财务风险是指公司面临的经济和财务不确定性,包括市场波动、债务偿付能力等。
3.1 市场风险国美作为电子商务零售企业,在面对市场竞争和消费者需求变化的挑战时,存在市场风险。
然而,国美通过多渠道销售和供应链优化等措施,能够减轻市场风险并保持竞争优势。
3.2 债务风险国美的资产负债率保持在合理范围内,表明其债务风险相对可控。
此外,国美通过积极的资本运作和财务管理,能够降低债务风险并提高偿付能力。
4. 投资建议基于对国美的财务分析和风险评估,我们对投资者提出以下建议:4.1 长期投资国美在中国电子商务市场拥有较强的竞争优势和稳定的增长潜力。
因此,我们建议投资者采取长期的投资策略,持有国美的股票或其他金融产品。
4.2 分散风险尽管国美的财务状况相对稳健,但投资仍然存在风险。
为了降低风险,我们建议投资者将资金分散投资于多个行业和公司,以实现更好的风险控制和收益均衡。
基于利益相关者角度的国美公司法人治理
基于利益相关者角度的国美公司法人治理三、国美公司法人治理状况(-)国美公司发展简介国美公司始创于1987年1月1円,历经26年的经营与发展,逐渐成为中国最大的全国性连锁企业,其主营业务是家电及消费类电子产品零售。
国美公司同时也是众多国内外著名家电厂家在国内的最主要的经销商。
截止2012年底,公司拥有直营门店1300多家,分布在全国近300个大中型城市,旗下拥有众多知名家电品牌,年销售额在1000亿元以上,创造社会就业30万人,上缴税收15亿元以上。
国美公司发展历程中的大事件简述如下:1987年元旦,黄光裕在北京建立首个电器品牌店,即国美电器的前身,主营进口家电。
1999年,国美电器首先实行连锁经营模式,在北京以外的城市幵辟分店,这一举措较为成功,并保持了良好的发展势头。
2004年,国美电器在香港成功借壳上市。
2005年,国美在全国范围内迅猛发展,成功并购了国内诸多知名家电厂商。
2006年,国美公司董事会主席黄光裕亲命陈晓为总经理,主管国美公司的经营活动。
2008年年底,黄光裕由于经济犯罪被拘,国美出现危机。
2009年年初,黄光裕辞去一切公司职务,陈晓接任。
2009年6月,陈晓为应对国美危机,引入美国私募基金贝恩资本(简称贝恩资本)。
同年7月,国美公司董事会实施了股权激励,但具体方式与详细信息未透露。
2010年5月,国美公司在香港召开股东周年大会,黄光裕全资子公司ShiningCrown提起否决权,罢免贝恩的三个董事会席位。
就在当晚,陈晓主持董事会会以推翻了股东决议。
2010年8月,大股东黄光裕要求召幵临时股东大会,撤销陈晓董事会主席、孙一丁执行董事职务,并要求收回对董事会增发股票的一般授权。
国美控股权之争拉自此开序幕。
同年8月至9月期间,双方集中幵展宣传战、拉票战,在香港资本市场上演了一场激烈的控股权之争。
大陆、香港及国际各方对此舆论不一。
2010年9月28日,国美电器在香港召幵特别股东大会,投票比例出乎意料但结果也显示了双方的势均力敌。
国美电器利润表分析
单位:元 增减率(%) 4.76% 6.28% -15.33% 26.09% 12.52% -53.85%
158.20%
-139684 -2712978 236890 38040 -2514128 -851084 -1663044
-91.78% -50.87% 201.51% 43.03% -46.88% -53.62% Page 14 -44.05%
Page 11
Page
12
国美电器利润表水平分析表 单位:元
项 目 一、营业收入 减:营业成本 营业税金及附加 销售费用 管理费用 财务费用 资产减值损失 投资损失 二、营业利润 加:营业外收入 减:营业外支出 三、利润总额 减:所得税费用 四、净利润
2012 年度 58300149 48185789 271516 5192356 912093 172924 32335 3952 3529184 111578 60243 3580519 937872 2642647
2011 年度 49896709 41334756 203491 4780468 784521 223290 52389 2517794 45746 59247 2504293 690945 1813348
增减额 8403440 6851033 68025 411888 127572 -50366 -20054 3952 1011390 65832 996 1076226 246927 829299
2011 年度 49896709 41334756 203491 4780468 784521 223290 52389 2517794 45746 59247 2504293 690945 1813348
增减额 8403440 6851033 68025 411888 127572 -50366 -20054 3952 1011390 65832 996 1076226 246927 829299
国美纷争案例分析报告
国美纷争案例分析报告背景资料:黄光裕十六七岁开始创业,1987年创立第一家国美电器店,正式走上家电零售行业。
紧接着他创办了鹏润投资有限公司,进行资本运作。
2004年,黄光裕用市值只有2亿元的上市公司鹏润集团,通过发行可换股票据,收购当时国美94家门店资产65%的股权,实现国美的借壳上市,2006年7月,国美收购了永乐电器。
永乐创始人兼任董事长陈晓被国美电器的董事会任命为总裁。
2007年12月14日,国美宣布通过第三方机构收购大中电器。
他成为国内最大的家电企业的掌舵人。
随着2008年黄光裕因操纵股价罪锒铛入狱,陈晓临危受命出任国美总裁兼任董事会代理主席。
2009年1月,黄光裕正式辞职,陈晓正式出任国美电器董事会主席,兼任总裁。
2008年,国美的现金流出现了严重问题。
陈晓最终与贝恩资本达成协议。
贝恩同意认购国美发行的18亿港元可转股债券,并获得了国美董事会3个非执行董事席位。
国美还向老股东进行了配股,两项共筹得32亿港元,初步化解了现金流危机。
至此国美旧部对陈晓印象大为改观,但是黄光裕以及部分市场人士对陈晓的行为却并不买账。
引入了贝恩资本后,7月份陈晓又用股权激励笼络国美旧部。
2009年7月7日,国美电器通过高管奖励计划,部分董事及上百名高级雇员可认购国美电器发行的3.83亿股新股,行权价格为1.90港元。
其中陈晓2200万股。
黄光裕则坚决反对此项计划,因为自己完全被排除在外。
2010年5月11日,在国美电器的股东大会上,按照协议贝恩投资3人应该进入国美董事会,这无疑将改变董事会投票权的分布。
因此黄光裕坚决反对,利用自己的大股东地位否决了该议案。
而根据协议,如果贝恩投资失去董事席位,国美电器将违约并须赔偿人民币24亿元。
黄光裕宁愿公司赔偿24亿元来达到他个人目的,这让公司管理层彻底失望。
黄光裕通过其全资控制的公司要求国美董事会撤销多位高管职位,其中包括董事会主席陈晓及执行董事孙一丁,提名黄光裕胞妹黄燕虹及中关村副董事长邹晓春出任国美电器执行董事,除了取消董事会增发授权得以通过外,其他议案支持率均低于反对率约3个百分点。
国美盈利能力分析报告论文
国美电器盈利能力分析目录一、国美公司简介二、企业盈利能力分析指标(一)销售毛利率(二)销售净利率(三)成本费用利用率(四)净资产收益率(五)总资产利用率三、国美盈利能力体系分析(一)每股净利率(二)销售利润率(三)主营业务毛利率(四)营业利润率(五)总资产利润率和总资产盈利能力四、结论及建议结论致谢词国美财务分析报告-----盈利能力分析摘要:随着世界经济的多样化,全球化以及一体化的发展态势,金融市场也渐具规范化、国际化及透明化,企业财务报表分析在企业财务管理中的地位越来越重要。
本文结合上市公司国美电器控股有限公司 20010至 2012 年度财务报表,利用财务报表提供的基本信息,分析各项财务指标,进行横向和纵向分析比较,并对国美电器的盈利能力进行综合分析,大致了解该公司的经营情况,分析国美的现状,并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法和对未来发展的建议。
关键词:财务报表、财务报表分析、盈利能力一、国美电器公司简介公司简介:国美电器控股有限公司(港交所:0493)是在香港交易所上市的综合企业公司。
公司在百慕大注册,创始人为黄光裕。
现任董事会主席为张大中。
国美电器一直居于国内领先电器行业。
来自中怡康的权威数据显示, 2010年国美集团空调销售达600万套,据中国电子商会2006年以来对空调市场份额监测显示,国美集团空调复合增长一直保持行业领先水平,并持续稳居空调市场销售份额第一,是中国空调渠道的第一渠道。
另外,国美集团率先在行业通过与上游厂家深度合作及大单采购、淡季打款等措施,国美集团终端空调零售价格在2011年继续保持低于其他渠道的竞争优势,并力争在2011年空调旺季来临之际,抑制空调价格上涨苗头,维持空调低价位水平。
国美电器集团坚持“薄利多销,服务当先”的经营理念,依靠准确的市场定位和不断创新的经营策略,引领家电消费潮流,为消费者提供个性化、多样化的服务,国美品牌得到中国广大消费者的青睐。
本着“商者无域、相融共生”的企业发展理念,国美电器与全球知名家电制造企业保持紧密、友好、互助的战略合作伙伴关系,成为众多知名家电厂家在中国的最大的经销商。
国美控制权之争的案例讨论(原版)
目录一、前言 (2)二、国美控制权之争背景归集 (3)三、国美股权结构及未来变动分析 (7)四、近五年国美电器的业绩变化状况分析 (11)五、黄光裕VS陈晓 (15)六、融资手段与控制权 (19)七、谁来控制国美重要吗? (21)八、黄光裕与小股东的利益冲突 (22)九、狱中黄光裕的权利 (25)十、管理层股权激励 (26)十一、挺黄派VS挺陈派 (30)十二、国美事件对中国电器零售业格局影响分析 (32)一、前言国美股权争夺战,这场由创始人、职业经理人、战略投资者三方引发的利益博弈,已经成为中国商企的一个经典案例。
作为旁观者,一系列关于企业管理的问题,渐渐地引起人们的思考:创始人一定要当老大?引入战略投资有多危险?股权激励作为控制权争夺手段的特殊地位体现在哪里?第一大股东与小股东是否在同一战线?……本文我们将从国美控制权争夺战的背景资料出发,通过分析国美电器股权结构和业绩状况,讨论黄光裕、陈晓和小股东之间的利益冲突,并通过此事件分析股权激励在公司控制权之争中的作用,最后通过公司治理理论分析国美事件对中国家电零售业格局的影响。
二、国美控制权之争背景国美电器控制权的争夺战是近来最吸引公众眼球的事件之一,在这场企业内部动乱中,以陈晓为首的职业经理人,与大股东黄光裕家族已势同水火。
下面,我们从这纷乱喧嚣的争夺战中,将该控制权之争的背景材料做一归集。
第一,事件开端——黄光裕否决贝恩董事,董事会强行委任。
①2008年底,黄光裕因涉嫌经济犯罪被羁押,2009年1月18日,黄光裕正式辞职,陈晓出任董事局主席。
②2009年6月22日,国美电器与贝恩签订合作协议,贝恩认购国美电器发行的2016年到期的可转换债券人民币15.9亿元,以约2.33亿美元(相当于约18.04亿港元)结算,贝恩资本将成为国美第二大股东。
③2010年5月11日,在国美电器借助贝恩资本正在走出危机恢复正增长的情况下,拥有31.6%股权的国美电器大股东黄光裕在年度股东大会上突然发难,向贝恩投资提出的三位非执行董事(竺稼、王励弘、雷彦)投出了反对票。
国美案例分析
国美案例分析【篇一:国美案例分析】黄光裕方面称,shinningcrown在7月19日即派出代表,与陈晓商谈重组董事局事宜,双方一直持续商谈到8月4日晚上仍无法达成一致意见后,才向董事局发出了“要求召开临时股东大会的函”。
该函提出5项动议,要求撤销公司今年股东周年大会通过的一般授权、撤销陈晓的公司执行董事及董事局主席职务、撤销孙一丁的公司执行董事的职务(但保留他为公司行政副总裁职务),同时提名邹晓春和黄燕虹(黄光裕二妹)为公司执行董事。
陈晓:结果只会是鱼死网不破按照公司法规定,诸如董事会改组和董事会更换等事项,一般需要超过整个股本50%的股东支持就可以通过该项议案。
在国美已发行的150.55亿股中,约50%由公众股东持有,黄光裕持有33.98%的股份。
“仅仅依靠他(黄光裕)拥有的股份是不可能让这些决议获得通过的。
”国美电器董事局主席陈晓接受媒体采访时称,黄光裕时代已经结束了,“但是他却一直没有看清楚,这样的结果绝对是‘鱼会死,网不会破!’”(二)国美之争的五阶段我们至少可以从三条线索——司法战,资本战和舆论战来看国美的股权之争。
资本战是这场战役的焦点,也是双方争夺的核心。
司法战是这场战役的左翼,会不断影响着资本战的进程,而舆论战是这场战役的右翼,但产生的势能却足以影响战局成败。
舆论诉求情理法缺一不可从情上看,黄光裕占据优势,打出的忠诚牌和民族牌如催泪弹一样,赢得了无数网民们的同情,虽然陈晓的回应很坚决,强调国美的身份早已经是一家外资企业,而自己也曾在国美危难时期不惜堵上全身家当来换取投资者对国美的信任,但这些在中国的忠义文化面前不堪一击,陈晓已被大多数网民贴上“窃贼”的标签。
从法上看,黄也不落下风,陈晓的第一张牌就是国美起诉黄光裕并索赔,但二十五天后,黄光裕二审其妻杜鹃改判缓刑当庭释放的结果将压力重新传导到陈晓,给予陈晓阵营有力一击。
尽管二审对杜鹃的改判令人觉得不可思议,但可以肯定的是,舆论对企业创始人际遇的同情,并适当给予公平机会的呼声在某种程度上对判决产生了微妙影响。
基于杜邦分析法的国美电器盈利能力分析
基于杜邦分析法的国美电器盈利能力分析杜邦分析法是一种常用的财务分析工具,它通过将公司的盈利能力分解为不同的组成部分,帮助分析师了解公司的经营状况。
国美电器作为中国领先的电器零售企业,其盈利能力分析对于投资者和管理者来说都非常重要。
下面将使用杜邦分析法对国美电器的盈利能力进行分析。
首先,我们可以用杜邦分析法的基本方程式来计算国美电器的总资产收益率(ROA),该指标反映了公司利用其资产创造盈利的能力。
ROA可以通过两个关键指标相乘得到,这两个指标是净利润率(Net Profit Margin)和资产周转率(Asset Turnover)。
净利润率表示公司每销售一美元商品所获得的净利润,是评估企业经营能力的关键指标。
它的计算公式为净利润/销售收入。
国美电器在最近财年(假设为2024年)的净利润为10亿元,销售收入为500亿元。
因此,净利润率为10/500=0.02,即2%。
资产周转率是衡量公司利用其资产经营的效率指标。
它表示企业每一单位资产能创造多少销售收入。
计算公式为销售收入/平均总资产。
国美电器在2024年的销售收入为500亿元,平均总资产为250亿元。
因此,资产周转率为500/250=2将净利润率和资产周转率相乘,得到国美电器的ROA:0.02*2=0.04,即4%。
这意味着国美电器在2024年中,每一单位的总资产创造了4%的盈利。
接下来,我们可以进一步使用杜邦分析法,将国美电器的ROA分解为不同的因素,以了解影响公司盈利能力的关键因素。
首先,我们可以分析国美电器的净利润率。
净利润率可以分为三个组成部分:销售净利率、资产周转率和权益乘数。
销售净利率表示每一单位销售收入所获得的净利润。
上文已计算得到,国美电器的销售净利率为2%。
资产周转率表示每一单位资产所创造的销售收入。
上文已计算得到,国美电器的资产周转率为2权益乘数表示公司通过资本结构的影响,将总资产转变为净资产的能力。
计算公式为总资产/净资产。
国美电器控制权之争案例分析
目录
01 一、国美电器控制权 之争的原因
03
三、解决国美电器控 制权之争的建议
02
二、国美电器控制权 之争的影响
04 四、结论
国美电器控制权之争:原因、影响与解决建议
近年来,国美电器控制权之争成为了商界的焦点。这场控制权之争源于公司 创始人黄光裕和现任管理层之间的利益冲突。本次演示将分析国美电器控制权之 争的原因和影响,并提出相应的建议,以期为类似事件提供借鉴。
感谢观看
四、结论
国美电器控制权之争作为一起典型的商业事件,引起了广泛。本次演示通过 深入分析这场争斗的原因和影响,提出了相应的建议。为了解决这一控制权之争, 国美电器应从多方面入手,完善公司治理结构,强化股东权益保护,提高员工参 与度,并加强企业社会责任意识。各方应加强沟通与合作,以促进公司的稳定发 展为目标共同努力。
一、国美电器控制权之争的原因
1、公司背景国美电器作为中国家电零售业的领军企业,成立于1987年,总 部位于北京。公司以销售家电产品为主营业务,并拥有线上线下一体化零售平台。 黄光裕作为国美电器的创始人,曾在2008年因经济犯罪入狱,后被假释。
2、控制权之争的原因国美电器控制权之争的根源可以追溯到黄光裕入狱后, 公司控制权逐渐转移到以陈晓为首的管理层手中。黄光裕认为自己作为国美电器 的创始人,应该拥有更多的控制权,而陈晓则认为自己在公司经营和管理方面更 具专业能力,应该拥有更多的决策权。此外,双方在经营策略、利益分配等方面 也存在分歧。
3、各方诉求及实现可能性在Fra bibliotek制权之争中,黄光裕和陈晓均提出了各自的 诉求。黄光裕希望通过增持股票获得更多的控制权,进而推行有利于自己的经营 策略,实现个人利益最大化。而陈晓则希望通过引入战略投资者、扩大经营规模 等措施,提高公司的竞争力和盈利能力,以实现股东利益的最大化。
盈利能力问题分析——以国美电器为例会计学专业论文设计
盈利能力问题分析——以国美电器为例摘要企业作为一个有生命的机体,盈利能力是企业赖以生存的最基本要求,它是生存力、发展力、创新力、应变力、凝聚力和承载力的基础和综合体现,也是竞争力强弱的首要标志。
一个充满生机和活力的企业,必然是在同行中经济效益较好的企业。
同时企业的盈利状况也是投资人进行投资决策是最基本和重要的判断依据,也是债权人准确评价企业的偿债能力、控制信贷风险的依据。
所以无论是投资人、债权人还是企业经营管理人员,都日益重视企业的盈利能力分析。
本论题就国美电器为例对其盈利能力的相关内容进行分析找出重找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对策,希望企业增强盈利能力,促进发展。
关键词:盈利能力;营业收入;盈利状况AbstractAs a living organism, profitability is the most basic requirement for the survival of an enterprise. It is the foundation and comprehensive manifestation of survivability, development, innovation, resilience, cohesion and carrying capacity, and it is also a competitive force. First sign. A company full of vitality and vitality must be a company with good economic benefits among its peers. At the same time, the profitability of the enterprise is also the most basic and important basis for investors to make investment decisions, and it is also the basis for creditors to accurately evaluate the company's ability to pay debts and control credit risk. Therefore, whether it is investors, creditors or business managers, there is an increasing emphasis on the analysis of corporate profitability. This thesis takes Goma as an example to analyze the relevant content of its profitability to find out the problem of rediscovery and propose corresponding countermeasures. It is hoped that the company will enhance profitability and promote development.Keywords: profitability; operating income; profitability analysis目录一、绪论...................................................... 错误!未定义书签。
国美电器控股有限公司治理结构分析范文大全
国美电器控股有限公司治理结构分析范文大全第一篇:国美电器控股有限公司治理结构分析国美电器控股有限公司治理结构分析摘要“国美控制权争夺战”向国人展现了一场股东之间的多方博弈、家族企业向公众公司的转变过程。
国美电器正处于家族企业向公众公司转变的不稳定时期,易出现反复。
关键词国美电器;治理结构;完善公司治理结构的内涵根据广义的公司治理,公司治理结构包括内部治理结构和外部治理结构。
内部治理结构是以产权为主线,为实行事前监督而设计的内在制度安排,主要研究公司内部股东大会、董事会、监事会和经理层的权利和责任及其相互制衡关系。
外部治理结构是以竞争为主线的外在制度安排,主要研究公平的竞争环境、充分的信息机制、客观的市场评价以及优胜劣汰机制,还包括政府和社区对公司所进行的治理。
国美电器控股有限公司治理结构分析(一)内部治理结构分析1.前阶段——混合家族治理模式混合家族企业的治理就表现为混合家族治理模式,是指企业管理介于“人治”和“法治”之间,职业经理人和家族成员共同分享企业控制权的一种家族治理模式。
从借壳上市到2008年底,黄光裕与其妻杜鹃的持股比重居高不下,最高时接近70%,最低时也超过35%。
期间,两人同时在国美董事会担任执行董事。
此外,除独立非执行董事外的其他董事和高层管理人员绝大多数是在国美上市前就跟随黄光裕多年的“黄氏干将”。
黄光裕通过对股东大会、董事会和管理层的控制而握有对国美的绝对控制权,从而产生了以下内部治理问题。
(1)“一股独大”使股东大会流于形式。
一方面,根据资本多数决原则,在股东大会上中小股东的意志往往被控股股东的意志所吸收和征服,影响了中小股东参与公司治理的积极性。
另一方面控股股东滥用资本多数决原则,通过操纵股东大会实现其不正当利益,股东大会功能被严重扭曲。
大股东利用资本优势,可以通过操纵董事会以及经理层,进而损害广大中小股东的利益。
(2)体现大股东意志的“一言堂”董事会。
一方面,决策效率提升的同时决策风险也增大,其他董事参与决策的权利受到限制,意见被轻易忽略。
基于利益相关者角度看国美利益冲突
东方企业文化·公司与产业 2012年10月22基于“利益相关者”角度看国美利益冲突贺华龙(南京大学商学院,南京,210008)摘 要:本文主要是围绕备受瞩目的国美“控制权之争”事件,基于“利益相关者”角度来探讨国美事件所面临的各种利益冲突.分析国美大股东(黄光裕)与中小股东,管理层同公司的大股东、中小股东之间,投资机构同股东、管理层之间的利益冲突,公司同政府、消费者、供应商、员工等其他利益相关者群体之间的四个方面的利益冲突。
最后总结,从“国美事件中”我们可以获得哪些宝贵的经验和教训,以及受到的启发。
关键词:国美事件 利益相关者 公司治理 中图分类号:F27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7355(2012)10—0022—02 1 前言距离国美大股东黄光裕与董事会主席陈晓对国美管理控制权争夺大战落下帷幕已有两年多的时间,当时戏剧性的结果是作为创始人的黄光裕并没有获得最终的胜利,而陈晓作为国美的职业经理人获得了股东大会52%的投票险胜,尽管现在陈晓也黯然从国美辞退,但这场股权争夺大战仍为人所津津乐道。
国美控制权之争,宛如一部生动的商业大片,大股东、管理层、投资机构等各种利益集团都相互博弈着,但这个博弈的过程是在遵循香港的公司法和公司章程的大框架下展开的资本博弈,每一个投票的股东都毫不犹豫地认定,哪种方案最有利于自己的利益,就是最正义的。
国美集团曾作为家族式的企业,随着其规模的不断扩张和发展,必然会向公众化的企业形式发展,这个转型的过程中必然面对着普遍存在的风险,即各个利益相关者利益的权衡和保护,公司控制权的争夺等。
2 文献回顾关于利益相关者定义将近30种,但到目前为止,对于利益相关者也没有形成一个统一的定义,学者对于其定义也争执不休,利益相关者理论鼻祖弗里曼下了一个经典的广义定义:“一个组织里的利益相关者是可以影响到组织目标的实现或者受其实现影响的群体或个人。
”在弗里曼看来,利益相关者群体是在公司中存在利益或者具有索取权的群体,包括供应商、雇员、客户、股东、管理者以及当地社区等在内。
国美财务分析报告(3篇)
第1篇一、引言国美电器控股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国美”或“公司”)成立于1991年,是一家以家电零售为主,集电子商务、物流、售后服务于一体的综合性零售企业。
经过多年的发展,国美已成为中国家电零售行业的领军企业之一。
本报告将从国美的财务状况、盈利能力、偿债能力、运营能力、发展能力等方面进行深入分析,以期为投资者、管理层及相关部门提供决策参考。
二、财务状况分析1. 资产负债表分析(1)资产结构分析截至2022年12月31日,国美的总资产为XXX亿元,其中流动资产占比XXX%,非流动资产占比XXX%。
流动资产主要包括货币资金、应收账款、存货等,非流动资产主要包括固定资产、无形资产等。
(2)负债结构分析截至2022年12月31日,国美的总负债为XXX亿元,其中流动负债占比XXX%,非流动负债占比XXX%。
流动负债主要包括短期借款、应付账款等,非流动负债主要包括长期借款、长期应付款等。
2. 利润表分析(1)营业收入分析近年来,国美的营业收入呈现稳步增长的趋势。
2022年,公司营业收入达到XXX 亿元,同比增长XXX%。
营业收入增长的主要原因是市场份额的扩大和业务多元化的发展。
(2)营业成本分析2022年,国美的营业成本为XXX亿元,同比增长XXX%。
营业成本的增长主要受到原材料价格上涨、人力成本上升等因素的影响。
(3)利润分析2022年,国美的净利润为XXX亿元,同比增长XXX%。
净利润的增长主要得益于营业收入增长和成本控制。
三、盈利能力分析1. 盈利能力指标分析(1)毛利率分析2022年,国美的毛利率为XXX%,较上年同期提高XXX个百分点。
毛利率的提高主要得益于产品结构的优化和成本控制。
(2)净利率分析2022年,国美的净利率为XXX%,较上年同期提高XXX个百分点。
净利率的提高主要得益于营业收入增长和成本控制。
2. 盈利能力趋势分析从近几年的财务数据来看,国美的盈利能力呈现持续提升的趋势。
这表明公司在市场竞争中具有较强的竞争优势。
国美电器案例分析-股权结构变动、控制权争夺与公司治理
股权结构变动、控制权争夺与公司治理——以国美电器为例一、案例背景简介随着中国市场化的发展,中国家族企业普遍面临着治理方面转型的重要时期。
家族权威的延续存在这局限性,权威的重塑面临现实的考验。
与此同时,企业面临大股东侵蚀小股东行为的严峻挑战,家族企业的发展逐渐进入人们的视野。
随着民营企业上市,一系列的融资、收购、引进战略投资者等举措是公司扩大规模、提高经营业绩的前提,公司资本扩张必然会导致股权被稀释,形成分散的股权结构。
在这种情况下,单个股东获得的控制权收益更高,可以以更少的股权动用更多的属于其他股东的经济资源,因此股权分散的民营企业便出现许多控制权的争夺战。
国美电器,中国内地最大的家电零售连锁企业之一。
自 1987年成立以来,在其创始人黄光裕的领导下,迅速发展扩张。
2006年收购永乐,原永乐总裁兼董事陈晓出任国美CEO。
2008年黄光裕入狱并于2009年1月正式辞职,陈晓出任董事局主席。
陈晓上任后签订董事绑定条款引入贝恩资本,并推出“管理层股权激励计划”,这一系列行为引起了黄光裕的不满,黄光裕在 2010年5月的国美股东周年大会上就12项决议投了5项否决票,使得股东大会未能通过贝恩资本提出的三位董事人选。
但陈晓主导的董事会于当晚重新任命了这三名贝恩董事。
同年8月黄光裕要求召开临时股东大会,撤销陈晓等多名高管职务,黄陈控制权之争公开化。
2011年3月陈晓辞去国美董事会主席及执行董事职务,由张大中接任,至此国美控制权之争告一段落。
二、从国美股权争夺探究股权结构变动对公司治理的影响股权结构是公司治理结构的基础,股权结构的特征决定公司控制权的分布,因此股权结构的变动与公司治理密切相关。
其中,大股东股权的变动对公司治理的影响尤为重要。
(一)股权结构对控制权的影响股权结构反映的是企业所有者即股东之间所有权的安排。
企业剩余控制权和剩余索取权是所有权的实质,而所有者类型及出资比例的不同将导致不同的股权结构。
股权结构有三种类型:一是股权高度集中,绝对控股股东一般拥有50%以上的股份;二是公司拥有较大的相对控股股东,同时还有其他大股东;三是股权高度分散,所有权与经营权基本完全分离、单个股东持有10%以下的股份。
国美之争案件分析
3、5.11事1日,股东周年大会上,大股东黄光裕突然发 难,投票否决5项决议包括贝恩资本三人成为执行董事。在部分 机构投资者缺席,投票率只有62.5%的情况下,拥有33.98%的 股权的大股东最后的否决票也只占54.65%,这意味着当时还没 有任何机构和公众股东支持大股东。此外,大股东也否决了向 董事会增发授权的普通决议,这也显示出大股东对国美电器董 事会的不满。 当晚,国美电器召开董事会,执行董事一致否决了股东投 票,重新委任贝恩的三名前任董事加入国美董事会,意味着大 股东彻底失去对董事会的控制权。 4、股权激励方案PK,董事会与管理层齐心 2009年7月,国美推出对全国总监级以上核心骨干105名 高管团队的期权激励方案的实施,黄光裕得知期权激励方案后, 再次表现出了对董事会的不满,并要求董事会采取措施,取消 期权激励,但他的意见再次没有被采纳。这一股权激励,并非 仅仅针对董事会成员,共计惠及了国美各级高管105人。就客 观效果而言,通过这一计划,陈晓不仅完成了国美电器董事会 内部的利益捆绑,亦实现了董事会与管理层的“连横”。
国美电器控股有限公司基本情况
国美电器(GOME,以下简称国美)是中国的一 家连锁型家电销售企业,2009年入选中国世界纪录 协会中国最大的家电零售连锁企业。国美电器控股 有限公司2004年6月在香港联交所成功借壳“京华自 动”上市,公司注册地为百慕大。香港地区的公司 治理结构受英国公司法律体系影响,根据联交所 《企业管治常规守则》的要求,国美的公司治理结 构采用英美模式的单层委员制,即由股东大会选举 董事会,不设监事会,由其管理公司财产、选聘经 营管理层,负责公司的各种日常经营的重大决策并 对股东大会负责
2、改股权结构,减少黄光裕持股比例
2009年6月,贝恩最终入局。虽然,贝恩目前仅持有国美电器 10.8%的股权(债转股之后),对黄光裕的持股比例摊薄有限。但事 实上,陈晓当时力主引入的一家投资机构,一度希望持股25%,但最 终因黄光裕反对而放弃。但一向以拥有绝对的控股权为先决条件的贝 恩资本也通过绑定陈晓实现了对于公司的部分控制。此时,公司董事 会在经营管理上去“创始人”化的做法合理与否?
国美财务分析报告(3篇)
第1篇一、引言国美电器控股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国美”或“公司”)成立于1987年,是中国领先的消费电子产品零售商之一。
自成立以来,国美凭借其独特的经营模式和强大的供应链优势,迅速成长为家电零售行业的领军企业。
本报告将对国美的财务状况进行分析,旨在全面了解其经营成果、财务风险和未来发展潜力。
二、公司概况1. 行业背景随着我国经济的持续增长,居民消费水平不断提高,家电零售行业市场规模不断扩大。
近年来,线上零售和线下零售融合发展成为行业趋势,国美作为传统家电零售企业,积极转型升级,拓展线上业务,提高市场竞争力。
2. 公司业务国美主要从事家电、消费电子产品、日用品等商品的零售业务,同时提供家电安装、维修、回收等服务。
公司业务覆盖全国,拥有数千家门店,是消费者购买家电的首选零售商之一。
三、财务分析1. 盈利能力分析(1)毛利率分析近年来,国美的毛利率波动较大。
2019年,公司毛利率为14.75%,较2018年下降1.26个百分点。
这主要由于市场竞争加剧,同行业企业纷纷降价促销,导致公司产品售价下降。
然而,国美在成本控制方面表现较好,毛利率降幅相对较小。
(2)净利率分析2019年,国美净利率为1.38%,较2018年下降0.28个百分点。
净利率下降的主要原因是销售费用和财务费用上升。
随着公司业务扩张,销售费用和财务费用相应增加,导致净利率下降。
2. 运营能力分析(1)应收账款周转率2019年,国美应收账款周转率为9.98次,较2018年下降1.28次。
这表明公司应收账款回收速度较慢,存在一定的坏账风险。
(2)存货周转率2019年,国美存货周转率为3.32次,较2018年下降0.28次。
存货周转率下降说明公司存货管理能力有所下降,可能导致库存积压。
3. 偿债能力分析(1)流动比率2019年,国美流动比率为1.15,较2018年下降0.03。
流动比率下降表明公司短期偿债能力有所减弱。
(2)资产负债率2019年,国美资产负债率为60.23%,较2018年上升1.01个百分点。
国美之争案例研究
公司战略发展应注重培育核心竞争力,通过 创新、品牌建设、人才培养等方面提升公司 的竞争优势。
05
国美之争的未来展望
国美公司的未来发展
国美公司将继续优化供应链管理,提高运营效率,以应 对激烈的市场竞争。
国美将寻求与更多品牌和厂商的战略合作,以丰富产品 线和提升市场竞争力。
国美将加大技术投入,推动线上线下融合,提升用户体 验和客户满意度。
股东权利保护
公司治理结构的完善需要保护股东权利,确保股东能够参与公司决 策,并对公司管理层进行监督。
信息披露透明度
公司治理结构要求信息披露透明度,及时、准确、完整地披露公司信 息,有助于投资者做出正确的投资决策。
控制权争夺的危害
损害公司利益
控制权争夺往往导致公司内部混 乱,管理层精力分散,无法专注 于公司经营和发展,从而损害公 司利益。
股东支持
在国美之争中,机构投资者和中小股东对陈晓的支持成为 关键因素,陈晓通过争取股东支持来对抗黄光裕家族的挑 战。
事件结果
陈晓离任
2011年,陈晓从国美电器主席和首席执行官的职位上离任,由张 大中接任。
黄光裕家族重掌大权
黄光裕家族在国美之争中最终取得了胜利,重新掌握了国美的控制 权。
公司治理改革
03
国美之争的深层原因分 析
公司治理结构问题
董事会决策效率低下
国美董事会成员构成复杂,各方利益 诉求不同,导致决策效率低下,影响 公司正常运营。
股东权利与利益冲突
大股东与中小股东之间存在利益冲突, 大股东可能利用控制权谋取私利,损 害中小股东的利益。
控制权争夺问题
家族企业传承问题
国美作为家族企业,在创始人家族成员与职业经理人之间存在控制权争夺,双方对于企业未来的发展 方向和管理模式存在分歧。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简述:国美之争的起因是,在贝恩三股东是否继续担任董事一事上,黄光裕持反对态度。
由2008年黄光裕控制的两家控股公司,投票反对贝恩的三维股东连任国美董事。
但董事会一致同意推翻股东大会结果,重新任命竺稼、雷彦、王励弘三人继续担任董事。
随后黄光裕要求召开临时股东大会,撤销陈晓董事局主席职务,撤销国美现任副总裁孙一丁执行董事职务。
至此,黄光裕与国美电器现任管理层的矛盾大白天下。
8月5日,国美电器宣布将对公司间接持股股东及前任执行董事黄光裕进行法律起诉,针对其于2008年1月及2月前后回购公司股份,违反公司董事的信托责任及信任的行为寻求赔偿,对黄光裕的行为进行反击。
而黄光裕方面则呼吁投资者支持重组董事局。
在9月28日的股东大会上,黄光裕方面提出的5项议案中,除第四项议案即取消一般授权得以通过外,罢免陈晓等其他4项议案均未通过。
有的人认为这次国美之争是陈晓赢了,而有一部分人则认为是黄光裕赢了。
两派各执己见,当然也有保持中立的人,更多的是看“热闹”的人。
许多媒体认为国美之争是控制权之争,陈晓的董事会主席之位得到保全,拥有执掌大权,是最大的赢家。
其实,一个公司的控制权,不在股份,不在高层团队,而在于公司的文化氛围,在于一个个业务现场的员工,在于公司的一个个利益相关者。
谁能够走进关键利益相关者的心里,谁就控制了公司。
这次国美之争,几乎挑战了所有人的想象力和忍耐力,从公关战、心理战到真刀实枪、欲擒故纵的拉票战,虚虚实实,真真假假。
不管是谁输谁赢,利益相关者都站在深受影响的角色。
一、小股东的利益到底谁来保护?经理人对一个人(如大股东或创业者)还是对全体股东忠诚?国美作为一家上市公司后,大股东与小股东的唯一区别就是股份多少,但在权益保护上并无差别,并非唯大股东意志,而必须做均衡考量。
国美之争中,小股东的选择会对于陈黄有重大影响。
对于国美的小股东而言,这是一个艰难的选择题:一边是创始人黄光裕,曾经带领国美电器走到巅峰;一边是临危受命的陈晓,曾经将国美电器从危机中带领到现在。
有知名的财经评论家提出一种奇特逻辑:如果我是小股东,如果我拿不准谁更好,那么我宁愿选一个可以随时被董事会拿下的人,而不是一个永远扳不倒的太上皇,这样至少我们能够保留纠错的机会。
这逻辑是典型的文字游戏。
同样的文字游戏可以举很多:既然这个人能随时被董事会拿下,那么我应该重点考虑的是这个太上皇倒了对我更有利,还是不倒对我更有利;我是把我的钱交给当铺一个随时准备走人的甩手掌柜打理比较靠谱,还是交给跑得了和尚跑不了庙的当铺老板比较放心?一位小股东说:“我在为我的利益拉票。
谁能把国美经营好?是精细化管理还是扩张?我想我们讨论一年这个问题也解决不了,但是有一个问题可以解决,到底国美的权益是谁的?”小股东的利益到底与大股东更一致,还是与职业经理人更一致?答案是显而易见的:当“内部人控制”发生时,大小股东都是“弱势群体”,大股东和小股东的收益损失比至少是一样的。
而小股东可以随时撤退,创始大股东则往往视公司为自己的身家性命而难以割舍。
在做好公司这一点上,大股东显然比职业经理人更具有利益驱动,得了势的职业经理人可以不受约束的给自己涨工资、分股权,还可能贱卖公司资产,公司好不好关系不到他自己的身家,大不了走人。
“贝恩会撤出去投其他项目,陈晓可以换工作,而国美是黄光裕一辈子的标签。
结果表明:83%独立股东支持陈晓,“这意味着独立股东对现任管理层的管理能力、业绩表现以及未来发展战略是认可的。
”这样更有利于国美健康发展一、员工利益在员工方面,黄光裕对管理层的压力极大。
国美的一位高管说,他的办公室里面基本上都是方便面,而自己除了职业装甚至没有其他的休闲服;而国美对员工的激励也倾向于“负激励”,很多员工干不好就有被罚钱的危险。
黄光裕对细节也要求颇高,国美有规定在柜台付款的顾客排队等候人数不得超过6名,如果超过了店长就要想办法尽快解决。
正是国美的这种“野蛮生长”使得国美能够在短时间内迅速扩张。
然而国美之争对于员工的工作生活造成了一定的影响。
一些人选择了离开,一位刚刚离开国美的人士称:黄老板出事后国美内部就没稳定过,刚刚好转。
两位老板这样斗,短期对国美都会有很大影响。
这在国美内部已经引起了一些混乱,人心思动,很多中层员工尤其是工作经验在5年左右的管理人员,都成为京东商城、苏宁等竞争对手的挖角对象。
三、高层管理人员:高管誓言与陈晓“共进退”如果说企业家是电影制片人的话,经理人就是导演。
对电影的艺术创作绝不仅仅是导演在简单的雇佣关系下付出劳动、取得报酬的手段,更是导演的艺术观点的表达渠道。
经理人员与企业主之间的关系就是企业的保姆与生母之间的关系。
但在黄光裕看来,陈晓的一系列行动已经超越了其作为经理人的行为边界,羽翼渐丰的陈晓已经违背了大股东的信托责任。
“股权激励机制既是高管们的盛宴,也是上市公司的盛宴,更是投资者的盛宴。
这是一个多赢的事情。
”一家上市公司高管这样告诉记者。
在国美事件中,股权激励成了控制权之争的导火索,陈晓的股权激励计划虽然在一定程度上对股东们进行了“金手铐”般的笼络,但同时引起了一些股东和普通员工的质疑。
中小股民担心,实施股权激励可能会引发道德风险,使自身利益受到损害。
而普通员工则表示目前推行的股权计划过小,影响了企业管理层其他成员以及普通员工的团队凝聚力和集体士气,容易造成“激活一个抑制一群”的恶果。
四、消费者:国美内斗影响市民购物选择消费者担心售后服务一位国美的老客户对记者说,他家里的电器大多数都是在国美购买的,但是在去年的时候,他变成了国美竞争对手苏宁的顾客。
因为搬家,他需要买一台新电视,但是他发现同一款电视机,苏宁要比国美便宜了好几百块钱。
如果跟京东商城或者新蛋网这样的渠道相比,价格差距就更大了。
国美的此番内斗,使得消费者对国美的品牌信心受到了极大的影响,并直接影响到了国美的销售业绩。
记者调查发现,国美高层内斗令消费者对国美的品牌信任度大受影响。
在北京苏宁、大中、国美多家门店,记者随机采访了30位消费者,结果有80%的人表示这件事影响了他们对国美的信心。
只有20%的消费者表示国美的管理权争夺和自己消费没有关系,认为连锁卖场的服务都还可以,就是看谁的东西便宜、性价比合适。
记者的随机调查还显示,因为信心受损,原来准备在国美购买家电后转而选择苏宁的消费者占了30%。
消费者胡先生对记者表示,从媒体上看到国美可能分裂,担心分裂后的国美能不能对此前的服务承诺都予以兑现,而且也不知道哪些门店属于陈晓主导的,哪些属于黄光裕私人的,没法选择,所以最后索性在苏宁买了,反正双方的售价都差不多,还能规避风险。
消费者信心受损波及销售:国美高层内斗对消费者信心的影响直接波及了国美的门店销售,这在今年“史上最长十一黄金周”期间表现非常明显。
10月10日,记者分别从北京国美、大中了解到,二者销售同比分别增长45%和87%,而北京苏宁同比增长则达到了100%。
在今年的十一黄金周当中,苏宁保持了与去年相同的增长速度,而国美的销售增长有所放缓。
东南商报网上发起了一次有关“国美控制权事件的问卷调查”,短短几个小时时间吸引了众多网友参与。
对于“有没有听说过国美陈晓黄光裕对决的事情?”问题,选择“听说过”的网友占90.57%。
“若国美内斗继续,作为消费者,你最担心的是什么?”这个问题的调查结果中选择“担心产品质量”的占12.5%,选择“担心售后服务”的占87.5%,选择“不担心”的网友为零。
五、供货商态度:“晴雨”各异“黄光裕事件”后,部分供货商和国美合作呈反复态势。
该人士认为,态度反复供货商并未打算放弃国美合作,供货商都明白保留国美、苏宁两家连锁巨头相互制约的效果。
各大供货商与国美合作都谨慎化黄光裕案被暴露后,部分供应商已经停止向国美供货,并在抓紧讨要所欠货款。
在彩电行业,除了少量厂家还在适当供货之外,其他厂商都已经基本不再向国美发货也有供应商表示,国美的渠道优势巨大,一旦停止向国美供货,产品渠道将面临很大的问题,厂商受到的损失也很大。
另外,国美在结清货款之前,一般都会要求供应商先把一定量的货物送到国美,这也是一些厂商仍然向国美供货的重要原因。
国美进入后黄光裕时代陈晓软化与供货商关系黄光裕时代的国美对于供应商而言非常强势,而且没有任何讨价还价的余地。
而在陈晓上台之后,陈晓开始缓和与供应商之间的关系,在价格和供货方面都开始“讨好”供应商。
但供应商的想法是非常理性的,只有国美具备强大的市场攻击力,他们的产品才会有一个好的流量和好的市场份额。
创维集团副总裁、创维集团彩电事业本部总裁杨文东就说:“这场战争谁都不会赢,只有国美会输。
”经历这场家电连锁动荡的供货商们,面临行业新格局,正寻求与渠道的“新平衡”,尝试强化连锁外的低成本渠道。
一直以来,国美和苏宁的寡头垄断竞争,构成了家电企业与终端强势渠道谈判的砝码。
如果国美式微而苏宁独大,显然并非供应商乐见之情形。
说的更为直白,对于大多数供应商来说,国美一把手是谁并不最重要,厂家关心的是销量和利润,只要国美在资金链和销售方面没有出现问题,供应商还会和国美紧密合作。
“国美能够继续存在,有利于维持整个家电产业链的均衡。
”结语:经历了这次内斗风波,大股东与管理层之间的矛盾日益激化。
公司内人心惶惶,不知道哪一方会赢,应该支持哪一方。
工作效率降低,使公司的利益也相对受到损害。
而且争斗之后,肯定会有财力、物力以及人力上的损耗,要花费时间来恢复元气。
这样的话,竞争者就会马上追赶上来,夺取市场。
就在国美经营战略转变期间,此前一直稳扎稳打的苏宁借机大举扩张,目前来看,苏宁无论是在门店规模还是市场多层次开拓方面均超过国美,而这两项指标恰恰是家电连锁企业未来能否告诉发展的基石。
不仅如此,就在国美内耗之际,苏宁加大了市场开发力度,率先进入三、四级市场。
苏宁在缺少了国美在经营网点方面“阻击”后,公司今年1至6月新进地级以上城市14个,新开传统店(常规店)98家,精品店4家,县镇店47家,共置换/关闭连锁店15家,净增加连锁店高达134家,至此,苏宁在中国内地和香港地区、日本市场共拥有连锁店1101家,数量规模上已远超国美上市门店。
与此同时,苏宁今年9月中旬还曾高调宣布到今年年末还将新开门店150家,扩组改造店面180家。
由此可见,国美之争已经严重损害了利益相关者的利益。
国美大股东与管理层之间的斗争中,黄光裕是为了自己的利益,陈晓是为了所有股东的利益。
而他们都忽视了员工和其他利益相关者的利益。
国美控股权之争使公司经营偏离了正轨,股价受到压迫,损害了利益相关者的切身利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