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动生物化学论文
运动生物化学论文:基于乳酸与运动之间的关系探究
运动生物化学论文:基于乳酸与运动之间的关系探究乳酸作为高中阶段有机化学中的重要知识, 是考试的重点内容之一, 随着其自身产生和代谢的途径的特点, 使其与生物化学、运动学、运动医学等诸多领域之间有着密切的关联, 尤其乳酸在运动领域的研究极为广泛, 也有诸多的文献和研究表明运动时的血乳酸水平和运动之间有着密切的关系。
1、乳酸的产生和代谢1.1、乳酸的产生乳酸产生的主要条件为机体组织细胞在某一时间段内无法获得足够的氧含量, 或者是机体内的氧在短时间内无法得到快速的处理, 在这种情况下, 乳酸就会大量的堆积, 这主要是由于短时间内机体内大量的丙酮酸蓄积, 无法被丙酮酸脱氢酶转化成为乙酰辅酶A, 从而在机体内产生大量的乳酸[1]。
图1为乳酸在体内的产生途径。
如图1所示, 可以看出乳酸产生的主要途径有两种:为糖酵解过程产生的乳酸, 所谓的糖酵解即为葡萄糖分解形成两个分子的丙酮酸与能量的过程, 主要过程为先由葡萄糖分解为丙酮酸, 后在无氧的条件下丙酮酸被还原为乳酸;另外一种途径为非糖化合物转化成葡萄糖和糖原的糖异生作用。
1.2、乳酸的代谢体内乳酸的代谢过程主要包括如下几点:其一, 糖酵解过程中的第一步是葡萄糖分解成丙酮酸, 而第二步分为有氧和无氧两种途径, 无氧下生成乳酸, 有氧时生成水和二氧化碳, 因而在氧气充足的情况下, 机体的组织细胞、骨骼肌和心肌等可以摄取血液中的乳酸成分, 在乳酸脱氢酶的作用下还原成丙酮酸, 然后再次进行有氧状态下的糖酵解的第二步, 生成水和二氧化碳, 该过程中充分的释放了乳酸中的能量[2];其二, 由图1可知, 糖异生过程是一个可逆的过程, 即乳酸既可以作为糖异生的产物, 也可以作为糖异生的原料, 即当乳酸在机体和血液中大量积累的时候, 使得肝脏内的糖异生作用开始发挥作用, 先是由乳酸糖异生成葡萄糖供给机体运动所需, 再由生成的葡萄糖合成糖原, 以备细胞的糖原储备, 与此同时通过对氢离子的需要来调节人体的酸碱平衡;其三, 机体内的乳酸还可以通过丙酮酸和乙酰辅酶A途径合成脂肪酸、胆固醇、酮体和乙酸等物质, 也可以通过氨基转换作用生成丙氨酸[2];最后, 机体内的极少量乳酸也可以通过尿液和汗液排除。
体育教育专业运动生物化学教学探讨
2教 学 方 法
针 对 运 动 生 物 化 学 教 学 现 状 , 何 提 如 高 学 生 的 学 习 兴 趣 , 发 学 习 的 积 极 主 动 激 性 , 正 对 理 论 课 学 习 态度 , 及 怎 样 提 高 纠 以 课 堂 效 率 , 高 学 生 分 析 问题 解 决 问题 的 提 能 力 , 每 位 运 动 生 物 化 学 教 师 应 当 探 讨 是
随 着 竞 技 体 育 与 全 民 健 身 科 学 化 水 平 的 提 高 , 动 生 物 化 学 逐 渐 渗 入 体 育 及 健 身 教 运 育的各领域。 因此 , 育 教 育 专 业 的 学 生 只 体
有 掌 握 运 动 生 物 化 学 基 础理 论 知 识 及 基 本 实验技能, 能成为厚基础、 才 高素 质的 复合 型 体 育 专 门 人 才 。 作 为 运 动 生 物 化 学 课 而 程 的 教 师 必须 不断 的对 课 程 进 行 改 革 和 完 善 , 能帮助学生成才 。 才
1 运 动 生 物 化 学 教 学 现 状 分 析
体 育 教 育 专 业 学 生 大 多 理 科 基 础 不 够 扎 实 , 之 运 动 生 物 化 学 课 程 本 身 较 为 抽 加 象 , 给 学 习 造 成 了一 定 难 度 。 时 , 育 这 同 体 教 育 专 业 学 生 一 般 对 术 科 比 较 重 视 和 喜 爱 , 对 理 论 课 缺 乏 兴 趣 , 得理 论 课 枯 燥 而 觉 乏 味 而且 难 度 较 大 , 此 , 生 学 习的 积 极 因 学 主 动 性 较 差 。 之 运 动 生 物 化 学 课 学 时 数 加 少 , 统 的 教 学 模 式 往 往是 满堂 灌 , 学 生 传 对 的 主 观 能 动 性 调 动 差 , 挫 伤 学 生 的 学 习 易 积极 性 , 得 课 堂 效率 低 , 生 课 后 也 不 愿 使 学 花 时 间 去 学 习 , 到 考 试 前 才 突 击 死 记 硬 直 背, 成考试 分数普遍较 低 , 及格率高 , 造 不 同时 解 决 问题 分 析 问题 能 力 差 。
运动生物化学概论
运动生物化学概论当我们投身于运动的世界,无论是在操场上尽情奔跑,在健身房中挥汗如雨,还是在球场上激烈角逐,身体内部都在发生着一系列复杂而神奇的化学变化。
这些化学变化不仅影响着我们的运动表现,还与我们的健康和体能息息相关。
这就是运动生物化学所研究的领域,它为我们揭示了运动与身体化学反应之间的紧密联系。
运动生物化学,简单来说,就是研究运动过程中身体内化学物质的变化以及这些变化对运动能力和健康的影响。
它涵盖了多个层面的内容,从细胞内的能量代谢,到肌肉的收缩机制,再到营养物质的摄取和利用等等。
让我们首先来了解一下运动中的能量供应。
在运动时,身体需要能量来驱动肌肉的收缩和各种生理活动。
而能量的来源主要有三种:磷酸原系统、糖酵解系统和有氧氧化系统。
磷酸原系统是短时间、高强度运动的主要能量来源,比如短跑、举重等项目。
它就像一个快速反应部队,能够在瞬间提供大量的能量,但持续时间很短。
这个系统主要依赖于肌肉中的磷酸肌酸,当磷酸肌酸分解时,会迅速释放出能量,使肌肉能够在极短的时间内发挥出最大的力量。
糖酵解系统则在持续时间稍长、强度较大的运动中发挥作用,比如400 米跑、800 米跑。
在这个过程中,肌肉中的糖原被分解为乳酸,同时产生能量。
虽然糖酵解系统能够相对快速地提供能量,但由于乳酸的堆积,容易导致肌肉疲劳。
有氧氧化系统则是长时间、低强度运动的主要供能方式,比如长跑、游泳等。
在有氧条件下,糖、脂肪和蛋白质被彻底氧化分解,产生大量的能量。
这个系统的优点是能够持续供应能量,并且不会产生像乳酸那样导致疲劳的物质。
除了能量供应,运动还会对身体内的物质代谢产生影响。
比如,运动可以促进脂肪的分解和代谢。
当我们进行有氧运动时,脂肪被分解为脂肪酸和甘油,然后进入细胞内的线粒体进行氧化分解,为身体提供能量。
这也是为什么有氧运动被认为是减肥的有效方式之一。
同时,运动也会影响蛋白质的代谢。
在运动过程中,肌肉中的蛋白质会发生一定程度的分解和合成。
运动生物化学对科学训练的作用-运动生物力学论文-体育论文
运动生物化学对科学训练的作用-运动生物力学论文-体育论文——文章均为WORD文档,下载后可直接编辑使用亦可打印——随着2008年奥运会我国金牌大丰收,科技奥运不再是一句口号,已融入广大教练员和运动员的血液中可以说,奥运会的每一枚金牌,不仅凝聚着运动员的辛勤汗水,也凝聚着教练员的心血和科研人员的研究成果在运动训练中,运动生物化学越来越显示其前所未有的应用价值和潜力运动选材、训练计划的制订与修改、负荷强度和量的客观评定、运动性疲劳的诊断与预防、运动员的合理营养等,都与运动生物化学密切相关。
可见,运动生物化学已成为运动训练中必不可少的基础知识,也是体育教练员必须熟练掌握的一门重要学科、一、科学训练与运动生物化学。
人体由水、糖、脂肪、蛋白质、维生素、核酸、矿物质等组成不同的人,其组成比例不同;不同的生命阶段,各物质的组成比例也不同如刚出生的婴儿,水分含量较多,故其皮肤呈现水灵灵的状态;而成年人水分含量较少,皮肤质量较婴儿差,月_年纪越大皱纹越多;青春发育期的少年性激素分泌增多,故肌肉发达研究人体生长、发育、衰老、过程中水、糖、蛋白质、脂肪等的变化及其规律的学科,就是生物化学。
人体从安静状态进入运动状态,身体的组成成分会发生相应变化。
运动时,肌肉不断收缩、舒张,需要大量的能量肌肉收缩的最直接月_唯一的能量来源是三磷酸腺普(A丁尸),由于A丁尸含量很少,只能供给0.5一0.8s最大强度的运动,所以,只能靠磷酸肌酸(CP)的转化和糖、蛋白质、脂肪等的氧化分解生成能量、人体内的维生素、酶、微量元素等也参与物质代谢,当进行100m跑时,八丁P-C尸被大量动员,糖也参与无氧代谢辅助供能。
研究运动时人体化学组成的变化及其规律,特别是能量代谢规律的学科,就是运动生物化学不同运动,由于项目特点、强度、运动量不同,人体的物质代谢和能量代谢也不同通过运动生物化学的原理,可了解训练的本质和原理,教练员作为运动训练的主导者和实施者,可运用运动生物化学的原理科学指导运动训练,最大限度地挖掘运动员的潜力,提高运动成绩〕接受运动刺激后,人体状态从平衡转为不平衡;运动停止后,机体经过恢复又达到平衡状态。
从运动生物化学角度分析足球运动员的营养需求
从运动生物化学角度分析足球运动员的营养需求
任正一项综合的大型团体 运动项目,足球运动项目的特点,导致 其足球运动员在运动过程中身体化学物 质的变化不同,其需求的能量与营养物 质也不相同,本文通过资料法、文献综 述法对其足球运动员的生物化学变化的 角度进一步分析足球运动员的营养需求 的 特 点, 从 运 动 特 点、 生 理 代 谢 方 式、 运动能量供能系统模式等方面老对足球 运动员的营养需求进行相关的分析。
关 键 词: 足 球 运 动 员; 营 养 需 求; 供能系统
运动生物化学学科现如今早已经深 入利用到各专项的运动之中了,特别是 在运动训练之中依靠运动员的生物化学 指标来合理的进行训练安排,然而在足 球运动员的训练之中也利用的比较多, 但训练只是其中之一,足球运动项目比 较复杂,足球运动员跑动方式和节奏都 不是单一规律的,一场足球比赛 90 分 钟, 平 均 每 个 足 球 运 动 员 则 需 要 跑 动 9000 多米,接近一万米的跑动距离,其 中足球运动员在场上的跑动方式的各供 能系统和方式也不相同,所需的能量也 就不同,所以只靠平时的训练是远远不 够的,还需要利用足球运动员运动时生 物化学的各项指标的变化规律来做好足 球运动员的营养物质的需求的供给,提 前完善足球运动员的能量储备,使足球 运动员消耗能量时有完善的能量储备为 其提供,这就需要从足球运动员的平时 饮食的补充,平时生活饮食上进行相对 性的营养物质的补充,根据足球运动员 的运动方式和特点,对其所需要营养物 质作出分析,更加有利于专业的足球运 动员的训练和比赛,从而提高足球运动 员的训练效率和比赛成绩。 一、足球运动员运动消耗与需求中生 物化学的重要性
( 一 ) 加强对教练员和足球运动员的 营养意识的思想教育,使其重视足球运 动员的营养需求,加强运动员营养学的 知识教育。
运动生物化学论文血液兴奋剂的生物化学分析及研究
血液兴奋剂的生物化学分析及研究系别:体育系学科专业:体育教育姓名:李智指导教师:马春伟(老师)学院二零一一年摘要:当今,运动员借助兴奋剂提高运动成绩的例子屡见不鲜,尤其1988 年汉城奥运会,加拿大短跑优秀选手本·约翰逊被查出服用促合成代谢类固醇,剥夺了到手的金牌,并取消参赛权两年。
现代新闻媒介手段将这一丑闻传向世界每个角落,倾刻之间,兴奋剂又成为全世界各阶层男女老少谈论的热门话题。
尽管人们对兴奋剂这一字眼并不陌生了,然而 ,包括我们体育圈内的人,每每议论起来,也是知其然不知所以然。
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赛场背后对兴奋剂的研制水平不断提高,其招数五花八门,为使教练员与运动员了解有关这方面的知识,有必要介绍与探讨其中的问题,认清它的实质,以利于体育运动健康发展。
本文将以血液兴奋剂为例,阐述它与运动员的关系。
关键词:血液兴奋剂;血红蛋白;化学分析;前言 (3)1.兴奋剂的概念与运动员选择兴奋剂的原因 (4)1.1兴奋剂的概念 (4)1.2 运动员选择兴奋剂的原因 (4)1.2.1提高成绩和功利心驱动 (4)1.2.2道德自制力缺乏 (4)1.2.3“吃亏”理论的驱使 (4)1.2.4侥幸心理 (5)1.2.5对其危害性认识不足 (5)1.2.6恐惧失败 (5)1.2.7其他因素影响 (5)2.血液兴奋剂的概念与血液兴奋剂的化学分析工作原理 (6)2.1血液兴奋剂的概念 (6)2.2血液兴奋剂的化学分析工作原理 (6)3.血液兴奋剂的使用方法和使用效果 (7)3.1血液兴奋剂的使用方法 (7)3.1.1抽血 (7)3.1.2分离 (8)3.1.3储存 (8)3.1.4输血 (8)3.2血液兴奋剂的使用效果 (9)4.血液兴奋剂的禁止与检查 (9)5.使用血液兴奋剂的危害 (10)5.1疾病危害 (10)5.2心理危害 (10)5.3道德危害 (10)5.4科学训练的危害 (10)5.5社会危害 (11)6.总结 (11)7.建议 (11)致谢 (12)参考文献 (12)前言长期以来, 运动员服用兴奋剂已经成为世界各国均无法回避的困扰当代竞技体育发展的严重问题, 运动员在名誉、金钱地位的巨人诱惑下,不顾体育道德, 不惜以自己的生命为代价铤而走险, 通过使用兴奋剂来提高自己的成绩, 骗取金牌, 从而获得此金牌带来的一切利益。
运动生物化学论文
运动生物化学论文关于运动生物化学论文当前,各高校体育院系对运动生物化学课程的教学时数进行了调整,减少了运动生物化学的理论课时,对教材内容也进行了压缩,在这种背景下,势必也要对运动生物化学考试进行改革与探索,传统的运动生物化学考试形式单一,成绩构成略显呆板,面对大容量的教学内容,仅靠期末的闭卷考试已不能体现新时代下学生学习的要求,对学生的积极性和创新性带来一定的负面影响,与创新时代下素质教育格格不入,且考试内容仅局限于教材,无法拓展学生的知识面,与中小学时代的应试教育大同小异,而运动生物化学是一门运动实践性很强的课程,这样做的后果无疑割裂了理论与实践间的联系,对学生实际操作能力和生物化学意识的培养不利,且此种僵化的考试模式在当前许多高校体育院系中比较普遍,因此,对运动生物化学考试改革的内容与途径进行探讨,以促进运动生物化学在高校体育院系中的发展。
通过运动生物化学课程的学习来拓宽体育院系学生的知识面,进一步深化改革运动生物化学的教学模式,以培养学生的创新性思维,增强学生的实践能力,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已成为当前各高校体育院系的重要责任之一。
但检查学生对运动生物化学知识的掌握情况,仍离不开考试,考试作为一种传统的检验手段,可了解学生某个阶段学习的效果和对所学知识的理解情况,据此可知,考试仍在老师与学生间起重要作用,有着不容忽视的地位,但选择怎样的考试方法才能真正检验学生学习效果,提高学生学习生物化学的积极性,突出运动生物化学的学科特点等,这似乎是当前各高校体育院系面临的教育难题之一。
当前,各体育院系趋向于“典型知识点考试”,围绕教材中的典型知识点出题,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考核,此种考核方法不适合新时期下对高校体育教学发展的要求,不能满足当下素质教育时代大学生学习的期望,所以,对运动生物化学考试内容与方式进行改革已势在必行,因此,本文将从以下几方面对运动生物化学考试改革的内容与途径进行有益的探索。
1、运动生物化学考试内容的改革1、1考试成绩比例的优化以前,很多高校体育院系的运动生物化学成绩比例较为单一,期末成绩仅凭最后的运动生物化学考试试卷成绩,即只依靠笔试成绩对学生整学年的'学习情况进行评定,这存在严重的不合理性。
浅谈运动生物化学对运动训练的指导意义
浅谈运动生物化学对运动训练的指导意义作者:王哲来源:《体育时空·上半月》2015年第08期中图分类号:G804 文献标识:A 文章编号:1009-9328(2015)08-000-02摘要随着竞技水平的不断提高,科技水平的飞速发展,运动训练水平也不断提出更高的要求,运用各学科相关知识支撑运动训练是当今体育发展的重要手段,运用运动生物化学来指导运动员训练,机能监控,指导各专项的训练具有很重要的意义,目前,运动生化在各个项目的训练过程中都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
关键词运动生物化学运动训练指导意义一、前言运动生物化学属于生物化学的范畴,近些年来发展飞速,作为运动训练的重要指导学科,为高水平运动员的训练过程提供了重要的指导依据。
它是通过研究生物化学与体育运动的关系,来反映体育运动对人体各项生化指标的影响,并通过这些指标合理的指导运动训练的一门科学。
通过结合各种前沿科学研究手段,从深层次上对机体运动时身体的机能变化进行研究。
从而揭示运动过程中人体能量代谢、机能调节等规律。
目前在我国,运动生物化学指导着各项运动的训练过程,从科学的角度,对各项运动都有着很好的指导意义。
二、运动生物化学的发展现状(一)运动生物化学的发展过程上世纪20年代开始出现运动生物化学的相关研究。
1958年我国出现了运动生物化学的相关研究。
1955年《运动生物化学概论》的出版标志着运动生物化学作为一门独立学科的成立,一年以后的1956年我国也开设了运动生物化学课程,1960年冯炜权教授发表了我国第一本《运动生物化学》讲义。
伴随着研究水平的不断提高,一些新兴的研究技术与运动生化的结合使运动生物化学的发展如虎添翼,能够从更深层更高效的对运动员机体实施监控研究。
例如肌肉组织的针刺活检技术、同位素标记技术、生物物理研究技术、磁共振和电子自旋共振技术、分子生物学实验技术和电子计算机技术等。
有了这些技术作为研究基础,使运动生物化学的研究内容有了飞速的发展。
体育专业毕业论文运动生物化学分析中长跑时体内有机代谢变化规律
体育专业毕业论文运动生物化学分析中长跑时体内有机代谢变化规律体育专业毕业论文:运动生物化学分析中长跑时体内有机代谢变化规律引言:长跑是一项需要持续耐力和体能的运动项目,对参与者的有机代谢过程有着深远的影响。
本文旨在通过运动生物化学分析,探讨长跑过程中体内有机代谢的变化规律,为长跑运动员的训练和竞技提供科学依据。
1. 运动前的能量储备在长跑运动前,运动员需要通过饮食来储备足够的能量。
碳水化合物是主要的能量来源,而脂肪则是次要的能量来源。
运动员通常会选择高碳水化合物、适量蛋白质和低脂肪的饮食来满足能量需求。
此外,运动员还需要摄入足够的维生素和矿物质来保持身体的正常代谢功能。
2. 长跑过程中的能量供应长跑过程中,运动员的能量主要来自于体内储备的糖原和脂肪。
在开始跑步后的前几分钟内,肌肉组织会首先利用糖原作为能量来源。
这是因为糖原能够迅速分解为葡萄糖,供给肌肉组织进行运动所需的能量。
随着长跑时间的延长,体内的糖原储备会逐渐消耗殆尽,此时脂肪开始成为主要的能量来源。
脂肪的氧化过程比糖原要复杂,但是其能量密度更高,可以提供更长时间的持久能量。
3. 乳酸代谢与疲劳随着长跑的进行,乳酸在肌肉组织中逐渐积累。
乳酸的产生是由于糖原分解产生的葡萄糖在缺氧条件下无法完全氧化,而转化为乳酸。
乳酸的积累会导致肌肉酸化,从而引起疲劳感。
此时,运动员需要通过调整呼吸和心率来增加氧气供应,促进乳酸的代谢和排出。
长期训练可以提高乳酸的耐受性,减少疲劳感。
4. 长跑后的恢复过程长跑后,运动员的体内有机代谢会经历一系列恢复过程。
首先是糖原的再合成,即通过饮食摄入碳水化合物来恢复肌肉组织的能量储备。
其次是肌肉的修复和生长,需要摄入足够的蛋白质来促进肌肉纤维的重建。
此外,补充适量的水分和电解质也是恢复过程中的重要环节,以保持身体的正常代谢功能。
结论:通过运动生物化学分析,我们可以了解长跑过程中体内有机代谢的变化规律。
了解这些规律对于长跑运动员的训练和竞技具有重要意义。
运动生物化学1
运动生物化学1运动生物化学是一门研究运动与生物化学之间相互关系的学科,它旨在揭示运动过程中身体内部的化学变化以及这些变化对运动能力和健康的影响。
对于运动员、健身爱好者以及关注健康的人们来说,了解运动生物化学的知识具有重要的意义。
在我们的身体中,运动引发了一系列复杂而精妙的生物化学过程。
当我们开始运动时,身体的能量代谢系统迅速启动。
首先是磷酸原系统,它能在短时间内提供高强度的能量,但持续时间很短。
接着是糖酵解系统,它可以在氧气供应不足的情况下产生能量,但会产生乳酸等代谢产物。
而在长时间的有氧运动中,有氧氧化系统发挥着关键作用,通过分解碳水化合物、脂肪和蛋白质来提供持久的能量。
能量的来源主要包括碳水化合物、脂肪和蛋白质。
碳水化合物是运动中最常用的能量来源,尤其是在高强度、短时间的运动中。
例如短跑、举重等项目,肌肉中的糖原储备迅速被消耗。
而对于长时间的耐力运动,如马拉松,脂肪的氧化则成为主要的能量供应途径。
蛋白质在一般情况下不是主要的能量来源,但在长时间运动或能量摄入不足时,也会参与供能。
运动还会对身体的物质代谢产生显著影响。
例如,运动会促进肌肉蛋白质的合成,使肌肉变得更加强壮。
同时,运动也能加速脂肪的分解和代谢,有助于控制体重和改善身体成分。
此外,运动对血糖的调节也起着重要作用。
通过运动,肌肉对葡萄糖的摄取和利用增加,有助于降低血糖水平,对于预防和控制糖尿病具有积极意义。
在运动生物化学中,激素的调节作用不可忽视。
例如,胰岛素能够促进细胞摄取葡萄糖和氨基酸,合成糖原和蛋白质,有利于运动后的恢复和生长。
而肾上腺素和去甲肾上腺素则在运动应激状态下分泌增加,提高心率和血压,增加能量供应。
运动还会导致身体内环境的变化。
运动时产生的大量热量需要通过汗液蒸发来散失,这会导致水分和电解质的丢失。
如果不及时补充,可能会引起脱水和电解质紊乱,影响运动能力和身体健康。
了解运动生物化学的知识,可以帮助我们制定更加科学合理的运动计划和营养策略。
运动生物化学课程小论文
从运动生物化学的角度分析中长跑时体内三大供能系统的代谢特点经过一个学期的运动生物化学这门课的了解和学习之后,我知道生物化学是研究人体运动时的化学变化即物质代谢及其调节的特点和规律,研究运动引起的体内分子水平适应性变化及其机理的一门科学。
随着体育科学的发展,运动训练的科学化水平已不断提高,从分子水平上阐明人体运动时的变化规律是当前体育科学发展的要求之一。
可以说,现代竞技体育的激烈竞争要求运动员在生物极限范围左右发挥自己的能力。
在人体内有三大供能系统,它们是:ATP-磷酸肌酸供能系统、无氧呼吸供能系统和有氧呼吸供能系统。
(1)ATP在肌肉中的含量低,当肌肉进行剧烈运动时,供能时间仅能维持约1~3秒。
之后的能量供应就要依靠ATP的再生。
这时,细胞内的高能化合物磷酸肌酸的高能磷酸键水解将能量转移至ADP,生成ATP。
磷酸肌酸在体内的含量也很少,只能维持几秒的能量供应。
人在剧烈运动时,首先是ATP-磷酸肌酸供能系统供能,通过这个系统供能大约维持6~8秒左右的时间。
这两项之后的供能,主要依靠葡萄糖和糖元的无氧酵解所释放的能量合成ATP。
无氧酵解约能维持2~3分钟时间。
(2)由于无氧呼吸产生的乳酸易导致肌肉疲劳,所以长时间的耐力运动需要靠有氧呼吸释放的能量来合成ATP。
综上所述,短时间大强度的运动,如100米短跑,主要依靠ATP-磷酸肌酸供能;长时间低强度的运动,主要靠有氧呼吸提供能量;介于二者之间的较短时间的中强度运动,如400米跑,则主要由无氧呼吸提供能量。
对于中场跑项目我们大概可以把它分为三个阶段:起跑阶段,途中跑阶段和冲刺阶段。
不同的阶段供能系统也不同。
(1)起跑阶段一般是靠ATP-CP系统供能,ATP(三磷酸腺苷)和CP(磷酸肌酸)都是储备在细胞中的功能磷酸化合物。
肌肉在运动时ATP分解供能约为1~3s,然后是由CP供能,cp在肌酸激酶(CK)的催化下,可以使得ADP 再次合成ATP,维持6~8S,他是功能最快速的供能系统。
运动生物化学
运动生物化学当我们踏上运动的征程,无论是为了健康、竞技还是纯粹的热爱,身体内部都在悄然发生着一系列奇妙的化学反应。
运动生物化学,就是那扇通往理解这些变化的神秘之门。
首先,让我们来谈谈能量代谢。
想象一下,当你开始跑步或者进行其他剧烈运动时,身体就像是一个高效运转的能量工厂。
这个工厂有三个主要的能量供应系统:磷酸原系统、糖酵解系统和有氧氧化系统。
磷酸原系统就像是短跑运动员的起跑助推器,它能在瞬间释放出巨大的能量,但持续时间极短,大约只有几秒钟。
这是因为磷酸肌酸在酶的作用下迅速分解为肌酸和磷酸,同时释放出能量,为肌肉的急剧收缩提供动力。
接下来是糖酵解系统,它像是中短跑选手的有力支撑。
在缺氧的情况下,葡萄糖通过一系列反应分解成乳酸,同时产生能量。
这个过程虽然能较快地提供能量,但也会导致乳酸堆积,引起肌肉酸痛。
而有氧氧化系统,则是长跑运动员的持久动力源泉。
在氧气充足的条件下,葡萄糖、脂肪酸和氨基酸等物质被彻底氧化分解,产生大量的能量。
这个系统虽然启动相对较慢,但能够长时间持续供应能量,是我们进行长时间耐力运动的关键。
运动与蛋白质代谢之间也有着密切的关系。
蛋白质是构成身体组织和调节生理功能的重要物质。
在运动过程中,肌肉蛋白质会发生分解和合成的动态变化。
当运动强度较大时,肌肉蛋白质的分解会增加,以提供氨基酸作为能量来源或者用于合成其他重要的物质。
而在运动后的恢复期,通过合理的营养补充和休息,身体会促进蛋白质的合成,修复和增长肌肉组织,从而提高肌肉力量和耐力。
脂肪代谢在运动中同样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对于想要减脂的人来说,了解脂肪代谢的规律至关重要。
在运动初期,主要消耗的是血液中的脂肪酸。
随着运动时间的延长,脂肪组织中的甘油三酯被逐步分解为脂肪酸和甘油,释放到血液中供肌肉利用。
而且,不同运动强度和持续时间对脂肪代谢的影响也不同。
低强度、长时间的有氧运动能够更有效地促进脂肪的燃烧,这也是为什么很多人选择慢跑、游泳等运动来减肥的原因。
运动生物化学改革实践论文(共2篇)
运动生物化学改革实践论文(共2篇)本文从网络收集而来,上传到平台为了帮到更多的人,如果您需要使用本文档,请点击下载按钮下载本文档(有偿下载),另外祝您生活愉快,工作顺利,万事如意!第1篇:运动生物化学实验教学改革实践运动生物化学是生物化学的一门分支学科,是研究人体运动时体内的化学变化即物质代谢及其调节的特点与规律,研究运动引起体内分子水平适应性变化及其机理的一门学科[1]。
实验是运动生物化学的基本技术,也是推动学科发展的源动力。
长期以来,运动生物化学理论课的教学都受到了广泛关注,但由于存在实验室条件等客观因素的限制,致使运动生物化学实验教学出现了很多问题,如实验课学时、实验课教学内容等方面的不一致。
实验教学是运动生物化学课程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专业老师们一直在提高实验课教学质量方面做着有益的探索和尝试,基于学科特色和人才培养目标的双重考虑,作者就运动生物化学实验教学进行改革与实践,希望对改善教学质量,促进人才培养有所帮助。
1运动生物化学实验课课程性质实验是生物化学的基础,也是运动生物化学的基本技术。
时代正在快速的发展与进步,社会对于人才的要求已经转为具有创造力和实践能力,因此,高等教育应顺应这一需求,在培养创新型人才方面多下工夫。
运动生物化学的实验技术已广泛应用于竞技体育和全面健身的领域。
正确而合理的实验教学是培养学生综合能力和创造性思维的基础,对于培养高等t体育人才起到了十分重要的作用。
2运动生物化学实验课教学改革目的及必要性分析运动生物化学实验课主要是学习一些常用指标的测试方法与应用方法,由于需要使用生化仪器和试剂等,所以传统的运动生物化学实验课都是在实验室条件下进行的,多为验证性实验。
自2001年教育部提出高等教育要提高质量和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并在基础课教学实验室评估和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中对实验教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2]。
传统的实验教学对于学生进一步巩固基础知识是有利的,但对于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和实际应用能力则极为不利,而且也使该门课程的应用价值打了折扣。
2021径赛运动训练中运动生物化学理论的运用范文2
2021径赛运动训练中运动生物化学理论的运用范文 摘要: 教练员在径赛运动训练当中要掌握一定的运动生物化学原理知识,将这些知识跟自己的实际训练相结合,科学训练,最终实现径赛运动员运动能力有质的提高。
关键词: 运动生物化学;运动训练; 径赛运动; 一、引言 运动生物化学是源于生物化学的一个分支学科,研究人体运动时体内的化学变化即物质代谢及其调节的特点与规律,并将这些规律应用于体育锻炼与各类体育运动训练。
各类体育运动训练的最终目的是要用科学合理的方法提高运动能力,所以运动生物化学中的规律我们在运动训练中一定要遵循和应用,这样才能真正的科学训练,最大限度的激发运动员的运动能力。
田径运动中的径赛项目作为一项开展广泛的运动,除了群众性的身体锻炼之外,还具有比较强的竞技性,所以在径赛运动训练中,从运动生物化学的角度来提高径赛运动员的运动能力和成绩至关重要。
二、径赛运动训练项目的运动生物化学供能原理 (一)径赛主要项目 径赛运动训练主要是以时间计算成绩的运动项目,是田径运动的一类,常见的有100米、200米、400米、800米、1500米、3000米、5000米、10000米、马拉松、3000米障碍赛、100米栏、110米栏、400米栏、10公里竞走、20公里竞走、50公里竞走、4×100米接力、4×200米、4×400米接力等,有的项目在10秒左右就完成,如100米,有的要几个小时,如马拉松、20公里竞走。
(二)径赛运动生化供能原理 径赛运动时的能量供给主要来源于人体的三大供能系统,即磷酸原系统(ATP-CP)、乳酸能系统(糖酵解)、有氧代谢供能系统。
主要涉及人体细胞内一种高能磷酸化合物(ATP)的分解与合成来释放和吸收能量。
ATP也叫三磷酸腺苷,ATP在特定酶的作用下水解生成二磷酸腺苷(ADP)和磷酸(Pi),同时释放大量能力,达到供能的目的。
同时ADP和Pi在吸收能量时候又会转化为ATP。
提高糖无氧酵解能力的训练方法-运动生物化学论文-体育论文
提高糖无氧酵解能力的训练方法-运动生物化学论文-体育论文——文章均为WORD文档,下载后可直接编辑使用亦可打印——在运动训练中,短时间、高强度的无氧耐力运动主要由糖的无氧酵解供能,因此,提高糖酵解供能系统的运动训练,成为提高运动员无氧耐力的关键。
物质代谢是机体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的过程,是生命活动最基本特征之一。
运动时,能量的供需增加,物质代谢变化是激烈的。
由于运动训练时的负荷强度、负荷量不同,对物质代谢的影响也不同。
糖是机体三大能源物质之一,在运动的过程中通过有氧氧化和无氧酵解为机体提供能量,在无氧运动项目中,糖酵解是机体的主要供能方式。
1 糖酵解基本过程糖在氧气供应不足的情况下,经细胞液中一系列酶催化,最后生成乳酸和ATP(三磷酸腺苷)的过程称之为糖酵解。
在人类、动物、植物、微生物等许多生物机体内,糖的无氧酵解几乎都按完全相同的过程进行。
人体肌肉组织中的肌糖原在缺氧条件下,首先与磷酸化合而分解,经过己糖磷酸酯、丙糖磷酸酯、丙酮酸等一系列中间产物,最后生成乳酸。
糖无氧酵解可将整个过程分为4 个阶段:第一阶段,葡萄糖或糖原磷酸化为果糖-1,6-二磷酸葡萄糖,该阶段的反应主要为葡萄糖磷酸化,起始物是糖原和葡萄糖;第二阶段,丙糖磷酸酯的生成和互变,此反应在磷酸己糖异构酶催化下进行,是一个醛-酮异构变化;第三阶段,丙酮酸的生成,该阶段的反应是释放能量;第四阶段,乳酸的生成。
乳酸是运动过程中糖酵解的最终产物,也是体内葡萄糖代谢过程中产生的中间产物。
运动时,骨骼肌是乳酸生成的重要场所,乳酸生产量与收缩肌的肌纤维类型、运动强度及持续时间有关。
短时间、极量运动时乳酸生成增多,这是由于运动对收缩肌的能量需求超过有氧代谢的最大能力,必须由糖酵解代谢提供能量的结果。
这时,乳酸生成能力越强,速度耐力能力发挥越好。
长时间、亚极量运动时,乳酸生成主要是在运动开始阶段和达到稳定氧耗速率以前;运动中和运动后,乳酸的消除则体现在有氧氧化能力的高低。
运动生物化学教学改革研究论文
运动生物化学教学改革研究论文1.精简教学内容运动生物化学内容较为广泛,以张蕴琨和丁树哲老师主编的《运动生物化学》(第二版)为例,除绪论部分,共有12章,涉及的内容从糖等物质的代谢到不同人群锻炼的生化特点与评定等,学习时间为一学期,包括实验在内,总学时不超过40学时,在如此短的学时安排下,如果不对教学内容进行精简,那么想必很多教师不能在有限的时间内完成教学任务。
因此,对运动生物化学教学内容的精简已势在必行。
但如何精简?从哪些方面进行精简?这是大部分高校体育院系运动生物化学教师不得不认真考虑的现实问题。
根据现有课程的时间安排,运动生物化学一般是在运动生理学之后,所以,与运动生理学相重合或相类似部分的内容是主要的精简对象,如物质代谢与运动的内容中,有关能量代谢部分的内容在运动生理学中已经学过,在此处教学应以复习为主,而不是以新课为主;在运动时骨骼肌的能量代谢调节和利用中,运动时骨骼肌的能量利用,以及运动性疲劳概述与机制等,也在运动生理学已详细学习,这些部分的内容应以复习和学生自觉为主。
此外,应对部分章节内容进行合理整合,如儿童少年、女子和中老年人体育锻炼的生化特点与评定等三章可合为一章内容进行教学,并对不同年龄、不同性别的群体生化特点和体育运动进行比较,这样不但能精简教学内容,而且有助于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
总之,在有限的教学时间内,根据教学内容,把握教学的难点和重点,取舍合理,是有效、全面和系统进行运动生物化学教学的重要保证。
2.改革教学方法与手段教学必须符合社会经济和科学技术发展的水平和要求,必须符合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必须紧跟时代发展的步伐。
教学不仅是知识的传递过程,而且是知识创新的过程。
学生学习的目的不只是获得知识,而是在于应用和创造。
在运动生物化学的教学过程中,由于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加强培养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增强其学习的自主性,培养其独立思考的能力,以提高其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进而提高学习效率。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运动生物化学论文
班级:08体12
指导老师:房冬梅
姓名:李吴越
学号:08351104
从运动生物化学的角度分析中长跑时体内
三大供能系统的代谢特点
随着体育科学的发展,运动训练的科学化水平已不断提高,从分子水平上阐明人体运动时的变化规律是当前体育科学发展的要求之一。
可以说,现代竞技体育的激烈竞争要求运动员在生物极限范围左右发挥自己的能力。
在人体内有三大供能系统,它们是:ATP-磷酸肌酸供能系统、无氧呼吸供能系统和有氧呼吸供能系统。
(1)ATP在肌肉中的含量低,当肌肉进行剧烈运动时,供能时间仅能维持约1~3秒。
之后的能量供应就要依靠ATP的再生。
这时,细胞内的高能化合物磷酸肌酸的高能磷酸键水解将能量转移至ADP,生成ATP。
磷酸肌酸在体内的含量也很少,只能维持几秒的能量供应。
人在剧烈运动时,首先是ATP-磷酸肌酸供能系统供能,通过这个系统供能大约维持6~8秒左右的时间。
这两项之后的供能,主要依靠葡萄糖和糖元的无氧酵解所释放的能量合成ATP。
无氧酵解约能维持2~3分钟时间。
(2)由于无氧呼吸产生的乳酸易导致肌肉疲劳,所以长时间的耐力运动需要靠有氧呼吸释放的能量来合成ATP。
综上所述,短时间大强度的运动,如100米短跑,主要依靠ATP-磷酸肌酸供能;长时间低强度的运动,主要靠有氧呼吸提供能量;介于二者之间的较短时间的中强度运动,如400米跑,则主要由无氧呼吸提供能量。
对于中场跑项目我们大概可以把它分为三个阶段:起跑阶段,途中跑阶
段和冲刺阶段。
不同的阶段供能系统也不同。
(1)起跑阶段
一般是靠ATP-CP系统供能,ATP(三磷酸腺苷)和CP(磷酸肌酸)都是储备在细胞中的功能磷酸化合物。
肌肉在运动时ATP分解供能约为1~3s,然后是由CP供能,cp在肌酸激酶(CK)的催化下,可以使得ADP再次合成ATP,维持6~8S,他是功能最快速的供能系统。
如果想要运动员在起跑就占据一定的优势,那就需要最大限度的提高CP 的浓度,这样就可以延长功能的时间。
另一个目的就是要使得CK酶活性提高,从而有利于爆发力的增强。
(2)即将进入途中跑阶段
身体运动是由糖酵解系统供能的。
糖酵解供能系统供能的特点:糖在无氧条件下分解供能,生成乳酸(乳酸增多使得肌肉酸疼,运动能力下降)。
(3)途中跑阶段
在中长跑项目中, 途中跑主要是由有氧氧化系统供能。
糖在有氧条件下分解不会产生乳酸。
所以其供能时间较长,可以更好的保持较高的运动强度。
乳酸是酸性产物,如果在体内堆积过多,就不可抗拒地使体内酸碱平衡遭到破坏,从而使代谢水平下降,而难以保持较高的运动强度。
为了克服这种现象,只有通过发展有氧代谢能力来解决运动中乳酸堆积的问题。
无氧代谢过程中所产生的乳酸要靠有氧代谢来清除,否则,机体就会由于乳酸的堆积,而引起酸中毒,这样就难以维持高强度的运动,也就是说速度耐力难以体现出来。
同时,有氧代谢能力越强,运动员的机体恢复得越快,这种恢复不仅仅体现在运动后的恢复,而且还应该包括运动过程中的恢复,机体得到了恢复,运动员才能承受更大的运动量刺激,而建立新的新陈代谢
平衡,从而取得好成绩。
(3)冲刺阶段
有氧呼吸无氧呼吸都有,呼吸加深加大,有氧呼吸也不能满足机体需要,腿部肌肉进行无氧呼吸来补充能量的不足。
综上所述,我们只有通过对以上的三大供能系统的了解,才能不断的提高中长跑的运动成绩。
有了运动化学作为基础,我们对能量供应进行研究,对供能系统不断的提高,从而提高我们的运动成绩!
参考文献:
[1]冯炜权- 运动生物化学原理[.]- 北京:北京体育大学出版社,1995.
[2]李诚志- 教练员训练指南[.]- 北京:人民体育出版社,1992.
[3]速度耐力型项目供能特点及训练[.]- 武汉: 武汉体育学院学报,2002,第36卷,第3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