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动生物化学”课程教学大纲

合集下载

生物化学实验教学大纲(护理、体育)

生物化学实验教学大纲(护理、体育)

《生物化学》实验教学大纲(供四年制护理学本科专业使用)Ⅰ前言本教学大纲按照本校四年制教学计划制定,该计划中生物化学学科为72学时,其中生物化学理论课为60学时,实验课为12学时,因此生物化学实验课程安排3个实验,每个实验为4学时,目的在于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本教学大纲适用于护理学、社会体育等专业。

一、实验教学的基本要求生物化学实验教学以学生在实验室实践为主,•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教师只作必要的实验原理和注意事项的讲解,并注意引导学生拓展所学的内容,通过实验内容的学习了解生物化学技术的原理和操作要点,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

二、实验考核实验总成绩包括实验过程表现成绩和实验报告成绩。

其中实验过程表现成绩包括学习态度是否认真、实验操作是否正确规范、实验结果是否正确、是否具有创新意识、打扫卫生等方面;成绩分为优秀、良好、一般、差三级;相当于百分制90分以上、75~90分、60~75分、60分以下。

实验报告成绩包括实验报告的格式是否正确、原理是否论述清楚、实验结果分析讨论是否符合逻辑,报告字迹是否清楚等方面;成绩分为A、A-、B、B-、C、C-;相当于百分制95~100分、90~94分以上、80~89分、70~89分、60~69分及60分以下。

三、主要参考资料1.《生物化学》高教出版社沈同;2.《生物化学》高教出版社古练权;3.《生物化学实验技术》讲义沈阳农业大学。

Ⅱ正文实验1 血清蛋白醋酸纤维素薄膜电泳一、实验目的学习常压电泳的实验原理,熟悉醋酸纤维素薄膜电泳操作技术,测定人血清中各种蛋白质的相对百分含量。

初步掌握人体血浆蛋白质的电泳分类及定性技术。

二、实验内容用醋酸纤维素薄膜作为支持物,在碱性溶液中血清蛋白质各组分由于所带电荷和分子大小不同而分离,电泳后染色后主要分为5条带,并加氢氧化钠洗脱各条带,分光光度计比色,定量,进行结果判断。

实验2 血糖测定(葡萄糖氧化酶-过氧化物酶法)及肾上腺素对血糖浓度的影响一、实验目的掌握血糖测定原理和肾上腺素对血糖浓度的影响,学习测定计算方法;掌握血糖浓度的参考正常值,了解血糖测定的临床意义。

《运动生物化学》教学大纲

《运动生物化学》教学大纲

《运动生物化学》教学大纲Sports Biochemistry课程编码:13A50031学分:1.0 课程类别:专业任选课计划学时:16 其中讲课:16实验或实践:0 上机:0适用专业:体育教育、社会体育指导与管理推荐教材:1.张蕴琨、丁树哲,《运动生物化学》,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年参考书目:1.冯美云,《运动生物化学》,人民体育出版社,2004年2.许豪文、冯炜权、王元勋,《运动生物化学》,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年课程的教学目的与任务本课程教学的主要目的是使学生了解运动生物化学在运动人体科学各学科中的重要地位及与其他学科的关系。

牢固掌握运动人体的基本代谢规律,掌握三大能源物质的代谢过程和特点,熟悉人体三大供能系统的供能过程及特点。

了解运动性疲劳的发生机制和生化特点,并掌握一定的预防或推迟运动性疲劳的手段和方法。

掌握评定运动人体机能的生化指标、评定原理与方法及应用生化指标评定运动人体机能状态时的注意事项。

了解少年儿童、女性及老年人的生化特点,并能够根据其特点为其制定相应的运动处方。

课程的基本要求1.任课教师认真讲授课程内容并积极引导学生理论联系实际,学生课上专心听讲。

2.任课教师根据所授知识,布置针对性的课外作业,学生按时保质保量完成作业。

3.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知识,主动分析并设法解决在日常学习、训练中遇到的实际问题。

各章节授课内容、教学方法及学时分配建议(含课内实验)第一章:物质代谢与运动概述建议学时:2[教学目的与要求] 掌握运动人体的物质组成,理解运动引起人体物质组成的适应性变化。

掌握酶催化反应的特点,理解运动引起酶的适应性变化。

熟悉运动中机体物质代谢的基本知识,初步学会用物质代谢的知识理解与分析运动过程中人体机能的变化,掌握运动中生物氧化的过程及ATP的合成。

[教学重点与难点] 酶催化反应的特点、机体物质代谢的基本知识、生物氧化的过程及ATP的合成。

[授课方法] 以课堂讲授为主,课堂讨论和课下自学为辅。

运动生物化学课程说明书

运动生物化学课程说明书
4.修读本课程的同学均应准时到课,若无法准时前来,应有请假条。
5.实验时间没有特殊说明的,以本日历规定的时间为准。
6.课后作业题目没有特殊注明的,以《运动生物化学化教案》中的题目为准。
7.说明书中的课时分配在教学过程中,根据学生的反馈信息和实际情况,可能做一些适当的调整。
系主任签名:分管教学院长签名:
课程性质
专业必修课
学时/学分
32 /2
授课范围
体育教育专业2007级本科班
授课时间
和地点
周一、周三7-8节:5-406室;周一、周二晚上:5-406室;周五5-6节:5-406室;周二、周四3-4节:11-104室
人数
限制
100
课程简介
在运动人体科学中,运动生物化学是一门主要学科。运动生物化学是从分子水平上研究:1)运动与身体化学组成之间的相互适应。2)运动过程中机体内物质和能量代谢及调节的规律。3)为增强体质、提高竞技能力提供理论和方法。可见运动生物化学是一门科学性和应用性很强的学科,在体育专业各层次教学中被列为专业基础理论课。
第五章:运动与糖代谢一、肌糖原与运动能力.二、血糖与运动能力.三肝脏释放葡萄糖与运动能力.
第9周
四、乳酸与运动.
实验:基本技能操作
地点:生化实验室
作业
第10周
第六章:运动与脂肪代谢一、运动时脂肪分解.二、运动时脂肪酸的利用.
作业
第11周
三、运动与甘油、酮体代谢.
第七章:运动与蛋白质代谢一、运动和恢复期蛋白质代谢.二、运动与氨基酸代谢
第17周
第十三章:儿童少年及女子的运动生物化学一、儿童少年的运动生物化学.二、女子的运动生物化学.
第十四章:老年人的运动生物化学一、老年人身体机能特点.

运动生物化学试验教学大纲

运动生物化学试验教学大纲

《运动生物化学实验》教学大纲一、实验教学基本信息1.课程名称:运动生物化学实验总学时数:102.课程性质:非独立开课3.面向专业:运动训练专业(本科)4.应开实验项目:75.应开实验时间:本科二年级下学期6.实验类别:技术基础二、实验教学目的与基本要求运动生物化学是我校运动训练专业的必修课程,运动生物化学实验是培养学生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的重要途径。

通过实验教学使学生初步掌握运动生物化学实验的常用测定技术,加深对对运动生物化学知识的理解,进一步培养学生的实验观察和动手操作能力,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课程的基本要求如下:1.初步掌握运动生物化学的一些基本实验方法和技能。

2.能独立写出实验报告,并分析实验结果。

3.进一步提高学生从事科学实验工作能力,包括阅读参考资料、拟订实验计划、选用基本仪器、准确进行测量等方面的能力。

4.培养学生对科学工作的严肃态度和事实求是的作风。

三、主要仪器设备1.722s分光光度计2.离心机3.EKF便携式血乳酸分析仪4.恒温水浴箱5.干燥箱6.移液枪、试管、洗瓶等四、主要消耗材料1.血乳酸测试配套试剂(北京康比特体育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提供)2.尿肌酐测定试剂盒(南京建成生物制剂有限公司提供)3.血尿素氮测定试剂盒(南京建成生物制剂有限公司提供)4.血红蛋白测定试剂盒(天津市现代高科技研究院中山研究所)5.蒸馏水、一次性采血针、真空采血管、消毒棉球等五、实验项目设置六、考核方式及成绩评定本课程非独立开课,考核方式以学生书写的实验报告为主。

根据课程学时安排,可酌情增加实验技能考核内容。

七、实验指导书及参考书1.张蕴坤等《运动生物化学实验》高等教育出版社。

《运动生物化学》课程教学大纲

《运动生物化学》课程教学大纲

引言概述:运动生物化学是一门研究生物体在运动过程中生化反应及其调控的学科。

它通过对生物体运动过程中的能量代谢、酶的活性变化、肌肉收缩机制等方面的研究,揭示了运动生物化学的基本原理和规律。

本文基于《运动生物化学》课程教学大纲(一)的基础上,进一步拓展了教学内容,以满足学生对运动生物化学知识的深入理解与应用。

正文内容:一、运动能量代谢1.ATP的合成与降解ATP合成途径:磷酸肌酸酶系统、糖酵解、线粒体呼吸链ATP水解途径:ATP酶系统ATP合成与降解的调控机制2.线粒体呼吸与能量产生线粒体结构与功能糖原、脂肪与蛋白质的有氧氧化过程线粒体呼吸的能量产生途径3.无氧能量代谢糖酵解过程与有氧氧化的关系乳酸及其在运动中的代谢二、酶的活性变化与调控1.酶的活性变化机制酶结构与功能的关系酶催化过程中的能量变化2.酶的调控机制酶的底物浓度与反应速率的关系酶的温度、pH及离子浓度对酶活性的影响酶的受体介导的调控机制3.运动对酶活性的影响运动对酶合成的调控运动对酶降解的影响运动对酶催化活性的调控三、肌肉收缩机制1.肌肉结构与功能肌纤维的结构与类型肌肉收缩过程中的能量转化2.肌肉收缩机制肌肉收缩的起始与停止过程肌纤维与肌肉收缩的关系3.肌肉收缩的调控机制神经递质在肌肉收缩中的作用钙离子的释放与肌肉收缩的关系激素对肌肉收缩的调控四、运动对生化指标的影响1.心血管系统的生化指标运动对心率、血压的影响运动对心血管疾病风险的影响2.代谢指标的变化运动对血糖、血脂的影响运动对代谢综合征的影响3.运动对免疫系统的调控运动对免疫指标的影响运动对免疫功能的调节五、运动生物化学的应用前景1.运动生物化学在运动训练中的应用运动生物化学在运动员能量供给的优化中的应用运动生物化学在长跑训练中的应用2.运动生物化学在健康管理中的应用运动生物化学在肥胖防控中的应用运动生物化学在老年健康管理中的应用总结:《运动生物化学》课程教学大纲(二)进一步深化了对运动生物化学的学习和研究。

《运动生物化学》课程教学大纲

《运动生物化学》课程教学大纲

《运动生物化学》课程教学大纲课程编码:50913005 学分:2 总学时:36说明【课程性质】《运动生物化学》课程为体育教育专业学科平台课程。

【教学目的】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了解运动时人体物质变化特点以及物质代谢与能量代谢的规律,懂得运动生物化学在运动训练和体育锻炼中的重要作用,掌握增强体质、促进健康、提高运动能力的训练方法以及训练和锻炼效果评定的生化原理与方法,着力提高学生从事指导运动训练和体育锻炼的能力和综合素质。

【教学任务】了解人体的正常机能活动及体育运动中人体生化的变化和适应的规律,培养学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理论联系实际,以指导体育教学和训练中的实际问题,因材施教,进而提高运动成绩。

【教学原则和方法】教学原则:注重掌握基础理论知识,正确掌握实验方法和技能技巧,培养学生动手能力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方法:理论联系实际,运用启发式教学,通过实验培养实际操作能力。

【教学内容】人体的化学组成、运动时机体的能量代谢、运动和糖代谢、运动和脂类代谢、运动和蛋白质代谢、不同人群体育锻炼的生化特点与评定、运动性疲劳的生化、体育锻炼效果的生化评定。

【先修课程要求】本课程要求学生先修《运动解剖学》等课程。

【学时分配】【教材与主要参考书】教材:《运动生物化学》,张蕴琨,高等教育出版社,2007年8月,第1版参考书:[1]《运动生物化学》,冯美云,人民体育出版社,2005年6月,第1版[2]《运动生物化学习题集》,曹建民,人民体育出版社,2011年1月,第1版[3]《运动生物化学概论》,许豪文,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1年9月,第1版[4]《运动生物化学题解》,张蕴琨,高等教育出版社,2007年7月,第1版大纲内容绪论【教学目的和要求】理解运动生物化学的研究任务及与各学科的关系。

了解运动生物化学的发展简史。

【内容提要】一、运动生物化学的研究任务二、运动生物化学在体育科学中的地位三、运动生物化学的发展【教学重点与难点问题】教学重点:运动生物化学的概念。

“运动生物化学”课程教学大纲

“运动生物化学”课程教学大纲

“运动生物化学”课程教学大纲教研室主任:田春兰执笔人:王凯一、课程基本信息开课单位:体育科学学院课程名称:运动生物化学课程编号:144213英文名称:sports biochemistry课程类型:专业方向任选课总学时: 36理论学时:36 实验学时: 0学分:2开设专业:休闲体育先修课程:运动解剖运动生理二、课程任务目标(一)课程任务运动生物化学是从分子水平上研究运动与身体化学组成之间的相互适应,研究运动过程中机体内物质和能量代谢及调节的规律,从而为增强体质、提高竞技能力提供理论和方法的一门学科,是一门科学性和应用性很强的学科。

重视最新科学成就的介绍和体现体育专业的特点及需要。

在体育科学和体育教学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在体育专业各层次教学中被列为专业基础理论课,是体育院校学生的必修课。

(二)课程目标在学完本课程之后,学生能够:1.使学生初步了解运动与身体化学组成之间的相互适应,初步掌握运动过程中机体物质和能量代谢及调节的基本规律。

2.为增强体质、提高竞技能力(如运动性疲劳的消除和恢复、反兴奋剂及其监测技术、机能监控和评定、制定运动处方等)提供理论和方法。

3.增强学生的科学素养,培养科学思维的良好习惯。

三、教学内容和要求第一章绪论1.理解运动生物化学的概念,研究任务,发展、现状及展望;2.了解运动生物化学在体育科学中的地位;激发学生学习本学科的兴趣;3.使学生树立整体观、动态观,用辩证的思维去看待生命、看待运动人体。

重点与难点:运动生物化学的概念;运动生物化学的研究任务。

第二章糖代谢与运动1.掌握糖的概念、人体内糖的存在形式与储量、糖代谢不同化学途径与ATP合成的关系;2.了解糖酵解、糖的有氧氧化的基本代谢过程及其在运动中的意义;3.掌握糖代谢及其产物对人体运动能力的影响;4.熟悉糖原合成和糖异生作用的基本代谢过程及其在运动中的意义;5.了解运动训练和体育锻炼中糖代谢产生的适应性变化。

重点与难点:糖代谢的不同化学途径及其与ATP合成的关系第三章脂代谢与运动1.掌握脂质的概念与功能、脂肪酸分解代谢的过程;2.了解酮体的生成和利用及运动中酮体代谢的意义;3.掌握运动时脂肪利用的特点与规律;4.理解运动、脂代谢与健康的关系。

运动生化教案

运动生化教案

运动生物化学绪论1.运动与身体化学组成(蛋白质、核酸、糖、脂类、无机盐和水)之间的相互适应规律。

2. 运动过程中机体内物质和能量代谢及调节的规律。

3. 为增强体质、提高竞技运动能力提供理论基础和科学方法运动性疲劳的消除和恢复,机能监控和评定,制定运动处方。

一、运动生物化学当前的任务(一)运动与生物分子结构和功能受体构型变化与激素的调节能力;葡萄糖、脂肪酸和某些氨基酸吸收转运与载体蛋白的关系等。

(二)运动时物质代谢的动力学研究物质代谢和能量代谢体系:无氧代谢过程磷酸原系统(ATP,CP);糖酵解系统;有氧氧化系统(三)运动时代谢调控与运动能力1.激素调节(1)运动与下丘脑-垂体-肾上腺轴(2)运动与下丘脑-垂体-性腺轴反馈调节下丘脑—垂体—肾上腺轴(HPA轴)下丘脑—垂体—甲状腺轴(HPT轴)下丘脑—垂体—性腺轴(HPG轴)2. 神经调节神经递质的作用3. 酶调节(1)激活或抑制细胞内酶活性(2)影响酶分子的合成或降解,改变酶分子的含量4. 分子生物学与运动生物化学二、运动生物化学的发展及其与相关学科的关系(一)运动生物化学与运动生理学的关系(二)运动生物化学和运动医学的关系(三)运动生物化学和运动营养学的关系(四)运动生物化学和运动心理学的关系(五)运动生物化学和运动训练学的关系第一篇生物分子概论第一章糖类、脂类、蛋白质、核酸的生物化学第一节糖类一、概述(一) 定义:糖类是一类含多羟基的醛类或酮类化合物的总称。

多羟基醛:葡萄糖多羟基酮:果糖(二)存在和分布碳水化合物是地球上最丰富的生物分子,每年全球植物和藻类光合作用可转换1000亿吨CO2和H2O成为纤维素和其他植物产物。

如:•植物体85-90%的干重是糖。

细菌、酵母的细胞壁糖结缔组织中的糖:肝素、透明质酸、硫酸软骨素、硫酸皮肤素等核酸的糖、脂多糖(糖脂)、糖蛋白(蛋白聚糖)中的糖细胞膜及其他细胞结构中的糖血型糖食用糖:蔗糖医疗用糖:葡萄糖及其衍生物,如葡萄糖酸的钠、钾、钙、锌盐等绿色植物的皮、杆等多糖:纤维素粮食及块根、块茎中的多糖:淀粉。

运动生物化学课程

运动生物化学课程

运动生物化学课程
介绍
运动生物化学课程主要是深入研究运动与生物化学的关系。

本课程将介绍人类身体的化学成分、基本代谢过程和运动如何影响这些过程。

同时,本课程还将深入探讨运动时的燃料来源,如何优化能量使用,以及运动后身体的修复和恢复。

课程大纲
模块一:人体基础代谢
- 细胞基础代谢
- 肝脏的代谢功能
- 营养素的基本功能
模块二:运动与代谢
- 运动时的燃料来源
- 能量代谢的变化
- 酸碱平衡的调节
模块三:训练优化
- 运动对骨骼肌的影响
- VO2max和运动耐力的关系
- 运动后的恢复
课程目标
通过研究本课程,学生将会对人类身体的代谢过程和运动有更
深入的理解。

学生将了解饮食、睡眠和运动对身体的影响,并提高
健康生活方式的意识。

此外,学生将能够了解如何制定更有效的运
动计划和针对不同运动目标的饮食方案。

结论
运动生物化学课程将帮助学生了解人体代谢过程和运动之间的
关系,从而提高健康生活方式,制定更有效的运动计划和饮食方案。

运动生物化学理论教学大纲

运动生物化学理论教学大纲

运动生物化学理论教学大纲一、引言运动生物化学是研究运动和运动训练对生物体生化过程的影响的学科,对于理解运动生理学和运动训练的效果具有重要作用。

本大纲旨在为运动生物化学理论课程的教学提供一个详细的指南。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将能够掌握运动在生化水平上的一些基本原理和概念,深入了解运动对身体各系统的影响。

二、教学目标1. 掌握运动生物化学的基本概念和理论;2. 理解运动对能量代谢和物质转化的影响;3. 了解运动对激素分泌和神经系统的调控作用;4. 熟悉运动对肌肉、骨骼和心血管系统的影响;5. 掌握运动生物化学实验的基本原理和技术。

三、教学内容1. 运动生物化学基础知识1.1 运动生物化学的定义和研究对象1.2 运动生物化学与其他相关学科的关系1.3 运动生物化学的研究方法与技术2. 能量代谢与运动2.1 能量的来源与转化2.2 运动对能量代谢的影响2.3 运动与饮食的关系3. 物质转化与运动3.1 碳水化合物代谢与运动3.2 脂类代谢与运动3.3 蛋白质代谢与运动4. 激素与神经系统的调控作用4.1 运动对激素分泌的影响4.2 运动对神经递质的影响4.3 运动对神经系统功能的影响5. 运动对肌肉、骨骼和心血管系统的影响5.1 运动对肌肉代谢的影响5.2 运动对骨骼的影响5.3 运动对心血管系统的影响6. 运动生物化学实验6.1 运动生物化学实验的基本原理6.2 运动生物化学实验的常用技术和方法6.3 运动生物化学实验的数据处理与分析四、教学方法本课程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包括讲授、讨论、案例分析和实验操作。

通过理论教学,让学生掌握运动生物化学的基本概念和理论;通过讨论和案例分析,引导学生思考和分析运动生物化学现象;通过实验操作,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和科学研究素养。

五、考核方式本课程的考核方式包括平时表现、课堂讨论和实验报告。

平时表现主要包括课堂参与、作业完成情况以及学习态度等;课堂讨论主要考核学生对于运动生物化学理论的理解和应用能力;实验报告要求学生对于实验结果进行分析和总结。

《运动生物化学》理论教学大纲(社会体育)

《运动生物化学》理论教学大纲(社会体育)

《运动生物化学》理论教学大纲(供四年制本科社会体育专业使用)I 前言运动生物化学是运动人体科学中的一门主要学科,在运动人体科学领域的重要地位越来越凸显,已成为运动人体科学的前沿学科之一。

它在分子水平上研究运动与身体化学组成之间的相互适应和运动过程中机体内物质和能量代谢及调节的规律,为增强体质、提高竞技运动能力提供理论和方法。

《运动生物化学》从分子水平介绍运动的物质代谢和能量代谢的变化,研究运动性质以及能量之间的联系。

通过本课程的教学,树立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学习态度,培养对本门课程的良好兴趣。

使学生具备广博的知识和素养。

使学生了解体育运动的能量代谢与营养补充,运动性疲劳及恢复特点,了解体育运动与三大营养物质代谢的内在联系,从而领悟体育锻炼的目的,并向学生介绍分子生物学世纪动态和体育运动与健康的关系和发展趋势,使学生认识运动的本质和特性。

本大纲适用于四年制本科社会体育专业学生使用。

现将大纲使用中有关问题说明如下:一为了使教师和学生更好地掌握教材,大纲每一章节均由教学目的、教学要求和教学内容三部分组成。

教学目的注明教学目标,教学要求分掌握、熟悉和了解三个级别,教学内容与教学要求级别对应,并统一标示(掌握内容即知识点以下划实线,熟悉内容以下划虚线,了解内容不标示)便于学生重点学习。

二教师在保证大纲核心内容的前提下,可根据不同教学手段,讲授重点内容和介绍一般内容。

三总教学参考学时为52学时,理论课40学时,实验课12学时,理论与实验学时之比3.3:1。

四教材:《运动生物化学》,人民体育出版社,1版,冯美云,2005。

II 正文第一章糖类、脂类、蛋白质、核酸的化学一教学目的学习人体是由水、蛋白质、核酸、脂类、糖类、无机盐、维生素、激素等数类物质组成,通过生物体内繁多而复杂有序的新陈代谢过程,把它们组合成一个有生命的整体。

其中,蛋白质、核酸、脂类和糖类是生物体特有的大分子有机化合物,它们是建造生物体的主要成分,故又称为生物分子。

14.《运动生物化学》于文兵

14.《运动生物化学》于文兵

中国海洋大学本科生课程大纲课程属性:公共基础/通识教育/学科基础/专业知识/工作技能,课程性质:必修、选修一、课程介绍1.课程描述(中英文):运动生物化学是生物化学的一个分支,它的任务是研究人体运动时体内的化学变化特点与规律以及运动引起体内分子水平适应性变化及其机理。

运动生物化学是运动训练专业必修学科基础课程之一,其既是一门基础课程,又是一门应用性很强的课程。

运动生物化学主要介绍了机体的三大能量代谢系统及特点、评定和监控运动人体机能的方法两大主要内容,为科学地指导体育锻炼和运动训练打下良好的基础。

Sports Biochemistry is a branch of Biological Chemistry, its task is to study human movement characteristics and rules of chemical changes in the body and movement in the body at the molecular level adaptation and its mechanism. Sports Biochemistry is one of the sports training compulsory subject basic courses, is a basic and applied course. The main body's three energy metabolism systems, assessment and monitoring of human movement function method are two main contents of Sports Biochemistry. It founds basic for scientifically guiding physical exercise and exercise training.2.设计思路:运动生物化学是在运动实践中应用非常广泛的一门学科。

运动生物化学教学大纲设计

运动生物化学教学大纲设计

XX 学院教学大纲体育系2012级体育教育专业2013级专接本课程名称:运动生物化学任课教师:XXX2014年2月24日至2014年6月29日XX学院体育系体育教育本科专业《运动生物化学》教学大纲课程名称:运动生物化学课程代码:108011106S课程性质:专业必修课总学时:36学分:2适用专业:体育教育先修课程: 运动解剖学、运动生理学、运动训练学一、课程的性质、目的与任务:1.课程性质:《运动生物化学》是生物化学的分支,体育科学学科之一,也是体育科学中应用基础性的学科。

本门学科是应用物理学、化学和生物学的方法,从分子水平研究人体运动时机体的化学组成、化学变化、能量转变和运动能力的发展与变化,并应用这些规律为运动实践服务的一门科学。

2.课程目的:通过学习使学生掌握有关运动生物化学基本理论、概念和方法,熟悉运动训练和体育锻炼中人体的生物化学变化特点,能应用运动生物化学的理论方法指导训练和体育锻炼,并为今后进一步学习体育教育专业相关课程打下基础。

3.课程任务:使学生明确运动生物化学的学科地位,提高学生学习兴趣。

使学生掌握运动生物化学的基础知识,能够运用化学的原理与方法,从分子水平探讨运动与身体化学组成之间的相互适应,运动过程中机体内物质和能量代谢及调节规律,并学会应用理论指导运动实践活动,为增强体质、提高竞技运动能力提供理论和方法。

二、教学内容与教学基本要求:(一)理论部分绪论1.教学内容:一、运动生物化学的概念与任务二、运动生物化学的发展与展望三、学习运动生物化学的意义与方法2.教学目的与要求:理解运动生物化学的研究任务,发展、现状及展望;了解运动生物化学在体育科学中的地位;激发学生学习本学科的兴趣;使学生树立整体观、动态观,用辩证的思维去看待生命、看待运动人体。

第一章物质代谢与运动概述1.教学内容:第一节运动人体的物质组成一、组成人体的化学物质二、运动对人体化学物质的影响第二节物质代谢的催化剂——酶一、概述二、酶催化反应的特点三、影响酶促反应速度的因素四、运动与酶适应五、运动与血清酶第三节运动时物质代谢一、糖代谢二、脂质代谢三、蛋白质代谢四、水代谢五、无机盐代谢六、维生素代谢第四节运动时机体的能量代谢一、腺苷三磷酸——ATP二、生物氧化2.教学目的与要求:掌握运动人体的物质组成、酶催化反应的特点、运动中生物氧化过程及ATP的合成;熟悉运动中机体物质代谢的基本知识;理解运动引起人体物质组成及酶的适应性变化。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运动生物化学”课程教学大纲
教研室主任:田春兰执笔人:王凯
一、课程基本信息
开课单位:体育科学学院
课程名称:运动生物化学
课程编号:144213
英文名称:sports biochemistry
课程类型:专业方向任选课
总学时: 36理论学时:36 实验学时: 0
学分:2
开设专业:休闲体育
先修课程:运动解剖运动生理
二、课程任务目标
(一)课程任务
运动生物化学是从分子水平上研究运动与身体化学组成之间的相互适应,研究运动过程中机体内物质和能量代谢及调节的规律,从而为增强体质、提高竞技能力提供理论和方法的一门学科,是一门科学性和应用性很强的学科。

重视最新科学成就的介绍和体现体育专业的特点及需要。

在体育科学和体育教学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在体育专业各层次教学中被列为专业基础理论课,是体育院校学生的必修课。

(二)课程目标
在学完本课程之后,学生能够:
1.使学生初步了解运动与身体化学组成之间的相互适应,初步掌握运动过程中机体物质和能量
代谢及调节的基本规律。

2.为增强体质、提高竞技能力(如运动性疲劳的消除和恢复、反兴奋剂及其监测技术、机能监
控和评定、制定运动处方等)提供理论和方法。

3.增强学生的科学素养,培养科学思维的良好习惯。

三、教学内容和要求
第一章绪论
1.理解运动生物化学的概念,研究任务,发展、现状及展望;
2.了解运动生物化学在体育科学中的地位;激发学生学习本学科的兴趣;
3.使学生树立整体观、动态观,用辩证的思维去看待生命、看待运动人体。

重点与难点:运动生物化学的概念;运动生物化学的研究任务。

第二章糖代谢与运动
1.掌握糖的概念、人体内糖的存在形式与储量、糖代谢不同化学途径与ATP合成的关系;
2.了解糖酵解、糖的有氧氧化的基本代谢过程及其在运动中的意义;
3.掌握糖代谢及其产物对人体运动能力的影响;
4.熟悉糖原合成和糖异生作用的基本代谢过程及其在运动中的意义;
5.了解运动训练和体育锻炼中糖代谢产生的适应性变化。

重点与难点:糖代谢的不同化学途径及其与ATP合成的关系
第三章脂代谢与运动
1.掌握脂质的概念与功能、脂肪酸分解代谢的过程;
2.了解酮体的生成和利用及运动中酮体代谢的意义;
3.掌握运动时脂肪利用的特点与规律;
4.理解运动、脂代谢与健康的关系。

重点与难点:脂肪酸分解代谢的过程、酮体代谢的意义;运动时脂肪利用的特点与规律。

第四章蛋白质代谢与运动
1.掌握蛋白质的概念、分子组成和基本代谢过程;
2.理解蛋白质结构与功能的辩证关系。

3.了解运动与蛋白质代谢和氨基酸代谢的适应。

重点与难点:运动时蛋白质和氨基酸代谢变化的规律;蛋白质的代谢过程;
第五章水无机盐维生素的生物化学与运动
1.了解掌握水的生物学功能与对运动能力影响
2.了解掌握无机盐的生物学功能及与运动能力的关系
3.了解掌握维生素的生物学功能与运动能力的关系
第六章酶与激素
1了解酶的特点,理解运动中酶的适应变化及运动对血清酶的影响和应用
2了解运动对
第七章运动性疲劳的生物化学
1.掌握运动性疲劳的概念、分类及其与运动训练的关系;
2.理解中枢疲劳和外周疲劳的生化特点;
3.掌握不同物质的代谢恢复规律和代谢适应机制,并应用这些知识指导运动训练和体育锻炼。

重点与难点:运动性疲劳的概念、生化特点、分类及其与运动训练的关系。

第八章运动人体机能的生化评定
1.掌握评定运动人体机能的生化指标,评定原理与方法及实际运用中的注意事项;理解运动人
体机能评定的生化原则与意义。

2.掌握运动训练效果的评定方法;
3.掌握根据所学生化指标和评定方法,结合实际对运动人体的机能状态及其运动适应能力做出综合评定。

重点与难点:评定运动人体机能的生化指标,评定原理与方法;运动训练效果的评定方法、对运
人体的机能状态进行综合评定
四、学时分配
五、考核说明
课程成绩以平时成绩和课程考试综合评定,平时成绩占10%,考试成绩占90%。

六、主要教材及教学参考书目
(一)主要教材
张蕴琨、丁树哲主编《运动生物化学》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
(二)主要参考书目
1.冯美云《运动生物化学》,人民体育出版社,,2005年
2. 冯连世,冯美云,冯炜权《优秀运动员身体机能评定方法》人民体育出版社,2003
3. 冯炜权主编《运动生物化学原理》北京体育大学出版社,1995。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