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生缺陷的疾病负担

合集下载

出生缺陷防治工作总结

出生缺陷防治工作总结

出生缺陷防治工作总结出生缺陷不仅严重影响儿童的生命健康和生活质量,也给家庭和社会带来了沉重的负担。

为了有效降低出生缺陷的发生,提高出生人口素质,我们在出生缺陷防治工作方面付出了不懈的努力。

现将相关工作总结如下:一、工作背景随着人们生活方式的改变、环境因素的影响以及高龄产妇比例的增加,出生缺陷的发生风险呈上升趋势。

因此,加强出生缺陷防治工作,成为了保障母婴健康、促进家庭幸福和社会和谐的重要任务。

二、工作目标我们的工作目标是通过采取一系列综合措施,降低出生缺陷的发生率,提高出生人口素质,为每一个新生命的健康奠定坚实的基础。

三、具体工作措施1、加强宣传教育通过多种渠道和形式,广泛开展出生缺陷防治知识的宣传普及。

利用电视、广播、报纸、网络等媒体,制作专题节目和宣传资料,向公众宣传出生缺陷的危害、成因和预防措施。

在社区、医院、婚育学校等地举办讲座和培训,提高群众对出生缺陷防治的认识和重视程度。

2、完善婚前医学检查和孕前优生健康检查积极推广免费的婚前医学检查和孕前优生健康检查服务,为计划怀孕的夫妇提供全面的身体检查、遗传咨询和风险评估。

加强对婚检和孕检机构的管理和监督,提高服务质量和水平。

同时,建立健全信息管理系统,对检查结果进行跟踪和分析,为后续的干预措施提供依据。

3、加强孕期保健加强对孕妇的孕期保健服务,建立规范的孕期检查制度。

定期为孕妇进行产前检查,及时发现和处理孕期异常情况。

开展产前筛查和产前诊断工作,对高危孕妇进行重点监护和干预。

加强对孕妇的营养指导和心理支持,提高孕妇的自我保健意识和能力。

4、提高新生儿疾病筛查水平扩大新生儿疾病筛查的病种范围,提高筛查技术和质量。

对筛查出的患病新生儿及时进行诊断和治疗,减少疾病对新生儿的损害。

加强对新生儿疾病筛查工作的管理和监督,确保筛查工作的规范性和准确性。

5、加强人才培养和技术创新加强出生缺陷防治专业人才的培养,通过培训、进修等方式提高医务人员的业务水平和服务能力。

中国新生儿缺陷调查:为什么缺陷发生率逐年上升?

中国新生儿缺陷调查:为什么缺陷发生率逐年上升?

中国新生儿缺陷调查:为什么缺陷发生率逐年上升?一个遗憾的开始很可能毁掉一个幸福的家庭对于绝大多数家庭来说,新生儿的降生会给全家带来幸福和欢笑。

但是,对有些家庭来说,新生命降临的一刻却是家庭不幸的开始。

据统计,中国每年约90万新生儿带有出生缺陷。

1996年到2010年,我国新生儿出生缺陷发生率增幅达70.9%,每一万名新生儿中就有149.9人患有先天性缺陷。

出生缺陷是造成儿童残疾和死亡的重要原因,同时也是弃婴问题的“幕后推手”。

患有严重出生缺陷的新生儿是家庭之痛,更是社会之痛。

出生缺陷缘何呈现高发态势?如何减少或避免新生儿缺陷?提高出生人口素质之路又在何方?本刊记者就此展开了调查。

出生缺陷,家庭不堪承受之重2013年3月1日,刚刚出生十余天的木木(化名)还在安徽省合肥市一家医院重症监护室的保温箱内熟睡。

此时的木木还不知道,由于患有严重的先天性心脏畸形,死神的阴影时刻笼罩着她,随着她一天天长大,如果不做手术,就会出现口唇青紫、易疲劳、抵抗力低等症状,并随时可能离开这个还没来得及多看几眼的人世。

木木的父母来自安徽舒城,几天内,这对年轻夫妇经历了从初为父母的喜悦到突闻噩耗的绝望,见到记者时,婴儿的父亲小徐就坐在重症监护室外的走廊。

他告诉记者,孩子出生后一直待在暖箱里,经历了多次病危抢救,由于新生儿没有医保,家中已经开始借债支付医药费。

“以后还得换心脏瓣膜,每做一次手术都要从鬼门关走一遭。

”话音未落,小徐已低下头,把脸深深地埋在双臂中,半天也没再说出一句话。

“这种由于先天性心脏畸形而发生青紫的孩子被叫做‘蓝婴’,由于心脏畸形导致患者红血球中的血红蛋白异常,不能带氧,因此会发生呼吸困难、皮肤发紫发蓝的症状,有些重症患者还可发生器官缺氧受损,智力受影响等后遗症。

”安徽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儿科主任梁霞介绍,先天性心脏病的发病率为新生儿的千分之七到千分之八之间,未经治疗的孩子有13%左右在一岁以内死亡。

梁霞还告诉记者,等木木长大一点之后,还需更换心脏瓣膜,不仅手术风险高,而且还要终身服用抗排异药物。

出生缺陷三级预防

出生缺陷三级预防

出生缺陷三级预防一、背景介绍出生缺陷是指在胚胎发育过程中浮现的结构异常,导致婴儿在出生时或者出生后存在生理或者功能缺陷。

出生缺陷是全球范围内的重要公共卫生问题,对个体和家庭造成为了巨大的负担。

为了减少出生缺陷的发生率,各国纷纷实施了出生缺陷预防措施。

二、出生缺陷三级预防的概念出生缺陷三级预防是指通过对孕妇进行干预,从而减少或者消除胚胎发育过程中的不良环境因素,以降低出生缺陷的发生率。

三级预防主要包括原发预防、继发预防和特发预防。

1. 原发预防原发预防是指通过控制和消除孕妇接触到的有害物质和不良环境因素,从而降低胚胎发育异常的风险。

原发预防的措施包括:- 促进孕前保健:鼓励孕妇提前进行孕前体检,保证身体健康,及时纠正慢性疾病和营养不良等问题。

- 避免接触有害物质:教育孕妇避免接触致畸物质,如烟草、酒精、有害化学物质等。

- 预防感染:加强孕妇的免疫力,提高反抗力,避免感染影响胚胎发育。

- 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饮食均衡、作息规律、适量运动等。

2. 继发预防继发预防是指通过早期筛查和诊断,及时采取干预措施,减少或者阻挠出生缺陷的进一步发展。

继发预防的措施包括:- 孕期定期检查:孕妇在孕期定期进行产前检查,包括超声波检查、羊水穿刺等,以及进行常规的孕期血液检查。

- 出生缺陷筛查:对于高风险孕妇,进行出生缺陷的筛查,如唐氏综合征、脊柱裂等。

- 及早治疗:对于已经确诊为出生缺陷的胎儿,及早进行治疗,如手术矫正、药物治疗等。

3. 特发预防特发预防是指通过研究和了解出生缺陷的发生机制,寻觅特定的预防措施,针对性地减少或者消除出生缺陷的风险。

特发预防的措施包括:- 基因筛查:对有家族遗传病史的孕妇进行基因筛查,早期发现携带有害基因的孕妇,提供遗传咨询和选择性终止妊娠等措施。

- 增加公众意识:通过宣传教育,提高公众对出生缺陷的认识和预防意识,鼓励健康生育和合理生育。

三、出生缺陷三级预防的意义出生缺陷三级预防的实施对个体、家庭和社会具有重要意义:1. 保障婴儿健康:通过出生缺陷三级预防,可以减少或者消除胚胎发育过程中的不良环境因素,降低出生缺陷的发生率,保障婴儿的健康。

全国出生缺陷综合防治方案

全国出生缺陷综合防治方案

全国出生缺陷综合防治方案近年来,我国出生缺陷发生率持续上升,给社会和家庭带来了巨大的经济和心理负担。

为了有效预防和控制出生缺陷,保障儿童健康成长,国家制定了《全国出生缺陷综合防治方案》。

一、方案背景我国出生缺陷的发生率逐年上升,已成为一项严重的公共卫生问题。

据统计,我国每年约有100万个新生儿出生缺陷,其中严重残疾儿童占比较高。

出生缺陷既给儿童和家庭带来了身体和心理上的痛苦,也给社会和国家造成了巨大的经济和社会负担。

二、方案目标本方案的目标是降低我国出生缺陷的发生率,保障儿童健康成长,促进社会和谐发展。

具体目标如下:1、出生缺陷发生率下降至每千例新生儿不超过3.5个;2、严重残疾儿童比例下降至每千例新生儿不超过0.2个;3、提高孕产妇健康素养和生育健康意识,促进优生优育。

三、方案内容本方案分为六个方面,分别是:1、加强生殖健康教育。

通过各种宣传和教育活动,提高孕产妇和家庭对生殖健康的认识和重视,增强生育健康意识。

2、加强孕前保健。

通过加强孕前体检、营养指导、疾病筛查等措施,提高孕产妇的身体素质和孕前保健水平。

3、加强孕期保健。

通过加强孕期检查、营养指导、疾病管理等措施,保障孕妇和胎儿的健康。

4、加强分娩和新生儿医学管理。

通过加强分娩和新生儿医学管理,提高新生儿的存活率和健康水平。

5、加强出生缺陷监测和评估。

通过加强出生缺陷监测和评估,掌握出生缺陷的发生情况和特点,为出生缺陷防治提供科学依据。

6、加强出生缺陷防治技术研究和应用。

通过加强出生缺陷防治技术研究和应用,提高出生缺陷防治的效果和水平。

四、方案实施本方案的实施需要各级政府、医疗机构、妇幼保健机构、社会团体和广大民众的共同参与和支持。

各级政府要加强组织领导和统筹协调,制定具体实施方案和工作计划。

医疗机构和妇幼保健机构要加强技术培训和管理,提高服务质量和水平。

社会团体和广大民众要积极参与和支持,共同推动出生缺陷防治工作的开展。

五、方案评估本方案的实施效果将定期进行评估和调整。

出生缺陷综合防治实施方案

出生缺陷综合防治实施方案

出生缺陷综合防治实施方案出生缺陷综合防治实施方案一、背景与目的出生缺陷是指婴儿在出生前由于遗传、环境、营养等多种因素共同作用所导致的身体或智力方面的异常。

为提高出生人口素质,降低新生儿缺陷率,我国已将出生缺陷防治纳入国家战略,制定了一系列政策和措施。

本文将围绕出生缺陷综合防治的实施方案展开阐述,旨在为相关机构和医务人员提供参考。

二、综合防治措施1、健康教育:加强对公众的出生缺陷预防知识宣传,提高孕产妇及其家庭对出生缺陷的认识和重视,倡导健康生活方式,减少风险因素。

2、婚前检查:推行婚前医学检查,加强对携带遗传疾病基因的检测和咨询服务,为新婚夫妇提供科学指导,减少遗传缺陷的发生。

3、孕期保健:加强孕期保健,包括合理营养、适量运动、避免感染等,降低孕期不良因素对胎儿的影响,提高孕期保健质量。

4、产前筛查与诊断:推广产前筛查和产前诊断技术,对胎儿异常进行早期发现和干预,减少严重出生缺陷的发生。

5、新生儿筛查:建立新生儿筛查制度,对常见先天性疾病进行早期发现和干预,提高治愈率和康复效果。

6、医疗保障:完善医疗保障体系,为出生缺陷患儿提供医疗保障和救助,减轻家庭经济负担。

7、社会支持:建立社会支持体系,为出生缺陷患儿及其家庭提供心理、教育、就业等方面的帮助,提高患儿生活质量。

三、实施方案要点1、加强政策引导:政府应加大对出生缺陷防治的投入,制定相关政策和措施,推动各方积极参与。

2、强化技术支撑:加强出生缺陷防治技术的研究和开发,提高检测和干预手段的准确性及有效性。

3、提高服务质量:加强专业培训和人才培养,提高医务人员对出生缺陷防治技术的掌握和应用能力,为孕产妇和新生儿提供优质服务。

4、加强国际合作:借鉴国际先进经验和技术,加强与国际组织的合作,提高我国出生缺陷防治的整体水平。

5、监测与评估:建立出生缺陷监测网络,收集和分析相关数据,对实施方案的效果进行评估和调整,确保方案的有效性和可持续性。

四、总结与展望出生缺陷综合防治实施方案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政府、社会、医疗机构和家庭共同努力。

出生缺陷的现状及防治

出生缺陷的现状及防治

出生缺陷的现状及防治关怀1 尚丽新2(1.解放军联勤保障部队第九六七医院 妇产科,辽宁 大连116021;2.解放军总医院第七医学中心 妇产科,北京 100700)·述评· 出生缺陷是指胚胎或胎儿在发育过程中所发生的结构或功能代谢的异常[1]。

出生缺陷包括先天畸形、染色体异常、遗传代谢性疾病和功能异常(如盲、聋和智力障碍等)[2]。

目前已知的出生缺陷超过8 000种[2]。

出生缺陷直接造成人口损失或降低人群健康水平,且因治疗、残疾或死亡导致的疾病负担巨大。

1 出生缺陷的发生现状1.1 全球状况 据估计,全球3%~6%的新生儿伴有较严重的出生缺陷;每4.5 min就有1个出生缺陷儿降生[3]。

低收入国家的出生缺陷发生率为6.42%,中等收入国家为5.57%,高收入国家为4.72%[3]。

美国总出生缺陷发生率约为3%[4],欧洲为2.39%[5],俄罗斯为3.47%[6],韩国为4.46%[7],泰国为8.28%[8]。

全球前4位常见严重出生缺陷依次为先天性心脏病、神经管缺陷、血红蛋白病和21-三体综合征[9]。

出生缺陷儿患病率和死亡率高,医疗费用巨大。

世界范围内,出生缺陷是新生儿死亡的第4大原因[10]。

2015年,全球约有303 000例新生儿在生后4周内死于出生缺陷,约占新生儿死亡的11.3%,显著高于2004年(7%)[10]。

出生缺陷是美国婴儿死亡的首要原因,占死婴病因的20%[11]。

在欧洲,先天异常导致的婴儿死亡率占婴儿死亡的1/5~2/5[12]。

在韩国,2009年至2015年期间,与出生缺陷有关的婴儿死亡占所有婴儿死亡的22.8%[13]。

在发达国家,约77%的先天畸形儿是活产儿,并在婴儿期继续存活,常伴有严重残疾,需要治疗和康复[12]。

2004年,美国出生缺陷所致住院费用估计为26亿美元[14]。

1.2 中国状况 目前,中国总出生缺陷发生率约为5.6%,由于人口基数大,每年新增出生缺陷病例总数庞大[2]。

出生缺陷管理制度

出生缺陷管理制度

出生缺陷管理制度摘要出生缺陷是指婴儿在胚胎时期或出生后发生的结构组织异常或功能障碍,其对儿童及家庭的健康和质量生活产生了重要影响。

为了有效管理和预防出生缺陷,许多国家和地区都制定了相应的出生缺陷管理制度。

本文将探讨出生缺陷管理制度的重要性,以及如何建立和实施这样的制度。

第一部分:出生缺陷的定义和影响出生缺陷是指婴儿在胚胎时期或出生后发生的结构组织异常或功能障碍。

它们可以是由基因突变、染色体异常、环境因素等引起的。

出生缺陷对儿童及其家庭的健康和质量生活产生了重要影响。

例如,出生缺陷可能导致儿童的生长发育迟缓、智力障碍、肢体残疾等。

同时,它们也会给家庭带来心理、经济和社会压力。

第二部分:出生缺陷管理制度的重要性出生缺陷管理制度是一种政府主导的、持续的、协调的、综合的管理体系,旨在预防出生缺陷、提供儿童综合护理和康复服务。

对于一个国家或地区来说,建立和实施出生缺陷管理制度具有重要意义。

首先,出生缺陷管理制度可以帮助提高儿童的生命质量。

通过对出生缺陷的预防、早期筛查和干预,可以尽早发现和治疗儿童的问题,提供必要的医疗和康复服务,有助于改善儿童的生活质量。

其次,出生缺陷管理制度可以减轻家庭的经济负担。

儿童出生缺陷相关的医疗和康复费用通常很高,对家庭的经济状况会产生很大压力。

通过建立出生缺陷管理制度,政府可以提供相应的医疗保险及经济救助措施,减轻家庭的负担。

再次,出生缺陷管理制度有助于提高公众的意识和认识。

通过开展宣传教育活动,宣传出生缺陷的预防知识和健康生活方式,可以增加公众对出生缺陷问题的认识和理解,提高防范意识,减少出生缺陷的发生。

第三部分:建立和实施出生缺陷管理制度的步骤与策略建立和实施出生缺陷管理制度需要政府、医疗机构、专业人士和社会各界的共同努力。

首先,政府应制定相关的法律法规和政策,明确出生缺陷管理制度的目标、职责和权责。

同时,政府还应加强对医疗机构和专业人士的培训和指导,提高其出生缺陷管理的专业能力。

出生缺陷预防总结

出生缺陷预防总结

出生缺陷预防总结一、引言出生缺陷是指在胚胎或者婴儿发育过程中浮现的结构或者功能异常,给个体和家庭带来了巨大的负担。

为了降低出生缺陷的发生率,各国采取了一系列预防措施。

本文将总结出生缺陷预防的相关工作,并提出改进建议。

二、出生缺陷的类型和原因1. 出生缺陷的类型出生缺陷可以分为结构缺陷和功能缺陷两大类。

结构缺陷包括心脏缺陷、脊柱裂、唇腭裂等;功能缺陷包括智力障碍、听力障碍等。

2. 出生缺陷的原因出生缺陷的原因多种多样,包括遗传因素、环境因素和行为因素。

遗传因素是主要原因之一,包括染色体异常、基因突变等。

环境因素包括母体吸烟、酗酒、暴露于有害化学物质等。

行为因素包括孕期不良营养、药物滥用等。

三、出生缺陷预防的措施1. 健康教育通过健康教育,提高公众对出生缺陷的认识和预防意识。

包括宣传避免孕期酗酒、吸烟等不良行为,鼓励孕妇进行规律体育锻炼,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

2. 孕前筛查和咨询孕前筛查和咨询可匡助夫妇了解自身的遗传风险,及早发现潜在的问题。

通过遗传咨询,夫妇可以了解自身携带的基因突变情况,避免高风险的配对。

3. 遗传咨询和基因检测遗传咨询和基因检测可以匡助家庭了解携带基因突变的风险,制定合理的生育计划。

如果夫妇携带某种基因突变,可以通过人工授精、试管婴儿等技术避免遗传缺陷。

4. 孕期保健孕期保健非常重要,包括规律的产前检查、补充适当的营养物质、避免接触有害物质等。

孕妇应该遵循医生的建议,定期进行产前检查,确保胎儿的正常发育。

5. 母婴保健出生缺陷的预防也需要关注母婴保健。

母乳喂养、定期接种疫苗等措施可以提高婴儿的免疫力,降低患病风险。

四、改进建议1. 加强健康教育宣传应加强对公众的健康教育宣传,提高大众对出生缺陷预防的认识和重视程度。

可以通过电视、广播、网络等渠道进行宣传,提供相关的知识和指导。

2. 提供更多的遗传咨询和基因检测服务针对高风险人群,应提供更多的遗传咨询和基因检测服务,匡助他们了解自身的遗传风险,制定合理的生育计划。

中国出生缺陷防治报告(2012)

中国出生缺陷防治报告(2012)
中国出生缺陷防治报告
(2012)
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 二○一二年九月
中国出生缺陷防治报告
(2012)
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 二○一二年九月

妇女儿童的健康是人类持续发展的前提和基础,妇幼卫生事业关系到千家万户的幸 福安康。当前,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不断推进,我国妇幼卫生工作进一步加强,妇女 儿童健康水平不断提高。全国婴儿和孕产妇死亡率分别从2005年的19.0‰和47.7/10万 下降到2011年的12.1‰和26.1/10万。
中国出生缺陷防治报告(2012)
中国出生缺陷防治报告(2012)
前 言
出生缺陷是指婴儿出生前发生的身体结构、功能或代谢异常。出生缺陷可由染色体 畸变、基因突变等遗传因素或环境因素引起,也可由这两种因素交互作用或其他不明原 因所致,通常包括先天畸形、染色体异常、遗传代谢性疾病、功能异常如盲、聋和智力 障碍等。
中国政府历来高度重视出生缺陷防治工作。多年来,各级政府以保护妇女儿童健康 权益,减少出生缺陷和先天残疾,提高出生人口素质为目标,认真贯彻实施《母婴保健 法》、《中国妇女发展纲要》和《中国儿童发展纲要》等,逐步完善出生缺陷防治相关 法律法规和政策措施。卫生部先后印发了《孕产期保健管理办法》、《产前诊断技术管 理办法》、《新生儿疾病筛查管理办法》等一系列规章和技术规范,使出生缺陷防治在 各个环节基本实现了有法可依。逐步健全包括妇幼保健机构、综合医院、妇女儿童专科 医院、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相关科研院所等在内的出生缺陷综合防治体系。大力推广适 宜技术,提高出生缺陷防治服务的公平性和可及性。在加强常规孕产妇保健和儿童保健 的基础上,针对性地开展婚前医学检查、产前筛查、产前诊断、新生儿疾病筛查、患儿 治疗康复等出生缺陷防治服务。建立了全国出生缺陷监测系统,并推动省级出生缺陷监 测系统的建设。

关于出生缺陷,你要知道的有哪些?

关于出生缺陷,你要知道的有哪些?

关于出生缺陷,你要知道的有哪些?2020年9月12日是第16个中国预防出生缺陷日。

据统计,目前我国每年出生缺陷儿数量高达80万-120万人,大约每30秒就会诞生一个缺陷儿,出生缺陷已成为婴幼儿死亡的第二大病因。

出生缺陷是导致早期流产、死胎、围产儿死亡、婴幼儿死亡和先天残疾的主要原因,不但严重危害儿童生存和生活质量,影响家庭幸福和谐,也会造成巨大的潜在寿命损失和社会经济负担。

出生缺陷已成为影响人口素质和群体健康水平的公共卫生问题,如不及时采取适当的干预措施,出生缺陷将严重制约我国婴幼儿死亡率的进一步下降,以及人均期望寿命的提高。

出生缺陷到底是什么?出生缺陷又叫“先天性畸形”,是指孩子在出生前,在妈妈肚子里就已经发生的形态结构、生理功能代谢异常或代谢缺陷以及精神和行为所致的异常。

比较多见的出生缺陷有先天性心脏病、先天性听力障碍、唐氏综合征、唇裂和腭裂、神经管缺陷等。

出生缺陷前五名NO.1.先天性心脏病(每年新增>13万例),NO.2.先天性听力障碍(每年新增3.5-4万例),NO.3.唐氏综合征(每年新增>2.3万例),NO.4.唇裂和腭裂(每年新增2.3万例),NO.5.神经管缺陷(每年新增<1万例)随着我国二孩政策的全面实施,出生人口数以及高龄高危孕妇比例的增加,出生缺陷发生风险增加,以上这些数据还可能增加。

出生缺陷高发人群1、准妈妈年龄在35岁以上者;2、孕早期受过病毒感染,特别是风疹病毒感染者;3、孕早期部分微量元素缺乏,特别是碘与叶酸缺乏者;4、孕早期接触过X线或苯、铅、汞等有害物质者;5、孕早期用药未经医生指导。

“出生缺陷”是怎么发生的呢?出生缺陷的病因繁多且复杂,主要有三类:一是环境致畸因素的影响,如:孕妈妈在怀孕期间感染了风疹、巨细胞等病毒或感染梅毒螺旋体;接触了汞、铅、苯、农药、X射线等有毒物质,使用了某些致畸药物;二是母亲在怀孕前和怀孕期间微量营养素不足,如叶酸、碘缺乏等;三是基因因素,由家族遗传或者基因突变导致。

我国出生缺陷现状及预防措施探讨

我国出生缺陷现状及预防措施探讨

出生缺陷防治对策
•遗传咨询体系的完善: “遗传咨询”可能成为“心理咨询”之后的又一新兴行业,
在遗传咨询与产前诊断的整个过程中都要考虑到道德和法律 社会的影响,相应法规必须尽早完善。
规范相应的实验室方法,建立正规的实验室质控体系。
小结
•我国出生缺陷依旧处于高发期; •出生缺陷监测网络不断完善将对政府决策、公共卫生干预和 临床诊治提供了科学依据; •出生缺陷的基础研究是目前临床诊断治疗的瓶颈,大型队列 研究能系统探讨影响出生缺陷发生的环境、遗传和社会因素; •临床遗传学人才队伍的建设
117பைடு நூலகம்76
123.86
全国主要出生缺陷发生率(1/万)
1996年
2000年
2005年
2007年
2008年
2009年
总唇裂 (14.50)
总唇裂 先天性心脏病 先天性心脏病 先天性心脏病 先天性心脏病
(14.07)
(23.96)
(25.09)
(24.45)
(28.82)
神经管缺陷 (13.60)
多指/趾 (12.45)
给家庭和社会带来巨大的经济、精神负担
全球状况——美国March of Dimes出生缺陷基
金会2006年全球出生缺陷报告
每年大约有790万的出生缺陷儿出生; 每年数十万的因为母亲暴露环境因素导致的 出生缺陷,如酒精、风疹病毒、梅毒、碘缺乏 等。
全球常见出生缺陷
五种缺陷占所有出生缺陷的 25% 先天性心脏病(104万) 神经管缺陷(32.4万) 血红蛋白病(地贫,镰状细胞贫血,30.8万) Down综合征(21.7万) G6PD(17.7万)
产前诊断技术在预防出生缺陷中的作用
•一些重大的出生缺陷如神经管缺陷出现下降趋势; • 一些与诊断水平有关的畸形如先天性心脏病出现增加; •一些重大的出生缺陷如神经管缺陷在产前诊断技术管理办法 (2003年)颁布以后对降低重大体表畸形或抑制发生率继续上

出生缺陷实施方案

出生缺陷实施方案

出生缺陷实施方案1. 引言在人类繁衍过程中,出生缺陷是一种不可避免的现象。

出生缺陷指的是婴儿在出生时或在出生后的短期内出现的身体或认知方面的异常或异常发展。

出生缺陷对个人和家庭带来了巨大的心理和经济负担,同时也对整个社会的发展产生了影响。

为了减少出生缺陷的发生率和减轻其对个人和社会的影响,本文提出了一种出生缺陷实施方案。

该方案旨在通过多方面的措施来预防和管理出生缺陷,涵盖了从妊娠前期到孕期、分娩过程和婴儿出生后的各个阶段。

2. 妊娠前期干预2.1 遗传咨询和测试妊娠前期阶段,建议夫妇进行遗传咨询和测试,以了解潜在的遗传风险。

遗传咨询师将根据夫妇的家族史和个人情况评估可能存在的遗传风险,并提供相应的建议。

对于高风险夫妇,可以进行相关遗传测试,以确定是否存在携带致病基因的风险。

2.2 营养补充饮食营养对于胚胎和胎儿的正常发育非常重要。

建议妊娠前期的女性采取均衡的饮食,包括蛋白质、碳水化合物、脂肪、维生素和矿物质等。

此外,对于一些特定的营养物质,如叶酸和铁,可以考虑进行补充。

3. 孕期监测与管理3.1 孕期定期产检孕期定期产检对于及早发现和管理潜在的健康问题非常重要。

建议孕妇每月进行一次定期产检,包括血压、体重、尿液检查和胎儿心率监测等。

3.2 健康生活方式孕妇应该采取健康的生活方式来保证胎儿的正常发育。

这包括戒烟、限制饮酒、避免接触有害物质、保持适当的体重和进行适度的锻炼等。

3.3 高危妊娠管理对于高危妊娠,特别是存在慢性疾病或其他并发症的孕妇,需要进行更加细致的监测和管理。

医生和护士应该密切监测孕妇的健康状况,及时发现和处理可能的问题,以及提供必要的药物和治疗。

4. 分娩和新生儿期的护理4.1 安全的分娩环境为了确保分娩过程的安全,医生和助产士应该采取适当的监护措施,并提供必要的设备和药物。

在分娩前进行妊娠期风险评估,以确定是否需要进行紧急手术或其他特殊处理。

4.2 新生儿护理和筛查新生儿期的护理和筛查对于早期发现和及早干预出生缺陷非常重要。

出生缺陷防治工作

出生缺陷防治工作

出生缺陷防治工作一、引言出生缺陷是指婴儿在出生时存在的身体结构、功能或代谢方面的异常。

这些缺陷可能由遗传因素、环境因素或两者的交互作用引起。

出生缺陷是当前全球面临的重大公共卫生问题之一,对家庭和社会造成了巨大的经济和心理负担。

因此,出生缺陷防治工作成为了一项至关重要的任务。

本文将重点探讨出生缺陷防治工作的现状、挑战与策略。

二、出生缺陷防治工作的现状近年来,全球出生缺陷防治工作取得了一定的进展。

各国政府纷纷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包括建立出生缺陷监测系统、推广产前筛查和诊断技术、加强遗传咨询服务等。

此外,国际组织和慈善机构也在出生缺陷防治领域开展了许多合作项目和研究。

然而,当前全球出生缺陷防治工作仍面临诸多挑战。

首先,许多发展中国家缺乏有效的出生缺陷防治体系,导致大量缺陷儿出生。

其次,各国在出生缺陷防治方面的投入差异较大,部分国家缺乏足够的资金和技术支持。

此外,公众对出生缺陷的认知程度普遍较低,许多家庭错过了早期干预和治疗的时机。

三、出生缺陷防治工作的策略针对当前存在的问题,本文提出以下策略建议:1.加强国际合作与交流:各国政府应积极参与国际组织和慈善机构的合作项目,分享防治经验和技术成果,共同提高全球出生缺陷防治水平。

2.加大投入力度:各国政府应加大对出生缺陷防治工作的投入,包括资金、技术和人力资源的支持。

同时,鼓励社会各界参与出生缺陷防治工作,形成多元化的筹资机制。

3.完善监测与报告体系:建立和完善出生缺陷监测与报告体系,定期收集和分析相关数据,及时发现和解决防治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4.提高公众认知度:通过宣传教育、科普讲座等形式,提高公众对出生缺陷的认知程度,增强家庭对防治工作的重视和参与度。

5.推广产前筛查与诊断技术:加强产前筛查与诊断技术的研究和应用,提高检测的准确性和可及性,为缺陷儿的早期干预和治疗提供有力支持。

6.加强遗传咨询服务:建立完善的遗传咨询服务体系,为家庭提供个性化的遗传咨询服务,帮助他们了解和预防出生缺陷的发生。

出生缺陷率的调研报告

出生缺陷率的调研报告
(四)是管理因素。主要是干预力度不够,有关部门往往重视控制人口数量,而对出生缺陷问题还没有引起足够重视,更没有将其列入重要议事日程。出生缺陷三级干预的工作网络不健全、工作措施不得力,工作经费短缺、工作队伍素质也有待提高。从表面看,相关几个部门都在抓出生缺陷干预,可是工作没有协调好,出生缺陷的控制流于形式。妇幼将行政和临床两项职能集于一身,而且靠临床的收入来弥补行政救助经费的不足,对做好出生缺陷干预工作力不从心;计生虽然近些年在这方面投入较大,但由于种种原因对一胎孕前和孕期的一级干预无法实施,只能把重点放在对少数二胎的干预上。特别是新的《婚姻登记条例》实施后,全县婚前医学检查率由原来的 55%以上急剧下降,近年来虽然我县实行了婚前检查政府买单,可是由于舆论宣传不到位,群众缺乏自我保护意识,参检率不高,新婚夫妇在结婚登记前进行医学检查依然没能引起高度重视,出生缺陷干预的一级屏障还是处于弱化状态。
三级预防:抓早期。对已出生的缺陷儿尽早诊断和治疗,使可纠正的缺陷儿及时纠正。把好了我县预防出生缺陷的最后一关。
2、加强宣传,普及教育,营造全社会关心出生人口素质的氛围。做好这项工作,关键是要动员全社会都来关心和参与,当务之急是要加强宣传教育,普及相关知识,提高全民的参与意识。建议由民政、妇幼、计生等部门联合,恢复婚育保健学校,从新婚保健、优孕指导、孕期胎教、优育指导以及关注生殖健康、提高生活质量等各方面对新婚待孕人群进行宣传教育,实行免费听课、免费发放宣传品、免费提供专家咨询,真正将出生缺陷的一级干预前移至婚前和孕前。新闻宣传部门要利用报刊、广播、电视等媒体,开辟各种专栏,举办有关讲座,宣传优生优育和预防出生缺陷的知识。针对我县近几年来出生缺陷率城市高于农村的现状,建议科委、环保等部门联合立项,专人负责,深入调查,分析原因,形成可行性报告,为政府决策提供依据。

5岁以下儿童先天性出生缺陷的疾病负担趋势分析

5岁以下儿童先天性出生缺陷的疾病负担趋势分析

控制策略
提供及时的诊断和治疗
建立健全的儿童保健网络,提高基层医疗机构对先天性缺陷的筛 查和诊断能力,确保患儿得到及时的治疗和干预。
实施综合性治疗措施
针对不同类型的先天性缺陷,采取综合性的治疗措施,包括手术 、药物治疗、康复训练等,以提高治疗效果和患儿生活质量。
建立家庭和社区支持体系
为患儿家庭提供心理支持和相关咨询服务,同时开展社区康复活 动,促进患儿融入社会。
5岁以下儿童先天性出生 缺陷的预防和控制策略
预防策略
遗传咨询和孕期筛查
提供专业的遗传咨询和孕期筛查服务,对有遗传病史或高龄孕妇 进行重点监测,以便早期发现和干预。
改善孕期环境
加强孕期保健知识的宣传和普及,鼓励孕妇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 ,避免吸烟、饮酒等有害行为,合理饮食和运动。
预防感染
预防孕妇感染对胎儿的先天性缺陷具有重要意义。应加强预防接 种和传染病防治工作,避免孕期感染。
01
引言
研究背景和意义
先天性出生缺陷是导致儿童死 亡和残疾的主要原因之一,对 家庭和社会造成巨大的负担。
随着生育年龄的推迟和辅助生 殖技术的普及,先天性出生缺 陷的发生率呈上升趋势,对儿
童健康产生严重影响。
了解先天性出生缺陷的疾病负 担趋势对于制定预防和治疗措
施具有重要意义。
研究目的和方法
研究目的
06
研究结论和建议
研究结论
先天性出生缺陷的疾病负担在5岁以下儿童中仍然较高,且不同地区和不同人群之 间存在差异。
某些先天性出生缺陷的发生率呈上升趋势,可能与环境因素、生活方式和遗传因 素等有关。
先天性出生缺陷的治疗方法和效果因个体差异而异,需要针对不同情况进行个体 化治疗和管理。

出生缺陷干预措施

出生缺陷干预措施

出生缺陷干预措施一、出生缺陷的定义出生缺陷(birthdefects),是指胎儿出生前就存在的结构、功能或代谢方面的异常,包括解剖结构畸形、功能不全、生长发育障碍、代谢异常。

全世界每年至少有330万5岁以下儿童死于出生缺陷,出生缺陷是全球性重要人口健康问题。

在中国,每年因神经管畸形造成的直接经济损失超过2亿元人民币,先天愚型的治疗费用超过20亿元人民币,先天性心脏病的治疗费用高达120亿元人民币[1]。

出生缺陷给家庭及社会经济造成了沉重的负担。

我国将“控制出生缺陷,提高出生人口素质”列为基本国策之一。

因此,有效干预出生缺陷,减少缺陷儿的出生,进一步提高出生人口素质,刻不容缓。

二、出生缺陷的影响因素遗传因素占40%;单基因遗传病占7.5%。

大约有7000多种;染色体异常占6%;多基因遗传占20%~30%;环境因素占5%~10%;放射线占1%;病毒感染占2%~3%;药物或化学因素占4%~5%;原因不明骑50%。

随着环境恶化、工业化进展加大以及新药的不断上市,环境因素导致的出生缺陷在发展国家尤为严重,更应该引起高度关注。

我国的出生缺陷干预工作始于1986年开始建立的全国出生缺陷医院检测系统。

到目前为止,出生缺陷已成为我国的公共卫生问题,对出生缺陷的干预尤为重要。

三、出生缺陷监测方法1、医院监测系统是对一个或更多医院内出生的婴儿进行监测,而与孕妇居住地无关。

医院监测;诊断相对准确,漏报少,节约人力,物力,财力,但监测期限短,存在选择性偏倚,不能反映真实情况2、人群监测系统是对特定地区内居住的孕妇的所有出生进行监测,而与婴儿出生地有关。

人群监测;对诊断能力、监测网络要求高,投入大,难度大,但能反映地区或国家的真实情况。

我国出生缺陷人群监测对象为居住在监测地区的产妇包括本地户口以及非本地户口在监测地区居住1年以上的产妇所分娩的胎婴儿;监测期限为妊娠满28周年如孕周不清楚,可参考出生体重达1KG及其以上至生后42天,在此期间首次确诊的主要出生缺陷均需报告;产前诊断对出生缺陷监测的影响;理想的是对产前诊断终止妊娠的病例进行常规确诊,出生缺陷监测所面临的挑战取决于项目的目标,人员及资源可获得性,妊娠结局信息可获知性以及这个工作对出生缺陷率的潜在影响程度。

出生缺陷和产前诊断

出生缺陷和产前诊断

诊断和治疗
诊断:唇裂大多数超声波可以诊断出来,腭裂 较难。出生后肉眼可诊断,但要排除综合征或 染色体病引起的唇腭裂,10~15%唇腭裂可以合 并其他先天性器官畸形。
治疗:手术修复是根本的治疗方法,同时要 对病人进行喂养、语言、听力的训练和牙齿、 颅面及整形等处理。
腹 裂()
是脐旁部分腹壁构成成分缺损而致内 脏脱出。男婴较女婴多,比例为2:1,约 半数发生在早产儿。发病机理尚未清楚。 大多数为多基因性疾病。年轻孕妇多见, 30岁以上孕妇少见。
产前诊断
• 早期宫内诊断有利提前终止妊娠。对有家族史者, 在妊娠14-20w,行超声显像检查或/和羊膜腔穿刺。
• 羊水和母亲血中甲胎蛋白水平明显增高。 • B超检查:颅骨穹隆缺如。 • 超声波对无脑儿检出率可高达100%。
脊柱裂( )
是常见的神经系统发育畸形。这些 畸形可致肢体瘫痪、大小便失禁、脑积 水、痴呆或合并其他四肢畸形。病因尚 不清楚。临床上绝大多数发生在脊柱背 侧,常发生在腰部或腰骶部。
总唇裂(单纯唇裂、唇裂合并腭裂)
• 总唇裂发生率较高,发生率没有明显的下降或 上升趋势。城乡没有明显差异。
• 产前诊断对降低发生率的作用有限,但可以通 过规范超声技术,提高产前诊断水平。
• 重点应放在一级干预措施和三级干预措施,如 小剂量叶酸、吸烟干预、遗传咨询干预等。
唇裂( )
为多基因遗传病,遗传度为76%,有 家庭聚集性,男多于女。其他如营养、 病毒感染、内分泌紊乱及药物亦为发病可发现颅骨旁突出团块。临床 表现及囊肿生来具有,位于正中线,及的检查, 多可明确诊断。 治疗:诊断明确后,应及早手术治疗,有人主 张生后一周黄疸期过后施行手术。
先天性脑积水( )
• 我国先天性脑积水发生率较高,农村高于城 市,但城市发生率有上升趋势。据统计,高 龄产妇的小儿发病率高。

5岁以下儿童先天性出生缺陷的疾病负担趋势分析

5岁以下儿童先天性出生缺陷的疾病负担趋势分析

2023-11-01•研究背景和目的•研究方法和数据来源•先天性出生缺陷疾病概述•5岁以下儿童先天性出生缺陷的疾病负担趋势分析目录•5岁以下儿童先天性出生缺陷的预防和治疗措施•研究结论和建议•参考文献目录01研究背景和目的03研究者希望通过对5岁以下儿童先天性出生缺陷的疾病负担趋势进行分析,为相关政策和预防措施的制定提供科学依据研究背景01先天性出生缺陷是导致儿童残疾和死亡的重要原因之一02随着医疗技术的进步,越来越多的先天性出生缺陷被发现和诊断研究目的描述5岁以下儿童先天性出生缺陷的疾病负担趋势分析不同地区、不同社会经济状况下的疾病负担差异探讨与先天性出生缺陷相关的危险因素,为制定预防和控制措施提供依据为政策制定者和研究者提供有关先天性出生缺陷疾病负担的数据和分析结果,以促进儿童健康和福利的发展。

02研究方法和数据来源对国内外相关文献进行系统回顾和分析,以了解先天性出生缺陷疾病负担的研究现状和趋势。

文献综述研究方法收集和分析全球及各地区5岁以下儿童先天性出生缺陷的发病率、死亡率和其他相关指标,运用统计方法进行数据清洗和综合处理。

数据分析根据不同时间和地区的数据变化,运用回归分析、时间序列分析等方法,分析先天性出生缺陷疾病负担的变化趋势。

趋势分析数据来源和收集方法国内外相关文献通过检索和筛选国内外关于先天性出生缺陷疾病负担的文献,收集相关数据和信息。

全球和各地区统计数据从世界卫生组织、各国卫生部门和其他权威机构收集全球和各地区5岁以下儿童先天性出生缺陷的统计数据,包括发病率、死亡率、患病率等。

调查数据对特定地区或人群进行调查,收集关于先天性出生缺陷的相关数据,如流行病学调查、医学记录等。

01020303先天性出生缺陷疾病概述先天性出生缺陷是指在胎儿发育过程中出现的结构或功能异常。

这些异常可能包括但不限于器官系统功能异常、染色体异常、遗传代谢性疾病等。

先天性出生缺陷通常在出生时或出生后不久表现出来,但有些缺陷可能在更晚的年龄才被发现。

出生缺陷的疾病负担

出生缺陷的疾病负担
残疾调整生命年(DALYs)
生命年损失(Years of Life Lost, YLL): 测量早亡的损失 YLL=N*L N = 死亡人数 L = 死亡时的标准期望寿命 残疾年损失(Years Lost due to Disability, YLD): 测量残疾失能的生命年损失 YLD=I*DW*L I = 发病人数 DW = 失能权重 L = 死亡前的平均生存期 YLL + YLD = DALYs
先天性疾病的DALY (男女、全部年龄,DALY/100000)
1990
2013
Source: Institute for Health Metrics and Evaluation (IHME
中国和全球先天性疾病DALY比较 (2013)
全球,先天疾病占2.34%(2.04-2.71%)
中国,先天疾病占1.93%(1.67-2.23%)
经HDI调整 1985年美国HDI为 2003年中国HDI为
我国2003年0岁唐氏综合征病人的平均期望寿命为岁
*
唐氏综合征发病率估计(1) ——56个国家、地区唐氏的报告发病率
发病率的均数为万,95%的可信区间为万万 资料来源:World Atlas of Birth Defects, WHO, 2003
*
2003年唐氏例均疾病经济负担及构成 (发病率)
项目
我国例均疾病负担(元)-社会
我国例均疾病负担(元)-家庭
我国疾病负担构成比(%)-社会
美国疾病负担构成比(%)
直接医疗、非医疗费用
1580.46
1508.75
0.35
14.80
教育发展费用
10392.50
6265.70

中国出生缺陷防治报告2012

中国出生缺陷防治报告2012

中国出生缺陷防治报告2012:中国缺陷防治出生报告婴儿畸形筛查畸形胎儿是如何造成的数据显示篇一:《中国出生缺陷防治报告(2012)》问答《中国出生缺陷防治报告(2012)》问答1. 编写发布《中国出生缺陷防治报告(2012)》的背景和目的是什么, 妇女儿童的健康是人类可持续发展的前提和基础,妇幼卫生事业关系到千家万户的幸福安康。

我国是出生缺陷高发国家,出生缺陷日益成为突出的公共卫生问题和社会问题。

出生缺陷不仅影响儿童的生命健康和生活质量,而且影响整个国家人口素质和人力资源的健康存量,影响经济社会的健康可持续发展。

在党和政府的领导下,卫生部门为推进出生缺陷防治工作做出了不懈努力,取得了许多宝贵的经验和成效。

我们编写发布《中国出生缺陷防治报告(2012)》,旨在全面反映我国出生缺陷防治工作状况,引导社会各界和国际社会更加关注妇女儿童健康,营造有利于出生缺陷防治的良好氛围和支持环境。

同时,也希望广大医药卫生工作者,特别是妇幼卫生工作者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创新工作思路,抓住深化医改的重大机遇,全面落实出生缺陷三级预防措施,提高出生人口素质,促进家庭幸福和经济社会发展作出更大的贡献。

2. 什么是出生缺陷,出生缺陷是指婴儿出生前发生的身体结构、功能或代谢异常。

出生缺陷可由染色体畸变、基因突变等遗传因素或环境因素引起,也可由这两种因素交互作用或其他不明原因所致,通常包括先天畸形、染色体异常、遗传代谢性疾病、功能异常如盲、聋和智力障碍等。

3.我国的出生缺陷发生现况和变化趋势如何,在国际上处于什么样的水平,我国是人口大国,也是出生缺陷高发国家。

要了解一个国家出生缺陷发生总体状况,一般通过监测主要出生缺陷的发生率及其动态变化趋势,并结合相关调查资料来估算出生缺陷的总体发生水平。

据估计,我国出生缺陷总发生率约为5.6%,以全国年出生数1600万计算,每年新增出生缺陷约90万例,其中出生时临床明显可见的出生缺陷约25万例。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死亡率 发病率 患病率 早亡 伤残(生命质量) 社会经济损失 …
三大类先天性疾病占5岁以下死亡率的 25%~60%
全球出生缺陷的患病情况
(每千活产数的患病)
全球每年估计790万出生缺陷婴儿出生,约占出生数的6%
Sources: MARCH OF DIMES. GLOBAL REPORT ON BIRTH DEFECTS. The hidden toll of dying and disabled children. 2006
10
20
30
40
50
60
0
1991 1992 1993 1994
出生缺陷已凸现成为我国一个严 重的公共卫生问题

1995 1996 1997 1998 1999 2000 2001 2002 2003 2004 2005 2006 2007 2008 2009 2010 2011 2012 2013 2014
Sources: 1. data for a sample of 13,328 births in the China Statistical Yearbook 2004. Available at 2.the birth prevalencetion of Down syndrome risk and ascertainment rates: a meta-analysis of nine published data sets. 27
残疾调整生命年(DALYs)

生命年损失(Years of Life Lost, YLL): 测量早 亡的损失
YLL=N*L
N = 死亡人数 L = 死亡时的标准期望寿命

残疾年损失(Years Lost due to Disability, YLD): 测量残疾失能的生命年损失
YLD=I*DW*L

目标对象调查

共调查目标对象222位 家庭地区分布



上海37名(占16.7%) 河北79名(占35.6%) 陕西106名(占47.7%)

年龄段分布

0~6.99岁40名(占18.0%) 7~18.99岁107名(占48.2%) 19岁及以上75名(占33.8%)
目标对象个人及家庭基本情况
出生缺陷概况



出生缺陷(birth defects),也称先天异常 (congenital anomalies),是指胚胎或胎儿在发育过 程中发生解剖学和/或功能上的异常 全球低收入国家的出生缺陷发生率为6.42%,中 等收入国家为5.57%,高收入国家为4.72%(WHO) 据估计,我国出生缺陷总发生率约为5.6%,以全 国年出生数1600万计算,每年新增出生缺陷约90 万例,其中出生时临床明显可见的出生缺陷约25 万例(卫生部)
•Richard K. Eyman, Thomas L. Call. Life expectancy of persons with Down Syndrome. American Journal on Mental Retardation, 1991, 95, 6: 603-612
•United Nations Development Program. Human development report 2003
2013
中国和全球先天性疾病DALY比较 (2013)
全球,先天疾病占 2.34%(2.04-2.71%)
Source: Institute for Health Metrics and Evaluation (IHME). /
中国,先天疾病占 1.93%(1.67-2.23%)
I = 发病人数 DW = 失能权重 L = 死亡前的平均生存期

YLL + YLD = DALYs
先天性疾病的DALY
(男女、全部年龄,DALY/100000)
1990
Source: Institute for Health Metrics and Evaluation (IHME). /
出生缺陷的疾病经济负担
1992年美国脊柱裂、唐氏综合征、先天性心脏病的疾病经济负担(单位:美元)
疾病 名称 发病率 直接费用 医疗费用 非医疗费用 间接费用 总费用 例均费用 2.05亿 2.79亿 1.08亿 0.62亿 1.66亿 1.85亿 0.43亿 3.89亿 2.41亿 11.80亿 4.89亿 18.48亿 29.4万 45.1万
24
唐氏综合征发病率估计(1)
——56个国家、地区唐氏的报告发病率
/万 25 发生率 20
15
10
5
0
发病率的均数为11.17/万,95%的可信区间为9.97/万-12.37/万
资料来源:World Atlas of Birth Defects, WHO, 2003
25
奥地利
以色列
捷克
西班牙巴塞罗那
45.4
55.5 9.7
75.6~100.8
165.6~331.2 109~156
测算唐氏综合征的疾病 经济负担
研究的理论模型
明确疾病负担 和病因 再评估
•以需要为基础 •以行动为导向 •系统综合
社区效果
•人群和个人
项目监督
•不同方法 •公平性
经济效益
知识诠释和干预实施
干预方案设计
图1 Tugwell循证决策的理论循环
婴儿死亡率‰ 出生缺陷发生率‰
我国婴儿死亡率和出生缺陷发生率的变化趋势
我国部分出生缺陷的疾病经济负担
(2003年)
年新发病人数 一名新发病人 全国新发病历生 生命周期的经 命周期的总经济 济负担(万元) 负担(亿元)
唐氏综合 征 脑瘫 小儿先天 性心脏病
16647~22195
28867~64148 112260~160371
疾病经济负担的测算

疾病经济负担,即相对于健康人群因疾病而额外增加的全部费用,体 现“增量”的含义

直接医疗费用:诊断费、手术费、住院费、门急诊费和 康复费
直接非医疗费用:交通费和住宿费


发展性服务和特殊教育费用:康复器材费、保健品费、 看护费和特殊教育费
间接疾病负担


本人因疾病而导致劳动时间减少或劳动能力降低所造成的经济 损失
26
唐氏综合征发病率估计(3)
——孕妇年龄构成及发病率
孕妇年龄 出生人口 唐氏活产发病率(1/1000) 唐氏病人数 15-19 250 0.6925 0.1731 20-24 5066 0.7360 3.7286 25-29 4974 0.9160 4.5562 30-34 2405 1.6900 4.0645 35-39 533 4.9740 2.6511 40-44 74 18.7060 1.3842 45-49 26 72.7160 1.8906 13328 18.4483 合计 1.3842
资料来源:Waitzman, N.J., Romano,P.S., Scheffler,R.M. Economic costs of birth defects and cerebral palsy--United States, 1992. MMWR. 1995, 22; 44(37): 694-9
资料来源:《中国出生缺陷防治报告(2012)》
出生缺陷的健康危害



出生缺陷是导致婴儿死亡的首要原因,约占婴儿死 亡数的20% 出生缺陷存活儿中,约5%在1岁前死亡,出生缺陷 是导致潜在生命损失的第五大原因 出生缺陷也导致儿童各类疾病发生率和残疾率增高 出生缺陷占各类儿童住院人次数的30% 在美国,与出生缺陷有关的卫生费用每年约为20亿 美元
现场调查点

采用横断面典型调查方式 按经济发展水平高、中、低各选1个省

每个省再选取省会城市和一个非省会城市
陕西省 西 安 市 宝 鸡 市 上海市
河北省 石 家 庄 唐 山 市
唐氏病人调查方案

在每个调查点(共5个点),运用家庭卫生服务深 入调查和机构调查的方法收集唐氏综合征疾病 负担的资料 社区入户问卷调查:通过残联、辅读学校、妇 幼保健院等途径寻找,全面了解研究对象及家 庭的疾病负担
项目 平均年龄(岁) 性别(%) 男 女 患者来源(%) 城镇 农村 医疗费用来源(%) 社会医疗保险 商业保险 单位福利 其它 完全自费 家庭月均收入(元) 上海市 16.71±1.85 25(67.6) 12(32.4) 35(94.6) 2(5.4) 8(21.6) 1(2.7) 13(35.1) 3(8.1) 12(32.4) 2761.78 河北省 10.29±0.88 42(53.2) 37(46.8) 40(50.6) 39(49.4) 0 0 3(3.8) 0 76(96.2) 927.60 陕西省 22.89±1.19 67(63.2) 39(36.8) 80(76.2) 26(23.8) 0 0 2(1.9) 0 104(98.1) 906.52 全国 17.38±0.81 134(60.4) 88(39.6) 155(70.1) 67(29.9) 8(3.6) 1(0.5) 18(8.1) 3(1.4) 192(86.5) 1226.02



疾病负担的定性研究



疾病无形负担是指疾病对其本人及其家属造成的 痛苦、悲哀、忧虑和不便,引起生命质量的下降 用半结构式访谈 (semi-structured interview) 与其家 属进行了深入访谈 采用EQ-5D测量直接照料者的生命质量 深入研究典型案例以形成有说服力的典型个案 通过面对面的交流,揭示目标对象及家庭现实的 生存状况,他们面临的困境和心底的渴望,力图 客观真实地反映疾病造成的疾病负担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