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史上的巨匠——朱世杰
朱世杰
朱世杰中国科学院自然科学史研究所杜石然朱世杰字汉卿,号松庭.北京附近人.生卒年不详,生活于13—14世纪.数学.关于朱世杰的生平,流传下来的资料甚少,仅能从赵城、莫若、祖颐等人为他的著作《算学启蒙》和《四元玉鉴》所写的序言中找到一些线索.这些序言均称“燕山松庭朱君”、“燕山朱汉卿先生”.在《四元玉鉴》每卷之首也均署名为“寓燕松庭朱世杰汉卿编述”,可见他的籍贯当在现在的北京或其附近.莫若序中有“燕山松庭朱先生以数学名家周游湖海二十余年矣.四方之来学者日众,先生遂发明《九章》之妙,以淑后学,为书三卷……名曰《四元玉鉴》”,祖颐后序中亦有“汉卿,名世杰,松庭其自号也.周流四方,复游广陵,踵门而学者云集…….”这两篇序均写于元大德七年(1303),以莫若序中所说的“以数学名家周游湖海二十余年矣”来推算,朱世杰从事数学教学和数学研究的年代当在13世纪末和14世纪初.1234年蒙古联宋灭金之后,又经过40余年,至1276年才攻占了南宋的都城临安,1279年南宋灭亡.朱世杰的青少年时代,大约相当于蒙古灭金之后.但早在灭金之前,蒙古军队便已攻占了金的中都(今北京,是1215年攻占的).元世祖忽必烈继位之后,为便于对中原地区的攻略,便迁都于此地,改称燕京,后又改称为大都.到13世纪60年代,燕京不只是重要的政治中心,同时也是重要的文化中心.忽必烈为了巩固元朝的统治,网罗了一大批汉族的知识分子作为智囊团.其中有以编制《授时历》闻名的王恂(1235-1281)、郭守敬(1231—1316)以及编制历法的倡导者和主持者刘秉忠(1216—1274)、张文谦(1216—1283)、许衡(1209—1281)等人.这个集团中的人物,对数学和历法都很精通.他们未入朝之前,曾隐居于河北南部的武安紫金山中.受到忽必烈礼聘的,还有李治(1192—1279),他也是一位著名的数学家.就当时的数学发展情况而论,在13世纪中叶,在河北南部和山西南部地区,出现了一个以“天元术”(一种带有中国古代数学特点的代数学)为代表的数学研究中心.按祖颐在“《四元玉鉴》后序”中叙述天元术发展情况时所说:“平阳(今山西临汾)蒋周撰《益古》,博陆(今河北蠡县)李文一撰《照胆》,鹿泉(今河北获鹿)石信道撰《钤经》,平水(今山西新绛)刘汝谐撰《如积释锁》,绛人(今山西新绛)元裕细草之,后人始知有天元也.平阳李德载因撰《两仪群英集臻》兼有地元,霍山(今山西临汾)邢先生颂不高弟刘大鉴润夫撰《乾坤括囊》末仅有人元二问.吾友燕山朱汉卿先生演数有年,探三才之赜,索《九章》之隐,按天地人物成立四元…….”这段序文叙述出朱世杰学术上的师承关系.毫无疑问,他较好地继承了当时北方数学的主要成就.当时的北方,正处于天元术逐渐发展成为二元、三元术的重要时期,正是朱世杰把这一成就拓展为四元术的.朱世杰除继承和发展了北方的数学成就之外,还吸收了当时南方的数学成就——各种日用、商用数学和口诀、歌诀等.本来,在元灭南宋之前,南北之间的数学交流是比较少的.朱世杰“周流四方,复游广陵(今扬州)”应是在1276年元军对南宋的大规模军事行动结束之后.朱世杰在经过长期游学、讲学之后,终于在1299年和1303年在扬州刊刻了他的两部数学著作——《算学启蒙》和《四元玉鉴》.隋唐以来,中原地区经济中心和文化中心逐渐南移.长江中下游一带,五代十国时期就比较稳定,北宋时期也有较大发展.随着金兵入侵和宋王朝的南迁,江南地区的农业、手工业、商业和城市建设等都有较大发展.在这样的社会条件下,中国数学中自晚唐以来不断发展的简化筹算的趋势有了进一步的发展,日用数学和商用数学更加普及.南宋时杨辉的著作可以作为这一倾向的代表,而朱世杰所著的《算学启蒙》,则是这一倾向的继承和发展.当然,以所取得的成就而论,《四元玉鉴》是远超《算学启蒙》的.清代罗士琳在评论朱世杰的数学成就时说:“汉卿在宋元间,与秦道古(九韶)、李仁卿(冶)可称鼎足而三.道古正负开方,仁卿天元如积,皆足上下千古,汉卿又兼包众有,充类尽量,神而明之,尤超越乎秦李之上”(罗士琳编《畴人传·续编·朱世杰条》).清代另一位数学家王鉴也说:“朱松庭先生兼秦李之所长,成一家之著作”(王鉴《算学启蒙述义·自序》).此外,朱世杰还继承发展了日用、商用数学.由此可见,朱世杰可以被看作是中国宋元时期数学发展的总结性人物,是宋元数学的代表,是中国以筹算为主要计算工具的古代数学发展的预峰.朱世杰的数学著作,如前所述,有《算学启蒙》、《四元玉鉴》二种,下面略加评介.1.《算学启蒙》《算学启蒙》全书共3卷、分为20门,收入了259个数学问题.全书由浅入深,从整数的四则运算直至开高次方、天元术等,包括了当时已有的数学各方面内容,形成了一个较完备的体系,可用作教材,它确实是一部较好的启蒙数学书.在全书之首,朱世杰首先给出了18条常用的数学歌诀和各种常用的数学常数.其中包括:乘法九九歌诀、除法九归歌诀(与后来的珠算归除口诀完全相同)、斤两化零歌诀(“一退六二五”之类)、筹算记数法则、大小数名称、度量衡换算、面积单位、正负数的四则运算法则、开方法等等.值得指出的是,朱世杰在这里,也是在中国数学史上首次记述了正负数的乘除运算法则.朱世杰把上述这些歌诀和数学常数等,作为“总括”而列在全书之首,这种写作的方式,在中国古算书中并不多见.《算学启蒙》正文分上、中、下三卷.卷上:共分为8门,收有数学问题113个,其内容为:乘数为一位数的乘法、乘数首位数为一的乘法、多位数乘法、首位除数为一的除法、多位除数的除法、各种比例问题(包括计算利息、税收等等).其中“库司解税门”第7问题记有“今有税务法则三十贯纳税一贯”,同门第10、11两问中均载有“两务税”等,都是当时实际施行的税制.朱世杰在书中的自注中也常写有“而今有之”、“而今市舶司有之”等等,可见书中的各种数据大都来自当时的社会实际.因此,书中提到的物价(包括地价)、水稻单位面积产量等,对了解元代社会的经济情况也是有用的.卷中:共7门,71问.内容有各种田亩面积、仓窖容积、工程土方、复杂的比例计算等等.卷下:共5门,75问.内容包括各种分数计算、垛和问题、盈不足算法、一次方程解法、天元术等等.这样,《算学启蒙》全书从简单的四则运算入手,一直讲述到当时数学的重要成就——天元术(高次方程的数值解法),为阅读《四元玉鉴》作了必要的准备,给出了各种预备知识.清代罗士琳说《算学启蒙》“似浅实深”,又说《算学启蒙》、《四元玉鉴》二书“相为表里”,这些话都是不错的.《算学启蒙》出版后不久即流传至朝鲜和日本.在朝鲜的李朝时期,《算学启蒙》和《详明算法》、《杨辉算法》一道被作为李朝选仕(算官)的基本书籍.在日本收藏有一部首尾残缺、未注明年代的《算学启蒙》,与此书一起,同时也藏有一部宣德八年(即李朝世宗十五年,1433)朝鲜庆州府刻版的《杨辉算法》.从版刻形式等方面来辨识,两部书是相同的,从而有人推断这部《算学启蒙》也是1433年朝鲜庆州府刻本.这可能要算是当今世界上最早的传世刻本.在《李朝实录》中也记有世宗本人曾向当时的副提学郑麟趾学习《算学启蒙》的史料.《算学启蒙》传入日本的时间也已不可考,是久田玄哲在京都的一个寺院中发现了这部书,之后他的学生土师道云进行了翻刻(日本万治元年,1658,京都).宽文12年(1672)又在江户(今东京)出版了星野实宣注解的《新编算学启蒙注解》3卷,元禄三年(1690)还出版了著名的和算家建部贤弘注释的《算学启蒙谚解大成》7卷.《算学启蒙》对日本和算的发展有较大的影响.《算学启蒙》一书在朝鲜和日本虽屡有翻刻,但明末以来,在中国国内却失传了.清末道光年间罗士琳重新翻刻《四元玉鉴》时,《算学启蒙》尚无着落.后来罗士琳“闻朝鲜以是书为算科取士”,请人在北京找到顺治十七年(1660)朝鲜全州府尹金始振所刻的翻刻本,1839年在扬州重新刊印出版.这个本子,后来成为中国现存各种版本的母本.清代对《算学启蒙》进行注释的有王鉴所著《算学启蒙述义》(1884)和徐凤诰所著《算学启蒙通释》(1887).2.《四元玉鉴》与《算学启蒙》相比,《四元玉鉴》则可以说是朱世杰阐述自己多年研究成果的一部力著.全书共分3卷,24门,288问.书中所有问题都与求解方程或求解方程组有关,其中四元的问题(需设立四个未知数者)有7问(“四象朝元” 6问,“假令四草”1问);三元者13问(“三才变通”11问,“或问歌彖”和“假令四草”各1问);二元者36问(“两仪合辙”12问,“左右逢元”21问,“或问歌彖”2问,“假令四草”1问);一元者232问(其余各问皆为一元).可见,四元术——多元高次方程组的解法是《四元玉鉴》的主要内容,也是全书的主要成就.《四元玉鉴》中的另一项突出的成就是关于高阶等差级数的求和问题.在此基础上,朱世杰还进一步解决了高次差的招差法问题.《四元玉鉴》一书的流传和《算学启蒙》一样,也曾几经波折.这部1303年初版的著作,在15和16两个世纪都还可以找到它流传的线索.吴敬所著《九章算法比类大全》(1450)中的一些算题,和《四元玉鉴》中的算题完全相同或部分相同.顾应祥在其所著《孤矢算术》序言(1552)中写道:“孤矢一术,古今算法载者绝少,……《四元玉鉴》所载数条。
元代教学家朱世杰
常用数据 、 本运算法 则 、歌诀等共 1 基 8条.
“ 当三角形 的三边分别为 34 5 , 、 、 时 难道这 个三角形不是直角三角形 吗?” 小亮据 理力争.
“ 我说过这个三角形不是直角三角形吗 ?”
小 明毫不相让 .
“ 到底错 在哪 里呢 ?” 那 小亮 问道.
“ 使这 个三角形 是直角 三角形 , 要 第三 边 非等 于 5不可 吗 ?” 明又一 次提 醒小亮 . 小
和 l 世 纪开头 的 1 4 0~ 2 0年之 间。 《 算学 启蒙》 书共三 卷 2 全 0门 2 9个 问 5
题, 从简单 的四则运算入 手 , 逐步深 入 , 直至
高次开 方 、 天元术等 较高深 的内容 , 成 了 形 比较完整 的体系 , 当时是一部较好 的数 学 在
启蒙读本 . 在全 书开 头 , 朱世杰 列 出了各种
或√ . 7 小明为好友的进步而高兴. ”
( 中版 ) 初
维普资讯
“ 真 糟糕 !我又把 第三边 当作斜边 了. 唉, ” 小亮 不好 意思 地说. “ 不错 !斜边 还可 以是 4这一边 嘛. ”
“ 那本题 还有 另一个 解是 : = 4 一 3 =
7X=√7” , .小亮快 速地说 出 了答 案.
“ 这样才 全面 ,正确 答案应 是第三边 为 5
维普资讯
二 :
一
一
朱世杰 是我 国元代数学家 , 字汉 卿, 号松 庭, 著有 《 算学 启蒙》 四元玉 鉴》 书. 《 等 他和 秦九韶 、 冶 、 李 杨辉是 我 国宋 元 时期最著名
的数学 家. 关于朱世 杰 的生平 , 留下 来的资料很 遗 少. 在别 人为他 的著作 所写 的序言 中有 : 燕 “
第六节 朱世杰及元代数学
第六节朱世杰及元代数学一、元初数学成就1.王恂的数学工作王恂(1235—1281),元代数学家.字敬甫,唐县(今属河北)人.他“六岁就学,十三岁学九数,辄造其极”.后从刘秉忠学,官至太史令.至元十七年(1280)与天文学家郭守敬(1231—1316)等共同编成《授时历》,其中的数学工作主要是王恂作的.唐代张遂制订历法时,假定太阳作匀加速运动,所以使用二次内插法.但实际上,太阳运行的加速度是不断变化的.在《授时历》中,王恂把太阳、月亮及五星的视行度当作时间的三次函数,采用三次内插法来求函数值,收到更好效果.但确定天体位置需要使用赤道坐标和黄道坐标,王恂之前是直接通过天文观测来确定这两种坐标的.王恂首先注意到两种坐标的数学关系,提出如下问题:已知太阳的“黄道积度”,求“赤道积度”和“赤道内外度”.如图8.16,设A为春分点,D为夏至点,其中d为直径,BN⊥OC,CP⊥OE.只要测得黄道坐标,便可利用上述公式及其他有关知识推出相应的赤道坐标,从而使人们经过较少的实测,得到较多的结果.2.赵友钦的割圆术赵友钦,元代天文学家、数学家.字子公,号缘督先生,鄱阳(今江西鄱阳)人,生卒年不详.所著《革象新书》是一部天文数学著作.作圆内接正方形,然后不断倍增边数,依次求得各内接正多边形边长(图8.17).“置第十二次之小弦以第十二次之曲数一万六千三百八十四乘之,得三千一百四十一寸五分九厘二毫有奇,即是千寸径之周围也.”周率近似值中最准确的一个.赵友钦说:“自一、二次求之以至一十二次,可谓极其精密.若节节求之,虽至千万次,其数终不穷.”可见他不仅认识到圆内接正多边形的极限位置是圆,而且认识到极限是一个不可穷尽的过程,这种思想与现代极限观念相当接近.赵友钦还进一步揭示了方、圆关系,说:“要之方为数之始,圆为数之终.圆始于方,方终于圆.”这种“曲直互通”的思想是很深刻的,他已认识到方可转化为圆,而转化的条件便是取极限.二、朱世杰生平朱世杰,元代数学家.字汉卿,号松庭,燕山(今北京附近)人,生卒年不详.元统一中国后,朱世杰曾以数学家的身份周游各地二十余年,向他求学的人很多,他到广陵(今扬州)时“踵门而学者云集”.朱世杰全面继承前人的数学成果,他吸收了高次方程的数值解法,又吸收了北方的天元术及南方的各种日用算法、数学口诀等,在此基础上进行了创造性研究,写成以总结和普及当时各方面数学知识为宗旨的《算学启蒙》(三卷)和四元术的代表作《四元玉鉴》(三卷),先后于1299年和1303年刊印.朱世杰是元代最杰出的数学家,清罗士琳(1774—1853)说他“兼包众有,充类尽量,神而明之尤超越乎秦(九韶)李(冶)之上.”《四元玉鉴》的成书则标志着宋元数学达到最高峰.美国科学史家萨顿(G.Sarton)称赞该书“是中国数学著作中最重要的一部,也是中世纪的杰出数学著作之一.”三、《算学启蒙》《算学启蒙》的内容由浅入深,次第谨严,从一位数乘法开始,一直讲到当时的最新数学成果——天元术,形成一个完整体系,内容包括多位数乘法、分数四则运算、面积和体积计算、比例问题、垛积术、盈不足术、线性方程组、高次方程解法等.尤其引人注目的是,卷首“总括”中给出一整套数学概念及运算法则,作为全书的理论基础.其中包括正负数乘法法则及倒数概念.朱世杰明确指出:“同名(号)相乘为正,异名相乘为负.”又指出:“平除长为小长,长除平为小平.……小长平相乘得一步为小积.”这便给出倒数的基本性质在《算学启蒙》中,朱世杰借助辅助未知数解线性方程组,这在数学史上还是首次.例如卷下“方程正负门”第五题,依术列方程组如下(改用现代符号):这种方法对于简化运算程序是很有意义的,系数越复杂,设辅助未知数的方法就越有用.另外,书中把天元术广泛用于各种面积和体积问题,导出许多高次方程,这说明天元术在李冶的基础上有了进一步的发展.朱世杰还致力于算法研究,给出一些新的公式,如“开方释锁门”给出根式运算法则其中n,a,b为自然数,n≥2.《算学启蒙》为《四元玉鉴》提供了必要的预备知识,正如罗士琳所说,该书“似浅实深”,与《四元玉鉴》“相为表里”.四、《四元玉鉴》《四元玉鉴》的主要成就是四元术,即四元高次方程组的建立和求解方法.在他之前,已有李德载《两仪群英集臻》讨论二元术,刘大鉴《乾坤括囊》讨论三元术.在此基础上,朱世杰“演数有年,探三才之赜,索九章之隐,按天、地、人、物立成四元”(《四元玉鉴》后序),创立了举世闻名的四元术.朱世杰的天、地、人、物,相当于现在的x,y,z,u,其摆法如图8 .18,例如方程-x2+3xy-2xz+x-y-z=0(卷下“三才变通”第1题)及2u 4-u3-u2+3u-8z2+2xz+2xy+6yz=0(卷下“四象朝元”第6题)分别摆成图8.19和图8.20的形状.《四元玉鉴》共24门288问,所有问题都与方程或方程组有关.题目顺序大体是先方程后方程组,先线性方程组后高次方程组.朱世杰创造了一套完整的消未知数方法,称为四元消法.这种方法在世界上长期处于领先地位,直到18世纪,法国数学家贝祖(E.Bezoub,1730—1783)提出一般的高次方程组解法,才超过朱世杰.但朱世杰的消法要点仅见于书首“假令四草”,其他各题均无草.书首还列有“今古开方会要之图”、“四元自乘演段之图”、“五和自乘演段之图”和“五较自乘演段之图”,这些图的作用也是统御全书.朱世杰说:“凡习四元者,以明理为务.必达乘除、升降、进退之理,乃尽性穷神之学也.”卷首各图便是为“明理”而作,他说:“夫算中玄妙,无过演段.如积幽微,莫越认图.其法奥妙,学者鲜能造其微.前明五和,次辨五较,自知优劣也.”《四元玉鉴》表明,朱世杰在方程领域取得重要成就.以前的方程都是有理方程,朱世杰则突破有理式的限制,开始讨论无理方程.他不化为有理方程(见“左右逢源”第21题,“拨换截田”第18题,“四象朝元”第1题).四元消法是朱世杰方程理论的核心.他通过方程组中不同方程的配合,依次消掉未知数,化四元式为一元式,即一元高次方程.三元式和四元式的消法称为“剔而消之”,即把全式剔分为二,进行相消.二元式的消法称为“互隐通分相消”.下面以二元三行式为例说明其消法.其中各系数是关于另一个未知数的多项式(可以是常数).欲消x2项,先以B2乘(1)式中x2项以外各项,再以A2乘(2)式中x2项以外各项,相减,得C1x+C0=0. (3)以x乘(3),得C1x2+C0x=0. (4)将(4)与(1)或(2)联立,用同样方法消去x2项,得D1x+D0=0. (5)(3)与(5)联立,便为二元二行式.朱世杰称C1,D0为外二行,C0,D1为内二行.内二行乘积与外二行乘积相减,得C1D0-C0D1=0.这便消去x,得到只含另一个未知数的一元方程了.《四元玉鉴》含二元问题36个,三元问题13个,四元问题7个.虽然用到四元术的题目不多,但它们却代表了全书,也代表了当时世界范围内方程组理论的最高水平.“四象朝元”第6题所导出的十四次方程是中国古算史上次数最高的方程.高阶等差级数理论是书中另一成就.沈括的隙积术开了研究高阶等差级数的先河,杨辉给出包括隙积术在内的一系列二阶等差级数求和公式.朱世杰在这一领域作了总结性工作.在中卷“茭草形段”和下卷“果垛叠藏”中,他依次研究了一阶至五阶等差级数求和问题,不仅给出相应的公式,而且发现其规律,掌握了如下的三角垛统一公式从而奠定了垛积术的理论基础.实际上,等差级数是几阶的,便可把上式中的p换为几.朱世杰给出了p=1,2,…,5的特例.他还发现垛积术与内插法的内在联系,在“如象招数”第5题中利用垛积术导出四次内插公式(四次差为一非零常数,五次差为零):其中Δ1,Δ2,Δ3,Δ4分别为一次差、二次差、三次差、四次差.由于朱世杰正确指出了公式中各项系数恰好是一系列三角垛的积,他显然能够解决更高次的内插问题,从而把中国古代的内插法推向一个新水平.在几何方面,朱世杰也有一定的贡献.自《九章算术》以来,中国就有了平面几何与立体几何,但一直到北宋,几何研究离不开勾股和面积、体积.李冶开始注意到圆城图式中各元素的关系,得到一些定理,但未能推广到更一般的情形.朱世杰在李冶思想的基础上,深入研究了勾股形内及圆内各几何元素的数量关系,发现了平面几何中的射影定理和特殊情形的弦幂定理.例如卷上“混积问元”第七题,如图8.21,朱世杰得到公式易证等号左面等于h2,所以此式与射影定理h2=ef等价.再如卷中“拨换截田”第十四题,如图8.22,AB⊥CD于E,朱世杰给出公式4CE×ED=AB2此式显然是弦幂定理CE×ED=AE×EB在两弦垂直且有一弦为直径时的特殊情形.五、宋元数学的外传及衰落《算学启蒙》出版后不久即传到朝鲜和日本.在朝鲜李朝时期(14—16世纪),《算学启蒙》及《杨辉算法》都被作为朝廷选拔算官的基本书籍.两书的朝鲜庆州府刻本(15世纪)一直保存至今.由于《算学启蒙》在明代失传,清罗士琳幸得朝鲜金始振翻刻本(1660),于1839年在扬州重新出版,成为中国现存各版本的母本.《算学启蒙》对日本的影响也很大,不少日本学者在研究此书的基础上写出专著,比较著名的有星野实宣《新编算学启蒙注解》三卷(1672)、建部贤弘《算学启蒙谚解大全》七卷(1690)等.宋元数学还曾传到阿拉伯.13世纪旭烈兀①西征时,带走了一批中国天文学家和数学家.他征服波斯后支持纳西尔丁(Na-sirad-Din,1201—1274)在马拉盖(Maraghen,今伊朗境内)建立了一座规模宏大的天文台,并把带去的中国学者留在天文台和纳西尔丁一起工作,这是中国数学传入阿拉伯国家的一个途径.阿拉伯数学家卡西(al-kāsh ī,?—1429)的《算术之钥》(The Key of Arithmetic,1427)中有不少内容与中国数学相同,如贾宪三角形、增乘开方法,以及和“百鸡问题”极为类似的“百禽问题”等.他受到中国数学影响是可以肯定的,当然不排除其独立取得成果的可能性.在元代,阿拉伯数码曾传入中国,但并未被中国人接受.欧几里得《几何原本》也传到上都(今内蒙古正蓝旗),可惜没有译成中文,所以影响不大,不久便散失了.朱世杰之后,元代数学便开始走下坡路.明代数学理论水平远不及宋元,天元术、四元术成为绝学.直到明末清初,由于西方数学的传入及中国学者的努力,数学才有所回升.那么,宋元数学衰落的原因是什么呢?首先,中国传统数学是依靠算筹的,虽然这是一种很有用的计算工具,但具有不可避免的局限性,因为它只适于计算而不适于证明,只能表示具体的量而不能表示抽象的量.这就限制了人们的抽象思维,限制了数学一般化程度的提高.宋元方程理论可以由天元术发展为四元术,但在筹算体系内却无法建立五元术或n元术,因为四个未知数已把“太”的上下左右占满.这个例子便说明了算筹的局限性.更重要的是,人们无法利用算筹进行逻辑推理,也很难在筹算体系内发展数学符号.但这些消极因素的总和,充其量是使数学停滞不前.而事实上,元末数学不仅没前进,反而后退.造成这种状况的原因就不在数学内部,而在于社会了.当时的政策是不利于科学发展的,尤其是八股取士制.1314年恢复科举考试后,内容以朱熹集注的《四书》为主,将数学内容完全取消.不久,这种考试发展为“以四书五经命题、八股文取士”的制度,引导知识分子远离自然科学,严重束缚了读书人的思想.知识分子们为了功名,纷纷埋头于《四书五经》,只会在儒家经典中寻章摘句,奢谈三纲五常之类的封建伦理,哪里还顾得上数学及其他有实用价值的科学技术呢?正如元末丁巨所说:“时尚浮辞,动言大纲……士类以科举故,未暇笃实.”八股取士制的危害,在明代愈演愈烈,顾炎武曾痛斥说:“开科取士,则天下之人日愚一日.”元末以后的社会思潮也不利于数学发展,成为官方哲学的理学完全摒弃了自然科学.理学家们大谈天理、人伦,认为科学技术乃雕虫小技,为君子所不齿,甚至讥笑研究数学的人是“玩物丧志”.在这种社会环境中,数学由盛而衰就不奇怪了.。
明代的科学著作与发明创造
明代的科学著作与发明创造明代是中国历史上一个非常重要的时期,在这个时期里不仅有众多文化巨匠,还诞生了许多科学家和发明家。
他们的著作和成果对于中国古代科技的发展起了重要的推动作用,让我们一起来了解一下这些历史文化遗产。
一、数学著作在明代,数学成为了一门独立的学科,并且有着特别重要的地位。
许多数学家在这个时期里创造了数学著作,其中最著名的是《朱世杰算经》。
朱世杰是明朝数学家,他将中国自古以来的算术和数学知识进行了整理,创造了一套高效而有力的算法体系,这样的功绩在当时的数学领域里是非常罕见的。
陈子昂也是明代的一位著名数学家,他的著作《算学启蒙》被认为是中国数学教材的里程碑。
这本书详细介绍了算术、代数、几何学和三角学等数学知识,所以它也被视为当时最权威的数学教科书。
除了陈子昂,《大衍算经》《渊海子平》《四元玄部》等数学著作也是当时非常重要的。
二、天文学著作明代的天文学著作主要是关于星历、星图和天象的。
其中最著名的是《徐光启天工开物》。
这本书是明朝时期徐光启所著,共三十卷,收录了众多有关天文学、数学、机械学等科学领域的内容。
它对中国天文学领域的发展有着特殊的影响,并且被各国科学界认为是中外合璧的经典之作。
除此之外还有《景泰蓝象册》、《新天象日历》等天文学著作,这些著作揭示了明代中国古代天文学的进展以及人们的智慧和精神。
三、发明创造明代也是中国古代一段相当重要的发明创造时期,当时的人们创造了很多发明,这些发明为后世的科技创新提供了可以借鉴的、技术上可行的方案。
1. 木兰船明代开国皇帝朱元璋倡导海防,以抗击倭寇。
明宣宗时期,航海事业又逐渐兴起,于是建造了许多木兰船。
阳明山之役后,原来的木兰船被改进,更加先进。
2. 蒸馏技术明代人发明了蒸馏技术,通过将基料加热,蒸发过程中将其善于加工的部分分离出来。
这项技术被广泛应用于医学领域,发挥了非常关键的作用。
3. 鞍钟鞍钟是一种有机灵性的音乐器具,其构造复杂,声音优雅,被广泛使用于国宴和他府聚会。
数学史上的巨匠——朱世杰
他还把这个招差公式推广为包含任意高次差的招差公式,这在 世界数学史上是第一次,比欧洲牛顿的同样成就要早近4个世纪。 正因为如此,朱世杰和他的著作《四元玉鉴》才享有巨大的国际 声誉。近代日本、法国、美国、比利时以及亚、欧、美许多国家 都有人向本国介绍《四元玉鉴》。美国已故的著名的科学史家萨 顿是这样评说朱世杰的:“(朱世杰)是中华民族的、他所生活 的时代的、同时也是贯穿古今的一位最杰出的数学科学家。”“ 《四元玉鉴》是中国数学著作中最重要的,同时也是中世纪最杰 出的数学著作之一。它是世界数学宝库中不可多得的瑰宝。”从 此中可以看出,宋元时期的科学家及其著作,在世界数学史上起 到了不可估量的作用。
— LOGO
相关著述
朱世杰数学代表作有《算学启蒙》(1299)和《四元玉鉴》(1303) 《算学启蒙》是一部通俗数学名著,曾流传海外,影响了朝鲜、日本 数学的发展。 《四元玉鉴》则是中国宋元数学高峰的又一个标志,其中最杰出的数学 创作有“四元术”(多元高次方程列式与消元解法)、“垛积法”(高阶等差 数列求和)与“招差术”(高次内插法)。
《算学启蒙》它的体系完整,内容深入浅出,通 俗易懂,是一部很著名的启蒙读物。这部著作后 来流传到朝鲜、日本等国,出版过翻刻本和注释 本,产生过一定的影响。而《四元玉鉴》更是一 部成就辉煌的数学名著。它受到近代数学史研究 者的高度评价,认为是中国古代数学科学著作中 最重要的、最有贡献的一部数学名著。
放映结束
谢谢观赏
—
朱世杰在数学科学上,全面地继承了秦九韶、李冶、杨辉的数 学成就,并给予创造性的发展,写出了《算学启蒙》、《四元玉鉴》 等著名作品,把我国古代数学推向更高的境界,形成宋元时期中国 数学的最高峰。《算学启蒙》是朱世杰在元成宗大德三年(1299) 刊印的,全书共三卷,20门,总计259个问题和相应的解答。这 部书从乘除运算起,一直讲到当时数学发展的最高成就“天元术”, 全面介绍了当时数学所包含的各方面内容。
著名数学家朱世杰
•
《四元玉鉴》出版 于1303年,共3卷, 分24门、288问,则 是中国宋元数学高峰 的又一个标志,其中 最杰出的数学创造有 “四元术”(多元高 次方程列式与消元解 法)、“垛积术” (高阶等差数列求和) 与“招差术”(高次 内插法)。
主要贡献
• 朱世杰突破了有理式的限制,开始处理无 理方程.其次是高阶等差级数的研究.沈 括的隙积术开研究高阶等差级数之先河, 杨辉给出包括隙积术在内的一系列二阶等 差级数求和公式.朱世杰则在此基础上依 次研究了二阶、三阶、四阶乃至五阶等差 级数的求和问题,从而发现其规律,掌握 了三角垛统一公式.他还发现了垛积术与 内插法的内在联系,利用垛积公式给出规 范的四次内插公式。
中国著名数学(1249年-1314年),字汉卿,号松庭,汉族, 燕山(今北京)人氏,元代平民数学家、教育家,毕生从 事数学教育。有“中世纪世界最伟大的数学家”之誉。朱 世杰在当时天元术的基础上发展出“四元术”,也就是列
出四元高次多项式方程,以及消元求解的方法。此外他还
创造出“垛积法”,即高阶等差数列的求和方法,与“招 差术”,即高次内插法。主要著作是《算学启蒙》与《四 元玉鉴》。
•
著作简介
• 《算术启蒙》出版于1299年, 共三卷,是一部通俗数学名著 ,曾流传海外,影响了朝鲜、 日本数学的发展。书中内容由 浅入深,从一位数乘法开始, 一直讲到当时的最新数学成果 ――天元术,俨然形成一个完 整体系,而且明确提出正负数 乘法法则,给出倒数的概念和 基本性质,概括出若干新的乘 法公式和根式运算法则,总结 了若干乘除捷算口诀,并把设 辅助未知数的方法用于解线性 方程组.
历史评价
• 朱世杰的主要贡献是创造了一套完整的消未知数 方法,称为四元消法.这种方法在世界上长期处 于领先地位,直到18世纪,法国数学家贝祖 (Bezout)提出一般的高次方程组解法,才超过朱 世杰。除了四元术以外,《四元玉鉴》中还有两 项重要成就,即创立了一般的高阶等差级数求和 公式及等间距四次内插法公式,后者通常称为招 差术.此书代表着宋元数学的最高水平,美国科 学史家萨顿(G.Sarton)称赞它“是中国数学著作 中最重要的一部,同时也是中世纪的杰出数学著 作之一”。
秦九韶、李冶、杨辉、朱世杰--宋元数学四大家
秦九韶、李冶、杨辉、朱世杰--宋元数学四大家13世纪中叶到14世纪初叶,陆续出现的秦、李、杨、朱四大数学家,是宋元数学的杰出代表,他们的数学著作大都流传至今。
关于四大家的生平事迹,简要介绍如下:秦九韶(1202?1261年)字道古,生于四川,他对天文、数学、音律、营造等项无不精究,性机巧且治学十分严谨。
他的数学名著《数书九章》,是在对数学的不断研究和积累之后,于1247年写成的。
全书共18卷,分大衍、天时、田域、测望、赋役、钱谷、营建、军旅、市易等9大类,每类用9个例题来阐明各种算法。
书中突出的成就是高次方程的数值解法??“大衍求一术”(一次联立同余式解法)。
李冶(1192?1279年)原名李治,号敬斋,河北真定人,是我国北方金元之际的有名学者。
元世祖忽必烈多次召见他,他都辞官不受,长期过着隐居讲学的生活。
他的数学著作有《测圆海镜》(1248年写成)和《益古演段》(1259年写成)。
《测圆海镜》共12卷,收有170个问题,都是已知直角三角形中各线段进而求内切圆和傍切圆的直径等问题。
杨辉(约13世纪中叶时人),字谦光,杭州人,著有《详解九章算法》12卷(1261年写成,现存残缺)、《日用算法》2卷(1262年写成,现存残缺)和《杨辉算法》7卷(1274?1275年写成)。
在他的著作中,收录了不少现已失传的各种数学著作中的算题和算法,如早期的“增乘开方法”和,“开方作法本源”,都是通过杨辉的著作才得以流传下来的。
朱世杰(约13世纪末14世纪初时人),字汉卿,号松庭,河北人。
他的数学著作《算学启蒙》(3卷,20门,259问,写成于1299年)是一部较好的启蒙算书,内容从乘除法运算直到开方、天元术,体系完整,深入浅出。
另一部著作《四元玉鉴》(3卷,24门,288问,写成于1303年),主要是讲述多元高次方程组解法和高阶等差级数等方面的问题。
郭守敬与天文成就郭守敬(1231?1316年),字若思,河北邢台人,是个博学多才的科学家,在天文和水利两方面尤为精通。
朱世杰的生平及成就
杰却运用了设辅助未知数的方法将分数系数转化为整数系数,便将分数系数方程组转化成了整数系数方程组.这种设辅助未知数解方程组的方法大大的简化了计算.朱世杰的对于解分数系数方程组研究成果,不仅让他不仅让他获得了数学名家的称号,而且为我们以后解分数系数方程组提供了简便的解法,让我们现在的学习更加轻松与方便!
朱世杰(1249年-1314年),字汉卿,号松庭,汉族,他的籍贯在北方,居住燕山(也就是今天的北京),但燕山非行政区划,而是山名,位于河北遵化西南的一个山脉.又说“寓燕”,这个“燕”字何意?也不明确.只能大体的说,朱世杰是今河北北部和北京一带的人.朱世杰是元代的著名的数学家以及教育家,他一生都在从事数学研究及数学教育工作,享有“中世纪最伟大的数学家”之誉.
朱世杰的数学成果之所以能代表宋、元时代以来的最高水平,正是因为他吸取了像秦九韶、李冶这些著名数学家的各种先进的思想,并且还把这些思想加以创造性的发展与应用.由于朱世杰对算理十分重视,认为数学的基础就是数学的理论.因此朱世杰在方程方面的理论,在实际的计算中,早已超出了它的需要,而且让他的数学性质更加纯粹,提高了数学的一般化程度以及抽象化程度.但同时朱世杰对天元术等数学理论的实际应用也是非常的重视的,因此在朱世杰的著作中的许多问题都有它实际的背景.
更令人惊叹的是,朱世杰的两部著作《算学启蒙》和《四元玉鉴》,这两部著作中收集了许许多多与当时的社会经济生活密切相关的数学问题,这些问题的解决推动了当时社会和经济的迅速发展,为当时社会经济发展做出了巨大的贡献.同时,这两部著作也为中国古代数学的光辉史册增添了新的篇章,同时也是后人学习数学的最好教科书.
我国古代科学家对体积的研究故事
我国古代科学家对体积的研究故事引言在古代,我国的科学家们对于体积的研究做出了许多重要的贡献。
他们通过观察、实验和推理,不断探索和把握物质的体积性质,为后世的科学研究奠定了基础。
本文将为您带来一系列重要的古代科学家及其对体积的研究、发现的故事。
一、沈括与水力学测量沈括是北宋时期的一位重要科学家,他以其对水力学的研究而闻名于世。
他发明了一种称为"水尺"的测量仪器,可以用于测量河流的水位高度。
通过测量河水的高度以及河道的宽度,沈括能够推算出河流的体积,从而为治理河流、预防水灾提供了重要的数据依据。
二、朱世杰与容器体积的测量朱世杰是明朝时期的一位著名科学家,他对于容器的体积测量做出了重要的贡献。
朱世杰设计了一种称为"精密瓮"的容器,通过测量瓮的高度和宽度,以及计算瓮的形状,他能够准确地计算出瓮的体积。
这项研究对于日常生活中的容器量测以及农田灌溉、粮食储藏等方面具有重要意义。
三、张衡与地球的体积测算张衡是东汉时期的一位杰出科学家和发明家,他对地球的体积测算作出了重要的尝试。
张衡提出了一种被称为"浑圆体"的模型,即认为地球是一个球状的天体,并通过观测日影的长度差异等方法,尝试计算出地球的体积。
尽管他的具体测算结果并不准确,但这种尝试对于后来地球形状的研究奠定了基础。
四、郭守敬与太阳系行星体积的估算郭守敬是明代科学家,他在宇宙学方面的贡献尤为突出。
郭守敬通过对行星运动的观察,首次尝试估算太阳系行星的体积。
他设计了一种称为"直径法"的方法,通过测量行星的视直径以及距离,从而计算出行星的体积。
虽然郭守敬的具体测算结果还存在一定误差,但这项研究为后世对行星体积的研究提供了指导。
五、郭守敬与钟表制造的体积关联郭守敬不仅在宇宙学方面有杰出成就,也对钟表制造有一定研究。
他设计了一种称为"流量法"的技术,通过控制水流的速度来刻度钟表,从而提高钟表的准确性。
朱世杰及元代数学
第六节朱世杰及元代数学一、元初数学成就1.王恂的数学工作王恂(1235—1281),元代数学家.字敬甫,唐县(今属河北)人.他“六岁就学,十三岁学九数,辄造其极”.后从刘秉忠学,官至太史令.至元十七年(1280)与天文学家郭守敬(1231—1316)等共同编成《授时历》,其中的数学工作主要是王恂作的.唐代张遂制订历法时,假定太阳作匀加速运动,所以使用二次内插法.但实际上,太阳运行的加速度是不断变化的.在《授时历》中,王恂把太阳、月亮及五星的视行度当作时间的三次函数,采用三次内插法来求函数值,收到更好效果.但确定天体位置需要使用赤道坐标和黄道坐标,王恂之前是直接通过天文观测来确定这两种坐标的.王恂首先注意到两种坐标的数学关系,提出如下问题:已知太阳的“黄道积度”,求“赤道积度”和“赤道内外度”.如图8.16,设A为春分点,D为夏至点,其中d为直径,BN⊥OC,CP⊥OE.只要测得黄道坐标,便可利用上述公式及其他有关知识推出相应的赤道坐标,从而使人们经过较少的实测,得到较多的结果.2.赵友钦的割圆术赵友钦,元代天文学家、数学家.字子公,号缘督先生,鄱阳(今江西鄱阳)人,生卒年不详.所著《革象新书》是一部天文数学著作.作圆内接正方形,然后不断倍增边数,依次求得各内接正多边形边长(图8.17).“置第十二次之小弦以第十二次之曲数一万六千三百八十四乘之,得三千一百四十一寸五分九厘二毫有奇,即是千寸径之周围也.”周率近似值中最准确的一个.赵友钦说:“自一、二次求之以至一十二次,可谓极其精密.若节节求之,虽至千万次,其数终不穷.”可见他不仅认识到圆内接正多边形的极限位置是圆,而且认识到极限是一个不可穷尽的过程,这种思想与现代极限观念相当接近.赵友钦还进一步揭示了方、圆关系,说:“要之方为数之始,圆为数之终.圆始于方,方终于圆.”这种“曲直互通”的思想是很深刻的,他已认识到方可转化为圆,而转化的条件便是取极限.二、朱世杰生平朱世杰,元代数学家.字汉卿,号松庭,燕山(今北京附近)人,生卒年不详.元统一中国后,朱世杰曾以数学家的身份周游各地二十余年,向他求学的人很多,他到广陵(今扬州)时“踵门而学者云集”.朱世杰全面继承前人的数学成果,他吸收了高次方程的数值解法,又吸收了北方的天元术及南方的各种日用算法、数学口诀等,在此基础上进行了创造性研究,写成以总结和普及当时各方面数学知识为宗旨的《算学启蒙》(三卷)和四元术的代表作《四元玉鉴》(三卷),先后于1299年和1303年刊印.朱世杰是元代最杰出的数学家,清罗士琳(1774—1853)说他“兼包众有,充类尽量,神而明之尤超越乎秦(九韶)李(冶)之上.”《四元玉鉴》的成书则标志着宋元数学达到最高峰.美国科学史家萨顿(G.Sarton)称赞该书“是中国数学著作中最重要的一部,也是中世纪的杰出数学著作之一.”三、《算学启蒙》《算学启蒙》的内容由浅入深,次第谨严,从一位数乘法开始,一直讲到当时的最新数学成果——天元术,形成一个完整体系,内容包括多位数乘法、分数四则运算、面积和体积计算、比例问题、垛积术、盈不足术、线性方程组、高次方程解法等.尤其引人注目的是,卷首“总括”中给出一整套数学概念及运算法则,作为全书的理论基础.其中包括正负数乘法法则及倒数概念.朱世杰明确指出:“同名(号)相乘为正,异名相乘为负.”又指出:“平除长为小长,长除平为小平.……小长平相乘得一步为小积.”这便给出倒数的基本性质在《算学启蒙》中,朱世杰借助辅助未知数解线性方程组,这在数学史上还是首次.例如卷下“方程正负门”第五题,依术列方程组如下(改用现代符号):这种方法对于简化运算程序是很有意义的,系数越复杂,设辅助未知数的方法就越有用.另外,书中把天元术广泛用于各种面积和体积问题,导出许多高次方程,这说明天元术在李冶的基础上有了进一步的发展.朱世杰还致力于算法研究,给出一些新的公式,如“开方释锁门”给出根式运算法则其中n,a,b为自然数,n≥2.《算学启蒙》为《四元玉鉴》提供了必要的预备知识,正如罗士琳所说,该书“似浅实深”,与《四元玉鉴》“相为表里”.四、《四元玉鉴》《四元玉鉴》的主要成就是四元术,即四元高次方程组的建立和求解方法.在他之前,已有李德载《两仪群英集臻》讨论二元术,刘大鉴《乾坤括囊》讨论三元术.在此基础上,朱世杰“演数有年,探三才之赜,索九章之隐,按天、地、人、物立成四元”(《四元玉鉴》后序),创立了举世闻名的四元术.朱世杰的天、地、人、物,相当于现在的x,y,z,u,其摆法如图8 .18,例如方程2+3xy-2xz+x-y-z=0-x(卷下“三才变通”第1题)及2u 4-u3-u2+3u-8z2+2xz+2xy+6yz=0(卷下“四象朝元”第6题)分别摆成图8.19和图8.20的形状.《四元玉鉴》共24门288问,所有问题都与方程或方程组有关.题目顺序大体是先方程后方程组,先线性方程组后高次方程组.朱世杰创造了一套完整的消未知数方法,称为四元消法.这种方法在世界上长期处于领先地位,直到18世纪,法国数学家贝祖(E.Bezoub,1730—1783)提出一般的高次方程组解法,才超过朱世杰.但朱世杰的消法要点仅见于书首“假令四草”,其他各题均无草.书首还列有“今古开方会要之图”、“四元自乘演段之图”、“五和自乘演段之图”和“五较自乘演段之图”,这些图的作用也是统御全书.朱世杰说:“凡习四元者,以明理为务.必达乘除、升降、进退之理,乃尽性穷神之学也.”卷首各图便是为“明理”而作,他说:“夫算中玄妙,无过演段.如积幽微,莫越认图.其法奥妙,学者鲜能造其微.前明五和,次辨五较,自知优劣也.”《四元玉鉴》表明,朱世杰在方程领域取得重要成就.以前的方程都是有理方程,朱世杰则突破有理式的限制,开始讨论无理方程.他不化为有理方程(见“左右逢源”第21题,“拨换截田”第18题,“四象朝元”第1题).四元消法是朱世杰方程理论的核心.他通过方程组中不同方程的配合,依次消掉未知数,化四元式为一元式,即一元高次方程.三元式和四元式的消法称为“剔而消之”,即把全式剔分为二,进行相消.二元式的消法称为“互隐通分相消”.下面以二元三行式为例说明其消法.其中各系数是关于另一个未知数的多项式(可以是常数).欲消x2项,先以B2乘(1)式中x2项以外各项,再以A2乘(2)式中x2项以外各项,相减,得C1x+C0=0. (3)以x乘(3),得C1x2+C0x=0. (4)将(4)与(1)或(2)联立,用同样方法消去x2项,得D1x+D0=0. (5)(3)与(5)联立,便为二元二行式.朱世杰称C1,D0为外二行,C0,D1为内二行.内二行乘积与外二行乘积相减,得C1D0-C0D1=0.这便消去x,得到只含另一个未知数的一元方程了.《四元玉鉴》含二元问题36个,三元问题13个,四元问题7个.虽然用到四元术的题目不多,但它们却代表了全书,也代表了当时世界范围内方程组理论的最高水平.“四象朝元”第6题所导出的十四次方程是中国古算史上次数最高的方程.高阶等差级数理论是书中另一成就.沈括的隙积术开了研究高阶等差级数的先河,杨辉给出包括隙积术在内的一系列二阶等差级数求和公式.朱世杰在这一领域作了总结性工作.在中卷“茭草形段”和下卷“果垛叠藏”中,他依次研究了一阶至五阶等差级数求和问题,不仅给出相应的公式,而且发现其规律,掌握了如下的三角垛统一公式从而奠定了垛积术的理论基础.实际上,等差级数是几阶的,便可把上式中的p换为几.朱世杰给出了p=1,2,…,5的特例.他还发现垛积术与内插法的内在联系,在“如象招数”第5题中利用垛积术导出四次内插公式(四次差为一非零常数,五次差为零):其中Δ1,Δ2,Δ3,Δ4分别为一次差、二次差、三次差、四次差.由于朱世杰正确指出了公式中各项系数恰好是一系列三角垛的积,他显然能够解决更高次的内插问题,从而把中国古代的内插法推向一个新水平.在几何方面,朱世杰也有一定的贡献.自《九章算术》以来,中国就有了平面几何与立体几何,但一直到北宋,几何研究离不开勾股和面积、体积.李冶开始注意到圆城图式中各元素的关系,得到一些定理,但未能推广到更一般的情形.朱世杰在李冶思想的基础上,深入研究了勾股形内及圆内各几何元素的数量关系,发现了平面几何中的射影定理和特殊情形的弦幂定理.例如卷上“混积问元”第七题,如图8.21,朱世杰得到公式易证等号左面等于h2,所以此式与射影定理h2=ef等价.再如卷中“拨换截田”第十四题,如图8.22,AB⊥CD于E,朱世杰给出公式4CE×ED=AB2此式显然是弦幂定理CE×ED=AE×EB在两弦垂直且有一弦为直径时的特殊情形.五、宋元数学的外传及衰落《算学启蒙》出版后不久即传到朝鲜和日本.在朝鲜李朝时期(14—16世纪),《算学启蒙》及《杨辉算法》都被作为朝廷选拔算官的基本书籍.两书的朝鲜庆州府刻本(15世纪)一直保存至今.由于《算学启蒙》在明代失传,清罗士琳幸得朝鲜金始振翻刻本(1660),于1839年在扬州重新出版,成为中国现存各版本的母本.《算学启蒙》对日本的影响也很大,不少日本学者在研究此书的基础上写出专著,比较著名的有星野实宣《新编算学启蒙注解》三卷(1672)、建部贤弘《算学启蒙谚解大全》七卷(1690)等.宋元数学还曾传到阿拉伯.13世纪旭烈兀①西征时,带走了一批中国天文学家和数学家.他征服波斯后支持纳西尔丁(Na-sirad-Din,1201—1274)在马拉盖(Maraghen,今伊朗境内)建立了一座规模宏大的天文台,并把带去的中国学者留在天文台和纳西尔丁一起工作,这是中国数学传入阿拉伯国家的一个途径.阿拉伯数学家卡西(al-kāsh ī,?—1429)的《算术之钥》(The Key of Arithmetic,1427)中有不少内容与中国数学相同,如贾宪三角形、增乘开方法,以及和“百鸡问题”极为类似的“百禽问题”等.他受到中国数学影响是可以肯定的,当然不排除其独立取得成果的可能性.在元代,阿拉伯数码曾传入中国,但并未被中国人接受.欧几里得《几何原本》也传到上都(今内蒙古正蓝旗),可惜没有译成中文,所以影响不大,不久便散失了.朱世杰之后,元代数学便开始走下坡路.明代数学理论水平远不及宋元,天元术、四元术成为绝学.直到明末清初,由于西方数学的传入及中国学者的努力,数学才有所回升.那么,宋元数学衰落的原因是什么呢?首先,中国传统数学是依靠算筹的,虽然这是一种很有用的计算工具,但具有不可避免的局限性,因为它只适于计算而不适于证明,只能表示具体的量而不能表示抽象的量.这就限制了人们的抽象思维,限制了数学一般化程度的提高.宋元方程理论可以由天元术发展为四元术,但在筹算体系内却无法建立五元术或n元术,因为四个未知数已把“太”的上下左右占满.这个例子便说明了算筹的局限性.更重要的是,人们无法利用算筹进行逻辑推理,也很难在筹算体系内发展数学符号.但这些消极因素的总和,充其量是使数学停滞不前.而事实上,元末数学不仅没前进,反而后退.造成这种状况的原因就不在数学内部,而在于社会了.当时的政策是不利于科学发展的,尤其是八股取士制.1314年恢复科举考试后,内容以朱熹集注的《四书》为主,将数学内容完全取消.不久,这种考试发展为“以四书五经命题、八股文取士”的制度,引导知识分子远离自然科学,严重束缚了读书人的思想.知识分子们为了功名,纷纷埋头于《四书五经》,只会在儒家经典中寻章摘句,奢谈三纲五常之类的封建伦理,哪里还顾得上数学及其他有实用价值的科学技术呢?正如元末丁巨所说:“时尚浮辞,动言大纲……士类以科举故,未暇笃实.”八股取士制的危害,在明代愈演愈烈,顾炎武曾痛斥说:“开科取士,则天下之人日愚一日.”元末以后的社会思潮也不利于数学发展,成为官方哲学的理学完全摒弃了自然科学.理学家们大谈天理、人伦,认为科学技术乃雕虫小技,为君子所不齿,甚至讥笑研究数学的人是“玩物丧志”.在这种社会环境中,数学由盛而衰就不奇怪了.。
朱世杰恒等式及其应用
朱世杰恒等式及其应用大南湖中心学校 扶璋什么是朱世杰恒等式?先用归纳的合情推理,猜想出朱世杰恒等式,再证明它.11046336234333122322+++=++=⇒⎪⎭⎪⎬⎫=+++=+++∑k r k ri k i K n n C C C C C C C C C C 证明:由组合的第二个性质111111++++++++++++-=⇒+=k i K k i K k i K k i K k i K k i K C C C C C C 用裂项相消法来证明时,可令i=1,2,3,,,,,,,r 则有11121+++++-=K K K K K K C C C 12132+++++-=K K K K K K C C C………………….111++++++-=k r K k r K k r K C C C 以上r 个等式两边分别相加得⇒-=+++++++++++++1111321K K k r K k r K K K K K K K C C C C C C 移项并且代换K K K K C C =++11可得朱世杰恒等式110+++=+=∑k r k ri ki K C C一 用朱世杰恒等式求数列的和1.1朱世杰恒等式可以求前n 个自然数的和, 平方和, 立方和.=++++=n S 3211=2)1(+n n 用朱世杰恒等式与用等差数列求和公式殊途同归 事实上 ,2)1(21112111131211+==+++=+++++n n C C C C P P P P n n n 。
)()(])1([32111211212322122222n n ni P P P P P P i i i n S +++-+++=-+=++++=+=∑6)12)(1(2)1(3)3)(1(2)()(2213211211212322++=+-++=-=+++-+++=+++n n n n n n n n C C C C C C C C n n n n为了求∑==ni iS 133,先分析通项23)1(2)2)(1(n n n n n n n a n -+-++==6)12)(1()(4)(621232232343313++-+++-+++=++=∑n n n C C C C C C in n ni6)12)(1(3)2)(1(24)3)(2)(1(6)12)(1(463243++-++-+++=++--++n n n n n n n n n n n n n C C n n =22)1(6)12)(1(12)13)(2)(1(⎥⎦⎤⎢⎣⎡+=++-+++n n n n n n n n n 有了这些准备工作之后,对于自然数中前n 个偶数, 奇数的平方和就有了熟悉激活陌生的基础..1.2 用朱世杰恒等式求连续积组成的数列之和①1×2+2×3+…+n(n+1)===+++=++322123222)(2n n C C C C =3)2)(1(++n n n②1×2×3+2×3×4+…+n(n+1)(n+2)=6(323433++++n C C C ) 4/)3)(2)(1(643+++==+n n n n C n③5)4)(3)(2)(1(24)(24)3)(2)(1(544345441++++==+++=+++++=∑n n n n n C C C C i i i i n n ni ④……宏观角度去猜想,n 个连续自然数乘积相加,其结果是(n+1)个连续自然数的乘积再除以(n+1).用微观角度去猜想也能得出殊途同归的结果]1[. 1.3 某些特殊数列的求和例1 N j i ∈,,求和?))(1()2()1(=+-++++++j i j i i i i i解:原式=][(22222221232222221j i i i j i i i C C C C C C C C +-+++++++++=+++-2()222i C C ++ =2()1)()(1[(3/1)3131-++++=-+++j i j i j i C C i j i -()1()1-+i i i=(1/3))133(22-++j ij i j .这说明在使用朱世杰恒等式时,如果不符合朱世杰恒等式的条件,一定要创造朱世杰恒等式的条件,再使用,方可得出正确的结果. 二 用朱世杰恒等式求偶数列(奇数列)的幂之和S ?)2(........6422222=++++=n首先, 我们探求和的规律性, 探索通项是求和的“通行证”[][]∑=-+=⇒-+===ni n i i i S n n n n n a 122)1(4)1(44)2(众所周知1+2+3+….+n=3)2)(1()1(.....433221,2)1(++=+++⨯+⨯+⨯+n n n n n n n 3)12)(1(22)1(3)2)(1(4++=⎥⎦⎤⎢⎣⎡+-++=n n n n n n n n S我们把自然数中前n 个偶数的平方和转化成两个数列的差, 从而创造性的激活了新数列的求和问题. 实质是把陌生的问题转化成熟悉的问题.类比到自然数中前n 个奇数的平方和, 可否用“熟悉激活陌生”的数学思想呢? 例1 求和?)12()12(53122222=++-++++n n分析: 自然数中前2n+1个奇数的平方和等于自然数中前n+1个自然数的平方和再减去前n 个偶数的平方和, 这也是熟悉激活陌生的策略; 第二种激活例1的方法是运用朱世杰恒等式.解法1: 原式=3)12)(1(26)34)(22)(12()2(121212++-+++=-∑∑=+=n n n n n n m k nm n k=3)32)(12)(1(+++n n n解法2: 分析通项是求和的“通行证”:144)12(22++=+n n n∑∑∑∑====+++=+++=++ni n i n i n i i i n i i i 11212122441)144(1)12(1=1+n+4[2()]()11211212322n n C C C C C C +++-++++ +4()11211n C C C +++=n+1+3)32)(12)(1(6)2)(1(812)1(46)12)(1(4+++=++++=++++n n n n n n n n n n n n 这就殊途同归地得出我们予想的结果.两种解法比较可以看出“新想法是旧成分的新组合”。
朱世杰数学成就
目录摘要................................................................................................ 错误!未定义书签。
关键词............................................................................................ 错误!未定义书签。
一、朱世杰生平事迹 (1)(一)朱世杰生平 (1)(二)朱世杰的数学思想 (1)(三)朱世杰的贡献 (2)二、《算学启蒙》 (2)(一)算学启蒙简介 (3)(二)学术价值 (3)(三)《算学启蒙》的流传与影响 (3)三、《四元玉鉴》 (3)(一)《四元玉鉴》的简介 (4)(二)学术价值 (4)(三)《四元玉鉴》的流传与影响 (4)论数学家朱世杰的重要数学成就摘要:众所周知,宋金元数学史中国传统数学的高峰,在世界数学史上占有重要地位,这一时期的数学发展主流是方程理论,呈现出一种连续发展的趋势。
而元朝的著名数学家朱世杰是宋金元数学家中重要的重要的代表,本文详细的阐述了朱世杰的生平事迹及其两部著作《算学启蒙》和《四元玉鉴》。
关键词:数学史;朱世杰;《算学启蒙》;《四元玉鉴》;宋元时期,中国数学鼎盛时期中杰出的数学家有“秦(九韶)、李(冶)、杨(辉)、朱(世杰)四大家”,朱世杰就是其中之一。
朱世杰是一位平民数学家和数学教育家。
朱世杰平生勤力研习《九章算术》,旁通其它各种算法,成为元代著名数学家。
一、朱世杰生平事迹朱世杰(1249年-1314年),字汉卿,号松庭,汉族,燕山(今北京)人氏,元代数学家、教育家,毕生从事数学教育。
(一)朱世杰生平朱世杰的青少年时代,蒙古人在北方的势力日益增强。
至1279年,元灭南宋,建立起统一的元帝国。
朱世杰不失时机地来到南方,周游江淮各地,结识了许多精通数学的人。
珠算历史小故事
珠算历史小故事
当年,有一位叫朱世杰的中国数学家,在公元十三世纪时创造了一个叫做珠算的计算方法。
据说,朱世杰年幼时常常在父亲开的饭馆里帮忙,由于家境贫寒,他没有机会接受正规的教育,但他在观察中学到了很多东西。
有一天,朱世杰注意到厨房里的厨师使用麦粒进行计数。
他深入研究这种计数方法,将麦粒用来表达数字的概念。
他发现不同的麦粒排列组合可以表示不同的数字,从而逐渐发展出了一套完整的计算系统。
朱世杰将这种计算方法称为珠算,以珠子来代表数字的概念。
他设计了一个特殊的计算器,计算器上用珠子代表数值,通过珠子的排列和移动来进行计算。
这种计算方法简单易懂,操作灵活方便,成为当时中国的主流计算方法。
朱世杰对珠算的贡献不仅在于创造了一种计算方法,更重要的是他将数学普及到更多人中。
在他的推动下,珠算被广泛教授,并成为了中国古代教育中重要的一部分。
珠算在中国历史上持续流传了几个世纪,直到引入了阿拉伯数字后逐渐消失。
至今,朱世杰的珠算仍然被一些人学习和使用。
它不仅是一种计算方法,也是中国古代智慧的结晶,展示了中国古人的聪明才智和数学造诣。
朱世杰
“燕山朱松庭先生”,是我国元朝时代的一位杰出的数学家。
所写的《四元玉鉴》和《算学启蒙》,是我国古代数学发展进程中的一个重要的里程碑,是我国古代数学的一份宝贵的遗产。
的青少年时代,正相当于蒙古军灭金之后。
但在灭金之前,中都(即今之北京)便于1215年被成吉思汗攻占。
元世祖忽必烈继汗位之后,于1264年(至1266年)为便于统治中原地区的人民,迁都燕京(后改称大都,亦即今之北京)到了13世纪60年代燕京不只是全国的政治中心,而且也是当时全国重要的文化中心,特别是北方的一个文化中心。
忽必烈为了元朝的统治,曾网罗了一大批汉族的知识分子充作智囊团。
其中就著名的有王恂(1235—1281)、郭守敬(1231—1279)、李冶(1192—1279)等人,这个智囊团中的人物,对数学和历法都很精通,他们未入朝前曾隐于河北省南部武安紫金山中。
13世纪中叶,在现在的河北省的南部地区和山西省的南部地区,出现了一个以天元术为其代表的数学研究中心。
除上述武安的紫金山和李冶元氏封龙山外,山西临汾的蒋周,河北蠡县的李文一,河北获鹿的石信道等人都在研究天元术。
也继承了北方数学的主要成就——天元术,并将其由二元、三元推广至四元方程组的解法。
除了接受北方的数学成就之外,他也吸收了南方的数学成就,尤其是各种日用算法、商用算术和通俗化的歌诀等等。
在元灭南宋以前,南北之间的交往,特别是学术上的交往几乎是断绝的。
南方的数学家对北方的天元术毫无所知,而北方的数学家也很少受到南方的影响。
曾“周游四方”,莫若(古代数学家)序中有“燕山松庭朱先生以数学名家周游湖海二十余年矣。
四方之来学者日众,先生遂发明《九章》之妙,以淑后图学,为书三卷……名曰《四元玉鉴》”,祖颐后序中亦有“汉卿名世杰,松庭其自号也。
周流四方,复游广陵,踵门而学者云集”。
经过长期的游学、讲学等活动,终于在1299年和1303年,在扬州,刊刻了他的两部数学杰作——《算学启蒙》和《四元玉鉴》。
朱世杰 简介
朱世杰人物生平:朱世杰(年-年),字汉卿,号松庭,汉族,燕山(今北京)人氏,元代数学家、教育家,毕生从事数学教育。
有“中世纪世界最伟大的数学家”之誉。
朱世杰在当时天元术的基础上发展出“四元术”,也就是列出四元高次多项式方程,以及消元求解的方法。
此外他还创造出“垛积法”,即高阶等差数列的求和方法,与“招差术”,即高次内插法。
主要著作是《算学启蒙》与《四元玉鉴》。
朱世杰“以数学名家周游湖海二十余年”,“踵门而学者云集”(莫若、祖颐:《四元玉鉴》后序)。
朱世杰数学代表作有《算学启蒙》()和《四元玉鉴》()。
《算术启蒙》是一部通俗数学名著,曾流传海外,影响了朝鲜、日本数学的发展。
《四元玉鉴》则是中国宋元数学高峰的又一个标志,其中最杰出的数学创造有“四元术”(多元高次方程列式与消元解法)、“垛积术”(高阶等差数列求和)与“招差术”(高次内插法)。
研究成果:朱世杰长期从事数学研究和教育事业,以数学名家周游各地多年,四方登门来学习的人很多。
朱世杰数学代表作有《算学启蒙》()和《四元玉鉴》()。
《算学启蒙》是一部通俗数学名著,曾流传海外,影响了朝鲜、日本数学的发展。
《四元玉鉴》则是中国宋元数学高峰的又一个标志,其中最杰出的数学创作有“四元术”(多元高次方程列式与消元解法)、“垛积法”(高阶等差数列求和)与“招差术”(高次内插法)。
朱世杰在数学科学上,全面地继承了秦九韶、李冶、杨辉的数学成就,并给予创造性的发展,写出了《算学启蒙》、《四元玉鉴》等著名作品,把我国古代数学推向更高的境界,形成宋元时期中国数学的最高峰。
《算学启蒙》是朱世杰在元成宗大德三年()刊印的,全书共三卷,门,总计个问题和相应的解答。
这部书从乘除运算起,一直讲到当时数学发展的最高成就“天元术”,全面介绍了当时数学所包含的各方面内容。
它的体系完整,内容深入浅出,通俗易懂,是一部很著名的启蒙读物。
这部著作后来流传到朝鲜、日本等国,出版过翻刻本和注释本,产生过一定的影响。
朱世杰
朱世杰朱世杰(生卒年不详,生活于13—14世纪)元代数学家,籍贯燕山(今北京附近)。
他长期从事数学研究和教育事业,以数学名家周游各地二十多年,著有《算术启蒙》(1299年)三卷,《四元玉鉴》(1303年)三卷。
前者包括了从乘除及其捷算法到增乘开方法,天元术各方面的内容;后者是中国古代水平最高的数学著作,对四元术即多元高次方程组的解法,高阶等差级数求和及招差术(有限差分)都有重大的贡献。
在13世纪中叶,在河北南部和山西南部地区,出现了一个以“天元术”(一种带有中国古代数学特点的代数学)为代表的数学研究中心。
当时的北方,正处于天元术逐渐发展成为二元、三元术的重要时期,正是朱世杰把这一成就拓展为四元术的。
朱世杰除继承和发展了北方的数学成就之外,还吸收了当时南方的数学成就——各种日用、商用数学和口诀、歌诀等。
朱世杰在经过长期游学、讲学之后,他全面继承了秦九韶、李冶、杨辉三人的数学成就和各种实用算法,而且创造性地予以发展,终于在1299年和1303年在扬州刊刻了他的两部数学著作——《算学启蒙》和《四元玉鉴》。
把我国古代数学推向更高的境界,形成宋、元时期中国数学的最高峰。
《算学启蒙》全书分三卷,二十门,总计二百五十九个问题和相应的解答。
自乘除运算起,一直讲到当时数学发展的最高成就“天元术”,全面介绍了当时数学所包含的各方面内容。
它的体系完整,内容深入浅出,通俗易懂,是一部很著名的启蒙读物。
这部著作后来流传到了朝鲜、日本等国,产生过一定的影响。
中国数学中自晚唐以来,不断简化筹算的趋势有了进一步的发展,日用数学和商用数学更加普及。
南宋时杨辉的著作可以作为这一倾向的代表,而朱世杰所著的《算学启蒙》,则是这一倾向的继承和发展.《四元玉鉴》更是一部成就辉煌的数学名著。
它是中国数学著作中最重要的一部,同时也是中世纪最杰出的数学著作之一。
《四元玉鉴》共三卷,二十四门,二百八十八问,介绍了朱世杰在多元高次方程组的解法——“四元术”、高阶等差级数的计算——“垛积术”以及“招差术”(有限差分)等方面的研究成果。
数学家 朱世杰
朱世杰突破了有理式的限制,开始处理 无理方程.其次是高阶等差级数的研究.沈 括的隙积术开研究高阶等差级数之先河,杨 辉给出包括隙积术在内的一系列二阶等差级 数求和公式.朱世杰则在此基础上依次研究 了二阶、三阶、四阶乃至五阶等差级数的求 和问题,从而发现其规律,掌握了三角垛统 一公式.他还发现了垛积术与内插法的内在 联系,利用垛积公式给出规范的四次内插公 式。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在宋元时期的数学群英中,朱世杰的工作具 有特殊重要的意义.如果把诸多数学家比作群山 ,则朱世杰是最高大、最雄伟的山峰.站在朱世 杰数学思想的高度俯嫩传统数学,会有“一览众 山小”之感.朱世杰工作的意义就在于总结了宋 元数学,使之在理论上达到新的高度。朱世杰的 四元术正是对二元术、三元术的总结与提高.由 于四元已把常数项的上下左右占满,方程理论发 展到这里,显然就告一段落了.从方程种类看, 天元术产生之前的方程都是整式方程。
朱世杰的主要贡献是创造了一套完整的消未 知数方法,称为四元消法.这种方法在世界上长 期处于领先地位,直到18世纪,法国数学家贝祖 (Bezout)提出一般的高次方程组解法,才超过朱 世杰。除了四元术以外,《四元玉鉴》中还有两 项重要成就,即创立了一般的高阶等差级数求和 公式及等间距四次内插法公式,后者通常称为招 差术.此书代表着宋元数学的最高水平,美国科 学史家萨顿(G.Sarton)称赞它“是中国数学著 作中最重要的一部,同时也是中世纪的杰出数学 著作之一”。
《算术启蒙》是一部通俗数学名著,曾流传海 外,影响了朝鲜、日本数学的发展。 《四元玉鉴》则是中国宋元数学高峰的又一个 标志,其中最杰出的数学创造有“四元术”(多元 高次方程列式与消元解法)、“垛积术”(高阶等 差数列求和)与“招差术”(高次内插法)。 宋元时期,中国数学鼎盛时期中杰出的数学家 有“秦﹝九韶﹞、李﹝冶﹞、杨﹝辉﹞、朱﹝世杰 ﹞四大家”,朱世杰就是其中之一。朱世杰是一位 平民数学家和数学教育家。朱世杰平生勤力研习《 九章算术》,旁通其它各种算法,成为元代著名数 学家。
朱世杰的《四元玉鉴》
朱世杰的《四元玉鉴》朱世杰是元朝一位杰出的数学科学家。
朱世杰,字汉卿,号松庭,燕山(今北京)人氏。
他长期从事数学研究和教育事业,以数学名家周游各地20多年,四方登门来学习的人很多。
他的主要著作有《算学启蒙》三卷和《四元玉鉴》三卷。
说起朱世杰周游各地,这里还有一段鲜为人知的佳话,我们把这段佳话介绍给读者。
13世纪末,历经战乱的祖国为元王朝所统一,遭到破坏的经济和文化又很快繁荣起来。
蒙古统治者为了兴邦安国,便尊重知识,选拔人才,把各门科学推向新的高峰。
有一天,风景秀丽的扬州瘦西湖畔,来了一位教书先生,在寓所门前挂起一块招牌,上面用大字写着:“燕山朱松庭先生,专门教授四元术”。
不几天,朱世杰门前门庭若市,求知者络绎不绝,就在朱世杰在接待学生报名之时,突然一声声叫骂声引起他的注意。
只见一穿绸戴银半老徐娘,追着一年轻的姑娘,边打边骂:“你这贱女人,大把的银子你不抓,难道想做大家闺秀,只怕你投错了胎,下辈子也别想了。
”那姑娘被打得皮开肉绽,连内身衣服都被撕坏了。
姑娘蜷成一团,任凭她打,也不跟她回去。
朱世杰路见不平,便上前询问,那半老徐娘见冒出一个爱管闲事之人,就嘲笑道:“你难道想抱打不平,你送上50两银子,这姑娘就归你了!”朱世杰见此情景,大怒道:“难道我掏不出50两银子。
光天化日之下,竟胡作非为,难道没有王法不成?”那半老徐娘讽刺道:“你这穷鬼,还谈什么王法,银子就是王法,你若能掏出50两银子,我便不打了。
”朱世杰愤怒已极,从口袋里抓出50两银子,摔在半老徐娘面前,拉起姑娘就回到自己的教书之地。
原来,那半老徐娘是妓女院的鸨母,而这姑娘的父亲因借鸨母的10两银子,由于天灾,还不起银子,只好卖女儿抵债。
今天碰巧遇上朱世杰,才把姑娘救出苦海。
后来,在朱世杰的精心教导下,这姑娘也颇懂些数学知识,成了朱世杰的得力助手,不几年,两人便结成夫妻。
所以,扬州民间至今还流传着这样一句话:元朝朱汉卿教书又育人救人出苦海婚姻大事成上面这段佳话是不是事实,已不好考证,但说明了朱世杰在做学问的同时,还有着一颗慈爱的心。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四元玉鉴》成书于大德七年(1303),共 三卷,24门,288问,介绍了朱世杰在多元高次方 程组的解法——四元术,以及高阶等差级数的计 算——垛积术、招差术等方面的研究和成果。
“天元术”是设“天元为某某”,即某某为x。但当未 知数不止一个的时候,除设未知数天元(x)外,还需设 地元(y)、人元(z)及物元(u),再列出二元、三元 甚至四元的高次联方程组,然后求解。这在欧洲,解联立 一次方程开始于16世纪,关于多元高次联立方程的研究还 是18至19世纪的事了。朱世杰的另一重大贡献是对于“垛 积术”的研究。他对于一系列新的垛形的级数求和问题作 了研究,从中归纳为“三角垛”的公式,实际上得到了这 一类任意高阶等差级数求和问题的系统、普遍的解法。朱 世杰还把三角垛公式引用到“招差术”中,指出招差公式 中的系数恰好依次是各三角垛的积,这样就得到了包含有 四次差的招差公式。
放映结束
谢谢观赏
— LOGO
相关著述
朱世杰数学代表作有《算学启蒙》(1299)和《四元玉鉴》(1303) 《算学启蒙》是一部通俗数学名著,曾流传海外,影响了朝鲜、日本 数学的发展。 《四元玉鉴》则是中国宋元数学高峰的又一个标志,其中最杰出的数学 创作有“四元术”(多元高次方程列式与消元解法)、“垛积法”(高阶等差 数列求和),全面地继承了秦九韶、李冶、杨辉的数 学成就,并给予创造性的发展,写出了《算学启蒙》、《四元玉鉴》 等著名作品,把我国古代数学推向更高的境界,形成宋元时期中国 数学的最高峰。《算学启蒙》是朱世杰在元成宗大德三年(1299) 刊印的,全书共三卷,20门,总计259个问题和相应的解答。这 部书从乘除运算起,一直讲到当时数学发展的最高成就“天元术”, 全面介绍了当时数学所包含的各方面内容。
《算学启蒙》它的体系完整,内容深入浅出,通 俗易懂,是一部很著名的启蒙读物。这部著作后 来流传到朝鲜、日本等国,出版过翻刻本和注释 本,产生过一定的影响。而《四元玉鉴》更是一 部成就辉煌的数学名著。它受到近代数学史研究 者的高度评价,认为是中国古代数学科学著作中 最重要的、最有贡献的一部数学名著。
数学史上的巨匠——朱 世杰
目 录
人物介绍
生平的经历
相关著述
— LOGO
人物介绍
朱世杰(1249年-1314年),字汉卿,号松庭,汉族,燕 山(今北京)人氏,元代数学家、教育家,毕生从事数 学 教育。有“中世纪世界最伟大的数学家”之誉。朱世杰在 当 时天元术的基础上发展 出“四元术”,也就是列出四元高次 多项式方程, 以及消元求解的方法。此外他还创造出“垛积 法”,即高阶等差数列的求和方法,与“招差术”,即高次内插 法。主要著作是《算学启蒙》与《四元玉鉴》。
他还把这个招差公式推广为包含任意高次差的招差公式,这在 世界数学史上是第一次,比欧洲牛顿的同样成就要早近4个世纪。 正因为如此,朱世杰和他的著作《四元玉鉴》才享有巨大的国际 声誉。近代日本、法国、美国、比利时以及亚、欧、美许多国家 都有人向本国介绍《四元玉鉴》。美国已故的著名的科学史家萨 顿是这样评说朱世杰的:“(朱世杰)是中华民族的、他所生活 的时代的、同时也是贯穿古今的一位最杰出的数学科学家。”“ 《四元玉鉴》是中国数学著作中最重要的,同时也是中世纪最杰 出的数学著作之一。它是世界数学宝库中不可多得的瑰宝。”从 此中可以看出,宋元时期的科学家及其著作,在世界数学史上起 到了不可估量的作用。
— LOGO
生平的经历
元统一中国后,朱世杰曾以数学家的身份周游各地20余年,向他求学的人 很多,他到广陵(今扬州)时“踵门而学者云集”。他全面继承了前人数学成 果,既吸收了北方的天元术,又吸收了南方的正负开方术、各种日用算 法及通俗歌诀,在此基础上进行了创造性的研究,写成以总结和普及当 时各种数学知识为宗旨 的《算学启蒙》(3卷),又写成四元术的代表 作--《四元玉鉴》(3卷), 先后于:1299年和1303年刊印.《算学启蒙》 由浅入深,从一位数乘法开始,一直讲到当时的最新数学成果――天元术, 俨然形成一个完整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