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学第六单元的知识点

合集下载

人教版2023初中化学九年级化学上册第六单元碳和碳的氧化物知识汇总大全

人教版2023初中化学九年级化学上册第六单元碳和碳的氧化物知识汇总大全

人教版2023初中化学九年级化学上册第六单元碳和碳的氧化物知识汇总大全单选题1、如图所示是实验室利用一氧化碳还原氧化铁的装置图。

关于该实验,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实验时可观察到玻璃管中红棕色粉末逐渐变黑B.反应后玻璃管中固体物质的质量较反应前增加C.试管中澄清石灰水变浑浊,说明有二氧化碳生成D.为了防止污染空气,该实验应增加尾气处理装置答案:BA、一氧化碳还原红棕色氧化铁生成黑色铁和二氧化碳,实验时可观察到玻璃管中红棕色粉末逐渐变黑,正确。

B、一氧化碳还原氧化铁生成铁和二氧化碳,固体由氧化铁失去氧元素被还原为铁,反应后玻璃管中固体物质的质量较反应前减少,故B错。

C、二氧化碳可以使澄清石灰变浑浊,试管中澄清石灰水变浑浊,说明有二氧化碳生成,正确。

D、一氧化碳有毒,为了防止污染空气,该实验应增加尾气处理装置,正确。

故选:B。

2、关于下列装置使用的说法,不正确的是()A.用甲装置制取氧气B.用乙装置制取二氧化碳C.用丙装置收集氢气D.用丁装置收集氧气答案:CA、甲装置属于固体加热型发生装置,可以加热氯酸钾制取氧气,正确,不符合题意;B、乙装置属于固液混合常温型发生装置,可以用大理石或石灰石与稀盐酸制取二氧化碳,正确,不符合题意;C、氢气的密度比空气小,应用向下排空气法收集,故不能用丙装置收集氢气,错误,符合题意;D、氧气不易溶于水,可以用丁装置收集氧气,正确,不符合题意。

故选C。

3、海洋酸化与全球气候变暖并称“邪恶双子”。

迄今为止,人类排人大气中的二氧化碳有三分之一左右被海洋吸收。

海洋酸化可能会损伤诸如贝类、珊瑚类等海洋生物形成钙质骨骼和外壳的能力,进而影响整个海洋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

下列措施不能有效减缓海洋酸化的是A.大力推广电动汽车替代汽油车B.减少一次性塑料袋、泡沫饭盒的使用C.积极植树造林D.利用风能、太阳能、水能发电,减少火力发电答案:BA、大力推广电动汽车替代汽油车,可减少化石燃料的燃料,减少二氧化碳排放,减少污染,能减缓海洋酸化,不符合题意;B、减少一次性塑料袋、泡沫饭盒的使用,可以减少白色污染,但不是能减缓海洋酸化的措施,符合题意;C、积极植树造林可以吸收二氧化碳生成氧气,利于环境保护,能减缓海洋酸化,不符合题意;D、利用风能、太阳能、水能发电,减少火力发电,可减少化石燃料的燃料,减少二氧化碳排放,能减缓海洋酸化,不符合题意;故选B。

北京市山谷学校九年级化学上册第六单元《碳和碳的氧化物》知识点总结(含解析)

北京市山谷学校九年级化学上册第六单元《碳和碳的氧化物》知识点总结(含解析)

北京市山谷学校九年级化学上册第六单元《碳和碳的氧化物》知识点总结(含解析)一、选择题1.推理和归纳是研究和学习化学的重要方法,以下说法正确的是A.H2O和H2O2组成元素相同,所以它们的化学性质相同B.同种元素的原子质子数相同,所以质子数相同的原子属于同种元素C.二氧化碳能灭火,所以灭火的气体也一定是二氧化碳D.单质是同一种元素组成的,所以同种元素组成的物质一定是单质2.下列实验方案或操作方法不合理的是选实验目的实验方案或操作方法项A试验石墨的导电性用铅笔芯代替石墨进行导电性实验B鉴别二氧化碳和氮气用澄清的石灰水进行鉴别C除去氧化铜中的木炭粉隔绝空气,高温处理D验证氢气在空气中燃烧的产物点燃纯净氢气,在火焰上方罩一只干冷的烧杯A.A B.B C.C D.D3.下列物质的性质与用途对应关系错误的是A.金刚石硬度大,可制造钻头B.氮气的化学性质不活泼,常用作保护气C.干冰升华吸热,常用于制汽水D.镁燃烧发出耀眼的白光,可作烟花4.右图是探究空气和呼出气体中 CO2的含量差异。

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A.滴入的澄清石灰水的滴数要相同B.该实验证明呼出气体中 CO2体积含量比空气大C.该实验证明人体呼出的气体是 CO2D.滴入石灰水震荡集气瓶有利气液充分接触短时产生更明显现象5.下列实验目的与实验操作一致的是()选项实验目的实验操作A检验氧气是否收集满将带火星的木条伸入集气瓶内部B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用木炭代替红磷,点燃后迅速伸入集气瓶中C鉴别食盐和白糖观察颜色进行区别D鉴别空气、氧气、二氧化碳将燃着的木条分别伸入集气瓶中A.A B.B C.C D.D6.下列有关二氧化碳的制备、检验、收集和用途能达到目的是A.实验室用块状石灰石和稀硫酸反应制备大量二氧化碳B.将燃着的木条伸入集气瓶,火焰熄灭,该瓶气体就是二氧化碳C.实验室收集二氧化碳通常采用向下排空气法D.将集满二氧化碳气体的集气瓶盖上玻璃片,正放在桌上7.下图为“验证二氧化碳化学性质”的创新实验装置。

第六单元:《燃烧与燃料》知识汇总精讲(解析版)--九年级化学期末考点(鲁教版)

第六单元:《燃烧与燃料》知识汇总精讲(解析版)--九年级化学期末考点(鲁教版)

第六单元:《燃烧与燃料》知识汇总精讲【考点精讲】考点一、燃烧与灭火(1)定义:可燃物跟氧气发生的剧烈的发光、发热的氧化反应。

(2)条件:①物质具有可燃性; ②可燃物跟氧气充分接触;③可燃物的温度达到着火点以上(着火点:可燃物燃烧所需要的最低温度,是物质的固有属性,不能改变;着火点越低,越易燃烧);三者同时具备才可以燃烧。

(3)促进燃烧的方法:①增大氧气的浓度;②增大可燃物与氧气的接触面积; 燃烧分类:①充分燃烧:氧气充足;②不充分燃烧:氧气不足。

例如:(1)乙炔:(2)碳:氧气充足,化学方程式:C+O 2CO 2 ;氧气不充足2C+O 22CO ;(CO 中毒:与血红蛋白结合,失去运氧能力)2、灭火原理:破坏燃烧所需的条件,(只要破坏其中一个燃烧条件,就可灭火)。

方法:①隔绝氧气(如沙土覆盖); ②移走可燃物(如关闭煤气阀门); ③降低温度到着火点以下(如用水灭火)。

3、爆炸(1)分类:①物理爆炸:如气球吹爆、爆胎、锅炉爆炸等;②化学爆炸:燃放鞭炮、甲烷爆炸等。

(2)化学爆炸的条件:①可燃性气体或粉尘在空气中的含量达到爆炸极限; ②遇明火燃烧;③气体体积在有限的空间内急剧膨胀。

典例1 【2020云南】下列有关燃烧和灭火的说法正确的是( )乙炔 充分燃烧不充分燃烧 条件 氧气充足 氧气不充足现象 蓝色火焰、放热 黄色火焰、放热、浓烈黑烟 生成物 二氧化碳和水 一氧化碳(或炭黑)、水 方程式2C 2H 2+5O 22H 2O+4CO 2 2C 2H 2+3O 22H 2O+4COA.熄灭酒精灯时,用嘴吹灭B.通电的电热毯着火时,用水浇灭C.篝火晚会时,把木柴架空,有利于木柴充分燃烧D.只要可燃物的温度达到着火点,可燃物就能燃烧【答案】C【解析】A、熄灭酒精灯时,不能用嘴吹灭,应用灯帽盖灭,错误,不符合题意。

B、通电的电热毯着火时,不能用水浇灭,用水浇灭,会有触电的危险,错误,不符合题意。

C、篝火晚会时,把木柴架空,使木柴与空气充分接触,有利于木柴充分燃烧,正确,符合题意。

初三化学-第六单元《常用的金属和盐》知识点

初三化学-第六单元《常用的金属和盐》知识点

第六单元 常用的金属和盐第一节 奇光异彩的金属1、金属的物理性质:(1)常温下一般为固态(汞为液态),有金属光泽。

(2)大多数呈银白色(铜为紫红色,金为黄色)(3)高熔点、沸点,有良好的导热性、导电性、延展性2、金属之最:(1)铝:地壳中含量最多的金属元素(2)钙:人体中含量最多的金属元素(3)铁:目前世界年产量最多的金属(铁>铝>铜)(4)银:导电、导热性最好的金属(银>铜>金>铝)(5)铬:硬度最高的金属 (6)钨:熔点最高的金属(7)汞:熔点最低的金属 (8)锇:密度最大的金属(9)锂 :密度最小的金属3、金属分类⎪⎪⎩⎪⎪⎨⎧⎩⎨⎧⎪⎩⎪⎨⎧>ρ<ρ外的所有金属有色金属:除黑色金属黑色金属:铁、铬、锰)(重金属:轻金属:)(2cm /g 5.4cm /g 5.41334、置换反应:由一种单质跟一种化合物作用生成另一种单质和另一种化合物,这样的反应叫做置换反应(是基本反应类型的一种)。

A+BC→B+ACZn + 2HCl −→−ZnCl 2 + H 2↑ 5、氧化还原反应:在化学反应过程中有元素化合价升降的化学反应叫做氧化还原反应。

有氧参加的反应中:得氧还、失氧氧(反应后等到氧的物质是还原剂,反应后失去氧的物质是氧化剂)无氧参加的反应中:● 所含元素化合价升高的物质被氧化,发生氧化反应,对应产物是氧化产物,自身是还原剂。

● 所含元素化合价降低的物质被还原,发生还原反应,对应产物是还原产物,自身是氧化剂。

20H + O Cu 2+ −→−△ 0Cu + O H 21+ 还原剂 氧化剂 还原产物 氧化产物6、常见金属的性质(1)、大多数金属可与氧气的反应 :①铁:纯净的铁具有银白色金属光泽,质软,有良好的延展性,密度是7.86g/cm 3,熔点1535℃,沸点2750℃,是电和热的导体。

A :在氧气中燃烧3Fe + 2O 2 −−→−点燃Fe 3O 4 现象:剧烈燃烧,火星四射,放出大量的热,生成黑色固体B :铁在潮湿空气中容易发生缓慢氧化,生锈(铁锈主要成分Fe 2O 3·XH 2O ):条件是水 ,氧气(空气)2Mg + O 2 −−→−点燃2MgO 现象:放出热量,发出耀眼白光,生成白色固体 3Mg + N 2 −−→−点燃Mg 3N 2 现象:放出热量,发出耀眼白光,生成白色固体 2Mg + CO 2 −−→−点燃2MgO + C 现象:发出耀眼白光,生成白色(是氧化镁)和黑色(为碳单质)固体③铜铜在空气中加热 2Cu + O 2 −→−△2CuO 现象:红色固体逐渐变为红色 (2)常见金属活动性顺序:K Ca Na Mg Al Zn Fe Sn Pb (H) Cu Hg Ag Pt Au第二节 盐和化肥定义:金属或铵根和酸根组成的化合物。

初三化学各章节知识点总结

初三化学各章节知识点总结

第一单元:走进化学世界第二单元:我们周围的空气第三单元:自然界的水第四单元:物质构成的奥秘第五单元:化学方程式第六单元:碳和碳的氧化物第七单元:燃料及其利用第八单元:金属和金属材料第九单元:溶液第十单元:酸碱盐1化学用语1、电离方程式:2、物质的俗称和主要成分:生石灰CaO;熟石灰、消石灰、石灰水的主要成分Ca(OH)2;石灰石、大理石CaCO3;食盐的主要成分NaCl ;纯碱、口碱Na2CO3;烧碱、火碱、苛性钠NaOH;胆矾、蓝矾CuSO4.5H2O;碳酸钠晶体Na2CO3.10H2O;氨水NH3.H2O;3、物质的俗称和主要成分:生石灰CaO;熟石灰、消石灰、石灰水的主要成分Ca(OH)2;石灰石、大理石CaCO3;食盐的主要成分NaCl ;纯碱、口碱Na2CO3;烧碱、火碱、苛性钠NaOH;胆矾、蓝矾CuSO4.5H2O;碳酸钠晶体Na2CO3.10H2O;氨水NH3.H2O。

2金属活动性1、金属活动性顺序:K>Ca>Na>Mg>Al>Zn>Fe>Sn>Pb(H)Cu>Hg>Ag>Pt>Au2、金属活动性顺序的意义:在金属活动性顺序中,金属位置越靠前,金属在水溶液(酸溶液或盐溶液)中就越容易失电子而变成离子,它的活动性就越强。

3、金属活动性顺序的应用:(1)排在氢前的金属能置换出酸里的氢(元素)。

(2)排在前面的金属才能把排在后面的金属从它们的盐溶液中置换出来(K、Ca、Na除外)。

3酸、碱、盐的溶解性1、常见盐与碱的溶解性:钾(盐)、钠(盐)、铵盐全都溶,硝酸盐遇水影无踪。

硫酸盐不溶硫酸钡,氯化物不溶氯化银。

碳酸盐只溶钾(盐)、钠(盐)、铵(盐)。

碱类物质溶解性:只有(氢氧化)钾、(氢氧化)钠、(氢氧化)钙、(氢氧化)钡溶。

2、八个常见的沉淀物:氯化银、硫酸钡碳酸银、碳酸钡、碳酸钙、氢氧化镁、氢氧化铜、氢氧化铁3、四微溶物:Ca(OH)2(石灰水注明“澄清”的原因)、CaSO4(实验室制二氧化碳时不用稀硫酸的原因)Ag2SO4(鉴别SO42-和Cl-时,不用硝酸银的原因)、MgCO3(碳酸根离子不能用于在溶液中除去镁离子的原因)4、三个不存在的物质:氢氧化银、碳酸铝、碳酸铁4复分解反应发生的条件反应有气体、水或沉淀生成(即有不在溶液中存在或在水溶液中不易电离的物质)1、不溶性碱只能与酸性发生中和反应;2、不溶性盐,只有碳酸盐能与酸反应;3、KNO3、NaNO3、AgNO3、BaSO4不能做复分解反应的反应物。

人教版初中九年级化学上册第六单元《碳和碳的氧化物》知识点(含答案解析)

人教版初中九年级化学上册第六单元《碳和碳的氧化物》知识点(含答案解析)

人教版初中九年级化学上册第六单元《碳和碳的氧化物》知识点(含答案解析)一、选择题1.鉴别下列各组物质,不能达到目的是A.氧气与二氧化碳:带火星的木条B.食盐水和蒸馏水:过滤C.铜绿与二氧化锰:看颜色D.蒸馏水和氯化钙溶液:肥皂水2.地表约有71%被水覆盖,但可供人类使用的淡水总量却不足总水量的1%。

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A.用活性炭给水杀菌消毒B.为了健康可多饮蒸馏水C.软水一定是纯净物D.用肥皂水鉴别硬水和软水3.物质的性质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物质的用途,物质的用途体现了物质的性质。

下列物质的用途体现了物质化学性质的是()A.氧气用于医疗急救B.活性炭用于除去冰箱异味C.铜丝用于作导线D.用氢气填充气球4.CO2是重要的资源,以其为原料可获得下列四种物质.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反应①是太阳能转化为化学能B.反应②的实现有利于缓解“白色污染”C.反应③中的催化剂需要经常添加D.反应④澄清溶液变浑浊,说明CaCO3难溶于水5.下列有关主题知识的归纳完全正确的一组是A 物质的鉴别B 环保知识蔗糖和食盐:看颜色二氧化碳和氮气:用燃着木条减缓全球气候变暖:积极植树种草减少雾霾:用燃烧法处理秸秆C 物质的宏观组成D 化学史①氮气是由氮元素构成的②二氧化碳中含有两个氧元素①拉瓦锡:利用天平进行定量研究,弄清了物质燃烧的本质②门捷列夫:1869年,发现元素周期律A.A B.B C.C D.D6.右图是探究空气和呼出气体中 CO2的含量差异。

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A.滴入的澄清石灰水的滴数要相同B.该实验证明呼出气体中 CO2体积含量比空气大C.该实验证明人体呼出的气体是 CO2D.滴入石灰水震荡集气瓶有利气液充分接触短时产生更明显现象7.氧循环和碳循环是自然界中的重要循环(如图)。

分析两种循环,其中不正确的是A.碳循环和氧循环过程中均发生了化学反应B.氧气只有通过燃烧才能参与碳循环C.通过减少化石燃料的使用和大力植树造林以控制二氧化碳的排放量D.碳循环和氧循环有利于维持自然界中氧气和二氧化碳含量的相对稳定8.用如图所示装置探究CO2能否与H2O反应。

九上化学第六单元知识点笔记

九上化学第六单元知识点笔记

九上化学第六单元知识点笔记
一、单元概述
第六单元是九年级化学的重要部分,主要涉及元素周期表和元素周期律的学习。

通过这一单元的学习,学生将建立起对化学元素和周期表的理解,为后续的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重要知识点
1. 元素周期表的结构:元素周期表分为7个周期,每个周期包含的元素种类不同。

周期数与电子层数相同。

2. 元素周期律:元素的性质随原子序数的递增而呈周期性变化。

例如,从左到右,元素的金属性逐渐减弱,非金属性逐渐增强。

3. 原子结构:原子由原子核和核外电子组成。

原子核由质子和中子组成。

电子在原子核外绕核旋转。

4. 化学键:分子或晶体中相邻原子之间的相互作用称为化学键。

化学键有离子键、共价键和金属键等。

5. 化学反应:化学反应是分子破裂成原子,原子重新组合成新分子的过程。

化学反应中常伴有能量变化和物质变化。

三、注意事项
1. 理解元素周期表的结构和元素周期律的含义,是本单元学习的关键。

2. 掌握原子结构和化学键的基本概念,有助于理解化学反应的本质。

3. 在学习过程中,要注意理论联系实际,将所学知识应用到实际生活中。

总之,第六单元是九年级化学的重要部分,涉及元素周期表和元素周期律的学习。

通过学习,学生应建立起对化学元素和周期表的理解,为后续的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同时,要注意理论联系实际,将所学知识应用到实际生活中。

化学第六单元知识点总结

化学第六单元知识点总结

化学第六单元知识点总结一、化学反应速率1.反应速率的定义和计算-反应速率指的是单位时间内反应物消耗或产物生成的量。

-反应速率可以通过实验数据计算得到,通常用反应物浓度变化或产物浓度变化与时间的关系来表示。

2.影响反应速率的因素-温度:温度升高,分子运动速度增加,碰撞频率增加,反应速率增加。

-浓度:反应物浓度增加,碰撞频率增加,反应速率增加。

-催化剂:催化剂可以降低反应活化能,提高反应速率。

3.反应速率与反应机理的关系-反应速率与反应机理密切相关,反应速率方程可以由反应机理推导得到。

-反应机理描述了反应过程中发生的具体步骤和中间物质的生成消失情况。

二、化学平衡1.平衡状态和平衡常数-平衡状态指的是反应物和产物浓度在一定范围内保持稳定的状态。

-平衡常数K表示在给定温度下,反应物和产物浓度的比值的稳定值。

2.影响平衡位置的因素-浓度变化:增加反应物浓度或减少产物浓度,平衡位置向产物一侧移动;相反,增加产物浓度或减少反应物浓度,平衡位置向反应物一侧移动。

-温度变化:温度升高,平衡位置会偏向吸热反应;温度降低,平衡位置会偏向放热反应。

3.平衡常数与反应方程的关系-平衡常数K可以通过反应方程中物质的摩尔系数得到,平衡常数的大小反映了反应的进行程度。

-K大于1表示产物浓度较高,反应向产物一侧偏离;K小于1表示反应物浓度较高,反应向反应物一侧偏离。

三、酸碱中和反应1.酸碱的定义-酸:能够释放H+(质子)的物质。

-碱:能够释放OH-(氢氧根离子)的物质。

2.酸碱中和反应-酸碱中和反应是指酸和碱反应生成盐和水的化学反应。

-酸碱中和反应的方程式通常写作:酸+碱→盐+水。

四、电解质和非电解质1.电解质和非电解质的定义-电解质:在水溶液中能够导电的物质,可以分为强电解质和弱电解质。

-非电解质:在水溶液中不能导电的物质。

2.电离和解离-电离是指电解质溶于水后,分解成离子的过程。

-解离是指非电解质溶于水后,分子间的键断裂形成离子的过程。

(完整版)人教版初三化学第六单元知识点归纳总结

(完整版)人教版初三化学第六单元知识点归纳总结

第六单元碳和碳的氧化物一、碳的几种单质1、金刚石(C)是自然界中最硬的物质,可用于制钻石、刻划玻璃、钻探机的钻头等。

2、石墨(C)是最软的矿物之一(质软),有优良的导电性,润滑性。

可用于制铅笔芯、干电池的电极、润滑剂等金刚石和石墨的物理性质有很大差异的原因是:碳原子的排列不同。

CO和CO2的化学性质有很大差异的原因是:分子的构成不同。

3、无定形碳:由石墨的微小晶体和少量杂质构成.主要有:焦炭,木炭,活性炭,炭黑等.活性炭、木炭具有强烈的吸附性,焦炭用于冶铁金属。

二、单质碳的化学性质:单质碳的物理性质各异,而各种单质碳的化学性质却相同1、常温下的稳定性强2、可燃性:完全燃烧(氧气充足),生成CO2: C+O2点燃CO2不完全燃烧(氧气不充足),生成CO:2C+O2点燃2CO3、还原性:C+2CuO 高温2Cu+CO2↑现象:黑色粉末逐渐变成红色,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应用:冶金工业2Fe2O3+3C高温4Fe+3CO2↑↑++243232COFeCOFe高温三、二氧化碳的制法1、实验室制取气体的思路:(原理、装置、检验)(1)发生装置:由反应物状态及反应条件决定:(A) (B) (C) (D) 反应物是固体,需加热,制气体时则用(A)装置。

反应物是固体与液体,不需要加热,制气体时则用(B)(C)(D)装置。

(2)收集方法:气体的密度及溶解性决定:(A) (B) (C)排水法:气体难溶于水(A)向上排空气法:气体密度比空气大 (B)向下排空气法:气体密度比空气小 (C)CO只能用排水法(有毒,密度与空气相近,不能用排空气法) CO2只能用向上排空气法(要溶于水、跟水反应,不能用排水法)2、二氧化碳的实验室制法1)原理:用石灰石和稀盐酸反应:CaCO3+2HCl==CaCl2+H2O+CO2↑2) 发生装置:左图3)气体收集方法:向上排空气法4)验证方法:将制得的气体通入澄清的石灰水,如澄清石灰水变浑浊,则是二氧化碳。

2022年秋九年级化学上册 第六单元 课题3 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知识点总结 (新版)新人教版

2022年秋九年级化学上册 第六单元 课题3 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知识点总结 (新版)新人教版

课题3 一氧化碳和二氧化碳一、二氧化碳的性质1、一般情况下,二氧化碳的密度比空气的密度大。

【实验操作】如右图(1),将CO2气体慢慢倒入杯中。

【实验现象】蜡烛自下而上依次熄灭。

【实验分析】二氧化碳气体沿烧杯内壁流下,先聚集在底部,然后逐渐上升,把杯内的空气自下而上排出。

【实验结论】①一般情况下,二氧化碳既不能燃烧,也不能支持燃烧;②一般情况下,二氧化碳的密度比空气的密度大。

2、二氧化碳能溶于水。

【实验操作】如右上图(2)向一个收集满二氧化碳气体的质地较软的塑料瓶中加入约1/3体积的水,立即旋紧瓶盖,振荡。

【实验现象】瓶体变瘪。

【实验分析】二氧化碳溶于水时,使瓶内的气体体积减小,因而压强减小,外界大气压把瓶子压瘪了。

【实验结论】二氧化碳能溶于水。

3、二氧化碳的物理性质:⑴常温下是无色无味的气体(CO2固体叫“干冰”);⑵密度比空气大;⑶能溶于水;4、二氧化碳的化学性质⏹一般情况下,二氧化碳既不能燃烧,也不能支持燃烧。

⏹二氧化碳不能供给呼吸。

(注意:二氧化碳没有毒性)⏹二氧化碳能与水反应生成碳酸。

【实验操作】取四朵用石蕊溶液染成紫色的干燥的纸花。

第一朵纸花喷上稀醋酸,第二朵纸花喷上水,第三朵纸花直接放入盛满二氧化碳的集气瓶中,第四朵纸花喷上水之后,再放入盛满二氧化碳的集气瓶中,观察四朵纸花的颜色变化。

然后将第四朵纸花取出,小心烘烤,观察现象。

【实验现象】①第一朵小花变红;②第二朵小花不变色;③第三朵小花不变色;④第四朵小花变红;⑤第四朵小花被烘烤后由红色变成紫色。

【实验分析】①醋酸能使紫色小花变红,说明酸(溶液)可以使紫色石蕊变红;②水不能使紫色石蕊变红;③二氧化碳不能使紫色石蕊变红;④二氧化碳与水反应生成碳酸,碳酸能使紫色石蕊变红;⑤说明碳酸被分解了。

【化学方程式】CO2+H2O=H2CO3和H2CO3=H2O+CO2↑【注意事项】①第二朵、第三朵纸花可以说明:水不能使紫色石蕊变红,二氧化碳不能使紫色石蕊变红,二氧化碳与水反应生成碳酸,碳酸能使紫色石蕊变红。

化学六单元知识点总结

化学六单元知识点总结

化学六单元知识点总结一、化学键1. 化学键的概念化学键是由原子间的电子互相作用形成的一种力,用来把原子和离子结合成化合物。

2. 共价键共价键是两个原子间由它们的电子互相作用而形成的一种化学键。

在这种成键情形下,每个原子都提供一对电子来与对方的电子形成一对,这对电子将与两原子吸引力相等。

3. 极性共价键由于不同原子核的吸引力的差异,使得共享电子对的电子密度在空间上不均匀分布的共价键称为极性共价键。

极性共价键的共价电子对集中在一个原子周围,从而使这个原子带负电,而较电负的原子、也就是所得到电子的原子,则带正电。

4. 单一键、双键和三键根据共享电子对的数目,可分为单一键、双键和三键。

在单一键中,两个原子只共享一个电子对;在双键中,原子间共享两对电子;在三键中,原子间共享三对电子。

5. 键的方向性通常认为共价键是指在原子之间形成的,因此它是具有方向性的。

而对于没有空间方向性的碳氢键、碳氮键和氢氢键则没有方向性。

6. 离子键和共价键的相互转化从带的角度来看,离子键是强的电子交换效应,而共价键是两个原子间强烈的电子共享效应,但两者并不是完全独立的。

7. 价层的共价键理论物质的特性和物质变化都是与原子和原子之间的电子联系有关的。

根据电子结构的变化情况,可以解释化学键成键、断裂及原子和离子落下和离开共价键或离子键的过程,所以,共价键理论是我们研究化学变化的重要出发点。

二、化学键的稳定性1. 离子键的稳定性缔合度:离子化合物动力学一定渗透下,进一步在正在碰宏观离子化合物内部的离子在整个固体中再次归定位必须先整个离子化合物再次深层的趋向的混成。

趋向归定位而形成非一定。

2. 共价键的稳定性共价键是由两个原子间相互共享一个电子对而形成的一种化学键。

共价键的稳定性是指在一定条件下,其中的电子对能够稳定地存在于两个原子间的能力。

三、分子的构建和构象1. 分子的构建分子的构建涉及到原子的种类、数量、空间分布等因素。

在确定分子构建时,需考虑原子的化合价、原子间的稳定性、原子的空间构象等。

九年级化学沪教版各章节知识点

九年级化学沪教版各章节知识点

1.第一单元:基本物质结构与性质
-各种物质的不同性质与结构,如溶解性、化学反应等;-化学公式和化学方程式的表示方法;
-化学反应的观察和描述方法。

2.第二单元:物质的变化与能量
-物质在化学反应中的能量变化;
-燃烧和酸碱中性化反应的能量变化;
-能量守恒定律和能量传递的过程。

3.第三单元:金属元素与金属化合物
-金属材料的常见性质和用途;
-金属元素的性质与结构;
-金属与非金属元素的化合反应;
-金属离子的还原与氧化反应。

4.第四单元:非金属元素与非金属化合物
-非金属元素的性质与结构;
-非金属元素与金属元素的化合反应;
-非金属氧化物和非金属酸的性质与用途。

5.第五单元:盐与化肥
-盐的性质与应用;
-酸与盐的反应;
-化肥的成分与作用。

6.第六单元:溶液的性质与应用
-溶质与溶剂的概念和性质;
-溶液的浓度计算;
-溶液的酸度和碱度;
-氧化还原反应在溶液中的应用。

7.第七单元:空气与水净化
-空气中的组成和性质;
-空气的净化方法;
-水的净化方法和水的重要性;
-酸雨的成因和对环境的危害。

这是根据九年级化学沪教版教材的章节顺序列举的知识点,每个单元都涵盖了不同的主题和概念,在学习过程中需要掌握各个知识点的基本概念、性质、反应过程等内容,并能够应用到解决实际问题中。

希望能对你的学习有所帮助。

人教版2023初中化学九年级化学上册第六单元碳和碳的氧化物必考知识点归纳

人教版2023初中化学九年级化学上册第六单元碳和碳的氧化物必考知识点归纳

人教版2023初中化学九年级化学上册第六单元碳和碳的氧化物必考知识点归纳单选题1、下列与碳和碳的氧化物有关的说法中,正确的是A.煤炉上放一盆水可防止CO中毒B.CO2能使紫色石蕊溶液变红,说明CO2显酸性C.CO和CO2化学性质不同的原因是分子构成不同D.用墨绘制的古画经久不变色,说明碳不与任何物质反应答案:CA、一氧化碳难溶于水,煤炉上放一盆水不可防止CO中毒,不符合题意;B、二氧化碳能使紫色石蕊试液变红,是因为二氧化碳能与水反应生成碳酸,碳酸显酸性,能使紫色石蕊试液变红,不是因为二氧化碳显酸性,不符合题意;C、一氧化碳由一氧化碳分子构成,二氧化碳由二氧化碳分子构成,分子构成不同,化学性质不同,符合题意;D、用墨绘制的古画经久不变色,是因为常温下,碳的化学性质比较稳定,碳可与许多物质反应,碳在点燃的条件下可与氧气反应,在高温的条件下可与氧化铜、二氧化碳反应,不符合题意。

故选C。

2、如图实验设计,能制取二氧化碳并可控制反应发生或停止的是()A.B.C.D.答案:BA、大理石的主要成分是碳酸钙,碳酸钙与硫酸反应生成微溶于水的硫酸钙、二氧化碳和水,生成的硫酸钙会附着在大理石的表面而阻止反应的进一步发生,不合题意;B、大理石的主要成分是碳酸钙,碳酸钙和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钙、水和二氧化碳,该装置中若在导管上关闭止水夹,装置内的压强增大,大理石与稀盐酸分离,反应停止;打开止水夹后,气体排出,装置内的压强减少,稀盐酸与大理石接触,反应开始,符合题意;C、该反应无法控制的反应的停止,不合题意;D、该反应无法控制的反应的停止,不合题意。

故选B。

3、碳单质的性质与用途对应关系错误的是A.石墨导电性好可作电池电极B.活性炭吸附性强可作冰箱除味剂C.金刚石硬度大可制作铅笔芯D.炭黑常温化学性质稳定可制墨汁答案:CA、石墨导电性好可作电池电极,故选项正确;B、活性炭吸附性强可作冰箱除味剂是利用了活性炭的吸附性,故选项正确;C、石墨在刻划时容易留下痕迹,可以制作铅笔芯,故选项错误;D、常温下,碳单质的化学性质稳定,可制墨汁,故选项正确。

人教版初中九年级化学上册第六单元《碳和碳的氧化物》知识点(含答案解析)

人教版初中九年级化学上册第六单元《碳和碳的氧化物》知识点(含答案解析)

一、选择题1.某反应前后分子变化的微观示意图如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反应物和生成物都是化合物B.图中共表示3种物质C.该反应后分子数目增多D.反应前后原子个数不变D解析:DA、由微粒的构成可知,反应物中B是由同种原子构成的,属于单质,故选项说法错误;B、由微粒的构成可知,图中共有4种不同分子,表示4种物质,故选项说法错误;C、由微粒的变化可知,反应后分子的目没有变化,反应前后相等,故选项说法错误;D、由微粒的变化可知,反应后原子个数不变,故选项说法正确。

故选D。

2.在一个密闭容器中放入甲、乙、丙、丁四种物质,使其在一定条件下发生化学反应,一段时间后测得反应数据如下表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物质甲乙丙丁反应前的质量/g36234反应后的质量/g待测20320A.丙一定是该反应的催化剂B.待测值为0C.该反应生成的乙与丁的质量比为1:1D.该反应的基本反应类型是分解反应D解析:D【分析】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化学反应前后,物质的总质量不变,36+2+3+4=待测+20+3+20,待测=2,反应后,甲的质量减少,甲是反应物;乙的质量增加,乙是生成物;丙的质量不变,丙可能是催化剂,也可能是不参与反应的杂质;丁的质量增加,丁是生成物。

A、丙可能是催化剂,也可能是不参与反应的杂质,不符合题意;B、由分析可知,待测值为2,不符合题意;C、该反应生成的乙与丁的质量比为:(20-2):(20-4)=9:8,不符合题意;D、甲是反应物,乙、丁是生成物,该反应符合“一变多”的特点,属于分解反应,符合题意。

故选D。

3.如图是“尾气催化转换器”将汽车尾气中有毒气体转化为无毒气体的微观示意图,其中不同的圆球代表不同的原子。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该反应一定不是化合反应B.图中的反应物全部是化合物C..参加反应的两种分子个数比为1:1D.该反应生成了三种生成物D解析:D【分析】观察反应的微观示意图,反应前后有一个构成相同的分子,可判断该分子未参加反应,因此该反应为两种不同的分子各2个参加反应,生成一种同种原子构成的单质分子1个和一种不同种原子构成的化合物分子2个,据此进行分析判断即可。

初中化学人教第六单元 碳和碳的氧化物 知识点整理(全面,带答案)

初中化学人教第六单元 碳和碳的氧化物 知识点整理(全面,带答案)

第六单元碳和碳的氧化物课题1 刚柔并济——碳单质一、常见的碳单质碳单质构成空间构成物理性质用途金刚石碳原子无色透明正八面体形状的固体;天然存在最硬的物质装饰品钻头玻璃刀刀头石墨碳原子深灰色色、有金属光泽不透明的细鳞片状固体,质软,有滑腻感,良好的导电性铅笔芯电刷电极润滑剂木炭活性炭疏松多孔的结构吸附性性吸附异味和色素C60C60分子碳单质物理性质差异大的原因:碳原子排列方式不同。

【注】金刚石与石墨相互转化属于化学变化。

二、碳单质的化学性质1、常温下,碳的化学性质不活泼(碳原子结构示意图:)用途:用作写字、绘画的碳素墨水2、可燃性氧气充足:C+O2CO2(方程式)氧气不足:2C+O22CO (方程式)用途:作燃料3、还原性反应原理:C+2CuO2Cu+CO2↑实验现象:黑色固体变成红色,生成使石灰水变浑浊的气体。

注意事项:(1)网罩的作用:集中火焰,提高温度(2)先撤导管再熄灭酒精灯:防止石灰水倒吸炸裂试管。

用途:冶炼金属三、还原反应1、定义:含氧化合物中的氧被夺走的反应。

2、碳与氧化铁的反应:3C+2Fe2O34Fe+3CO2↑(方程式)3、碳与二氧化碳的反应:C+CO22CO(方程式)课题2 二氧化碳的制取一、 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1、药品 大理石或石灰石(主要成分 CaCO 3 )和稀盐酸(HCl )2、原理: CaCO 3 + 2HCl == CaCl 2 + H 2O + CO 2↑注:(1)不能用浓盐酸的原因:浓盐酸挥发出的氯化氢气体会混入产生的二氧化碳气体内,造成制得的气体不纯。

(2)不能用稀硫酸的原因:因为H 2SO 4与CaCO 3反应生成微溶的CaSO 4,它会覆盖在CaCO 3的表面,阻碍反应的进行。

(3)不能用碳酸钠粉末的原因:因为Na 2CO 3(或K 2CO 3)是粉末状固体,与稀盐酸接触面积大,反应剧烈,不易控制反应速率,不利于气体的收集。

3、实验装置: 固液常温型 + 向上排空气法不用排水法的原因:二氧化碳能溶于水且能和水反应4、实验步骤(1)连接装置,检查装置气密性(2)加药品:先加固体,后加 液体(3)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气体(4)检验: 将气体通入到澄清石灰水中,石灰水变浑浊,证明是二氧化碳。

初三化学第六单元《锌和锌的氧化物》知识点

初三化学第六单元《锌和锌的氧化物》知识点

初三化学第六单元《锌和锌的氧化物》知
识点
锌和锌的氧化物是初三化学第六单元的重要知识点。

在本单元中,我们将研究有关锌及其氧化物的性质、用途和实验方法。

以下是本单元的核心内容:
1. 锌的性质
- 锌是一种常见的金属元素,具有银白色外观。

- 锌具有良好的延展性和腐蚀抵抗性,因此广泛用于制作金属制品和防腐涂层。

2. 锌的氧化物
- 锌可以形成不同氧化态的氧化物,包括氧化锌和二氧化锌。

- 氧化锌(ZnO)是一种白色物质,具有广泛的应用,例如作为防晒霜、橡胶添加剂和陶瓷材料。

- 二氧化锌(ZnO2)是锌的高级氧化物,稳定性较低,使用较少。

3. 锌及其氧化物的实验方法
- 我们可以通过实验方法来检验锌和其氧化物的性质。

- 例如,我们可以通过与盐酸反应,观察锌与酸反应产生氢气的实验来验证锌的活泼性。

- 对于氧化锌,我们可以通过与酸反应或在火焰中加热,观察其颜色变化的实验来检验其特性。

初三化学第六单元的学习内容主要涵盖了锌及其氧化物的性质和实验方法。

通过学习这些知识点,我们能够更好地理解锌和锌的氧化物在生活和工业中的应用。

初中化学6单元知识点总结

初中化学6单元知识点总结

初中化学6单元知识点总结一、物质的分类与组成1. 物质的基本概念:物质是构成宇宙万物的基本实体,具有质量和体积。

2. 物质的分类:物质分为混合物和纯净物。

混合物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的物质组成,没有固定的化学性质;纯净物由单一种类的原子或分子组成,具有固定的化学性质。

3. 纯净物的进一步分类:纯净物分为单质和化合物。

单质是由同种元素的原子构成的纯净物,如氧气(O2)、铁(Fe);化合物是由不同种元素的原子以固定比例结合而成的纯净物,如水(H2O)。

4. 元素与周期表:元素是物质的基本组成单位,周期表是按照原子序数排列所有已知元素的表格,它揭示了元素之间的相似性和规律性。

二、化学反应与方程式1. 化学反应的类型:包括合成反应、分解反应、置换反应和复分解反应。

2. 化学反应的特征:化学反应伴随能量变化,通常表现为热量的吸收或释放。

3. 化学方程式:用化学符号和化学式表示化学反应的过程和结果。

方程式需要平衡,即反应物和生成物的原子数相等。

4. 质量守恒定律:在化学反应中,物质的总质量在反应前后保持不变。

三、常见物质的性质与变化1. 物质的物理性质:包括颜色、状态(固态、液态、气态)、密度、熔点、沸点等。

2. 物质的化学性质:包括可燃性、氧化性、还原性、酸碱性等。

3. 物质的变化:物质在化学反应中可能发生颜色变化、状态变化、能量变化等。

4. 酸碱反应:酸与碱反应生成水和盐,这种反应称为中和反应。

四、溶液与溶解现象1. 溶液的定义:一种或几种物质分散到另一种物质中形成的均一、稳定的混合物。

2. 溶解度:在一定温度下,某种物质在溶剂中的最大溶解量。

3. 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饱和溶液是指在一定温度下,溶质已经达到最大溶解量的溶液;不饱和溶液则是溶质未达到最大溶解量的溶液。

4. 溶解过程中的能量变化:溶解过程可能伴随吸热或放热现象。

五、元素的化合物1. 氧化物:由氧元素与其他元素结合形成的化合物,如二氧化碳(CO2)、氧化铁(Fe2O3)。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六单元碳和碳的氧化物能力提高
知识梳理
1.知识框架
①(不充足)2CO
②C+
③2CO+




2.重点知识梳理
(1)金刚石和石墨
金刚石——硬度大;石墨——质软、能导电;木炭、活性炭具有吸附性。

它们物理性质差异很大,原因是结构中碳原子的排列方式不同;其化学性质相似。

(2)二氧化碳
二氧化碳是一种无色无味的气体,密度比空气的大,能溶于水;与水反应生成碳酸,能使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不可燃也不支持燃烧。

实验室里常用石灰石(或大理石)与稀盐酸反应制取二氧化碳:
自然界中主要由人和动植物的呼吸、含碳燃料的燃烧等产生,大气中含量过
高会导致温室效应,植物的光合作用消耗。

防止温室效应进一步增强的措施:大力植树造林,严禁乱砍滥伐;减少化石燃料的使用;开发新能源等。

(3)一氧化碳
一氧化碳是一种无色无味的气体,密度比空气的略小,难溶于水,有毒,具有可燃性和还原性。

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的分子组成仅相差一个氧原子,而化学性质却差异很大。

中考链接
【例题1】(2005·北京市海淀区)夏天到了,衣服上常会留下难以清洗的汗渍、果汁渍等。

现在市场上出售一种称作“污渍爆炸盐”的商品,宣称“含天然活性氧,能在瞬间去除洗衣粉难以除去的多种顽固污渍”。

小红同学对这种“污渍爆炸盐”的化学成分非常感兴趣,对其化学成分进行探究。

主要探究过程如下:
(1)提出问题
“污渍爆炸盐”的主要化学成分是什么?
(2)查阅相关资料(资料主要信息如下)
过碳酸钠俗称固体双氧水,白色结晶颗粒。

过碳酸钠溶于水时,分解生成碳酸钠和过氧化氢,是目前广泛应用的主要洗涤助剂之一。

(3)猜想
“污渍爆炸盐”的主要化学成分可能是过碳酸钠。

(4)设计与实验
小红同学设计的主要实验装置如右图所示。

请你运用所学知识,帮助小红同学完成下列实验报告。

(5)实验的初步结论
小红认为:“污渍爆炸盐”溶于水生成碳酸钠和过氧化氢,“污渍爆炸盐”的主要化学成分是过碳酸钠。

【解析】本题将

的实验室制法以及检验的知识综合在一起,充分考查了学生
阅读理解、分析探究问题的能力。

此题猜想:“污渍爆炸盐”的主要化学成分可能是过碳酸钠。

则分液漏斗a 中加入的“污渍爆炸盐”的饱和溶液就可能为

溶液。

根据实验室制取

的反应
原理以及检验方法,可知黑色固体应该是
,在分液漏斗b 中应该加入稀盐酸。

打开分液漏斗a 的活塞,瓶中发生反应:
,此时可以用带火
星的木条接近导管口来验证生成气体的成分;打开分液漏斗b 的活塞,瓶中发生反应:
,此时可以将生成的气体通入澄清的石灰水来验证生成
气体的成分。

最后根据实验现象证明“污渍爆炸盐”溶于水确实生成了碳酸钠和过氧化氢,从而得出结论:“污渍爆炸盐”的主要化学成分是过碳酸钠。

【答案】①Ⅰ Ⅱ稀盐酸
②Ⅰ 用带火星的木条接近导管口 Ⅱ 带火星的木条复燃 Ⅲ “污渍爆炸盐”溶于水生成过氧化氢
③Ⅰ澄清的石灰水Ⅱ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Ⅲ“污渍爆炸盐”溶于水生成碳酸钠(或碳酸盐)
【例题2】(2004·山东省潍坊市)某化学兴趣小组成员小强、小明和小红三位同学在学习了木炭还原氧化铜的实验后,提出如下问题:“木炭与氧化铅(化学式为PbO)反应生成铅的同时产生的气体一定全部是二氧化碳吗?”请你和他们一起对产物中气体的成分进行探究,并回答有关问题。

(1)猜想:小强认为反应产生的气体全部是一氧化碳;小明认为反应产生的气体全部是二氧化碳;小红认为反应产生的气体既有二氧化碳又有一氧化碳。

(2)设计实验:根据各自的猜想,他们共同设计了实验,实验装置如下页图所示(他们在实验中进行了规范操作和细致的观察,图中新鲜鸡血遇一氧化碳后颜色会发生变化)。

A B C
(3)现象与结论:如果小强猜想正确,装置B、C中的实验现象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如果小明猜想正确,装置B、C中的实验现象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如果小红猜想正确,装置B、C中的实验现象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从环保角度考虑,该实验装置的不足之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请你对该装置进行改进,具体措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根据上述实验及学习木炭与CuO的反应,请你归纳出单质碳的一项重要用途。

【解析】本题综合考查C、CO、的化学性质及学生归纳问题的能力。

用木炭还原
PbO,由于木炭量的不同,其产物既可全部是CO,还可以是与CO的混合物。

为了检验气态产物究竟是什么,可将产生的气体通过B、C装置,若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说明气体中含有,若新鲜鸡血变色说明气体中含有CO。

题给实验装置有明显缺点,即没有尾气
处理装置,应在C装置后添加尾气处理装置。

通过题给实验和所学知识可归纳出单质碳的重要用途是冶炼金属。

【答案】(3)B中澄清的石灰水无明显变化,C中鸡血颜色发生变化B中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C中鸡血颜色不变B中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C中鸡血颜色发生变化
(4)没有尾气处理装置在装置C的出气口接一个尖嘴玻璃管和燃着的酒精灯(或在装置C的出气口用气球或塑料袋收集尾气)
(5)冶炼金属。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