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壳材料的合成及应用
纳米核壳结构材料的合成与表征
纳米核壳结构材料的合成与表征随着纳米科技的快速发展,纳米材料的合成与表征成为了研究的重要方向。
其中,纳米核壳结构材料因其独特的性质引起了广泛的关注。
本文将探讨纳米核壳结构材料的合成方法以及对其进行的表征技术,以期加深对这一材料的理解。
一、纳米核壳结构材料的合成方法纳米核壳结构材料的合成方法有多种,其中较常见且广泛应用的是湿化学合成方法。
在这种方法中,一般以金属或半导体纳米颗粒作为核心,通过适当的表面修饰,再将某种材料包覆在核心表面形成壳层。
常见的合成方法之一是对核的表面进行功能化修饰,然后通过改变溶液中的条件来引发材料的聚集反应。
如此聚集形成的壳层可以是金属纳米颗粒、聚合物或无机晶体等。
例如,可以将种子颗粒表面修饰为亲水性,然后使用水/有机混合溶剂,使其在适当条件下形成核心壳结构。
这种方法在纳米材料的合成中得到了广泛应用,能够实现对壳层材料的选择性合成。
另一种常用的合成方法是通过化学还原法合成纳米核壳结构材料。
这种方法首先制备核材料,然后在核表面引发还原反应,使还原剂将所需壳层材料沉积在核表面。
这种方法的优点是可以控制壳层的厚度和形貌,从而调控材料的性质。
二、纳米核壳结构材料的表征技术纳米核壳结构材料的表征涉及到其结构、形貌和性质等方面。
因此,需要使用多种技术手段进行分析。
在结构表征方面,透射电子显微镜(TEM)是一种常用的手段。
通过TEM可以观察到纳米核壳结构的形貌和颗粒的大小、形态等信息。
同时,还可以使用能量色散X射线光谱(EDS)来进行化学成分分析,以确定核壳结构中各组分的含量。
表征还可以包括热力学性质的分析。
差示扫描量热法(DSC)和热重分析(TGA)是常用的测定纳米核壳结构材料热分解行为和热稳定性的手段。
通过热重分析可了解材料中的残余物含量及其热分解温度,从而对材料的热稳定性进行评估。
此外,如果需要了解材料的光学性质,可以使用紫外可见光谱(UV-Vis)进行分析。
通过UV-Vis可以观察到材料的吸收和发射特性,从而研究其能带结构和能级分布等物理性质。
量子点核壳结构
量子点核壳结构量子点核壳结构是一种新型材料结构,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
在这篇文章中,我们将深入探讨量子点核壳结构的特点、制备方法以及应用领域。
一、量子点核壳结构的特点量子点核壳结构由两部分组成:核和壳。
核是由一种半导体材料组成的微小颗粒,其直径通常在2-10纳米之间。
而壳是由另一种半导体材料包裹在核的表面形成的薄层结构。
量子点核壳结构具有以下几个特点:1. 尺寸量子限制效应:由于核的尺寸非常小,其电子和空穴被限制在三个空间维度上运动,从而导致量子效应的出现。
这使得量子点核壳结构在光电子学和量子计算等领域具有重要应用。
2. 能带结构调控:通过选择不同的核材料和壳材料,可以调控量子点核壳结构的能带结构。
这种调控能够改变材料的光学和电学性质,从而拓宽了其应用范围。
3. 光子输运特性:量子点核壳结构具有优异的光子输运特性,能够在光子学器件中实现高效能量传输和光子耦合。
这使得量子点核壳结构在光通信和光传感等领域具有广泛应用。
二、量子点核壳结构的制备方法制备量子点核壳结构的方法多种多样,常见的方法包括溶液法、气相沉积法和物理气相沉积法等。
1. 溶液法:溶液法是最常用的制备量子点核壳结构的方法之一。
该方法通过在溶液中加入核材料和壳材料的前体,控制反应条件和时间,使核表面发生壳材料的沉积,形成核壳结构。
2. 气相沉积法:气相沉积法是一种高温下进行的制备方法。
通过在高温下使核材料和壳材料的前体气体分子在反应器中反应,使核表面发生壳材料的沉积,形成核壳结构。
3. 物理气相沉积法:物理气相沉积法是一种通过蒸发和凝结的方法制备量子点核壳结构。
通过在真空环境下加热核材料和壳材料,使其蒸发并在基底上凝结形成核壳结构。
三、量子点核壳结构的应用领域量子点核壳结构由于其独特的性质,在多个领域都有广泛的应用。
1. 光电子学:量子点核壳结构在光电子学领域具有重要应用。
其尺寸量子限制效应使得量子点核壳结构能够实现高效的光电转换,从而在光电子器件中得到应用,如太阳能电池和光电二极管等。
色谱柱核壳技术
色谱柱核壳技术色谱柱核壳技术在分析化学领域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本文将介绍色谱柱核壳技术的原理、应用以及其在色谱分析中的优势。
一、色谱柱核壳技术的原理色谱柱核壳技术是色谱柱中填充材料的一种创新进展。
传统的色谱柱填充材料主要是均质的微米级颗粒,而色谱柱核壳技术则是在这些颗粒表面包裹一层更薄的毫米级核壳结构。
核壳结构由具有良好分离性能的高效吸附剂(如硅胶)构成。
色谱柱核壳技术的原理在于核壳结构的优异性能。
核壳颗粒表面具有大量的吸附相,能够提供更高的表面积和更好的分离效果。
此外,核壳结构中心的空心空间可以增加样品分子与吸附相之间的接触时间,从而提高分离效率。
二、色谱柱核壳技术的应用色谱柱核壳技术在不同领域有着广泛的应用。
以下是几个重要的应用领域:1. 药物分析:色谱柱核壳技术可以用于药物的纯度分析、代谢产物的鉴定等。
由于其优异的分离效果,可以有效地提高药物的分析准确性和灵敏度。
2. 食品安全:色谱柱核壳技术可以用于食品中有害物质的检测,如农药残留、重金属等。
可以提供更好的分离效果,确保食品安全标准的合规性。
3. 环境监测:色谱柱核壳技术可以用于环境中有机污染物的检测和分析。
其高分离效率和较低的检出限可以更准确地监测环境污染水平。
4. 生物医学研究:色谱柱核壳技术可以用于蛋白质、肽段和核酸等生物大分子的分析与纯化。
其高效的分离性能有助于实现快速、高效的生物分析。
三、色谱柱核壳技术的优势相比传统的色谱柱填充材料,色谱柱核壳技术具有以下优势:1. 高效分离:核壳结构提供更大的表面积,增加样品与吸附相的接触时间,因此具有更高的分离效果。
2. 快速分析:由于核壳结构具有更好的分离性能,色谱柱核壳技术可以实现更快的分析速度,提高实验效率。
3. 提高灵敏度:核壳结构中心的空心空间可以增加样品分子与吸附相的接触面积,有助于提高灵敏度。
4. 扩展应用范围:色谱柱核壳技术适用于各种化学分析方法,包括气相色谱、液相色谱等。
综上所述,色谱柱核壳技术在分析化学领域中有着重要的地位和广泛的应用。
核壳结构C@CoNi复合材料及其设备制作方法和应用与制作流程
本技术属于电磁波吸收材料技术领域,公开一种核壳结构C@CoNi复合材料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所述复合材料是由若干个CoNi合金颗粒均匀包裹在碳球周围而形成的核壳结构,并且CoNi合金颗粒呈花状结构。
制备方法:将葡萄糖、十六烷基三甲基溴化铵加入水中,搅拌均匀,将所得溶液控温在180~200℃静置水热反应12~15 h,水热反应结束后,取出其中的沉淀物,清洗、干燥,获得前驱体碳球;将碳球、水溶性钴盐、水溶性镍盐、水合肼分散于水中,搅拌均匀,将所得溶液控温在160~180℃静置水热反应15~18 h,水热反应结束后,取出其中的沉淀物,清洗、干燥,获得核壳结构C@CoNi复合材料。
制备的核壳结构的C@CoNi复合材料具有很好的电磁波吸收特性。
权利要求书1.一种核壳结构C@CoNi复合材料,其特征在于:所述复合材料是由若干个CoNi合金颗粒均匀包裹在碳球周围而形成的核壳结构,并且CoNi合金颗粒呈花状结构。
2.一种如权利要求1所述核壳结构C@CoNi复合材料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1)、将葡萄糖、十六烷基三甲基溴化铵加入水中,搅拌均匀;其中,以质量-体积比计,葡萄糖∶十六烷基三甲基溴化铵∶水=(6~8)g∶(0.1~0.3)g∶(50~70)mL;(2)、将步骤(1)所得溶液控温在180~200 ℃静置水热反应12~15 h;(3)、步骤(2)水热反应结束后,取出其中的沉淀物,清洗、干燥,获得前驱体碳球;(4)、将碳球、水溶性钴盐、水溶性镍盐、水合肼分散于水中,搅拌均匀,其中,以摩尔-体积比计,水溶性钴盐和水溶性镍盐分别以其实际提供的钴和镍计算,碳球∶水溶性钴盐∶水合肼∶水 =6 mmol∶(0.5~1.5) mmol∶(5~10) mL∶(50~70)mL,水溶性钴盐与水溶性镍盐的用量相同;(5)、将步骤(4)所得溶液控温在160~180 ℃静置水热反应15~18 h;(6)、步骤(5)水热反应结束后,取出其中的沉淀物,清洗、干燥,获得核壳结构C@CoNi复合材料。
纳米核壳结构的制备与应用
纳米核壳结构的制备与应用纳米核壳结构是一种特殊的纳米材料结构,其能够在表面包裹一层非常薄的壳,在实际应用中,其具有非常广泛的应用前景。
本文将探讨纳米核壳结构的制备过程以及其在材料科学、化学、生物医学等领域的应用。
一、纳米核壳结构的制备方法纳米核壳结构的制备方法主要有几种:化学还原法、冷浸法、高温溶剂法和自组装法等。
化学还原法在制备纳米核壳结构方面应用最广。
其基本原理是先合成一种“核”材料,然后将其表面修饰为一种带有反应基团的材料,最后再将这种反应基团与一种“壳”材料反应,从而得到具有纳米核壳结构的材料。
冷浸法是一种独特的制备纳米核壳结构的方法,其基本原理是利用华丽的配位作用使小分子到达一定的精度而形成核壳结构。
高温溶剂法则是在高温下使一些“核”材料表现出相应的性质,然后用这种性质涂抹在需要制备的纳米材料表面。
自组装法则是一种既定的制备纳米核壳结构方法,可以使用表面活性剂,热敏材料等处理纳米核壳结构。
总的来说,纳米核壳结构的制备方法是比较独特的,需要较高的技术水平和专业知识,但其实践应用是非常广泛的。
二、纳米核壳结构的应用1、材料科学领域纳米核壳结构具有优异的性能,例如较大的表面积、高比表面积、高孔隙率、低密度等,因此,在材料领域中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纳米核壳结构可以用来制备高效的催化剂、高灵敏的传感器、高强度的材料等。
在催化剂制备方面,纳米材料的表面积大,能够提高反应速率,提高反应的选择性,并且能够在更加温和的反应条件下进行催化反应。
在传感器制备方面,由于其比表面积大,可以提高传感器的灵敏度和检测的准确性。
在材料制备方面,纳米核壳结构可以制备出更加轻便的高强度材料和高吸水性材料等。
2、化学领域纳米核壳结构的应用也非常广泛,可以用于药物传递、储能技术、化学传感器等方面。
在药物传递方面,纳米核壳结构可以把药物包裹在外壳中,形成稳定的药物纳米颗粒,可以使药物更为稳定,达到更好的治疗效果。
在储能技术方面,纳米核壳结构可以优化很多电池的性能,如锂离子电池,钠离子电池和锂空气电池。
金属有机骨架为壳的核壳结构材料研究进展
金属有机骨架为壳的核壳结构材料研究进展一、本文概述随着科技的飞速发展,新型材料的研究与应用日益受到人们的关注。
在众多材料中,金属有机骨架(Metal-Organic Frameworks, MOFs)以其独特的结构和性质,尤其在核壳结构材料领域的应用,展现出巨大的潜力和价值。
本文旨在综述金属有机骨架为壳的核壳结构材料的研究进展,探讨其合成方法、性能优化以及潜在应用前景。
我们将对金属有机骨架材料进行简要介绍,包括其结构特点、合成原理以及在核壳结构中的应用优势。
随后,我们将重点论述核壳结构材料的合成方法,包括模板法、自组装法等多种方法,并分析其优缺点。
在此基础上,我们将进一步探讨如何通过调控金属有机骨架壳层的结构和性质,优化核壳结构材料的整体性能。
我们还将关注金属有机骨架为壳的核壳结构材料在催化、气体分离与存储、药物传输等领域的应用前景,分析其在不同领域中的优势与挑战。
我们将总结当前研究的不足之处,并展望未来的研究方向,以期为未来金属有机骨架为壳的核壳结构材料的研究与应用提供有益的参考。
二、金属有机骨架为壳的核壳结构材料的合成方法金属有机骨架(MOFs)为壳的核壳结构材料因其独特的物理和化学性质,近年来在多个领域引起了广泛关注。
合成这种核壳结构的关键在于实现MOFs在选定核心上的均匀且可控的生长。
原位生长法:这是最直接且常用的方法,通常涉及在预先制备好的核心粒子表面,通过溶液中的金属离子与有机配体自组装形成MOFs 壳层。
通过控制反应条件,如温度、pH值、浓度等,可以调控MOFs 壳层的厚度和形貌。
种子生长法:在核心粒子表面预先生长一层薄的MOFs种子层,然后在此基础上继续生长MOFs壳层。
这种方法有利于实现MOFs壳层的均匀性和连续性。
界面聚合法:在某些情况下,可以在油水界面或液液界面上实现MOFs壳层的生长。
这种方法通常涉及将核心粒子分散在一个相中,而将金属离子和有机配体溶解在另一个相中,通过界面反应实现MOFs 壳层的生长。
Ag@Cu核壳结构导电浆料的制备与应用研究
Ag@Cu核壳结构导电浆料的制备与应用研究Ag@Cu核壳结构导电浆料的制备与应用研究导电浆料是一种具有导电性能的粒子材料,广泛应用于电子、光电子、能源等领域。
以银(Ag)和铜(Cu)为主要组成元素的Ag@Cu核壳结构导电浆料具有优异的导电性能和机械稳定性,在电子设备的制造过程中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
为了制备Ag@Cu核壳结构导电浆料,首先需要选择合适的合成方法。
常见的合成方法包括静电沉积法、溶胶-凝胶法和电镀法等。
其中,静电沉积法是一种简单有效的方法,通过电沉积将Ag纳米颗粒沉积在Cu纳米颗粒表面,形成核壳结构。
在实验过程中,可以通过调整电化学沉积参数,如电压、沉积时间和溶液浓度等来控制合成的Ag@Cu核壳结构导电浆料的粒子尺寸和形貌。
Ag@Cu核壳结构导电浆料在电子设备制造过程中有着广泛的应用。
首先,由于Ag和Cu具有良好的导电性能,Ag@Cu核壳结构导电浆料可以作为导电膏剂,在印刷电路板的制造中发挥导电功能。
其次,Ag@Cu核壳结构导电浆料还可以应用于电子封装材料中,通过填充导电颗粒来提高电子封装材料的导电性能和机械强度,从而保护电子元件免受外界环境的干扰和损害。
此外,Ag@Cu核壳结构导电浆料还可以应用于光电子器件中,如光伏电池和LED等,通过增加导电路径来提高器件的能量转换效率和发光亮度。
除了在电子领域的应用,Ag@Cu核壳结构导电浆料还在其他领域展示出了潜在的应用价值。
例如,在能源存储领域,Ag@Cu核壳结构导电浆料可以作为电极材料应用于锂离子电池和超级电容器中,提供高效的导电路径和较好的电子传输性能,从而提高电池的充放电性能和循环寿命。
此外,Ag@Cu核壳结构导电浆料还可以应用于传感器领域,在传感器制备过程中作为导电材料,通过改变其导电性能来实现对物理和化学信号的灵敏检测。
综上所述,Ag@Cu核壳结构导电浆料是一种具有优异导电性能和机械稳定性的材料。
通过合适的合成方法可以制备出具有不同粒子尺寸和形貌的Ag@Cu核壳结构导电浆料。
核壳材料
核壳材料的合成与制备材料研10 孔祥朝摘要:本文本文通过对文献资料的查阅,介绍了核壳材料的定义,性能,应用和制备方法。
核壳材料融合了材料各组分本身的优点,展示了优于各组分的优异性能;并且由于其固有的核壳结构而使其性能的可控性强,因而在众多领域有着广阔的应用前景,已经成为纳米材料科学研究的重要组成部分。
关键词:核壳,模板核壳材料一般由中心的核以及包覆在外部的壳组成。
核壳部分材料可以是高分子、无机物和金属等。
随着核壳材料的不断发展,其定义变得更加广泛。
对于核与壳由两种不同物质通过物理或化学作用相互连接的材料,都可称为核壳材料。
广义的核壳(core-shell)材料不仅包括由相同或不同物质组成的具有核壳结构的复合材料,也包括空心球(hollow spheres)、微胶囊(microcapsules)等材料。
核壳材料外貌一般为球形粒子,也可以是其它形状。
包覆式复合材料由中心粒子和包覆层组成,按包覆层的形态可以分为层包覆和粒子包覆,粒子包覆又可分为沉积型和嵌入型两种,如图1.1所示。
图1.1包覆式复合粒子形态(a)层包覆型;(b)粒子包覆沉积型;(c)粒子包覆嵌入型包覆在粒子外部的壳可以改变核材料的表面性质,并赋予粒子光、电、磁、催化等特性,如改变粒子表面电荷、赋予粒子功能性、增强表面反应活性、提高粒子稳定性并防止核与外部介质发生物理或化学作用等。
首先,核壳材料对应于材料核层与壳层单层材料的核层和壳层性质,可以调节核壳物质种类来控制复合材料总的性质。
其次,由于核壳材料性质与核层、壳层层厚有关,控制制备工艺进而控制核层、壳层厚度可以调节核壳材料的性质。
再次,核壳纳米复合材料由于在结构上对纳米粒子具有更可调性,因此有可能获得更理想的性质。
1.1核壳结构材料的研究现状核壳材料由于其特殊的几何结构,与单一元素相比,通常可以改变其物理和化学性质,具有特别广阔的应用前景因此引起极大的研究兴趣。
过去的十年中,人们通过各种技术手段制备纳米,亚微米级的具有特定结构、光学和表面特性的核-壳结构的材料。
一种核壳结构的纳米磷酸锰铁锂复合材料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发明专利]
专利名称:一种核壳结构的纳米磷酸锰铁锂复合材料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专利类型:发明专利
发明人:杨文超,毕玉敬,王德宇
申请号:CN201510072987.2
申请日:20150211
公开号:CN105990562A
公开日:
20161005
专利内容由知识产权出版社提供
摘要:本发明涉及一种纳米磷酸锰铁锂复合材料,具体地,所述复合材料包括核壳结构和任选的包覆所述核壳结构的外碳层,其中,所述的核壳结构包括:(i)核芯,所述核芯的化学组成为LiMnFePO,其中0.05≤a≤x≤0.6;和(ii)核壳,所述核壳为磷酸铁锂;并且所述复合材料的粒径为10-900nm。
本发明还公开了所述复合材料的制备方法和应用。
本发明所述复合材料利于提高锂离子电池电化学性能且制备工艺可操作性强、易于控制且成本低。
申请人:中国科学院宁波材料技术与工程研究所
地址:315201 浙江省宁波市镇海区庄市大道519号
国籍:CN
代理机构:上海一平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更多信息请下载全文后查看。
核壳结构的三元正极材料
核壳结构的三元正极材料核壳结构的三元正极材料是当今电池领域中备受关注的一种新型材料。
它以其优异的电化学性能和高能量密度而被广泛应用于锂离子电池、钠离子电池等能源储存设备中。
本文将从材料特性、制备方法和应用领域三个方面对核壳结构的三元正极材料进行介绍。
一、材料特性:核壳结构的三元正极材料由核部和壳层组成,核部一般为过渡金属氧化物,如钴酸锂、镍酸锂等,壳层则是一种导电性良好的材料,如碳、氧化锂等。
这种结构使得材料具有较高的比容量和优异的循环稳定性。
核壳结构能够有效抑制正极材料的体积变化,减轻电池在充放电过程中的应力,从而延长电池的寿命。
二、制备方法:核壳结构的制备方法多种多样,常见的有溶液法、热处理法、固相法等。
其中,溶液法是一种较为常用的制备方法。
首先,将过渡金属氧化物溶解在适当的溶剂中,形成金属离子溶液。
然后,通过化学反应或沉淀法,在溶液中包覆一层导电性良好的材料。
最后,通过热处理或其他方法将材料固化成核壳结构。
制备过程中的控制条件和材料比例对于结构和性能的调控至关重要。
三、应用领域:核壳结构的三元正极材料在电池领域中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
它在锂离子电池中可以提供高能量密度和较长的循环寿命,因此被广泛用于电动汽车、移动设备等领域。
此外,核壳结构的三元正极材料也可应用于钠离子电池、锂硫电池等其他能源储存设备中,用于满足不同领域对能源密度和循环寿命的需求。
核壳结构的三元正极材料具有优异的电化学性能和高能量密度,制备方法多样,应用领域广泛。
通过不断的研究和创新,相信核壳结构的三元正极材料将为电池领域带来更多的突破和进展,为人类提供更可靠、高效的能源储存解决方案。
fe3o4核壳粒子
fe3o4核壳粒子核壳粒子,即由Fe3O4核心和外层包覆的壳层构成的一种纳米材料。
该材料具有许多独特的性质和广泛的应用前景。
在本文中,将介绍Fe3O4核壳粒子的制备方法、表征技术以及其在医药领域、环境修复和信息存储等方面的应用。
一、制备方法制备Fe3O4核壳粒子的方法有很多种,常见的方法包括溶剂热法、水热法、共沉淀法等。
其中,溶剂热法是一种常用的制备方法。
通过将Fe3O4核心与包覆材料的前体溶于有机溶剂中,经过加热反应形成核壳结构的粒子。
此外,还可以利用表面修饰剂来控制核壳粒子的形貌和尺寸。
二、表征技术对于Fe3O4核壳粒子的制备成功与否以及性质的表征,需要借助一些表征技术。
常用的表征技术包括透射电子显微镜(TEM)、扫描电子显微镜(SEM)、X射线衍射(XRD)、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FT-IR)等。
这些技术可以对核壳粒子的形貌、晶体结构、表面化学成分等进行全面的分析。
三、医药应用Fe3O4核壳粒子在医药领域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
首先,由于其超磁性特性,可以作为磁性靶向药物传递系统的载体,实现药物的靶向输送。
其次,通过表面修饰,还可以将药物与Fe3O4核壳粒子结合,形成复合材料,提高药物的稳定性和生物利用度。
此外,核壳粒子还可以用于磁共振成像(MRI),用于检测和诊断疾病。
四、环境修复Fe3O4核壳粒子还可以应用于环境修复领域。
例如,利用其吸附能力可用于重金属离子的去除和废水的处理。
另外,利用核壳粒子表面的功能化官能团,还可以实现对有机污染物的吸附和降解,具有潜在的应用前景。
五、信息存储由于Fe3O4核壳粒子的磁性特性,使得其在信息存储领域也有一定的应用潜力。
通过控制核壳粒子的尺寸和排列方式,可以实现磁性存储介质的制备。
这些存储介质可以具有较高的密度和较快的读写速度,有望成为下一代高密度存储技术的重要组成部分。
总结:Fe3O4核壳粒子作为一种纳米材料,具有多样化的应用前景。
在医药、环境修复和信息存储等领域,其特殊的性质使其成为研究的热点。
核壳结构微纳米材料应用技术
核壳结构微纳米材料应用技术姓名:王冰2012年 5月摘要纳米科学被认为是21世纪头等重要的科学领域,它所研究的是人类过去从为涉及的非宏观、非围观的中间领域,使人们改造自然的能力延伸到分子、原子水平,标志这人类的科学技术进入了一个新的时代。
纳米结构由于既有纳米微粒的特性如量子效应、小尺寸效应、表面效应等优点,又存在由纳米结构组合引起的新效应,如量子耦合效应和协同效应等,而且纳米结构体系很容易通过外场(电、磁、光)实现对其性能的控制。
核壳型纳米微粒由于表面覆盖有与核物质不同性质纳米粒子,因此表面活性中心被适当的壳所改变,常表现出不同于模板核的性能,如不同的表面化学组成、稳定性的增加、较高的比表面积等,这些粒子被人为设计和可控制备以满足特定的要求。
关键词:纳米核壳纳米材料的应用1核壳型纳米粒子的定义及分类1.1 核壳型纳米粒子定义核壳型纳米粒子是以一个尺寸在微米至纳米级的球形颗粒为核,在其表面包覆数层均匀纳米薄膜而形成的一种复合多相结构,核与壳之间通过物理或化学作用相互连接。
广义的核壳材料不仅包括由相同或不同物质组成的具有核壳结构的复合材料,还包括空球、微胶囊等材料。
核壳型复合微球集无机、有机、纳米粒子的诸多特异性质与一体,并可通过控制核壳的厚度等实现复合性能的调控。
通过对核壳结构、尺寸剪裁,可调控它们的磁学、光学、电学、催化等性质,因而有诸多不同于单组分胶体粒子的性质。
他在材料学、化学组装、药物输送等领域具有极大的潜在应用价值。
1.2 核壳型纳米粒子分类(1)无机—无机核壳结构微纳米材料:核壳均为无机材料的复合微纳米材料。
(2)无机—有机核壳结构微纳米材料:核为有机材料,壳为无机材料的复合微纳米材料。
(3)有机—无机核壳结构微纳米材料:核为无机材料,壳为有机材料的复合微纳米材料。
(4)有机—有机核壳结构微纳米材料:核壳均为有机材料的复合微纳米材料。
(5)复杂核壳结构微纳米材料:具有多层核壳结构,核壳多分分分别为有机或者无机材料。
核壳结构材料的制备与性能研究
核壳结构材料的制备与性能研究核壳结构材料是一种具有非常特殊的结构特征的新型材料。
它以球形或者圆柱形的核心为中心,外面包裹一层或者多层薄壳。
这种结构可以在很多方面发挥出非常优异的性能,因此在材料科学领域中备受关注。
本文将重点介绍核壳结构材料的制备方法,以及其在各种领域中的应用和性能研究。
一、核壳结构材料的制备方法核壳结构材料的制备有多种方法,其中最为常见和成熟的方法是溶液法、气相法和模板法。
1. 溶液法该方法的核心思想是将金属离子或者化合物通过一定的溶剂电解或者化学还原为金属纳米颗粒,并在其表面上沉积壳层的材料。
以Au@Ag为例,在含有Au离子的溶液中加入一定剂量的Ag粒子即可实现制备。
2. 气相法该方法主要通过热蒸发等方式将材料的原子或分子物种进行短程扩散,使得材料成分在其表面上进行控制性生长和聚结,制备具有不同金属组成的核壳结构化材料。
3. 模板法该方法通过空载或者含有大分子的模板,使得材料在一定的条件下形成特殊的结构。
常见的模板有纳米管、花粉等。
通过这种方法可以制备出非常复杂的核壳结构材料。
二、核壳结构材料在各领域中的应用核壳结构材料在各种领域中都具有非常广泛的应用,例如在光电性质、化学催化、控释药物、磁性材料领域等都有其独特的应用优势。
1. 光电性质核壳结构材料的光电性质非常优异,在太阳电池、分子传感器、生物成像等领域中都有着非常广泛的应用。
例如,利用金壳层结构,可以实现突破单色性制约的超高增强荧光检测技术等。
2. 化学催化核壳结构材料常常具有非常优异的化学催化性能,可以在化学反应中发挥非常优异的性能。
例如,Au@Pd核壳结构可以通过控制Au与Pd的比例在亚-纳米尺度上形成交错的核壳结构,其较高的表面积和丰富的表面活性位点与可调运输链长度可以使制备的Au@Pd基纳米催化剂对多种有机物催化还原反应具有很好的催化活性。
3. 控释药物核壳结构材料是制备控释药物的良好载体,其具有非常好的药物包载效果和释放控制性能。
一种以卡拉胶作还原剂的Au-Ag纳米核壳材料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发明专利]
专利名称:一种以卡拉胶作还原剂的Au-Ag纳米核壳材料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专利类型:发明专利
发明人:王应霞,于颖,刘传飞,俞立东,李军
申请号:CN202010346931.2
申请日:20200428
公开号:CN111375760B
公开日:
20220628
专利内容由知识产权出版社提供
摘要:本发明公开了一种以卡拉胶作还原剂制备Au‑Ag纳米核壳材料及其制备方法,向卡拉胶水溶液中,加入氯金酸溶液和碱性溶液,摇匀,在40‑80℃下反应,反应结束后冷却至室温,得到得橙色溶液即为金溶胶,再将一定量的硝酸银溶液和碱性溶液加入金溶胶中,摇匀,在80℃下反应,得到Au‑Ag纳米核壳材料,Au‑Ag纳米核壳材料包括纳米金核体和纳米银壳层,所述纳米金核体平均粒径为10±5nm,Au‑Ag纳米核壳材料的平均粒径为30±5nm。
其可以作为作为类过氧化氢酶用于过氧化氢的检测,防止食物被氧化或去除食品中的过氧化氢。
Au‑Ag纳米核壳材料本身即可显色,在检测过氧化氢的过程中无需添加显示剂,检测条件温和,检测方法简单。
申请人: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
地址:266000 山东省青岛市市南区南海路7号
国籍:CN
代理机构:青岛高晓专利事务所(普通合伙)
代理人:付丽丽
更多信息请下载全文后查看。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USTC
02
01
合成机理
Layer by layer (LBL) deposition
制备SiO2球
吸附一层Ti4+
热处理
J. B. Joo, Q. Zhang, I. Lee, M. Dahl, F. Zaera and Y. Yin, Adv. Funct. Mater., 2012, 22, 166–174.
USTC
02
01
合成机理
Kirkendall effect
JA>JB
首先,需要合成核
其次,在核上应包覆一层包含至 少一种所需元素的壳层
A+BAB
第三,在溶液或气氛中包含其它 所需的元素,温度升高,外层向 外扩散,环境中的原子通过 Kirkendall effect向内扩散,最 终形成空壳。
W. Wang, M. Dahl and Y. Yin, Chem. Mater., 2012, 25, 1179–1189.
核壳材料的合成及应用
报告人: 时间:
USTC
主要内容目录
01
03 05
研究背景 合成方法 总结
02
04 06
合成机理 合成实例 参考文献
USTC
第
1
部分
研究背景
01
研究背景
核壳材料
核壳材料的应用领域
催化材料
比表面积大、形状规整、性能稳定、易回收;
生物功能材料
利用核-壳特性,设计可控药物释放体系;
References
USTC
谢谢您的观看与聆听
USTC
油/水(O/W)
界面处中和
陈化煅烧
Y. Kuwahara, Y. Sumida, K. Fujiwara and H. Yamashita, ChemCatChem, 2016, 8, 2781–2788.
USTC
04
合成实例
MAIN IDEA 瓶中造船 需晶种
还原剂
M. Xiao, C. Zhao, Adv. Funct. Mater., 2012, 22, 4526–4532.
USTC
04
合成实例
MAIN IDEA 瓶中造船 无需晶种 pH>4
F. Shaik, W. Zhang and W. Niu, Langmuir, 2017, 33, 3281–3286.
USTC
04
合成实例
MAIN IDEA
DNA折纸术 碱基互补配对 Au NPs修饰
Zhang C, Li X, Tian C, ACS nano, 2014, 8(2): 1130-1135.
由扩散速率不同引起的两种不同物质的相互扩散 现象。在氧化或合金化反应中,反应物固态扩散 速率的差异可能导致空穴的产生。
02
Ostwald ripening
“The growth of larger crystals from those of smaller size which have a higher solubility than the larger ones.” (IUPAC, 03 1997) Li A, Zhu W, Li C, et al., Chemical Society Reviews, 2019.
USTC
02
01
合成机理
Ostwald ripening
中空机制 对称成熟 对称成熟机制 不对称成熟
混合机制
B. Liu and H. C. Zeng, Small, 2005, 1, 566–571.
USTC
第
3
部分
合成方法
03
合成方法
模板法 瓶中造船 水热法
HARD SOFT
硬模板
核+S层+壳-S层 核+壳-部分壳 核+壳-部分核 软模板 表面活性剂 乳液
光学功能材料
中心核+包覆壳 通过化学或物理作用相连接
USTC 散射增强,提高光电荷产生等。
第
2
部分
合成机理
02
合成机理
Layer by layer (LBL) deposition
基底吸附带相反电荷的原料,然后“新基底” 吸附带相反电荷的物质。通过这种吸附作用直到 达到目标层数。
01
Kirkendall effect
先合成中空结构— one-pot 壳(瓶) approach 一锅法制备 在中空结构中形成 核(船) 前驱体可溶
Ostwald ripening Kirkendall effect
BOTTLE
SHIP
HYDRO
SOLVO
USTC
第
4
部分
合成实例
04
合成实例
MAI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IDEA
软模板
USTC
第
5
部分
总 结
05
总结
机理*3
方法*3
实例*3
USTC
06 参考文献
1. F. Shaik, W. Zhang and W. Niu, Langmuir, 2017, 33, 3281–3286. 2. J. B. Joo, Q. Zhang, I. Lee, M. Dahl, F. Zaera and Y. Yin, Adv. Funct. Mater., 2012, 22, 166–174. 3. W. Wang, M. Dahl and Y. Yin, Chem. Mater., 2012, 25, 1179– 1189. 4. M. Xiao, C. Zhao, Adv. Funct. Mater., 2012, 22, 4526–4532. 5. B. Liu and H. C. Zeng, Small, 2005, 1, 566–571. 6. Zhang C, Li X, Tian C, ACS nano, 2014, 8(2): 1130-1135. 7. Y. Kuwahara, Y. Sumida, K. Fujiwara and H. Yamashita, ChemCatChem, 2016, 8, 2781–2788. 8. F. Shaik, W. Zhang and W. Niu, Langmuir, 2017, 33, 3281–3286. 9. Li A, Zhu W, Li C, et al., Chemical Society Reviews,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