认知心理学实验报告要求

合集下载

认知心理学教学实验报告可编辑

认知心理学教学实验报告可编辑
646.5
824.1
809.3
876.4
1021.8
1120.0
736.8
969.4
629.0
764.7
注:单位毫秒
平均正确百分比
0度
60度
120度
180度
240度
300度
正向R
反向R
98.3
100
98.3
96.6
86.5
88.2
73.1
88.3
91.5
91.6
100
94.9
注:以上均为正确率
2.分别以R的旋转角度为横轴,反应时为纵轴,画出正R和反R的角度与反应时
向还是反向的判断。程序将自动记录反应时。
4.实验结束, 数据被自动保存。实验者可直接查看结果,也可换被试继续实验,
以后在主界面“数据”菜单中查看。
三、结果
1.计算被试对不同角度的正R和反R正确判断的平均反应时和正确百分比。
平均反应时
0度
60度
120度
180度
240度
300度
正向R
反向R
563.7
665.8
本实验旨在验证Cooper & Shepard的实验。
2 实验程序
2.1、实验目的:1.重复Cooper等人的实验,研究不同角度正反字母“R”的心理旋转反应时。
2.通过反应时减数法则,验证表象心理旋转的存在。
3.熟悉和掌握减法反应时测量技术在信息加工研究中的应用。
2.2、仪器和材料:1.仪器:PsyTech-EP2009型心理实验台。
关键词:心里旋转、表象、正像、镜像
1 引言
表象是大脑对客观事物的直观表征。20世纪70年代以来,关于表象的研究迅速发展,其中表象的心理旋转就是表象研究的一个重要方面。70年初库柏和谢波娜(Cooper & Shepard 1973)用减法反应时实验证明了心理旋转的存在。库柏和谢波娜(Cooper & Shepard 1973)用不同倾斜角度的正的和反的字母,数码,对心里旋转作了进一步研究以R字母所做的实验结果发现,当样本为垂直的正位时,即旋转的角度为0度或360度,不管是正常的正像还是镜像,判定所需要的时间较少,而当样本做了不同角度的旋转,反应时随之增加,当样本旋转了180度时,反应时间最长,随着样本的旋转度数的进一步增加,反应时反而逐渐减少,以180度为界,曲线的两侧是对称的。

认知心理学实验报告

认知心理学实验报告

认知心理学实验报告认知心理学实验报告引言:认知心理学是研究人类思维、记忆、学习和知觉等心理过程的学科。

通过实验研究,我们可以更好地了解人类的认知机制和心理活动。

本文将介绍一项有关记忆的认知心理学实验,探讨记忆的特点和影响因素。

实验目的:本实验旨在探究人类记忆的工作原理和特点,以及不同因素对记忆的影响。

通过实验结果,我们可以更好地了解人类记忆的机制,并为进一步研究提供参考。

实验设计:本实验采用了双盲实验设计,以排除实验结果的主观干扰。

实验对象被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各50人。

实验组接受特定记忆训练,对照组则没有接受任何干预。

实验过程:实验分为两个阶段:学习阶段和测试阶段。

在学习阶段,实验组和对照组都被要求记忆一组无关联的单词。

在测试阶段,实验对象需要回忆并写下他们在学习阶段中记忆的单词。

实验结果:通过对实验结果的统计分析,我们发现实验组在测试阶段中的记忆表现明显优于对照组。

这表明记忆训练对提升记忆能力具有积极的影响。

讨论:这项实验结果进一步验证了认知心理学中的“记忆锚定效应”。

记忆锚定效应指的是人们在学习新信息时,会将其与已有的知识和经验联系起来,从而提高记忆效果。

在本实验中,通过特定记忆训练,实验组的记忆锚定效应得到了增强,因此在测试阶段中记忆表现更好。

此外,实验结果还提示了记忆的可塑性。

人类的记忆并非固定不变的,而是可以通过适当的训练和干预进行改善。

这对于认知心理学实践具有重要意义,也为个人提升记忆能力提供了新的思路。

结论:通过本实验,我们发现记忆训练可以显著提高记忆能力,并且记忆锚定效应在记忆过程中起到重要作用。

这一发现对于认知心理学的研究和应用具有重要意义,也为个人提升记忆能力提供了有效的方法。

总结:认知心理学的实验研究为我们揭示了人类思维和记忆的奥秘。

通过实验,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认知过程中的机制和影响因素。

本实验中的记忆训练实验结果表明,记忆能力可以通过适当的训练进行改善,这为个人提升记忆能力提供了新的途径。

认知心理学实验报告总结

认知心理学实验报告总结

认知心理学实验报告总结一、引言认知心理学是研究人类思维过程的一门学科,通过实验研究探索人类的感知、注意、记忆、思维、语言等认知活动。

本文将从实验的设计、结果和分析三个方面来总结认知心理学实验。

二、实验设计1. 实验目的本次实验旨在探究人类在面对不同类型的干扰时,对信息处理能力的影响。

2. 实验流程(1)被试随机分为两组,每组10人。

(2)给被试呈现一段文字,要求被试读完后回答问题。

(3)第一组被试在回答问题之前听到一段噪音,第二组则不听噪音。

(4)记录每位被试回答问题所用时间及正确率。

3. 实验材料(1)文字材料:共10篇文章,每篇文章300字左右。

(2)噪音:使用白噪音。

4. 实验假设假设听到噪音的第一组被试在回答问题时会花费更长时间且正确率更低。

三、实验结果1. 数据统计与分析经过数据统计与分析后发现,第一组被试平均花费时间为30秒,正确率为70%;第二组被试平均花费时间为25秒,正确率为90%。

2. 结果分析(1)时间:第一组被试花费的时间明显比第二组被试长,说明噪音对信息处理能力有明显的干扰作用。

(2)正确率:第一组被试的正确率低于第二组被试,说明噪音对信息处理能力有明显的影响。

四、实验结论本次实验结果表明,干扰因素会对人类信息加工能力产生影响。

在面对干扰时,人类需要更多的时间和注意力来完成任务,并且容易出现错误。

这个结论与认知心理学中关于注意力和工作记忆理论相符合。

五、实验启示本次实验启示我们,在进行认知心理学实验时需要注意实验设计的合理性和可操作性。

同时,还需要根据实验结果进行数据统计和分析,并且得出科学可靠的结论。

最后,我们应该更加重视干扰因素在人类思维过程中所起到的作用,并且寻找有效方法来降低干扰对人类思维过程的影响。

六、总结通过本次认知心理学实验可以看出,在进行认知心理学研究时需要注意实验设计的合理性和可操作性,同时还需要根据实验结果进行数据统计和分析,得出科学可靠的结论。

本次实验结果表明,干扰因素会对人类信息加工能力产生影响,并且需要更多的时间和注意力来完成任务。

认知心理学实验指导

认知心理学实验指导

《认知心理学》实验指导第一章绪论实验一减法反应时实验【实验目的】在研究快速的信息加工过程如识别、短时记忆时,常应用这种反应时实验。

目的是测量包含在复杂反应中的辨别、选择等心理过程所需要的时间。

减法反应时实验起初是用来确定某个心理过程所需的时间的,但是反过来看,也可以从两种反应时的差数来判定某个心理过程的存在。

认知心理学正是这样来应用减法反应时实验的。

【实验说明】Posner等(1969,1970)用实验证明了人的短时记忆信息如字母等不单单是以听觉形式表征的,还可以有视觉编码。

在其中一个实验中,给被试并排呈现两个字母,这两个字母可以同时给被试看,或者插进短暂的时间间隔,让被试指出这两个字母是否相同并按键来反应,记下反应时。

所用的字母对有两种,一种是两个字母的读音和书写都一样,即为同一个字母(AA);另一种是两个字母的读音相同而书写不同(Aa)。

在这两种情况下,正确的反应都为“相同”。

两个字母如果相继呈现,其时间间隔为0.5s和1s,或1s和2s等。

实验结果发现,在两个字母同时呈现时,AA对的反应时小于Aa对;随着两个字母的时间间隔增加,AA对的反应时急剧增加,但Aa对的反应时则没有发生大的变化,并且对AA对和Aa对的反应时的差别也逐渐缩小,当两个字母呈现的时间间隔达到2s,这个差别就很小了。

这意味着AA对的匹配是在视觉编码的基础上进行的,至少部分如此,而Aa对必须在听觉编码的基础上才能进行匹配,需要从视觉编码过渡到听觉编码,因此用时也较多。

根据这些实验结果Posner等认为,某些短时记忆信息可以有视觉编码和听觉编码两个连续阶段。

t=0s图1 图2实验二因素相加法实验【实验目的】这种实验是减法反应时实验的延伸,最初是Sternberg(1966,1967,1969)发展出来的。

依照他的看法,完成一个作业所需的时间是一系列信息加工阶段分别需要时间的总和,如果发现可以影响完成作业所需的时间的一些因素,那么单独或成对应用这些因素进行实验,就可以观察到完成作业时间的变化。

认知认识实习报告(一)

认知认识实习报告(一)

认知认识实习报告(一)引言概述:本篇报告旨在总结并分享我在认知认识实习中所学到的知识和经验。

通过参与实习项目,我深入了解了认知心理学的理论和应用,并且通过各种实践活动,提高了自己的认知能力和认识水平。

本报告将从五个方面详细阐述我的实习经历和所获得的收获。

正文:一、认知心理学概述1. 认知心理学的定义和研究对象2. 认知过程的基本概念和模型3. 认知发展的阶段和影响因素4. 认知心理学的应用领域和重要性5. 认知心理学在教育、医学等领域的应用案例二、注意力与感知1. 注意力的定义和分类2. 注意力在认知过程中的作用3. 感知的基本过程和认知加工4. 注意力与感知的关系和影响因素5. 注意力和感知的训练方法和技巧三、记忆与学习1. 记忆的定义和分类2. 记忆过程中的编码、存储和检索3. 学习的基本原理和技巧4. 记忆与学习的困难和应对方法5. 记忆训练和学习策略的实践案例四、语言与思维1. 语言的认知特征和发展过程2. 语言在思维中的作用和意义3. 语言与思维的关系和影响因素4. 语言和思维在问题解决中的应用5. 语言与思维的发展与培养策略五、判断与决策1. 判断与决策的基本过程和模型2. 判断与决策中的常见偏差和误区3. 判断与决策的影响因素和调节策略4. 判断与决策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案例5. 判断与决策的培训和改进方法总结:通过本次认知认识实习,我对认知心理学的理论和应用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我学到了注意力与感知、记忆与学习、语言与思维、判断与决策等方面的知识,并通过实践活动提高了自己的认知能力和认识水平。

在未来的学习和工作中,我将继续应用这些知识和技巧,提升自身的综合素养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认知心理学实验报告

认知心理学实验报告

认知心理学实验报告实验名称:内容呈现方式对于错误记忆的影响1 导言(实验涉及到的理论、前人研究以及本实验的目的等)错误记忆是指人们会回忆或再认那些没有出现过的事件,或者对经历过事件的错误回忆。

广义的错误记忆是指一切形式的记忆扭曲现象,是相对于精确记忆而言的。

狭义的错误记忆是指一种诱发性的错误记忆,即错误地声明一个以前并未呈现过的词或并未发生过的事出现。

错误记忆产生的原因:当人们体验了一系列有密切联系的信息之后,易于将一些和以前呈现过的信息相关的但实际上并未呈现过的项目判断为是发生过的。

DRM范式是向被试呈现由多个关联词组成的词表,并且这些词均与一个从未呈现过的词(被称为关键诱饵)存在很高的语义相关,结果在随后的回忆或再认测验中,可以看到被试对关键诱饵较高水平的错误回忆或再认。

该范式暗含着一个前提逻辑,人对事件的记忆存在语义相关或联想,加工一个事件的同时会激活另一个事件,即关键诱饵与学过词之间的高语义相似性或联想是引发错误记忆的关键变量。

本实验为混合设计实验,被试内设计为两种呈现方式和三种再认内容,被试间设计为20ms和600ms。

因变量为再认率。

该实验的目的为探究内容呈现方式对于错误记忆的影响。

2 方法:2.1 被试:河北大学教育学院应用心理学学生2.2 仪器与材料:XP系统计算机、E-prime软件、错误记忆实验2.3 实验程序(操作步骤、指导语等):选取被试参加实验,向被试讲明实验的目的及流程,指导语为“本实验首先会呈现一些词语,然后对这些词语进行再认”3 结果:4 讨论该结果表明,内容的呈现时间不同,再认率也不同,呈现时间为600ms的再认率远远高于20ms;而再认类别不同,再认率差异也很大,学过词的再认率最高,诱饵词的再认率低于学过词,但远远高于无关词,很好的验证了DRM范式,即被试对关键诱饵较高水平的错误回忆或再认;且呈现方式不同,被试的再认率也存在着相当大的差异。

心理学领域的认知心理实验设计与分析

心理学领域的认知心理实验设计与分析

心理学领域的认知心理实验设计与分析认知心理实验是心理学领域一种常见的研究方法,通过实验的方式探索和理解人类的认知过程和心理活动。

实验设计与分析在认知心理学中起着关键的作用,它们帮助研究者收集数据、分析结果,并得出科学的结论。

本文将介绍认知心理实验设计与分析的基本原则和步骤。

一、实验设计1. 确定研究目的和问题:在进行实验前,首先需要明确研究目的和问题。

这有助于研究者明确实验的目标,设计合适的任务和测量指标。

2. 确定实验参与者:实验参与者的选择要尽可能符合研究问题和目标。

通常,研究者会采用随机抽样来确保实验组和对照组之间的相似性,以减少个体差异的干扰。

3. 设计实验材料和任务:根据研究目的,研究者需要设计合适的实验材料和任务。

在认知心理学领域,常用的实验任务包括注意力任务、记忆任务、推理任务等。

4. 控制实验条件:为了探究特定的认知过程,实验条件需要被严格控制。

例如,可以控制视觉刺激的持续时间、强度和出现位置,以确保结果的可靠性和有效性。

5. 随机分组和对照组:为了减少个体差异的干扰,研究者通常会将参与者随机分配到实验组和对照组。

实验组接受特定的干预或处理,而对照组不接受干预。

6. 数据收集:实施实验后,研究者需要收集数据。

常用的数据收集方式包括实验记录、问卷调查、反应时间测量等。

二、数据分析1. 数据清洗和整理:在进行数据分析之前,研究者需要对收集到的数据进行清洗和整理。

这包括删除异常值、处理缺失数据以及转换数据格式等。

2. 描述性统计分析:描述性统计分析可以帮助研究者了解实验数据的基本情况。

常见的描述性统计指标包括平均数、标准差、频数和百分比等。

3. 统计假设检验:为了验证研究假设,研究者通常会进行统计假设检验。

常用的统计方法包括t检验、方差分析(ANOVA)、回归分析等。

4. 效应量的计算:效应量用于衡量研究中的效应大小。

常用的效应量指标包括Cohen's d、r等。

计算效应量有助于研究者理解实验结果的重要性和实用性。

心理学认知实习报告

心理学认知实习报告

随着我国心理学事业的快速发展,心理学专业人才的需求日益增加。

为了更好地将理论知识与实际操作相结合,提高自己的实践能力,我选择了认知心理学作为实习方向。

本次实习在XX大学心理学院认知实验室进行,为期一个月。

二、实习目的1. 熟悉认知心理学的基本理论和方法;2. 掌握认知心理学实验设计和操作技能;3. 培养团队合作精神,提高沟通能力;4. 为今后从事心理学研究打下坚实基础。

三、实习内容1. 认知心理学基本理论的学习在实习期间,我认真学习了认知心理学的基本理论,包括感知、注意、记忆、思维、语言等。

通过阅读教材、参加讲座、与导师讨论等方式,对认知心理学有了更加深入的了解。

2. 认知心理学实验设计与操作在导师的指导下,我参与了多个认知心理学实验,包括感知实验、记忆实验、思维实验等。

在实验过程中,我学习了实验设计、数据收集、数据分析等技能。

(1)感知实验:我参与了视觉错觉实验,通过观察图形、颜色、空间等变化,了解视觉感知的规律。

(2)记忆实验:我参与了短期记忆实验,通过记忆数字、字母等,了解记忆的编码、存储和提取过程。

(3)思维实验:我参与了逻辑推理实验,通过解决数学、逻辑等问题,了解思维的规律。

3. 团队合作与沟通在实习过程中,我与实验室的同学们共同完成了多个实验项目。

在实验设计、数据收集、数据分析等环节,我们互相学习、互相帮助,培养了团队合作精神。

同时,我也学会了与导师、同学进行有效沟通,提高了自己的沟通能力。

1. 理论知识与实践相结合通过本次实习,我深刻体会到理论知识与实践操作相结合的重要性。

在实验过程中,我将课堂上学到的理论知识应用于实践,提高了自己的实践能力。

2. 培养了严谨的科研态度在实验过程中,我学会了严谨的科研态度,注重实验设计的科学性、数据的可靠性。

这对我今后从事心理学研究具有重要意义。

3. 提高了团队合作与沟通能力在实习过程中,我与同学们共同完成了多个实验项目,培养了团队合作精神。

同时,我也学会了与导师、同学进行有效沟通,提高了自己的沟通能力。

认知行为心理实验报告

认知行为心理实验报告

一、实验背景认知行为疗法(Cognitive Behavioral Therapy,简称CBT)是一种以认知心理学为基础的心理治疗方法,旨在通过改变个体的认知模式来改善情绪和行为问题。

本实验旨在探讨认知行为疗法在改善大学生焦虑情绪方面的效果。

二、实验目的1. 验证认知行为疗法对大学生焦虑情绪的改善作用。

2. 探讨认知行为疗法在大学生群体中的适用性。

三、实验方法1. 实验对象选取某高校100名大学生作为实验对象,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50人。

2. 实验工具1. 焦虑自评量表(Self-Rating Anxiety Scale,SAS):用于评估大学生的焦虑程度。

2. 认知行为疗法干预方案:包括认知重建、行为暴露、放松训练等。

3. 实验流程1. 对实验组和对照组进行焦虑自评量表测试,记录初始焦虑水平。

2. 对实验组进行为期8周的认知行为疗法干预,对照组不接受任何干预。

3. 干预后,再次对两组进行焦虑自评量表测试,记录干预后的焦虑水平。

4. 对比两组干预前后的焦虑水平差异。

四、实验结果1. 实验组焦虑水平显著降低干预前,实验组和对照组的焦虑自评量表得分分别为(45.2±8.1)和(44.8±7.9),差异不显著(p>0.05)。

干预后,实验组的焦虑自评量表得分为(27.6±6.2),显著低于对照组的(36.5±7.8)(p<0.01)。

2. 认知行为疗法干预对大学生焦虑情绪的改善作用通过对实验组和对照组的焦虑自评量表得分进行配对样本t检验,结果显示,干预后实验组的焦虑自评量表得分显著低于干预前(p<0.01),而对照组的焦虑自评量表得分干预前后差异不显著(p>0.05)。

五、讨论本实验结果表明,认知行为疗法对改善大学生焦虑情绪具有显著效果。

原因可能如下:1. 认知行为疗法通过改变个体的认知模式,使个体对焦虑情绪产生新的认知,从而降低焦虑水平。

认知实训报告

认知实训报告

认知实训报告认知实训报告一、实训目标本次认知实训旨在帮助学员了解和掌握认知心理学的基本理论和实践技巧,培养学员的思维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

二、实训内容1. 认知心理学理论知识讲解:介绍认知心理学的基本理论和主要研究内容,包括知觉、注意、记忆、思维、语言和学习等方面的知识。

2. 实践技巧培训:学习并掌握认知心理学实践技巧,如注意力训练、记忆提升、问题解决和决策等技巧。

3. 实践案例分析:通过实践案例的分析,指导学员将认知心理学的理论知识应用到实际问题中,培养学员的问题解决能力和创新思维能力。

4. 实践任务完成:学员需要完成一些实践任务,如观察和记录认知过程、设计实验并收集数据等,从而深入理解认知心理学的研究方法和技巧。

三、实训成果通过本次认知实训,学员可以达到以下成果:1. 理解和掌握认知心理学的基本理论和实践技巧。

2. 培养学员的思维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

3. 培养学员的观察和分析能力,能够将认知心理学的理论知识应用到实际问题中。

4. 增强学员的数据收集和分析能力,能够进行实验设计和数据统计分析。

5. 增强学员的团队合作和沟通能力,通过小组合作完成实践任务。

四、实训评估通过实训过程中的课堂讨论、实践任务的完成情况以及最终的实训报告评估学员的实训成绩。

评估项目包括对认知心理学理论知识的理解和运用、实践技巧的掌握程度、实践任务的完成情况、实训报告的质量等。

五、实训总结通过本次认知实训,学员不仅了解和掌握了认知心理学的理论知识和实践技巧,还培养了思维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

认知实训不仅对学员个人的学习和工作具有重要价值,也对提升整个团队的创新和竞争力有着积极的影响。

学员将在今后的学习和工作中能够更好地应用认知心理学的知识和技巧,提升个人的专业能力和竞争力。

认知双因素实验报告

认知双因素实验报告

认知心理学是研究人类心理活动的科学,旨在揭示人类思维、感知、记忆、语言等方面的心理过程。

在认知心理学领域,双因素实验法是一种常用的实验方法,通过操纵自变量和因变量,探讨认知过程中的相关因素。

本实验旨在探讨认知过程中的注意力和记忆力的关系。

二、实验目的1. 探讨注意力和记忆力在认知过程中的关系。

2. 分析不同注意力水平对记忆力的影响。

3. 为认知心理学研究提供理论依据和实践参考。

三、实验方法1. 实验对象:选取20名大学生作为被试,男女比例1:1,年龄在18-22岁之间。

2. 实验材料:采用数字卡片作为实验材料,数字范围在1-9之间,共90张。

3. 实验设计:采用2(注意力水平:高、低)× 3(记忆力任务:记忆数字、记忆数字顺序、记忆数字与颜色对应关系)的被试内设计。

4. 实验步骤:(1)被试随机分为高注意力和低注意力两组,每组10人。

(2)高注意力组进行注意力训练,包括数字追踪、字母识别等,以提高被试的注意力水平。

(3)低注意力组不进行任何训练,保持原有的注意力水平。

(4)将被试分为3组,分别进行以下记忆力任务:A. 记忆数字:向被试展示数字卡片,要求被试在短时间内记住所有数字。

B. 记忆数字顺序:向被试展示数字卡片,要求被试按照数字大小顺序排列。

C. 记忆数字与颜色对应关系:向被试展示数字卡片,卡片上印有与数字对应的颜色,要求被试记住数字与颜色的对应关系。

(5)记录被试在各个任务中的反应时和正确率。

1. 高注意力组在所有任务中的反应时均低于低注意力组,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2. 高注意力组在记忆数字任务中的正确率显著高于低注意力组(p<0.05)。

3. 高注意力组在记忆数字顺序任务中的正确率显著高于低注意力组(p<0.05)。

4. 高注意力组在记忆数字与颜色对应关系任务中的正确率与低注意力组无显著差异(p>0.05)。

五、讨论1. 注意力在认知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高注意力水平有助于提高记忆力。

认知心理学实验设计

认知心理学实验设计

认知心理学实验设计
以下是一个简单的认知心理学实验设计:
实验目的:研究干扰对人类短期记忆的影响
实验组:20名参与者
操作变量:干扰
控制变量:孪生数列
结果变量:记忆能力
实验程序:
1.给参与者两组四位数数列
2.要求参与者先默记A组数列,在短暂的干扰后,再默记B 组数列
3.干扰可以是听力干扰(播放一段音乐),视觉干扰(在屏幕上闪烁一个字母),或其他类型的干扰
4.参与者必须在听到干扰后,尽可能迅速地在规定时间内默记B组数列
5.实验员需要记录参与者在两组数列中正确记忆的数字数量
数据分析:
1.将每个参与者的结果与干扰类型相对应
2.统计每个干扰类型的参与者平均数
3.使用比较统计方法,如T检验,来确定不同干扰类型之间是否存在显著差异
讨论:
1.分析结果并与以前的研究进行比较
2.探讨干扰对记忆能力的影响
3.将结果与相关的认知心理学理论联系起来。

认知心理学教学实验报告可编辑

认知心理学教学实验报告可编辑

认知心理学教学实验报告可编辑实验名称:注意力分配对记忆力的影响实验目的:通过实验研究不同注意力分配条件下的记忆力变化,探究注意力对记忆力的影响。

实验材料:1.计算机程序,用于呈现实验刺激和记录实验数据。

2.记忆测试材料,包括一系列单词列表。

实验参与者:本实验共招募了30名大学生参与,他们均具有正常的认知功能。

实验设计:本实验采用重复测量设计,分两个条件进行测试。

条件一:注意力分散条件。

参与者需要在计算机显示屏上连续出现的图像中,按规定的顺序点击指定图像。

这样做的目的是分散参与者的注意力。

条件二:注意力集中条件。

参与者需要在计算机显示屏上连续出现的图像中,按规定的顺序点击指定图像。

与条件一相比,条件二要求参与者更集中注意力。

实验过程:1.参与者完成一次简单的练习,以熟悉实验程序。

2.参与者被随机分配到两个条件中的一个,并进行实验。

3.实验开始时,参与者在屏幕上看到一个单词列表,其中包含20个单词。

每个单词呈现的时间为1秒,之后立即消失。

4.接下来,屏幕上会依次呈现一系列的图片,其中包含10个目标图片和10个干扰图片。

目标图片是之前列表中出现的单词的一部分,而干扰图片则与列表中的单词无关。

5.在条件一中,参与者需要在图片序列中按顺序点击目标图片,不论是否出现干扰图片。

6.在条件二中,参与者同样需要按照顺序点击目标图片,但在出现干扰图片时,需要忽略干扰图片,继续寻找目标图片。

7.实验结束后,参与者需要根据记忆回忆之前列表中出现的单词,并将回忆的单词写在纸上。

实验数据分析:我们将分析参与者在两个条件下的记忆准确率和反应时间。

通过统计数据,我们将计算两种条件下的平均准确率和平均反应时间,并进行对比分析。

实验结果与讨论:实验结果显示,在注意力分散条件下,参与者的记忆准确率较低,平均反应时间较长。

而在注意力集中条件下,参与者的记忆准确率较高,平均反应时间较短。

这表明,注意力的分配对记忆力有一定的影响。

通过本实验,我们验证了注意力对记忆力的影响。

认知心理学实验教学大纲

认知心理学实验教学大纲

《认知心理学实验》教学大纲韶关学院教育学院《认知心理学实验》教学大纲实验名称 : 认知心理学实验课程编号:学时: 16学分:1适用专业: 心理学一、实验目的与任务: 作为认知心理学的实践环节的教学内容, 本课程主要面向大学本科二年级的心理学专业学生, 是学生在学习认知心理学基础知识的基础上, 进一步对认知心理学知识的巩固和运用。

学生通过学习, 能进一步深刻认识认知心理学的基本原理, 掌握心理现象的基本活动规律, 提高对研究心理现象的兴趣, 初步培养学生的实验设计能力及实验技能, 形成科学严谨的研究态度。

二、教学基本要求:心理学实验教学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课程。

要求学生结合对教材内容的学习, 主动参加实验环节的实践训练, 运用所学的内容, 进行心理实验实际操作, 提高实验设计能力及实验技能, 形成科学严谨的研究态度。

本课程主要以验证实验为主。

四、实验教学内容:实验一串行—并行加工实验实验目的: 检验在辨别复杂刺激时信息加工是串行方式还是并行方式。

实验参考资料:1. 1.心理学中从信息处理的角度看, 人脑的语言加工有串行和并行两种加工方式。

串行加工指操作程序一个接一个先后进行, 并行加工指操作程序同时进行。

2.2、复杂刺激是指包括几种特征的刺激。

判断两个复杂刺激的异同, 是用串行加工还是用并行加工呢?对这个问题曾从两个方面进行研究。

一方面是观察反应时间是否随刺激的复杂程度而变化, 如果用串行加工, 也就是一个特征一个特征的挨次比较, 判断两个刺激异同所需要的时间, 就会随刺激复杂程度的增加而延长;如果用平行加工, 也就是两个刺激—呈现就对所有特征同时进行比较, 判断两个刺激异同所用的时间就不受特征数目的影响。

另一方面是比较判断两个复杂刺激异同的反应时间, 要判断两个刺激“相同”, 需要对每个特征都加以比较才能判断;要判断二者“不同”, 只要找到一个特征不同就可以下判断。

所以, 在用串行加工的条件下, 只要检查出一个特征不同, 即可停止并做出“不同”的判断, 结果, 判断“不同”比判断“相同”的反应时就要短些。

认知心理学实训报告

认知心理学实训报告

一、引言认知心理学作为心理学的一个分支,主要研究人的认知过程,包括感知、记忆、思维、语言等。

为了更好地理解认知心理学的理论和方法,我们进行了一次实训,通过实验和案例分析,深入探究了认知心理学的相关知识。

以下是我对本次实训的总结和反思。

二、实训内容1. 实验设计本次实训我们选择了“语义促进效应”的实验作为研究对象。

实验分为两个阶段:第一阶段,要求被试对给定的靶子进行注意;第二阶段,要求被试对随后出现的与靶子有语义相关和没有语义相关的目标刺激进行范畴判断。

通过比较两种情况下被试的反应时,来探究语义促进效应的存在。

2. 案例分析我们选取了“记忆宫殿”这一经典案例进行分析。

记忆宫殿是一种记忆技巧,通过将信息与具体的场景或物体相结合,使记忆变得更加容易。

我们分析了记忆宫殿的原理,以及如何在实际生活中运用这一技巧。

三、实训过程1. 实验准备在实验开始前,我们首先进行了实验设计和方案讨论,明确了实验目的、方法、步骤和预期结果。

随后,我们购买了实验所需的材料和设备,并进行了调试。

2. 实验实施实验过程中,我们严格按照实验方案进行操作。

首先,我们邀请了30名被试参与实验,并告知他们实验的目的和注意事项。

接着,我们按照实验步骤进行实验,记录被试的反应时。

实验结束后,我们对数据进行了整理和分析。

3. 案例分析在案例分析环节,我们首先对“记忆宫殿”的原理进行了详细讲解,然后通过小组讨论的方式,分析了如何在实际生活中运用这一技巧。

我们还分享了一些成功的案例,以及在实际操作中可能遇到的问题和解决方法。

四、实训结果1. 实验结果通过数据分析,我们发现靶子与目标字有语义相关和没有语义相关的两种情况下,被试的反应时存在显著差异。

这表明汉字在完成词汇通达前确实存在语义促进效应。

2. 案例分析结果在案例分析中,我们发现“记忆宫殿”这一记忆技巧在实际生活中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

通过运用这一技巧,人们可以有效地提高记忆能力,提高学习效率。

认知心理学实习报告

认知心理学实习报告

认知心理学实习报告一、实习背景与目的作为一名心理学专业的学生,我深知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重要性。

因此,在大学阶段的实习过程中,我积极选择了认知心理学方向的实习机会,以期通过实际操作来加深对认知心理学理论的理解和应用。

本次实习旨在提高我的心理学实践能力,培养观察、分析和解决心理问题的实际技能,同时增强对认知心理学研究方法的了解。

二、实习内容与过程实习期间,我参与了认知心理学实验室的研究项目,主要涉及视觉认知、记忆和工作记忆等方面的实验。

在导师的指导下,我学习了实验设计、数据收集、统计分析和报告撰写等环节。

以下是实习过程中的几个关键点:1. 实验设计:我参与了实验的整体设计,包括实验任务的制定、实验材料的准备和实验流程的安排。

在这个过程中,我深刻理解了实验设计的重要性,以及如何平衡实验中的各种变量。

2. 数据收集:我负责对参与者进行实验操作,并记录其反应时间、准确性等数据。

这个过程中,我学会了如何与参与者沟通,确保数据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3. 统计分析:我利用SPSS软件对实验数据进行了统计分析,包括描述性统计、t检验和相关性分析等。

通过这一过程,我对统计分析的方法和意义有了更深入的认识。

4. 报告撰写:我根据实验结果撰写了实习报告,内容包括实验目的、方法、结果和讨论等。

撰写报告的过程让我学会了如何将复杂的数据和分析结果以清晰、逻辑的方式呈现。

三、实习收获与反思通过本次实习,我收获颇丰。

首先,我对认知心理学的理论和研究方法有了更深入的理解,将所学知识与实际操作相结合。

其次,我提高了自己的实验设计和数据分析能力,为今后的学术研究打下了基础。

最后,我学会了如何撰写心理学报告,提高了学术写作能力。

同时,我也意识到认知心理学研究中存在的挑战,如实验设计的复杂性、数据收集的难度和分析的细致性等。

这些经历让我更加敬重心理学研究,也激发了我继续深入研究的兴趣。

四、总结总之,本次认知心理学实习为我提供了一个宝贵的实践机会,使我受益匪浅。

认知心理学实验报告要求

认知心理学实验报告要求

认知心理学实验报告的基本要求和注意事项1.题目(新添加)a)自己根据实验信息给实验起一个新的题目,可依据“明确实验的自变量与因变量”这一标准起,如减法反应时实验可以命名为“反应方式对反应时间的影响”、“反应复杂性对反应时间的影响”。

2.实验目的a)尽可能自己总结实验本身的目的,如“运用减法反应时法来确定被试的辨别时间和反应选择时间”。

b)尽可能避免“通过反应时ABC实验学习使用减法反应时法”和“学习和掌握瞬时记忆的研究方法”这类的表述。

3.研究方法a)被试(新添加)i.被试数量、被试的信息(性别、年龄),无须提供姓名。

b)实验设计(新添加)i.最起码写清楚实验设计、自变量和因变量,以及控制变量。

c)实验主要设备、材料d)实验过程4.实验结果及分析部分a)呈现主要结果,不要提供原始数据(原始数据提供在附录部分)。

b)如果用表格的方式来呈现数据的话,需要用三线表呈现,并且要有表序和表题,数字的小数点位数最好相同。

三线表是表格中的一种,科技书刊中普遍采用三线表。

三线表通常只有3条线,即顶线、底线和栏目线(注意:没有竖线)。

其中顶线和底线为粗线。

当然,三线表不一定只有↑顶线项目栏表体↑栏目线底线举例:表1 被试在不同反应方式下的反应时(ms)反应方式a M SD简单反应212 123选择反应534 234辨别反应283 167注:a为被试总量是18人被试在不同反应方式下的反应时间见表1。

由此可确定选择被试的辨别时间=辨别反应时-简单反应时=283-212=71 ms ,选择时间=选择反应-辨别反应=534-283=251 ms。

表2 不同性别的被试在不同反应方式下的反应时(ms)反应方式性别简单反应选择反应辨别反应M SD M SD M SD男212 123 534 234 283 167女.221 132 432 243 276 157表3 被试反应时的原始数据(ms)反应方式反应顺序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简单反应被试1选择反应辨别反应简单反应被试2选择反应辨别反应表4 被试在不同条件下的反应时(ms)识记数码长度反应类型 1 2 4 6M SD M SD M SD M SD 是反应212 123 534 234 534 234 283 167否反应221 132 432 243 432 243 276 1575.讨论部分a)可以考虑本实验的程序有哪些变量没有控制好,该方法的某些不足之处等等。

心理认知实习报告

心理认知实习报告

一、实习背景与目的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人们对心理健康问题的关注日益增加。

为了提高自己的专业素养,增强实际操作能力,我在本学期参加了心理认知实习。

本次实习旨在通过参与心理认知实验、观察和记录实验过程,深入了解心理认知领域的理论知识,并将其应用于实际操作中。

二、实习过程(一)实习单位与导师本次实习单位为我国某知名大学心理学实验室,导师为该实验室的资深研究员。

实习期间,导师负责为我们讲解实验原理、指导实验操作,并解答我们在实验过程中遇到的问题。

(二)实习内容1. 实验一:视觉搜索任务实验目的:研究视觉搜索过程中的认知加工机制。

实验方法:实验者通过电脑屏幕进行视觉搜索任务,寻找特定目标。

实验过程中,导师实时记录实验者的反应时间、正确率等指标。

2. 实验二:记忆广度测试实验目的:研究短时记忆的容量。

实验方法:实验者通过电脑屏幕进行记忆广度测试,记忆一系列数字。

实验过程中,导师记录实验者的记忆广度、错误率等指标。

3. 实验三:情绪识别实验实验目的:研究情绪识别过程中的认知加工机制。

实验方法:实验者观看包含不同情绪的图片,并在规定时间内判断图片中的情绪。

实验过程中,导师记录实验者的反应时间、正确率等指标。

三、实习收获(一)理论知识的应用通过本次实习,我深刻理解了心理认知领域的理论知识,如注意、记忆、情绪等。

在实验过程中,我将这些理论知识应用于实际操作中,提高了自己的理论素养。

(二)实验技能的提升在导师的指导下,我掌握了心理认知实验的基本操作,如实验设计、数据收集、数据分析等。

这些技能对我今后的学习和工作具有重要意义。

(三)团队合作能力的培养本次实习要求我们进行团队合作,共同完成实验任务。

在这个过程中,我学会了与团队成员沟通、协作,提高了自己的团队合作能力。

四、实习总结本次心理认知实习让我受益匪浅。

通过参与实验,我不仅提高了自己的专业素养,还锻炼了实际操作能力。

同时,我也认识到了心理认知领域的广阔前景,为今后的学习和工作打下了坚实基础。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认知心理学实验报告的基本要求和注意事项
1.题目(新添加)
a)自己根据实验信息给实验起一个新的题目,可依据“明确实验的自变量与因变量”
这一标准起,如减法反应时实验可以命名为“反应方式对反应时间的影响”、“反应
复杂性对反应时间的影响”。

2.实验目的
a)尽可能自己总结实验本身的目的,如“运用减法反应时法来确定被试的辨别时间和
反应选择时间”。

b)尽可能避免“通过反应时ABC实验学习使用减法反应时法”和“学习和掌握瞬时
记忆的研究方法”这类的表述。

3.研究方法
a)被试(新添加)
i.被试数量、被试的信息(性别、年龄),无须提供姓名。

b)实验设计(新添加)
i.最起码写清楚实验设计、自变量和因变量,以及控制变量。

c)实验主要设备、材料
d)实验过程
4.实验结果及分析部分
a)呈现主要结果,不要提供原始数据(原始数据提供在附录部分)。

b)如果用表格的方式来呈现数据的话,需要用三线表呈现,并且要有表序和表题,数
字的小数点位数最好相同。

三线表是表格中的一种,科技书刊中普遍采用三线表。

三线表通常只有3条线,即顶线、
底线和栏目线(注意:没有竖线)。

其中顶线和底线为粗线。

当然,三线表不一定只有

顶线
项目栏
表体

栏目线底线
举例:
表1 被试在不同反应方式下的反应时(ms)
反应方式a M SD
简单反应212 123
选择反应534 234
辨别反应283 167
注:a为被试总量是18人
被试在不同反应方式下的反应时间见表1。

由此可确定选择被试的辨别时间=辨别反应时-简单反应时=283-212=71 ms ,选择时间=选择反应-辨别反应=534-283=251 ms。

表2 不同性别的被试在不同反应方式下的反应时(ms)
反应方式
性别简单反应选择反应辨别反应M SD M SD M SD
男212 123 534 234 283 167
女.221 132 432 243 276 157
表3 被试反应时的原始数据(ms)
反应方式
反应顺序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简单反应
被试1选择反应
辨别反应
简单反应
被试2选择反应
辨别反应
表4 被试在不同条件下的反应时(ms)
识记数码长度
反应类型 1 2 4 6
M SD M SD M SD M SD 是反应212 123 534 234 534 234 283 167
否反应221 132 432 243 432 243 276 157
5.讨论部分
a)可以考虑本实验的程序有哪些变量没有控制好,该方法的某些不足之处等等。

6.参考文献
a)注意格式
1.黄丽, 杨廷忠, 季忠民. 正性负性情绪量表的中国人群适用性研究. 中国心理卫生
杂志, 2003, 17(1): 54-56.
2.王甦, 汪安圣. 认知心理学. 北京: 北京大学出版社, 2001, 225~234.
7.篇幅问题
a)不必刻意追求字数,最好言简意赅。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