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学概念形成实验报告

合集下载

心理学实验报告及感想

心理学实验报告及感想

【实验结果】I P=kc1.简单反应时:组别平均值(ms)视觉3632.选择反应时:组别平均值(ms) 错误次数401 0 视觉3.辨别反应时:组别平均值(ms) 错误次数478 0 视觉4.短时记忆广度5.概念形成2 概念17 概念237 概念34 概念46.表象的心理旋转【实验感受及建议】实验感受:做心理学实验的过程在我看来是一个奇妙的探索过程,一直知道大脑对信息加工是一个精妙复杂的程序,但通过心理学的实验我更加体会到了大脑认知过程的复杂程度。

即使是简单的“选择反应时”的实验也包含着感觉、知觉、记忆、思维、决策等心理过程。

做心理学实验就像是个小有挑战的任务,所以我带着略微的紧张开始了这项挑战。

选择反应时、辨别反应时就是相应实验反应的时间扣除简单反应时简单明了又富有逻辑,在做这两个实验的时候我的大脑在做出判断之前对信息进行了一个自上而下的加工过程,我在潜意识中盼望着绿圆的出现,故我对出现绿圆的判断时间普遍短于红圆的时间;在短时记忆广度的实验中,发现通过把图像信息转化为声音信息,能够更好地记住数字,把出现的数字四个一组大声地念出来便可以较为轻松地记住十个数字,可能听觉代码比视觉代码更利于短时记忆,同时在实验中,我们需要全神贯注,不能分心,一分心便会在很大程度上影响实验结果;概念形成这一实验,可能这一实验是我完成地最迷糊的一个实验,由于开始时并没有仔细阅读概念实验的说明,对实验中出现的的一连串圆点充满疑惑,只知道瞎点并没有主动的去形成概念的想法,致使实验的效果较差。

在表象的心理旋转中,我在忙乱之中进行,生怕多一刻的思考便影响了实验数据的漂亮,反而使自己底气不足。

实验看似简单,但也需要一个不慌不乱的平静心态,以保证操作的客观性。

通过这次的心理学实验,我深切地认识到了心理学并不是一门夸夸其谈充满玄妙的学科,它更多地从实际研究出发,将理论与实践紧密地结合起来,把平时难以解释的现象抽象化具体化,例如把一个人瞬时记忆的能力通过一连串难度逐渐增加的记忆任务用具体的记忆广度来衡量出来,也使我对自己的记忆能力有了新的认识。

概念形成实验报告

概念形成实验报告

实验名称:概念形成实验实验目的:通过本实验,了解概念形成的过程,探究不同学习策略对概念形成的影响。

实验时间:2023年3月15日实验地点:心理学实验室实验对象:随机选取20名大学生,年龄在18-22岁之间,均为心理学专业学生。

实验材料:实验材料包括20张图片,每张图片代表一个抽象概念,如“快乐”、“悲伤”、“勇敢”等。

实验方法:1. 实验前,将实验对象随机分为两组,每组10人,分别命名为A组和B组。

2. A组采用直接呈现法,即直接向实验对象展示图片,并要求他们根据图片内容形成相应的概念。

3. B组采用间接呈现法,即通过一系列相关图片的展示,引导实验对象逐步形成概念。

4. 实验过程中,每组实验对象均有5分钟的时间进行概念形成。

5. 实验结束后,对两组实验对象的概念形成情况进行评估,包括概念的准确性、完整性和独特性。

实验结果:A组实验结果:1. 概念准确性:A组实验对象对图片所代表概念的准确性较高,正确率达到80%。

2. 概念完整性:A组实验对象对图片所代表概念的理解较为全面,完整性较好。

3. 概念独特性:A组实验对象对图片所代表概念的形成较为独特,独特性较好。

B组实验结果:1. 概念准确性:B组实验对象对图片所代表概念的准确性较高,正确率达到75%。

2. 概念完整性:B组实验对象对图片所代表概念的理解较为全面,完整性较好。

3. 概念独特性:B组实验对象对图片所代表概念的形成较为独特,独特性较好。

实验分析:1. 通过实验结果可以看出,直接呈现法和间接呈现法对概念形成均有一定的促进作用。

2. 直接呈现法在概念准确性、完整性和独特性方面表现较好,但可能受到实验对象个人经验和知识背景的影响。

3. 间接呈现法在概念形成过程中,通过逐步引导实验对象观察相关图片,有助于提高概念的准确性和完整性,但在独特性方面表现略逊于直接呈现法。

实验结论:1. 概念形成是一个复杂的过程,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

2. 直接呈现法和间接呈现法对概念形成均有一定的促进作用,但具体效果取决于实验对象和个人经验。

教育心理学概念形成的实验报告.doc

教育心理学概念形成的实验报告.doc

教育心理学概念形成的实验报告概念是人脑反映事物本质特征或联系的思维形式。

概念的学习形成过程就是个体掌握一类事物属性的过程。

在实验室中,为了研究概念的形成过程,常常使用人工概念。

通过个体掌握人工概念的过程来研究概念形成的规律。

制造人工概念时,研究者先确定一个或几个属性作为对材料分类的标准,这个标准被试不知道,主试只是将材料交给或呈现给被试,请其分类。

在此过程中,被试通过尝试可以知道结果是对还是错。

被试通过不断摸索,可以学会分类,即掌握这个人工概念。

通过对人工概念的研究,不仅可以了解概念的形成过程,而且有助于了解被试对事物进行抽象化的水平。

叶克斯选择器是由叶克斯(Yerkes,1921)设计的,他所设计的人工概念是关于空间位置关系的概念。

本实验程序就是根据其原理编制的。

操作定义是:被试经多次尝试后,如能连续三遍第一次就能选对(点击后变红同时发声),说明被试掌握了这个规律或者说形成了这个概念。

一、目的1. 学习研究个体掌握人工概念的方法,探讨个体掌握人工概念的策略。

2. 比较简单和复杂人工概念形成的速度(实验遍数)。

二、仪器与材料1.仪器:计算机及PsyTech心理实验系统。

2.材料:不同排列组合的黄色实心图,每行中都有一个黄色圆与声音相连。

共有5组供选择每组的声音圆都遵循同一个位置规律,且有5~10个不同排列组合方式循环呈现。

三、方法1.登录并打开PsyTech心理实验软件主界面,选中实验列表中的“概念形成”。

单击呈现实验简介。

单击“进入实验”到“操作向导”窗口。

实验者可进行参数设置(选择不同概念组),然后进行练习实验,或直接点击“正式实验”按钮开始。

2.指导语是:这是一个关于研究人工概念的实验。

屏幕上有 12个空心圆,实验时会循环出现不同组合的黄色实心圆,每行黄色圆中都有一个与声音连接,你用鼠标左键单击该圆会变红,同时发声,即目标圆。

实验就是请你通过不断地尝试和推理,找出这个目标圆所处位置的规律。

布鲁纳概念形成实验报告

布鲁纳概念形成实验报告

一、实验背景概念形成是认知心理学研究的重要领域之一,它涉及个体如何从具体事物中抽象出一般特征,形成概念。

美国心理学家杰罗姆·布鲁纳(Jerome Bruner)在20世纪50年代提出了“假设检验说”,用以解释概念形成的过程。

本实验旨在通过人工概念形成实验,验证布鲁纳的假设检验说,并探讨个体在概念形成过程中的认知机制。

二、实验目的1. 验证布鲁纳的假设检验说在概念形成过程中的适用性。

2. 探讨个体在概念形成过程中的认知机制。

3. 分析不同个体在概念形成过程中的差异。

三、实验方法1. 实验对象:招募30名大学生作为实验对象,男女比例均衡,年龄在18-22岁之间。

2. 实验材料:设计一套包含10个不同特征的刺激材料,每个刺激材料包含5个实例,共计50个实例。

3. 实验程序:(1)向实验对象介绍实验目的和规则。

(2)将实验对象随机分为三组,每组10人。

(3)第一组为控制组,不接受任何指导;第二组为假设检验组,接受布鲁纳假设检验法的指导;第三组为启发式组,接受启发式策略的指导。

(4)要求实验对象在限定时间内,对刺激材料进行分类,并解释其分类依据。

(5)记录实验对象在分类过程中的反应时间和正确率。

四、实验结果1. 控制组:在分类过程中,实验对象正确率较低,反应时间较长。

2. 假设检验组:在分类过程中,实验对象正确率较高,反应时间较短。

3. 启发式组:在分类过程中,实验对象正确率一般,反应时间较长。

五、分析与讨论1. 布鲁纳的假设检验说在概念形成过程中具有较好的适用性。

在实验中,接受假设检验法指导的实验对象在分类过程中的正确率和反应时间均优于其他两组,说明假设检验法有助于提高概念形成的效率。

2. 个体在概念形成过程中的认知机制存在差异。

实验结果显示,接受不同指导策略的实验对象在分类过程中的表现存在差异,这可能与个体的认知风格、知识背景等因素有关。

3. 启发式策略在概念形成过程中具有一定的局限性。

虽然启发式策略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实验对象的正确率,但反应时间较长,说明启发式策略在概念形成过程中可能存在一定的盲目性。

概念形成实验报告简介(3篇)

概念形成实验报告简介(3篇)

第1篇一、实验背景概念形成是认知心理学中一个重要的研究领域,它涉及到个体如何通过感知、记忆、思维等过程,从具体的刺激中抽象出一般性的概念。

为了深入探讨概念形成的机制,本研究设计了一项概念形成实验,旨在考察个体在概念形成过程中的认知特点和影响因素。

二、实验目的1. 探讨个体在概念形成过程中的认知策略和认知风格;2. 分析个体在概念形成过程中的记忆、思维和判断能力;3. 研究不同背景、年龄、性别等因素对概念形成的影响。

三、实验方法1. 实验对象:招募60名志愿者,年龄在18-25岁之间,男女比例均衡;2. 实验材料:设计一套包含20个具体刺激的概念形成实验材料,包括图片、文字和声音等;3. 实验程序:(1)被试首先进行预测试,了解其认知水平和概念形成能力;(2)被试随机分组,每组10人,分别进行不同类型的概念形成实验;(3)实验过程中,被试根据具体刺激,通过观察、记忆、思维和判断等过程,形成相应概念;(4)实验结束后,对被试进行后测,评估其概念形成能力;(5)对实验数据进行分析,探讨个体在概念形成过程中的认知特点和影响因素。

四、实验结果1. 个体在概念形成过程中的认知策略和认知风格存在差异。

部分被试倾向于依赖具体刺激进行判断,而另一些被试则善于从整体上把握概念特征;2. 个体在概念形成过程中的记忆、思维和判断能力存在差异。

部分被试具有较高的记忆、思维和判断能力,而另一些被试则表现较差;3. 不同背景、年龄、性别等因素对概念形成的影响存在差异。

例如,年龄较大的被试在概念形成过程中表现出更高的认知水平,而性别对概念形成的影响较小。

五、结论1. 个体在概念形成过程中,认知策略和认知风格对其形成概念的能力有显著影响;2. 个体在概念形成过程中的记忆、思维和判断能力对其形成概念的能力有显著影响;3. 不同背景、年龄、性别等因素对概念形成的影响存在差异。

六、实验意义本研究有助于深入理解个体在概念形成过程中的认知特点和影响因素,为教育实践提供理论依据。

概念形成实验报告

概念形成实验报告

概念形成实验报告【篇一】概念形成实验报告1 引言概念是人脑反映事物本质属性的思维形式。

个体掌握一类事物本质属性的过程,就是概念形成的过程。

实验室中为了研究概念形成的过程,常使用人工概念。

以人为被试的概念形成研究可谓为思维的研究提供了新的思路。

一些研究者认为,概念是思维的最基本单元,而思维正是以某种算法或规则对概念进行操作的过程,受到了三位心理学家——布鲁纳、古德诺、奥斯丁的关注。

1956年,他们提出了假设检验说。

该学说认为人在概念形成的过程中,需要利用现在获得的和已储存的信息来主动提出一些可能的假设。

在概念形成的实验中,对任意一个刺激作出反应前,被试都必须从假设库中提取一两个假设,并做出反应并检验。

这样反复,知道某个正确的假设被反复验证为正确时,概念便形成了。

制造人工概念时先确定一个或几个属性作为分类标准,但并不告诉被试,只是将材料交给被试,请其分类。

在此过程中,反馈给被试是对还是错。

通过这种方法,被试可以发现主试的分类标准,从而学会正确分类,即掌握了这个人工概念。

通过人工概念的研究,可以了解概念形成的过程。

一般来讲,被试都是经过概括—假设—验证的循环来达到概念形成的。

叶克斯复杂选择器可用来制造人工概念。

本实验模拟叶克斯复杂选择器来研究简单空间位置关系概念的形成。

2 实验目的测试掌握各种简单和复杂空间位置的概念形成过程及能力,学习使用叶克斯选择器研究空间位置关系概念的形成。

了解被试分析问题及概括总结问题的能力。

3 实验方法3.1 被试心理系大三学生47人,男生6名,女生41名,平均年龄20.94岁。

视力或矫正视力正常,无色盲、色弱现象,其余各项生理指标均正常。

3.2 实验仪器与实验材料3.2.1实验仪器:计算机、PsyKey实验教学系统。

3.2.2实验材料:十二个圆键,有空心和实心两种3.3实验设计:本实验为被试内设计,自变量为人工概念,有四个水平;因变量为形成人工概念所需要的次数。

3.4 实验程序打开电脑,登录PsyKey系统,选择实验“概念形成”,单击鼠标右键,选择“开始实验”,进入实验设计主界面,仔细阅读指导语,开始进行实验。

概念形成实验报告3页

概念形成实验报告3页

概念形成实验报告3页一、实验目的本实验旨在探究概念形成的过程以及影响概念形成的因素,通过实验方法分析分清概念形成的过程及影响概念形成的因素。

二、实验原理概念形成是指将事物归纳为某一类别,并为这一类事物赋予一个名称的心理过程。

概念形成过程中主要包括概念的分类和概念的联想两个方面。

分类就是对不同的事物进行区分,找出所属的类别。

而联想则是对同一类别事物之间的相似性和联系进行比较和运用,确定这一类别的共同特征。

概念形成的主要因素有以下几个方面:1、直接知觉。

直接知觉可以帮助我们进行对比、分类,并且对事物的细节有着非常敏锐的感受。

先验原理是指先入为主的预设想法或偏见。

如果在形成概念的过程中有已有的先入为主观念或偏见,那么很容易就会发生误判甚至会阻止新的有效信息的获取。

3、比较。

事物之间的比较有助于人们更好地理解和识别它们之间的相似性和不同点,也可以帮助人们进行概念形成。

三、实验步骤本次实验中,我们需要运用电脑程序进行实验,该程序主要分为两部分,第一部分是学习阶段,第二部分则是测试阶段。

1、学习阶段在学习阶段,实验者需要通过电脑程序,学习一些动物的图像,该程序将按照给出的特定指令依次展示各个动物的特征。

我们需要记录下每个动物的特征,以便在测试时进行判断。

2、测试阶段在测试阶段,实验者将会看到一张动物的图像,同时需要在四个答案选项中选择最符合该动物的描述。

该测试阶段需要实验者根据所学习到的动物特征进行答题。

四、实验结果本次实验中,我们共有20名实验者参与,其中12名是男性,8名是女性,年龄在20岁到30岁之间。

我们统计了所有参与实验者在学习阶段和测试阶段的正确率,其中学习阶段的正确率平均为85%,测试阶段的正确率平均为60%。

通过对实验结果的分析,我们发现实验者在学习阶段的表现相对较好,但是在测试阶段的表现却普遍不尽如人意。

从数据上来看,在测试阶段正确率最高的实验者也只有80%的正确率,并且大部分实验者的正确率都在50%-70%之间。

概念形成的实验报告

概念形成的实验报告

概念形成的实验报告
《概念形成的实验报告》
概念形成是人类认知过程中的重要环节,它涉及到我们如何从感知世界中的具
体事物中抽象出一般性的概念。

为了探究概念形成的机制,我们进行了一系列
实验,以期能够深入了解这一认知过程的本质。

首先,我们设计了一个实验,要求参与者观察一系列不同形状和颜色的物体,
并将它们归类。

结果显示,参与者往往会根据物体的共同特征将其归为同一类别,而忽略其具体的形状和颜色。

这表明,在概念形成过程中,人们更倾向于
关注事物的共性而非差异性。

其次,我们进行了另一项实验,要求参与者在一段时间内学习一些新的概念。

我们发现,参与者在学习过程中往往会通过比较和类比的方式来加深对概念的
理解。

他们会将新概念与已有的概念进行联系,从而更好地理解和记忆新概念。

通过这些实验,我们得出了一些关于概念形成的重要结论。

首先,概念形成是
一种基于共性的抽象过程,人们更倾向于将事物归类为具有共同特征的类别。

其次,比较和类比是概念形成过程中的重要认知策略,它有助于人们更好地理
解和记忆新概念。

总的来说,通过这些实验,我们对概念形成的机制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这些研
究成果不仅有助于认知心理学的发展,也为我们更好地理解人类认知过程提供
了重要的启示。

希望我们的研究能够为相关领域的学者和研究者提供有益的参
考和启发。

概念形成 实验报告

概念形成 实验报告

概念形成实验报告概念形成实验报告引言:概念形成是人类认知过程中的重要环节。

通过对事物进行观察、归纳和分类,人们能够建立起一系列概念,从而更好地理解和解释世界。

本实验旨在探究概念形成的过程,并通过实验数据和分析来验证概念形成的有效性。

实验设计:本次实验采用了一种经典的心理学实验方法——隐喻比较法。

我们选取了两组不同的物体,一组为“圆形物体”,另一组为“方形物体”。

实验对象被要求观察这些物体,并根据其形状和特征进行分类。

实验过程:实验开始前,实验对象被告知实验的目的和要求,并签署了知情同意书。

然后,他们被要求观察一系列圆形和方形物体的图片,并将其分为两个不同的组别。

实验者记录下每个实验对象的分类结果。

实验结果:通过对实验数据的统计和分析,我们发现大部分实验对象都能够正确地将圆形物体和方形物体分开。

他们将圆形物体归类为“圆形”、“圆形物体”或“圆形图案”,而将方形物体归类为“方形”、“方形物体”或“方形图案”。

这表明实验对象在观察和分类过程中形成了关于圆形和方形的概念。

讨论:概念形成是人类认知过程中的重要环节。

通过对事物进行观察和分类,人们能够将相似的事物归为一类,并为这类事物赋予相应的概念。

本次实验结果表明,实验对象能够通过观察圆形和方形物体的形状和特征,将它们分为两个不同的类别。

这说明他们在观察和分类的过程中,形成了关于圆形和方形的概念。

概念形成的过程并非一蹴而就,而是需要通过多次观察和归纳来逐渐建立起来的。

在实验中,实验对象可能需要多次观察和分类,才能形成关于圆形和方形的准确概念。

此外,个体之间的差异也会影响概念形成的速度和准确性。

有些实验对象可能更容易形成概念,而另一些则可能需要更多的观察和实践。

概念形成的重要性不仅体现在认知过程中,也对学习和思维能力的发展有着深远的影响。

通过形成概念,我们能够更好地理解和解释世界,从而更好地应对各种问题和挑战。

因此,在教育和培养中,我们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观察和分类能力,帮助他们形成准确和有用的概念。

概念的形成实验报告

概念的形成实验报告

概念的形成实验报告实验名称:概念的形成实验实验目的:通过观察和分析,探讨概念的形成过程并深入理解概念的本质。

实验原理:概念是大脑对外部事物或观念进行归类和理解的基本方式之一、概念的形成是在多次观察和经验积累的基础上逐渐建立的认知机制。

本实验通过给出一些特定的刺激,观察参与者对刺激的反应和归纳,以此来研究概念的形成过程。

实验材料:1.实验参与者:10名志愿者(大学生)2.实验室环境:安静、无干扰的实验室3.实验设备:电脑、投影仪、实验材料(见下)实验步骤:1.将实验参与者分为两组,每组5人。

2.展示给第一组一系列图片,如椅子、桌子、沙发、餐桌等,每个图片展示5秒钟。

3.记录第一组参与者对每个图片的反应,并整理出出现频率最高的特征。

4.展示给第二组一系列图片,如人、动物、植物、建筑等,每个图片展示5秒钟。

5.记录第二组参与者对每个图片的反应,并整理出出现频率最高的特征。

6.将两组参与者的整理出的特征进行交流和比较,讨论是否有共同点,并形成概念定义。

7.将概念定义与未展示的图片进行匹配确认。

实验结果:1.第一组参与者观察了一系列家具图片后,他们最常提及的特征是:有四个腿、有靠背、有座位等。

2.第二组参与者观察了一系列物体图片后,他们最常提及的特征是:有生命、能动、能自我行动等。

3.在交流比较过程中,两组参与者发现共同的特征是:有形体、有功能性。

4.经过讨论后,两组参与者共同形成了概念定义:概念是一类事物或观念的总和,具备一些共性特征,可以用来归类和理解。

实验总结:通过本实验,我们可以看出概念的形成是一个基于观察和经验的过程。

在观察到一系列相关刺激后,参与者会提取出最常见的特征,并通过比较和交流,最终形成共同的概念定义。

实验结果也提示了概念的本质,即概念是基于共性特征的归类和理解方式。

在现实生活中,概念的形成对于知识的习得和认知的构建具有重要意义。

进一步研究概念的形成过程有助于我们更好地理解人类的认知机制,并为教育、心理学等领域提供科学的依据。

概念的形成实验报告

概念的形成实验报告

概念的形成实验报告教育科学学院 094 陆文娟 09151354摘要选用“自动”方式进行实验。

在自动方式的24种方案中,简单和复杂空间位置关系各任选六种,被试通过尝试按键来掌握一定的规律,形成一定的概念。

记录被试概念形成所用的时间。

通过实验了解被试分析问题及概括总结问题的能力。

关键词概念形成叶克斯选择器1 引言以人为被试的概念形成研究可谓为思维的研究提高了新的思路。

一些研究者认为,概念是思维的最基本单元,而思维正是以某种算法或规则对概念进行操作的过程,受到了三位心理学家——布鲁纳、古德诺、奥斯丁的关注。

1956年,他们提出了假设检验说。

该学说认为人在概念形成的过程中,需要利用现在获得的和已储存的信息来主动提出一些可能的假设。

在概念形成的实验中,对任意一个刺激作出反应之前,被试都必须从假设库中提取一两个假设,并作出反应并检验。

这样反复,知道某个正确的假设被反复验证为正确时,概念便形成了。

本实验的目的是测试掌握各种简单和复杂空间位置的概念形成过程及能力,学习使用叶克斯选择器研究空间位置关系概念的形成,了解被试分析问题及概括总结问题的能力。

2 方法2.1 被试4名在校本科女大学生,平均年龄21周岁。

被试无类似实验经验。

2.2 实验设计采用“自动”方式进行实验。

自动方式有24种方案。

主试选定一种方案进行实验,分为简单和复杂空间位置关系概念形成实验。

让被试通过按键发现其中的规律。

2.3仪器与材料BD—II—402A型叶克斯选择器。

计时器。

记录用纸。

2.4 研究程序(1)实验原理:每次都给被试显示几个亮灯的按键,这些亮灯的数目和位置都不一样,但其中都有一个按键,把它按下都会有声响。

这个可发出声响按键的位置都遵守同一规律,概念形成的实验就是让被试发现这个规律。

(2)接上电源(交流220V),支好屏风,主试与被试各坐在屏风二边,打开电源开关。

在电源开关一侧,有一微拨开关,其开关拨向一侧为“手动”方式,拨向另一侧为“自动”方式。

概念的形成实验报告

概念的形成实验报告

概念的形成实验报告《概念的形成实验报告》摘要:本实验旨在探究概念的形成过程,并通过实验数据分析和结果讨论,揭示概念形成的规律和特点。

通过实验,我们发现概念的形成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包括感知、认知、语言等,这些因素相互作用,共同影响着概念的形成。

本实验为深入理解概念的形成提供了重要的实验数据和理论依据。

1. 引言概念是人类认知活动的基本单位,是人们对事物的一种心理反映。

概念的形成是认知心理学研究的重要课题之一,对于理解人类认知活动的规律和特点具有重要意义。

本实验旨在通过实验手段,探究概念的形成过程,揭示概念形成的规律和特点。

2. 实验方法本实验选取了一组实验对象,通过实验材料和实验任务,观察实验对象对不同概念的反应和认知过程。

实验材料包括图片、文字描述等,实验任务包括概念分类、概念辨认等。

通过实验记录和数据分析,得出实验结果。

3. 实验结果通过实验观察和数据分析,我们发现概念的形成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

首先,感知因素对概念的形成起着重要作用,实验对象对事物的外在特征和形态进行感知和辨认,从而形成初步的概念。

其次,认知因素也对概念的形成有着重要影响,实验对象通过对事物的认知和思维活动,逐渐完善和深化概念。

此外,语言因素也对概念的形成起着重要作用,实验对象通过语言交流和表达,加深对概念的理解和认知。

4. 结果讨论通过实验结果的分析和讨论,我们可以得出结论:概念的形成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包括感知、认知、语言等。

这些因素相互作用,共同影响着概念的形成。

在实际认知活动中,人们通过感知、认知和语言交流,逐渐形成和完善各种概念,这些概念又相互联系、相互作用,构成了人类丰富的认知世界。

5. 结论本实验通过实验手段,探究了概念的形成过程,揭示了概念形成的规律和特点。

概念的形成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包括感知、认知、语言等,这些因素相互作用,共同影响着概念的形成。

本实验为深入理解概念的形成提供了重要的实验数据和理论依据,对于认知心理学的研究具有重要意义。

心理学概念形成实验报告.doc

心理学概念形成实验报告.doc

心理学概念形成实验报告.doc导言概念是人类认知过程的基本单位,在人类认知和思考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现代心理学研究概念形成的过程和机制,旨在深入了解人类认知的本质。

本实验旨在探究概念形成的基本规律,以及不同因素对概念形成的影响。

方法实验参与者:共10人,年龄均在20岁左右,性别比例相等。

实验流程:参与者首先被分为两个组别,每个组别包含5个人。

实验对象随机从两个组别中选取。

实验由被试者整体完成,总共分为两个实验环节。

实验一:“分类任务”在实验开始时,每个被试者都被询问是否熟悉和理解所要研究的概念(如“果蔬”等)。

如果被试者无法理解所要研究的概念,研究人员会进行相关说明和解释。

然后,研究人员向被试者介绍几组词汇表,其中包括原本已有的所要研究的概念以及其它几个与之相关或不相关的概念。

每个词汇表共20个单词,其中包括几个符合被试者已有概念的单词以及不符合被试者概念的单词。

被试者需要按照所设定的标准将这些单词分成不同的组别。

实验结束后,被试者会被问及关于实验中遇到的问题和意见。

在实验开始时,研究人员向被试者介绍一个特定的概念(如“家具”)。

被试者需要按照他们的理解关于这个概念的定义,对词语进行分类。

参与者根据实验人员给定的标准,将词汇表中的单词分为不同的组别。

实验结束后,研究人员会向被试者询问与实验相关的问题和意见。

结果参与者在分类任务中需要对概念进行分类。

在20个单词中,在被试者熟悉的概念集合中有10个单词,其他10个单词则不在该概念集合中。

被试者需要按照他们的理解,将单词分为两类。

每个被试者会在被试结束时被问及关于实验中遇到的问题和意见。

在实验过程中,被试者们应该能够根据它们理解的概念,将单词分为不同的小组。

我们的实验结果表明,大多数参与者能够基本上正确地分类单词。

然而,也有一些参与者分类错误。

我们发现,本实验中参与者所熟悉的概念数量是被试者生活和工作中容易接触的,是主观性较强的,并不是严格科学定义的,因此,参与者的错误分类并不是绝对的。

概念形成的实验报告

概念形成的实验报告

概念形成的实验报告概念形成的实验报告概念是人们对事物的一种认知方式,是人类思维的基本单位。

概念的形成对于人类的认知和交流具有重要意义。

本次实验旨在探究概念形成的过程,并分析其对人类思维的影响。

实验设计:实验采用了两组参与者,每组10人。

第一组的参与者被要求观看一段视频,视频内容是一只猫在追逐一只老鼠。

第二组的参与者则被要求观看一段视频,视频内容是一只狗在追逐一只兔子。

每个参与者在观看完视频后,被要求写下他们对所观察到的动物的概念。

实验结果:在第一组中,参与者写下的概念主要集中在“猫”这一类别上,例如“猫是一种独立的动物,有尖尖的耳朵和爪子”,“猫是一种捕食性动物,喜欢追逐小动物”等。

而在第二组中,参与者写下的概念则主要集中在“狗”这一类别上,例如“狗是一种忠诚的动物,有长长的尾巴和四条腿”,“狗是一种善于追逐的动物,喜欢追逐小动物”等。

讨论:通过对实验结果的分析,我们可以看出,观察到的不同动物对参与者的概念形成产生了显著影响。

这表明概念的形成是基于观察到的具体事物的特征和行为,并且与参与者的经验和背景有关。

此外,实验结果还反映出了人类思维的归类倾向。

在第一组中,观察到的动物是猫,参与者往往会将其归类为“猫”,并将其特征和行为与猫的概念联系起来。

同样,在第二组中,观察到的动物是狗,参与者则会将其归类为“狗”,并将其特征和行为与狗的概念联系起来。

这种归类倾向是人类思维中的一种认知策略,有助于我们在面对复杂的信息时进行快速的判断和决策。

此外,概念的形成还与语言的使用密切相关。

在实验中,参与者被要求将他们对观察到的动物的概念写下来,这就涉及到了语言的表达和交流。

通过语言的使用,人们可以将自己的概念传达给他人,并与他人进行共享和理解。

因此,语言在概念形成和认知过程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结论:通过本次实验,我们可以得出以下结论:概念的形成是基于观察到的具体事物的特征和行为,并与参与者的经验和背景有关;人类思维具有归类倾向,将观察到的事物归类为已有的概念;语言在概念形成和认知过程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概念形成实验的实验报告

概念形成实验的实验报告

实验名称:概念形成实验实验目的:探讨概念形成的过程和影响因素。

实验时间:2021年X月X日实验地点:XX大学心理学实验室实验对象:20名大学生,年龄在18-22岁之间,男女比例均衡。

实验材料:随机抽取的50张图片,分为5组,每组10张,每张图片代表一个概念。

实验方法:1. 将20名实验对象随机分为两组,每组10人。

2. 第一组(A组)进行自由联想实验,要求实验对象在看到每张图片后,尽可能多地写下自己联想到的词汇。

3. 第二组(B组)进行概念分类实验,要求实验对象在看到每张图片后,将其归类到对应的类别中。

4. 实验过程中,记录实验对象在每个概念上的反应时间和正确率。

实验结果:1. A组实验对象在自由联想实验中,平均反应时间为15秒,平均正确率为80%。

2. B组实验对象在概念分类实验中,平均反应时间为12秒,平均正确率为90%。

3. 分析实验数据,发现A组实验对象在自由联想实验中,对概念的识别速度较慢,正确率相对较低;而B组实验对象在概念分类实验中,对概念的识别速度较快,正确率较高。

实验讨论:1. 概念形成是一个复杂的过程,涉及认知、记忆和思维等多个方面。

2. 自由联想实验和概念分类实验结果表明,在概念形成过程中,实验对象对概念的识别速度和正确率存在差异。

3. 自由联想实验中,实验对象需要根据自身经验和知识,对概念进行扩展和延伸,因此反应速度较慢,正确率相对较低。

4. 概念分类实验中,实验对象只需要将概念进行归类,因此反应速度较快,正确率较高。

5. 实验结果还表明,概念形成受到个体认知能力、知识背景和经验等因素的影响。

实验结论:1. 概念形成是一个复杂的过程,涉及多个认知领域。

2. 自由联想实验和概念分类实验可以揭示概念形成过程中的不同认知特点。

3. 实验结果对心理学、教育学等领域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实验建议:1. 在进行概念形成实验时,可以结合多种实验方法,如自由联想、概念分类、问卷调查等,以全面了解概念形成过程。

概念形成实验报告

概念形成实验报告

概念形成实验报告概念形成实验报告导言概念形成是人类认知过程中的重要环节之一。

通过对事物进行分类和归纳,人们能够更好地理解和处理复杂的现实世界。

本次实验旨在探究概念形成的过程,并通过实验数据分析,揭示概念形成的规律和特点。

实验设计本次实验采用了经典的概念形成实验——斯特鲁普实验。

实验过程中,参与者需要根据给定的刺激,快速做出反应。

实验分为两个部分:颜色命名和词语命名。

在颜色命名部分,参与者需要根据屏幕上显示的颜色名称,快速说出对应的颜色;而在词语命名部分,参与者需要根据屏幕上显示的颜色,快速说出对应的词语。

实验过程中,记录参与者的反应时间和错误率。

实验结果通过对实验数据的统计和分析,我们得到了以下结果:1. 斯特鲁普效应实验结果显示,在颜色命名部分,参与者的平均反应时间为X毫秒,而在词语命名部分,参与者的平均反应时间为Y毫秒。

这表明,在词语命名部分,参与者的反应时间明显延长,出现了斯特鲁普效应。

斯特鲁普效应指的是当刺激的颜色和刺激的含义不一致时,参与者的反应时间会延长。

2. 颜色对词语的干扰进一步分析数据,我们发现,在词语命名部分,参与者的错误率明显增加。

这说明,当颜色和词语的含义不一致时,参与者更容易出现错误的反应。

这种干扰效应可能是由于大脑在处理信息时,颜色和词语的信息产生了冲突,导致了反应时间延长和错误率增加。

3. 概念形成的认知过程通过实验结果的分析,我们可以推断出概念形成的认知过程。

当参与者面对一组刺激时,大脑首先会对刺激进行感知和编码,将其转化为可处理的信息。

然后,大脑会通过对信息进行分类和归纳,形成相应的概念。

在实验中,参与者需要根据颜色或词语的特征,将刺激归类为相应的概念。

这个过程可能受到颜色和词语之间的冲突干扰,导致了反应时间延长和错误率增加。

讨论与启示概念形成是人类认知过程中的重要环节,对于理解和处理复杂的现实世界具有重要意义。

本次实验结果揭示了概念形成过程中的一些规律和特点,对于深入理解概念形成的机制具有一定的启示。

心理学概念形成实验报告(大全)

心理学概念形成实验报告(大全)

心理学概念形成实验报告(大全)第一篇:心理学概念形成实验报告(大全)概念形成实验室研究要摘要: :本实验旨在比较简单与复杂空间位置关系概念形成过程的某些特点,学习研究概念形成的过程。

使用叶克斯选择器,通过向一名被试展示设计好的,按简单与复杂空间位置概念的操作的规律来研究被试概念形成的影响因素。

实验结果表明:随着空间位置复杂程度的增加,被试想要形成概念就需要更多的尝试次数,以及每遍按错的次数也会更多,提出的疑问尝试也更多。

验证了概念的形成遵循尝试错误——假设——检验的循环过程。

词关键词: :概念空间位置假设检验 1 1、前言概念就是反映事物本质属性的思维形式,就是思维的基础。

概念就是代表了一类具有共同属性的事物、事件、行动或关系,而且可以用一个特定的名称或符号来表示。

概念的属性包括定义属性与可变属性,概念学习就就是通过对概念定义属性的辨认、识别与类化来辨别正反例的。

当一个人能够正确地把一个概念所有的正例识别为正例,所有的反例识别为反例时,就可以说就是学会了这个概念(郭建鹏,2010)。

对于概念形成与结构的研究,不仅在理论上为最终了解人类思维过程奠定基础,而且在实践上也为教育中如何帮助受教育者准确迅速地掌握概念提供指导。

因此,长期以来,心理学特别就是认知心理学从各个不同角度对概念形成与结构进行了广泛的研究,提出了不同的学说。

(杨治良,1986)。

目前认知关于概念形成的观点大致可分为两种:一就是通过假设验证来形成概念;二就是由典型例证学习概念。

认知心理学家罗斯认为,记忆中的种种概念,就是以这些概念的具体例子来表示的,而不就是以某些抽象的规则或一系列相关特征来表示的。

这就就是说,概念就是一组对以往遇到过的、存在记忆中的该概念的一些范例构成的。

而假设检验理论就是把学生瞧做就是一个积极的信息加工者。

学生就是通过提出与检验各种假设来解决种种问题的,包括概念问题。

换句话说,学生始终不断地对解决办法提出各种假设,并对之加以检验唐彦(1992)认为鉴于自然条件下形成概念的无关因素不易控制与掌握,所以1920 年 hull 首创了“人工概念” ,用以研究概念的形成过程。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概念形成实验室研究
摘要:本实验旨在比较简单与复杂空间位置关系概念形成过程的某些特点,学习研究概念形成的过程。

使用叶克斯选择器,通过向一名被试展示设计好的,按简单与复杂空间位置概念的操作的规律来研究被试概念形成的影响因素。

实验结果表明:随着空间位置复杂程度的增加,被试想要形成概念就需要更多的尝试次数,以及每遍按错的次数也会更多,提出的疑问尝试也更多。

验证了概念的形成遵循尝试错误——假设——检验的循环过程。

关键词:概念空间位置假设检验
1、前言
概念就是反映事物本质属性的思维形式,就是思维的基础。

概念就是代表了一类具有共同属性的事物、事件、行动或关系,而且可以用一个特定的名称或符号来表示。

概念的属性包括定义属性与可变属性,概念学习就就是通过对概念定义属性的辨认、识别与类化来辨别正反例的。

当一个人能够正确地把一个概念所有的正例识别为正例,所有的反例识别为反例时,就可以说就是学会了这个概念(郭建鹏,2010)。

对于概念形成与结构的研究,不仅在理论上为最终了解人类思维过程奠定基础,而且在实践上也为教育中如何帮助受教育者准确迅速地掌握概念提供指导。

因此,长期以来,心理学特别就是认知心理学从各个不同角度对概念形成与结构进行了广泛的研究,提出了不同的学说。

(杨治良,1986)。

目前认知关于概念形成的观点大致可分为两种:一就是通过假设验证来形成概念;二就是由典型例证学习概念。

认知心理学家罗斯认为,记忆中的种种概念,就是以这些概念的具体例子来表示的,而不就是以某些抽象的规则或一系列相关特征来表示的。

这就就是说,概念就是一组对以往遇到过的、存在记忆中的该概念的一些范例构成的。

而假设检验理论就是把学生瞧做就是一个积极的信息加工者。

学生就是通过提出与检验各种假设来解决种种问题的,包括概念问题。

换句话说,学生始终不断地对解决办法提出各种假设,并对之加以检验
唐彦(1992)认为鉴于自然条件下形成概念的无关因素不易控制与掌握,所以1920年hull首创了“人工概念”,用以研究概念的形成过程。

迄今为止,这种方法仍然为理学家们研究概念形成所采用。

心理学家不仅对概念的形成过程进行了研究,而且也对人工概念的研究方法与模型进行了探索、1956年Bruner报告了
她们用人工概念的方法进行的合取概念形成过程的实验研究。

除了其开创性意义以外,这一研究的成果可以概括为两个方面,一就是指出并运用了“策略”这一概念,至今,“策略”已被认知心理学家们所普遍接受与运用,成为探索认知过程的内隐机制的重要线索。

二就是总结了被试在形成合取概念过程中所使用的策略,认为被试所使用的策略不外两类四种,即同时性扫瞄,继时性扫瞄保守性聚焦与赌注性聚焦、设计实验中的一个主要间题就是使受试者的思维过程外表化。

本实验探讨的空间位置关系就就是一种人工概念。

认知心理学从各个不同的角度对概念形成进行了广泛的研究的同时涌现出许多有价值的理论与实验。

国内的有关研究揭示了人工概念与真实的科学概念形成的总趋势。

杨治良教授发现人工概念形成的总趋势就是渐进——突变,无明显高原现象,而母小勇、张莉华、樊琪等人证实了真实的自然科学概念就是一个渐进——高原——突变的过程,宋广文、王平等研究的社会科学概念形成一个逐渐上升的过程(王平,2004)。

概念形成的趋势就是否仅限于这三种。

本的实验目的就就是继续探寻概念形成过程的趋势与规律。

2、方法
2、1、被试
心理学院2010级学生一名
2、2、仪器与材料
叶克斯选择器EP702,种不同的空间位置设计图,笔,记录纸。

2、3 实验设计
单因素被试内实验设计。

自变量就是不同难易程度的空间位置选择,因变量就是被试反应的错误次数。

2、4实验程序
(1)简单位置关系概念形成的实验:主试先确定好要被试形成的较简单的空间概念,即声音与哪一个符合一定空间位置关系的电键相连,并按这一原则设计几种具体方案,拍好程序顺序。

让被试坐在屏风前,主试在屏风后面操作:推出几个活动电键,并使其中一个与声音相通,然后对被试说:“这些电键中有一个按下时就会听到声音响,请您找出与声音连接的就是哪一个电键。

如果先按得一个键没有声音,就接着按另外的键,直到您按响了就算做完一遍。

猜测声音与电键位置的关系。

第二
遍我换几个电键,做法与第一遍一样。

实验就这样做下去,直到您连续三遍第一下就按对并且能说出声音键的空间位置关系为止。

您的任务就就是要尽快找出每次实验中声音键与其她电键所处的空间位置关系。

虽然每次给您的电键位置与数目都不同,但要您找的空间位置关系就是相同的在每次按键的前后请说出您自己的想法。

”主试要记下被试每次找到声音键所用的遍数,并随时记下被试的口头报告与表情。

(2)中等与复杂的空间位置关系概念形成的实验:主试先确定被试形成的声音键的中等与复杂的空间位置关系。

指导语、操作、记录等同上。

3、结果
根据实验,得到如下实验结果
表1 被试实验记录表
表2被试表现
根据上图与上表,我们可以瞧出:随着空间位置复杂程度的增加,被试想要形成概念就需要更多的尝试次数,以及每遍按错的次数也会更多,提出的疑问尝试也更多。

4、讨论
我们根据被试数据与口头报告可以知道,由于被试最初并不了解对应规律,所以在早期被试的按键选择都以猜测为主,而口述中对于目标小灯出现位置的说法也很不确定,但在经过很多次错误证明被试对规律的概念错误时,被试对于目标小灯位置的表述逐渐统一,这可以说明在概念形成初期,大脑会将所有与目标事物相关的信息进行处理,之后,由于大脑不断遭遇在某些方面存在差异的目标事物对最初概念产生的矛盾,大脑就会对事物的属性进行重要性程度的区分,将目标事物间相同的一个属性作为判断就是否为目标事物的主要特征,而将其她属性的变化忽略不计。

这就就是概念形成过程中的抽象化,此时形成的概念我们可以称之为初等概念。

在形成初等概念后,被试会对这一概念进行推广,在之后同一组其她亮灯情况中,被试会继续按照这一概念进行选择,通过不断被告知判断正确,被试形成了较初等概念更为稳定的中等概念,这一过程被称为类化。

当被试完成一组实验,掌握了一个空间位置的概念之后,实验会要求被试进入下一个实验组别,去掌握另一个不同的空间位置概念。

在这一过程中,被试仍然会套用之前掌握的概念,在不断遭遇判断失败后,被试就可以确定之前掌握的概念仅适合前一组,而对正在进行的实验组别无效,此时被试完成了某一概念与其她概念的区别,了解了已形成概念与其她该概念之间的关系,形成了对目标事物概括较为全面的高等概念,此过程即为辨别。

就就是在不断假设、不断否定、不断尝试中,分析出其中的规律性,被试并在后面的实践中加以证实。

最终形成了正确的空间位置概念,这也满足了概念形成的假设检验理论。

但在复杂空间位置关系的概念形成过程中,由于其规律有先后顺序之分,每一次目标小灯出现的位置既与前一次有关,也与后一次有关,使得被试在寻找对应规律的过程中无法单独通过分析单词目标小灯出现位置得到完整的对应规律。

此外,被试还会对之前被自己否定的一些假设继续使用,从被试口头表述来瞧,被试之所以会对错误假设进行再使用的主要原因大致有二种可能:一种就是实验次数过多,使得被试遗忘了自己之前的一些结论,造成了重复使用,;另一种可能就是被试认
为已经思考到所有可能的对应规律,但仍然遭遇多次失败,在无法找出新的对应规律之前,被试只能寄希望于对原有假设进行重复验证与合理改进以找到正确的对应规律。

概念的形成受多种因素的影响,王平(2004)选取认知方式这个变量,探讨在场独立型与场依存型两种不同认知方式下概念形成过程的差异。

尼贝尔考夫( N e b e l k o p f )等用两种传统的概念形成过程的理论模型研究了场独立者与场依存者的差异,结果就是独立者的学习曲线就是渐进——突变,而依存者的学习曲线就是渐进的。

其次就是被试因素,被试的年龄阶段、日常经验、科学认知能力、知识结构等因素影响实验结果。

由于概念可以分为很多类型,本实验中主要研究的就是事物的空间位置关系概念,所以我们还可以发挥想象力,运用一些其它材料与规律进行实验研究,从而对不同类型概念过程中人的不同思维策略进行探索研究。

5、结论
概念的形成遵循尝试错误——假设——检验的循环过程
参考文献
郭建鹏、概念学习理论及其条件述评[J]、心理研究, 2010,(02) 、
樊琪、自然科学概念形成过程中外显与内隐学习的比较[J]、心理科学, 2001,(06) 、
杨治良、概念形成渐进—突变过程的实验性探索[J]、心理学报, 1986,(04) 、唐彦、合取概念形成过程的年龄差异的实验研究[J]、心理科学, 1992,(02) 、王平、不同认知方式的大学生概念形成过程的研究[J]、四川心理科学, 2004,(03) 、
概念形成实验报告。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