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样把握语文课程的实践性特点
2浅谈如何把握语文课程的实践性特点5篇
2浅谈如何把握语文课程的实践性特点5篇第一篇:2浅谈如何把握语文课程的实践性特点语文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课程,不管是对传统文化的学习还是在日常生活中,语文都与我们息息相关。
没有人能说他能离开语文过一天。
因此实践性这一特点在语文的学习过程中又显得尤为重要。
同时呢,语文实践又是丰富复杂和开放的,因此在语文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应指导让学生以语文课程的文本为中介,积极参加语文实践活动。
而培养这种能力的主要途径也应是语文实践,不宜刻意追求语文知识的系统和完整。
语文又是母语教育课程,学习资源和实践机会无处不在,无时不有。
因而,应该让学生更多地直接接触语文材料,在大量的语文实践中掌握运用语文的规律。
例如,我在教学《老人与海鸥》时,在最后一环节,我用课件出示了老人的塑像,让学生在音乐中,把自己想像成是白色旋涡中的一只“独脚”,“灰头“,或者是”老沙“,此时此刻,你最想对老人说些什么?拿起笔把想说写下来。
这样让学生进行课堂即兴练笔,体现了语文课程的实践性。
学生们也都能真正溶入到文章中去,纷纷用自己的语言表达出了对老人深深的爱。
第二篇:浅谈如何把握语文课程的实践性特点浅谈如何把握语文课程的实践性特点随着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面对语文课程,我们不仅要重视语文知识、语文能力的培养,更要重视对学生精神的熏陶感染,在这个过程中,除了强调教师的积极引导之外,还应尊重学生对教学内容的独特和多元的反应。
在语文教学中,要引导学生积极参与语文实践活动,努力提高语文的实践能力。
那么,怎样才能把握语文课程的实践性特点?作为语文老师,我认为一定要做到以下几点:1、让学生学会自主学习。
自主学习,又叫主动性学习方式,它是相对于传统的、被动的、接受式学习方式而言的。
自主学习就是学生可以自由地选择自己的学习方式、学习进程,学习伙伴、学习问题。
2、让学生学会合作学习。
合作学习,就是要利用课堂教学中人际交往互动,形成师生之间、生生之间的合作互动,在语言交流的过程中,在“思维火花的碰撞中”,对所讨论的问题有更明确的认识,获取知识,感悟方法,同时获得极大的情感满足,实现每一个学生都得到发展的目标。
语文教学的实践的特点(3篇)
第1篇一、引言语文教学是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旨在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文学鉴赏、思维能力和审美情趣。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深入推进,语文教学实践呈现出一系列新的特点。
本文将从以下几个方面对语文教学的实践特点进行分析。
二、实践特点1. 重视学生主体地位在语文教学实践中,教师应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关注学生的个性差异,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教师应从学生的实际需求出发,引导学生主动参与教学活动,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教师应善于运用多种教学手段,如多媒体、游戏等,将枯燥的语文知识变得生动有趣,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关注学生的个性差异。
教师应了解学生的兴趣爱好、学习能力等,因材施教,使每个学生都能在语文学习中找到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
(3)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教师应引导学生学会自我检测、自我评价,培养他们独立思考、解决问题的能力。
2. 强化实践性教学语文教学实践强调将理论知识与实际应用相结合,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
具体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开展课外阅读。
教师应引导学生广泛阅读各类书籍,提高他们的文学素养和阅读能力。
(2)组织实践活动。
如组织学生参加演讲比赛、写作比赛、诗歌朗诵等,提高他们的语言表达和审美能力。
(3)加强写作训练。
教师应注重培养学生的写作技巧,提高他们的写作水平。
3. 注重跨学科融合语文教学实践强调与其他学科的融合,以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
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与历史学科结合。
教师可以引导学生通过阅读历史文学作品,了解历史背景,培养他们的历史观。
(2)与艺术学科结合。
教师可以组织学生欣赏音乐、绘画、电影等艺术作品,提高他们的审美能力。
(3)与科技学科结合。
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学习科技知识,了解科技发展,培养他们的创新意识。
4. 强调评价的多元性语文教学实践注重评价的多元性,以全面评价学生的语文素养。
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过程性评价。
语文实践教学的特点(3篇)
一、引言语文作为我国基础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教学方式和方法一直备受关注。
近年来,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深入推进,语文实践教学逐渐成为我国语文教学的重要方向。
语文实践教学是指以语文课程内容为基础,通过多种形式的活动,让学生在真实的语言环境中运用语文知识,提高语文素养的教学活动。
本文将从语文实践教学的特点进行分析,以期为我国语文教学提供有益的借鉴。
二、语文实践教学的特点1.实践性语文实践教学的核心特点在于实践性。
与传统语文教学相比,实践教学更注重学生在实际语言环境中的运用能力。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通过设计各种实践活动,如朗读、写作、演讲、辩论等,让学生在参与过程中掌握语文知识,提高语文素养。
实践性使得语文教学更加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
2.情境性情境性是语文实践教学的又一重要特点。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创设与教学内容相符合的情境,让学生在情境中学习、运用语文知识。
这种情境可以是生活情境、文化情境、艺术情境等,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例如,在学习《荷塘月色》一课时,教师可以带领学生参观荷塘,让学生在真实的环境中感受文章所描绘的意境。
3.互动性语文实践教学强调师生之间的互动。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不再是单纯的传授者,而是与学生共同参与、共同探索的引导者。
教师应鼓励学生积极发言、提问,与学生进行互动交流。
这种互动性有助于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表达能力,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4.综合性语文实践教学具有综合性特点。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将语文知识与学生的生活实际、文化背景相结合,培养学生的综合素养。
这种综合性不仅体现在教学内容上,还体现在教学方法上。
教师可以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如小组合作、探究学习、项目学习等,让学生在多元化的教学活动中提高语文素养。
语文实践教学注重学生的个体差异,具有层次性特点。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制定分层教学目标,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学习需求。
实践性教学语文(3篇)
第1篇随着我国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实践性教学越来越受到重视。
实践性教学语文作为一种新型的教学模式,旨在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提高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
本文将从实践性教学语文的内涵、特点、实施策略以及感悟等方面进行探讨。
一、实践性教学语文的内涵实践性教学语文是指在语文教学中,教师引导学生通过参与各种语文实践活动,将语文知识内化为自身的素养,提高学生的语文应用能力的一种教学模式。
实践性教学语文强调学生在实践中学习,通过实践体验语文的魅力,从而提高语文素养。
二、实践性教学语文的特点1.注重学生主体地位:实践性教学语文强调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主体地位,让学生在实践中主动探索、发现和总结。
2.注重语文素养培养:实践性教学语文不仅关注学生的语文知识掌握,更注重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如阅读理解能力、写作能力、口语表达能力等。
3.注重跨学科融合:实践性教学语文将语文与其他学科相结合,拓展学生的知识面,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4.注重创新实践:实践性教学语文鼓励学生进行创新实践,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三、实践性教学语文的实施策略1.创设实践情境:教师应根据教材内容,创设贴近学生生活的实践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开展实践活动: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参加各种实践活动,如语文角、辩论赛、演讲比赛等,让学生在实践中提高语文素养。
3.注重合作学习:实践性教学语文鼓励学生开展合作学习,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精神。
4.关注个体差异:教师应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因材施教,使每个学生都能在实践中得到提高。
5.运用信息技术:实践性教学语文可以充分利用信息技术,如网络、多媒体等,丰富教学内容,提高教学效果。
四、实践性教学语文的感悟1.实践性教学语文有助于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通过实践,学生能够将语文知识内化为自身的素养,提高语文应用能力。
2.实践性教学语文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在实践中,学生可以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和创造力,提高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小学语文实践课的特点和类型思路构建
小学语文实践课的特点和类型思路构建小学语文实践课是语文课堂中非常重要的一种教学形式,它注重学生的实际操作与体验,是培养学生语文应用能力的有效途径。
本文将从实践课的特点和类型两个方面展开,对小学语文实践课进行深入探讨,希望为教师们提供一些启发和帮助。
一、小学语文实践课的特点1.注重学生主体地位小学语文实践课强调学生的主体地位,鼓励学生在实践中主动参与,自主探究,充分发挥自己的创造性和想象力。
这种教学形式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促使他们主动思考,积极参与,提高语文学科的实践性和趣味性。
2.强调情境化教学小学语文实践课注重在真实的语言环境中开展教学活动,让学生置身于真实的交际情境中进行语文实践,增强他们的语言表达能力和交际能力。
教师可以将教学内容与学生的实际生活联系起来,让学生在实践中感知、理解和巩固语文知识。
3.培养综合素养小学语文实践课注重培养学生的综合素养,不仅注重语言文字的掌握和运用,还注重学生的思维能力、情感态度和文化素养的培养。
通过实践课,学生能够在实践中综合运用语文知识,提高自己的语言表达能力和思维品质。
4.体现个性化特点1.朗读课朗读课是小学语文实践课中常见的一种形式,它能够帮助学生提高语言的表达能力和语感。
教师可以选择一些优美的文学作品或诗歌,让学生进行朗读练习,通过朗读来感悟语言的韵律和美感,提高学生的语言修养和审美情趣。
2.仿写课3.课外阅读4.语言游戏语言游戏是小学语文实践课中的一种富有趣味性的形式,它能够帮助学生在游戏中学习语言知识,提高学生的语言应用能力和交际能力。
教师可以设计一些富有趣味的语言游戏,让学生在游戏中进行语言实践,通过游戏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创造力。
5.古诗词鉴赏小学语文实践课是语文教学中非常重要的一种形式,它注重学生主体地位,强调情境化教学,培养学生综合素养,体现学生的个性化特点。
教师在设计实践课时,可以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特点灵活选择不同的形式,让学生在实践中体验、感知和巩固语文知识,提高学生的语文应用能力和学习兴趣。
如何把握语文课程的实践性特点
如何把握语文课程的实践性特点
语文是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应该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让学生更多的直接语文,从习惯抓起。
小学阶段是学生学习生活的开始阶段,打好实的基础,养成良好的习惯,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再者,语文即生活学好,生活即语文,语文教学单靠每天的短短的几十分钟的教学是很难让学生学好知识,提高能力的。
所以说学好语文重在平时关注学生课外学习习惯的养成。
语文学习离不开对生活的观察和思考,也就是说要学好语文,就要独具慧眼,洞察生活,积极思维,坚去发掘生活中的真善美。
接触语文材料.在大量的语文实践中掌握语文规律. 帮助学生在获得知识和技能,形成对知识主动探求,并重视实际问题的解决的积极的学习方式,研究性学习的同时要求改变教师的教学的观念,使教师从单纯的知识讲授者变为学生的促进者、组织者和指导者,在指导研究过程中吸纳新知识、更新自身的知识结构、提高教研水平。
建立新型的师生关系。
把语文课堂作为学生学习语文的场所,构建一个开放的语文学习天地,在教学中联系生活实际,深切的体验文中的场景,以及人物的境遇。
这样,才能很好的理解课文,帮助学生形成良好的语感。
我经常让学生开展朗读比赛,办故事会,演课本剧,组织学生参与设计校园。
拓展语文学习空间,让学生在实践活动中学习语文。
我多次鼓励学生走进生活,多与大自然接触,还利用日记,小练笔。
让学生收集关于生活中的知识。
最后让学生展示交流,体验快乐。
怎样把握语文课程的实践性特点
怎样把握语文课程的实践性特点第一:创设实践情境。
每个人对母语的学习都是在生动探索、自觉实践中不断增加积累、提高感悟、掌握运用的,这是母语学习的规律。
但要让学生在实践中进一步提高这种感悟、运用能力,仅靠自己的闷头游水是不够的,它还需要辅以生动的实践情境。
而教材并没有很具体给予我们关于语言实践情境的设计,需要教师创造性地理解和使用教材,积极开发课程资源,通过灵活运用多种教学策略,多途径地为学生创设实践的情境,来提高语文实践的效率。
例如:低年级真实情境:如《植物妈妈有办法》这篇课文,学习第二小节时,不单让学生在感情朗读中体会蒲公英妈妈对子女的爱和蒲公英娃娃欢乐地乘着轻风去旅行的感情,而且创设了一个语言实践的情境:让学生想象蒲公英娃娃即将离开妈妈了,与妈妈有什么话要说。
学生一个扮演妈妈,一个扮演娃娃,“妈妈,我要出发了,你要保重啊!”“孩子,你将借着风飞到很远很远的地方去了,妈妈又给了你降落伞,你要小心啊!”“妈妈,再见!”学生边对话边做动作,好像真的要随风飘舞似的。
从学生的表演中,可以看到他们对课文已经理解,也看到教师对学生的想象能力、日语交际能力的培养。
第二:丰富实践形式。
在过去的语文教学中我们虽然也注重知识的迁移,布置一些课外的练习,但是这些练习更多的局限于做习题,或进行小练笔。
应该说这些实践是微不足道的,或者说是流于形式的。
学生需要大量的课外语文实践来让课堂知识内化为自己的经验,历练自己运用语言的能力。
作为语文教师必须为孩子们构建一个开放的语文学习体系,提供更多的语文实践的形式。
例如:推荐作品。
根据课文内容,向学生推荐与课文内容相关的课外作品,如与之相关的原著,与之文体相似的或主题相似的文章等,鼓励学生从课堂走向课外,在书海中进一步学习实践。
在阅读数量上不断积累。
有数量才有质量,没有量就谈不上质。
总之,增强语文教学的实践性,是为了更好地实践语文学科的工具性和人文性,没有实践,就没有语文学科工具性的显现,更没有了人文性赖以存在的基础。
如何把握语文课程的实践性
如何把握语文课程的实践性特点
流长小学焦全英
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也是人类最好的老师。
所以,对语文知识的学习是离不开实践的。
在此,简单谈谈我对语文课程的实践性特点的一些粗浅理解。
首先,教师要引导学生到实践中去感悟文本,获得与作者情感上的共鸣。
每一篇课文,其实就是作者对生产和生活的真实感受,光凭课堂上的讲解和引导是不够的,只有通过让学生参与生产和生活实践,才能获得更真切的体会。
我在教学《锄禾》这首古诗时,特意布置一个家庭作业:回家参加一次力所能及的生产劳动,栽种收割都行。
事后,我再让学生说说(因为低年级,没安排写)参加了什么劳动?累不累?知道作者写这首古诗想告诉我们什么吗?这样以来,学生自然就获得与作者情感上的共鸣了。
其次,教师要引导学生到实践中去积累素材,突破作文的难关。
作文教学一直是许多老师深感棘手的问题,学生更是闻之色变,主要是找不到写的东西。
其实,只要有意识的引导学生积极参与语文实践,这个问题便能迎刃而解了。
如安排学生在双休日或假期多读课外书并做读书笔记,减少那些机械重复的课堂作业;参加劳动写出收获、收集对联、纠正错别字等。
通过这些语文实践活动,既丰富了学生的生活和知识积累,又为写作打下了坚实的基础,我们又何乐而不为呢?
总之,语文是母语教育课程,学习资源和实践机会无处不在,无时不有。
因而,应该让学生更多地参与语文实践,在大量的语文实践中掌握运用语文的规律。
小学语文实践课的特点和类型思路构建
小学语文实践课的特点和类型思路构建
1. 注重启发式教学:小学语文实践课强调通过实践活动来启发和激发学生的兴趣和
思考能力,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和创造性思维。
2. 强调情感教育:小学语文实践课注重培养学生的情感体验和情感表达能力,通过
情感教育来促进学生的品德和人格发展。
3. 体验性强:小学语文实践课通过各种实践活动,使学生能够亲身体验语文知识的
实际运用和实际效果,提高学生对语文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5. 学科交叉性:小学语文实践课借鉴其他学科的知识和方法,将不同学科的内容与
语文知识有机结合,丰富语文实践课程。
1. 创设情景体验类:通过创设一定的情景和情境,让学生角色扮演,亲身感受和体
验故事中的情节、人物形象等,激发学生的情感体验和情感表达能力。
2. 实地考察类:组织学生进行实地考察,如参观博物馆、图书馆、名人故居等地,
通过亲身接触和互动,增加学生对语文知识的实际感受和理解。
3. 创意写作类:开展各种创意写作活动,如写故事、写诗歌、写读后感等,让学生
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和创造力,提高语文写作能力。
4. 演讲演出类:组织学生进行演讲、演出等活动,培养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和表演
能力,提升语文课堂的趣味性和活跃性。
5. 阅读互动类:通过小组阅读、同学间的小故事分享等方式,引导学生进行交流和
互动,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和合作意识。
6. 作品展示类:组织学生制作各种语文作品,如手抄报、图文并茂的作文、歌曲等,通过展示和展览,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积极性和创作动力。
7. 游戏竞赛类:引入语文知识和内容,设计有趣的游戏和竞赛活动,增加学生对语
文知识的兴趣和主动参与度,提高语文学习的效果。
怎样把握语文课程的实践性特点
怎样把握语文课程的实践性特点?“语文课程是要让学生学会‘运用’或者说‘驾驭’语言文字这种工具,是要通过运用语言文字的范例和实践,学习如何在生活中、在本课程和其他课程的学习中、并准备将来在各种不同工作领域里,运用好语言文字。
”“语文课程,目标指向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不是要帮助学生掌握一个由若干概念、规则、原理构成的理论系统,也不是要系统地传授有关语言、文字、文章、文学、文化的知识。
”“中小学语文教育的过程是学生读写听说不断实践的过程,是学生在语文实践中受到熏陶感染的过程。
”我有着深深的体验——语文即生活。
语文离不开生活,生活离不开语文。
学习语文,归根结底是学习语言文字,而语言文字的运用无时不在,无处不在。
没有哪个学科像语文这样实践性强。
长期扎根偏远山区的教师更是有着深深的感受:孩子们语言文字没学好、语文没学好,其它学科也就没办法学习了,语言文字没掌握好,制约了他与别人的交往,使他感受到多么孤独与无助,也让他失去了数不清的成功的机会。
举个例子,今年六年级班来了几名学生,长得浓眉大眼,眉清目秀,本该是水灵灵的孩子,可是由于母语没学好,都佝偻着腰、低垂着头、双手抱肚、瑟瑟缩缩的蜷在一个角落里,别人与他搭话,他慢吞吞抬起头,眼神呆滞的望着,一副木讷无比的样子,除了点头就是摇头。
让人看了心酸、心疼。
一段时间过去后,再看他们的样子,与先前相比,活脱脱两个人。
因此,我想到语文的学习,课堂固然重要,但更广阔的实践空间在课外,在语言环境中,在与人交往中,在生活中。
正所谓“得法于课内,得益于课外”。
在语文教学中怎样体现语文课程实践性的特点,我的体会是听说读写处处皆在,还是用案例表述自己的想法。
六年级语文上册第三单元主题是“珍爱自己的家园”,围绕主题编排了《只有一个地球》、《鹿和狼的故事》、《这片土地是神圣的》、《青山不老》几篇课文,日积月累中又编排了“善待地球就是善待自己;拯救地球就是拯救未来;但存方寸地,留与子孙耕;有限的资源,无限的循环;珍惜自然资源、共营生命绿色”等几句有关环境保护的宣传口号和标语;还编排了口语交际“珍惜资源”,习作“建议书”和“看漫画写感受、编故事。
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实践性(3篇)
第1篇一、引言语文作为一门基础学科,在小学教育中占据着重要地位。
小学语文教学不仅要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还要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审美情趣和人文素养。
实践性教学作为一种新型的教学理念,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具有重要作用。
本文将从实践性教学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重要性、实践性教学的方法以及实践性教学的效果等方面进行探讨。
二、实践性教学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重要性1. 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实践性教学强调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积极参与、动手操作,从而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通过实践性教学,学生可以更好地将所学知识运用到实际生活中,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2. 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实践性教学注重学生的主体地位,通过丰富多彩的教学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实践性教学可以帮助学生从被动接受知识转变为主动探索知识,从而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3. 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实践性教学鼓励学生发挥想象力,勇于尝试新方法。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实践性教学可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
4. 促进教师的专业成长实践性教学要求教师不断更新教育理念,改进教学方法。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实践性教学有助于教师提高自身的专业素养,更好地适应教育改革的要求。
三、实践性教学方法1. 案例教学法案例教学法是一种以案例为载体,通过分析、讨论、总结等环节,让学生在实践中掌握知识的教学方法。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可以选取与学生生活相关的案例,引导学生进行讨论和分析,从而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2. 小组合作学习法小组合作学习法是一种以小组为单位,通过分工合作、互相交流、共同完成任务的教学方法。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可以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让每个小组完成一个与语文相关的任务,从而提高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实践能力。
3. 项目教学法项目教学法是一种以项目为载体,通过完成项目的过程,让学生在实践中掌握知识的教学方法。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可以设计一些与语文相关的项目,让学生在完成项目的过程中提高实践能力。
怎样把握语文教育实践性的特点
怎样把握语文教育实践性的特点《新课标》规定:语文是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应着重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
教学中,应努力体现语文的实践性,具体做法如下:一、努力改进课堂教学,整体考虑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综合。
提倡启发式,讨论式教学。
1、学习的动力来源之一就是这堂课的兴趣,因兴趣而展开探索思考。
例如,在教学《北京的色彩》之前,先播放一段北京风景名胜图像,又助于增强学生美感;教授《回忆鲁迅先生》时,则利用投影仪投影鲁迅先生的形象,让学生直观的人物形象上感受任务的性格和气概。
教授《歌词两首》,则先让学生欣赏《长江之歌》,《我的中国心》,第一,音乐的旋律美,意境美激发学习兴趣。
另外,情境的创设应尊重学生心理特点,个性差异,年龄特征,阅历等因素来设置,才能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2、积极引导合作、讨论、交流。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课堂教学是否高效自然也要看学生合作探究的效果,我的做法是,展示各小组学习目标,在学生充分预习的基础上,引导学生分组学习,用自己的方式来解读文本,探究学习,。
学习流程如下所示:接受任务→小组探究→成果展示→全班评议→释意→拓展延伸→总结归纳。
整个教学流程中,教师充分扮演好主持人角色,除了必要补充说明,适时诱导外,主要把握好流程,充分尊重学生个性化的理解和看法,不刻意追求知识学习的系统和完整,而是让学生更多地直接接触语文材料,在大量语文实践中体会,掌握运用语文的规律。
二、沟通课堂内外,充分利用学校,家庭和社会区域等教学资源,开展综合性学习活动,口语交际活动,拓展学生的学习空间,增强学生语文实践的机会。
教授口语交际《学会感谢》时的课例,让学生深入社会、家庭,充分开展互动,体验生活,强化实践。
用自己的慧眼擦觉社会上客观存在的“感谢”这一抽象状态,引发积极思考、探究。
课上,教师巧妙利用歌曲《感恩的心》激起学生的共鸣,导入后,充分诱导学生就这一话题说认知,谈感触,进一步强化体验,通过师生、生生互动,反复揣摩,是“感恩”这一话题变得形象,具体之感,教师相机拓展延伸,培养学生“爱祖国、爱党、爱亲人”这一合理的道德情操,达到教学目的。
语文教学实践性特点(3篇)
第1篇摘要:语文教学作为我国基础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实践性特点尤为突出。
本文从语文教学的定义、实践性特点的内涵、实践性特点的具体表现以及实践性教学的方法等方面进行探讨,旨在提高语文教学质量,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
一、引言语文教学是指教师通过教学活动,引导学生掌握语文知识、技能,提高语文素养的过程。
实践性特点是指语文教学过程中,教师与学生通过实践活动,将理论知识与实际应用相结合,从而提高学生的语文能力。
本文将从以下几个方面探讨语文教学的实践性特点。
二、语文教学实践性特点的内涵1. 实践性特点的定义语文教学的实践性特点是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注重将理论知识与实际应用相结合,通过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的语文能力,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2. 实践性特点的内涵(1)注重理论知识与实践活动的结合:语文教学不仅要传授给学生理论知识,还要让学生在实际活动中运用这些知识,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2)培养学生的语文能力:语文教学实践性特点强调通过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的阅读、写作、口语表达等语文能力。
(3)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语文教学实践性特点关注学生的全面发展,使学生在实践中提高道德品质、审美情趣、创新精神等方面的素质。
三、语文教学实践性特点的具体表现1. 教学内容的实践性(1)注重教材内容的实用性:教材内容应贴近学生生活,具有实用性,便于学生在实际生活中运用。
(2)拓展教学内容:教师应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适当拓展教学内容,让学生在实践活动中提高语文素养。
2. 教学方法的实践性(1)情境教学法:教师通过创设真实、生动的教学情境,让学生在情境中感受语文的魅力,提高学生的语文能力。
(2)任务驱动法:教师设计具有挑战性的任务,让学生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提高语文素养。
(3)合作学习法:教师引导学生进行小组合作,共同完成学习任务,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3. 评价方式的实践性(1)过程性评价:关注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表现,评价学生的语文素养。
小学语文实践课的特点和类型思路构建
小学语文实践课的特点和类型思路构建小学语文实践课是指通过各种形式的实践活动来提高学生的语文能力和素养。
它具有以下几个特点和类型:一、特点:1. 注重情境教学:小学语文实践课以情境为背景,通过生活实践和情境模拟等形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在实践中学习语文知识,增强语言的运用能力。
2. 多元化活动形式:小学语文实践课采用多种教学手段和活动形式,如课堂讨论、小组合作、角色扮演、实地考察等,让学生在不同的情境中感受语文的魅力,提高语文表达和交流能力。
3. 强调实用性:小学语文实践课注重培养学生的语文实际运用能力,通过实践活动让学生在实际生活中理解和运用语文知识,提高语文素养。
4. 个性化学习:小学语文实践课注重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和表达能力,鼓励学生通过实践活动发挥个性特长,提高语文学习的主动性和参与度。
二、类型:1. 阅读实践课:通过朗读、阅读、讨论等活动,引导学生感受文学作品的魅力,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和写作能力。
2. 课文实践课:通过课文学习、词语辨析、句子仿写等活动,帮助学生理解课文内容,掌握语言表达技巧,提高学生的语文综合运用能力。
3. 写作实践课:通过写作指导、写作创作、写作交流等活动,引导学生进行文学创作和实用文写作,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和表达技巧。
三、实践课的构建思路:1. 设定情境: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和学习内容,选取适合的情境和背景,如校园生活、节日庆祝、实地考察等,设计实践活动。
2. 确定主题:根据学生的学习目标和教学要求,确定实践课的主题和内容,如诗歌朗诵、课文演绎、作文创作等。
3. 安排活动:根据实践课的主题和内容,安排相应的活动形式和教学环节,如导入活动、实践操作、反思总结等。
4. 引导反思:通过实践活动,引导学生进行自主思考和反思总结,促进学生的自我认知和学习体验。
5. 研讨交流:在实践活动中,引导学生进行课堂研讨和小组交流,促进学生之间的合作互动和资源共享。
把握语文课程的实践性特点浅探
大语文大生活——把握语文课程的实践性特点浅探《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中说:“语文是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应着重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而培养这种能力的主要途径也应是语文实践,不宜刻意追求语文知识的系统和完整。
语文又是母语教育课程,学习资源和实践机会无处不在,无时不有。
因而,应该让学生更多地直接接触语文材料,在大量的语文实践中掌握运用语文的规律。
”而语文又是我们的母语,学习资源和实践机会其实无处不在,无时不有。
因而,应该让学生更多地直接接触语文材料,在大量的语文实践中掌握运用语文的规律。
我认为,把握语文课程的实践性,应注重以下几点:一、教师要转变观念、转变角色,为学生语文实践铺路搭桥。
新课程要求教师加强学习研究新课标的内容,正确理解新的课程理念,整体把握新的语文课程体系及课程标准的设计思路。
所以教师必须明确语文课程目标,才能准确把握语文课程的实践性目标。
否则就不能准确把握语文课程的特点。
在课堂教学中同样要有学生意识,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引导学生走出课本,走出课堂,走向社会,开阔学生的视野,拓展学生的思维,为语文课程实践创造有利条件。
语文是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应注重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而培养这种能力的主要途径也就是语文实践。
作为语文教师来说,在课堂上不宜刻意追求语文知识的系统和完整,而应关注学生学习过程中的自主实践,使之能由被动接受性学习向主动探究性学习转变。
要实现这一转变,除了教学评价方式的转变外,教师的观念、角色也必须转变。
教师要成为学生学习的指导者与引领者,促进学生自主学习、合作探究。
在教学中,教师应以学生的学习需要来确定自己的教学着力点。
可以先让学生自学,课前有目的的预习课文,查阅有关资料或小组合作探究。
然后,让学生谈一谈已经知道了什么,提出不懂的问题,并试着靠小组的力量来解决,最后把没有解决的问题提出来。
教师再在课上引导学生对这些问题进行分析选择,最后确定了这一课的学习重点。
在这样的教学过程中,学生是学习的主人:预习能主动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而不是简单的读课文,过字词关,并可以参与教学目标的制订。
语文教学实践性原则(3篇)
第1篇一、引言语文教学是培养学生语文素养、提高学生综合素质的重要途径。
实践性原则是语文教学的核心原则之一,它强调学生在语文学习过程中的实际操作和体验。
本文将从实践性原则的内涵、实施策略以及注意事项三个方面进行阐述。
二、实践性原则的内涵1. 实践性原则的定义实践性原则是指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引导学生通过实际操作、体验和探究,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培养学生的语文能力。
2. 实践性原则的特点(1)注重学生的主体地位。
实践性原则强调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主动参与,使学生在实践中掌握知识、提高能力。
(2)强调实际操作。
实践性原则要求学生在语文学习过程中,通过实际操作、体验和探究,将理论知识转化为实际能力。
(3)关注学生全面发展。
实践性原则不仅关注学生的语文素养,还注重学生的思想品德、身心健康等方面的发展。
三、实践性原则的实施策略1. 创设情境,激发学生兴趣(1)运用多媒体技术,创设生动、形象的教学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结合学生生活实际,设计贴近学生生活的教学活动,提高学生的参与度。
2. 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1)引导学生制定学习计划,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2)鼓励学生通过查阅资料、合作学习等方式,提高自我学习能力。
3. 强化实践操作,提高语文素养(1)开展语文实践活动,如朗诵、演讲、写作等,让学生在实践中提高语文素养。
(2)组织学生参加语文竞赛、征文活动等,激发学生的语文兴趣。
4. 注重学生个性化发展(1)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尊重学生的个性化需求。
(2)根据学生的兴趣爱好,开展多样化的语文教学活动。
四、实践性原则的注意事项1. 注重教师引导。
教师在实践性教学中要发挥主导作用,引导学生积极参与、探究,确保教学效果。
2. 确保实践性教学与理论教学相结合。
实践性教学不能脱离理论教学,要注重理论与实践的有机结合。
3. 合理安排教学时间。
实践性教学需要较多的时间,教师应合理安排教学时间,确保教学效果。
4. 关注学生安全。
语文教学的实践性
语文教学的实践性在语文教学中,实践性是指在教学过程中注重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让学生在教学过程中通过自己的思考和实践来学习和掌握语文知识和技能。
这样的教学方式能够使学生能够在实际的情境中运用所学的语文知识和技能,增强学生的语言运用能力,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效果。
在实践性教学中,教师应该注重提供丰富的实际情境,让学生能够在真实的环境中学习和运用语文知识和技能。
同时,教师还应该创设多样的学习活动,让学生在实践中不断思考、反思、探究,从而提高学生的分析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实践性教学还应该注重个性化学习,让学生在学习中能够体验自主学习的乐趣,并在教师的指导下自己探索和构建知识。
这样的教学方式能够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和创新精神,使学生在未来的学习和生活中具有较强的适应能力。
总之,实践性教学是一种能够有效提高学生学习效果的教学方式,教师在教学中应该尽力将实践性融入语文教学中。
在实践性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以下方式来增强教学的实践性:1.设计丰富的情境:在教学中设计多样的情境,让学生能够在真实的环境中学习和运用语文知识和技能。
2.创设多样的学习活动:设计多种形式的学习活动,如讨论、模拟、游戏、观察、实验等,让学生在实践中不断思考、反思、探究。
3.强调个性化学习:让学生在学习中体验自主学习的乐趣,并在教师的指导下自己探索和构建知识。
4.注重学生的反馈:提供有效的反馈机制,让学生能够在反馈的基础上提出问题、修改错误、提升能力。
5.让学生参与设计学习内容: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参与设计学习内容,让学生在学习中能够体验创新的乐趣。
通过这些方式,教师可以在语文教学中增强实践性,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效果,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和创新精神,为学生的未来学习和生活打下坚实的基础。
此外,教师还可以通过以下方式来提升实践性教学的效果:1.注重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教师应该注重提高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让学生在实践中学会如何运用所学的语文知识和技能。
语文教学的实践性特点(3篇)
第1篇摘要:语文教学是培养学生语言素养、文化素养和人文素养的重要途径。
本文从语文教学的实践性特点出发,分析了其在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教学评价等方面的体现,旨在提高语文教学的质量,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一、引言语文教学作为我国基础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承载着培养学生语言表达、思维品质、文化素养和人文素养的重要任务。
实践性是语文教学的重要特点之一,它贯穿于教学的全过程。
本文将从语文教学的实践性特点出发,探讨其在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教学评价等方面的体现。
二、语文教学的实践性特点1. 教学目标具有实践性语文教学的目标不仅仅是让学生掌握一定的语文知识,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的语言运用能力、思维品质、文化素养和人文素养。
这些目标都具有很强的实践性。
具体表现在:(1)语言运用能力:通过阅读、写作、口语交际等实践活动,使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提高语言表达和沟通能力。
(2)思维品质:通过课堂讨论、思维训练等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批判性思维和创新思维。
(3)文化素养:通过阅读文学作品、研究文化现象等实践活动,使学生了解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增强文化自信。
(4)人文素养:通过学习语文知识,感悟人生哲理,培养学生的道德情操、审美情趣和人文精神。
2. 教学内容具有实践性语文教学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基础知识:字词、语法、修辞等基础知识,是学生进行语言表达的基础。
(2)阅读理解:通过阅读不同类型的文章,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
(3)写作技巧:通过写作训练,使学生掌握写作方法,提高写作水平。
(4)口语交际:通过口语训练,提高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
这些教学内容都是围绕学生的实际需求而设计的,具有很强的实践性。
3. 教学方法具有实践性语文教学方法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情境教学法:通过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2)合作学习法:通过小组合作,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精神,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素质教育下如何正确把握语文学科的实践性特点
致力于打造高品质文档素质教育下如何正确把握语文学科的实践性特点在素质教育下,教师要摒弃传统教学思想,要借助多样化的教学活动来有效地凸显语文学科的实践性特点,进而,在提高学生的综合应用能力的同时,也为高效语文课堂的顺利实现作出相应的贡献,同时,也为学生健全的发展做好铺垫工作。
因此,本文就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对如何正确把握语文学科的实践性特点进行论述,以期能够确保语文课程魅力的最大化实现。
一、口语表达能力的提高口语表达能力是人与人沟通的桥梁,也是学生生活中必不可少的能力之一,更是学生健全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
但是,在以往的语文教学过程中,我们一直采取的都是被动的知识灌输式教学模式,导致学生很少有自主交流、主动发表自己观点和看法的机会,严重不利于学生表达能力的提高,也不利于学生与人交流能力的锻炼。
所以,在素质教育下,我们要有意识地给学生搭建口语表达的平台,要确保学生在高效的课堂中获得良好的发展,进而确保语文学科的实践性特点得以充分的展示。
例如:在教学《晏子使楚》时,为了锻炼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也为了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在本节课的授课时,我选择了复述活动,也就是说,让学生在反复的、自主阅读之后,以不同的角度进行复述活动,比如,以晏子的角度、以楚王的角度等进行复述活动,如,以晏子角度进行复述:前几天,接到大王的命令派我去访问楚国,可是到了楚国之后,发现所有的城门都关闭了,只有一个类似狗洞的小门开着,并在接待人的指引下,我意识到这个门是要引我进去的。
我看了看接待人,对其说这是个狗洞,不是城门。
只有访问狗国,才从狗洞进去。
我在这儿等一会儿。
你们先去问个明白,楚国到底是个什么样的国家?组织学生按照这样的思路进行自主的改编复述,这样不仅能够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锻炼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而且,对学生的语言组织能力的提高也有着密切的联系,进而确保语文学科的实践性特点得到充分的展示。
二、阅读理解能力的培养阅读理解能力是提高学生语文素养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高效语文课堂顺利实现的重要组成部分。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怎样把握语文课程的实践性特点
在新的教育思路下,语文老师作为学生学习的指导者,在课堂上的首要任务是“致力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和发展”,而形成和发展良好的语文素养依赖于与为学生创建一个自由开放的学习空间,因此增强学生实践活动是非常必要的。
比如,我在进行《影子》识字进行的时候,就让一位同学来扮演我的影子,在课堂上创建情境,跟我走一走。
把课堂教学内容引向深入,把问题引向实践,使问题得到提升,从而实现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学习,提高学生个性化思考问题、分析问题与解决问题的能力。
因此,要增强语文课堂的实践性,必须引导学生拓展语文课堂。
在语文课堂教学中,随着多媒体技术和语文课堂的外延,为学生学好语文,提供了丰富的听说读写材料,化无声为有声,变单一为丰富。
实践性是语文课的主要特性,它改变了学科教学中教给学生结论性知识的方式,让学生在参与观察、动脑、动口、动手能实践活动中拓展知识,发展能力。
例如在《爬山虎的脚》这一课,课前几天我让学生搜集有关爬山虎的视频资料,我还从邻居的院子里折下一枝,让他们通过观察,亲眼看见爬山虎脚的特点,这样既能让学生丰富知识面,又能使得课堂“活”起来,上课的时候学生可以通过自己的理解将爬山虎爬的过程生动表现出来,很好的理解课文。
小学生语文实践能力的培养,需要我们创造性地进行教学,一切课程资源、一切活动形式都能为我所用,将学校、家庭、社会的语文教育形成一个整体,利用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语文教育资源,在自然、社会广阔的天地里,引导学生不断获得学习语文的乐趣,不断享受学习成功的快乐。
一在语文实践中要注意保护学生的主体地位。
教育可以是唤醒、等待,也可以是激励,更应该是保护。
教师在课堂上首先要保护学生的自尊心,保护学生的主体地位。
在课堂上“学习的主人”遇到了困难,老师不能只顾节省时间,为完成预定教学目标,把学生撂在在一边,而要引导学生直到弄懂为止,教师再进行下一个环节的教学,这才能使学生的主体地位真正落实。
课堂上给后进生一个机会,他会还你一个契奇迹。
以平等、宽容的态度对待学生,正确对待学生探索的热情,同样是体现学生主体地位的表现。
二通过资料收集,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
语文教育要引导学生多动手、多动脑,为其提供更多的直接接触语文材料的机会,可以根据教学内容的需要要求学生收集相关资料,为验证某些看法或观点是无需求引导学生收集相关资料,使其在收集资料和处理信息等直接接触语文材料的过程中,提高其语文实践能力。
三通过课堂教学,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
要想改变旧式课堂教学,只侧重对教材内容肢解式的分析理解,打破只有单一学习方法的状况,必须要努力创设一定的实践环境,与众多的语文材料直面接触,使学生积极地参与到语文实践活动之中,提高语文的实践能力。
在语文课堂上的实践活动,教师要注意发挥思路上的引导作用。
比如学生学了《小蝌蚪找妈妈》一课后,教师可以通过“树叶剪贴画”的活动来深化学生的学习。
实际上,现在的语文选文大多围绕或联系学生的生活主题,以语文与生活为主线,因此,十分有利于促使语文学习服务于生活____以更开阔的视野,更细腻、更深刻地解读生活,更真切、更生动地表达生活。
四通过课外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
课外实践活动使课堂教学的延续,是进行思维迁移训练的重要阵地,是最激活学生思维和活力的形式。
它有助于开阔学生的视野,体现学生的个性差异,培养学生手脑功能的协调发展,能有效促进学生语文实践能力的提高。
当前的小学语文教材中一般都新增添了一些语文活动项目,想“社会上用字调查”、“谜语擂台赛”等,为开展语文课外活动提供了可以借鉴的模式。
另外,老师不知阅读有关书籍文章、办专题小报、参与社会实践、考察名胜古迹等都是开展语文实践活动的好方式。
比如,学生学习了《桂林山水》等课文后,就可以鼓励有条件的学生利用节假日到附近有关的风景名胜去游览、观光。
这就把语文学习与陶冶性情、培养能力等有机地结合起来了。
总之,只要注意创设适宜的情景,引导学生留心观察身边的事物,关注社会,关注人生,做生活中的有心人,并在日常的生活中融会语文,在语文中感悟生活,用以积累丰富语言,加强实践体验,培养社会责任感,学生就一定形成良性循环,扎扎实实地获得现代社会所需要的语文实践能力。
语文实践性,从课程内容方面来说,就是要不断开发、充分利用学校、家庭、自然、社会中的语文教育资源,特别是那些鲜活的、密切联系现实、密切联系学生经验世界的教育资源,使语文课程内容不再局限于教科书,成为不断充实、不断更新、源远流长的一泓活水。
要大力改进课堂教学。
变封闭为开放,加强与课外、与生活的联系和沟通;变读书、答问单调的形式为课堂上充盈丰富多彩的语文实践活动:讨论、游戏、表演、展示、欣赏、评价……让每个学生动脑、动口、动手,让同学间有更多交流、合作的机会,使语文实践活动贯穿于教学的全过程,使小课堂连着大世界。
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不是只在课堂上形成的,而是在学生充分的实践活动中形成的。
语文课堂应是学生语文实践的主阵地,应该与社会生活紧密联系.在语文教学中,要引导学生积极参与语文实践活动,努力提高语文的实践能力。
如教学《太阳》一文,在学课文前,我让学生说说天天见到的家乡第一高楼有多高。
由于学生没有进行过有意的观察和了解,很多学生说了一两句,就无话可说了,所说的也和实际相差甚远,有的简直成了笑料。
我就以此为前提来学习课文。
在了解了太阳的“远、大、热”三大特点及其相关说明方法后,让学生夸夸家乡第一高楼的高。
此时,学生就滔滔不绝,收到了意想不到的良好效果。
可见,在阅读教
学中,教师不应把语文课本看成一种既定的死的文本,应看作是有待于教师和学生共同构建、开发的学习资源。
这样才有益于提高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