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课程的性质特点
语文课程的性质是什么
语文课程的性质是什么导言:语文课程是学校教育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旨在培养学生良好的语言文字表达能力,提升他们的语言积累和理解能力。
然而,什么是语文课程的性质?本文将从不同角度探讨语文课程的性质,并提供一些相关观点。
一、语文课程的学科性质语文课程作为学校教育中的一个学科,具有明确的学科性质。
它包含了一系列相关的知识、原则和技巧,旨在培养学生的阅读、写作和口语表达能力。
通过语文课程,学生能够了解语言的运作机制,学习如何正确地运用语言,使自己的思想和情感得到有效的传达。
语文课程的学科性质使它成为了学校教育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二、语文课程的人文性质语文课程除了具有学科性质外,还具有明显的人文性质。
语文是人类思维和文化的载体,通过语文课程,学生可以接触到各种不同类型的文本,深入了解社会、历史和人文知识。
语文课程不仅仅是教授学生读写技巧,更为重要的是通过文本的解读和分析,培养学生的审美情操和人文素养。
语文课程的人文性质使得它有助于培养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和创造力,使学生在语文学习中得到全面的发展。
三、语文课程的实践性质语文课程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它要求学生通过阅读、写作和口语表达来实践和运用所学的语言知识。
通过大量的实践练习,学生可以提升他们的语言运用能力,并培养他们的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
实践不仅是语文课程的重要环节,也是学生学习语文的关键步骤。
通过实践,学生可以将所学的语言知识应用于实际生活中,增加他们对语文课程的兴趣和理解。
四、语文课程的社会性质语文课程不仅仅是个人能力的培养,更具有社会性质。
作为一门重要的学科,语文课程对社会的发展和进步具有积极的影响。
语文课程能够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公民意识,使他们成为有社会责任感的公民。
在语文课程中,学生可以学习到社会伦理道德和司法法律等重要知识,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价值观,对社会问题进行深入的思考和分析。
因此,语文课程的社会性质使得它具有重要的社会意义。
结论:综上所述,语文课程的性质是多维度的,既具有学科性质,也具有人文性质、实践性质和社会性质。
初中语文新课程标准解读 ppt课件
文课程应培育学生热爱祖国语文的思想感情, 指导学生正确地理解和运用祖国的语文,丰富 语言的积累,培养语感,发展思维,使他们具 有实际需要的识字能力、阅读能力、写作能力、 口语交际能力。
语文课程还应重视提高学生的品德修养和 审美情趣,使他们逐步形成良好的个性和健全 的人格,促进德、智、体、美的和谐发展。
健康的品德修养和审美情趣、良好的个性、 健全的人格
德、智、体、美和谐PP发T课件展。
12
3.提出“语文素养”的意 义
◆“语文素养”的提出突出了能力是经 由实践养成的特点
◆“语文素养”的提出突出了语文工具 性和人文性和谐统一的特点
◆“语文素养”的提出突出了语文学习 在整个学习中的奠基作用
潜在课程 5
2.语文课程的特点(三)
系统性与灵活性的统一
教学内容与教学方法 的选择灵活性
教学内容的系统性
PPT课件
6
2.语文课程的特点(四)
教师的教学和学生习得的统一
教师的 教学
学生的 习得
PPT课件
7
语文课的任务是什么?
语文课教什么? 语文课学什么? 语文课考什么?
PPT课件
8
二、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是 语文教学的根本任务
9.阅读科技作品,注意领会作品中所体现的科
学精神和科学思想方法。
PPT课件
18
10.阅读简单的议论文,区分观点与材料(道 理、事实、数据、图表等),发现观点与材料 之间的联系,并通过自己的思考,作出判断。
11.诵读古代诗词.有意识地在积累、感悟和 运用中,提高自己的欣赏品位和审美情趣。
语文课程标准解读
语文教学中 语言策略问题
2022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课程性质和课程理念
2022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课程性质和课程理念(一)课程性质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
语文课程应做到什么?①引导学生热爱国家通用语言文字。
②发展思维能力,提升思维品质。
③形成自觉的审美意识,培养高雅的审美情趣,积淀丰厚的文化底蕴。
④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全面提升核心素养。
(二)课程理念1.立足学生核心素养发展,充分发挥语文课程育人功能。
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学生。
2.构建语文学习任务群,注重课程的阶段性与发展性。
①课程结构遵循学生身心发展规律和核心素养形成的内在逻辑,以生活为基础,以语文实践活动为主线,以学习主题为引领,以学习任务为载体,整合学习内容、情境、方法和资源等要素,设计语文学习任务群。
②注重整体规划,根据学段特征,突出不同学段学生核心素养发展的需求,体现连贯性和适应性。
3.突出课程内容的时代性和典范性,加强课程内容整合。
①关注数字时代语言生活的新发展,体现学习资源的新变化;②强调内容的典范性性,选取有内含、有价值的文化作品,重视对学生思想情感的熏陶感染作用,重视价值取向,突出社会主义先进文化、革命文化、中华优秀传统文化;③注重课程内容与生活、与其他学科的联系。
4.增强课程实施的情境性和实践性,促进学习方式变革。
①创设丰富多样的学习情境,促进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学习;②引导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③关注个体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求,鼓励自主阅读、自由表达;④读好书、读整本书,注重阅读引导,培养读书兴趣,提高读书品味;⑤发挥现代信息技术的支持作用,拓展语文学习空间,提高语文学习能力。
5.倡导课程评价的过程性和整体性,重视评价的导向作用。
课程评价要有利于促进学生学习,改进教师教学,全面落实语文课程目标。
课程评价应准确反映学生的语文学习水平和学习状况,根据不同年龄学生的学习特点和不同学段的学习目标,选用恰当的评价方式,抓住关键,突出重点,加强语文课程评价的整体性和综合性。
语文新课标——课程性质和理念解读
语文新课标——课程性质和理念解读一、新课程性质课程性质语言文字是人类社会最重要的交际工具和信息载体,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语言文字的运用,包括生活、工作和学习中的听说读写活动以及文学活动,存在于人类社会的各个领域。
语文课程是一门学习祖国语言文字运用的综合性、实践性课程。
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
语文课程应引导学生在真实的语言运用情境中,通过自主的语言实践活动,积累言语经验,把握祖国语言文字的特点和运用规律,加深对祖国语言文字的理解与热爱,培养运用祖国语文文字的能力;同时,发展思辨能力,提升思维品质,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养高尚的审美情趣,积累丰厚的文化底蕴,理解文化多样性。
普通高中语文课程,应使全体学生在义务教育的基础上,进一步提高语文素养,形成良好的思想道德修养和科学人文素养,为终身学习和全面而有个性的发展奠定基础,为传承和发展中华文化、增强民族凝聚力和创造力发挥应有的作用。
二、课程性质的变化高中语文教师已经熟悉2003年版课程标准,为便于一线教师思考、理解、掌握,本文重点将新旧课标进行对比,从新旧变化的角度去解读新课程性质。
新旧课程性质的变化。
旧课程性质: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
高中语文课程应进一步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使学生具有较强的语文应用能力和一定的审美能力、探究能力,形成良好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为终身学习和有个性的发展奠定基础。
旧课程性质表述全文122字,新课程性质表述文字387个。
新课程性质中保留了“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等表述。
在文化和思想道德修养方面的表述大概一致。
新课程性质最大的变化在于:“运用”“思维”两个关键词上。
旧课标没有对语文课程进行定义,新课标旗帜鲜明地定义语文课程是一门学习祖国语言文字运用的综合性、实践性课程。
第二章、语文课程的性质
也正因为“语文”含义的多样性,也就导致了对 语文理解的多元性,进而也就影响了语文教育的 进程。
语文是中国的特色,国外无此说。 国外分为“语言”与“文学”,是两个学科。中
国把两个学科合为一科,因此也就产生了分歧。
※ 语文课程名称的歧义
官方解释:1950年《小学语文课程暂行标准》:所谓语文, 是以北京音系为标准的普通话和照普通话写出的语体文。 根据构词法,把语文解释为语言文字 根据语文教材的内容,解释为语言文学或语言文章
“文化”。而文化是指“人类在社会历史发展过 程中所创造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特指 精神财富,如文学、艺术、教育、科学等”。
●语文学科具有思想教育性,审美情趣性,有人把 语文视为一种社会意识形态,看做一种文化代码 ,认为文化载体性就是语文的性能,而且语言文 字本身就是文化。如,给你点颜色看看,围魏救 赵等。
程是一门学习语言文字运用的综合性、实践 性课程。义务教育阶段的语文课程,应使学 生初步学会运用祖国语言文字进行交流沟通 ,吸收古今中外优秀文化,提高思想文化修 养,促进自身精神成长。工具性与人文性的 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
意义:确立了现代语和现代文在语文教学中的主导地位和语文教学中听
说读写并重的教学思想。
5、还有人认为“语文”就是“言语”
●首先,在语言学中,“语言”与“言语”是两个不同的概念 。“语言”是一个约定俗成的、具有一定规则、完整的符号 系统,是静态的,具有公共性和全民性。 “言语”则是人们对这套符号系统的使用过程(言语过程、 言语行为)及其生成物(言语作品),也就是听说读写的活 动及其结果。它是个人的心态与智能的行为和结果,是个体 的、动态的。 ●言语先于语言,语言是从言语中分析归纳出来的,只有通 过言语活动,语言才能发挥其交际工具的作用。
语文课程的性质和特点_
人文性的意义:
(1)突破了数十年来思想教育的桎梏,把语文教 学目标放回到其本真的位置上--人的自我完善 与发展。 (2)语文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化,探寻语文教育的 本源--民族之根的教育。
余光中先生曾说,“中文乃一切中国人心灵 之所托,只要中文长在,必然汉魂不朽”。
人文性的缺陷:
人文学科不仅包括语文 学科,而且包括历史学科、伦 理学科、哲学、美学、艺术等。 人的教育、精神的培植应是各 科共同担负的责任,而把这些 目标作为语文教育的专责,语 文学科难以负此重任。
语文课程的 性质和特点
《语文课程标准》以全新 的理念提出:
“语文是最重要的交 际工具,是人类文化的重 要组成部分。工具性与人 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 的基本特点。”
语文课程的性质, 是语文课程区别于其他 课程的根本属性,它是 决定语文教学目的、教 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的根 本依据。
语文课程的工具性属性
(1)将语文混同为语言。 (2)工具性忽视了对人的培养。
语文课程的人文性属性
人文性提出的背景:
20世纪80年代世界范围内开展了科学主义与人文主义之 争,我国处于社会经济转型时期,人们寻求科学文化与人文 文化的沟通与融合。
“加强双基”并未有明显的效果,应试教育愈演愈烈, 完全违反了教育的规律,而人是教育的出发点和归宿,故要 限制科学主义,张扬人文精神。
人文性的观点:
对“人文”最早的解释见 《周易》,“文明以止,人文 也。观乎天文,以察时变;观 乎人文,以化成天下”。
人文,泛指人类社会的各 种文化现象;化,教化,即教 育之意。
人文性-----指的是一种普遍的人类的自
我关怀,以人性、人道为本位的价 值取向,表现为对人的尊严、价值、 命运的维系、追求和关切,对人类 遗留下来的各种精神文化现象的高 度珍视,对一种全面发展的理想人 格的肯定和塑造,其目标是追求美 和善,其核心是以人为本。
初中语文新课程标准解读-PPT
17
(二)阅读
1.能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
2.养成默读习惯,有一定的速度,阅读一般的现代文每分钟不少于500字。
3.能较熟练地运用略读和浏览的方法,扩大阅读范围,拓展自己的视野。
4.在通读课文的基础上,理清思路,理解主要内容,体味和推敲重要词句在语言环境中的意义和作用。
5.对课文的内容和表达有自己的心得,能提出自己的看法和疑问.并能运用合作的方式,共同探讨疑难问题。
4.注意表情和语气,使说话有感染力和说服力。
5.在交流过程中,注意根据需要调整自己的表达内容和方式,不断提高应对能力。
25
6.讲述见闻.内容具体、语言生动。复述转述,完整准确、突出要点。
7.能就适当的话题作即席讲话和有准备的主题演讲,有自己的观点,有一定说服力。
8.课堂内外讨论问题,能积极发表自己的看法,有中心、有条理、有根据。能听出讨论的焦点,并有针对性地发表意见。
18
6.在阅读中了解叙述、描写、说明、议论、抒情等表达方式。
7.能够区分写实作品与虚构作品,了解诗歌、散文、小说、戏剧等文学样式。
8.欣赏文学作品.能有自己的情感体验,初步领悟作品的内涵,从中获得对自然、社会、人生的有益启示。对作品的思想感情倾向,能联系文化背景作出自己的评价;对作品中感人的情境和形象,能说出自己的体验;品味作品中富于表现力的语言。
29
(一)教学策略 的提出
语文课程应致力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形 成与发展。语文素养是学生学好其他课程 的基础,也是学生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的 基础。
教师是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和引导者。教师 应转变观念,更新知识,不断提高自身的 综合素养。应创造性地理解和使用教材, 积极开发课程资源,灵活运用多种教学策 略,引导学生在实践中学会学习。
论述语文课程的性质
论述语文课程的性质
题目:论述语文课程的性质。
答案: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一、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
(1)、语文的工具性是指,语文是听说读写、信息输入输出的工具,是人类思想交流的重要的交际工具。
语文的人文性是指,语文是人类求真、求善、求美的思想和行为的意识表现。
(2)、语文学科的工具性使它区别于其它学科,语文学科的人文性使他区别于其它工具。
工具性是语文学科区别于其它一切学科的基本属性。
其它学科都是把语言作为教学的工具,语文则是把掌握和运用这种工具作为自己的教学目的。
另外,语文是工具,但不是纯物质的工具,而是负载文化的工具,是物质和精神共同构成的工具,还具有人文性的特点。
(3)、语文的工具性和人文性是统一的,不可分割。
二、语文学科的基本任务是,提高“语文素养”的概念,从语文素养的高度强调了语文课程的基础地位。
语文素养就是根据学生的特点,经过学习和训练发展起来的语文方面的知识与能力、探究能力与创造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
语文素养是学生学好其它课程的基础,也是学生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的基础。
语文教学论2:语文课程性质
03
语文课程的内容与结构
语文课程的内容选择
语文课程的内容应基于学生的实际需 求和认知发展水平,选择适合学生年 龄段和兴趣爱好的内容。
语文课程内容应涵盖语言知识、文学 知识、文化知识等多个方面,以提高 学生的语文素养。
语文课程内容应注重培养学生的语言 文字运用能力,包括听、说、读、写 等方面的技能。
情境创设
创设与课文内容相关的 情境,帮助学生更好地
理解课文。
合作学习
个性化教学
多媒体辅助教学
组织学生进行小组合作 学习,共同完成任务, 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
根据学生的个性差异, 采用不同的教学策略, 满足学生的个性化需求。
利用多媒体技术,如 PPT、视频等,丰富教 学手段,提高教学效果。
语文教学评价与反馈
语文课程资源的种类与特点
校内课程资源
包括教材、图书馆、教师、教学 设施等,具有系统性和便利性。
校外课程资源
包括博物馆、文化遗址、社区资源 等,具有多样性和拓展性。
网络课程资源
包括在线课程、教育网站、数字化 资源等,具有共享性和交互性。
语文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
教材的二次开发
根据教学实际需要,对教材进行适当的调整、 补充和拓展。
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教育目标
语文课程是实现教育目标的重要 途径之一,通过语文课程的学习, 使学生获得全面的发展,成为具
有综合素质的人才。
语文课程的历史与发展
古代语文教育
近现代语文教育
古代语文教育注重经典诵读和文言文写作 ,强调儒家文化和道德教育。
近现代语文教育注重语言文字的实际运用 和文化传承,开始出现白话文教学和文学 教育。
校外资源的引入
(完整版)语文课程的性质
语文课程的性质关于语文课程的性质,历来争论很多,本节不纠缠于历史上的争论,而是针对《语文课程标准》关于语文课程性质的描述,来阐释这一语文课程的根本问题。
《语文课程标准》关于“语文课程性质"是这样表述的:“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
”语文的“工具性"可以从三个方面理解:第一,语文是个人学习和个体社会化进程的基本工具;第二,语文是人们彼此之间进行交际的主要工具;第三,语文是人类文化历史传承的重要工具.我们强调语文课程的工具性,是强调语文课程培养学生语文运用能力的使用功能和课程的实践性特点。
语文的“人文性”也可以从三个方面来理解:第一,语文是人类历史和文化的重要载体,它蕴藏着人类历史和文化的精神内核;第二,语文是人们思维和思想的重要载体,它显现着人们的思维和思想的基本形式;第三,语文是人们丰富情感的重要载体,它包含着人们在外界事物影响下所形成的各种心理反应.我们强调语文课程的人文性,是强调语文课程对于学生思想感情的熏陶感染和人文精神的培养,发挥其文化功能和课程所具有的人文学科特点。
《语文课程标准》强调从这两个方面入手,把握语文课程的性质,一改过去过分追求语文学科的工具性的一面,忽略语文学科人文性的一面,强调语文课程是“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目的在于突显这两方面的功能.过去,语文教学曾因过度强调语文的工具性,从而弱化了语文丰富的人文内涵.语文课忽略了形象感染,轻视了情感熏陶,使本应具有审美的、诗意的、充满情趣的语文教学缺失了应有的文化魅力,语文教学陷入了“纯工具论”的泥潭。
现在,“人文性”作为一个新名词出现在语文教师的视野中,引起了语文界的高度关注。
在教学中如何体现语文的人文性成为人们研究探讨的热点问题,但是在实际的语文教学过程中,部分教师又开始淡化语文学科的本质属性—-—工具性,从过去的一个极端走向另一个极端。
如在阅读教学中,很多教师注重引导学生感悟课文的人文内涵,让学生谈一谈“读了课文之后你最受感动的地方是什么”、“最让你难忘的是什么”、“你觉得课文中最有意思的地方是什么”、“用你喜欢的方式读你最喜欢的段落”,整个课堂就围绕着此类问题让学生畅谈感悟,就像一场抒发感受的讨论会。
新课标试题
新课标试题一、名词解释(10 分)语文课程的性质: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龄,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
素质教育:素质教育是以面向全体学生,以全面提高学生的基本素质 (文化、身体、心理素质 ) 为根本目的,以注重开发受教育者的潜能,促进受教育者德、智、体诸方面生动活泼地发展为基本特征的教育。
二、填空(20 分)1 、《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把语文课程性质界定为: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
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
2 、新的语文性质定义,体现了以人为本的的教育理念,有利于人才的成长。
3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具体目标是:⑴实现课程功能的转变;⑵体现课程结构的均衡性、综合性、选择性;⑶密切课程内容与生活、时代的联系;⑷改善学生的学习方式;⑸建立与素质教育理念相一致的评价与考试制度;⑹实行三级课程管理制度。
三、判断(10 分)1 、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
( √ )2 、语文综合性学习是培养学生主动探究,团结合作勇于创新精神的重要途径,应该积极提倡。
( √ )3 、语文教学的特点一是人文性,二是实践性,三是民族性。
( √ )4 、语文实践的基本方式是说、唱、读、写。
(×)5、语文课程目标在初中阶段识字与字的要求是熟练使用字典、词典独立识字,会用多种检字方法,学写规范,通行的行楷字累计认识常用汉字 4000 个其中 3000 个左右会写。
(×)四、简答(24 分)1、语文课程的基本理念答:语文课程的基本理念就是语文课程的基本思想,它包括四个方面的内容:①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②正确把握语文教育的特点;③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式的学习方式;④努力建设开放而具有活力的语文课程。
2、课程改革的基本目标答:①改变课程过于注重知识传授的倾向,强调形成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使获得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的过程同时成为学习和形成正确价值观的过程;②改变课程过于强调学科本位,科目过多和缺乏整合的现状,整体设置九年制一贯教材,体现课程的均衡性、综合性、选择性;③密切课程内容与生活和时代的联系;④改善学生的学习方式,倡导主动参与、乐于探索、勤于动手,培养其收集与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⑤建立与素质教育理念相一致的评价与考试制度;⑥实行国家、地方、学校三级课程管理制度。
语文课程性质的名词解释
语文课程性质的名词解释语文课程是指学校教育体系中的一门科目,旨在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阅读理解能力、思维逻辑能力和文化素养。
它是一门全面的课程,包含了语文知识的学习、文学作品的阅读、写作技巧的培养等多个方面。
语文课程的性质是指该课程所具有的特点和属性。
下面将从不同的角度来解释语文课程的性质。
第一,语文课程的性质是综合性的。
语文不仅涉及汉字、词语的学习,还包括语法、修辞、篇章结构等方面的内容。
语文课程的综合性使得学生能够全面地了解语言的运用规则和表达技巧,提高自己的语言水平。
第二,语文课程的性质是可塑性的。
语文技能的培养是一个长期的过程,每个学生的语文能力都可以通过后天的努力得到不断提升和改进。
学生可以通过不断地阅读、写作和演讲等方式来提高自己的语文水平,发展自身的表达能力和思维能力。
第三,语文课程的性质是开放性的。
语文是一门有着丰富内涵的学科,包含了古代文学、现代文学、诗歌、散文等多个方面的内容。
学生在学习语文的过程中,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和爱好选择感兴趣的文学作品进行阅读和研究。
通过开放性的学习方式,学生可以培养自己的文学情趣和审美意识。
第四,语文课程的性质是实践性的。
语文不仅强调理论知识的学习,更重视实际运用能力的培养。
学生在语文课堂上通过阅读文学作品、写作文章、进行演讲等实践活动,可以将所学的语文知识和技巧运用到实际中去,提高自己的语文能力和思维能力。
第五,语文课程的性质是文化性的。
语文作为一门人文学科,有着悠久的历史和深厚的文化底蕴。
通过语文课程的学习,学生能够了解和感受不同时期、不同地域的文化特点和精神内涵,提高自己的文化素养和人文关怀能力。
第六,语文课程的性质是启发性的。
语文教学注重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创新精神,通过对文学作品的解读、文章的批判性思考、语言的灵活运用等培养学生的思维逻辑能力和创造力。
语文课程能够激发学生的思考和想象力,帮助他们培养独立思考和自主学习的能力。
综上所述,语文课程的性质是综合性、可塑性、开放性、实践性、文化性和启发性。
语文新课标中的“课程性质”解读
语文新课标中的“课程性质”解读语文课程的基本性质,是语言文字的学习与运用。
这种性质,决定了语文课程与其它课程的本质区别: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
语文课程的特点,概括起来说,是“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
语文课程的工具性,是指语文本身是一种工具。
语文是表情达意、交流思想的工具;是学习其它学科的基础;是认识世界、发展思维、获得审美体验的途径;也是文化传承、科学传播、思想启迪、道德熏陶的重要凭借。
语文课程的人文性,是指语言文字中蕴含的丰富人文内涵。
这种内涵,既有传统文化的影响,又有时代精神的体现;既有普遍的共同美,也有各自个性特色美。
这种内涵,是内隐的,需要用心去感悟;这种内涵,是丰富的,需要去认真体验。
语文课程的任务,是学习语言文字的运用。
运用语言文字,需要具有人文底蕴和审美能力;需要具有观察、思维、表达的能力;需要具有良好的品德修养和健全的人格。
这样的任务,旨在提高学生的综合素养,为其终身发展奠基。
语文课程的目标,是培养学生的语言文字运用能力。
这种能力,包括口头表达和书面表达两个方面。
口头表达方面,要求能听懂别人的话,讲清楚自己的意思;书面表达方面,要求能写一篇结构完整、意思明白、感情真实的文章。
同时,还要求通过学习经典作品,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在实施语文课程的过程中,应该注重以下几点建议:注重实践应用。
语文课程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应着重培养学生的语言文字运用能力。
在实践中,应让学生多读多写,多接触各种语言现象,多了解各种语言表达方式,多感悟生活中的真情实感。
同时,还应让学生有机会在真实情境中交流、表达自己的思想和感情。
注重整合与贯通。
语文课程的内容是丰富的,涉及到文学、历史、哲学、艺术等多个领域。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应注意整合各种资源,贯通课内外,充分利用学校、家庭、社会等各方面的教育资源,让学生在全面、系统的学习中提高综合素养。
注重创新与拓展。
语文课程的教学方式应该是多样化的,应鼓励学生自主探究、合作交流、拓展创新。
23年河北中学语文课程标准
23年河北中学语文课程标准
2023年河北中学语文课程标准主要内容如下:
1.课程性质:语文课程是一门学习祖国语言文字运用的综合性、实践性课程。
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
2.课程理念:语文课程应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正确把握语文教育的特点,
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按“语文课程标准”提出的“知识和能力、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三个维度设计课程目标,并从三个方面进行课程设计。
3.课程目标:通过9年义务教育的学习,学生能达到的目标:具有初步的独立
阅读能力;能具体明确、文从字顺地表达自己的见闻、体验和想法。
具有日常口语交际的基本能力,学会倾听、表达与交流,初步学会运用口头语言文明地进行人际沟通和社会交往;认识中华文化的丰厚博大,汲取民族文化智慧;吸收人类优秀文化的营养,提高文化品位。
4.课程内容:课程内容应符合语文学科特点,体现时代精神,贴近学生实际,
并体现学校和地区的特色。
具体包括识字与写字、阅读、写作、口语交际和综合性学习五个方面。
5.课程实施建议:教师应努力改进课堂教学,整体考虑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
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综合,注重听说读写之间的有机联系,加强教学内容的整合,统筹安排教学活动,促进学生语文素养的整体提高。
6.课程评价建议:课程评价应以学生的发展为本,注重学生的全面发展与个性
差异的统一。
评价应充分发挥诊断、激励和发展的功能,提倡评价主体多元化。
1/ 1。
简述语文课程的性质和理念
简述语文课程的性质和理念
语文课程的性质和理念是指语文教育的目标、内容和教学方法等方面的基本特点和理念。
语文课程的性质和理念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学生发展为本:语文课程必须根据学生身心发展和语文学习的特点,关注个体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求,爱护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激发他们的问题意识和进取精神。
全面提高语文素养:语文课程的目标是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阅读理解能力、文学鉴赏能力和批判思维能力等。
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语文课程倡导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学习,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合作精神,鼓励学生通过探究和实践来获得知识和经验4。
开放而有活力的课程:语文课程应该是开放的,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创造能力,鼓励学生多样化的表达方式和思维方式,使课程充满活力。
培养综合素质:语文课程不仅仅是传授语言知识,还要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审美情操和道德品质,使学生具备良好的道德修养和社会责任感。
总之,语文课程的性质和理念是以学生为中心,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合作精神,开放而有活力,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
这些理念旨在培养学生全面发展,提高他们的语文能力和综合素质,使他们能够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做出贡献.。
小学语文教学课程标准
小学语文教学课程标准学校语文教学课程标准学校语文新课程标准【2022年修订版】一、课程性质与地位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
语文课程应致力于同学语文素质的形成与进展。
二、课程的基本理念(一)全面提高同学的语文素质。
九年义务教导阶段的语文课程,必需面对全体同学。
(二)正确掌握语文教导的特点。
应当敬重同学在学习过程中的独特体验。
语文是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应着重培养同学的语文实践能力,而培养这种能力的主要途径也应是语文实践,不宜刻意追求语文学问的系统和完整。
语文又是母语教导课程,学习资源和实践机会无处不在,无时不有。
(三)乐观提倡自主、合作、探索的学习方式。
爱惜同学的奇怪心、求知欲,充分激发同学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
课程目标一、总目标1.在语文学习过程中,逐步形成乐观的人生态度和正确的价值观。
4.在进展语言能力的同时。
逐步养成实事求是,崇尚真知的科学态度,初步把握科学的思想办法。
7.具有自立阅读的能力。
学会运用多种阅读办法。
9.具有日常口语交际的基本能力,在各种交际活动中,学会聆听,表达与沟通,初步学会文明地举行人际交流和社会交往,进展合作精神。
10.初步具备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
二、阶段目标第一学段(1~2年级)(一)识字与写字1.有主动识字的愿望。
3.把握汉字的基本笔画和常用的偏旁部首;注重间架结构。
4.养成正确的写字姿态。
6.能借助汉语拼音认读汉字。
能用音序和部首检字法查字典,学习自立识字。
(二)阅读3.学习默读,做到不出声,不指读。
5.结合上下文和生活实际了解课文中词句的意思,在阅读中堆积词语。
6.关怀自然和生命,并乐于与人沟通。
(四)口语交际2.能仔细听别人讲话,努力了解讲话的主要内容。
4.能较完整地叙述小故事,能简要叙述自己感爱好的见闻。
5.与别人交谈,态度自然大方,有礼貌。
6.有表达的自信念。
乐观参与研究,对感爱好的话题发表的意见。
(五)综合性学习其次学段(3~4年级)(一)识字与写字4.能使用硬笔娴熟地书写正楷字,做到规范、端正、干净。
语文课程性质
语文课程性质
语文课程性质
语文课程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语文课程性质也反映了中国文化的特点。
首先,语文课程的性质是文化性的。
语文是中国传统文化的根本,关于文化的一切都以文字的方式传承着,它能让我们更好地了解历史文化、掌握传统文化的精髓。
语文课程涉及到中国历史文学中的许多作品和文章,让我们更好地理解中国文化和历史。
其次,语文课程性质是教育性的。
语文课程不单是传播文化知识,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的文学素养和文学修养,让学生更好地领会和体会文字之美。
另外,语文课程也能帮助学生培养观察、思考、分析和表达能力,从而更好地适应社会的需要。
最后,语文课程性质还是实践性的。
语文课程不单可以让学生更好地理解文字的意义,还能让学生在实践中体会文字的美妙,从而更好地发展他们的文学素养和文学修养。
总的来说,语文课程性质是文化性、教育性和实践性的综合体,它既反映了中国传统文化,也为学生提供了良好的教育和实践环境,让学生可以更好地了解文字的意义,并学会欣赏文学之美。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语文课程的性质特点
♦工具性:能正确理解和运用祖国的语言文字
♦提高学生听说读写的能力
♦提高进行思维、交际、从事学习和工作的能力
♦人文性:在语文学习中,理解汉语汉字中所包含的民族的思想认识、历史文化和民族情感,学习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
♦指引学生理解作者独特的语文感受与审美发现,培养学生独特的语文感受能力及审美创新能力;
♦尊重和发展个性,陶冶学生高雅的情操,培养健全的人格。
综合性:听说读写、语文与其他学科、课内与课外、语言与文学等综合♦实践性:强调真实情境的创设、知识的运用、能力的形成,加强语文与生活的联系♦民族性:民族的语言——民族的文化、精神
语文教学的基本原则
➢(一)文道统一原则
➢文学理论:思想内容+语言表达形式
➢教学原则:思想内容与语言表达形式的统一
语文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统一
(二)语言与思维同步发展原则
1.语言和思维的性质:
•思维是人类的一种精神活动,是人脑对客观事物本质和事物内在规律性的联系的、概括的和伺接的反映,是一种心理现象。
•语言作为“思想的直接现实”( 马克思语),是人类用以进行思维活动、表达思维成果的载体,它产生于社会交际,是一种社会现象。
2.语言和思维的关系:
(1)语言是思维的主要工具:言为心声
(2)思维制约语言
(3)语言对思维起加工作用:修改调整语言就是调整思想
☐从这个角度看,语文教学所应该培养的学生运用语言的能力,实质上就是培养学生运用语言表达自己的思维(输出思想)和通过语言理解别人的思维(汲取思想)的能力——结合的自觉性
(三)听说读写全面训练原则
读、听是输入;写、说是输出。
没有输入就没有输出,
没有输出就无法检验输入,
会降低输入的效率。
(四)课内外相结合原则
(1)课外有丰富的语文课程资源,生活无处不语文。
(2)课外语文学习的意义不仅仅体现在语文知识能力的提高上,更体现在对学生学习兴趣、习惯和情感态度的培养和发展上。
(3)注重课内对课外的指导和运用。
语文教材编排上的特点
鲜明的时代性
丰富的文化内涵
符合儿童发展规律
实现自主探究的学习方式
要有开放性和弹性
阅读教学中几种常见教学方法的优缺点以及教学运用
(一)讲读法
讲读法的长处:
讲练结合,突出教师的主导作用,运用简便灵活。
讲读法的不足:
不利于学生主体作用的充分发挥,交流方式单一,学生比较被动。
(二)提问对话法
提问对话法的长处:
改变“满堂灌”局面,有利于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发展学生思维,师生互动,信息交流速度快,有利于学生口头表达能力的锻炼。
提问对话法的不足:
如运用不当,易零碎,缺少系统性,难以兼顾全体学生。
形式主义的问答式实质上是灌输式。
(三)讨论法
讨论法的长处
发扬民主,自由表达,多向交流,有利于合作探究,引发学生的创见,也可以锻炼口语交际能力,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
讨论法的局限
如果组织不当,易松散,耗时多,效率低,造成“放羊”或跑题。
运用要点
1.要精心设计讨论题,问题要有启发性、可开发性、针对性,难度适宜,兼顾大多数学生
2.教师既是组织者,又是参与者。
要加强讨论的组织、引导,讨论前要提出明确要求,讨论中及时把握全局,调控讨论的走向。
3.对讨论情况要进行评价、归纳和总结,或组织全班交流,交流要注意有代表性。
(四)表演法
表演法的长处
激发兴趣,活跃气氛,促进感悟,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特别适合低年级孩子的学习。
表演法的局限
处理不当,易浪费时间,流于形式。
把握“度”!
运用要点
关键是处理好形式和内容的关系、方法和对象的关系。
(五)设境法
这种方法的长处是生动形象,激发兴趣,增强体验。
运用设境法要紧贴内容,防止喧宾夺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