支撑学科生物学建设的规划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黔南民族师范学院生命科学系
支撑学科-生物学建设规划
(一)生物学
化学学科队伍共30人,其中教授6人,副教授9人,讲师15人;博士9人,硕士14人,现有安徽省高校中青年学科带头人培养对象2人,安徽省高校中青年骨干教师1人,兼职硕士生导师2人。主要学科带头人崔玉民教授,省级重点实验室主任,省级特色专业负责人,中国化学会安徽省化学会理事,安徽师范大学兼职硕士生导师。五年来,主持省自然科学基金等省部级项目3项,发表学术论文48篇,其中SCI、EI收录18篇,获省级奖1项、厅级奖3项,出版学术专著2部。
化学学科在无机化学、分析化学、有机化学等二级学科形成了各具特色的研究方向,其中生物有机化学、生物电分析化学、生物无机化学和有机光催化在省内具有一定优势和特色。主持省级、厅级科研项目26项,科研经费196.6万元,发表学术论文318篇,其中SCI、EI收录109篇,影响因子在4.0以上的论文5篇,出版学术专著2部,获省部级、厅级教学科研奖励10项,产生了良好的学术影响。本学科拥有安徽环境污染物降解与监测省级重点实验室及与生物学学科共建的抗衰老中草药安徽省工程技术中心等研究基地。本学科应用化学专业为省级特色专业,良好的学科专业平台为学科发展提供了有力的保障。本学科已培养本科生1476人,毕业生中涌现一批知名学者,如北京师范大学化学学院院长、博士生导师、973首席科学家、洪堡基金获得者方维海教授,从化学专业转为生物学专业的同济大学生命科学与技术学院院长、博士生导师汪世龙教授等。
1.生物学科对化学学科的支撑作用
我校化学学科与生物学学科在学科平台建设、科学研究、文献资料和人才培养等方面优势互补,关联度高,支撑有力。
(1)学科方向上的支撑
生物有机化学是有机化学向生命科学渗透过程中形成的一个新的学科分支。基于化学的结构理论、基团相互作用理论、有机化学反应机制和动力学理论以及采用有机化学研究方法,在分子水平上研究生物分子的化学变化和反应规律;通过模拟生物体系的化学变化,建立有机化学研究新体系,为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提供新的研究角度与方法。生物有机化学中的各种新技术无疑对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的发展具有推动作用。生物有机化学下属子方向类卟啉光敏剂合成及应用对于生物学具有较好支撑作用,该课题组目前主要研究卟啉光敏剂在生物医学方面的应用。该方向另一子领域多芳基取代-1,2,4-三唑及其配合物的合成及应用是关于生物活性方面的研究,不同活性的芳杂环在同一分子内的集聚将会显著改善和增强化合物的生物活性,对多芳基取代的三唑生物活性的研究具有重要意义。
生物电分析化学是生物工程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该领域研究小组多年来在相关领域进行了比较系统的研究,特别是在神经传导物质多巴胺等生物活性的电化学分析方面取得重大进展。本研究方向主要包括以下几方面内容,一是通过溶胶-凝胶(sol-gel)薄膜等方式制备具有良好生物相容性的新型化学修饰电极,选择神经递质和氧化还原蛋白质这两大类生物样品为切入点,研究此类修饰电极在神经递质的选择性测定以及在氧化还原蛋白质直接电化学研究中的应用,为生物传感器的制备奠定基础。二是上述修饰电极的生物电分析化学应用:三是氧化还原蛋白质催化机理研究:包括薄膜中成膜材料之间相互作用的研究;神经递质测定中选择性的研究;氧化还原蛋白质直接电化学性能研究以及对某些底物的电化学催化机理的研究等。以上两个方面
对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支撑作用明显,因此本学科与生物学合作申报的“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获得省级重点学科立项,生物与化学结合点为氧化还原蛋白催化活性及作用机理。
生物无机化学开拓了一个以研究外源性物质与生物体和靶分子相互作用的新领域。本方向以化学合成技术寻求生物相容性载体,如合成了兼具有机大分子功能和无机团簇结构的纳米有机-无机杂化超分子体系,重点研究仿生物酶模拟,找出其活性中心,创造新的生物无机合成条件,开发药物中间体。研究其作为潜在的生物催化系统开关、控制药物缓释器以及蛋白质分离的高效载体,以期在药物和基因载体、酶的固定化、生物传感器以及分离纯化等方面展开应用研究,又开创了生物医药纳米材料学研究新方向,是生物化学的新兴研究领域。该研究成果对生物学科的抗衰老中草药活性成分分析及作用机理研究方向具有较强的支撑作用,因此本学科与生物学合作申报的“抗衰老中草药安徽省工程技术研究中心”获得省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立项,化学合成的纳米有机-无机杂化超分子材料作为中草药的载体在医药领域获得应用,并且利用化学方法对中草药的提纯、药理分析、成分分析、机理研究等对生物学提供有效支撑。
有机光催化技术为治理各种污染物提供重要方法。本方向采用固定相光催化剂与均相光敏催化剂联合光催化技术降解杂醇油、多环芳烃、有机农药、染料等难降解污染物,达到降解率高(COD去除率达95%以上)、处理彻底等目的,该领域研究在省内处领先地位,拥有安徽环境污染物降解与监测省级重点实验室及省级特色专业“应用化学”等研究平台,依托省级特色专业《应用化学》平台,培养地方所需要的应用型人才。依托安徽环境污染物降解与监测省级重点实验室,与阜阳创业水务有限公司、安徽金种子集团有限公司签订产学研究项目《含Ln-W-Zn光催化功能材料研制及其在环保中应用》,该项
目对阜阳创业水务有限公司及安徽金种子集团有限公司下属企业如金种子酒厂、金种子药厂、玻璃厂等企业废水的处理开辟新途径,并为金种子玻璃厂开发环保玻璃应用于空气中污染物降解以达到净化环境的目的。在阜阳创业水务有限公司、安徽金种子集团有限公司下属企业进行技术转让、工业化生产,产生较大的社会效益,直接经济效益达326万元,该研究对生物学中的生态学起着重要支撑作用。
(2)仪器设备共享方面的支撑
本学科先后购置GC-17A型气相色谱仪、GC950型气相色谱仪、Caryeclipse型荧光分光光度计、WQF-510型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仪、LC-5500型高效液相色谱仪、TLC SCANNER3型薄层扫描仪、AA-6800型原子吸收分光光度计、X-D-3 型X射线衍射仪等大型仪器设备,总值达1232万元,除了对生物学本科生开设基础实验共享上述仪器设备外,在科研方面、学科平台建设方面同样共享这些仪器设备,本学科与生物学科在中草药的药物分析、药物合成、生态环境分析、反应机理研究等方面相互渗透、优势互补、实验仪器设备共享,相互促进,共同发展。
(3)在人才培养方面的支撑
化学为生物学学科人才培养开设高等有机化学、物理有机化学、生物有机化学等课程。同时,本学科加大各类实验室开放力度,为生物学学科建设、科学研究和人才培养等提供了良好的工作条件。
2.建设目标
本学科经过三年建设达到以下目标:学科队伍:正高10-12人,副高20-22人,学历:博士22-24人,35岁以下的中青年教师全部具有硕士及以上学位;科学研究:力争获得国家自然科学基金1-2项,获省级以上科研奖励1-2项,发表高水平的科研论文(影响因子达到2.0)6篇以上,获得省级重点学科1个;学科方向: 以教授、博士为核心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