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师大版六年级数学上册 09《比的化简》说课稿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比的化简》说课稿
一、说教材
1、教材分析
《比的化简》是北师大版六年级上册第72——73页的教学内容,主要学习化简比的方法。教材联系学生的生活创设问题情境,让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加深对比的意义的理解,进一步感受比、除法、分数的关系,体会化简比的必要性,学会化简比的方法。在这之前,学生早已学过“商不变的性质”和“分数的基本性质”,最近又认识了比,初步理解了比的意义,以及比与除法、分数的关系,大部分学生能较为熟练地求比值。比较而言,实际上化简比与求比值的方法有相通之处,那么借助知识的迁移能帮助学生顺利理解掌握新知识。
2、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会运用商不变的性质或分数的基本性质化简比。
过程与方法:在实际情境中,让学生体会化简比的必要性,在观察、比较中理解什么是化简比,,并能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促进知识迁移,培养学生的概括能力。体验知识的相通性以及数学与生活的联系。
3、教学重难点:正确运用商不变的性质或分数的基本性质来化简比。
4、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二、说教法与学法
根据新课标的要求和本节教学实际,在设计本课教学时我主要突出以下几点:1、自主探究、寻求方法
让学生充分自主探究化简比的意义和方法。
2、设计教法、体现主体
课堂设计以学生为主体,教师是领路人,注重学生间的合作与交流,各抒己见、取长补短、共同提高。
3、分层练习、注重发展
练习有层次,由尝试练习到综合练习到发展练习,层层深入。
三、说教学过程
根据以上的教学理念,结合本课的特点,我把本课的教学程序设计为以下五步六环节进行教学:
(一)基本训练,为新课扫清障碍
比的化简是在学生已经学习分数的基本性质、商不变的性质以及比、分数与除法关系的基础上进行学习的,通过复习这部分知识有利于新课的认知,让学生感受数学知识的内在联系,并为新课服务。
(二)导入新课
开门见山直接导入新课,及早出示课题,使学生有了注意方向,从而提高了课堂效率。
(三)进行新课
进行新课这一环节主要有五个步骤
第一步:出示尝试题
先是直接结合情境提出问题“哪杯蜂蜜水更甜”,意在调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使其自己意识到,光知道两杯蜂蜜水中蜂蜜与水的详尽含量,是不简易判断的。而后又引导学生联系最近所学,想到用“比”来表示每个杯子中蜂蜜与水的关系。借此体验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发挥学生学习主动性。通过观察、比较,以“最简单的整数比”为突破口,引导学生理解“化简比”就是把比化成最简单的整数比的过程。并初步感知化简比的方法,进一步感受比、除法、分数之间的关系,体验到知识的联系性。
第二步:自学课本
让学生通过自学课本例题,自己探索化简比的方法,让学生谈谈自己对化简比的理解,一方面照顾到学生的个性发展,一方面促进学生知识的内化。
第三步:尝试练习,总结方法
从“试一试”到“练一练”,从模仿练习到变化练习,从独立尝试到小组讨论解决问题,既让学生感受到化简比的三种类型:整数与整数的比;小数与小数的比;分数与分数的比,又让学生在寻求例外题目的解决方法中巩固化简比的方法,还发挥小组骨干引领作用,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
第四步学生讨论
最后鼓励学生归纳化简比的方法,力图培养学生的概括能力,并使学生体验到知识的相通性。第五步教师讲解
教师对本节课知识进行画龙点睛的讲解之后,出示一组对比练习,让学生讨论:化简比和求比值有什么区别?让学生自己得出两者的区别,进一步理解化简比的意义。
(四)巩固练习
练习层次光鲜,层层递进,遵从学生的认知规律,循序渐进,使学生练而不厌,让学生一步步体验化简比的方法。
(五)课堂作业
课堂作业尽量要做到当堂练习,当堂校对,当堂纠正,还应为优秀生准备拓展延伸题。
(六)全课小结:先让学生说收获,老师再作总结。
四、板书设计
【设计意图】这样的板书设计集条理性、科学性、整体性和概括性为一体,有利于学生将教材的知识结构转化为学生头脑中的认知结构,能够体现出本节课的教学目标及重点。
五、教后反思
本节课学生基本完成了预定的教学目标,对于课堂的设计,采用创设情境发现比可以化简,就让学生尝试解决,在学生尝试解决的过程中,学生自然而然会想到利用比与分数、除法的关系,从而利用分数的基本性质和除法中商的不变性,进行化简。在学生练习的过程中发现问题,不是批评,而是抓住这个宝贵的时机,,对化简比的过程和结果进行一些强调,合适的区分求比值与化简比。
整节课学生的配合很不好,在老师的引导下虽一步步得出新知,但感觉很失败,主要是一开始引入时间过长,练习太少,未体现学生的主体性,从而导致课堂气氛不活跃,还有开始的小组讨论很失败,总之不管是教学教育还是养成教育都有待于进一步提高和改进,希望各位老师能批评指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