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育新课程教学中的分解教学法
成功的分解动作教案
成功的分解动作教案在体育课上,教师常常需要教授学生一些复杂的动作,比如跳高、翻滚等。
然而,有些学生可能会觉得这些动作很难,很难理解和掌握。
因此,教师需要设计一份,帮助学生逐步理解和掌握复杂动作的要领。
首先,教师应该对所要教授的动作进行分解。
这意味着将复杂的动作拆分成更小的、可操作的步骤。
例如,对于跳高动作,可以将其分解为起跑姿势、起跑动作、起跳动作、空中动作和着陆动作等几个关键步骤。
通过将动作分解成小步骤,学生可以更容易理解和掌握每个步骤的要领。
接下来,教师需要详细说明每个分解步骤的正确执行方法。
可以通过示范、演示、视频等方式,让学生清楚地看到每个步骤应该如何正确执行。
同时,教师还可以使用简单的语言和形象的比喻,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每个步骤的要领。
例如,可以用“像蓄势待发的弹簧一样,双腿屈膝,蹲下准备起跳”来描述起跳动作。
然后,教师应该引导学生进行分解动作的练习。
可以采用分组练习的方式,让学生互相观察和纠正。
在练习过程中,教师要及时给予学生鼓励和指导,帮助他们逐步改进动作的技巧。
同时,教师可以设置一些小技巧或小游戏,让学生在练习中更加有趣和积极。
最后,教师应该对学生的分解动作进行总结和评价。
可以安排学生展示他们所学的分解动作,并提供具体的反馈和建议。
教师还可以组织一些小比赛或表演,让学生有机会展示他们的进步和成果。
通过以上的教学步骤,教师可以帮助学生逐步理解和掌握复杂动作的要领。
分解动作教案的成功与否,关键在于教师的细致设计和引导。
只有通过合理的分解、详细的说明、有针对性的练习和及时的反馈,学生才能够顺利地掌握复杂动作,并取得成功。
因此,教师在设计和实施分解动作教案时,需要充分考虑学生的理解能力和实际水平,以确保他们能够在教学中获得成功的体验。
如何在体育教学中选择合理的教学方法
如何在体育教学中选择合理的教学方法1、根据教学的目的任务进行选择体育教学方法的选择必须从教学的目的任务出发,在考虑新授课,复习课,还是综合课,考核课,室內课,还是室外课的前提下,采用相应的教学方法。
比如新授课,一般采用完整法与分解法、语言法、直观法等。
又如复习课,可采用练习法、预防与纠正错误法、游戏法和比赛法等。
2、根据教学內容特点展开挑选体育教学内容是教学方法的直接性对象,选择教学方法,必须根据教学内容、性质、特点、难易程度、前后的联系等进行选择。
如对技术动作相对较复杂的动作,可先采用分解法进行教学,然后逐歩过渡到用完整法进行教学。
而对技术动作结构相对独立,动作细节紧密的动作,就不宜采用分解法进行教学,否则就会破坏动作的完整性,影响教学效果。
3、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展开挑选学生是体育教学方法的实施对象。
因此,选择教学方法必须从学生的身体素质及运动能力、体育基本知识掌握的程度、知识储备、运动技能的水平、年龄特点、个性差异、心理状态出发。
低年级学生的运动能力及体能状况相对较差,兴趣易发生多变,注意力不能保持持久,思维以感性直观形象为主。
所以在选择教法时,应以直观法、游戏法和比赛法为主,并要注意教学方法的变化,以培养和激励学生学习体育的兴趣和动机。
初中年级学生的体育学习行为习惯逐步养成,认知水平有所提高,体育基本知识、体能和运动能力及运动经历有了较大的发展,注意力也有了较大的提高,对体育学习也有了一定的主动性。
因此,在体育教学过程中,应当把直观法、语言法等教学方法有机地融合出来予以运用,以提升体育教学的效果。
高中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存有了非常大的发展,体育的基本知识、体力和运动能力、运动经历存有了非常大的发展,学生自学体育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进一步强化。
因此,在体育教学的过程中,宜使用语言法、练习法等教学方法,并有机地把探究自学、独立自主自学和合作自学渗透到体育教学中,以发展学生单一制以获取运动技能、技巧的能力以及独立思考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高中物理分解运动教案
高中物理分解运动教案教学目标:1.了解分解运动的概念及特点。
2.掌握分解运动的描述方法。
3.掌握分解运动的计算方法。
教学重点:1.分解运动的定义及特点。
2.分解运动的描述方法。
3.分解运动的计算方法。
教学难点:1.分解一个复杂运动为两个简单运动。
2.掌握如何根据分解运动的描述方法进行计算。
教学准备:1.教学课件。
2.实验仪器:倾斜台、滑轮、小车等。
3.实验材料:细线、小砝码等。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教师引导学生回顾前几节课学习的内容,导入今天的主题:分解运动。
二、讲解(15分钟)1.介绍分解运动的概念及特点。
2.讲解如何将一个复杂运动分解为两个简单运动。
3.介绍分解运动的描述方法。
三、实验(20分钟)1.教师组织学生实验,利用倾斜台、滑轮等实验仪器,观察小车沿斜面运动时的运动规律。
2.让学生观察实验现象,提出问题,引导学生分解运动进行分析和计算。
四、练习(15分钟)1.教师出示几道分解运动的计算题目,请学生尝试解答。
2.学生在实践中掌握分解运动的计算方法。
五、总结(5分钟)教师对本节课内容进行总结,并提出下节课的预习任务。
六、作业(5分钟)布置作业:完成课后习题,强化对分解运动概念和计算方法的理解。
教学反思: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学生对分解运动的概念有了初步了解,对分解运动的描述方法和计算方法有一定掌握。
在实验和练习环节,学生的动手能力和解决问题能力得到了锻炼。
下节课将继续深入探讨分解运动,引导学生灵活应用所学知识。
体育课堂中常用五类教学方法
体育课堂中常用五类教学方法体育教学方法是在体育教学过程中,教师与学生为实现体育教学目标和完成体育教学任务而有计划地采用的、可以产生教与学相互作用的、具有技术性的教学活动的总称。
体育教学方法主要包括教学策略、教学技术和教学手段三个主要的层次。
1.以语言传递信息为主的教学方法是指通过教师运用口头语言向学生传授体育知识、运动技能的教学方法。
在体育教学过程中,常用的以语言传递信息为主的方法有讲解法、问答法和讨论法。
讲解法:是指教师运用语言向学生说明教学目标、动作名称、动作要领动作方法和要求,以指导学生学习和掌握体育的基本知识、技术和技能进行练习的一种方法。
问答法:也称谈话法,是教师和学生以口头语言问答的方式完成体育教学的方法。
讨论法:在教师指导下,学生以全班或小组为单位,围绕教材的中心问题各抒己见,通过讨论或辩论活动,获得体育知识或辅助运动技能学习的一种教学方法。
2.以直接感知为主的方法是指教师通过对实物或直观教具的演示,使学生利用各种感官直接感知客观事物或现象而获得知识的方法。
以直接感知为主的方法有动作示范法、演示法、纠正错误动作法、保护与帮助法、视听引导法等。
示范法是教师(或指学生)以自身完成的动作为示范,用以指导学生进行学习的方法。
它在使学生了解所学动作的表象、顺序、技术要点和领会动作特征方面具有独特的作用。
体育教学中教师示范时,除注意示范面外还应考虑示范的速度和距离。
由于运动动作的多样性,因此动作示范更要注意“示范面”的问题。
示范面是指学生观察示范的视角,也包括示范的速度和距离等要素。
示范面有正面、背面、侧面和镜面。
(1)正面示范:教师与学生相对站立所进行的示范是正面示范,正面示范有利于展示教师正面动作的要领,如球类运动的持球动作多用正面示范。
(2)背面示范:教师背向学生站立所进行的示范是背面示范,背面示范有利于展示教师背面动作或左右移动的动作,以及动作的方向、路线变化较为复杂的动作,以利于教师的领做和学生的模仿,如武术的套路教学就常采用背面示范。
体育新课程教学的基本组织形式有哪些
1.体育新课程教学的基本组织形式有哪些?请结合平时教学实践详述分组教学?答:体育新课程教学的基本组织形式有个别教学、班级教学、分组教学和友伴群体教学。
根据平时教学实践分组教学是按一定标准将学生分成几个小组,以组为单位进行教学指导。
这种组织形式既保留了班级教学的长处,又能在一定程度上解决区别对待的问题。
《课程标准》明确指出:“体育课程应充分注意学生在身体条件、兴趣爱好和运动技能等方面的个体差异,根据这种差异性确定学习目标和评价方法,并提出相应的教学建议,从而保证绝大多数学生能完成课程学习目标,使每个学生都能体验到学习和成功的乐趣,以满足自我发展的需要。
”根据这一精神,在体育教学中我们应更多地从学生客观的学习实际出发,按照他们的体能和运动技能、兴趣和爱好等情况,让学生自低到高的自我择组定位,从而使教学贴近于他们的实际,使不同学生的不同需要得到发展。
分组教学通常是以性别、体能、技术、兴趣等因素来进行划分,下面分别介绍。
(1)性别分组教学性别分组是根据男女学生生理和心理差别进行的一种分组,这既考虑到学生性别间生理和心理的差别,又考虑到教师个人特长的发挥。
如选修内容教学中,男生选择武术、足球等,女生选择健美操、艺术体操等进行性别分组教学。
这种分组形式适合于教师数量和场地器材设备不足的学校,适用于高初中、小学高年级的教学。
(2)体能分组教学体能主要是指身体素质、运动能力。
按体能分组是根据学生不同的体能(好、中、差)情况进行的,针对性强,从体能角度考虑授课的区别对待,又具有一定的灵活性。
分组可以是固定的,即某一节课或某个单元,始终按体能分组形式组织教学;又可以是临时的,可根据教材、课的类型,随时进行分组。
如耐久跑教学中,按体能分成三组(体能好、中、差,运动量由大到小)教学;又如跨越式跳高复习课教学中按学生实际能跳的高度,临时组成四个高度递升的组别进行教学。
这种分组教学既能使体能好的学生吃得饱、体能中等的学生吃得好、体能差的学生吃得了,又能充分利用学校的器材。
完整法和分解法在体育教学中的合理运用
完整法和分解法在体育教学中的合理运用完整法在体育教学中的合理运用是指将整个技能动作作为一个整体进行教学和训练。
完整法适合于技术要求简单、动作规律清晰的项目,如跳远、投掷、游泳等。
这种方法的优势在于增强学生对技能的整体理解,提高学生的动作流畅性和连贯性。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通过示范、解说、示范和练习等环节,帮助学生理解动作的要领和技术要求,并逐步提高学生的技能水平。
例如,在教学跳远时,可以先展示完整的跳远动作,然后通过分析和解说来说明每个动作的重点和技术要求,接着进行练习,逐步提高学生的跳远能力。
通过这种整体的教学方法,学生可以更好地理解每个动作的作用,形成正确的动作流程,从而提高他们的技能水平。
然而,在一些复杂的体育项目中,完整法可能存在一些不足之处。
因为在学习复杂技巧时,完整法要求学生在一开始就能熟练地完成整个技能动作,这对于初学者来说可能有一定的难度。
此外,一些复杂的动作涉及到许多细节和微调,通过完整法很难将这些细节教给学生。
因此,针对这些复杂的体育项目,分解法可能是更为适合的教学方法。
分解法在体育教学中的合理运用是指将复杂的技能动作分解为若干个小的组成部分进行教学和训练。
这种方法的优势在于可以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技能动作的每个组成部分,逐步提高他们的技能水平。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将复杂的技能动作分解成几个简单的步骤,分别进行教学和练习。
学生可以逐步学习和掌握每个步骤,然后逐渐将它们整合起来,形成完整的技能动作。
例如,在教学篮球运球技术时,可以将运球动作分解为握球动作、运球节奏动作等几个小的组成部分进行教学和练习。
学生可以先学习和掌握每个组成部分,然后逐步将它们整合起来,形成流畅的运球动作。
通过这种分解的教学方法,学生可以更好地理解和掌握复杂技能的各个细节和要领,从而提高他们的技能水平。
通过合理运用完整法和分解法,可以更有效地提高学生在体育教学中的技能水平。
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可以根据项目的特点和学生的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教学方法,在教学中灵活运用完整法和分解法,以达到最佳教学效果。
浅谈分解教学法
浅谈分解教学法在体育教学中的运用及注意事项分解教学法是体育教学中最常用的重要教学方法之一。
分解教学法主要是用于复杂、难度大的关键的动作技术,以及预防和纠正错误动作。
分解教学法是简化动作掌握过程,缩短掌握动作的时间,增强学习的信心和兴趣,有利于加快掌握正确的动作技术。
但分解教学法也有其不足之处,在体育教学中如果运用不当,很容易破坏其动作技术的完整性和连贯性,以致影响教学效果。
因此,体育教学中合理运用分解教学法时应注意如下事项。
一、划分技术要科学、合理、艺术.技术的划分是否正确,是运用分解教学成败的关键。
每一项完整复杂的动作技术,都是有许多技术环节、细节组成。
而各技术动作之间不是机械的组合,它们是有机联系的,前一个动作能引起后一个动作的特性。
因此,划分技术要科学,要根据技术的结构特点,用力形式、顺序,结合生物力学原理及人体解剖、生理结构特点进行划分。
划分的各部分要符合力的系统传递,动作加速,支撑及时有力等原理也要符合人体重心的运动轨迹,运动幅度和速率,做功距离,身体协调和平衡,保持动作的连续性和节奏感等特点.防止技术划分出现科学性错误。
同时还要做到划分技术合理。
应根据技术特定的顺序、节奏,从中划分出各个环节,即主要环节和次要环节。
在运用分解教学法时应考虑到各环节在完整教学中的位置,注意各环节之间的内在联系与互相配合。
在主要环节划分中,应根据用力特点、顺序、技术细节、难点等进行。
防止不合理、机械、无重点的划分技术,使教学少走弯路.再者,划分技术还要有一定的艺术性。
教师如采用多种多样的教学艺术手段,把划分出的技术细节、难点,穿插上许多诱导、辅助和专门性练习内容,既能使学生快速掌握技术,又能丰富练习内容。
从而提高学生的学习和练习兴趣。
二、教学顺序要确切,重点、难点要突出.在体育教学中运用分解教学法,一般不是根据动作技术组成部分的先后进行的,而是先从技术的主要环节开始,然后再进行次要环节的教学.例如:短跑技术的分解教学顺序是先教主要环节途中跑技术,之后再教次要环节起跑、加速跑、终点冲刺跑等技术。
7完整教学法和分解教学法在体育课中的运用
7完整教学法和分解教学法在体育课中的运用官高波完整教学法和分解教学法是体育教学中根据教材的任务、特点和学生接受能力,处理教材的两种教学方法。
一、完整法是从动作开始到结束,不分部分、段落,完整地进行教学的方法。
完整法的优点是一般不会破坏动作结构,不会割裂动作与动作之间的内在联系,便于学生完整地掌握教材;缺点是不易使学生较快地掌握教材中比较关键和较难的要素和环节即重点、难点。
完整法多用于动作比较简单,学生容易掌握的教材。
有些动作虽然比较复杂,但是用分解法会明显地破坏动作结构,这样的动作一般也用完整法进行教学。
(一)运用完整法教学,一般要求:在进行简单、学生容易掌握的动作时,教师在讲解、示范之后,就可以立即组织学生练习,在练习中教师发现错误,应及时指导纠正。
(二)在进行复杂的动作时,可以着重突破动作的重点。
先解决技术基础(动作的基本环节),然后再去解决技术细节(每一环节中的细节技术)。
例如教原地推铅球时,可先教学生掌握蹬地、转体和推手这三个基本环节,再要求学生蹬地有力、“最后用力”快速推手。
对动作素的处理,一般是先解决关系到动作成败的方向、路线等要素,再对动作的幅度节奏等要素提出要求。
(三)对有一定难度的动作使用完整法教学时,可先简化动作的要求,再按照动作的技术规格进行教学。
例如短跑的技术,可以先缩短跑的距离;教支撑跳可以先降低器材(山羊或跳箱)的高度;投掷项目,可以先减轻器械的重量等。
(四)在教技术复杂、难度高的项目时,还可以先原地或慢速做些徒手练习(即诱导性练习),让学生体会动作的要求,然后再按动作技术规格进行练习。
如进行空中动作时,可先让学生在垫子上体会在空中一刹那身体的姿势,然后再完整地练习。
二、分解法把完整的动作合理地分成几个部分,逐次地进行教学,最后使学生掌握完整动作的一种教学方法。
分解法的优点是便于集中精力和时间突破教材中的重点或难点,从而有利于学生更好更快地掌握动作要领。
但是如果运用得不合理,动作的几个部分分解得不科学,将会破坏教材的结构,割裂动作与动作之间的内在联系,从而影响学生掌握完整动作的效果。
体育课怎样运用完整教学法与分解教学法共4页
体育课怎样运用完整教学法与分解教学法在体育教学的方法中根据动作技术的特点一般采用语言讲解教学法、直观教学法、完整教学法、分解教学法、纠正错误教学法等等。
安照体育从易到难、由简到繁、循序渐进的教学原则,完整教学法与分解教学法在体育教学中是一种必不可少而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它是以讲解、示范、练习、纠正错误为内容而采取的两种教学形式。
教学中,由于各项目的动作技术结构各不相同,并且相互之间有着很大的差异,因此为了使学生更好地掌握动作技术,提高教学效果,缩短掌握动作技术的时间,通常根据各个项目的动作技术特点及复杂的程度,通常采用完整教学法和分解教学法。
但在教学实践中,采用这两种教学方法教学时经常会遇到困惑和困难,如教学中不了解这两种方法的优缺点及如何正确运用等,从而导致了该用完整教学法时却采用了分解教学法,以致于增加了更多的教学环节,使动作更加难学;而该用分解教学法时却笼统地采用了完整教学法,从而使学生接受不完全,学习动作的难度加大,甚至影响学生的积极性。
因此,为了取得理想的教学效果,必须了解体育教学如何合理地运用完整教学法和分解教学法,尽快提高体育教学水平。
完整教学法是指整套动作或单个动作从开始到结束,不分阶段地完整进行教学的方法,有利于学生对一个完整的动作一次掌握,容易建立起动作的完整概念,但对于动作中技术较复杂的部分,学生就难于掌握。
一般在下列情况下采用完整教学法:(1)、动作技术、结构比较简单,完成起来比较容易的项目;(2)、动作不易分解的项目;(3)、动作技术结构相似,而且教学对象具备了一定的动作基础。
运用完整法教学法的课堂要求:(1)、在学习动作较简单、学生容易掌握的教材时,教师在讲解、示范之后,就可以立即组织学生练习,在练习中教师发现错误,应及时指导纠正;(2)、在进行动作技术复杂的教学时,先解决动作技术的基础环节,然后再去解决技术细节;(3)对有一定难度的教材使用完整法教学时,可先简化动作的要求,再按照教材技术规格的要求进行教学。
完整与分解教学法在体育教学中的运用
,
有 利 于 学 生更快 地 掌 握 动作
, 、
缩 短教 学 过 程
,
。
普 通 大 专 院校 的 学 生
, ,
大部分体育基 础 较 差
闻所 未 闻
运 动水平 较 低
特别 是 米 自农村 或 边 远
, 、
体育知 识 贫乏
一 些体育 项 目 见 所未见
,
。
要 完 成 大 纲 对 高校 体育 的 任 务 和 要 求
具 效 呆就 好 得 多
因 此
,
,
这个 动 作 的 分解 教 学 为 四 步 较 合 理
,
第一 学 习 横 行 步 ; 第 二学 习两 手 交互 外 开 圈 ;
;
第三 原 地 不 动
两手
。
随 身体 重 心 左右移动作 两 手 交 互 外 开 圈
第 四 个 练 习 做 到 一 定 程 度就 慢 提起 脚 跟 自然过 渡 到 完 整 练 习
,
树立 起 正 确 的 人 生 观
地位
、
、
价值 观
,
开创 高 尚文 明 的道
。
提高人 们对 物 欲
、
权欲
、
名誉
、
婚恋
、
出 国 等 间 题 上 错 误 倾 向 的 抵 御能 力
在 内 在 控 制 方 面 另 一 个 很 重 要 的 问 题 就 是 要 有 目的 的 针 对 当前 社 会 上 普 遍 存 在 的 社 会 心
使 之尽 快 掌 握 技术
。
可 以 运 用一 些诱 导 性练 习 或者 辅 助手段来降低难度
,
以 促 进 动 作概 念 的 建
( 转9 7 页 )
浅析初中体育教学的分层教学法
浅析初中体育教学的分层教学法摘要:随着素质教育的发展,个性化教学在当前初中体育教学中越来越受到重视。
传统的标准化教学模式因环境、兴趣、体能等方面的差异已不再适合不同的学生。
在教学目标和内容的安排上,教师应采取不同的教学策略,以适应不同学生不断增长的需求。
分层教学的目的不仅在于为学生制定合适的体育规则,而且在于使学生在体育教学中享受体育锻炼,提高其心理素质。
关键词:初中体育;教学;分层教学法;引言在素质教育的不断推进之下,体育教师应响应新时代下新课程改革的号召,格外重视起在体育教学中渗透核心素养。
实施分层教学已经受到体育教育行业众多教师的重视,有效运用分层教学能够激发学生对体育运动的积极性,有利于提升体育教学的课堂效果。
体育教师应该探索分层教学在课堂中的具体运用策略,革新传统的体育教学理念和课堂教学方式,深层次挖掘体育课堂的潜能,在锻炼学生体能的基础上培养学生的体育创新能力,启迪学生的体育智慧,真正实现体育课堂教学效果质的飞跃。
一、核心素养背景下分层教学法应用于体育教学中的优势(一)全面激活学生对于体育学习的兴趣由于受到应试教育以及中考的影响,大多数中学生都没有真正意识到学习体育的重要性,会将全部的身心投入到语数外等主科的学习中,不仅无法挖掘体育的乐趣,更缺乏学习体育的兴趣。
但在分层教学方式下,体育教师则会充分凸显学生在运动课程中的主要地位,并在核心素质相关规定的前提下,根据学生的运动掌握能力、意识掌握状况进行分级,并给学生以个性化的引导,由此改变学生对传统运动课程乏味、沉闷的观念,从而调动了学生的运动学习兴趣。
(二)保证学生发展的全面性在当前阶段的教学中,长时间的知识学习会消耗学生大量的精力,同时过大的压力也导致学生得不到放松,大大降低了学生的学习效率。
初中学生的精神面貌应该是阳光的、积极的,应该保持着积极向上的心态。
因此,使用体育分层模式制定教学方案,在提升学生个人身体素质的同时,也使学生身体获得充分放松,对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有着积极意义。
经典教学法之三完整与分解法
经典教学法之三完整与分解法完整与分解法是运动技能教学中最基础的方法,对于学习和掌握各种项目的运动技术都有积极的意义。
作为经典的教学法,完整与分解法也是任何级别的体育教师必须掌握的一种教学方法。
一、依据完整与分解法既是一种综合的教学方法,也是一种可以分为两种独立的教学方法,即完整法与分解法。
之所以说是一种综合教学方法,是因为在很多情况下,教学中采用了混合使用的方法,时而完整、时而分解;而在一些特殊的情况下,分解法或完整法又常被单独使用,所以,在某些参考书中也有把两者分别列为一种独立的教学法。
但这两种教学方法从原理上讲却是同一的。
1、遵循运动技能形成规律完整与分解法几乎是体育课程中独有的教学方法,这首先是由于它符合运动技能形成可以分为三阶段的一般理论,即从泛化、分化到自动化的基本规律。
运动技能的形成与条件反射的建立有关,而条件反射的建立又与神经系统与运动系统得到的刺激强度与频度有关。
根据条件反射建立的理论,我们可知,要想得到一个新的运动技能,必须通过一定量的刺激,并达到一个“阈”的概念,才能形成有效的记忆。
完整与分解教学法在这方面有其独特的优势,它就是通过对运动技能的简化、分解、演练、重复,使之逐步从认识到了解,从了解到理解,从理解到学会,从学会到熟悉,从熟悉到掌握,从而形成较强的记忆。
2、遵循人对事物的认知规律人对一切事物的认知,必然是一个从简单到复杂,从一般到特殊,从个别到整体的认识过程。
完整与分解教学法正是利用了这样一种规律,对运动技能的学习,采用了或分解为一连串的“个别”,再逐渐进行有机组合;或化复杂为简单,逐步提升其内容的复杂性;或从学习者原有认知的基础上引导向新的认知点。
这样的教学法应该是具有充分理论依据的。
二、特征1、分合有序这里既然把完整与分解教学法合并在一起来讨论,就尽量不再孤立地来看问题。
因此,对完整法与分解法来说,必须建立一个统一的认识,这就是“分合有序”的概念。
所谓分合有序,其意义是教学是一种符合科学规律的事物,该分则分,该合则合,不要强求形式上的表现,不是任何一种内容教学都必须经过分解法和完整法的,对运动技能的教学,我们应该尽量取其有利的一种教学形式。
体育教学中的分层次教学法
体育教学中的分层次教学法作者:杜香当来源:《教学与管理(理论版)》2007年第07期分层次教学法是教师考虑每位学生的差异,利用教学原则中区别对待的原则进行教学,促使每一位学生都能够得到最优的发展。
在一个教学班中,因客观、主观、先天、后天等因素的影响,每位同学在心理、生理、体能、技能等方面都存在着差异。
分层次教学法就是根据学生不同的身体素质和运动能力进行分层,针对不同学生设计各自相应的教学目标、教学要求、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及教学评价,有效地解决学生中“吃不饱”和“吃不了”的现象。
使每个学生的特长和能力都得到充分的发展,使学生在不同层次中求得发展,让上等生得到优化,让中等生学得更好,激发学习困难生的学习兴趣,使学习困难的学生也能达到大纲、教材的基本要求,即体育新课程标准。
这样全体学生都能在原有的基础上,充分发挥自己的潜能而达到最佳的效果。
一、分层次教学在目标制订中的应用在制订体育课的教学目标时要做到总体目标统一,具体要求不同,即本节课中教材规定的五个领域的目标都应该达到,但教材内容的深度和广度、教学速度、理解知识的层次、各种练习的设计、教师的指导与帮助则视具体情况而定。
在体育教学中,根据学生在身体素质、运动能力、体育素质及个体心理倾向等方面的差异,我们可以将学生分为A、B、C三个层次(其中A为优等生,B为中等生,C为后进生),并分别制订创新性目标、发展性目标和基本性目标。
创新目标是指学生在熟练掌握所学内容的基础上,对大纲能有所拓宽,对教材内容有所深化。
发展性目标是指学生在掌握所学内容基础上,对拓宽的内容有大致了解。
基本性目标是指学生熟练掌握大纲规定的基本内容。
由于体育课程内容不是惟一的,设置了多种多样的学习任务,因而这种分层也不是固定不变的。
它要求授课教师上课前要做好充分准备,深入了解学生,认真备好课,使课时具有周密的计划性和显著的针对性。
在体育教学中可根据学生身体素质的强弱和运动能力的高低,以学生体育成绩为参考依据和分层标准,打破传统教学的分组模式,将学生分为A组(上等生)、B组(中上等生)、C组(中等生)、D组(下等生)各四个小组(四个层次),进而精心设计不同层次组别的具体教学目标。
高中物理分解运动教案
高中物理分解运动教案我们需要明确什么是分解运动。
在物理学中,当一个物体同时参与两个或两个以上的独立运动时,我们称这种复合运动为分解运动。
例如,一个沿斜面滚下的球体,既参与了沿斜面方向的运动,也参与了垂直于斜面方向的运动。
这两种运动是相互独立的,可以分别研究,最后通过矢量合成得到物体的实际运动状态。
我们将通过以下几个步骤来构建我们的教案:1. 引入概念:首先向学生介绍分解运动的定义和基本概念,可以通过简单的实验或者日常生活中的例子来说明分解运动的实际应用,比如飞机的航行、车辆的转弯等。
2. 理论讲解:详细解释分解运动的原理,包括运动的独立性原理和矢量合成法则。
通过图示和公式推导,帮助学生建立直观的物理图像和数学模型。
3. 实例分析:选择一些典型的分解运动问题,引导学生进行逐步分析和解答。
这些问题应该涵盖不同类型的运动组合,如直线运动与圆周运动的组合,或者是不同方向的直线运动的组合。
4. 实验操作:设计相关的物理实验,让学生亲自操作,观察和记录分解运动的现象。
通过实验验证理论知识,加深学生对分解运动规律的理解。
5. 练习巩固:提供一系列练习题,让学生通过不断的练习来巩固所学知识。
这些题目应该从简单到复杂,逐步提高难度,以适应不同层次的学生需求。
6. 课堂讨论:鼓励学生提出自己在学习过程中遇到的问题,进行课堂讨论。
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反馈调整教学内容和方法,确保每个学生都能跟上进度。
7. 总结归纳:在课程的总结分解运动的核心要点,强调其在物理学中的重要性和应用价值。
同时,指出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常见的误区,帮助他们纠正错误的认识。
通过以上步骤,学生不仅能够掌握分解运动的基本理论,还能够通过实验和实践,将抽象的物理知识转化为具体的操作技能。
这种教学方式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他们的探究精神和创新能力。
高中物理运动分解动作教案
高中物理运动分解动作教案教学目标:1. 了解什么是运动分解动作以及其应用领域。
2. 理解分解运动是描述物体在不同方向上运动的方法。
3. 掌握如何使用矢量法分解速度和加速度。
4. 能够应用分解运动的知识解决相关实际问题。
教学重点:1. 运动分解动作的概念和意义。
2. 矢量法分解速度和加速度的方法。
3. 实际问题的解决方法。
教学难点:1. 理解运动分解动作的几何意义。
2. 应用矢量法解决复杂的分解运动问题。
教学准备:1. 教材:高中物理教材及相关参考书籍。
2. 教具:黑板、彩色粉笔、投影仪等。
3. 实验器材:小车、势能弹簧、直线导轨等。
教学步骤:1. 导入:通过提问引出学生对分解运动的认识,引起学生的兴趣。
2. 概念讲解:介绍分解运动的概念、方法和意义,强调对向量方向的认识。
3. 分解运动实验:设置实验,让学生通过观察和测量来理解分解运动的过程。
4. 知识巩固:通过练习巩固学生对矢量分解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5. 拓展应用:讲解分解运动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如运动员的速度分解等。
6. 解决问题:提出一些综合性的实际问题,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
教学互动:1. 学生可以根据教师提出的问题进行讨论,加深对分解运动的理解。
2. 学生可以展示自己对分解运动的理解和应用能力,提高自信心。
课堂总结:1. 强调分解运动的重要性和应用前景。
2. 总结学生学到的知识和方法,强化巩固。
作业布置:1. 练习题目:设计几道相对难度适中的分解运动练习题。
2. 实践任务:让学生通过观察家庭、学校或社会生活中的一些运动情景,分析运动过程中的分解运动。
教学反思:1. 教师可以通过学生作业、答卷等形式来评估学生对分解运动的掌握情况。
2. 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及时调整教学方法和内容,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应用分解运动知识。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学教师招聘体育考点命题:体育新课程教学中的“教”法(2.4.4)|分解教学法
第四节体育新课程教学方法
(四)分解教学法
分解教学法是指把完整的动作合理地分成几个部分或几个段落,然后按部分逐次地练习,直至最后比较完整地掌握动作的方法。
其特点是可以简化动作掌握过程,缩短掌握动作的时间,有利于加强动作困难部分的学习,提高学习的信心。
分解法通常在动作较复杂并可分段,而用完整法教学又不易掌握的情况下,或动作的某部分需要较细致地学习时而采用的教学方法。
分解法可分为纵向分解和横向分解两种。
1.纵向分解是按动作技术结构把教学内容分成若干部分,包括较复杂的单个动作和成套动作的分解。
纵向分解通常有以下二种形式:
①单纯分解法。
即把所教内容分成若干部分,先将各部分学习和掌握后,再综合各部分进行全部的合成学习。
如在单个动作教学中,先学手臂动作,再学腿部动作,最后将手臂和腿结合起来完成动作。
这种单纯分解法适用于动作结构不紧密而各部分又较分明的教学内容。
②递进分解法。
即先教学第一部分,再教第二部分,然后第一、二两部分联合起来教学,学生学会后再教第三部分,三部分都学会了,再联合第一、二、三部分进行学习,直至完整地掌握动作。
基本掌握后再进行复习;并与前面部分联合起来练习。
递进分解法适用于一些动作结构较严密的教材。
其中还包括顺进分解法,即按照动作出现的先后顺序先学第一部分,再学第二部分,第一、二部分都学会后,再加教第三部分,如此直接前进,直至完全学会为止。
还包括逆进分解法。
这种方法与顺进分解法相反,先学最后一部分,逐次增加学到最前一部分。
2.横向分解法。
这种方法是将动作按身体部位,分为上肢的动作、下肢的动作、躯干的动作等若干部分,分别或有重点地进行教学,最后完整地掌握动作。
在体育新课程等教学中常采用这种方法。
纵向分解与横向分解在教复杂动作时往往结合起来运用。
3.体育新课程教学中运用分解法应注意以下要求:
①动作的划分要根据教材结构的特点,准确地分成几个部分,以不影响动作的结构特点和不破坏动作各个部分的有机联系为前提,而且应考虑学生的水平和接受能力。
②要使学生明确动作各部分在完整动作中的位置、作用,以及与其他各部分的联系,并为各部分动作的连接做准备。
③运用分解法的目的是使学生完整地掌握动作,因此,运用分解法的时间不宜过长,要适当地与完整法结合起来运用。
避免分解的时间过长,形成分解的动力定型,从而破坏整个动作的连贯性,影响完整动作的掌握。
完整法与分解法在实际教学中是紧密配合的,运用分解法时,应积极创造条件使学生完整掌握动作,也可以对动作的某个环节进行分解教学。
两种方法是分中有合,合中有分,成为完整-分解-完整的过程,并根据教材特点、学生情况、学习时间等因素合理运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