潘石屹创业历程

合集下载

潘石屹:观察过近 30 年成功的企业家后,我做的 5 点思考

潘石屹:观察过近 30 年成功的企业家后,我做的 5 点思考

潘石屹:观察过近 30 年成功的企业家后,我做的 5点思考潘石屹:观察过近 30 年成功的企业家后,我做的 5 点思考文/潘石屹投投发现,自己身边优秀的人身上通常都有一个好习惯,那就是“喜欢观察,并用力思考”。

SOHO中国董事长潘石屹先生也是这样一个人,在创业近30年的时间里,他一直在观察成功的企业家身上都有哪些特质,并不断反思、借鉴、学习。

这一期,投投便与你分享一篇潘石屹先生观察过后,在创始人、合伙人、商业模式、理念及规律5方面的感悟及真诚分享,值得你花时间读一读。

1第一个思考:创始人分两种在商场打拼这么多年,我看过许多人,也经历过许多事。

我认为创业者分为两类:第一类创业者是生意人。

通常,他们嗅觉非常敏感,市场上什么地方有钱,什么地方可以赚到钱,他们就顺着什么地方走。

中国绝大多数的小商小贩都具备这样一个能力。

这个能力是非常重要的,因为一个一个的小商小贩组织起来,就能形成一个庞大的市场机制,让整个资源及物流都能够被合理地利用起来。

第二类创业者则是能够在闻到金钱气息的基础上,怀抱一个较高的理想,即“我要为这个社会创造价值”。

听起来,“创造价值”对商人或企业家来说有点虚。

不过其实创业者提供好的服务和好的产品就是为这个社会创造价值,他们往往把做出精益求精的产品作为人生中最大的追求,并且对产品的关注超过了利润。

比如乔布斯就是这样一个人,他并没有想要赚大钱,而是将所有的关注点都放到了产品上,直到他临终前还在琢磨产品该怎么做。

正是乔布斯的这种执念,才让苹果的一系列产品为客户带来了美的体验和享受。

另外,我觉得这种创业者身上还有一个鲜明的特点:总是试图寻找到市场运作背后的逻辑,因为如果寻找不到市场运作背后的逻辑,他们便会慌乱。

2第二个思考:合伙人说完创始人,接下来我也想谈谈如何与合伙人相处的问题。

我发现合伙人之间的不信任是许多创业者在创业时面临的最大困难。

1)与朋友一起创业,最重要的是信任。

比如,当初我跟冯仑、王功权、刘军、王启富、易小迪五个朋友一起创业时,我们没有会计、出纳,更没有审计,于是他们五个便把所有的钱都交给我管。

潘石屹的励志故事

潘石屹的励志故事

潘石屹的励志故事潘石屹是老大,他有三个妹妹一个弟弟。

二妹一度送给别人,又要了回来。

最小的妹妹因为母亲太饿没有奶水,而送给一户姓董的人家。

当时潘石屹母亲唯一的要求是:“谁家有奶羊,就送给谁。

”这家姓董的,在八百里秦川的陕西,家里有一头奶羊。

若干年后,在北京朝外SO-HO,讲到激动之处的潘石屹伸手虚指远处:“天水往东,翻过秦岭,就是八百里秦川。

”那是天水人向往的富裕地区。

离家去读中专的少年潘石屹预料不到15年后的这一天。

当时他烦恼的是,没有一分钱生活费的情况下,如何在中专生活下去。

中专在省城兰州。

潘石屹离家求学,家里一分钱也拿不出来,只给他买了一张上兰州的火车票。

父亲潘诗麟送儿子去火车站。

当时潘石屹只有16岁,因为生活不好,发育慢,长得很瘦小,只有一米五多一点。

他背着一床棉被,被子里包着一件棉衣和一条裤子,这就是他带走的所有家当。

潘石屹瘦小的身躯背着棉被。

一步一步地挪动,慢慢消失在火车站长长的甬道里。

望着儿子的背影,潘诗麟这位中年汉子再也忍不住,蹲在地上啜泣起来。

在潘家始终坚持着的读书人家的骄傲里,隐约可摸索到这种精气神的脉络。

潘诗麟家的客厅有两面墙是书架,书很杂,天文、地理、历史、中医、欧洲文学、日本古典文学……都有。

潘诗麟平常就待在家里看书、看电视、练书法,再就是下棋。

和父亲一样,潘石屹也特别爱读书,他最喜欢的书是《平凡的世界》,这部书他7遍。

无论主人公孙少平还是孙少安,他们的经历和他的经历都特别像。

深深激励并改变着潘石屹。

潘石屹的母亲瘫痪后,潘诗麟想尽办法在农闲的时候挣钱。

他利用下雨天,做木椅子卖。

买2元的木料,做成椅子卖7元,可赚5元。

做椅子得让潘石屹打下手,帮他画线。

这是潘石屹11岁时的事情。

一天,他告诉他母亲:“人家小孩下雨天都去玩了。

只有我爸要我帮着干活。

”潘母严肃地告诉他:“你现在太小不知道,等你长大就知道了,我们再辛苦,吃的也是干净的饭,知道你父母的饭是靠自己劳动、靠本事挣来的。

”妈妈的意思是说,她不一定能看到潘石屹长大。

张欣和潘石屹的创业故事

张欣和潘石屹的创业故事

张欣和潘石屹的创业故事夫妻联手创业21载,一个负责设计,一个负责销售,当年就以24.13亿的销售额位居北京地产年度销售榜榜首。

他们就是SOHO中国的联合创始人张欣和潘石屹。

本是两条平行线张欣,1965年出生在北京,父母曾在北京外文局做翻译,后因政治立场不同,婚姻走到尽头,张欣跟着母亲辗转河南、香港等地,在电子厂打过工,也在轮胎公司当过小秘书。

直到21岁的张欣考入苏塞克斯大学经济系,攻读剑桥大学攻读硕士,人生的轨迹就此发生改变。

硕士还没毕业,她就被巴林银行相中,可没多久巴林银行就被高盛收购,张欣就阴差阳错的成为了高盛的一名分析员。

2年后张欣在美国旅行者集团从事投资银行,年薪15万美元。

潘石屹,1963年出生在甘肃天水潘集寨,家中兄姐五个,潘石屹排行老大。

3年自然灾害刚过,西北还是颗粒无收,潘石屹是吃红薯面长大的,经历颇为坎坷。

1982年高考前8天,潘石屹被一辆卡车撞断了背胛骨。

高考时,他打着绷带上考场,无奈伤口太严重,没能坚持到化学试卷考完就退出了考场,最后分数只能上一个大专,位于河北的石油管道学院。

毕业后,潘石屹在廊坊石油管道局工作了2年,随后去深圳做过咨询工作,在海南收购过一家砖厂,干一行赔一行,直到潘石屹开了个电脑培训班,生活才有了转机。

办电脑培训班需要印刷教材,开小型印刷厂的易小迪主动找上门来,潘石屹就成了易小迪的第一个固定客户。

1991年6月,潘石屹,通过易小迪在海甸岛认识了冯仑、王功权、易小迪、王启富、刘军四人,也就是传说中的万通六君子,他们成立了海南农业高技术投资联合开发总公司。

此后你知道的,万通六君子热衷炒楼,而海南房地产大爆发,万通大赚几千万!1993年,万通在北京开发了新世界广场项目,卖到了当时市价的三倍,潘石屹跟万通的名气不胫而走。

一件事成就一桩姻缘1994年5月,张欣在剑桥的同学张维迎给她推荐了国内一家叫万通的公司,当时他们想上市。

回国后,张欣约见了万通六君子,自然而然就见到了潘石屹,身穿一件藕荷色西装、一条大花的领带,带着一副特大的眼睛,头顶还有点秃,“土”那是张欣对潘石屹的第一印象。

潘石屹的创业故事

潘石屹的创业故事

潘石屹的创业故事有关潘石屹的创业故事有关潘石屹的创业故事1来自西北贫困农村的他,以第一名的优异成绩被石油管道学院录取,毕业后又顺利分配到河北廊坊石油部管道局经济改革研究室工作。

在那里,他的聪明能干深得领导的赏识,并被确定为第三梯队。

很多人都羡慕他,说他鲤鱼跳龙门,是个幸运儿。

但是,一张普通的办公桌却改变了他的人生轨迹。

一天,单位里新来了一名女大学生,热心的他帮着去领办公桌,没想到,女大学生竟然挑了一个多钟头都没有挑好。

他有点发急,就说,差不多就算了,不就是一张办公桌嘛!至于这样认真吗?结果对方却一本正经地说:小潘你知道吗,我刚毕业分来,这张办公桌有可能要陪伴我一辈子呢!说者无心,听者有意。

这句话对他的思想产生了很大的震动:难道自己这一生将与一张办公桌共同度过吗?以后他只要一想到一张办公桌将要陪伴自己一辈子,就感到不寒而栗。

为此,他毅然地离开了一张报纸一杯茶的机关生活,也主动打碎了当时人人艳羡的铁饭碗,变卖了自己所有的家当,开始了自己全新的创业历程。

他是如今鼎鼎大名的地产大鳄潘石屹。

生活就是这样,也许有时一句不经意的话将改变我们许多人的一生。

有关潘石屹的创业故事2春节一过,就有媒体把潘石屹17年前海南"5斤橘子逃生"的故事刨出来,文末还"太史公曰"般地附上:"谨以此文献给正在炒作海南房地产和海南概念股的朋友们……"效果好极了。

那段惊心动魄的历史读起来,比时评家空洞地喊"‘三亚天价一晚’是海南楼市泡沫破灭前夜"、"海南的海景房是否会成为中国房地产泡沫破灭的起点?"要有力得多。

那实在是个好"桥段":上世纪90年代初的海南,当很多人都在将一个大坑炒成一座大厦,甚至一个大坑被当作大厦转手十几次也无人知晓它只是一个大坑时,潘石屹竟然锲而不舍地要求去海口市规划局查看房地产项目资料。

1992年年底的一天,潘石屹在规划局吃了闭门羹。

6个商业大佬的创业故事,写议论文可以用(附适用主题)

6个商业大佬的创业故事,写议论文可以用(附适用主题)

6个商业大佬的创业故事,写议论文可以用(附适用主题)1.马云从大学辞职,开始闯荡1995年,马云打算从大学辞职的时候,一度犹豫。

一天,他在回家路上遇到了系主任。

系主任骑着一辆自行车,车把上挂着刚从菜市场买回来的菜。

他叫住马云,以过来人身份,劝他好好做老师,不要冒险。

马云却突然发现,如果自己继续待下去,系主任的现状就是将来的自己了。

于是,他很快做出了决定,不久就辞职创业去了。

适用主题:敢于闯荡,不破不立,不安现状2.一张桌子触动了潘石屹1984年,潘石屹大学毕业后被分配到一家国企,工作很清闲。

一天,潘石屹陪一个新分配来的女生去领办公桌。

结果,这个女生特别挑剔,几个小时没选好。

潘石屹等得不耐烦,催女生快点选。

结果女生却说:“不行,这张桌子我可得用一辈子啊。

”潘石屹听后深受触动,他不想自己一辈子就在国企里混日子,于是,选择了辞职下海,到深圳等地闯荡。

适用主题:深受触动,打破现状3.一个热水壶触动了吴晓波吴晓波大学毕业后,被分配到一家通讯社。

上班第一天,领导就给了他一个热水瓶。

上班的时候,到传达室领到手,然后排队打好水,再拿到办公室去写稿子。

下班的时候再把水瓶拎下来。

每天这样,周而复始。

吴晓波不想这么过一辈子,于是选择辞职,到外面去闯荡,后来成为了著名的财经作家。

适用主题:敢于闯荡,不破不立,不安现状4.任正非经过闯荡,成功逆袭任正非44岁的时候,经营中被人骗了200万,被国企南油集团除名。

他背负巨债,妻离家散,只能一个人在深圳住棚屋,借钱创立了华为公司。

经过闯荡,逆袭成功,用几十年时间把华为带到通讯行业世界第一的位置。

适用主题:敢于闯荡,成功逆袭,不安现状5.丁磊离开电信局,创办网易丁磊大学毕业后,回到家乡电信局工作。

仅仅待了两年,就不顾家人反对,毅然辞去稳定的工作,开始外出闯荡。

他来到广州,前后换了多份工作。

因为生性自由,他不想在别人手下打工,于是开始创业。

最终,经过摸索,进入互联网行业创办了网易。

潘石屹的“蓝海策略”,名人故事

潘石屹的“蓝海策略”,名人故事

精心整理潘石屹的“蓝海策略”,名人故事潘石屹是一位成功的房地产商,也是一个传奇。

他“把西红柿卖一个生果价”的本领始终是房地产从业职员急于探索的秘诀。

在媒体的眼里,潘石屹是一个“长短一直的叛逆者”,他在举手投足间仿佛都流露出另类。

而潘石屹和张欣夫妻的成功,更被看作是我国新时代新政策下成长起来的“超级成功”的典型,从某种意义上也略”现的名盘,求名求利。

“蓝海战略”的精华在于价值立异。

“蓝海战略”认为创造蓝色大陆,取决于不以竞争对手为标竿的完整不同的策略逻辑与价值创新上,这是“蓝海战略”的基石。

而价值创新体当初潘石屹名目运作的方方面面。

潘石屹的蓝海战略之一只为少数人盖房子房地产的定位是一个项目成败的关键环节,动辄数十亿、上百亿的投资。

如果定位正确,不利的地位反而可能变得有利;反之,黄金地段的项目也可能成为烂尾楼。

聪慧的潘石屹非常重视察看社会的提高和发展与人们生涯行动习惯之间的关联,更注重从这些变更和趋势中演绎出人们对房子功效的需求,从而开发出逢迎前卫市“SOHO2000年,潘石屹成立项目公司——北京红石新城房地产有限公司,着手开发位于北京北部山区水关长城邻近的“长城脚下的公社”。

这个占地仅八平方公里的项目,理念更是前卫大胆,12位亚洲青年设计师的前卫设计引来业界褒贬不一的评估。

最终,这组建筑凭借其大胆的主意在2002年威尼斯建筑双年展上失掉了“建筑艺术推进大奖”。

潘石屹的产品定位有两个症结词:少数人、密码准确。

由于,他只为少数人盖房子。

这种定位理念领导下出生的产品,不是所有人都可能接收。

面对市场上的批驳,潘石屹提出“密码正确”口号,认为只有“密码”对应的人群才会抉择他的房子。

这些理念,正反应了潘石屹对“蓝海战略”的灵敏懂得。

因此,有京城房地产界的人认为“在市场竞争上本人和潘石屹抵触并不大,属于两个市场”。

潘石屹真正”这种掉90高级公寓风行的做法;第一个在楼体上涂上各种色彩,后来被很多开发商模仿;第一个为空调外挂机设计了专门的“存身之所”,既防止了不同一带来的视觉损坏,同时丰盛了外破面效果;第一个在建筑内部放置大批现代前卫艺术作品……博鳌蓝色海岸从设计上攻破了“屋子”在人们刻板印象中的约束,依据地舆环境和人们的应用习惯,在设计时把“取景”、“交换”和“与天然亲热”放在首位。

地产大亨:潘石屹(SOHO中国创始人)人物简介

地产大亨:潘石屹(SOHO中国创始人)人物简介
• 学习石油工程专业 • 这是他人生的一个重要转折点 • 为后来的事业发展打下了基础
1984年,潘石屹毕业后分配到广州石油公司工作
• 成为了一名石油工人 • 开始接触商业领域 • 对房地产行业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潘石屹的教育经历与职业发展
1987年,潘石屹辞职下海,来到深圳发展
• 开始了他的经商生涯 -在深圳,他结识了许多后来的合作伙伴 • 对中国南方的房地产市场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潘石屹的荣誉
• 荣获“全国劳动模范”荣誉称号 • 被评为“中国房地产十大风云人物” • 获得“全球商业地产领袖奖”等众多奖项
潘石屹的成就
• 创立SOHO中国,成为中国商业地产的领军企业 • 为中国商业地产市场树立了标杆和榜样 • 为社会创造更多的价值和财富
05
潘石屹在地产行业的未来展望
潘石屹对地产行业未来发展的 看法
潘石屹的团队建设
• 注重选拔和培养人才 • 建立完善的管理制度和激励机制 • 营造积极向上的企业文化氛围
潘石屹的社会责任与企业文化
潘石屹的社会责任
• 积极参与公益事业,关注教育和扶贫事业 • 倡导绿色建筑,推动环保和可持续发展 • 为社会创造更多的价值和财富
潘石屹的企业文化
• 强调创新、诚信、团队合作和可持续发展 • 以客户为中心,提供高品质的产品和服务 • 为员工创造良好的工作环境和发展机会
潘石屹的建议
• 要不断学习和积累经验,提高自身的能力和素质 • 要善于沟通和合作,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 • 要保持乐观和积极的心态,面对困难和挑战
谢谢观看.
Thank you for watching.
Docs
SOHO中国的创新策略
• 引入国际先进的设计理念和管理经验 • 创新商业模式,如:共享办公空间、购物中心等 • 注重环保和可持续发展,如:绿色建筑、节能技术等

中国为理想奋斗的名人故事6个(2)

中国为理想奋斗的名人故事6个(2)

中国为理想奋斗的名人故事6个(2)中国为理想奋斗的名人故事4:潘石屹潘石屹1979年高考前8天,潘石屹被一辆卡车撞断了肩胛骨。

知道自己没考好,他立即偷偷在另外一个县以“石屹”这个名字报考中专,并以第一名的成绩考取了兰州培黎石油学校。

1981年从培黎学校毕业后,潘石屹又以整个石油部系统第一名的成绩考取了石油管道学院。

1984年,潘石屹毕业被分配到设在廊坊的石油部管道局经济改革研究室工作,捧上了铁饭碗。

在那里,潘石屹很快找到了让领导重视他的窍门,那就是记清楚所有的工作数据。

处长向局长汇报工作,局长向部长汇报工作,都需要用数字说话,而他们都记不清楚数字,他们需要带一个人汇报数字。

每天下班之后,潘石屹就将各种计划样本拿出来背,最后,这些数字小数点之后的好几位,潘石屹都能记得住。

科长开始欣赏他,处长开始欣赏他,主任也开始欣赏他。

他被确定为“第三梯队”。

并成为领导身边必带的“红人”,仕途看上去很美。

一个广为流传的故事是,办公室新分配来一位女大学生,对分配给自己的桌椅十分挑剔。

当潘石屹劝她凑合着用时,对方非常认真地说:"小潘你知道吗,这套桌椅可能要陪我一辈子的。

"这不经意的一句话深深地触动了潘石屹:难道一生将与一套桌椅共同度过?1987年,潘石屹变卖了自己所有的家当,毅然辞职,揣着80元钱来到广东,在那里度过了他感到压抑的一段时光。

一直到两年之后,新的机会终于出现了——1988年到1989年的海南岛,就像哥伦布发现的新大陆。

中国为理想奋斗的名人故事5:李彦宏李彦宏生于山西阳泉的李彦宏并不觉得自己小时候有多么大志向,像所有心都玩野了的孩子一样,每天看上去也都是忙忙碌碌的,但都不过是在“随大流”罢了。

李彦宏的父母在晋东化工厂工作,家境很普通,李彦宏有3个姐姐1个妹妹,他的腼腆温和或许与姐姐们的宠爱有关。

父亲常常带李彦宏去看戏曲电影,为此他还一度迷上了戏曲。

他的舞台很小,只是家里的那张床。

他常常把床单围在腰里做战裙,拿一根棍子当枪耍,一个人不断亮相。

潘石屹介绍

潘石屹介绍

潘石屹潘石屹,大学毕业后到国家石油部工作,1987年起开始在深圳和海南开创自己的房地产开发生涯。

1992年,潘石屹与人合作共同创建了北京万通实业股份有限公司,在北京开发房地产。

1995年,潘石屹与张欣共同创立了SOHO中国有限公司。

中文名:潘石屹外文名:ShiYI Pan出生日期:1963年10月毕业院校:中国石油管道学院主要成就:“中国房地产十大功勋人物”奖主要成就:创办北京中鸿天房地产有限公司创办SOHO中国公司创建北京万通实业股份有限公司籍贯:甘肃省天水市职位:SOHO中国有限公司董事长【人物介绍】潘石屹,一位被看作是当今中国最活跃、最具有鲜明个性的房地产领袖之一。

他与妻子张欣在1995年共同创立的SOHO中国有限公司已经成为北京最大的房地产开发商。

作为董事长,他一直掌管着公司在中国的商业地产领域的开发业务。

尤其在北京的CBD,他留下了永久的印记,在这个区域,无论在建筑的规模上还是在项目的销售额上,SOHO 中国都是最大的开发商,并为中国首都大胆引入了标志性的当代建筑。

潘石屹以前卫著称,他是新一代私营企业的创业先锋,而且他所推广的将居住与工作合二为一的SOHO模式(小型办公,居家办公)也深入人心。

作为SOHO中国董事长,他开发的项目取得了巨大的商业成功,这主要归功于他高超的营销艺术和对中国投资者及中小企业需求的准确定位。

此外,他对待生活与事业的达观、机变与坦率,也使他成为一个公众典范,媒体红人。

潘石屹也是中国网络时代与大众传媒最早的拥趸之一。

他成功地利用其个人博客和微博推广SOHO品牌,这个博客在十多个主流门户网站上落户,只新浪一家网站的浏览量就达数千万。

他还通过博客、网聊、微博以及众多重要的会议(如:世界经济论坛、亚洲企业领袖协会、博鳌亚洲论坛等)上的发言,分享他的见闻及观点,生动地向公众宣讲行业趋势以及更广泛的社会话题。

潘石屹,1963年出生在甘肃省天水市。

1982年从中国石油管道学院毕业后分配到原国家石油部工作。

潘石屹简介

潘石屹简介

潘石屹简介1963年,潘石屹出生于甘肃天水麦积区马跑泉镇潘集寨的石咀村。

父亲是“右派”。

祖父潘尔燊,字乐伯。

1977年秋天,潘石屹父亲获平反,全家从农村户口变成城镇户口,搬往甘肃清水县城。

1979年,潘石屹考入兰州培黎学校(中专)。

1981年,潘石屹从培黎学校毕业,以600名学生中第二名的成绩被河北的石油管道学院(大专)录取。

1984年,潘石屹从石油管道学院毕业,被分配到河北廊坊石油部管道局经济改革研究室。

1987年,20多岁的潘石屹从机关辞职下海。

1989年,潘石屹到海南省寻求发展机会。

1990年,潘石屹同冯仑、王功权、张民耕在海南省合伙成立了海南农业高科技联合开发总公司(简称“农高投”)——万通的前身。

1991年8月,潘石屹与冯仑等成立万通公司,高息借贷1000多万元炒房地产,在海南省第二波经济热潮中半年多赚取一千多万元。

1992年8月,海口房地产崩盘前夕,潘石屹回到西北考察市场,后到北京市场调研。

潘石屹在怀柔县政府食堂偶然听到北京市给了怀柔四个定向募集资金的股份制公司指标,潘石屹设法获取了其中一个,成为发迹的肇端。

1992年,潘石屹创建北京万通实业股份有限公司。

1992年,万通新世界广场在阜城门开盘,香港利达行主席邓智仁找到万通公司要求代理销售。

邓智仁通过成功的广告和定价策略获得代销的成功,将万通新世界广场卖到当时市价的三倍。

1995年,潘石屹与妻子张欣共同创立了SOHO中国有限公司(前身为北京红石实业有限公司)。

自公司创建以来,两人共同开发了一系列房地产项目,分别为:SOHO现代城(10幢30层高的大厦,共包括2200套公寓和商铺,于2000年竣工);博鳌蓝色海岸(115栋河畔豪华别墅,2002年竣工);建外SOHO(北京心脏地带规模最大的房地产开发项目之一,为北京引领创建了一个时尚现代化的商业社区,目前该项目尚在建设之中);长城脚下的公社(由12位亚洲建筑师设计完成的一个当代私人住宅建筑艺术收藏馆,并在2002年威尼斯双年展上荣获大奖)。

马云马化腾等大佬艰苦创业的经历故事

马云马化腾等大佬艰苦创业的经历故事

三一文库()〔马云马化腾等大佬艰苦创业的经历故事〕导语:大佬的首次创业比你想象中要惨很多,那时候的他们远不如你!你现在有大佬们惨吗?下面是yuwenmi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人物故事,欢迎阅读与借鉴,谢谢!马云马化腾等大佬艰苦创业的经历故事大佬的首次创业比你想象中要惨很多,那时候的他们远不如你!你现在有大佬们惨吗?来看马云、马化腾、刘强东、柳传志、潘石屹、王健林、俞敏洪、宗庆后等创业大佬艰苦创业的经历马化腾:27岁时创办腾讯,为拉到3w用户量,曾假扮女孩子陪聊在香港大学举办的某论坛上,马化腾回忆艰苦创业:“那时候要做到3万用户量,于是去学校一个个拉用户。

凑到3万人可能要两年后,公司就死掉了。

所以自己就去网上推广,最后用户量上来了,但还是没人聊天,我自己要陪聊,有时候还要换个头像,假扮女孩子,得显得社区很热闹嘛。

”▲不知道马化腾当年用哪个头像来“撩汉子”▲腾讯最早的办公室,是借了朋友的舞蹈室,还挂着80年代“迪斯科”风格的霓虹灯后来才搬去赛格,兄弟们加班累了,还可以舞一曲儿放松心情▲1998年,那年还不叫QQ,叫QICQ,企鹅还是“瘦企鹅”马云:创业失败4次,失声痛哭2次求职,因相貌“超丑”被拒马云第一次高考落榜后的梦想是去酒店做服务员,也梦想做警察,统统因为外貌被拒绝。

99.9%的网友从颜值上彻底击垮马云搞“翻译社”生意惨淡,靠卖袜子补贴翻译社是马云初次创业,当月营业额是200多块钱,可光房租就要700元。

马云为了支撑它,背着麻袋去义乌批发袜子来卖,还上门推销商品,学生们也帮他四处发传单做宣传,受尽白眼。

用这些钱养了翻译社3年,才开始收支平衡。

▲1994年,海博翻译社诞生,所有员工加起来只有5人逢人就讲互联网,被人当成“大骗子”“中国黄页”业务开展时,国内还没有互联网。

马云不断对人讲互联网的神奇,还在大排档跟人神侃瞎吹。

众人不相信,就去打印网页证明,还请老板打免费越洋电话,问在美国的亲戚朋友,让人上网查证……1995年上海开通互联网,“中国黄页”还提供额外服务(长途电话接入互联网),花3个半小时才看到互联网上的照片,焦躁得如热锅上的蚂蚁的马云欣喜若狂,委屈的泪水稀里哗啦地掉了下来。

【创业故事1000例(4)】名人创业故事:潘石屹剑走偏锋

【创业故事1000例(4)】名人创业故事:潘石屹剑走偏锋

名人创业故事:潘石屹剑走偏锋35亿元的天价,三里屯47万平方米的黄金地段,3年零6个月的时光静默,伴随SOHO(中国)董事长潘石屹正式宣布将花巨资在三里屯拿到的地块定名为“三里屯SOHO”,又一个奥运的宠儿横空出世。

不论潘石屹是否想把概念演绎到极致,亦无论这个被视为北京最国际化的区域未来是否真的应验,我们所感受到的是SOHO教父再次出山了。

潘石屹何许人也?在“中国经济年度人物”候选人介绍里,如此描述:“潘石屹,北京红石实业有限公司董事长。

在中国房地产,他不是最有钱的,他的红石公司也不是规模最大的,但他无疑是最会吸引人眼球的。

”这位来自甘肃的中国房地产界最有争议的人总是以不断的“创新”精神为人们制造新的轰动和概念,从而在房地产界掀起波澜。

每当他娴熟地挑动媒体掀起波澜,结果都会提升外界对他的注意力。

不喜欢安分守己的潘石屹,以自己的行为挑战着中国房地产业的秩序与戒律。

潘石屹档案潘石屹1963年出生于甘肃天水。

大学毕业后到国家石油部工作。

1987年起,开始在深圳和海南开创自己的房地产开发生涯。

1992年,与人合作共同创建了北京万通实业股份有限公司,在北京开发出一系列房地产项目,包括北京万通新世纪广场、中国国际航空公司大厦、北京万通理想世界。

1995年,创办SO玻龋现泄(前身为红石实业),先后开发SO玻龋舷执城等多个作品,成为国内最著名的开发商之一。

初涉世事1963年11月,甘肃天水麦积山附近贫困的村子里一个生命悄然诞生。

金秋十月本是收获的季节,但那时上帝留给甘肃天水的人们只有无尽的贫穷、无尽的干旱、无尽的饥饿。

从此,婴儿开始了人生漫长的旅程。

潘石屹回忆:“小时候父亲是…右派‟,母亲常年卧病在床,一年也只有七八个月的粮食够吃。

荒芜的田地和常年的干旱让我们村的老老小小在痛苦边缘挣扎。

为了承担起养家糊口的重担,我在上学之余尽量地帮家里做事,虽然没能改变为了全家都能活命而把两个妹妹送给他人抚养的现实,但那时的生活磨练了我坚毅的性格。

创业的名人故事励志正能量

创业的名人故事励志正能量

创业的名人故事励志正能量从创业得第一天起,你每天要面对的是困难和失败,如果你坚持不下去了,就看看这些创业的名人故事,看他们是如何创业成功的。

以下是店铺为大家整理的创业的名人故事篇,希望大家喜欢!创业的名人故事篇1:李兴浩农民创业不知道做什么,好的创业项目其实就在我们身边。

走街串巷的冰棍生意让李兴浩发现了不少商机。

因为发现了不少工厂需要布碎擦机器,李兴浩就大批收购布碎加工,在一次次的推销之后,他的50斤布碎终于卖给一家机器厂,为他带来75元收入。

农民创业!卖冰棍儿发现不少商机1982年,近而立之年的农民李兴浩决定离开已经耕耘十年的土地去卖冰棍。

当时,这种四五分钱一根的生意在他看来已是暴利。

如今,这个佛山商人的主业是微利的空调制造,但却早已有了足够的身家,登上中国任何一份关于富豪财富的排名榜。

和很多粤商一样,有钱就滚大是他的生意经。

幸运的是,他也有着几乎与生俱来的商业嗅觉。

走街串巷的冰棍生意让李兴浩发现了不少商机。

因为发现了不少工厂需要布碎擦机器,李兴浩就大批收购布碎加工,在一次次的推销之后,他的50斤布碎终于卖给一家机器厂,为他带来75元收入。

李兴浩的原始积累似乎永远不会停止。

当我发现一个更赚钱的事情,我就会毫不犹豫地转过去。

李兴浩说,进入空调业,同样是随机而动。

进空调行业之前,我开了间海鲜酒楼,酒楼空调常坏,一个月下来,维修费就上1000元。

后来,我就干脆请一个师傅来工作。

很快,李兴浩发现,维修电器比卖海鲜更赚钱。

1989年,他注册了兴隆制冷设备维修中心,并组织伙伴们上广州下海南,四处吆喝兴隆的名号。

两年后,公司成了全国最大的制冷维修中心,业务做到了整个广东。

顺着自己的生意链,我与一个台湾老板各出600万元合资建厂,最终进入了空调制造这一领域。

农民创业!800万白条成传奇我今天连开会的钱都没有,但是我的目标是造出世界上最好的空调。

在投产的第三天,李兴浩就碰上了史上前所未有的空调价格大战,这场大战引发的后遗症,几乎将新生的志高空调扼杀在襁褓之中。

潘石屹社会创业行为案例分析

潘石屹社会创业行为案例分析
1.2 潘石屹简介
中 文 名:潘石屹
出生日期:1963年10月
毕业院校: HYPERLINK "/view/3396732.htm" 中国石油管道学院
信 仰: HYPERLINK "/view/110280.htm" 巴哈伊教
3 潘石屹的机会开发阶段
3.1 潘石屹的团队
1990年潘石屹、冯仑、王功权、刘军、易小迪、王启富六人在海南岛成立了万通的前身——海南农业高科技联合开发总公司,简称“农高投”。(万通前身)1991年8月,成立万通公司,高息借贷1000多万元炒房地产,在海南省第二波经济热潮中半年多赚取一千多万元。
2003年1月16日 由新浪网与北京房地产交易所联合推出的2002年北京房地产十大热销楼盘排行榜隆重揭晓,建外SOHO以2002年总销售额24.13亿的佳绩名列榜首。据统计,此次评出的十大楼盘销售额占北京市全部楼盘销售总额的四分之一,而建外SOHO的销售额占这十大楼盘销售总额的四分之一。
2003年3月 博鳌蓝色海岸,因体现出“建筑与自然的完美结合”,获得香港建筑师协会颁发的建筑大奖之境外作品奖。
2003年12月 SOHO中国有限公司的又一新项目“SOHO城”顺利完成设计规划招标。 HYPERLINK "/view/353186.htm" 扎哈·哈迪德 从三个世界顶级建筑师的方案中胜出,成为位于北京物流港区域内新项目“SOHO城”的建筑设计规划者。
在上述三个特点中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对能源、资源类客户的渠道拓展属于最厉害的杀手锏。
4 SOHO中国机会价值实现阶段,企业如何获益、生存并成长。
1998年-2001年 开发建设SOHO现代城,总建筑面积48万平方米,社区内共有居民2200多户。

中国成功人士励志故事

中国成功人士励志故事

中国成功人士励志故事很多人都对成功的人士充满了好奇和敬佩。

他们的成功并非偶然,而是经历了无数的挫折和努力才得以取得。

在中国,也有许多成功人士的励志故事,让我们深受启发。

一、李嘉诚:打破困境,创造财富传奇李嘉诚是香港著名的商业巨头,他通过自己的努力和智慧,成功创办了长江和记实业集团。

尽管他出生在一个贫困的家庭,但他从小就展露出非凡的商业头脑。

年轻时,他凭借着对国际贸易的热爱和独特的眼光,逐步积累了财富。

然而,他的成功之路并不平坦,曾多次面临重大的商业挑战。

但是,李嘉诚永不言败,通过调整策略和寻求创新,他总能化危机为机遇。

二、马云:相信自己,创造属于自己的天空马云是中国著名的企业家,也是阿里巴巴集团的创始人。

他曾是一个失败的求职者,被大学四次拒绝,甚至连肯德基都不愿意聘用他。

然而,他并没有放弃。

他相信自己有独特的商业眼光和创业精神,坚定地走上了创业之路。

通过多年的努力,他将阿里巴巴打造成了世界上最大的电子商务公司之一。

他的成功告诉我们,只要相信自己,并为之努力奋斗,就一定能够创造出属于自己的天空。

三、王健林:从小酒馆到全球房地产巨头王健林是中国最富有的人之一,也是万达集团的创始人。

他出生在贫穷的家庭,父亲经营着一家小酒馆。

年轻时,他曾经历了一段艰辛的创业路。

然而,他始终坚守着自己的信念,相信只要努力奋斗,就能够改变自己的命运。

他通过不断地总结经验和实践创新,逐渐发展壮大了企业,成为了全球房地产巨头。

王健林的故事告诉我们,无论身处何种环境,只要坚持努力,就一定能够实现自己的梦想。

四、丁磊:创新创业,引领互联网时代丁磊是中国著名的互联网企业家,也是网易公司的创始人。

他在大学期间就开始创业,虽然当时遇到了许多困难,但是他从不退缩。

他始终相信互联网的未来,并将自己的创业理念融入到实践中。

通过不断的创新和积极的市场拓展,丁磊成功地将网易打造成了中国最受欢迎的互联网公司之一。

他的成功鼓舞着无数的年轻人,让他们相信只要敢于创新和努力,就能够在互联网时代取得巨大的成功。

最得意的一笔生意是12岁卖香瓜潘石屹励志人物故事

最得意的一笔生意是12岁卖香瓜潘石屹励志人物故事

就算是冬天,潘诗麟也带着大儿子顶着刺骨的寒风在外面割干草。他回忆起,用天水话说:“没(mou)办法呀。”
他还动脑筋做一点小生意。他买来两元钱的木料,做成椅子能卖七元钱。木料剩下的边节省柴火,他还将灶改造了一番,用很少的燃料就能把饭做熟。
当时万通六君子做生意,房子什么价格进来、什么价格出去,其他人一看有差价就很高兴。但是潘石屹会算计,用计算器测算后,他会算出差价到底是多少,扣除税、成本之后到底能赚多少,算得很细。王功权说,潘石屹很在意这些细节,如果说略有一点问题,就是潘石屹与分公司经理或者总部其他干部对质时,丁是丁,卯是卯。这是他的优点,也是他的缺点。万通有些分公司经理和其他高层,都觉得潘石屹太抠门了。
这是潘石屹有史以来的第一次经商经历。用卖瓜的钱,他买了冰激凌。那时候的冰激凌和现在不一样,没有牛奶,冰特别多。他买了两个,老头说:“这是什么,能吃吗?”潘石屹告诉他这是冰激凌。
放牛老头年龄大了,记性不好。多年后,潘石屹从北京回天水,他还问潘石屹:“那次我们吃的是啥呀?”
潘石屹讲他少年卖瓜,讲到兴奋处,探着头,眼睛睁圆,右手轻轻敲了敲桌子:“这是我第一次吃冰激凌。”
潘集寨有个放牛的老头,小名叫巴娃子。他对12岁的潘石屹说:“要不咱俩出去卖吧?”潘石屹说:“我们老的老、小的小,能行吗?”老头说:“咱们不要拉太多,试一试。”潘石屹和放牛老头第二天用板车拉了两百来斤香瓜,去火车站卖瓜。当时没有公路,上上下下的山路,有七八公里。
到了火车站,潘石屹把瓜摆到大太阳下卖。他说:“卖瓜千万不能在阴凉处,再好看的瓜被阴影一遮,也不好看了。要在太阳下,晒得发亮、反光,看起来让人感到口渴、有食欲。”当时火车站也有类似城管的工作人员维持火车站秩序,但是没人管他们。因为卖瓜的两人老的老、少的少。放牛老头50多岁,头发白了,牙也掉了,看起来特别苍老。潘石屹12岁,瘦瘦小小的。两人形象很容易博得同情。

潘石屹的分析

潘石屹的分析

第一,潘石屹的简介:潘石屹,生于1963年11月14日,中国大陆著名房地产发展商,现任SOHO中国有限公司董事长,其领导的SOHO中国有限公司所开发的项目在北京CBD开发商业项目的总建筑面积位居所有开发商之首。

第二,气质分析:气质类型分为胆汁质、多血质、粘液质和抑郁质,我们将通过以下几个实例来证实和推到出潘石屹的气质类型。

事例一:潘石屹放弃甘肃稳定的工作,下海深圳做销售,取得不错的收入的时候,听说海南岛开发成经济特区,看到了巨大的机会,毅然决定去海南,一个还是未知数的未来。

也就是海南岛的开发的时候,他以每平方米3000元买进了8套别墅,两个月之后,一位山西老板有意购买,潘石屹开价4000元,还没有签单。

忽然又来了一位内蒙古的有钱人,潘石屹马上开价4100元。

价格上去了,山西老板很生气,但买房决定已定,只好愿意出价4200元,将潘石屹的房子买走。

但潘石屹这个时候胃口大开,只同意出售3套,余下的想坐以待沽。

果然,最后的两套别墅,他卖出了每平方米6000元的高价。

从这个事例可以看出他敢于挑战,不甘寂寞,易接受新事物以及机敏和勇敢的特性,从这里可以看出来,潘石屹是属于多血质气质的以为企业家。

事例二:由于小时候的家庭贫困因素的影响,潘石屹有了超强的忍耐力和吃苦耐劳的品质,正是小时候的这些经历,成就了他在工作中的严以律己以及也同样严格要求员工的管理模式,他当年创办SOHO中国后,对公司销售员工实行“末位淘汰制”。

一方面,他对金钱有欲望,公司早期也缺资金;另一方面,他的生存能力、抗压能力超乎寻常,末位淘汰制对他来说,并不残酷。

这个制度一直沿用到现在,激励和鞭笞着员工积极努力的工作,为公司的业绩提升做出了巨大的贡献,充分体现了一分耕耘一分收获的古语。

同时,在这个缺乏诚信的时代,潘石屹严格要求员工第一诚信,不说假话;第二,不允许说对手的坏话。

金怀南说:“他(潘石屹)做人的标准,就秉承着诚实做人的原则。

正是由于他的自律性和诚信的原则,才使得企业走出来今天的成绩而不被市场所淘汰。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潘石屹创业历程
潘石屹创业历程
时代周报
曲折商路
中央电视台曾经这样评价他:潘石屹不是最有钱的,他的公司也不是规模最大的,但他和他的SOHO中国绝对是最吸引眼球的。

不管他是好是坏,媒体们还是喜欢他,因为他时刻都是受众关注的焦点。

在中国房地产一线大佬中,万达集团董事长王健林是从大连西岗区政府办公室主任位置上接手了西岗区住宅开发公司,冯仑是通过组建海南省改革发展研究所开始下海,任志强则在结束十几年的军旅生涯后到北京怡赢商网达公司任副总经理。

虽几经商海沉浮,至少他们有一个还不错的起点,而同样出身体制内的潘石屹,从商经历则曲折得多。

河北石油管道学院毕业后,潘石屹分配到了廊坊石油部管道局经济改革研究室工作,但很快,潘石屹就放弃了这来之不易的铁饭碗,变卖家当,辞职南下深圳,到达南头关时,身上剩下80多元钱,这便是多年后外界描述的潘石屹的“创业资本”。

由于没有边境通行证,甘肃天水人潘石屹和四川绵阳人李勇,在“蛇头”帮助下,花了50元,爬过深圳二线关铁丝网,进入深圳。

在深圳,言语不通的潘石屹在建筑工地挑过砖,推销过电话机,从业务员干到了业务经理。

1988年,“不愿一直给香港人跑腿的”潘石屹来到刚刚建省的海南,找不到工作,就在砖厂打工,挖土、和泥、脱砖坯。

后来潘石屹成为砖厂的厂长,他曾描述过那段艰辛的生活:发电机一个月内被偷过3次、和愤懑的民工商谈工资、在居所差点被砖砸、承包砖厂、砖厂倒闭……
直到1991年,潘石屹才和冯仑、王功权、王启富、刘军、易小迪重新在海口聚首,赚取了第一桶金,也有了日后轰动地产江湖的万通六君子。

1995年,潘石屹、王启富和易小迪纷纷离开万通,同年,潘石屹创办红石实业和SOHO中国,并开始开发SOHO现代城项目。

为了宣传另类而前卫的SOHO居住概念,为了将房子尽量销售出去,没有深厚背景又缺少资金的潘石屹亲自担任SOHO
现代城的形象代言人,从此游走在地产和娱乐两界:作为男主角先后接拍了摩托罗拉、IBM、索尼、LG电视广告片;本色出演电影《阿斯匹林》;主持脱口秀节目《老友记》之《Mr.Pan》;写博客、微博粉丝数千万;拍照片出影集;关注PM2.5……
娱乐营销无疑是成功的,潘石屹曾表示,SOHO中国用于宣传推广的费用不到每个项目的千分之七。

而一般大型楼盘用于此方面的费用为百分之三左右,南方的一些楼盘甚至达到百分之五。

重资产运营
“我们就是重资产运营,而且你看我们的财务数据,已经完全做好准备了,”潘石屹这样告诉时代周报记者。

正当万科将旗下商业地产打包出售给凯雷投资、领汇基金,只留10%-20%的股权轻资产运营时,潘石屹决定将重资产运营进行到底。

2012年8月,SOHO中国宣布转型持有型物业,此前,散售的模式曾给SOHO中国带来丰厚的利润,这也是SOHO中国规模不大,甚至无法跻身房地产百强排行榜单,却依然是业内举足轻重的企业的原因之一。

时代周报记者查阅年报发现,SOHO中国在很多年的时间里,毛利率都在50%左右,净利润率远远高于行业平均水平。

2012年SOHO中国营业收入为153.05亿元人民币,毛利润就高达90.06亿元,剔除投资物业价值重估后的核心净利润也有33.4亿元。

但是再光鲜的数据,也掩饰不了市场的变局,卖三里屯SOHO的时候,在太原、呼和浩特开
几场论坛,煤炭、钢铁等资源型企业的老板便趋之若鹜,高峰时期,山西的客户曾占到SOHO中国业主比例近50%,再之前,还有浙江温州的制造企业老板会为SOHO中国的项目买单。

潘石屹自己也坦言:当时唐山钢铁企业老板买我们三里屯SOHO,随便就花3亿元、5亿元。

但现在我们的办公楼,尤其是望京SOHO,超过90%的客户都是互联网企业。

老路走不通,但当潘石屹决定转型的时候,也受到市场前所未有的质疑。

2013年的年报似乎也回应了这种担忧,2013年营收总额142.6亿元,同比下滑10.3%,净利润73.88亿元,同比下跌30.2%。

其中,投资物业的租金收入仅为2.79亿元,是营业收入的1.91%。

当时花旗报告认为,SOHO中国能否成功转型仍有待证实,预计租金收入需4-5年才能形成规模,认为公司目前缺乏短期催化剂。

今年3月份,SOHO中国以52.32亿元的价格,将上海静安广场和海伦广场打包卖给金融街;随后SOHO中国又在9月与上海携程订立预售框架协议,以30.5亿元出售凌空SOHO的10.02万平方米物业及若干配套设施。

连续3次项目出售,市场纷纷认为上述出售举动是SOHO中国转型过程中带来的巨大资金压力所致。

不过,潘石屹在接受时代周报记者采访时否认了资金压力的观点。

他表示,卖上海的项目是因为在上海“一不小心拿了太多地,偏离了北京上海各一半业务比例的预期”,至于凌空SOHO,“本来不想卖,但是梁建章和孙洁直接找我谈的,坚持要买这个项目,所以才卖给携程”。

不过,重资产运营的潘石屹,似乎也没有和其他资本合作的意向。

1997年,潘石屹开发其第一个楼盘现代城,但只有千万级资金的他无力支撑这个47万平方米的项目。

张欣曾希望引入大资金,而潘石屹则坚持“小快灵”,边卖边开发的滚动模式。

两人为此发生激烈争吵。

此后,张欣引进大资金多次碰壁而无果。

多年后她亲口承认,国外的基金地产模式并不适合中国。

转型持续
截至今年6月30日,SOHO中国营业额约47.5亿元人民币,但是其现金及现金等价物的期末余额为133.36亿元,这是潘石屹重资产运营的底气所在。

与其他上市房企相比,SOHO中国确实“不差钱”。

“我们账面上现金很快将超过200亿元,净负债率约为17%,其实我们心目中的净负债率指标是50%左右,所以,我们的转型是对的,也是成功的,”潘石屹表示。

莱坊北京研究及咨询部主管孙文静董事告诉时代周报记者,2010年后北京甲级写字楼租金开始回暖,年平均租金上涨4.1%至每月每平方米人民币207元;2011-2012年,随着经济增长回暖,甲级写字楼市场需求继续回升,年平均租金同比分别上涨至每月每平方米人民币279元和382元;2013年间,甲级写字楼年租金增长率同比微涨1.2%;2014年第二季度以来,随着国内经济的逐步复苏,在办公楼新租交易中,来自于国内企业的需求再次增大,加之优质可租赁面积持续稀缺,租金水平在二季度微涨至每月每平方米人民币379元。

不过,莱坊最新的《大中华物业市场报告》也显示,2015年北京、上海和广州将有大量新增甲级写字楼供应,预计租金将有下调压力。

今年三季度,北京写字楼的空置率下跌了0.3个百分点。

潘石屹也坦言:过去购买SOHO中国写字楼的人平均支付5000万元,现在每个租赁SOHO中国写字楼的客户每月支付10万-20万元,这中间的差距很大。

今年,潘石屹手中有北京望京SOHO、光华路SOHO、上海复兴路项目、上海凌空SOHO 四个项目相继建成交付,自持运营。

尽管SOHO中国并不一定如潘石屹年初所言“转型已经成功”,但充足的资金让其有时间继续调整、磨合、转型。

11月21日,潘石屹还现身于乌镇召开的世界互联网大会,作为网络大V参加了最后一天的网络名人论坛,他透露,“SOHO目前正在筹备将房地产与互联网结合的计划,具体内容将于明年2月1日对外宣布。

这是继2012年转型自持之后,SOHO的又一次革命。


一面推销着北京的第二个持有型项目光华路SOHO二期,一面也没有忘记帮家乡父老宣
传苹果,临走时,潘石屹送了每个记者9个苹果:3个红富士、3个花牛还有3个黄元帅。

一位水果批发商告诉时代周报记者,在天水,素有中国蛇果之称的花牛,批发价格只有4.5元每斤,但潘石屹就是有本事借着褚橙柳桃潘苹果的故事,将其卖到四粒49元。

用好友任志强的话说:潘石屹能把土豆卖成黄金。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