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秋季版)七年级语文上册第二单元第5课《秋天的怀念》教案新人教版1
第5课《秋天的怀念》教案统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
《秋天的怀念》是部编教材新人教版七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的第一篇课文。
本单元所选的文章以亲情为主题,以不同的生活为背景,抒发了同样感人至深的亲情。
学习本单元可以丰富学生的情感体验。
《秋天的怀念》选自《史铁生作品集》,这是一篇饱含深情的怀念母亲的散文,作者通过回忆自己瘫痪时不懂得“好好儿活”,身患绝症的母亲忍受着病体和精神上的巨大痛苦,精心照顾他,最终母亲因病离开人世后,自己才懂得要“好好儿活”,表达了作者对母亲的怀念及对生命深刻的感悟。
作者史铁生是当代中国最令人钦佩的作家之一。
他曾自嘲“职业是生病,业余在写作”,他用残缺的身体,写出了最为健全而丰满的思想,他的勇气和执着,勉励过一代又一代人。
教学时,应注意引导学生从作者的生命历程及对母爱的感受过程中有所感悟。
作为叙事性散文作品,《语文新课程标准》提出: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阅读教学应注重培养学生具有感受、理解、欣赏、评价的能力。
7—9年级(第四学段)学生欣赏文学作品要对作品中感人的情境和形象,要有自己的情感体验,初步领悟作品的内涵,从中获得对自然、社会、人生的有益启示;品味作品中富有表现力的语言。
本文的细节描写有很多处,且每一处都是那么感人,是引导学生品味语言、领悟内涵的极佳文本,教学时,应注意品析方法的指导,才能更充分的理解母亲的“艰难”和“我”对母亲的情感。
“单元导读”对朗读这一学习方式做出更为细化的要求,即“继续重视朗读,把握文章感情基调,注意语气、节奏的变化。
”对言语表达间蕴含的情感做了精准体味的要求,即“有的则深沉含蓄,要从字里行间细细品味。
”,本文就属于深沉含蓄类,教学时,应以情感与内容的需要,合理设计朗读形式,有效进行朗读指导,以助学生更深刻的体会人物含蓄的感情。
七年级学生在逐步适应初中语文学习,在完成第一单元教学的基础上,学生接触到了构思精巧、语言精致的写景抒情散文,增加了语言积累,充分感受景物描写,初步感悟文章的思想情感,具备了一定的鉴赏文学作品的能力;同时在第一单元中,学生初步学习了朗读的要领,通过朗读体会诗文的思想感情。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语文(2016部编版)第2单元第5课《秋天的怀念》教案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
1.教学重点
-词汇与成语的积累:重点掌握课文中出现的生词、成语,如“萧瑟”、“金黄”、“一叶知秋”等,并理解其在文中的含义和作用。
-阅读理解:分析作者如何通过对秋天景象的描绘,抒发对母亲的怀念之情,提炼课文的主题思想。
举例说明:
-教学重点中,例如“一叶知秋”这个成语,教师需要解释其字面意思,并引导学生理解其在文中的含义,即通过一片树叶的凋落,预知秋天的来临,进而体会这个成语在表达作者对母亲怀念中的作用。
-教学难点中,关于“秋天”的象征意义,教师可以通过提问和讨论的方式,让学生思考为什么作者选择秋天作为背景,如何体现了作者对母亲逝去的感伤和对生命无常的感慨。
在今天的教学中,我发现学生们对《秋天的怀念》这篇文章的情感体验有着不同的理解。有的学生能够很快地进入状态,体会到作者对母亲的深深怀念,但也有一些学生似乎难以达到这种情感的共鸣。这让我意识到,情感教学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它需要我们老师更加细腻和耐心地去引导。
课堂上,我尝试通过提问和讨论的方式激发学生的情感体验,让他们从自己的生活经验出发,去感受秋天的变化和亲人之间的情感联系。看到学生们在小组讨论中积极发言,我感到很欣慰。但同时,我也注意到,对于一些抽象的概念,如秋天的象征意义,学生们的理解还不够深入。这可能是因为他们的生活经验和情感积累还不够丰富。
在讲授修辞手法时,我发现学生们对成语和修辞的记忆较为吃力,这也许是因为他们对这些语言现象还不够熟悉。在今后的教学中,我需要设计更多的练习和活动,让学生在实际运用中掌握这些知识点。
此外,实践活动中的写作练习也是一个挑战。有的学生能够较好地模仿课文中的修辞手法,但也有一些学生在表达上显得有些生硬。这可能是因为他们的写作技巧还不够成熟。我打算在接下来的课程中,增加一些针对性的写作指导,帮助学生提高写作水平。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2016部编版)第二单元第5课《秋天的怀念》示范课教案
(五)总结回顾(用时5分钟)
今天的学习,我们了解了散文的基本概念、重要性和应用。同时,我们也通过实践活动和小组讨论加深了对课文情感表达方法的理解。我希望大家能够掌握这些知识点,并在自己的写作中灵活运用。最后,如果有任何疑问或不明白的地方,请随时向我提问。
3.成果展示:每个小组将向全班展示他们的讨论成果和创意写作。
(四)学生小组讨论(用时10分钟)
1.讨论主题:学生将围绕“散文中情感表达的方法”这一主题展开讨论。他们将被鼓励提出自己的观点和想法,并与其他小组成员进行交流。
2.引导与启发:在讨论过程中,我将作为一个引导者,帮助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并解决问题。我会提出一些开放性的问题来启发他们的思考。
-对于修辞手法的难点,可以通过对比分析不同句子,让学生感受修辞手法带来的语言魅力,如对比“秋天来了,树叶黄了”和“秋天,这位金黄的画家,轻轻地挥动手中的画笔,将树叶染成了金黄”两句话,让学生体会比喻的运用如何增强语言表现力。
-在散文写作技巧的难点上,教师可以提供一些写作框架或提示,帮助学生将所学技巧应用到实际写作中,例如给出一个主题,让学生尝试运用课文中类似的描写手法来表达自己的情感。
3.了解并掌握散文的基本特点,体会作者通过描绘秋天景色来表达情感的方法。
4.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和审美情趣,激发他们对自然美和亲情的感悟。
5.学会运用课文中的写作技巧,进行创意写作练习,提高写作能力。
二、核心素养目标
1.提升学生的文学素养,培养他们对散文的鉴赏能力,通过分析《秋天的怀念》中的语言艺术,提高审美品味。
(二)新课讲授(用时10分钟)
1.理论介绍:首先,我们要了解散文的基本概念。《秋天的怀念》是一篇充满深情的散文,它通过对秋天景色的描绘,表达了作者对母亲的深深怀念。散文是……(详细解释概念)。它是……(解释其重要性或应用)。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语文(部编版)第2单元第5课《秋天的怀念》教案
“挡”表现母亲对“我”无微不至的关心,即使是一个小小的细节也不放松,怕引发“我”内心的痛苦。
⑶她高兴得一会儿坐下,一会儿站起……她又悄悄地出去了
“悄悄地”表现出母亲的敏感,同时也说明母亲对于儿子的残疾同样也感到痛苦,不愿提起。
⑷“我那个有病的儿子和我那个还未成年的女儿……”
母亲在临终前,想到的是什么?(自己的儿女)她将所有的爱都留给了子女,将痛苦留给了自己。
⑷史铁生用自己的生命照亮了他人的生命,将母亲最后的期望用最灿烂的形式呈现给了整个世界。他的生命就如同他在北海所看见的菊花般“烂漫”。(学生齐读第6节)
总结:本文的题目是“秋天的怀念”,秋天是万物凋零的季节,母亲的生命也在这个秋天凋落了,但秋天同样也是收获的季节,作者在这个秋天懂得了生命的意义,获得了自己灿烂的生命。作者以此为题,是为纪念母亲,也是为了书写自己的新生。
由此全文可以分为两大段:
一、(1-5)对过去的怀念。
二、(6)对现在的描写。
(三)品读课文,体会母亲的痛苦与执着的爱。
显而易见,对过去的怀念是全文的主体,而作者怀念的就是母亲。此刻母亲承受着双重痛苦,一重痛苦源于病痛的折磨,另一重痛苦源于什么?(儿子因为双腿残疾的痛苦)文中用“暴怒无常”来形容?什么是“无常”?(没有规律)文中如何描写“我”的“暴怒无常”?(学生根据文章内容回答)面对儿子的痛苦,母亲反反复复只重复了一句话,就是“好好儿活”。她又做出了什么帮助儿子“好好儿活”?在文中找出相关的语句,并体会其中蕴含的母爱。
三次看花,串连起了“我”对生命的认识巨大的转变,同样也表现出了“我”对母亲的理解,对母亲平凡而伟大的爱的认识。
补充材料:只是在她去世之后,她艰难的命运,坚忍的意志和毫不张扬的爱,随光阴流转,在我的印象中愈加鲜明深刻。——史铁生《我与地坛》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上册语文第二单元第五课《秋天的怀念》教案
《秋天的怀念》教案教学目标:(一)、感受母博大、宽厚的母爱和儿子对于母亲的思念、忏悔、自责。
(二)体会磨难对于人生的意义,学习在磨难中成长坚强的品质。
(三)学习作者运用细节描写刻画人物和运用色彩烘托情感的写作手法。
教学重点:感受母博大、宽厚的母爱和儿子对于母亲的思念、忏悔、自责。
教学难点:体会磨难对于人生的意义,学习在磨难中成长坚强的品质。
教学过程:一、导入课文秋天是迷人的,天高云淡,大雁南归,枫叶似火,硕果累累,秋天的美别具一格,秋天的美实实在在,秋天的许多事物都会引起我们无限的遐想,也会让我们产生某种怀念的情绪。
著名作家史铁生就在秋天里产生了怀念之情,让我们一起来欣赏课文《秋天的怀念》。
(板书课题)导学案:一、下面四段话是同一个人写的,你觉得他应该是怎样的人?A、幸福是要自己去寻找的……哪怕是你现在正在经历着一场大的浩劫,你也应该幸福,因为你可以在浩劫中看到曙光,能从浩劫中学到很多别人可能一辈子都学不到的东西,当你拥有了别人所不曾拥有的东西那你就是唯一。
B、不能决定生命的长度,但你可以扩展它的宽度;不能改变天生的容貌,但你可以时时展现笑容;不能企望控制他人,但你可以好好把握自己;不能全然预知明天,但你可以充分利用今天;不能要求事事顺利,但你可以做到事事尽心。
C、人生如梦。
生命从无到有,又从有走向无,生生死死,构成社会和世界。
从人生无常这一点来说,人生有如梦幻。
因此,一个人只有活得有声有色、有滋有味,才不枉到这世界上走一回。
D、生病也是生活体验的一种,甚或算得一项别开生面的游历……刚坐上轮椅时,我老想,不能直立直立行走岂非把人的特点搞丢了?便觉天昏地暗。
等到生出褥疮一连数日只能歪七扭八地躺着,才看见端坐的日子其实多么晴朗。
后来又患尿毒症,经常昏昏然不能思想,就更加怀念起往日时光。
终于醒悟,其实每时每刻我们都是幸运的,因为任何灾难的前面都可以加上一个“更”字。
生病的经验是一步步懂得满足……答案:二、读课文,体会复杂的情感1、解题:你理解的题目的意思《秋天的怀念》是:由秋天的故事引发的对母亲的怀念。
部编版初一上册语文第五课《秋天的怀念》教案最新8篇
部编版初一上册语文第五课《秋天的怀念》教案最新8篇《秋天的怀念》教案篇一一、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1.准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抓住文章细节,揣摩人物内心世界。
3.品读文章质朴深沉的语言。
4.在整体感悟课文内容的基础上,注意语言的积累和运用。
过程与方法:从情境创设和情感铺垫导入,解读“我”和母亲。
引导学生深入人物的内心世界,体悟亲情和生命。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引导学生设身处地体会作者和母亲的经历和感受,真正感受到母爱的伟大,并用正确的态度面对生活。
二、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1.品味揣摩语句,深入理解课文。
2.走进“我”和母亲的内心世界;感受母亲形象。
教学难点:切实体会母爱的博大无私,指导学生学习如何面对磨难。
三、教学策略本课主要采用情境引导法、朗读法、赏读评议法等教学方法,此外与直观形象的多媒体结合,更能激发学生的兴趣,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1.通过情境创设和情感铺垫导入,反复品读课文,逐步深入理解课文。
2.学生自主学习,将自学中遇到的难词、难句摘下来质疑问难,通过生生、师生之间的交流加以解决,教师在点拨时授以学法指导。
3.在课文解读中设置好问题,激发学生阅读体验。
丰富学生情感,培养学生口头表达能力。
四、教学过程(一)情境导入导入:教师出示PPT并朗读:我一直有一个凄苦的梦……在梦中,我绝望地哭喊,心里怨她:“我理解你的失望,我理解你的离开,但你总要捎个信儿来呀,你不知道我们会牵挂你,不知道我们是多么想念你吗?”但就连这样的话也无从说给她听,只知道她在很远的地方,并不知道她在哪儿。
这个梦一再地走进我的黑夜,驱之不去。
这段文字节选自史铁生的散文《有关庙的回忆》,表达了作者对一个人强烈的想念之情,这个人便是他的母亲。
学习了史铁生回忆母亲的散文《秋天的怀念》,我们会对这种情感有更深的体会。
【设计意图】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二)走进作者播放视频课件《秋天的怀念》作者介绍。
七年级语文上册第二单元体验亲情5秋天的怀念教案新人教版
④ 文章结构:用简洁的线条和箭头表示文章的结构,如开头、发展、高潮、结尾。
⑤ 修辞手法:用例句标出文章中使用的修辞手法,如比喻、拟人,并解释其作用。
⑥ 语言技巧:用例句标出文章中使用的语言技巧,如排比、对仗,并解释其效果。
⑦ 亲情体验:用问题引导学生思考亲情对自己的意义,如“你对亲情有什么特别的感受?”
2. 小组讨论成果展示:小组讨论是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沟通能力的重要环节。通过学生的小组讨论成果展示,可以评估他们对课文掌握情况的重要手段。通过设计相关的选择题、填空题、简答题等,可以了解学生对课文知识的掌握程度和应用能力。
4. 作业完成情况:作业是学生巩固课堂学习的重要方式。通过检查学生的作业完成情况,可以了解他们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和应用能力,以及他们对学习的认真程度。
1. 针对教学管理问题,可以采取以下措施:
- 优化教学内容,增加与学生生活相关的情境,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 采用多样的教学方式,如小组讨论、角色扮演等,提高学生的参与度和注意力。
- 加强课堂纪律管理,制定明确的课堂纪律规则,并严格执行。
2. 针对教学方法问题,可以采取以下措施:
- 采用互动式教学,增加与学生的提问、讨论等互动环节,提高学生的参与度。
(六)课堂小结(预计用时:2分钟)
简要回顾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课文主题和表达技巧。
肯定学生的表现,鼓励他们继续努力。
布置作业:
根据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布置适量的课后作业,如阅读其他亲情主题的散文和写一篇关于亲情的短文。
提醒学生注意作业要求和时间安排,确保作业质量。
六、知识点梳理
本节课的学习内容主要涉及以下几个方面的知识点:
部编七年级语文上册第二单元第5课.《秋天的怀念》教学设计
部编七年级语文上册第二单元第5课.《秋天的怀念》教学设计第一篇:部编七年级语文上册第二单元第5课.《秋天的怀念》教学设计部编教材七年级上册(总第15-16课时)2017年9月22日--9月25日《秋天的怀念》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主要目标:学会本课生字生词,朗读课文能做到文通字顺,初步了解课文内容。
能用表格对比梳理文章内容,体会“我”的感情变化。
能正确分析文章中的动词,形容词使用的效果,提高鉴赏文章的能力。
同时目标:能分角色表演,体味不同的人物心理能体味出文中传达出的深深的母爱和对待生命的态度,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二、教学内容1.形声字的形旁表示意义,声旁表示读音,根据字形,学会分析字的读音和含义,如文中的“憔悴”“瘫痪”。
2.线索是贯穿全文可以使文章浑然一体,结构完整的,明含或暗含在文章的对象。
找出文章中的线索可以理清文章的行文思路,应学会如何找线索,分析线索。
如本文的线索“看花”。
三、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读题解题,披情入文。
简介写作背景,指导学生朗读课题,突出对母亲的怀念之情。
(二)快速读文,初步感知。
学生自读课文,达到文通字顺。
(三)揣摩字词,走近人物。
1.学习生字“瘫”与“痪”,由字至词,将“瘫痪”与史铁生内心的痛苦联系起来。
2.学习生字“憔”与“悴”,由字至词,将“憔悴”与母亲内心的痛苦联系起来。
3.“憔悴”的母亲面对“瘫痪”的儿子,最想做的一件事是什么?请学生在浏览课文的基础上概括。
(四)借助表格,理清文路。
师生共同完成如下表格:第一次第二次母亲的话“听说北海的花儿都开了,我推着你去走走。
” “北海的菊花开了,我推着你去看看吧。
” “我”的情况暴怒无常.那天我又独自坐在屋里,看着窗外的树叶“唰唰啦啦”地飘落。
母亲的表现母亲就悄悄地躲出去,在我看不见的地方偷偷地听着我的动静。
当一切恢复沉寂,她又悄悄地进来,眼边红红的,看着我。
母亲进来了,挡在窗前。
“我”的表现“不,我不去!” “什么时候?”母亲的表现母亲扑过来,抓住我的手,忍住哭声说:“咱娘俩在一块儿,好好儿活,好好儿活……” 喜出望外(五)研读文本,感受形象。
七年级语文上册第二单元5《秋天的怀念》教案新人教版
举例解释:
-在理解课文主题思想上,重点在于引导学生从文中具体描写中体会到作者对母亲的深切怀念和对生命态度的肯定。
-在词语学习上,重点是通过上下文理解词语的深层含义,并能正确运用到日常交流或写作中。
-在描写技巧分析上,重点是通过实例分析,让学生明白如何通过具体的景物描写来传达内心情感。
2.朗读练习:学生选择课文中的一段,进行朗读录音。要求准确把握情感,注意语调、节奏和声音的传递,时长不超过5分钟。
3.词语运用:从课文中选取5个生字词,用这些词语编写一段话,要求内容连贯,词语使用正确。
4.思考问题:请学生思考以下问题,并用自己的话简要回答:
-课文中的母亲形象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
-你是如何理解“秋天的怀念”这个标题的?
-描述了母亲在秋天对作者的照顾和鼓励,体现了母爱的伟大和生命的坚韧。
-文中运用了景物描写来烘托情感,如用秋天的萧瑟映衬母亲的病重,用菊花的傲骨象征母亲的坚强。
3.表达技巧:
-运用对比手法,将秋天的衰败与母亲的坚强对比,突显母亲的伟大。
-运用象征手法,将菊花象征为母亲的品质和生命的顽强。
-运用情感描写,通过细腻的心理描写,表达作者对母亲的深深怀念和内心的成长。
3.写作技巧题:请结合课文内容,说明作者在写作时是如何处理景物描写和情感表达的关系的。
答案示例:作者在写作时巧妙地将景物描写与情感表达紧密结合。通过具体的景物描写,如秋天的落叶、果实、菊花等,来映衬和烘托内心的情感。景物成为情感的载体,使文章的情感表达更加含蓄、深刻。
4.主题探讨题:请谈谈你对课文标题“秋天的怀念”的理解。
6.文化理解:
-秋天在中国文化中象征着成熟、收获,同时也是思念和孤独的季节。
部编人教版语文七年级上册第5课 《秋天的怀念》精品教案1(第2课时)
《秋天的怀念》精品教案一、教学目标细化朗读脚本,进一步感知形象,体会作者情感,理解题目含义,理解作品主题。
二、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体会作者复杂的情感。
教学难点:理解作品题目和主题中关于生命的感悟。
三、教学策略朗读法、任务驱动法、合作探究法。
四、课时安排2课时。
五、教学过程(一)完善朗读脚本展示朗读成果,教师点评,引出进一步完善朗读脚本的任务。
1.指名朗读,检查朗读作业完成情况。
2.教师点评,指出不足。
【设计意图】巩固上节课所学,引出今天的教学任务──完善朗读脚本。
(二)深读文本任务一:教师给出例子,学生完成其他几幅场景的解读。
教师以第一幅场景为例给出完善的脚本范例:揣度人物的心理状态,体会人物情感。
预设:双腿瘫痪后,我的脾气变得暴怒无常(解释暴怒的原因,介绍作者)。
望着望着天上北归的雁阵,我会突然把面前的玻璃砸碎;听着听着李谷一甜美的歌声,我会猛地把手边的东西摔向四周的墙壁(表现作者的茫然与绝望)。
母亲就悄悄地躲出去,在我看不见的地方偷偷地听着我的动静。
当一切恢复沉寂,她又悄悄地进来,眼边儿红红的,看着我(表现母亲的小心翼翼)。
“听说北海的花都开了,我推着你去走走。
”她总是这么说。
母亲喜欢花,可自从我的腿瘫痪后,她侍弄的那些花都死了。
“不,我不去!”我狠命地捶打这两条可恨的腿,喊着:“我可活什么劲儿!”(愤怒、痛苦)母亲扑过来抓住我的手,忍住哭声说:“咱娘儿俩在一块儿,好好儿活,好好儿活……”(难过、隐忍、坚强)任务二:分派任务,每组一幅场景,组内讨论交流,完成朗读脚本表格的最后一项。
任务三:各组展示,全班交流。
教师点评、点拨:文章中两处“好好儿活”和妹妹推我北海看菊中菊花的描写是文章理解的难点,可从题目入手,引导学生明了菊花开在秋天,开得美丽灿烂,展现了一种生命的状态──不管生活给予人怎样的苦难,都要活得精彩,这是母亲给予作者的生命感悟。
母亲逝于秋天,而秋天的菊花却赋予了作者全新的生命感悟,所以题目叫《秋天的怀念》。
初一上册语文《秋天的怀念》教案5篇
初一上册语文《秋天的怀念》教案5篇初一上册语文《秋天的怀念》教案(精选篇1)一教学目标1了解文章大意,抓住人物的动作语言等描写体会人物形象。
2通过合作探究,学习运用多种描写方法塑造人物形象的方法。
3激发学生的感恩之情,学会感受爱,表达爱,并树立乐观向上的生活信念。
二教学重难点重点:学习本文塑造人物的方法,体味人物丰富的内心情感。
难点:理解什么是好好儿活着,体悟作者在字里行间蕴涵的深沉的母爱。
三教学方法朗读法多媒体辅助教学法,小组合作探究法。
四教学过程(一)了解作者,导入新课今天,老师向大家介绍一位作家:史铁生。
他身体残缺,却拥有着最健全的思想。
他的一生,体验到生的苦,却为我们写出生的乐,照亮了众人的内心和前行的路。
现在让我们学习一篇他的作品之一——《秋天的怀念》。
大家想一想:秋天的怀念,作者在怀念谁?为什么怀念?为什么在秋天怀念呢?我们一起一探究竟。
(二)清楚大意,整体感知1快速浏览课文,说说文中写了一件什么事儿。
明确:瘫痪后,“我”内心极其痛苦焦虑,失去理性,随意发脾气;母亲用体谅宽容无私的母爱,默默忍受着我的坏情绪,用自己的生命来呵护“我”,直到生命的尽头。
我在母爱有感染和影响下,决心要好好地活儿。
2朗读课文,标出自己感受最深的句子,遇到不会的生字词,同桌互助解决。
(三)深入研读,走近作者1指名读,并思考:本文的线索是什么?它是如何贯穿全文的?明确:本文的线索是“看花”,一共写了三次,第一次母亲提议去北海看花,没去成;第二次母亲提议去北海看花,我同意了,母亲却再也没回来;第三次我和妹妹去北海看菊花,明白了母亲的话的意义。
2在第一次看花中,你感受到了母亲是个怎样的人?从哪些字句中感受到的?明确:母亲的爱小心翼翼——她又悄悄地进来,眼边红红地看着我。
母亲的爱很执著——母亲扑过来抓住我的手。
母亲的爱很坚定——忍住哭声说:“咱娘儿俩在一块儿,好好儿活,好好儿活……”从母亲的动作描写语言描写和细节描写中,让人感受到母爱的伟大。
七年级语文上册 第二单元 第5课《秋天的怀念》教案 新人教版-新人教版初中七年级上册语文教案
《秋天的怀念》一、教学目标1、学会本课生字新词,理解课文内容。
2、引导学生梳理文章脉络,初步领悟文章表达特色,潜心会文,提高学生阅读能力。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文中深沉无私的母爱和所蕴含的自强不息、热爱生活的精神。
二、教学重难点1、理解课文内容。
2、梳理文章脉络,初步领悟文章表达特色。
3、体会文中深沉无私的母爱和所蕴含的自强不息、热爱生活的精神。
三、教学准备查阅作家史铁生的资料;熟读课文。
四、教学过程(一)、谈话导入1、我们第一次合作老师给你们准备了两句经典的话。
“我之所以能长大成人,是母亲的血汗灌养的。
”“我的性格、习惯,是母亲传给的。
”2、我们追随老舍回忆了一个默默无闻,无私奉献的母亲,那这堂课我们一起来走进史铁生的散文名篇《秋天的怀念》,品读一下他笔下的母亲。
现在就让我们打开文本,自由地读一读课文,先了解一下这篇课文的主要内容,开始吧。
(二)、快速读文,初步感知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谁来讲一讲?(三)、研读文本,感受形象1、你体会到那浓浓的母爱了吗?其实母爱就流淌在字里行间。
请同学们再次用心地、细细地品读这个故事,边读边画出有关的字、词、句,品一品、读一读,把自己的感受批注在旁边。
2、小组交流3、全班交流不动笔墨不读书是非常好的学习习惯,有些同学在课文中留下了自己思考的记号。
说一说,你从哪里读出了母爱?预设:“望着望着天上北归的雁阵,我会突然把面前的玻璃砸碎;听着听着录音机里甜美的歌声,我会猛地把手边的东西摔向四周的墙壁。
”“不,我不去!”我狠命地捶打这两条可恶的腿,喊着:“我活着有什么劲!”1、从这句话中你读到了什么?2、他当时的内心是什么样的?谁能体会出来?。
3、没有意义,没有希望了。
同学们,就让我们把这样的体会融入到朗读当中,一起来读一读,体会一下这个21岁的年轻人此刻内心的悲观和绝望。
就是在这种情况下,母亲提出了一个建议?(看花)我们看一看母亲是怎么说的,儿子又是怎么回答的。
找到了吗?读一读。
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第5课《秋天的怀念》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案
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第5课《秋天的怀念》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案《秋天的怀念》教学设计一、教学主题“人间自有真情在"——《秋天的怀念》二、教学内容及分析《秋天的怀念》是七年级语文上册第二单元的第一篇课文,属精读课文。
本单元主题为“人间自有真情在”,这一单元的课文都是以“爱"为主题,一个“情”字贯穿每篇文章的始终。
《秋天的怀念》是当代作家史铁生写的一篇怀念母亲的散文,作者回忆了母亲在自己瘫痪后的几件小事,一个个平凡的细节为读者诠释了伟大母爱的内涵,课文语言含蓄,情感真挚细腻。
三、教学对象及特点教学对象:七年级学生分析:七年级学生正是人生观价值观初步形成时期,本课正好让学生接受母爱的熏陶与感染,感悟人间真情,及时地来一次爱的洗礼;其次,七年级的学生也具备了一定的阅读与理解能力,理解课文的内容和主题并不难。
同时,进入初中,自然会遇到很多困难,这篇文章真实地再现了作者从脆弱走向坚强的过程,能让学生的内心真正受到震撼,从而感恩母亲,热爱生活,在感恩中理解爱,在热爱中树立“好好儿活"的信念。
四、教学目标1.朗读课文,整体把握内容,理清课文层次,学会阅读。
2.研读课文,从“美好”入手,把握人物形象,珍惜美好的亲情,感受作者复杂的感情,学会感受。
3.拓展延伸,发现生活的美好,接受母爱的熏陶与感染,感悟人间真情,给学生以情感启迪,学会发现。
五、教学过程(一)诗情导入师:秋,是一个满含情思的季节,在这个充满情思的秋季里,你会想起什么?学生自由交流。
老师也有一份秋天的怀想,我写了一首诗,你们想听听吗?(教师配乐诗朗诵)《枫》当西风吹白了一江碧波当冷雨鸣败了一池绿荷你扬起一树热闹的红叶我只以为你是漫山燃烧的玫瑰原来只是你燃烧了美丽的生命来把季节倒影当枫叶红遍了故乡的山岗我拾起一片寂寞的落红把心事娓娓与你倾诉。
写这首诗的时候,我特别想家,家乡的枫叶一直盛开在我心中。
相信每一个心中,都有一个季节故事,接下来我们一起走进史铁生,读一读他在秋天的一份怀想——《秋天的怀念》。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5.秋天的怀念【教学目标】1.理解课文内容,把握母亲艺术形象,感悟作者意图。
训练学生概括课文主要内容的能力,培养学生有感情的读好课文的能力和深入理解课文内容的能力2.指导学生通过自学讨论,自己读懂课文,培养学生自学能力。
3.学习作者运用细节描写刻画人物和运用色彩烘托情感的【学情分析】1.感受母爱博大、宽厚的母爱和儿子对于母亲的思念、忏悔、自责。
2.体会磨难对于人生的意义,学习在磨难中成长坚强的品质。
【重点难点】品味赏析细节描写;朗读设计的评价和指导;探寻作者写作意旨【教学过程】第一学时教学活动活动1【导入】揭示课题,铺垫情感1.(出示轮椅)同学们一定知道这是什么吧?(生:轮椅)师:看到这轮椅,你会想到什么?(预设:残疾人、坐轮椅的是什么人?他为什么会坐上轮椅?) (出示史铁生照片)变点击课件,边激情讲述:这个轮椅上坐着这样一个人,……他叫史铁生。
遗憾的是,在去年的12月31号,这个被称为“文坛巨星”的他,永远的离开了人世。
2.那么是什么力量让史铁生写出这么多震动中国文坛的好作品呢?(出示——合欢树片段)(默读)通过默读你感受到了作者怎样的情感?(1)我感受到了,作者对母亲的怀念、思念之情;(2)作者对母亲的忏悔、懊悔、后悔、悔恨之情;(3)作者对母亲的自责、内疚之情;(4)作者自己的成长,完全理解母亲了……看来这力量来自于他的母亲,可惜这位母亲早就不在人世了,她在儿子二十多岁的时候就去世了,当时年仅49岁。
这节课让我们一起跟随史铁生走进他的母亲,走进秋天的怀念。
(板书——秋天的怀念)(师生齐读课题)。
活动2【讲授】秋天的怀念读课文,指导读书读出味道。
1.请大家先把课文读一遍,在读书时,把字词的读音读准,读课文时尽量做到正确、流利、有感情。
师:有谁想给大家读一读课文,哪一部分都可以。
在他读书的时候,我们大家要仔细听,一会儿我们要对他读的作出评价。
师:你觉得自己读的怎么样,读到了“正确、流利、有感情”的哪一个层次?(面向学生):大家觉得他读得好吗?请说一说你的理由。
师:其实,到底什么叫有感情呢?对一篇文章,每个人都会有自己不同的理解,按自己的理解去读,读出自己的个性,我想就是有感情了吧!2.让我们带着自己的理解再来读课题——秋天的怀念,你感觉应该怎样读呢?怀念的是谁?为什么是“秋天”?(师生再读课题)怀念母亲什么呢?(要求学生连贯表达,从题目入手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活动3【活动】探讨母爱的内涵探讨母爱的内涵(一)走进母亲自身的“好好儿活”。
1.作者怀念母亲是当然的,母亲的一句话永远深深地刻在“我”的心底,说说是哪一句话。
(课件:“咱娘儿俩在一块儿,好好儿活,好好儿活……”2.顾名思义,这娘俩指的是——母亲和儿子两人在一块好好活。
(板书:儿子、母亲——好好儿活)3.这是母亲对儿子说的话,那么,母亲是在什么情况之下说这句话的?请用课文中的句子,朗读给大家听。
比如:(1)双腿瘫痪后,我的脾气变得暴怒无常。
望着望着天上北归的雁群,我会突然把面前的玻璃砸碎;听着听着收音机里甜美的歌声,我会猛地把手边的东西摔向四周的墙壁。
师:这句话中哪些词语细致准确地写出了我当时的脾气暴怒无常?生:突然、砸碎、猛地、摔师:如果我们试着把这些词语都去掉,效果会怎么样?(课件示:两句话)(学生对比读,选择一处谈体会)(2)“哎呀,烦不烦?几步路,有什么好准备的!”(3)“不,我不去!”我狠命地捶打这两条可恨的腿,喊着:“我活着有什么劲!”师:他为何这么对待自己?生:作者恨自己的腿废了、恨自己变得没用了。
是啊,我活着还有什么劲?所以:独自坐在屋里,看着窗外的树“唰唰啦啦”地飘落,我——————————————————。
(课件:扩充句子训练) 引导学生设想,没有了健全的双腿我再也不能_______________________我再也不能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讨论:你们多大?21岁蹦乱跳的年龄,可以四处周游,有多少事情可以做!没有了双腿,知道他的内心是怎样的滋味吗?小结:面对这样天大的打击,他活着好“苦”啊!(回扣板书的“苦”)(板书:苦)如果你是他的朋友,看到他这样的苦你会去劝他吗?怎么劝?(学生发言)5.那么他的母亲是怎么劝的呢?别着急告诉我,看看母亲当时自身的情况又是怎样?请也找课文相关句子读给大家听。
比如:a.可是我却一直都不知道,她的病已经到了那步田地。
后来妹妹告诉我,她常常肝疼得整宿整宿翻来覆去地睡不了觉。
b.她出去了。
就再也没有回来。
邻居的小伙子背着我去看她的时候,她正艰难地呼吸着,大口大口吐血……6.这些痛苦儿子知道吗?除了外人不能知道的痛苦,还有一点,就是病人清醒地知道她离死亡更近的痛苦啊。
然而,即使面对死亡,母亲有没有把玻璃砸碎?有没有把东西摔向墙壁?有没有喊着我活着有什么劲(教师问一句,学生接一句)?史铁生的发怒我们都可以理解,母亲的发怒我们更可以理解啊。
可母亲为什么没有那样做,而要这样做?!(估计落脚点回到“为了儿子着想”)小结:那么,母亲是怎样强忍痛苦一切为了儿子,给儿子以生活的勇气和希望呢?下节课我们再来进一步走进母亲的“好好儿活”。
板书设计秋天的怀念咱娘儿俩在一块儿,好好儿活,好好儿活……”“我”母亲瘫痪肝疼暴怒无常整宿整宿、翻来覆去我活着有什么劲睡不了觉活动4【作业】课后作业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或根据拼音写汉字。
瘫痪( ) 憔悴( ) 絮叨( )沉寂( ) 烂màn( ) jué( )别淡yǎ( )2.下列各句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A、我的脾气变得爆怒无常。
B、后来妹妹告诉我,她尝尝肝疼得整宿整宿翻来覆去地睡不了觉。
C、她憔悴的脸上现出央求般的神色。
D、看着三轮远去,也绝没有想到寻竟是永远的决别。
3.下列语句中没有病句的一项是( )A、从他的发言里,给了我很大的启发。
B、我们要尽可能地节省不必要的开支和浪费。
C、团结一致是能否搞好工作的关键。
D、大家都讲究卫生,我们的健康就有保障了。
4.指出下列各句的修辞手法。
(1)咱娘儿俩在一块儿,好好儿活,好好儿活……( )(2)黄色的花淡雅,白色的花高洁,紫红色的花热烈而深沉。
( )(3)至今回想起来,我还觉得这是我记忆中的珍宝之一。
( )第二学时教学活动活动1【活动】继续探讨母爱的内涵(二)走进母亲的让儿子“好好活”。
1.请再细细读读课文,看看哪些地方说明母亲一切都是为了儿子?(1)比如——母亲进来了,挡在窗前:“北海的菊花开了,我推着你去看看吧。
”她憔悴的脸上现出央求般的神色。
(学生说到这里,教师就抓住这一“挡”,追问,挡住的究竟是什么?实际是母亲像一扇门一样,挡住的不是窗外“唰唰啦啦”地飘落的树叶,而是儿子郁闷烦躁的思绪)小结:母亲的爱好勇敢!带着这样的感受再读这句话。
(2)再比如“她忽然不说了,对于‘踩’和‘跑’一类的字眼,她比我还敏感”……母亲为何不说了?(母亲担心这样的话勾起儿子更大的痛苦……)小结:母亲的爱好细心!带着这样的理解读这句话。
(3)母亲扑过来抓住我的手,忍住哭声说:“咱娘俩儿在一块儿,好好儿活,好好儿活……”(课件)①母亲“扑”过来,“扑”字还可以换成哪些字?(跑、走、抓)这里为什么用“扑”?母亲扑住的究竟是什么——(和儿子在一起。
母亲不想看到儿子伤害自己,有轻生的念头。
)带着这种感情读这句话。
小结:母亲的爱好坚定!送到句子中再读这句话。
(重点体会“在一块儿”)②“抓住我的手”,仅仅是“抓”住的是我的手吗?还有什么呢?(好好儿活。
抓住我的心,怕我没有再活下去的勇气。
)带着这种感情再读这句话。
小结:母亲的爱多么执着!送到句子中再读这句话。
(重点体会“好好儿”)③“忍住哭声”,母亲仅仅是忍住哭声吗?她还忍住了什么?再文中的什么地方可以发现呢?(忍住了自己的病痛和儿子的不幸带给自己的双重打击)带着这种感情再读这句话。
小结:母亲的爱多么深沉!送到句子中再读。
(重点体会“活”)2.学生发散谈后,重点探讨下面的句子:从几个“悄悄儿”中,再细细品味母爱:(出示两段话,对比读)比较用上“悄悄”和去掉“悄悄”有什么不一样,选择一处谈谈:同一个“悄悄”表达母亲不同的情感,这个“悄悄”说明了什么?3.小结:母亲的爱是小心翼翼!读出这样的味道。
4.通过体会,此时的母亲已是万箭穿心啊,自己身体的毁灭性打击让自己“苦”;还要面对的是自己抚养了21年的瘫痪的儿子,可以说,对母亲的打击可谓“苦上加苦”。
(板书:苦)可无论如何还要让儿子好好活!母亲的爱——用心良苦!(再次回扣“苦”)总结:读到这,我们对母爱的意义有了特殊的发现——正是她的要好好活,让我们懂得母爱不仅仅是爱和给予,还担起一份责任——就是教给儿子如何面对有缺憾的生命。
正是她的要好好活照亮了儿子的后半生,让有缺憾的生命活得如此光亮。
活动2【活动】探讨爱母的怀念1.就是这样的一位母亲,她出去了,就再也没回来!——引读课文,“邻居们……”(邻居们把她抬上车时,……别人告诉我,她昏迷前的最后一句话是:“我那个有病的儿子和我那个还未成年的女儿……”)(课件出示)“我那个有病的儿子和我那个还未成年的女儿……”母亲的话没有说完,但后来儿子读懂了母亲还未说完的话,大家懂得母亲想说什么吗?(要好好儿活)把“……你们俩在一块儿,要好好儿活……”加进母亲没有说完的话中,(课件补充完整上面这句话,然后让学生读一读。
)(师引读)又是秋天——生读:又是秋天,妹妹推我去北海看了菊花。
黄色的花淡雅、白色的花高洁、紫红色的花热烈而深沉,泼泼洒洒,秋风中正开得烂漫。
我懂得母亲没有说完的话。
妹妹也懂。
我俩在一块儿,要好好儿活……(讨论):母亲推我去看花,但终究没有去成,母亲为什么要带我看菊花呢?师:通过描写菊花的句子,你读出了什么?过渡:4.母亲去世后,作者明白了母亲的良苦用心。
他不仅坚强地活了下来,而且活得很精彩,他的一生并不长,但却是光辉的一生。
(课件出示他的作品)5.现在,儿子懂得了母亲的用意,但母亲却不在了,这让作者陷入了不尽的怀念:(课件出示一怀念母亲的选段)师:母亲用自己的生命教会了儿子“好好儿活”,正是母亲的话语,母亲的离去,才铸就了儿子辉煌的一生啊!让我们再读课题(学生读课题)活动3【活动】学习小结思考:同学们,今天我们带着感动读完了这篇课文,想一想,它给了我们什么启示呢?仔细的品味一下,把自己的想法写下来活动4【作业】课后作业阅读题。
文段全文。
1.根据原文,在下列句子的横线上填上恰当的词语。
又是秋天,妹妹推我去北海看了菊花。
黄色的花,白色的花 ,紫红色的花而,泼泼洒洒,秋风中正开得。
2.用简洁的语言概括小说的故事内容。
3.第一段中母亲为什么“悄悄地躲出去”,又“偷偷地听着我的动静”呢?4.文中,作者两次写到了母亲要推儿子到北海看花,母亲的用意是什么?文章结尾着重描写了“秋风中正开得烂漫”的菊花,作者这样写有什么作用?5.文中的划线句子“我却一直都不知道,她的病已经到了那步田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