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学科在复合型人才培养中的重要性分析-2019年精选文档
构建“复语”外语课程,,培养复合型人才
构建“复语”外语课程,,培养复合型人才一所学校只有树立特色品牌、打造核心竞争力,才能找到立足之地,实现长远发展。
基于学校外语特色,我们有针对性地制定了“学校改进行动方案”,确立了“双复型”(复语、复合型)外语特色学校的发展目标。
“复语”是指学生要学习两门或两门以上的外语课程,除英语外,还要掌握一种非通用外语语种。
“复合型”是指培养“外语特长、文理兼优、综合素质全面的国际化复合型预备英才”。
所谓复合型人才就是具有复合型知识、复合型能力,并且具有科学创新精神的全面发展的人才。
为了实现培养复合型人才的育人目标,学校以发展学生的基础学力、基本能力和关键技能为前提,强化对学生的外语特长训练,全面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
学校目前开设英语、德语、西班牙语、日语、韩语、法语等外语课程,从初一年级开始开设“复语班”,构建与北京外国语大学紧密衔接的“复语”外语课程体系,打造与国家课程、地方课程相融合的“复语”外语特色课程。
在国家课程的框架下,如何将“复语”外语课程融入现有的课程体系是创新课程结构的关键。
为此,学校研制了国家课程校本化实施的方案。
经过专家引领、自主研发、反复论证等过程,最终形成了在普通高中课程框架下开发“复语”课程的基本框架,即在国家课程计划预留的课程空间内对其他课程内容进行创造性的改编和再开发,形成包含课程研发、管理、评价等多方面的国家课程校本化实施方案和实施机制。
学校将现有课程分成4大板块,即基本课程、强化课程、微型课程和自由学习。
基本课程是学校课程的基础和核心部分,是必修课程和限定选修课程;强化课程是发展学生特定素质的课程,“复语”外语课程属于强化课程;微型课程即容量小、持续学习时间短的课程,是一种灵活的课程类型;自由学习可视为一种“准课程”或另一种类型的“虚有课程”。
“复语”外语课程融入普高课程的国家课程校本化实施方案确立后,学校着手进行“复语”外语课程的规范化建设。
按照上述课程架构,我们研制了符合学校特点的课程结构简表,并在此基础上全面编制了国家课程校本化实施方案,不断完善学校课程制度建设。
中专院校语文专业复合型人才的培养浅议
中专院校语文专业复合型人才的培养浅议摘要】:在素质教育推行和新课改逐步实施的今天,课程目标以三维目标的方式体现,三维目标为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其中对学生的情感、思维等产生重要影响的目标是第三个,更突出表现于许多文学类的学科当中。
中职语文教学以文学学习、熏陶、思维培养为主,更要注意对学生人文素养的培养。
【关键词】:艺术设计、复合型人才培养、培养模式、中职院校的培养目的是为了向社会输送高素质的技能复合型人才,使其能够在社会各个领域具有自己的技能优势,在实现个人价值的同时,体现社会价值。
随着我国分支型教育类型的推广,对这类人才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其中人文素质是比较重要的内在品质,需要教师进一步做好中职语文的教学工作。
科技发达,竞争激烈,对人文素养的冲击也是有目共睹,其精神培养具有紧迫性,不能将中职教育变成急功近利的就业教育,而要与社会需求相结合,同时体现个人价值,实现社会本位论和个人本位论的有机结合,面对现实,更要着眼未来。
一、突破传统藩篱,营造愉悦的学习氛围人文素养培养相对于其他知识点来说,对主动性的要求更高,是一种学习内化的过程,要求学习者具有一定的自主性,自我的感知才能发挥教学作用。
而研究表明,人在宽松的学习环境中,其思维受教的能力要更强,更容易影响人内在的精神品质和能力。
因此,中职语文教学要改变传统教师教学的态度和方法,避免单一的学习体验,而是要以营造愉悦的学习氛围为基础,让学生处在一个宽松的学习环境中,影响其思维想法,激发他们的主观能动性,产生情感上的共鸣,体现人文精神,更要坚持以人为本的教学原则,引导学生感悟和体验,产生独立的情感因素,进而进行有效探究。
人文素养亦是一种能力,而这种能力的获得必须是人为主动的,更必须是作用长久的,要求在教学当中体现这种能力的使用,在学习氛围中加入应用人文素养的习惯,学有所用,定会学有所长。
二、尊重学生个性,丰富语文教学手段学生的个性是调动学习积极性的基础,只有把握学生的个性,按照他们阶段性的学习特点来制订教学方案,才是合理且高效的。
外语教育应培养复合应用型人才
外语教育应培养复合应用型人才2010年04月01日作者:佟晓梅来源:光明日报佟晓梅在2006年,我国的高等教育毛入学率甚至达到了22%,根据马丁·特罗的理论,我国高等教育已经进入了大众化发展阶段。
这种转变是全方位的:高等教育规模,高等教育观,高等教育的功能,课程和教学形式,学生经历,高等教育的多样性、特点和界限,领导与决策,学术标准,入学和选拔,学术管理形式,高等教育的内部管理等,也正是在这个过程中,出现了教育质量下降、毕业生就业紧张和教育公平等问题。
其中,反映在外语专业方面的问题尤为突出。
社会经济的变革,大众化教育的推进,为我国应用性高等教育的发展提供了历史机遇。
“发展应用性教育、培养应用性人才、建设应用型大学”已经成为高等教育改革的一个重要内容。
培养复合应用型人才是外语院校的战略选择1998年12月教育部高教司发布的《关于外语专业面向21世纪本科教育改革若干意见》指出:“市场对单纯语言文学专业毕业生的需求量正逐渐减小,外语专业必须从单科的…经院式‟人才培养模式转向宽口径、应用性、复合型的培养模式。
”改革开放以来,外语院校有了相当快的发展。
绝大部分院校已改变了“知识+知识”的简单模式,而逐步走向复合型外语人才的培养模式,提高了外语教学的效率,真正实现了素质教育的目标。
在这种教学模式下培养出来的学生,深受用人单位的欢迎,他们英语功底扎实,又掌握了管理专业的基本理论与技能,一些毕业生已经成为用人单位的骨干力量。
因此,培养这种复合应用型外语专业人才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对外语专业教育提出的要求,也是外语院校的战略选择。
英语专业教学大纲指出,复合型英语人才应具有扎实的基本功、宽广的知识面、一定的相关专业知识、较强的能力和较高的素质。
也就是要在打好扎实的英语语言基本功和牢固掌握英语专业知识的前提下,拓宽人文学科知识和科技知识,掌握毕业后所从事的与工作有关的专业基础知识,注重培养获取知识的能力、独立思考的能力和创新的能力,提高思想道德素质、文化素质和心理素质。
语文老师复合型专业发展探讨
语文老师复合型专业发展探讨概要:作为一名教学一线的语文教师,教育教学所要求的能力自然是韩信点兵多多益善,一名优秀的教师应该是活到老学到老,教学相长,学无止境。
本文也只限于语文老师在长袖善舞的课堂教学中如何进行复合型专业成长的一点粗浅思考,通过内在修养、外在延伸、学科专业和师德提高等多方面去更好地把握课堂和运用课堂促进学生的核心素养。
学生核心素养的提升另一方面就是教师的专业发展提升,教师专业的不同步发展对培训学生核心素养是举步维艰的。
教师在新时代的感召下应与时俱进,基于学生核心素养基础上提升专业成长发展,只有经过淬火的涅槃,才能在核心素养的天宇中翱翔。
语文学科作为一门基础学科,兼负着专业技能和语言工具的特点,既要培养学生听说读写的语言能力,同时学生语言能力的高低对其他学科的学习也是举足轻重;另一方面,作为文化传承的一个重要途径,语言还兼顾着培养学生人生观、价值观、道德观等功能,综上所述,语文是一门结合了语言知识、语言工具和立德树人的特殊学科。
语文学科的特殊性决定了语文老师课堂教学上的专业发展要走复合型的发展道路。
复合型的专业发展不但要“授业解惑”,还要“传道立德”,是德育、智育和美育的和谐结合;另外语言学科的学习有着丰厚的人文底蕴和社会内涵,所接触的知识范围包罗万象,涵盖古今中外,延续上下五千年,对语文教师知识的广度、深度有较高的要求,语文老师从一定程度而言是“全科老师”。
语文老师的“全科”特点决定了与其他专注专业知识的学科老师有所不同,语文老师应从专业知识技能、人文素质养成、知识的深广度和社会核心价值观等方面综合发展,走“复合型专业发展”的道路。
一、立足根本,以本循源作为学科老师,必然要具有本学科的专业技能素养,精于专业技能是学生核心素养的要求。
2016年秋季语文学科就推行教材改革,一个显著的变化就是学生的阅读量大幅增加了,提倡学生进行大量的阅读,温儒敏教授甚至说是“连滚带爬”地读。
学生的阅读量要提高,质也要提高,学生要进行有效阅读就需要得到老师的辅导,包括阅读书目的选择、阅读方法和技巧的提升、阅读效果的评价与反馈等都需要老师进行有系统、有目的、有层次的阅读指导和阅读组织,予人一滴水,自身须有一桶水,教师在阅读上更比学生更有高度和更有广度,这就需要语文老师改变以往一成不变的观念,从繁忙的工作中挤出时间来进行广泛的前置阅读,既提高课堂教学的知识储备,又提升自我的专业素养;另一方面,学生经过大量的阅读后,从阅读中得到很多优美词句的积累,阅读批注也抒写了学生的心得体会,大量的阅读积累后激发了学生思如泉涌的诉诸笔端欲望,读写相互结合、促进是提高学生核心素养的有效途径,而学生这种读写转变中学习、模仿、成长的过程也需要老师的传帮带扶,这些都需要老师在学科专业上持续学习,刻苦钻研,精益求精。
复合型人才的重要作用和意义_范文模板及概述说明
复合型人才的重要作用和意义范文模板及概述说明1. 引言1.1 概述:本文将探讨复合型人才的重要作用和意义。
在现代社会中,随着经济、科技和社会的快速发展,对人才的需求也日益迫切。
传统单一专业能力已经不能满足各个领域的要求,需要具备多种技能和综合素质的复合型人才开始受到广泛关注。
本文将从定义和特点、市场需求与竞争优势以及发展趋势和前景等方面详细阐述复合型人才的重要性。
1.2 文章结构:本文将按照以下顺序进行论述:首先介绍复合型人才的重要性,包括其定义和特点、市场需求与竞争优势以及发展趋势和前景;然后分析复合型人才的意义,包括综合能力提升与创新能力增强、地方经济和社会发展推动作用以及国家竞争力与国际影响力提升等;接下来探讨培养复合型人才的策略与方法,包括教育体制改革与课程设计调整、跨学科教学和实践项目开展以及企业合作与实习机会提供;最后进行总结,回顾复合型人才的重要作用和意义,并展望未来的发展方向和挑战。
1.3 目的:本文旨在通过对复合型人才的重要作用和意义进行论述,提高读者对于培养复合型人才的认识和重视程度。
进一步加强对综合素质教育的认知,推动相关政策制定和教育改革,以培养更多具备多方面能力和综合素质的复合型人才,为社会发展提供坚实支撑。
同时也期望能够引起广大读者对于当前教育体制与课程设计的思考,共同探索如何更好地培养适应社会需求的全面发展人才。
2. 复合型人才的重要性2.1 定义和特点复合型人才是指具备多领域知识和技能,能够在不同领域进行综合应用的人才。
他们不仅在自己专业领域有深入的理解和掌握,还具备跨学科知识和技能,在解决问题和创新方面具有优势。
2.2 市场需求与竞争优势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和科技进步的推动,市场对复合型人才的需求越来越大。
复杂多变的市场环境需要人才具备多元化、综合化的能力,以适应快速变化的需求并提供创新解决方案。
而具备复合型背景的人才在职业竞争中将会有更大的优势,因为他们可以跨越传统行业边界,拓宽自身发展空间。
关于汉语言文学专业复合型人才培养的思考
求。当下社会 , 人才工作 岗位的不确定性要求人
才 必须 具备 “ 多能” 的 特 色 。汉 语 言 文 学 专 业 因
其学科的传统性 , 拥有丰厚的教学资源, 如充足的 教师队伍 、 长期 的办学经验、 强大 的科研 阵营等 等, 为办好专业奠定了很好 的基础 , 但另一方面 , 也正因其“ 老 的传统” “ 长期的办学经验” 等而背
杨晖, 罗兴萍
( 江南 大学文学院 , 江苏 无锡 2 1 4 1 2 2 )
摘要 : 在以社会需求为导向的人才培养模式 中, 传 统的培养 目标与模式受到挑战, 如何培养社 会 急 需 的复合 型人 才是 摆 在 高校 面前 的 重 大改革课 题 。作 为传 统 学科 的汉语 言文 学 专业如何 让 其 在新的历 史背景下重放 光彩 , 是每 个专业教育工作者应该思考的 问题 。文章就汉语言文学专业 人才培养 中存在的问题 、 人 才培养现 实语境 以及复合型人才培养等方面 , 对当前汉语 言文学专业的
学术 型 与 技 能 型是 各 有 侧 重 的人 才 培 养 目 标, 前 者 注重学 生基 础 知识与 能力 的培 养 , 后 者 侧
作者简介 : 杨 晖( 1 9 6 4 一
) , 男, 教授。
基金项 目: 2 0 1 3年江苏省高等教育教改研究立项课题 ( 2 0 1 3 J S J G 1 3 6 )
1 0 6
常州工 学 院学 报 ( 社 科版 )
2 0 1 5年
重于学 生 应用性 能 力 的培养 。重 基础 理论 教 育还 是重应 用 能力 教育 更多 地表 现在 专业 的培 养 目标
体以及办公 自动化等方 面的能力。当下社会 , 人 才知识 的“ 深而厚 ” 受 到冷淡 , “ 广 而博” 受 到青 睐, 体现了应该重视人才知识深度 的培养 , 还是重 视人 才 知 识 广 度 的培 养 之 间 的 矛 盾 。对 于 知 识
论高层次复合型人才培养-最新年精选文档
论高层次复合型人才培养高等学校的根本任务是培养人才,而培养什么样的人才和怎样培养人才始终是大学在办学过程中不断探索的课题。
高等学校教育教学改革的根本目的是为了提高人才培养质量。
目前对高等学校的人才培养质量,有两种评价尺度。
一种是学校内部的评价尺度;另一种是学校外部的评价尺度,即社会的评价尺度。
我们主要谈谈社会的评价尺度。
社会对高等学校人才培养质量的评价,主要是评价学校向社会输送的毕业生群体能否很好地适应本地区社会、经济、科技、文化以及教育发展的需要;高等学校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就是提高人才培养对社会的适应程度,提高人才培养与培养目标的符合程度。
复合型人才培养是高等学校人才培养的目标之一。
一、复合型人才的培养是教育与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根据教育学家潘懋元先生的表述,“社会主义教育,必须培养全面发展的人,或者说社会主义教育必须通过德育、智育、体育、美育,培养全面发展的人”,把它用在高等教育领域,则可以表述为,“社会主义高等教育必须通过德育、智育、体育、美育,培养知识、能力、素质结构优化,全面发展,具有创新精神与创造能力的高级专门人才”。
在这个表述中,包含了高等教育培养目标、培养规格的一般性要求。
所以,当高等学校的人才培养不能很好地符合人才培养目标时,则必须对人才培养模式进行改革。
所谓人才培养模式,是指高等学校根据人才培养目标和质量标准,为高校大学生设计的知识、能力和素质结构以及怎样实现这种结构的方式。
人才培养模式受社会的经济、政治、文化所制约,不同的时代,有不同的人才培养模式。
在知识经济时代,知识经济与人才的关系更为密切。
在人才培养中,高层次复合型人才“知识、能力、素质”三位一体的培养是社会与高等教育发展的必然趋势。
二、高层次复合型人才的涵义在此,不同于劳动人事部门对目前需求量最大的复合型人才的定义,笔者的观点是指高等学校培养的高层次的复合型人才,必须坚持知识、能力、素质的辩证统一。
所谓高层次复合型人才就是不仅要精通其专业领域的基础理论和基本技能及相关领域的综合性知识,同时又有一定的人文素养,包括哲学的思维、前瞻的眼光及具有良好的管理理论基础和技巧的复合型人才。
探讨语文学科的重要性与价值
探讨语文学科的重要性与价值语文学科的重要性与价值在当今社会,语文学科作为一门基础学科,扮演着非常重要的角色。
它不仅仅是一门学科,更是一种文化传承和思维方式的载体。
本文将探讨语文学科的重要性与价值,并从语文学科的培养能力、提升综合素质和促进社会发展等方面进行阐述。
一、语文学科的培养能力语文学科作为一门基础学科,具有培养学生语言能力的重要作用。
语言是人类交流的工具,良好的语言能力不仅可以使人们更好地表达自己的思想和情感,还能够提高人们的沟通能力和人际交往能力。
而语文学科正是通过学习语言文字的运用和表达,培养学生的语言能力。
通过学习语文,学生可以提高自己的听、说、读、写能力,使自己的语言表达更加准确、流畅,从而更好地与他人进行交流和沟通。
此外,语文学科还能够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创造力。
语文学科的学习不仅仅是背诵和记忆,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创造力。
在语文学科的学习中,学生需要进行文本分析、推理和归纳等思维活动,这些活动能够锻炼学生的逻辑思维和批判性思维,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和创新能力。
二、提升综合素质语文学科的学习不仅仅是为了掌握一定的知识,更重要的是为了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
语文学科涉及到文学、历史、哲学等多个领域的知识,通过学习语文,学生可以了解和感受不同的文化、思想和价值观,培养自己的人文素养和审美能力。
同时,语文学科还能够培养学生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念,引导学生正确对待自己、他人和社会。
通过学习文学作品和阅读经典著作,学生可以感受到人性的复杂性和多样性,提高自己的情感认知和情商。
此外,语文学科还能够培养学生的批判思维和判断能力。
在语文学科的学习中,学生需要进行文本分析和评价,培养自己的批判思维和判断能力。
这种能力不仅能够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解读文本,还能够培养学生的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的思维深度和广度。
三、促进社会发展语文学科对于社会的发展也起到重要的推动作用。
语文学科的学习可以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公民意识,引导学生积极参与社会生活和公共事务。
高校中文专业复合型人才培养与校内评价
高校中文专业复合型人才培养与校内评价摘要:高校中文专业要培养的复合型人才,是在知识、实践、能力方面均衡发展的人才。
对中文专业复合型人才的校内评价,一方面应该在创新课堂教学方法的基础上,加强学习过程考查和学生能力评价;一方面是在科研项目、专业学科竞赛、大创项目、实习见习等几个方面对学生表现进行考评,综合评价学生的实践能力。
关键词:中文专业;复合型人才;校内评价1“中文专业复合型人才”概念辨析辛涛、黄宁在《高校复合型人才的评价框架与特点》中说:“复合型人才是指具有两个或两个以上专业(或学科)的基本知识和基本能力的人才。
”[1]这一观点是很具代表性的。
照此推衍,对高校中文专业来说,要培养的复合型人才,是除了掌握中文专业的知识和能力外,还应具有其他专业的知识和能力。
然而,具备“两个或两个以上”专业的知识这种要求之于中文专业人才培养是否合理?这还是一个需要讨论的问题。
简单地说,拟培养复合型人才的中文专业负责人是否应该要求学生都去辅修一门其他专业或者选修其他专业的一系列核心课程?从表面来看,这样的要求对学生的发展自然有好处。
但是,这一要求本身存在问题。
在我国,大学本科一般的修业年限为4年。
就人才培养方案制定的基本原则而言,虽然学生在每一学年都有不同的学习侧重点,但他们在四年的学习过程中应该始终是满负荷的。
如果中文专业要求所有学生在学习本专业课程之外,还应在这4年中辅修另一门专业,这就意味着:人才培养方案在设计学生的年度学习量时,出现了较严重的偏差,以至于学生处于一种“吃不饱”状态,从而有足够的精力去涉足另一个专业领域。
既然如此,中文专业是否还可以独立存在?中文专业的人才培养方案当然可以进一步优化,但专业的主体性却不应该受到影响。
至少在目前,中文专业更应该做的,是增强自身的专业性,在专业教育的部分领域加大人才培养的改革力度。
复合型人才这一概念应该还另有指向。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中对高校人才培养定位问题曾有如下表述:“坚持能力为重。
探索语文教育专业实践教学新模式培养应用型复合人才
应 用 型人 才
语文教育专业是 我国高 校开设 的一 门传 统人 文学科 ,然而 近年 来 ,语文教育专业学生的就业前景越来越 暗淡 ,不得不令 人对这个传 统人文学科的前途和命运倍感 担忧 。那么 ,如何在我 国经 济快速发展 和教育体制改革不断深化的背景下 ,语文教育专业如何 走出困境 ,寻 求 新 的 生 存 和 发 展 的 空 间 呢 ? 我 认 为 应 该 根 据 目前 提 出 的 培 养 创 新 型 、应用型 、复合型人才的要求 ,重新定位人才培养 目标 ,制定合理 的人才培养方案 ,优化原有课程体 系 ,加强实践教学和能力培养 。 语 文 教 育 专 业 人 才 培 养 中存 在 的不 足 1 . 人 才 培 养 目标 不 够 明确 确 。 近 年 来 , 随着 高 等 教 育 迅 速 进 入 大众化时代 ,社会对人才的需 求发生了巨大变化 ,但很 多高校依然死 守传统专业意识 ,未及时调整人才培养 目标 ,培养 的学生 与社 会实际 需 求 有 一 定 差 距 2 .课 程设置不够合理 。语 文教育专业课程设置过 于突出专业性 , 课程性质单 ,专业必修课 和选修课 比例失 调,缺 乏统 筹安排 ,学生 重视必修课而轻视选修课 ,导致学 生知识面狭窄 ,影 响学 生综合素质 的 培 养 ,限 制 学 生 在 相 关行 业 领域 的择 业 。 3 . 实 践 教 学 有 待加 强 。语 文 教 育 专 业 还 未 打 破 固有 的 学 科 中心 化 思 维 模 式 ,重 视 知 识 传授 而 轻视 学 生能 力培 养 ,大 多 沿 用 传 统 的满 童 灌 和 一 言 堂 的 教 学 方 法 ,实 践教 学 有待 加 强 。 二 、制定合理的人才培养方案 ,优化原 有课程体 系 ,加强实践教 学是培养 创新 型 、应 用型 、复 合型 人 才 ,实现 由 “ 知 识 中 心 ” 到 “ 能力中心” 的转化的有效途径 1 .重新定位 人才培 养 目标 当代社会 ,不同部门不同行业 之间渗透越来越 多,这 就要求我们 在人才培养 目标 上进行重新定位。语 文教育专业 的教 育现状 、发展趋 势 ,应 由以往的 以教师为中心 ,而转 向以学 生为 中心;以向学生传授 理论知识为主 ,而转向以提 高学生专业素质 为主 ;以培养 专业 化人才 为主 ,而转向以培养复合型 、应用 型人才 为主。大力培养 具有宽广 的 基础知识和厚实的专业知识 ,有一定 的科研能力和较强 的社会实践能 力 ,能从事 中小学浯文教学工作 ,并能适应 文秘 、新闻 、宣传 、公关 等: 亡 作 的高技能 的 “ 大语文”人才 。 2 .优化原有的课程 体系。根据新 的人才培 养 目标 和学分 制的教 学运行和管理模式 ,对传统语 文教育专业课程体系进行调整和优化。 ( 1 ) 专业必修课 的优化 语文教育 专业的核心能力是对汉语 的理解和运用 能力 ,语 文教育 专业必修课课程应围绕这些核心能力开设 。比如文学类课 程可以有效 提升学生鉴赏和评价文学作品的能力 ,语 言类课程可 以加 深学生对语 言现象 、语言运用规则的理解 ,基础写作课程使学生大体 掌握 各类文 体写作的基本规律和方法 ,教育学 、教育心理学和语文教 学论 等课程 为学生提供 了教学的科学途径 和方法 。专业必修课 的优化 应从 教学 内 容 、教 学 体 系 、教 学 模 式 和 方 法 等方 面进 行 多 向度 的探 索 ,还 应 致 力 于突出此类课程的实践特质。 ( 2 )选修课程构建的系列化 为实行厚基础 、多方向、宽口径 的育人模式 ,建立适合学 生 自主
语文学科核心素养对综合素质培养的贡献与影响
语文学科核心素养对综合素质培养的贡献与影响语文学科是培养学生综合素质的重要学科之一,它不仅仅是教授学生语言文字的基本知识和技能,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
语文学科核心素养对学生的综合素质培养有着重要的贡献和影响。
首先,语文学科核心素养培养了学生的思维能力。
语文学科注重培养学生的思辨能力和创新能力。
通过学习文学作品,学生可以感受到作家的思想情感,培养自己的审美情趣。
同时,语文学科还注重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通过分析文章结构、推理作者意图等,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这些思维能力的培养不仅仅在语文学科中有用,更可以在其他学科和生活中发挥作用。
其次,语文学科核心素养培养了学生的表达能力。
语文学科注重培养学生的口头和书面表达能力。
通过课堂演讲、写作等活动,学生可以提高自己的表达能力,学会用准确的语言表达自己的思想和观点。
这对学生的综合素质培养非常重要,无论是在学术研究、工作还是社交交往中,表达能力都是必不可少的。
此外,语文学科核心素养培养了学生的人文关怀。
语文学科不仅仅是教授学生语言知识,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
通过学习文学作品,学生可以感受到人类的情感和智慧,培养自己的人文关怀。
学生可以通过文学作品中的人物形象和情节,了解到不同人的生活和思想,培养自己的同理心和关怀他人的能力。
此外,语文学科核心素养还培养了学生的文化自信。
语文学科不仅仅是学习语言文字,更是学习文化和历史。
通过学习古代文学作品和经典文化,学生可以了解到中国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培养自己的文化自信心。
这种文化自信心对学生的综合素质培养有着重要的影响,可以增强学生的自信心和自尊心,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综上所述,语文学科核心素养对学生的综合素质培养有着重要的贡献和影响。
它培养了学生的思维能力、表达能力、人文关怀和文化自信,提高了学生的综合素质。
因此,我们应该重视语文学科的教学,注重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为学生的综合素质培养做出更大的贡献。
【最新2019】王尚文:论语文课程的复合性-优秀word范文 (3页)
本文部分内容来自网络整理,本司不为其真实性负责,如有异议或侵权请及时联系,本司将立即删除!== 本文为word格式,下载后可方便编辑和修改! ==王尚文:论语文课程的复合性一、语文课程肩负语言教育和文学教育两项任务作为课程名称,“语文”是语言(汉语)教育任务和文学教育任务的复合。
汉语教育旨在培养学生的汉语素养,文学教育旨在培养学生的文学素养。
201X年教育部制定的《普通高中课程方案(实验)》指出:“高中课程设置了语言和文学、数学……等八个学习领域”,与其中“语言与文学”这一学习领域相对应的科目是语文和外语。
[1]换句话说,与语文课程相对应的学习领域由语言和文学两个部分组成,而不是只有语言或文学一个部分。
这就明确告诉我们:语文课程肩负着语言(即汉语)教育和文学教育两项任务,具有复合性特征。
《方案》说的虽是高中,但它所说的语文课程这一复合性特征却具有普遍意义。
复合不是混合,既不是语言教育包含文学教育,也不是文学教育兼顾语言教育,就好比不是豆浆里加点牛奶或牛奶里加点豆浆,把牛奶和豆浆两种食品混成一种。
《方案》关于语文课程学习领域的这一规定,在我国语文教育发展史上无疑是个里程碑,但它由来有自,并非从天而降。
从纵向看,起码可以追溯到清朝末年的《奏定初等小学堂章程》,其中关于语文课程,既有旨在“使识日用常见之字,解日用浅近之文理”的“中国文字”这一科目,到第五学年又增设了旨在“养其性情”的“中小学堂读古诗歌法”。
[2]语文课程的复合性于此已可见其端倪。
此后,在二十世纪上半叶的有关语文课程文件和一些语文教育家的有关论著中,都越来越明确地提到语文课程同时担负着语言文字的理解与运用和文学作品的理解与欣赏这两项任务,有案可稽,兹不一一罗列。
总之,语文课程是“语言”和“文学”的复合,几乎已经成为大家的共识。
基于这一背景,1954年2月中共中央政治局扩大会议批准的中央语文教学问题委员会给党中央《关于改进中小学语文教学的报告》,并未去论述语文课程何以必须肩负语言教育和文学教育两项任务,而是径直说明语言、文学混教的弊端和语言、文学分科的必要。
谈如何语文专业复合型人才的培养
谈如何语文专业复合型人才的培养摘要】:在新形势下,我们必须对汉语言文学专业人才的培养作出新的思考,通过培养目标的重新确立、课程的改革以及实践环节的落实等几个方面,从新的角度出发,为社会培养出具有扎实的专业知识储备和很强的实践能力的汉语言文学专业复合型人才。
【关键词】:艺术设计、复合型人才培养、培养模式、目前社会需要的复合型人才,要具有扎实的基础、宽阔的知识面、较强的知识运用能力、全面的素质和科学创新精神,即使学生成为具有科学的知识结构、坚实的专业基础和专业课题实践的一专多能型的高效率人才。
一、文科院校艺术设计专业复合型人才培养要树立创新教育观念艺术设计具有艺术性和技术性融合的特点,因此复合型人才的培养,首先要树立现代的科学的教育观念。
即:终身教育观念,素质教育观念,创新教育观念,知识整体化、国际化观念。
1、树立终身教育观念。
艺术设计是艺术与技术融合的产物,而信息时代科学技术的快速更新,要求从业者必须不断学习,终身学习,艺术设计高等教育要在人才培养模式方面,要着眼于学生发展的教育观念,注重对学生学习能力的培养,学生美学修养的培养,要体现终身教育思想,具体表现在:学生在校期间要注重基本艺术设计方面工具性知识的传授,例如设计表现、计算机辅助设计等;注重培养学生创新能力思维方法;注重培养继续学习的技能和方法;注重综合性整体性的知识结构的传授。
2、加强素质教育观念。
“一切彻底的成功都是做人的成功,一切彻底的失败都是做人的失败。
”学会认知、学会生存、学会做事和学会与他人相处,是复合型人才培养的核心。
教育应注重加强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使学生全面发展。
素质教育的提出是针对当今高等教育中过弱的人文社会科学教育、过赢的专业教育、过重的功利导向提出的一种观点。
素质是个体获取知识的内在力量和能力,因此,艺术设计复合型人才的培养要从思想道德素质、文化素质、业务素质、身心素质等方面树立素质教育观念。
在课程设置方面,突破专业面过?的状况,进行学科复合,建立复合型人才培养的素质教育观。
中学语文新课标情势下的高师院校中文系复合型人才的培养
中学语文新课标情势下的高师院校中文系复合型人才的培养管晓莉
【期刊名称】《创新》
【年(卷),期】2008(002)003
【摘要】21世纪,我国的中学语文课程标准提出了新的理念和要求.作为高等师范院校,如何培养中学语文新课标需要的复合型人才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首先应建立起以科学的教育理念为基础,以多学科合作立体交叉的知识培养与加大教育实习基地实训相结合的培养模式;其次应采取措施,使学生在获取知识的同时.提高综合素质和实践能力.
【总页数】3页(P109-111)
【作者】管晓莉
【作者单位】白城师范学院,中文系,吉林,白城,137000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G64;G65
【相关文献】
1.试论西北地区高师院校日语专业复合型人才的培养* [J], 王国强
2.中学语文新课标情势下的高师院校中文系复合型人才的培养 [J], 管晓莉
3.从理论到实践:新课标解读之中学语文——新课标视野下提高学生语文素养的制约因素与有利环境 [J], 李斌
4.高师院校复合型教育人才的培养模式及途径 [J], 廖嗣德;李大为
5.新课标背景下的中学语文教学创新研究
——评《中学语文教学设计》 [J], 侯炯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高校语文教学与复合型人才培养路径论文
高校语文教学与复合型人才培养路径论文高校语文教学与复合型人才培养路径论文[摘要]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人才在社会竞争中的地位变得日益重要,甚至在科技领域则起着关键性作用。
各大高校十分注重人才培养,尤其在人文素养上,大学语文教学与复合型人才培养目标之间存有密切的关系。
因此,本文对高校语文教学与复合型人才培养目标融合路径的探讨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关键词]高校;语文教学;复合型人才;培养目标;融合校语文教学与复合型人才培养联系紧密。
现阶段,几乎所有的高校都开设了“大学语文”课程,经过长期的实践与发展,其教育教学模式也日渐成熟,越来越多的学者及专家开始意识到这门课程对培养复合型人才的重要性。
但事物发展的道路是曲折的、艰难的,会不可避免地出现诸多错误,而高校语文教学与复合型人才培养目标的融合亦是如此。
本文首先简要概述了复合型人才的定义和特征,接着分析当前高校语文教学的现状,最后提出高校语文教学同复合型人才培养目标融合的具体路径。
一、复合型人才概述(一)定义。
所谓“复合型人才”,就是指具备两个及以上的学科知识和能力的创新人才,不仅包括社会学科、自然学科等多重复合,而且也涵盖了智力因素与非智力因素之间的复合。
所以,“复合”二字代表了不同两者及以上的有效交融,既要在专业技能上有所突出,同时又要拥有其他技能。
(二)特征。
首先,复合型人才具有综合性特征。
主要表现在:雄厚的理论基础及多学科知识的融合有助于能力培养,但并非是不同学科能力的单纯堆积,而应当扬长避短,基于多重能力来增强综合能力,并且发挥其综合效用。
其次,复合型人才通过多学科或专业知识与技能的交融而实现对已有知识和能力的突破,换言之就是以一种独特的思维方式来解决现实生活中遇到的'难题,提出可行的对策。
当然,这不仅是人们创造力的激发,更是人体智能的逾越。
二、当前高校语文教学的现状(一)教学模式落后。
当前,高校语文教学仍采用落后的教学模式,即以“教师讲、学生听”为主,不仅使课堂氛围变得沉闷而不活跃,而且也难以对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最终导致教学效率低下。
论复合型人才培养的重要性及其途径_宋妍
依此分类 , 培养专门型的人文社科类人才则大体上只 能 接 受 — — 表现领域与 道 德 — — —实 践 领 域 相 关 学 科 的 专 门 性 审美 — — — 工具领域几乎没有 多 少 联 培养 , 其所接受的教育与认知 — 系, 就是前述两个领 域 之 间 , 甚至同一个领域的不同学科之 间也鲜有涉及 。 因此 , 这种教育模式的缺陷性与偏颇 性 便 显 而易见 , 如果长期接 受 这 样 专 门 化 的 教 育 , 想要实现如德国 古典美学家席勒 “ 美的教育 ” 的设想而培养出完满的 人 , 或者 如马克思所希求的 “ 全面发展的人 ” 则几乎是天方夜谭 。 随着全球经济的迅 猛 发 展 , 文 化 交 流 日 益 广 泛, 专门型 人才培养模式的缺陷与弊端日益显露 , 培养复合型人 才 的 呼 声也越来越高 。 综观 中 国 实 行 高 考 制 度 这 三 十 几 年 的 教 育
一
回顾人文社科领域 从 培 养 专 门 型 人 才 发 展 到 培 养 复 合
— 3 —
历程 , 在初中 小 学 教 育 理 念 中 过 早 地 灌 输 主 科 与 副 科 的 观 念, 导致学校教育只 偏 重 于 对 主 要 科 目 的 教 授 与 培 育 , 而忽 视了对于所谓的副科的传授与引导 , 再加上主科教授 方 法 长 期填鸭式的 培 养 模 式 , 导致许多学生对学习本身失去了兴 趣, 限制了其个人才能的发挥 , 阻滞了学生发展的空 间 , 使大 部分学生在高中的学习过程中便失去了动力性与自 觉 性 , 致 厌倦学 习 的 现 象 屡 屡 出 现 , 而这样的教育理念 使高分低能 、 一旦在高等 院 校 中 再 次 加 以 强 调 , 便会产生更大的负面效 应, 有的学生即便连自己主攻的专业领域该掌握的知 识 与 技 能都知之甚 少 , 更何况跨越出自己的相关领域的知识与技 越来越多的 有 识 之 士 也 看 到 了 在 不 久 的 未 来 , 专 能!因此 , 门型的人才培养模 式 必 然 无 法 适 应 经 济 、 政 治、 文化多元化 的需求 , 因此 , 培养复 合 型 的 人 才 也 就 成 为 未 来 教 育 发 展 的 主要方向了 。 其实 , 从事人文教育 的 工 作 者 都 熟 知 这 么 一 个 事 实 , 那 就是 , 在人类文明发 展 的 早 期 , 文化的各个领域是打通成一 其时 , 现代性思想统摄下的学科分化制度还没 有 建 立 , 片的 , 人文科学与自然科学 领 域 内 部 的 各 个 分 支 还 没 有 划 清 严 格 的界限 。 比如 , 在人类文 明 的 早 期 , 诗 歌、 音 乐、 舞蹈是合一 的, 而文学 、 历史 、 哲学 也 是 不 分 家 的 。 以 文 学 为 例 , 无论在 中国还是在西方 , 最初居于主导地位的是文 学 的 文 化 含 义, 而随着文学 的 审 美 含 义 的 脱 颖 而 出 , 在中国大致是魏晋时 期, 在西方则远至1 6至1 8世纪的浪漫主义思潮的掀 起。
语文教育对综合性人才培养
语文教育对综合性人才培养摘要:随着我国社会主义经济和文化事业的不断发展,人们对于语文教学的重要性,紧迫性和实践性的认识越来越淡薄。
我们认为,语文教育不但没有过时,而且它的生命力会随着我国的经济社会文化的发展而蒸蒸日上。
语文教学是时代的要求,也是语文教育发展的必然趋势,更是学生成长的现实需要。
我国目前正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经济和社会高速发展。
新世纪我们需要的人才是综合性人才,而语文教育具有综合性的特点。
基于这种综合性,在我国语文教学中把语文教育与综合性人才的培养结合起来。
这样,不仅能够使我国的语文教育达到素质教育的要求,而且也有利于我国综合性人才的培养。
对于国家和社会的进步都是很有好处的。
关键词:语文教育,综合性人才培养,素质教育在当代的中国,教育对我们国家和社会的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战略意义。
特别是基础教育,国家和社会更是把它放到了最重要的地位。
发展教育,对于提高我国国民素质,对于推动我国科学技术的跨越式发展,对于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而基础教育中的语文教学又是很有挑战性的教学科目。
怎样高效率地进行语文教学,怎样将语文教学和我们现代社会的人才需求结合起来,成为越来越多的基础教育工作者探讨最多的问题。
(一)语文教学观对培养综合性人才的价值随着我国经济和社会的不断发展,国家对于人才的要求也越来越高。
语文教育打破了传统的只注重语文教育本身的教育思想。
在理论和实践上都有许多创新之处。
传统的、封闭式的语文教学最明显的特征、最突出的表现就是: “离不开课堂, 以课堂为中心”; “离不开教师, 以教师为中心”; “离不开课本, 以课本为中心”。
因而很多人都觉得语文学习越来越狭隘, 语文教材越来越远离生活现实, 学生对语文学习和语文教材越来越排斥。
在学校, 我们经常可以听到这样的议论: “我很想学好语文, 可又总学不好”;“我也知道语文很重要, 可在实际中又不知如何运用”; 有的甚至感叹道:“学语文难,‘难于上青天’”。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语文学科在复合型人才培养中的重要性分析
在21世纪的今天,人才最紧缺、最重要,在我国各个领域中人才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无论是发达国家,还是发展中国家,都非常注重人才的培养,在培养人才的人文素养方面,高等院校的语文教育培养与复合型人才有着密切的联系,大学中的语文教育对于培养复合型人才有着重大的意义。
一、我国高等院校语文教育培养的实际情况
1.依然采用传统的培养模式。
在我国高等院校语文教育培养过程中,依然采用以前的培养模式,教师负责讲、学生负责记,培养课堂气氛十分低沉,学生缺少?W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在这样的培养环境下,学生被动地进行学习,往往学习是为了取得一个好成绩,而为了取得好成绩,不得不死记硬背一些语文知识。
学生才是课堂的主体,在课堂中,学生应占有主动位置,但这种过于传统的培养模式,不但忽视了学生主动性的发挥,也忽视了学生的主体性,降低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2.培养内容和模式缺少创新。
当前,我国高等院校大学语文教材内容过于陈旧,形式也是采用以前的形式。
在这样的实际状况下,语文教材内容始终都没有更新,学生在学习一段时间后自然会出现厌烦情绪。
究其根本在于,我国语文培养观念过于落后,大学语文教育是一个庞大、丰富的培养体系,涵盖很大的范围,其中不乏有很多优秀的文学作品,应充分发挥这些作品的作用。
但实际情况却是,我国大学语文教育培养中,教材内容和培养形式都没有得到及时更新,严重影响了高等语文教育培养质量。
同时,再加上陈旧的培养体系,教师创新力度较低,阻碍了我国高等语文教育培养的发展,对广大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产生了严重影响。
3.不够重视人文素养的培养。
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似乎这个口号伴随着我们学习的各个时期,到了大学却没有这种感觉。
大学的语文教育更多注重听、说、读、写,而忽视了培养学生综合能力,大学语文作为一门文学类型的学科,在学生将来的实践中,它牵扯到很多方面,如人性、处世和文学等等,已经成为了我国高等语文教育培养中主要一部分。
若是单纯地开展语文实践教育,或者只是进行人性和道德方面的语文教育,其实都只是片面地解读语文教育。
当前我国高等院校语文教育培养中依然采用以前的培养模式,即前面所讲的听、说、读、写,这种僵化的思想严重制约着大学语文教育培养水平的提高。
我国有多年的发展历史,其中有数以万计的文学作品等待我们去研究和探讨,这就需要大学语文教师在平常培养中,更加注重研究和探讨一些优秀的文学作品,进而带领学生更好地品读和学习。
二、复合型人才的概念与特征
1.复合型人才的概念。
所谓的复合型人才,不但是有较强的专业技能,而且还具有其他方面的技能。
从“复合”一词表面上来理解,就是至少由两者组合而成,复合型人才就是至少有两个
专业学科知识和能力的人才。
一方面指的是多种专业的复合,另一方面指的是智力与非智力因素的复合。
2.复合型人才的特征。
(1)交融多学科的知识有助于形成能力,但需要明确的是并不是简单的相加各个学科的能力,而是各学科能力互相取长补短,并在拥有多种能力的前提下形成一种综合能力,在实践过程中综合发展这些能力。
(2)能力的创新性复合型人才,就是融合各个学科知识下而超越自身原来的知识和能力,也就是能够用新的思维方法来思考和解决遇到的问题,提出一个新的解决方法。
三、在培养复合型人才中大学语文教育的重要性
当前我国社会普遍缺少具有高素质、高水平的人才,我们将具有高素质和高水平的专业人才称为复合型人才。
之所以将复合型人才称之为“复合”,其指的是具有两种以上专业或者学科知识的人才,这种人才一般被应用在普通的工作岗位中,担负着很多工作任务。
复合型人才具有如下两点特征:第一,对各个学科的知识灵活应用,不但能累积自身的知识,而且能相互融合各知识,形成一种全新的利用体系;第二,他们能够灵活应用自身的知识,在灵活应用的同时形成一种新的思维方法,并快速、完善地解决遇到的问题。
与其他学科对比来讲,语文是一门相对有些特殊的学科,其他学科想要顺利开展,就必须依赖于语文学科。
在语文这门学科学习过程中,会涉及历史、地理、区域文化等等专业知识,也正是包含了这么多的专业知识,使语文这门学科更
加丰富有趣,也便于学生更好地理解和学习。
很多理科生都不重视学习语文,他们认为以后在工作岗位中不会用到语文知识。
这种想法是错误的,在我们日常生活和工作中,语文得以普遍应用。
具有良好的语言表达和书写能力,这是一名复合型人才必须要具备的技能,在与其他沟通和交流中,我们利用的就是自身所学的语文知识。
并且对于其他学科的学习,语文还起到了一个助推的作用,便于我们更加深入地理解其他科目。
各学科的内容都是交叉的,语文课程中的逻辑思维也能够运用到其他学科的学习中,因此在培养中应针对性地结合这一特点,对培养复合型人才模式不断丰富。
四、语文教育培养中复合型人才培养人文素质的方式
1.培养复合型人才的知识能力。
我国文化博大精深,语文知识内容更加丰富多彩,涵盖了很广泛的范围,作为一个社会的个体,必须要了解一些文学知识,这既是更好地适应社会发展需要,也是表现自身人格修养的前提。
一个人的文化修养表现了一个人的层次和能力,因此掌握大学语文知识尤为关键。
在大学语文课本中,包括很多内容,如散文、诗词、名著等等,综合对比来讲,我国大学语文课本有很多种版本,但其内容都是一样的,涉及了很大的范围。
毕竟学生的上课时间有限,想要在有限的时间里学习无限的语文知识显然是很困难的。
因此,教师想要在有限的培养时间里讲清楚各项语文知识点,就需要抓住重点,这样才能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才能让学生对语文知识的学习感
兴趣,从而达到预期的语文培养效果。
2.培养复合型人才的人格魅力。
对于人格的定义很广泛,领域不同,其定义也有所不同。
在人文方面上,指的就是人性的意识。
在教育培养领域中,人们经常在平常生活中的言行来体现出个人的修养和素质。
马克思曾经说过,人格发展一共包括三个阶段,即依附人格阶段、独立人格阶段、自由人格阶段。
大学生从小学阶段就开始接受教育,其心智和年龄都已经趋向于成熟,应该处于独立人格阶段,但不能说所有大学生都已经完全独立,很多大学生还处于不完全独立与完全独立的中间阶段,在这个阶段内,应重点培养大学生的独立人格,唯有对大学生进行了真正的人格培养,大学生的独立人格才能逐渐走向成熟,进而走向更加自由的人格。
3.培养复合型人才的人文素质。
(1)言行方面。
人的言行体现着个人的文化素质和文化修养,我国有大量的优秀人才,每个人才都拥有着良好的文化修养。
大学是磨炼人文素质的关键时期,想要真正地磨炼人文素质,既需要生活的锤炼,也需要时间的积淀,在大学语文教育培养过程中寻找有关于人文素质的真谛,唯有做到这样,才能在言行上培养大学生的人文素质。
(2)内涵修养。
在外在的肢体中体现出一个人的内涵修养,因此,唯有内涵崇高,外在肢体语言才能优美,想要做到这一点,就必须要好好学习语文知识。
大学语文中文化底蕴丰富,既汇集了国内大量的优秀传统文化,也包括了很多东方和西方优秀作品。
因此,大学语文教育培养对于培养复合型人才意义重大,尤其是培养复
合型人才的人文素质影响重大。
4.利用“培养建模”立体化体现出语文内部结构。
“培养建模”不但是在理科知识教育培养中体现,而且在语文教育培养中也可以使用建模方法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吸收所学的语文知识,并且还能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培养实际生活中的应用语文能力,这是大学阶段语文的基础,灵活、准确地应用语文知识能够让学生更加积极地学习语文,真正做到学以致用。
同时,培养建模可以让我们以科学的角度对语文培养的本质进行理解,在发现问题后,及时解决问题,立体化的视角能够对现状进行更加透彻的分析和理解。
五、结语
从上面的分析中可见,从整体上来看我国高等语文教育培养越发成熟,大学语文是一门必修课程,对于培养复合型人才的人文素质起到了重要的作用,但在高等教育培养中实施了多年,由于在执行中受到影响,其效果并不是很理想,但总体上仍然让很多大学生受益。
因此,在日后的高等院校语文教育培养中,应加大力度培养复合型人才的人文素质,以便为我国培养出更多高水平、高素质的复合型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