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下册第2课-从“贞观之治”到“开元盛世”资料和注释

合集下载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下册第2课从“贞观之治”到“开元盛世” (共21张PPT)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下册第2课从“贞观之治”到“开元盛世” (共21张PPT)

舟所以比人君, 水所以比黎庶。水 能载舟,亦能覆舟。
魏征
2.唐太宗的治国措施 ——唐太宗的治国措施①
唐太宗广纳贤才,知人善任。房玄龄善于谋略, 杜如晦都是贞观时期著名的宰相。
房玄龄
杜如晦
2.唐太宗的治国措施 ——唐太宗的治国措施②
皇帝
隋:确立三省六部制
门下省 尚书省 中书省 唐:完善三省六部制
审核政令 执行政令 起草政令社会安定课堂小结
唐高祖 (李渊) 唐太宗 (李世民) 女皇 武则天 唐玄宗 (李隆基)
建立唐朝 贞观之治
政启开元, 开元盛世
治宏贞观
唐太宗、武则天、唐玄宗的治国思想和治国 措施,对现实生活有什么启迪作用? 如: 1、爱惜人民,统治才能长久; 2、我们要虚心听取他人的意见,不断完善自我; 3、发展生产; 4、重视人才……
庙号:中国古代帝王死后在太庙里立宣奉祀时追尊的名号,一般认为, 庙号起源于商朝。开国君主一般是祖、继嗣君主有治国才能者为宗。如:汉 高祖刘邦、唐高祖李渊、唐太宗李世民、唐玄宗李隆基、宋太祖赵匡胤等。 谥号:我国古代统治者或有地位的人死后,给他另起的称号。谥号是周 朝开始出现的(周文王、周武王不是谥号,是自称)。秦始皇时废了谥号, 汉代又开始实行。唐以前不是所有皇帝都有庙号,但是都有谥号,所以唐以 前的皇帝大多称谥号。如:汉文帝、汉武帝、孝文帝、隋文帝、隋炀帝等。 年号:中国封建王朝用来纪年的一种名号(也可以作为表示年份)。汉 武帝即位后首创年号,明清两代的皇帝一般一个年号用一辈子(个别例外)。 明朝如洪武、永乐、嘉靖、万历,清朝如康熙、乾隆、光绪等。
武则天是中国历史上唯一的女皇帝。
三、女皇帝武则天
2.治国措施
贞观遗风
政治上: 打击敌对的官僚贵族;大力发展科举制,创立殿试制度 经济上: 减轻人民负担,重视发展生产。

人教版(部编)七年级历史下册第一单元 第2课 从“贞观之治”到“开元盛世” 知识梳理(含习题)

人教版(部编)七年级历史下册第一单元 第2课 从“贞观之治”到“开元盛世” 知识梳理(含习题)

第一单元隋唐时期:繁荣与开放的时代第2课从“贞观之治”到“开元盛世”【知识梳理】(按照平时要求,把相关内容在书上逐页做好标记)一、唐朝的建立与“贞观之治”(6—8页)1.唐朝的建立:(1)背景:在隋末农民大起义中,原镇守太原的隋朝官僚李渊趁机起兵反隋。

(2)建立:隋炀帝被杀后,618年,李渊称帝,建立唐朝,定都长安。

2.唐太宗即位:626年,李世民即位,次年改年号为“贞观”,他就是历史上著名的唐太宗。

3.贞观之治:(1)出现原因:①吸取隋亡教训,调整统治政策;②用人唯贤,虚心纳谏,推行一系列改革措施;③国家统一安定,实行开明的民族政策和开放的对外政策。

(2)唐太宗的主要政策和措施:①纳谏:唐太宗吸取隋朝速亡的历史教训,勤于政事,虚心纳谏,从善如流。

(最著名的谏臣:魏征)②用人:广纳贤才,知人善任。

著名宰相房玄龄、杜如晦。

③政治:a.进一步完善三省六部制,明确中央机构的职权及决策程序;;严格考察各级官吏政绩。

b.制定法律,减省刑罚 c.增加科举考试科目,鼓励士人报考,进士科逐渐成为最重要的科目。

d.严格考查各级官吏的政绩④经济上,减轻人民的劳役负担,鼓励发展农业生产。

⑤军事:击败东、西突厥,加强了对西域的统治。

(14页第一段)4.什么是贞观之治:唐太宗统治期间,政治比较清明,经济得到进一步发展,国力增强,广教昌盛,历史上称之为“贞观之治”。

二、女皇帝武则天(8-9页)1.地位:中国历史上唯一的女皇帝2.共掌朝政:武则天原是唐朝第三个皇帝唐高宗的妃子,多谋善断。

她成为皇后以后,与唐高宗共掌朝政。

3.周朝建立:唐高宗去世后,武则天相继废掉两个已经做了皇帝的儿子,自己取而代之,改国号为周。

4.措施:(1)打击敌对的官僚贵族。

(2)大力发展科举制,创立殿试制度。

(作用:扩大了统治基础)(3)继续推行贞观以来减轻人民负担的政策和措施,重视发展生产。

5.影响:社会经济持续发展,人口持续增长,边疆得到巩固和开拓,为后来“开元盛世”局面的出现奠定了基础。

人教部编版历史七年级下第2课从“贞观之治”到“开元盛世” (共21张PPT)

人教部编版历史七年级下第2课从“贞观之治”到“开元盛世”  (共21张PPT)

随堂训练
1、唐朝建立于:( ) A.618年 B.626年 C.581年 D.589年 2、历史上把唐太宗统治时期称为( ): A.贞观之治 B.开元盛世 C.开皇之治 D.光武中兴 3、人们基本上肯定武则天的统治,主要是因为:( D ) A.她是我国历史惟一女皇帝 B.她替多病的高宗处理朝政 C.她能重用一些有才能的人 D.她统治期间社会经济继续发展

新科进士鱼贯而出,大 喜道:“天下英雄尽入 吾彀(gòu)中矣!” 当时有一位宰相说:“ 朝廷中的大官都应该由 公卿子弟担任。出生贫 想一想:如果你是当时的统治者、贵族、出身贫寒的知识分子,你会支 持科举制度吗?为什么? 寒的人,即使有出众的 才能,也难于称职。”
2、经济上
重视发展生产,减轻农民的赋税劳役。
今西安)。618年3月,叛军宇文化及等发动兵变,在江都缢弑隋炀帝,隋亡。同年, 李渊在长安称帝建立唐朝,李渊即为唐高祖。

李 渊
阅读课本P88-90,思考贞观之治出现的原因。
项目 措施 影响
用人方 面
政治
制度方 面
善于用人 保证决策正 虚心纳谏 确,政治清明 提高行政效率,加强中央集权 完善三省六 部制 有助于选拔治国人才,相对平等
从“贞观之治” 到“开元盛世”
一、唐朝的建立与贞观之治
唐 在公元614年到617年间,农民起义的风暴已席卷全国大部分地区,先后在全国各地 高 兴起的起义军大小不下100支,隋朝统治摇摇欲坠,此时许多地方官吏豪强也乘势起兵 祖 反隋,纷纷割据一方。其中以太原留守李渊部较为强大,乘虚进军关中,夺占长安(
乾陵“无字碑”
三、开元盛世
公元712年, 唐玄宗李隆基继位, 次年(713年)改年 号为开元。

(七年级历史教案)第2课从“贞观之治”到“开元盛世”资料和注释

(七年级历史教案)第2课从“贞观之治”到“开元盛世”资料和注释

第2课从“贞观之治”到“开元盛世”资料和注释七年级历史教案第2课从“贞观之治”到“开元盛世” 资料和注释李渊的家世和在隋朝的职位李渊的先世本为赵郡(今河北____(省、市、区、县))李氏。

祖父李虎在北周代魏之际,有“佐命功”(辅佐帝王创业之功),故北周建立后,李虎虽死,仍追封为唐国公。

父李昞袭爵,北周时历官御史大夫、柱国大将军等。

李渊生于长安,7岁时袭封唐国公。

母亲是隋文帝独孤皇后姐,所以李渊和隋炀帝是表兄弟,是“隋室之近亲”。

隋炀帝继位后,李渊任荥阳(今河南郑州)、楼烦(今山西静乐)二郡太守。

615年,李渊受命为山西河东抚慰大使,次年拜太原留守。

(太原郡治所为晋阳,在今山西太原。

)李渊起兵的酝酿和经过隋末农民起义遍及全国,隋朝政权摇摇欲坠。

613年征高丽之役,李渊督运于怀远镇,路过涿郡,与宇文士及深夜密论时事,开始有起兵反隋夺取天下之志。

616年李渊奉诏为太原留守,以王威、高君雅为副。

太原是军事重镇,兵源充足,粮饷丰沛,可以“食支十年”。

李渊认为这是天赐良机,于是将长子建成留在河东,命其“潜结英俊”;携次子世民至太原,命其“密招豪友”,积极准备起兵。

李世民结交晋阳宫监裴寂、晋阳令刘文静等暗自部署力量。

617年初,李渊使刘文静伪造敕书,说炀帝要发太原、马邑等几郡民年二十以上五十以下全部当兵,年底集中涿郡,将攻打高丽。

于是群情激愤,马邑刘武周乘机起兵,引突厥攻占汾阳宫。

李渊借机募集新兵,并密召长子建成、四子元吉等急赴晋阳。

炀帝派遣监视李渊的副留守王威、高君雅,虽迫于非常形势同意李渊自行募兵,但眼看上万新兵云集,怀疑李渊有异志,便暗中策划晋祠祈雨大会,想把李渊父子诱骗至晋祠,伏兵杀害。

晋阳乡长刘世龙得知此事,因感李渊不以其出身微细,以礼相待,立即将此事报告李渊。

李渊父子决定先发制人,于617年五月起兵晋阳。

旧史所说李世民暗中在晋阳部署宾客,准备起兵,而李渊不知其事。

等到李世民把计划告知李渊,李渊大为惊骇,甚至要执李世民送官治罪。

人教部编版历史七年级下第2课从“贞观之治”到“开元盛世”课件

人教部编版历史七年级下第2课从“贞观之治”到“开元盛世”课件
——毛泽东
武则天这个女人是古今少有……她粉碎的传统,创设的 改革,引起的紊乱,超过历史上任何阴谋险诈的男人。
——林语堂
政启开元治宏贞观
——郭沫若
武则天是封建时代杰出的女政治家。 ——宋庆龄
公元705年11月,中国历史上执政21年的 女皇帝武则天病逝了。
她的墓碑,通高7.53米,宽2.l米,厚 1.49米,但碑中不见唐代所刻一字。武则天 为什么在自己的墓碑上不刻一字?历代学者 为此争执不休,众说纷纭.较为合理的解释是
(2)经济上:
减轻人民的劳役负担,鼓励发展农业生产。
史料:太宗谓侍臣曰:“……今省徭赋,不夺其时, 使比屋之人恣其耕稼。”
---《贞观政要·论务农》
二、治
归纳出唐太宗的治国措施
政治上:1、进一步完善三省六部制 政治清明
2、制定法律,减省刑法
文教昌盛
3、增加科举考试科目,鼓励士人报考,进士科 逐渐成为最重要的科目。
廪俱丰实。九州道路D 无豺虎,远行不劳吉日出。”该诗称颂的
“封建盛世”是( )
A.文景之治
B.开皇之治
第2课 从“贞观之治”到“开元盛世”
一、唐朝的建立
唐高祖李渊
时间:618年 人物:李渊 建立:唐朝 定都:长安
唐太宗李世民
李世民少年从军,曾去雁门关营救 隋炀帝。唐朝建立后,李世民官居尚书 令、右武候大将军,受封为秦国公,后 晋封为秦王,先后率部平定了薛仁杲、 刘武周、窦建德、王世充等军阀,在唐 朝的建立与统一过程中立下赫赫战功。
政治
启 开 元
宏 贞 观
四、开元盛世
唐玄宗李隆基,712-756年在 位。前期年号“开元”。开元 有“一元复始,万象更新”之 意,其意是想有所作为,励精 图治,使唐朝更加兴盛。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下册第2课 从“贞观之治”到“开元盛世”课件 (共18张PPT)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下册第2课 从“贞观之治”到“开元盛世”课件 (共18张PPT)
第2课 从“贞观之治” 到“开元盛世”
一、唐朝的建立与贞观之治
唐朝建立 618年,李渊(唐高祖)称帝,建立唐朝,定都长安 唐太宗与“贞观之治” 太宗简介 626年,李世民(唐太宗)即位,次年改年号为“贞
观”。他在位20多年,开创了唐朝的盛世局面
治国措施 (1)政治 ①进一步完善三省六部制,明确中央机构的职权及决策程序; ②制定法律,减省刑罚; ③增加科举考试科目,鼓励士人报考,进士科逐渐成为最重要的科目; ④严格考察各级官吏的政绩 (2)经济:减轻人民的劳役负担,鼓励发展农业生产 (3)军事:先后击败东、西突厥,加强了对西域的统治 (4)民族:实行开明的民族政策,恩威并施,被尊奉为“天可汗” (5)对外:实行开放的对外政策,如玄奘西行、遣唐使来华
请回答:材料说明唐太宗实行了什么措施?
措施⑤:轻徭薄赋,发展农业生产。
唐太宗 — 贞观之治
1、任用贤才:“镜子”魏征 房谋杜断
2、政治:完善三省六部制
4、科举:
增加考试科目 进士科最重要
4、吏治: 严格考察各级官吏
5、经济:轻徭薄赋,发展农业生产
李世民
598生627登基
649逝
评价唐太宗李世民
唐太宗是封建社会杰出的政治家。 他知人善任、虚心纳谏,戒奢从简、重视 发展生产,轻徭薄赋;他在位期间,出现了 “贞观之治”繁荣盛世,推动了唐朝历史的发 展,在中国历史上是一位少有的明君。
“舟所以比人君,水所以比黎庶, 水能载舟,亦能覆舟。”
——《贞观政要》
意识到了人民力量的强大晦 魏征
皇帝
②唐:完善三省六部制
门下省 尚书省 中书省
审核政令 执行政令 起草政令
隋:确立三省六部制
工 刑兵 礼户吏
此后一直到

人教版(部编)七年级下册历史:第2课 从“贞观之治”到“开元盛世”1

人教版(部编)七年级下册历史:第2课 从“贞观之治”到“开元盛世”1

昭陵六骏












青 骓
什 伐 赤
▪ 14岁,初入宫廷,为太宗才人赐号“武媚” ▪ 26岁,太宗驾崩,入寺为尼 ▪ 28岁,再度入宫,为高宗昭仪 ▪ 32岁,高宗废后立武则天为后 ▪ 51岁,与高宗并称二圣,共同临朝 ▪ 67岁, 690年改唐为周,自立为帝 ▪ 82岁, 705年在上阳宫病死,
进士
策问(考察 治理政事的 挑选能解决社会 实际
能力)、加试 经史、杂 问题 的人,较易授官,
文(后来专考 诗赋 )
社会地位高
(3)治国效果
唐太宗统治期间——
➢政治比较清明 ➢社会经济繁荣 ➢民族关系融洽 ➢社会安定开放 ➢国力逐步加强
史称“贞观之治”。
材料:(经过唐太宗一段统治后)天下大稔(粮食
政府要以农为本,轻徭薄赋,发展生产
煌煌太宗业,树立甚宏达 ------杜甫
唐太宗的纳谏与用人
唐太宗为什么能善于用人、善于纳谏?
吸取隋亡教训,居安思危。
唐太宗怎样善于用人、善于纳谏?
(1)鼓励臣下直言,虚心纳谏。 (进谏:魏征)
(2)选贤用能,知人善任,唯才是 举。 (重用人才)
材料一:魏征敢于直言,前后上谏二百多次,经常提
后期为天宝,出现安史 之乱。
三、开元盛世 1、唐玄宗的治国措施:
(1)励精图治,重用贤能(姚崇、宋璟)
(2)实行一系列改革: 政治上:整顿吏治,裁减冗员
经济上:发展经济,改革税制 文化上:注重文教(把诗赋作为进士科考试 的重要内容),编修经籍
(3)结果:当时政治稳定,经济繁 荣,国库充盈,民众生活安定,唐 朝的国力达到前所未有的强大,进 人了鼎盛时期,历史上称为“开元 盛世”。

人教版七年级下册历史《第2课 从“贞观之治”到“开元盛世”》

人教版七年级下册历史《第2课 从“贞观之治”到“开元盛世”》

(3)唐太宗的革新措施
A.在政治上,①进一步完善三省六部制,明确中央机构的职权及决策程 序;②制定法律,减轻刑罚;③增加科举考试科目,鼓励士人报考,进 士科逐渐成为最重要的科目;④严格考查各级官吏的政绩。 B.在经济上,①减轻人民的劳役负担,②鼓励发展农业生产。
(三省:中书省、门下省和尚书省;六部:吏部、 户部、礼部、兵部、刑部和工部。)
唐玄宗非常注重对官吏的考核,对考核 不合格的官吏立即罢免。有一年他亲自主持 对县令的考试,结果有45个县令因不合格而 被撤职。
1.读史料:
材料一:至(开元)十三年封泰山,米斗至十三文,青齐谷斗至
五文。自后天下无贵物,两京米斗不至二十文,面三十二文,绢一匹 二百一十文。东至宋(今河南商丘南)汴(今河南开封),西至岐州 (今陕西凤翔),夹路列店肆待客,酒馔丰溢。每店皆有驴赁客乘, 倏忽数十里,谓之驿驴。南诣荆襄(今湖北江陵﹑襄樊),北至太原 ﹑范阳(今北京),西至蜀川(今四川成都)﹑凉府(即凉州,今甘 肃武威),皆有店肆,以供商旅,远适数千里,不持寸刃。”可见当 时粮食布帛产量丰富,物价低廉,商业繁茂,道路畅通,行旅安全。 到开元二十年,全国有民户七百八十六万一千二百三十六(最多时逾 千万),人口四千五百四十三万一千二百六十五,比之唐初户口增加 一倍半以上。
“舟所以比人君,水所以比黎庶, 水能载舟,亦能覆舟。”
——《贞观政要》
意识到了人民力 量的强大,吸取了 隋亡的教训
3、唐太宗的“贞观之治”
(2)任用贤能。 大臣魏征敢于直言,前后进谏200多次。魏征死后,唐太宗痛
惜失去一面可以知得失的“镜子”。唐太宗广纳贤才,知人善任 ,当时朝中人才济济,房玄龄善于谋略,杜如晦敢于决断,他们 都是贞观时期著名的宰相。

人教版(部编)七年级下册历史:第2课 从“贞观之治”到“开元盛世” (18)

人教版(部编)七年级下册历史:第2课 从“贞观之治”到“开元盛世” (18)

发展经济, 改革税制
用人
增加科举考试科 大力发展科举制,重用贤能; 目;严格考察各 创殿试制度,不 重视官吏考核
级官吏的政绩 拘一格选拔人才
形成局面 “贞观之治”
贞观遗风
“开元盛世” (鼎盛)
评价历史人物的一般方 法与标准:
功 一分为二

标准:看其是否有利于 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
毛泽东:武则天确实是 个治国之才,她既有容 人之量,又有识人之智, 还有用人之术
忆昔开元全盛日,小邑犹藏万家室。 稻米流脂粟米白,公私仓廪俱丰实。
—【唐】杜甫《忆昔》节选
诗中描绘开元时期的什么情景?
皇帝 唐太宗 武则天 唐玄宗
内容
政治
完善三省六部;抑制旧士族,
减轻刑罚
打击敌对官
僚贵族
整顿吏治, 裁剪冗员
经济
减轻人民劳役 负担;鼓励发 展农业生产
继续推行减轻 人民负担的政 策措施
这是一个充满传奇和荣耀的朝代
这是一个令人迷醉而伟大的朝代
这是一个充满朝气、 开放的朝代
它是中国历史
七年级(下)
第二课
从“贞观之治”
到“开元盛世”
一、唐朝的建立
时间: 618 建立者: 李年渊(唐高祖) 都城: 长安
二、唐朝的兴盛
唐 太 宗 李 世 民
皇帝 唐太宗 武则天 唐玄宗
内容
政治 完善三省六部; 减轻刑罚
经济 用人
减轻人民劳役 负担;鼓励发 展农业生产
增加科举考试科 目;严格考察各 级官吏的政绩
形成局面


自贞观以后,太宗励精为治。至八


年、九年,频至丰稔,米斗四五钱,
世 民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下册 第一单元 第2课 从“贞观之治”到“开元盛世” 课件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下册 第一单元 第2课 从“贞观之治”到“开元盛世” 课件
—《资治通鉴》
唐太宗在位23年, 政治清明,社会安定,经 济得到恢复发展,百姓生 活有所改善。这一时期的 统治政策和治国成效史称 “贞观之治”。
(3)在唐太宗时期,出现“贞观之治”的原因。
“舟所以比人君,水所以比黎庶。水能载舟,亦能 覆舟。”
——《贞观政要》
(1)主观原因:他吸取隋朝速亡的历史教训,勤于 政事,虚心纳谏,从善如流。
你知道出现这些景象是因为 唐玄宗采取了哪些措施吗?
重用贤能 厉行改革
重用姚崇、宋璟等贤臣
政治
整顿吏治,裁撤冗员
经济 文教
发展经济,改革税制 注重文教,编修经籍
盛唐景象
唐玄宗的统治
①励精图治,发展生产 ②任人唯贤,整顿吏治
开元年间,社会稳定,经济空前繁 荣,国力强盛,唐朝进入全盛时期, 史称“开元盛世”。
请大家利用5分钟时间:
自主阅读教材,理解教材内 容,初步归纳出本节课的知识点, 并标注在教材中。
目标导学一:唐朝的建立与“贞观之治”
1.唐朝的建立:
唐高祖李渊
李渊(566—635年),唐朝的开国君主。 李渊世代显贵,被授予北周唐国公爵号,后被 隋文帝封为弘化留守兼领潼关以西的军事指挥 大权。隋朝末年,杨广昏庸无道,天下大乱, 于是李渊运筹帷幄,起兵太原,定鼎关中。公 元618年,李渊称帝,改国号唐,定都长安。 随后翦灭群雄,统一全国。在位期间,以隋朝 制度为蓝本,重新建立中央及地方行政制度, 颁布均田制、租庸调制,重建府兵制,为唐代 的建设奠定了基础。后传位于次子李世民,自 称太上皇。贞观九年崩,死后庙号高祖。
统治措施 (1)政治:打击敌对的官僚贵族
(2)文教:大力发展科举制,创立殿试制度,亲自 面试考生,不拘一格选拔人才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下册 第2课 从贞观之治到开元盛世 课件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下册 第2课 从贞观之治到开元盛世 课件
——《资治通鉴》
“有河内人李孝德,以风疾语 妖狂,蕴古究其狱,谓癫病不当坐 治。御史权万纪勘其情纵,太宗大 怒,令斩于东市。寻悔悟,因下令, 自后凡决死者命所司五覆奏,以免 冤误。”
——《旧唐书》
“削烦去蠹,变重为轻者,不可胜纪。” ——《旧唐书·刑法志》
“比古死刑,殆减其半。” ——《唐六பைடு நூலகம்》
“天下大稔,流散者咸归乡里 ,米斗不过三四钱,终岁断死刑 才二十九人。东至于海,南极五 岭,皆外户不闭,行旅不赍粮, 取给于道路焉。”
——《资治通鉴》
女皇帝武则天
690年武
则天称帝,
改国号周。



“太后(武则天)虽滥以禄位收天 下人心,然不称职者,寻亦黜之,或 加刑诛。挟刑赏之柄以驾御天下,政 由己出,明察善断,故当时英贤亦竞 为之用。”
长 孙 无 忌
“唐多能臣,前有汉,后有宋,皆所不逮。” ——王夫之
他诚恳地对大臣说: “人欲自照, 必 须明镜, 主欲知过, 必藉忠臣。” “ 若人 主行为不当, 臣下又无匡谏, 苟在阿顺, 事 皆称美, 则君为暗主, 臣为谀臣, 君暗臣谀, 危亡不远。”
——《贞观政要》
“古人有言:君明臣直。裴矩 佞于隋而忠于唐,非其性之有变 也。君恶闻其过,则忠化为佞; 君乐闻直言,则佞化为忠。”
——《资治通鉴》
“政启开元,治宏贞观。”
——郭沫若
“贞观之风,一时复振。”
──《旧唐书·玄宗下》
唐玄宗统治初期,贞 观遗风都表现在哪些方面?
措施
政治
经济 用人
开元盛世
内容 整顿吏治,裁减冗员 发展经济,改革税制 知人善任,考核官吏
——《贞观政要》
贞观二年,京师旱,蝗虫大起。太宗 入苑视禾,见蝗虫,掇数枚而咒曰: “人以谷为命,而汝食之,是害于百姓。 百姓有过,在予一人,尔其有灵,但当 蚀我心,无害百姓。”将吞之,左右遽 谏曰:“恐成疾,不可。”太宗曰: “所冀移灾朕躬,何疾之避?”遂吞之。

七年级历史下册第2课 从“贞观之治”到“开元盛世”

七年级历史下册第2课 从“贞观之治”到“开元盛世”

第2课从“贞观之治”到“开元盛世”一、说教材1.教材地位,特点和作用《从“贞观之治”到“开元盛世”》是初级中学历史教材七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繁荣与开放的时代》的第二课内容。

《繁荣与开放的时代》这一单元讲述了隋唐时期我国封建社会经济、政治、文化、外交等等各方面的情况。

隋唐时期是我国封建社会发展的鼎盛阶段。

因此,是我国封建历史上一个非常重要的时期,这时候的中国,是世界文明的中心,中国文化对世界特别是亚洲产生了深远影响。

世界学者们公认的“中华文化圈”的总体格局就是这时候形成。

所以,学习这一时期的历史,可以增强民族自豪感,激发爱国热情。

具体到本课,本课介绍的正是唐太宗和武则天统治时期以及李隆基统治前期唐朝的政治经济情况。

唐太宗的“贞观之治”和武则天“政启开元,治宏贞观”的统治,使唐朝出现了政治清明、社会安定、经济发达的景象,为唐朝进入鼎盛时期奠定了雄厚的基础,李隆基的开元盛世将唐朝的发展推向顶峰。

它上承隋朝文明,下启盛唐新气象,应该说,学好《从“贞观之治”到“开元盛世”》是学好这一单元和整个唐朝历史的基础。

2.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①掌握“贞观之治局面形成的原因”。

材料分析和历史故事,加深对唐太宗和武则天的认识,培养正确评价历史人物的能力。

②掌握开元盛世的原因。

(2)过程与方法采用多媒体展示影视图片,引导学生自主获得历史题材的文学艺术作品与真实历史之间的关系。

通过分组讨论“贞观之治局面形成的原因”。

培养综合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和合作学习的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①通过学习贞观之治唐太宗虚心纳谏。

认识虚心接受他人正确意见的好处。

②从唐朝的强盛中,增强民族自豪感,树立为今天中华民族的振兴而奋发读书的决心。

3.教学重点:贞观之治武则天开元盛世「依据」唐朝是我国历史上少有的封建盛世,唐太宗居安思危,以史为鉴的开明思想,采取一系列改革措施,有利于社会发展,符合历史发展潮流,促成了“贞观之治”的出现,贞观之治为唐朝进入鼎盛时期奠定了基础。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历史历史下册第2课 从“贞观之治”到“开元盛世”课件 ( (共26张PPT)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历史历史下册第2课 从“贞观之治”到“开元盛世”课件  ( (共26张PPT)

了解自己的得失。
这番话反映了唐太宗怎样的治国风范? 反映了唐太宗善于以史为鉴,善于用人, 虚心纳谏,勇于改过的治国风范。
是中国古代封建社会一套组织严密的中央官制。它确立于隋 朝,此后一直到清末,六部制基本沿袭未改
三省六部制
唐太宗完善科举制,扩大国学规模
“私幸端门,见新进士缀行而出,喜曰:'天下英雄入吾彀中矣!” ——五代· 王定保《唐摭言》卷一
无 字 碑
公元705年11月,中国 历史上执政21年的女皇帝 武则天病逝了。她的墓碑, 通高7.53米,宽2.l米,厚 1.49米,但碑中不见唐代所 刻一字。很多人对她褒贬 不一,那么我们今天究竟 应该怎样评价她呢?




忆昔开元全盛日,小邑犹藏万家室。
稻米流脂粟米白,公私仓廪俱丰实。
九州道路无豺虎,远行不劳吉日出。
阅读以下三段材料,有何结论?
(贞观初期)茫茫千里,人烟断绝,鸡犬不闻,道路萧 条。 ——《贞观政要·纳谏》 自贞观以后,太宗励精为理。至八年、九年,频至丰稔,米 斗四五钱,马牛布野,外户动辄数月不闭。至十五年,米每斗值 二钱。 ——杜佑《通典》卷七
政治清明、经济繁荣、国力强盛、文教昌盛
(经过唐太宗一段时间的统治)天下大稔(丰收),流散者咸 (都)归故里,米斗不过三四钱,终岁断死刑才二十九人,东至于 海,南极五岭,皆外户不闭,行旅不(亏)粮,取给于道路焉。 ——《资治通鉴》
唐玄宗
思维拓展
想一想,唐太宗、武则天和唐玄宗在治国方面有哪些共 同点?唐朝兴盛的原因是什么?给我们留下什么样的启示?
共同点: 改革内政、重用人才;重视发展生产;完善科举制度等……
原因: 国家统一;统治者励精图治;善于用人;重视农业生产,发展经济 等……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下册历史第2课-从“贞观之治”到“开元盛世”-(共31张PPT)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下册历史第2课-从“贞观之治”到“开元盛世”-(共31张PPT)

三、开元盛世
1、唐玄宗的治国措施:
1)励精图治,重用贤能(姚崇、宋璟)
唐玄宗走马任姚崇
姚崇
文武双全,历仕武则天、唐中宗、唐
睿宗三朝,两次拜为宰相,并兼任兵部 尚书。他后因不肯依附太平公主,被贬 为刺史。唐玄宗亲政后,姚崇被任命兵 部尚书、同平章事,进拜中书令,封梁 国公。他提出十事要说,实行新政,辅 佐唐玄宗开创开元盛世,被称为救时宰 相。姚崇执政三年,与房玄龄、杜如 晦、宋璟并称唐朝四大贤相。
——杜佑《通典》
以德治国
今大乱之后,其难治乎?
唐太宗
圣哲之治,其应如响,期( jī )月而 魏征 可,盖不其难。
封德彝
不然,三代之后,浇诡日滋。秦任法 律,汉杂霸道,皆欲治不能,非能治 不欲。征书生,好虚论,徒乱国家,不 可听。
——《新唐书》卷九十七列传第二十二
贞观二年,公卿奏曰:“依《礼》,季夏之 月,可以居台榭,今夏暑未退, 秋霖方始,宫中卑 湿,请营一阁以居之。”太宗曰:“朕有气疾,岂 宜下湿?若遂来请,糜费良多。昔汉文将起露台, 而惜十家之产,朕德不逮于汉帝,而所费 过之,岂 为人父母之道也?”固请至于再三,竟不许。
大将 那·社尔 降将 不拘民族背景
知人善任 用人唯贤
赏识他人
为政之要,惟在得人
——唐太宗
二、女皇帝武则天
说说你印 象中的武 则天吧
• 武则天成为皇后以 后,与唐高宗共掌朝 政。高宗去世后,武 则天相继废掉两个已 经做了皇帝的儿子, 自己取而代之, 改国
号为周。她是中国历 史上唯一的女皇帝。
无字碑”
能力 拓展
忆昔开元全盛日,小邑犹藏万家室。 稻米流脂粟米白,公私仓廪俱丰实。 九州道路无豺虎,远行不劳吉日出。

人教七年级历史下册第2课 从“贞观之治”到“开元盛世”

人教七年级历史下册第2课 从“贞观之治”到“开元盛世”

唐太宗李世民

长安
唐太宗:
627-649年在 位23年,开创了 唐朝的盛世局面。 历史上把这一时 期称为:
“贞观之治”
(贞观二年完成 全国统一)
阅读材料,材料中体现出唐太宗的哪些治国理念?
材料1:“至于隋炀帝暴虐,臣下钳口,卒令不闻其过,遂至灭亡。” “为君之道,必须先存百姓,若损百姓以奉其身,犹割股以啖腹,腹饱而身 毙。” 吸取隋亡的教训,以民为本,勤于政事。——《贞观政要》
起草政令 管理 政务
审核政令
负责执行
读材料,总结唐太宗“贞观之治”的主要表现:
材料1:自贞观以后,太宗励精为理。 ——杜佑《通典》
材料2:“年穀丰稔,百姓安乐。” ——《贞观政要》
唐太宗统治期间,政治比较清明,经济得到进一 步发展,国力增强,文教昌盛,史称“贞观之治”。
材料3:唐初,记载的人口数据不到200万户,约1200万人。唐 太宗贞观23年(649年)人口恢复到300万户约1900万。
唐玄宗
贞观

开元 天宝
618 626 649 683 690 705 713 741 756
唐亡
907

唐朝的建立与“贞观之治”
文皇仁义播敷天,李氏无伦三百年
薛举
61 7
长 安
刘武周
太原
李渊
617
罗艺 616
窦建德 61 1
王薄
李密
61
杨广
6 杜伏威
隋末形势图
618年李渊建唐朝,定都长安。
公元626年,秦王李世民在长安城玄武门 用计射杀皇太子李建成和四弟李元吉。随后 李渊退位为太上皇,李世民继位,即唐太宗, 年号贞观。
说说唐玄宗采取了哪些改革措施

【精品资料】部编本初中历史七下第2课 从“贞观之治”到“开元盛世” (1)

【精品资料】部编本初中历史七下第2课 从“贞观之治”到“开元盛世” (1)

“贞观”长歌白:唐朝建立后,为统一全国,先后进行了6次战争。

李世民指挥了四场,并全部胜利。

他也因为这威望日隆。

626年,李渊退位。

李世民即位之后,改元贞观。

李世民:各位爱卿,朕想让国家恢复正常的生产生活,让百姓过上富裕的生活。

依众爱卿之见,该怎么办呢?大臣甲:皇上,依臣看广大农民非常重要,要调整政策,缓和阶级矛盾,稳定社会秩序,恢复经济,就必须要“安百姓”、“重人才”、“强政治”。

这样才能把大唐建立成一个辉煌的盛世王朝。

李世民:好,就这么办。

白:在安百姓方面,唐太宗李世民以“抚民以静”为主要政策。

要使百姓安静,首先要让百姓有田可种。

李世民:众爱卿,隋末大乱以来。

黄河流域人烟稀少,百姓民不聊生。

依众爱卿看,怎么样才能让百姓安定下来呢?大臣甲:皇上,依臣看,可以实行“宽乡”政策。

让百姓迁到经过战乱后的没有人的地方种地。

并且给予优惠政策,可以减租赋,甚至可以免租赋。

这样子,百姓既有足够的田种,也达到了恢复农业生产的作用啊。

大臣乙:这方法确实可行,陛下应及早实行啊。

李世民:好,就这么办。

白:“宽乡”政策的实行,对贞观年间开荒垦田,恢复农业生产起了很大的促进作用。

此外:唐太宗:众爱卿啊,朕的宫殿不修了!(大臣们做议论状)大臣丙:陛下,材料都已备齐,地址也已选好。

就等一个吉日开工建设了。

陛下为什么改变主意了呢?唐太宗:大兴土木,不利于百姓的生产生活。

众爱卿难道忘了秦、隋都是怎样灭亡的吗?白:从这两方面不难看出,唐太宗李世民对百姓的敬畏,和对自己说出的言论负责的态度。

李世民:百姓为水,朕和众爱卿为舟。

水能载舟,亦可以覆舟。

所以众爱卿要善待百姓,敬畏百姓,更要帮助百姓!群臣:吾皇万岁万岁万万岁!。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2课从“贞观之治”到“开元盛世”资料和注释李渊的家世和在隋朝的职位李渊的先世本为赵郡(今河北赵县)李氏。

祖父李虎在北周代魏之际,有“佐命功”(辅佐帝王创业之功),故北周建立后,李虎虽死,仍追封为唐国公。

父李昞袭爵,北周时历官御史大夫、柱国大将军等。

李渊生于长安,7岁时袭封唐国公。

母亲是隋文帝独孤皇后姐,所以李渊和隋炀帝是表兄弟,是“隋室之近亲”。

隋炀帝继位后,李渊任荥阳(今河南郑州)、楼烦(今山西静乐)二郡太守。

615年,李渊受命为山西河东抚慰大使,次年拜太原留守。

(太原郡治所为晋阳,在今山西太原。

)李渊起兵的酝酿和经过隋末农民起义遍及全国,隋朝政权摇摇欲坠。

613年征高丽之役,李渊督运于怀远镇,路过涿郡,与宇文士及深夜密论时事,开始有起兵反隋夺取天下之志。

616年李渊奉诏为太原留守,以王威、高君雅为副。

太原是军事重镇,兵源充足,粮饷丰沛,可以“食支十年”。

李渊认为这是天赐良机,于是将长子建成留在河东,命其“潜结英俊”;携次子世民至太原,命其“密招豪友”,积极准备起兵。

李世民结交晋阳宫监裴寂、晋阳令刘文静等暗自部署力量。

617年初,李渊使刘文静伪造敕书,说炀帝要发太原、马邑等几郡民年二十以上五十以下全部当兵,年底集中涿郡,将攻打高丽。

于是群情激愤,马邑刘武周乘机起兵,引突厥攻占汾阳宫。

李渊借机募集新兵,并密召长子建成、四子元吉等急赴晋阳。

炀帝派遣监视李渊的副留守王威、高君雅,虽迫于非常形势同意李渊自行募兵,但眼看上万新兵云集,怀疑李渊有异志,便暗中策划晋祠祈雨大会,想把李渊父子诱骗至晋祠,伏兵杀害。

晋阳乡长刘世龙得知此事,因感李渊不以其出身微细,以礼相待,立即将此事报告李渊。

李渊父子决定先发制人,于617年五月起兵晋阳。

旧史所说李世民暗中在晋阳部署宾客,准备起兵,而李渊不知其事。

等到李世民把计划告知李渊,李渊大为惊骇,甚至要执李世民送官治罪。

这是不可信的。

这样写的目的是为了把李世民说成李唐王朝的真正奠基人,使他的皇位获得合法性。

这一点是必须注意的。

当然,年轻的李世民见事敏速,行动大胆,劝李渊早日举兵,可能纠正过李渊行动过于迟缓的弱点。

在李渊的授意下,他在组织起兵方面也起了不小的作用。

这些我们也是应该承认的。

李渊父子得知王威、高君雅“欲因晋祠祈雨,为不利。

”(《资治通鉴》卷183)617年五月伏兵于晋阳宫城外。

次日清晨李渊和王威、高君雅同坐视事,刘文静引开阳府司马刘政会进来,说有密状告人谋反。

李渊故意示意王威取状先看。

刘政会说:“所告乃副留守事,唯唐公得视之。

”李渊看状,上写:“威、君雅潜引突厥入寇。

”高君雅发现已陷入对方圈套,大呼:“此乃反者欲杀我耳。

”刘文静等立即执王、高二人入狱。

恰巧突厥数万人扰晋阳,众人以为是王威、高君雅所勾引,李渊于是斩王威、高君雅,铲除障碍,公开起兵。

六月,建成、元吉等始至晋阳。

起兵后,李世民倡议北结突厥,以解后顾之忧,并凭借突厥兵马壮大声势。

李渊亲笔致书突厥,卑辞厚礼,遣使驰送始毕可汗。

向突厥称臣,请始毕出兵相助,约定“征伐所得,子女玉帛,皆可汗有之”。

突厥送马千匹来太原互市,并答应出兵相助。

七月,李渊以李元吉为太原太守,留守晋阳宫,自己与建成、世民率领三万大军誓师南下。

时瓦岗军在李密领导下与困守洛阳的王世充激战方酣,李渊乘机进兵关中。

沿途队伍不断壮大,十一月,李渊命建成、世民四面进攻,遂克长安。

唐朝的建立和统一617年11月李渊攻克长安,与民众约法十二条,除去隋朝苛政,迎代王侑即皇帝位,是为隋恭帝,改大业十三年为义宁元年,遥尊炀帝为太上皇。

隋恭帝以李渊为假黄钺、使持节、大都督内外诸军事、尚书令、大丞相,进封唐王。

次年三月,宇文化及在江都(今江苏扬州)杀隋炀帝。

五月,隋恭帝禅位,李渊即皇帝位,改国号为唐,是为唐高祖,改元武德,定都长安。

立建成为太子;以世民为尚书令,封秦王;元吉封齐王,唐朝正式建立了。

唐政权建立后,只据有关中一隅。

全国各地同时称王称帝的还有十数家,重新统一中国,还要经过激烈的战争。

自618年到624年,七年中除少数民族居住的地区和梁师都依靠突厥贵族的庇护得以割据朔方外,唐朝大体上统一了全国。

在统一全国过程中,在黄河流域进行的具有决定意义的战争,都是李世民负责指挥的。

第一战是对陇右的薛举、薛仁果父子,迫使薛仁果降唐。

第二战是打退了倚仗突厥势力进攻河南的刘武周和宋金刚。

第三战是对东都的王世充势力和窦建德领导的农民军,打败窦建德,消灭了他建立的夏政权;迫使盘踞洛阳的王世充出降,灭亡了他建立的郑政权,为唐朝统一全国奠定了基础。

这期间李世民表现出非凡的军事才能,成为当时最杰出的军事家。

当时,统一全国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是人民的渴望,是经济发展、文化繁荣的前提。

李世民顺应历史潮流,完成统一事业,对历史的发展是起了积极作用的。

山西太原晋祠(图画)在今山西太原市,始建于北魏前(郦道元《水经注》已记载)。

为纪念周武王次子叔虞而建,叔虞封唐,其子燮因晋水改国名为晋。

北齐时曾改名大崇皇寺,唐贞观年间仍名晋祠,以后历代多加修葺。

唐太宗唐太宗(598—649),名李世民,唐高祖次子。

李渊攻入长安后,李世民为京兆尹,封秦国公。

李渊即位后,李世民任尚书令,不久封为秦王。

在统一过程中,他的功业超过太子李建成,双方争夺皇位。

最后,李世民发动“玄武门之变”,杀死李建成,迫使唐高祖退位,自己称帝。

次年改元贞观。

他在位时(626—649),出现中国封建社会著名的“治世”——“贞观之治”。

他还平定东突厥,置安西都护府,被突厥等北方各族尊为“天可汗”。

他以文成公主与吐蕃松赞干布和亲,发展唐蕃关系。

在位时,他积极发展同日本、古印度等国的友好交往。

他是我国古代杰出的政治家,但晚年缺点暴露较多,如连年用兵,赋役加重,等等。

唐太宗引用古人的话这段话源出自《荀子》,是唐太宗对太子的教诫,见《贞观政要·教戒太子诸王第十一》。

吸取隋亡的教训唐太宗亲历隋末的社会大动荡,亲睹隋朝的覆亡,这对他政治思想的形成有极大的影响。

他即位后,经常与大臣们讨论历代王朝的盛衰和治国的方针政策。

他们认为隋炀帝身死国灭是因为“徭役无时”“干戈不戢”,以致“民不堪命”(《贞观政要》),起而反抗。

他以隋亡为戒,接受隋末农民起义的教训,成为中国历史上一位比较善于学习历史经验,具有开明思想和政治远见的帝王。

他看到君民关系有如舟水,常以隋的覆舟来警惕自己,告诫子孙。

他认为君臣关系“有同鱼水,则海内可安”,如果“君臣相疑,实为国之大患”(《贞观政要》)。

他还认为要使唐朝治世长久,就必须“居安思危”“善始慎终”(《贞观政要》)。

唐太宗的开明政策和措施,就是以这些认识为依据而制定的。

善于用人唐太宗认为“致安之本,惟在得人”(《贞观政要》),所以他很重视选官用人。

他求贤若渴,为了改善吏治,争取各地主集团的支持,他确实选拔任用了许多有才能的人担任中央要职。

这些人出身不同,代表了各种地主势力,有原秦王府的臣僚,有追随李建成反对他的政敌,有关中军事贵族和南北士族,也有出身低微的寒门人士。

由于唐太宗在一定程度上能够“拔人物不私于党”,以才取人,甚至破格用人,所以贞观时期,人才济济,多士盈廷,出现了一批对国家的治理有杰出贡献的著名将相,如房玄龄、杜如晦、魏征、李靖、李勣等。

这些猛将谋臣为李唐王朝发挥了自己的聪明才智,保证了唐朝政治稳定和各种政策的施行。

这与“贞观之治”局面的形成是密切相关的,也是“贞观之治”的主要内容之一。

重视纳谏唐太宗以隋炀帝拒谏饰非以致国亡家灭为鉴,虚怀若谷,从谏如流,可以说在中国历史上没有任何一个皇帝在这一点上可以与他媲美。

他的思想很明确,纳谏的目的就是防止乖谬和改正错误,以利于“长治久安”。

他把自己比作石中之玉,矿中之金,把进谏的人比作良工良冶。

在他的倡导和鼓励下,贞观时期谏臣盈廷,先后向太宗进谏见于记载的不下三十人。

其中魏征一人“所谏前后二百余事”(《贞观政要》),凡数十万言。

刘洎、岑文本、马周等多能面折廷争,提出了不少中肯的意见和批评。

正是这些谏净,避免和防止了很多错误,对“贞观之治”的政绩起了极其重要的作用。

唐太宗甚至把贞观时期政绩的取得说成是“皆魏征之力也”(引《旧唐书·魏征传》)。

发挥国家机关的效能,减轻人民负担唐太宗非常重视发挥国家机关的效能。

唐初,以中书省长官中书令(二人)、门下省长官侍中(二人)、尚书省长官左、右仆射为当然宰相,合议军国大事于政事堂。

唐太宗除以三省长官为宰相外,还用参知政事、参议朝政、同中书门下三品等名义,任用其他一些大臣为宰相,参加议政。

这样把宰相班子扩大,并且以品位稍低的他官参与议政,使之成为一个变动不居的集体,便于控制,有利于解决君权与相权的矛盾,不致造成宰相专权,大权旁落。

同时,扩大议政人员名额,可收集思广益之效。

新的宰相制度正式确立。

唐太宗还要求三省官员各尽其责,真正起到相互检查的作用。

要求坚持讨论、封驳、执行相结合的原则。

他一再要中书、门下两省大臣,凡是诏敕有不便之处都要论执,不要盲从。

旧史称唐朝政府处决政务很少错误。

唐太宗还大力精简中央、地方各级行政机构和官员。

隋末豪杰并起,割地称雄,归附唐朝后,高祖割置州县安顿他们。

因之州县数目,倍于隋朝,形成民少吏多的弊政。

唐太宗命房玄龄等并省中央文武官员,由2000多人减为643员。

裁并州县,因山川形势把全国划分为十道,共设州府358,县1551。

精简中央、地方各级政权机构,大大提高了行政效率,节省了财政开支,有利于减轻人民的负担。

兴学校,发展科举唐太宗把学术文化提到与治国好坏相关的高度来认识。

他认为:“近代(指南北朝以来)君臣治国多劣于前古”,原因就是由于大臣们不读书,“无学业”,“不能识前言往行”(《贞观政要》)。

因此在文化政策上力纠重武轻文的弊风,提倡用人以德行、学识为本。

唐太宗扩充学校,加强管理。

管理中央学校的机构为国子监,其下有六学:国子学、太学、四门学、律学、书学、算学。

学生叫生徒,教师为博士、助教。

国子学收文武官三品以上子孙、二品以上曾孙。

太学收五品以上子孙、从三品以上曾孙。

四门学收下级官员及庶人子弟。

唐太宗常到国子学、太学视察,关心学校教学。

在他支持下,增筑校舍1200间,增加生员至3260人。

以后高丽、百济、新罗、高昌、吐蕃都派遣子弟到长安的国子学学习。

于是国学之内8000余人,“国学之盛,近古未有”,长安由此成了国内教育中心和文化传播基地。

为了广开选官的途径,唐太宗继承并发展了科举制度,这是唐代最主要的选拔人才的制度。

唐代的科举每年定期举行,常设的考试科目有秀才、明经、进士、明法、明书、明算等,比隋代有所增加。

明法、明书、明算是关于律令、文字、数学的专门科目,选择专门人材,录取后只在与专业有关的机构任职。

考试科目以明经、进士二科最重要。

进士科在隋朝仅试策论,贞观八年加试经史。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