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讲 自然辩证法
自然辩证法
自然辩证法名词解释1.辩证法:是关于事物矛盾的运动、发展、变化的一般规律的哲学学说,辩证法的三个规律,即对立统一规律、量变质变规律、否定之否定规律。
2.自然辩证法:是马克思关于自然和科学技术发展的一般规律,人类认识和改造自然的一般方法以及科学技术与人类社会相互作用的理论体系,是对科学技术为中介的手段的人与自然、社会的相互关系的概括、总结。
自然辩证法是马克思主义自然辨证法,是马克思主义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
3.自然观:自然观是人们对于自然界的根本看法或总的观点,它既是世界观的重要组成部分,又是人们认识和改造自然的方法论。
4.朴素唯物主义自然观:是建立在古代生产力基础上的朴素唯物主义和自发辨证法的自然观,它是马克思主义自然观形成的最初思想渊源。
5.机械唯物主义自然观:是16-18世纪的自然科学家和哲学家根据牛顿经典力学等自然科学成果,概括和总结自然界及其与人类的关系形成的机械唯物主义和形而上学的自然观。
是马克思主义自然观形成的重要思想渊源。
6.辩证唯物主义自然观:是马克思和恩格斯根据19世纪的自然科学成果,批判的继承了古希腊朴素唯物主义自然观,吸收了法国唯物主义自然观和德国唯心主义自然观中的合理因素,概括和总结自然界及其与人类的关系所形成的辨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自然观。
7.系统自然观:是关于自然界的存在及其演化的观点,是以系统科学等为基础,对自然界系统的存在方式和演化规律的概括和总结,是马克思主义自然观发展的当代形态之一。
8.人工自然观:是关于人类改造自然界的总的观点,是以现代科学技术成果为基础,对人工自然界的存在、创造与发展规律及其与天然自然界的关系进行的概括和总结,是马克思主义自然观发展的当代形态之一。
9.生态自然观:是关于人与生态系统辨证关系的总的观点。
是在全球生态危机的背景下,依据生态科学和系统科学的成果,对自然界及其人类的关系进行的概括和总结。
10.反科学:违反科学发展规律的一种伪科学论点,表达的是一种怀着批判的高度直接反对、质疑科学的精神。
自然辩证法课件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传统产业不 断得到改造和升级,新兴产业不断 涌现,从而促进了产业结构的优化 和升级。
17
科学技术对生产关系的影响
改变劳动力性质
科学技术的进步使得劳动力的性质发生了变化,从简单的体力劳动向复杂的脑力劳动转
变,对劳动者的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调整生产关系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生产关系也在不断调整,从传统的以物质资料生产为主的生产关 系向以知识、信息生产为主的生产关系转变。
促进企业创新主体地位
鼓励企业加大研发投入,支持企业牵头组建创新联合体, 加强企业主导的产学研深度融合,提高科技成果转化和产 业化水平。
营造良好创新生态
深化科技体制改革,完善科技创新政策体系,加强知识产 权保护和运用,营造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创造的良 好氛围。
28
加强科技伦理建设,防范科技风险和挑战
加强学术规范和道德教育,建立完善的学术评价和监督机制,加大 对学术不端行为的惩处力度。
24
提高科学家素养和科研伦理水平的途径
加强科学教育和培训
完善科研评价和激励机制
从基础教育阶段开始培养科学思维和创新 能力,提高公众的科学素养。
建立以创新质量和实际贡献为导向的评价 体系,鼓励科学家追求真理和卓越成就。
2024/1/27
29
培养创新型人才,推动科技事业健康发展
改革人才培养模式
深化教育改革,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和方法,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造就一批具有国际水平的战略科技 人才、科技领军人才和创新团队。
优化人才发展环境
完善人才评价机制和激励机制,营造尊重人才、鼓励创新的良好环境,吸引和留住各类优秀人才投身科技创新事业。
2024/1/27
自然辩证法ppt课件
学习自然辩证法的意义与价值
培养辩证思维能力
学习自然辩证法有助于培养辩证思维能力,提高分析和解决问题的 能力,更好地应对复杂多变的现代社会。
树立科学的世界观
通过学习自然辩证法,可以树立科学的世界观,正确认识自然界和 人类社会的本质和规律,为个人的成长和发展提供坚实的思想基础 。
自然辩证法对可持续发展的指导意义
自然辩证法揭示了自然界的本质和规律,为可持续发展提供了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 论指导。
自然辩证法强调自然界的整体性和系统性,要求我们在可持续发展中注重经济、社 会、资源和环境的协调发展。
自然辩证法倡导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理念,为可持续发展提供了重要 的思想基础。
可持续发展的定义与内涵
可持续发展的定义
既满足当代人的需求,又不对后代人满足其需求的能力构成 危害的发展。
可持续发展的内涵
经济、社会、资源和环境保护协调发展,它们是一个密不可 分的系统,既要达到发展经济的目的,又要保护好人类赖以 生存的大气、淡水、海洋、土地和森林等自然资源和环境, 使子孙后代能够永续发展和安居乐业。
化的世界观和方法论。
科学的方法
科学的方法是观察、实验、推理和 验证等方法的综合运用,是获取科 学知识和解决科学问题的有效手段 。
科学的价值
科学具有认识世界、改造世界和推 动社会进步的价值,是人类文明发 展的重要动力。
自然观与科学观的关系
自然观对科学观的影响
01
自然观是科学观的基础和前提,不同的自然观会导致不同的科
学的思维方法,有助于人们更好地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
02
促进了科学技术的进步
自然辩证法课件
•主要内容 1、自然辩证法的范围、对象与内容 2、自然辩证法的性质 3、自然辩证法的意义与学习方法
1. 自然辩证法的范围、对象与内容
1.1 自然辩证法的研究范围
此处所谓范围是指研究中涉及的事物。 古代的自然哲学主要关心有灵魂的自然界;近
代的唯物论在主客对立的前提下审视独立于人 的自然。 自然辩证法研究的范围是包括社会史在内的广 义的自然史。它把自然界的演变与人类社会的 演变作为一个相连的统一过程,把自然界、科 学技术与社会作为一个整体纳入研究的范围。
1.2 研究对象
哲学以人与自然的根本关系为对象。这种 关系可分为以下三种:
物质关系: 指人与自然之间的物质、能量和信息 方面的关联,包括个体与自然物之间物质关系、 人种与其他物种或者环境之间的物质关系。
认识关系: 指人认识自然的各种类型的活动,如 宗教的、神秘的、艺术的、科学的等等理性或 非理性的认识。
科学学(science of science)又称科学的 科学,是应用科学的方法研究科学技术 自身发展规律、科学活动的结构和动力, 以及它与社会其他领域的相互作用的一 门学科。
科学学主要分支有:科学社会学、科学 计量学、科技体系学、科学逻辑学、科 学政治学、科技政策学、科学教育学、 科技法学、科技传播学、科学心理学、 科技管理学、科学文化学等等。
这是希腊人最早开创的哲学智慧(wisdom): 一种纵深走向的思维方式,在现象的背后,寻 找世界的结构、原因、起点或归宿。
形而上学创造出了一种祛神话的思维方式,开 启了理性文化的时代。
与哲学相比,科学和技术的最终成果是形而下 的。
哲学是理性的事业
康德说:要有勇气运用你自己的理智!这就是 理性启蒙运动的口号。
科学学为自然辩证法提供思想材料,自 然辩证法为科学学研究提供哲学支持。
自然辩证法 完整版
概念:(二到六,ppt上没有)一.什么是自然辩证法?自然辩证法是人们认识自然,改造自然的根本观点和思维方式,是关于自然界和科学技术发展的一般规律以及人们认识自然和改造自然的一般方法的科学。
二.古代自然哲学的概念?古代自然哲学:是关于自然界的哲学学说。
古代人积累的自然知识综合地表现为自然哲学。
古代的自然哲学反映着那些哲学与科学还未分化,它既是哲学,又是自然知识的特殊形态。
三.技术创新的定义?技术创新的过程?技术创新:是发明成果在商业上的首次应用。
是改进现有或创新的产品,生产过程或服务方式的技术活动。
过程:既包括从发明到生产技术的转化过程,或者称之为技术本身的创新过程,又包括经济过程、管理与组织过程。
这一过程是连续渐进的过程,同时又显现出一定的阶段性。
技术创新从一个阶段过渡到另一阶段,其创新内容要发生变化。
四.星云假说:星云假说认为太阳起源于一片原始星云,由原始星云逐渐生成的学说。
五.地质渐变论:以地球的缓慢变化这样一种渐进作用,来说明整个地球,地球表面和地球上的动物和植物,说明他们的变化都是自然力作用和演变的结果,具有时间演变的历史。
六.实用科学:古代的实用科学是尚未与技术分化的一种知识形态,技术包含知识,知识带有明显的实用性。
简答题:一.怎样理解自然辨证法的地位和性质?自然辩证法性质:自然辩证法以马克思主义哲学的自然辩证法,是马克思主义哲学分支学科。
自然辩证法地位:自然辩证法不同于马克思主义一般原理,也不同于各门科学技术,但它又是两者的纽带和桥梁。
如同历史唯物主义是马克思主义哲学和各门社会科学的中间环节一样。
二.如何理解自然辩证法的研究对象和内容?首先,自然辩证法以自然界为研究对象,但它又不像各门自然科学那样去探讨自然界某种特定运动形式的规律,而是从整体上研究自然界的运动变化规律,是关于自然界的总观点,它考察整个自然界存在的系统形式和层次结构,研究自然界的演化过程和自组织机制,研究人与自然的关系等。
(完整版)自然辩证法(研究生课程)
1、什么叫自然辩证法?其性质和研究对象是什么?答:自然辩证法是研究自然界和科学技术发展一般规律、人类认识自然和改造自然一般方法、以及科学技术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的科学,它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对于人类认识自然和改造自然的成果与活动进行哲学概括与总结的产物。
对象:自然界发展和科学技术发展的一般规律、人类认识和改造自然的一般方法以及科学技术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
性质:是一门自然科学、社会科学与思维科学相交叉的哲学性质的学科。
它从自然观、认识论、方法论与价值论方面,研究科学技术及其与社会的关系,是科学技术研究的思想理论基础。
内容:主要以科学技术及其与社会的关系为研究内容,唯物辩证的自然观与方法论是自然辩证法的基石,自然辩证法仍是马克思主义的重要组织部分。
范围:它的研究对象与研究范围涉及如下广泛的领域:自然界—科学—技术—社会。
体系:自然辩证法的体系和主要内容是:自然观—科学观—技术观—科学技术与社会。
2、自然界物质系统演化的周期性(可能出辨析题)答:系统是由若干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的要素组成的具有特定结构与功能的有机整体。
自然界是物质的,物质结构的层次是无限的,物质处于永恒的运动中,运动无论在量上还是在质上都是不灭的,时间和空间是物质运动的基本形式,自然界的运动是有规律的。
非平衡态自组织理论证明,一个远离平衡态的开放系统,通过与外界环境交换物质、能量和信息,从环境中获取负熵流来抵消系统内部的熵产生,就可能在一定条件下使系统从一种混乱无序的状态演化为一种稳定有序的结构。
同样,混沌理论也揭示了通向混沌的道路,说明了系统从有序向无序的转化过程。
在自然界的演化过程中,正是由于以上两个演化才使得自然界经历了“混沌——有序——新的混沌——新的有序”的循环发展过程。
自然界的系统演化,既不是单调地走向有序和进化,也不是单调地走向无序和退化。
有序和无序的不断转化,进化与退化的不断交替,使自然界处于永恒的物质循环之中。
自然辩证法课件
2
1
古希腊的自然哲学与自然科学
*
古希腊时代,由于自然科学还处在萌芽之中,自然界很多现象得不到合理的解释。出于探究世界奥秘的冲动,学者们企图不依赖科学试验材料,而单凭抽象的理论思维和逻辑推理,来建立一种凌驾于自然科学之上、包括并代替自然科学的关于自然界的思想理论体系。这就是人们常说的自然哲学。这种哲学实际上也就是当时的自然科学。它所讨论的一个核心问题,就是宇宙是由什么构成的。围绕着这个问题,古希腊的自然哲学学派林立。最早出现的是泰勒斯所创立的米利都学派。泰勒斯作为古希腊第一个哲学家留下了一句名言:“万物源于水”。
朴素的辩证法思想
由于科学技术的限制,古代思想家对世界的认识是笼统的和模糊的,达不到分析和解剖的精确程度,因而他们的自然观难免具有朴素性、直观性、猜测性和思辨性等特点。
直观、思辨和猜测的性质
贰
壹
叁
什么叫思辨?——以芝诺悖论为例
*
思辨就是运用逻辑推导进行理论上的思考。 “运动是不可能的” 芝诺的证明:移动位置的物体在到达目的地之前,必须先到达路程的一半的地方,但要走完这一半的路程,又必须先经过这一半的一半,如此递推下去,物体最终只能停在原地不动,所以运动是不可能的。
03
哥白尼革命——近代自然科学的开端
*
在这部著作中,哥白尼明确指出地球在本身自转的同时,还和其他行星一样围绕太阳公转,太阳是宇宙的中心,地球只不过是太阳系的一颗普通行星。这就是著名的“日心说”。
“日心说”的提出,给宗教神学自然观以致命的打击,推翻了长期占统治地位的被教会奉为金科玉律的托勒密天文学体系,是向宗教神学发出的挑战书,在哲学上起了思想解放的作用,在科学上宣告了近代自然科学的诞生。这个划时代的事件后来被康德称为“哥白尼革命”。 波兰天文学家哥白尼,在经过30多年的天文观测之后,写成了《天体运行论》一书,并于1543年临终之际出版。这部划时代的著作揭开了近代自然科学的序幕,引发了自然观的革命性变革。
自然辩证法 4第四讲 科学与技术的本质和结构
一、科学和技术的本质
科 学 造 假
一、科学和技术的本质
2005年8月3日在英国《自 然》杂志上报导,韩国首尔大 学教授黄禹锡教授带着世界第 一只克隆狗正式露面。
2005年12月23日韩克隆之父 被认定论文造假, 向国民道歉
---韩国国耻
一、科学和技术的本质
2、技术的本质
(1)技术的内涵:人类为满足自身的需要,在实践活动中 根据实践经验或科学原理所创造或发明的各种手段和方式方法 的总和。
积性。
3、科学与技术的区别与联系(1)区别:
项目
科学
技术
1、目的和任务
认识客观世界回答是什么,为 变革客观世界,解决做什么,
什么
怎么做
2、活动过程
从实践到认识,从物质到精神 从认识到实践,从精神到物质
3、形态
表现为概念、原理、学说、理 可操作的知识及知识的物化形
论的知识形态
态,
4、评价标准
一元性:真理性
④探索性和创造性——科学的生命在于创造,不断探索未知和创 造新的知识是科学的根本任务和一大特征。
⑤主体际性(交流性)、通用性和共享性——科学知识要接受不 同认识主体用实验进行重复检验、讨论、交流。科学本身 没有阶级性。
⑥生产力属性——科学从知识形态的生产力转化为直接生产力需 要技术的中间环节。
一、科学和技术的本质 (3)伪科学
①什么是伪科学
打着科学的旗号,把没有科学根据的非科学理论或 方法宣称为科学,甚至比科学还要科学.
日本物理学会2006年3月在爱媛大学、松山大学召开的第 六十一次物理学会年的主题为“伪科学”的研讨会:
“伪科学”不是指位于科学与潜科学之间的微妙活动,而是 指尽管其在科学上的错误(乃至无意义)已经明确无疑,却仍 然在表面上假装科学进行的活动。
自然辩证法(课件word版)
•自然辩证法•绪论一、自然辩证法的研究对象二、自然辩证法的研究内容三、自然辩证法的学科性质四、自然辩证法的历史发展五、自然辩证法与中国创新型国家建设自然辩证法是马克思主义关于自然界和科学技术发展的一般规律、人类认识和改造自然的一般方法以及科学技术与人类社会相互作用的理论体系。
•一、自然辩证法的研究对象•一是作为客体的自然界;•二是作为主体的人认识和实践活动;•三是作为中介的科学技术;•四是科学技术与人类社会的相互关系。
•二、自然辩证法的研究内容•⒈马克思主义自然观•⒉马克思主义科学技术观•⒊马克思主义科学技术方法论•⒋马克思主义科学技术社会论•⒌中国马克思主义科学技术观•三、自然辩证法的学科性质•自然辩证法是一门自然科学、社会科学与思维科学相交叉的哲学性质的马克思主义学科。
这是因为,它是站在世界观、认识论和方法论的高度,从整体上揭示自然界存在和演化的一般规律、揭示科学技术发展的一般规律、揭示人类认识与改造自然的一般规律、揭示科学技术与人类社会相互关系的一般规律。
•在科学技术与哲学的层次上,自然辩证法处于各门具体学科技术和马克思主义哲学普遍原理中的中间层次。
•这一特殊地位决定了它有着重要的作用:一方面,它为马克思主义哲学提供理论证据和基础,丰富和发展着马克思主义哲学。
另一方面,它对科学技术具有指导作用,促进着科学技术的发展。
•四、自然辩证法的历史发展• 1.恩格斯与自然辩证法的创立•自然辩证法创立于19世纪70、80年代,是马克思恩格斯概括总结近代以来,特别是19世纪的自然科学成果,并在批判地继承德国古典哲学的基础上创立的。
其中主要是由恩格斯完成的,以恩格斯的《自然辩证法》一书为标志。
•19世纪70、80年代,当时正是巴黎公社失败不久,巴黎公社是世界历史上第一个无产阶级革命。
无产阶级夺取政权的斗争,使得欧洲各国的资产阶级感到恐怖,这是一方面。
另一方面,当时欧洲特别是西欧各国先后建立了工人阶级政党—马克思主义政党,面对这一事实,资产阶级更加恐怖。
自然辩证法内容概括
第一章绪论1、什么是自然辩证法?(1)广义的自然辩证法:持这一观点的人认为自然辩证法是研究科学技术的社会功能问题,特别是科技的生产力功能问题,以辩证唯物主义为指导,结合科技发展史,探索科技发展及其重大哲学问题。
(2)自然辩证法是一个学科群,是研究各门具体科学技术领域中的重大哲学问题。
科学发展到一定阶段,对各大科技成果须从哲学高度加以审视,以及对科技成果进行价值评价等。
(3)狭义自然辩证法:以最新科技成果为基础,探索自然界本质及其演化规律及自然观问题。
(4)自然辩证法是马克思主义的科学哲学。
自然辩证法是马克思主义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研究自然界科技本质及规律的科学,是辩证唯物主义自然观和科学技术观,又是指导人们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方法论。
还包括数学和其他学科中的重大哲学问题。
自然辩证法的主要内容包含:自然观,科学技术观和科学技术研究方法论三部分。
其中两对矛盾,即人与自然的矛盾,科学实践与科学认识的矛盾贯穿自然辩证法体系的始终。
2、20世纪西方科学哲学的主要流派,观点及代表人物。
(一般为选择)(1)逻辑实证主义石里克,卡尔纳普认为科学是可以证实的(2)批判理性主义(证伪主义)玻普认为逻辑上可证明为错,但实际上没有证明为错的是科学(3)历史主义库恩科学知识的增长是范式的(4)科学研究纲领方法论(精致证伪主义)拉卡托斯新理论取代旧理论,但不先将其打倒(5)反对方法(怎么都行)费耶阿本德不限定任何逻辑,只要有利于科技发展3、恩格斯《自然辩证法》一书的主要内容。
《自然辩证法》一书以两对矛盾为主线,将论文及札记等划分为六大部分。
第一部分导言,主要论述了自文艺复兴以来自然科学发展的历程及其取得的重大成就,说明形而上学自然观的产生有其必然性。
19世纪以来的重大科学发展观,在形而上学自然观上打开了一个缺口,为辨证唯物主义的产生奠定了基础。
第二部分自然科学与哲学,论述了两者间的关系。
哲学为具体科学提供世界观,方法论指导。
自然辩证法归纳
一.名词解释:1.自然辩证法: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关于自然界和自然科学发展普遍规律的科学,是指导人们认识自然、改造自然、协调人与自然的关系、推动科学技术发展的重要理论武器。
它既是辩证唯物主义的自然观、科学观,又是认识自然、改造自然的科学方法论。
2.自然界:是指有内在联系的―过程集合体‖。
3.自然观:研究自然界、认识自然界的过程中形成的对自然界总体的、根本的看法。
4.观察方法:指人们为了认识客观事物的本质和规律,通过感觉器官和借助一定的科学仪器,有目的、有计划的仔细查看、记载、叙述自然界发生的现象的一种科学研究方法。
5.实验方法:根据一定的研究目的,利用一定的科学仪器设备,在人为控制的环境中,或特定的条件下,对研究对象进行观察、检验的科学研究方法。
实验:人们利用一定的仪器、工具,对研究对象加以人为改变以使精确认识研究对象。
6.科学方法:科学认识的主体为了正确反映、复制客体,使用主观手段的总和。
7.科学问题:科学研究过程中,科研主体在一定时代条件和背景下,提出的科学理论和科学实践中未解决的矛盾,它是科学研究的起点。
8.科研选题:在科学问题的引导下选择和形成今后所要研究课题的过程。
9.观察:有意识、有目的地感知研究对象的过程。
10.实验:人们利用一定仪器、工具,对研究对象加以人为改变以便精确认识研究对象。
13.分析:在思维中把研究对象分解为不同方面、部分、特点和属性。
14.综合:在思维中,在分析的基础上,将事物的各个方面、部分和领域联系起来,形成对事物总体的认识。
15.归纳法:从个别到一般,发现每个个别事物都具有某种属性和特点,形成一般结论。
16.完全归纳法:对一个事物的全体对象进行概括后,得出的一般性结论的方法。
17.简单枚举法:根据某一属性在部分对象中重复出现,从而对该事物做出一般结论的方法。
18.演绎法:从一般到特殊的推理方法。
即从已知的科学原理、结论出发,推知某一事物的本质或规律的方法。
自然辩证法:第四讲 科技方法论
综合是在分析基础上把对客观对象一定部分、 单元、环节、要素的认识联结起来,形成对客观 对象统一整体认识的思维方法。综合是建立科学 体系的重要方法。 近代物理学的五次大综合:
牛顿力学体系的建立、 能量守恒与转化定律的提出、 电磁学理论体系的建立、 相对论的建立、 量子理论的建立
综合方法
综合以分析为基础,探索研究对象的各个部分、方面 、因素和层次之间的相互联系的方式,即结构的机理 与功能,由此形成一种新的整体性认识。正如分析离 不开综合,综合也离不开分析。
辩证的综合不是各个要素的简单加和,它导致关于研究 对象的新的知识。因此本质上是一种在分析基础上的 创造,也导致科学上的新发现.
分析和综合是辩证地联系在一起的
恩格斯说:“以分析为主要研究形式的化学, 如果没有分析的对立的极,即综合,就什么 也不是了。”
分析与综合相互依存、相互渗透和相互转化, 是形成科学概念、构建和发展科学理论体系 的重要逻辑方法。
归纳原理及其问题
归纳方法的一般原理是:如果大量的A在各种各 样的条件下被观察到,而且如果所有这些被观察 到的A都无例外地具有性质B,那么就可以归纳出 所有的A都有性质B。 主要问题:
大量的A,什么是“大量”?其具体数值是多少? 各种各样的条件能否罗列齐全并全部实现? 在科学观察中能不能真正实现完全的无例 外?……
自然辩证法(课堂演讲)
科学技术与自然界的互动关系
相互制约
科学技术的发展受到自然界规律的制约,如物理定律、化学反应规律等。同时,自然界也 对科技发展产生反作用,如自然灾害、生态平衡的破坏等。
相互促进
科技的发展可以帮助人类更好地认识自然界,发现新的自然规律,同时自然界也为科技发 展提供了广阔的应用场景和资源。
可持续发展
在科学技术与自然界的互动关系中,应注重可持续发展,在利用科技改造自然的同时,注 重保护生态环境和自然资源,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
公共政策
03
自然辩证法为政府制定公共政策提供理论支持,引导政府在环
境保护、资源利用等方面做出科学决策。
自然辩证法在个人成长中的应用
科学素养
自然辩证法培养人们的科学素养,提高人们对科学知识的理解和 应用能力,增强人们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
道德伦理
自然辩证法引导人们树立正确的道德伦理观念,尊重自然、保护 环境,形成可持续的生活方式和消费观念。
总结词
自然辩证法的理论创新需要跨学科的研究方法。
详细描述
自然辩证法涉及到自然科学、社会科学和人文科学等多个 领域,因此需要采用跨学科的研究方法,综合运用各种理 论知识和研究手段,推动理论创新。
总结词
自然辩证法的理论创新需要关注当代科技发展和社会问题 。
详细描述
当代科技发展和社会问题对自然辩证法的理论创新提出了 新的挑战和机遇。例如,人工智能、气候变化、生物技术 等领域的快速发展,需要自然辩证法进行深入的理论思考 和探讨,以应对这些挑战并把握机遇。
人生观
自然辩证法启发人们思考人生的意义和价值,引导人们追求真理、 关注社会进步,培养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
06
CHAPTER
《自然辩证法》课件
人与自然关系
自然辩证法强调人与自然的和谐 共生,引导我们重新审视和调整 对待自然的态度和行为。
对未来的展望与建议
持续研究与发展
自然辩证法需要持续的研究与发展,以应对 科学技术快速发展带来的新挑战和新问题。
跨学科合作
鼓励跨学科的合作与交流,融合不同领域的观点和 方法,推动自然辩证法的创新发展。
公众参与与教育
详细描述
自然辩证法是现代科学技术发展的重要理论基础,它为人类认识自然、改造自然提供了 科学的指导思想和方法论。通过自然辩证法的研究,人们可以深入了解自然界的本质和 规律,探索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之道,推动科学技术的发展和社会进步。同时,自然辩
证法也是培养创新思维和提高科学素养的重要途径。
自然辩证法的历史与发展
《自然辩证法》ppt课件
目录
• 自然辩证法概述 • 自然辩证法的核心概念 • 自然辩证法的应用 • 自然辩证法的未来发展 • 结论
01
自然辩证法概述
定义与特点
总结词
自然辩证法是一门研究自然界和人类社会相互关系的科学,其特点在于综合运用哲学、自然科学和人文科学的方 法,探究自然界的本质和规律。
详细描述
和。
科学技术与人类文明的关系
03
科学技术的发展推动人类文明的进步,同时人类文明也为科学
技术提供更好的发展环境和条件。
04
自然辩证法的未来发展
人工智能与自然辩证法
人工智能与自然辩证法
人工智能与人类未来
探讨人工智能技术发展对自然辩证法 的影响,以及如何运用自然辩证法指 导人工智能的伦理和规范发展。
探讨人工智能的发展对人类未来的影 响,以及如何运用自然辩证法的思想 指导人类应对未来的挑战。
自然辨证法(共22张PPT)
证法有助于推动人类文明的进步和发展。
THANKS
感谢您的观看
科学观推动自然观的变革
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和发展,人们对自然界的认识和理解也在 不断深化和拓展,从而推动了自然观的变革。
自然观与科学观相互促进
正确的自然观有助于形成科学的思维方式和研究方法;而科学的思 维方式和研究方法又有助于更深入地认识和理解自然界。
03
自然辨证法的基本 原理
自然界物质性原理
科学研究中的分析与综合方法
分析法
将复杂的研究对象分解为简单的组成 部分或要素,分别加以研究和描述,
以揭示其内在结构和联系。
综合法
将分析所得的各种要素或部分按照内 在联系有机地组合起来,形成对研究
对象的整体认识和理解。
分析与综合的统一
分析法是综合法的基础和前提,综合 法则是对分析法的整合和提升,二者
1 2
精确化描述
科学方法论提供精确化的观察、实验手段和数学 语言,使自然辨证法的描述更加准确、具体。
实证化研究
科学方法论强调实证化研究,通过实验验证假说 ,为自然辨证法的理论提供可靠的经验支持。
3
跨学科融合
科学方法论促进不同学科的交叉融合,为自然辨 证法提供更广阔的研究视野和多元化的分析方法 。
06
提高人类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能力
深化人类对自然界的认识
Hale Waihona Puke 01通过对自然现象的研究和分析,自然辨证法有助于深
化人类对自然界的认识和理解。
提高人类改造世界的能力
02 在认识世界的基础上,自然辨证法提供了改造世界的
思路和方法,有助于提高人类改造世界的能力。
促进人类文明进步
03
通过对自然界和人类社会的深入研究和分析,自然辨
自然辩证法PPT
如何解决人与自然的矛盾关系呢?
一方面,我们要树立正确的思想观念 首先,要明确人与自然之间具有一体性,把人与自然对立起来 的观点是行不通的,特别是到了近代社会,人们改造自然的能 力迅速增强,往往把自己摆在自然的对立面,宣称要战胜和征 服自然。针对这种观点,早在一百多年前,恩格斯就曾经指出, 人类可以通过改变自然来使自然界为自己的目的服务,来支配 自然界,但我们每走一步都要记住,人类统治自然界决不是站 在自然界之外的。
•
•
保护水源
水是生命之源。面对日渐减少的水资源,我们应 该倍加珍惜。应制定保护水资源的长远规划,有 计划地开发利用水资源,大力倡导节约水资源。 尽量使生产、生活用水实行循环利用。还应采取 措施多收集储存雨水,供生活生产使用。同时还 要保护好“三江源”,确保水资源的永续利用。
节约能源
要完善有利于节约能源资源和保护生态环境的 法律和政策,加快形成可持续发展体制机制。 应切实节能减排,研发清洁能源和可再生能源, 控制和减少对煤炭、石油资源的开发、严防过 度开发和无序乱开发,严防破坏和浪费能源。
在唯物辩证法看来,世界上的任何事物都是矛盾的统一体。我们 面对的现实世界,就是由人类社会和自然界双方组成的矛盾统一 体,两者之间是辩证统一的关系。一方面,人与自然是相互联系、 相互依存、相互渗透的:人由自然脱胎而来,其本身就是自然界 的一部分。人类的存在和发展,一刻也离不开自然,必然要通过 生产劳动同自然进行物质、能量的交换;另一方面,人与自然之 间又是相互对立的。人类为了更好地生存和发展,总是要不断地 否定自然界的自然状态,并改变它;而自然界又竭力地否定人, 力求恢复到自然状态。人与自然之间这种否定与反否定,改变与 反改变的关系,实际上就是作用与反作用的关系,如果对这两种 “作用”的关系处理得不好,特别是自然对人的反作用在很大程 度上存在自发性,这种自发性极易造成人与自然之间失衡。
自然辩证法课件
自然辩证法在科技创新中的应用价值
指导科技创新
自然辩证法强调事物的矛盾性和事物发展的 曲折性,这有助于我们在科技创新中保持耐 心和毅力,积极面对困难和挑战。
推动科技创新发展
自然辩证法提供的科学思维方法,可以帮助 我们更好地理解科技发展的规律和趋势,从 而推动科技创新的发展。
自然辩证法在培养创新人才中的作用
而形成的复杂系统,具有整体性和系统性。
自然界的多样性
03
自然界具有丰富的多样性,包括生物多样性、地理多
样性、气候多样性等。
自然界的演化与发展
自然演化的历程
自然界经历了漫长的演化历程,包括宇宙的起源、星系的演化、 地球的形成、生物的演化等。
自然演化的动力
自然演化的动力来自于自然界内部的各种自然力相互作用,如引力 、电磁力、核力等。
推动科研与文化创 新
科研是推动科学技术发展的重 要力量,文化创新则能够促进 人文精神的传承和发展。应该 鼓励科研人员与文化工作者之 间的交流与合作,推动科研与 文化创新的协同发展。
加强社会共建
社会共建是促进科学技术与人 文精神融合的重要手段。应该 鼓励社会各界共同参与科学研 究和文化创新,推动科技与文 化的深度融合,实现科技与文 化的共同发展。
人文精神引导科学技术健 康发展
人文精神强调对人的尊重、关爱和理解,这 有助于引导科学技术的发展更加符合人类社 会的整体利益,避免科技滥用和伦理道德问
题。
科学技术与人文精神融合的途径与方法
加强教育改革
教育是培养人文精神和科学素 养的重要途径,应该加强教育 改革,注重培养学生的综合素 质和创新能力,促进科学技术 与人文精神的融合。
人工合成生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3
什么是“高技术”?
1971年,美国科学院编写 的《技术与国际贸易》一 书中,首先使用了“高技 术”一词。1981年,美国 首先创办了《高技术》杂 志。从此,“高技术”概 念开始广泛传播。 高技术是指那些对一个国 家或地区的经济、政治和 军事等各方面的进步产生 深远影响,并能形成产业 的先进技术群落。
10
技术推动生产力的发展
在英国,1785年蒸汽机用于棉纺工业,1789年用于 棉织工业,大大提高了纺织业的生产力。1830年, 一个女工操作用蒸汽机推动的纺纱机,纺出的棉纱 数等于过去300名女工用手工纺出的棉纱。1780年 英国棉花的消费量事550万磅,第二年就翻了一番。 1800年增为5200万磅,1835年为31800万磅,1845 年为59200万磅,1865年增长了00倍以上。 纺织业的发展,带动了其他工业部门特别是采矿业 的发展,铁的产量在100年的时间里增加了100倍, 机器制造业因此而诞生并引起了产业结构的变革。
科学共同体的社会分层
由于社会成员对各种社会资源(包括物质财 富、政治地位、文化水平、社会声誉等)的 拥有状况不同,使得他们之间形成了不同的 社会地位和等级差别,这种等级差别就是社 会分层。 在科学共同体中也存在特殊的社会分层现象, 它主要是由科学家对科学贡献的大小以及由 此所形成的科学家的学术地位与科学声望的 高低来决定的。
第四讲 克隆人的伦理问题
——科学技术的社会属性
1
本讲内容
关于技术的哲学反思 科学技术的社会建制 科学技术的社会运行
人为什么没有生物本能?
生物学有个规律:哺乳动物的脑量 和在子宫里的妊娠时间成正比。脑 量越大,在子宫里的孕育时间就越 长,寿命年龄也就越长。 人的脑量大约在1500毫升左右。 按照这个标准,人类婴儿在子宫里 的孕育时间应该是21个月左右。 但女性的骨盆太小,只能允许胎儿 有300毫升的脑量,于是,人类 的婴儿只能提前到9个月出生。 正是人类的“早产”,导致了人类 生物本能的贫乏和缺失。
科学技术社会化:从小科学到大科学
小科学 近代以前,科学研究活动主要表现为 科学家个人的兴趣活动,科学家自己解决研究 经费,自己制造仪器设备,自己自由选题。这 样的科学被称为小科学。例如,法拉第、波义 尔时代的科学。 大科学 依照现代工业的形式组织起来并加以 管理的科学。例如,美国的曼哈顿工程、阿波 罗计划,中国的两弹一星、载人航天,以及世 界各国合作的人类基因组计划等,都是典型的 大科学。
科学技术发展的时间不平衡性
在科学技术史上,有的学科历史悠久,有的 学科则是新兴学科。有的学科发展迅速,有 的学科发展缓慢。 古希腊发展最快的是天文学、数学和静力学; 中国古代发展较快的是农学、天文学、医学 和数学。近代西方从哥白尼天文学革命开始, 带动了力学、数学、物理学迅速发展。现代 自然科学门类越来越多,但依然存在着不平 衡。
分层的依据
学术声望是科学共同体社会分层的一个最重 要依据,其大小在相当程度上可以用“知名 度”来反映。 首先,科技人员所在机构的知名度会影响其 学术声望。 其次,根据一位科学家获得的奖励的声望, 可以间接地显示出他的知名度。 最后,科学家发表论文的数量及其被引证的 次数是学术声望的主要依据。
科学共同体的行为规范
公有主义 要求研究者不独占或垄断科学成果。 普遍主义 强调科学的标准到处都一样。 无私利性 要求从事科学活动而创造知识的人 不应以科学牟取私利。 独创性 要求科学家依靠自己,独立思考,对 于自己所提交的学术论文必须提出新的看法和 观点。 有条理的怀疑主义 强调科学的永恒批判精神。
托马斯· 库恩(1922——1996)
什么是范式?
所谓范式,是指科学共同体全体成员所共有 的东西,包括共同的信念、共同的价值标准、 共同的行为规范、共同的理论框架以及共同 的研究方法等等。 库恩认为,科学共同体不仅仅是全体科学从 业者的集合,更确切地说应该是拥有相同范 式的学有专长的实际工作者的集合。
科学共同体中的“无形学院”
无形学院是科学共同体的一种重要形式。它是美国 科学史家普赖斯(D.Price)在研究现代科学学术 交流的社会网络时发现的。普赖斯指出,现代科学 即使是最小的分支也有成千上万的同行,在这些同 行中,真正有学问的人往往是少数,他们站在学科 的前沿。为了尽快地获得最新的信息,他们之间大 多通过直接交谈、通讯等个人联系的方式进行非正 式的学术交流,于是在无形之中形成了非正式的小 团体,这种小团体就是无形学院。 一般来说,在每门学科的前沿,往往是由“无形学 院”通过少数人的非正式交流系统创造出新知识, 然后由大范围的正式交流系统来评价、承认、推广 和传播。
17
技术是一把“双刃剑”
技术应用的负面效应 同一种技术作用于同一个对象产生两种相反的结果 同一种技术作用于不同的对象产生不同的结果 技术使用不当,可能产生重大事故 高技术与传统伦理发生冲突 网络技术的利与弊 克隆技术的利与弊 新生殖技术的利与弊
18
“科学家”一词的产生
16
高技术的高效益举例
美国学者估计,1997年美国用各种计算机、机器人 取代人完成的工作量,大约为4000亿人/年的工作 量。 我们可以用海水中的氘作为核聚变燃料,从中获得 巨大的能量。这样,1升海水中的氘可以使我们得 到相当于300升汽油燃烧时所释放的能量。 生物制药厂用常规方法生产人体AAT蛋白,每月产 量不过两三克。每克售价至少10万美元。而一头转 基因羊每天产出的半升奶中,就含有10克人体AAT 蛋白,每天创造价值100万美元。
——马克思
12
技术推动社会变革
19世纪中叶,当西欧沿海资本主义有了相当发展的时候,奥地 利却仍然是个封建专制的君主国。奥地利位于欧洲腹地,阿尔 卑斯山和波希米亚山脉妨碍了当时奥地利同西欧沿海各国的联 系,使得封建势力还能在相对封闭的奥地利苟延残喘。面对资 本主义在西欧的迅猛发展,奥地利皇帝曾颇为得意地说:“我 和梅特涅还支持得住。”确实,法国大革命、拿破仑和七月风 暴,奥地利君主国都挺过来了。可是,当蒸汽机穿过了波希米 亚的悬崖峭壁,终于闯进了奥地利时,奥地利的哈布斯堡王朝 的根基就土崩瓦解了。英国的变革在奥地利得到了重演:机器 大工业取代了工厂手工业和家庭工业,工厂手工业者变成了无 产阶级,在小市民中产生了资本家,工业的比重上升了,无产 阶级和资产阶级的矛盾上升了,封建关系要被取消了。而这一 切都是因为蒸汽机的到来所造成的。
9
菜刀
反对者的观点:技术负荷价值
这种观点认为,任何技术都有一定的价值取 向和价值判断,决不是“价值中立”的。技 术中性论者忽略了工具的一个重要特点—— 意向性结构,即工具基于自身的属性特征所 指向的功能。刀的意向性结构就是指向它的 切割功能,锤子的意向性结构就是砸。在一 个拿锤子的人眼中,世界就是个钉子,他与 世界打交道的方式就是砸。
11
马克思的评价
“资产阶级在它的不到一百年的阶级统治中所创 造的生产力,比过去一切世代创造的全部生产 力还要多,还要大。自然力的征服,机器的采 用,化学在工业和农业中的应用,轮船的行驶, 铁路的通行,电报的使用,整个大陆的开垦, 河川的通航,仿佛用法术从地下呼唤出来的大 量人口,——过去哪一个世纪料想到在社会劳 动里蕴藏有这样的生产力呢?”
7
技术与科学的区别
与自然的关系不同 (认识关系,实践关系) 追求的目的不同 (“为什么”,“如何做”) 成果的形式不同 (新知识,新产品) 评价的标准不同 (求真程度,获利程度) 更新的速度不同 (更新很慢,更新很快)
8
技术是“价值中立”的吗?
一把菜刀,可以用来切菜, 也可以用来杀人。如果有 人用菜刀去杀人,责任不 在刀而在人,刀本身没有 善恶之分。由此得出结论: 所有的技术都是一种工具 和手段,在政治、文化、 伦理上没有正确与错误之 分,是“价值中立”的。 你同意这种观点吗?为什 么?
技术是人的生存方式
4
技术的定义与特征
技术的一般定义 技术是人类为了满足自身的需要,在实践活动中根据实 践经验或科学原理所创造或发明的各种手段和方式、方 法的总和。技术涉及到的主要因素包括技能、知识、工 具、方法和活动等。 技术的主要特征 自然性和社会性的统一 物质性和精神性的统一 中立性和价值构成
经验形态的技术要素 实体形态的技术要素 知识形态的技术要素
技术的分类
自然技术 机械技术 物理技术 化学技术 生物技术
社会技术 管理技术 社会保障技术 交通管制技术 身体技术 医疗技术 心理技术 思维技术
6
技术与科学的联系
科学与技术相互渗透,相互包含,你中有我, 我中有你。 科学认识自然是技术改造自然的前提,技术 改造自然是科学认识自然的最终目的。 现代科学与技术日趋一体化。科学日趋技术 化,技术日趋科学化。
库恩与科学共同体
美国科学史家、科学哲学家托 马斯· 库恩1962年发表《科学革命 的结构》一书之后,科学共同体成 了科学界普遍使用的基本概念。在 这本书中,库恩把科学共同体概念 与范式概念融为一体,成功地解释 了科学发展的规律问题。他认为, 科学发展的模式就是“前科学→常 规科学→反常和危机→科学革命→ 新的常规科学→……”循环往复的 过程。
科学技术发展的区域不平衡性
科学技术发展的区域不平衡,也可以归结为 世界科技中心的转移。日本科学史家汤浅光 朝最先发现了这一现象。汤浅光朝指出,从 近代科技革命以来,世界科技中心大约沿着 意大利(1540-1610)→英国(1660-1730) →法国(1770-1830)→德国(1810-1920) →美国(1920-)的路径转移。人们把这一 现象称为“汤浅现象”。
分层的结构特点
科学共同体的社会分层呈金字塔结构。高居 塔尖的是少数科学家精英,越往塔底,人数 越多。美国学者朱克曼提供过一个数字:相 对于美国的每一个诺贝尔奖获得者,有13名 美国科学院院士,2400名有博士学位的科学 家,2600名小有成就的科学家,4300名国家 科学基金会认定的科学家和6800名在人口普 查时自称的科学家。